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玉米干燥的新思路

讨论玉米干燥的新思路

一、探讨玉米整晒新思路(论文文献综述)

和嘉雨[1](2021)在《鲜食玉米收获低损输送装置设计与试验》文中指出鲜食玉米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粮食作物,营养丰富,口感俱佳,近几年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植户对鲜食玉米机械化收获需求急为迫切。国内、外对鲜食玉米收获机的研制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但现有鲜食玉米收获机作业时,鲜食玉米经摘穗装置完成摘穗后,果穗在抛向螺旋输送器时会产生碰撞,导致果穗产生机械损伤,影响鲜食玉米果穗品质及后续加工。因此对低损输送装置的研究至关重要。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一种鲜食玉米收获低损输送装置,并提出了一种新的鲜食玉米果穗收获输送方案。即鲜食玉米经摘穗装置完成摘穗后,抛向低损输送装置,经缓冲轮作用后低速滑落到横向输送带上,由两侧横向输送带输送到果穗升运器,果穗被输送到上方后,抛向果穗收集箱内,完成果穗收获。该低损输送装置与螺旋输送器相比可有效降低果穗的机械碰撞损伤。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研究了国内、外鲜食玉米收获机和果穗输送装置现状,针对现有机型对鲜食玉米果穗输送过程中存在机械损伤的问题,提出了缓冲轮缓冲减损装置的解决方案。(2)针对鲜食玉米低损输送装置要求,在分析输送过程中果穗损伤机理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一种鲜食玉米果穗低损输送装置。设计了低损输送装置的总体结构,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完成了低损输送装置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确定了缓冲轮转速范围、橡胶拨板数目、橡胶拨板形状尺寸,确定了输送带橡胶挡板数目、橡胶挡板尺寸及橡胶挡板间距。(3)运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平台对关键部件缓冲轮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对缓冲轮上的橡胶拨板在低损输送装置工作过程中受到的鲜食玉米果穗冲击力进行仿真模拟,得到橡胶拨板的等效应力云图和等效位移云图。由等效应力云图结果可知缓冲轮上的橡胶拨板在载荷作用下,整体应力分布较为平均,在橡胶拨板与缓冲轮轴的连接处,应力较大,其值为14.727×106Pa,小于织物芯橡胶的许用应力30×106Pa;由等效位移云图结果可知橡胶拨板的最大位移量为1.5mm,缓冲轮在作业时,橡胶拨板变形但位移量较小,能够满足作业要求。对关键部件缓冲轮进行模态分析,通过分析缓冲轮的6阶振型图案,得到缓冲轮外动力源共振频率远小于最小固有频率57.9Hz,因此不会发生共振现象。(4)对鲜食玉米进行跌落损伤性能试验,通过预试验,选择碰撞材料、下落高度及跌落姿态作为试验因素,以粒破碎率作为试验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各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规律,并得出各因素参数范围为碰撞材料:201不锈钢、丁腈橡胶、鲜食玉米果穗;下落高度:450mm、600mm、750mm;跌落姿态:180°、225°、360°。在单因素试验得出的参数范围内进行多因素组合试验,应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结果分析后,其结果表明影响籽粒破碎率的试验因素主次顺序是碰撞材料、跌落姿态、下落高度。揭示了鲜食玉米收获输送过程损伤规律,对比跌落试验与低损输送装置试验结果,证明了低损输送装置具有降低损伤的作用。(5)为确定鲜食玉米低损输送装置最佳工作参数组合,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选择输送轴转速、缓冲轮轴转速、输送装置与入料斗间距为影响因素,籽粒破碎率为响应指标。通过Design-Expert软件的优化模块,对响应指标回归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为输送轴转速40.20r/min、缓冲轮轴转速33.94r/min、输送装置与入料斗间距156.33mm,此时籽粒破碎率为0.22%,结果满足装置基本作业要求。(6)设计了一种鲜食玉米低损输送装置,通过缓冲轮降低鲜食玉米果穗籽粒破碎率,经试验得籽粒破碎率为0.31%,满足作业要求。

张波[2](2020)在《土默特右旗农村金融支持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研究土默特右旗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现状,探讨农村金融因素对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结合调研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探寻各类金融服务对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程度,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金融要素如何影响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得出农村金融支持是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的结论,进一步提出农村金融支持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建议。本文也为内蒙古及其他省市地区农村金融支持优化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方案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土默特右旗玉米种植结构显着优化。全旗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8万亩,建成高粱、水稻、辣椒、中药材4个万亩优质作物规模化种植基地,发展黑小麦、地梨等10个千亩特色作物示范基地,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完成优质饲草种植面积10万亩,促进了全旗玉米种植结构的优化升级。(2)土默特右旗农村金融对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不足。主要问题为,一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二是农村金融资金外流严重;三是资金需求多元化、层次化与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四是农业保险缺失不利于控制农业生产高风险;五是部分金融机构审批程序复杂、无法及时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六是金融知识普及率低,农民金融意识普遍较弱。(3)土默特右旗支持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对策意见。一是进一步加快农村金融服务多元化发展;二是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农村金融体制创新;三是进一步建立和规范金融支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机制;四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五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六是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服务宣传。

