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化学作用对边坡变形影响的初步研究

水化学作用对边坡变形影响的初步研究

一、水化学作用对边坡变形的影响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程平[1](2021)在《考虑应力-化学作用的峡江段危岩破坏机制》文中研究指明三峡库区地质环境复杂,是地质灾害高发区和重灾区。危岩失稳破坏具有突发性强、分布范围广、致灾能力强和一定的隐蔽性等特点,灾害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着长江航道的地质安全,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损失。因此,科学准确的揭示三峡库区峡江段危岩在应力-化学作用下的的破坏机制,进而为判断长江航道是否安全、危岩治理、灾害预测等提供理论依据,其研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依托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高位危岩智能识别与预警技术”(编号cstc2020jcjy-msxm X2018)进行研究。以三峡库区峡江段高位危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分析了岩体及危岩在应力-化学作用下的破坏机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开展灰岩及泥灰岩在化学溶液浸泡、干湿循环后的单轴压缩试验、直剪试验,分析了应力-化学作用下两种岩样的单轴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参数衰变规律,计算求得灰岩和泥灰岩在不同PH值下的溶蚀速率。采用多变量最优拟合对灰岩和泥灰岩的强度参数和质量衰减规律进行预测分析,基于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PSO-BP神经网络)建立抗剪强度参数劣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酸性增强和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都会降低岩样的强度参数,且泥灰岩的溶蚀速率大于灰岩的溶蚀速率,PSO-BP神经网络能较好的对参数进行劣化预测。(2)基于损伤力学基本原理,考虑岩石的化学作用,建立了应力-化学联合作用下岩石损伤本构方程,通过第二章单轴试验数据进行参数求解和方程验证。基于PFC颗粒流软件,揭示了三轴压缩时岩石破坏规律,采用扫描电镜揭示了灰岩和泥灰岩内部结构、裂纹扩展、孔隙演化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压剪混合破坏在灰岩和泥灰岩的三轴破坏中占据主导地位,破坏过程都经历着起裂-扩展-延伸-破坏四个阶段。通过分析将岩石破坏过程分为易损脱落区、损伤扰动区、无损密实区,可较好的反应岩石破坏特点。(3)针对峡江段特殊的地理环境,通过分析将该地区危岩破坏诱因概括为应力作用、化学腐蚀、风化及干湿循环、航运及人类活动等几个主要因素,并针对峡江段典型危岩,分析其发育特征和破坏模式。基于可靠度原理,考虑危岩体裂隙中出流缝被堵塞和未被堵塞两种情况,建立滑移式危岩受力破坏模式及失稳概率计算方法。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数值模拟,分别讨论了天然工况145m水位、175 m水位及暴雨工况下162 m水位时危岩体X方向及Z方向的位移、岩体最大主应力及最大剪切应变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若出流缝被堵塞,在暴雨工况下,危岩体失稳概率将达到了33%。岩体在暴雨工况下比天然工况下具有更大的失稳风险。暴雨工况下危岩的位移、最大主应力和最大剪切应变都会增加,随着基座岩体强度强度不断降低,加之后缘裂隙的存在,岩体极有可能发生沿基座的滑移破坏。因此,要加强在暴雨状态下对岩体稳定性的监测,对岩体出现的裂隙及时封堵并将裂隙水引出,可较好的保护岩体。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2](2021)在《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文中研究说明作为路面的基础,稳定、坚实、耐久的路基是确保路面质量的关键,而中国一直存在着"重路面、轻路基"的现象,使得路基病害导致的路面问题屡禁不止。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了路面病害与路基质量的关联性,从而促进了路基工程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不断涌现。该综述以近几年路基工程相关的国家科技奖的技术创新内容、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中文权威期刊的论文、Web of Science中的高水平论文的关键词为依据,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路基工程五大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涵盖了:地基处理新技术、路堤填料工程特性、多场耦合作用下路堤结构性能演变规律、路堑边坡的稳定性、路基支挡与防护等。可为路基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与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赵鹏飞[3](2021)在《吸水与工程扰动耦合效应的强—中风化硅质板岩损伤机理》文中提出旧寨隧道的围岩变形受岩体结构效应的影响,在旧寨隧道开挖过程中因为围岩的不安全状态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往的研究一般无法对隧道完全复刻进行实际开挖模拟。对于隧道板岩的吸水强度变化和工程扰动下隧道围岩的动态破坏和损伤机理尚未得到充分了解和认知,进而造成了隧道在支护设计和控制隧道围岩变形时缺少可靠的依据,难以有效控制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本文通过依托中铁七局玉楚项目部TJ4标旧寨隧道工程。利用理论分析主要包括岩石力学和损伤力学,现场进行勘探,采取合适的样品进行室内试验,同时利用数值模拟等方法,总结中风化硅质板岩在吸水和工程扰动作用下的机理。主要取得以下进展:1、开展岩石吸水特性实验,得到板岩不同浸水时间下岩石的吸水过程。板岩的吸水过程通过吸水量及吸水速率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二层缓速吸水阶段为板岩主要吸水阶段。2、开展岩石的强度实验,可以看出板岩的单轴压缩强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弹性模量也随之降低。其破坏形态为双锥型剪切破坏。3、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再现岩石在进行单轴压缩时的破坏状态,再现岩石破坏过程中岩石内部破坏状态的变化,其破坏方式与实际试验相符。4、通过微观试验,揭示板岩在吸水后内部损伤变化过程及损伤机理。在板岩遇水后,粘土矿物发生膨胀,产生膨胀力使得板岩内部粘聚力大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主要表现为岩石的软化,强度下降。5、以板岩的损伤动力学和统计理论作为研究依据,根据前人所研究的成果选取合适的损伤模型,通过冲击荷载实验模拟岩石受到的工程扰动,得到岩石在工程中受到扰动时的损伤演化规律。

