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膜两用玉米种植技术探索

一膜两用玉米种植技术探索

一、一膜两用种植玉米技术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姜小龙,李建斌[1](2021)在《甘蓝—糯玉米“一膜两用”栽培试验》文中认为为减少地膜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甘蓝—糯玉米"一膜两用"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长江流域,采用0.01 mm的地膜完全可以从3月覆盖到9月,完成甘蓝和糯玉米2个栽培季节;与露地对照相比,地膜覆盖处理作物产量和产值均有一定增加。

祁秀萍[2](2020)在《一膜两用二茬膜春油菜栽培技术》文中指出旱作农业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一膜两用技术推广;地膜的重复利用,既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春油菜产量,又增加土壤有机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着,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本文从技术特点、栽培技术要点、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一膜两用二茬膜春油菜栽培技术,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唐林[3](2020)在《地膜覆盖红辣椒、小麦一膜两用栽培技术》文中提出地膜覆盖红辣椒、小麦一膜两用栽培技术,其要点是充分利用了地膜保墒、增温、节水特点,从地膜持续二次利用、减少化肥用量及增施农肥为突破口,提升地膜的利用率,减轻相应的工作量,减少田间白色污染。

邢丽娟[4](2019)在《节水视角下的景泰县旱作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我国西北地区幅员辽阔,旱作农业是西北地区从事粮食、经济作物等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方式。因此,以甘肃省景泰县为研究区域,探讨节水视角下旱作农业的发展,加快实施西北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对产业支撑技术的创新研究。论文从旱作农业节水种植技术应用状况、农作物种类选择状况、农业配套基建建设状况、农作物布局及关联内容设定状况等方面论述了景泰县旱作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节水视角下景泰县旱作农业发展存在旱作农业现代节水技术使用和推广不够、节水农技推广资金短缺、节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节水技术配套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节水视角下景泰县进一步发展旱作农业的节水技术、发展旱作农业需要的金融资本、进一步健全旱作农业的体制机制建设、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关联服务行业及法规建设、大力发展与国家地方发展战略相契合的旱作农业等旱作农业发展对策,以期促进景泰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王世来,张景志,张勇[5](2017)在《文县推广“一膜两年用”种植技术调研报告》文中提出为了创新旱作农业种植模式,进一步提高地膜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文县农技推广部门大力探索和推广"一膜两年用"技术。2012年以来结合旱作农业项目,通过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较为成熟的一套栽培技术体系,四年来共示范推广"一膜两年用"冬油菜2 093.33 hm2,其中2016年推广880 hm2。为了更好地推广该项技术,作者在示范区开展了深入的调研,分析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建议,以供参考。

李欣[6](2017)在《宁夏旱作农业覆膜保墒集雨降水高效利用技术模式与成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在我国西北旱作区具有典型代表性,该区域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对我国旱地农业生产影响重大。目前,在各种旱作农业技术中,地膜覆盖是最主要的保水节水增产措施。本研究针对传统常规覆膜栽培方式(半膜平覆膜上种植)存在的地膜覆盖面积小、土地裸露部分多(约占50%)、集雨保墒效果差、雨水入渗难等问题,通过对旱地土壤墒情周期变化、雨水就地入渗、农田覆盖抑蒸和降水富集叠加等理论的深入理解与准确把握,围绕宁夏旱区优势作物和主导产业,创新集成现代覆膜保墒集雨技术体系,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有限降水资源的保蓄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从根本上突破干旱制约,实现由被动抗旱向主动避灾转变,构建抗旱减灾长效机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大量试验研究结果的分析,总结形成了秋季保墒覆膜、早春顶凌覆膜、全膜双垄沟播、全膜覆土穴播、起垄覆膜覆土、留膜留茬越冬等6大技术模式,并分别确立了各技术模式的关键技术参数,组装提出了各模式的综合配套技术,由此构建起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覆膜保墒集流降水高效利用技术体系。2.总结形成的现代覆膜保墒集雨降水高效利用技术体系,一是实现了对传统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覆膜时间、覆膜面积、种植方式与土壤耕作等内容的“四大变革”,包括变革覆膜时期由播期覆膜为上年秋季或当年早春覆膜、变革半膜覆盖为全膜覆盖、变革平种穴播为沟垄种植以及变革作物收获期揭膜翻耕整地为留膜留茬越冬保护性耕作;二是提出区域主要种植旱地作物的地膜覆盖栽培适宜的技术模式,包括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模式,以小麦为代表的密植作物的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模式,马铃薯起垄覆膜覆土种植技术模式;三是增强了旱地作物种植的区域适应性,为一些高海拔冷凉地区和极度干旱地区发展种植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等创造了水热条件;四是将旱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最大限度挖掘了有限降水生产潜力。在宁夏中南部旱作农业区应用覆膜保墒集雨技术,可使玉米降水利用率最高达到78%,平均达到70%,水分生产效率最高达到3.32kg/mm·666.7m2,平均达到2.25kg/mm·666.7m2;使马铃薯降水利用率最高达到88%,平均达到75%,水分生产效率最高达到2.11kg/mm·666.7m2,平均达到1.54kg/mm·666.7m2。3.现代覆膜保墒集雨降水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在宁夏旱作农业区的推广应用,从根本上改善了土壤水分条件,切实增强了作物的抗旱减灾能力,实现了由对抗性种植向适应性种植的转变,推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了种植业稳产增产性能,带动了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等高产秋粮种植比例的提高,有力支撑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挖掘了旱地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拓展了全自治区农业外部的增收空间,有效带动了农民持续增收。

