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免疫渗滤法快速检测人血清中的CMV

金标免疫渗滤法快速检测人血清中的CMV

一、金标免疫渗滤技术快速检测人血清中CMV(论文文献综述)

徐菲[1](2019)在《1型鸭甲肝病毒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以肝脏肿大并伴有出血点,脾脏肿大、角弓反张、走路不稳等为主要特点。当下我国流行的DHV主要是1型鸭甲肝病毒(DHAV-1),也是在世界范围内主要流行的血清型。该病毒引起的DVH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养鸭业的健康发展。由于临床生产中该病发病急,死亡快,而普通实验室检测方法又比较麻烦,耗时长,不利于该病的快速确诊与治疗。为了方便该病在临床生产中的快速诊断,本研究研发了快速检测DHAV-1的胶体金试纸条。本研究共分为三部分。试验一、重组DHAV-1 VP1蛋白的诱导表达及纯化将实验室保存的重组表达DHAV-1 VP1蛋白的质粒pET32a-VP1进行了重新酶切鉴定和测序,再将重组蛋白进行诱导表达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分析。结果表明,DHAV-1的VP1蛋白成功得到了表达,表达蛋白经纯化后浓度为2mg/mL,Western blotting鉴定分析发现该重组蛋白能够与DHAV-1的单克隆抗体4E6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试验二、DHAV-1多克隆抗体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将试验一诱导表达后纯化的重组蛋白按照每只BALB/c小鼠注射100μg的剂量,每隔两周皮下免疫一次,一共免疫5次,最后一次腹腔注射,用ELISA方法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ELISA检测结果表明,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前期时呈快速递增趋势,后期逐渐平稳,5免后多抗效价为1:25600。将实验室保存的分泌DHAV-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4E6复苏,注射到提前7天腹腔注射石蜡的BALB/c小鼠,10天后采集注射小鼠的腹水,用ELISA方法检测单克隆抗体效价。ELISA检测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4E6的效价为1:51200。试验三、检测DHAV-1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不同直径大小的胶体金颗粒,调节到最适pH值后,将胶体金颗粒与纯化的抗体发生物理结合,吸附到玻璃纤维素膜上;将纯化的单抗作为捕获抗体,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制备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并对最佳工作条件进行了优化。对胶体金试纸条的条件摸索最终确定胶体金标记抗体的最佳浓度为15μg/mL,标记最佳值为18μg/mL,最终确定为包被于NC膜的T线浓度为700μg/mL,包被C线浓度为600μg/mL。对制备的检测DHAV-1的胶体金试纸条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胶体金检测试纸条能够与DHAV-1和DHAV-3发生反应,但不与鸭细小病毒、鸭圆环病毒、新城疫病毒以及阴性对照PBS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试纸条可以检测到的最低病毒蛋白含量为9.198 ng/μL,灵敏性稍低于双抗体夹心方法;不同批次试纸条对样品的检测结果一致;4℃和25℃条件下保存6个月不影响检测结果。这表明本研究制备的检测DHAV-1的胶体金试纸条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稳定性,由于其可以在5 min内得出检验结果,为DHAV-1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现场检测的手段。

钱红[2](2015)在《布鲁氏菌病、莱姆病胶体金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文中指出布鲁氏菌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它是一种动物源性、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莱姆病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性疾病,是由蜱传播的若干个不同基因种的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疾病。目的:(1)本研究基于血清学诊断方法,建立一种快速、便捷的适用于基层诊断布鲁氏菌的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方法。(2)本研究应用免疫渗滤技术,建立一种早期鉴别莱姆病的快速诊断方法。方法:(1)提取纯化羊种布鲁氏菌强毒株16M LPS,对其纯度、浓度进行鉴定后,以LPS作为包被抗原,优化完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以及试纸条的制作条件,完成试纸条的组装后,对不同动物、人类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并与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16M LPS作为包被抗原的试纸条的可行性。(2)使用石河子大学人兽共患病实验室构建的莱姆重组蛋白Bmp A,经过纯化、浓缩,达到最佳包被浓度后,优化免疫渗滤技术的条件,使用免疫渗滤技术对疑似莱姆患者血清及未知绵羊血清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结果,探究莱姆膜脂蛋白Bmp A作为包被抗原应用免疫渗滤技术,对莱姆病诊断的可行性。结果:(1)免疫胶体金试纸条LPS最佳包被浓度为2.0 mg/m L。440份血清样品检测结果为:试纸条与试管凝集试验的符合率为95.45%,明显高于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的符合率(79.55%);且试纸条的阳性检出率为84.32%,试管凝集试验阳性检出率为86.59%,相差较小。(2)重组蛋白Bmp A以2.0 mg/m L为制作免疫渗滤卡盒的最适包被量,用免疫渗滤卡对8份确定感染莱姆病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检测出3份阳性血清;对30份的绵羊血清进行检测,检测出2份阳性血清,经过WB验证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以LPS作为包被抗原的布鲁氏菌病胶体金试纸条诊断方法,可用于基层对布鲁氏菌病的初步筛查;优化免疫渗滤技术,建立了以纯化的Bmp A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膜脂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的莱姆病免疫渗滤卡诊断方法。为布鲁氏菌病和莱姆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

崔庆红[3](2015)在《金标免疫渗滤法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抗体的研究》文中提出胶体金标记技术的建立催生了两种经典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斑点金免疫渗滤(DIGF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其中DIGFA由于具有快速、结果可直接判读、可单人份检测、结果稳定等优点逐渐成为开发各类快速诊断试剂的技术基础,一系列针对临床、食品等多个领域的DIGFA被建立和应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晚期关节多发生畸形难以治愈,早期诊断对疾病的控制尤为重要,大量研究已经表明在临床症状出现好几年前患者血清中就会出现特异的自身抗体,对这些自身抗体的检测对RA的早期诊断非常有利。本文拟建立检测RA两种自身抗体的DIGFA,旨在简化检测操作、降低检测成本、在样本量少的情况下可快速开展检测。为此,首先通过与欧蒙试剂盒对比及检测临床确定的血清对待检抗体特异的抗原进行了筛选制备,采用链酶亲和素-生物素结合方式将环瓜氨酸肽(CCP)与载体蛋白进行偶联,优化了新的含18个氨基酸的环肽序列;确定了较稳定的类风湿因子(RF)特异抗原的原料来源,同时优化了特异性高的HRP标记F(ab’)2片段作为酶标二抗,并比较了兔IgG、人IgG、Fc片段几种常用于RF检测的抗原性能。接着,本文制备了抗自身抗体的胶体金探针,对各反应参数进行了优化,确定了较好的偶联pH在8.2-8.5之间(7μL K2CO3 (5%)/mL Au),最小偶联蛋白量为22μg/mLAu,最适大分子稳定剂是BSA(免疫级)和PEG-20K,较优洗涤纯化缓冲液是Tris-HCl(pH 8.2),最后优化了探针冻干的最佳保护剂为甘露醇。最后,将前两章制备的抗原和探针应用于DIGFA的建立,对影响检测的多个因素进行了优化,确定了RIgG最适稀释液是Tris-HCl (pH 8.2),样品下渗速度是1.4-3.3虬/s,大分子封闭剂是BSA,洗涤条件是PBST(pH7.4,1%Tween-20),同时发现PEG和Tween对斑点显色有一定增强作用,用该试剂检测部分临床血清,显示了良好的检测效果。

