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Basic 和 Excel 之间的相互调用

Visual Basic 和 Excel 之间的相互调用

一、Visual Basic与Excel的相互调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鹏远[1](2021)在《瓦斯抽采智能辅助设计及管理系统研究》文中提出

吴雨恒[2](2021)在《季冻区冻土发育过程线自动绘制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多年冻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2.3%,季节冻土在我国更是占有较大比重。冻土区的合理开发、资源利用等都是典型冻土区需要面对的问题,其与人民生活及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联。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及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都存在冻土。在进行相关科学研究时,由于冻土研究数据采集数据量较大且较为繁杂,导致现阶段对于冻土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仍然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因此,对典型季节冻土区的冻土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处理与大批量存储对季节冻土区冻土研究的发展及推广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基于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开发出一套可以自动处理数据并生成冻土发育过程线的系统,并将数据储存到Microsoft Access中便于后期查询。经设计分析得出:1.通过本次设计提供一种简易的、高效的冻土数据处理与储存系统,并可推广使用到其它季节冻土区地点,该程序包含:数据处理、数据库保存、数据查询及生成曲线模块,在进行如上运行时具有效率、准确性高等特点,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处理过程中所需的时间,提高效率。该系统基于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语言编写,在Windows各操作系统上均可运行,具有良好的实用性。2.在程序设计时,建立一个均值及线性插值法结合求解的数学模型,利用软件循环调用此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保存时实现了原始数据、计算结果、临界结果、以及最终生成曲线数据查询功能并链接到Access数据库中。3.本文的研究区域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监测点及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监测点,两地为典型季节性冻土区。利用这两个研究区内共四个的冻融循环期内冻土监测数据手动处理结果及冻土发育过程线图与自动处理结果对比,经由手动处理与本系统自动处理对比及误差分析得出结论:该系统运行流畅、效率较高,可以保证其在冻土发育过程相关研究中数据处理的准确性,达到预期目标。

张立佑[3](2021)在《大鲍水库大坝服役性能提升措施效果分析》文中提出我国中小型水库数量众多,许多水库随着工作寿命增加亟需进行除险加固。然而,目前国内针对水库大坝服役性能提升措施实施后的评价仍然较少,对水库经除险加固后的效果研究缺乏指导意义。本文以大鲍水库为对象,研究分析影响大鲍水库服役性能的因素,其服役性能提升措施及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结合国内相关统计资料,研究土坝服役性能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并以大鲍水库为例,研究水库大坝服役性能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提升措施。并利用有限元理论对大鲍水库渗流加固措施的效果进行研究。(2)构建大鲍水库大坝服役性能提升措施效果分析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应用唯一参照物比较判断G2法、权的最小平方法、反熵权法及独立信息数据波动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重要性分析,并利用离差最大化法进行权重融合。(3)建立基于改进集对分析法的评价模型,把组合权重与多元联系数融合,引入了广义集对势概念辅助分析,应用于大鲍水库大坝的服役性能提升措施效果评价。(4)采用Visual Basic 6.0,结合本专业特点,以简洁明了的计算为宗旨,开发出一款具有普适性,用户界面友好,使用简单,计算准确的小型水库大坝服役性能提升措施效果分析系统。

姚颖[4](2020)在《基于模板的大数据统计分析报告生成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化不断推进,企业信息系统经过长期的应用实践,累积了大量的数据。数据是企业的核心,它影响着企业的业界竞争力和未来的发展,而报告是企业经营管理数据的重要载体。分析企业大量的历史数据,从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在报告中,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清晰直观且强有力的依据。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报告系统都是根据需求定制的,报告中的数据和格式高度耦合度,离开了格式的数据毫无意义。如果需要修改或生成新的报告,只能重新编码进行二次开发,这严重影响了报告系统的灵活性与通用性,不能满足企业动态变化的需求。此外,企业中的数据来源往往不同,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的报告系统不支持对异构数据的分析,不能很好地挖掘数据价值。