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抗衰老作用的研究

核酸抗衰老作用的研究

一、核酸抗衰老作用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旭,张雪燕,杨世培,修明慧,和建政[1](2022)在《中药多糖抗衰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养老负担及高发率的老年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衰老是一个涉及多器官、多因素与多种疾病发生有关的生物学过程,由于衰老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如营养感应信号通路、胞内应激信号通路等,成为抗衰老药物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中药活性成分-多糖类物质,具有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病毒等多种生物学活性,且在抗衰老方面有显着优势,有望成为潜在的抗衰老药物。研究表明,中药多糖能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发挥抗衰老功效,其抗衰老功效主要体现在通过饮食限制,促进长寿基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转录因子(FoxO)表达,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激活Sirt1去乙酰化酶或抑制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IS/IGF-1)及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有效抑制衰老;此外,还可通过抑制活性氧(ROS)产生及促炎介质释放,增加抗炎及抗氧化能力,发挥免疫调节功效,有效抑制炎症衰老;也可通过p53介导的途径抑制细胞凋亡并延缓衰老。虽然中药多糖抗衰老研究多,作用广泛,效果良好,但是缺乏对中药多糖抗衰老作用机制的系统性综述,因此,该文总结PubMed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就中药多糖抗衰老作用机制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科研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提供借鉴及信息参考。

岳阳[2](2021)在《大米抗氧化肽的制备及其抗衰老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拥有丰富的大米资源,稻谷年产量占全世界30%。大米蛋白是大米的主要的营养成分,对其酶解制备生物活性肽,可实现其高值化利用。对大米蛋白酶解制备抗氧化肽的研究最为广泛,但是都集中在制备工艺优化和分离纯化的层面,对于大米抗氧化肽的抗衰老功效和潜在的分子机制却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在优化大米抗氧化肽的酶解工艺基础上,利用化学抗氧化法和果蝇模型综合评价了大米抗氧化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和抗衰老作用,并进行机理初探,最后对纯化肽进行分子量测定、序列鉴定和抗氧化性分析,以期为衰老机制及抗衰老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为大米抗氧化肽相关保健产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米抗氧化肽的制备工艺优化以抗氧化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率、ORAC值)和水解度为筛选指标,确定中性蛋白酶为最适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实验与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型对比,优化得到大米抗氧化肽制备工艺条件:反应温度50℃,体系p H 8.2,料液比17.65 g/100 m L,酶添加量4374 U/g。(2)大米抗氧化肽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及结构表征化学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大米抗氧化肽具有较强的DPPH、ABTS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具有金属离子螯合能力、金属离子还原能力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且抗氧化能力与其浓度呈正相关。通过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蛋白酶解前后的结构进行表征,发现在蛋白酶解为肽的过程中,二级结构改变、微观结构由球状分布变为多孔碎片状分布、疏水性氨基酸含量增加,这可能是大米抗氧化肽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的原因。(3)大米抗氧化肽的抗衰老作用及机理初探基于果蝇模型,发现0.2%和3.2%剂量的大米抗氧化肽能够显着延长果蝇的最高寿命、半数死亡时间和平均寿命,增加果蝇体内抗氧化酶SOD、Mn-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果蝇在急性氧化损伤模型中的存活率。初步探讨大米抗氧化肽的抗衰老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大米抗氧化肽是通过抗氧化途径Nrf2/Keap1、衰老相关信号通路(TOR,S6K)和长寿基因MTH来调控衰老的。(4)大米抗氧化肽的分离鉴定及构效关系研究通过Sephadex G-25葡聚糖凝胶柱对大米抗氧化肽进行分离纯化,得到抗氧化活性最高的F2组分,再通过MALDI-TOF-MS/MS法进行氨基酸序列鉴定,得到一个四肽SPEH,能够通过氢键、盐桥、π-π相互作用与FKBP12-FRB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从而阻断m TOR信号通路。

刘峻麟[3](2021)在《八种石斛初生代谢产物比较研究及霍山石斛多糖抗衰老作用机制初探》文中提出目的:本文旨在植物初生代谢产物氨基酸、核苷、多糖成分的基础上多指标评价市场上霍山石斛(D.huoshanense)、河南石斛(D.henanens)、细茎石斛(D.moniliforme)、紫皮石斛(D.devonianum)、铁皮石斛(D.officinale)、金钗石斛(D.nobile)、鼓槌石斛(D.chrysotoxum)、流苏石斛(D.fimbriatum)8个品种石斛的品质优劣并探讨霍山石斛多糖抗衰老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为霍山石斛的质量评价及开发利用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1以8个常用品种石斛新鲜茎为原材料,冷冻干燥后球磨仪打粉,超声(功率200W,频率40k Hz)提取,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离子阱质谱联用技术(UHPLC-QTRAP-MS/MS)直接测定了8种不同石斛(共9批次)中21种氨基酸和10种核苷类成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逼近理想点排序法(TOPSIS)对实验数据进行综合评价。2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石斛多糖,sevage法除蛋白,透析法纯化;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葡萄糖、蛋白标准曲线,蒽酮-硫酸法检测总多糖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测蛋白含量;纯化后的多糖安瓿管中酸水解,使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化后,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种石斛多糖中单糖组成,并采用SPSS 23.0软件和SIMCA 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3采用D-半乳糖(D-gal)10mg/ml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衰老模型,分组给药,置于培养箱中培养。通过SA-β-Gal染色、DCFH-DA法检测ROS、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q PCR检测P53、P21、P16基因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P53、P21、P16蛋白表达量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周期的检测,探讨霍山石斛多糖(DHP)对D-gal所致的PC12衰老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4采取连续8周腹腔注射400mg/kg D-gal建立小鼠衰老模型,随机分组,造模期间同时给药。8周后,水迷宫实验(MWM)探讨霍山石斛多糖(DHP)对D-gal造模小鼠行为学能力影响,MWM实验结束后,脱颈处死小鼠后,取部分肝脏、脑组织制作HE染色切片,剩余部分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53、P21、P16蛋白表达量探讨霍山石斛多糖延缓D-gal模型小鼠衰老的可能机制。结果:1 8种石斛氨基酸类成分以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含量较为丰富,核苷类成分以鸟苷、腺苷、鸟嘌呤含量较为丰富,不同种石斛各成分含量差异大,PCA主成分分析及TOPSIS综合分析两种分析方法得出高度相似的结果,石斛氨基酸类成分以霍山石斛(S1)评分最佳,核苷类成分以铁皮石斛(S6)评分最佳;以TOPSIS综合评价得分为变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阈值为10时,霍山石斛(S1)综合评分最佳且可单独聚为一组,品质最优,云南产铁皮石斛(S5)及安徽产铁皮石斛(S6)次之,河南石斛(S2)及流苏石斛(S9)品质最次。2结果显示石斛中蛋白含量较高,Sevage法除蛋白效果良好,多糖纯度高;HPLC鉴定出8种石斛4种共有单糖组分(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木糖),含量分析结果显示,8种石斛均以甘露糖含量最高,尤其以紫皮石斛最高,达到84.35%,且葡萄糖仅含2.36%,可根据甘露糖含量及甘露糖与葡萄糖摩尔比大致将其从8种石斛中鉴别出来;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区石斛单糖组成差异较大,同一产区不同种石斛单糖组成差异小。3霍山石斛多糖(DHP)体外抗衰老研究结果显示,较正常组,D-gal诱导细胞衰老作用显着(P<0.01),表现为D-gal模型组PC12细胞活力随着D-gal浓度的增加,呈浓度依赖性下降;SA-β-Gal细胞衰老染色阳性率高达70%以上;异常线粒体膜电位的表达水平增加,膜电位降低;细胞内ROS的大量堆积;细胞凋亡率的大量增加;细胞周期的G1/S检查点的阻滞,导致细胞复制进程受阻以及衰老相关基因与相关蛋白P16、P21、P53表达量的上调。霍山石斛多糖(DHP)能有效提升D-gal所致衰老PC12细胞的细胞活力,抑制膜电位的持续下降,抑制ROS的生成,减少细胞凋亡率,通过抑制衰老相关基因P16、P21、P53的表达,使蛋白表达降低,进而调控了细胞周期,有效促进了细胞G0/G1期向S期的转变。4通过腹腔注射D-gal成功构建了衰老小鼠模型,分组给予不同浓度霍山石斛多糖溶液,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霍山石斛多糖(DHP)能增强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即缩短了小鼠寻找平台潜伏期、增加了目标象限滞留时间;HE染色结果显示,给予小鼠霍山石斛多糖溶液,能对D-gal造成的肝、脑组织的损伤起到一定的修复与保护作用,改善了D-gal造成的肝索、肝血窦的排列紊乱,肝细胞水肿及炎细胞浸润;改善了脑部海马组织的神经毡水肿,炎细胞浸润及坏死;能显着降低D-gal模型衰老小鼠P16、P21、P53蛋白的过量表达。结论:通过UHPLC-QTRAP-MS/MS检测明确了8种石斛初生代谢产物中21种氨基酸和10种核苷的含量,为石斛内在质量控制提供了基础性数据;基于柱前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化HPLC法研究了8种石斛初生代谢产物多糖中单糖组成及含量差异,为石斛品种的鉴定及品质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从体外体内实验两方面多角度研究了霍山石斛多糖(DHP)抗衰老生物活性,发现其可能是通过下调P53/P21信号通路相关基因P53、P21及细胞周期依赖蛋白激酶(CDKs)调控中关键基因P16的表达调控了细胞周期,清除了体内自由基,维护了机体组织器官稳态,从而发挥了抗衰老作用。这一研究结果为霍山石斛“延年益寿”功效提供了实验基础及科学依据。

