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静脉缓冲采血技术研究

小动物静脉缓冲采血技术研究

一、小型动物静脉缓冲采血技术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肖笑[1](2021)在《运动干预后的循环外泌体改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效果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不同运动方式干预后db/db小鼠血清外泌体与胰岛素抵抗的脂肪细胞共培养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期为糖尿病的运动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周龄雄性db/db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为糖尿病安静对照组,糖尿病抗阻爬梯组、糖尿病有氧跑台组和糖尿病游泳运动组,另取雄性mm小鼠12只设为正常对照组。运动干预结束后采集各组小鼠血清,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将所提外泌体与使用地塞米松干预建立的胰岛素抵抗模型的脂肪细胞共培养,24小时后测定细胞上清中葡萄糖、胰岛素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I3K、AKT、PPARγ的表达,RT-PCR检测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的miR-155的表达。结果:1、各组血清外泌体粒径浓度均符合鉴定标准。2、3T3-L1细胞经诱导分化操作后,细胞内出现密集脂滴,细胞形态由纤维状转变为圆形,内部可看到典型的“戒环状”形态,油红o染色操作可被染为橘红色或深红色,证明细胞分化成功。3、使用地塞米松干预24小时后,细胞上清中的葡萄糖水平显着升高,表明胰岛素抵抗模型建立成功。4、MA组、DP组、DR组、DY组干预后葡萄糖水平显着升高(MA、DP、DR的P<0.001,DY P<0.01),DA组在干预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5、MA组、DR组、DY组,在干预后胰岛素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DA组、DP组的胰岛素水平虽有下降,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外泌体干预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I3K在各组干预后都出现了明显上调表现(P<0.001),AKT的表达除DA组以外,都与未进行干预的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01),但DR组的表达水平降低;PPARγ在各组的表达中MA组和DY组有显着增加(P<0.001),DP组也有一定的差异性(P<0.01),DA组无明显差异,DR组表达水平同样低于对照组(P<0.001);7、DP、DR、DY三组的miR-155显着增加(P<0.001),MA组和DA组与未加入外泌体干预的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差异;将db/db小鼠中运动和安静的4组再次进行比较,发现运动组的miR-155较安静组均有明显增加。结论:1、不同运动方式产生的循环外泌体均可降低葡萄糖水平,增加miR-155及相关蛋白PI3K、AKT、PPARγ水平,从而改善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2、三种运动方式均可改善胰岛素抵抗表现,其中游泳和跑台等耐力运动降低胰岛素的效果优于抗阻爬梯,可作为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运动干预方式。

张城达[2](2021)在《儿科用药幼龄动物毒理学试验关键技术探索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儿科药物研发是近年来新药开发的热点之一,儿科用药的安全性问题更是重点关注的问题。几十年来,儿科用药的安全性数据主要参考已有的成年动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数据或成人的临床数据,这对儿科用药带来无法预测的安全风险,特别无法评估药物对儿童特定发育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幼龄动物安全性评价研究技术,来支持儿科用药的安全性风险评估。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幼龄动物毒理学评价技术体系,并成功应用到中药儿科新药的安全性评价研究中。一、建立并优化了幼龄动物(大鼠)毒理学试验技术体系,完善了主要关键技术指标1.离乳前不同抚育方式的选择比较:探索比较了出生窝、交叉窝两种不同的抚育方式对幼龄SD大鼠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抚育方式对幼龄大鼠的一般临床症状、体重和生长发育未见明显影响,对离乳前幼龄大鼠的分组设计无明显干扰作用。2.不同给药途径最早可开始给药日龄与最大给药容量的研究:分别对出生第3天(PND3)至出生第20天(PND20)的幼龄SD大鼠开展了静脉注射(i.v.)、口服(p.o.)、肌肉注射(i.m.)、皮下注射(s.c.)等给药途径最早可以开始给药的日龄以及最大给药容量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口服给药最早可在PND3以最大给药容量2.0m L/100g给药,在PND5以最大给药容量3.0m L/100g给药;静脉注射给药最早可在PND20以最大给药容量3.0m L/100g给药;肌肉注射给药最早可在PND3-PND5以最大给药容量(单侧)0.5 m L/100g给药;皮下注射最早可在PND2以单点最大给药容量0.3m L/100g(4个部位注射,1.2ml/100g)给药,在PND5可以单点最大给药容量1.0m L/100g(4个部位注射,4ml/100g)给药。3.幼龄大鼠清醒状态下多次颈静脉采血技术的建立优化:采用出生后45天的大鼠(PND45),在优化采血工具及采血方式后,连续6次颈静脉采血的成功率在90%以上。4.初步探索不同日龄幼龄SD大鼠的血液、生化参考值。5.试验终点指标的优化、规范化研究:对幼龄SD大鼠的生长发育(体重、顶臀长、股骨长),骨发育(骨密度、血清骨钙素、股骨长),行为学(改良Irwin’s行为评价、水迷宫、旷场实验)等观察指标及技术方法进行了筛选、优化、规范化,使这些指标更易于统一操作,更符合GLP规范。二、幼龄动物毒理学试验技术体系在儿科新药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本研究将已初步建立的幼龄动物安评试验相关技术体系,对一种儿科用中药新药——复方蒲公英制剂,开展了全面的幼龄动物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研究。试验选择体格生长、行为学(学习记忆)、骨骼发育、免疫发育、性激素分泌等考察指标,对幼龄SD大鼠连续4周(PND27~PND54,覆盖儿童期初期至青少年期)经口给予“复方蒲公英制剂”和停药恢复4周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反应的性质、程度、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可逆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高剂量(12 g/kg)组大鼠出现流涎,雄鼠体重及摄食量降低,以及红细胞系部分指标异常(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升高等),血清生化学部分脂代谢、糖代谢相关指标异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下降),部分尿液指标异常(酮体、蛋白质、白细胞、比重、p H值、微白蛋白升高),脾脏重量及系数升高,雄鼠Ig G升高;脾脏、肝脏轻微/轻度髓外造血以及骨髓红系造血细胞轻度增生等,上述现象均在给药结束4周后恢复正常;对性征发育、骨骼系统发育、生长激素、行为记忆、眼科、性激素、骨髓细胞形态学等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影响;中、低剂量组未见明显异常影响。在本试验剂量条件下,复方蒲公英制剂对出生后27-54天(PND27~PND54)的幼龄大鼠未观察到不良反应剂量(NOAEL)为3.8 g/kg;毒性出现剂量为12 g/kg,但有一定的可逆性,主要毒性靶组织为血液红细胞。本研究建立的幼龄动物毒理学试验关键技术体系研究既覆盖了常规重复给药毒理指标,又涉及了幼龄动物生长发育相关的特定关键评价指标,可以很好地预测受试药物在儿科人群中的用药安全。上述复方蒲公英制剂幼龄大鼠4周毒性试验很好地验证了该关键技术体系是切实可行的。本研究是本GLP实验室参照ICH S11指导原则、国家药监局儿科用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指导原则,开展儿科药物幼龄动物毒性试验体系优化的实践探索,为进一步完善幼龄动物毒性试验在儿科用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领域的应用、以及ICH S11指导原则在中国的落地实施提供科学参考。

