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胶机雷达截面的计算与测量

点胶机雷达截面的计算与测量

一、布撒器雷达截面计算与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殷楷麟[1](2020)在《防区外机载布撒器制导律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利用布撒器在防区外发射对目标进行轰炸封锁,已经成为现代战争常用手段,如何最大限度提升导弹炸伤效果已成为学者关注热点。研究发现,导弹杀伤力与攻击角存在一定联系,合适的攻击角可以达到更加理想的炸伤效果。布撒器作为承载导弹的载体,在其自动飞行直至最后抛撒弹药过程中的制导效果将直接影响弹药最终打击能力。国内对布撒器控制的研究主要侧重在布撒器子弹抛撒及弹道优化,并对母弹倾角提出要求,对母弹如何达到要求的倾斜角度叙述较少。本文以布撒器母弹为研究对象,参考部分导弹制导控制方法,对布撒器母弹到达目标上空开舱点时,对母弹倾角(视线角)进行攻一定的约束,分别设计制导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布撒器数学模型,建立弹—目(导弹与目标)运动关系方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带有角度约束的三种控制方法:偏置比例制导律、滑模制导律和最优制导律,仿真结果表明:最优制导律和滑膜变结构制导律在一定的时间内均能准确命中目标,并且角度能满足期望攻击角的要求,比例制导律可在较短时间内命中目标但不能实现精确打击。可知导弹最后的攻击效果会依据不同制导律及所限定的终端条件不同,差别较大。另一方面,依据有限时间滑模控制理论,布撒器母弹制导律的设计首先不考虑自动驾驶仪动态延迟特性,推导出制导律;又以考虑自动驾驶仪动态延迟特性,进行的相应制导律设计。经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考虑终端角约束及驾驶仪动态特性的条件下也可收敛至零,也反映出制导律的一定鲁棒特性。同时,在比较两种制导律控制效果时,发现考虑自动驾驶仪动态延迟特性的制导律控制过程更贴近实际制导过程,且制导效果较好,这一结果也表明考虑该特性制导律设计的必要性。

杨润泽[2](2020)在《动态箔条云团的几何建模及电磁散射特性研究》文中指出在现代战争中电子对抗技术已经成为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因素。箔条作为历史悠久的无源干扰物,因为其廉价,便捷,高效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反导、防空等领域。对箔条云团的运动特性和散射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能为有效评估箔条云团无源干扰效能提供依据,因此在争夺电磁权的现代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详细研究了线矩量法的基本原理和求解过程,推导其相关公式,得到了线矩量法计算箔条云散射场的表达式。随后分别用线矩量法和RWG基函数矩量法计算了单根箔条和多根箔条的RCS,验证了线矩量法正确性,同时通过与RWG基函数矩量法的对比,说明选用脉冲基函数计算箔条云散射问题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未知数数量,从而提高计算效率。接着,研究了粒子系统理论,并结合空气动力学原理作为建立箔条云扩散模型的理论基础,分析了不同场景下箔条云的产生方式,根据初始的箔条云状态,再结合每根箔条的受力确定箔条的扩散状态,同时借助随机模型理论得到箔条云的动态扩散模型,并与相关资料对比验证方法的正确性。然后,研究了并行计算的相关算法,对线矩量法进行计算机CPU并行加速,加快了其阻抗矩阵填充以及方程求解的过程,使其可以更加高效地计算箔条云的散射特性。并应用MPI并行线矩量法计算建立的箔条云几何模型的电磁散射特性,得到了一定规模的不同箔条云模型的RCS,分析了箔条云参数和雷达参数对箔条云RCS的影响。根据运动过程中不同时刻箔条云团的RCS,分析得出箔条云团从产生到扩散过程中电磁散射特性的变化规律,由此得到箔条云团干扰性能的演变过程。最后,研究了箔条云的干扰原理,探讨了波束照射下箔条云的电磁散射特性。在研究了近场相关概念和波束照射下目标RCS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先计算分析了几个典型目标的在波束照射下的散射特性,并讨论了天线波束和目标RCS之间的关系,以及局部照射等相关问题。再将箔条云作为散射目标,研究了在波束照射下箔条云团的电磁散射特性。

