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准入制度实施初探

专家准入制度实施初探

一、实行专科医生准入制度的初步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锐杰[1](2021)在《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通过对大型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该类企业薪酬绩效管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从内外部薪酬绩效水平调查来看,其仍需通过内部薪酬绩效的完善与优化,提升整体管控水平,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期待本次研究能够为大型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王耀辉[2](2021)在《医生道德风险行为发生机理及防范机制研究》文中提出

石佳卉[3](2021)在《基于院校协同的中医专科护士与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并轨培养的模式构建及探讨》文中研究指明

杨亚如[4](2021)在《论我国中医师执业资格认定制度的完善》文中研究表明

洪晓梅[5](2021)在《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高锦萍[6](2021)在《皮肤科与烧伤整形科护士药物处方权内容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三级甲等医院符合护士处方权申请资质的皮肤科和烧伤整形科护士可开具的处方药物及其处方形式,以期为我国今后护士处方权卫生政策的制定和试点的实行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法、半结构访谈法及德尔菲法对我国皮肤科及烧伤整形科护士药物处方权的处方内容及处方形式进行研究。1.文献调研法:以护士、护士处方权、皮肤科等作为关键词在Pub Med、CINAHL、Scopus等外文数据库查找国外皮肤科及烧伤整形科护士药物处方权的相关资料,在国外官网上查询美国(俄亥俄州)、英国、澳大利亚、英国及南非护士处方集,翻译以上处方集中皮肤科和烧伤整形科药物,同时参考我国最新版的《临床药物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五版)以此制定初始问卷。2.半结构访谈法:通过文献回顾和课题组讨论形成半结构访谈提纲,遴选皮肤科4名医疗专家与4名护理专家、烧伤整形科4名医疗专家和4名护理专家对初始问卷进行半结构访谈,根据专家意见对咨询问卷进行修改、整理,最终形成第一轮护士皮肤科和烧伤整形科护士药物处方权专家咨询问卷。3.德尔菲法:在同意授予护士处方权的专家中遴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皮肤科和烧伤整形科医疗专家和护理专家,纳入标准为:(1)副高及以上职称;(2)在相应的专业领域有10年及以上工作经验;(3)本科及以上学历;(4)严谨求实,自愿参与,其中(1)-(3)条,符合两条即可。因此皮肤科护士药物处方权问卷遴选了山西、福建、湖北等10个省和2个直辖市(北京、上海)三甲医院皮肤科36名专家,32名专家全程参与,其中医疗专家和护理专家各16名。烧伤整形科护士药物处方权问卷遴选了福建、湖北、山西等8个省和2个直辖市(北京、上海)三甲医院烧伤整形科36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32名专家全程参与,其中医疗专家和护理专家各16名。结果:1.皮肤科护士处方药物两轮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89%和100.00%,专家权威系数皆为0.81。确定我国三级甲等医院皮肤科护士可开具的皮肤科药物共13大类63种药物,其中倾向协议处方或延长处方31种、协议处方17种、延长处方10种、延长处方或调整处方3种、独立处方1种、独立处方或协议处方1种。各处方形式具体的药物为:(1)独立处方形式的1种药物:碘伏;(2)协议处方形式的17种药物:氧化锌、高锰酸钾、淀粉、呋喃西林、薄荷脑、莫匹罗星、夫西地酸、尿素、尿囊素、多磺酸黏多糖乳膏、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D、维康福、复合维生素B、钙尔奇;(3)延长处方形式的10种药物:溴苄烷胺、樟脑、庆大霉素、诺氟沙星、丁酸氢化可的松、糠馏油、复方硝酸益康唑、卡泊三醇、他卡西醇、水乐维他;(4)协议处方或延长处方形式的31种药物为:硅油、鞣酸、硫酸锌、达克罗宁、杆菌肽、黏菌素、克林霉素、氯化氨基汞、氢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煤焦油、鱼石脂、对氨苯甲酸、二氧化钛、酮洛芬、布洛芬、复方克霉唑、复方卤米松、米诺地尔、维生素B1、丙硫硫胺、呋喃硫胺、长效核黄素、烟酸、烟酰胺、泛酸钙、维生素B4、芦丁、阿法迪三、维乐生、多维元素片;(5)延长处方或调整处方形式的3种药物:水杨酸苯酯、依托芬钠酯、复方曲安奈德;(6)独立处方或协议处方形式的1种药物:炉甘石。2.烧伤整形科护士处方药物两轮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89%和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和0.81。最终确定我国三级甲等医院烧伤整形科护士可开具的外科用药为5大类26种药物,其中11种药物处方形式倾向于协议处方,9种药物倾向于协议处方或延长处方,4种药物倾向于独立处方或协议处方,各有1种药物分别倾向于独立处方、独立处方或延长处方。各处方形式具体药物为:(1)倾向协议处方形式的11种药物:环氧乙烷、过氧乙酸、醋酸蓖麻油、磺胺嘧啶银、康瑞保、美宝湿润烧伤膏、新的肤医用硅酮凝胶、液状石蜡、莫匹罗星软膏、过氧化氢溶液;(2)倾向于协议处方或延长处方的9种药物:碘酊、高锰酸钾、呋喃西林、口服洗肠散、愈创蓝油烬、依托芬那酯乳膏、鱼石脂软膏、吸收性明胶海绵、布洛芬乳膏;(3)倾向独立处方或协议处方的4种药物:苯扎溴铵、乙醇、醋酸氯已定、戊二醛;(4)倾向独立处方的1种药物:聚维酮碘;(5)倾向独立处方或延长处方的1种药物:软肥皂溶液。结论:本研究通过两轮专家函询初步得出我国三甲医院皮肤科护士可开具13大类63种皮肤科药物和烧伤整形科护士可开具5大类26种烧伤整形科药物,处方形式以协议处方或延长处方和协议处方为主。两轮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较高,因此本研究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叶洋洋[7](2021)在《基于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老年社会的深入和人类突发性疾病的出现,医疗旅游已成为我国当下重点发展的“新经济”。但面对国内外广阔的市场前景,国内众多医疗旅游目的地正寻求解决国内客源流失的办法。同时,在前期调研发现,医疗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处初级阶段,群体认知仍相对不足,尤其在国内医患关系和旅游服务关系难以长久保持的情况下,建立长久的信任关系是当前国内医疗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关键。信任双因素理论源自于信任理论研究中对信任与不信任关系的探讨,这一理论具有广泛应用价值,且在不同情境下开始得到验证。但在信任双因素理论研究中,目前对不信任的内涵、维度的挖掘还明显不足。具体到医疗旅游研究中,信任虽被提出是对决策至关重要的,但针对不信任的研究相对空缺,更缺乏讨论二者共存的情况。