何淼[3](2020)在《多羊血清致敏家兔IgE变化及病理学观察》文中研究说明过敏反应(allergy)是动物机体本身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从而导致各个系统和功能的损害。过敏反应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人类和动物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将过敏性疾病列为21世纪重点研究和防治疾病[1]。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饲养数量的上升,近年来兽医临床上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过敏反应及甚至死亡病例呈上升趋势,因此对过敏性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旨在通过利用多羊混合血清致敏实验家兔,并记录相关病理和生理变化、测定其血清总IgE含量,记录最佳致敏混合血清浓度,为宠物高免血清的制备与应用打下前提基础。实验方法:选择健康雄性山羊3只,采用颈静脉采血法后,将血清成功分离并冷藏。选择健康成年家兔32只,雌雄不拘。根据发敏时注射多羊混合血清浓度(concentration)不同,将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C0、轻度稀释组C1(C30%约0.6ml/Kg)、中度稀释组C2(C40%约0.8ml/Kg)、重度稀释组C3(C50%约1.0ml/Kg)。首次致敏时,将多羊混合血清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C20%,所有家兔均皮下注射1ml。4组家兔均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饲养21d,期间每隔3d观察并记录饲养期间实验动物行为变化,发现饲养期间全部实验动物未见明显不适反应及一场活动,全部正常。4组家兔致敏21d后,与家兔左腿股静脉埋22G留置针用于采血,根据不同分组分别给对照组C0注射5ml生理盐水,实验组C1、C2、C3分别于耳外缘静脉注射制备好的浓度为30%、40%、50%的多羊混合血清。分别在家兔发敏前、发敏后15min、30min、45min、60min(t0、t1、t2、t3、t4)5个时间点分别测量其体温(T)、呼吸(R)及脉搏(P),并于股静脉分别采血约1ml分离血清,分离的血清用ELISA法测定血清总IgE含量。将死亡家兔剖检,分别取出各脏器进行观察。实验结果:对照组家兔无明显生理变化,实验组家兔存在不同程度皮肤发绀,胸腔、腹腔脏器淤血,胃肠粘膜坏死、出血、水肿;气管、肺脏存在水肿、淤血现象;病理组织切片可见局部细胞坏死、形态发生改变,有的存在出血、淤血、充血现象并可见铁血黄素沉着。以上现象均随实验组家兔注射多羊混合血清浓度升高而变得明显和增重。实验数据显示实验组家兔血清总IgE含量明显比对照组家兔高,并且随着多羊混合血清浓度的增加,IgE含量也随之增高,但在发敏后的4个时间点,IgE含量并无太大变化。将不同组家兔血清IgE含量,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家兔行为学观察、脏器形态改变、病理切片观察以及血清总IgE含量对比分析,找出最佳致敏多羊混合血清浓度。

安琪[4](2020)在《睾酮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疗效与作用机制的实验动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睾酮在精子发生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无精子症和少弱精子症患者的外周血睾酮会有所降低,但也有少数患者的外周血睾酮水平未低于正常范围。男性不育症中的特发性少弱精子症发病机制不明,临床上主要还是依赖经验性的药物治疗,其中补充雄激素或其衍生物则是其中的一种常用疗法。此外,药物治疗在特发性男性不育的临床治疗上应用广泛且相对简单,同时与自然生育的期望更为符合,因此更易于被医患双方接受。目的:通过建立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来探究雄激素治疗的效果,并对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第一,系统回顾了有关TU单独或联合用药治疗男性少弱精子症的文献,通过荟萃分析为下一步探索雄激素治疗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提供了循证医学支持。第二,在结合既往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6月龄的雄性SD正常大鼠来观察四种不同剂量的雄激素对其生殖器官和内分泌代谢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生理剂量范围并探索下一步治疗实验中适合的药物剂量。第三,根据筛选出可能适用于治疗的药物剂量,对雷公藤多苷诱导的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进行治疗,并从生殖脏器质量、精子质量、血清激素水平、睾丸组织抗氧化指标以及病理组织形态学等多角度、多方面评估治疗效果。第四,通过电镜来观察大鼠睾丸组织中精曲小管的超微结构变化,并在借助HPLC-MS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有关雄激素治疗少弱精子症大鼠的代谢组学变化,即通过生物体内代谢物的变化情况来探究代谢物与病理变化之间的相对关系从而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结合相关的凋亡通路和细胞特异标志物,探索了雄激素治疗少弱精子症大鼠模型的准确靶点与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结果:首先,就改善患者精液质量的结果而言,荟萃分析显示TU联合治疗的效果整体上要优于单用十一酸睾酮或其他用药治疗,并且单用十一酸睾酮的疗效并不亚于使用其他药物。因此,十一酸睾酮可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和改善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精液质量,也为下一步探讨雄激素治疗少弱精子症大鼠模型提供了文献依据和理论基础。其次,通过探索不同剂量的雄激素对正常大鼠的生殖激素水平及生精功能的影响,并结合大鼠脏器质量、精子质量、血清激素水平以及病理组织形态学等,进一步筛选出了 7.56mg/kg和15.12mg/kg两个对于正常大鼠生理功能影响相对最小的“生理剂量”。第三,通过建立少弱精子症大鼠模型,结果提示雄激素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精子浓度和活动率(P<0.05),但对于精子的运动参数并无改善作用(P>0.05);H&E染色结果提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十一酸睾酮治疗组的生精细胞有所增多,间质细胞变性,支持细胞胞浆空泡化相对减少,生精上皮进一步恢复,继而Johnsen评分明显恢复并且凋亡率显着降低(P<0.05);在血清生殖激素方面:FSH和LH水平明显恢复(P<0.05),同时T和E2水平显着增加(P<0.05);而睾丸组织中的氧化应激物MDA与GSH-PX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特别是睾丸内睾酮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第四,通过电镜观察十一睾酮治疗组中睾丸组织中精曲小管的超微结构,发现生精细胞间隙明显缩小,生精细胞排列相对紧密,线粒体略有肿胀但结构基本完整,线粒体嵴排列紊乱减少,空泡亦显着减少;借助HPLC-MS挖掘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在治疗前后代谢物质的差异,结果发现花生四烯酸、精氨酸和脯氨酸、苯丙氨酸以及甘油磷脂这四条代谢物质通路在治疗前后存在显着差异(P<0.05);第五,以甘油磷脂代谢途径为基础,验证了可能涉及的通路如Bcl-2/Bax-Caspase3/9以及RIPK1-MLKL/pMLKL的蛋白表达情况;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的线粒体凋亡通路Bax、Caspase3/9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Bcl-2表达显着增加(P<0.05);在细胞坏死性凋亡通路中,TNF-α、RIPK1以及pMLKL表达量显着增加(P<0.05),pMLKL表达则是明显降低(P<0.05);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如睾丸紧密连接标志物Occludin,支持细胞标志物SOX9,间质细胞标志物StAR以及肽能神经纤维标志物PGP9.5等经治疗后都有明显恢复(P<0.05)。结论:雄激素治疗对于睾酮低下性少弱精子症大鼠模型精子生成与生殖功能恢复具有明显改善作用。1.通过探索不同剂量的雄激素对正常大鼠的生殖激素水平及生精功能的影响,筛选与确定7.56mg/kg和15.12mg/kg两个“生理剂量”用于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的治疗实验;2.在建立的睾酮低下型少弱精子症大鼠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发现15.12mg/kg剂量的十一酸睾酮无论是在改善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和精子质量,还是在减轻氧化应激产物对细胞组织损伤都有相对更好的效果;3.电镜结果提示:十一酸睾酮15.12mg/kg剂量对于生精细胞超微结构,包括细胞间隙和线粒体地恢复更加明显,在借助HPLC-MS代谢组学的基础上发现磷脂甘油代谢通路具有显着差异性;4.雄激素可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以及细胞坏死性凋亡途径来实现其治疗作用,并且可改善相关细胞标志物来调控生精过程。