张利飞[3](2020)在《基于矢量输运理论的大数量高密度箔条云团动态散射特性研究》文中指出雷达识别和雷达干扰技术逐渐成为现代战争中电子对抗的关键技术。作为雷达识别技术的对立面,无源干扰技术采用无源干扰材料散射敌方雷达入射波从而形成假的目标回波,干扰诱导敌方雷达,使其无法对真实目标进行识别和追踪。而箔条云团无源干扰技术因其成本低、干扰效果好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本论文基于矢量输运理论研究了大数量扩散箔条云团动态实时RCS、回波多普勒特性以及不同情景下的干扰方式。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在本地坐标系与观察坐标系下建立单根箔条散射模型,利用天线原理计算箔条散射矩阵,推导两坐标系之间矢量转化矩阵和极化转化矩阵。分析了箔条姿态、入射频率以及入射方向和散射方向夹角对单根箔条RCS的影响。2.根据箔条云团的随机介质性,建立箔条云团矢量输运方程。根据输运方程级数解的马尔科夫性,建立箔条云团散射输运的蒙特卡罗模拟仿真流程,详细介绍了输运过程中关键参数的抽样方法。模拟计算了球形箔条云团RCS,将稀疏箔条云团仿真结果与传统简单叠加方法以及文献数值仿真方法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入射频率、箔条数量以及极化方式对大数量箔条云团RCS的影响。3.针对箔条云团运动扩散过程,分析了在快速散开和稳定扩散过程中箔条的姿态取向角和初速度对箔条运动过程中速度和位移的影响。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箔条云团在任意时刻的状态,并以此为基础模拟计算了不同入射方式下圆柱形和椭球形扩散箔条云团RCS。4.结合箔条云团干扰实际场景,介绍并分析了箔条云团无源干扰的不同干扰方式。计算了箔条云团动态实时后向RCS以及回波的多普勒特性,以目标飞机为例分析了不同干扰方式下箔条云团对目标飞机的掩护效果。最后介绍了基于箔条云团回波多普勒频移和展宽特点的抗箔条干扰方法。

王怀军,张笑瀛,杨允海[4](2017)在《机载布撒器仿真试验方案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利用蒙特卡罗试验和相容性检验方法确定了机载布撒器等精度投弹区,通过仿真评定了布撒器命中精度,建立了数学仿真中的干扰模型以及脱靶量的计算方法,确定了数学仿真的试验方案,并根据该模型编制了计算机程序,获得了仿真结果。最后得出仿真结果与真实试验的误差。

王一鸣[5](2017)在《某复合干扰弹箔条干扰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箔条作为历史使用时间最长的干扰物之一,在防空、反导和反舰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单一干扰源已经不能满足舰船对抗飞航式导弹的要求,一枚干扰弹需要多种干扰源。将某箔条干扰弹弹体结构设计改进后,增加红外干扰源成为复合干扰弹。复合干扰弹能同时干扰雷达、红外制导导弹。增加红外干扰源后减小了箔条的装填空间,这就对复合干扰弹箔条装填方法、箔条快速散开和获得更大箔条云雷达截面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根据改进后复合干扰弹的结构,在箔条干扰一般特性等理论基础上,利用MATLAB和Origin等软件,对箔条云的散开和时间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干扰弹的干扰性能达到要求。论文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根据改进后的干扰弹弹体结构,重新计算得出箔条的长度、直径和装填量,设计不同战斗部中箔条的装填方案。建立箔条丝快速散开的数学模型,通过试验得出不同长度的箔条发射初速和距离之间的关系,这是箔条丝弹内排列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分析箔条在低空中的受力,建立单根箔条的扩散模型,得出箔条运动速度与z轴夹角?的关系。建立箔条云的扩散模型,分析箔条云扩散过程与运动轨迹,利用MATLAB软件仿真箔条云运动扩散过程。通过对球状分布箔条云的建模仿真,得到球状均匀分布的箔条云RCS值更大,干扰性能更强。最后,对干扰弹进行内、外弹道计算,得到各级战斗部炸点的位置,仿真得到箔条云的RCS时间特性。分析影响海上箔条云RCS值的因素,可以发现随着风速的增大,海面反射系数减小,其对箔条云RCS值的影响减小。根据质心干扰相关理论,介绍箔条云干扰成功与否的评估方法。论文的计算方法和模拟仿真结果对提高复合干扰弹箔条干扰性能提供参考。

李小腊[6](2015)在《箔条与箔片模型的散射特性研究》文中指出现如今,各国军事科技是建设武装力量和进行战争的基础,它是衡量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保卫国家的重要手段。现代军事技术不仅包含武器装备的更新及研制,而且在电子信息技术、核生化技术以及船舰、航空、航海等方面有了迅猛的发展。在电子通信方面,雷达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对象,它能够准确的跟踪并测试目标的各项参数,一方面,科研人员不断改进雷达的体制性能;另一方面,为了有效躲避雷达的探测,需要研究各种技术手段抵制其精确追踪。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研究无源技术中的箔条干扰实现对雷达的对抗,通过重点分析箔条、箔片的散射特性,并将二者进行混装研究,观察组合后RCS有何变化。以单根箔条以及单个箔片为基础,对箔条形成的箔条阵、箔片形成的箔片阵进行计算机仿真,与实测中箔条、箔片形成的“云状”进行比较。本文的工作大致分为三个层次:首先,简单介绍了箔条的物理特性,阐述了其散射原理,得出箔条在谐振时会造成其长度的缩小,有了理论基础,后面利用FEKO软件以建模仿真的方法来研究箔条的性能:以单根箔条为基础,简单对其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即在稀薄气体中箔条运动时阻力系数对其有何影响;接着推导了单根箔条的散射截面公式,以半波长箔条为例,计算出其最大RCS;最后在满足箔条间间隔的条件下建立箔条阵,重点研究毫米波段下箔条阵的全方位RCS的变化。接着,在对箔条有了一定的了解,研究了另一面散射体,即箔片。很少有文献对箔片进行研究,不同于箔条的特性,箔片的散射建立在惠更斯原理上,关于箔片性质方面我们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并对其最大雷达散射截面(RCS)进行了公式的推导,然后建立不同形状的箔片阵,希望能找到最佳的模式获得最大的RCS,通过观察最大的RCS有何不同,得出一些结论加以分析;最后,在研究了箔条和箔片之后,做出猜想:为了获得范围更广、数值更大的雷达散射截面,可以将箔条和箔片试着进行整合,即将箔条和箔片进行混装建立模型,观察组合后的模型是否可以增大RCS;因此从不同的角度入手,通过一定的方式构造了模型,发现不同排列方式下对其雷达散射截面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差别,从而得出研究混装是很有必要。当然,本文也有一定的缺陷,由于模型的构造是建于软件的基础上,只能建立很小的模型,在军事战争中,需要大量的箔条形成大的散射截面来伪装成假目标,所以对箔条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如能对箔条的特性进行实测分析获得大量数据,这样得到的结果更为精确,也能更好的应用到实战中。