孙阳阳[4](2014)在《乳腺癌肿瘤细胞的试纸条快速检测方法研究》文中认为乳腺癌是一种现代女性的高发性疾病。乳腺癌肿瘤形成时细胞会有脱落,进入血液中,随着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当生长环境合适时,某些细胞就会驻留在淋巴或者器官上,可能形成肿瘤灶点。因此检测乳腺癌肿瘤细胞对于预防肿瘤复发转移有重要的意义,而目前对细胞水平上的检测一般都要借助大型仪器,耗时长,有必要建立更加快速、准确、灵敏的细胞检测方法。试纸条检测是目前最为方便快捷的检测方法,传统的试纸条对于细胞的检测,检测限较低,有必要深入建立试纸条检测乳腺癌肿瘤细胞的方法。论文以传统的胶体金渗滤法以及胶体金的光热效应为基础,通过对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捕获,激光照射纳米金产热和微孔膜、磁性微球的多重筛选,实现在试纸条上对乳腺癌肿瘤细胞的检测,具有方便、快速、可以对细胞定量分析,易于实现的优点。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对乳腺癌以及乳腺癌肿瘤细胞检测的意义、试纸条快速检测的基本概念以及分类进行了概述。论述了当前肿瘤细胞的检测方法以及当前试纸条检测细胞的方法研究进展。第二章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乳腺癌肿瘤细胞的胶体金光热效应渗滤试纸的方法。首先合成了胶体金以及金标抗体,优化缓冲液条件以及激光照射时间,确定了传统胶体金渗滤法以及胶体金光热效应渗滤试纸检测MCF-7细胞的最低检出限,建立了胶体金光热效应渗滤试纸检测MCF-7细胞的标准曲线,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2.4×10(-5x)+0.0326,R2=0.9894。第三章建立了另一种胶体金-磁球膜过滤试纸快速检测乳腺癌肿瘤细胞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利用磁性微球的磁分离特性以及微孔膜的过滤筛选作用,结合胶体金的光热效应,通过优化金标Anti-EpCAM以及磁球-二抗的浓度,确定了胶体金-磁球膜过滤法检测MCF-7细胞的最低检出限,建立了该方法检测MCF-7细胞的标准曲线,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1.6×10(-5x)+0.1925,R2=0.9929。第四章总结、比较和分析了前两章所建立的两种检测乳腺癌肿瘤细胞的新方法。胶体金光热效应渗滤试纸方便快捷、操作简单,但对于MCF-7细胞的检测限为6000个,灵敏度较低,重现性较差,需要再进一步研究;胶体金磁球膜过滤试纸对MCF-7细胞的检测限为1500个,灵敏度相对较高,对细胞的特异性识别、磁分离以及微孔膜的筛选纯化使结果的可信度更高,可进一步整合实验方案优化其他条件来提高检测灵敏度。

张玮莹[5](2014)在《基于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在环境与生物监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传感器是一门由生物、化学、物理、医学、电子技术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成本低、在复杂的体系中进行在线连续监测,特别是它的高度自动化、微型化与集成化的特点,使其在近几十年获得蓬勃而迅速的发展,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支撑。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表明,由于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和催化特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将纳米材料应用到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中可以大幅提高传感器的响应性能。本论文在纳米材料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制备了基于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并结合免疫技术,制备成纳米免疫层析试纸条,用于检测有机磷农药暴露的各种生物标志物。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系统介绍了纳米技术、生物传感器、生物标志物检测和免疫层析试纸条技术,并着重讨论了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最后简要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内容。第二章通过一步电化学沉积法原位构建了一个金纳米-壳聚糖-生物素复合界面,该界面为亲和素提供了特异性结合位点,从而为结合生物素化的生物分子创造了条件。在该界面上固定的乙酰胆碱酯酶对其底物氯化硫代乙酰胆碱表现了很好的活性。此外,由于金纳米能催化硫代胆碱的氧化并能加速电子传导,因而能提高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基于有机磷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该传感器可以用于快速、灵敏的检测有机磷农药残留。我们制备的这个传感器对乐果的检测线性范围是0.05-15 μg/mL,最低检测限达到0.001μg/mL,为有机磷农药的定量检测提供了新途径。第三章建立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的便携式免疫层析试纸条传感器,用于简单、快速、灵敏的检测唾液样本中的3,5,6-三氯-2-吡啶酚(TCP)——有机磷农药毒死蜱的重要代谢生物标志物,为毒死蜱暴露的现场检测、早期诊断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该传感器在15 min内对TCP标准样品最低检测限为0.47 ng/mL,线性范围为0.625-20 ng/mL。基于对抗体储存液、样品垫等参数的优化,实现了无需预处理,采集的唾液样品便可直接用于测定,且与ELISA试剂盒测得数据表现出非常高的一致性。第四章采用量子点作为标记物,基于二氧化锆(ZrO2)纳米材料对磷氧基团的高亲和力,建立了一种便携式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用于生物监测人血清中的磷酸化酶加合物OP-AChE—有机磷农药和神经毒剂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之一。首次实现了通过试纸条对OP-AChE进行高选择性、高灵敏性光学检测,对于有机磷中毒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该传感器在15 min内检测到OP-AChE的最低含量为4 pM,线性范围为0.01-10 nM,与质谱法分析OP-AChE所提供的参考值具有可比性。在人血清加标回收实验中,回收率为95%-108%。第五章首次将免疫层析技术、酶免疫技术与复合磁纳米材料相结合,制备了基于Fe3O4@TiO2磁纳米的便携式免疫试纸条传感器,采用电化学方法高灵敏性、高选择性检测人血清中的另一种磷酸化酶加合物OP-BChE。Fe3O4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负载大量TiO2纳米粒子;同时,它还能充分利用自身的磁性,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对目标分析物进行分离和富集。本研究利用磁纳米捕捉OP-BChE,不仅解决了难以找到抗磷酸化抗体的难题,还可以直接从生物基质中分离OP-BChE,从而避免了复杂的样品预处理过程。此外,用金纳米介导酶与抗体的结合,有效扩大了电化学响应信号。该传感器对于OP-BChE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5-10 nM,检出限为0.01 nM。在人血清加标回收实验中,回收率为94-104%。第六章将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应用于生物传感器。利用磷钼杂多酸(PMo12)与石墨烯(GS)之间较强的相互作用,合成了 PMo12-GS复合纳米材料,并对其进行了多方位的表征。然后构建了一种基于该复合材料的生物传感器,对抗坏血酸的氧化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同时,对于抗坏血酸的检测,也表现出了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测电压。因此,这种制作简便、经济高效的抗坏血酸传感器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方成[6](2012)在《生物标志物传感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慢性病是进行性的、不能自然痊愈及很少能够完全治愈的一类疾病,其所包含的疾病主要有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肿瘤等。慢性病已经成为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成年人的最主要死因,而生物标志物监测是实现慢性病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对症治疗的基础,控制慢性病快速增长的基本途径。本论文主要研究多种慢性病相关生物标志物快速检测的方法和实现途径,助力医院临床生物标志物快速测试以及家庭自测,特别是糖尿病、高血脂、痛风及肿瘤患者的自我监测。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化学酶传感技术研究解决了电化学酶传感器的准确性、一致性和稳定性问题。基于双电极测试系统中电子媒介体作用的新机制,选择适当的检测电压来减少干扰物发生电极反应的概率。选用微反应腔和快速水合的传感层来缩短响应时间,使得电子媒介体的反应比干扰反应优先进行,进一步消除样品中存在的其它电活性物质的干扰。由于电子媒介体、双电极检测技术和短检测时间等因素的协同作用,所制备的尿酸、葡萄糖、胆固醇生物传感器均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正常生理性内源物质基本不干扰测定,外源性药物除极端高值外亦不干扰。采用丝网印刷技术一步完成传感试剂的固定,简化了制备工艺,并且提高了传感器间的一致性。通过优化传感层印浆组成,提高尿酸、葡萄糖、胆固醇生物传感器的储存稳定性。所制备的尿酸传感器的保存期为12个月以上,葡萄糖传感器的保存期为18个月以上,胆固醇传感器的保存期为10个月以上(2)电化学免疫传感技术研究以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为研究对象,解决了肿瘤标志物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研制中的四个共性问题:电化学标记方法、电化学检测方法、生物识别分子的固定化方法和免疫反应模式选择。利用电活性物质甲酸二茂铁标记甲胎蛋白,通过免疫渗滤方式和竞争免疫反应,构建了甲胎蛋白免疫渗滤型电化学传感器。利用胶体金介导辣根过氧化物标记抗体,通过免疫层析方式和夹心免疫反应,构建了甲胎蛋白免疫层析型电化学传感器。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和微量非接触点样技术批量制备了上述两种甲胎蛋白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相比于传统免疫分析方法(如ELISA),两种方法一致性很好。由于不需要频繁的清洗步骤,该方法操作简便,并且节省时间,适于诊所和家庭自检。(3)条带型半定量胶体金免疫层析传感技术研究解决了胶体金免疫层析传感技术灵敏度低和不适于定量的问题,实现了三种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半定量检测。研究发现:单位面积硝酸纤维素膜上固定化的抗体越多,灵敏度越高;单位数量胶体金上标记的抗体越少,灵敏度越高,但稳定性越差。但是使用牛血清白蛋白来填补胶体金表面的空位和封闭胶体金表面未和抗体结合的位点,可以稳定胶体金溶液和减少非特异性反应。采用多测试线,所制备的快速胶体金免疫层析传感器的检测限和线性范围均达到临床的要求。密封于有干燥剂的塑料袋中常温(25℃)保存,传感器稳定期大于6个月。临床实验研究表明,该方法与ELISA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7.6%,可以应用于临床,从而满足了应对前列腺癌普查筛选和预后监测等快速检测的需要。