针对目前企业报告系统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并提出基于模板的统计报告生成方法,并根据此方法编码实现一个大数据报告系统。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为:(1)提供了异构数据统一的获取接口,并利用数据仓库技术集成获取的数据,为报告提供数据基础。(2)设计了可复用的XML报告模板,报告模板由数据模板和格式模板组成,实现了数据和格式的分离,使得报告数据不再依赖格式存在。两种模板都采用可视化的设计方式,提高了系统的易用性。其中,格式模板设计界面采用类Excel风格,适合格式复杂的中式报表、报告开发。报告的模板化大大增加了报告系统的通用性和灵活性。(3)实现了配套的报告生成器,通过报告生成器解析报告模板的含义,生成完整的报告。由于模板中动态数据的存在,导致报告生成时模板会动态扩张,使得报告生成具有动态性、不确定性以及复杂性。对此,报告生成器提供了数据填充方法,将数据按一定的规则自动填入报告中。(4)设计并编码实现了一个Web报告系统,系统采用Hadoop技术集成不同数据源的数据,通过Hive、Impala大数据分析工具统计分析海量数据,大大提高了数据统计分析的效率。最后将报告系统集成到实验室合作的肇庆学院项目中实际应用,并对报告系统进行功能界面的运行展示和测试,验证了基于模板的统计报告生成方法的可行性。

曹卫华[5](2020)在《编织产品智能化设计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编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产品编织类型有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结艺等,本文所指的编织产品主要是竹编和中国结。传统的编织行业缺乏创新、设计与制作难以分离、设计难以参与分工,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设计开发了一个辅助设计师进行编织产品设计的智能化系统。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是依托Rhinoceros、Coreldraw通用性CAD软件完成,开发语言为VBA,在Coreldraw平台上完成界面设计,利用Excel软件记录、传递参数,在Rhino平台上呈现辅助编织设计的效果。基于Corel Draw、Excel和Rhino跨平台技术开发的原型系统,能够实现编织产品的快速建模,通过良好的人机交互方式让设计师与建模软件高效合作,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通过用户需求、对现有产品的分析,以及对现有技术的调研,梳理出编织产品设计流程,并规划了编织产品智能化设计系统架构。将设计系统的功能模块分为结艺产品设计、竹编产品设计两大类模块,其中竹编产品设计模块又细分为:曲面细分功能、图案三维编织设计、圆形+矩形截面编织设计、备料计算四个功能模块。设计系统的功能模块是按照产品设计的流程进行划分的,这种划分方式可以减少用户使用程序投入的学习成本,从而快速进行编织设计。对结艺产品编织结构连接方式和竹编编织图案构成方式进行分析和规律总结;并对现有的技术做进一步优化,如图案像素化处理机制,图案在被处理过程中最小像素的设置,以及图案三维编织与产品基础编织的大小比例设置。系统用户界面的设计、开发。对用户操作界面进行分析,完成风格和功能定位,实现界面并进行优化,旨在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交互界面;通过Coreldraw VBA二次开发技术实现对Rhino、Excel软件的调用和控制,开发出本文研究的设计系统的功能和界面。智能化编织设计技术,是传统工艺与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它能够帮助完成复杂编织结构的自动化生成,使设计更加高效便捷,还可以促进设计环节更深入地、有效地融入编织产品行业,助力行业升级。智能化编织辅助设计技术研究,为行业创新注入新动力,也为传统工艺的创新提供了新方法、新途径。

曲海洋[6](2020)在《丝织面料工艺智能核算系统及生产信息化分析系统的开发》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在纺织行业的应用已经从简单的织物组织设计延伸到花型的智能设计和设备运行的实时监控等方面,而目前在丝织面料工艺参数核算尚未实现自动化,并且核算过程中的数据并未被企业很好地利用。本论文主要研究面料原料耗量及配套设备的自动核算以及依托这些数据实现生产决策支持。丝织面料更新换代快,目前已逾上万,在工艺核算的过程中依托人工计算既耗时又容易出错;计算过后的数据知识无法在员工间共享,销售、生产管理人员仍需依托经验判断企业生产能力,不利于企业的高效管理。为了帮助企业解决这一问题,使企业员工能够对丝织面料快速上手,本论文介绍了一款使用编程语言与数据库技术共同开发的丝织面料工艺智能核算及生产信息化分析系统软件。本软件共设置了两个子系统,核算系统的功能包括通过品号查询该面料的各种参数、添加新面料到数据库,自动计算生产每米面料所需的经纬原料,自动核算与面料配套的织造与准备设备的台数,打印工艺规格单等。分析系统的功能包括通过现有设备资源筛选可生产的面料,计算一个订单/新项目所需占用的设备资源、生产订单量的最短时长、规定时间内能够生产的最大产能,以及生成原料实际产量、实际-理论差值的时间趋势图等。核算系统的设置使企业面料开发人员能够减少进行工艺核算时的工作量,同时避免误差,并将核算结果存入企业数据库中供多次使用;分析系统实现了面料开发人员与其他部门间的知识与信息的传递,使得销售人员在不了解具体工艺计算的前提下依旧能对面料耗量、设备配备台数等进行准确核算并预估企业的生产能力,降低企业对于员工专业水平的要求;生产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观察生产趋势分析员工的实际生产情况,为企业进行提升生产效率及原料利用率等的决策提供直观的数据支持。