本文以我国医疗旅游先行区发展为例,借助信任双因素理论,验证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情境下信任与不信任的二元关系;并以信任双因素为核心开展实证研究,分析客源群体对国内医疗旅游目的地的决策影响过程;在质性和量化研究基础上,得到了基于人-地信任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以期为国内医疗旅游目的地的营销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文章围绕以上主题内容,分为理论基础、质性扎根、量化验证及对策研究四大板块,共计八个章节。其中,量化验证过程细分为三个阶段,整体研究过程层层递进,前后呼应。第一,梳理并引入信任双因素理论,构建了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与对策研究的概念框架。立足信任研究发展脉络,厘清并完善信任双因素理论;并以此作为本文的理论研究基础,初步界定了相关变量的概念、维度及阶段;从四个层面分三个阶段构建了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概念模型;同时,结合医疗旅游目的地发展研究现状,分析信任保障研究的主要问题。第二,选取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为案例地,通过深度访谈,运用ROST CM及Nvivo软件进行内容分析及扎根分析,从客源视角得到信任与不信任的内涵、维度(信任:能力、正直、善意;不信任:恶意、不可靠、不可测)及5个感知要素;从目的地服务管理视角得到信任与不信任的来源、信任保障机制的17个基本构成及保障措施内容,初步构建基于人-地关系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的内容框架和过程。第三,基于质性研究结果,补充并完善相关变量,得到完整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影响模型;分阶段进行假设检验,细化各变量的问项来源;以案例地为核心区开展问卷预试,优化变量问项;开展正式问卷调研,通过统计学分析优化变量构面;分三个阶段得到验证结果:(1)信任与不信任相互独立、共存且不同,且个体差异普遍存在,我国医疗旅游目标群体中多为“盲目信任”、“盲目怀疑”及“有限信任者”;(2)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的维度中,正直及不可测对于信任和不信任的影响显着性相比其他较弱;信任双因素对旅游意向有影响,且信任起正向主导作用;(3)认知显着影响信任双因素;影响认知的五个感知要素中,管理保障、环境因素及设施与服务质量相关性较高,且环境因素、价格成本以及声誉形象对认知影响显着。第四,综合质性和实证研究结果,基于我国目前初级发展阶段,得到了基于决策过程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内容,即基于环境服务质量提升、基于价格成本改善、基于声誉形象优化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并从信任双因素出发,对照增强信任、减小不信任,提出我国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优化的具体建议。总体上,本文较好地完成了相关研究内容,成功地将信任双因素理论应用到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研究中,构建了基于决策过程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为国内医疗旅游目的地建设推广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研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1)在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情境下,厘清并验证了信任双因素理论,完善了信任双因素理论验证的研究体系;(2)构建完整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研究体系,拓宽了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应用研究范畴;(3)方法上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形成了完整的验证方法思路;(4)聚焦人-地多方参与者视角,丰富了医疗旅游相关研究方法。在理论贡献上:(1)从信任理论出发,健全了信任双因素理论研究体系;(2)填补了不信任维度差异化划分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了信任双因素理论研究内容;(3)梳理完善了医疗旅游研究概念,拓展了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研究体系。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也为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的优化提出了实践启示,为医疗旅游先行区经验推广提供了现实依据,在总结研究局限的同时为未来研究提出了方向。

余园园[8](2021)在《公立医院管理者和医师的多点执业行为意愿及监管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以浙江为样本省,以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和医师为研究对象,分析双方医师多点执业感知对各自行为意愿的作用机制,识别其中具有优先改进战略价值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关监管策略和建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搜集国内外相关成果,借鉴多种理论模型方法,构建分析框架,归纳提取变量和指标。通过焦点小组访谈,邀请来自政府、高校、医院相关专家进行访谈,完善研究框架和初始量表。通过问卷调查法,选择浙江省温州市6家公立医院开展预调研,发放管理者问卷256份、医师问卷295份。在正式调研中,管理者数据来源于全国及片区公立医院院长会议现场调查;医师数据来源于浙江省8个城市19家公立医院现场及线上调查。共发放管理者问卷350份、医师问卷1000份。使用SPSS 24.0软件、AMO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利用因子分析对变量解构和检验;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感知关联度;通过回归分析确定行为意愿影响因素。借鉴IPA分析法(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IPA),辨识政策调整的“急、重、难”点。【结果】(1)开发了适用于我国医师多点执业感知和行为意愿的评估量表。管理者测评量表包含:经济风险感知(MER)、管理风险感知(MMR)、收益感知(MBP)、难度感知(MDP)、个体靶向约束(MPR)和机构靶向约束(MIR)6个维度,共23道题项。医师测评量表包含:平台风险(PPR)、声誉风险(PRR)、经济风险(PER)、收益感知(PBP)、难度感知(PDP)、参与行为意愿(PBI)6个维度,共25道题项。(2)发现了多点执业感知的相互关系和感知的强弱水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管理者的风险感知与收益感知负向相关(β=-0.779,P<0.001),风险感知与难度感知正向相关(β=0.556,P<0.001),难度感知与收益感知负向相关(β=-0.246,P=0.004)。医师的风险感知与收益感知负向相关(β=-0.090,P=0.021),风险感知与难度感知正向相关(β=0.469,P<0.001),收益感知与难度感知不相关(P>0.001)。