张宏刚[7](2011)在《金标银染免疫渗滤法检测土拉弗朗西斯菌的方法建立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将斑点金免疫渗滤技术检测的快速性与金标银染技术对检测信号级联放大的敏感性相结合,建立金标银染免疫渗滤技术;并研制土拉弗朗西斯菌金标银染免疫渗滤诊断试剂盒,为检测土拉弗朗西斯菌提供快速、敏感的方法。方法:1.利用蛋白芯片技术选择最佳的抗体组合,为金标银染免疫渗滤法检测试剂盒的研发选择合适的包被抗体和示踪抗体;2.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并确定标记的最佳pH值和最佳蛋白标记量,优化标记胶体金的稳定条件,确定胶体金纯化的离心速度等;3.确定点样体系并制成免疫渗滤检测卡,通过十字交叉实验优化点样浓度、样品体积、探针浓度、银染试剂用量等反应体系;4.大量阴性实验确定cutoff值;5.使用经荧光定量PCR定量的土拉弗朗西斯菌为检测对象,评价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6.通过金标银染免疫渗滤法和免疫层析法进行对模拟样品进行检测比较。结果:1.用蛋白芯片选择了小鼠抗土拉LPS单克隆抗体为捕获抗体,兔抗土拉多克隆抗体为示踪抗体;2.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了15nm胶体金,胶体金颗粒均匀、分散度好;确定了兔抗土拉多克隆抗体与15nm胶体金结合的最佳pH值为8.0,二者结合的最佳浓度为24μg/ml;3.合适的包被抗体缓冲液为:0.01MPBS(NaCl0.15MPH7.4)含2%的异丙醇;银染试剂用量为:A、B液各25μl混匀,银染时间为2分钟;十字交叉实验确定最佳的抗体包被浓度为1mg/ml,最佳的样品体积为50μl,最佳的金标探针浓度为1:10;洗液用含0.1%Tween20的PBS效果较好,封闭液用1%PVP+1%Triton-X100效果较好;4.cutoff值确定:CT值为210,CC值为160;金标银染免疫渗滤卡特异性较好、检测灵敏度为1.0×103CFU/ml,高于免疫层析;密封保存的检测卡80天内重复性良好;模拟样品进行检测:自来水样最小检出量为1.0×104CFU/ml;可乐和橙汁样品的最小检出量为1.0×106CFU/ml。结论:1.建立了金标银染免疫渗滤法检测土拉弗朗西斯菌的方法;2.金标银染免疫渗滤法检测土拉弗朗西斯菌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并且有方便快捷、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等优点。

