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鲁凹陷地震勘探方法研究

开鲁凹陷地震勘探方法研究

一、开鲁坳陷地震勘探方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聂逢君,严兆彬,夏菲,何剑锋,张成勇,封志兵,张鑫,杨东光,陈梦雅,谈顺佳,张进,康世虎,宁君,杨建新,申科峰,蔡建芳[1](2021)在《砂岩型铀矿的“双阶段双模式”成矿作用》文中指出长期以来,盆地中砂岩型铀矿的成矿与找矿仅关注表生低温氧化作用形成的铀矿化,忽视了复杂地质演化过程中多阶段、多模式的成矿作用。中国北方东部盆地自晚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伸展-挤压-伸展的多阶段演化过程,铀成矿作用必将对这种多阶段构造演化密切响应。本研究通过中国北方东部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矿床、二连盆地哈达图矿床、松辽盆地南部钱家店—白兴吐矿床等大型、巨型砂岩型铀矿床的精细解剖,分析矿床中矿体的变化特征和含矿目的层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标记,探索矿床形成的构造、沉积、铀源、还原剂等成矿控制因素,尤其是(古)太平洋板块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俯冲给研究区盆地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区域构造演化为主线,确定早白垩世至晚白垩世早期,盆地在古太平洋板块高角度俯冲下发生伸展裂陷和拗陷作用,厘定砂岩型铀矿含矿目的层巴音戈壁组(K1b)辫状三角洲、赛汉组(K1bs)辫状河、姚家组(K2y)辫状河及曲流河等沉积环境。晚白垩世晚期,由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由高角度转变为低角度,盆地首次出现由伸展裂陷转变为挤压抬升的正反转演化,表生含铀含氧流体与砂岩相互作用,形成以赤铁矿、褐铁矿化等氧化作用为标志的早期氧化带型"卷状"铀矿化。始新世以来,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再次由低角度转变为高角度,盆地构造由挤压抬升转变为伸展张裂的负反转演化,导致正断层与基性岩浆活动,并伴随热流体与含矿目的层砂岩相互作用,出现大量的Fe、Mg碳酸盐、热液硫化物、绿泥石、绢云母等蚀变组合,铀矿体形态由原来的"卷状"变成了"透镜状"、"囊状"、"板状",并伴有高温钛铀矿的出现,形成晚期热液叠加铀矿化。两个成矿时期和两种不同方式的成矿作用被本文凝练为"双阶段双模式"铀成矿。结果表明,针对在中国北方东部提出的"双阶段双模式"铀成矿作用模型,下一步找矿上既要关注早期的氧化带型铀矿化,更要注重晚期的热流体叠加改造型铀矿化。

谈顺佳,于常青,聂逢君,陈振岩,严兆彬,里宏亮[2](2021)在《开鲁盆地龙湾筒凹陷构造特征及砂岩型铀矿找矿前景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指赋存于沉积盆地砂岩中的后生型铀矿床,分布范围较广,并且此类铀矿资源在世界铀资源所占份额越来越大,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工业铀矿化类型。松辽盆地是我国北方六大中新生代盆地之一,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潜质好。一直以来是诸多铀矿地质研究者所关注的盆地,其中以开鲁盆地最为典型,特别是钱家店凹陷,其含铀层位的地球物理特征明显,与油伴生,成矿远景好。本文主要对与钱家店凹陷毗邻的松辽盆地西南部的开鲁盆地哲中凹陷中的龙湾筒凹陷进行地球物理资料深入分析研究,利用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对含铀目的层地震属性特征的处理分析,对研究区的构造形态、目的层物性变化及铀成矿前景进行初步预测,圈定了有利铀成矿潜力区域,为后续铀矿勘探和研究提供参考。