赵财,陈桂平,柴强,于爱忠,殷文[7](2017)在《不同灌水水平下少耕地膜覆盖对玉米农田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大田玉米为研究对象,在少耕地膜覆盖和不同灌水水平下,研究了一膜两年用地膜覆盖、秋免耕春覆膜和传统耕作覆膜对玉米农田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覆膜和秋免耕春覆膜两种新膜覆盖处理相比,一膜两年用处理在玉米播种到拔节期的增温效果显着低于新膜覆盖,农田025 cm土壤平均温度较传统覆膜处理低13.35%,而对玉米拔节期到成熟期的土壤温度无明显影响,且农田025 cm土层土壤积温差异也不显着,相同覆膜方式下不同灌水水平间有显着差异,随着灌水水平的降低土壤积温增加;一膜两年用地膜覆盖方式下玉米籽粒产量和WUE与两种新膜覆盖方式相当,中灌水水平下WUE最高,达到17.89kg·mm-1,且在低灌水水平下获得籽粒产量显着高于传统覆膜处理,一膜两年用覆盖、灌溉定额5 700 m3·hm-2较传统耕作覆膜、灌水定额5 700 m3hm-2处理的玉米产量高出16.39%。说明,一膜两年用地膜覆盖在玉米播种到拔节期的增温效应低于新膜覆盖,但并不影响籽粒产量的形成,且在存在水分胁迫的低灌水水平下一膜两年用覆盖模式可减缓干旱胁迫,提高作物籽粒产量,是适于西北绿洲灌区的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覆膜农田管理新技术。

