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下的网络教育

浅谈信息技术下的网络教育

一、浅谈信息技术下的网络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徐杰[1](2020)在《信息技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以信息技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实际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环节现状,其次介绍信息技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优势。最后从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提问学习情境;借助信息技术,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借助信息技术,体现课堂提问的广泛性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信息技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措施,进一步凸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张文艳[2](2020)在《小学英语体验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文中研究指明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一部分,不仅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影响,同时也影响着教育。新课改明确要求英语课程应逐渐与信息技术融合,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体验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多维度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身临其境,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感知和领悟知识,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也大大提升。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了解信息技术和体验式教学的发展概况,相关概念、特征及相关教学理论,以此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其次,研究体验式学习理论,在体验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尝试总结体验式教学模式,并进行技术下的体验式教学设计分析教学、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随之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学英语的需求,结合教师访谈结果进行教学分析、教学资源和教学实践方案的设计;然后,以小学一年级为实践对象,依据笔者设计的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了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英体验式教学的三轮行动研究,借助技术的优势探讨体验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最后通过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对教学实施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可行性。通过二个教学案例的实践得出的结论,技术下的小学英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技术环境下的体验式学习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优化教学效果,对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另外反思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针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对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改进建议,以期望对今后的体验式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闫春艳[3](2018)在《信息技术下中职语文学科的合作探究学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世纪是一个追求创新、超越的世纪。社会不仅需要人才素质的提高,也需要学校教育提到更高的水平。传统中职语文教学以传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合作探究学习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可以说,合作探究学习不仅是学生发展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的要求。它使学生的个体价值得到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激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本文基于信息技术并结合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对中职语文课程进行设计并给予实证研究。在研究中,以天津市信息工程学校春考三年级1505班、1506班为研究对象,将1506班作为实验班,采用信息技术下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设计开发教学资源,并进行为期9周的教学实践。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调查问卷、课堂测试和第一次月考、第二次月考两次测试以及观察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通过课堂反馈的问题不断改进。本研究最终证实信息技术下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语文课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全文由6章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指本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相关理论与概念。首先对于所要研究的学科“中职语文”进行整体研究,包括中职语文课程的定位和中职语文教材;对信息技术下合作探究概念、运用实现探究以及基本程序;主要的理论支撑。第三章,信息技术下合作探究实践研究。对教学模式进行设计构建,同时分析此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语文课程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第四章,此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语文的研究设计。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阶段。第五章,研究实施阶段。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验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针对调查结果制定教学方案,将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第一次月考成绩和第二次成绩进行对比研究,并且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满意度的收集,并最终检验实验效果。第六章,结论。从多方面总结了本研究的结论。对于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感悟进行梳理,以及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罗珍[4](2018)在《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发展演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是与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技术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会随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相对应的变化,并且人类对教育技术学研究内容的需求的变化也会使得其研究内容产生变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赋予了教育技术概念丰富的内容。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发展从教育技术学产生开始就经历了无数的变化,种类之多,形式之繁,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教育技术应用热潮。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本文以信息时代为研究背景,根据文献共词分析、信息时代的主流技术的时间顺序二种方法,定位对应的技术。进一步把各种技术的发展演变进行一次大致的梳理,从中找出教育技术发展的轨迹,总结经验和教训,预测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文从硬件环境演变,软件环境,教学方式研究等3个方面了解所涉及到的教育技术学的技术演变过程,这三个层次之间的联系密切,硬件的发展,软件的更新都会影响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组成方面。其中,对硬件环境演变的探究主要是结合硬件环境的变化历程进行探讨如何可以更好的将其应用于教学;软件研究则主要研究每一个时期出现的新的技术,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新的技术应用,例如微课、慕课、课件,再分析它们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教学方式的变化主要是研究经过历史的演变,教学方式出现了哪些变化。希望能够对教师或者其他人了解这门技术的发展过程起到很大的作用,为研究者预测某个技术的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郑红[5](2018)在《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深度整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相比过去更加有效、更具规模;它秉承一种基于网络的交流、协作和知识发现的学习文化,体现着技术和文化的融合,它会围绕着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创造出新的能量。信息技术与大学语文相结合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能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讨论提供更加方便、有效的网络互动平台,通过这种教学互动来促进学生的课程学习。紧密联系当前高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高职基础教育实践,调整、夯实大学语文远程网络教学课程。它可以激发师范专业学生学习的激情与隐性课程的活力,促进学生多种职业技能的掌握。同时满足在外实习学生的学习要求,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能够突出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将"运用+创新+总结"作为一个新的考核方式。