王莉丽[4](2021)在《皮肤衰老相关circRNA表达谱的分析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环状RNA(circluar RNA,circRNA)是一种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现的没有5’端帽子结构和3’端poly(A)尾巴并以共价键形成闭环结构的内源性RNA。近几年才刚刚兴起对环状RNA的研究,自从circRNA被发现以来,人们从最初对其结构和生物功能、作用机制的简单认识,进而将其与各种器官系统疾病联系起来进行了探索。现有研究表明circRNA与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抑郁症等多种疾病相关,其中研究最热门的当数肿瘤性疾病。circRNA在皮肤相关疾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和银屑病、皮肤创伤愈合这些方面。目前关于circRNA皮肤衰老方面研究相对缺如。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人体直接接触于外界环境的“门户”,皮肤的老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内源性因素(Intrinsic aging),也被称为固有的皮肤老化(Chronologic aging)。另一种是受环境影响的皮肤老化过程,称为外源性皮肤老化,被称作外源性皮肤老化(Extrinsic aging)。眼睛作为五官之首是容貌的中心,眼部衰老在面部老化方面很突出。本项研究涉足circRNA与皮肤衰老这一领域,探索衰老相关机制,通过对组织、细胞相关功能实验的验证,我们可以观察到circRNA对皮肤衰老的作用和影响。方法:以眼睑皮肤作为老化的研究对象,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测序技术(RNA-seq)检测老少两组眼睑皮肤样本中circRNA的差异表达,探索与皮肤衰老相关的异常表达circRNA,对差异circRNA的来源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学通路(Pathway)分析,从生物过程、分子功能、信号通路等方面全面探讨衰老形成机制。另外,对差异circRNA的靶向Micro RNA进行预测分析,构建circRNA-Micro RNA调控网络。根据高通量测序结果,从组织学水平筛选出10个差异表达明显的circRNA分子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最终遴选的2个circRNA分子做后续研究。通过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获取皮肤成纤维细胞HSF,构建hsa_circ_0077605、hsa_circ_0137613过表达载体,观察过表达后对HSF细胞功能影响,包括β-gal染色实验、CCK8检测增殖情况和细胞流式周期实验。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hsa_circ_0077605的靶Micro RNA,应用双荧光素酶实验、FISH检测证实,hsa_circ_0077605结合的Micro RNA。结果:1.眼皮组织circRNA高通量测序共筛选出20552条circRNA,其中外显子来源的5432条,内含子来源的9318条,基因间区来源的5802条。老年组和少年组眼皮组织的差异circRNA总共14915个,以差异表达倍数FC≥1.5,P<0.05为筛选条件进行筛选。符合筛选条件的差异表达circRNA共有571个。在571个circRNA中,348个circRNA在衰老组中高表达,223个circ NRA在衰老组中低表达。GO分析和KEGG分析提示了差异表达的circRNA可能具有的生物功能和参与的通路。组织测序中筛选出10个差异circRNA,包括5个在衰老组上调的circRNA(hsa_circ_0077605、hsa_circ_0002957、hsa_circ_0137613、hsa_circ_0008089、hsa_circ_0000205),和5个在衰老组下调的circRNA(hsa_circ_0112861、hsa_circ_0003803、hsa_circ_0032813、hsa_circ_0113488、hsa_circ_0026497)。通过RT-qPCR验证,发现大部分的结果与组织测序数据吻合,其中hsa_circ_0077605和hsa_circ_0137613在衰老皮肤组中显着上调,表达差异倍数明显,可作为后续的研究对象。2.通过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获取HSF。hsa_circ_0077605环化接头处的序列与其他基因同源性很高,强行设计si RNA可能会导致si RNA的脱靶,因此无法设计特异性si RNA序列。hsa_circ_0137613设计出2条si RNA。在HSF使用RT-qPCR检测HSF细胞中的hsa_circ_0137613水平,hsa_circ_0137613本底表达非常低,做RNA敲降无意义,最终决定遴选的2个circRNA分子在后续研究方向均做过表达。3.遴选的2个circRNA分子做过表达载体构建及测序鉴定。以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扩增两个circRNA的全长序列,接入到p LC5-ci R质粒中,构建hsa_circ_0077605、hsa_circ_0137613过表达质粒。分hsa_circ_0077605/hsa_circ_0137613、NC(p LC5-ci R)和Control三组,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试剂转染至293T细胞,qPCR检测过表达效率。与转染空载质粒的对照组相比,hsa_circ_0077605的过表达倍数为3380,hsa_circ_0137613组的过表达倍数为98748,qPCR产物测序显示环化序列正确。以上结果表明hsa_circ_0077605、hsa_circ_0137613能在真核细胞中成功过表达。在HSF细胞中过表达hsa_circ_0077605/hsa_circ_0137613后,对HSF细胞功能影响包括三方面实验:β-gal染色实验、CCK8检测增殖情况和细胞流式周期实验。hsa_circ_0077605/hsa_circ_0137613过表达的HSF细胞表现出典型的形态衰老。β-gal染色显示细胞形态变宽变平,细胞质透明,核颗粒增多,近衰老细胞核呈蓝色。体外培养HSF 3天,过表达组CCK8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流式检测仪进行检测细胞周期,显示过表达组HSF G1期明显增多,S/G2期减少,HSF细胞的DNA复制受到抑制。4.通过三种生物信息学软件miRanda、RNAhybrid和Target Scan预测剪接序列长度为151 bp的hsa_circ_0077605可能结合的miRNA,发现三种软件均预测到hsa-miR-612。通过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hsa_circ_0077605能有效结合hsa-miR-612。为进一步验证hsa_circ_0077605与hsa-miR-612的在细胞中的亚定位进行FISH共定位实验,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hsa_circ_0077605主要定位于HSF细胞浆内,且hsa-miR-612也主要在HSF细胞浆中定位,通过两者的共定位可以观察到在细胞浆中存在hsa_circ_0077605与hsa-miR-612的共定位。上述实验结果提示hsa_circ_0077605与hsa-miR-612结合,hsa_circ_0077605/hsa-miR-612轴与皮肤衰老相关。结论:1.circRNA在皮肤衰老过程中出现差异表达,说明circRNA可能参与皮肤衰老的基因调控。2.hsa_circ_0077605和hsa_circ_0137613在HSF中的低表达提示后续进行过表达研究。3.过表达hsa_circ_0077605、hsa_circ_0137613可诱导HSF老化。4.FISH检测和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hsa_circ_0077605与hsa-miR-612存在相互作用。hsa_circ_0077605/hsa-miR-612轴与皮肤衰老相关。

杨雪妍[5](2020)在《柑橘黄酮抗氧化、抗增殖及抗衰老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诸如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合理的膳食干预能清除体内过多的ROS,是预防慢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具有抗氧化功能的食品以及膳食补充剂,逐渐成为食品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柑橘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营养丰富,口感清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同时柑橘中黄酮类物质含量丰富,主要包括黄烷酮类、黄酮和黄酮醇等3类物质。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柑橘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菌与抗病毒、抗肿瘤等生理活性。但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柑橘粗提物比较或其中某个单体的活性研究,而关于单体之间可能存在的加和、协同或拮抗作用的信息却很少。因此,本课题选用四种柑橘黄酮类化合物:川陈皮素(nobiletin,NOB)、橘皮素(tangeretin,TAN)、橙皮素(hesperidin,HES)和柚皮素(naringenin,NAR),系统分析了其抗氧化、抗增殖、抗衰老活性,借助PC12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细胞模型、Hep G2人体肝癌细胞模型和秀丽隐杆线虫生物模型,探究柑橘黄酮抗氧化、协同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及延长寿命的分子机制,以期为具有抗癌活性和抗衰老活性功能食品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具体结果如下:首先,考察四种柑橘黄酮的抗氧化的活性。川陈皮素具有最强的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值显着高于其他黄酮类物质(52.17±1.14μmol TE/μmol),而两种黄烷酮:橙皮素、柚皮素ORAC值次之,橘皮素ORAC值最低。建立以谷氨酸(Glu)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研究四种单体在保护氧化损伤方面的活性。在低浓度(0.1μM)的川陈皮素和橙皮素保护下,细胞活力便可显着回升(p<0.05),而细胞活性氧(ROS)增长率、LDH释放率显着下降,同时抗氧化酶SOD酶活力显着回升,MDA含量显着下降。橘皮素的保护活性次之,而柚皮素几乎无氧化应激保护活性。之后,以人肝癌细胞Hep G2为模型进行四种单体的抑制瘤细胞增殖活性研究;并使用两两单体复配物研究联合作用,并从细胞水平探索抗细胞增殖的分子机理。橘皮素的抗增殖能力最佳,其半数抑制浓度(EC50)为68.67±2.75μM,川陈皮素及橙皮素活性稍弱,分别为78.94±2.88和92.13±2.91μM,同时这三类单体对Hep G2细胞的半数细胞致死率(CC50)均大于200μM,选择指数SI值均大于2,而Hep G2细胞对柚皮素的敏感性较低,在200μM的浓度范围内,未检测到显着抗增殖活性。为了单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将柚皮素分别与两种多甲氧基黄酮单体(川陈皮素、橘皮素)复配,研究单体间协同抗增殖作用及机理。结果显示,柚皮素与川陈皮素或橘皮素联用时,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显着增高,EC50分别降至103.66±3.44、96.15±1.90μM,并且在抑制率为50%时,CI值分别为0.68±0.01、0.748±0.02,表现出较好的协同作用。并且在50~95%的抑制率范围内,均可起到非常好的协同效果。运用流式细胞仪来考察柚皮素和川陈皮素、橘皮素的协同作用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当半数剂量的复配物联用时,Hep G2细胞的早凋率显着上升,同时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利用Western blot法分析两个复配物对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两个复配物均可呈剂量依赖性地下调CDK4的表达水平,而在对p21表达水平的调控上出现非剂量依赖性,p21的表达量先减少而后上调,在高浓度复配剂量0.5EC50×(NAR+NOB),p21表达显着上调,约为1.48倍(p<0.05)。上述结果表明,两种复配物(柚皮素和川陈皮素、橘皮素)通过下调CDK4蛋白表达,同时增加p21蛋白表达,来调控细胞周期,从而发挥抗增殖作用。最后,建立秀丽隐杆线虫的衰老模型,检测川陈皮素的抗衰老活性。通过寿命分析、各项健康指标测定、抗氧化应激、线虫体内活性氧(ROS)检测和抗氧化酶活性测定实验的结果显示,川陈皮素在3.13~12.5μM的浓度范围内能延长线虫寿命,且具有一定浓度依赖性;并在不影响体长及繁殖能力的情况下,显着提高行动力、降低体内脂褐素的含量来延缓衰老。