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纸脱墨的几种方法

废纸脱墨的几种方法

一、废纸脱墨的几种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曹晓瑶[1](2020)在《松香活性基团的改性及其在废纸脱墨浆中的施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林产品松香的提取,对松香在造纸行业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概述,并对其中应用较广、优势较明显的阳离子松香乳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列举了阳离子乳化松香胶的制备方法,松香官能团(如羧基)的改性,以及阳离子乳化松香胶在废纸脱墨浆中的应用实例。

焦东[2](2020)在《废纸制浆造纸厂废水处理新工艺及中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造纸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制浆造纸行业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水,即使经过水的循环使用及工艺改进,仍会产生大量的生产废水。造纸废水的特点是排放量大、污染负荷高、成分复杂,其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p H、总氮、总磷、氨氮和悬浮物等。为了避免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需对废水处理后达标再排放或再回用以减轻环境压力。制浆造纸废水常规处置方法较多,一般分为化学处理法、物化处理法、生化处理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造纸废水深度处理中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混凝法等物化法、厌氧/好氧等生物法、芬顿等高级氧化技术、人工湿地等生态处理法等。随着造纸单位水耗标准的推出及淡水资源的缺乏,研究开发基于中水回用的造纸废水处理新工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水处理过程不同工段废水中有机物采用溶剂萃取进行GC-MS分析检测,发现SBR好氧工艺、混凝工艺以及芬顿氧化工艺均可以大量降解造纸废水中的残留有机物,但由于各种方式的作用机理不同,各工艺降解的有机物种类也不尽相同。SBR好氧工艺和混凝工艺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在废纸制浆造纸废水处理工段中同时使用这两种工艺可以有效提高有机物的降解能力。芬顿氧化处理降解有机物的能力较强,但芬顿处理后的废水中仍可以检测到未被降解的有机物。研究开发的臭氧氧化新工艺相对芬顿氧化处理,可高效去除废水中有机物且显着降低出水色度,为化学氧化后废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提供更好的条件。为了进一步降低生物处理后的废水中难以生化降解的环境污染物质的含量,探究了多种絮凝剂对废水中杂质的絮凝作用。利用造纸厂芬顿污泥制备得到的聚合硫酸铁(PFS)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为助凝剂,通过絮凝法对废水进行处理,采用响应面法探究了絮凝过程中PFS用量、PAM/PFS体积比和处理温度对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造纸废水中的COD含量,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FS用量为1.04 m L/L,PAM/PFS体积比为4.99,处理温度为31.54℃。在最优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造纸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为39.6%,与模型预测值接近。应用响应面法建立的造纸废水COD脱除模型可以有效预测造纸废水中COD的脱除率。PFS用量和PAM/PFS体积比参数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共同影响造纸废水COD的脱除率。针对造纸过程中废水难以达标排放的问题,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探索了臭氧氧化法的深度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以纳米氧化铜作臭氧氧化的催化剂,并且在臭氧发生量为3g/h,催化剂用量为0.25‰,反应过程中温度维持在30℃,反应时间维持在30min的情况下,COD去除率可达95.7%,出水满足GB 3544-2008《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验室自己制备的多孔材料负载Cu O催化剂的回用实验表明,催化剂在不经处理回用5次后,而COD去除率未受明显影响。整个工艺过程稳定性高并且经济环保,适于造纸废水的深度处理工程应用。为了进一步降低氧化废水中的各种离子及微量有机物等指标,实现中水部分回用,采用无机膜和反渗透膜(RO)组成的膜系统对氧化废水进行膜过滤研究。研究发现无机膜和RO膜组成的膜过滤系统对化学氧化处理的废水进行过滤可以有效地降低废水中的TDS、COD、色度、电导率、硫酸根离子以及铁离子浓度等指标,其中TDS、色度、硫酸根离子以及铁离子的去除效果显着,连续运行发现,这些指标降低95%以上。膜系统经过不同时间和次数对化学氧化后废水过滤后,仍然保持良好的过滤效果。相对于不同孔径的无机膜而言,化学氧化废水经过RO膜过滤后,废水中的TDS、色度、电导率、硫酸根离子以及铁离子均显着降低。

