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克韦尔自动化发布新软件产品 RSView SE

罗克韦尔自动化发布新软件产品 RSView SE

一、罗克韦尔自动化发布全新软件产品RSView SE(论文文献综述)

郑蓉建[1](2020)在《谷氨酸发酵过程的软测量建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物产业(含发酵食品、发酵化学品、发酵医药品、发酵能源等)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和化工等领域。谷氨酸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氨基酸,主要通过发酵生产。在发酵过程中,重要生化参数(如菌体浓度、基质浓度、产物浓度等)的实时获取,对于过程的控制与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发酵过程具有强烈非线性、时变性、强耦合等特征,关键生化参数无法在线检测,目前生产中大都采用实验室取样分析方法来得到。为此,软测量技术通过建立过程在线易测辅助变量与难测主导变量(重要生化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来实现对发酵过程重要生化参数的预测估计,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过去几十年里,软测量技术已经成为过程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在工业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61273131)“生物反应过程的在线支持向量机建模与优化”,以典型生化过程——谷氨酸发酵过程为研究背景,结合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实际生产操作机理,对谷氨酸发酵过程中难于在线测量的关键生化参数的软测量建模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谷氨酸发酵过程关键生化参数无法在线检测给发酵优化控制带来困难问题,建立了改进遗传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的谷氨酸分批流加非结构动力学模型。在发酵过程常用的Logistic模型、Luedeking-Piret等方程基础上建立了谷氨酸分批流加非结构动力学模型,分别采用非线性规划、基本遗传算法、改进遗传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并对不能在线测量的重要生化参数如菌体浓度、基质浓度和产物谷氨酸浓度进行拟合和估计预测,谷氨酸发酵实验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建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2)针对高度非线性、时变性的谷氨酸发酵过程动力学模型存在批次性、预测精度差、机理建模困难问题,基于生化过程多阶段特性,提出多阶段支持向量机回归的数据驱动软测量模型、并应用于谷氨酸发酵过程产物浓度的预测。为此,首先建立了基于移动窗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结合线性回归的发酵过程阶段分割方法,分割结果与常规离线化验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其次,基于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建立多阶段支持向量机回归的产物谷氨酸浓度预测软测量模型。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多阶段模型相比全局单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能力。(3)针对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运算时间过长、谷氨酸发酵过程影响因素存在耦合等问题,在分析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偏最小二乘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谷氨酸发酵过程软测量模型。首先通过相关系数矩阵对输入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变量间存在较强相关性;进一步采用方差膨胀因子对变量的多重共线性进行诊断,结果表明变量间存在中等程度共线性,需要对输入相关变量进行筛选。为此,利用偏最小二乘找出对预测模型输出变量重要的输入变量,降低预测模型输入变量维数、消除相关性、简化模型,以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进一步,运用耦合模拟退火算法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参数进行优化,谷氨酸发酵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预测精度高,可为谷氨酸发酵过程操作及时调整及优化控制提供有效指导。(4)针对支持向量机回归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等参数化回归软测量建模存在过拟合、参数设置困难、不能刻画预测结果不确定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特征关联性的输入变量选择、超参数自适应获取、输出具有概率特性的自相关决定高斯过程软测量模型,并应用于谷氨酸发酵过程。首先应用高斯过程回归模型进行训练,同时在贝叶斯框架下,确定协方差函数中的超参数,利用训练好的高斯过程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其次,分析了谷氨酸浓度对发酵参数的感度发现,发酵时间、CO2释放速率CER、O2消耗速率OUR对谷氨酸浓度影响最大。进一步,分析了预测值的不确定性即方差和模型输入在线变量之间变化关系,当发酵罐温度T、CO2释放速率CER、O2消耗速率OUR异常变化时,发现预测值的方差随之发生明显变化,可利用预测值的方差异常变化作为发酵过程状态或传感器异常的指示器。谷氨酸发酵实验和仿真研究表明,所建基于特征关联性的自相关决定高斯过程回归的软测量模型可以实现对谷氨酸浓度的较高精度预测,且预测结果具有较小的置信度区间,满足发酵过程实时控制需要。(5)谷氨酸发酵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在无法根据发酵过程复杂内部机理建立准确的动力学模型的条件下,要实现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基于对谷氨酸发酵过程机理分析和研究,运用软测量技术建立了难测参数的软测量模型,设计和优化了谷氨酸发酵过程溶氧控制,将所建软测量模型应用于谷氨酸发酵过程异常批次的识别,并基于罗克韦尔公司开发的RSLogix5000编程软件平台开发了一套谷氨酸发酵过程软测量建模及优化控制系统。通过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满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实际运行需求,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陈常彦[2](2019)在《钢丝圈缠绕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私家车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汽车行业发展了这么年,工业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中国轮胎工业发展已经进入黄金发展阶段,在全球市场中占有了重要比例。