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四种不同特性的葡萄新品种

介绍四种不同特性的葡萄新品种

一、介绍四种各具特色的葡萄新品种(论文文献综述)

田蕾[1](2019)在《西安市乡村旅游空间分布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长期割裂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限制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导致城乡发展差距逐步扩大,“三农”问题日益严重,城乡发展极度不平衡的结果。乡村旅游作为乡村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产业支撑,是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最佳平台,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文章选题源于作者在长期从事农业产业化园区类乡村旅游产品的规划过程中,发现西安市农业产业化园区的选址之间缺乏相互联系,从而引发对西安市乡村旅游整体空间布局的思考。研究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丰富性,避免由于开发布局的不合理,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建设资源的浪费,对于推动西安市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首先归纳了可借鉴的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梳理了有关的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理论,随后对西安市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产品进行分类,通过地理数据分析、实地调研等研究手段,发现在资源——产品转化的过程中,存在同质化、人文资源开发不足等问题。在对西安市不同类型乡村旅游产品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选址缺乏科学论证,基础设施制约发展等问题。最后,在对西安市乡村旅游产品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西安市乡村旅游缺乏多元化发展核心、现状旅游线路单一、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针对西安市乡村旅游的现状空间分布特征及存在问题,笔者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提出“一核、两极、两带、三组团”的未来西安市乡村旅游总体空间发展结构;同时对不同类型的西安市乡村旅游产品空间布局进行优化,提出汰劣留良,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产业集聚,引导布局发展四条具体建议。从资源利用优化的角度提出,(1)准确定位,深挖人文资源;(2)区域定制,进行差异化打造;(3)传承文化,提升发展动力;(4)产业联动,形成区域互动;(5)提升品质,打造精品项目这五条具体优化建议。从实施运行优化的角度提出,(1)政府引导,多方参与;(2)提升服务,完善基础设施;(3)提高认识,创新管理机制三条具体优化建议。

邓睿林[2](2018)在《乡村产业升级背景下的休闲农业庄园设计策略研究 ——香格里拉新联村休闲农业庄园设计报告》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和农业发展进入新的时代,人们在高科技、快发展的现代生活中渴望亲近大自然,休闲农业庄园作为具有旅游特色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逐渐兴起。利用特色村镇、农业生产、农业经营、田园综合体等资源为载体,打造农民致富的大产业,为城市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休闲产品与服务。休闲农业庄园凭借其新兴的体验、观光、康养农业等新业态,正在慢慢渗入并影响现代人的生活。然而在休闲农业庄园的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诸如缺乏农业支撑和专业管理、功能单一、特色不突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庄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一方面通过查阅大量休闲农庄相关的研究情况,包括乡村产业升级与休闲农业的关系以及理论观点作为理论支撑。另一方面通过实际案例调研和问卷调查,期望总结出现今休闲农庄在乡村产业升级、产业模式、规划布局、建筑空间、整体风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启示。在此基础上探寻使休闲农业庄园能够持续发展的设计策略,并将提出的设计策略应用到香格里拉东旺乡休闲农庄的实际项目中。最后在乡村产业升级这个背景下,对休闲农业庄园的设计策略进行总结,期望对休闲农庄的可持续发展能够起到借鉴作用。

王蕾[3](2017)在《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及品种区域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迅速发展,葡萄栽培越来越多元化,对葡萄气候区划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中国气候类型复杂,葡萄栽培品种多,区划难度大,以往的区划研究大多是针对某一个区域,小范围的区划较多,且大多数研究仅仅针对欧亚种葡萄,还没有形成结合多个葡萄种属并细致到各产区的区划研究。并且由于数据获取难度大,计算复杂,区划精度普遍不足。本研究旨在选取正确的区划指标、恰当的区划方法,以提高中国葡萄气候区划研究的精确度。本研究对国内各地区、各葡萄种类区划指标进行筛选,选取无霜期(FFP)作为中国葡萄气候区划的热量指标,干燥度(DI)作为水分指标,并加入生长季活动积温(AAT)这一热量指标对区划结果进行修正,以年极端低温、最热月平均温以及埋土防寒线作为辅助指标,在ArcGIS平台支持下,以中国2294个气象站点19822011年30年逐日气象数据为基础,并导入了中国全境90 m(3〞)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显着提高了对山地、峡谷、高原、盆地等地理因子以及高程的分辨率,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对地形因子如坡度、坡向以及遮蔽度的模拟精度。