蔡玉春[8](2010)在《基于IgY的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检测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血吸虫病是一种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亿人口受感染,有6亿人口受感染威胁。在我国,曾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目前虽已有5个省市区阻断了传播,仍有7个省有血吸虫病的流行,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在我国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诊断是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中心环节,当前虽仍以病原检查作为血吸虫病诊断的金标准,但随着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人群感染率及感染度不断下降,病原学检查越来越困难,病人的依从性也越来越低,人们呼唤快速、敏感、准确的免疫学诊断方法的出现。循环抗体检测,虽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但由于治疗后循环抗体仍在体内存留若干年,因而无法区分现症感染与既往感染,以及无法进行疗效考核。循环抗原检测,则可反映机体活动性感染的存在与否,并具疗效考核价值,但目前所研制的以哺乳动物特异性单、多抗作为捕获抗体的检测技术仍存在敏感性不高、特异性不强、交叉反应严重等不足。因此,需要寻求新的循环抗原检测方法或捕获抗体替代品。鸡卵黄免疫球蛋白(egg yolk immuno-globulin, IgY)是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在功能上等同于哺乳动物的IgG,而又具有较多不同于哺乳动物IgG的特性,在医学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已显示出其治疗、诊断的潜能。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IgY在血吸虫病循环抗原检测中应用的可能性及其价值。1.制备抗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特异性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对比观察两种途径免疫鸡产生抗SEA特异性IgY抗体水平动态变化;2.建立基于IgY的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ELISA(S-ELISA)及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法,初步探讨IgY在日本血吸虫病诊断中的价值。目的:制备抗SEA特异性IgY抗体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七只新西兰兔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500条/只)42d后解剖收集虫卵,制备SEA。将SEA分别经皮下和静脉注射免疫健康海蓝蛋鸡(3只/组),首次和第2次免疫间隔2周,之后每次间隔4周,共免疫5次,50μg/(只·次)。取三份相同体积的卵黄原液,用(PH5.0-5.2)的双蒸水作1:6、1:8、1:10稀释,充分搅拌,采取不冻融或冻融一次、两次后离心,取上清,再浓缩至卵黄原液体积;分光光度计测IgY抗体浓度,琼脂糖双扩散法检测IgY抗体效价。将IgY粗提液再经硫酸铵盐析法提纯;再取同批卵黄原液用IgY纯化试剂盒纯化,ELISA法测定不同纯化方法所得抗体效价。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IgY抗体特性。结果:用双蒸水对卵黄作1:8稀释,冻融两次获得的IgY浓度最高。经间接ELISA法测定水稀释法获得IgY抗体效价为1:256 00,试剂盒法提纯的IgY效价为1:128 00。经SDS-PAGE分析,试剂盒法纯化后的IgY在相对分子质量(Mr)68 000和25 000处各有一条清晰条带,而水稀释法提纯后还有其他两条带存在。Western blotting分析免疫后IgY可与SEA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制备并鉴定特异性抗SEA IgY抗体,为进一步探讨IgY抗体在血吸虫病中的诊断价值奠定了基础。目的:观察不同免疫途径产生抗日本血吸虫SEA抗原特异性IgY抗体水平动态变化方法:将SEA分别经皮下和静脉注射免疫健康海蓝蛋鸡(3只/组),首次和第2次免疫间隔2周,之后每次间隔4周,共免疫5次,50μg/(只·次)。收集免疫后的鸡蛋做好标记,4℃保存备用。取皮下组和静脉组免疫后2、4、6……18周的鸡蛋,按最佳水稀释法流程制备IgY粗提液,琼脂糖双扩散法检测抗体初次产生时间,间接ELISA法测定不同免疫方式IgY动态变化。结果:静脉注射组和皮下注射组都在首次免疫后一周产生抗体,而分别在第8和12周IgY抗体水平达高峰,随后静脉注射组抗体水平至第18周仍维持较高水平,而皮下注射组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经ELISA测得静脉注射组峰值水平抗体效价1:512 00,皮下注射组峰值水平抗体效价为1:256 00。结论:本研究初步阐明了特异性抗日本血吸虫SEA-IgY产生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制备高效价特异性IgY提供了理论及实验依据。目的:建立一种双抗体夹心法(S-ELISA)来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初步探讨IgY在诊断日本血吸虫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10、20、40、80μg/ml的抗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IgY抗体包板,脱脂奶粉封闭,加入0.2μg/μL的SEA抗原,洗涤后分别加入1:2000、1:1000、1:500稀释的酶标HRP-IgM单抗,确定最佳捕获抗体浓度和最佳酶标抗体工作浓度。将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和正常人血清分别稀释为1:10、1:5和原液,以确定最佳稀释度。依据确定的最佳工作条件,用双抗夹心ELISA法观察日本血吸虫急、慢性病人血清,正常人血清和其他寄生虫病人血清的检测效果。结果:本研究确定了双抗夹心ELISA法最佳工作条件:最佳酶标抗体工作浓度为1:500,最佳IgY抗体包被浓度为40μg/ml,最佳血清稀释度为1:5。SEA抗原最低检测量为300ng/ml。检测急性、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00%(20/20)和91.3%(21/23),检测正常人血清特异性为95%(38/40),除与卫氏并殖吸虫、囊虫病人血清存在少量交叉反应外,与其他寄生虫无交叉反应。结论:建立了基于IgY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确定了最佳工作条件,此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循环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目的:建立基于IgY的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确定捕获抗体及金标结合物最佳组合。方法:采用柠檬酸盐还原法制备的胶体金颗粒标记特异性抗体,将金标抗体喷点在玻璃纤维膜上制备金标垫;将抗血吸虫单抗和抗鼠或抗鸡IgG喷点于硝酸纤维素膜(NC膜)上,作为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将该NC膜与金标结合物垫、样品垫、PVC板制成金标检测层析试纸条,将抗日本血吸虫SEA的单克隆抗体IgM、IgG1、IgG2b和鸡多克隆抗体IgY分别作为捕获抗体和金标抗体,配对组合检测,观察不同抗体组合对的检测效果。结果:在众多组合中,以单抗IgG1(1.5 mg/mL)为捕获抗体,以IgY为金标抗体(30%)的组合效果最佳,对急、慢性血清都能检出,对正常人血清也无非特异反应。结论:初步建立了基于IgY的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金标免疫层析试条法,以1.5 mg/mL的IgG1和30%金标IgY为捕获抗体及金标结合物的组合检测效果最好。1.用日本血吸虫SEA抗原分别经静脉注射及皮下注射免疫海蓝蛋鸡,收集鸡蛋,采用水稀释法、饱和硫酸铵法及IgY纯化试剂盒法提取纯化鸡卵黄IgY抗体。结果以水稀释法提取获得IgY抗体量最高,抗体蛋白浓度达6.5-9. Omg/ml。SDS-PAGE分析显示,试剂盒纯化后的IgY纯度最高,IgY有二条分子量为68kDa和25kDa条带;Western blotting鉴定显示,所获抗SEA-IgY抗体可与SEA发生特异性反应。2.取皮下注射及静脉注射免疫后2-18周的鸡蛋,以水稀释法提取IgY抗体,间接ELISA法测定IgY动态变化。静脉注射组和皮下注射组分别在首次免疫后第8和12周IgY抗体水平达高峰,静脉注射组IgY至第18周仍维持较高水平,而皮下注射组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后随之下降。本研究初步阐明了特异性抗日本血吸虫SEA-IgY产生的动态变化规律。3.以抗SEA-IgY为捕获抗体,HRP标记抗SEA单抗IgM为酶标结合物,建立了基于IgY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确定了包被抗体量、酶结合物工作浓度及血清最佳稀释度。对SEA抗原最低检测浓度是300ng/ml。检测急性、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00%(20/20)和91.3%(21/23),40份正常人血清特异性为95%,除与卫氏并殖吸虫、囊尾蚴病人血清存在少量交叉反应外,与其他寄生虫无交叉反应。结果显示,此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循环抗原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4.以抗SEA的单抗IgM、IgG1、IgG2b和鸡多抗IgY作为捕获抗体及金标结合物进行配对组合,选择最佳检测组合对,建立基于IgY的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结果显示,以1.5 mg/mL浓度的IgG1单抗和30%金标IgY分别作捕获抗体及金标结合物的检测效果最好,对急、慢性血清都能检出,对正常人血清也无非特异反应。