连晓荣,陈苍,汪来田[8](2016)在《河西走廊甜玉米—娃娃菜一膜两用促早高效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通过连续几年的栽培试验和示范推广,探索创新出了一套适宜甘肃河西灌区城郊种植的早春播种甜玉米,复种娃娃菜,一膜两用促早种植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河西地区光热资源丰富、灌溉便利等条件,采用早播种、双膜覆盖技术,不仅产值高、上市早,成本低、农民收益好,还有效的解决了城郊农业中"菜、饲"争地的矛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赵良霞[9](2016)在《一膜两年覆盖玉米间作豌豆水分利用特征研究》文中指出间作作为一种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在河西走廊地区已被广泛应用,但受水资源短缺的制约,该种植模式面临着重大挑战,间作节水理论及技术研究亟待开展。地膜覆盖具有显着的节水、增产效果,但过分使用地膜会增加投入,同时引发严重生态环境污染。在有限供水条件下保证间作作物产量的同时,如何减少地膜的使用量是绿洲灌区农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研究以玉米间作豌豆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一膜两年用和限量供水相集成技术为切入点,通过田间试验,探讨该项集成技术下玉米间作豌豆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因子的时空动态变化,揭示共生期间作作物种间竞争与互补效应,阐明一膜两年用间作节水、稳产及地膜减量的机理,为间作作物在限量供水下不降低资源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一膜两年用免耕技术玉米间作豌豆(NTMP)较传统覆膜(CTMP)相比能够显着提高播前土壤含水量,一膜两年间作玉米带较传统覆膜间作玉米带高出25.82%。此外,灌水和种植模式对0-30cm和30-1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具有显着地影响,而覆膜方式对其影响不显着。玉米豌豆共生期,一膜两年覆盖间作玉米带水势显着高于豌豆带,水分由玉米带向豌豆带迁移,在高、中、低三个供水水平下水分平均迁移量分别为22.7mm、30.7mm、25.0mm;而豌豆收获后,豌豆带水势显着高于玉米带,水分从豌豆带向玉米带迁移,迁移量分别为33.5mm、39.4mm、31.6mm。同时一膜两年用较传统覆膜弱化了共生期对水分的互补利用,中灌水带间水分相互补偿作用最大。2、与传统地膜覆盖相比较,一膜两年用玉米间作豌豆在播种到拔节期的增温效果相对较低,但作物后期二者的温度效应无显着差异,全生育期内的土壤温度主要受种植模式和供水水平的影响较大,不同覆盖方式对温度的影响较小。3、一膜两年用地膜覆盖在抑制农田棵间蒸发上与传统覆膜具有相当的效果,间作增大了玉米、豌豆的耗水量,同时也降低了棵间蒸发量占耗水量比例(E/ET),一膜两年用间作E/ET比单作加权平均在不同灌水水平下(高、中、低)分别降低15.17%、12.66%、7.65%;间作的日棵间蒸发较单作玉米和单作豌豆的加权平均分别低9.43%、11.34%、15.98%。干物质、LAI与E/ET呈负相关关系,说明间作可提高作物叶面积指数,增大了对地表的覆盖面能够有效降低农田棵间蒸发量,即降低E/ET,进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一膜两年覆盖加剧了豌豆对玉米的种间竞争力,且种间竞争力随着灌水水平的提高而加强,中灌水处理下的种间竞争力最大。同时,豌豆收获后间作玉米表现出较强的恢复效应,一膜两年覆盖较传统覆膜具有强化间作玉米的后补偿效应。4、一膜两年覆盖间作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不同处理LER均大于1,表明间作具有显着提高玉米和豌豆产量的优势。高、中、低三个供水水平下,一膜两年用间作作物混合经济产量较单作玉米和单作豌豆的加权平均值分别高42.5%、42.0%、29%;间作WUE较单作的加权平均值分别高25.90%、29.5%、20.79%。一膜两年用单作玉米和间作产量在高、中灌水下与传统覆膜方式相当,而在低灌水处理下高于传统覆膜方式。不同处理的作物产量和WUE与耗水量、干物质、LAI表现出正相关关系,二者与E/ET呈负相关。说明,增大叶面积指数,降低棵间蒸发占总耗水的比例(E/ET),是保证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增产基础。

郑会星,曹天海[10](2016)在《镇原县旱作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文中指出从2012年开始,县委、县政府把全膜玉米种植作为精准扶贫、农业产业化的重点来抓,促进全膜玉米生产再上新台阶,目前全膜玉米生产已成为镇原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了促进镇原县全膜玉米生产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作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推广经验和发展现状对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

二、一膜两用种植玉米技术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膜两用种植玉米技术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甘蓝—糯玉米“一膜两用”栽培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甘蓝生产的影响
        2.1.1 成熟期。
        2.1.2 产量。
        2.1.3 防控草害效果。
        2.1.4 经济效益分析。
    2.2 对糯玉米生产的影响
        2.2.1 成熟期。
        2.2.2 产量。
        2.2.3 防控草害效果。
        2.2.4 经济效益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2)一膜两用二茬膜春油菜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2 技术特点
    2.1 重复利用,降低成本
    2.2 培肥地力,提高土壤有机质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地膜保护
    3.2 选用良种
    3.3 种子处理
    3.4 适时播种
    3.5 科学施肥
    3.6 合理密植
4 田间管理
    4.1 苗期管理
        4.1.1掏苗、放苗
        4.1.2 查苗、补苗
        4.1.3 间苗、定苗
    4.2 中后期管理
        4.2.1 适时除草
        4.2.2 科学追肥
        4.2.3 病虫害防治
5 适时收获