赵瑞鹏[5](2020)在《α2MRS关节腔回注对小型猪创伤性膝关节炎治疗效果及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创伤性骨关节炎(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PTOA)是由膝关节韧带、半月板、滑膜或膝关节软骨创伤引起的软骨损伤疾病,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研究认为生物化学因素和生物力学因素异常改变可能为PTOA的主要致病因素,但相对致病作用不能确定。理想的前交叉韧带重建(Idealized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s reconstruction,IACL-R)模型尽管成功模拟和重现人体ACL-R术后发生PTOA的病理过程,但其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是否恢复、力学干扰因素是否排除仍需进一步科学验证。此外,较多小动物(鼠、兔)实验仅证实膝关节创伤1周内关节腔局部出现大量炎症因子、基质降解酶类等,触发关节软骨退变。但缺少动态、系统、全面、全程的关于炎症因子变化相关实验报道,大动物报道更是少之又少。机制不清,病因不明,对PTOA疾病的诊疗相对盲目、被动。α-2巨球蛋白(alpha-2-macroglobulin,α2M)是一种生物体液中的高分子糖蛋白,具有广谱的蛋白酶抑制作用,有特殊的关节软骨保护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α2M的瓶颈问题不断凸显,如产量有限、安全隐患等问题限制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在全身软组织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受其启发,探索一种更加简单的富集血清中α2M(α2M-Rich Serum,α2MRS)的方法并观察其对PTOA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目的:1.探索、掌握富集血清中α2M的方法,检测α2MRS中α2M的蛋白浓度及富集系数。2.制备小型猪IACL-R模型,步态分析仪检测膝关节的步态参数变化,粗略评估其生物力学恢复特性。3.小型猪IACL-R术后关节腔注射α2MRS,观察其对PTOA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1.超速离心法富集血清中α2M。采用Cytonics超滤离心杯(100KD)浓缩健康血清,用不同离心力(3000g、4000g、5000g),不同离心时间(20min、30min、40min)离心,最后获取上层浓缩液和下层滤过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α2M浓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考马斯亮蓝进一步验证浓缩、富集效果。2.PTOA发病机制探究及α2MRS疗效观察。小型猪18只,18月龄,雌性。右后肢(right hind foot,RH)行IACL-R制造PTOA模型。左后肢(left hind foot,LH)不做任何处理。第一组:Sham组,RH仅行关节囊切开,生理盐水关节腔注射(n=6)第二组:IACL-R组,RH行IACL-R术,生理盐水关节腔注射(n=6)第三组:IACL-R+α2MRS组,RH行IACL-R术,α2MRS关节腔注射(n=6)术前(0天)、术后(7、15、30、45、60、75、90天)不同时间点行步态采集并分析;术前(0天)、术后不同时间(3、6、14、29、90天)点关节液采集,行Luminex悬液芯片技术检测关节液炎症因子;术后不同时间点(2、6、14、29天)α2MRS及生理盐水关节腔注射;术后3月安乐处死,膝关节影像学检查并评分,大体观察并评分,组织学检查并评分。结果:成功富集血清中α2M,结果较为理想;初步明确小型猪IACL-R模型的步态特性及炎症因子变化趋势;α2MRS对PTOA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得到初步验证。1.Cytonics超滤离心杯(100KD),30min,5000g条件下富集血清中α2M较为理想:血清原液α2M浓度(2.28±0.26mg/ml),浓缩液α2M浓度(11.13±0.90mg/ml),滤过液α2M浓度(0.000049±0.00001 mg/ml)。α2M的回收率为97.66%、富集系数为4.88。2.步态分析结果:IACL-R组小型猪能有效恢复步态特征但晚于IACL-R+α2MRS组。Sham组小型猪术后15天步态指标恢复到术前状态;IACL-R组在术后45天恢复到正常,后期(75天)再次出现恶化;IACL-R+α2MRS组术后30天恢复到正常,一直保持到安乐处死,效果显着优于IACL-R组。3.Luminex悬液芯片技术检测结果:白介素(Interleukin,IL)在所有关节液标本中变化较为显着。Sham组术后早期升高,29天后基本回落的初始水平;IACL-R组术后早期显着升高,后期(术后29天)显着回落,最后期(术后90天)又有所上升;IACL-R+α2MRS组术后早期保持较高浓度,后期显着回落,整体浓度显着低于IACL-R组。4.影像学检查(X线,三维重建CT,MRI)结果:IACL-R组退变重于IACL-R+α2MRS组。Sham组小型猪PTOA表现轻微,IACL-R组表现明显,IACL-R+α2MRS组PTOA表现轻于IACL-R组。MRI检查更为敏感,评分具有显着差异。5.关节软骨大体观察及OARSI评分结果:IACL-R+α2MRS组评分显着低于IACL-R组,但高于Sham组。Sham组膝关节软骨表面光滑、平整、乳白色,边缘光滑,无明显骨质突起,且评分较低;IACL-R组关节软骨表面破坏严重,软骨缺损明显,裂隙较深,关节边缘有一定骨赘形成,尤其在滑车关节边缘,且评分较高;IACL-R+α2MRS组膝关节软骨表面毛糙、纤维化,偶有较小缺损,骨赘较少,损伤程度显着轻于IACL-R组。6.番红“O”染色结果:IACL-R+α2MRS组软骨退变显着轻于IACL-R组。Sham软骨表面完整,蛋白多糖含量丰富且评分较低;IACL-R软骨表面破坏明显,蛋白多糖含量明显下降,软骨细胞数量显着减少、形态各异且评分较高;IACL-R+α2MRS组软骨厚度正常、表面纤维化改变,软骨细胞数量、形态较为正常且评分显着低于IACL-R组。7.免疫组化结果:IACL-R+α2MRS组COLL-II着色显着深于IACL-R组,但浅于Sham组;MMP-13相反。II型胶原在IACL-R+α2MRS组的阳性表达强于IACL-R组,但两组均低于Sham组。MMP-13的免疫组化染色恰好相反,IACL-R+α2MRS组的阳性细胞染色明显比IACL-R组弱,但两组均高于Sham组。实验结果有利于PTOA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明确,对α2MRS的进一步临床转化提供理论基础。结论:1.Cytonics超滤离心管(100KD),5000g,30min的离心条件下富集血清中α2M操作较为简单,结果理想,适合进一步推广2.小型猪IACL-R动物模型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的步态特性,可初步排除PTOA发病过程中的力学干扰因素,有望用来独立评估炎症因素在PTOA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3.早期、多次关节腔注射α2MRS能显着降低炎症因子浓度,能显着减缓PTOA关节软骨退变,具有明显的正性治疗作用