李毅[3](2021)在《浅层地震勘探在宝龙山-太平川地区铀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松辽盆地是我们北方一个大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等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松辽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工作的深入,先后在盆地西南部地区西南部地区发现了钱家店、宝龙山、大林、海力锦等大型铀矿床,表明该地区砂岩型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优势明显,是铀矿勘查的重点地区之一。如何快速查明该区基底埋深、盖层结构、断裂构造、找矿目的层及其砂体发育特征等铀成矿地质环境问题,成为找矿突破的关键。以往区内砂岩型铀矿勘查中寻找砂体的手段主要是电磁测深法、钻探法、地震勘探等方法。早期以上方法对铀矿砂体识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伴随着铀矿勘探开发的深入及找矿目的层的精细化解释需求,针对区内重点勘查地段就需要精度更高的地震勘探方法来解决问题。本文以松辽盆地西南部通辽地区宝龙山-太平川地段为研究对象,以浅层地震勘探方法为手段,通过开展地震数据采集、资料处理与解释等技术研究,初步建立了一套砂岩型铀矿地震勘探技术方法体系。根据研究区以往3条地震剖面数据,开展了滤波、速度分析、叠加、属性计算等系列处理与成图,结合区内已知地质、钻孔和其他资料,开展了地震-地质解释方法研究,大致查明了研究区盖层结构、断裂构造、岩性岩相、目的层埋深与厚度、古河道等砂岩型铀成矿地质环境问题,预测了铀矿找矿有利区段,为钻探工程布置提供了依据。本次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推断解释了区内7个反射层面及其与地层的对应关系,推断解释主要断裂构造17条,基本查清了工作区断裂构造格架;2)对工作区地震相、沉积相以及地层岩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3)推断解释了工作区上白垩统姚家组下岩段河道的展布特征和砂体的分布范围及规模,总结了工作区的铀矿找矿有利地段。

陈彦武[4](2021)在《松辽盆地西南部泉头组-嫩江组沉积体系研究》文中认为松辽盆地西南部是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区,也是重要的油气成藏和砂岩型铀矿富集成矿区。由于铀矿床主要在沉积砂体中富集,因此对研究区有利砂体和沉积体系的研究就显得极其重要。本文首先在综合钻井、地震、测井及其他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借助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地层进行精细对比划分,建立研究区各层地层格架。然后,在结合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古地貌特征、物源变化特征及实验分析测试数据,综合分析研究区砂岩型铀矿富集形成的构造环境、砂体特征及沉积体系展布特征与演化规律,进一步预测了铀矿有利区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泉头组-姚家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四种沉积相类型。K2q和K2y时期,西南部边缘地带沉积体系受物源控制明显,物缘供给区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体系,砂体主要分布于扇中亚相和辫状河河道微相中,岩性主要以砾岩、砂砾岩、粗、中、细砂岩为主,夹有薄层的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K2qn和K2n时期,均以湖泊相沉积为主。K2qn时期,研究区以湖泊相为主,有部分地区发育三角洲相沉积,缺乏大规模砂体沉积,厚度不大,此时砂体主要存在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河口坝微相,岩性主要以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互层为主;K2n砂体发育主要在薄层小型的砂滩或砂质浅湖微相中,岩性主要发育厚层的灰色、黑灰色泥岩,泥岩隔水层厚度稳定。松辽盆地西南部泉头组-嫩江组时期,预测的铀矿有利区域分布为:纵向上,主要含矿层为K2q和K2y;横向上,泉头组主要分布在八仙筒附近、以及章古台-协尔苏-金宝屯-双辽一片区域;姚家组分布在伊胡塔-通辽-钱家店-中会古田一带、伽玛吐向南一直到盆地边缘、以及金宝屯-双辽一带。