郑树峰[7](2014)在《基于射频信号的碰撞速度测量方法》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战争中的防御体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重要战略设施和指挥中心都进行了加固或转移到地下。最大程度的摧毁敌方隐藏的、加固的战略设施目标是现代化侵彻武器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否有效毁伤敌方此类目标的关键因素就是确定弹体爆炸点位置,以此来对这些战略设施进行有效的毁伤。因为弹体碰撞速度是为弹体侵彻过程中的行程、深度、位置以及时间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和依据,所以对弹体碰撞速度的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论文是以国内外的研究为参考依据,以射频信号能量衰减率和多普勒测速原理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弹载射频信号的能量衰减率测速和多普勒测速两种技术方案。其中,能量衰减测速方案是根据雷达探测技术,在参考了相关因素之后,以雷达方程为基础,推出了射频信号能量衰减率与弹体碰撞速度之间的关系式。利用所推出的公式,经过计算就可以得到弹体碰撞速度。多普勒测速方案是以多普勒效应为基础,以微波探测为背景,针对微波测速进行了电路设计与分析。在电路设计当中,对脉冲电源电路、混频与检波电路以及低通滤波电路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在实验室内对不同的目标进行了多次试验,在示波器上得出了相应的波形,并逐一进行了分析,根据多普勒频率f2v,求出相应的速度。通过实验分析证明,所设计的微波测速电路工作可靠,反应迅速,达到了实验所设想的期望。

李金梁[8](2010)在《箔条干扰的特性与雷达抗箔条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箔条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无源干扰物之一,在防空、反舰和反导等领域中均有着广泛应用。箔条干扰技术和战术的发展对雷达的作战性能提出了很大挑战,雷达要适应复杂战场电磁环境,迫切需要了解箔条干扰和待探测目标的特性,提出相应的抗箔条干扰的新机理、新方法和新技术。在此背景下,论文对箔条干扰的运动扩散特性和雷达回波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地基防御雷达和反舰导弹雷达导引头为例,深入研究了雷达抗箔条干扰的新方法。本文的研究工作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箔条云的特性研究,主要包括运动扩散特性和雷达回波特性两方面。在箔条云运动扩散特性方面,对稠密大气和稀薄大气中单根箔条的受力及运动形式、箔条云的扩散模型进行了研究,重点对稀薄气体中单根箔条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DSMC(直接仿真Monte-Carlo)的箔条云飞行扩散仿真模拟方法,给出了一系列的箔条云飞行扩散的仿真结果,导出了稀薄气体中箔条云质心的运动方程和箔条位置分布的表达式;在箔条云雷达回波特性方面,建立了在简单脉冲、窄带LFM信号、宽带LFM信号三种不同波形激励下箔条云的雷达回波模型,然后对箔条云雷达回波的一阶统计特性和二阶统计特性进行了研究。一阶统计特性方面,给出了不同空间取向箔条云的平均RCS,首次得到了箔条云的极化特性近似与长度无关的结论,给出了箔条云极化协方差矩阵的表达式。二阶统计特性方面,首次导出了螺旋下降箔条云全极化相关矩阵和功率谱矩阵的表达式。本部分研究为后续的抗箔条方法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二个层次为雷达抗箔条技术方面。以地基导弹防御雷达和反舰导弹雷达导引头为例,分别研究了其抗箔条的新方法。对地基防御雷达,首先就中段整个飞行过程中箔条干扰回波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针对现有信号处理算法的不足,提出了适用于箔条云群目标的信号处理算法:根据结构特征将检测到的雷达目标分为杂波区和孤立强散射点,进行不同的后续处理,对杂波区,提出了杂波区的测量跟踪算法;就极化信息的利用,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极化基变换最小极化比的目标识别方法,可以提高对箔条和旋转对称目标的识别性能。针对箔条云和雷达目标的距离—速度分布差异,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参LFM脉冲串进行距离—多普勒分析的抗箔条干扰方法:提出了运动补偿的算法,克服了中段目标高速运动带来的距离走动;分析了两种不同抛撒方式形成的箔条云的距离—多普勒特性,对距离—多普勒域箔条和弹头可分辨和不可分辨情况下的抗箔条效果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证明本方法能够提高雷达回波的信杂比,增强雷达的分辨能力。对反舰导弹雷达导引头,介绍了舰船防护中箔条干扰的作战使用方式,分析了箔条对反舰导弹的干扰效果。研究了箔条干扰和舰船目标的极化特性差异,首次推导出箔条云极化角的统计特性。在此基础上针对箔条干扰和舰船目标能够分辨开和不能分辨开的两种情况,分别提出了基于极化识别和基于极化对比增强的抗箔条干扰方法,利用仿真和外场试验数据对抗箔条干扰效果进行了验证,证明了两种方法的有效性。