采用多元逐步回归与残差插值相结合的混合插值法对AAT和FFP进行模拟,分别建立其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利用交叉验证法对不同插值方法的误差大小进行对比,对各指标选取误差最小的插值方法,分别选用普通克里金法和反距离权重法对AAT和FFP空间回归残差进行插值,选用普通克里金法对DI进行空间内插,分别得到AAT、FFP、DI的栅格图层;在3个图层叠加的基础上绘制了高精度的中国葡萄气候区划图。与以往绝大多数仅针对欧亚种葡萄的气候区划不同,此次中国葡萄气候区划适宜区包含了山葡萄栽培区、欧亚种栽培区、欧美杂种栽培区和避雨栽培区,并根据山葡萄、欧亚种葡萄以及欧美杂种葡萄抵御极端最低温的不同能力,分别绘制了埋土防寒线。随后,针对适宜栽培区中的酿酒葡萄栽培区,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气候区划及品种区域化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中国近30年生长季AAT分布整体上呈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热量逐渐减少的分布格局。青藏高原、川西高原、东北地区以及内蒙古中部、东北部终年冷凉,AAT<2500℃,不适宜葡萄种植;2500℃≤AAT≤2700℃的区域较小,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内蒙;2700℃<AAT≤3200℃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陕北、甘肃,宁夏和新疆也有少量分布;3200<AAT≤3500℃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辽宁、内蒙、陕西、宁夏及新疆;而整个华南、长江中下游、华北地区、西南地区的热量都十分充沛,AAT>3500℃。(2)中国近30年生长季FFP分布整体上呈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分布格局。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及川西高原、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中部、东北部终年低温,FFP<160d,热量条件不佳;西北东部及东北的部分地区热量条件基本满足葡萄正常生长所需,160≤FFP≤180;180<FFP≤200的地区热量条件非常适宜葡萄的生长,主要分布在新疆、辽宁及西北西部;新疆中部分布着面积广袤的沙漠区,致使绝大多数地区的FFP>200d;整个华南、长江中下游、华北地区、西南地区的热量都十分充沛,FFP>220d。(3)选用葡萄生长季DI为水分指标进行气候区划,将中国划分为8个区域:DI<0.6;0.6≤DI<1.0;1.0≤DI≤1.6;1.6<DI≤3.5;3.5<DI≤10;10<DI≤20;20<DI≤60;DI>60。中国近30年平均DI反映了中国南湿北干、东湿西干、沿海湿、内陆干的整体气候特点,并且由南至北,由东至西,干旱程度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规律性。(4)以生长季FFP为中国葡萄气候区划的热量指标,生长季DI为水分指标,加入生长季活动积温(AAT)这一热量指标对区划结果进行修正,以-35℃极端低温作为辅助指标,对AAT、FFP、DI的栅格图层进行叠加后,通过ArcGIS软件绘制高精度中国葡萄气候区划图,将适宜栽培区划分为山葡萄栽培区、欧亚种栽培区、欧美杂种栽培区和避雨栽培区4个大区。(5)以生长季FFP为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的热量指标,生长季DI为水分指标,加入生长季活动积温(AAT)这一热量指标对区划结果进行修正,以-35℃极端低温作为辅助指标,对AAT、FFP、DI的栅格图层进行叠加,绘制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图,将中国酿酒葡萄适宜栽培区划分为4区12亚区,大大提高了中国西南和东北等气候、地形特殊区域区划的准确度。(6)在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的基础上,对适宜栽培区划分的12个不同气候类型的亚区分别进行酿酒葡萄品种区域化,以不同成熟期葡萄品种对生长季AAT的需求范围为指标,绘制12幅针对每个亚区的酿酒葡萄品种区域化图,将12个亚区进一步细分为36个不同类型的小产区;以最热月平均温度为辅助指标,对每个亚区进行了适宜栽培品种的推荐,并对不同亚区的品种引进及栽培时的注意事项给出了建议。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酿酒葡萄栽培区类型多样,在不考虑土壤等其它因素的情况下,中国酿酒葡萄适宜区类型可细化至36种之多。与以往研究相比,此次区划结果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以及制图的分辨率均有极大提高,对全国酿酒葡萄适宜栽培区进行了更加细致精确的分类,对栽培品种的建议更有针对性,绝大部分地区引种时可直接参考区划结果,这对中国各产区未来葡萄种植及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罗斯怡[4](2017)在《中国葡萄产业及其旅游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世界上葡萄种植面积、产量、葡萄消费、葡萄产品进口的大国。从2014年开始,中国葡萄种植面积就已经成为全球第二,而且增长趋势明显,2016年较2015年又增加了 17千公顷。2016年中国葡萄产量跃居世界第一,达到1460万吨。2016年,中国的葡萄酒消费量占世界第5位,达17.3亿升;而鲜食葡萄的消费自2014年就已经恒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消费总量的36%。2016年,中国的葡萄酒进口量占世界第5位,达6.4亿升,也有可观的鲜食葡萄进口。