同时,川陈皮素可显着延长线虫在高温、紫外辐射、氧化应激刺激下的寿命,降低体内ROS水平及MDA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SOD、CAT),表明川陈皮素的抗衰老活性与抗氧化活性也密切相关。此外,运用PCR技术,结果发现川陈皮素可上调sod-3,hsp-16.2,gst-4,skn-1,sek-1和sir-2.1的表达,这表明川陈皮素可能通过激活DAF-16、HSF-1和SKN-1等转录因子,调控下游靶基因表达水平,进而发挥延长寿命及提高压力抗性的效果。综上,NOB在延长寿命及其相关的健康寿命和抗压力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于海园[6](2020)在《植物来源抗衰老化妆品添加剂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皮肤衰老是复杂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结果,是机体衰老最直观的表现。随着人们对皮肤年轻健康状态的关注,抗衰老成为重要的美容诉求,其中以“植物/草本”为宣称的抗衰老化妆品因其“绿色”“健康”的理念备受消费者青睐。我国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中草药美容理论,但目前在化妆品行业中,对于抗衰老添加剂仍缺乏高效稳定的筛选方法,相关机制研究策略也有待健全。首先,本研究利用体外培养的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构建自然状态和H2O2诱导氧化应激状态的抗衰老研究细胞模型,以Ⅰ型胶原(COL-I)产量为指标筛选17种供试物的抗衰老活性,发现雪茶提取物和羟基积雪草苷在两种细胞模型中的综合效果最优,具有开发成为抗衰老化妆品添加剂的潜在应用价值。其次,为阐明雪茶提取物和羟基积雪草苷增加胶原含量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自然状态和氧化应激状态的HDF细胞模型,分别从促进胶原合成和抑制胶原降解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对比雪茶提取物中两种主成分(雪茶素和β-谷甾醇)的作用,发现其抗衰老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雪茶素,主要通过促进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上调COL-Ⅰ主要亚基基因(COL1A1)转录水平从而促进胶原合成,对自然状态HDF细胞COL-I表达的促进率高达39.9%,并通过抵御氧化应激降低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减弱MAPK通路的激活,下调胶原酶(MMP-1)表达(最高抑制率达39.6%)从而抑制胶原降解实现抗衰老作用;而羟基积雪草苷无法直接调控胶原基因表达,主要通过减弱ROS/MAPK信号通路减少MMP-1的表达,从而抑制胶原降解发挥抗衰老功效,在自然状态和氧化应激状态细胞模型中使COL-I含量间接增加了 31.9%和26.1%综上所述,本文建立了抗衰老化妆品添加剂的体外成纤维细胞模型,为潜在天然植物源添加剂的筛选提供技术支持,在此基础上阐明了雪茶提取物和羟基积雪草苷抗衰老的作用机制。本研究的完成有助于推进我国潜在抗衰老植物资源在化妆品添加剂领域的开发应用,加速抗衰老产品的研发进程。

张丽丽[7](2020)在《基于核酸的新型多功能纳米载体的构建和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纳米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发展,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核酸分子,作为生命体最基本的物质之一,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度可编程性以及强大的自组装能力。因此,核酸被广泛地用于各种纳米结构的设计和合成,并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等各个研究领域。核酸纳米结构,作为一种天然成分的纳米材料,具有明显优于其他纳米载体和治疗方式的优势,在纳米医学、生物传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迅速发展成核酸纳米技术。在核酸纳米技术中,天然核酸因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可编辑性、优异的自组装能力、可以自动模块化的大量合成和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等基本性质。基于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本身可以被设计成为具有治疗作用的核酸药物,具有分子识别、基因调控等功能。同时,基于核酸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编辑性、自组装能力、自动模块化合成等,核酸也可以被设计并组装成具有特定结构的组装体,实现治疗药物的负载和靶向递送。但是,核酸药物研发也面临细胞内化率低、易降解、免疫原性高、脱靶效应严重等局限性,如mRNA,严重阻碍了药物核酸的应用研究。同时,在活体等复杂条件下,传统的核酸纳米载体常常面临设计复杂、药物负载率低、血液中半衰期短,细胞或肿瘤内滞留时间短等问题,极大限制了核酸纳米技术的实际应用范围。此外,核酸除了可以自组装成纳米载体负载货物,可以作为核酸药物发挥治疗作用之外,还可以通过把两者巧妙的结合,形成多功能的核酸纳米药物体系。这种集治疗、靶向、载体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核酸纳米载体的构建及其应用或许才是核酸研究领域中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发展方向。本论文基于核酸药物和核酸纳米载体的优势和挑战,开发了一系列新型多功能纳米载药体系并用于治疗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基于核酸药物细胞内化率低、易降解、免疫原性高、脱靶效应严重等局限性,我们以ModRNA这一核酸药物为模型进行研究。为了应对核酸药物ModRNA所存在的大尺寸、高负电性和易降解等问题,我们受生物体内锌指蛋白识别并作用于mRNA的启发,开发了一种专门针对ModRNA的靶向纳米药物递送体系(ModRNA@ZIF-8@AS1411),克服了传统方法中脂质体由于静电弱相互作用对ModRNA负载效率低的挑战。其中,纳米载体ZIF-8是由Zn2+和2-甲基咪唑通过配位作用形成结构稳定的纳米颗粒,而Zn2+又可以通过N1-Zn2+-O(P)氢键辅助ModRNA进行折叠,把ModRNA稳定封装在ZIF-8里面形成ModRNA@ZIF-8。为了提高ModRNA@ZIF-8的分散性,并赋予材料靶向功能,磷酸化的AS1411通过PO43--Zn2+作用被修饰到材料的表面,形成p H敏感的ModRNA@ZIF-8@AS1411纳米药物递送体系。该体系一旦进入细胞内的微酸性环境,比如衰老细胞的溶酶体,会在溶酶体内解体,导致溶酶体内微环境失衡,溶酶体破裂。同时ModRNA@ZIF-8@AS1411的解体会把里面的ModRNA释放到细胞质中,进而实现ModRNA的翻译和蛋白的表达。以编码catalase的ModRNA为例,我们系统考察了该纳米结构细胞基因调控,在抑制细胞衰老的应用潜力。(第2章)(2)与传统的核酸纳米载体相比,DNA纳米花具有设计简单、合成方法简便、致密且稳定的多孔结构、药物负载量高、生理环境下稳定性好等优势。但是,其自身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局限性,比如:滚环复制技术的复杂性导致其尺寸很难调控,其致密稳定的结构导致其在疾病治疗中药物的生物利用率低等。基于此,我们开发了一种尺寸可控的近红外光激活的DNA纳米花-无机纳米颗粒复合载药体系,并用于肿瘤的光热治疗/化疗协同治疗。该复合纳米载药体系是利用一步法,直接把六方钯(Pd)纳米片加入到DNA纳米花滚环复制的过程中,使Pd片随着滚环反应的进行被封装在DNA纳米花的框架结构中,形成纳米花-钯复合载药体系(NFs-Pd)。Pd片的参与使滚环复制出来的长链DNA可以通过氢键作用吸附在Pd片的表面,从而赋予复合载药体系近红外光激活的光热活性。同时DNA纳米花框架,在无需对Pd纳米片进行复杂修饰的情况下,大大增加了其载药量。更重要的是,Pd纳米片所具有的近红外光热效应,可以大大增强NFs-Pd内所封装药物的释放。综上所述,NFs-Pd复合纳米体系具有尺寸可控、近红外光激活及增强的药物释放能力等优势,有望在肿瘤的光热治疗/化疗协同治疗方面展现巨大应用的潜力。(第3章)(3)结合核酸药物和核酸纳米载体的优势和缺点,我们利用二茂铁人工碱基构建了一种可生物激活、尺寸可控、自降解的DNA纳米花载药体系(Sgc8-NFs-Fc),解决了传统DNA纳米结构尺寸难调控、药物释放困难、药物生物利用率低的局限性。其中,Sgc8-NFs-Fc包括Sgc8-NFs和Fc-DNA两部分。Sgc8-NF作为一种核酸纳米载体,可以高效地负载大量的抗癌药物。末端嵌有三明治碱基的DNA(Fc-DNA),不仅可以通过疏水作用在1000 nm-50 nm范围内精确地调控Sgc8-NFs-Fc的尺寸,而且可以作为一种药物核酸,与细胞内过多的H2O2发生芬顿反应,增加癌细胞内的氧化压力并促进Sgc8-NFs-Fc的解体,释放出其所负载的抗癌药物,从而达到增强抗癌治疗效果的目的。体外实验和活体实验都证实了Sgc8-NFs-Fc的肿瘤靶向和高效的肿瘤抑制活性。因此,具有尺寸可调和按需释药能力的Sgc8-NFs-Fc纳米载体,在药物传递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第4章)(4)利用DNA自身的多功能性及其纳米载体致密且稳定的多孔结构的特点,我们开发了一种尺寸可控、具有广泛抗氧化能力的多功能DNA纳米复合体(TADN)用于肥胖的靶向治疗。其中TADN包括TDM和单宁酸(TA)两部分。由于DNA天然的抗氧化性,TDM自身既可作为一种抗氧化药物。同时,以其多孔结构又可以封装大量的抗氧化剂TA,从而实现协同抗氧化的作用。抗氧化药物TA,不仅可以通过氢键与滚环出来的DNA结合,还可以有效地把TDM微米级的DNA花瓣状结构打包浓缩成~100 nm的球形结构,增强其进细胞和在细胞内滞留的能力。利用TDM与TA之间的相互填充、相互促进作用,使得所构建的DNA纳米复合体系TADN具有广泛抗氧化能力。细胞实验证明TADN可以显着降低细胞脂肪化产生的大量自由基,显着抑制脂肪细胞内脂质液滴的积累。同时,由于其广泛的抗氧化能力,TADN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巨噬细胞内自由基的含量,从而抑制炎症通路的激活。在高脂喂食的肥胖小鼠模型中,这种具有光谱抗氧化抗炎活性的TADN可以显着降低肝部甘油三酯的积累,抑制肝部脂肪化,并且可一定程度上减缓小鼠体重的增加。此外,TADN完全有生物分子构成,且具有脂肪细胞靶向性,为长期用药的患者提供了潜在的安全优势。(第5章)

王姝畅[8](2019)在《山茶籽油抗皮肤衰老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作为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因其茶籽油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茶多酚、山茶苷、角鲨烯、生育酚类物质,使其在抗氧化、抑菌、抗炎、调节血脂、防辐射、锁水保湿、护肤养发等方面有显着的功效,可用作高级食用油、医药用油以及逐渐兴起的化妆品基底油。本课题基于D-半乳糖致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通过体内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测评以及皮肤匀浆代谢组学的测试与分析,研究山茶籽油对衰老模型小鼠皮肤组织衰老的影响,并探讨其抗皮肤衰老的作用机理,为产业开发与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通过GC-MS首先对比了山茶籽原油与山茶花润肤油的脂肪酸成分组成,发现二者脂肪酸成分具有一致性,且油酸含量高。并通过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结果发现,山茶籽原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24.72 g/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为12.03g/l;而山茶花润肤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9.12 g/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为6.57 g/l,对比得出山茶花润肤油比山茶籽原油具有更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2.通过注射不同剂量的D-半乳糖来建立D-半乳糖亚急性小鼠皮肤衰老模型,结果对比发现D-半乳糖最佳使用剂量为1000 mg/(kg·d)。以D-半乳糖亚急性衰老模型为基础,结合氧化自由基学说的理论支持,山茶籽原油和山茶花润肤油进行外涂干预,检测小鼠皮肤含水量、皮肤内源性生化指标以及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显示:山茶籽原油组、山茶花润肤油组以及VE油组小鼠皮肤含水量分别达到61.44%、65.07%和63.46%,都显着高于模型组的含水量55.1%。按照山茶籽原油组、山茶花润肤油组以及VE油组的分组情况小鼠皮肤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为54.65±6.72 U/mg prot、59.00±4.27 U/mg prot、63.28±6.85 U/mg prot显着高于模型组46.87±6.28 U/mg pro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分别为64.93±6.82 nmol/mg prot、72.04±7.39 nmol/mg prot、74.21±5.00 nmol/mg prot显着高于模型组44.50±4.56 nmol/mg prot;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3.06±0.58 U/mg prot、3.30±0.20 U/mg prot、4.04±0.49 U/mg prot显着高于模型组2.02±0.36U/mg prot。过氧化脂质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山茶籽原油组(4.31±0.31 nmol/mg prot)、山茶花润肤油组(3.80±0.41 nmol/mg prot)以及VE油组(1.44±0.40 nmol/mg prot)都比模型组(6.80±0.76 nmol/mg prot)减少。羟脯氨酸(Hyp)含量山茶籽原油组(3.02±0.41 mg/g)、山茶花润肤油组(3.26±0.41 mg/g)以及VE油组(3.34±0.18 mg/g)都比模型组(1.99±0.28 mg/g)增加。另外,干预组小鼠皮肤组织形态得到改善,表皮、真皮厚度增加,胶原纤维比例增加。3.以GC-TOF/MS代谢组学方法为基础,对小鼠皮肤组织样本进行了分析检测,完成了从样品采集、平台分析、数据处理到生物学信息发掘的代谢组学分析流程。结果显示:体外干预能够调节D-半乳糖引起的机体代谢紊乱,所涉及的代谢通路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代谢以及亚油酸代谢。