高海滨[6](2019)在《参灵扶正胶囊联合HAART对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及外周血CD4+、CD8+T细胞HLA-DR分子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1.观察参灵扶正胶囊联合HAART对HIV/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以了解HIV/AID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2.观察参灵扶正胶囊联合HAART治疗HIV/AIDS患者6个月,外周血免疫活化标志物HLA-DR分子在CD4+、CD8+T细胞上表达的影响,评价参灵扶正胶囊联合HAART治疗HIV/AID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本试验所列纳入标准的110例HIV/AIDS患者随机分为参灵扶正胶囊联合HAART组(以下简称中西药组)和HAART组(以下简称西药组)2组,每组各55例患者。对2个用药组HIV/AIDS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疗程观察,分别于入组前、治疗后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免疫活化标志物HLA-DR分子表达进行分析,同时于入组前,治疗后3、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临床用药安全性指标情况进行动态的追踪和评价,具体方式包括:(1)于疗前和疗后满3、6个月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运用BD 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分析参灵扶正胶囊+HAART对HIV/AIDS患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的影响;(2)于疗前和疗后6个月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运用BD 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分析两组HIV/AIDS患者CD4+T和CD8+T淋巴细胞上免疫活化标志物HLA-DR分子的表达水平;(3)记录2组HIV/AIDS患者的基本情况,并于疗前和疗后满3、6个月时各检测一次安全性指标。运用SPSS22.0对各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研究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0例HIV/AIDS患者,HAART组55例,中西药组55例,在为期6个月的疗程观察后,最终有91例患者进入本次实验分析,结果如下:1.病例完成情况与患者基本情况:(1)中西药组脱落原因以服药依从性差为主,占总脱落病例数的百分比为47.37%,西药组脱落原因以药物副作用为主,占总脱落病例数的百分比为15.79%,中西药组脱落占比高于西药组。(2)两组HIV/AIDS患者均以中老年人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可能的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2.参灵扶正胶囊联合HAART对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1)CD3+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组间比较中,CD3+T淋巴细胞计数在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时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组内比较中,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6个月时,与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CD4+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两组患者在治疗3、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3个月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在3个不同时间点,两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CD8+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两组患者在治疗3、6个月后,CD8+T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CD8+T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3个月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在3个不同时间点,两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CD4/CD8比值变化情况:两组CD4/CD8比值在治疗后3、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着升高(P=0.000<0.05),两组CD4/CD8比值在治疗后6个月后与治疗3个月时相比增加,差异显着(P值分别为0.018、0.027,P<0.05);两组间比较:在3个不同时间点,两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CD4+和CD8+T淋巴细胞上免疫活化标志物HLA-DR表达水平变化及临床安全性分析:(1)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免疫异常活化标志物HLA-DR在CD4+和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时显着降低(P<0.05),但两组间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安全性指标结果提示:观察期内未发现有因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造成的损害,未发现有因血常规的变化造成的不良影响。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后,部分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相关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两组间在各个时间点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在现有样本量和观察周期内,经评价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参灵扶正胶囊联合HAART可以提高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提高HIV/AIDS患者的CD4/CD8比值,改善其免疫功能。2.参灵扶正胶囊联合HAART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IV/AIDS患者体内免疫活化水平,这是中医药干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免疫激活状态的重要切入点。3.参灵扶正胶囊联合HAART治疗HIV/AIDS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苏晓晴[7](2017)在《恩诺沙星明胶微囊质量及药效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恩诺沙星(ENR)为动物专用的广谱抗菌药,本实验室以明胶为包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出了恩诺沙星明胶微囊(EMS),为明确EMS含量的测定方法、体外释放特性、稳定性及动物体内转运特点,通过恩诺沙星明胶微囊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及验证、恩诺沙星明胶微囊体外释放度测定、恩诺沙星明胶微囊稳定性试验、恩诺沙星明胶微囊在瘤胃中的稳定性试验和恩诺沙星明胶微囊药效学试验,建立了 EMS含量测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UV)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 EMS在酸中及缓冲液中药物释放度;考察了高温、高湿和强光照对EMS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测定;考察了恩诺沙星明胶微囊在瘤胃中的稳定性,最终选用猪作为靶动物,进行了 EMS靶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1)建立的测定EMS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70nm处测定)及HPLC法(色谱柱:4.6*250mm、5μm的C18柱;流动相:0.025mol/L磷酸:乙腈=83:17;检测波长为278nm;柱温:25℃)的专属性、线性、精密度及准确度均符合要求,说明两种方法均可以用于测定EMS的含量。(2)ENR酸中2h累积释放度达到81.63%,而EMS酸中2h累积释放度仅为9.07%;2h后继续在pH6.8的缓冲液中测定药物释放度,0.5h时ENR溶出90%以上,36h EMS释放度达到93.83%,说明EMS比ENR在酸中更稳定,且EMS在pH6.8的缓冲液中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将得到的EMS释药数据与一级方程和Higuchi方程进行拟合,结果显示EMS的释药曲线与一级方程的相关性最高,得到的释药方程为In(1-Mt/M∞)=-0.0858t+4.819,r=0.970,t90 为 29.32h。(3)EMS在60℃高温条件下放置10d,其药物含量减少了 5%以上;在40℃条件下10d后,EMS载药量减少了 0.8%<5%;在高湿(RH90%±5%、75±5%)条件下放置10d,EMS吸湿增重均超过5%;强光照条件下放置10d,EMS颜色由棕黄色变为浅黄色,载药量减少了 0.684%<5%,说明EMS对高温、高湿及光照均敏感,其应保存于阴凉、避光、干燥处。(4)经过为期6个月的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EMS性状(微囊颜色、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三批微囊载药量变化(2.261%、1.911%、2.629%)、释放度变化(0.657%、0.748%、0.286%)均低于5%,根据加速试验(40±2℃)结果得到EMS保存时间-药物含量曲线图,推算出EMS有效期为1.14年。(5)随恩诺沙星明胶微囊在牛瘤胃内停留时间的延长,其释放率逐渐增高,24h的降解率达到78%,表明恩诺沙星明胶微囊在牛瘤胃内稳定性较差。(6)建立了猪血液样品中恩诺沙星含量测定HPLC法(色谱柱:C18,5μm,4.6 mm×250mm;流动相:乙腈:0.1mol/L磷酸=20:80;流速:1.0mL/min;柱温:35℃;进样量:50μL),使用乙腈萃取血液中的恩诺沙星,经试验,此方法专属性、线性、检测限(LOD)及定量限(LOQ)、精密度、回收率均符合试验要求,可以用于测定猪血浆中恩诺沙星。(7)EMS给猪灌服后,吸收半衰期t1/2ka为1.007±0.069h,消除半衰期t1/2β为4.975±0.252h,达峰时间tmax为3.034±0.162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25.860±1.039μg-h/mL,生物利用度 F 为 99.75±0.108%,峰浓度 Cmax 为2.359±0.0248μg/mL,与恩诺沙星原料药的 t1/2ka(0.432±0.069h)、t1/2β(2.619±0.069h)、tmax(1.354±0.125h)、AUC(15.531±0.790μg·h/mL)、F(97.155±2.404%)、Cmax(2.823±0.096μg/mL)相比,分别增加了 133.10%、89.96%、124.08%、66.51%、2.67%,降低了 16.44%,说明EMS在猪体内的吸收、消除过程显着延长,可以达到缓释的效果,且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谢玲玲[8](2016)在《香猪生长性状相关SNPs的多态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香猪是我国稀有的优良地方微型猪种,与其它猪品种相比,香猪具有生长缓慢、体型矮小等特点,但香猪的生长慢的调控机制不完全清楚。本文利用Il umina Porcine SNP60(60K)猪全基因组SNP芯片,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并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方法,从基因整体水平分析从江香猪的遗传多态性,得到以下结论:1.应用Il umina Porcine SNP 60芯片对120份香猪和可乐猪基因组的SNP进行检测,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结合体长性状进行GWAS分析,得到13个与生长关联的SNP,挑选其中6个SNP位点ALGA0105966、ALGA0059836、ASGA0106099、ASGA0016323、MARC0036889和ASGA0084095以同样的样本用AS-PCR方法检测的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的相符率为100%。2.对香猪、黔北黑猪、柯乐猪、糯谷猪、荣昌猪和大白猪6个中外猪品种6个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从6个猪品种的PODXL基因中检测到ALGA0105966位点的基因频率存在多态性变化,香猪、柯乐猪和荣昌猪中以AA纯合型为优势基因型,A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G(P<0.01);黔北黑猪、糯谷猪、大白猪以杂合的AG为优势基因型,A与G等位基因频率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关联分析显示该点的基因型与大型香猪的8个体尺指标均呈弱的负相关,与12月龄香猪体高呈弱的负相关,与24月龄香猪体长和腹围呈弱的负相关。ALGA0059836位点位于基因间隔区,其基因频率存在多态性变化,在6个猪品种中主要以CC纯合型为优势基因型,C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T(P<0.01);同时关联分析发现该点的基因型与大型香猪体高、体长、体宽、胸围和管围存在弱的正相关关系,与12月龄香猪体宽、体重、胸围和腹围呈弱的负相关,与18月龄香猪体宽、体重和管围呈弱的负相关。ASGA0106099位点位于基因间隔区,其基因频率存在多态性变化,香猪、糯谷猪和荣昌猪以GG纯合型为优势基因型,G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A(P<0.01);柯乐猪、黔北黑猪、大白猪以杂合的AG为优势基因型,A与G等位基因频率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关联分析显示该点的基因型与大型香猪的体重呈弱的正相关,与18月龄香猪体宽呈弱的正相关。MARC0036889位点位于基因间隔区,其基因频率存在多态性变化,香猪、柯乐猪和荣昌猪以杂合AG为优势基因型,A与G等位基因频率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糯谷猪、黔北黑猪和大白猪以GG纯合为主要基因型,G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A(P<0.01);关联分析结果该点的基因型与体尺指标不存在相关性。ASGA0016323位点位于基因间隔区,其基因频率存在多态性变化,在6个猪品种中主要以CC纯合型为优势基因型,其中18月龄、24月龄香猪和其它5个猪品种中C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T(P<0.01);关联分析结没有相关性。从6个猪品种的FAT3基因中检测到ASGA0084095位点,香猪和其它5个猪品种中均以杂合AG为优势基因型,A与G等位基因频率间的差异不显着(P>0.05)。3.经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在ASGA0106099位点上游18000bp处预测到一个ssc-miR-4331前体和成熟区序列特征,经RT-qPCR检测,证实香猪的肌肉组织中存在ssc-miR-4331转录本,但不是源自ASGA0106099位点上游。对这些SNP位点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保护和科学利用贵州地方猪品种资源。