尽管中国的葡萄产业在全球已经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葡萄产业在中国仍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在国家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中国的葡萄旅游开发却相当滞后。国际上根据葡萄的利用类型,明晰地划分为鲜食葡萄、酿酒葡萄、制汁葡萄和制干葡萄,每一类葡萄产业的旅游开发都已经形成世界品牌,欧洲的葡萄酒旅游,澳洲的鲜食葡萄旅游、美国加州的制干葡萄旅游等尤为成熟,值得中国借鉴。本文通过查阅最新的中英文葡萄产业的相关数据,比较集中地呈现世界葡萄产业的现状以及中国近十年来的葡萄产业发展的状况及趋势。运用GIS的研究手段,通过大数据采集技术获得近四千条百度地图的葡萄POI实时数据,经过数据清洗和挖掘,结合统计资料,在ArcGIS中分析中国分省份的葡萄产业的空间分布特点(不含港澳台)。从旅游开发的角度,以葡萄产业的分布为基础,再结合周边客源市场的分布情况,用叠加分析模型得出不同地区葡萄旅游开发的方向。接着,对国际葡萄产业旅游开发实践的国际成功案例进行剖析,根据葡萄用途的四种分类,即鲜食葡萄、酿酒葡萄、制干葡萄、制汁葡萄,选取法国酿酒葡萄、澳洲鲜食葡萄、美国加州制干葡萄的案例分析其旅游开发,以期给中国葡萄旅游提供借鉴。全文主体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内容与研究路径。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涉及葡萄旅游的概念,葡萄的分类,产业融合理论。第三部分是中外葡萄产业现状。主要包括中外葡萄种植面积、中外葡萄产量、中外葡萄消费以及世界葡萄贸易现状。第四部分是中国葡萄产业的空间分布特点。包括葡萄数据的来源及准备、数据的挖掘及分析、中国葡萄种植的空间分布特点、中国葡萄产品的空间分布特点。第五部分是国际葡萄旅游开发的实践对中国的启示。包括法国酿酒葡萄的旅游开发、澳洲鲜食葡萄的旅游开发、美国加州制干葡萄的旅游开发、国际经验对中国葡萄旅游开发的启示。第六部分是中国葡萄旅游开发的路径选择。包括数据的分析、区域葡萄旅游开发的路径。

苗丽平[5](2017)在《不同工艺条件对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中花色苷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以酿酒葡萄品种马瑟兰为原料,设计接种不同酵母(71B、K1、D254、BDX、混J)、添加不同果胶酶(EX、EX-V、HC、混M)、不同冷浸渍时间(1d,3d,5d,7d)共13个处理,对比研究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中花色苷和挥发性物质的差异,以及在酿造过程中花色苷单体和颜色的变化。为选择合适的酿造工艺生产优质的马瑟兰干红葡萄酒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及颜色空间法(CIELab)对不同处理的马瑟兰干红葡萄酒的花色苷单体和色值AB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中花色苷单体的大小关系为:二甲花翠素葡萄糖苷(Malv)>甲基花青素葡萄糖苷(Peo)>甲基花翠素葡萄糖苷(Pet)>花翠素葡萄糖苷(Dep)>花青素葡萄糖苷(Cya),但是冷浸渍处理后发酵的酒样中甲基花青素葡萄糖苷(Peo)<甲基花翠素葡萄糖苷(Pet),冷浸渍处理略微地改变了花色苷单体的比例关系。总体看来甲基花翠素葡萄糖苷和甲基花青素葡萄糖苷的含量接近1:1,花青素葡萄糖苷没有被检测到。发酵成酒后检测花色苷单体的含量,发现不同果胶酶对花色苷单体的浸提效果不同。混合果胶酶和混合酵母处理的酒样中花色苷单体的含量都处于中高水平。不同冷浸渍时间处理对每种花色苷单体的优势体现有所不同。(2).在发酵过程中,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中单体花色苷的含量逐渐降低。不同果胶酶处理的酒样中花色苷单体下降的幅度有所差别,总体来看降幅最大的是HC果胶酶,降幅最小的是EX-V果胶酶。(3).从不同酵母发酵的角度来看,K1酵母特点最为显着,发酵前期花色苷单体含量迅猛下降,后期趋于稳定;添加酵母71B的酒样和K1正好相反,添加酵母BDX的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每种花色苷单体的含量比较低,添加酵母D254的酒样中花色苷单体的含量较高。混合酵母比单一酵母更具稳定性,且整体看来,本实验中的四种酵母混合后发酵的酒样中花色苷单体的含量也具有一定的优势。(4).从不同冷浸渍时间来看,开始时冷浸渍5天和7天的花色苷单体含量较高,但是随着发酵进行,尤其是在发酵前期,这两个处理的酒样中花色苷单体的含量显着降低。随着发酵的进行,花色苷的结构组成和含量发生变化,马瑟兰干红葡萄酒的色调也发生了变化。整体看来红色色调增强,蓝色色调变化不大,在小范围内波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结合内标和外标定量法,对不同处理的马瑟兰干红葡萄酒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发酵的马瑟兰干红葡萄酒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成分:醇类>酸类>酯类>酮类>萜烯类>酚羟基类>苯类,醇类、酸类和酯类是马瑟兰葡萄酒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分别占到总挥发性成分的58.62%、33.10%、8.06%,其总量占挥发性成分的99.78%,其他类挥发性成分占0.22%。不同处理发酵的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中各挥发性物质含量都比较高,尤其是醇类、酯类和酸类物质,这可能与马瑟兰这一葡萄品种有关。不同处理发酵生产的马瑟兰葡萄酒中挥发性物质成分的种类相差不大,含量差别显着,一些主要的成分例如丙醇、丁醇、己酸乙酯、乳酸乙酯等甚至相差有23倍。(2).不同酵母发酵的马瑟兰葡萄酒中,混合酵母的醇类、酸类、酯类的含量都比较高;酵母71B的异丁醇、异戊醇的含量是最低的,乙酸乙酯以及乙酸酯的总量远高于其他单一酵母;酵母BDX的C6醇、酸类的含量比较低,乳酸乙酯的含量远高于其它酵母,是其含量的1.52.0倍;和其他酵母相比,酵母K1和D254发酵的马瑟兰葡萄酒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包括醇类、酯类、酸类的含量都处于中低水平。(3).从不同果胶酶对马瑟兰干红葡萄酒挥发性物质的影响来看,EX果胶酶处理的酒样其醇类、酯类、酸类的含量高于其他处理。三种果胶酶混合后酿造马瑟兰干红葡萄酒能够降低高级醇的含量,减少生青味,混合果胶酶在萜烯类物质方面有优势,更多地保留了果实本身的香气。(4).从不同冷浸渍时间对马瑟兰干红葡萄酒挥发性物质的影响来看,适当延长冷浸渍时间能够增加葡萄酒中醇类、酯类物质的含量,带来更加成熟的果香,使得葡萄酒的挥发性物质更加浓郁和复杂。但是C6的含量也会相应的增加,给葡萄酒带来生青味。