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显示,管理者的难度感知因子得分为2.82±0.57,风险感知因子得分为1.93±0.63,收益感知因子得分为0.88±0.48。其中,经济风险因子得分为2.44±0.71,管理风险因子得分为2.53±0.57。医师的收益感知因子得分为3.31±0.64,风险感知因子得分为2.82±0.57,难度感知因子得分为2.69±0.58。其中,平台风险因子得分为3.20±0.70,声誉风险因子得分为2.63±0.54,经济风险因子得分为3.15±0.63。(3)分析了多点执业感知对行为意愿的作用路径和影响力。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管理者的管理风险感知越高,越倾向于对多点执业实行个体靶向约束(β=0.372,P<0.05)和机构靶向约束(β=0.371,P<0.05)。经济风险感知、收益感知、难度感知对监管行为意愿无显着影响(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师收益感知每增加1个单位,医师参与行为意愿就会增加2.981倍(95%CI:2.238-3.971);医师难度感知每增加1个单位,医师的参与行为意愿就会降低0.558个单位(95%CI:0.386-0.808)。医师的风险感知对其参与行为意愿无显着影响(P>0.05)。(4)辨识了管理者和医师的基础特征对各自行为意愿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县处级及以上的管理者相比,县处级以下的管理者个体靶向约束意愿(β=0.166,P<0.05)和机构靶向约束意愿(β=0.142,P<0.05)均较高。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医师的参与行为意愿是男性医师的0.523倍(95%CI:0.375-0.729);硕士医师的参与行为意愿是本科医师的1.469倍(95%CI:1.015-2.128);与无多点执业经历医师相比,非单位指派型多点执业经历医师的参与行为意愿是其6.761倍(95%CI:2.805-16.300),而单位指派型多点执业经历医师的参与行为意愿是其1.585倍(95%CI:1.080-2.325)。(5)构建了医师多点执业管理优先改进战略矩阵。IPA分析结果显示,管理风险感知在“持续加强区”的是公立医院内的工作时间和服务供应量下降(3.97,0.171);在“亟待改进区”的是耗费公立医院过多时间管理成本(3.79,0.24);在“调整转移区”的是很难将多点执业医师收入按固定比例进行调控(4.03,0.07)、加大人员岗位配置和工作量分配的难度(3.89,0.05);在“维持现状区”的是负面影响公立医院教学效果和带教质量(3.65,0.09)。医师收益感知处于“持续加强区”的是扩大社会知名度(3.71,0.11)、更好实现个人价值(3.80,0.15)、获得社会尊重(3.68,0.16);处于“亟待改进区”的是提高临床自主权(3.63,0.12)、提高业务水平(3.61,0.10);处于“调整转移区”的是满足经济需求(3.80,0.08);处于“维持现状区”的是增加同行专家交流(3.58,0.07)、获得同行认可(3.58,0.07)、缓解公立医院的高压环境,获得在公立医院难以得到的赞赏和肯定(3.53,0.04)。医师的难度感知处于“持续加强区”的是“公立医院医师开展多点执业非常艰难”(3.46,0.22);处于“亟待改进区”的是“多点执业无法实现我的预期收益”(3.14,0.26);处于“维持现状区”的是“我无法参与到多点执业中去”(3.18,0.25)。【结论】(1)管理者对多点执业的感知从强到弱依次为:难度感知、风险感知、收益感知;医师对多点执业的感知从强到弱依次为:收益感知、风险感知、难度感知最弱。管理者的风险感知、收益感知和难度感知相互关联;而医师的收益感知和风险感知相关,风险感知和难度感知相关,难度感知和收益感知不相关。(2)管理者的管理风险感知影响其监管行为意愿,管理者的经济风险感知、收益感知和难度感知不影响其监管行为意愿。而医师的收益感知、难度感知影响其参与行为意愿,医师的风险感知不影响其多点执业参与行为意愿。其中,医师的收益感知对其参与行为意愿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医师的难度感知。(3)管理者的职务对其个体靶向约束意愿和机构靶向约束意愿均有影响,县处级以下的管理者的监管意愿更加强烈。医师的性别、文化水平以及多点执业经历对其参与行为意愿有显着影响,女性医师、本科医师、无多点执业经历医师的多点执业参与行为意愿相对较低。非单位指派型多点执业经历对医师参与行为意愿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单位指派型多点执业经历。(4)多点执业政策调整“急”在:降低给公立医院带来的时间管理成本;加大对提高医师临床自主权和业务水平的作用。“重”在:妥善解决对公立医院服务供应量造成的危机;帮助实现医师个人价值、获得社会尊重和扩大社会知名度。“难”在:达成医师对多点执业的预期收益;以公立医院为多点执业供给侧取得突破。

李颖[9](2021)在《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照料服务供给困境及优化对策 ——以杭州市三个养老机构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发展,我国养老服务模式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老人追求高质量、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供给,如何建设与老人需求、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机构、养护机构等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成为城市老人的养老新选择,这是在传统养老服务模式基础上,构建的养老新模式。嵌入式养老机构避免了家庭及社区养老服务的非专业性,机构养老环境的陌生性,结合了三者的优势,此模式符合银发浪潮下的时代发展,有望成为朝阳产业,也是我国养老服务供给的大势所趋。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三家不同类型的嵌入式养老机构,均由社会企业创办。研究过程中,结合社会嵌入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作为支撑,采用了案例与访谈的研究方法,于杭州市X日间照料中心、Y养老机构、Z养护机构进行调研,并对这三家嵌入式养老机构的负责人、管理人员、护理员以及老人进行深度访谈。本文从三家案例机构的异同点分析、运作模式和特点、嵌入维度等三方面全景式地描述了嵌入式养老机构照料服务的供给侧实践情况,系统分析了养老机构在照料服务供给实践中的困境与成因,主要从制度、关系、资源、功能等四个维度来体现,在理论的基础上,以案例分析为鉴,进一步优化嵌入式养老机构照料服务的供给。调研过程中发现养老机构在制度层面、关系层面、资源层面、功能层面均存在困境与症结。在制度层面,现有的资金补助制度无法支撑养老服务的高质量供给,医卫标准在养老服务中心适用性较差以及缺乏养老护理人员的就业准入机制。养老机构在关系层面,与政府之间产生嵌入依赖,与社区之间存在运营管理冲突,与老人之间供需矛盾。资源层面中,发现社会企业资金供给得不到长期有效保障,志愿组织资源缺乏稳定长效性,高校向养老机构输送的人力资源与岗位所需处于脱节状态。养老机构在功能层面,存在着全托养护床位供不应求,日托功能下的日间照料中心利用率低、居家上门服务覆盖面较窄等问题。基于以上四个维度,对嵌入式养老机构的照料服务供给提出优化对策,通过完善资金补助制度,建立面向全民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养老护理员准入机制等措施加快制度完善,促进养老照料服务持续性供给。通过厘清政社关系、以需定供实现供需匹配、确立家庭视角强化家庭责任照料等以改善各责任主体关系,推动养老照料服务精准供给。有效利用社会组织资源,为养老照料服务协同增效,例如加强社会企业之间的合作,丰富嵌入式养老机构的财力资源;建设志愿组织养老志愿者体系,提升养老服务稳定长效性;提升高校人力资源的专业性培养,与需求岗位相匹配。最终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改善嵌入式养老机构全托功能的用地限制,整合资源完善日托及居家养老服务,加强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嵌入互联网智慧产业设备,通过这些方式提升养老功能的利用率,以健全嵌入式养老照料服务体系,从而推动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发展以及照料服务的精准供给。