朱文钏[9](2010)在《口蹄疫病毒3AB基因的表达及其抗体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 FMDV)引起多种偶蹄动物感染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之首。我国目前主要是采用注射疫苗来预防和控制本病的发生与流行,但注射疫苗的动物体内也能产生口蹄疫抗体,因此在使用疫苗免疫的情况下,建立一种能够区分疫苗免疫动物和自然感染动物的诊断方法是口蹄疫防制技术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主要为口蹄疫灭活苗。在疫苗生产过程中,绝大部分的非结构蛋白已被消除,因此免疫动物后,体内不产生非结构蛋白抗体,而自然感染动物体内有非结构蛋白的表达,可刺激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可利用检测非结构蛋白抗体来区分自然感染动物和免疫动物,本文主要通过检测口蹄疫3AB非结构蛋白抗体来建立一种能区分自然感染动物和免疫动物的检测方法。本试验将3AB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通过优化表达条件,使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量约为33ku,表达产物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后得到纯度高达95%的目的蛋白,并将此蛋白作为抗原进行后续试验。以纯化的3AB蛋白作为抗原包被酶标板,建立了猪口蹄疫3AB非结构蛋白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通过方阵法确定蛋白最佳包被浓度为0.625μg/ml,最佳血清稀释度为1:100,羊抗猪酶标二抗最佳工作浓度为1:25000。优化了反应体系中的封闭液、稀释液,并确定了血清、二抗及底物的最佳作用时间。通过参照进口试剂盒判断标准,确定了本方法的判定标准。特异性、重复性、稳定性及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方法特异性、重复性、稳定性等方面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本研究还运用免疫胶体金技术,以纯化的重组3AB蛋白作为抗原,建立了口蹄疫3AB非结构蛋白抗体快速检测方法,包括斑点免疫金渗滤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法。本试验采用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用制备的胶体金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SPA),标记好的金标SPA经离心纯化后,用胶体金稀释液稀释至工作浓度。通过优化抗原包被浓度、封闭液和金标SPA工作浓度等建立了能够区分口蹄疫自然感染动物和免疫动物的斑点免疫金渗滤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法。斑点法和试纸法检测口蹄疫3AB抗体具有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的实验环境及复杂的样品处理、检测时间短(2-5min)、结果显示直观等优点,在口蹄疫的快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赵付菊,唐俊,屈荣,刘正杰,黄修菊,郭鄂平[10](2010)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

二、金标免疫渗滤技术快速检测人血清中CMV(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标免疫渗滤技术快速检测人血清中CMV(论文提纲范文)

