武警云南总队举办医务干部传染病知识培训班

武警云南总队举办医务干部传染病知识培训班

一、武警云南总队举办卫勤干部传染性疾病知识培训班(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娟[1](2020)在《上海市监狱内部警力资源配置优化问题研究 ——以N监狱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警力无增长改善理论和双因素理论为指导,以上海N监狱为例,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上海市监狱内部警力资源配置优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认为,上海市监狱系统自实施两级管理模式以来,基本形成了良好的警务运行模式,警力下沉明显,狱警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学历水平大幅度提高,文明执法,确保了监狱警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在警力配置及运行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为警力资源短缺、专业人才配置不足、专业人才的工作安排使用不够合理以及狱警工作技能水平无法完全满足岗位需求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警力分布结构不合理、岗位设置专业性欠缺、警力使用欠科学、科技手段运用少、工作技能培训效果差、工作激励有效性缺失、狱警的工作忠诚度不高等。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根据警力无增长改善理论和双因素理论的启示,结合国外同行及国内公安系统解决警力配置不足的经验,提出了优化上海市监狱系统内部警力资源配置的对策建议:一是科学合理分配使用警力:调整优化男女警工作岗位、对监狱工作进行合理分解;二是运用合理手段弥补监狱警察数量的不足:招收监狱辅警从事辅助性监狱管理工作,鼓励部分民警提前退休以适时补充新生力量;三是通过改革培训制度提升在岗狱警的工作能力:创新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充实培训师资力量;四是借助科技手段解放监狱警力:推进警务装备现代化,着力推进监狱智慧化建设;五是改革激励机制激发狱警工作潜能:改进现有考核制度、完善狱警基本保障制度、从狱警基本需求出发实施有效激励。

本刊编辑部[2](2016)在《2016年《人民军医》杂志分类总目次》文中研究表明

闫立朝[3](2015)在《内蒙古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内蒙古地区突发事件发生的频次、规模及危害程度逐步呈现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全区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既是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精神关于“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等一系列涉及应急管理工作重要论述的迫切需要,又是实现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的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重要保证。当前,内蒙古自治区正处于深化改革期、黄金发展期及矛盾凸显期,随着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建立一套适合内蒙古区情实际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已成为内蒙古地方政府及理论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整理研究法、系统分析研究法及实地走访调研法,介绍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理论内涵及相关内容,梳理了内蒙古自治区突发事件及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现状,并对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通过借鉴美日俄三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在应急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机制的对策及建议,即:提高政府官员及民众的危机意识培养、构建应急预警信息系统、健全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加强与周边省市区间的应急合作机制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恢复重建、建立灾后心理救助机制、完善应急管理信息公开机制、健全应急资源保障机制、完善应急宣教、培训及演练机制、健全应急法律法规机制等。希望能对今后推动内蒙古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有一定的理论参考。

焦玉美[4](2010)在《西藏自治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接连不断地发生,从1998年的特大雪灾到2009年特大旱灾,从2003遭遇“非典”的威胁到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的肆虐,从各种事故灾难到不法分子蓄意的打砸抢烧事件,这些具有突发性、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和极大危害性的事件给西藏自治区政府敲醒了警钟——有效应对各类公共危机事件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但是与内地一些发达省份和城市相比,西藏自治区政府的危机应对能力和管理水平显然还有很大的差距。问题主要有:缺乏常态管理下的危机管理意识,缺乏良好的危机管理理论研究以及缺乏完善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等等。如何从西藏自治区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现状出发,构建适合西藏自治区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是当前西藏自治区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在汲取理论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在政府危机管理机制上做一些深入的研究。笔者在讨论和分析政府危机管理机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西藏自治区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的运行机制——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恢复重建机制以及公共危机管理的辅助机制——信息公开机制,应急资金保障机制,危机教育、培训、演练机制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最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若干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及文献综述;第二章主要介绍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理论内涵,并对相关内容进行阐述;第三章主要介绍西藏自治区公共危机的现状,包括目前西藏自治区公共危机的类型、特点,以及政府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第四章是文章的重点,着重对西藏自治区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