魏滨[5](2021)在《地震勘探在松辽盆地安乐凹陷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松辽盆地铀矿勘查工作中取得的突破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尤其是以钱家店凹陷、大林凹陷等为重点勘查区,而架玛吐凸起东侧的安乐凹陷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地质资料标明,安乐凹陷在铀源条件、沉积环境、断裂构造等条件均与钱家店凹陷相似,均具有较好的铀成矿潜力。本文在综合整理分析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以地震勘探为手段,通过对层位划分、断裂识别、砂体圈定、沉积相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对铀成矿条件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姚家组特征姚家组在研究区广泛分布,地层厚度自南西向北东由150 m增厚至800 m;姚家组顶板呈南西—北东向宽缓席状展布,南西浅,北东深,埋深在250~1250 m之间;姚家组底板因受基底影响,底板起伏变化较复杂,埋深400~2000 m之间。研究区中部区域姚家组内发育有辫状河相砂体,砂体厚度较大,具有泥砂互层结构,为铀成矿提供了较好的储矿空间。2)构造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同相轴特征,建立了错断、数目突变、分叉扭曲、形状突变,及反射零乱及异常波的出现等断裂判别标志。解释断裂10条,均为正断层。其中F1~F6断裂形成于晚白垩世早期,持续活动时间较长,为研究区内切穿基底大断裂,F2、F3、F5为控盆断裂,控制了研究区基底展布形态;F7~F10为嫩江期形成的较小型断裂,局部影响姚家组、嫩江组沉积厚度。多组断裂为深部还原流体提供通道,铀成矿环境优越。3)沉积相特征依据地震相特征对姚家组下岩段进行了沉积相划分。其中河床亚相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根据地震相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心滩微相及边滩微相。心滩微相整体呈南北向、北北东向展布,根据地震波组特征可勾画出3条主要河道。其中F2断裂东侧主河道发育最广,最宽处约10 km;边滩微相局部地段发育有较厚砂体,具有泥砂互层结构,可作为研究区内第二找矿层位进行探索。

陈艺竹[6](2020)在《松辽盆地北部隐伏断裂构造特征研究》文中指出松辽盆地内以往地质研究工作都是针对中新生代地层,随着近几年勘探工作的深入,发现盆地内石炭-二叠系地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本文以松辽盆地北部地区石炭-二叠系地层发育的隐伏断裂为研究对象,以重力资料为主,结合区域航磁、大地电磁及区域地质资料,厘定了深部隐伏断裂,探讨了其构造特征、形成期次以及机制。本文收集了研究区大量地球物理资料,总结了地球物理异常特征,以重磁异常为主,结合地质、钻井、地震等资料综合解释,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取得了以下认识:(1)利用上延15km以及小波变换后的重磁异常平面图,获取研究区深部异常场特征。研究区深部构造总体上仍然呈北北东走向。根据断裂在重磁异常中的标志,初步推测研究区大致有北北东向、北西向两组断裂。(2)利用剥皮处理后的重力水平总梯度异常识别出25条切割石炭-二叠系地层的断裂,并根据电法、地震等资料获取其垂向上的特征。根据断裂的几何特征和分布关系,基本确定北西向断裂形成晚于北北东向断裂。(3)通过对东北地区晚古生代以来的板块运动情况的总结,认为研究区石炭-二叠系地质体自中生代以来受到太平洋构造域影响强烈。从中生代开始,伊泽奈崎板块沿北西向俯冲,使此时期研究区地壳处于拉张环境,NE-NNE向断裂大量发育。晚白垩世时期,太平洋板块的形成并开始向欧亚大陆漂移,改变了研究区的应力场环境,是研究区在一个左旋压扭应力的作用下发育了数条NW向大型走滑断裂。

司庆红,李建国,张博,苗培森,里宏亮,曹民强,朱强[7](2020)在《钱家店凹陷含铀岩系姚家组高岭土化特征及高岭石氢氧同位素的流体指示意义》文中认为钱家店凹陷姚家组高岭石的形成与铀成矿存在流体上的密切联系。通过岩心观察、孔渗测试、光谱扫描及电镜扫描等方法分析了姚家组砂岩高岭土化蚀变空间特征,并对高岭石进行H-O同位素测试,以查明形成高岭石的相关流体及其特征。研究发现:①高岭土化蚀变往往与砂岩的漂白和铀矿化关系密切,灰-灰白色砂岩渗透率明显高于红-红棕色砂岩,联井剖面反映姚家组砂岩的高岭土化与漂白程度总体呈现出沿NW-SE向逐渐减弱的趋势;②姚家组高岭石发育,含铀矿段及围岩砂岩的高岭石含量占黏土矿物的65%~90%,高岭石的δ18OV-SMOW值为-1.03‰~8.82‰,δDV-SMOW值为-115.87‰~-105.51‰,显示高岭石与水具有明显的O同位素分馏现象。以H-O同位素反演流体温度为切入点,从流体温度、流体性质与流向以及流体控制因素的角度探讨形成高岭石的相关流体特征,得到以下认识:①δD-δ18O特征表明形成高岭石的流体温度在40~120℃,且研究区西北部的姚家组砂岩高岭石形成的流体温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②与高岭石形成相关的流体可能主要是NW-SE向的较高温深层还原性含烃流体与SW和NW向的低温含氧地下水交汇的酸性流体耦合;③受控于掀斜与反转构造活动的构造天窗和西北部断裂是耦合流体形成的根本原因,而岩相非均质性和渗透性差异分别对地下水和还原性含烃流体有明显影响。