肖咏嶷[6](2017)在《祁东县黄花菜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区域特色农产品及其产业化发展对特定地区的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扮演着重要角色。湖南省祁东县地处湘南典型的丘陵山区,具有良好的山区特色产品生产禀赋条件。历史以来,黄花菜的种植与加工成就了当地的农产品品牌与传统文化,黄花菜产业也已成为促进祁东县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进一步促进祁东县黄花菜产业发展,既是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消费市场转型升级的需要。文章首先从宏观层面对祁东县黄花菜产业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以便从战略层面把握祁东县黄花菜产业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思路。然后,从微观层面对调查中采集到的136户黄花菜农的相关信息,运用Logistic方法对祁东县黄花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祁东县黄花菜产业发展面临着生产集约度低、生产组织分散、加工技术简单、产品功能单一、种植积极性衰减等问题。最后得出,促进祁东县黄花菜产业进一步发展需要大力提高黄花菜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黄花菜产业的新品种新工艺研发,推进黄花菜产业的三产融合,努力拓展黄花菜产业的价值链,构建标准化品牌化的产业体系。

苗丽平,赵新节,董书甲,姜凯凯,原苗苗[7](2016)在《商业酵母对马瑟兰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以酿酒葡萄品种马瑟兰为原料,分别用4种商业酵母单一或混合酿制马瑟兰干红葡萄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探究山东蓬莱产区马瑟兰干红葡萄酒的香气组成,同时为生产实践选择合适的酵母。不同酵母酿制的马瑟兰干红葡萄酒共检测到79种挥发性物质,通过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类比较分析表明,酵母71B所酿制的酒具有较高的C6醇、乙酸酯;酵母BDX所酿的酒具有较低的己醇、辛酸、己酸,较高的脂肪酸乙酯、苯乙醇、3-乙氧基丙醇;酵母K1和D254酿制的酒中乙酸酯和脂肪酸乙酯的含量都非常接近。混合酵母酿制的酒中高级醇、乙酸酯和脂肪酸含量普遍比单一酵母酿制的酒高。

陈静[8](2016)在《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初探 ——以户县潭峪口村为例》文中认为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是融乡村规划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专题规划,它以休闲旅游为导向,通过对村域特色资源、发展定位、空间布局、建筑更新、景观营造、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综合考量,依据村庄规划和休闲旅游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乡村居民生活空间与休闲旅游空间的有机融合和整体规划,实现宜居宜游的乡村建设目标。本文基于人居环境理论、乡村旅游地理论、有机更新理论和参与式发展理论,明晰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的内涵,构建相应的规划框架,并以户县潭峪口村为实证案例,探讨休闲旅游型乡村的规划与建设问题。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乡村空间的整合重构过程分析是乡村规划的基础,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是将旅游空间融入村庄原有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之中,使该类型的村庄既具备基础功能,同时也具备休闲旅游功能。(2)潭峪口村位于秦岭北麓休闲旅游带户县段内,以葡萄种植业为主导产业,自然条件多样,休闲旅游资源丰富,人居环境优越,居民发展意愿强烈,休闲旅游型乡村建设是适合村庄发展的最佳路径。(3)潭峪口村产业定位于葡萄产业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旅合一”型复合产业,形成“一轴七点三境”的空间结构,按照八个功能区进行产业布局。(4)融乡村规划和休闲旅游为一体,按照土地利用、建筑更新与改造、新建筑设计,乡土景观营造、复合型交通系统构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提升等进行综合规划。

张友金[9](2015)在《重庆市休闲农业观光园研究 ——以重庆绿阳生态农业观光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亲近自然,回归乡土的城市农业观光旅游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选择。近年来,国内休闲农业发展迅速,各地农业观光园建设如雨后春笋,但其规划、建设及管理良莠不齐,影响了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在我国农业观光发展的大环境下,重庆市的休闲农业观光产业显示出快速发展势头。由于地理区位和发展起步较晚等综合因素,重庆休闲农业观光产业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存在多数建设的休闲农业观光园主体定位不准,规划不周,未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和巴渝文化氛围,缺乏独有的特色项目,建设运营多采取“拿来主义”式的借鉴等问题,制约其健康发展。