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发育不良合并颅眶交通性脑膜瘤一例

纤维发育不良合并颅眶交通性脑膜瘤一例

一、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合并颅-眶沟通性脑膜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刘兆会,何雪颖,陈青华,杜润爽[1](2019)在《颅眶沟通性脑膜瘤的影像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颅眶沟通性脑膜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证实的颅眶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CT检查24例,MRI检查27例。结果颅眶沟通性脑膜瘤分为扁平肥厚型脑膜瘤、视神经鞘脑膜瘤和跨眶上裂脑膜瘤。5例扁平肥厚型脑膜瘤均呈扁平状软组织密度和受累骨质增生肥厚及脑膜尾征,三侧性肿块4例,双侧性肿块1例。眶内及颞窝肿块信号一致,但与颅内肿块信号不同。视神经鞘脑膜瘤19例,其中哑铃形10例,蝌蚪形7例,视神经鞘膜全程不均匀增厚2例,病变均呈软组织密度,其中钙化2例,但骨质均无改变。颅内及眶内病变信号一致,均出现双轨征及脑膜尾征。跨眶上裂脑膜瘤7例,均呈软组织密度并出现脑膜尾征,哑铃形6例,不规则形1例,邻近骨质增生硬化5例(其中1例合并骨质吸收),骨质无变化2例。行MRI检查的4例中,颅内及眶内肿块信号一致3例,不一致1例。结论不同亚型的颅眶沟通性脑膜瘤均有其特征性的表现,综合分析病变形态、位置、密度和信号特征及邻近脑膜和骨质的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牛亚丽[2](2018)在《CT和MRI对眶颅沟通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研究眶颅沟通性病变的沟通途径、CT及MRI的影像学特征,并对比CT和MRI检查对病变定位、定性诊断的价值,从而提高眶颅沟通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并且为治疗药物的选择和手术入路方式的选取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眶颅沟通性病变56例,统计不同沟通途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及临床表现。通过观察CT及MRI图像,分析不同沟通途径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对比CT与MRI检查对显示病变骨质侵犯及软组织侵犯的准确率,分析良恶性病变中病灶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的TIC曲线类型。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6例眶颅沟通性病变的年龄范围在15-78岁,平均年龄53±4.5岁,男女比例为4:3,患病眼别为左眼:36例;右眼:18例;双眼:2例。不同沟通途径患者年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多以眼部症状就诊,多表现为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眶周疼痛等。眶颅沟通性病变中通过视神经管通道共15例,包括视神经鞘脑膜瘤6例,视神经胶质瘤6例,血管瘤3例;经眶上裂通道共12例,包括血管瘤3例,IgG4相关性眼病4例,神经鞘瘤5例;经眶下裂通道的病变为鼻咽癌6例;经骨质通道共23例,包括髓系肉瘤3例,转移瘤6例,眶骨扁平型脑膜瘤5例,腺样囊腺癌3例,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4例,浆细胞瘤2例。通过对CT、MRI在眶颅沟通性病变骨质和软组织侵犯诊断准确率的统计学分析,表明了CT在病变骨质侵犯方面优于MRI,而MRI在病变软组织侵犯范围诊断优于CT,CT平扫联合MRI多期动态增强在眶颅沟通性病变诊断的符合率为90.3%。良性与恶性眶颅沟通性病变的TIC曲线类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良性病变TIC曲线多为I型,而恶性病变多数为III型曲线。结论:1、眶颅沟通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研究表明不同沟通途径病变的发病年龄不同,以中老年患者多见。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多以眼球突出、眶周疼痛、视力下降就诊。2、眶颅沟通性病变类型多样,不同眶颅沟通性病变具有其特征性影像表现。CT检查在病变骨质侵犯及病灶内钙化显示优于MRI,MRI检查以多序列、多角度的检查方式在病变眶内、颅内软组织侵犯范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CT联合MRI动态增强有利于眶颅沟通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3、TIC曲线在良恶性眶颅沟通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其中良性病变TIC曲线多为I型,而恶性病变多数为III型曲线。