核心内容——运行机制和辅助机制六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不仅总结了其中取得的经验而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同时针对2008年发生的拉萨“3.14”事件,笔者将首次对这次危机事件的应对和恢复重建工作,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并剖析了其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得出了建设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有益启示;第五章就上一章所指出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魏星[5](2009)在《我军卫勤人员任职教育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和我军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军队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明确提出我军院校要建立以岗位任职教育为主体、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相对分离的新型院校教育体系。本课题立足于提高卫勤人员综合素质,顺应新时期军队院校教育转型方向,就卫勤人员任职教育模式进行研究,旨在针对卫勤人员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任职教育模式,以培养高素质的卫勤人才,满足岗位任职需要和现代战争卫勤保障的需求。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分析和预测了未来战争中医疗救治能力需求的动态变化,卫勤人员在野战救治,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核化生和新概念武器损伤保障、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等方面所需的能力,并介绍了外军卫勤人员培训的相关内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部队任职教育开展情况,卫勤人员任职培训需求和对现有课程的评价。运用专家咨询法与多名长期从事军事医学教育和管理,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交流。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从需求分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基地建设、评估体系等六个方面初步构建了一套以能力为本位的卫勤人员任职教育模式。

张建平[6](2006)在《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困扰中国人民的“短缺经济”时代已经变为“相对过剩”,人民的吃饭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面对农民卫生费用的不断攀升,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质量低下,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的不断增加,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如何建立起一个人人可及而又有效的农村医疗卫生体制,解决农民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当务之急。本文在系统深入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过程,探讨了国外医疗制度的有益经验,从我国农村医疗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农村合作医疗的运作模式、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机制以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的难点与障碍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医疗供给的有效性、现行制度的保障水平等问题,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理论,针对性地提出了制度供给、体系建设、机制保障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建议,对于构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村医疗卫生的供给不足问题以及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全文共由九章主体内容组成:第一章,导论。阐述了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及意义,全面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明确了研究重点和方向,并对研究思路与方法及可能创新之处做了必要的说明。第二章,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理论。医疗服务作为一种健康消费品决定了医疗市场的特殊性,即它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这些特性直接导致了该市场无法满足帕累托最优所需要的条件。本部分详细讨论了疾病风险理论、社会保险理论、医疗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理论、合作经济理论、农村医疗社会保障理论等,为后续内容做了坚实的理论铺垫。第三章,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演变历程及现状。合作医疗自产生起,历经发展、辉煌、衰退、再发展几个阶段,反反复复几经周折,曾经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范例”,但到2002年又沦落为卫生系统“财务负担”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191个国家排名188位)。本部分总结概括了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产生发展的变迁过程,探讨了其衰退原因,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作了基本评析,指出了其缺陷,主要是财政补贴与自愿参与挂钩,易形成逆向转移支付;保大不保小,增加了逆向选择风险;农民并未能切实得到实惠;费用控制困难等。第四章,国外医疗制度及启示。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借鉴它国经验是必须的。本章主要探索其各自的主要做法与优缺点,研究、总结国外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其经验主要有:明确政府在卫生领域的功能和职责;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及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卫生资源筹资的渠道和效率;建立支付制度的内在激励机制等。这些有益经验对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第五章,中国农村医疗市场的供求分析。医疗市场特殊,中国农村医疗市场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表现尤为明显。本部分从总体角度、供给角度、需求角度、供需均衡角度分别予以论述,基本结论是:医疗需求不能有效满足、医疗供给状况不佳、政府投入不足、农民医疗负担沉重。