高尚[3](2020)在《主要气象因素对玉米籽粒脱水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玉米(Zea Mays L.)收获时籽粒含水率高制约着我国机械粒收技术的发展,探究气象因素对玉米籽粒脱水的影响,从而充分利用当地条件进行田间脱水干燥,能有效提高玉米的收获质量和生产效益,对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5-201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35°10′N,113°47′E)进行,持续监测了4个当地主栽玉米品种的籽粒含水率变化,利用去趋势的方法来分析气象因素对籽粒脱水的影响;在此研究基础上,于2017-2018年选用多个品种和三个播期持续测定玉米籽粒含水率的变化,并结合平衡水分的相关原理和模型,探究成熟后期玉米籽粒含水率与平衡水分之间的关系;基于模型在黄淮海区域的研究结果,将其扩展应用到我国其他玉米种植区,分析不同玉米产区籽粒田间脱水基础环境条件的差异。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使用Logistic Power模型对玉米籽粒的脱水过程进行拟合,将实际测定的玉米籽粒含水率分解为趋势含水率、气象含水率与随机误差,利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的方法来筛选玉米籽粒生理成熟前、后影响脱水的主要气象因子。研究发现,玉米籽粒的气象含水率与众多的气象因子之间均呈现显着的相关关系;生理成熟前影响脱水的主要气象因子为平均温度、平均风速和蒸发量(PETPM),其中蒸发量起主要作用,而温度、风速主要通过蒸发量起间接作用;生理成熟后为平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并且二者均为直接作用,其相对湿度的作用略大于温度。2.玉米籽粒成熟后经过长时间的田间脱水,所有品种和播期的玉米籽粒含水率最终会达到一个基本平稳的状态,但到达平稳状态的时间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平稳状态与受温度和相对湿度影响的平衡水分基本相似。其中平衡水分是指在恒定的温度和湿度下,籽粒内部水分与外部环境的水汽压达到动态平衡时的含水率。借鉴前人关于平衡水分的相关研究结果,使用Guggenheim–Anderson–de Boer(GAB)模型及其相关参数,将每日的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作为变量输入模型,用于描述平衡水分的日变化。根据不同温度下测定玉米籽粒含水率的补充试验结果,对平稳状态的籽粒含水率进行修正,其修正后结果与平衡水分达到了良好的一致性,二者呈现出相似的同步性变化规律;但这种同步性变化并非同时出现,存在一定“滞后性”和“收敛性”,即籽粒水分的变动要晚于平衡水分的变化,并且变动幅度小,无法到达平衡水分变化的极值。但从总体上看,利用GAB模型来描述玉米籽粒的田间平衡具有可行性。3.我国不同玉米产区的田间平衡水分的大小存在着显着的差异,基本呈现出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最高,黄淮海夏玉米区次之,北方春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和西北灌溉玉米区最低,但大部分地区的平衡水分均分布在10%-17%左右。仅从平衡水分的角度(温度和相对湿度)来分析,在10%-17%条件下,从玉米生理成熟(约30%)到含水率降为25%时的脱水时间需要约11-18天,而降至20%时,需要25-52天;其造成不同区域平衡水分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气候类型导致的,其温暖、具有丰富降水的区域一般具有较高的平衡水分,造成田间脱水速率慢、时间长。因此当地的平衡水分可考虑作为筛选适宜品种和收获管理的重要因素,以及实现我国玉米产量与综合效益平衡的关键因素。

靳亚红[4](2020)在《咸淡水交替灌溉下秸秆还田与肥料集成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究节水节肥增产技术,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开展2年田间试验,初步集成了咸淡水交替灌溉下秸秆还田与肥料技术。试验包括2个因素,主因素秸秆还田方式(无秸秆、上膜上秸、上膜下秸)副因素施肥水平(低肥(N135 kg/hm2、P90 kg/hm2)、中肥(N225 kg/hm2、P150 kg/hm2)、高肥(N315 kg/hm2、P210 kg/hm2)),组合成共9个处理,通过对农田环境及玉米生长变化情况,与对照(不施肥)对比,进行核心技术筛选;将初步筛选的咸淡水交替灌溉下的上膜下秸中肥、上膜上秸高肥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相结合形成集成技术;同时进行大田试验,评价其对农田环境、玉米生长指标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提出适宜的咸淡水交替灌溉下秸秆还田与肥料集成技术,为内蒙古河套灌区节水提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结论如下:(1)秸秆还田与肥料技术对农田环境效应评价:上膜下秸低肥根层土壤含水率比其他处理高10.23%~53.77%,其中该处理与上膜下秸中肥土壤含水率无显着性差异;土壤含盐量随着施肥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其中上膜上秸低肥较其他处理低5.99%~30.77%;土壤含盐量根层积盐程度小于深层;各处理较对照碱解氮含量增加69.22%~96.20%、速效磷含量增加24.15%~39.04%、有机质含量增加1.17%~11.21%。(2)秸秆还田与肥料技术对玉米生长效应评价:玉米株高、茎粗从抽雄期到成熟期表现为为相同秸秆还田处理下中肥>高肥>低肥、相同施肥水平下上膜下秸>上膜上秸>地膜覆盖;上膜下秸中肥产量平均达到13404 kg/hm2,上膜上秸高肥产量平均达到11944 kg/hm2,两者的水分利用效率可达2.71 kg/m3~3.10 kg/m3,各处理肥料偏生产力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3)集成技术效果评价:玉米生育期内当地技术比咸淡水交替灌溉下上膜下秸中肥技术、咸淡水交替灌溉下上膜上秸高肥技术土壤含水率提高3.52%和1.48%,含盐量提高9.5%和4.6%,土壤养分变化大小依次是:当地>咸淡水交替灌溉下上膜上秸高肥>咸淡水交替灌溉下上膜下秸中肥;咸淡水交替灌溉下上膜下秸中肥技术较咸淡水交替灌溉下上膜上秸高肥和当地投入金额减少16.53%和32.91%,产出金额增加 6.32%和 7.25%。综上,咸淡水交替灌溉下上膜下秸中肥集成技术能够较好的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效增产、增加经济收入,是适宜内蒙古河套灌区轻度盐碱地夏玉米种植条件下较优的集成技术模式。