朱亚涛[9](2010)在《基于敏度分析的飞行器气动/隐身综合优化设计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为高效快速设计现代多用途飞行器,以飞行器气动/隐身多学科综合优化设计为研究背景,以多学科综合优化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敏度分析为研究核心,以提高综合优化设计效率和效果为研究目标,进行基于敏度分析的气动/隐身综合优化设计策略研究。本文首先对飞行器气动/隐身综合优化设计方法进行分析,以与敏度分析密不可分的参数化建模和优化设计方法为研究重点,建立参数体系和分级优化设计流程;然后基于此进行敏度分析算法和应用的研究:通过对敏度分析算法的研究,选择中心差分格式进行敏度分析、通过对传统的敏度分析流程进行改进,提出多轮敏度分析流程,提高响应面构建和优化设计效率、通过对分级优化流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对每级优化结果进行基于正交试验的敏度分析,得出有益结论指导优化设计进行,提高优化设计效果;最终获得基于敏度分析的综合优化设计策略。将该综合优化策略用于某飞行器的外形优化设计,结果说明该基于敏度分析的优化策略合理可行,不仅多轮敏度分析方法能够提高响应面构建和分级优化设计效率,缩短耗时达一半以上;而且基于正交试验的敏度分析方法能给设计者提供有价值的敏度信息、使得优化适应值提高56.1%、优化适应值增加率提高17.1%。

谢道成[10](2008)在《弹道导弹突防措施建模与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涉及的探测系统和拦截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反探测识别和反拦截两个角度出发,开展了弹道导弹突防措施建模与仿真研究,对各项措施的突防效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开展了红外烟幕对天基高轨红外卫星的干扰效果分析。建立了天基高轨卫星的探测距离模型和红外烟幕干扰模型,分析了干扰条件下高轨卫星的探测预警概率,研究了烟幕对大气光谱透射比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烟幕干扰施加前后高轨卫星探测能力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红外烟幕能够对天基高轨红外系统起到抑制、削弱作用。进行了反红外导引头识别的突防措施仿真分析。在红外导引头识别原理研究基础上,开展了红外隐身技术实现途径与躲避碰撞拦截的效果分析研究,对77K冷却弹头的捕获距离缩减至3.027km,EKV瞄准所需指令加速度超出其性能范围;开展了中段突防红外诱饵干扰技术研究,对红外诱饵特性和干扰原理进行了分析仿真,红外诱饵起到了较好的诱偏作用。完成了反雷达识别突防措施建模与仿真。建立了遮盖型干扰和欺骗型干扰模型;建立了箔条云团的作用特性模型;研究雷达轻诱饵释放过程,对分离后诱饵相对位置进行了求解。将弹头隐身、轻诱饵和电子干扰等突防措施应用于雷达的功能仿真之中,对单项突防措施作用前后雷达的探测能力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及说明。隐身弹头和轻诱饵干扰下,预警雷达和X波段雷达的探测概率都所有下降;电子干扰下,雷达的首次发现目标时间滞后,雷达的跟踪区跨度缩短了23.7s。进行了机动突防措施仿真研究。最佳机动方向垂直于机动瞬时射面,分析为使机动弹头零控脱靶量最大所应施加的机动冲量大小及机动时机选择问题,进而提出中段机动突防策略。对机动加速度按正弦机动和方波机动对脱靶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应用最优控制理论得到再入弹头俯仰平面和转弯平面的最优导引规律,应用最优导引规律对某近程导弹再入段进行了三自由度仿真,实现了以不同弹道倾角再入,达到了躲避拦截系统高、低拦截区域的目的。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弹道导弹突防措施的运用问题,研究工作为评价弹道导弹各项突防措施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提供了参考,对导弹武器装备研制论证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及工程实用价值。

二、布撒器雷达截面计算与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布撒器雷达截面计算与测量(论文提纲范文)