如何进行适当的制度安排,使农民看得起病,这是政府及社会不容推辞的责任。第六章,中国农村合作医疗模式。合作医疗的目的不在于“为合作而合作”,因而即便包括新型合作医疗在内的各类合作医疗模式不可避免的具有缺陷。本章分析了影响合作医疗模式的因素,探讨了我国合作医疗的模式创新思路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政府选择适宜的医疗改革模式提供借鉴,对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体系的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七章,中国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机制及评价。资金筹集是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首要和根本问题,而补偿与激励约束问题又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积极性与该制度的持续性,合作医疗制度的有效运行有赖于筹资机制、补偿机制以及激励约束机制。本部分探讨了合作医疗筹资机制的演进与构建原则,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分析了合作医疗补偿机制的内涵与原则,对现行模式做了客观评价,指出了选择补偿模式应注意的问题;从农民、管理人员、医疗服务提供者角度提出了激励机制,重点探讨了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与合作医疗基金的约束机制——强化监管。第八章,中国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制约因素及障碍。合作医疗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医疗机构(含管理部门)和农民等多个主体,改革难度与障碍既大又多。本部分从各个主体入手,对其各自的经济行为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各自的不足之处。分析认为,国家的主体责任发挥不够、地方政府财力紧张、医疗机构忙于逐利、农民收入低下且信心不足是其重要原因,为合作医疗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选择以及重点的把握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九章,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与配套措施。本部分在探讨合作医疗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变迁理论和模型分析,指出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应该是强制性制度变迁;认为制度供给层面应该内外部制度建设并重,其中内部制度建设的重点是道德和价值观的培育,而外部制度建设则涵盖了政府财政投资制度、医学人力资源制度、医院独立董事制度等多个方面;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三级预防保健网的重建思路;配套措施方面重点讨论了以远程医疗解决农村医疗资源不足、看病难的有效举措。从制度供给、体系建设、机制保障与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陈谞[7](2004)在《吸毒预防论》文中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禁毒执法部门坚定不移地贯彻严打方针,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的高压态势,但我国的禁吸戒毒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吸毒人数仍然居高不下,吸毒人口呈现年轻化和低龄化趋势。截止2003年底,我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到105.3万人,72.2%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这其中还不包括4~7倍于此、数量庞大的隐性吸毒人口。 二是涉毒区域仍在扩大,吸毒人员的职业结构和社会阶层日趋复杂化。中国公安部200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存在吸毒问题,涉毒县(市、区)已达到2148个,其中比较严重的,也就是吸毒人员超过1000人的县(市、区)有214个。 三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活动猖獗,因吸毒而诱发卖淫、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现象突出。吸毒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是共生互动、互相依存的关系,既然境外毒源无法铲除,贩毒和吸毒也就不可能根治;反过来,也由于国内存在庞大的吸毒群体,这一群体对毒品的巨大需求所产生的暴利,又会刺激毒品的制造、走私、运输和贩卖。尽管禁毒机关不断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但在国际交往频繁、制毒贩毒依然十分活跃的大环境背景下,要想在中国这个局部战场短期内彻底根治毒品犯罪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WP=207> 四是由于吸毒是高开销的持续性行为,在强烈毒瘾的折磨下,为了尽快获得毒资,他们在骗光、偷光、拖跨自己的家庭和朋友之后,如果仍不能自拔的话,他们必然会非偷即抢、以贩养吸、以卖淫养吸,从而给社会治安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据大量调查,在吸毒成瘾者中有70~75%左右曾有违法犯罪行为。 五是对吸毒人员的执法难和收治率低,戒毒人员的康复矫治效果不理想。多年来我国戒毒机构对吸毒人员的收戒方式始终走不出一种怪圈:戒毒所收治一部分吸毒人员,社会上还有一部分吸毒人员,等这批戒毒人员出所后,再把另一部分人收治进来,可前一批戒毒人员出所后又很快复吸,如此循环反复,导致戒毒工作始终处于“屡吸屡戒,屡戒屡吸”的恶性循环状态。 六是吸毒预防的宣传教育设计不够科学,效果不理想,没有充分调动群众以形成全民禁毒的工作态势。 因此,针对不断变化着的毒品犯罪和吸毒现象,如何更有效地从吸毒预防角度来地开展宣传教育,规范和完善戒毒医疗康复制度,解决立法和对策的滞后性问题,以便更好地遏止毒品犯罪,减缓新吸毒人员的滋生,最大限度降低吸毒所带来的社会危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法的探索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 广义上的行为预防既包括行为发生前的预防,也包括控制、制止行为的全部过程,但这其中又以行为发生前的预防最为重要。鉴于目前在戒毒康复方面还有很多难题尚未攻克,吸毒行为的前期预防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在当前我国吸毒治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的新形势下,吸毒预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一,吸毒预防开展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扭转当前我国禁吸戒毒工作的被动态势。 第二,就如何杜绝和减少吸毒行为的发生来看,预防比禁毒戒毒更 <WP=208>具可行性,也更容易有成效。 第三,吸毒预防对减少青少年吸毒行为的发生意义尤为重大,这是由青少年性格行为的可塑性以及青少年吸毒行为发生的特点所决定。 第四,国内外一些有益探索及其经验也证明了吸毒预防的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采取了以下的研究视角、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视角 在分析吸毒的成因时,国内的很多学者首推毒品的可获得性、毒品黑市的猖獗,认为这是产生吸毒行为的重要原因。