但是目前中国的轮胎企业已建厂多年,早起的设备面临更新换代,淘汰或者升级改造成轮胎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钢丝圈作为轮胎部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轮胎的性能与钢丝圈的质量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企业现场生产的具体要求,本文主要对老式钢丝圈缠绕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造设计方案。对钢丝圈缠绕机的各个部分及装置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目前国内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对比。针对机械和控制两个方面提出了设计方案,并构建了全新的控制系统和控制程序。对PLC控制系统、伺服驱动、变频驱动、通讯系统、人机界面、I/O站点等进行了设计开发。提出了挤出机压力的控制方法,通过PID调节达到控制要求。另外通过引入电子凸轮的概念,并建立了凸轮模型,通过结构化文本程序设计,实现了电子凸轮曲线的绘制,满足缠绕机伺服机构的三轴联动要求。同时介绍了特殊规格钢丝圈的实现方法,提供了编辑方案。在实践调试阶段,通过实时曲线的生成与比对,对控制程序、伺服参数进一步优化,最终使设备稳定运行,各项参数达到工艺要求。目前设备已投入运行,生产效率得到显着提升,钢丝圈的质量有了进一步改善。该控制系统在生产过程中测试后,验证了安全性、可靠性及稳定性,设备控制精度和生产效率也得到显着提高,为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邹海龙[3](2019)在《胜利东二矿输煤除尘控制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针对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输煤系统固态物料转载运输过程中各尘源点煤尘污染现状,结合现场实际工况,经多地调研分析比较,最终选用布袋除尘器作为除尘系统的除尘机械元件。原除尘设备在基础建设时期,除尘方案选择考虑不够周全且均为单机就地操作,没有形成系统效率低下。本次进行除尘系统设计使用了自动化控制系统,选用煤矿除尘前沿的PLC作为控制器,PLC作为控制系统的大脑,通过继电器或变送器实时接收、发送数据信息,监测、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系统自动化运行,大大减少了现场操作工人的数量,也降低了人为误操作导致机械、人身伤害的概率,保证设备高效、精准的运转。本论文对除尘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了全面的设计研究。硬件部分包括控制系统主回路的设计、控制回路的原理和接线设计,软件部分包括控制器的选择选型、I/O点设计、通讯方式选择、控制程序设计研究。最终,形成整套除尘控制系统,对各尘源点除尘设备进行集中管控、自动检测、自动振动清灰、过程联锁和远程控制。系统设备安装后,经过单机空载试运行、单机重载试运行、联机空载试运行、联机重载试运行等试验,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最终使除尘控制系统达到长期稳定运行的状态。本除尘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都实现了设计要求完成的功能,保证输煤除尘系统高效、安全、稳定地运行。该论文有图25幅,表9个,参考文献54篇。

李国郑[4](2017)在《散粮储运系统监控系统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粮食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粮食,但是粮食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样,作为粮食运输的重要途径,港口散粮站承担着粮食存储、转运等十分重要的工作。为了提高散粮站在粮食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大部分港口都会设计基于PLC技术的监控系统以及主控系统。本文在探讨了PLC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基础上,结合秦皇岛港散粮站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对于PLC监控系统功能进行扩展的可能性。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在参阅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港口散粮站中对于粮食储运工作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对于秦皇岛港散粮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结合国内外粮食储运发展的情况,以及我国粮食储运工作发展的历程,最终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其次,对于PLC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回顾,结合目前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对于PLC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在PLC设计中,分为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在硬件设计中,经过严格比较筛选,最终确定了Rockwell公司一款集成控制平台,即ControlLogix系统。在软件设计工作中,为了与所选硬件相匹配,选择了RSView SE、RSLogix5000、RSLinx和RSSQL作为相关功能的软件支持,完成了本课题的基础性工作。最后,对港口散粮站PLC监控系统进行了针对性的需求分析,结合港口的实际工作情况,分析散粮站的客户要求、技术需求等各种因素,最终确定了散粮站监控系统的实施方案。在散粮站监控系统的实现过程中,前期工作是对于基础的PLC程序进行了设计实现,然后对于上位机监控程序的实际操作和信息采集模块的选择做了简要的介绍。同时,对于PLC监控系统与其他主控系统的融合进行了探讨。最后部分对于粉尘的防治以及实际工作中的技术改革措施进行了论述。在本课题所设计的监控系统投入实践后,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该散粮筒仓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控,对筒仓系统运行的效率、安全提供了保障,提高了港口散粮作业的管理水平。