马燕[3](2017)在《油酸钠类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废纸纸浆造纸的利用具有降低成本、节约原生纤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简化造纸工艺流程、利于环境保护等优点,因此受到世界各地的普遍重视。废纸脱墨是利用废纸进行制浆造纸的关键环节,脱墨剂又是废纸脱墨环节中重要的化学助剂。目前,我国市面上所售的脱墨剂种类虽多,但大部分脱墨剂为一些小分子的表面活性剂或其复配物,而这类脱墨剂存在一些缺点:泡沫多、捕集性差、抗沉积能力差、再生纸张白度低等,还不能满足制备较高档再生纸的要求。所以,研发高效新型的脱墨剂是提高废纸脱墨水平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以油酸钠(NaOL)为主要原料,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NaOL-AA和NaOL-AA-SMAS型两种共聚物表面活性剂,并对其合成工艺条件及废纸脱墨性能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油酸钠(NaOL)、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NaOL-AA二元共聚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所制备产物在废旧期刊纸的浮选脱墨中的脱墨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以脱墨效果为评判标准,考察了其最佳合成工艺及复配条件,并将其与市售脱墨剂进行了脱墨效果的对比,通过SEM对脱墨后再生纸纤维表面的残余固体物以及纤维交联程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物理性能检测。脱墨效果的对比结果表明:当n(NaOL):n(AA)=1:3,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6h,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2%,pH=89时,制备的NaOL-AA产物脱墨效果较好,其再生纸张白度达到67.6%,残余油墨量为53.0mm2·m-2,效果优于市售脱墨剂;将NaOL-AA与FMEE按m(Na OL-AA):m(FMEE)=1:2复配时,再生纸张白度较单独使用NaOL-AA提高了2.2%ISO。SEM分析结果表明:脱墨后纤维表面固体残留物减少,纤维整洁,轮廓清晰。由GPC数据可知,其数均分子量Mn=3380,产物分子量分散系数Mw/Mn=1.26;物理性能检测结果表明:产物NaOL-AA的表面张力为24.94mN·m-1,CMC值为0.153g·L-1,泡沫稳定性(A)为88.7%,分水时间法测得乳化力为547s。(2)以油酸钠(NaOL)、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NaOL-AA-SMAS三元共聚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所制备产物在废旧期刊纸的浮选脱墨中的脱墨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以脱墨效果为评判标准,考察了其最佳合成工艺及复配条件,并将其与市售脱墨剂进行了脱墨效果的对比,通过SEM对脱墨后再生纸纤维表面的残余固体物以及纤维交联程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物理性能检测。脱墨效果的对比结果表明:当n(NaOL):n(SMAS):n(AA)=1:1:3,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5h,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2.5%时,制备的NaOL-AA-SMAS产物脱墨效果较好,效果优于市售脱墨剂;将NaOL-AA-SMAS与AEO-9复配,当m(NaOL-AA-SMAS):m(AEO-9)=2:1时,再生纸张白度可达71.9%,残余油墨量为42.3mm2·m-2。SEM分析结果表明:脱墨后纤维表面固体残留物减少,纤维整洁,轮廓清晰。由GPC数据可知,其数均分子量Mn=7180,产物分子量分散系数Mw/Mn=1.02;物理性能检测结果表明:产物NaOL-AA的表面张力为24.32mN·m-1,CMC值为0.149g·L-1,泡沫稳定性(A)为90.2%,分水时间法测得乳化力为513s。(3)将脱墨后再生纸张的白度、残余油墨量作为评判标准,以NaOL-AA表面活性剂作为脱墨剂,利用浮选法对期刊纸进行脱墨。考察不同工序的温度、时间以及脱墨方法对脱墨效果的影响,优化工艺条件。脱墨效果的对比结果表明:NaOL-AA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为0.2%,NaOH用量为1%,Na2Si O3用量为3%,碎浆温度60℃,碎浆时间30min,熟化温度55℃,熟化时间30min,浮选温度45℃,浮选时间8min,在此条件下再生纸张白度达到68.7%ISO,较工艺优化前白度提高了1.1%ISO。

齐春松[4](2016)在《浮选脱墨流体分析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浮选脱墨是废纸制浆的核心技术,也是制约废纸成为漂白纸与纸板产品原料的瓶颈所在。因此,发展浮选脱墨技术,以及优化浮选脱墨设备与系统,有利于扩展废纸原料的应用范围,在更大程度上替代木浆,从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工业上常见的两种卧式浮选槽为基础,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仿真分析流体在不同结构的浮选槽中的流动状态,并对具有较优结构的浮选槽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增加扰流板来优化流体流动状态,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用仿真方法研究了压力对流体流动状态的影响,得出最优进口压力,为设备选型计算提供依据。为了探讨浮选脱墨系统对浮选效果的影响,建立外流式和内流式两种连续浮选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中试实验对外流式数学模型进行验证。采用实验方法分析原料和浮选浓度等因素对浮选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原料的可浮选性差异很大。通过浓度对比实验,为选型设计合理的浓度,从而选择合适的设备。浓度对比分析结果也可以在工厂调试阶段,为优化浓度提供数据参考。将浮选脱墨流体仿真分析、数学模型分析和实验分析的结果应用到福伊特公司为国内某造纸集团提供的脱墨线改造项目上。根据流体仿真分析结果,选择合理的浮选槽结构。根据数学模型分析结论,设计合理的浮选脱墨系统。结合实验分析数据,选择合适的设备型号。从现场数据来看,纸浆在两段浮选脱墨系统中的总白度增量为15.8%ISO,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验证了本研究的可行性。

贾清超[5](2016)在《马铃薯渣功能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在废纸脱墨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每年马铃薯渣产量巨大,但这些马铃薯渣的综合利用水平较低,不光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会引起环境污染。本研究旨在将马铃薯渣预处理之后进行改性合成造纸化学品,来丰富其利用方式并实现高附加值的转化。马铃薯渣的主要成分为粗短纤维和淀粉,通过对马铃薯渣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使其适合进行下一步的化学改性,对其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合成马铃薯渣功能衍生物。将产品应用到脱墨废纸浆中,利用动态滤水仪(Dynamic Drainage Jar,简称DDJ)探索添加条件对其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结合激光粒度仪分析了滤后白水中细小组分的颗粒大小及含量。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马铃薯渣是由粗短纤维束和大小不一的淀粉颗粒所构成的非均质混合物,纤维和淀粉颗粒相互包裹在一起。经过粉碎性研磨与球磨粉化处理后,原料成为均质化物质。离子色谱分析后得知,马铃薯渣中的葡萄糖含量为85.63%、半乳糖1.82%、阿拉伯糖1.28%、木糖2.85%,X-射线衍射发现其结晶度降低,原料反应的均匀性以及对化学试剂的可及性得到提高,适合进行改性。预处理后的马铃薯渣经过氧化和醚化后合成了马铃薯渣功能衍生物,氧化反应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氧化剂用量为6%,反应温度为45℃左右,催化剂用量约为0.12%,pH值为4.0左右,氧化时间约为45min。氧化后的产品进行进一步的醚化,单因素试验优化的阳离子醚化反应条件为:反应的底物浓度为10%左右,反应体系的介质为异丙醇或乙醇,mCHPTMA:mOPR=0.40.5:1,mNaOH:mCHPTMA=2.0,反应时间为3h左右,反应温度为50℃。产物为淡化色固体,容易吸水变粘并且能快速分散到水中。通过SEM、13C-NMR、FT-IR及TG等方法对马铃薯渣的改性产物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均证实了相应合成反应的发生。探究添加条件对改性助剂的影响后发现,助剂的最优添加工艺条件是:助剂用量约为1.2%,DDJ转速为750r/min,pH适用范围为79,与浆料结合反应的时间为1020s,助剂的助留助滤效果受电导率的影响较小。将马铃薯渣改性助剂应用到与工厂实际生产条件相一致的脱墨车间成浆中发现,助剂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具有较为优异的助留助滤性能。运用实验室基于流式细胞术自行改进研发的激光粒度仪对滤后白水中的细小组分进行研究来检测改性助剂的助留剂助留效果。研究表明,运用激光粒度仪能够检测出滤后白水中的细小组分含量、大小与分布的变化。细小组分的尺寸主要分布范围为0.3516μm。经过助剂处理后的滤后白水其细小组分的数量显着减少并且颗粒变大。