卢静雅[10](2021)在《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循证的基础上,考虑ECMO护理的全过程,拟构建一套临床适用的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快ECMO护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为实施ECMO护理提供标准化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循证检索文献制定严密的检索策略,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按照Johns Hopkins证据等级与质量评定方法对文献进行评价。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管理理论和小组讨论初步拟定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初稿。运用德尔菲法对浙江省内四个地区的17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并进行指标筛选和修改。最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及其权重。研究结果:1.文献研究共纳入文献20篇,其中系统评价2篇,类实验研究3篇,观察性研究3篇,文献综述4篇,专家共识7篇,临床指南1篇。2.两轮专家函询中,专家的积极系数是100%,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在4.65~5.00之间,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是0.853和0.894(均>0.7),两轮专家函询后各级指标重要性的变异系数在0.00~0.13之间,最终构建了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41项三级指标的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3.层次分析显示:一级指标中,过程指标(0.5936)的权重值最高;二级指标中权重排名前三位分别是ECMO上机准备、ECMO运行管理、临床并发症;三级指标中权重排名前三位分别是撤机成功率、ECMO参数监测执行率、容量监测正确率。研究结论:本研究将德尔菲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以三维质量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的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且权重分布合理,能反映了ECMO护理工作的过程,可作为ECMO护理质量评价的工具。

二、实行专科医生准入制度的初步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行专科医生准入制度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方法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员工薪酬绩效满意度的整体调查结果
    ●影响员工内部薪酬绩效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影响员工外部薪酬绩效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结论

(6)皮肤科与烧伤整形科护士药物处方权内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设计咨询问卷
3 结果
    3.1 皮肤科护士药物处方权内容的研究结果
    3.2 烧伤整形科护士药物处方权内容的研究结果
    3.3 皮肤科医生组和护士组咨询结果差异分析
    3.4 烧伤整形科医生组和护士组咨询结果差异分析
4 讨论
    4.1 皮肤科药物咨询结果的分析
    4.2 烧伤整形科药物咨询结果的分析
5 研究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之处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7)基于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1.1 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及其全球发展
        1.1.1.2 国内医疗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1.1.1.3 我国医疗旅游发展存在信任困境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4.2.1 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
        1.4.2.2 观察访谈与扎根分析
        1.4.2.3 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
    1.5 研究的创新点
        1.5.1 理论创新
        1.5.1.1 厘清并完善信任双因素理论研究体系
        1.5.1.2 拓宽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应用研究范围
        1.5.2 方法创新
        1.5.2.1 丰富医疗旅游目的地研究方法
        1.5.2.2 创新聚焦人-地多方参与者视角
第2章 信任双因素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综述
    2.1 信任双因素理论相关研究
        2.1.1 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发展
        2.1.1.1 信任概念的发展
        2.1.1.2 不信任概念的产生
        2.1.1.3 信任与不信任的关系
        (1)信任单因素理论
        (2)信任双因素理论
        (3)信任单因素与双因素的争议
        2.1.2 信任双因素理论在其它学科的应用
        2.1.2.1 信任双因素理论演进:信任与不信任独立不同且共存
        2.1.2.2 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多学科验证
        2.1.3 信任双因素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2 信任双因素理论在医疗旅游目的地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2.2.1 医疗旅游的概念及类型
        2.2.1.1 医疗旅游的概念
        2.2.1.2 医疗旅游的类型划分