(1)1型鸭甲肝病毒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鸭肝炎病毒的概述
        1.1.1 DHAV-1 历史分布与分类地位
        1.1.2 DHAV-1 的理化特性
        1.1.3 DHAV-1 的基因组及其结构
        1.1.4 DHAV-1 编码的蛋白及其功能
    1.2 DHAV-1 的流行病学
        1.2.1 发生与分布
        1.2.2 DHAV-1 的主要宿主和传播途径
    1.3 DHAV-1 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1.4 DHAV-1 的预防和治疗
    1.5 DHAV-1 的主要诊断方法
    1.6 免疫胶体金诊断技术的概述
        1.6.1 免疫胶体金诊断技术的原理
        1.6.2 免疫胶体金诊断技术的发展史
        1.6.3 免疫胶体金诊断技术的4种主要方法
        1.6.4 免疫胶体金诊断技术特点
    1.7 免疫胶体金诊断技术的应用
        1.7.1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7.2 免疫胶体金诊断技术在人医中的应用
        1.7.3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抗体检测方面的应用
        1.7.4 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在饮食安全方面的应用
    1.8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菌株
        2.1.2 酶和相关试剂
        2.1.3 试验动物及细胞株
        2.1.4 主要仪器
        2.1.5 主要溶液
    2.2 方法
        2.2.1 鸭肝炎病毒的增殖与纯化
        2.2.1.1 病毒的增殖
        2.2.1.2 病毒的纯化
        2.2.2 重组表达质粒p ET32a-VP1的验证
        2.2.2.1 酶切鉴定
        2.2.2.2 测序鉴定
        2.2.3 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PLys中的表达
        2.2.4 表达产物的Western blot鉴定分析
        2.2.5 DHAV-1 VP1蛋白的纯化
        2.2.6 DHAV-1 VP1蛋白含量的测定
        2.2.7 DHAV-1 VP1蛋白免疫BALB/c小鼠
        2.2.7.1 对DHAV-1 多抗不同阶段效价测定分析
        2.2.7.2 多克隆抗体的纯化
        2.2.7.3 单克隆抗体 4E6的复苏
        2.2.7.4 腹水的制备
        2.2.7.5 腹水的纯化
        2.2.7.6 纯化产物的SDS-PAGE鉴定分析
        2.2.7.7 4E6腹水效价的测定
        2.2.7.8 测定 4E6的蛋白浓度
        2.2.8 金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2.8.1 待标记蛋白质的准备
        2.2.8.2 胶体金标记抗体的最适p H
        2.2.8.3 胶体金标记抗体最低稳定量的测定
        2.2.8.4 胶体金标记抗体
        2.2.8.5 金标抗体的纯化
        2.2.8.6 金标抗体复溶液配方的选择
        2.2.9 胶体金试纸条膜材料的选择
        2.2.9.1 样品垫的选择
        2.2.9.2 样品垫处理液的选择
        2.2.9.3 金标垫的选择
        2.2.9.4 金标垫处理液的选择
        2.2.9.5 金标抗体稀释度的选择
        2.2.9.6 硝酸纤维素膜的选择
        2.2.9.7 NC膜包被T线和C线浓度的摸索
        2.2.9.8 包被液的选择
        2.2.9.9 吸水垫的选择
        2.2.9.10 PVC底板的选择
        2.2.9.11 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组装
        2.2.10 胶体金试纸条性能的验证
        2.2.10.1 敏感性试验
        2.2.10.2 特异性试验
        2.2.10.3 稳定性试验
        2.2.10.4 临床验证
3 结果与分析
    3.1 病毒的增殖与纯化结果
    3.2 重组质粒p ET32a-VP1的酶切鉴定与诱导表达条件的摸索
        3.2.1 酶切鉴定结果
        3.2.2 测序结果
        3.2.3 DHAV-1 VP1基因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3.2.4 DHAV-1 VP1蛋白的纯化效果
        3.2.5 DHAV-1 VP1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
        3.2.6 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3.3 抗DHAV-1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纯化
        3.3.1 BALB/c小鼠的免疫及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结果
        3.3.2 针对不同时段多抗效价测定结果
        3.3.3 BALB/c小鼠腹水的效价结果
        3.3.4 单克隆抗体纯化效果的鉴定
    3.4 免疫层析试纸条体系的优化结果
        3.4.1 胶体金颗粒大小的选择
        3.4.2 胶体金标记抗体最低稳定量的测定结果
        3.4.3 金标抗体复溶液配方的选择结果
    3.5 免疫层析试纸条膜材料的选择
        3.5.1 样品垫的选择
        3.5.2 样品垫处理液的选择结果
        3.5.3 金标垫的选择结果
        3.5.4 金标垫处理液的选择
        3.5.5 金标抗体稀释度的选择
        3.5.6 硝酸纤维素膜的选择
        3.5.7 NC膜包被T线、C线浓度的确定
        3.5.8 包被液的确定
    3.6 胶体金试纸条的性能测试结果
        3.6.1 特异性
        3.6.2 敏感性
        3.6.3 重复性
        3.6.4 稳定性
        3.6.5 临床验证
4 讨论
    4.1 重组表达质粒p ET32a-VP1的验证
    4.2 抗DHAV-1 多抗的制备
    4.3 4E6腹水的制备
    4.4 4E6单抗的纯化
    4.5 胶体金颗粒大小的选择
    4.6 硝酸纤维素膜的选择
    4.7 胶体金试纸条T线不出线及显色浅的问题
    4.8 关于胶体金试纸条出现假阳性的问题
    4.9 关于胶体金试纸条检测DHAV-1 和DHAV-3 均呈阳性反应的问题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布鲁氏菌病、莱姆病胶体金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布鲁氏菌病临床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1 病原学诊断
        1.1 布鲁氏菌的分离培养
        1.2 分子生物学诊断
        1.2.1 PCR及其衍生技术
        1.2.2 核酸探针技术
        1.2.3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2 免疫学诊断技术
        2.1 血清凝集实验
        2.2 补体结合试验
        2.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2.4 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技术
    综述二 莱姆病免疫原性蛋白及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1 莱姆病免疫原性蛋白的研究进展
        1.1 莱姆病螺旋体外膜蛋白A
        1.2 莱姆病螺旋体外膜蛋白C
        1.3 莱姆病螺旋体膜脂蛋白A
        1.4 鞭毛蛋白(FlaB/FlaA)
        1.5 伯氏疏螺旋体膜蛋白(VlsE)
        2 莱姆病的实验室诊断
        2.1 病原学检测
        2.1.1 直接检测法
        2.1.2 病原的分离培养法
        2.1.3 分子生物学检测
        2.2 免疫学诊断技术
        2.2.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2.2.2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2.2.3 蛋白质印迹法
        2.2.4 免疫渗滤试验
第二章 试验部分
    试验一 布鲁菌病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细菌和血清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16M株的培养
        1.2.2 16M菌株LPS的提取纯化
        1.2.3 SDS-PAGE、银染鉴定
        1.2.4 优化胶体金制备条件及试纸条的组装
        1.2.5 试纸条检测时间及结果的判定
        1.2.6 胶体金试纸条对血清样品的检测
        2 结果
        2.1 SDS-PAGE对LPS纯度鉴定
        2.2 胶体金颗粒的制备
        2.3 胶体金颗粒粒径的鉴定
        2.4 SPA与胶体金结合的最佳pH及最佳标记量
        2.5 所需耗材的最佳条件
        2.5.1 金标垫预处理的最佳条件
        2.5.2 上样垫预处理的最佳条件
        2.5.3 稳定剂的最佳条件
        2.6 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
        2.7 试纸条检测时间及结果判定
        2.8 血清样品检测结果
        2.8.1 试纸条的特异性检测
        2.8.2 试纸条的敏感性检测
        2.8.3 试纸条的稳定性及重复性检测
        2.8.4 血清样品检测结果统计
        3 讨论
        3.1 LPS作为包被抗原的优势
        3.2 布病诊断中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优势
    试验二 莱姆病膜脂蛋白Bmp A的纯化及免疫渗滤卡快速诊断方法的初步建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药品试剂
        1.1.2 主要材料
        1.1.3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重组蛋白BmpA的手工纯化
        1.2.2 胶体金(显色液)的制备
        1.2.3 免疫渗滤卡的组装
        1.2.4 抗原包被(点样/划线)
        1.2.5 免疫渗滤卡的操作步骤
        1.2.6 实验用莱姆标准阳性血清
        1.2.7 特异性的检测
        1.2.8 稳定性、重复性的检测
        2 结果
        2.1 渗滤卡的优化
        2.1.1 Bmp A蛋白的纯度及最佳浓度鉴定
        2.1.2 胶体金粒径的确定
        2.1.3 封闭液的确定
        2.1.4 洗涤液的确定
        2.1.5 包被抗原的最佳操作方法
        2.1.6 渗滤卡的结果判定
        2.1.7 特异性的检测
        2.1.8 稳定性、重复性检测
        2.2 血清样品检测
        3 讨论
        3.1 莱姆病诊断中优势抗原Bmp A蛋白
        3.2 免疫渗滤技术的建立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3)金标免疫渗滤法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抗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
        1.1.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发病率及诊断标准
        1.1.2 血清学指标
        1.1.3 RF和抗CCP抗体的检测
    1.2 金标免疫渗滤法
        1.2.1 临床免疫学检测技术
        1.2.2金标免疫渗滤法(DIGFA)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1.3 本文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抗CCP抗体及RF相应抗原的筛选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CCP的ELISA检测
        2.2.4 BSA-CCP偶联物的制备及测定
        2.2.5 SA-biotin-CCP的免疫活性
        2.2.6 CCP及其偶联物的临床血清检测效果
        2.2.7 RF的ELISA检测步骤
        2.2.8 RF相应抗原变性产物的制备
        2.2.9 血清热灭活
    2.3 结果与分析
        2.3.1 CCP的ELISA检测活性
        2.3.2 BSA-CCP偶联物的制备及测定
        2.3.3 SA-biotin-CCP的制备及免疫活性
        2.3.4 不同序列CCP检测效果比较
        2.3.5 R-IgG作为抗原检测RF
        2.3.6 RF检测用酶标二抗的优化
        2.3.7 不同抗原包被检测RF的综合比较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胶体金探针的制备及优化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抗体与胶体金结合最佳pH测定
        3.2.4 最小蛋白用量的确定
        3.2.5 探针封闭洗涤大分子保护剂确定
        3.2.6 金探针洗涤液最佳pH的确定
        3.2.7 金探针洗涤液最适缓冲液的确定
        3.2.8 金探针冻干粉的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抗体与胶体金结合最佳pH测定
        3.3.2 最小蛋白用量的确定
        3.3.3 金探针封闭洗涤最适大分子稳定剂
        3.3.4 金探针洗涤纯化最佳pH及缓冲溶液确定
        3.3.5 金探针的表征
        3.3.6 金探针的保存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金标免疫渗滤法的建立及优化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及耗材
        4.2.3 SA-biotin-CCP及R-IgG的包被
        4.2.4 最佳液体下渗速度测定
        4.2.5 封闭条件优化
        4.2.6 洗涤条件优化
        4.2.7 吐温及PEG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
    4.3 结果与讨论
        4.3.1 SA-biotin-CCP及R-IgG的包被
        4.3.2 最佳液体渗滤速度测定
        4.3.3 不同大分子物质的封闭作用
        4.3.4 表面活性剂成分及浓度确定
        4.3.5 PEG及Tween-20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
        4.3.6 抗CCP抗体及RF的金标渗滤检测效果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4)乳腺癌肿瘤细胞的试纸条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名词术语对照
第一章 绪论
    1 乳腺癌肿瘤细胞概述
    1.1 乳腺癌及其肿瘤细胞简介
        1.2 肿瘤细胞的检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2 试纸条快速检测法概述
    2.1 试纸条快速检测法简介
        2.2 试纸条的构建
        2.3 试纸条检测方法
    3 胶体金光热效应诊断试纸方法的概述
        3.1 胶体金的光热效应
        3.2 两种基于胶体金光热效应诊断试纸的原理
    4 胶体金免疫诊断试纸检测细胞的研究现状
    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乳腺癌肿瘤细胞胶体金光热效应渗滤试纸的初步研究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实验材料及器材
        2.1 试剂及药品
        2.2 仪器及器材
        2.3 相关溶液配制
        2.4 胶体金斑点免疫渗滤试验测定装置
    3 方法
        3.1 胶体金以及金标抗体的制备
        3.2 乳腺癌肿瘤细胞的培养以及样品前处理
        3.3 胶体金渗滤试纸最适反应条件的确定
        3.4 胶体金光热效应渗滤试纸激光照射时长优化
        3.5 胶体金渗滤试纸灵敏度
        3.6 胶体金光热效应渗滤试纸灵敏度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胶体金以及金标抗体的制备
        4.3 金标 Anti-EpCAM 复合物的鉴定
        4.4 MCF-7 细胞的培养及处理
        4.5 胶体金渗滤试纸最适反应条件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乳腺癌肿瘤细胞胶体金-磁球膜过滤试纸的初步研究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实验材料及器材
        2.1 试剂及药品
        2.2 仪器及器材
        2.3 相关溶液配制
    3 方法
        3.1 乳腺癌肿瘤细胞胶体金-磁球膜过滤试纸最适反应条件的确定
        3.2 胶体金-磁球膜过滤试纸对 MCF-7 细胞的检测灵敏度
    4 结果与分析
        4.1 膜过滤前后的金标抗-磁球-细胞复合物形态
        4.2 金标抗体与磁球-二抗最适浓度
        4.3 胶体金-磁球膜过滤试纸对 MCF-7 细胞的检测灵敏度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5)基于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在环境与生物监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
        1.1.1 纳米技术
        1.1.2 纳米材料
    1.2 生物传感器简介
        1.2.1 生物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
        1.2.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1.2.3 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1.2.4 重要的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1.3 生物标志物的监测
        1.3.1 生物标志物的含义与分类
        1.3.2 有机磷农药生物标志物的监测
    1.4 免疫检测分析与免疫层析试纸条技术
        1.4.1 免疫检测分析技术
        1.4.2 免疫层析试纸条技术
    1.5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一步电沉积制备金纳米-生物素复合界面及其修饰的乙酰胆碱酯酶生物传感器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剂和材料
        2.2.2 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修饰电极的表征
        2.3.2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分析
        2.3.3 农药对传感器抑制时间的影响
        2.3.4 有机磷农药乐果的检测
    2.4 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金纳米标记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及其在有机磷农药代谢物检测中的应用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剂和材料
        3.2.2 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金纳米标记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工作原理
        3.3.2 实验参数的优化
        3.3.3 免疫传感器性能测试
        3.3.4 免疫传感器测定人体唾液中TCP浓度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二氧化锆与量子点标记的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及其在OP-AChE检测中的应用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剂和材料
        4.2.2 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基于ZrO_2的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工作原理
        4.3.2 实验参数的优化
        4.3.3 荧光免疫传感器检测OP-AChE性能测试
        4.3.4 荧光免疫传感器加标回收测试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二氧化钛与磁纳米标记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及其在OP-BChE检测中的应用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剂和材料
        5.2.2 仪器
        5.2.3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磁纳米标记免疫试纸条装置的工作原理
        5.3.2 免疫识别效能评价
        5.3.3 实验参数的优化
        5.3.4 免疫试纸条装置上的电化学检测
    5.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新型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上的应用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剂和材料
        6.2.2 仪器
    6.3 结果与讨论
        6.3.1 PMo_(12)-GS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
        6.3.2 PMo_(12)-GS复合纳米材料的表征
        6.3.3 PMo_(12)-GS修饰的玻碳电极对抗坏血酸的检测分析
        6.3.4 PMo_(12)-GS修饰电极传感器分析实际样品
    6.4 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主要贡献与创新点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衷心感谢以下基金资助
致谢
附件