周风燃[5](2020)在《基于SfM的玉米植株三维重建和特征提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玉米是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主粮。玉米的表型参数跟其生物量和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准确测量玉米的表型参数变得尤为重要。传统的玉米表型参数测量方法存在主观性强、劳动强度大、有损等问题。本文采用前期研制的小车在户外采集不同视角下的玉米植株二维图像(采集间隔大约为5~6cm),基于运动恢复结构(Sf M)算法重建玉米植株模型,运用直通滤波、圆柱拟合和条件欧氏聚类算法自动分割出单株、茎秆和叶片点云;基于距离最值遍历、三角面片化等算法实现株高、茎粗、叶面积等11个性状的准确、无损测量。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80株抽穗期的盆栽玉米为研究对象,基于Sf M重建了玉米植株的三维模型,并提取了株高、茎粗、三维叶面积和二维投影面积等性状,与人工测量值相比较,株高、茎粗、叶面积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0、0.842、0.901,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3.163%、4.760%、19.102%,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3.557cm、1.540mm、48.163cm2。将得到的80株玉米人工分类为低地上部生物量玉米和高地上部生物量玉米两类,通过SPSS软件将单株的株高、最小包围盒体积、茎粗和叶片数等4个性状参数做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着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03、0.0004、0.3170和0.2415。结果表明,单株的株高和最小包围盒体积性状参数可以显着区分低地上部生物量玉米和高地上部玉米。(2)以696个品种2748株盆栽玉米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全生育期的图像获取和三维重建,研究了外界环境因素如自然风、相机的焦距和图像的数量等对玉米植株重建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自然风力低于2级、图像采集数量较多、焦距大小为F10时,三维重建的效果越好,能满足实际重建要求。动态提取并分析了其中25个玉米品种的全生育期株高。(3)以24株田间玉米植株为研究对象,在拔节期获取了3次植株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提取株高,与人工测量值相比,株高的决定系数为0.907,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6.480%,均方根误差为4.200cm。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同样适合田间玉米的测量。

吕玉洁[6](2020)在《《马山壮族农事组歌》文本研究及译注》文中研究说明壮族是酷爱唱歌的民族。壮族山歌多姿多彩,可以称得上是壮族传统文化当中一张闪亮的名片。农事歌是壮族山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农业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人、自然、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马山壮族农事组歌》歌本为研究对象,在整理文本的基础上再造文献,从语言和文化两个角度探讨文本的价值。文章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回顾国内外关于方块壮字和壮族农事歌谣的研究成果,并指出本研究的目的、意义、步骤和方法;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文本的基本情况,包括作者情况、内容简介和艺术特色等,并将其与其他地区的农事歌文本进行比较;第二部分是归纳文本的语音特点,包括声韵调系统和汉借词特点;第三部分是从借汉字、自造字、高频字、低频字四个方面分析文本的用字情况和特点;第四部分是探究农事歌背后的壮族农耕文化和族群心理;最后对文章做总结,并附上相关材料。本文的研究将具有多重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梁秀英,周风燃,陈欢,梁博,许锡晨,杨万能[7](2020)在《基于运动恢复结构的玉米植株三维重建与性状提取》文中研究说明针对传统的玉米植株性状测量方法存在主观性强、劳动强度大、有损伤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Sf M)的户外玉米植株三维重建方法,并提取了株高、单株最小包围盒体积、茎粗、叶面积、叶片数、叶夹角等11个性状参数。采用前期研制的小车,在户外采集不同视角下的玉米植株图像(采集间距为5~6 cm),基于Sf M算法获取玉米植株三维点云;运用直通滤波、圆柱拟合和条件欧氏聚类算法自动分割单株、茎秆和叶片等点云数据,基于距离最值遍历、三角面片化等算法实现株高、茎粗、叶面积等11个性状的准确、无损测量。结果表明,与人工测量值相比,测得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3. 163%、4. 760%和19. 102%,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 557 cm、1. 540 mm、48. 163 cm2,决定系数分别为0. 970、0. 842、0. 901。研究表明,本文方法适用于作物表型户外测量,为表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作物表型户外测量方法,同时还证明,株高和单株最小包围盒体积可以显着区分低地上部生物量玉米植株和高地上部生物量玉米植株。