(4)节水视角下的景泰县旱作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理论准备
    2.1 研究综述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2.4 创新点
第三章 节水视角下景泰县旱作农业发展现状
    3.1 景泰县农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3.2 景泰县旱作农业的节水状况
        3.2.1 滴灌
        3.2.2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
        3.2.3 核心示范片建设
    3.3 景泰县旱作农业的节水技术应用状况
        3.3.1 地膜覆盖种植技术
        3.3.2 微集水种植技术
        3.3.3 集雨节灌技术
    3.4 景泰县旱作农业的农作物种类选择状况
    3.5 景泰县旱作农业的配套基建建设状况
第四章 节水视角下景泰县旱作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旱作农业现代节水技术使用和推广不够
    4.2 旱作农业节水农技推广资金短缺
    4.3 旱作农业节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
    4.4 旱作农业节水技术配套建设不完善
第五章 节水视角下景泰县旱作农业发展对策
    5.1 进一步发展旱作农业的节水技术
        5.1.1 推广应用地膜覆盖蓄水保墒技术
        5.1.2 进一步提高节水抑蒸技术
        5.1.3 引进和推广抗旱性农作物的种植结构
        5.1.4 推广注水补灌技术
    5.2 发展旱作农业需要的金融资本
        5.2.1 引导农业金融资本的发展方向
        5.2.2 注重农村金融市场的供求平衡
        5.2.3 拓展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的内涵
        5.2.4 引导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
    5.3 进一步健全旱作农业的体制机制建设
        5.3.1 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科学配水机制
        5.3.2 注重涵养水源基础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条件
        5.3.3 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式发展
    5.4 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关联服务行业及法规建设
        5.4.1 加大地膜材料技术的研发,促进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
        5.4.2 提升技术配套设施水平,促进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化
        5.4.3 提升良种培育能力,促进良种技术的推广
        5.4.4 构建适应旱作农业生产区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5.5 大力发展与国家、地方发展战略相契合的旱作农业
        5.5.1 旱作农业生产要实现农民真正的增收
        5.5.2 旱作农业生产要根据具体区域特点安排
        5.5.3 旱作农业生产要服从于国家和地方的统一规划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农户调查问卷
致谢

(5)文县推广“一膜两年用”种植技术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技术渊源和发展历程
2 关键技术环节
    2.1 施足底肥
    2.2 选用良种
    2.3 保护地膜
    2.4 适时播种
    2.5 科学追肥
    2.6 适时打叉
    2.7 防治病虫害
        2.7.1 虫害防治
        2.7.2 病害防治
    2.8 适时收获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3.2 社会效益
4 推广区域及发展规模
5 做法和体会
6 存在问题及建议

(6)宁夏旱作农业覆膜保墒集雨降水高效利用技术模式与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世界旱作农业研究及发展概况
        1.3.2 中国旱地农业研究及发展概述
        1.3.3 宁夏旱作农业研究及发展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旱作农业的理论概述
    2.1 旱地土壤墒情的周期性变化
    2.2 雨水就地拦截入渗理论
    2.3 农田覆盖抑蒸理论
    2.4 降水富集叠加理论
第三章 宁夏旱作农业的主要技术模式分析
    3.1 秋季保墒覆膜技术
        3.1.1 技术效果
        3.1.2 技术关键
    3.2 早春顶凌覆膜技术
        3.2.1 技术效果
        3.2.2 技术关键
    3.3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3.3.1 技术效果
        3.3.2 技术关键
    3.4 全膜覆土穴播技术
        3.4.1 技术效果
        3.4.2 技术关键
    3.5 起垄覆膜覆土种植技术
        3.5.1 技术效果
        3.5.2 技术关键
    3.6 留膜留茬越冬保护性耕作技术
        3.6.1 技术效果
        3.6.2 技术关键
第四章 宁夏旱作农业的技术创新成效
    4.1 实现传统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四大变革”
    4.2 提出了主要旱地作物的覆膜保墒集雨栽培技术模式
    4.3 增强了旱地作物种植的区域适应性
    4.4 确立了不同覆膜保墒集雨栽培模式的关键技术参数
    4.5 将旱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五章 宁夏旱作农业技术应用的社会效益分析
    5.1 增强了抗旱减灾能力
    5.2 加快推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3 支撑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5.4 有效带动了农民持续增收
第六章 宁夏旱作覆膜保墒集雨技术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不同灌水水平下少耕地膜覆盖对玉米农田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区概况
    1. 2 试验设计
    1. 3 茬口处理
    1. 4 测定指标及计算方法
        1.4.1土壤温度
        1.4.2土壤含水量
        1.4.3产量
        1.4.4作物耗水量(ET)
        1. 4. 5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WUE)
    1. 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灌水水平下少耕地膜覆盖对0 ~ 25 cm土层土壤温度动态变化的影响
    2. 2 不同灌水水平下少耕地膜覆盖对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温度的影响
        2.2.1对播种到拔节期土壤温度的影响
        2. 2. 2 对玉米拔节期到成熟期土壤温度的影响
    2. 3 不同灌水水平下少耕地膜覆盖对农田土壤积温的影响
    2. 4 不同灌水水平下少耕地膜覆盖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8)河西走廊甜玉米—娃娃菜一膜两用促早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多年试验、多点示范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地概况
    1.3 试验方法
    1.4 生产示范
2 试验结果
    2.1 促早栽培与对照效益对比结果
    2.2 促早栽培与对照上市对比结果
    2.3 多点示范结果
3 甜玉米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3.2 田块选择
    3.3 种植方式
    3.4 田间管理
    3.5 适时收获
4 娃娃菜栽培技术
    4.1 品种选择
    4.2 播种
    4.3 田间管理
    4.4 适时收获