雷安贵,陈振岩,魏达,杨松林[8](2020)在《钱家店铀矿床钱Ⅴ铀矿床资源预测》文中研究指明为建立钱家店铀矿床资源量评价体系,实现钱Ⅴ铀矿床资源量的定量预测,对钱家店砂岩型铀矿床特征及控矿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控制资源量的要素为铀源、构造、层间氧化、还原介质、沉积储层和沉积结构。应用资源丰度类比法原理对钱家店铀矿床进行了系统评价,将钱Ⅱ和钱Ⅳ铀矿床11个矿层单元定为刻度区。通过类比参数体系建立、刻度区丰度模型建立、预测区类比参数求取、有利含矿区圈定、资源量计算5个方面的研究,定量预测了钱Ⅴ矿床资源量,认为钱Ⅴ块铀矿床具有形成大型铀矿床的资源潜力。

章展铭[9](2020)在《内蒙古通辽地区流体作用与铀成矿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松辽盆地是我国北方主要的产铀盆地之一,盆地西南部的通辽地区现已探明钱家店、宝龙山等大型铀矿床。近年来,通辽地区经铀矿勘查新发现了大林、海力锦等矿床,表明区内仍有很大的成矿前景。然而,对于区内流体作用与铀成矿的研究相对薄弱。论文以松辽盆地西南部通辽地区宝龙山、大林砂岩型铀矿床为研究对象,以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以及砂岩型铀成矿理论为指导,研究了铀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目的层姚家组砂岩的后生蚀变特征、成矿流体类型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取得如下主要成果:(1)研究认为目的层姚家组砂岩中与铀矿化相关的蚀变主要有高岭石化、黄铁矿化及碳酸盐化。高岭石常常吸附铀,充填在砂岩孔隙,以杂基的形式存在。黄铁矿一方面表现为草莓状黄铁矿交代有机质且与铀矿物共生,另一方面以胶状黄铁矿与铁白云石、铀矿物共生的形式存在。含铀碳酸盐以铁白云石为主,常以自形-半自形产出,铀矿物赋存在其表面。(2)根据蚀变矿物的产出形式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不同蚀变矿物的成因。其中,高岭石成因复杂,既可以是大气降水淋滤或成岩有机酸流体的产物,也可以是在辉绿岩脱气产生的富CO2热流体充注作用下形成;黄铁矿根据其形态可分为草莓状黄铁矿与包裹草莓状黄铁矿的胶状黄铁矿,前者为具有强亏损δ34S特征的生物成因,后者因富集δ34S系热流体活动的产物;碳酸盐化存在三期,依次是沉积成岩阶段形成的原生亮晶方解石、辉绿岩脱气作用产生的富CO2流体充注姚家组砂岩形成的方解石脉与片钠铝石、热流体与地下水混合形成的铁白云石。(3)结合宏观砂岩特征与微观的镜下观察,认为研究区存在地下水、辉绿岩脱气产生的富CO2热流体以及油气还原性流体。地下水的活动贯穿姚家组形成至铀富集成矿的整个阶段;富CO2的热流体形成于嫩江期末强烈的区域构造-岩浆活动时期,是基性岩浆活动脱气作用的产物;油气还原性流体除了由原生炭屑有机质控制的有机酸外,还由深部油气组成,伴随着持续性的构造抬升活动,能沿着断裂运移至姚家组,提升还原容量。(4)运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手段,研究认为区内铀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盐度低及多种流体叠加的特征。姚家组于构造反转期受到辉绿岩脱气产生富CO2热流体的改造,具有较高温(198~223℃)、低盐度(0.71~4.34 wt%Na Cleq)的特征。随着含铀含氧地下水的逐步混入,成矿流体演化为中等温度(155~232℃)、较高盐度(4.18~9.98 wt%Na Cleq)的特征。最终,由于热流体活动的间歇,成矿流体以地下水占主导地位,表现为低温(83~145℃)、低盐度(0.88~6.45 wt%Na Cleq)的特征。(5)认为宝龙山-大林铀矿带含矿目的层砂岩主要经历沉积成岩阶段、富CO2流体充注阶段以及成矿阶段,地球化学环境的演化过程依次为弱碱→弱酸→碱性-过碱性→弱碱性→弱酸性-中性过渡,此过程对蚀变矿物的形成与铀的迁移富集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根据蚀变矿物组合及流体作用,将铀成矿过程划分为沉积预富集、构造反转及热流体改造、层间氧化成矿等三个阶段。