(1)防区外机载布撒器制导律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布撒器研究现状
        1.2.2 攻击角约束导引律研究现状
    1.3 本文结构安排
第2章 布撒器数学模型的建立
    2.1 引言
    2.2 坐标系定义及坐标系间的转换关系
        2.2.1 坐标系的定义
        2.2.2 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2.3 作用在布撒器上母弹的力和力矩
        2.3.1 作用在布撒器母弹上的力
        2.3.2 作用在布撒器上的力矩
    2.4 布撒器运动方程组
        2.4.1 布撒器质心运动的动力学方程
        2.4.2 布撒器绕质心转动的动力学方程
        2.4.3 质心运动的运动学方程
        2.4.4 绕质心转动的运动学方程
        2.4.5 布撒器过载方程
        2.4.6 布撒器母弹飞行过程角方程
        2.4.7 几何关系方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参照攻击角度约束的制导律设计
    3.1 引言
    3.2 终端攻击角度约束的制导模型
    3.3 基于比例导引律的方法
        3.3.1 比例导引律的基本原理
        3.3.2 带攻击角约束的偏置比例导引律
    3.4 带攻击角度约束的滑模制导律设计
    3.5 带攻击角约束的最优导引律设计
    3.6 仿真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带末角约束的有限时间制导律设计
    4.1 引言
    4.2 有限时间收敛
    4.3 理想自动驾驶仪下的制导律设计
        4.3.1 理想自动驾驶仪下的制导模型
        4.3.2 制导律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4.4 考虑自动驾驶仪一阶动态特性的制导律
        4.4.1 自动驾驶仪一阶动态延迟的制导模型
        4.4.2 制导律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4.5 仿真分析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动态箔条云团的几何建模及电磁散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箔条干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箔条干扰的发展趋势
        1.2.2 箔条云的动态几何建模
        1.2.3 箔条云的电磁散射计算
        1.2.4 箔条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 线矩量法基本原理
    2.1 矩量法基本原理
    2.2 矩量法应用于箔条散射问题
    2.3 线矩量法的基础理论
        2.3.1 积分方程的构建
        2.3.2 积分方程的离散
        2.3.3 选配过程
        2.3.4 矩阵元素的计算
        2.3.5 辐射远场的计算
    2.4 单根箔条的散射特性
        2.4.1 单根箔条RCS计算公式推导
        2.4.2 用矩量法计算单根箔条的RCS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箔条云动态几何模型的建立
    3.1 粒子系统理论的介绍
    3.2 箔条的物理特性
        3.2.1 箔条的类型
        3.2.2 箔条长度和直径的选取
    3.3 不同场景下箔条云团的模拟
        3.3.1 箔条弹爆炸产生的箔条云模型
        3.3.2 抛撒器抛撒产生的箔条云模型
    3.4 本章总结
第四章 并行线矩量法计算箔条云电磁散射特性
    4.1 矩量法的并行计算
        4.1.1 并行计算的相关理论
        4.1.2 共轭梯度法求解矩阵方程
    4.2 矩量法的并行效率研究
    4.3 并行线矩量法计算箔条云模型的电磁散射特性
    4.4 动态扩散箔条云的散射特性
        4.4.1 爆炸生成箔条云的RCS变化
        4.4.2 抛洒器产生箔条云的RCS变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波束照射下的箔条云RCS计算
    5.1 箔条云的干扰原理
        5.1.1 质心式干扰
        5.1.2 冲淡式干扰
        5.1.3 转发式干扰
        5.1.4 箔条走廊式干扰
    5.2 波束照射下的目标RCS计算
        5.2.1 近场的相关概念
        5.2.2 波束照射下目标的RCS计算方法
        5.2.3 波束照射下典型目标的RCS计算
    5.3 波束照射下的箔条云RCS计算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矢量输运理论的大数量高密度箔条云团动态散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箔条无源干扰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雷达技术与雷达干扰技术
        1.1.2 雷达干扰技术介绍
    1.2 箔条无源干扰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箔条运动扩散研究现状
        1.2.2 箔条散射特性研究发展与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1.4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单根箔条散射截面计算
    2.1 雷达散射截面介绍
    2.2 单根箔条电磁散射理论
        2.2.1 本地坐标系下箔条RCS计算
        2.2.2 观察坐标系下箔条RCS计算
    2.3 单根箔条RCS计算结果分析
        2.3.1 姿态取向对箔条RCS影响
        2.3.2 入射频率对箔条RCS影响
        2.3.3 散射方向对箔条RCS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箔条云团散射特性研究
    3.1 箔条云团矢量输运理论
        3.1.1 箔条云团的随机介质性
        3.1.2 箔条云团矢量输运理论介绍
        3.1.3 箔条云团输运方程级数解
    3.2 箔条云团RCS蒙特卡罗模拟仿真
        3.2.1 蒙特卡罗方法简介
        3.2.2 箔条云团蒙特卡罗模拟流程
        3.2.3 模拟过程随机参数抽样
    3.3 箔条云团RCS仿真结果分析
        3.3.1 稀疏箔条云团RCS
        3.3.2 入射波频率影响
        3.3.3 密度非均匀分布箔条云团RCS
        3.3.4 箔条数量对RCS影响
        3.3.5 箔条姿态取向角对RCS极化特性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扩散箔条云团RCS计算
    4.1 单根箔条运动扩散特性
        4.1.1 箔条运动方式及影响因素
        4.1.2 单根箔条稳定扩散过程
    4.2 箔条云团完整运动扩散模拟
        4.2.1 蒙特卡罗模拟设置
        4.2.2 模拟结果分析
    4.3 扩散箔条云团RCS仿真计算
        4.3.1 扩散箔条云团形状数学建模
        4.3.2 扩散云团RCS模拟流程
        4.3.3 扩散云团RCS模拟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箔条云团雷达干扰对抗分析
    5.1 箔条云团实时回波及其多普勒特性
        5.1.1 箔条云团实时回波RCS仿真计算
        5.1.2 单根箔条回波多普勒特性仿真
        5.1.3 箔条云团多普勒特性仿真
    5.2 箔条云团雷达干扰方式及干扰效果分析
        5.2.1 箔条云团干扰使用场景
        5.2.2 目标飞机RCS计算
        5.2.3 箔条云团干扰方式及干扰效果分析
    5.3 基于多普勒频移和展宽的抗箔条干扰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机载布撒器仿真试验方案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某型机载布撒器组成
2 确定机载布撒器等精度投弹区
    2.1 蒙特卡罗试验
    2.2 相容性检验方法
3 利用数学仿真评定布撒器命中精度
    3.1 数学仿真中的干扰
        (1)确定性干扰
        (2)随机干扰
        1)随机误差
        2)随机过程误差
    3.2 脱靶量的计算
    3.3 数学仿真试验方案[6-18]
        3.3.1 仿真试验初始条件
        3.3.2 试验方法
        (1)最小投放距离
        1)高度h0m,速度v0km/h,扇面角0°。
        2)高度him,速度v0km/h,扇面角0°。
        (2)最大投放距离
        1)高度h0m,速度vikm/h,扇面角0°。
        2)高度him,速度vikm/h,扇面角0°。
        (3)最大投放扇面角
        (4)CEP估计
4 结论