孟宪会[9](2018)在《基于miRNA的间充质干细胞干性维持机制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细胞治疗重要的种子细胞,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中间充质干细胞表现出引入注目的潜能。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首要条件是在质量和数量上满足临床要求。一方面,体外扩增过程引起的细胞衰老和功能衰退是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主要障碍,研究mi RNA对间充质干细胞干性维持和衰老的作用为解决间充质干细胞的规模化扩增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另一方面,间充质干细胞组分在抗衰老应用中的有效性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本论文就这些问题展开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基于mi RNA表达谱探讨了mi RNA对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作用机制。我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早期和培养晚期两个阶段的mi RNA表达谱特征。通过建立mi RNA与靶基因的作用模型,我们分析了mi RNA表达谱对靶基因表达的影响。对衰老前后差异表达的靶基因进行功能聚类分析后我们揭示了mi RNA在间充质干细胞衰老过程中重要的调节作用。2.深入研究了mi R-18a在间充质干细胞衰老中的作用机制,提出了一种通过mi R-18a的持续表达减缓衰老、维持间充质干细胞自我更新和生物学功能的方法。我们发现内源性的mi R-18a在间充质干细胞的高表达是细胞抵御衰老的关键因素。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免疫印迹实验我们首次证明mi R-18a通过直接靶向CTDSPL的3’非编码区抑制了CTDSPL的表达,从而抑制了CTDSPL诱导的细胞衰老。最后我们通过慢病毒感染使mi R-18a在间充质干细胞中稳定表达,证明了mi R-18a的持续表达降低了细胞中活性氧的水平,减缓了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过程,同时促进了干细胞基因的上调,增强了细胞的生长活性和多向分化能力。3.比较了脐血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表达特征和应用潜能。我们建立了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CBMSCs)的分离培养体系,通过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深入比较我们发现,mi RNA的调控特征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主要受分化基因失调的影响,而泛素化依赖的蛋白降解过程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起了关键作用。对mi RNA表达谱和转录组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脐带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代谢、黏附、增殖和免疫调节等方面显着的功能差异。最后我们还利用细胞因子抗体芯片对两种细胞的条件培养液中55种细胞因子的含量进行了检测。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发现与脐带来源相比,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血管和胰岛等组织修复、造血干细胞支持以及免疫调节等方面表现出更突出的应用潜能。4.研究了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分的抗衰老作用。我们首先证明了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分能够显着降低由过氧化氢诱导的活性氧水平上升,减缓了细胞的衰老。然后以12个月自然衰老的小鼠为模型,我们分析了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分对小鼠的影响。通过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B、髓细胞亚群、NK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原始和记忆T细胞亚群的表征分析我们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间充质干细胞的分泌组分能够显着改善衰老小鼠的免疫调节功能。进一步的组织切片分析显示间充质干细胞的分泌组分也显着改善了小鼠皮肤和肾脏组织的衰老情况。这些结果显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分能够抑制活性氧引起的细胞衰老、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组织的衰老情况,减缓衰老。

李建霞[10](2017)在《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制备、活性及抗衰老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兴安落叶松木桩为原料,采用闪式提取法制备二氢槲皮素(DHQ),并利用胺甲基化法制备二氢槲皮素衍生物(DHQA),重点开展了 DHQ和DHQA的提取与制备、结构鉴定、活性测定、药代动力学、酶动力学及抗衰老分子机制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闪式提取兴安落叶松DHQ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DHQ提取得率的影响依次为:乙醇浓度>料液比>闪提时间>浸提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闪提时间3min、浸提时间3h、料液比1:15、乙醇浓度75%。在此条件下,DHQ提取得率为6.15%,与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为0.99%。2.利用HPLC、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RD衍射,对闪式提取法制备的DHQ样品进行定性、定量以及结构分析,结果表明:DHQ样品的纯度为96%,且表观结构、官能团伸缩振动以及衍射吸收峰均与标准品的特征几乎一致。3.利用胺甲基双基取代法制备DHQA,克服了 DHQ水溶性差和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通过HPLC、核磁共振、扫描电镜、XRD衍射和热重对DHQA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HQA是一种具有二氢槲皮素母核结构的球形、松散和多孔状态的非晶体物质。通过溶解性和体外溶出度实验,得出DHQA的水溶性和溶出度分别比DHQ提高了 16.28和6.31倍。利用MTT法测定DHQA细胞毒性,结果表明:DHQA对正常HEK-293T细胞生长没有抑制作用(ECso=820.00 μM),对Hela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ECso=138.17μM)。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得出DHQA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能力比抗坏血酸(Vc)能力强,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Vc几乎一致。同时,DHQA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能力比DHQ的能力强。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得出DHQA在30min达到最大浓度22.03μg/mL,约为DHQ的2.5倍。4.通过果蝇生存实验、生化指标和相关酶合成基因表达量测定,研究DHQ和DHQA对正常组果蝇抗衰老机制。结果表明:各剂量组均能延长雌、雄果蝇的寿命,提高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减少MDA的含量。对于雌蝇,0.5mM DHQ剂量组和0.25mM DHQA剂量组为雌果蝇寿命延长最佳剂量组,显着性提高雌蝇T-SOD、CuZn-SOD、Mn-SOD和CAT活力以及降低MDA含量(P<0.05),仅在提高CuZn-SOD和Mn-SOD活力以及降低MDA含量上,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CuZn-SOD和Mn-SOD相对基因表达量上,组间差异显着(P<0.05);对于雄蝇,1mM DHQ剂量组和0.5mM DHQA剂量为雄蝇寿命延长最佳剂量组,显着性提高雄蝇以上4种酶活力及降低MDA含量(P<0.05),仅在提高Mn-SOD和CAT活力以及降低MDA含量上,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Mn-SOD和CAT相对基因表达量上,组间差异显着(P<0.05);对于比雌蝇和雄蝇最佳剂量组高的剂量组,在与最佳剂量组相比时,均显着性降低对果蝇寿命的延长、酶含量及增加MDA含量(P<0.05),这说明过多食用DHQ和DHQA可能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毒副作用。5.通过果蝇生存实验、生化指标和相关酶合成基因表达量测定,研究DHQ和DHQA对高脂组果蝇寿命及体内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剂量组均显着性拮抗高脂对雌蝇和雄蝇造成的伤害(P<0.05),1mM DHQ剂量组和0.5mM DHQA剂量组为雌、雄蝇最佳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显着性提高以上4种酶活力以及降低MDA含量(P<0.05),但是各剂量组雌雄蝇体内SOD增加量并不大,只有CAT和MDA含量变化较大,尤其是MDA含量,与3种酶的相对基因表达量趋势一致,说明DHQ和DHQA可能是通过提高过氧化氢酶活力以及抵抗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减少高脂对果蝇造成的氧化损伤,具体作用机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6.通过H202和百草枯实验研究DHQ和DHQA对果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各剂量组均能有效减少上述试剂对雌、雄果蝇的氧化性损伤,最佳剂量组与正常组寿命实验结果一致,均显着性提高果蝇寿命(P<0.05),且组间差异均显着(P<0.05)。由寿命指标发现,雌、雄果蝇抵御百草枯氧化损伤能力要比H2O2强,说明DHQ和DHQA能更好的保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7.DHQ和DHQA酶动力学及与Vc协同抗氧化研究,主要结果:①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尤其高浓度DHQA对酪氨酸酶抑制能力与β-熊果苷几乎一致。②对乙醇脱氢酶(ADH)与乙醛脱氢酶(ALDH)均具有非常强的激活作用,在4mM时,两者对ADH的激活率分别为71.83%和68.09%;在1mM时,两者对ALDH的激活能力达到100%。③与Vc具有一定的协同抗氧化能力,对于清除不同的自由基,所需Vc含量不同。