焦雅兰[6](2016)在《α-烯基磺酸类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我国森林覆盖率低,木材原料供应不足,而用纸需求不断增加,需要我们加大二次纤维的利用。废纸回收具有节省原生纤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简化工艺流程、降低能耗等优点,而废纸回收利用的途径就是废纸脱墨,脱墨的技术关键是脱墨剂的研制和开发。目前,我国脱墨剂的研制主要侧重于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脱墨剂品种单一,陈旧。随着不同品质油墨的出现,现有的脱墨剂已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开发具有很好的分散、乳化等性能的表面活性剂势在必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结构特殊,对油墨具有较强的渗透力、乳化性、洗涤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种新型脱墨剂。本论文主要制备了两种α-烯烃磺酸钠(AOS)类共聚物表面活性剂,并对其合成工艺及脱墨性能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α-烯烃磺酸钠(AOS)和丙烯酸(AA)为原料通过自由基水溶液聚合反应合成出一系列AOS-AA阴离子共聚物表面活性剂,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最佳合成工艺,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和表面化学性能检测,并研究了该产物与复配产物在浮选法废纸的脱墨效果。通过SEM分析纤维表面形态及残余油墨量情况。结果表明:当n(AOS):n(AA)=1:2,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3.0%,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5 h,阴离子共聚物pH值为8-9时,合成产物可达最佳脱墨效果;将AOS-AA阴离子共聚物与月桂醇聚氧乙烯醚(AEO-9)进行复配,当m(AOS-AA):m(AEo-9)=1:2,用量为0.2%(相对于纸片重量,其他助剂一定)时,废旧杂志纸脱墨后白度达72.1%ISO,残余油墨量仅为41.4 mm2·m-2。由GPC数据分析可知,合成产物的数均分子量Mn=3513,产物分子质量分散系数Mw/Mn=1.11;由SEM结果可知,纤维表面基本没有油墨粒子,且纤维表面更光滑,轮廓也比较清晰。(2)以α-烯烃磺酸钠(AOS)、丙烯酸(AA)和相对分子质量为700的烯丙基聚氧乙烯醚(APEG)为原料通过自由基水溶液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AAA(AOS-AA-APEG)型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最佳合成工艺,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和表面化学性能检测,并研究了该产物与复配产物在浮选法废纸的脱墨效果。通过SEM分析纤维表面形态及残余油墨量情况。结果表明:当n(AOS):n(AA):n(APEG-700)=1:3:1,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2.5%,聚合温度为80℃,聚合时间为5 h,聚合物pH值为8时,AAA-700型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可达到较好的脱墨效果。将AAA型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与AEO-9、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按质量比m(AAA-700):m(AEO-9):m(AES)=1:2:1进行复配,复配脱墨剂用量为0.2%(相对于纸片重量,其他助剂一定)时,废旧杂志纸脱墨后白度达72.4%ISO,残余油墨量仅为51.2 mm2·m-2。由GPC数据分析可知,合成产物的数均分子量Mn=6216,产物分子质量分散系数Mw/Mn=1.56;由SEM结果可知,纤维表面基本没有油墨粒子,且纤维表面更光滑,轮廓也比较清晰。(3)分别将上述自制的AOS-AA阴离子共聚物表面活性剂和AAA-700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单因素条件进行正交实验,研究出适用于浮选法脱墨的最佳合成条件。通过正交实验可得:当n(AOS):n(AA)=l:2,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3.0%,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5 h,AOS-AA阴离子共聚物表面活性剂脱墨后效果最佳;当n(AOS):n(AA):n(APEG)=1:3:1,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2.5%,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h时,AAA-700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脱墨效果最佳。