(5)某复合干扰弹箔条干扰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作战使用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 复合干扰弹的应用
        1.3.1 箔条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1.3.2 红外干扰弹的应用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箔条的基本特性及干扰原理
    2.1 箔条干扰的一般特性
    2.2 箔条的有效反射面积
        2.2.1 单根箔条的有效反射面积
        2.2.2 单根箔条的平均有效反射面积
    2.3 箔条的频率响应
    2.4 箔条干扰的极化
    2.5 箔条回波信号的频谱
    2.6 箔条云对电磁波的衰减
    2.7 箔条的遮挡效应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合干扰弹箔条应用研究
    3.1 复合干扰弹作用原理
    3.2 箔条配比研究
        3.2.1 箔条长度与直径
        3.2.2 箔条频点选择
    3.3 箔条装填方法
        3.3.1 箔条包装密度和装填系数
        3.3.2 箔条装填方案
    3.4 箔条快速散开运动特性及其快速散开技术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箔条云团仿真模型
    4.1 箔条云的运动扩散模型
        4.1.1 箔条在空气中运动受力分析
        4.1.2 单根箔条扩散模型
        4.1.3 箔条云扩散模型
        4.1.4 箔条云扩散过程仿真
    4.2 箔条云空间分布特性
    4.3 箔条云空间分布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合干扰弹数值计算分析
    5.1 复合干扰弹主要设计计算
    5.2 箔条云空间几何分布面积计算
    5.3 影响海上箔条云RCS值的因素
    5.4 箔条云干扰效果评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文中存在的不足
    6.3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6)箔条与箔片模型的散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箔条的物理特性
    2.1 箔条的种类
        2.1.1 箔条的类型
        2.1.2 圆柱形箔条的等效截面
    2.2 箔条缩短效应及缩短长度
        2.2.1 缩短效应:介质缩短
        2.2.2 振子缩短:箔条缩短效应
        2.2.3 片状截面箔条的缩短长度
        2.2.4 几种特殊形状截面导体的缩短长度
    2.3 箔条直径和宽度的选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单根箔条及简单箔条阵散射特性研究
    3.1 单根箔条的空气特性简单分析
        3.1.1 关于自由分子流体力学
        3.1.2 稀薄气体下箔条动力学特性简单分析
    3.2 单根箔条的RCS分析
        3.2.1 单根箔条的RCS计算公式推导
        3.2.2 单根箔条散射计算
    3.3 箔条的屏蔽效应和箔条云中箔条最小间隔
        3.3.1 箔条的屏蔽效应
        3.3.2 箔条云中箔条的最小间隔
    3.4 毫米波箔条云散射及结果分析
        3.4.1 毫米波基本特性
        3.4.2 简单箔条云模型的散射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个箔片散射特性及简单箔片阵设计
    4.1 箔片类型
    4.2 箔片的散射机理
        4.2.1 箔片的最大散射截面
        4.2.2 箔片散射特性分析
    4.3 箔片阵的设计及散射特性分析
        4.3.1 单个箔片散射与衍射图像的对比
        4.3.2 简单方形箔片阵(方片)的设计及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箔片与箔条混装模型的散射
    5.1 箔条和箔片的雷诺数
        5.1.1 雷诺数
        5.1.2 箔条及箔片的雷诺数
    5.2 箔条和箔片的混装排列方式
    5.3 简单混装模型的散射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基于射频信号的碰撞速度测量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侵彻武器的研究现状