耿专[7](2020)在《基于BIM的EPSC格构式一体化墙体深化设计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方针,水泥聚苯模壳(简称EPSC)格构式一体化墙体做为新型建筑墙体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中的领头羊。该墙体具有节能环保、防火保温、施工进度快等一系列优点。作为新型建筑墙体在设计中仅仅是刚起步,其构造的复杂性仅依靠二维设计很难进行深入研究,这不仅影响新型墙体的生产与安装,并且限制其推广与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将BIM技术与新型建筑墙体相结合,对其设计、生产与应用进行深化设计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EPSC墙体构件进行深化设计研究,提出将EPSC墙体建筑进行拆分式参数化设计。利用Revit族对其常规构件进行参数化设计,并建立了规范化的常规构件族库,通过调用族库中的模型利用嵌套族的方法对T型、L型、十字型等异型构件进行参数化设计。(2)基于Dynamo二次开发,提出EPSC墙体钢筋配筋的参数化设计。由于螺旋箍筋参数化设计过于复杂,不能通过常规手段进行设计,通过对钢筋配筋的二次开发实现了螺旋箍筋、加强格构柱、EPSC墙体洞口、过梁的钢筋配筋参数化设计。(3)通过Python语言在Dynamo可视化编程中,自主研发了Dynamo与Revit坐标转换的子程序软件包。从而解决了由Dynamo中实体与Revit中实体交互时产生的坐标位置变化,并在极短时间内把子程序模块植入到Revit实际工程项目中。(4)基于RevitAPI技术与WPF技术相结合,通过C#语言在VisualStudio平台上自主研发了EPSC墙体构件参数化管理平台。从而实现了对EPSC墙体构件的参数化管理与调用,并对该平台的应用进行自主研发,实现了构件的物料统计以及将工程量清单导出Excel中的方法,也提高了在统计与报价时的高效性。(5)以实际工程为例,将EPSC墙体参数化管理平台与Dynamo钢筋二次开发相结合,完成了快速建模、配筋以及实时物料提取。从而进一步验证了BIM技术在新型墙体建筑中的可行性,也证明其在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张志辉[8](2020)在《水闸健康诊断方法与维修加固方案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大多数水闸工程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由于受种种条件限制,致使目前很多水闸出现了问题。本文针对我国水闸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水闸工程主要存在的几种病害,这些病害产生的原因,水闸工程健康诊断的方法以及建筑物维修加固方案的优化等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主要研究了水闸工程的病害和有限元法在健康诊断中的应用。分析了水闸工程中常见的几种病害,重点分析了混凝土结构中碳化、裂缝、钢筋锈蚀和混凝土冻融破坏这几种病害,研究了它们发生的原因、机理和影响因素;由于在健康诊断中,传统的解析法难以解决非线性的和具有复杂荷载、边界条件的岩土体本构关系等问题,因此研究了有限元相关的方法和理论,并将其应用在水闸的健康诊断中。(2)主要对水闸健康诊断因子的重要性作了研究。根据目前水闸健康诊断的相关规范,建立了水闸健康诊断的指标体系,研究了健康诊断指标量化的方法;利用改进群组G1法、基尼系数法和独立信息数据波动法进行指标权重计算,并利用基于最小偏差的权重融合方法计算各指标的组合权重值。(3)主要研究了水闸工程的健康诊断模型以及对诊断模型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的方法。研究了基于多元联系数水闸健康诊断物元模型,在得出诊断结果后,利用基于“最大值准则”的决策悖论来对诊断结果进行后评价以提高诊断结果的可靠性。(4)开发了一款能对水闸工程进行健康诊断的软件。根据本专业的特点,选择Visual Basic语言作为软件开发语言,利用Visual Basic 6.0开发了水闸工程健康诊断分析系统软件,实现了指标量化、权重计算、水闸工程健康诊断等功能,为水闸诊断提供了一个具有准确可靠、操作简单、运行快速等特点的计算工具。(5)主要研究了混凝土的寿命预测模型和建筑物维修加固措施方案的优化方法。研究了水工混凝土结构健康状态预测的Markov模型,针对过去水工建筑物在加固维修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以及鉴于目前我国中小型水工建筑物观测资料少的现状,通过适当的假设和简化,研究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基于生命周期成本的加固维修方案优化方法。

樊超[9](2020)在《带式输送机智能辅助设计及总图绘制》文中提出带式输送机是广泛用于矿业、粮食、港口等行业的散粒物料的运输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输设备。带式输送机的部件有几十种,每种又有多种型号分组,同时设计计算过程需要考虑如地形、输送量、物料属性、环境工况等多种因数,导致带式输送机的设计选型过程耗时较大,且带式输送机的设计有很强的订制性,一机一设计的设计特点使带式输送机的设计成本居高不下。因此,进行带式输送机智能辅助设计研究对带式输送机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从带式输送机的设计特点入手,仔细探究讨论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过程,提出三层架构为软件总体架构设计思路,同时根据功能需求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设计过程分为用户登录、基础参数输入、设计计算、部件选型、结果输出五大模块。同时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作为底层数据支持平台,并介绍了数据库结构的设计思路和搭建过程。最后根据软件运行后的选型数据进行选型表的输出和总图的绘制。软件在设计过程中针对数据库的需要更新问题设计了数据库更新功能,同时考虑到用户对软件的特殊需求设计了选型数据Excel表导入功能。论文所开发的带式输送机智能辅助设计软件采用C#编程语言,内部连接并调用Auto CAD软件和Excel软件,实现带式输送机从输入基础数据、理论计算、设备选型到选型结果的输出和总图绘制的一体化。有效缩短了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周期,同时显着降低了带式输送机的设计成本,具有很好的社会实用性。