牛秋锦[9](2016)在《香猪繁殖性状相关SNPs的多态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香猪是我国稀有的优良地方微型猪种,与大白猪、荣昌猪相比,香猪的繁殖生理特性明显的不同,如产仔数低、性成熟早,但香猪繁殖率低的生理特性调控机制还不太清楚。本论文是利用Illumina Porcine SNP60K芯片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得出与繁殖性状相关联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specific PCR,AS-PCR)方法对6个与繁殖相关的候选SNP:ASGA0076852、M1GA0008617、ASGA0020493、DIAS0003365、H3GA0056106、ALGA0115838进行大样本验证,得到以下结果:1.ASGA0076852多态性位点ASGA0076852(rs80839320)位于谷胱甘肽合成酶(glutathione synthetase,GSS)基因的第三内含子,rs80839320位点的高产香猪的A等位基因频率低于低产香猪的相应值(P<0.01),与香猪二胎产仔数、三胎产仔数呈弱的负相关。6个猪品种在ASGA0076852位点基因型分布存在多态性。6个猪群之间相比:香猪的A等位基因明显高于糯谷猪、黔北黑猪、大白猪的相应值(P<0.01);柯乐猪A等位基因明显低于糯谷猪(P<0.01),低于黔北黑猪(P<0.05);糯谷猪、黔北黑猪的A等位基因明显高于荣昌猪和糯谷猪的相应值(P<0.01)。2.M1GA0008617多态性位点M1GA0008617(rs81388211)位于基因间,rs81388211位点的高产香猪的D等位基因频率高于低产香猪的相应值(P<0.01),与香猪二胎产仔数、三胎产仔数呈弱的正相关。4个贵州地方猪品种、荣昌猪和大白猪在rs81388211位点均存在多态性。6个猪品种之间相比:大白猪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其它5个猪品种的相应值(P<0.01);荣昌猪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柯乐猪和香猪的相应值(P<0.01),也低于黔北黑猪(P<0.05);贵州4个地方猪品种之间没有明显(P>0.05)。3.ASGA0020493多态性位点ASGA0020493(rs80951600)位于TBX19(T-box 19)基因的外显子3中,为C/T单核苷酸变异,引起错义突变,m RNA由ACC变为GCC,导致189位的氨基酸(amina acid,AA)由苏氨酸(threonine,Thr)变为丙氨酸(alanine,Ala)。rs80951600位点在高产香猪的E等位基因频率高于低产香猪相应值,(卡方检验P值为0.073接近0.05)与香猪二胎产仔数、三胎产仔数呈弱的正相关。6个猪品种在ASGA0020493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存在多态性。6个猪品种之间相比:大白猪的等位基因E频率高于荣昌猪和4种贵州地方猪品种的相应值(P<0.01);荣昌猪等位基因E频率低于糯谷猪和黔北黑猪相应值(P<0.01);柯乐猪的E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糯谷猪和黔北黑猪相应值(P<0.01);香猪等位基因E频率低于糯谷猪相应值(P<0.05)。4.DIAS0003365多态性位点DIAS0003365(rs81213998)位点位于MKLN1(muskelin 1,intracellular mediator containing kelch motifs)基因的外显子18,rs81213998位点高产香猪的E等位基因频率与低产香猪的相应值没有差异(P>0.05),与香猪的一胎、二胎、三胎的产仔数没有相关性。4个贵州地方猪品种在rs81213998位点存在多态性。猪品种之间相比,香猪的等位基因G明显高于柯乐猪、糯谷猪、黔北黑猪的相应值(P<0.01);黔北黑猪、糯谷猪和柯乐猪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5.H3GA0056106和ALGA0115838多态性位点H3GA0056106(rs81320066)和ALGA0115838(rs81345180)位于基因的间隔区,rs81320066和rs81345180位点高产香猪的J和K等位基因频率与低产香猪的相应值没有差异(P>0.05)。综上,ASGA0076852、M1GA0008617位点可能是香猪繁殖相关的微效SNP位点;ASGA0020493位点的多态性可能反映了猪品种的进化信息;DIAS0003365位点可能与猪品种的生长表型有关。

