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肥新趋势——复合微生物肥

农用肥新趋势——复合微生物肥

一、农肥新走向——复合型微生物肥(论文文献综述)

刘彩霞[1](2017)在《杉木幼林土壤微生物对氮沉降的响应及固氮菌株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的发展,人类活动造成的氮沉降量不断升高,沉降速率持续增加。大量研究表明过量的氮沉降对生态系统健康存在消极影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林是我国最重要的人工林之一,其种植面积和蓄积量均居人工乔木林之首,杉木速生丰产对于我国林业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杉木林下土壤是杉木生长的物质基础和支撑,微生物是土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土壤的形成发育、物质循环和肥力演变等均有重大影响,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具有特别的敏感性。因此选择杉木林下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氮沉降对杉木林下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为氮沉降对杉木林土壤性质及肥力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杉木林开展具有高效溶磷、解钾、抗逆、拮抗病原菌的复合功能菌株筛选,为进一步应用生态友好型的微生物肥料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以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的幼龄杉木林为研究对象,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进行氮沉降模拟实验,实验周期为2年。沉降的氮形态为铵态氮和硝态氮,氮沉降量为:0、20、40、60和80 kg N hm-2 a-1。通过平板计数法、磷脂脂肪酸法、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全面研究了氮沉降对杉木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并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土壤有益微生物固氮细菌上,先后进行了nifH基因验证、溶磷、解钾、抗逆、拮抗病原菌等多功能研究、菌株生长特性研究。并对最具应用潜力的复合功能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对拮抗物质特性进行初探。氮沉降对可培养的微生物总数、细菌、真菌及固氮细菌数量随着氮沉降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沉降铵态氮对真菌数量影响显着。沉降铵态氮时,活体微生物总量、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含量均高于对照样地,且对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含量影响显着;沉降硝态氮时其总量、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含量随着硝态氮沉降量增加先增加后减少。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到除N80处理外,其他氮沉降处理均抑制了土壤中细菌的生长,氮沉降量对细菌总量影响的变化趋势与土壤中NH4+-N:NO3--N的比值变化趋势一致。整个检测中,硝态氮沉降处理中的unique tags和OTUs值均高于铵态氮处理。在整个研究中共检测出22个细菌菌门,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其中酸杆菌门在细菌中的百分含量随沉降铵态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沉降硝态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筛选出具有固氮功能基因的菌株103株,其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为温度28℃,pH=7。筛选出抗逆性(低温碱性、高温碱性、广谱pH值)较强的固氮功能细菌10株,具有溶解无机磷Ca3(PO4)2能力的菌株42株,溶解有机磷(蛋黄卵磷脂)的菌株12株,具有解钾能力的菌株12株。通过生长条件聚类分析及所有菌株的16S rDNA鉴定比对得出,菌株的生长特性与系统发生位置有一定关联。通过平板对峙法初筛到对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孢菌、胶孢炭疽菌及拟盘多毛孢菌4种林木常见病原菌均具有拮抗能力的广谱拮抗菌24株。再结合菌株的溶磷解钾特性、16S rDNA测序比对、形态学分析及液体复筛结果,最终筛选到最具应用潜力的菌株为2024和7014。菌种鉴定得出2024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枯草亚种,7014菌株为成团泛菌。7014菌株对88533及6913真菌的拮抗能力受pH值影响较小,对5143真菌的抑菌能力变化规律为随着pH值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2024菌株对88533真菌的拮抗能力pH值稳定性较好,而对6913及5143真菌的拮抗能力受pH值变化影响较大。7014和2024菌株拮抗不同真菌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规律一致,其抑菌能力最大值均出现在25-40℃间,最低抑菌能力出现在100℃处。7014菌株对所有真菌的拮抗能力在365 nm处理最强,2024菌株对真菌的拮抗能力在黑暗处理最强。通过拮抗物质特性研究,初步判定7014菌株的抑菌原因为掠夺真菌生长所需的养分,2024菌株的抑菌物质主要为细菌生长过程中分泌的某些大分子类物质。

谢玉前[2](2016)在《微生物肥在粮食作物上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生物可以刺激根系的发育,提高根系的生物量。从微生物肥在小麦上的应用、微生物肥在水稻上的应用及微生物肥在玉米上的应用3个方面对微生物肥在粮食作物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为微生物肥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井大炜,马海林,刘方春,杜振宇,马丙尧[3](2013)在《微生物肥料在经济林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展望》文中认为介绍生物肥的作用机理及主要特点,从对经济林的土壤性质、养分吸收、生长及生理特征、产量和品质等方面阐述生物肥的作用效果,并指出生物肥的施用方式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从功能菌株在土壤和根际的定植规律、作用机理及其适应性等几个方面提出微生物肥料在经济林中的研究方向。

郭玉华[4](2007)在《生物肥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指明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大区示范,对生物肥在大豆、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作物生长发育产生了显着的影响。与单施氮、磷、钾化肥相比,显着提高了作物的株高、荚(穗)数、粒数、粒重,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对照比较,大豆分别增产6.97.9%和8.810.7%%;水稻分别增产7.18.7%和6.28.0%。大区示范结果也表明,化肥配合生物肥能够促早熟,明显增加株荚数、株粒数和百粒重而获增产,增产率为10.13%。