胡明新[8](2020)在《春玉米生育期和生长对拔节期干旱与复水的响应》文中提出植物生育期能够反映植物(包括农作物)及其周期性变化的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和土壤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作物生育期已经发生了显着变化,并且对作物种植制度、产量和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目前植物生育期研究大多从生育期变化与环境因子关系这一角度进行,而从植物生理过程解释生育期响应机制的研究较少。作物生育期受光、温、水等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是气候变化背景下降水变化引起的干旱与复水变化已经严重影响作物的生育期。为增加对作物生育期响应干旱与复水的认知,本研究基于春玉米拔节期干旱与不同时期(抽雄期和吐丝期)复水的田间模拟试验获取的生育期、生长特性和生理生态特征资料,分析了干旱与复水对春玉米生育期及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阐明了土壤水分、生育期、生长特性和生理生态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春玉米主要生育期变化的生理生态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春玉米生育期对前期的干旱胁迫存在记忆。拔节期干旱对春玉米生殖生长阶段的生育期影响显着,表现为灌浆时间延长约9天,乳熟期推迟约9天。拔节期干旱后,即使在抽雄期或吐丝期复水也对春玉米生育期产生影响。(2)拔节期干旱影响春玉米的生长特性,后期复水也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拔节期干旱导致春玉米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总干重和叶面积显着降低,抽雄期或吐丝期复水后叶干重、茎干重、总干重和叶面积均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3)拔节期干旱造成春玉米产量降低,且复水时间越晚,产量越低。拔节期干旱抽雄期复水导致百粒重、株籽粒重和理论产量分别减少12.34%、26.42%和26.42%,拔节期干旱吐丝期复水导致百粒重、株籽粒重和理论产量分别减少20.33%、54.27%和54.27%。(4)拔节期干旱与复水显着影响春玉米的生理生态特征。春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随生育期进程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值均在抽雄期达到极小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在吐丝期达到极大值,叶绿素含量在灌浆期达到极大值,叶水势整体呈下降趋势。复水对春玉米生理生态特征产生暂时的补偿作用。(5)春玉米生长特性和生理生态特征对拔节期干旱的响应方式为:土壤湿度首先影响春玉米的叶水势,进而导致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最终影响春玉米叶面积和总干重。(6)净光合速率是影响春玉米生育期最主要的生理生态因子。影响春玉米生育期的生理生态因子决策系数(R2)排序为:对照处理R2(净光合速率)>R2(叶水势),T1处理R2(净光合速率)>R2(叶水势),T2处理R2(净光合速率)>R2(叶水势)>R2(土壤相对湿度)。净光合速率是春玉米生育期的主要决策变量,土壤相对湿度是春玉米生育期的主要限制变量。

张桂霞[9](2019)在《新型钎焊金刚石锤片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锤片是粉碎机的核心工作部件,在粉碎物料的过程中,由于与物料直接接触并相互作用,锤片本身遭受着严重的磨损而极易失效,从而影响粉碎机的生产效率和使用寿命。为了提高锤片的粉碎效果及抗磨损性能,本文采用钎焊的方法在常用不锈钢锤片工作部位表面固结单层有序排布的金刚石磨粒,利用金刚石磨粒的高硬度在有效粉碎物料的同时抵抗物料对锤片的磨损。通过对玉米粒进行粉碎,研究了金刚石磨粒的有序排布方式、粒度、排布密度等对玉米粉碎粒度及锤片磨损量的影响,并与常用不锈钢锤片进行对比,分析了钎焊金刚石锤片的磨损特征、规律及机理;此外,研究了钎焊金刚石锤片对葛根、生物秸秆类物料的粉碎适应性,并探讨了物料的破碎机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金刚石磨粒有序错位排布钎焊金刚石锤片的粉碎性能较好,玉米粉碎粒度是直线均匀排布锤片的70%,而直线均匀排布锤片的耐磨性更好,是有序错位排布锤片的1.35倍。金刚石粒度小的锤片的粉碎性能更好,35/40锤片的粉碎粒度是25/30锤片的89.9%,金刚石粒度大的锤片耐磨性能更好,25/30锤片比35/40锤片提高2倍;金刚石磨粒排布密度小的锤片粉碎效果更好,粉碎粒度是排布密度大的锤片的95.7%;排布密度大的锤片耐磨性能更好,比排布密度小的锤片提高1.4倍。钎焊金刚石锤片的粉碎性能和耐磨性能明显优于不锈钢锤片,锤片的耐磨性提高了7倍,物料粉碎粒度更细小均匀。钎焊金刚石锤片工作面上金刚石磨粒磨损特征为完整、微观破碎和宏观破碎;钎焊金刚石锤片顶面边缘处宏观破碎多于近中心部位和正中心部位,靠近粉碎室进料口的锤片顶端磨损严重,锤片的磨损沿着粉碎室宽度方向上分布且不均匀。钎焊金刚石锤片在物料的不断正面撞击和偏心摩擦作用下逐渐磨损,金刚石磨粒受到物料反复冲击和搓、滑擦的反作用力出现微破碎,随着时间增加,在锤片受力最大的部位处出现局部宏观破碎。钎焊金刚石锤片具有较好的物料适应性,尤其是对玉米和葛根的粉碎效果显着且自身的抗磨损性能突出。玉米粉末平均粒度可达30.1?m,锤片磨损量仅为0.35 g,葛根粉末平均粒度达38.8?m,锤片的磨损量仅0.04 g;在对花生、玉米和水稻秸秆的粉碎研究发现,花生秸秆的粉碎粒度最小,水稻秸秆的粒度最大,是花生秸秆的2.15倍,是玉米秸秆的1.98倍。钎焊金刚石锤片对物料的正面打击力和搓擦力达到打破物料自身的内聚力时物料被破碎,玉米颗粒较大时主要为钎焊金刚石锤片正面打击和玉米颗粒撞击齿板及筛片粉碎,随着玉米颗粒体积的不断减小,磨擦粉碎形式成为主要的粉碎形式,玉米整粒的破碎是无规则的。葛根主要是钎焊金刚石锤片的搓擦剥离和剪切作用下破碎,随着粉碎时间的增加,葛根不断被剥离成细条状,在锤片及齿板的搓擦及剪切综合作用下完全粉碎,葛根的破碎形式表现为纤维状整条剥离。