已有的研究报道对国内外农业观光园发展问题进行了多视角的阐述,但对具有鲜明山地特色的重庆市主城区的休闲农业观光园的建设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比较分析、实地调查、实例印证,多层面分析了重庆农业观光园的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借鉴国内外休闲观光农业的成功发展经验,在重庆绿阳农业观光园的实践中进行运用和印证,提出重庆市农业观光园创建应遵循的原则,取得以下研究成果:重庆休闲农业观光园要进行准确的定位,要有鲜明的主题。休闲农业观光园创建要以农为本,规划建设依托重庆民俗文化和特色资源进行开发定位,准确把握建园的宗旨,主题要鲜明。农业观光园的建设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精细布局功能分区。重庆休闲农业观光园应该根据主题进行程序化的区位选择、开发原则、市场定位、项目设置、经费预算、效益分析等,充分利用重庆主城区大城市的地区优势,挖掘当地的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优先,利用自然特点,“点、线、面”构景,板块化、区域化整合,在主题特色的基础上向内容更丰富、建设更有序的高层次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园始终要体现农游一体的特点,力争做到寓教于乐。休闲农业观光园以农为本,重视参与性项目建设。可利用休闲农业观光农业资源的自我优势开展户外教学和农业科普示范活动,寓教于乐。重庆休闲农业观光园需要将园区的特色做强,根据资源优势做长产业链。将重庆休闲农业观光园内的特色资源和观光相结合,特别是具有本土历史文化的农业特产融入全年的观光计划中,保证四季可游,将现代农业的功能从生产、生态、生活拓展为生产、生态、生活、体验、度假,延伸产业链,规避旺季时门庭若市,淡季门可罗雀的不利现象。休闲农业观光园中可以利用科技项目实现产研结合,利用科普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农民致富。休闲农业观光园要可以依托农业科技示范、科普教育等项目,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带动农民致富,普及农业意识。

张小桐[10](2015)在《城郊现代农业园区功能分区与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面临人口膨胀、土地资源短缺、空间布局拥挤、环境污染、生态受损等多重压力。此时,就需要城郊农业担负起农产品供给、环境美化、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旅游度假等多种功能。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过热的跟风发展,导致现有园区建设表现出盲目模仿、产品单一、功能分区混乱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对现代农业园区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区和规划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当前园区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总结前人在现代农业园区概念、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多次实地调查和访谈,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结合GIS技术,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以石家庄城郊鹿泉区李村镇邓村的凤凰三露果蔬生态园为研究对象,对现代农业园区的功能分区和规划设计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调查和搜集研究区及周边环境的相关资料,汇总分析研究区的地理、气候、区位等因素。基于功能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筛选出指导园区功能分区的6个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使功能区的划分更加科学合理。(2)在充分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研究得出研究区适宜划分为农业生产、科技示范、观光休闲和综合服务四个功能区。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分别得出因素指标相对各功能区的权重和等级值。结合GIS技术,进行加权叠加运算,确定各功能分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运用直接叠加法结合相关公式,计算得出现代农业园区的最优功能分区方案。实现方法的上突破,解决了以往规划凭经验,数据靠估计的问题,完成定性到定量的转变,使规划更趋合理。(3)依据功能分区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农业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指导,结合规划设计基本原则,对各功能区进行具体功能界定,并在全区整体基础设施建设、植物景观规划、产业整合等方面给出具体建议。将3D建模技术结合在农业园区规划中,有效避免了视线遮挡、天际线凌乱等三维空间尺度上的混乱现象,能够形成逼真的视觉感受,实现了规划成果的直观展示,立体体验。

二、介绍四种各具特色的葡萄新品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介绍四种各具特色的葡萄新品种(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安市乡村旅游空间分布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利抓手
        1.1.2 乡村旅游是未来西安旅游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模块
        1.1.3 西安市乡村旅游需全面总结及提升空间结构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1.2.2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辨析