(9)一膜两年覆盖玉米间作豌豆水分利用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前言
第一章 间作水分高效利用和地膜覆盖技术研究进展
    1.1 间套作物水分利用特征
        1.1.1 间套复合群体的产量表现
        1.1.2 间套复合群体的耗水结构
        1.1.2.1 间套作棵间蒸发
        1.1.2.2 间套作耗水量
        1.1.2.3 间套作耗水结构
        1.1.3 间套作水分利用效率
    1.2 间作水分高效利用的影响因素和机理
        1.2.1 间套群体的土壤含水量
        1.2.2 间套群体的土壤温度
        1.2.3 间套群体的光合源分布
        1.2.4 间套群体间竞争互补效应
    1.3 地膜覆盖的节水增产效应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1.3.1 地膜覆盖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3.2 地膜覆盖的保水效应
        1.3.3 地膜覆盖的温度效应
        1.3.4 地膜覆盖技术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法
        1.3.5 地膜覆盖提高间作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 试区概况
    2.2 主要研究内容
        2.2.1 一膜二年覆盖及灌水水平下影响玉米间作豌豆水分利用效率主要因子的动态变化
        2.2.2 一膜二年覆盖玉米间作豌豆的种间动态
        2.2.3 一膜二年覆盖影响玉米间作豌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基本机制
    2.3 技术路线
    2.4 试验设计
        2.4.1 处理设计
        2.4.2 田间结构
        2.4.3 施肥制度
        2.4.4 灌溉制度
    2.5 测定指标与计算方法
        2.5.1 地下指标的测量
        2.5.2 水分运移量算指标
        2.5.3 地上指标
        2.5.4 种间关系量化
    2.6 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章 一膜两年用玉米间作豌豆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因子的动态特征
    3.1 一膜两年用对玉米间作豌豆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1.1 一膜两年用对玉米、豌豆播前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1.2 不同处理对不同层次水分动态变化
        3.1.2.1 0-30cm土层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3.1.2.2 30-120cm土层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3.1.3 玉米间作豌豆复合群体内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3.1.3.1 豌豆收获前后间作群体带间 0-30cm土壤含水量差异
        3.1.3.2 豌豆收获前后间作群体带间 30-120cm土壤含水量差异
        3.1.4 玉米、豌豆不同生育时期贮水量
        3.1.5 玉米、豌豆全生育期耗水量
        3.1.6 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势变化
        3.1.7 不同处理下间作群体中的作物带间水分潜在运移
        3.1.7.1 间作群体中的作物带间水分潜在运移的动态变化
        3.1.7.2 间作群体作物带间水分潜在运移量
    3.2 一膜两年用玉米间作豌豆棵间蒸发特征
        3.2.1 玉米、豌豆全生育期棵间蒸发量
        3.2.2 玉米间作豌豆复合群体内棵间蒸发的时空分布特征
        3.2.2.1 豌豆收获前后间作群体带间蒸发差异
        3.2.2.2 豌豆收获前后间作群体总棵间蒸发量
        3.2.3 玉米、豌豆全生育期总棵间蒸发量差异
        3.2.4 不同处理的玉米、豌豆全生育时期的日均棵间蒸发量
        3.2.5 玉米、豌豆全生育期耗水结构
    3.3 一膜两年用地膜覆盖玉米间作豌豆土壤温度变化
        3.3.1 一膜两年用地膜覆盖对 0-25cm土层土壤温度动态变化的影响
        3.3.2 玉米、豌豆不同生育阶段 0-25cm土壤温度时空变化特征
        3.3.2.1 不同处理对玉米播种到拔节期土壤温度的影响
        3.3.2.2 不同处理对拔节期到成熟期土壤温度的影响
第四章 玉米间作豌豆地上群体的生理生态特征及种间竞争互补
    4.1 不同处理的光合源动态
        4.1.1 一膜两年用地膜覆盖玉米间作豌豆叶面积指数变化特征
        4.1.2 一膜两年用地膜覆盖玉米间作豌豆叶日积变化
    4.2 一膜两年用地膜覆盖玉米间作豌豆干物质积累
    4.3 豌豆相对于玉米的竞争力动态
    4.4 玉米间作豌豆的竞争力与耗水结构的相关性
    4.5 豌豆收获后间作玉米的恢复效应
第五章 一膜两年用对玉米间作豌豆产量及WUE的影响
    5.1 一膜两年用地膜覆盖玉米间作豌豆的产量表现
        5.1.1 不同间作模式的土地利用率
        5.1.2 一膜两年用、供水水平和间作对产量的影响
    5.2 玉米间作豌豆的竞争力与产量的相关性
    5.3 不同处理的叶日积LAI-D与产量的相关性
    5.4 不同处理的分利用效率
    5.5 不同因子与WUE的相关关系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讨论
        6.1.1 间作及覆膜方式对农田水分的影响
        6.1.2 间作及覆膜方式对农田耗水特性的影响
        6.1.3 种间竞争力对覆膜和灌水的响应
        6.1.4 间作及覆膜可以提高玉米间作豌豆的产量
        6.1.5 间作及覆膜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6.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张宗舟简介
柴强简介
个人简介