林之楠[10](2020)在《直流电磁铁性能测试台设计开发》文中指出作为液压阀的执行元件,直流电磁铁在液压传动系统中广泛使用,直流电磁铁性能测试台是用于检测直流电磁铁性能的装置,在电磁铁合格检测和新型电磁铁的开发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阀用直流电磁铁的性能测试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国内已研发测试台的特点和优劣,明确了改进方向。计算了测试台运动参数及测量误差。根据产品功能要求对测试台各部件进行了选型,根据电磁铁测试台设计参数计算了测试台移动部件的启动特性,确定了三档电机转速,以满足各种额定行程的电磁铁在测试中移动部件移动的准确性和快速性。分析了测试台力测量和位移测量误差存在的原因,计算了最大的力测量误差和最大位移测量误差,计算了被测电磁铁中心线与力传感器受力中心线同轴度误差。设计了控制系统电路。根据EM9636数据采集卡和伺服放大器的功能及特点,设计了伺服电机控制电路、力信号和位移信号采集电路,通过固态继电器并联按钮、旋钮开关的方式,实现了计算机与手动双控制方式。在Visual Basic 6.0下开发了具有检测额定行程下电磁力、行程—推力特性及不同电压的电磁力功能的软件。实现网络连接、参数初始化、位移检测、力检测、电机控制、数据读写功能。使用Timer事件实现延时驱动,使用Data Arrival事件来进行数据传输,确保了数据采集的可靠性。设计了对应三种检测的Excel表格,用于存储被测电磁铁检测数据。完成了测试台机械、电控、软件的全面调试,使用MBFZ1-35Y防爆电磁铁进行了相关测试。测试结果说明,测试台功能达到了软件设计要求,测试快速可靠,绘图清晰,满足了测试台的各项要求。

二、Visual Basic与Excel的相互调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Visual Basic与Excel的相互调用(论文提纲范文)

(2)季冻区冻土发育过程线自动绘制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项目支撑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计算机曲线自动生成研究进展
        1.2.2 利用软件及数据库处理分析专业数据
        1.2.3 冻土发育相关问题的研究
        1.2.4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选择
    2.1 季节冻土概念、分布及影响
        2.1.1 季节冻土
        2.1.2 季节冻土分布特征
        2.1.3 季节冻土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2 监测点自然地理概况
        2.2.1 哈尔滨市监测点
        2.2.2 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监测点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冻土发育过程线自动绘制系统设计
    3.1 季冻区冻土发育过程线
        3.1.1 季冻区土壤冻融机理
        3.1.2 季节性冻土冻融循环过程
    3.2 编程语言及运行环境
        3.2.1 编程语言
        3.2.2 开发环境
        3.2.3 设计思路
    3.3 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 图线绘制的结构、逻辑和数据流
        3.3.1 关键技术确定
        3.3.2 设计逻辑及原理
        3.3.3 数据库引用
        3.3.4 软件模块及界面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处理、系统运行及评价
    4.1 常规数据处理
        4.1.1 数据处理及方法
        4.1.2 图线绘制及简单分析
    4.2 季冻区冻土发育过程线自动生成系统运行
        4.2.1 数据自动处理流程
        4.2.2 数据保存
        4.2.3 冻土发育过程线自动绘制
    4.3 系统的误差及实用性分析
        4.3.1 误差分析
        4.3.2 实用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大鲍水库大坝服役性能提升措施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研究思路
第二章 大鲍水库服役性能提升措施分析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建设情况
    2.3 水库大坝运行风险及服役性能提升措施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鲍水库大坝渗流服役性能提升措施效果分析
    3.1 渗流稳定分析原理
    3.2 有限元软件介绍
    3.3 大鲍水库大坝渗流性态提升措施效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鲍水库服役性能提升措施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 评价因子的量化方法
    4.3 赋权方法研究
    4.4 权重计算
    4.5 基于改进集对分析法的评价模型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库大坝服役性能提升措施效果评价系统开发
    5.1 系统开发工具及语言选择
    5.2 Visual Basic 6.0开发过程
    5.3 系统总体设计
    5.4 实例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模板的大数据统计分析报告生成方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报告生成技术研究现状