邰晶磊[7](2014)在《聚乳酸涂布—热压复合纸的制备及其水蒸汽渗透行为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和石化资源的日益枯竭,目前广泛用于包装材料的石油基高聚物,因其非生物降解性,导致其废弃物难以回收再生,也无法进行有效的堆肥处理,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负担。而可再生资源来源的生物聚合物具有替代石油基高聚物的潜力,成为目前可生物降解包装材料的研究热点。但生物聚合物普遍存在性能上的缺陷,因此,其改性研究和应用研究是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其中,纸基生物基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逐渐受到重视,已有很多研究。聚乳酸(PLA)是一种植物资源来源、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生物聚酯材料,综合性能优良,是最具发展前景的生物聚合物之一。聚乳酸涂塑纸或纸板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可生物降解的包装材料,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备聚乳酸涂塑复合纸的方法。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和纳米均质法制备聚乳酸微纳米级颗粒颜料,分别用壳聚糖和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作为涂料胶黏剂配制聚乳酸涂料,采用纸张颜料涂布的方式制备聚乳酸涂布纸,再经滚压或平压使聚乳酸颗粒涂层微观混熔在纸面形成连续树脂层,制得聚乳酸涂塑复合纸,并对颗粒颜料及树脂涂层的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聚乳酸溶液涂布的方法研究了氯仿、乙醇、正丙醇复合溶剂及聚乙二醇(PEG)和聚己内酯(PCL)对PLA涂层的增塑作用。通过研究成膜性、热性能、复合材料透湿性和透氧性、及热封性,发现复配溶剂、PEG和PCL均不同程度降低了PLA膜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并具有一定的诱导结晶作用,普遍使PLA膜层的结晶度有所升高;但从透湿性、透气性和热封性来看,发现各因素的影响均不大。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和纳米均质法制备聚乳酸微粒,并用对制得的PLA微粒进行了粒度、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表征。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PLA微粒多为多孔性球体,其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的PLA微粒的粒度和粒径分布最小,得率最大。而且,乳化溶剂挥发法可以制备纳米蒙脱土改性PLA微粒。用纳米均质法可以制得PLA颗粒。通过高速料液在均质阀中的剪切、撞击、强压力降作用制备的PLA微粒是不规则形状的实心颗粒。此外,还对PLA颗粒进行了臭氧处理亲水性改性研究,发现在中性条件下进行臭氧处理可以改善PLA颗粒的表面水润湿性,不过,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的PLA微粒因其多孔性及残余表面活性剂而具有很好的水润湿性。分别以壳聚糖和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作为PLA涂料的胶黏剂,采用涂布法-热压的方法制备聚乳酸涂塑复合纸,并用SEM、原子力显微镜(AFM)、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对聚乳酸涂层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涂塑复合材料的透湿性、透氧性及热封性。发现涂布-热压法制备聚乳酸涂塑复合纸是可行的,而且复合纸的各项性能可与聚乳酸溶液涂布纸相媲美。而且,胶黏剂树脂对涂层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聚乳酸树脂层的玻璃转化转变温度和熔点,但均使涂层的结晶度升高,不利于树脂层的柔性。另外,不同的热压方法制得的涂层质量也不同,滚压和平压在微观尺度上均具有取向作用,但滚压涂层的光泽度、平滑度较高,而平压涂层平滑度、光泽度较低。另外,对于PLA-聚乙烯醇涂层,热压处理提高了树脂层的结晶度,而热压使PLA-壳聚糖涂层结晶度降低,但退火处理可使二者的结晶度提高,虽然可以改善涂层阻隔性,但同时会使涂层变得脆韧,不利于提高树脂层的柔性。针对各种聚乳酸涂塑复合纸的透湿行为进行了综合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聚乳酸涂塑复合纸的透湿性遵循多层材料透湿性的一般规律。基于此规律,对水蒸气透过量和涂布量的关系进行了线性拟合,发现对于单面溶液涂塑纸、双面溶液涂塑纸、单面颜料-热压涂塑纸均得到很好的拟合效果,并得到了涂塑纸透湿量与涂布量之间的经验公式。而且,由于基纸对于树脂与基纸间形成的混合层的特性有决定性影响,基纸的特性及种类对纸塑复合材料的影响不可简单忽略不计。最后,研究了聚乳酸涂塑复合纸在纸张再生过程中的降解行为。聚乳酸涂层在二次纤维的脱墨漂白过程中存在的水、热、碎解、揉搓等的作用下,基本上可完全降解,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避免一般纸塑复合材料纤维回用过程中存在的胶粘物等问题,对造纸过程没有影响。

柳春明,曹健[8](2012)在《再生新闻纸废水处理工艺分析及运行管理》文中认为针对造纸废水的水质,分析了废水处理工艺的特点,并对主要处理单元的运行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采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和多级串联接触氧化的综合处理工艺,能够保证出水的各项水质指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要求。

蒋杰[9](2012)在《激光打印废纸化学凝聚法脱墨的研究》文中指出激光打印废纸的白度高,纤维长,具有良好的回收再利用价值,但是激光打印油墨由热塑性油墨组成熔融在纸张上,采用传统的洗涤、浮选脱墨等工艺很难脱除,造成脱墨后纸张尘埃度高等问题。论文根据液桥凝聚的理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激光打印废纸进行化学凝聚法脱墨效果的研究,以凝聚剂、阳离子型凝聚辅助剂等作用下促进激光打印墨粉的凝聚。在不同条件下对激光打印废纸进行处理,通过图像扫描检测,凝聚后油墨尘埃数、油墨尘埃面积、及平均油墨颗粒面积等以评价油墨凝聚的效果;通过检测不同条件下油墨的接触角、电荷量以及利用数字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观察凝聚油墨粒子的形态,并对油墨进行红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中性条件下,凝聚剂M0可以有效的凝聚激光打印油墨,当加入2.0%M0后,油墨尘埃数是27,600,平均油墨颗粒面积是0.18mm2;与未添加M0相比,油墨尘埃数下降了93%,平均油墨颗粒面积增大了3倍。在碱性条件下,激光打印油墨产生不凝聚的现象。当加入0.5%NaOH后,凝聚剂的凝聚效果下降,油墨尘埃数增加至224,000,平均油墨颗粒面积为0.04mm2。与中性条件下相比,油墨数量增多,油墨粒径下降。通过加入适量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凝聚辅助剂可以改善油墨凝聚效果;2.一定范围内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助于油墨的凝聚,当添加量超过最佳用量,油墨凝聚效果变差;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苯环结构对油墨的化学凝聚有一定的帮助,但其与电荷相比影响相对较小;3.化学凝聚法脱墨对作为凝聚辅助剂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空间结构和电荷密度有一定的需求,并不是电荷密度越高越好。具有耦合结构的双电荷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比直碳链结构的单电荷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效果差;同时,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对于凝聚法脱墨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4.研究所用激光打印油墨为负电性,而NaOH可导致油墨的负电性增多,且使其接触角变小,亲水性增加,同时,由电子扫描电镜观察可知:油墨的形态与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性条件下,油墨凝聚颗粒结构紧实,而在碱性条件下,油墨凝聚颗粒结构变得疏松。5.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凝聚辅助剂可以改善碱性条件下油墨的接触角,使其表面接触角变大,亲油性增强,从而使油墨重新凝聚;且通过扫描电镜的观察,凝聚后的油墨结合紧密。单电荷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辅助凝聚剂凝聚后的接触角较大,具有良好的亲油性,凝聚效果明显;而双电荷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接触角的改变较小,其参与凝聚后效果并不理想。6.油墨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其存在单取代的芳香酸酯的化学结构,此结构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导致油墨负电性增加,接触角减小,亲水性增加,产生不凝聚效应。