        1.2.2 弹载测速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射频信号测速的技术方案
    2.1 射频基本理论
    2.2 电磁波的传播理论
        2.2.1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2.2.2 电磁波的反射与折射
    2.3 多普勒测速方案
        2.3.1 多普勒效应
        2.3.2 多普勒测速原理
        2.3.3 多普勒测速系统结构
    2.4 射频能量测速的技术方案
3 基于能量衰减的测速公式推导
    3.1 雷达概述
    3.2 雷达方程及相关因素
        3.2.1 雷达方程
        3.2.2 雷达方程的相关因素
    3.3 射频信号能量衰减率测速公式推导过程
4 多普勒测速电路设计
    4.1 多普勒测速的电路原理
    4.2 微波探测器件的选择
        4.2.1 微波技术概述
        4.2.2 微波探测模块
    4.3 脉冲产生电路设计
    4.4 混频/检波电路的设计
    4.5 低通滤波器电路设计
5 电路试验和仿真
    5.1 微波测速电路总图
    5.2 电路实验和仿真
    5.3 测速电路的改进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8)箔条干扰的特性与雷达抗箔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箔条干扰的作战使用现状
        1.2.2 箔条云特性研究现状
        1.2.3 抗箔条干扰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箔条云的运动扩散特性
    2.1 引言
    2.2 稠密大气中箔条云的运动扩散模型
        2.2.1 基于低雷诺数流理论的箔条受力分析
        2.2.2 稠密大气中箔条云扩散模型
        2.2.3 稠密大气中箔条云扩散仿真
    2.3 稀薄大气中单根箔条的运动方程
        2.3.1 自由分子流体力学
        2.3.2 基于自由分子流的弹道中段箔条动力学特性分析
    2.4 弹道中段箔条云的运动扩散特性
        2.4.1 基于自由分子流的箔条云运动扩散仿真
        2.4.2 稀薄大气中箔条云的运动扩散特性
    2.5 小结
第三章 箔条云的雷达回波模型和回波统计特性
    3.1 引言
    3.2 箔条云的雷达回波模型
        3.2.1 单根箔条电磁散射的极化特性
        3.2.2 箔条云的雷达回波模型:简单脉冲波形
        3.2.3 箔条云的雷达回波模型:窄带LFM 波形
        3.2.4 箔条云的雷达回波模型:宽带LFM 波形
    3.3 箔条云的一阶统计特性
        3.3.1 箔条云的统计模型
        3.3.2 箔条云回波的概率分布
        3.3.3 箔条云的平均RCS
        3.3.4 箔条云的极化特性
    3.4 箔条云的二阶统计特性
        3.4.1 箔条的转动模型
        3.4.2 箔条云的全极化功率谱
        3.4.3 均匀取向箔条云回波的功率谱
    3.5 小结
第四章 导弹防御雷达抗箔条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中段整个飞行过程中箔条突防措施的雷达回波特性
        4.2.1 典型地基防御雷达的信号波形
        4.2.2 箔条突防措施雷达回波仿真
        4.2.3 弹道中段雷达目标和箔条干扰的特性差异
    4.3 箔条云目标群的信号处理算法
        4.3.1 箔条干扰背景下现有雷达信号处理方法的不足
        4.3.2 箔条云目标群的信号处理算法
        4.3.3 基于极化信息的抗箔条干扰算法
    4.4 基于相参LFM 脉冲串距离—多普勒分析的抗箔条方法
        4.4.1 高速目标距离走动的运动补偿算法
        4.4.2 基于距离-多普勒分析的箔条云中目标检测
    4.5 小结
第五章 反舰导弹雷达导引头抗箔条技术研究
    5.1 引言
    5.2 箔条干扰在舰船防护中的应用
        5.2.1 箔条云的作战使用方式
        5.2.2 反舰导弹抗箔条干扰的现状
    5.3 基于极化识别的抗箔条干扰方法
        5.3.1 舰船和箔条的极化特性分析
        5.3.2 基于极化识别的抗箔条干扰方法
    5.4 基于极化对比增强的抗箔条干扰方法
        5.4.1 箔条干扰对雷达目标角度测量的影响分析
        5.4.2 极化对比增强抗干扰算法
        5.4.3 极化对比增强抗干扰效果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大气参数随高度的变化
附录B 全局坐标系下单根箔条的电磁散射
附录C LFM 信号的模糊函数