孟红秀[5](2016)在《供热系统控制及远程监控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城市供热系统遍及城市每个角落,对供热系统实时有效的监控成为行业的一个难点。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控制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而移动互联网打破区域性界限,使无线远程工业控制成为可能。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对供热系统进行远程监控特别是无线远程监控工业现场的课题应运而生。课题对供热系统运行进行分析,针对目前远程监控中存在的不足,设计出基于Web应用程序网页访问的远程监控方案。系统选用罗克韦尔Compact Logix控制器构建控制系统,其中包含以太网通信模块,数字量模块和模拟量模块。分析比较了经典PID控制算法和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算法对温度的控制效果,最终确定选用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算法对温度进行自动控制,另外PLC增加手动控制模块。利用RSView32软件设计监控界面,建立OPC服务器实现上位机与下位机数据通信,应用C#编程语言设计Web应用程序,一方面通过访问OPC服务器的方式建立数据传送通道,另一方面将应用程序发布到IIS服务器上,最终实现手机无线终端等客户端通过网页访问对下位机的远程实时监控,无需安装组态软件和网页控件。这种方式为工业控制和互联网结合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法,是“互联网+”的典型案例,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刘福乾[6](2010)在《伺服控制在一类包装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出现,已不再是单纯某一门学科的发展,而是各门相关学科、多种先进技术的互相渗透和相辅相成的结果。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这样的一种新技术,它是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技术。机电一体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包装机械的面貌,而控制与驱动技术则被证明是包装机械结构领域中的关键技术。目前,完全电子化的第三代具备了伺服技术的一切优势,同时树立起新的行业标准。本课题主要研究基于CompactLogix的伺服控制系统在一类包装机械上的应用,主要工作集中在:一、搭建了基于罗克韦尔自动化CompactLogix的包装机械控制系统的三层网络架构,即包括信息层、控制层和设备层。二、基于罗克韦尔自动化的SERCOS通信系统,设计了一类包装机械控制系统的通信系统,利用SERCOS光纤环网完成了电机、驱动器、运动模块及控制器之间的通信网络,取代了控制器与伺服装置间的大量接线,灵活的实现了分布式控制。三、按照系统的控制要求和控制精度,采用了Kinetix集成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采用CompactLogix 1768-L43控制器及四轴运动控制模块1768-M04SE,实现了模块化设计及精确的伺服控制,同时安装、调试及维护工作变得简单易行。四、基于罗克韦尔的软件平台,包括通信软件RSLinx,编程软件RSLogix5000及组态软件RSView Studio,进行了系统的组态和软件设计,利用RSLinx和RSLogix5000分别完成了系统通信驱动程序的配置和系统控制程序的设计,同时利用RSView Studio完成了系统监控界面的设计,实现了现场监控和远程生产数据的浏览。五、提出的伺服控制方案,解决了双面包装膜的同步问题,并采用定量补偿的方法减小并消除了对标误差。本课题采用罗克韦尔的Kinetix集成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模块化的设计,通用的应用软件平台,使系统集成变得简单易行,在实验室现有条件下,经过软硬件的调试,系统运行正常,能够达到控制要求。实验证明,罗克韦尔的Kinetix集成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张艳芳[7](2009)在《基于ControlNet总线的消防模拟训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ControlNet现场总线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底层控制网络已成为控制网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采用以现场总线技术为基础的三层网络监控系统,对广东省消防大队训练基地的智能模拟训练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实现。本文系统地分析了ControlNet现场总线技术特点和应用范围,着重阐述了它的通讯模式、仲裁方式以及其网络体系结构,并与其他常见总线技术进行了对比。在对消防火灾的重要性以及现有消防系统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采用ControlNet总线技术实现消防控制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证,并提出了详细而具体的设计方案,包括项目实施后各主要设备及中央操作站的控制功能和目标等。通过结构设计、硬件选型、现场控制器ControlLogix软件与组态软件RSView32间相互通讯的模式设计,实现了消防控制网络的有效运行。构建基于ControlNet的消防模拟训练体系,实现了整个消防控制系统集成的软件架构,并运用RSView32组态软件对消防控制网络和信息网络进行组态设计,从而实现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的集成。最后对整个系统的监控软件进行调试并详细分析相关结果。该系统集成了先进的模拟技术、自控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等多种信息化手段,使整个训练场景具备了火、光、烟、声、物等五种元素,为多种室内、室外训练场区提供完全真实的火灾场景。系统的应用推动了消防训练手段的科学化和训练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了训练水平和训练管理水平。该系统作为国内第一套用于实训的智能化消防模拟训练系统,已成功地通过了试行和鉴定。两年的实际训练过程中证明了,系统具有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控制精确、升级能力强等特点,系统工作良好,具有满足现场控制的要求以及普及的潜力。

曹流[8](2009)在《罗克韦尔自动化NetLinx网络体系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的发展工业自动化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现场总线被广泛应用于现场级工业控制系统,而工业以太网则开始被用于现场级工业控制系统与企业管理级系统的信息交互。工业自动化体系的网络架构研究及相关应用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本论文研究了罗克韦尔自动化的NetLinx三层网络架构,并重点结合水利工程和汽车工业的应用实例探讨了基于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的控制系统的实现。本文主要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针对传统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存在开放性不足,通信效率较低,网络安全性能较差,与企业级管理系统信息交互不流畅等缺点,分析了具有多层网络,并有相同功能层协议的网络体系解决方案。实践证明,这种网络架构能够实现最优化的网络互联和数据的无缝流动。2、研究了罗克韦尔自动化的NetLinx网络架构中DeviceNet、ControlNet和EtherNet/IP这三层网络的主要差异、优缺点及不同适用环境;分析了CIP协议,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等关键技术。3、给出了基于罗克韦尔自动化ControlLogix控制系统的水库闸门远程监控系统的系统组网方案和软硬件设计方法。系统由ControlNet和EtherNet/IP两层网络构成,使用了现场触摸屏和远程上位机分别实现现场和远程的监视及控制功能,同时还采用了硬冗余的方式确保系统的可靠运行。4、给出了基于罗克韦尔自动化GuardLogix控制系统的焊装车间生产监控系统的系统组网方案和软硬件设计方法。系统由DeviceNet和EtherNet/IP两层网络构成,使用了现场触摸屏实现现场监视及控制功能,并采用了DeviceNet Safety技术提高网络安全。5、提出了模拟信号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的处理方法,EDS文件的使用方法,OPC技术的应用方法,DeviceNet网络的组建方法。文中的两个控制系统目前都已投入日常生产,并已可靠稳定的运行。