姬祥祥[10](2019)在《不同土壤水基质势水平下河套灌区玉米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其模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蒙古河套灌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近年来引黄水量大幅缩减,水盐问题严重影响着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缓解灌区水资源短缺,助力灌区实现农业节水和土壤盐渍化治理,本研究选择灌区内典型盐渍化农田开展了连续3年(2016-2018)的膜下滴灌种植春玉米田间定位试验。试验地0-40 cm深度土壤EC1:5为1.22 dS/m,pH值8.3,属于中度盐渍化水平。试验设置5个基于土壤水基质势的灌水下限水平,分别为-10(S1)、-20(S2)、-30(S3)、-40(S4)和-50 kPa(S5),研究不同灌溉处理下的土壤水盐分布与春玉米生长及耗水特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3个生长季内不同基质势水平下土壤含水率差异明显,土壤水分运移在滴头下剖面内表现出明显的径向分布规律。从全生育期来看,玉米根层土壤含水率波动较大,而由于受灌水蒸发影响较小且地下水位较浅,深层土壤含水率时间波动较小。滴灌下盐分在土壤剖面发生再分布,不同处理下土壤脱盐区域不同,随着土壤水基质势水平的降低脱盐区域逐渐缩小,其中S1处理的脱盐区域最大可以达到滴头正下方60cm处,而S5处理则未形成明显脱盐区。(2)不同灌水水平显着影响玉米生长,随着生育期内土壤水基质势控制下限的降低,玉米株高与叶面积指数显着降低(p<0.05),其中基质势下限为-50 kPa的处理在2017年玉米发生早衰现象。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百粒重、穗粒数等产量构成指标都随土壤水基质势下限的升高而增加。土壤水基质势水平越高,玉米产量越高,其中S1、S2和S3处理的玉米产量显着高于S4和S5处理,但是前三者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随着土壤水基质势的降低,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当土壤水基质为-30 kPa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3)以S3处理为例,利用2017和2018年的田间实测数据对HYDRUS-2D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盐分的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2017年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Root mean square error)和R2分别为0.042 cm3/cm3和0.83,2018年分别为0.037 cm3/cm3和0.78。2017年盐分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和R2分别0.052 dS/m和0.77,2018年分别为0.047 dS/m和0.75。这说明HYDRUS-2D能够较好地模拟河套灌区春玉米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和盐分的运移和分布规律,从而为河套灌区膜下滴灌的灌溉制度的优化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综合考虑土壤水盐分布和作物产量效应,本研究建议将河套灌区中度盐渍化农田的土壤水基质势下限控制在-30 kPa,用以指导膜下滴灌春玉米的种植。