        2.2.2 医疗旅游目的地及其研究
        2.2.2.1 国内外医疗旅游目的地发展现状
        2.2.2.2 国内外医疗旅游目的地研究现状
        2.2.3 信任双因素理论对医疗旅游目的地研究的价值
    2.3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双因素变量的界定
        2.3.1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变量的界定
        2.3.1.1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变量的概念
        (1)旅游目的地信任
        (2)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
        2.3.1.2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变量的维度
        2.3.2 医疗旅游目的地不信任变量的界定
        2.3.2.1 医疗旅游目的地不信任的产生
        2.3.2.2 医疗旅游目的地不信任变量的维度
        2.3.3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双因素形成机理及阶段
        2.3.3.1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双因素形成机理
        2.3.3.2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双因素的阶段
    2.4 基于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
        2.4.1 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的前置影响因素
        2.4.2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对旅游意向的影响
        2.4.2.1 信任双因素变量对行为意向的影响
        2.4.2.2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对旅游意向的影响
        (1)旅游意向的概念
        (2)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对旅游意向的影响
    2.5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相关研究
    2.6 基于信任双因素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研究设计
        2.6.1 案例地选取
        2.6.2 阶段研究内容及研究概念模型
        2.6.2.1 信任双因素下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及信任保障质性研究
        2.6.2.2 信任双因素下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模型构建(概念模型)
        2.6.2.3 信任双因素下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实证研究(三阶段初始模型)
        (1)阶段一: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双因素关系验证
        (2)阶段二: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双因素多维度验证及对旅游意向的影响
        (3)阶段三:信任双因素下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前置影响过程
        2.6.2.4 基于决策结果的国内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优化
第3章 信任双因素下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及保障质性研究
    3.1 研究设计
        3.1.1 资料搜集
        3.1.2 访谈提纲
        3.1.3 访谈样本数据
    3.2 内容分析
    3.3 扎根分析
        3.3.1 编码流程与方法
        3.3.2 基于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编码与分析
        3.3.2.1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维度编码
        (1)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共存
        (2)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变量维度编码
        (3)医疗旅游目的地不信任变量维度编码
        3.3.2.2 医疗旅游目的地感知要素编码
        3.3.2.3 医疗旅游目的地个体感知差异分析
        (1)个体信任阶段差异
        (2)个体信任类型差异
        (3)个体情感状态差异
        3.3.3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编码与分析
        3.3.3.1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来源编码
        (1)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来源
        (2)医疗旅游目的地不信任来源
        3.3.3.2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机制与措施编码
        (1)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机制
        (2)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措施
    3.4 质性研究小结
第4章 信任双因素下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模型假设与前测
    4.1 验证模型与研究假设
        4.1.1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关系的假设检验
        4.1.2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双因素多维性验证及对旅游意向的影响
        4.1.3 医疗旅游目的地要素感知对信任与不信任的影响
    4.2 变量测度与问卷设计
        4.2.1 变量测度
        4.2.2 问卷设计
    4.3 前测问卷与修订
        4.3.1 前测问卷调研
        4.3.2 前测问卷量表净化
        4.3.2.1 前测问卷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2 前测问卷量表信度检验
        4.3.2.3 前测问卷效度检验
        (1)阶段一变量探索性因子分析
        (2)阶段二变量探索性因子分析
        (3)阶段三变量探索性因子分析