李磊[9](2008)在《火电厂输煤控制系统模型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火电在整个装机容量中所占比重已达70%之多,一个高出力、高可靠性、高灵活性的燃料输送系统是机组乃至整个电厂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作为火电厂热工控制系统中最大的辅控系统,对它的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其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主控系统的工作。对于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方式,由于控制方法陈旧,需要工作人员深入环境恶劣的现场进行巡检、调试和维护,并且效率低下,因此目前已被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主的程序控制方式取代,基于此,火电厂输煤控制系统模型应运而生。本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以罗克韦尔三层网络为架构的PLC集成架构控制部分和以传送带、模拟煤仓及模拟锅炉组成的被控对象。前者包括两套ControlLogix控制系统和一套CompactLogix控制系统,分别装有以太网、控制网和设备网的通讯模块;后者包括分别由三台PowerFlex 7系列变频器和交流电动机组成的变频调速系统进行驱动的传送带,带有四组光电传感器的模拟煤仓以及装有热电阻及温度仪表的模拟锅炉。在下位机中,利用RSLogix 5000对PLC和变频器进行编程、利用Networks网络组态软件进行规划、通过RSLink实现网络通讯,控制整个系统按照火电厂实际的输煤控制策略运行。上位机采用FactoryTalk设计监控界面,实时跟踪PLC状态位的变化,监控三条传送带的运转情况、锅炉温度及煤仓煤位的实时数据。如出现异常情况,上位机将产生报警信号并进行必要处理,如顺序停车等。另外,为更加贴近现场情况,整个系统还利用PanelView触摸屏进行现场的实时监控,通过PanelBuilder软件设计界面,显示系统当前的所有参数,并带有相关报警处理。整个网络完全实现了通信要求,系统运转正常,上位机的监控与现场情况完全符合,触摸屏的监控数据准确无误,成功模拟了火电厂输煤控制系统。

沈逸[10](2007)在《基于ControlLogix平台的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文中指出过程控制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极为广泛。随着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集散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出现,过程控制在工业技术中的作用更加显着。罗克韦尔公司开发的ControlLogix控制平台基于NetLinx网络体系,以模块化方式集成了控制器和通信单元。罗克韦尔软件有力地支持了ControlLogix平台,使它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工业现场的过程控制。本文首先使用RSLogix5000软件模拟了一个由压力回路和温度回路构成的水箱系统,并对其进行控制。然后针对THJ-2高级过程控制实验装置中的水箱液位系统,应用罗克韦尔软件和ControlLogix平台进行控制。本文主要工作有:1.利用Rockwell的RSLogix5000软件模拟一个水箱系统,并基于串级控制的思想进行控制:利用通信软件RSLinx实现了网络的组态;利用编程软件RSLogix5000实现了控制算法;利用RSViewSE开发了上位监控软件;在RSViewSE中使用PIDE回路自整定模块实现了串级系统的PID参数整定。2.在模拟仿真的基础上,将串级控制的思想成功应用于THJ-2高级过程控制实验装置中的水箱液位系统。这为把ControlLogix平台和Rockwell软件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创造了条件。

二、罗克韦尔自动化发布全新软件产品RSView S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罗克韦尔自动化发布全新软件产品RSView SE(论文提纲范文)

(1)谷氨酸发酵过程的软测量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谷氨酸产业的发展现状
        1.2.1 谷氨酸物化性质及发展历史
        1.2.2 国内外谷氨酸产业现状
    1.3 软测量技术
        1.3.1 软测量建模概述
        1.3.2 软测量建模步骤与内容
        1.3.3 软测量建模方法
        1.3.4 软测量技术应用
    1.4 发酵过程软测量建模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基于机理模型的发酵过程软测量
        1.4.2 基于数据驱动的发酵过程软测量
        1.4.3 混合模型软测量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谷氨酸发酵过程动力学建模
    2.1 引言
    2.2 发酵过程基础数学模型
        2.2.1 发酵过程合成和和代谢分解反应
        2.2.2 发酵过程典型数学模型
        2.2.3 发酵过程比反应速率模型
    2.3 谷氨酸发酵过程代谢(流)网络分析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发酵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2.3.3 代谢网络模型的简化、计算和求解
        2.3.4 基于代谢网络结构模型的谷氨酸浓度预测
    2.4 谷氨酸发酵分批流加非结构动力学建模
        2.4.1 非线性规划确定非结构动力学模型参数
        2.4.2 遗传算法确定非结构动力学模型参数
        2.4.3 改进遗传算法确定非结构动力学模型参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多阶段支持向量机回归的谷氨酸发酵过程软测量
    3.1 引言
    3.2 支持向量机
        3.2.1 支持向量机分类
        3.2.2 支持向量机回归
    3.3 多阶段分割算法
    3.4 基于多阶段支持向量机回归的谷氨酸浓度软测量
    3.5 结果与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偏最小二乘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谷氨酸发酵过程软测量
    4.1 引言
    4.2 偏最小二乘
        4.2.1 PLS原理与计算方法
        4.2.2 模型提取成分的确定
    4.3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4.4 基于耦合模拟退火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软测量
        4.4.1 模拟退火算法
        4.4.2 耦合模拟退火算法
        4.4.3 耦合模拟退火优化参数算法
        4.4.4 基于CSA优化的LSSVM软测量预测算法