王娟娟[10](2016)在《2014年柳城县畜禽主要疫病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调查以2014年柳城县12个乡镇强制免疫的家畜和家禽为对象,口蹄疫和猪瘟按0.2%对12个乡镇的免疫家畜进行抽样,禽流感和新城疫按0.1%对12个乡镇的免疫家禽进行抽样。2014年春防、秋防共抽取口蹄疫免疫猪只480头(480头/23万头),猪瘟免疫猪只480头(480头/18万头),禽流感免疫禽只1200羽(1200羽/97万羽),新城疫免疫禽只720羽(720羽/62万羽),应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方法检测口蹄疫和猪瘟免疫抗体水平,用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方法检测禽流感和新城疫免疫抗体水平,根据农业部规定免疫合格个体数量占群体总数的70%(含)以上为群体合格标准。结果如下:口蹄疫抗体水平在口蹄疫免疫家畜中以1:32以上为合格。2014年柳城县12个乡镇的春防猪口蹄疫免疫合格率分别为75%、80%、100%、85%、70%、30%、75%、30%、25%、70%、70%和10%,12个乡镇的秋防猪口蹄疫免疫合格率分别为100%、100%、90%、100%、90%、70%、90%、100%、80%、100%、100%和85%。柳城县猪口蹄疫抗体水平总体合格率是76.0%。春防猪口蹄疫抗体水平合格率(60%)<秋防猪口蹄疫抗体水平合格率(92.0%);春防猪口蹄疫抗体水平合格率达到群体合格标准的乡镇数比例(66.6%)<秋防猪口蹄疫抗体水平达标乡镇数比例(100%)。猪瘟抗体水平在猪瘟免疫家畜中以1:32以上为合格。2014年柳城县12个乡镇的春防猪瘟免疫合格率分别为100%、80%、100%、85%、85%、100%、60%、100%、0%、60%、40%和85%,12个乡镇秋防的猪瘟免疫合格率分别为85%、100%、90%、80%、30%、75%、80%、80%、85%、80%、75%和100%。柳城县猪瘟抗体水平总体合格率是77.2%。春防猪瘟抗体水平合格率(74.5%)<秋防猪瘟抗体水平合格率(80%);春防猪瘟抗体水平合格率达标乡镇数比例(66.6%)<秋防猪瘟抗体水平达标乡镇数比例(100%)。禽流感抗体水平在禽流感免疫家禽中以≥4Log2为合格。2014年柳城县12个乡镇春防鸡禽流感免疫合格率分别为93.3%、96.6%、100%、100%、100%、80%、96.6%、100%、86.6%、100%、100%、和100%,12个乡镇的秋防鸡禽流感免疫合格率分别为100%、100%、100%、0%、100%、100%、100%、100%、100%、100%、100%和100%。12个乡镇的春防鸭禽流感免疫合格率分别为0%、20%、15%、100%、100%、50%、90%、0%、100%、100%、85%、和100%,12个乡镇的秋防鸭禽流感免疫合格率分别是100%、100%、100%、100%、90%、100%、100%、100%、100%、100%、100%、和100%。柳城县家禽中禽流感免疫抗体总体合格率是88.8%。鸡春防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合格率(96.1%)>秋防鸡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合格率(91.6%),鸡春防禽流感达标乡镇数比例(100%)>鸡秋防禽流感达标乡镇数比例(91.6%);鸭春防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合格率(63.3%)<鸭秋防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合格率(99.1%),鸭春防禽流感达标乡镇数比例(58.3%)<鸭秋防禽流感达标乡镇数比例(100%);鸡总体禽流感抗体水平合格率(93.8%)>鸭总体禽流感抗体水平合格率(81.2%)新城疫抗体水平在新城疫免疫家禽中以≥5Log2为合格。2014年柳城县12个乡镇春防中的新城疫免疫合格率分别为100%、96.6%、100%、90%、0%、96.6%、83.3%、93.3%、100%、0%、90%和100%,12个乡镇秋防的新城疫免疫合格率分别为96.6%、100%、100%、100%、86.6%、100%、100%、73.3%、86.6%、100%、100%和100%。柳城县新城疫免疫抗体总体合格率是87.2%。秋防新城疫抗体水平合格率(95.2%)>春防新城疫抗体水平合格率(79.1%);春防新城疫抗体水平达标乡镇数比例(83.3%)<秋防新城疫抗体水平达标乡镇数比例(100%)。12个乡镇中,家畜免疫效果最好的乡镇是C镇,平均合格率是95%;家禽免疫效果最好的乡镇是L镇,平均合格率是100%。2014柳城县在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稳定,总体有成效,避免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

二、小型动物静脉缓冲采血技术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型动物静脉缓冲采血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运动干预后的循环外泌体改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效果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糖尿病
        1.1.1 糖尿病研究概况
        1.1.2 糖尿病与外泌体
    1.2 胰岛素抵抗(IR)
        1.2.1 胰岛素抵抗研究概况
        1.2.2 胰岛素抵抗与外泌体
        1.2.3 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建立
    1.3 运动干预
        1.3.1 运动干预与胰岛素抵抗
        1.3.2 运动干预与外泌体
    1.4 PI3K/AKT通路研究概况
        1.4.1 PI3K/AKT和胰岛素抵抗
        1.4.2 PI3K/AKT与运动
2 研究方法与材料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细胞株
        2.1.3 实验试剂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动物实验
        2.2.2 血清外泌体的提取与鉴定
        2.2.3 细胞实验
        2.2.4 循环共培养
        2.2.5 葡萄糖消耗水平检测
        2.2.6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nsulin
        2.2.7 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
        2.2.8 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相关蛋白表达
    2.3 统计分析
3.实验结果
    3.1 外泌体NTA鉴定
    3.2 3T3-L1 细胞的诱导分化
    3.3 3T3-L1-IR细胞的测定和EXs干预
    3.4 外泌体干预小鼠INSULIN ELISA的实验结果
    3.5 外泌体干预3T3-L1-IR的 rtPCR实验结果
    3.6 外泌体干预3T3-L1-IR的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4.分析与讨论
    4.1 外泌体的提取和保存
    4.2 运动介导的外泌体对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4.3 运动介导的外泌体对miR-155 的影响
    4.4 运动介导的外泌体对蛋白表达的影响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儿科用药幼龄动物毒理学试验关键技术探索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儿科用药毒理学研究进展
    第二节 本文研究依据及研究思路
        1 研究内容
        1.1 建立并完善幼龄动物毒性试验关键技术方法
        1.1.1 动物分组设计的比较
        1.1.2 最早适宜给药年龄及最大给药体积的探索
        1.1.3 建立幼龄大鼠毒理学指标的参考值范围
        1.1.4 幼龄动物试验考察指标及方法优化
        1.1.5 采血方法优化
        1.2 幼龄动物毒性试验技术体系的应用研究
        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幼龄动物毒理学试验关键技术的探索
    第一节 不同抚育方式对离乳前幼龄SD大鼠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1.3.1 分组及抚育方式
        1.3.2 观察指标
        1.3.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体重
        2.2 一般临床症状
        2.3 生长发育指标
        3 讨论
    第二节 幼龄SD大鼠不同给药途径的最早给药年龄和最大给药体积的探索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方法
        1.3.1 动物分组
        1.3.2 动物给药
        1.3.3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 初步探索幼龄SD大鼠血液学、生化学参考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分组
        1.2.2 血液学检查
        1.2.3 血清生化学检查
        1.2.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节 幼龄动物试验考察指标及方法的选择优化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方法
        1.2.1 生长发育相关指标比较
        1.2.2 骨骼发育相关指标比较
        1.2.3 改良Irwin’s行为评价优化
        1.2.4 Morris水迷宫试验的建立与优化
        1.2.5 旷场实验的应用探索
        2 结果
        2.1 生长发育指标相关性分析
        2.2 骨骼发育指标相关性分析
        2.3 改良IRWIN’S行为评价优化
        2.3.1 观察方式
        2.3.2 评价指标
        2.3.3 观察方法和评分标准
        2.3.4 统计分析与结果评价
        2.3.5 评价体系标准化建设
        2.4 MORRIS水迷宫试验优化
        2.4.1 试验装置及试验环境条件
        2.4.2 水迷宫操作方法优化
        2.4.3 评价指标优化选择及统计分析
        2.4.4 评价体系标准化建设
        2.5 旷场实验测试结果
        3 讨论
    第五节 幼龄大鼠颈静脉少量多次采血技术的改进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器材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幼龄动物毒理学技术在儿科新药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动物分组及剂量设计
        1.3.2 剂量设计依据
        1.3.3 起始给药年龄和给药期限
        1.3.4 检测指标
        1.3.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2.2 体重
        2.3 摄食量
        2.4 血液学
        2.5 血清生化学
        2.6 尿液
        2.7 眼科检查
        2.8 骨髓细胞形态学
        2.9 骨骼系统发育及生长发育
        2.9.1 骨骼系统发育指标检查
        2.9.2 性征发育指标
        2.9.3 对生长激素/生长因子的影响
        2.10 性激素检测
        2.11 行为记忆学
        2.11.1 一般行为学检查
        2.11.2 Morris水迷宫试验
        2.12 免疫学指标检
        2.13 脏器重量及系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3 讨论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3)多羊血清致敏家兔IgE变化及病理学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过敏综述
        1.1 过敏定义
        1.2 过敏反应分类
        1.3 过敏反应的机制
        1.4 参与过敏反应的细胞、生物活性介质分布、特点及作用
        1.5 过敏原及过敏原的分类
    2 动物常见过敏性疾病
        2.1 动物常见的过敏原因
        2.2 动物过敏反应主要病理表现
        2.3 常见大型动物过敏疾病
        2.4 常见小型动物过敏疾病
    3 IgE检测方法和在过敏反应中的重要意义
        3.1 IgE概述
        3.2 IgE在过敏反应中起到的作用
        3.3 IgE的检测
        3.4 ELISA法实验室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3.5 血清总IgE检测在过敏反应中的意义
    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仪器设备
        1.4 防护用品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选择与分组
        2.2 多羊混合血清的制备
        2.3 致敏原注射液的制备
        2.4 家兔致敏实验
        2.5 家兔发敏实验
        2.6 样品采集与处理
        2.7 ELISA测定家兔血清总IgE含量
        2.8 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分析
    1 实验结果
        1.1 家兔发敏阶段临床表现
        1.2 家兔临床指标测定
        1.3 剖检结果
        1.4 制作并观察病理组织切片
        1.5 家兔IgE测定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作者简介)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4)睾酮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疗效与作用机制的实验动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雄激素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研究总结
    前言
    第一节 雄激素及相关制剂在男性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1. 男性不育症及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概念
        2. 睾酮生成与精子发生的关系
        3. 雄激素口服及注射常用制剂的药代动力学以及安全性
        4. 雄激素制剂的用法和疗效
        5. 中医药对少弱精子症的治疗
        6. 雄激素在少弱精子症治疗中的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国内雄激素治疗少弱精子症对患者精液参数改善情况的荟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干预措施以及结局变量
        1.3 疗效判定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7 文献质量评估
        1.8 统计学处理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情况
        2.2 荟萃分析结果
        2.2.1 精液量
        2.2.2 精子浓度
        2.2.3 精子活力
        2.2.4 精子畸形率
        2.2.5 精子活动率
        2.2.6 总有效率(%)
        2.3 发表偏倚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雄激素对正常大鼠生殖激素水平及生精功能的影响
    前言
    第一节 正常大鼠雄激素的给药方式及标本取材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第二节 TU注射对正常大鼠睾丸形态的影响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第三节 TU注射对正常大鼠生殖激素的影响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TST对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生殖功能影响的研究
    前言
    第一节 少弱精子症大鼠模型的建立、雄激素治疗性给药以及标本取材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第二节 TST对少弱精子症大鼠模型的睾丸组织形态的影响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第三节 TST对睾丸组织生精细胞凋亡的检测(TUNEL法)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第四节 TST对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生殖激素的影响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第五节 TST对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睾丸组织氧化应激指标以及睾酮水平的影响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TST对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睾丸组织蛋白及血清代谢组学的调控研究
    前言
    第一节 透射电镜观察“生理剂量”TST对大鼠睾丸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第二节 TST对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作用的HPLC-MS分析——基于代谢组学的研究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结论
    第三节 Bcl-2/Bax-Caspase3/9和TNFα-RIPK1-MLKL凋亡途径相关基因蛋白表达调控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致谢