李英宾,李毅,魏滨,刘波,张占彬,杨明[10](2019)在《CSAMT和浅层地震在松辽盆地西南部铀矿勘查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在铀矿勘查中各有优缺点。为了提高矿勘查提的效率,本文介绍了以可控源音频大地测量(CSAMT)为主、浅层地震反射波法为辅的综合物探方法在松辽盆地西南部铀矿勘查中的应用实例。通过CSAMT和浅层地震联合测量解释两条控盆断裂,查明四方台组和明水组顶底界面埋深约200~400m,呈椭圆形北东向分布,由盆地边部向凹陷中心地层由薄变厚;工作区基底埋深约700~1000m,呈宽缓波浪状展布;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当勘探深度大于700m时,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对地层划分、查明基底埋深和基底断裂效果更好。经钻孔验证表明,合理利用CSAMT与浅层地震联合方法在松辽盆地西南部铀矿找矿工作中具有可靠、经济的优势,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二、开鲁坳陷地震勘探方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鲁坳陷地震勘探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砂岩型铀矿的“双阶段双模式”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成矿地质背景
    2.1 地壳演化与盆地基底
    2.2 伸展作用与成盆
    2.3 盆地形成后的构造反转
        2.3.1 正反转作用
        2.3.2 负反转作用
3 表生低温含铀含氧流体成矿
    3.1 铀成矿条件
        A.构造反转条件
        B.沉积相条件
        C.铀源条件
        D.还原剂条件
    3.2 铀成矿特征
        3.2.1 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铀矿床
        3.2.2 二连盆地哈达图铀矿床
        3.2.3 钱家店—白兴吐铀矿床
4 深部热流体叠加改造成矿
    4.1 热流体改造成矿条件
    4.2 断裂
    4.3 热流体改造成矿标记
5 问题与讨论
    5.1 关于两类成矿流体
    5.2 关于成矿时代
    5.3 关于成矿动力学来源
    5.4 关于成矿模型
        5.4.1 第一阶段成矿作用——表生含铀含氧流体
        5.4.2 第二阶段成矿作用——深部热流体
        5.4.3 伸展区铀成矿综合模型
        A.含矿目的层形成阶段
        B.表生氧化流体成矿阶段
        C.深部热流体叠加成矿阶段
    5.5 关于找矿方向
6 结论