李辉[4](2020)在《富碱性水弱胶结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机理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西部矿区弱胶结煤系地层的开采带来了诸多技术难题,其中最为复杂的是富水条件下,特别是富碱性水条件下弱胶结软岩巷道的围岩控制问题,其解决的关键在于掌握水岩作用下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与规律,揭示水化学损伤下的围岩失稳机理,从而提出合理支护方案,实现巷道安全稳定。本文基于西部矿区弱胶结地层水文地质调研,围绕碱性水作用下弱胶结围岩物理力学损伤机理与变形控制,综合采用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现场实测等方法,开展富碱性水弱胶结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对进一步丰富软岩巷道围岩控制理论,指导富水条件下弱胶结地层开采实践、推动我国西部煤炭资源高效利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及理论价值,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我国西部矿区弱胶结地层赋存环境调研,提出了碱性水-弱胶结软岩水化学作用实验方法,得到了弱胶结泥岩和弱胶结粉砂岩在不同碱性水、不同浸泡时间条件下的矿物组分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特性损伤规律。掌握了浸泡液溶液离子种类及浓度变化规律。(2)根据矿物组分与浸泡液离子浓度变化规律,推演了水岩作用化学方程式,揭示水岩化学作用本质与岩石物理力学损伤机理。根据实验室测试数据,拟合变量因子与损伤因子的关系曲线,建立了基于时间效应、碱性程度以及微观孔隙变化的宏观力学损伤演化方程,得到了损伤演化本构关系。(3)分析测试了锚固剂、锚杆杆体及锚索钢绞线在不同碱性水环境中的物理腐蚀特征以及力学性能损伤规律,研究了不同锚固区围岩、pH值、腐蚀时间对锚固体拉拔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富碱性水弱胶结软岩条件下锚固体主要破坏形式与破坏机理,提出了锚杆碱蚀防治方法。(4)根据巷道围岩含水层分布、富水环境pH值、以及水岩作用下锚固区围岩的可锚性,将巷道围岩分为5类,并分别设计给出支护形式。以大南湖七矿实际开采地质条件为例,通过数值计算确定了不同支护形式的合理支护参数,形成了富碱性水弱胶结软岩巷道分类支护技术方案。(5)对试验区域巷道围岩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并分类,提出了分类支护方法,对富碱性水弱胶结软岩巷道分类支护技术方案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并对围岩稳定性监测方案进行设计,实现了巷道围岩变形、锚杆索受力等的现场监测。该论文有图131幅,表31个,参考文献139篇。

张超[5](2020)在《基于离散元的水化学溶液作用下的钙质胶结砂岩细观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化学溶液广泛存在于岩体工程中,并使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发生劣化,如强度降低、裂隙发育,尤其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当今,河流污染、酸雨等环境问题更加剧了岩石的劣化程度,这给岩体工程的正常使用和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研究化学与力学耦合作用下的岩石力学性质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岩石的宏观力学性质受其微观结构的控制,大多数岩石在微观上都具有以下特征:(1)由矿物颗粒及颗粒间的结晶或胶结连接组成;(2)内部含有大量微缺陷。这些特征使得岩石处在水化学环境时,化学溶液会通过岩石的裂隙和孔洞等缺陷进入到内部,并与岩石的活性矿物成分发生反应,削弱颗粒间的连接或腐蚀矿物颗粒,改变岩石的微观结构,随着化学反应的不断进行,颗粒间的连接作用愈发变弱,从而导致岩石的腐蚀劣化程度不断增加。本文以钙质胶结砂岩为例,从微观角度出发,主要分析砂岩在酸性环境下损伤劣化的机理和化学腐蚀前后微观结构的变化,介绍了一种可以通过改变黏结接触的参数来定量模拟岩石随时间变化的化学腐蚀过程的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以期通过数值试验代替室内试验来研究岩石在化学溶液中的损伤劣化效应。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根据已有室内试验资料归纳分析了水化学作用对砂岩的损伤劣化和对其微细观结构变化特征,从物理化学的角度分析了砂岩劣化的原因,给出了砂岩劣化的化学动力学分析,将砂岩颗粒间可溶胶结物的溶蚀流失作为砂岩水化学损伤的主要原因,并基于胶结物的化学反应速率定量统计了砂岩在化学腐蚀过程中的溶蚀量。(2)结合砂岩在腐蚀过程中微细观结构的变化,选择出适合模拟岩石化学腐蚀的颗粒流离散元法和平直节理接触本构模型,并将砂岩的化学腐蚀过程等效为砂岩中矿物颗粒间可溶胶结物不断溶蚀的过程,进而转化为颗粒流中颗粒间的黏结接触尺寸不断减少的过程,通过该方式将化学腐蚀引入到离散元中,并基于可溶胶结物的溶蚀速率推导出了水化学作用下颗粒流中半径乘子的计算公式。(3)根据室内腐蚀试验,建立校准的离散元模型,并将水化学作用下参数半径乘子的变化规律添加到颗粒流的平直节理黏结接触上,用数值试验成功模拟分析了钙质胶结砂岩的化学腐蚀与宏观力学性能劣化的过程并与室内腐蚀试验进行了对比。(4)结合颗粒流中化学腐蚀的引入过程,对模拟过程可能有影响的细观参数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并利用接触黏结强度和接触弹性模量同样模拟再现了砂岩在水化学溶液中的损伤劣化过程。