然而笔者认为,任何消费品没有需求和市场,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前提。作为国家严厉控制查处的违禁品,毒品的存在同样离不开非法消费的市场和群体,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最终收益也是取决于毒品的需求。如果我们能够从源头上探究出人们吸毒的原因,并相应地调整预防和矫治措施,从而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社会对毒品的需求,相信这对我们的禁毒工作会有更大的帮助和启益。因此,本文选择吸毒预防的研究视角,尝试从源头上去全面深入地探讨预防和减少吸毒行为的发生的方法和途径,以期能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从而为我国的禁吸戒毒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扭转当前我国禁吸戒毒工作所面临的被动局面。 (二)研究思路 吸毒行为的发生是外部社会客观条件和个体主观要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理论上讲,很难认定吸毒者由于单一的原因而吸毒,多种原因要素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情境和一定的过程中互动。在这些复杂的要素中,一些是具有共性的,一些具有个别性的特点;多种要素也具有层次性,一些是本质性的、决定性的、具有直接影响作用的因素,一些是次要的、辅助的、间接的因素。具有共性的因素反映了吸毒者相同或相似的主体观念和人格特点;具有个别特点的要素反映了吸毒者不同的吸毒行为的动机,即激起吸毒行为的内心起因和意志

蔡志坤,吴成金[8](2003)在《武警云南总队举办卫勤干部传染性疾病知识培训班》文中指出 为防止今冬明春“非典”反弹,武警云南总队于2003年10月12日~15日在总队疗养科举办了为期4天的卫勤干部传染性疾病知识培训班。来自20个支队的卫生队长、两医院医务处,传染科、呼吸科、门诊部主任共4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

王朝明[9](2004)在《中国转型期城镇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配合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中国的扶贫计划,已经推进了 10 多个年头,其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主要体现在农村反贫困行动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贫困人口由 20世纪 80 年代初的 2 亿多人,锐减到目前的 3000 万人左右。虽然如此,中国反贫困的任务仍是十分艰巨的。当前,贫困现象不仅表现在农村,而且随着体制转轨,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重新组合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不可避免,企业下岗职工人数和城市失业者数量都在逐年增加,城市就业压力不轻,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尚有相当困难,以贫困职工和城市长期下岗失业者以及部分农村流动人口为主体的城镇新贫困人群正在形成,原来不为人们关注的城镇贫困问题,正快速地凸显起来。政府、社会各界均已意识到城镇贫困问题的治理已迫在眉睫,中国扶贫事业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对此,我们必须对中国的贫困问题和反贫战略进行重新的反思和定位。本论文的研究正是基于中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双重转型”的背景,对骤然而起的城镇贫困问题进行经济、社会、人文、历史等多视角的深入考察和系统研究,即主要是从基本概念,贫困测度,致贫因素,反贫对策,目标和趋势以及国际比较上对城镇贫困问题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调查研究和认识分析。并力求通过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城镇反贫困战略体系,冀望能有助于缓解当前城镇贫困的蔓延,以便在继续推动改革深化的同时,统筹兼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切实维护好贫困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使他们能够分享到改革与发展的利益和成果,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论文共分 7 章,主要内容及观点如下:第一章,作为全论文的引论部分,开宗明义地提出了贯穿城镇贫困与反贫困研究思路的理论主线是人文关怀的精神,由此点明了本论文的研究主题和意义,并为后面各章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注入了灵魂和精髓。而全论文这个研究内核的提炼:一方面,是基于对经济学研究贫困的历史梳理,从而发现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关于人的研究和人文关怀精神已经逐步地丢失。这样,对涉及到人的贫困问题及其治理,主流经济学建树不多。相反,始终以社会生产方式及其社会制度作为研究对象,以人类解放作为奋斗目标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地分析和深刻地洞见了自工业化以来资本主义社会贫困存在的根源,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贫困的制度变革方式,在这方面留下了宝贵的理论财富。这也正是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力对当前中国转型期城镇贫困与反贫困研究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建设的根本所在。因此,笔者在引论中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论断与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为指针,重新诠释现代人文关怀精神,从而铸造中国转型期城镇贫困与反贫困研究的理论内核。另一方面,是基于对工业化社会以来反贫困的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要突破过去仅仅将贫困视为一种低经济收入和物质匮乏现象(当然这是贫困最基本的现象,但贫困的表现不止于此)的理解,扭转将反贫困囿 1 <WP=5>于临时性、施舍性的给钱送物的简单做法,提高扶贫的效果和效率,促使反贫困行动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人文化的轨道,必须张扬人文精神的旗帜(这也是当前一些国际机构将物质贫困上升为人类贫困来治理的理由所在)。这样,才能从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构建中国城镇反贫困的战略框架、政策体系和组织结构;这也为我们在后面各章的研究中提供了一个跨学科边缘交叉分析的理论框架。此外,引论部分还界定了众说纷纭的贫困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反贫困的要义,提出了关于贫困类型的划分,给出了测量贫困程度的指标体系;同时从文献的角度,重点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贫困学说和社会主义国家及其转型过程的贫困与反贫困理论,以及经济学、社会学中关于贫困研究的代表性理论,并且确立了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即框架结构。这一切为下文的分析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前提和学术准备。第二章,从现实客观的角度描述了中国转型期城镇贫困存在的状况。由于当前城镇贫困问题的突显,直接反映在城镇贫困人口构成的变化上。