(5)α2MRS关节腔回注对小型猪创伤性膝关节炎治疗效果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血清α2M富集方法的探索及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设备仪器
        1.1.2 主要实验试剂
        1.2 方法
        1.2.1 血清α2M的富集方法
        1.2.2 Elisa检测α2M含量
        1.2.3 BCA法检测总蛋白浓度
        1.2.4 Western Blot检测α2M
        1.2.5 R250考马斯亮蓝检测总蛋白
        1.2.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Elisa 检测不同离心条件下浓缩液中 α2M 浓度结果
        2.2 BCA总蛋白浓度测定结果
        2.3 Western Blot检测α2M结果
        2.4 考马斯亮蓝检测总蛋白结果
        2.5 α2M回收、富集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小型猪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PTOA发病机制的探究及α2MRS早期干预治疗效果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设备仪器
        1.1.2 主要实验试剂
        1.2 方法
        1.2.1 小型猪α2MRS的制备
        1.2.2 小型猪实验分组
        1.2.3 小型猪IACL-R手术
        1.2.4 小型猪步态分析
        1.2.5 小型猪关节液采集
        1.2.6 小型猪α2MRS关节腔注射
        1.2.7 小型猪关节液Luminex悬液芯片技术检测
        1.2.8 小型猪组织取材
        1.2.9 小型猪膝关节影像学检查及评分
        1.2.10 小型猪关节软骨及骨赘大体观察及评分
        1.2.11 小型猪关节软骨番红O固绿染色及评分
        1.2.12 小型组关节软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2.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小型猪步态分析结果
        2.2 小型猪关节液炎症因子检测结果
        2.3 小型猪膝膝关节影像学检测及评分结果
        2.4 小型猪关节软骨大体及骨赘观察及评分结果
        2.5 小型猪关节软骨番红O染色及评分结果
        2.6 小型猪关节软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课题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参灵扶正胶囊联合HAART对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及外周血CD4+、CD8+T细胞HLA-DR分子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资料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3 选择病例标准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病例分组
    2 方法与材料
    3 观察指标
    4 指标检测与评价
    5 质量控制
    6 实验记录
    7 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患者基本情况
    3 免疫指标
    4 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情况
    5 安全性指标
第四部分 讨论
    1 中医学对艾滋病的认识与治疗
    2 西医对艾滋病的认识
    3 参灵扶正胶囊的组成、方义及药理研究分析
    4 实验结果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恩诺沙星明胶微囊质量及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前言
    1 恩诺沙星的特性
        1.1 恩诺沙星理化性质
        1.2 抗菌机制及药理作用
    2 机体对恩诺沙星的作用
        2.1 恩诺沙星降解产物与代谢产物
        2.2 恩诺沙星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3 恩诺沙星测定方法
        3.1 恩诺沙星测定的主要方法
        3.2 动物血浆中恩诺沙星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4 恩诺沙星微囊制剂的研究状况
    5 恩诺沙星制剂质量及稳定性研究进展
    6 选题目的及意义
试验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药品与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试剂与配制
        2.1 胰酶液的配制
        2.2 恩诺沙星对照品母液及系列浓度溶液的配制
        2.3 恩诺沙星明胶微囊母液系列浓度溶液的配制
        2.4 pH6.8磷酸盐缓冲液
        2.5 恩诺沙星明胶微囊母液系列浓度溶液的配制(高效液相色谱法)
    3 试验方法
        3.1 恩诺沙星明胶微囊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3.2 恩诺沙星明胶微囊体外释放度测定
        3.3 恩诺沙星明胶微囊稳定性试验
        3.4 恩诺沙星明胶微囊在瘤胃中的稳定性试验
        3.5 恩诺沙星明胶微囊药效学试验
    4 数据处理
试验结果
    1 恩诺沙星明胶微囊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1 紫外分光光度法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
    2 释放度试验
        2.1 恩诺沙星在盐酸中的标准曲线
        2.2 pH6.8缓冲液中的标准曲线
        2.3 ENR与EMS体外释放度试验结果
    3 稳定性试验
        3.1 影响因素试验结果
        3.2 加速试验
        3.3 长期试验
    4 恩诺沙星明胶微囊在牛瘤胃中的溶解效果
    5 恩诺沙星明胶微囊药效学试验
        5.1 血液中药物含量测定方法学建立
        5.2 口服ENR及EMS的药动学特征
讨论与分析
    1 恩诺沙星明胶微囊有效成分提取方法
    2 UV法与HPLC法测定明胶微囊中恩诺沙星的比较
    3 恩诺沙星明胶微囊体外释放度
        3.1 释放度测定时微囊取样量的选取
        3.2 EMS的肠溶缓释特性
    4 恩诺沙星明胶微囊稳定性
    5 恩诺沙星明胶微囊药效学
        5.1 血浆中恩诺沙星含量的测定方法
        5.2 关于环丙沙星的测定
        5.3 关于药效学试验动物的选取
        5.4 猪采血方法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录
致谢