周凯,麦麦提力·米吉提,柳琛,更·党木仁加甫,刘波,张庭荣[3](2011)在《蝶眶脑膜瘤18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颅入路显微切除蝶眶脑膜瘤的手术方法、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对18例蝶眶脑膜瘤患者选用额颞入路、眶颧入路或眶颧结合扩大前颅窝底入路硬膜外结合硬膜内切除肿瘤,在硬膜外磨除增生的蝶骨大翼骨质、眶上裂、视神经管开放减压,其中经额颞入路15例,眶颧入路2例,眶颧结合扩大前颅窝底入路1例,术前、术后均有视觉功能评价、手术录像及术后影像评估肿瘤切除程度。结果肿瘤切除程度:SimpsonⅠ级2例,SimpsonⅡ级6例,SimpsonⅢ级8例,SimpsonⅣ级2例。18例患者术后突眼情况均有好转,视觉功能改善13例。随访6-56个月(平均25.3个月),2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显微切除蝶眶脑膜瘤,可获得充分显露和眶尖、球后减压,可有效缓解突眼、视觉障碍及眼肌麻痹。因肿瘤多累及眶尖、眶上裂、海绵窦等重要结构,肿瘤难以全切,术后容易复发。

吕建成,郁万江,李银官,曹代荣,胡建平,刘颖[4](2010)在《非创伤性视神经管病变的CT、MRI表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视神经管病变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非创伤性视神经管病变的CT、MRI表现。结果:非创伤性神经管病变可引起视神经管狭窄、扩大和视神经管骨质吸收、破坏,其中引起视神经管狭窄的病变有: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2例)、骨瘤(1例)、石骨症(2例)、脑膜瘤(2例);引起视神经管扩大的病变有血管畸形(1例);引起视神经管骨质吸收、破坏的病变有转移瘤(3例)。结论:CT、MRI检查对非创伤性视神经管病变引起视神经管改变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

金尧[5](2009)在《眶上裂多层螺旋CT影像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眶上裂区病变临床上并不少见,病因复杂、临床漏诊率较高,早期诊断关乎治疗效果及预后,一直是眼科及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题。由于眶上裂解剖位置特殊、局部结构复杂,因此明确病因尤为重要。随着现代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常需要借助X光片以明确眶上裂有无狭窄、硬化及破坏,或进一步行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甚至是眼眶CT、MRI以排除有无眶内占位性病变侵及眶上裂。此外,患者还需行头颅CT、MRI,甚至是脑血管造影检查以除外颅内病变引起的眶上裂处神经血管组织功能障碍。由于常规CT窗宽窄,部分容积效应大,显示的眶上裂较正常小。此外,构成眶上裂的各骨壁较薄,主要以骨皮质为主,缺乏骨髓组织,而MRI又不能直接显示眶上裂骨性构成,因此本课题开拓思路,应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formation,MPR)技术对眶上裂区进行矢状面、冠状面和(或)斜冠状面重建。本文结果显示:使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已成为眶上裂区常规轴位CT扫描最有益的补充。通过使用多层螺旋CT获得眶上裂冠状面、矢状面和(或)斜冠状面多平面重建图像及其相关数据,可以更好更清楚地了解眶上裂区骨性结构的构成和形态,了解其与全身各系统特别是颅脑与副鼻窦的密切关系,对眶上裂区骨折和占位性病变的位置、范围和程度做出明确诊断,为临床早期发现和治疗眶上裂区病变计划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李永,史季桐,安裕志,傅继弟,张家亮,张天明[6](2008)在《经颅入路切除蝶-眶脑膜瘤32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经颅入路切除蝶-眶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32例蝶-眶脑膜瘤患者,其中良性脑膜瘤(WHOⅠ级)28例,其中上皮型24例,纤维型3例,砂粒体型1例;生长活跃或不典型脑膜瘤(WHOⅡ级)2例;恶性脑膜瘤(WHOⅢ级)2例。方法采用发际内额颞弧形切口,在硬脑膜外磨除增生的蝶骨大翼骨质,眶上裂、视神经管开放减压,增厚的眶骨膜连同肿瘤一并切除,用颞肌筋膜或人工脑膜修补硬脑膜及眶骨膜缺损。主要指标术前、术后突眼,眼球运动等临床表现,肿瘤的切除程度及复发率。结果肿瘤切除程度:SimpsonⅡ级8例、SimpsonⅢ级20例、SimpsonⅣ级4例。术后突眼情况均有好转,6例患者术后外展受限,4例上睑下垂。随访有6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经颅入路切除蝶-眶脑膜瘤可获得充分的肿瘤显露和眶尖减压,手术入路安全,可有效缓解突眼症状。因肿瘤多累及眶尖、眶上裂、海绵窦等重要组织结构,肿瘤难以完全切除,术后复发率较高。