董亚丹[6](2017)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中学历史动态教学研究》文中指出历史教学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学习的过程,它还是师生双方情感的传递。人的发展性和未完成性以及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永远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之中。因此,历史教师应该用变化的、发展的、动态的观点来看待教学,努力构建一种动态开放、民主和谐的历史课堂。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主体媒介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历史教学的手段和内容,也为历史教学的变革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与媒介。由此可见,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历史动态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更开放的教学环境、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更严谨的教学环节、更适宜的教学方法以及更多维的评价手段。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历史动态教学,不管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及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动态教学”与中学历史完美结合,下面将具体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有关中学历史动态教学的理论基础、概念界定和特点。针对动态教学、历史动态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下的中学历史动态教学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此外,运用了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最近发展区、动态复杂系统、现代教育技术等理论和原理。另外,阐述了历史动态教学的特点:科学、情境性,动态、开放性,实践、交互性,这些为历史动态教学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构建原则。第二部分是关于现代信息技术下中学历史动态教学的构建,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历史动态教学构建的必要性;第二类从历史教师的动态教授、中学学生的动态学习、历史教材(资源)的动态展现等三个方面阐述历史动态教学的构建策略。第三部分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具体的案例,阐述现代信息技术下中学历史动态教学的实践应用。其中先从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体验性教学三方面阐述历史动态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然后给出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最后对现代信息技术下中学历史动态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历史动态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具有明显的效果和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诸多的限制和问题。尽管如此,历史动态教学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顺应了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其前景是美好的。

朱勤芳,苏凡廷,孙少寅[7](2017)在《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开题报告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教育能否经受和应对信息时代的冲击和挑战,正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要面对和回答的时代命题。学校教育必须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伟大力量,认识到它给教育从目的、内容到形式、方法及组织上可能带来的全面变革,才能使自己走在社会发展的前沿,担负起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的任务。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李华,蔡晁,陈翠萍,李宗云,桑丞[8](2017)在《网络优势下的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模式转化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专业素质为目的,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网络优势下中职学校专业课的教学模式转化是针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教学模式转化的研究。网络优势下,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转化研究的过程中,从理论

姚家春[9](2017)在《现代信息技术下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平台建设现状调查报告》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信息技术下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平台建设现状,课题组选取了苏州10所高职院校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通过对高职生职业素养网络教育平台认识、实践、需求、内容、工作机制五大方面的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应从平台内容建设(在线学习系统、在线作业系统、在线互动系统、在线考核系统)和平台保障机制(学分机制、监督机制、预警机制)建设两方面着手的对策。

李方军[10](2017)在《利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21世纪的人才必须是创新型的人才:他们是拥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能实现创新成果价值的人。这一标准的核心就是创新。而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目的,以注入式为方式,遏止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社会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

二、浅谈信息技术下的网络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信息技术下的网络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信息技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环节现状
    (一)缺少问题意识
    (二)缺少学习兴趣
    (三)教学思维不够缜密
二、信息技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优势
三、信息技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措施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提问学习情境
    (二)借助信息技术,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借助信息技术,体现课堂提问的广泛性
四、结语

(2)小学英语体验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信息化的深入
        1.1.2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1.1.3 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1.2 研究现状
        1.2.1 体验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1.2.2 技术支持下的英语体验式教学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意义
        1.6.1 理论意义
        1.6.2 实践意义
    1.7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小学英语体验式教学的学理基础
    2.1 体验式教学
        2.1.1 体验式教学的相关概念
        2.1.2 体验式教学的特征
        2.1.3 体验式教学的原则
        2.1.4 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2.1.5 体验式教学对英语学习的价值
    2.2 小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模式
    2.3 体验式教学设计
        2.3.1 教学前期分析
        2.3.2 教学策略制定
        2.3.3 教学评价与反思
第3章 小学英语体验式教学设计
    3.1 小学英语体验式教学的调查分析
        3.1.1 小学英语体验教学的现状
        3.1.2 小学英语体验式教学的问题
    3.2 《Shapes词汇体验课》的教学设计
        3.2.1 教学前期分析
        3.2.2 教学策略制定
        3.2.3 教学评价确定
    3.3 《Shapes字母体验课》的教学设计
        3.3.1 教学前期分析
        3.3.2 教学策略制定
        3.3.3 教学评价确定
    3.4 《Shapes对话体验课》的教学设计
        3.4.1 教学前期分析
        3.4.2 教学策略制定
        3.4.3 教学评价确定
第4章 小学英语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4.1 实践研究概述
        4.1.1 教学实施的对象
        4.1.2 行动研究计划
    4.2 第一轮行动研究
        4.2.1 计划
        4.2.2 行动
        4.2.3 观察
        4.2.4 反思
    4.3 第二轮行动研究
        4.3.1 计划
        4.3.2 行动
        4.3.3 观察
        4.3.4 反思
    4.4 第三轮行动研究
        4.4.1 计划
        4.4.2 行动
        4.4.3 观察
        4.4.4 反思
第5章 小学英语体验式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5.1 课堂活动观察记录
    5.2 学生成绩分析
    5.3 调查问卷效果分析
    5.4 访谈数据分析
    5.5 教学实践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5.5.1 注意教学的亲和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5.2 注意时刻调控课堂
        5.5.3 注意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5.5.4 注意教师的表达方式灵活
        5.5.5 注意教师要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第6章 研究反思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6.3 小学英语体验式教学实施中改进的建议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致谢