二、核酸抗衰老作用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核酸抗衰老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多糖抗衰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多糖组成和提取
    1.1 中药多糖的组成
    1.2 提取方法
2 中药多糖抗衰老的作用机制
    2.1 营养感应信号通路
        2.1.1 IIS/IGF-1信号通路
        2.1.2 TOR信号通路
        2.1.3 AMPK信号通路
        2.1.4 Sirt1/Fox O信号通路
    2.2 胞内应激信号通路
        2.2.1 Nrf2信号通路
        2.2.2 NF-κB信号通路
        2.2.3 UPR信号通路
        2.2.4 p53/p21与p16/p Rb信号通路
    2.3 其他
3 讨论与展望

(2)大米抗氧化肽的制备及其抗衰老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抗氧化肽研究概述
        1.1.1 制备方法
        1.1.2 活性评价方法
        1.1.3 构效关系
        1.1.4 分离纯化与鉴定
    1.2 抗衰老研究现状
        1.2.1 自由基衰老学说
        1.2.2 抗衰老活性物质
        1.2.3 衰老的动物模型——果蝇
    1.3 大米抗氧化肽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大米抗氧化肽的制备工艺优化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大米蛋白基本成分分析
        2.3.2 大米抗氧化肽的制备
        2.3.3 蛋白酶的筛选
        2.3.4 单因素实验
        2.3.5 响应面优化实验
        2.3.6 神经网络及遗传算法优化工艺
        2.3.7 指标测定方法
        2.3.8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大米蛋白基本成分分析
        2.4.2 蛋白酶的筛选
        2.4.3 单因素实验
        2.4.4 响应面实验结果分析
        2.4.5 神经网络模型及遗传算法分析
        2.4.6 响应面实验与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米抗氧化肽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及结构表征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大米抗氧化肽氨基酸组成分析
        3.3.2 大米抗氧化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
        3.3.3 大米抗氧化肽的结构表征
        3.3.4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大米抗氧化肽氨基酸组成分析
        3.4.2 大米抗氧化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评价
        3.4.3 大米抗氧化肽的结构表征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米抗氧化肽的抗衰老作用及机理初探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培养基的配制
        4.3.2 果蝇生存实验
        4.3.3 果蝇爬行实验
        4.3.4 果蝇摄食实验
        4.3.5 果蝇体内抗氧化酶活力和MDA含量测定
        4.3.6 果蝇极性实验
        4.3.7 果蝇总m RNA提取及RT-PCR
        4.3.8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大米抗氧化肽对果蝇寿命的影响
        4.4.2 大米抗氧化肽对果蝇爬行能力的影响
        4.4.3 大米抗氧化肽对果蝇摄食量的影响
        4.4.4 大米抗氧化肽对果蝇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4.5 大米抗氧化肽对果蝇体内MDA含量的影响
        4.4.6 果蝇急性实验
        4.4.7 抗衰老相关机理初探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米抗氧化肽的分离鉴定及构效关系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仪器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紫外光谱扫描
        5.3.2 大米抗氧化肽的分子量分布测定
        5.3.3 大米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
        5.3.4 抗氧化肽各组分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
        5.3.5 大米抗氧化肽的序列鉴定
        5.3.6 分子对接
        5.3.7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抗氧化肽检测波长的选择
        5.4.2 大米抗氧化肽的相对分子量分布
        5.4.3 大米抗氧化肽各组分抗氧化能力分析
        5.4.4 大米抗氧化肽组分序列鉴定
        5.4.5 分子对接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科研成果

(3)八种石斛初生代谢产物比较研究及霍山石斛多糖抗衰老作用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章 不同种石斛中氨基酸和核苷类成分分析与评价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药材加工处理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实验条件
        2.1.1 色谱条件
        2.1.2 质谱条件
        2.2 溶液制备
        2.2.1 对照品溶液制备
        2.2.2 供试品溶液制备
        2.3 线性关系考察、检测限和定量限
        2.4 方法学考察
        2.4.1 精密度试验
        2.4.2 重复性试验
        2.4.3 稳定性试验
        2.4.4 加样回收率试验
        2.4.5 考察结果
        2.5 样品测定
    3 结果分析
        3.1 氨基酸含量分析
        3.1.1 氨基酸种类总量分析
        3.1.2 氨基酸类主成分分析
        3.2 核苷种类含量分析
        3.2.1 核苷种类总量分析
        3.2.2 核苷类主成分分析
        3.3 基于TOPSIS法综合评价
        3.3.1 初始化决策矩阵归一化处理
        3.3.2 最优与最劣方案(向量)
        3.3.3 相对贴近度(Ci)的计算
        3.3.4 TOPSIS分析结果
        3.4 氨基酸及核苷类成分总量聚类分析
    4 讨论
第二章 不同种石斛中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单糖含量比较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实验药材
    2 实验方法
        2.1 石斛多糖的提取纯化
        2.1.1 石斛多糖的提取
        2.1.2 石斛多糖的纯化
        2.1.3 石斛多糖的定量
        2.2 色谱条件
        2.3 溶液制备
        2.3.1 石斛多糖的单糖水解及衍生
        2.3.2 对照品溶液制备
    3 实验结果
        3.1 多糖及蛋白含量
        3.1.1 多糖标准曲线测定及蛋白标准曲线
        3.1.2 纯化前后石斛多糖及蛋白含量测定结果
        3.2 方法学考察
        3.2.1 线性关系考察
        3.2.2 精密度
        3.2.3 重复性
        3.2.4 稳定性
        3.2.5 加样回收率
        3.3 含量测定结果
        3.3.1 石斛多糖中单糖组成及含量测定
    4 结果分析
        4.1 相似度分析
        4.2 聚类分析
        4.3 主成分分析
    5 讨论
第三章 霍山石斛体外抗衰老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与细胞
        1.3 主要试剂配制
        1.3.1 细胞培养基的配制
        1.3.2 D-半乳糖培养基配制
        1.3.3 霍山石斛多糖培养基的配置
    2 实验方法
        2.1 霍山石斛多糖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2 CCK-8测定不同浓度D-gal作用PC12细胞存活率
        2.3 霍山石斛多糖对D-gal刺激后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2.4 霍山石斛多糖对D-gal刺激后PC12细胞SA-β-Gal染色分析
        2.5 DCFH-DA法检测ROS
        2.6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2.7 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
        2.8 细胞周期检测
        2.9 P53、P21、P16mRNA水平检测
        2.10 Western Blot检测PC12细胞中衰老相关蛋白的表达
        2.11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霍山石斛多糖对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
        3.2 D-gal对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
        3.3 霍山石斛多糖对D-gal所致PC12细胞衰老的保护作用
        3.4 霍山石斛多糖对D-gal刺激后PC12细胞SA-β-Gal染色结果
        3.5 DCFH-DA法检测ROS结果
        3.6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
        3.7 霍山石斛多糖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3.8 霍山石斛多糖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3.9 霍山石斛多糖对D-gal诱导的细胞衰老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4 讨论
第四章 霍山石斛多糖体内抗衰老活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霍山石斛多糖给药剂量的确定
        2.2 动物分组及造模给药
        2.3 动物一般情况观察
        2.4 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
        2.5 样本的采集
        2.6 小鼠肝脏、脑组织病理切片
        2.7 肝、脑组织中MDA、SOD、GXH-PX、CAT酶的测定
        2.8 Western Blot检测衰老小鼠肝、脑组织中中衰老相关蛋白的表达
        2.9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霍山石斛多糖对D-gal衰老模型小鼠体征体重的影响
        3.2 霍山石斛多糖对D-gal衰老模型小鼠行为能力的影响
        3.3 霍山石斛多糖对D-gal衰老模型小鼠肝脏、脑海马组织病理变化影响
        3.4 霍山石斛多糖对D-gal衰老模型小鼠脑、肝脏中MDA含量及SOD、GSH-PX、CAT酶活性影响