解愫瑾[10](2012)在《胶印与激光打印废纸油墨凝聚法脱墨凝聚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造纸工业的原料结构中二次纤维的比例逐渐增加,废纸已成为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同时,随着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可回收利用的办公废纸的比例日益增加,因此,混合办公废纸成为废纸回收利用的主要增长源。混合办公废纸脱墨的研究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本论文研究了激光打印油墨与胶版印刷油墨在凝聚法脱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以及碱对油墨凝聚作用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与凝聚剂之间对混合油墨凝聚效果的协同作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凝聚剂对不同类型油墨凝聚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不同类型废纸其使用的油墨组成和特性不同,碱对油墨与纤维分离的影响也不同。在不添加任何脱墨剂的情况下,碱有利于胶版印刷废纸的油墨分离,而对激光打印废纸油墨的分离作用效果不大。2)中性条件下,凝聚剂对激光打印油墨具有较好的凝聚作用;对胶版印刷油墨的凝聚作用不大,少量的凝聚剂可以促进胶版印刷油墨与纤维的分离。3)在单独使用凝聚剂的情况下,碱对激光打印油墨的凝聚具有破坏作用,而有利于胶版印刷的脱墨,即两种废纸的适宜脱墨环境不同,胶版印刷废纸脱墨的适宜环境为碱性,激光打印油墨的脱墨环境为中性。4)中性条件下,在单独使用凝聚剂的情况下,激光打印油墨与胶版印刷油墨在凝聚过程中可以相互影响。胶版印刷废纸的混入量为20%左右时,可以促进油墨的凝聚。二、表面活性剂与凝聚剂对不同类型油墨的凝聚协同效应的影响:1)中性条件下,在凝聚系统内添加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所得到的凝聚脱墨效果不同:对于激光打印废纸,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凝聚剂对油墨的凝聚具有协同效应,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用效果相反。对于胶版印刷油墨,这三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与凝聚剂对油墨均没有凝聚作用,但可以有效促进油墨从纤维上的剥离、有利于油墨洗涤分离,其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影响最大。2)中性条件下,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油墨的凝聚均有协同增效的作用效应,其效果依次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3)碱性条件下,添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促进两种油墨的凝聚效果,油墨颗粒的平均面积增大,但是其凝聚效果仍弱于中性条件。

二、废纸脱墨的几种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废纸脱墨的几种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松香活性基团的改性及其在废纸脱墨浆中的施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松香的施胶机理
2 松香施胶剂的造纸行业应用历程
    2.1 白色松香胶料制备
        (1)熬胶:
        (2)乳化
        (3)稀释
    2.2 马来松香胶的制备
3 造纸用阳离子乳化松香胶
    3.1 阳离子乳化松香胶的特点
    3.2 阳离子乳化松香胶的制备
        3.2.1 松香主要成分树脂酸C19H29COOH的改性机理
        (1)松香系活性基团中烯烃的性质:
        (2)松香系活性基团中羧基的性质:
        3.2.2 阳离子乳化松香胶的制备方法
4 结语

(2)废纸制浆造纸厂废水处理新工艺及中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制浆造纸工业的概况
        1.1.1 制浆造纸过程及产生的废水
        1.1.1.1 备料废水
        1.1.1.2 制浆废水
        1.1.1.3 中段废水
        1.1.1.4 造纸白水
        1.1.1.5 污冷凝水
        1.1.1.6 末端废水
        1.1.2 脱墨浆造纸过程的简介及产生废水情况
        1.1.2.1 废纸的离解及浆料净化与浓缩
        1.1.2.2 废纸脱墨
        1.1.2.3 废纸回用废水
    1.2 制浆造纸废水处理技术
        1.2.1 化学处理法
        1.2.2 物化处理法
        1.2.2.1 混凝沉淀处理
        1.2.2.2 混凝气浮法
        1.2.3 生化处理法
        1.2.3.1 好氧生物处理法
        1.2.3.2 厌氧生物处理法
        1.2.3.3 生物酶催化技术
        1.2.3.4 厌氧好氧组合技术
    1.3 制浆造纸废水的深度处理技术
        1.3.1 混凝法深度处理
        1.3.2 吸附法
        1.3.3 膜分离技术
        1.3.3.1 概述
        1.3.3.2 基本原理
        1.3.3.3 应用
        1.3.4 高级氧化法
        1.3.4.1 光催化氧化法
        1.3.4.2 催化湿式氧化法
        1.3.4.3 声化学氧化
        1.3.4.4 臭氧氧化法
        1.3.4.5 芬顿氧化法
        1.3.4.6 超临界水氧化法
        1.3.4.7 电化学氧化法
        1.3.4.8 过硫酸盐氧化法
        1.3.5 联合工艺处理(综合处理方法)
        1.3.6 生态处理法
        1.3.7 生物酶法
        1.3.8 组合技术法
    1.4 造纸终端水回用技术及其背景和意义
        1.4.1 概述
        1.4.2 中水回用技术
        1.4.3 中水回用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
    1.5 本论文研究开发工作的提出及其意义
第二章 废纸制浆造纸主要处理工段水样中有机物特性分析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及来源
        2.1.2 实验试剂及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原料前处理方法
        2.2.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
        2.2.3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
        2.2.4 废水CODCr的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厌氧出水中有机物的GC-MS分析
        2.3.2 厌氧出水再经化学混凝处理后水中有机物的GC-MS分析
        2.3.3 SBR好氧处理出水中有机物的GC-MS分析
        2.3.4 芬顿氧化排水的GC-MS分析
    2.4 本章总结
第三章 二级生化处理出水化学絮凝处理
    3.1 实验部分
        3.1.1 造纸废水来源
        3.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水质的基本性质测定
        3.2.1.1 PH值的测定
        3.2.1.2 污泥元素分析
        3.2.1.3 水质化学需氧量(COD)
        3.2.1.4 废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与分析
        3.2.2 PFS的制备
        3.2.3 絮凝实验
        3.2.4 响应面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厌氧出水与芬顿氧化入水的GC-MS分析
        3.3.2 芬顿氧化入水絮凝最优工艺探索
        3.3.2.1 絮凝剂种类的优化
        3.3.2.2 絮凝工艺响应面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臭氧氧化催化剂的选择及过程优化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 实验分析及方法
        4.2.1 实验方法
        4.2.1.1 催化氧化实验
        4.2.1.2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
        4.2.2 分析方法
        4.2.2.1 常规指标测定
        4.2.2.2 臭氧浓度分析
        4.2.2.3 CODCR的测定
        4.2.2.4 色度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臭氧氧化催化剂的选择
        4.3.2 负载型催化剂的回用研究
        4.3.3 催化剂用量对臭氧氧化的影响
        4.3.4 臭氧用量对臭氧氧化的影响
        4.3.5 反应温度对臭氧氧化的影响
        4.3.6 反应时间对臭氧氧化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化学氧化后废水的膜处理连续试验研究
    5.1 实验原料及方法
        5.1.1 实验原料及试剂
        5.1.2 实验仪器
        5.1.3 中试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无机膜的制备
        5.2.2 pH值的测定
        5.2.3 TDS的测定
        5.2.4 电导率的测定
        5.2.5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5.2.6 色度的测定
        5.2.7 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5.2.8 氯化物含量的测定
        5.2.9 总铁含量测定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膜系统处理过程各项指标去除情况
        5.3.2 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测试
        5.3.3 不同孔径的膜处理对废水的影响
        5.3.4 无机膜和反渗透膜对废水的影响
        5.3.5 臭氧氧化/复合膜处理对废水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油酸钠类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废纸回收利用的价值
    1.2 废纸的分类
        1.2.1 国外废纸的分类
        1.2.2 国内废纸分类
    1.3 国内外废纸的利用情况
        1.3.1 国外废纸利用情况
        1.3.2 国内废纸利用情况
    1.4 表面活性剂
        1.4.1 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史及概述
        1.4.2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1.4.3 表面活性剂在脱墨剂中的应用
    1.5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1.5.1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简介
        1.5.2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1.5.3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1.5.4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1.5.5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1.6 废纸脱墨剂
        1.6.1 脱墨剂的含义
        1.6.2 脱墨剂的组成
        1.6.3 脱墨剂的分类
    1.7 废纸脱墨技术
        1.7.1 废纸脱墨的原理
        1.7.2 废纸脱墨的方法
        1.7.3 脱墨效果的评价
    1.8 影响废纸脱墨的因素
        1.8.1 脱墨剂的选择
        1.8.2 脱墨废纸的影响
        1.8.3 脱墨碎浆工艺的影响
        1.8.4 脱墨方法的影响
    1.9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9.1 目的意义
        1.9.2 研究内容
2 NaOL-AA型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2 NaOL-AA二元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
        2.2.3 合成产物的结果测试
        2.2.4 脱墨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NaOL-AA聚合物的合成条件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2.3.2 NaOL-AA的物理化学性能测试
        2.3.3 自制、复配脱墨剂与市售脱墨剂的脱墨效果对比
        2.3.4 SEM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NaOL-AA-SMAS型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2 NaOL-AA-SMAS型三元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
        3.2.3 合成产物的结果测试
        3.2.4 脱墨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单因素实验
        3.3.2 正交试验
        3.3.3 NaOL-AA-SMAS的物理化学性能测试
        3.3.4 自制、复配脱墨剂与市售脱墨剂脱墨效果对比
        3.3.5 SEM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脱墨工艺的优化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4.2.2 脱墨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脱墨剂用量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4.3.2 温度、时间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题目