何如许[6](2020)在《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蓄水变形响应研究》文中提出锦屏一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境内雅砻江中下游。坝高约305 m,标准蓄水位为1880米。蓄水后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的变形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现场调查结合前期勘察资料对左岸边坡的基本特征和变形破坏迹象进行了归纳总结,将左岸边坡的变形区域进行划分。在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对左岸边坡的变形特征以及机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通过室内试验对岩土体在蓄水过程中的劣化规律进行研究。使用Geostudio Seep/W模拟不同蓄水工况下地下水渗流场的变化响应过程。在此基础上,使用FLAC3D对左岸边坡的蓄水变形响应过程进行模拟,从而对蓄水作用下左岸边坡的变形机制和变形响应规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具体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现场调查结合勘察资料对左岸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左岸边坡基本特征和变形迹象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以此为依据对左岸边坡的变形区域进行划分。(2)通过对各个变形区表面变形监测点和深部变形监测点数据的整理分析,可以看出变形一区的倾倒变形体在蓄水之后仍在持续的变形,库水位波动对其变形的发展影响较小。二区的变形主要受库水位变动的影响较大,水位线的抬升使得该区域在竖直方向上的变形由沉降转为抬升。三区的变形主要受F42-9断层、煌斑岩脉X以及深拉裂缝所控制,受蓄水的影响较大。四区的变形则受到坝肩推力的影响处于波动调整中,整体的变形由于受到坝肩推力的抑制其量值较小。(3)通过室内直剪试验和常规三轴试验对岩土体在蓄水过程中的饱水和干湿循环两种不同工况下的力学性质的弱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为接下来的数值模拟参数提供了依据。(4)使用Geostudio Seep/W模拟不同蓄水工况下地下水渗流场的变化响应过程。当库水位的变化速率大于岸坡的渗透系数时,岸坡内渗流场的孔隙水压力和浸润线的变化均会滞后于库水位的变化,并且库水位的升降速率越大这种滞后现象也越明显。(5)通过FLAC3D软件对左岸边坡的蓄水变形响应过程进行模拟,从而得到了左岸边坡在蓄水作用下的变形机制:左岸边坡的持续变形总体上实属在蓄水条件与工程结构荷载下产生,并受坡体“反倾层状结构+深部裂缝+外倾主控结构面分割”的地质结构控制的一种新常态的变形调整反应。其变形调整的概念模式可概括为“上部持续倾倒-深部张裂-浅表部松弛-下部与坝体协调”的综合变形机制。

周干评[7](2020)在《库岸滑坡作用下桥梁下部结构损伤机理及处治方法研究》文中认为三峡大坝全面蓄水以来,库区水位每年都会经历145m~175m循环升降,形成变幅达30m的消落带。在库区水位周期性变动与高水位长期浸泡作用下,岸坡覆盖土层强度参数随水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不断衰减,进而改变岸坡原有稳定状态,引发库岸边坡变形滑动甚至是失稳破坏,对库岸边坡上的桥梁结构带来不利影响,严重威胁到库岸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基于此,本文依托三峡库区某大桥,从水岩相互作用原理出发,研究库区水位周期变动对库岸边坡稳定性的长期影响,通过建立岸坡与桥梁下部结构相互作用模型,分析岸坡覆盖土层变形滑动对桥梁下部结构受力性能及其变形特性的影响,探究桥梁下部结构损伤机理,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可靠的岸坡—桥梁结构病害综合处治方法。论文主要工作与取得的结论如下:(1)分析了库区水位周期变动作用下的水岩相互作用机理,探究了库岸边坡变形破坏特点,并根据工程实例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得到了岸坡覆盖土层强度参数随库区水位循环升降的劣化规律。(2)基于岸坡覆盖土层在库区水位周期变动作用下的劣化效应,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了岸坡在不同库区水位循环次数下的稳定性安全系数,得到了库区水位周期变动作用下的岸坡稳定性演变规律和岸坡在服役阶段的渐进破坏特性。(3)依托工程实例,建立岸坡与桥梁下部结构相互作用模型,分析了桥梁下部结构在岸坡覆盖土层变形滑动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和变形特性,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岸坡变形滑动是造成桥墩产生较大偏位的主要原因。(4)通过分析不同库区水位循环次数下的桥梁下部结构受力及变形情况,得到了桥梁下部结构位移、应力随库区水位循环次数的变化特征和滑坡作用下桥梁下部结构损伤机理;并基于岸坡变形滑动作用效应,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桥梁下部结构受力及变形性能影响。(5)依托三峡库区桥梁偏位抢险工程,针对滑坡防治提出抗滑桩支挡与清方减重并用的综合处治措施,对于桥梁结构病害提出顶推纠偏、增设桩基及承台、增大桥墩截面面积、更换支座等纠偏加固措施,并对偏位抢险工程开展了施工监控、连续观测及长期监测,监测数据表明纠偏加固效果良好,同时也证明了整治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类似相关工程提供了有效借鉴。

马莹[8](2020)在《干湿循环作用下榆中黄土路基变形特性试验研究》文中指出干湿循环作用是影响黄土路基变形的重要因素之一,路基在实际使用运营中受大气中的降雨与蒸发的循环反复作用,引发路基结构产生下沉、塌陷以及边坡冲刷等病害问题。本文以榆中地区实际路基工程为背景,通过对榆中地区黄土取样进行室内试验,探究该地区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并依托实际工程对黄土进行改良,根据试验探究改良后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为后续室内模型试验奠定基础;采用缩尺模型的方法在室内建立路基模型进行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干湿循环作用对路基的变形特性影响,得到了相关结论。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结论包括:(1)对榆中地区原状黄土及重塑黄土进行室内物理力学特性试验,得到该地区黄土的含水率、密度、液塑限等物理性质指标的变化规律,通过常规三轴剪切试验得到不同压实度条件下重塑土样的力学性能指标,分析了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随着压实度的变化规律,为后续模型试验提供了理论基础;(2)依据实际工程要求,采用掺入比为5%的石灰对黄土进行改良,对改良后土样进行室内试验,得到改良黄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并且对改良黄土在不同压实条件下的压缩特性与抗剪强度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总结;(3)依据相似理论,设计并制作室内模型试验,以榆中地区降雨情况设计降雨蒸发装置,并按拌和、填筑和压实路基土体的要求,依相似比尺在模型向内分层填筑不同压实度条件下的路基模型,填筑完成后标准养护28d,待养护结束后,在模型上安装设计的降雨蒸发装置对路基模型进行干湿循环试验,试验结束后观察描述路基结构形态,并对不同压实度条件下经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路基结构进行冲刷量测定,在路基土体上取样分别进行密度测定、压缩性测定、力学特性测定,总结分析试验结果;(4)在同一压实度条件下,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路基结构的冲刷量逐渐增多,路基土体密度减小,压缩模量减小,压缩性增大,抗剪强度指标减小,强度下降。在干湿循环作用的前期,土体密度、压缩模量以及抗剪强度的变化幅度均较大,变化较为明显,到后期逐渐趋于稳定。究其原因,是路基结构土体内部发生干缩湿胀作用。干湿循环作用早期,土体孔隙结构改变,土粒内部可溶盐逐渐溶解,土颗粒胶结作用减小,土体结构性逐渐降低,路基结构产生开裂,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不断增加,裂缝不断增大,为土体内部的干湿缩胀变形提供了空间,相应的土体变形的幅度也变缓,并且逐渐趋于稳定;(5)在同一干湿循环次数下,随着压实度的增加,路基土体的密度、压缩模量、抗剪强度指标均提高,冲刷量减少。压实度越高,路基土体冲刷量、密度、压缩模量以及抗剪强度指标的降低幅度更小,这说明压实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路基结构的强度,降低路基结构的压缩性,尽量降低路基结构的变形。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提高路基结构的压实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路基沉降、塌陷等路基病害。