        3.5 霍山石斛多糖对D-gal衰老模型小鼠肝脏、脑中P16、P21、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多糖延缓衰老的药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皮肤衰老相关circRNA表达谱的分析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高通量测序筛选皮肤衰老相关circRNA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实验对象与方法
        2.2.1 实验对象
        2.2.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circRNA高通量测序结果
        3.2 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
        3.3 差异circRNA靶向MicroRNA预测以及网络图
        3.4 RT-qPCR验证4 对组织10个差异circRNA
        3.5 RT-qPCR验证20 对组织2个差异circRNA分子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获取HSF并检测circRNA在HSF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实验对象与方法
        2.2.1 实验对象
        2.2.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HSF细胞提取和培养
        3.2 RNA设计合成和转染
        3.3 RT-qPCR验证siRNA干扰有效性
        3.4 RT-qPCR检测HSF中2个circRNA的表达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过表达hsa_circ_0077605和hsa_circ_0137613对HSF细胞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过表达载体构建及测序鉴定
        3.2 细胞转染
        3.3 qPCR检测转染后表达效率
        3.4 CCK-8检测
        3.5 细胞周期检测
        3.6 细胞衰老-β-gal染色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部分:hsa_circ_0077605结合hsa-miR-612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载体构建测序鉴定
        3.2 生物信息学分析
        3.3 环形结构验证实验
        3.4 双荧光素酶实验
        3.5 FISH共定位实验
    4 讨论
    5 结论
对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新型转录本环状RNA与皮肤衰老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柑橘黄酮抗氧化、抗增殖及抗衰老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氧化应激与慢性病
    1.2 衰老理论
        1.2.1 程序性衰老
        1.2.2 损伤性衰老
    1.3 秀丽隐杆线虫简介
        1.3.1 线虫衰老调控机制
    1.4 植物化学物简介
    1.5 柑橘黄酮的研究现状
        1.5.1 柑橘黄酮的分类
        1.5.2 柑橘黄酮的生物活性
    1.6 Chou-Talalay联合作用体系
    1.7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柑橘黄酮抗氧化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测定
        2.3.2 细胞培养
        2.3.3 谷氨酸对PC12细胞的损伤模型建立
        2.3.4 柑橘黄酮对氧化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2.3.5 PC12细胞上清液中LDH活性的测定
        2.3.6 PC12细胞内活性氧测定及抗抗氧化酶活性
        2.3.7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化学抗氧化能力(ORAC)评价
        2.4.2 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的损伤模型
        2.4.3 柑橘黄酮对Glu氧化损伤PC12细胞的影响
        2.4.4 柑橘黄酮对Glu氧化损伤细胞LDH释放率影响
        2.4.5 柑橘黄酮对Glu氧化损伤细胞ROS生成的影响
        2.4.6 柑橘黄酮对Glu氧化损伤细胞抗氧化酶活性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柑橘黄酮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联合作用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2 主要试剂
        3.2.3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HepG2细胞培养
        3.3.2 细胞毒性和抗增殖活性测定
        3.3.3 柑橘黄酮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联合作用
        3.3.4 细胞周期分析
        3.3.5 细胞凋亡测定
        3.3.6 Western Blot检测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四种柑橘黄酮单体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性和抗增殖作用
        3.4.2 PMFs联合NAR对 Hep G2 细胞的联合抗增殖作用
        3.4.3 交互作用的定量分析
        3.4.4 PMFs联合NAR对肝癌细胞Hep G2 细胞周期的影响
        3.4.5 PMFs联合NAR对肝癌细胞Hep G2 细胞凋亡的影响
        3.4.6 PMFs联合NAR对 Hep G2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秀丽隐杆线虫衰老模型研究川陈皮素抗衰老活性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主要试剂
        4.2.2 主要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食物大肠杆菌的制备
        4.3.2 线虫的培养、传代及计数
        4.3.3 线虫的同期化处理
        4.3.4 线虫的寿命试验
        4.3.5 衰老相关表型分析
        4.3.6 线虫繁殖力实验
        4.3.7 应激损伤保护实验
        4.3.8 线虫体内活性氧测定及抗氧化酶活性
        4.3.9 逆转录定量PCR(RT-q PCR)
    4.4 结果与讨论
        4.4.1 NOB延长线虫的寿命
        4.4.2 NOB延缓线虫衰老相关下降指标
        4.4.3 NOB对生育率无显着影响
        4.4.4 NOB对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4.4.5 NOB降低体内ROS积累、提高抗氧化酶活性
        4.4.6 NOB调节和延长寿命和抗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创新点
    3.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植物来源抗衰老化妆品添加剂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抗衰老化妆品
        1.1.1 植物源抗衰老化妆品市场
        1.1.2 目前常用的抗衰老化妆品添加剂
        1.1.3 天然植物化妆品原料
    1.2 皮肤衰老的分类及表现
        1.2.1 内因性皮肤衰老
        1.2.2 外因性皮肤衰老
    1.3 皮肤衰老的机制
        1.3.1 氧化应激与皮肤衰老
        1.3.2 胶原与皮肤衰老
        1.3.3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皮肤衰老
    1.4 化妆品添加剂抗衰老功效的实验研究方法
    1.5 立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抗衰老研究细胞模型的构建及活性供试物的筛选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及方法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主要试剂配制
        2.2.3 细胞培养
        2.2.4 H_2O_2诱导HDF细胞衰老实验模型的建立
        2.2.5 供试物对HDF细胞安全实验浓度的测定
        2.2.6 供试物对自然状态下HDF细胞COL-Ⅰ产量的影响
        2.2.7 供试物对氧化应激状态HDF细胞COL-Ⅰ产量的影响
        2.2.8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H_2O_2诱导HDF细胞衰老实验模型的建立
        2.3.2 17种供试物对HDF细胞COL-I产量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雪茶提取物及羟基积雪草苷促进胶原合成的作用机制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及方法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主要试剂配制
        3.2.3 细胞培养基本方法
        3.2.4 供试物对HDF细胞安全实验浓度的测定
        3.2.5 供试物对自然状态下HDF细胞COL-Ⅰ产量的影响
        3.2.6 供试物对氧化应激状态HDF细胞COL-Ⅰ产量的影响
        3.2.7 供试物对目标基因转录(mRNA)水平的影响
        3.2.8 供试物对HDF细胞TGF-β1分泌量的影响
        3.2.9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雪茶提取物促进胶原合成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
        3.3.2 羟基积雪草苷促进胶原合成的作用机制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雪茶提取物及羟基积雪草苷抑制胶原降解的作用机制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及方法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主要试剂配制
        4.2.3 细胞培养基本方法
        4.2.4 供试物对HDF细胞内ROS含量的影响
        4.2.5 供试物对HDF细胞MMP-1产量的影响
        4.2.6 供试物对MMP-1基因转录的影响
        4.2.7 Western blot法检测供试物对MAPK关键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4.2.8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雪茶提取物抑制胶原降解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
        4.3.2 羟基积雪草苷抑制胶原降解的作用机制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7)基于核酸的新型多功能纳米载体的构建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核酸纳米技术概论
    1.2 核酸药物
        1.2.1 siRNA
        1.2.2 CRISPR/Cas9
        1.2.3 质粒
        1.2.4 ModRNA
        1.2.5 人工碱基
    1.3 核酸纳米载体
        1.3.1 DNA自组装纳米结构
        1.3.2 球形核酸
        1.3.3 核酸胶束
    1.4 核酸纳米药物
        1.4.1 核酸适配体
        1.4.2 核酸自组装纳米药物
    1.5 其他纳米载体
        1.5.1 外泌体
        1.5.2 金属有机框架
        1.5.3 聚合物胶束
    1.6 本学位论文的立项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2章 新型靶向纳米载药体系用于ModRNA的靶向递送及抗衰老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和仪器
        2.2.2 细胞培养
        2.2.3 ModRNA@ZIF-8@AS1411