(3)信息技术下中职语文学科的合作探究学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信息技术的研究现状
        二、合作探究学习研究的现状
        三、信息技术下合作探究的研究现状
        四、国内外研究总结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概念
    第一节 中职语文的研究
        一、中职语文课程的定位
        二、语文教材的研究
    第二节 信息技术下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
        一、基本概念
        二、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与实现
        三、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
        三、活动教育理论
第三章 信息技术下合作探究实践探索
    第一节 教学模式设计
    第二节 中职语文采用此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一、可行性分析
        二、必要性分析
第四章 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语文的研究设计
    第一节 基础分析
        一、研究环境
        二、研究对象
        三、教学内容
    第二节 研究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 数据收集方法
    第四节 教学资源设计
第五章 研究实施阶段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二、研究对象互联网使用情况
    第二节 实验实施流程
    第三节 教学设计实验(一)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反思
    第四节 教学设计实验(二)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反思
    第五节 实验数据分析
    第六节 课堂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信息技术下合作探究教学模式1506 班实验班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录 B:信息技术下合作探究教学的满意度调查问卷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发展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的方法、思路和步骤
第2章 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出现过的教育技术环境
    2.1 以文献共词分析探寻教育技术的技术发展脉络
        2.1.1 硬件环境
        2.1.2 软件环境
        2.1.3 教学方式
        2.1.4 总结
    2.2 以信息时代的代表性主流技术探寻教育技术发展脉络
第3章 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的硬件技术发展演变
    3.1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分析
    3.2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演变
    3.3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发展演变
    3.4 网络与互联网(Internet)的发展演变
    3.5 网络电视的发展演变
    3.6 手机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演变
    3.7 电子书包的发展演变
    3.8 VR的发展演变
    3.9 云计算的发展演变
    3.10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演变
    3.11 物联网发展演变
    3.12 人工智能的发展演变
第4章 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的软件环境的发展演变
    4.1 软件开发工具与平台
        4.1.1 Authorware的发展趋势分析
        4.1.2 flash的发展趋势分析
        4.1.3 Moodle平台的发展趋势分析
        4.1.4 微信平台的发展趋势分析
    4.2 应用软件资源
        4.2.1 课件的发展趋势分析
        4.2.2 资源博客的发展趋势分析
        4.2.3 微课的发展趋势分析
        4.2.4 MOOC的发展趋势分析
        4.2.5 SPOC的发展趋势分析
        4.2.6 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分析
第5章 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的教学方式的发展演变
    5.1 计算机辅助教学
    5.2 自主学习
    5.3 合作学习
    5.4 任务驱动学习
    5.5 远程教学
    5.6 网络教学
    5.7 移动学习
    5.8 翻转课堂
第6章 发展趋势总结
    6.1 硬件技术发展趋势总结
    6.2 软件技术发展趋势总结
    6.3 教学方式发展趋势总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创新点
    7.3 存在的不足
    7.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中学历史动态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
        (二)关于历史动态教学研究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动态教学的概念、理论及特点
    一、概念界定
        (一)动态教学
        (二)历史动态教学
    二、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人本主义理论
        (四)动态复杂系统理论
        (五)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三、现代信息技术下历史动态教学的特点
        (一)科学、有效性
        (二)动态、开放性
        (三)实践、交互性
第二章 现代信息技术下动态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构建
    一、现代信息技术下历史动态教学构建的必要性
        (一)克服传统静态教学的弊端、改进历史教学的要求
        (二)丰富历史教学的内容、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三)感悟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转变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现代信息技术下历史动态教学的构建策略
        (一)教师讲授:灵活、随机、动态、生成
        (二)学生学习:自主、合作、探究
        (三)教材(资源)展现:电子化、网络化、动态化
    三、现代信息技术下历史动态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网络支撑教学
        (三)体验性教学
第三章 现代信息技术下动态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教学准备
        (一)动态目标设置
        (二)个性化重难点确立
        (三)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教学环境
    二、教学过程
        (一)第一幕:探寻“丝路之源”—— 张骞通西域
        (二)第二幕:探寻“丝路之韵”——丝绸之路
        (三)第三幕:探寻“丝路之情”——成果展示
    三、教学总结与反思
        (一)差异化个体总结
        (二)学生自主反思
结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历史动态教学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网络优势下的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模式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一)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二)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三) 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 认知发展理论
    三、课题研究核心概念界定
    四、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五、课题研究意义及价值
    六、课题研究目标
    七、课题研究内容
        (一)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中职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概况
        (二) 网络优势下中职专业课教学策略
    八、课题研究假设和预期创新点
    九、课题研究思路
    十、课题研究方法
    十一、课题研究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二)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三) 课题研究的推广阶段
        (四) 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
第二部分: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一)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二)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三) 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 认知发展理论
    三、课题研究核心概念界定
    四、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五、课题研究意义及价值
    六、课题研究目标
    七、课题研究内容
        (一)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中职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概况
        (二) 网络优势下中职专业课教学策略
    八、课题研究假设和预期创新点
    九、课题研究思路
    十、课题研究方法
    十一、课题研究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二)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三) 课题研究的推广阶段
        (四) 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
    十二、课题研究成果
    十三、课题研究反思