(4)浮选脱墨流体分析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1.2.1 国内研究历史和现状
        1.2.2 国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浮选槽结构流体仿真分析
    2.1 物理模型
        2.1.1 基本假设
        2.1.2 模型简化
    2.2 数值求解
        2.2.1 控制方程
        2.2.2 网格划分
        2.2.3 边界条件
        2.2.4 求解策略
    2.3 结果分析
        2.3.1 分析流程
        2.3.2 结构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浮选脱墨系统数学模型分析
    3.1 数学模型
        3.1.1 连续浮选系统
        3.1.2 数学建模
        3.1.3 模型求解
        3.1.4 实验验证
    3.2 结果分析
        3.2.1 不同系统对油墨去除率的影响
        3.2.2 不同负荷对油墨去除率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浮选脱墨系统实验研究
    4.1 浮选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4.1.1 系统方案对浮选效果的影响
        4.1.2 原料对浮选效果的影响
        4.1.3 浓度对浮选效果的影响
        4.1.4 其他因素对浮选效果的影响
    4.2 浮选脱墨系统应用研究
        4.2.1 项目概况
        4.2.2 原料可浮选性实验研究
        4.2.3 系统设备选型研究
        4.2.4 运行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马铃薯渣功能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在废纸脱墨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造纸工业助留助滤剂的概述及其应用进展
    1.2 助留助滤剂在造纸工业中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1.2.1 助留助滤剂的作用机理
        1.2.2 助滤机理
        1.2.3 影响助剂的助留助滤性能的因素
        1.2.4 常用的助留助滤剂的种类
        1.2.5 助留助滤体系的研究进展
    1.3 马铃薯渣及改性马铃薯渣
        1.3.1 马铃薯渣及研究现状
        1.3.2 马铃薯渣的改性
    1.4 助留助滤效果的检测方法
        1.4.1 助留检测
        1.4.2 助滤检测
    1.5 激光粒度仪分析滤液细小组分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6.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马铃薯渣的物理化学特性的分析
    2.1 实验部分
        2.1.1 原料
        2.1.2 原料预处理
        2.1.3 原料微观形貌的分析
        2.1.4 原料的化学性质分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马铃薯渣成分分析
        2.2.2 马铃薯渣物理化学性质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马铃薯渣功能衍生物的合成
    3.1 实验原料及设备
    3.2 实验及分析方法
        3.2.1 马铃薯渣的氧化
        3.2.2 氧化后产物的醚化
        3.2.3 水分含量的测定
        3.2.4 氧化马铃薯渣羧基含量的测定
        3.2.5 马铃薯渣功能衍生物的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氧化反应的单因素实验
        3.3.2 醚化反应的单因素实验
        3.3.3 改性产物的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马铃薯渣功能衍生物在废纸脱墨浆中的应用研究
    4.1 实验药品及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首程留着率和动态滤水的测定
        4.2.2 滤后白水中细小组分的分析
        4.2.3 填料留着率的测定
        4.2.4 Zeta电位的测定
        4.2.5 抄纸及手抄片物理性能的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条件下助剂助留助滤性能的分析
        4.3.2 马铃薯渣改性助剂对纸浆电荷的影响
        4.3.3 马铃薯渣改性助剂对填料留着率的影响
        4.3.4 马铃薯渣改性助剂对手抄片物理性能的影响
        4.3.5 马铃薯渣改性助剂对滤液中细小组分粒径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本论文创新之处
    3、进一步的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α-烯基磺酸类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表面活性剂
        1.1.1 表面活性剂的概述
        1.1.2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1.1.3 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1.2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1.2.1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概述
        1.2.2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1.2.3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1.2.4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1.2.5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3 废纸回收的价值及国内外利用情况
        1.3.1 废纸回收的价值
        1.3.2 国内废纸利用情况
        1.3.3 国外废纸利用情况
    1.4 废纸脱墨剂
        1.4.1 脱墨剂的含义
        1.4.2 脱墨剂的组成
    1.5 废纸脱墨技术
        1.5.1 废纸脱墨机理
        1.5.2 废纸脱墨工艺
        1.5.3 影响脱墨的因素
    1.6 α-烯基磺酸钠及其应用
        1.6.1 α-烯基磺酸钠的性质
        1.6.2 α-烯基磺酸钠的应用
    1.7 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7.1 目的和意义
        1.7.2 研究内容
2 AOS-AA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1.2 实验仪器
        2.1.3 AOS-AA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
        2.1.4 实验结果测试
        2.1.5 脱墨实验
    2.2 结果与讨论