        1.2.2 报表工具研究现状
        1.2.3 数据模型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本文的组织和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2.1 模板技术
        2.1.1 模板技术介绍
        2.1.2 XML技术
    2.2 数据存储相关技术
        2.2.1 Hadoop技术
        2.2.2 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
        2.2.3 Sqoop数据迁移技术
    2.3 数据分析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统计分析报告生成方法设计
    3.1 统计报告生成方法总体设计
    3.2 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数据结构
        3.2.1 统计数据定义
        3.2.2 DD定义
        3.2.3 FD定义
        3.2.4 报告模板
    3.3 统计报告生成方法的核心设计
        3.3.1 可视化DD定义器设计
        3.3.2 统计数据生成器设计
        3.3.3 可视化FD定义器设计
        3.3.4 报告生成器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报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4.1.2 系统功能设计
    4.2 数据管理相关功能
        4.2.1 数据源管理
        4.2.2 统计规则管理
    4.3 报告模板管理
        4.3.1 可视化FD定义器
        4.3.2 图表配置
        4.3.3 新增/修改模板
    4.4 报告生成
        4.4.1 数据填充
        4.4.2 数据验证
        4.4.3 HTML展示
    4.5 报告输出
        4.5.1 打印设计
        4.5.2 Excel输出
        4.5.3 PDF输出
    4.6 系统管理相关功能
        4.6.1 登陆注册
        4.6.2 系统管理
    4.7 系统优化
        4.7.1 表单重复提交
        4.7.2 前端性能优化方案
        4.7.3 数据库连接池使用
        4.7.4 数据传输优化方案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运行效果展示
    5.1 系统开发环境搭建
    5.2 登录注册
    5.3 数据源管理
    5.4 统计规则管理
    5.5 报告模板管理
    5.6 系统管理
    5.7 性能测试
    5.8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本文工作总结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编织产品智能化设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编织产品研究现状
        2.1.1 结艺产品研究现状
        2.1.2 竹编产品设计的现状研究
    2.2 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现状
        2.2.1 计算机辅助设计概述
        2.2.2 CAD/CAID技术
        2.2.3 商业通用三维软件
        2.2.4 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的二次开发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编织产品智能化设计系统
    3.1 编织产品智能化设计系统的前期准备
        3.1.1 用户需求分析
        3.1.2 开发软件选择
        3.1.3 编织产品类型选择
    3.2 编织产品智能化设计系统的架构
    3.3 编织产品智能化设计系统概念规划
    3.4 研究对象预分析
        3.4.1 典型结艺产品建模方法分析
        3.4.2 竹编纹样分析
    3.5 编织产品智能化设计系统开发技术路线
        3.5.1 结艺产品设计技术路线
        3.5.2 图像三维编织设计技术路线
        3.5.3 曲面细分技术路线
        3.5.4 Excel编织参数化技术路线
        3.5.5 备料计算技术路线
        3.5.6 用户界面开发技术路线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竹编产品智能化设计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
    4.1 用户界面设计需求分析
    4.2 用户界面风格定位
    4.3 用户界面可视化设计
        4.3.1 编织产品智能化设计系统首页设计
        4.3.2 功能页用户界面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编织产品智能化设计系统技术开发
    5.1 典型结艺产品的三维结构实现技术开发
        5.1.1 平面设计稿向三维结构的转化技术
        5.1.2 用户交互式修正技术
    5.2 图像三维编织设计技术开发
        5.2.1 三维编织图案的映射技术
        5.2.2 三维编织结构实现技术
    5.3 曲面细分技术
    5.4 Coreldraw二次开发技术
        5.4.1 跨平台开发技术
        5.4.2 Coreldraw VBA二次开发
    5.5 Excel编织数据参数化表达技术