(6)生物标志物传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物标志物
        1.1.2 临床检测技术
        1.1.3 即时检测技术
    1.2 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
        1.2.1 干化学技术
        1.2.2 生物传感技术
        1.2.3 电化学酶传感技术
        1.2.4 电化学免疫传感技术
        1.2.5 胶体金免疫层析传感技术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目的
    1.4 本研究论文的工作内容
第二章 电化学酶传感技术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和设备
        2.2.2 主要试剂及耗材
        2.2.3 实验步骤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工作原理
        2.3.2 干扰消除的方法
        2.3.3 传感层组成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2.3.4 传感器性能
    2.4 小结
第三章 电化学免疫传感技术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仪器与设备
        3.2.2 主要试剂和耗材
        3.2.3 实验步骤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电化学免疫检测原理
        3.3.2 二茂铁甲酸标记甲胎蛋白
        3.3.3 HRP和Ab双标记纳米金
        3.3.4 膜材料选择与抗体固定化
        3.3.5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性能
    3.4 小结
第四章 条带型半定量胶体金免疫层析传感技术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仪器与设备
        4.2.2 主要试剂和耗材
        4.2.3 实验步骤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胶体金制备及表征
        4.3.2 抗体的胶体金标记
        4.3.3 抗体与胶体金结合最佳浓度确定
        4.3.4 膜材料的选择
        4.3.5 抗体用量确定
        4.3.6 传感器性能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7)金标银染免疫渗滤法检测土拉弗朗西斯菌的方法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插图和附表清单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金标银染免疫渗滤法检测土拉弗朗西斯菌的方法建立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金标银染免疫渗滤法检测土拉弗朗西斯菌的初步应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斑点金免疫渗滤技术及其在检测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8)基于IgY的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论文英文缩写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主要研究内容
    技术路线(图)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特异性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的制备与鉴定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方法
    结果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日本血吸虫SEA免疫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的动态观察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夹心ELISA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方法
    结果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建立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方法
    结果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情况
    论文综述的PDF文件
    专利PDF