        2.2.1 AOS-AA共聚物表面活性剂合成条件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2.2.2 AOS-AA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
        2.2.3 合成脱墨剂、复配脱墨剂、市售脱墨剂脱墨效果对比
        2.2.4 SEM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AAA型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及仪器
        3.1.2 实验仪器
        3.1.3 AAA型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
        3.1.4 实验结果测试
        3.1.5 脱墨实验
    3.2 结果与讨论
        3.2.1 AAA型共聚物表面活性剂合成条件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3.2.2 AAA型共聚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
        3.2.3 合成脱墨剂、复配脱墨剂、市售脱墨剂脱墨效果对比
        3.2.4 SEM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正交实验讨论
    4.1 AOS-AA共聚物表面活性剂正交实验讨论
        4.1.1 实验部分
        4.1.2 Ⅱ号产物的结构表征
    4.2 AAA型共聚物表面活性剂正交实验讨论
        4.2.1 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AAA型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脱墨效果对比
        4.2.2 AAA型共聚物表面活性剂正交实验
        4.2.3 Ⅱ号产物的结构表征
    4.3 正交实验小结
        4.3.1 AOS-AA共聚物表面活性剂正交实验小结
        4.3.2 AAA型共聚物表面活性剂正交实验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聚乳酸涂布—热压复合纸的制备及其水蒸汽渗透行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复合包装材料的概念
        1.1.2 纸基复合包装材料简述
        1.1.3 塑料包装材料面临的问题
    1.2 可生物降解塑料概述
        1.2.1 石油基可生物降解塑料
        1.2.2 生物聚合物/生物塑料
    1.3 纸基生物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4 聚乳酸材料及聚乳酸涂布纸的研究进展
        1.4.1 聚乳酸材料的概述
        1.4.2 聚乳酸的改性
        1.4.3 聚乳酸的应用现状
        1.4.4 聚乳酸涂布纸的研究进展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聚乳酸溶液涂布纸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仪器设备
        2.2.2 聚乳酸溶液涂布纸的制备
        2.2.3 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成膜性的分析
        2.3.2 聚乳酸成膜的差式扫描量热(DSC)分析
        2.3.3 聚乳酸涂塑纸透湿性分析
        2.3.4 聚乳酸涂塑纸透氧性分析
        2.3.5 聚乳酸涂塑纸热封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微粒颜料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3 聚乳酸微粒性能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聚乳酸微粒的粒度分析
        3.3.2 聚乳酸微粒的形貌分析
        3.3.3 红外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射流纳米均质法制备聚乳酸微粒及其臭氧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3 试验方法
        4.3.1 微射流纳米均质法制备聚乳酸微粒
        4.3.2 臭氧对聚乳酸微粒的亲水改性
    4.4 聚乳酸微粒性能表征
        4.4.1 扫描电镜(SEM)分析
        4.4.2 红外分析
        4.4.3 聚乳酸微粒润亲水性的测定
    4.5 结果与讨论
        4.5.1 纳米均质法制备聚乳酸微粒的结果与讨论
        4.5.2 臭氧处理对聚乳酸颗粒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4.5.3 臭氧处理前后聚乳酸微粒的红外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聚乳酸涂布-热压复合纸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与仪器与设备
        5.2.2 涂料制备
        5.2.3 聚乳酸复合纸的制备
        5.2.4 性能检测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扫描电镜(SEM)分析
        5.3.2 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
        5.3.3 红外分析
        5.3.4 差式扫描量热(DSC)分析
        5.3.5 热重(TG)分析
        5.3.6 材料透湿性测试
        5.3.7 材料透氧性测试
        5.3.8 材料热封性测试
    5.4 小结
第六章 聚乳酸涂塑复合纸水蒸气渗透行为研究
    6.1 引言
    6.2 气体在聚合物材料中的渗透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6.2.1 气体在聚合物材料中的渗透行为
        6.2.2 气体在聚合物材料中的渗透行为的影响因素
    6.3 聚乳酸涂塑复合纸水蒸气渗透性的研究
        6.3.1 纸基聚乳酸溶液涂塑复合纸透湿率的线性回归分析
        6.3.2 纸板基聚乳酸溶液涂塑复合纸透湿率的线性回归分析
        6.3.3 聚乳酸颜料涂布-热压复合纸透湿率的线性回归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聚乳酸涂塑复合纸在废纸回用过程中降解行为的研究
    7.1 引言
    7.2 实验材料与仪器与设备
    7.3 降解试验Ⅰ
        7.3.1 试验方法
        7.3.2 试验条件的确定
        7.3.3 试验结果分析
    7.4 降解试验Ⅱ
        7.4.1 试验方法
        7.4.2 检测与表征
        7.4.3 结果与讨论
    7.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再生新闻纸废水处理工艺分析及运行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造纸废水的水量和水质
3 工艺流程的选择
    3.1 预处理
    3.2 生化处理
    3.3 后处理
    3.4 污泥处理
4 主要处理单元的运行管理
    4.1 集水池
    4.2 混凝沉淀池
    4.3 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
    4.4 二沉池/过滤池/清水池
5 结论