    5.6 备料计算技术开发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编织产品界面可视化功能实现
    6.1 插件安装及初始界面
    6.2 功能模块整合界面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智能化设计系统应用实践
    7.1 结艺产品三维结构设计实践案例
    7.2 三维图案结构映射应用案例
    7.3 圆形截面编织
    7.4 矩形截面编织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丝织面料工艺智能核算系统及生产信息化分析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计算机技术在纺织行业的应用研究现状
        1.2.1 国外信息统计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目的与意义
    1.4 系统建立涉及理论
        1.4.1 丝织产品与加工工艺
        1.4.2 基于产品加工的项目管理
        1.4.3 Visual Basic语言
        1.4.4 数据库原理
    1.5 论文框架
第二章 设计思路
    2.1 总体设计思路
        2.1.1 实体-联系图
        2.1.2. 系统功能
        2.1.3 运行模型
    2.2 核算系统
        2.2.1 面料信息录入
        2.2.2 计算原料用量
        2.2.3 计算所需织机
    2.3 分析系统
        2.3.1 面料生产可行性分析
        2.3.2 信息化生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核算系统开发
    3.1 引言
    3.2 核算系统功能开发
        3.2.1 数据库列表
        3.2.2 面料信息录入
        3.2.3 面料数据核算
        3.2.4 设备台数计算
    3.3 核算系统运行演示
        3.3.1 登录核算系统
        3.3.2 面料信息录入
        3.3.3 计算原料用量
        3.3.4 计算所需织机与准备设备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析系统开发
    4.1 引言
    4.2 分析系统功能开发
        4.2.1 数据库列表
        4.2.2 筛选可生产面料
        4.2.3 项目生产可行性分析
        4.2.4 新进物料记录
        4.2.5 生产物料记录
        4.2.6 实际用量分析
    4.3 分析系统运行演示
        4.3.1 面料生产可行性分析
        4.3.2 信息化生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基于BIM的EPSC格构式一体化墙体深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水泥聚苯模壳格构式一体化墙体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BIM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EPSC一体化墙体与BIM技术
    2.1 水泥聚苯模壳格构式一体化墙体
    2.2 BIM技术参数化分析
        2.2.1 BIM参数化工具
        2.2.2 Revit族
    2.3 Dynamo技术分析与研究
        2.3.1 Dynamo功能介绍
        2.3.2 Dynamo节点构成
        2.3.3 Dynamo数学运算与逻辑判定
        2.3.4 Code Block节点
        2.3.5 Dynamo可视化编程与Python语言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BIM的 EPSC格构式墙体构件参数化设计
    3.1 基于BIM的 EPSC格构式墙体构件参数化设计
        3.1.1 EPSC墙体参数化分析
        3.1.2 EPSC墙体的参数化设计及实现
    3.2 基于BIM的常规EPSC格构式墙体钢筋参数化设计
        3.2.1 常规EPSC墙体钢筋参数化分析
        3.2.2 常规EPSC墙体钢筋参数化设计及实现
    3.3 基于BIM的 EPSC格构柱墙体钢筋参数化设计及实现
        3.3.1 EPSC格构柱墙体钢筋参数化分析
        3.3.2 EPSC墙体螺旋箍筋参数化设计及实现
        3.3.3 EPSC格构柱墙体钢筋参数化设计及实现
    3.4 基于BIM的洞口EPSC墙体钢筋参数化设计
        3.4.1 EPSC墙体洞口参数化设计及实现
        3.4.2 EPSC墙体过梁的参数化设计及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EPSCBIM参数化管理平台搭建
    4.1 Revit API技术
        4.1.1 Revit API的扩展方式
        4.1.2 Revit API中元素Element继承关系
        4.1.3 Revit API二次开发流程
    4.2 WPF技术
    4.3 EPSCBIM平台界面开发
    4.4 EPSCBIM平台界面功能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EPSC墙体参数化平台应用
    5.1 EPSC构件物料应用
    5.2 实现excel统计平台物料
    5.3 打开工程量统计清单Excel的方法
    5.4 EPSC墙体建筑的创建与应用
        5.4.1 工程概况
        5.4.2 EPSC墙体建筑参数化设计实施方案
        5.4.3 钢筋参数化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水闸健康诊断方法与维修加固方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健康诊断技术的研究