(2)开鲁盆地龙湾筒凹陷构造特征及砂岩型铀矿找矿前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地质与地球物理概况
2 构造特征分析
3 铀矿前景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3)浅层地震勘探在宝龙山-太平川地区铀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砂岩型铀矿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浅层地震在铀矿勘查中的应用现状
    1.4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2 区域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2.1 松辽盆地铀矿勘查概况
        2.1.1 区域地质工作
        2.1.2 铀矿地质工作
        2.1.3 物探工作
    2.2 地质概况
        2.2.1 区域地层特征
        2.2.2 勘查区地层特征
    2.3 地质构造特征
    2.4 铀成矿环境特征
        2.4.1 目的层姚家组地质特征
        2.4.2 研究区铀成矿主控因素
    2.5 地球物理特征
3 地震勘探采集参数分析
    3.1 观测系统选择
    3.2 试验工作
        3.2.1 干扰波调查
        3.2.2 药量试验
        3.2.3 井深试验
    3.3 施工参数
    3.4 折射数据采集
4 数据处理及资料解释
    4.1 地震原始资料品质分析
    4.2 数据处理
        4.2.1 预处理
        4.2.2 速度分析
        4.2.3 剩余静校正处理
        4.2.4 提高分辨率处理
        4.2.5 叠加处理
        4.2.6 解释性处理
    4.3 地震资料解释及砂体分析
        4.3.1 已知钻孔与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
        4.3.2 地震层序划分和分析
        4.3.3 断裂构造解释
        4.3.4 地震相的划分及岩性分析
    4.4 铀矿有利区域预测
5 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4)松辽盆地西南部泉头组-嫩江组沉积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论文来源
        1.1.2 研究区概况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沉积相及沉积体系研究现状
        1.2.2 松辽盆地西南部沉积相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建立松辽盆地西南部泉头组-嫩江组的等时地层格架
        1.4.2 松辽盆地西南部泉头组-嫩江组沉积体系分布特征
        1.4.3 砂体厚度及沉积微相展布特征
    1.5 特色和创新点
    1.6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2.2 研究区概况
    2.3 构造演化特征
        2.3.1 研究区沉积充填特征
        2.3.2 断陷期构造特征
        2.3.3 坳陷期构造特征
第三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3.1 地层划分标志
        3.1.1 泉头组底部砾岩
        3.1.2 青山口组泥岩段
        3.1.3 嫩江组泥岩段
    3.2 地层剖面对比特征
        3.2.1 泉头组地层剖面对比
        3.2.2 青山口组地层剖面对比
        3.2.3 姚家组地层剖面对比
        3.2.4 嫩江组地层剖面对比
    3.3 地层厚度平面分布特征
        3.3.1 泉头组地层厚度平面分布
        3.3.2 青山口组地层厚度平面分布
        3.3.3 姚家组地层厚度平面分布
        3.3.4 嫩江组地层厚度平面分布
    3.4 地层底面埋深特征
        3.4.1 泉头组底面埋深特征
        3.4.2 青山口组底面埋深特征
        3.4.3 姚家组底面埋深特征
        3.4.4 嫩江组底面埋深特征
第四章 沉积体系研究
    4.1 物源分析
        4.1.1 物源体系及水系分布
        4.1.2 重矿物分析
        4.1.3 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 沉积相标志
        4.2.1 岩相标志
        4.2.2 沉积构造
        4.2.3 古生物
        4.2.4 粒度特征
        4.2.5 测井相
    4.3 沉积相类型
        4.3.1 冲积扇
        4.3.2 河流相
        4.3.3 三角洲相
        4.3.4 湖泊相
    4.4 单井相分析
        4.4.1 B13 井单井沉积相分析
        4.4.2 QC33 井单井沉积相分析