(9)现代信息技术下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平台建设现状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程序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高职生职业素养网络教育平台认识方面
    (二) 高职生职业素养网络教育平台实践方面
    (三) 高职生职业素养网络教育平台需求方面
    (四) 高职生职业素养网络教育平台内容方面
    (五) 高职生职业素养网络教育平台工作机制方面
三、调查结论与建议

(10)利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建构创新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新课改创新教育的基础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四、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内涵界定
        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理论假设:
        研究总目标:
        具体目标
        3.研究内容设计 (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 含子课题的设计)
        4.研究过程设计 (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按照新课程依据新教材进行教学资源开发、应用, 网络资源建设。撰写研究论文;作出阶段性工作报告。
        第三阶段成果汇总阶段:总结提高, 汇总各项研究资料数据, 撰写研究报告, 申请结题。
        5.研究方法设计 (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6.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预期研究成果形式及数量
        阶段成果
        最终成果
    参考资料
第二部分: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1.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
        2.学校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现代信息技术为构建创新教学模式提供支撑
        2.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创新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四、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现代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六、研究的基本内容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八、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 理论成果
        1.初步探索了一套特色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
        2.编印了课题材料集
        (二) 实践成果
        1.建立了统一的电子备课模板, 实现教师备课网络化
        2.建立网络资源库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追求课堂教学信息化
        4.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
        5.有效地开发拓展了课程资源, 优化了课堂教学, 构建了开放的信息化环境
        6.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成长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今后的设想
        1.加强培训学习
        2.加大硬件投入
        3.总结提升推广

四、浅谈信息技术下的网络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信息技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J]. 徐杰. 中小学电教(教学), 2020(06)
  • [2]小学英语体验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D]. 张文艳. 扬州大学, 2020(05)
  • [3]信息技术下中职语文学科的合作探究学习研究[D]. 闫春艳. 天津大学, 2018(06)
  • [4]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发展演变研究[D]. 罗珍. 深圳大学, 2018(01)
  • [5]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深度整合研究[A]. 郑红.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集, 2018
  • [6]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中学历史动态教学研究[D]. 董亚丹. 河南大学, 2017(06)
  • [7]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教学研究[A]. 朱勤芳,苏凡廷,孙少寅.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五卷), 2017
  • [8]网络优势下的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模式转化研究[A]. 李华,蔡晁,陈翠萍,李宗云,桑丞.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四卷), 2017
  • [9]现代信息技术下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平台建设现状调查报告[J]. 姚家春.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 [10]利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A]. 李方军.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一卷), 2017

标签:;  ;  ;  ;  ;  

浅谈信息技术下的网络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