        1.2.2 生命周期成本理论(LCC)的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主要思路
第2章 水闸病害分析及健康诊断方法研究
    2.1 水闸工程病害及成因分析
        2.1.1 混凝土结构
        2.1.2 金属结构
        2.1.3 机电设备
    2.2 健康诊断方法研究
        2.2.1 有限元法在水闸渗流健康诊断中的应用
        2.2.2 有限元法在加筋挡土墙健康诊断中的应用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闸健康诊断指标重要性研究
    3.1 健康诊断指标体系构建
        3.1.1 指标拟定原则
        3.1.2 健康诊断体系的构建
    3.2 健康诊断指标量化
    3.3 水闸健康诊断指标赋权方法研究
        3.3.1 改进群组G1法
        3.3.2 基尼系数赋权法
        3.3.3 独立信息数据波动赋权法
        3.3.4 权重融合方法
    3.4 实例分析
        3.4.1 健康诊断指标体系的构建
        3.4.2 改进群组G1法计算权重
        3.4.3 基尼系数赋权法计算权重
        3.4.4 独立信息数据波动赋权法计算权重
        3.4.5 融合权重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多元联系数的水闸健康诊断物元模型
    4.1 物元模型
    4.2 集对分析
        4.2.1 基本定义
        4.2.2 联系数
        4.2.3 联系势原理
    4.3 基于四元联系数的水闸健康诊断物元模型
        4.3.1 四元联系数
        4.3.2 联系势
        4.3.3 基于联系数的水闸健康诊断物元模型
    4.4 实例应用
        4.4.1 水闸健康诊断指标分级
        4.4.2 计算过程
    4.5 基于“最大值准则”决策悖论的诊断结果后评价
        4.5.1 基本定义
        4.5.2 “最大值准则”决策悖论模型求解步骤
        4.5.3 几种实用聚核权向量组的构造方法
        4.5.4 实例应用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闸工程健康诊断分析系统开发
    5.1 诊断系统开发工具及语言选择
    5.2 Visual Basic 6.0开发程序的主要过程
    5.3 水闸工程健康诊断分析系统总体设计
        5.3.1 系统总目标
        5.3.2 系统分析
    5.4 实例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生命周期成本的加固维修方案优化
    6.1 水工混凝土结构健康状态预测
        6.1.1 水工混凝土结构健康状态预测的Markov模型
        6.1.2 水工混凝土结构健康状态划分
        6.1.3 转移概率矩阵的计算
        6.1.4 水工混凝土结构健康状态预测的简化Markov模型
        6.1.5 实例分析
    6.2 基于生命周期成本的加固维修方案优化
        6.2.1 水工结构维修计划优化内容
        6.2.2 水工结构生命周期维修加固决策模型和方法
        6.2.3 实例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9)带式输送机智能辅助设计及总图绘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带式输送机的发展状况
        1.2.1 带式输送机的发展
        1.2.2 带式输送机的优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CAD技术的发展现状
        1.3.2 带式输送机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1.4.1 论文主要内容
        1.4.2 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带式输送机的设计理论及软件总体架构
    2.1 C#语言的发展与特点
    2.2 软件总体架构
        2.2.1 三层架构在软件设计中的应用
        2.2.2 软件中三层架构程序设计规则
    2.3 带式输送机的设计理论与软件设计
        2.3.1 核算输送能力与软件设计
        2.3.2 圆周驱动力的理论计算与软件设计
        2.3.3 输送带张力的理论计算与软件设计
        2.3.4 逐点张力的理论计算与软件设计
        2.3.5 线路布置图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底层数据库的结构设计与搭建
    3.1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
        3.1.1 SQL Server数据库的特点
    3.2 数据库的结构设计
        3.2.1 设计计算数据库的结构设计
        3.2.2 部件选型数据库的结构设计
    3.3 软件底层数据库的搭建
        3.3.1 设计计算数据库的搭建
        3.3.2 选型设计数据库的搭建
        3.3.3 软件与数据库的连接
    3.4 数据库的更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模块化思想的软件设计与开发
    4.1 用户登录模块的设计
    4.2 基础数据输入模块的设计
        4.2.1 基础数据的输入设计
        4.2.2 输送带预选设计
    4.3 设计计算模块的设计
    4.4 带式输送机相关部件组成与软件部件选型模块
        4.4.1 输送带