        4.4.3 B10 井单井沉积相分析
        4.4.4 QC181 井单井沉积相分析
        4.4.5 B11 井单井沉积相分析
        4.4.6 QC150 井单井沉积相分析
    4.5 连井相分析
        4.5.1 LC17-LC21-QC152-QC154 连井剖面
        4.5.2 QC152-QC150-QC149-QC181 连井剖面
        4.5.3 B4-B7-LC21-QC33-QC128 连井剖面
        4.5.4 B2-B3-B11-B13 连井剖面
    4.6 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
        4.6.1 砂体分布特征
        4.6.2 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
第五章 沉积模式及有利区预测
    5.1 沉积模式
    5.2 有利区预测
        5.2.1 沉积体系特征
        5.2.2 铀矿有利区分布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地震勘探在松辽盆地安乐凹陷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进展
    1.3 研究内容
2 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2.1 地质背景
    2.2 地球物理特征
3 地震采集及数据处理
    3.1 地震资料采集
    3.2 地震数据处理
4 解释方法研究及综合分析
    4.1 层位标定研究
    4.2 断层识别研究
    4.3 砂体圈定研究
    4.4 沉积相划分研究
    4.5 铀成矿预测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松辽盆地北部隐伏断裂构造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断裂构造研究方法
        1.2.2 地球物理勘探的应用
        1.2.3 研究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构造背景
        2.2.1 区域构造演化
        2.2.2 构造变形特征
    2.3 区域地层特征
        2.3.1 新生界
        2.3.2 中生界
        2.3.3 上古生界
        2.3.4 前石炭纪地层
    2.4 岩浆活动
        2.4.1 加里东期岩浆活动
        2.4.2 海西期岩浆活动
        2.4.3 印支期岩浆活动
        2.4.4 燕山期岩浆活动
        2.4.5 喜山期岩浆活动
    2.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5.1 区域重力异常
        2.5.2 区域航磁异常
    2.6 岩石物性特征
        2.6.1 研究区岩石物性综合特征
        2.6.2 目标层物性特征
第三章 隐伏断裂在地球物理场上的响应
    3.1 利用地球物理资料解释断裂构造的原理
        3.1.1 利用重磁异常研究隐伏断裂
        3.1.2 利用电法剖面识别隐伏断裂的原理
    3.2 隐伏断裂在重力异常中的显示
        3.2.1 布格重力异常特征
        3.2.2 深部断裂构造在重力异常场中的响应
    3.3 隐伏断裂在隐伏断裂在航磁(ΔT)异常中的显示
        3.3.1 航磁(ΔT)化极Za异常特征
        3.3.2 深部断裂在航磁 Za 化极异常中的响应
    3.4 电法剖面中的断裂显示
第四章 隐伏断裂的厘定与特征分析
    4.1 划分断裂的依据
    4.2 断裂推断结果
    4.3 主干断裂特征简述
        4.3.1 NE-NNE向断裂
        4.3.2 NW向断裂
    4.4 断裂展布规律与形成期次
第五章 研究区隐伏断裂形成机制与构造演化
    5.1 晚古生代以来的板块运动
    5.2 断裂的形成机制
        5.2.1 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形成机制
        5.2.2 北西向断裂形成机制
    5.3 构造演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7)钱家店凹陷含铀岩系姚家组高岭土化特征及高岭石氢氧同位素的流体指示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背景
    1.1 研究区早白垩世以来构造及其演化特征
    1.2 姚家组沉积相与砂体展布特征
2 样品选择和分析方法
    2.1 样品蚀变特征
    2.2 H-O同位素分析
3 姚家组砂岩高岭土化蚀变特征
    3.1 高岭土化蚀变特征
    3.2 高岭土化蚀变的空间变化特征
    3.3 高岭石晶体形态与结晶度
4 含铀岩系姚家组砂岩的高岭石H-O同位素特征
    4.1 高岭石H-O同位素组成
    4.2 高岭石H-O同位素的分馏特征
5 讨论
    5.1 与高岭石形成相关的流体温度
    5.2 与高岭石形成相关的流体性质与流向
    5.3 与高岭石形成相关的流体控制因素
6 结论