李宏,李景荣,宋国祥[7](2008)在《颅眶沟通肿瘤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同时侵犯颅内和眶部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与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02例经临床分析与影像学检查而获诊断的病例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并根据术中冰冻活检的结果采取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术中对需要保留视力的患者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监测。全组病例中,肿瘤位于前颅凹-眼眶67例,中颅凹-眼眶26例,前颅凹-中颅凹-眼眶9例。其中91例(89.2%)出现突眼、视力下降、眼肌麻痹等视器症状。62例(60.8%)有头痛、头晕等颅内压增高表现。结果本组81例(79.4%)肿瘤获手术全切除,21例(20.6%)为次全切除,无死亡病例。对93例经信访或门诊随访6个月至14年(平均5.6年),70例(75.3%)恢复满意,7例(7.5%)复发,余16例(17.2%)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结论颅眶沟通肿瘤同时侵犯颅内及眼眶,多以视器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并根据术中冰冻活检的结果指导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该类肿瘤,预后良好,术中采取F-VEP监测,可以减少手术对视神经的损伤。

于佶,徐正平,张明广,刘信龙,许峰峰,李明,肖丽鸿[8](2005)在《眶颅沟通瘤的手术治疗》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眶颅沟通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4例病人中6例采用经额眶入路,8例采用经翼点入路进行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1例。所有病人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病理结果:神经鞘瘤3例,脑膜瘤3例,神经纤维瘤1例,间皮源性肉瘤1例,泪腺混合瘤1例,视神经星形细胞瘤1例,巨细胞肉芽肿1例,转移性鳞状上皮基底细胞癌1例,皮样囊肿1例及炎性假瘤1例。结论:上述两种手术入路可提高眶颅沟通性肿瘤的全切率;具备良好的手术技巧,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房居高,韩德民,倪鑫,邱锷,王琪,陈学军,黄志刚,张天明,付基弟[9](2005)在《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统计分析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5年5月治疗的32例颅内外沟通性肿瘤,其中恶性肿瘤22例,良性肿瘤10例,20例进行颅面联合进路肿瘤切除;10例在鼻内镜辅助下开颅手术切除;2例行颅外进路肿瘤切除,对颅底缺损的修复用帽状腱膜-颅骨骨膜瓣、颞肌-肌筋瓣、颅骨骨瓣、前臂皮瓣等。结果22例恶性肿瘤中随访2年以上6例,1~2年8例,1年以下7例,1例死亡,1例脑转移带瘤生存,其余均健在。10例良性肿瘤无复发。结论对颅内外沟通性肿瘤,应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及颅内累及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在保证肿瘤切除彻底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小损伤,对部分颅内外沟通性肿瘤,鼻内镜辅助下手术,可减小创伤,同时面部无疤痕。

林元相,康德智,林章雅,余良宏,连葆强,王晨阳[10](2005)在《经改良翼点眶顶入路手术治疗颅眶沟通性肿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经改良翼点眶顶入路手术切除颅眶沟通性肿瘤的可行性及并发症。方法对14例颅眶沟通性肿瘤行经改良翼点眶顶入路手术治疗,并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神经影像学诊断及手术疗效等进行分析。结果眼球突出13例,视力下降6例,眼球活动障碍5例,复视4例,眼球搏动伴血管杂音1例。术前全部经CT诊断,8例经B超检查,11例经MRI检查。经翼点眶顶入路手术14例,肿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3例。均病理证实,脑膜瘤4例,骨瘤或骨纤维异常增殖症3例,转移癌2例,神经鞘瘤2例,血管瘤2例,视神经胶质瘤1例。无脑脊液漏、颅神经或眼外肌损伤等并发症。对未全切除病例行放射治疗。随访1—12年,2例转移癌病例中术后半年-1年死于多发脏器转移,其余未见肿瘤生长。结论颅眶沟通性肿瘤比较少见,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但全切除较困难,经改良翼点眶顶入路暴露充分,并发症少,术后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对多数未全切除病例是必要的。