        4.4.2 传动滚筒
        4.4.3 改向滚筒
        4.4.4 电动机与驱动装置
        4.4.5 托辊
        4.4.6 拉紧装置与清扫器
        4.4.7 结构件
    4.5 结果输出模块的设计
        4.5.1 NPOI技术的特点
        4.5.2 软件与Excel的连接和选型数据的输出
        4.5.3 选型数据的导入
        4.5.4 软件与Excel的连接和选型数据的输出
        4.5.5 绘图环境的初始化
        4.5.6 绘图中的函数部分
        4.5.7 基本图形元素的程序绘制方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实例运行测试
    5.1 软件运行实例与操作说明
    5.2 软件运行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直流电磁铁性能测试台设计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阀用电磁铁研究进展
    1.3 力传感器研究现状
    1.4 位移传感器研究现状
    1.5 电磁铁性能测试台研究进展
        1.5.1 电磁铁性能测试台位移传动方式综述
        1.5.2 测试系统传感器、数据采集及控制方式研究进展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磁铁性能测试台参数计算及误差分析
    2.1 电磁铁性能测试台结构与工作原理
    2.2 测试台主要部件参数设计
        2.2.1 伺服电机及减速器选型
        2.2.2 测试台设计参数
        2.2.3 电机启动阶段参数计算
    2.3 测试台误差分析
        2.3.1 测试台力测量误差分析
        2.3.2 测试台位移测量误差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磁铁性能测试台控制系统设计
    3.1 控制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3.1.1 EM9636数据采集卡功能与特点
        3.1.2 伺服放大器结构与电源控制电路
        3.1.3 控制箱结构组成与功能
    3.2 伺服电机控制电路设计
        3.2.1 伺服放大器控制原理
        3.2.2 EM9636控制伺服放大器电路
    3.3 力信号与位移信号采集电路
        3.3.1 力测量电路设计
        3.3.2 位移测量电路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件开发
    4.1 总体框架
        4.1.1 开发环境及语言
        4.1.2 系统功能
        4.1.3 设计原则及实施策略
        4.1.4 系统主控制面板
    4.2 系统基础功能实现
        4.2.1 EM9636连接与参数初始化
        4.2.2 伺服电机控制
        4.2.3 光栅和力传感器读数
    4.3 额定推力检测
        4.3.1 额定推力检测控制面板设计
        4.3.2 额定推力检测功能实现
    4.4 行程—推力检测
        4.4.1 行程—推力检测控制面板设计
        4.4.2 行程—推力检测功能实现
    4.5 不同电压推力检测
        4.5.1 不同电压推力检测控制面板设计
        4.5.2 不同电压推力检测功能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磁铁性能测试台调试与检测
    5.1 电磁铁性能测试台的组成与功用
    5.2 电磁铁性能测试台调试
        5.2.1 电磁铁安装架设计及对中性误差分析
        5.2.2 电磁铁额定行程点的调整
    5.3 系统检测结果
        5.3.1 额定行程下电磁力检测
        5.3.2 电磁铁行程―推力特性曲线检测
        5.3.3 不同电压时额定行程电磁铁推力检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附录 Ⅱ 定位右移
附录 Ⅲ 光栅清零指令
附录 Ⅳ 额定推力检测读数
附录 Ⅴ 行程—推力检测读数
致谢

四、Visual Basic与Excel的相互调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瓦斯抽采智能辅助设计及管理系统研究[D]. 赵鹏远.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季冻区冻土发育过程线自动绘制系统设计与开发[D]. 吴雨恒. 黑龙江大学, 2021
  • [3]大鲍水库大坝服役性能提升措施效果分析[D]. 张立佑. 扬州大学, 2021(08)
  • [4]基于模板的大数据统计分析报告生成方法研究与应用[D]. 姚颖.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编织产品智能化设计技术研究[D]. 曹卫华.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6]丝织面料工艺智能核算系统及生产信息化分析系统的开发[D]. 曲海洋. 苏州大学, 2020(02)
  • [7]基于BIM的EPSC格构式一体化墙体深化设计研究[D]. 耿专.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8]水闸健康诊断方法与维修加固方案优化研究[D]. 张志辉. 扬州大学, 2020(04)
  • [9]带式输送机智能辅助设计及总图绘制[D]. 樊超. 太原科技大学, 2020(03)
  • [10]直流电磁铁性能测试台设计开发[D]. 林之楠.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Visual Basic 和 Excel 之间的相互调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