    4.5 基于PLS-LSSVM的谷氨酸发酵过程软测量
        4.5.1 PLS-LSSVM软测量预测模型实现流程
        4.5.2 辅助变量选择
    4.6 结果与讨论
        4.6.1 模型性能评估指标
        4.6.2 PLS与 LSSVM模型比较
        4.6.3 SVM和 LSSVM预测模型比较
        4.6.4 PLS-LSSVM简化模型性能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高斯过程的谷氨酸发酵过程软测量
    5.1 引言
    5.2 高斯过程模型
        5.2.1 无参预测
        5.2.2 高斯过程回归
        5.2.3 协方差函数
        5.2.4 高斯过程的模型选择
        5.2.5 高斯过程稀疏化
    5.3 基于PLS-GP的谷氨酸发酵过程软测量
        5.3.1 基于PLS-GP的软测量模型架构
        5.3.2 训练数据的准备
        5.3.3 输入变量选择
        5.3.4 协方差函数的确定
        5.3.5 结果和讨论
    5.4 基于预测方差的谷氨酸发酵过程异常状态分析
        5.4.1 基于预测方差的自主动高斯过程模型
        5.4.2 基于预测方差的谷氨酸发酵过程异常状态分析
    5.5 基于自相关决定高斯过程的谷氨酸发酵软测量
        5.5.1 基于特征关联性的自相关决定变量选择
        5.5.2 结果和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谷氨酸发酵过程软测量建模及优化控制系统的开发
    6.1 引言
    6.2 谷氨酸发酵过程软测量实施系统软件构架
    6.3 谷氨酸发酵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
        6.3.1 溶解氧控制
        6.3.2 温度控制
        6.3.3 pH值控制
        6.3.4 压力的控制
        6.3.5 泡沫的控制
    6.4 谷氨酸发酵过程溶解氧的优化控制
        6.4.1 材料与方法
        6.4.2 DO控制算法
        6.4.3 结果和讨论
    6.5 监控系统设计
    6.6 Matlab与 RSView32 通信的实现
    6.7 软测量应用实例——谷氨酸发酵过程异常批次识别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2)钢丝圈缠绕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项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轮胎的主要结构介绍
    1.3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总结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1.4.1 缠绕机头排丝机构设计
        1.4.2 挤出机压力PID调节器方案设计
        1.4.3 钢丝牵引储线速度调节算法研究
        1.4.4 钢丝圈缠绕控制算法的研究
        1.4.5 研究特殊形状钢丝圈的缠绕方法
        1.4.6 缠绕机构伺服系统的参数调试
        1.4.7 设备控制程序及上位机软件的编写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缠绕机整体方案设计
    2.1 钢丝圈缠绕机设备组成
        2.1.1 钢丝导开
        2.1.2 钢丝除尘除污装置
        2.1.3 钢丝加热装置
        2.1.4 钢丝覆胶装置
        2.1.5 牵引储丝装置
        2.1.6 钢丝圈缠绕装置
        2.1.7 卸圈装置
    2.2 缠绕机头排丝机构设计
    2.3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2.4 控制程序总体设计思路
        2.4.1 缠绕机主程序部分
        2.4.2 配方数据处理程序
        2.4.3 其它程序部分设计
    2.5 设备设计解决的主要问题
    2.6 设备主要性能及技术要求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控制系统方案及配置设计
    3.1 控制系统配置设计
        3.1.1 主控制系统选型
        3.1.2 总体硬件配置方案
        3.1.3 控制方式分类
        3.1.4 通讯总线的选择
        3.1.5 伺服接口网络
        3.1.6 电气控制器件选型
    3.2 基于控制器的符号编程
    3.3 钢丝牵引速度控制方案设计
    3.4 钢丝圈排列算法的实现
        3.4.1 电子凸轮原理
        3.4.2 电子凸轮的优势
        3.4.3 电子凸轮的实现
        3.4.4 钢丝圈电子凸轮模型的建立
    3.5 常规配方凸轮位置表生成方法
    3.6 研究特殊形状钢丝圈的缠绕方法
    3.7 挤出机压力控制设计
        3.7.1 控制原理及控制方式选择
        3.7.2 PID控制系统组成
        3.7.3 PID配置方案选择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控制程序及软件设计
    4.1 控制系统整体框架构建
    4.2 钢丝圈生产程序流程研究
    4.3 设备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4.4 RSLINK驱动配置
    4.5 组态配置LOGIX5000
        4.5.1 RSLogix5000 编程工具
        4.5.2 RSLogix5000 组态配置
        4.5.3 组态CPU模块
        4.5.4 组态Ethernet/IP通讯模块
        4.5.5 组态远程I/O通讯站
        4.5.6 组态变频器
        4.5.7 组态伺服接口模块
        4.5.8 组态伺服驱动器
    4.6 自动循环控制程序设计
    4.7 挤出机压力控制程序设计
        4.7.1 挤出机PID控制硬件设置
        4.7.2 PI控制参数计算
        4.7.3 PI控制的参数整定
        4.7.4 PI控制程序设计
        4.7.5 伺服运动程序设计
    4.8 HMI人机监控界面设计
        4.8.1 手动操作画面
        4.8.2 自动操作画面
        4.8.3 配方编辑画面
        4.8.4 配方列表画面
        4.8.5 特殊规格画面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控制系统调试及运行测试
    5.1 伺服升级机构设计效果
    5.2 电气控制柜调试
    5.3 控制系统调试
        5.3.1 挤出机压力控制调试
        5.3.2 缠绕主伺服驱动器调试
        5.3.3 排丝伺服电机调试
        5.3.4 升降伺服电机调试
        5.3.5 驱动器位置误差对比调试
    5.4 设备生产测试
    5.5 设备控制指标评测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其它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胜利东二矿输煤除尘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矿用除尘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除尘系统组成及原理