李长冬,龙晶晶,姜茜慧,付智勇[9](2020)在《水库滑坡成因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滑坡是水库库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开展水库滑坡成因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利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和VOSviewer文献计量工具对1999-2018年已发表的969篇以水库滑坡为主题的相关论文进行研究趋势分析。文献计量分析表明三峡库区滑坡稳定性和变形研究是未来水库滑坡成因机制研究主要趋势。从库水对滑坡的宏观力学作用方式、库水作用下岩土体渗流应力耦合机理和库水对岩土体劣化作用过程等方面,对国内外水库滑坡成因机制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进展进行了综述。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指出水库滑坡在精细化地质建模、岩土体多场耦合特征参数获取和岸坡长期演化评价等方面尚存在不足。基于上述问题,提出水库滑坡成因机制研究应以多场信息监测为重要手段,立足多学科交叉,采用大数据融合与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等解决水库滑坡长期演化趋势难题。考虑水库滑坡所处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建议未来应在水库滑坡立体精细地质建模、多场关联监测、地质结构多场多尺度演变过程、基于监测数据大数据分析的滑坡预警阈值确定和原位试验综合平台构建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

杨永浩[10](2019)在《高分子材料改良堆存尾矿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矿业的发展,经选矿甄别后产生的尾矿(人造砂土)被大量地堆积在尾矿库内,形成了具有高势能的泥石流危险源,犹如一个个“炸弹”,随时威胁着库区下游城镇和村落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生存环境,安全形势严峻,亟待解决。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堆存尾矿的力学性能是决定尾矿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为了使我国尾矿库严峻的安全与环境形势得到根本好转,有必要针对堆存尾矿力学性能的改良这一课题开展研究。为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方法,以堆存量比较大的铜矿尾矿为研究对象,对尾矿的颗粒形状、矿物成分、赋存环境和常见化合物对尾矿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选择高分子材料作为添加材料开展了尾矿改良的研究,并筛选出了最有效的高分子材料;针对最佳的聚丙烯酰胺(PAM)材料改良尾矿力学性能、老化特性、改良机理等进行了研究;开展了聚丙烯酰胺与玄武岩纤维(PAM-BF)联合改良尾矿力学性能及改良机理研究;对PAM改良尾矿和PAM-BF联合改良尾矿的坝体的加固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可为提高尾矿库的稳定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为建设平安和谐矿山服务。主要的研究工作与取得的成果如下:(1)通过光学显微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采用扁平度、圆度、凸度和粗糙度等4个量化指标,选取金、锡、铜和铁矿等4种尾矿的颗粒形态进行了系统测试与量化分析,并与建筑用天然河沙和海沙的颗粒形态特征进行比较,从微细观层面揭示了尾矿颗粒形貌特征及与天然砂土颗粒在形貌方面的差异。(2)对尾矿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尾水的水质和潜在的尾矿-尾水化学作用进行了分析。基于化学改良土体方法的思路,从内生动力的角度出发,通过试验研究了常见化合物(酸、碱溶液和CaCl2、FeCl3溶液)对尾矿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常见化合物改良尾矿力学性能的效果不太理想,有必要寻找其它类添加材料开展改良尾矿力学性能的研究。(3)沿袭化学方法加固土体的思路,基于已有的高分子材料加固土体的研究成果,选择了聚丙烯酰胺、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和木质素磺酸钙等4种高分子材料作为添加剂,利用土工试验(直剪试验)研究了高分子材料种类、高分子材料掺入量和养护时间等因素对尾矿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浸水试验、干湿循环试验和冻融循环试验分别对高分子材料改良尾矿的水稳性和耐老化性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检验了高分子材料改良尾矿后,其力学性能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程度。得出聚丙烯酰胺(PAM)对尾矿力学性能的改良效果最佳,且改良后的尾矿具有良好的水稳性和耐老化性能。(4)以尾粉质黏土、尾粉土和尾粉砂等3种尾矿为研究对象,利用固结试验、静三轴试验和动三轴试验,系统地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AM)对3种尾矿(尾粉质黏土、尾粉土和尾粉砂)的改良效果,以及改良后的尾矿动力学性能,包括固结特性、抗剪强度(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动强度、动剪切模量、阻尼比、动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等。得出PAM能有效地改善尾矿的压缩性和抗液化特性。PAM改良尾矿的抗剪强度的效果还与尾矿种类有关。(5)采用CT扫描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手段,从微细观层面上,对聚丙烯酰胺(PAM)与尾矿颗粒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分析测试,得出PAM能使尾矿内部结构更均匀,但PAM并未与尾矿颗粒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说明PAM改良尾矿的作用应该为吸附作用。通过吸附试验对PAM在尾矿中的吸附性能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深入探究了PAM改良尾矿的作用机理。(6)通过土工试验(直剪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对聚丙烯酰胺(PAM)与玄武岩纤维(BF)联合(PAM-BF)改良尾矿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和CT扫描技术,从微观层面研究了PAM和BF与尾矿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出PAM会使单一BF加固尾矿的加筋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尾矿的抗剪强度。(7)分别对未改良尾矿、采用PAM改良尾矿和PAM-BF联合改良尾矿的坝体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得出利用PAM改良或PAM-BF联合改良尾矿后均能有效地提高尾矿坝的稳定性,且PAM可使尾矿坝抗地震液化得到提高。