        2.2.4 DLS检测
        2.2.5 毒性实验
        2.2.6 细胞内ModRNA的表达
        2.2.7 细胞衰老模型的构建
        2.2.8 Cat ModRNA@ZIF-8@AS1411 的抗衰老效果
        2.2.9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2.2.10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
    2.3 结果和讨论
        2.3.1 Cat ModRNA@ZIF-8@AS1411 纳米体系的构建及其工作原理
        2.3.2 ModRNA@ZIF-8@AS1411 的合成和表征
        2.3.3 ModRNA@ZIF-8@AS1411 的释放曲线
        2.3.4 细胞毒性研究
        2.3.5 溶酶体逃逸研究
        2.3.6 GFP ModRNA@ZIF-8@AS1411 的表达
        2.3.7 GFP ModRNA@ZIF-8@AS1411 的靶向研究
        2.3.8 细胞衰老模型的构建
        2.3.9 Cat ModRNA@ZIF-8@AS1411 的抗衰老效果
        2.3.10 Cat ModRNA@ZIF-8@AS1411 的抗衰老的机理研究
    2.4 小结
第3章 近红外光激活的、尺寸可调的DNA纳米花用于癌症的光热/化疗协同治疗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和仪器
        3.2.2 细胞培养
        3.2.3 琼脂糖凝胶电泳
        3.2.4 DNA NFs和 NFs-Pd的制备
        3.2.5 NFs-Pd/Dox的合成和定量
        3.2.6 NFs-Pd和NFs-Pd/Dox的光热效应和Dox的药物释放
        3.2.7 NFs-Pd/Dox的细胞内在化和药物释放研究
        3.2.8 NFs-Pd/Dox引起的细胞毒性
        3.2.9 活体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NFs、NFs-Pd的合成与表征
        3.3.2 光热动力学表征
        3.3.3 光热增强药物的释放
        3.3.4 细胞内在化和细胞毒性
        3.3.5 活体实验
    3.4 小结
第4章 核酸药物二茂铁碱基介导的可生物激活、尺寸可控、自降解的DNA纳米花载药体系的构建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二茂铁人造碱基的合成
        4.2.3 二茂铁DNA的合成
        4.2.4 细胞培养和所用缓冲液
        4.2.5 用滚环复制(RCR)技术自组装形成DNA纳米花
        4.2.6 Sgc8-NFs-Ferrocene(Sgc8-NFs-Fc)的制备
        4.2.7 Sgc8-NFs-Fc对阿霉素(Dox)的封装
        4.2.8 电子顺磁共振测量
        4.2.9 Sgc8-NFs-Fc在不同浓度H_2O_2 下的稳定性
        4.2.10 H_2O_2 响应的Sgc8-NFs-Fc/Dox的药物释放
        4.2.11 靶向或细胞内在化分析
        4.2.12 共聚焦成像(CLSM)分析
        4.2.13 细胞内芬顿反应的CLSM成像
        4.2.14 细胞毒性实验
        4.2.15 细胞吸收实验
        4.2.16 Sgc8-NFs-Fc/Dox在血浆中的稳定性实验
        4.2.17 动物模型
        4.2.18 活体荧光成像
        4.2.19 活体治疗
    4.3 结果和讨论
        4.3.1 Sgc8-NFs-Fc纳米载药体系的构建及其工作原理
        4.3.2 Sgc8-NFs-Fc的合成和表征
        4.3.3 羟基自由基的产生和Sgc8-NFs-Fc的降解
        4.3.4 特异性识别和内在化实验
        4.3.5 细胞内的药物释放和定位
        4.3.6 细胞内的药物释放和定位
    4.4 小结
第5章 抗氧化的多功能DNA纳米体系用于肥胖的靶向治疗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与仪器
        5.2.2 脂肪细胞靶向的TDM和 TADN的合成
        5.2.3 TADN对活性氧和氮的清除
        5.2.4 细胞培养
        5.2.5 细胞毒性实验
        5.2.6 细胞肥胖模型
        5.2.7 细胞靶向实验
        5.2.8 细胞内吞实验
        5.2.9 TADN的细胞抗肥胖效果
        5.2.10 TADN的细胞抗氧化效果
        5.2.11 免疫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5.2.12 活体实验和肥胖模型的建立
        5.2.13 TADN的生物分布
        5.2.14 TADN的活体抗肥胖治疗效果
        5.2.15 肝组织内甘油三酯(TG)检测
        5.2.16 系统性毒性研究
    5.3 结果和讨论
        5.3.1 纳米体系的构建及其工作原理
        5.3.2 TADN的合成和表征
        5.3.3 TADN对活性氧和氮的清除
        5.3.4 TADN抑制脂肪细胞的分化
        5.3.5 TADN抑制免疫细胞的激活
        5.3.6 TADN在活体内的生物分布
        5.3.7 TADN的活体抗肥胖效果
        5.3.8 TADN的系统的毒性研究
    5.4 小结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8)山茶籽油抗皮肤衰老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皮肤衰老概述
        1.1.1 皮肤衰老的概念
        1.1.2 皮肤衰老表现
        1.1.3 氧化自由基学说
        1.1.4 清除自由基与抗衰老的联系
    1.2 茶籽油的研究现状
        1.2.1 茶籽油的历史
        1.2.2 茶籽油的成分分析
        1.2.3 茶籽油的食用功效
        1.2.4 茶籽油的护肤功效
    1.3 代谢组学的研究发展
        1.3.1 代谢组学的概念
        1.3.2 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
        1.3.3 数据处理方法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4.1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5 本项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山茶籽油的脂肪酸成分分析及体外抗氧化实验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实验设备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脂肪酸组成分析
        2.2.2 样品油极性提取物的制备
        2.2.3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2.2.4 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山茶籽原油与山茶花润肤油的脂肪酸组成
        2.3.2 山茶籽原油与山茶花润肤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2.3.3 山茶籽原油与山茶花润肤油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2.4 小结与讨论
        2.4.1 本章小结
        2.4.2 讨论
第三章 探究D-半乳糖致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的最佳浓度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动物分组与处理
        3.2.2 10%组织匀浆的制备
        3.2.3 总蛋白含量的测定
        3.2.4 不同浓度D-半乳糖诱导下的模型SOD活性
        3.2.5 不同浓度D-半乳糖诱导下的模型MDA浓度
        3.2.6 不同浓度D-半乳糖诱导下的模型Hyp含量
        3.2.7 数据处理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与讨论
        3.4.1 本章小结
        3.4.2 讨论
第四章 山茶籽油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皮肤组织氧化损伤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动物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动物分组与造模
        4.2.2 皮肤含水量的测定
        4.2.3 10%皮肤组织匀浆的制备
        4.2.4 皮肤生化指标的测定
        4.2.5 皮肤组织的形态学观察
        4.2.6 数据处理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实验前后小鼠平均体重的变化
        4.3.2 对衰老小鼠皮肤含水量的影响
        4.3.3 对衰老小鼠皮肤抗氧化能力的检测
        4.3.4 对衰老小鼠皮肤组织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
        4.3.5 对衰老小鼠皮肤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4.4 小结与讨论
        4.4.1 本章小结
        4.4.2 讨论
第五章 山茶籽油对小鼠皮肤抗衰老效果的代谢组学分析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动物
        5.1.2 主要试剂
        5.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动物分组与造模
        5.2.2 样品前处理
        5.2.3 皮肤组织分析样本采集方法
        5.2.4 代谢组学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各组之间主成分PCA分析
        5.3.2 各组之间PLS-DA分析图及模型验证
        5.3.3 小鼠皮肤样本差异代谢物的筛选与鉴定
        5.3.4 代谢通路分析
    5.4 小结与讨论
        5.4.1 本章小结
        5.4.2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6.2.1 抗衰老研究的展望
        6.2.2 山茶籽油产品开发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9)基于miRNA的间充质干细胞干性维持机制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
第一章 绪论
    1.1 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1.2 间充质干细胞衰老
    1.3 miRNA对干细胞衰老和自我更新的作用
    1.4 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的问题和挑战
    1.5 本文结构安排和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衰老中的mi RNA表达谱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3.1 体外扩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功能特征
        2.3.2 体外扩增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情况分析
        2.3.3 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相关的mi RNA高通量测序分析
        2.3.4 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相关的mi RNA靶基因功能分析
        2.3.5 参与衰老相关功能的miRNA分析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miR-18a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作用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3.1 miR-18a通过靶向CTDSPL对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影响