二、探讨玉米整晒新思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探讨玉米整晒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鲜食玉米收获低损输送装置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鲜食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研究现状
        1.2.1 鲜食玉米收获机研究进展
        1.2.2 国外鲜食玉米收获输送装置研究现状
        1.2.3 国内鲜食玉米收获输送装置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低损输送装置的设计
    2.1 低损输送装置的设计要求
    2.2 装置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2.1 装置组成
        2.2.2 工作原理
    2.3 主要工作部件及参数设计
        2.3.1 动力配套的选择
        2.3.2 缓冲轮的设计
        2.3.3 缓冲侧板的设计
        2.3.4 上圆弧板和下圆弧板的设计
        2.3.5 接料斗的设计
        2.3.6 入料斗的设计
        2.3.7 刮板输送带的设计
        2.3.8 输送侧板的设计
        2.3.9 机架的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ANSYS的缓冲装置有限元分析
    3.1 有限元分析目的
    3.2 有限元分析步骤
    3.3 缓冲装置静力学分析
        3.3.1 静力学分析目的
        3.3.2 静力学分析的基本步骤
    3.4 缓冲装置模态分析
        3.4.1 模态分析目的
        3.4.2 模态分析的基本步骤
    3.5 本章小结
4 鲜食玉米跌落损伤性能试验
    4.1 试验目的
    4.2 试验材料
    4.3 试验条件
    4.4 试验指标
    4.5 试验方案设计
        4.5.1 单因素跌落试验
        4.5.2 多因素跌落试验
    4.6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4.6.1 碰撞材料对籽粒破碎率的影响
        4.6.2 下落高度对籽粒破碎率的影响
        4.6.3 跌落姿态对籽粒破碎率的影响
    4.7 多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4.7.1 试验结果分析
        4.7.2 单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
        4.7.3 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试验指标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5 鲜食玉米收获低损输送装置参数优化试验
    5.1 试验目的
    5.2 试验材料
    5.3 试验设备与试验台的搭建
    5.4 试验因素与试验指标的确定
        5.4.1 试验因素的确定
        5.4.2 试验指标的确定
    5.5 试验方案与结果分析
        5.5.1 试验结果分析
        5.5.2 单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
        5.5.3 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试验指标的影响分析
    5.6 参数优化及试验验证
    5.7 本章小节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土默特右旗农村金融支持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实施
        1.1.2 农村金融服务迅速发展壮大
        1.1.3 内蒙古地区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积极推进
        1.1.4 土默特右旗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有待提升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分析研究
        1.2.2 金融支持对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
        1.2.3 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的典型经验
    1.3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3.1 相关概念
        1.3.2 相关理论基础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农村金融支持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分析
    2.1 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1 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
        2.1.2 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是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实选择
        2.1.3 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是增强农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2.2 农村金融支持是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2.2.1 金融机构为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提供资金支持
        2.2.2 农村金融助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2.3 金融保险为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提供风险保障
3. 土默特右旗农村金融支持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分析
    3.1 土默特右旗种植业发展资源特点与优势
    3.2 土默特右旗农村金融发展概况
        3.2.1 土默特右旗农村金融机构概况
        3.2.2 土默特右旗农村金融政策法规情况
        3.2.3 土默特右旗农村金融服务现状
    3.3 土默特右旗农村金融支持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具体举措和成效
    3.4 土默特右旗农村金融支持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现状分析
        3.4.1 样本描述性分析
        3.4.2 农村金融支持与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相关性分析
        3.4.3 农村金融支持与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回归分析
4 土默特右旗农村金融在支持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4.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
    4.2 农村金融资金外流严重
    4.3 农户资金需求多元化、层次化与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
    4.4 农业保险缺失不利于控制农业生产高风险
    4.5 部分金融机构审批程序复杂、无法及时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4.6 金融知识普及率低、农民金融意识普遍较弱
5. 土默特右旗农村金融支持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建议
    5.1 加快农村金融服务发展
    5.2 鼓励和引导农村金融体制创新
    5.3 建立健全金融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体制机制
    5.4 加大政府对农村金融的支持
    5.5 完善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
    5.6 加大农村金融服务宣传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主要气象因素对玉米籽粒脱水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籽粒脱水研究进展
        1.2.1 籽粒脱水过程与描述
        1.2.2 遗传、栽培因素对籽粒脱水的影响
        1.2.3 环境气象因素对籽粒脱水的影响
    1.3 平衡水分及应用
    1.4 籽粒含水率测定与差异
第二章 研究思路
    2.1 本研究切入点
    2.2 研究目标
    2.3 研究内容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气象因素对玉米籽粒脱水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设计
        3.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3 气象数据来源
        3.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玉米籽粒含水率去趋势结果
        3.2.2 玉米气象含水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3.2.3 气象含水率与气象因子的回归和通径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田间玉米最终含水率及预测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籽粒含水率的测定
        4.1.2 不同籽粒含水率测定方法的结果对比
        4.1.3 平衡水分公式与计算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玉米籽粒脱水动态
        4.2.2 基于GAB模型的平衡水分田间估算
        4.2.3 玉米籽粒水分与平衡水分的比较
        4.2.4 不同干燥温度下籽粒水分的校正
    4.3 讨论
第五章 田间玉米籽粒平衡水分的区域分布与差异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我国不同玉米种植区田间籽粒平衡水分的基本分布
        5.2.2 玉米收获季节田间平衡水分的变化特征
    5.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作者简历