二、水化学作用对边坡变形的影响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化学作用对边坡变形的影响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考虑应力-化学作用的峡江段危岩破坏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化学侵蚀下危岩破坏机制研究
        1.2.2 应力作用下危岩破坏机制研究
        1.2.3 库岸危岩稳定性分析研究
        1.2.4 危岩破坏机制数值模拟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化学作用下岩石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岩样制备及试验方案
        2.2.1 岩样制备
        2.2.2 试验设备
        2.2.3 试验方案
    2.3 天然及化学作用下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
        2.3.1 岩石吸水率
        2.3.2 岩石单轴压缩试验
        2.3.3 岩石抗剪强度试验
        2.3.4 受损岩石声波检测
    2.4 化学作用下岩石强度参数衰减分析
        2.4.1 化学溶液PH值变化
        2.4.2 溶蚀作用下岩石质量变化
        2.4.3 岩石强度参数衰减预测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应力-化学作用下岩石损伤劣化机制分析
    3.1 引言
    3.2 损伤力学基本原理
        3.2.1 损伤变量的选择
        3.2.2 岩石强度理论
        3.2.3 应力-化学作用下岩石损伤本构模型
        3.2.4 模型参数求解及方程验证
    3.3 岩石应力-化学作用下劣化分析
        3.3.1 灰岩力学强度劣化分析
        3.3.2 泥灰岩力学强度劣化分析
    3.4 岩石破坏数值模拟分析
        3.4.1 PFC3D软件概述
        3.4.2 细观参数标定及接触类型
        3.4.3 PFC模拟三轴压缩试验原理
        3.4.4 三轴压缩试验模拟分析
        3.4.5 岩石化学损伤模型分区
    3.5 应力-化学作用的岩石微观破坏分析
        3.5.1 扫描电镜试验概述
        3.5.2 扫描电镜试验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峡江段危岩稳定性及破坏机制分析
    4.1 引言
    4.2 峡江段危岩破坏机制分析
        4.2.1 峡江段危岩破坏诱因
        4.2.2 峡江段危岩破坏模式分析
        4.2.3 典型危岩发育及破坏特征分析
    4.3 箭穿洞危岩自然地理条件
        4.3.1 地理位置
        4.3.2 地层岩性
        4.3.3 水文地质条件
        4.3.4 地质构造特点
    4.4 峡江段危岩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4.4.1 危岩稳定可靠度分析方法
        4.4.2 滑移式危岩稳定性极限平衡方程
        4.4.3 案例分析
    4.5 峡江段危岩破坏机制数值模拟分析
        4.5.1 FLAC3D原理与分析步骤
        4.5.2 危岩有限元模型建立
        4.5.3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危岩破坏机制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本文存在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以及科研成果
    一、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2)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论文提纲范文)

索 引
0 引 言(长沙理工大学张军辉老师、郑健龙院士提供初稿)
1 地基处理新技术(山东大学崔新壮老师、重庆大学周航老师提供初稿)
    1.1 软土地基处理
        1.1.1 复合地基处理新技术
        1.1.2 排水固结地基处理新技术
    1.2 粉土地基
    1.3 黄土地基
    1.4 饱和粉砂地基
        1.4.1 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新进展
        1.4.2 高真空击密法地理处理技术
        1.4.3 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
        1.4.4 微生物加固饱和粉砂地基新技术
    1.5 其他地基
        1.5.1 冻土地基
        1.5.2 珊瑚礁地基
    1.6 发展展望
2 路堤填料的工程特性(东南大学蔡国军老师、中南大学肖源杰老师、长安大学张莎莎老师提供初稿)
    2.1 特殊土
        2.1.1 膨胀土
        2.1.2 黄 土
        2.1.3 盐渍土
    2.2 黏土岩
        2.2.1 黏 土
        2.2.2 泥 岩
        (1)粉砂质泥岩
        (2) 炭质泥岩
        (3)红层泥岩
        (4)黏土泥岩
        2.2.3 炭质页岩
    2.3 粗粒土
    2.4 发展展望
3 多场耦合作用下路堤结构性能演变规律(长沙理工大学张军辉老师、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卢正老师提供初稿)
    3.1 路堤材料性能
    3.2 路堤结构性能
    3.3 发展展望
4 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长沙理工大学曾铃老师、重庆大学肖杨老师、长安大学晏长根老师提供初稿)
    4.1 试验研究
        4.1.1 室内试验研究
        4.1.2 模型试验研究
        4.1.3 现场试验研究
    4.2 理论研究
        4.2.1 定性分析法
        4.2.2 定量分析法
        4.2.3 不确定性分析法
    4.3 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4.3.1 有限元法
        4.3.2 离散单元法
        4.3.3 有限差分法
    4.4 发展展望
5 路基防护与支挡(河海大学孔纲强老师、长沙理工大学张锐老师提供初稿)
    5.1 坡面防护
    5.2 挡土墙
        5.2.1 传统挡土墙
        5.2.2 加筋挡土墙
        5.2.3 土工袋挡土墙
    5.3 边坡锚固
        5.3.1 锚杆支护
        5.3.2 锚索支护
    5.4 土钉支护
    5.5 抗滑桩
    5.6 发展展望
策划与实施