(9)口蹄疫病毒3AB基因的表达及其抗体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口蹄疫研究进展
        1.1 口蹄疫及其危害
        1.2 口蹄疫病原
        1.3 口蹄疫的流行病学
        1.4 口蹄疫诊断技术
        1.4.1 病毒分离
        1.4.2 血清学诊断技术
        1.4.3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1.5 口蹄疫防制
    2 免疫胶体金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2.1 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
        2.2 胶体金的制备及胶体金的标记
        2.2.1 胶体金的制备
        2.2.2 胶体金的标记
        2.2.3 胶体金标记后的纯化
        2.3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应用
        2.3.1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电镜上的应用
        2.3.2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上的应用
        2.3.3 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
        2.4 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的优点
        2.5 前景与展望
        2.5.1 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2.5.2 实现多元检测
        2.5.3 实现半定量或定量检测
第二部分 试验与研究
    第一章 口蹄疫3AB基因的克隆、蛋白表达与纯化
        1 材料
        1.1 细菌菌株及质粒载体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试剂溶液的配制
        1.4.1 细菌培养相关溶液
        1.4.2 SDS-PAGE相关溶液配制
        1.4.3 蛋白纯化相关溶液
        2 方法
        2.1 FMD非结构蛋白3AB基因的获得
        2.2 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转化
        2.2.1 质粒pET-28a(+)的提取
        2.2.2 PCR产物的纯化与回收
        2.2.3 目的片段DNA与质粒载体的酶切回收
        2.2.4 3AB基因与质粒载体PET-28a(+)的连接
        2.2.5 E.Coli超级感受态的制备
        2.2.6 重组质粒的转化
        2.3 重组子的筛选、鉴定和序列分析
        2.3.1 PCR反应模板的制备
        2.3.2 特异性引物PCR筛选
        2.3.3 重组质粒pET-28-3AB的提取及酶切鉴定
        2.3.4 序列分析
        2.4 3AB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2.4.1 筛选高表达菌株
        2.4.2 高表达条件的优化
        2.5 表达蛋白的纯化与复性
        2.5.1 高表达菌株的大量表达
        2.5.2 表达菌体的收集和破碎
        2.5.3 包涵体的处理
        2.5.4 表达蛋白的纯化与复性
        2.5.5 Ni柱纯化过程中Elution Buffer最佳咪唑浓度的确定
        2.5.6 3AB蛋白纯化产物分析以及浓度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3AB基因的扩增
        3.2 表达载体的构建、重组子的筛选、鉴定以及序列分析比对
        3.2.1 表达载体的构建
        3.2.2 3AB与质粒连接转化后的阳性克隆筛选
        3.2.3 3AB重组子阳性克隆的酶切鉴定
        3.2.4 3AB重组子的序列分析比对
        3.3 3AB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3.3.1 筛选高表达菌株
        3.3.2 最适IPTG浓度的确定
        3.3.3 最适诱导时间的确定
        3.4 3AB蛋白的纯化与复性
        3.4.1 Ni柱纯化过程中Elution Buffer最佳咪唑浓度的确定
        3.4.2 3AB蛋白纯化产物分析以及浓度测定
        4 讨论
    第二章 猪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试剂及仪器
        1.1.2 抗原口蹄疫重组3AB非结构蛋白由笔者构建并纯化
        1.1.3 血清
        1.2 方法
        1.2.1 表达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1.2.2 特异性试验
        1.2.3 重复性试验
        1.2.4 干燥方法及稳定性试验
        1.2.5 符合率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和最佳血清稀释倍数的选择
        2.2 酶标二抗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结果
        2.3 最佳封闭液和稀释液的确定结果
        2.4 血清、二抗最佳作用时间的选择结果
        2.5 底物最佳显色时间的确定
        2.6 判定标准的确定
        2.7 特异性试验结果
        2.8 重复性试验结果
        2.9 干燥方法及稳定性试验结果
        2.10 符合率检验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快速检测口蹄疫非结构蛋白3AB抗体的研究
        1 材料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1.2 抗原
        1.3 对照血清
        1.4 待检血清
        1.5 主要试剂溶液的配置
        2 方法
        2.1 胶体金的制备
        2.1.1 玻璃器皿的清洗
        2.1.2 胶体金颗粒的烧制
        2.2 SPA胶体金的制备
        2.2.1 SPA最佳标记量的确定
        2.2.2 胶体金标记及纯化
        2.3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
        2.3.1 反应盒的组装
        2.3.3 DIGFA最佳点样抗原浓度的选择
        2.3.4 封闭液的选择
        2.3.5 胶体金标记SPA最佳浓度的选择
        2.4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法(GICA)
        2.4.1 金标垫的制备
        2.4.2 T线及C线的包被
        2.4.3 试纸条的组装
        2.4.4 免疫层析试纸法操作步骤
        2.4.5 T线及C线最佳包被浓度优化
        2.4.6 金标SPA最佳工作浓度的选择
        3 结果
        3.1 SPA最佳标记量的确定
        3.2 DIGFA法试验结果
        3.2.1 DIGFA法最适条件的选择
        3.2.2 特异性试验
        3.2.3 DIGFA法与ELISA方法检测结果比较
        3.2.4 DIGFA法重复性试验
        3.2.5 稳定性试验
        3.3 GICA法试验结果
        3.3.1 GICA法最适条件的优化
        3.3.2 特异性试验
        3.3.3 临床试验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10)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学原虫的检测
2 医学蠕虫的检测
3 医学节肢动物的检测
4 结束语

四、金标免疫渗滤技术快速检测人血清中CMV(论文参考文献)

  • [1]1型鸭甲肝病毒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D]. 徐菲.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2]布鲁氏菌病、莱姆病胶体金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 钱红. 石河子大学, 2015(04)
  • [3]金标免疫渗滤法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抗体的研究[D]. 崔庆红. 东南大学, 2015(08)
  • [4]乳腺癌肿瘤细胞的试纸条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 孙阳阳. 山东师范大学, 2014(08)
  • [5]基于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在环境与生物监测中的应用[D]. 张玮莹.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 [6]生物标志物传感技术研究[D]. 方成. 中南大学, 2012(02)
  • [7]金标银染免疫渗滤法检测土拉弗朗西斯菌的方法建立及应用[D]. 张宏刚. 山西医科大学, 2011(08)
  • [8]基于IgY的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检测技术研究[D]. 蔡玉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0(04)
  • [9]口蹄疫病毒3AB基因的表达及其抗体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D]. 朱文钏. 福建农林大学, 2010(08)
  • [10]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J]. 赵付菊,唐俊,屈荣,刘正杰,黄修菊,郭鄂平. 医学动物防制, 2010(03)

标签:;  ;  ;  ;  ;  

金标免疫渗滤法快速检测人血清中的CMV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