    2.1 除尘系统组成
    2.2 除尘系统工作原理
    2.3 除尘器技术指标
3 总体控制方案
    3.1 执行标准
    3.2 控制系统组成
    3.3 自动化控制目标
    3.4 系统功能及工艺设计
    3.5 系统网络设计
    3.6 控制对象
4 电控系统的主电路(配电)设计
    4.1 电控系统主电路(配电)电气元件选型
    4.2 主电路电气原理设计
5 PLC控制系统设计
    5.1 PLC选型
    5.2 ControlLogix/1756 系列PLC硬件接线设计
    5.3 PLC控制系统I/O点设计
    5.4 控制系统通讯方案设计
    5.5 程序设计
    5.6 远程运行、监控
    5.7 除尘效果测试对比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散粮储运系统监控系统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情况
    1.3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组织结构
第2章 项目开发环境及开发工具介绍
    2.1 PLC(可编程控制器)应用
        2.1.1 PLC(可编程控制器)的概述
        2.1.2 PLC技术的发展与远景展望
    2.2 硬件系统
    2.3 主要软件介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散粮筒仓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及系统方案设计
    3.1 项目背景概述
    3.2 散粮筒仓监控系统的用户要求
        3.2.1 散粮筒仓监控系统功能要求
        3.2.2 散粮筒仓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3.3 港口散粮筒仓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3.3.1 系统控制结构
        3.3.2 筒仓作业工艺分析及网络组建
        3.3.3 监控系统界面设计
        3.3.4 系统的运行方式和操作
    3.4 料位计算
        3.4.1 料位监测的目的与意义
        3.4.2 电容式料位计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筒仓监控系统设计及实现
    4.1 程序开发概述
    4.2 PLC系统中通信的实现
        4.2.1 读写程序的简要介绍
        4.2.2 对于PLC回复的接收相关设计
    4.3 上位机组态画面的编制与调试
    4.4 系统信号采集器的选型
    4.5 系统对中控门及门机的监控及多平台融合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港口散粮筒仓设备防尘防爆工艺措施的探讨
    5.1 防尘防爆的重要性及现有概况
        5.1.1 散粮系统粉尘的来源及装卸设备爆炸性分析
        5.1.2 港口散粮系统粉尘爆炸预防措施
    5.2 防尘防爆工艺优化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供热系统控制及远程监控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1 所选课题的现实意义
        1.1.2 课题的应用前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集中供热控制系统
        1.2.2 换热站
        1.2.3 供热控制系统网络远程监控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3.1 课题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第2章 主要技术介绍
    2.1 PLC简介
        2.1.1 PLC的特点与功能
        2.1.2 PLC的组成
        2.1.3 PLC的编程语言
    2.2 OPC技术
        2.2.1 OPC技术结构体系
        2.2.2 OPC的特点
    2.3 Web技术
        2.3.1 Web应用程序开发技术
        2.3.2 基于Web的实时动态数据发布技术及远程监控
    2.4 C#语言简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集中供热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概况
        3.1.1 研究对象
        3.1.2 功能分析
    3.2 系统整体方案
        3.2.1 控制系统选择
        3.2.2 控制系统框架
        3.2.3 控制方案
    3.3 硬件选型
        3.3.1 传感器件
        3.3.2 PLC控制器
        3.3.3 单元模块
        3.3.4 I/O地址分配
    3.4 PLC控制系统搭建
        3.4.1 通信协议选择
        3.4.2 系统结构设计
        3.4.3 I/O模块组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下位机程序设计
        4.1.1 编程环境配置
        4.1.2 程序流程图
        4.1.3 程序标签建立
        4.1.4 主要控制程序
    4.2 温度控制器
        4.2.1 温度控制器工作原理
        4.2.2 供热用户供、回水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关系
    4.3 温度控制算法
        4.3.1 经典PID控制
        4.3.2 先进的控制算法
        4.3.3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
        4.3.4 模拟仿真
    4.4 软件编程实现
        4.4.1 初始化单元
        4.4.2 控制算法单元
    4.5 通信网络配置
        4.5.1 通信网络简介
        4.5.2 驱动配置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远程网络监控的仿真实现
    5.1 温度控制模型
    5.2 人机交互组态设计
        5.2.1 上位机与控制器通信设置
        5.2.2 监控界面设计
        5.2.3 监控界面运行
        5.2.4 用户登录管理
    5.3 OPC服务器配置
        5.3.1 建立OPC服务器
        5.3.2 组态Topic
    5.4 Web应用程序编写
        5.4.1 OPC服务器接口程序
        5.4.2 数据连接初始化
        5.4.3 建立数据控件进行数据传输
        5.4.4 绘制趋势曲线图
    5.5 基于网页访问的远程控制实现
        5.5.1 建立IIS服务器
        5.5.2 配置Web站点
        5.5.3 网页访问控制系统的运行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6)伺服控制在一类包装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包装机械的发展及应用情况
    1.3 伺服控制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4 伺服系统应用在包装上的优缺点