        2.1.2 全域旅游
    2.2 相关理论
        2.2.1 环城休憩带理论
        2.2.2 增长极理论
        2.2.3 点——轴理论
        2.2.4 核心——边缘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西安市乡村旅游资源及乡村旅游产品类型
    3.1 西安市乡村旅游资源类型
        3.1.1 自然旅游资源
        3.1.2 人文旅游资源
        3.1.3 评述
    3.2 西安市乡村旅游产品类型
        3.2.1 关中民俗及特产体验类
        3.2.2 传统古镇古村类
        3.2.3 农业产业化园区类
        3.2.4 乡村景观休闲类
    3.3 资源——产品转化过程中存在问题
        3.3.1 关中民俗及特产体验类产品转化问题
        3.3.2 传统古镇古村类产品转化问题
        3.3.3 农业产业化园区类产品转化问题
        3.3.4 乡村景观休闲类产品转化问题
    3.4 本章小结
4 西安市乡村旅游产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问题剖析
    4.1 各类型乡村旅游产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存在问题
        4.1.1 关中民俗及特产体验类产品分布特征及存在问题
        4.1.2 传统古镇古村类产品分布特征及存在问题
        4.1.3 农业产业化园区类产品分布特征及存在问题
        4.1.4 乡村景观休闲类产品分布特征及存在问题
    4.2 乡村旅游产品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及存在问题
        4.2.1 乡村旅游产品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
        4.2.2 乡村旅游产品的现状空间结构特征
        4.2.3 现状空间分布存在问题
    4.3 本章小结
5 西安市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5.1 西安市整体乡村旅游空间分布优化策略
        5.1.1 产业集聚:白鹿原——汤峪文化旅游核心
        5.1.2 辐射带动:长安、临潼发展极
        5.1.3 区域联系:两条乡村旅游发展走廊
        5.1.4 扩散发展:三个特色组团
    5.2 西安市各类型乡村旅游空间分布优化策略
        5.2.1 关中民俗及特产体验类——汰劣留良
        5.2.2 传统古镇古村类——完善基础设施
        5.2.3 农业产业化园区类——加强产业集聚
        5.2.4 乡村景观休闲类——引导布局建设
    5.3 资源利用优化策略
        5.3.1 准确定位,深挖人文资源
        5.3.2 传承文化,提升发展动力
        5.3.3 区域定制,进行差异打造
        5.3.4 产业联动,形成区域互动
        5.3.5 提升品质,打造精品项目
    5.4 实施运行优化策略
        5.4.1 政府引导,多方参与
        5.4.2 提升服务,完善基础设施
        5.4.3 提高认识,创新管理机制
    5.5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
    6.1 研究成果
        6.1.1 西安市乡村旅游产品分类
        6.1.2 西安市乡村旅游时空演进关系
        6.1.3 西安市乡村旅游空间优化策略
    6.2 创新点
    6.3 不足之处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图表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附录二:调查问卷

(2)乡村产业升级背景下的休闲农业庄园设计策略研究 ——香格里拉新联村休闲农业庄园设计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与意义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相关概念
        1.3.1 产业升级
        1.3.2 休闲农业
        1.3.3 休闲农庄
    1.4 国内外研究情况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情况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及理论研究
        1.5.2 实地调研
        1.5.3 系统分析
        1.5.4 实例论证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产业升级的发展概况
    2.1 休闲农业与乡村产业升级的关系
    2.2 休闲农业与乡村产业升级的发展历程
        2.2.1 起源与沿革
        2.2.2 发展现状
    2.3 休闲农业与乡村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
        2.3.1 产业化趋势
        2.3.2 多元化趋势
        2.3.3 规模化趋势
        2.3.4 规范化趋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云南休闲农业庄园案例调研评析
    3.1 案例选择
    3.2 案例评析
        3.2.1 基本情况介绍
        3.2.2 主要资源与主题定位评析
        3.2.3 乡村产业升级与休闲农庄产业模式评析
        3.2.4 功能与规划布局评析
        3.2.5 建筑空间评析
        3.2.6 休闲农庄整体风貌评析
    3.3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3.1 消费者特征分析
        3.3.2 消费者行为分析
    3.4 休闲农庄发展的经验启示与存在问题
        3.4.1 经验启示