(4)咸淡水交替灌溉下秸秆还田与肥料集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不同技术模式对土壤生境影响
        1.2.2 不同技术模式对玉米生长指标及产量影响
        1.2.3 集成技术研究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试验设计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基本概况
        2.1.2 气象资料
        2.1.3 试验区土壤基本状况
        2.1.4 玉米生育期划分
    2.2 试验设计
        2.2.1 试验设计1
        2.2.2 试验设计2
    2.3 观测内容及方法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秸秆还田与肥料技术对土壤环境影响
    3.1 秸秆还田与肥料技术对土壤含水率影响
    3.2 秸秆还田与肥料技术对土壤盐分影响
        3.2.1 秸秆还田与肥料技术对不同土层土壤含盐量影响
        3.2.2 秸秆还田与肥料技术土壤盐分盈亏分析
    3.3 秸秆还田与肥料技术对土壤养分影响
        3.3.1 秸秆还田与肥料技术对土壤碱解氮影响
        3.3.2 秸秆还田与肥料技术对土壤速效磷影响
        3.3.3 秸秆还田与肥料技术对土壤有机质影响
    3.4 小结与讨论
4 秸秆还田与肥料技术对玉米生长及产量影响
    4.1 秸秆还田与肥料技术对玉米生长指标影响
        4.1.1 秸秆还田与肥料技术对玉米株高影响
        4.1.2 秸秆还田与肥料技术对玉米茎粗影响
        4.1.3 秸秆还田与肥料技术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影响
    4.2 秸秆还田与肥料技术对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影响
        4.2.1 秸秆还田与肥料技术对玉米产量影响
        4.2.2 秸秆还田与肥料技术对玉米产量及构成因子相关性分析
        4.2.3 秸秆还田与肥料技术下水盐调控对玉米产量反馈机制
        4.2.4 秸秆还田与肥料技术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分析
        4.2.5 秸秆还田与肥料技术对玉米肥料偏生产力及农学效率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5 咸淡水交替灌溉下秸秆还田与肥料集成技术
    5.1 集成技术构建理论依据
    5.2 集成技术构建边界因素
    5.3 集成技术介绍
        5.3.1 集成技术概述
        5.3.2 核心技术
        5.3.3 配套技术
    5.4 集成技术操作规程
        5.4.1 集成技术(一)操作规程
        5.4.2 集成技术(二)操作规程
    5.5 小结与讨论
6 集成技术监测与筛选研究
    6.1 农田土壤环境效果评价
        6.1.1 土壤含水率
        6.1.2 土壤含盐量
        6.1.3 土壤碱解氮
        6.1.4 土壤速效磷
        6.1.5 土壤有机质
    6.2 玉米生长指标
        6.2.1 株高
        6.2.2 茎粗
        6.2.3 叶面积
    6.3 集成技术效益评价
        6.3.1 集成技术投入分析
        6.3.2 集成技术产出分析
        6.3.3 社会效益分析
        6.3.4 生态效益分析
    6.4 集成技术效果可行性分析
        6.4.1 影响推广因素
        6.4.2 明确优产新思路
        6.4.3 政府扶持与补贴
        6.4.4 搞好典型带动面上发展
        6.4.5 构建农民推广体系
    6.5 小结与讨论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秸秆还田与肥料核心技术筛选研究
        7.1.2 集成技术监测与评价研究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基于SfM的玉米植株三维重建和特征提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植物三维重建技术概述
        1.2.2 运动恢复结构算法研究状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图像采集系统
    2.1 实验材料
    2.2 图像采集系统
        2.2.1 玉米图像获取系统
        2.2.2 三维重建与点云处理软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运动恢复结构(SfM)的三维重建
    3.1 运动恢复结构算法重建原理和流程
        3.1.1 运动恢复结构算法重建原理
        3.1.2 运动恢复结构算法重建流程
    3.2 三维模型可视化
    3.3 运动恢复结构三维重建影响因素
    3.4 全生育期玉米植株重建
    3.5 田间玉米三维重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玉米点云预处理与特征分割
    4.1 扣取目标点云
    4.2 点云数据下采样和降噪
    4.3 点云坐标比例校正
    4.4 点云坐标转换校正
    4.5 分割盆沿平面
    4.6 玉米植株三维点云分割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玉米植株三维性状提取方法研究
    5.1 玉米株高的计算
    5.2 玉米单株最小包围盒体积的计算
    5.3 玉米茎粗的计算
    5.4 叶片数的计算
    5.5 叶周长和叶面积的计算
    5.6 单片叶最小包围盒体积的计算
    5.7 玉米叶投影面积、宽度和长度计算
    5.8 叶夹角的计算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玉米三维表型性状分析
    6.1 80株抽穗期玉米表型性状分析
        6.1.1 性状参数测量结果与分析
        6.1.2 单株性状参数显着性分析
    6.2 25个玉米品种全生育期表型性状分析
    6.3 24株田间玉米表型性状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致谢

(6)《马山壮族农事组歌》文本研究及译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一)关于方块壮字的研究
        (二)关于壮族农事歌谣的研究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和步骤
第一章 文本的相关情况
    第一节 文本及作者简介
    第二节 文本的语言特色
        一、节奏与韵律
        二、句法与修辞
    第三节 与其他壮族地区农事歌文本的比较
        一、其他文本概况
        二、各地文本的比较研究
第二章 文本的语音特点
    第一节 声母及例字
    第二节 韵母及例字
    第三节 声调及例字
    第四节 声韵调说明及对比情况
        一、声母说明及特点
        二、韵母说明及特点
        三、声调说明及特点
    第五节 文本汉借词的语音特点
第三章 文本的用字特点
    第一节 文本用字数量统计
        一、借汉字
        二、自造字
        三、高频字
        四、低频字
    第二节 文本用字类型分析
        一、借汉字的类型分析
        二、自造字的类型分析
    第三节 文本用字的特点
        一、一字多音,一音多字
        二、繁体字、简体字、借汉字、自造字多形式并存
        三、借汉字数量占优
第四章 农事歌与壮族农耕文化
    第一节 农事歌与二十四节气
        一、二十四节气概况
        二、壮族农事歌谣与二十四节气
    第二节 农事歌与植物
        一、树木类
        二、花草类
        三、水果类
        四、作物类
    第三节 农事歌与动物
        一、家禽家畜类
        二、野生动物类
    第四节 农事歌和节俗
        一、春节
        二、清明节
        三、中元节
        四、霜降节
结语
附录1 《马山壮族农事歌》文本译注
附录2 附图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基于运动恢复结构的玉米植株三维重建与性状提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数据获取
    1.2 玉米植株三维模型重建
    1.3 玉米点云数据预处理
        1.3.1 点云数据下采样
        1.3.2 点云数据降噪
        1.3.3 点云数据坐标校正
    1.4 玉米植株三维点云分割
    1.5 玉米植株性状提取
2 结果与分析
    2.1 计算评估
    2.2 性状参数测量结果与分析
    2.3 单株性状参数显着性分析
3 结束语