    1.5 基于CompactLogix的包装机械控制系统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包装机械控制系统的网络结构及通信系统
    2.1 包装机械控制系统的网络结构
        2.1.1 包装机械控制系统的三层网络
        2.1.2 信息层与控制层的通信
        2.1.3 控制层设备间的通信
        2.1.4 控制层与设备层的通信
    2.2 SERCOS的接口结构和数据传输格式
        2.2.1 SERCOS接口结构
        2.2.2 SERCOS的数据传输
    2.3 CompactLogix控制系统
第三章 包装机械控制系统的应用软件平台
    3.1 RSLinx通信软件
        3.1.1 RSLinx通信软件简介
        3.1.2 用RSLinx进行通信驱动程序的配置
    3.2 RSLogix5000编程软件
    3.3 RSView Studio组态软件
第四章 包装机械控制系统的设计
    4.1 包装机械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4.1.1 系统控制方案
        4.1.2 系统设计内容
        4.1.3 系统设计流程
    4.2 系统硬件设计
        4.2.1 系统配置
        4.2.2 系统硬件组成
        4.2.3 电气控制图
    4.3 系统软件设计
        4.3.1 用RSLinx配置通信驱动
        4.3.2 控制器和运动轴的组态
        4.3.3 用RSLogix5000进行编程
        4.3.4 用RSView Studio设计监控界面
    4.4 系统测试
        4.4.1 系统软件测试
        4.4.2 系统硬件测试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7)基于ControlNet总线的消防模拟训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概述
        1.2.1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
        1.2.2 现场总线的概念和技术特点
        1.2.3 现场总线与IT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区别
        1.2.4 现场总线系统发展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ControlNet 总线的技术特点
    2.1 ControlNet 现场总线技术特点及其网络体系结构
        2.1.1 基于生产者/消费者的通讯模式
        2.1.2 ControlNet 现场总线的仲裁方式
        2.1.3 ControlNet 现场总线的网络体系结构
    2.2 小结
第三章 消防模拟训练系统的需求及总体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总体实现目标
        3.1.3 系统功能分析
    3.2 监控系统网络结构
    3.3 监控系统整体硬件设计
        3.3.1 硬件配置需求
        3.3.2 Controllogix 控制器[24]介绍
        3.3.3 Contrologix 模块选型
    3.4 中控室硬件设计
    3.5 PLC 控制程序设计概要
    3.6 中央监控软件设计
        3.6.1 数据交换软件RSLinx
        3.6.2 PLC 编程软件RSLogix5000
        3.6.3 人机界面软件RSView32[26]
        3.6.4 分布式监控软件系统RSView Supervisory Edition
        3.6.5 分布式监控系统开发软件RSView Studio
        3.6.6 网页服务发布软件RSView32 WebServer
        3.6.7 网络设计软件RSNetWorx
    3.7 历史数据管理功能
第四章 系统实现与调试
    4.1 控制程序结构
    4.2 全局程序构成
    4.3 训练站控制程序的构成
    4.4 具体控制站程序实现
        4.4.1 化学仓库训练控制程序实现
        4.4.2 子模块_WorkModeAndStateCtrl
        4.4.3 初始化子模块 Initialize
        4.4.4 异常处理模块 Exception
        4.4.5 自动模块 Auto
        4.4.6 自动关机模块Closing
        4.4.7 手动模块Manual
        4.4.8 检修模块Testing
        4.4.9 燃烧盘自动燃烧控制模块 Firing Auto
        4.4.10 脉冲发生模块PulseOutput Control
        4.4.11 地下商场训练控制程序
    4.5 点火枪PLC 控制方案及程序设计
        4.5.1 控制线路原理图
        4.5.2 控制逻辑设计
    4.6 系统调试与结果
        4.6.1 系统调试
        4.6.2 控制效果
第五章 结论
    5.1 论文的总结
    5.2 系统评价
    5.3 结论
附A:自定义数据结构
参考文献
致谢

(8)罗克韦尔自动化NetLinx网络体系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
    1.2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1.2.1 现场总线技术概述
        1.2.2 典型现场总线简介
        1.2.3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特点
    1.3 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应用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罗克韦尔自动化NETLINX开放网络体系
    2.1 NETLINX开放网络体系结构及其基本功能
    2.2 DEVICENET现场总线
        2.2.1 CAN 总线技术简介
        2.2.2 DeviceNet现场总线技术特点
        2.2.3 DeviceNet现场总线网络结构
        2.2.4 DeviceNet现场总线的物理层和传输介质
        2.2.5 基于CAN总线的链路层寻址和媒体访问控制
        2.2.6 基于工业现场的应用层协议
    2.3 CONTROLNET现场总线
        2.3.1 ControlNet现场总线技术特点
        2.3.2 ControlNet现场总线网络结构
        2.3.3 ControlNet现场总线的物理层和传输介质
        2.3.4 ControlNet现场总线的链路层寻址和介质访问机制
        2.3.5 ControlNet现场总线的上层协议
    2.4 ETHERNET/IP工业以太网
        2.4.1 EtherNet/IP工业以太网技术特点
        2.4.2 EtherNet/IP工业以太网的网络架构
        2.4.3 EtherNet/IP工业以太网的物理层和传输介质
        2.4.4 EtherNet/IP工业以太网的链路层寻址和介质访问机制
        2.4.5 EtherNet/IP工业以太网的网络层和传输层协议
        2.4.6 EtherNet/IP工业以太网的上层协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罗克韦尔自动化三层网络架构关键问题研究