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合并颅-眶沟通性脑膜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合并颅-眶沟通性脑膜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颅眶沟通性脑膜瘤的影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2 结果
    2.1 肿瘤影像学分型
    2.2 扁平肥厚型脑膜瘤影像表现
    2.3 视神经鞘脑膜瘤影像表现
    2.4 跨眶上裂脑膜瘤影像表现
3 讨论
    3.1 颅眶沟通性脑膜瘤影像分型依据及发病的解剖学基础
    3.2 颅眶沟通性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
        3.2.1 形态学特征
        3.2.2 密度和信号特点
        3.2.3 脑膜尾征发生部位
        3.2. 4 骨质变化特点
    3.3 颅眶沟通性脑膜瘤的鉴别诊断

(2)CT和MRI对眶颅沟通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综述
        1.2.1 眶颅沟通渠道及解剖结构
        1.2.2 眶颅沟通性病变种类
        1.2.3 临床表现
        1.2.4 眶颅沟通性病变的检查方式
        1.2.5 临床治疗与预后
        1.2.6 结语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检查设备与方法
        2.2.1 检查设备
        2.2.2 扫描方法
        2.2.3 MR动态增强图像后处理
    2.3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不同眶颅沟通途径的临床资料对比
    3.2 眶颅沟通性病变的CT及MRI表现
    3.3 CT及MRI检查对眶颅沟通性病变诊断的优势对比
    3.4 TIC曲线在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第4章 讨论
    4.1 眶颅沟通性病变的临床资料
    4.2 眶颅沟通性病变的CT及MRI特征
    4.3 CT与MRI对眶颅沟通性病变诊断的优势对比
    4.4 TIC曲线对良恶性眶颅沟通性病变鉴别的价值
    4.5 研究的创新性与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眶上裂多层螺旋CT影像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前言
第1章 综述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一般资料
    2.2 检查方法
    2.3 图像分析
    2.4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4.1.1 多层螺旋CT(宽探测器多层采集螺旋CT,即MSCT)在临床中的应用
        4.1.2 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4.2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SOF区研究的意义
    4.3 SOF与视神经管、眶下裂在MSCT影像上的区分
    4.4 本研究中SOF区病变与眶上裂综合征的关联
    4.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参考文献
第7章 附图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中文摘要
ABSTRACT

(6)经颅入路切除蝶-眶脑膜瘤3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1. 一般情况:
        2. 临床表现:
        3. 术前眼部情况:
    二、手术方法
    三、评价标准
    四、随访
结果
    一、术中肿瘤切除程度
    二、术后并发症
    三、随访结果
讨论

(7)颅眶沟通肿瘤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影像学检查:
    3.肿瘤性质:
    4.手术方法:
    5.术中F-VEP监测:
    6.术中冰冻活检:
结 果
讨 论

四、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合并颅-眶沟通性脑膜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颅眶沟通性脑膜瘤的影像学分析[J]. 刘兆会,何雪颖,陈青华,杜润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05)
  • [2]CT和MRI对眶颅沟通性病变的诊断价值[D]. 牛亚丽. 吉林大学, 2018(01)
  • [3]蝶眶脑膜瘤18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 周凯,麦麦提力·米吉提,柳琛,更·党木仁加甫,刘波,张庭荣.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1(11)
  • [4]非创伤性视神经管病变的CT、MRI表现[J]. 吕建成,郁万江,李银官,曹代荣,胡建平,刘颖.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0(04)
  • [5]眶上裂多层螺旋CT影像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D]. 金尧. 吉林大学, 2009(09)
  • [6]经颅入路切除蝶-眶脑膜瘤32例临床分析[J]. 李永,史季桐,安裕志,傅继弟,张家亮,张天明. 眼科, 2008(06)
  • [7]颅眶沟通肿瘤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J]. 李宏,李景荣,宋国祥.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8(01)
  • [8]眶颅沟通瘤的手术治疗[J]. 于佶,徐正平,张明广,刘信龙,许峰峰,李明,肖丽鸿.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5(04)
  • [9]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J]. 房居高,韩德民,倪鑫,邱锷,王琪,陈学军,黄志刚,张天明,付基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5(11)
  • [10]经改良翼点眶顶入路手术治疗颅眶沟通性肿瘤[A]. 林元相,康德智,林章雅,余良宏,连葆强,王晨阳.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 2005

标签:;  ;  ;  ;  ;  

纤维发育不良合并颅眶交通性脑膜瘤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