(3)吸水与工程扰动耦合效应的强—中风化硅质板岩损伤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隧道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2.2 工程地质概况
    2.3 工程地质评价
第三章 中风化板岩吸水强度软化效应
    3.1 现场取样
    3.2 中风化板岩基本物理性质实验
    3.3 吸水特性实验
    3.4 强制饱和吸水率实验
    3.5 中风化板吸水强度实验
    3.6 板岩的破坏形态分析
    3.7 岩石破坏强度准则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岩石吸水软化数值模拟分析
    4.1 有限元原理
    4.2 FLAC~(3D)简介
    4.3 数值模型的建立
    4.4 模型破坏过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风化板岩吸水损伤机理分析
    5.1 板岩中的赋水状态分析
    5.2 微观结构及矿物成分试验
    5.3 板岩遇水损伤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扰动及吸水软化耦合对板岩的损伤分析
    6.1 损伤变量
    6.2 试验设计及步骤
    6.3 损伤变量分析
    6.4 工程扰动后的微观结构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4)富碱性水弱胶结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机理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2 碱性水作用下弱胶结软岩力学特性变化规律研究
    2.1 弱胶结地层水文地质调研
    2.2 水-岩作用实验方案与设计
    2.3 碱性水作用下弱胶结软岩力学性质劣化规律
    2.4 本章小结
3 碱性水作用下弱胶结软岩物理-化学-力学损伤演化机理研究
    3.1 碱性水作用对弱胶结软岩物理特征影响研究
    3.2 碱性水作用对弱胶结软岩水化学损伤机理研究
    3.3 碱性水作用下弱胶结软岩损伤力学演化关系推导
    3.4 本章小结
4 碱性水环境锚固系统失效机理与防治措施研究
    4.1 锚固系统失效方式、腐蚀机理
    4.2 不同支护构件及锚固体劣化特征及表征形式
    4.3 锚固单元失效及围岩破坏形式研究
    4.4 不同碱性水条件下锚固体防护措施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富碱性水弱胶结软岩围岩分类及控制技术研究
    5.1 巷道围岩地质环境分类及控制策略
    5.2 考虑pH值、时间劣化效应及改进屈服准则下蠕变本构模型数值实现
    5.3 不同pH值、不同腐蚀龄期下巷道变形破坏规律及支护对策
    5.4 不同围岩分类下支护参数的确定
    5.5 本章小结
6 富碱性水弱胶结软岩巷道围岩分类控制技术现场试验
    6.1 试验区域概况
    6.2 围岩控制方案
    6.3 围岩稳定性监测与分析
    6.4 本章小节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离散元的水化学溶液作用下的钙质胶结砂岩细观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岩化学作用的微细观结构研究现状
        1.2.2 水岩化学作用对岩石宏观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
        1.2.3 离散元在细观方面的研究现状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砂岩的水化学腐蚀机理和细观研究方法选取
    2.1 引言
    2.2 砂岩的微细观结构
        2.2.1 砂岩的组成
        2.2.2 砂岩的胶结类型
    2.3 砂岩的水化学腐蚀劣化机理
        2.3.1 水化学溶液对砂岩的影响
        2.3.2 岩石水化学损伤的影响因素
        2.3.3 砂岩的水化学损伤分析
        2.3.4 砂岩的化学损伤力学模型
    2.4 砂岩细观模拟方法的选取
        2.4.1 离散元方法的选择
        2.4.2 颗粒流离散单元法
        2.4.3 细观模型的选择
    2.5 砂岩微细观结构与颗粒流接触的对比
        2.5.1 自然状态
        2.5.2 水化学腐蚀损伤状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化学腐蚀模拟方法及验证
    3.1 平直节理模型
        3.1.1 模型组成
        3.1.2 力与位移法则
        3.1.3 计算循环过程
        3.1.4 破坏准则
    3.2 化学腐蚀的模拟方法及推导
        3.2.1 胶结物碳酸钙的溶蚀速率
        3.2.2 建立校准的颗粒流数值模型
        3.2.3 基于半径乘子变化的岩石化学腐蚀过程模拟
    3.3 双球数值模拟验证
        3.3.1 考虑半径乘子理论分析
        3.3.2 双球模型的建立
        3.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离散元模拟砂岩的化学腐蚀过程
    4.1 室内单轴压缩试验
    4.2 单轴压缩试验的校准数值模型建立
        4.2.1 模型的概况
        4.2.2 模型加载过程
        4.2.3 细观参数的校准
        4.2.4 颗粒流模型与室内试验的结果对比
    4.3 半径乘子的求解
    4.4 砂岩的化学腐蚀过程模拟
        4.4.1 损伤变量选择
        4.4.2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细观参数敏感性分析和对比验证
    5.1 参数敏感性分析
        5.1.1 半径乘子
        5.1.2 颗粒的平均粒径
        5.1.3 颗粒的非均匀性
    5.2 基于接触黏结强度和弹性模量的模拟对比验证
        5.2.1 接触黏结强度对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
        5.2.2 接触弹性模量对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
        5.2.3 反演步骤
        5.2.4 接触黏结强度和接触弹性模量的求解
        5.2.5 模拟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蓄水变形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库岸边坡稳定性研究
        1.2.2 库岸边坡监测研究
        1.2.3 水-岩作用研究
        1.2.4 库水位升降作用下岸坡渗流场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与左岸边坡的基本特征
    2.1 工程地质条件
        2.1.1 地形地貌
        2.1.2 地层岩性
        2.1.3 地质构造
        2.1.4 水文地质条件
        2.1.5 蓄水活动
    2.2 左岸边坡基本特征
        2.2.1 坡体结构及主控结构面
        2.2.2 变形破坏迹象
    2.3 研究区变形区域划分
        2.3.1 分区概述
        2.3.2 分区原则
        2.3.3 分区边界条件
第3章 左岸边坡蓄水变形监测分析
    3.1 监测项目内容
    3.2 左岸边坡表观蓄水变形响应
        3.2.1 开口线以上高位倾倒变形区
        3.2.2 上游山梁断层f5、f8残留体变形区
        3.2.3 拱肩槽上游开挖边坡变形区
        3.2.4 拱坝坝肩边坡变形区
    3.3 左岸边坡深部蓄水变形响应
        3.3.1 PD44变形监测分析
        3.3.2 PD42变形监测分析
    3.4 左岸边坡变形特征及机制的初步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蓄水作用下岩土体强度弱化规律研究
    4.1 实验方案
        4.1.1 试样的选取和制作
        4.1.2 试验内容
    4.2 饱水作用下岩土体强度试验
        4.2.1 断层破碎带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4.2.2 砂岩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4.3 干湿循环作用下岩土体强度试验
        4.3.1 断层破碎带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4.3.2 砂岩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4.4 蓄水作用下岩土体强度劣化成因分析
        4.4.1 断层破碎带强度弱化机理
        4.4.2 砂岩强度弱化机理
    4.5 小结
第5章 左岸边坡地下水渗流特征
    5.1 地质模型
    5.2 参数与工况的选取
    5.3 数值模拟结果
        5.3.1 初始渗流场计算结果分析
        5.3.2 库水位上升条件下岸坡渗流场分析
        5.3.3 库水位下降条件下岸坡渗流场分析
    5.4 地下水渗流特征
    5.5 小结
第6章 蓄水作用下左岸边坡变形响应
    6.1 FLAC3D的基本原理
    6.2 三维模型的建立
    6.3 计算工况及力学参数
    6.4 计算结果及分析
        6.4.1 首蓄期变形响应
        6.4.3 初蓄期变形响应
        6.4.4 运行期变形响应
    6.5 蓄水所用下左岸边坡的变形机制
    6.6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7)库岸滑坡作用下桥梁下部结构损伤机理及处治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1.2.2 库岸边坡稳定性研究进展
        1.2.3 滑坡作用下桩基结构受力与变形特性研究进展
        1.2.4 库岸滑坡及桥墩偏位处治方法研究进展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周期变动水位作用下库岸边坡稳定性分析
    2.1 周期变动水位下的水岩相互作用研究
        2.1.1 库岸水岩相互作用
        2.1.2 周期变动水位下的浸泡-风干水岩循环作用
    2.2 周期变动水位作用下库岸边坡变形破坏机理
        2.2.1 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2.2.2 周期变动水位作用下库岸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2.3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岸坡稳定性的基本理论
        2.3.1 岸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定义
        2.3.2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2.3.3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ABAQUS中的实现
    2.4 周期变动水位作用下库岸边坡长期稳定性分析
        2.4.1 库岸边坡地质特点
        2.4.2 库岸边坡有限元模型建立
        2.4.3 库岸边坡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滑坡作用下桥梁下部结构损伤机理研究
    3.1 岸坡上桥梁桩基承载机理及受力分析
        3.1.1 滑体与桥梁桩基位置关系
        3.1.2 库岸边坡桥梁桩基的受力承载特性及破坏模式
        3.1.3 滑坡推力计算方法
        3.1.4 滑坡推力分布形式
        3.1.5 滑坡作用下桩基的内力计算方法
    3.2 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
        3.2.1 ABAQUS简介
        3.2.2 有限元基本方程
        3.2.3 有限元本构模型
        3.2.4 地应力平衡
        3.2.5 桩土接触特性
    3.3 周期变动水位作用下桥梁下部结构仿真分析
        3.3.1 工程概况
        3.3.2 有限元模型建立
        3.3.3 计算结果分析
    3.4 不同因素下桥梁下部结构响应对比
        3.4.1 覆盖土层容重的影响
        3.4.2 桩(墩)柱弹性模量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岸坡—桥梁结构综合处治方法
    4.1 岸坡防护加固
        4.1.1 岸坡防护加固措施
        4.1.2 抗滑桩设计计算的基本原理
        4.1.3 抗滑桩的内力计算
    4.2 桥梁纠偏加固处治
        4.2.1 桥墩偏位处治方法
        4.2.2 桥梁结构加固处治方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岸坡—桥梁结构综合处治工程应用
    5.1 概述
    5.2 综合处置方案
        5.2.1 滑坡防治方案
        5.2.2 桥墩纠偏方案
        5.2.3 桥梁下部结构加固方案
    5.3 桥墩纠偏施工监控及长期监测
        5.3.1 纠偏监控内容
        5.3.2 测点的选取和布置
        5.3.3 纠偏过程中桥墩受力变形监测
        5.3.4 纠偏完成后的桥墩偏位连续观测
        5.3.5 纠偏桥墩长期监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一、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二、在学期间参与的项目