    3.1 CIP协议
        3.1.1 CIP协议综述
        3.1.2 CIP对象建模
        3.1.3 CIP信息协议
        3.1.4 CIP通信对象
        3.1.5 CIP对象库
        3.1.6 CIP设备描述
        3.1.7 CIP服务
    3.2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3.2.1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介绍
        3.2.2 背板通信中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3.2.3 I/O模块中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3.2.4 基于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的通讯模块桥接
    3.3 CIP SAFETY安全网络
        3.3.1 CIP Safety安全网络介绍
        3.3.2 CIP Safety安全网络的路由实现
        3.3.3 CIP Safety安全网络的对象模型
        3.3.4 CIP Safety安全网络的连接和报文
    3.4 NETLINX三层网络差异性研究
        3.4.1 NetLinx三层网络的MAC机制
        3.4.2 NetLinx三层网络的传输时间和编码率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罗克韦尔自动化网络的应用实例
    4.1 基于以太网和控制网的水库闸门远程监控系统
        4.1.1 系统概述
        4.1.2 系统网络架构
        4.1.3 系统硬件实现
        4.1.4 系统软件实现
        4.1.5 EDS文件的使用
        4.1.6 模拟信号的处理
        4.1.7 以太网、控制网的双网冗余系统的实现
    4.2 基于以太网和设备网的焊装车间生产监控系统
        4.2.1 系统概述
        4.2.2 系统网络架构
        4.2.3 系统硬件实现
        4.2.4 系统软件实现
        4.2.5 DeviceNet网络的构建
        4.2.6 OPC技术的应用
        4.2.7 系统安全功能的实现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工业控制系统发展方向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者录用的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9)火电厂输煤控制系统模型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火电厂输煤控制系统概述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火电厂输煤辅控系统模型的设计方案
    2.1 火电厂输煤辅控模拟系统整体设计方案描述
    2.2 本系统所采用的罗克韦尔三层网络介绍
    2.3 基于罗克韦尔三层网络的PLC控制网络设计方案
    2.4 用于传送带调速驱动系统的变频器
第3章 三层网络的设计与应用
    3.1 EtherNet以太网的实现
    3.2 ControlNet控制网的实现
    3.3 DeviceNet设备网的实现
第4章 PLC控制策略及其实现
    4.1 火电厂输煤辅控模拟系统功能描述
    4.2 控制流程
    4.3 PLC控制算法
第5章 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5.1 RSView SE简介
    5.2 RSView SE与PLC的通讯
    5.3 变量引用说明
    5.4 监控界面的制作
    5.5 FactoryTalk自诊断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研究生履历

(10)基于ControlLogix平台的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过程控制系统概述
    1.2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1.3 本文主要工作与安排
第二章 Rockwell 控制系统
    2.1 NetLinx 网络体系结构
    2.2 ControlLogix 系统
    2.3 Rockwell 的软件平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串级控制系统
    3.1 串级系统的基本概念
    3.2 串级系统的工作原理
    3.3 串级系统的主要特点
    3.4 串级系统的设计
    3.5 串级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拟水箱过程控制对象串级控制设计与实现
    4.1 水箱串级控制系统
    4.2 网络组态设计与实现
    4.3 模拟对象及PIDE 串级控制设计与实现
    4.4 组态上位监控
    4.5 进行PID 参数自整定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IDE 串级控制在高级过程控制系统中应用
    5.1 天煌锅炉高级过程控制系统
    5.2 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5.3 PIDE 串级控制设计与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工作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四、罗克韦尔自动化发布全新软件产品RSView SE(论文参考文献)

  • [1]谷氨酸发酵过程的软测量建模研究[D]. 郑蓉建. 江南大学, 2020(01)
  • [2]钢丝圈缠绕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常彦.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3]胜利东二矿输煤除尘控制系统研究[D]. 邹海龙.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
  • [4]散粮储运系统监控系统优化设计[D]. 李国郑. 燕山大学, 2017(01)
  • [5]供热系统控制及远程监控的设计与实现[D]. 孟红秀. 河北科技大学, 2016(04)
  • [6]伺服控制在一类包装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刘福乾. 青岛大学, 2010(03)
  • [7]基于ControlNet总线的消防模拟训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艳芳. 华南理工大学, 2009(S2)
  • [8]罗克韦尔自动化NetLinx网络体系研究与应用[D]. 曹流. 上海交通大学, 2009(S2)
  • [9]火电厂输煤控制系统模型的设计与实现[D]. 李磊. 大连海事大学, 2008(07)
  • [10]基于ControlLogix平台的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 沈逸. 上海交通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罗克韦尔自动化发布新软件产品 RSView SE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