(9)基于敏度分析的飞行器气动/隐身综合优化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敏度分析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气动/隐身综合优化设计方法
    2.1 传统的多学科综合优化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困难
    2.2 常用的多学科综合优化方法
    2.3 改进的气动隐身多学科综合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参数化建模方法
    3.1 参数化建模研究现状
    3.2 参数化建模分析
    3.3 参数化建模方法
    3.4 参数体系构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级优化设计流程
    4.1 分级优化设计流程
    4.2 差分进化算法
        4.2.1 差分进化算法原理和特点
        4.2.2 差分进化算法的基本流程
        4.2.3 多峰模型的优化算法测试
    4.3 性能分析方法
        4.3.1 气动性能分析方法
        4.3.2 隐身性能分析方法
        4.3.3 响应面方法
    4.4 优化决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敏度分析研究
    5.1 敏度算法研究
    5.2 多轮敏度分析方法
        5.2.1 敏度分析与参数体系
        5.2.2 多轮敏度分析方法
    5.3 基于正交试验的优化结果敏度分析研究
        5.3.1 敏度分析与分级优化设计
        5.3.2 优化结果敏度分析方法
        5.3.3 正交试验原理
        5.3.4 基于正交试验的敏度分析
    5.4 基于敏度分析的气动/隐身综合优化设计策略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某飞行器气动/隐身综合优化设计
    6.1 优化设计问题及优化方案
    6.2 初始外形布局设计
        6.2.1 布局设计方案
        6.2.2 布局设计结果
    6.3 多轮敏度分析
        6.3.1 敏度分析步长设置
        6.3.2 参数多轮敏度分析
    6.4 基于正交试验的分级优化设计敏度分析
        6.4.1 正交试验安排表
        6.4.2 正交试验结果统计表
        6.4.3 分级优化敏度均值分析比较
    6.5 综合优化设计结果
        6.5.1 分级/单级优化设计流程对比
        6.5.2 有无敏度分析优化设计流程对比
        6.5.3 优化结果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10)弹道导弹突防措施建模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主要突防措施概述
        1.2.2 国内外突防措施应用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红外烟幕对天基高轨红外卫星的干扰分析
    2.1 引言
    2.2 天基高轨红外卫星探测模型
        2.2.1 导弹主动段红外特性计算模型
        2.2.2 天基高轨红外系统探测距离模型
        2.2.3 天基高轨红外卫星预警原理
    2.3 红外烟幕对天基高轨红外卫星的干扰分析
        2.3.1 红外烟幕干扰机理
        2.3.2 烟幕的干扰作用建模
        2.3.3 干扰条件下天基高轨红外卫星探测预警概率
    2.4 烟幕施加前后探测能力对比分析
        2.4.1 谱辐射强度的计算
        2.4.2 天基高轨红外卫星探测能力分析
        2.4.3 施加烟幕干扰后探测能力变化
    2.5 小结
第三章 反红外导引头识别的突防措施研究
    3.1 引言
    3.2 红外导引头探测模型
        3.2.1 红外导引头识别原理
        3.2.2 EKV 红外导引头探测距离分析
    3.3 红外隐身技术实现与效果仿真分析
        3.3.1 包络层设计说明
        3.3.2 包络层冷却要求
        3.3.3 红外隐身躲避碰撞拦截效果分析
    3.4 中段突防红外诱饵干扰技术
        3.4.1 红外诱饵干扰原理
        3.4.2 红外诱饵特性分析
        3.4.3 红外诱饵运动模型
        3.4.4 红外诱饵干扰仿真
    3.5 小结
第四章 反雷达识别的突防措施仿真分析
    4.1 引言
    4.2 遮盖型干扰和欺骗型干扰
        4.2.1 遮盖型干扰突防
        4.2.2 欺骗型干扰突防
        4.2.3 干扰概率计算模型
    4.3 箔条云团对雷达的作用特性
        4.3.1 箔条平均雷达截面
        4.3.2 箔条云对电磁波的衰减
        4.3.3 箔条干扰环境中雷达的作用距离
    4.4 雷达诱饵技术
        4.4.1 诱饵释放过程建模
        4.4.2 诱饵分离后相对位置求解
    4.5 电子干扰、诱饵及雷达隐身措施突防仿真
        4.5.1 弹头隐身突防仿真
        4.5.2 雷达轻诱饵突防仿真
        4.5.3 电子干扰突防仿真
    4.6 小结
第五章 弹道导弹机动突防技术研究
    5.1 引言
    5.2 机动突防技术
        5.2.1 全弹道变轨机动
        5.2.2 中段机动
        5.2.3 再入段机动
    5.3 中段机动突防
        5.3.1 拦截末段相对运动分析
        5.3.2 机动方式选择
        5.3.3 机动冲量对零控脱靶量的影响分析
        5.3.4 机动冲量方向的影响
        5.3.5 机动冲量大小分析与机动策略
    5.4 再入段机动突防
        5.4.1 俯冲平面内最优导引控制规律
        5.4.2 转弯平面内最优导引控制规律
        5.4.3 再入机动弹头速度方向控制的三自由度仿真
    5.5 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四、布撒器雷达截面计算与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 [1]防区外机载布撒器制导律设计与研究[D]. 殷楷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 [2]动态箔条云团的几何建模及电磁散射特性研究[D]. 杨润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3]基于矢量输运理论的大数量高密度箔条云团动态散射特性研究[D]. 张利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4]机载布撒器仿真试验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 王怀军,张笑瀛,杨允海. 现代防御技术, 2017(02)
  • [5]某复合干扰弹箔条干扰性能研究[D]. 王一鸣. 中北大学, 2017(08)
  • [6]箔条与箔片模型的散射特性研究[D]. 李小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7]基于射频信号的碰撞速度测量方法[D]. 郑树峰. 中北大学, 2014(07)
  • [8]箔条干扰的特性与雷达抗箔条技术研究[D]. 李金梁.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0(08)
  • [9]基于敏度分析的飞行器气动/隐身综合优化设计策略研究[D]. 朱亚涛. 上海交通大学, 2010(11)
  • [10]弹道导弹突防措施建模与仿真研究[D]. 谢道成.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05)

标签:;  ;  ;  ;  ;  

点胶机雷达截面的计算与测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