        4.3.2.4 前测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第5章 信任双因素下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正式问卷分析
    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5.1.1 调查对象选取
        5.1.2 正式调查过程
        5.1.3 调查样本筛选
    5.2 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5.3 正式问卷描述性统计
    5.4 正式样本信效度检验
        5.4.1 阶段一信效度检验
        5.4.1.1 阶段一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5.4.1.2 阶段一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5.4.2 阶段二信效度检验
        5.4.2.1 阶段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5.4.2.2 阶段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5.4.3 阶段三信效度检验
        5.4.3.1 阶段三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5.4.3.2 阶段三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第6章 信任双因素下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假设检验结果
    6.1 阶段一假设检验与研究结果
        6.1.1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的关系验证
        6.1.2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的个体差异分析结果
        6.1.2.1 个体统计学特征差异对信任与不信任的影响
        6.1.2.2 个体所处信任阶段对信任与不信任的影响
        6.1.2.3 个体信任类型差异对信任与不信任的影响
        6.1.2.4 个体情感状态对信任与不信任的影响
    6.2 阶段二假设检验与研究结果
    6.3 阶段三假设检验与研究结果
        6.3.1 阶段三假设检验结果
        6.3.2 阶段三研究的二阶模型结果
    6.4 研究小结
第7章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优化
    7.1 我国医疗旅游目的地保障体系现状
        7.1.1 医疗旅游目的地发展阶段特征
        7.1.2 医疗旅游目的地行政管理现状
        7.1.2.1 行政管理职责划分
        7.1.2.2 相关政策创新管理
        7.1.2.3 项目准入审查管理
        7.1.3 医疗旅游线上线下体验流程及模式
        7.1.3.1 会员制医疗旅游平台管理流程
        7.1.3.2 一般游客医疗旅游体验模式
    7.2 基于决策过程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
        7.2.1 基于优化环境服务质量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
        7.2.1.1 标准化
        7.2.1.2 个性化
        7.2.1.3 规范化
        7.2.1.4 家庭化
        7.2.2 基于改善价格成本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
        7.2.2.1 价格透明制
        7.2.2.2 实时预约制
        7.2.3 基于增强声誉形象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
        7.2.3.1 第三方机构认证
        7.2.3.2 会员信用等级认证
    7.3 我国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优化建议
        7.3.1 强化目的地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专业医疗配套与康养环境
        7.3.2 凸显目的地服务情感善意,构建医疗旅游“4H”服务模式
        7.3.3 确保目的地政策监管可靠,完善医疗与旅游组织协调机制
        7.3.4 扩大口碑影响及追踪反馈,弱化目的地体验负面评价
        7.3.5 加强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补齐目的地服务能力短板
        7.3.6 优化机构评级及行业认证,减小目的地旅游风险预测
第8章 本文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1.1 基于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过程与特征
        8.1.2 我国医疗旅游目的地发展及其信任保障
    8.2 理论贡献
        8.2.1 健全了信任双因素理论研究体系
        8.2.2 完善了信任双因素理论研究内容
        8.2.3 拓展了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研究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8.3.1 研究局限性
        8.3.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附1 医疗旅游服务人员访谈提纲(半结构)
    附2 医疗旅游体验群体(会员)访谈提纲(半结构)
    附3 一般游客访谈提纲(开放式+半结构)
    附4 相关从业及行政工作人员访谈提纲(开放式+半结构)
    附5 调查问卷
读博期间主要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8)公立医院管理者和医师的多点执业行为意愿及监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医师多点执业极具普遍性
        1.1.2 医师多点执业极具争议性
        1.1.3 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多元化
        1.1.4 我国医师多点执业的困境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
        1.2.2 感知相关医师多点执业研究述评
        1.2.3 行为相关医师多点执业研究述评
        1.2.4 政策相关医师多点执业研究述评
    1.3 已有研究的不足
    1.4 理论基础
        1.4.1 计划行为理论和模型
        1.4.2 期望效价理论和模型
        1.4.3 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模型
        1.4.4 政策评估理论和模型
    1.5 总体研究框架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内容
        1.7.1 分析管理者对多点执业的监管行为意愿
        1.7.2 分析医师对多点执业的参与行为意愿