而说明这个变迁,我们运用了社会学关于社会分层的理论,分析了伴随着转型,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享有资源占有的阶层出现了分化,中国社会分层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在社会分层加剧的条件下,城镇贫困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为了识别这个变化的规模,探讨了尚无法统一的中国城镇贫困线标准,以及按照不同贫困线标准测算的城镇贫困人口规模,其中包括笔者提出的应把从农村进城的流动贫困人口估算在内的规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镇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和生存状况,运用英国学者汤森关于“贫困三分法”的理论,将当前城镇贫困归结为界于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之间的“基本贫困”状态。最后,归纳出转型期城镇贫困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影响。第三章,基于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背景,全面探讨了 20 世纪 90 年

二、武警云南总队举办卫勤干部传染性疾病知识培训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武警云南总队举办卫勤干部传染性疾病知识培训班(论文提纲范文)

(1)上海市监狱内部警力资源配置优化问题研究 ——以N监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个别访谈法
        1.4.4 比较研究法
    1.5 本文创新及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警力的含义
        2.1.2 警力资源配置的含义
        2.1.3 监狱内部警力资源配置的含义
    2.2 基本理论概述
        2.2.1 无增长改善理论的基本内容
        2.2.2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
        2.2.3 上述理论对上海市监狱内部警力配置优化的启示
第3章 上海市监狱及内部警力配置的现状
    3.1 上海市监狱的基本情况
        3.1.1 上海市监狱管理局所辖的监狱
        3.1.2 上海市监狱管理的组织架构
        3.1.3 监狱内警察岗位的构成及岗位职责
        3.1.4 监狱警察工作的特点
    3.2 上海市监狱警力运行的现状分析
        3.2.1 监狱警力运行基本情况
        3.2.2 上海市监狱警力配置的特点
第4章 上海市N监狱内部警力配置及运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上海市N监狱的概况
    4.2 N监狱警力配置及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4.2.1 警力资源短缺
        4.2.2 警力分布结构不合理
        4.2.3 专业人才的工作安排使用不够合理
        4.2.4 狱警工作技能水平无法完全满足岗位需求
    4.3 N监狱内部警力配置存在问题的原因
        4.3.1 任务加重而警力配置未相应增长
        4.3.2 岗位设置专业性欠缺
        4.3.3 警力使用欠科学
        4.3.4 科技手段运用少
        4.3.5 工作技能培训效果差
        4.3.6 工作激励有效性缺失
第5章 我国公安部门解决警力配置不足问题的经验
    5.1 我国公安部门破解警力配置不足的做法
        5.1.1 建设智慧公安辅助执法
        5.1.2 购买社会服务分流压力
        5.1.3 通过强化业务训练提升警员素质
    5.2 公安部门解决警力不足配置问题的经验借鉴
        5.2.1 以先进科技增强警力
        5.2.2 以人力资源统筹弥补警力
        5.2.3 以内部挖潜盘活警力
第6章 上海市监狱内部警力配置优化的对策建议
    6.1 科学合理分配使用警力
        6.1.1 调整优化男女警工作岗位
        6.1.2 根据监狱岗位性质合理配置警员
    6.2 运用合理手段弥补监狱警察数量的不足
        6.2.1 招收监狱辅警从事辅助性监狱管理工作
        6.2.2 鼓励部分民警提前退休以适时补充新生力量
    6.3 通过改革培训制度提升在岗狱警的工作能力
        6.3.1 创新培训内容
        6.3.2 丰富培训形式
        6.3.3 充实培训师资力量
    6.4 借助科技手段解放监狱警力
        6.4.1 推进警务装备现代化
        6.4.2 着力推进监狱智慧化建设
    6.5 改革激励机制激发监狱狱警工作潜能
        6.5.1 改进现有考核制度
        6.5.2 完善狱警基本保障制度
        6.5.3 从监狱狱警成长需要出发实施有效激励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上海市N监狱警力运行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 B《访谈提纲》
致谢

(3)内蒙古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文献综述
        2. 国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文献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 创新点与不足
        1. 论文的创新点
        2. 论文的不足
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阐述
    (一) 突发事件的概念及内涵
        1. 突发事件的涵义
        2. 突发事件的特征
        3. 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
    (二) 应急管理的相关内容
        1. 应急管理的概念
        2. 应急管理的特点
        3. 应急管理的研究发展
    (三) 应急管理机制的相关概述
        1. 机制的涵义
        2. 应急管理机制的概念
        3. 应急管理机制的内容
二、内蒙古突发事件的现状及加强应急管理的必要性
    (一) 内蒙古地方政府突发事件的现状
        1. 自然灾害型的突发事件的现状
        2. 事故灾害型的突发事件的现状
        3. 公共卫生型的突发事件的现状
        4. 社会安全型的突发事件的现状
    (二) 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建设的必要性
        1. 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的需要
        2. 内蒙古在全国所处重要战略地位的需要
        3. 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内蒙古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内蒙古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现状
        1. 应急管理运行机制
        2. 应急管理辅助机制
        3. 取得的成就
    (二) 内蒙古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 应急管理辅助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国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经验借鉴