陈新荣[5](2000)在《农肥新走向——复合型微生物肥》文中研究表明

二、农肥新走向——复合型微生物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肥新走向——复合型微生物肥(论文提纲范文)

(1)杉木幼林土壤微生物对氮沉降的响应及固氮菌株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氮沉降现状及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1.2.2 氮沉降对森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1.2.3 氮沉降对森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2.4 功能菌株的筛选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氮沉降对杉木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2.1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材料
        2.1.1 研究区域概况
        2.1.2 试验设计
        2.1.3 仪器设备
        2.1.4 培养基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采集
        2.2.2 微生物的分离、计数及纯化
        2.2.3 MPN-Griess比色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氮沉降对微生物总数的影响
        2.3.2 氮沉降对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2.3.3 氮沉降对土壤可培养固氮菌数量的影响
        2.3.4 氮沉降对土壤可培养亚硝酸细菌数量的影响
        2.3.5 氮沉降对土壤可培养硝酸细菌数量的影响
        2.3.6 氮沉降对土壤可培养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氮沉降对杉木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1 试验概况
        3.1.1 研究区域
        3.1.2 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样品采集
        3.2.2 磷脂脂肪酸(PLFA)法
        3.2.3 高通量测序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氮处理的土壤性质变化
        3.3.2 各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3.3.3 氮沉降对细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3.3.4 氮沉降对土壤中酸杆菌门分布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固氮细菌多功能菌株的筛选及研究
    4.1 实验概况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设备
        4.1.3 培养基及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固氮细菌DNA的提取
        4.2.2 固氮细菌固氮基因的检测
        4.2.3 固氮细菌 16S rDNA的PCR、电泳及测序
        4.2.4 固氮细菌溶磷能力测定
        4.2.5 固氮细菌解钾能力测定
        4.2.6 固氮细菌的抗逆性研究
        4.2.7 固氮细菌对林木病原菌的拮抗能力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固氮细菌菌株的筛选
        4.3.2 菌株的溶磷解钾能力
        4.3.3 菌株的抗逆性
        4.3.4 菌株的拮抗能力
        4.3.5 菌株的 16S rDNA检测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广谱拮抗林木病原菌菌株的相关研究
    5.1 实验概况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拮抗能力验证
        5.2.2 菌种鉴定
        5.2.3 菌株的生长条件优化
        5.2.4 拮抗能力稳定性实验
        5.2.5 拮抗物质特性研究
    5.3 结果与分析
        5.3.1 高效功能菌株的拮抗能力验证
        5.3.2 优势拮抗菌株菌种鉴定
        5.3.3 优势菌株的生长条件优化
        5.3.4 拮抗能力稳定性研究结果
        5.3.5 拮抗物质特性研究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2)微生物肥在粮食作物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微生物肥在小麦上的应用
2 微生物肥在水稻上的应用
3 微生物肥在玉米上的应用
    3.1 对幼苗的作用
    3.2 对植株及穗部性状的作用
    3.3 对籽粒产量的作用

(3)微生物肥料在经济林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微生物肥料作用机理及主要特点
    1.1 微生物肥料作用机理
    1.2 微生物肥料的主要特点
2 微生物肥在经济林上应用及效果
    2.1 微生物肥对经济林土壤性质的影响
    2.2 微生物肥对经济林养分吸收的影响
    2.3 微生物肥对经济林生长及生理特征影响
    2.4 微生物肥对经济林产量和品质影响
3 微生物肥施用方式及注意的问题
4 趋势和展望

(4)生物肥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肥料:
        1.1.2 供试作物:
        1.1.3 供试土壤:
    1.2 方法
        1.2.1 小区试验
        1.2.1.1 大豆试验设计与方法:
        1.2.1.2 水稻试验设计与方法:
        1.2.2 大区示范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区试验
        2.1.1 大豆
        2.1.2 水稻
    2.2 大区示范
3 讨论

(5)农肥新走向——复合型微生物肥(论文提纲范文)

1 复合微肥的成因
2 复合微肥与传统微肥的异同
    2.1 传统微肥不被重视的原因
    2.2 复合微肥新概念
3 复合型微肥的基本分类
4 复合微肥对N、P、K的作用机理
    4.1 N素
    4.2 P素
    4.3 K素
5 结束语

四、农肥新走向——复合型微生物肥(论文参考文献)

  • [1]杉木幼林土壤微生物对氮沉降的响应及固氮菌株的研究[D]. 刘彩霞.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7(11)
  • [2]微生物肥在粮食作物上的应用[J]. 谢玉前. 园艺与种苗, 2016(03)
  • [3]微生物肥料在经济林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展望[J]. 井大炜,马海林,刘方春,杜振宇,马丙尧. 生物灾害科学, 2013(04)
  • [4]生物肥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J]. 郭玉华. 生物技术, 2007(04)
  • [5]农肥新走向——复合型微生物肥[J]. 陈新荣. 云南热作科技, 2000(04)

标签:;  ;  ;  ;  ;  

农用肥新趋势——复合微生物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