(9)激光打印废纸化学凝聚法脱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外废纸回收现状
    1.2 废纸脱墨技术
        1.2.1 废纸脱墨原理
        1.2.2 废纸脱墨方法
        1.2.3 印刷油墨对废纸脱墨的影响
        1.2.4 表面活性剂在废纸脱墨过程中应用
        1.2.5 胶体滴定原理在废纸制浆造纸中的应用
        1.2.6 化学凝聚法在办公废纸中的应用
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2.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课题的研究内容
    2.3 课题的创新之处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 原料
    3.2 化学试剂
    3.3 实验主要设备
    3.4 实验方法
        3.4.1 废纸脱墨工艺
        3.4.2 油墨表征分析
4 结果和讨论
    4.1 凝聚剂 M_0用量对 HP 激光打印油墨的凝聚效果
    4.2 温度对凝聚剂 M_0凝聚效果的影响
    4.3 不同条件下凝聚剂 M_0的凝聚效果
    4.4 NaOH 用量对油墨凝聚效应的影响
    4.5 碱性条件下不同表面活性剂对油墨凝聚效果的影响
        4.5.1 碱性条件下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对油墨凝聚效果的影响
        4.5.2 碱性条件下表面活性剂的电荷密度对油墨凝聚效果的影响
    4.6 碱性条件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带电量对油墨的凝聚效果
    4.7 碱性条件下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对油墨凝聚效果的影响
    4.8 中/碱性条件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凝聚效果的影响
5 油墨模型实验及其凝聚机理的研究
    5.1 油墨显微镜下的形态观察分析
    5.2 不同条件处理下的油墨表面电荷
    5.3 油墨接触角分析
        5.3.1 碱对激光打印油墨接触角的影响
        5.3.2 不同条件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激光打印油墨接触角的影响
        5.3.3 不同条件下凝聚剂对激光打印油墨接触角的影响
    5.4 油墨凝聚颗粒扫描电镜分析
        5.4.1 碱处理对激光打印油墨凝聚颗粒形态的影响
        5.4.2 不同条件下凝聚剂对激光打印油墨凝聚颗粒形态的影响
    5.5 激光打印油墨红外图谱分析
6 结论
已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10)胶印与激光打印废纸油墨凝聚法脱墨凝聚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立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废纸回收现状
        2.1.1 世界废纸回收现状
        2.1.2 国内废纸回收现状
    2.2 废纸回收技术
        2.2.1 废纸脱墨原理
        2.2.2 油墨分离
        2.2.3 油墨分离去除
    2.3 油墨特性对废纸脱墨的影响
        2.3.1 激光印刷油墨
        2.3.2 静电印刷油墨
        2.3.3 紫外光固油墨
        2.3.4 水性苯胺油墨
    2.4 表面活性剂对废纸脱墨的影响
        2.4.1 表面活性剂概论
        2.4.2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2.4.3 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对脱墨的影响
    2.5 混合办公废纸的凝聚法脱墨
        2.5.1 凝聚法脱墨概述
        2.5.2 液桥凝聚理论
        2.5.3 凝聚法脱墨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原料
        3.1.2 化学试剂
    3.2 仪器设备
    3.3 凝聚法脱墨工艺流程
    3.4 实验方法
        3.4.1 废纸脱墨实验
        3.4.2 油墨凝聚实验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碱对不同类型油墨脱墨效果的影响
        4.1.1 不同类型油墨在纸页表面固着成膜状态的研究
        4.1.2 碱对不同类型油墨脱墨的影响
    4.2 碎浆过程中凝聚剂对油墨凝聚效果的影响
        4.2.1 碎浆过程中凝聚剂对不同类型油墨的凝聚效果的影响
        4.2.2 凝聚剂对两种油墨混合废纸凝聚效果的影响
        4.2.3 不同类型的油墨在凝聚过程中油墨之间的相互影响
        4.2.4 油墨之间相互影响模型试验
    4.3 表面活性剂对凝聚剂凝聚效果的影响
        4.3.1 对单一类型油墨的影响
        4.3.2 对混合油墨脱墨的影响
        4.3.3 混合油墨之间的相互影响
        4.3.4 碱性条件下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已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四、废纸脱墨的几种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松香活性基团的改性及其在废纸脱墨浆中的施胶应用研究[J]. 曹晓瑶.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0(05)
  • [2]废纸制浆造纸厂废水处理新工艺及中试研究[D]. 焦东.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3]油酸钠类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D]. 马燕. 陕西科技大学, 2017(01)
  • [4]浮选脱墨流体分析与实验研究[D]. 齐春松.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 [5]马铃薯渣功能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在废纸脱墨浆中的应用研究[D]. 贾清超.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6]α-烯基磺酸类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D]. 焦雅兰. 陕西科技大学, 2016(03)
  • [7]聚乳酸涂布—热压复合纸的制备及其水蒸汽渗透行为的研究[D]. 邰晶磊. 华南理工大学, 2014(11)
  • [8]再生新闻纸废水处理工艺分析及运行管理[J]. 柳春明,曹健. 轻工科技, 2012(10)
  • [9]激光打印废纸化学凝聚法脱墨的研究[D]. 蒋杰. 南京林业大学, 2012(11)
  • [10]胶印与激光打印废纸油墨凝聚法脱墨凝聚作用的研究[D]. 解愫瑾. 南京林业大学, 2012(11)

标签:;  ;  ;  ;  ;  

废纸脱墨的几种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