(10)镇原县旱作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现状
    1.1 示范带动种植面积扩大
    1.2 规模发展引导结构调整
    1.3 技术集成实现科技创新
    1.4 科技培训提升农民素质
2 制约因素
    2.1 基础投入明显不足
    2.2 技术落实不到位
    2.3 收获机械不配套
    2.4 废旧农膜回收方面
3 采取对策
    3.1 主抓秋季覆膜
    3.2 深入宣传培训
    3.3 重视机械研发配套
    3.4 多方参与,建立地膜回收利用机制
    3.5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四、一膜两用种植玉米技术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蓝—糯玉米“一膜两用”栽培试验[J]. 姜小龙,李建斌. 现代农业科技, 2021(18)
  • [2]一膜两用二茬膜春油菜栽培技术[J]. 祁秀萍.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20)
  • [3]地膜覆盖红辣椒、小麦一膜两用栽培技术[J]. 唐林.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07)
  • [4]节水视角下的景泰县旱作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邢丽娟. 兰州大学, 2019(08)
  • [5]文县推广“一膜两年用”种植技术调研报告[J]. 王世来,张景志,张勇.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19)
  • [6]宁夏旱作农业覆膜保墒集雨降水高效利用技术模式与成效[D]. 李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12)
  • [7]不同灌水水平下少耕地膜覆盖对玉米农田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赵财,陈桂平,柴强,于爱忠,殷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01)
  • [8]河西走廊甜玉米—娃娃菜一膜两用促早高效栽培技术[J]. 连晓荣,陈苍,汪来田. 中国种业, 2016(06)
  • [9]一膜两年覆盖玉米间作豌豆水分利用特征研究[D]. 赵良霞. 甘肃农业大学, 2016(03)
  • [10]镇原县旱作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 郑会星,曹天海.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02)

标签:;  ;  ;  ;  ;  

一膜两用玉米种植技术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