(8)干湿循环作用下榆中黄土路基变形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黄土路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路基干湿循环效应研究现状
        1.2.2 黄土路基变形特性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干湿循环作用对黄土路基的变形机理分析
    2.1 概述
    2.2 降雨对黄土路基作用机理
        2.2.1 降雨对路基的冲刷作用机理
        2.2.2 降雨入渗的物理过程
        2.2.3 降雨对路基的物理力学作用
        2.2.4 降雨对路基的化学作用
    2.3 蒸发对黄土路基作用机理
        2.3.1 路基土体蒸发过程
        2.3.2 蒸发对路基土体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
        2.3.3 蒸发对路基土体化学特性的影响
        2.3.4 蒸发对路基土体开裂的力学机制
    2.4 干湿循环对黄土路基作用机理
    2.5 本章小结
3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背景
    3.1 地理位置条件
    3.2 榆中地区气象水文条件
        3.2.1 气候条件
        3.2.2 地质水文条件
    3.3 工程背景
    3.4 本章小结
4 黄土与改良黄土物理力学特性试验
    4.1 黄土基本物理性质试验
        4.1.1 含水率与密度试验
        4.1.2 土粒比重试验
        4.1.3 液塑限试验
        4.1.4 颗粒分析试验
    4.2 黄土力学性质试验
        4.2.1 黄土击实特性分析
        4.2.2 黄土湿陷变形特性分析
        4.2.3 黄土单轴条件下压缩特性分析
        4.2.4 黄土三轴条件下的剪切破坏特性分析
    4.3 改良黄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分析
        4.3.1 改良黄土物理性质试验
        4.3.2 改良黄土击实特性分析
        4.3.3 改良黄土单轴条件下压缩特性分析
        4.3.4 改良黄土三轴条件下的剪切破坏特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5.1 室内模型试验方案
        5.1.1 试验目的
        5.1.2 相似理论
        5.1.3 模型尺寸及模型箱设计
        5.1.4 模型试验设计
        5.1.5 模型试验分组
    5.2 室内模型试验准备
        5.2.1 模型试验填料准备
        5.2.2 模型试验填料压实
        5.2.3 模型试验路基削坡
        5.2.4 模型试验路基养护
    5.3 试验过程与试验结果分析
        5.3.1 模型试验过程简析
        5.3.2 路基冲刷量变化规律分析
        5.3.3 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路基密度变化规律分析
        5.3.4 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路基的压缩特性分析
        5.3.5 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路基的力学特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水库滑坡成因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水库滑坡研究回顾
    (1)发文量和引用量分析。
    (2)研究领域分析。
    (3)研究地区和国家分布分析。
    (4)高频术语可视化分析。
2 水库滑坡力学作用机理研究
    2.1 库水宏观力学作用方式
    2.2 库水位变动条件下岸坡渗流场应力场演变规律
        (1)岩土体渗透参数测定
        (2)土质岸坡渗流应力场耦合
        (3)岩质岸坡渗流应力场耦合
    2.3 地震荷载下岸坡渗流应力场响应
    2.4 库水其他力学作用机制
3 库水对水库滑坡的劣化机理研究
    3.1 库水对岩土体物理劣化机理
    3.2 库水对岩土体化学劣化机理
    3.3 库水位波动下岸坡失稳机理
4 研究展望
    (1)水库滑坡立体精细地质建模
    (2)水库滑坡远程自动化多场关联监测
    (3)水库滑坡地质结构多场多尺度演变过程
    (4)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水库滑坡预警阈值确定
    (5)水库滑坡原位试验综合平台构建
5 结 语