        1.7.3 分析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管理策略
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管理者及样本量
        2.1.2 医师及样本量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焦点小组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法
        2.2.5 IPA分析法
    2.3 研究工具与评价标准
        2.3.1 管理者问卷
        2.3.2 医师问卷
    2.4 质量控制
    2.5 技术路线
第3章 管理者的多点执业监管行为意愿研究
    3.1 研究思路和内容
    3.2 研究问题和假设
        3.2.1 研究问题
        3.2.2 研究假设
    3.3 管理者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
        3.3.1 管理者初始问卷
        3.3.2 焦点小组访谈
        3.3.3 管理者预调研问卷
        3.3.4 管理者正式问卷和数据收集
    3.4 数据分析和假设论证
        3.4.1 管理者对多点执业的感知及其构成
        3.4.2 管理者多点执业感知的关联研究
        3.4.3 管理者多点执业感知的强弱研究
        3.4.4 管理者基础特征对多点执业感知的影响
        3.4.5 管理者对多点执业的监管行为意愿及其构成
        3.4.6 管理者对多点执业的监管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医师的多点执业参与行为意愿研究
    4.1 研究思路和内容
    4.2 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4.2.1 研究问题
        4.2.2 研究假设
    4.3 医师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
        4.3.1 医师初始问卷
        4.3.2 焦点小组访谈
        4.3.3 医师预调研问卷
        4.3.4 医师正式问卷和数据收集
    4.4 数据分析和假设论证
        4.4.1 医师对多点执业的感知及其构成
        4.4.2 医师多点执业感知的关联研究
        4.4.3 医师多点执业感知的强弱研究
        4.4.4 医师的基础特征对多点执业感知的影响
        4.4.5 医师对多点执业的参与行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管理策略研究
    5.1 研究工具和设计思路
    5.2 管理者多点执业优先改进战略矩阵
        5.2.1 管理者多点执业优先改进战略矩阵构建
        5.2.2 数据结果及分析
    5.3 医师多点执业优先改进战略矩阵
        5.3.1 坐标设置
        5.3.2 数据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讨论
    6.1 多点执业感知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6.1.1 管理者对多点执业的获得感一般
        6.1.2 管理者对多点执业的风险体验突出
        6.1.3 管理者对多点执业的畏难情绪严重
        6.1.4 医师对多点执业的获得感强烈
        6.1.5 医师对多点执业的风险体验不强
        6.1.6 医师对多点执业的难度感知一般
    6.2 多点执业感知的关联度和强弱对比
        6.2.1 管理者多点执业感知的关联分析
        6.2.2 医师多点执业感知的关联分析
        6.2.3 双方多点执业感知的强弱对比
    6.3 多点执业行为意愿的分析
        6.3.1 管理者的多点执业监管诉求
        6.3.2 医师的多点执业的参与诉求
    6.4 多点执业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
        6.4.1 管理者多点执业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
        6.4.2 医师多点执业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
第7章 医师多点执业的监管策略与建议
    7.1 降低医师多点执业给公立医院带来的时间管理成本
    7.2 妥善解决多点执业带给公立医院服务供应量的危机
    7.3 加大多点执业对提高临床自主权和业务水平的作用
    7.4 分类构建医疗服务支付标准体系夯实医师工作价值
    7.5 借力“互联网+医疗服务”赋能医师收获社会尊重
    7.6 制定差异化宣传策略提升多点执业医师社会知名度
    7.7 创建临床实践良性循环帮助医师实现个体预期收益
    7.8 降低以公立医院为医师多点执业供给侧的现实难度
第8章 结论与创新点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管理者访谈提纲
    附录二:医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管理者问卷
    附录四:医师问卷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9)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照料服务供给困境及优化对策 ——以杭州市三个养老机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研究背景
        2.问题提出
        3.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相关研究
        2.照料服务相关研究
        3.文献述评
    (三)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1.理论基础
        2.概念界定
    (四)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二、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实践分析
    (一)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典型案例
        1.X日间照料中心
        2.Y养老机构
        3.Z养护机构
        4.案例机构异同点分析
    (二)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运作模式与特点
        1.运营模式
        2.管理模式
        3.运作特点
    (三)养老机构照料服务供给的嵌入维度
        1.制度嵌入
        2.关系嵌入
        3.资源嵌入
        4.功能嵌入
三、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照料服务供给困境及成因
    (一)制度层面
        1.资金补助制度无法支撑养老服务的高质量供给
        2.医卫标准在养老服务中适用性差
        3.缺乏养老护理人员就业准入机制
    (二)关系层面
        1.养老机构与政府之间存在嵌入依赖