        3.4.2 存在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休闲农业庄园设计策略
    4.1 以农业为基础,挖掘产业特色
        4.1.1 产业定位原则
        4.1.2 产业结构升级
        4.1.3 产业经营模式的选择
    4.2 以多元化产品与产业,打造特色主题
        4.2.1 主题的重要性
        4.2.2 主题的依托方式
    4.3 以丰富的功能构成,配置农庄设施
        4.3.1 功能构成
        4.3.2 空间布局
        4.3.3 建筑设计指引
    4.4 以特色文化为引导,打造建筑风貌
        4.4.1 地域文化
        4.4.2 主题文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案例—以香格里拉新联村休闲农业庄园为例
    5.1 项目基本情况
        5.1.1 项目背景
        5.1.2 项目概况
        5.1.3 项目SWOT分析
    5.2 项目规划思路与定位
        5.2.1 规划思路
        5.2.2 规划发展目标
        5.2.3 主题定位
    5.3 项目规划设计
        5.3.1 功能布局
        5.3.2 空间结构
        5.3.3 交通分析
    5.4 配套建筑设计
        5.4.1 构成及布点
        5.4.2 分区产业建筑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不足
    6.3 论文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图片索引
附录C:关于休闲农庄的调查问卷

(3)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及品种区域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葡萄栽培及产量概况
    1.2 影响葡萄生长的气候因素
        1.2.1 光照
        1.2.2 温度
        1.2.3 水分
        1.2.4 二氧化碳
    1.3 影响葡萄生长的其他因素
        1.3.1 土壤
        1.3.2 架式
        1.3.3 行间生草
        1.3.4 品种
        1.3.5 其他因素
    1.4 葡萄气候区划及品种区域化研究进展
        1.4.1 国外葡萄气候区划及品种区域化研究概况
        1.4.2 中国葡萄气候区划及品种区域化研究概况
    1.5 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优点及应用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我国葡萄气候区划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1.6.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中国近30年活动积温分布研究
    2.1 引言
    2.2 气象数据
        2.2.1 数据时段的选取
        2.2.2 全国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
        2.2.3 高精度中国全境 90m(3〞)分辨率DEM数据
        2.2.4 数据处理程序
    2.3 区划方法
        2.3.1 宏观地理因子及微地形因子的提取
        2.3.2 混合插值法的选用
        2.3.3 生长季AAT模型的建立
        2.3.4 非相关性因子的剔除
        2.3.5 空间内插法的选择
        2.3.6 残差ε栅格图层的建立
        2.3.7 AAT栅格图层的建立
        2.3.8 AAT阈值范围的选取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中国近30年生长季AAT分布状况
        2.4.2 中国8大区域生长季AAT整体状况
        2.4.3 中国8大区域近30年生长季AAT变化趋势分析
    2.5 讨论
        2.5.1 生长季AAT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2.5.2 中国10大优质葡萄产区生长季AAT现状
        2.5.2.1 东北产区
        2.5.2.2 胶东半岛产区
        2.5.2.3 京津产区
        2.5.2.4 河北产区
        2.5.2.5 山西产区
        2.5.2.6 宁夏产区
        2.5.2.7 甘肃产区
        2.5.2.8 新疆产区
        2.5.2.9 云南产区
        2.5.2.10 黄河故道产区
        2.5.3 生长季AAT独立作为葡萄气候区划热量指标的局限性
    2.6 小结
第三章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中国近30年无霜期分布研究
    3.1 引言
    3.2 气象数据
    3.3 区划方法
        3.3.1 宏观地理因子及微地形因子的提取
        3.3.2 混合插值法的选用
        3.3.3 生长季FFP模型的建立
        3.3.4 非相关性因子的剔除
        3.3.5 空间内插法的选择
        3.3.6 残差ε栅格图层的建立
        3.3.7 FFP栅格图层的建立
        3.3.8 FFP阈值范围的选取
    3.4 结果与分析
        3.4.1 中国近30年生长季FFP分布状况
        3.4.2 中国8大区域生长季FFP整体状况
        3.4.3 中国8大区域近30年生长季FFP变化趋势分析
    3.5 讨论
        3.5.1 生长季FFP变化对各区域选择葡萄品种的影响
        3.5.2 生长季FFP独立作为葡萄气候区划热量指标的局限性
    3.6 小结
第四章 中国近30年干燥度分布研究
    4.1 引言
    4.2 气象数据
    4.3 计算方法
        4.3.1 DI的计算方法