(10)高分子材料改良堆存尾矿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尾矿物理力学性质研究现状
        1.2.2 高分子材料加固土体研究现状
        1.2.3 高分子材料在尾矿处理方面的研究现状
        1.2.4 土体微观结构研究现状
        1.2.5 尾矿坝稳定性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基于显微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的尾矿颗粒形貌分析
    2.1 概述
    2.2 尾矿颗粒的产生过程
    2.3 尾矿颗粒形貌研究
        2.3.1 颗粒形貌试验测试
        2.3.2 颗粒形状特征定量表征
        2.3.3 试验测试结果分析
        2.3.4 颗粒形状差异原因探讨
    2.4 本章小结
3 库内尾水及常见化合物对尾矿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3.1 概述
    3.2 尾矿库内尾矿-尾水化学作用分析
        3.2.1 尾矿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3.2.2 尾水水质分析
        3.2.3 尾矿-尾水化学作用分析
    3.3 常见化合物对尾矿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
        3.3.1 试验尾矿与常见化合物
        3.3.2 试样制备与试验过程
        3.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高分子材料改良尾矿力学性能的试验初探
    4.1 概述
    4.2 试验材料
        4.2.1 试验用尾矿
        4.2.2 试验用高分子材料
    4.3 高分子材料改良后的尾矿力学性能初探
        4.3.1 直剪试验原理与设备
        4.3.2 试样制备与试验过程
        4.3.3 高分子材料改良尾矿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高分子材料改良后的尾矿水稳性测试
        4.4.1 试样制备与试验过程
        4.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5 高分子材料改良尾矿耐老化能力的研究
        4.5.1 试验方案
        4.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聚丙烯酰胺改良尾矿力学性能研究
    5.1 概述
    5.2 试验尾矿与试验方案
        5.2.1 试验用尾矿
        5.2.2 试件制备
        5.2.3 试验测试
    5.3 聚丙烯酰胺改良尾矿的压缩特性研究
        5.3.1 固结试验原理与设备
        5.3.2 固结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聚丙烯酰胺改良尾矿的抗剪强度特性研究
        5.4.1 三轴试验原理与设备
        5.4.2 三轴试验结果与分析
    5.5 聚丙烯酰胺改良尾矿的动力特性研究
        5.5.1 动三轴试验原理与设备
        5.5.2 动三轴试验结果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聚丙烯酰胺改良尾矿力学性能作用机理研究
    6.1 概述
    6.2 基于CT扫描技术的PAM改良尾矿微细观结构研究
        6.2.1 CT测试技术原理与设备
        6.2.2 CT测试及图像处理
        6.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6.3 改良尾矿的矿物成分分析
    6.4 聚丙烯酰胺在尾矿中的吸附特性研究
        6.4.1 试验材料与设备
        6.4.2 试验方案与试验过程
        6.4.3 聚丙烯酰胺浓度的测定
        6.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6.5 PAM改良尾矿的作用机理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聚丙烯酰胺与玄武岩纤维联合改良尾矿力学性能研究
    7.1 概述
    7.2 试验材料
    7.3 试验方案与试样制备
    7.4 试验结果与分析
        7.4.1 PAM掺入量对PAM-BF联合改良尾矿力学性能的影响
        7.4.2 PAM-BF联合改良尾矿的效果对比
        7.4.3 PAM-BF联合改良不同类尾矿的效果研究
    7.5 聚丙烯酰胺与玄武岩纤维联合改良尾矿的作用机理
    7.6 本章小结
8 聚丙烯酰胺加固尾矿坝坝体动静力稳定性分析
    8.1 概述
    8.2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尾矿坝稳定性分析
        8.2.1 极限平衡法原理
        8.2.2 坝体稳定性计算流程
        8.2.3 尾矿坝稳定性计算模型
        8.2.4 稳定性计算结果与分析
    8.3 尾矿坝地震液化分析
        8.3.1 液化判别标准
        8.3.2 地震动参数
        8.3.3 几何模型与材料参数
        8.3.4 液化分析
    8.4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四、水化学作用对边坡变形的影响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考虑应力-化学作用的峡江段危岩破坏机制[D]. 程平.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2]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J].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中国公路学报, 2021(03)
  • [3]吸水与工程扰动耦合效应的强—中风化硅质板岩损伤机理[D]. 赵鹏飞.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4]富碱性水弱胶结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机理与应用研究[D]. 李辉.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5]基于离散元的水化学溶液作用下的钙质胶结砂岩细观模拟研究[D]. 张超.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蓄水变形响应研究[D]. 何如许.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7]库岸滑坡作用下桥梁下部结构损伤机理及处治方法研究[D]. 周干评.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8]干湿循环作用下榆中黄土路基变形特性试验研究[D]. 马莹.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9]水库滑坡成因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J]. 李长冬,龙晶晶,姜茜慧,付智勇. 地质科技通报, 2020(01)
  • [10]高分子材料改良堆存尾矿力学性能研究[D]. 杨永浩. 重庆大学, 2019

标签:;  ;  ;  ;  ;  

水化学作用对边坡变形影响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