    (一) 美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1. 美国应急管理机构设置
        2. 高效完备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3. 专业高效的应急管理救援队伍
        4. 健全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二) 日本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1. 日本应急管理机构设置
        2. 比较健全的应急法律体系
        3. 广泛深入的应急教育与社会宣传
        4. 国际领先的应急资源保障体系
    (三) 俄罗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1. 俄罗斯的应急管理机构设置
        2. 比较权威、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3. 比较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
    (四) 国外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1. 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应急管理法律及预案体系
        2. 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机构职能及地区、部门之间的协调
        3. 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机制
        4. 进一步提高公民应急意识和培养应急能力
五、完善内蒙古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的对策及建议
    (一) 应急管理运行机制
        1. 进一步完善应急监测预警机制
        2. 进一步完善快速反应机制
        3. 进一步完善恢复重建机制
    (二) 应急管理辅助机制
        1. 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信息公开机制
        2. 进一步完善应急资源保障机制
        3. 进一步完善应急宣教、培训及演练机制
        4. 进一步完善应急法律法规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西藏自治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公共危机管理的文献综述
        1.2.1 国外公共危机管理文献综述
        1.2.2 国内公共危机管理文献综述
        1.2.3 对相关文献的简评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理论内涵
    2.1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内涵
        2.1.1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与体制的区别
        2.1.2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内涵
    2.2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内容
        2.2.1 公共危机管理的运行机制
        2.2.2 公共危机管理的辅助机制
        2.2.3 公共危机管理运行机制和辅助机制的关系
第三章 西藏自治区公共危机的现状
    3.1 西藏自治区公共危机的类型
        3.1.1 自然灾害型的公共危机的现状
        3.1.2 事故灾难型的公共危机现状
        3.1.3 公共卫生事件型的公共危机现状
        3.1.4 社会安全事件型的公共危机现状
    3.2 西藏自治区公共危机的特点
        3.2.1 种类多、频率高
        3.2.2 影响范围广
        3.2.3 处置不当会引发各个民族矛盾
    3.3 西藏自治区政府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3.3.1 西藏自治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3.3.2 公共危机管理是西藏自治区政府的基本职能
        3.3.3 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四章 西藏自治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西藏自治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建设的经验
        4.1.1 公共危机管理运行机制
        4.1.2 公共危机管理辅助机制
        4.1.3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取得的其它经验
    4.2 西藏自治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案例分析
        4.2.1 拉萨“3.14”案例
        4.2.2 由拉萨“3.14”案例分析危机管理机制取得的经验
        4.2.3 拉萨“3.14”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4.3 西藏自治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4.3.1 公共危机管理的运行机制
        4.3.2 公共危机管理的辅助机制
第五章 构建西藏自治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对策
    5.1 公共危机管理的运行机制
        5.1.1 预警机制
        5.1.2 快速反应机制
        5.1.3 恢复重建机制
    5.2 公共危机管理的辅助机制
        5.2.1 构建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信息公开机制
        5.2.2 构建健全的应急资金保障机制
        5.2.3 构建制度化的危机教育、培训、演练机制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我军卫勤人员任职教育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正文
    第一部分 概述与文献回顾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现状
        五、基本概念
        六、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外军卫勤人员任职教育模式与特点
        一、美军卫勤人员教育情况
        二、其他国家卫勤人员任职教育开展情况
        三、外军卫勤人员任职教育模式特点
    第三部分 国内卫勤人员任职教育现况
        一、总体情况
        二、调查分析情况
        三、当前我军卫勤人员任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 能力本位卫勤人员任职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卫勤人员任职教育模式的指导思想
        二、构建任职教育模式的原则
        三、构建任职教育模式的途径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卫生勤务管理干部培训班学员调查表