(8)春玉米生育期和生长对拔节期干旱与复水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基于站点观测的物候研究
        1.2.2 基于遥感技术的物候研究
        1.2.3 基于物候模型的物候研究
        1.2.4 气象要素对物候的影响研究
    1.3 存在不足
第2章 研究方案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2.4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2.5 材料与方法
        2.5.1 试验区概况
        2.5.2 试验设计
        2.5.3 观测项目与方法
    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3章 干旱与复水对春玉米生育期的影响
    3.1 不同水分处理下土壤相对湿度的变化
    3.2 不同水分处理对春玉米生育期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干旱与复水对春玉米生长特性的影响
    4.1 不同水分处理对春玉米生长特性的影响
    4.2 干旱与复水对春玉米生物量的影响
        4.2.1 叶干重
        4.2.2 茎干重
        4.2.3 根干重
        4.2.4 总干重
    4.3 干旱与复水对春玉米叶面积的影响
    4.4 干旱与复水对春玉米产量结构的影响
    4.5 讨论
    4.6 小结
第5章 干旱与复水对春玉米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5.1 不同水分处理对春玉米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5.2 干旱与复水对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5.3 干旱与复水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5.4 干旱与复水对叶水势的影响
    5.5 春玉米叶片光合特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5.6 春玉米生理生态特征、生长特性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
    5.7 讨论
    5.8 小结
第6章 春玉米生育期对水分变化响应的生理生态机制
    6.1 春玉米生育期与生理生态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6.2 春玉米生育期与生理生态特征的通径分析
    6.3 讨论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新型钎焊金刚石锤片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锤片式粉碎机的种类及特点
        1.2.2 锤片式粉碎机的粉碎性能研究
        1.2.3 锤片的结构性研究
        1.2.4 锤片表面强化工艺研究
        1.2.5 有序排布钎焊金刚石工具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3.1 课题的研究目的
        1.3.2 课题的主要内容
2 实验方法及设备
    2.1 实验材料
        2.1.1 锤片基体
        2.1.2 金刚石
    2.2 主要设备与检测仪器
        2.2.1 高温真空钎焊炉
        2.2.2 粉碎设备
    2.3 检测仪器
        2.3.1 实验粉碎物料
    2.4 实验方案
        2.4.1 磨粒有序排布钎焊金刚石锤片设计
        2.4.2 钎焊金刚石锤片的制备
        2.4.3 钎焊金刚石锤片粉碎实验
        2.4.4 钎焊金刚石锤片及粉碎物料检测
3 钎焊金刚石锤片的性能及磨损机理研究
    3.1 钎焊有序排布金刚石锤片
    3.2 金刚石磨粒有序排布方式对锤片性能的影响
    3.3 金刚石磨粒粒度对锤片性能的影响
    3.4 金刚石磨粒排布密度对锤片性能的影响
    3.5 钎焊金刚石锤片与不锈钢锤片的磨损性能比较
    3.6 钎焊金刚石锤片的磨损机理
        3.6.1 钎焊金刚石锤片上磨粒磨损形态统计
        3.6.2 钎焊金刚石锤片上磨粒的磨损规律
    3.7 本章小结
4 钎焊金刚石锤片的物料适应性研究
    4.1 物料适应性
        4.1.1 葛根的粉碎
        4.1.2 生物秸秆的粉碎
    4.2 物料的破碎机理
        4.2.1 锤片式粉碎机粉碎原理
        4.2.2 物料与锤片的碰撞原理
        4.2.3 玉米破碎过程
        4.2.4 葛根破碎过程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不同土壤水基质势水平下河套灌区玉米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其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河套灌区农业节水发展现状
        1.2.2 膜下滴灌技术与灌溉制度制定
        1.2.3 膜下滴灌技术在河套灌区的研究现状
        1.2.4 HYDRUS模型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材料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土壤条件
    2.3 试验设计
    2.4 观测项目与方法
        2.4.1 土壤理化性质
        2.4.2 作物生长指标
        2.4.3 气象参数
        2.4.4 地下水位
    2.5 计算公式
    2.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第三章 不同土壤水基质势对水盐运移的影响
    3.1 不同土壤水基质势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3.1.1 不同处理下剖面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差异
        3.1.2 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随时间动态变化
    3.2 不同土壤水基质势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3.2.1 不同处理下剖面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
        3.2.2 不同深度土壤盐分随生育期的变化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土壤水基质势对作物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1 玉米株高和叶面积
    4.2 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
    4.3 水分利用效率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不同土壤水基质势下土壤水盐分布模拟与验证
    5.1 数学模型
        5.1.1 土壤水分运动方程
        5.1.2 盐分运动方程
        5.1.3 初始条件
        5.1.4 边界条件
        5.1.5 根系吸水
        5.1.6 模型评价指标
    5.2 模型模拟
        5.2.1 参数率定
        5.2.2 模拟结果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田间试验
    附录B HYDRUS-2D模型运行界面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探讨玉米整晒新思路(论文参考文献)

  • [1]鲜食玉米收获低损输送装置设计与试验[D]. 和嘉雨.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土默特右旗农村金融支持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研究[D]. 张波.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3]主要气象因素对玉米籽粒脱水的影响[D]. 高尚.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4]咸淡水交替灌溉下秸秆还田与肥料集成技术研究[D]. 靳亚红.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5]基于SfM的玉米植株三维重建和特征提取方法研究[D]. 周风燃.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6]《马山壮族农事组歌》文本研究及译注[D]. 吕玉洁.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7]基于运动恢复结构的玉米植株三维重建与性状提取[J]. 梁秀英,周风燃,陈欢,梁博,许锡晨,杨万能. 农业机械学报, 2020(06)
  • [8]春玉米生育期和生长对拔节期干旱与复水的响应[D]. 胡明新.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20(03)
  • [9]新型钎焊金刚石锤片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张桂霞.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9(07)
  • [10]不同土壤水基质势水平下河套灌区玉米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其模拟[D]. 姬祥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讨论玉米干燥的新思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