        3.3.2 miR-18a持续表达对间充质干细胞衰老和自我更新的作用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表达和功能特征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
        4.3.1 体外扩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功能特征
        4.3.2 miRNA对脐带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调控特征比较
        4.3.3 miRNA对脐带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功能的作用比较
        4.3.4 脐带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全基因组表达谱比较
        4.3.5 脐带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能力比较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分的抗衰老作用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
        5.3.1 CBMSCs分泌组分对过氧化氢诱导的细胞衰老的影响
        5.3.2 CBMSCs分泌组分对衰老小鼠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5.3.3 CBMSCs分泌组分对小鼠组织细胞衰老的影响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创新点
    6.3 论文不足
    6.4 展望
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10)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制备、活性及抗衰老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引言
    1.1 兴安落叶松资源概况
    1.2 二氢槲皮素概述
        1.2.1 基本结构和作用
        1.2.2 理化特性
        1.2.3 生物活性
    1.3 二氢槲皮素提取研究进展
        1.3.1 沸水提取法
        1.3.2 有机溶剂提取法
        1.3.3 微波提取法
        1.3.4 超声提取法
        1.3.5 酶提取法
    1.4 二氢槲皮素化学改性研究进展
        1.4.1 胺甲基化反应
        1.4.2 酰基化反应
        1.4.3 螯合作用
    1.5 二氢槲皮素酶动力学研究进展
        1.5.1 对酪氨酸酶影响研究进展
        1.5.2 对乙醇脱氢酶与乙醛脱氢酶影响研究进展
    1.6 二氢槲皮素和Vc的协同抗氧化研究进展
    1.7 衰老与抗衰老
        1.7.1 衰老概述
        1.7.2 衰老的自由基学说
        1.7.3 自由基的损害作用
        1.7.4 抗衰老防御体系
    1.8 衰老模型研究
        1.8.1 模型选择
        1.8.2 果蝇模型的特点
        1.8.3 果蝇模型的应用
    1.9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9.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9.2 课题研究内容
        1.9.3 技术路线
2 二氢槲皮素提取工艺优化及结构鉴定
    2.1 材料与设备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兴安落叶松木桩预处理
        2.2.2 二氢槲皮素提取工艺优化
        2.2.3 二氢槲皮素样品制备
        2.2.4 二氢槲皮素样品结构鉴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二氢槲皮素提取工艺优化
        2.3.2 二氢槲皮素样品结构鉴定
    2.4 本章小结
3 二氢槲皮素衍生物的制备、结构与性质研究
    3.1 材料与设备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二氢槲皮素衍生物制备
        3.2.2 二氢槲皮素衍生物结构鉴定
        3.2.3 水溶性测定
        3.2.4 体外溶出度测定
        3.2.5 细胞毒性测定
        3.2.6 体外抗氧化活性
        3.2.7 药代动力学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二氢槲皮素衍生物纯度测定
        3.3.2 二氢槲皮素衍生物结构鉴定
        3.3.3 二氢槲皮素衍生物水溶性测定
        3.3.4 二氢槲皮素衍生物体外溶出度测定
        3.3.5 二氢槲皮素衍生物细胞毒性测定
        3.3.6 二氢槲皮素衍生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3.3.7 二氢槲皮素衍生物药代动力学测定
    3.4 本章小结
4 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果蝇抗衰老作用研究
    4.1 材料与设备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动物
        4.2.2 果蝇培养与分离
        4.2.3 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正常组果蝇寿命影响及抗氧化作用
        4.2.4 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高脂致果蝇脂质过氧化的拮抗作用
        4.2.5 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果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4.2.6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蛋白质标准曲线
        4.3.2 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正常组果蝇寿命的影响
        4.3.3 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正常组果蝇体内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4.3.4 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高脂组果蝇寿命的影响
        4.3.5 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高脂组果蝇体内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4.3.6 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急性实验中果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果蝇抗衰老分子机制研究
    5.1 材料和设备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仪器与设备
    5.2 果蝇组织CuZn-SOD、Mn-SOD和CAT mRNA表达水平测定
        5.2.1 果蝇培养基配制
        5.2.2 果蝇培养
        5.2.3 果蝇总mRNA提取
        5.2.4 RNA纯度和完整性鉴定
        5.2.5 cDNA合成
        5.2.6 PCR反应
        5.2.7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讨论
        5.3.1 RNA纯度鉴定
        5.3.2 RNA完整性检测
        5.3.3 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正常组果蝇CuZn-SOD基因表达影响
        5.3.4 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正常组果蝇Mn-SOD基因表达的影响
        5.3.5 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正常组果蝇CAT基因表达的影响
        5.3.6 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高脂组果蝇CuZn-SOD和Mn-SOD基因表达影响
        5.3.7 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高脂组果蝇CAT基因表达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的酶动力学与Vc协同抗氧化研究
    6.1 材料与设备
        6.1.1 材料与试剂
        6.1.2 仪器与设备
    6.2 实验方法
        6.2.1 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6.2.2 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乙醇脱氢酶的作用
        6.2.3 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乙醛脱氢酶的作用
        6.2.4 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与Vc协同抗氧化作用
        6.2.5 IC_(50)的计算
    6.3 结果与讨论
        6.3.1 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酪氨酸酶抑制能力的测定结果
        6.3.2 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乙醇脱氢酶的测定结果
        6.3.3 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乙醛脱氢酶的测定结果
        6.3.4 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与Vc协同抗氧化测定结果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四、核酸抗衰老作用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多糖抗衰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李旭,张雪燕,杨世培,修明慧,和建政.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2
  • [2]大米抗氧化肽的制备及其抗衰老功能研究[D]. 岳阳. 浙江大学, 2021(01)
  • [3]八种石斛初生代谢产物比较研究及霍山石斛多糖抗衰老作用机制初探[D]. 刘峻麟.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
  • [4]皮肤衰老相关circRNA表达谱的分析及研究[D]. 王莉丽.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5]柑橘黄酮抗氧化、抗增殖及抗衰老活性研究[D]. 杨雪妍.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6]植物来源抗衰老化妆品添加剂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D]. 于海园.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1)
  • [7]基于核酸的新型多功能纳米载体的构建和应用研究[D]. 张丽丽. 湖南大学, 2020(08)
  • [8]山茶籽油抗皮肤衰老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姝畅.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9]基于miRNA的间充质干细胞干性维持机制及应用研究[D]. 孟宪会. 东南大学, 2018(03)
  • [10]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制备、活性及抗衰老机制研究[D]. 李建霞.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标签:;  ;  ;  ;  ;  

核酸抗衰老作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