    附录2 任职教育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3 访谈专家资料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6)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理论
    2.1 疾病风险理论
    2.2 社会保险理论
    2.3 医疗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理论
    2.4 合作经济理论
    2.5 公平分配理论
    2.6 农村医疗社会保障理论
第三章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演变历程及现状
    3.1 农村合作医疗的产生(1959 年之前)
    3.2 农村合作医疗的大发展(1960~1980)
    3.3 农村合作医疗的衰退(1981~1992)
    3.4 农村合作医疗的恢复(1993~2002)
    3.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2003~)
第四章 国外医疗制度及启示
    4.1 发达国家医疗制度及其启示
    4.2 发展中国家医疗制度及其启示
第五章 中国农村医疗市场的供求分析
    5.1 中国农村医疗市场的特性
    5.2 中国农村医疗市场供给分析
    5.3 中国农村医疗市场需求分析
    5.4 中国农村医疗市场的供需矛盾
第六章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模式
    6.1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模式及其评价
    6.2 农村合作医疗的模式创新
    6.3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发展趋势——多种形式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第七章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机制及评价
    7.1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及评价
    7.2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机制及评价
    7.3 农村合作医疗的激励约束机制
第八章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的制约因素及障碍
    8.1 国家层面的障碍——主体责任发挥不够
    8.2 筹资困难和运行管理费用过高使地方政府处于尴尬地位
    8.3 医疗机构层面的障碍
    8.4 农民收入和认知水平不高使合作医疗推行起来困难重重
第九章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与配套措施
    9.1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
    9.2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供给
    9.3 体系建设——三级预防保健网的重建思路
    9.4 合作医疗制度的其它配套措施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吸毒预防论(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言
    一、 吸毒预防研究的背景
    二、 吸毒预防研究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三、 国内外有关吸毒预防研究的现状
    四、 本文研究的视角、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吸毒与吸毒人
    一、 吸毒的特征
    二、 吸毒的嬗变
    三、 吸毒的危害
    四、 吸毒的法律后果
    五、 吸毒人的个体特征
第三章 吸毒的心理预防
    一、 吸毒者的心理特征
    二、 吸毒的心理矫治
    三、 吸毒的心理预防
第四章 吸毒的人格预防
    一、 吸毒者人格缺陷及其影响
    二、 人格预防的作用和功能
    三、 人格预防的现状和问题
    四、 人格预防的完善
第五章 吸毒的法律预防
    一、 自愿戒毒
    二、 强制戒毒
    三、 劳教戒毒
第六章 吸毒的社区预防
    一、 社区预防的必要性
    二、 社区预防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三、 社区预防的具体措施
第七章 吸毒的环境预防
    一、 环境预防的作用与功能
    二、 环境预防的现状及问题
    三、 环境预防的完善--由已然环境向应然环境的转变及手段
第八章 重复吸毒的防治
    一、 重复吸毒的危害
    二、 重复吸毒的心理和社会原因
    三、 重复吸毒的预防
第九章 吸毒预防的比较研究
    一、 香港的禁毒宣传和毒品教育
    二、 澳门的吸毒预防与治疗服务体系
    三、 新加坡的吸毒劝退方案和强化劝诫方案
    四、 泰国的佛教组织参与戒毒康复方案
    五、 美国的吸毒预防策略
结 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研究成果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9)中国转型期城镇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论
    1.1 研究的主题和意义:反贫困——经济学的人文关怀
        1.1.1 叩问千年贫困:自然之物抑或社会“怪物”
        1.1.2 经济学的追寻:治理贫困与人文关怀
    1.2 若干基本范畴的诠释和辨析
        1.2.1 贫困的涵义和分类
        1.2.2 贫困的测量及其标准
        1.2.3 “反贫困”的释义
    1.3 理论回顾与研究方法
        1.3.1 主要贫困理论文献述评
        1.3.2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第二章 中国转型期城镇贫困的现状:规模、分布与特征
    2.1 中国转型期社会分层的嬗变与城镇贫困人口的变迁
        2.1.1 转型时期社会阶层分化的基本状况
        2.1.2 转型时期城镇贫困人口构成的变迁
    2.2 当前中国城镇贫困的识别与规模
        2.2.1 中国城镇贫困人口的识别标准
        2.2.2 关于城镇贫困人口规模的各种估计
    2.3 当前中国城镇人口的分布与生存状态
        2.3.1 中国城镇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
        2.3.2 中国城镇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状态
    2.4 转型期城镇贫困的主要特征与社会影响
        2.4.1 城镇贫困的主要特征
        2.4.2 城镇贫困存在的社会影响
第三章 中国转型期城镇贫困的致因分析
    3.1 背景分析: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
        3.1.1 “转型”的涵义与中国转型的过程
        3.1.2 城镇贫困:一个转型进程中的问题
    3.2 支配城镇贫困变化的三大因素: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失业状况
        3.2.1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与城镇贫困显露
        3.2.2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失业与城镇贫困
    3.3 制约城镇贫困发生的若干社会环境与个人因素分析
        3.3.1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对城镇贫困的影响