(8)香猪生长性状相关SNPs的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前言
    1.1 从江香猪
    1.2 全基因组SNP研究
        1.2.1 单核苷酸多态性
        1.2.2 基因芯片技术
        1.2.3 SNP芯片
        1.2.4 猪全基因组水平SNP研究进展
        1.2.5 QTL定位
    1.3 miRNA发现
        1.3.1 miRNA生成
        1.3.2 miRNA作用机制
    1.4 miRNA研究方法
    1.5 动物miRNA研究概况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SNP多态性与香猪体尺指标的关联分析
    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2.1.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血液基因组DNA的提取
        2.2.2 猪全基因组SNP研究
    2.3 体尺指标的测定
    2.4 血液基因组DNA的检测
    2.5 猪全基因组SNP研究
        2.5.1 从江香猪样本体尺指标分析
        2.5.2 SNP芯片分析
        2.5.3 SNP芯片结果验证
    2.6 结果
        2.6.0 生长相关SNP的群体检测
        2.6.1 ALGA0105966位点
        2.6.2 ALGA0059836位点
        2.6.3 ASGA0106099位点
        2.6.4 ASGA0016323位点
        2.6.5 MARC0036889位点
        2.6.6 ASGA0084095位点
    2.7 讨论
        2.7.0 6 个生长相关的SNP研究
        2.7.1 ALGA0105966多态位点
        2.7.2 ALGA0059836多态位点
        2.7.3 ASGA0106099多态位点
        2.7.4 ASGA0016323多态位点
        2.7.5 MARC0036889多态位点
        2.7.6 ASGA0084095多态位点
第三章 香猪肌肉组织中miR-4331 的检测
    3.1 材料
        3.1.1 主要试剂
        3.1.2 主要仪器
    3.2 方法
        3.2.1 miR-4331 的预测
        3.2.2 肌肉组织DNA提取与质量检测
        3.2.3 总RNA提取与质量检测
        3.2.4 DNase处理总RNA排除基因组碎片的污染
        3.2.5 cDNA合成
        3.2.6 引物设计与合成
        3.2.7 RT-PCR扩增
        3.2.8 克隆测序
    3.3 结果
        3.3.1 ASGA0106099位点
        3.3.2 总RNA提取与质量检测
        3.3.3 PCR扩增及测序
    3.4 讨论
第四章 小结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1
缩略词表 2
致谢
附录

(9)香猪繁殖性状相关SNPs的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前言
    1.1 论文中的猪品种
        1.1.1 从江香猪
        1.1.2 柯乐猪
        1.1.3 糯谷猪
        1.1.4 黔北黑猪
        1.1.5 荣昌猪
        1.1.6 大白猪
    1.2 全基因组多态性研究
        1.2.1 SNP的研究进展
        1.2.1.1 SNP的简介
        1.2.1.2 SNP检测的方法
        1.2.2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组织/血液基因组DNA的提取
        2.2.2 猪全基因组SNP研究
        2.2.3 AS-PCR分析
    2.3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香猪产仔数分析
    3.2 组织基因组DNA提取
    3.3 SNP分型
        3.3.1 SNP的获得
        3.3.2 ASGA0076852多态性位点
        3.3.3 M1GA0008617多态性位点
        3.3.4 ASGA0020493多态性位点
        3.3.5 DIAS0003365多态性位点
        3.3.6 H3GA0056106多态性位点
        3.3.7 ALGA0115838多态性位点
第四章 讨论
    4.1 ASGA0076852多态性位点
    4.2 M1GA0008617多态性位点
    4.3 ASGA0020493多态性位点
    4.4 DIAS0003365多态性位点
    4.5 H3GA0056106和ALGA0115838多态性位点
第五章 小结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附录

(10)2014年柳城县畜禽主要疫病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口蹄疫的危害与研究进展
    1.2 猪瘟的危害与研究进展
    1.3 禽流感的危害与研究进展
    1.4 新城疫的危害与研究进展
    1.5 强制免疫及免疫监测的意义
    1.6 柳城县畜禽养殖及防疫现状
    1.7 抗体检测实验
    1.8 采血注意事项
第二章 免疫抗体监测与分析
    2.1 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与分析
        2.1.1 样品采集
        2.1.2 样品检测材料及仪器设备
        2.1.3 抗体试验依据及检测方法
        2.1.4 口蹄疫抗体检测结果
        2.1.5 口蹄疫检测结果分析
        2.1.6 口蹄疫抗体水平低的原因分析
    2.2 猪瘟免疫抗体监测与分析
        2.2.1 样品采集
        2.2.2 样品检测材料及仪器设备
        2.2.3 抗体试验依据及检测方法
        2.2.4 猪瘟抗体检测结果
        2.2.5 猪瘟检测结果分析
        2.2.6 猪瘟抗体水平分析
    2.3 禽流感抗体监测与分析
        2.3.1 样品采集
        2.3.2 样品检测材料及仪器设备
        2.3.3 抗体试验依据及检测方法
        2.3.4 禽流感抗体检测结果
        2.3.5 禽流感检测结果分析
        2.3.6 禽流感抗体水平分析
    2.4 新城疫抗体监测与分析
        2.4.1 样品采集
        2.4.2 样品检测材料及仪器设备
        2.4.3 抗体试验依据及检测方法
        2.4.4 新城疫抗体检测结果
        2.4.5 新城疫检测结果分析
        2.4.6 新城疫抗体水平低原因分析
第三章 基层防疫现状讨论与对策
    3.1 基层防疫现状讨论
        3.1.1 柳城县村级防疫员现状
        3.1.2 村级防疫员工作情况
        3.1.3 村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情况
        3.1.4 村级防疫合作社及村级防疫员制度情况
    3.2 基层防疫现状对策
        3.2.1 提高全民的防疫意识
        3.2.2 提高疫苗质量正确使用疫苗
        3.2.3 实施科学免疫程序
        3.2.4 免疫监测和记录档案
        3.2.5 加强饲养管理和减少应激
        3.2.6 加强对防疫人员培训与教育
        3.2.7 确立村防员的职业地位
        3.2.8 扶持村级防疫室建设
        3.2.9 建立建全防疫合作社及防疫员长效机制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口蹄疫抗体检测结果
    附表2 猪瘟抗体检测结果
    附表3 禽流感抗体检测结果
    附表4 新城疫抗体检测结果
致谢

四、小型动物静脉缓冲采血技术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运动干预后的循环外泌体改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效果和机制研究[D]. 肖笑. 武汉体育学院, 2021(12)
  • [2]儿科用药幼龄动物毒理学试验关键技术探索及应用研究[D]. 张城达.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2021(02)
  • [3]多羊血清致敏家兔IgE变化及病理学观察[D]. 何淼. 延边大学, 2020(06)
  • [4]睾酮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疗效与作用机制的实验动物研究[D]. 安琪.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5]α2MRS关节腔回注对小型猪创伤性膝关节炎治疗效果及机制的研究[D]. 赵瑞鹏. 山西医科大学, 2020
  • [6]参灵扶正胶囊联合HAART对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及外周血CD4+、CD8+T细胞HLA-DR分子表达的影响[D]. 高海滨.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恩诺沙星明胶微囊质量及药效学研究[D]. 苏晓晴. 山西农业大学, 2017(01)
  • [8]香猪生长性状相关SNPs的多态性研究[D]. 谢玲玲. 贵州大学, 2016(03)
  • [9]香猪繁殖性状相关SNPs的多态性研究[D]. 牛秋锦. 贵州大学, 2016(03)
  • [10]2014年柳城县畜禽主要疫病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及分析[D]. 王娟娟. 广西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小动物静脉缓冲采血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