        2.养老机构与社区之间存在管理冲突
        3.养老机构与老人之间存在供需矛盾
    (三)资源层面
        1.社会企业资金供给得不到长期有效保障
        2.志愿组织资源缺乏稳定长效性
        3.高校输送的人力资源与岗位所需处于脱节状态
    (四)功能层面
        1.全托:养护床位供不应求
        2.日托:日间照料中心利用率低
        3.居家:上门服务覆盖面较窄
四、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照料服务供给的优化对策
    (一)加快制度完善,促进养老服务持续性制度供给
        1.完善资金补贴制度
        2.建立面向全民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3.构建养老护理员准入机制
    (二)改善各责任主体关系,推动照料服务精准供给
        1.厘清政社边界关系
        2.以需定供,实现供需匹配
        3.确立家庭视角,强化家庭责任照料
    (三)有效利用社会组织资源,为养老照料服务协同增效
        1.加强社会企业之间的合作,丰富嵌入式养老机构的财力资源
        2.建设志愿组织的养老志愿者体系,提升养老服务稳定长效性
        3.提升高校人力资源的专业性培养,与需求岗位相匹配
    (四)提升养老功能的利用率,以健全嵌入式养老照料服务体系
        1.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改善养老机构用地及床位供给
        2.整合利用资源完善日托及居家上门服务
        3.加强居家养老的适老化改造,嵌入互联网智慧产业设备
五、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访谈对象信息表
致谢

(10)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ECMO护理管理现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1.3.2 国内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拟定ECMO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稿
        1.4.2 构建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5 理论基础
        1.5.1 “三维质量结构”模式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技术路线
2 指标的循证构建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成立研究小组
        2.2.2 证据检索
        2.2.3 文献筛选
        2.2.4 证据的质量评价与分级
        2.2.5 证据提取与综合
        2.2.6 小组讨论
    2.3 研究结果
        2.3.1 文献的基本情况
        2.3.2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2.3.3 基于文献的指标提取结果
        2.3.4 初步拟定指标体系
3 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编制函询问卷
        3.2.2 筛选函询专家
        3.2.3 函询过程
        3.2.4 指标筛选标准
        3.2.5 统计方法
        3.2.6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3.2.7 构造判断矩阵
        3.2.8 各级指标权重的计算和一致性检验
    3.3 质量控制
    3.4 研究结果
        3.4.1 函询专家基本资料
        3.4.2 第一轮函询结果
        3.4.3 第二轮函询结果
        3.4.4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3.4.5 一级指标的权重及其一致性检验
        3.4.6 二级指标的权重及其一致性检验
        3.4.7 三级指标的权重及其一致性检验
        3.4.8 确立最终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4 讨论
    4.1 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系统性
    4.2 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
    4.3 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析
    4.4 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分析
        4.4.1 结构指标
        4.4.2 过程指标
        4.4.3 结果指标
5 小结
    5.1 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性
    5.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ECMO 专科护理的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四、实行专科医生准入制度的初步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J]. 王锐杰. 人力资源, 2021(22)
  • [2]医生道德风险行为发生机理及防范机制研究[D]. 王耀辉.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基于院校协同的中医专科护士与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并轨培养的模式构建及探讨[D]. 石佳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4]论我国中医师执业资格认定制度的完善[D]. 杨亚如. 甘肃政法大学, 2021
  • [5]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 洪晓梅. 福建医科大学, 2021
  • [6]皮肤科与烧伤整形科护士药物处方权内容的研究[D]. 高锦萍.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7]基于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研究[D]. 叶洋洋. 浙江工商大学, 2021(11)
  • [8]公立医院管理者和医师的多点执业行为意愿及监管策略研究[D]. 余园园. 吉林大学, 2021(01)
  • [9]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照料服务供给困境及优化对策 ——以杭州市三个养老机构为例[D]. 李颖.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10]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卢静雅.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标签:;  ;  ;  ;  

专家准入制度实施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