        3.3.2 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镇贫困问题
        3.3.3 新型社会保障体制建立滞后与城镇贫困
        3.3.4 人力资本脆弱性对城镇贫困深化的原因分析
    3.4 城镇贫困运行的沼泽地:城镇贫困陷阱解读
第四章 中国转型期城镇反贫困战略的指导思想与战略构架
    4.1 中国城镇反贫困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4.1.1 中国城镇反贫困战略的指导思想
        4.1.2 中国城镇反贫困战略的基本方针
    4.2 中国城镇反贫困战略的基本构架
    4.3 中国城镇反贫困战略的推进阶段
        4.3.1 对 21 世纪前期中国城镇反贫困战略走势的基本判断
        4.3.2 中国城镇反贫困战略的推进阶段
    4.4 中国农村扶贫与城镇反贫困的比较与整合
        4.4.1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主要成就及其特点
        4.4.2 中国农村扶贫战略的政策措施及其绩效评析
        4.4.3 中国城镇反贫困与农村扶贫的比较整合
第五章 中国转型期城镇反贫困战略的模式选择(Ⅰ)——经济战略类型
    5.1 加强宏观调控与城镇反贫困
        5.1.1 中国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宏观经济波动对城镇贫困的影响
        5.1.2 中国城镇反贫困的宏观经济政策
    5.2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反贫困
        5.2.1 东、西部地区经济互动中的反贫困透视
        5.2.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城镇反贫困政策选择:以西部城市为例。
    5.3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城镇反贫困
        5.3.1 继续推进国企改革在城镇反贫困中的战略位置
        5.3.2 困境与突围:国企改革攻坚初见成效
        5.3.3 探索和建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推进城镇减贫的良性互动机制
    5.4 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与城镇反贫困
        5.4.1 基于反贫困的分析:分配中的效率与平等
        5.4.2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与缓解贫困的政策框架
    5.5 充分扩大就业与城镇反贫困
        5.5.1 反失业支撑城镇反贫困的理论定位
        5.5.2 城镇反贫困战略中的就业政策组合
第六章 中国转型期城镇反贫困战略的
    模式选择(Ⅱ)——综合战略类型
    6.1 可持续发展中的城镇反贫困
        6.1.1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检视
        6.1.2 一个现实的研判——中国矿产资源枯竭城市的贫困问题及其治理
    6.2 中国城镇化发展与城镇反贫困
        6.2.1 中国城镇反贫困的一个重大思路:综合协调发展、多元复合型城镇化模式的选择
        6.2.2 发展多元复合型城镇化模式与防止流动性边缘贫困的蔓延
        6.2.3 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与有效治理城市失业性贫困
    6.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与城镇反贫困
        6.3.1 中国城镇反贫困的保障制度设计及政策工具
        6.3.2 中国城镇反贫困保障制度及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6.4 人力资本积累与城镇反贫困
        6.4.1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概念及其投资要素
        6.4.2 增加人力资本积累,缓解城镇贫困的政策设计
第七章 国际城市反贫困的经验与启示
    7.1 世界贫困的共同性与特殊性
    7.2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反贫困及其制度安排
        7.2.1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济贫方案
        7.2.2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反贫安排
        7.2.3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家庭及公共救助方案
        7.2.4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中以立法为基础的社会照顾体系
        7.2.5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家救助的宗旨与内容
        7.2.6 西方发达国家的“贫困线”(Poverty Line)制度
    7.3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反贫困行动
        7.3.1 发展中国家城市贫困的状况及其特征
        7.3.2 发展中国家城市反贫困的战略模式及其政策取向
    7.4 经济转型国家城市反贫困的对策
        7.4.1 经济制度向市场化和私有化激进转变过程中的贫困问题
        7.4.2 应对贫困:转型调整与制度重建
    7.5 经验与启示
        7.5.1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概括
        7.5.2 发展中国家的艰难探索
        7.5.3 转型国家的应急反应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四、武警云南总队举办卫勤干部传染性疾病知识培训班(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市监狱内部警力资源配置优化问题研究 ——以N监狱为例[D]. 王文娟.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3)
  • [2]2016年《人民军医》杂志分类总目次[J]. 本刊编辑部. 人民军医, 2016(12)
  • [3]内蒙古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 闫立朝. 内蒙古大学, 2015(01)
  • [4]西藏自治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研究[D]. 焦玉美. 西藏大学, 2010(05)
  • [5]我军卫勤人员任职教育模式研究[D]. 魏星. 第四军医大学, 2009(12)
  • [6]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D]. 张建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6)
  • [7]吸毒预防论[D]. 陈谞. 吉林大学, 2004(02)
  • [8]武警云南总队举办卫勤干部传染性疾病知识培训班[J]. 蔡志坤,吴成金. 武警医学, 2003(12)
  • [9]中国转型期城镇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D]. 王朝明. 西南财经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武警云南总队举办医务干部传染病知识培训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