(8)钱家店铀矿床钱Ⅴ铀矿床资源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源丰度类比法简介
2 钱家店铀矿床控矿因素分析
    2.1 铀矿床地质概况
    2.2 铀矿床控矿条件分析
        2.2.1 铀源条件
        1)岩性
        2)铀源区岩石铀质量分数
        3)含矿层铀质量分数
        2.2.2 构造条件
        2.2.3 储集条件
        1)含矿岩性对成矿控制明显。
        2)砂体厚度和含砂率对铀成矿具较明显的制约作用。
        3)储集物性对铀成矿具较强的制约作用。
        2.2.4 还原条件
        2.2.5 沉积结构
        2.2.6 层间氧化作用
    2.3 刻度区类比参数体系建立
3 刻度区解剖
    3.1 刻度区选择及资源丰度计算
    3.2 刻度区资源丰度模型建立
        1)刻度区类比参数描述
        2)资源丰度模型建立
4 钱V资源量计算
5 讨论与结论

(9)内蒙古通辽地区流体作用与铀成矿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研究区概况
        1.2.1 研究区范围
        1.2.2 自然地理条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砂岩型铀矿研究现状
        1.3.2 成矿流体与铀成矿作用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主要技术方案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主要完成工作量
    1.6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1.6.1 取得的主要成果
        1.6.2 创新点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构造背景
    2.2 盆地结构和构造特征
        2.2.1 基底特征
        2.2.2 盖层特征
        2.2.3 断裂构造特征
    2.3 岩浆活动
    2.4 水文地质特征
        2.4.1 水文地质单元划分
        2.4.2 古水文地质旋回特征
3 铀矿床地质特征
    3.1 铀矿化类型
    3.2 矿床地质特征
        3.2.1 铀源
        3.2.2 含矿建造特征
        3.2.3 氧化带发育特征
        3.2.4 矿体形态
        3.2.5 水文地质特征
        3.2.6 铀存在形式
4 流体类型及其特征
    4.1 流体类型
        4.1.1 地下水
        4.1.2 热流体
        4.1.3 还原性流体
    4.2 流体包裹体特征
        4.2.1 岩相学特征
        4.2.2 均一温度与盐度特征
        4.2.3 流体包裹体成分
    4.3 流体特征
    4.4 流体组分及来源
5 流体作用及其与铀成矿关系
    5.1 地下水作用与铀成矿关系
    5.2 热流体作用与铀成矿关系
    5.3 还原性流体作用与铀成矿关系
    5.4 蚀变矿物组合序列与铀成矿阶段
6 主要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CSAMT和浅层地震在松辽盆地西南部铀矿勘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1.1 工作区地质特征
    1.2 地球物理特征
2 方法与原理
    2.1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2.2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3 数据采集
    3.1 测线布设
    3.2 工作参数设置
        3.2.1 CSAMT法
        3.2.2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4 资料解释
    4.1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资料分析
        4.1.1 资料解释依据
        4.1.2 浅层地震反射波地质分析
    4.2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资料分析
        4.2.1 资料解释依据
        4.2.2 反演电阻率断面分析
        4.2.3 上白垩统明水组与四方台组底板埋深分布特征
5 应用效果分析
    5.1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和CSAMT法及钻孔揭露对比分析
    5.2 钻孔对砂体的验证
6 结论

四、开鲁坳陷地震勘探方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砂岩型铀矿的“双阶段双模式”成矿作用[J]. 聂逢君,严兆彬,夏菲,何剑锋,张成勇,封志兵,张鑫,杨东光,陈梦雅,谈顺佳,张进,康世虎,宁君,杨建新,申科峰,蔡建芳. 地球学报, 2021
  • [2]开鲁盆地龙湾筒凹陷构造特征及砂岩型铀矿找矿前景探讨[J]. 谈顺佳,于常青,聂逢君,陈振岩,严兆彬,里宏亮. 地球学报, 2021
  • [3]浅层地震勘探在宝龙山-太平川地区铀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D]. 李毅. 东华理工大学, 2021(02)
  • [4]松辽盆地西南部泉头组-嫩江组沉积体系研究[D]. 陈彦武. 西北大学, 2021(12)
  • [5]地震勘探在松辽盆地安乐凹陷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D]. 魏滨. 东华理工大学, 2021(02)
  • [6]松辽盆地北部隐伏断裂构造特征研究[D]. 陈艺竹.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5)
  • [7]钱家店凹陷含铀岩系姚家组高岭土化特征及高岭石氢氧同位素的流体指示意义[J]. 司庆红,李建国,张博,苗培森,里宏亮,曹民强,朱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20(04)
  • [8]钱家店铀矿床钱Ⅴ铀矿床资源预测[J]. 雷安贵,陈振岩,魏达,杨松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06)
  • [9]内蒙古通辽地区流体作用与铀成矿关系研究[D]. 章展铭.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2020(02)
  • [10]CSAMT和浅层地震在松辽盆地西南部铀矿勘查中的应用[J]. 李英宾,李毅,魏滨,刘波,张占彬,杨明. 地质与勘探, 2019(06)

标签:;  ;  ;  ;  ;  

开鲁凹陷地震勘探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