        4.3.2 ETO的计算方法
        4.3.3 葡萄作物系数Kc的确定
        4.3.4 DI插值法的选择
        4.3.5 DI阈值范围的选择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中国近30年生长季DI分布状况
        4.4.2 中国8大区域生长季DI整体状况
        4.4.3 中国8大区域近30年生长季DI变化趋势分析
    4.5 讨论
        4.5.1 不同时段及环境下作物系数KC的确定
        4.5.2 南方部分地区生长季DI的取值时段
        4.5.3 世界与中国代表性地区不同时段水分指标的比较
        4.5.4 世界与中国代表性地区不同时段DI的聚类分析
        4.5.5 中国代表性地区 7、8、9 月降水量分析
        4.5.6 中国代表性地区成熟季水热系数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中国葡萄气候区划
    5.1 引言
    5.2 气象数据
    5.3 区划指标及方法
        5.3.1 活动积温(AAT)
        5.3.2 无霜期(FFP)
        5.3.2.1 东亚种群葡萄的FFP范围
        5.3.2.2 欧亚种葡萄的FFP范围
        5.3.2.3 欧美杂种葡萄的FFP范围
        5.3.3 干燥度
        5.3.4 辅助指标——埋土防寒线(soil bury line,SBL)
        5.3.4.1 山葡萄埋土温度的确定
        5.3.4.2 欧亚种葡萄埋土温度的确定
        5.3.4.3 欧美杂种葡萄埋土温度的确定
        5.3.5 区划方法
    5.4 结果与分析
        5.4.1 中国葡萄气候区划结果
        5.4.2 中国现有葡萄产区分布与气候区划结果对照
    5.5 讨论
        5.5.1 对中国南方进行气候区划的灵活性
        5.5.1.1 日照时长
        5.5.1.2 无霜期
        5.5.1.3 降雨量
        5.5.2 小气候对区划的影响
        5.5.3 规避有害自然气象因素
        5.5.4 利用有利自然气象因素
        5.5.4.1 地形地势的有利影响
        5.5.4.2 大面积水域的有利影响
    5.6 小结
第六章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
    6.1 引言
    6.2 气象数据
    6.3 区划指标及方法
        6.3.1 AAT、FFP及年极端最低温取值的确定
        6.3.2 DI取值的确定
        6.3.3 区划方法
    6.4 结果与分析
    6.5 讨论
        6.5.1 中国十大酿酒葡萄产区在区划结果12个亚区内的分布
        6.5.2 对边缘地带DI的模拟
        6.5.3 对特殊区域的辅助区划指标
        6.5.4 适宜栽培区的埋土防寒问题
    6.6 小结
第七章 中国酿酒葡萄品种区域化
    7.1 引言
    7.2 气象数据
    7.3 区划指标及方法
        7.3.1 不同成熟期葡萄品种的生长季AAT
        7.3.2 最热月平均温度
        7.3.3 区划方法
    7.4 结果与分析
        7.4.1 中国酿酒葡萄品种区域化结果
        7.4.2 各气候亚区内最热月均温的分析
        7.4.3 对12个亚区内不同成熟期葡萄的品种区域化
        7.4.3.1 凉温区
        7.4.3.2 中温区
        7.4.3.3 暖温区及暖热区
    7.5 讨论
        7.5.1 中国酿酒葡萄产区的分布及生态条件
        7.5.2 中国特殊地区的品种区划
    7.6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8.1 结论
    8.2 本研究的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4)中国葡萄产业及其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研究创新
        1.3.1 研究方法与手段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创新
第2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葡萄旅游的概念
        2.1.1 葡萄旅游内涵
        2.1.2 葡萄旅游特点
    2.2 葡萄的分类
        2.2.1 鲜食葡萄
        2.2.2 酿酒葡萄
        2.2.3 制干葡萄
        2.2.4 制汁葡萄
    2.3 产业融合理论
        2.3.1 基础理论
        2.3.2 本文中的应用
第3章 中外葡萄产业现状
    3.1 世界种植面积略降,中国跃居世界第二
        3.1.1 世界葡萄种植面积略有下降
        3.1.2 欧洲种植面积下降,亚洲种植面积上升
    3.2 世界产量持续上升,中国位居世界第一
        3.2.1 世界产量持续上升
        3.2.2 亚洲的葡萄产量紧追欧洲
    3.3 欧美葡萄主要酿酒,中国葡萄主要鲜食
        3.3.1 东西方葡萄利用存在鲜明差异
        3.3.2 世界葡萄酒产量稳定,中国葡萄酒产量下降
    3.4 世界消费与贸易活跃,中国消费与进口强劲
        3.4.1 鲜食葡萄与葡萄干的消费与贸易
        3.4.2 葡萄酒的消费与贸易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葡萄产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4.1 数据的来源及准备
        4.1.1 数据的来源
        4.1.2 数据的处理
    4.2 数据的分析
        4.2.1 中国葡萄产业的总体数据分析
        4.2.2 中国葡萄种植适宜性分析
        4.2.3 中国分省葡萄产业的对比分析
        4.2.4 中国葡萄产业空间重心变化分析
    4.3 分布特点
        4.3.1 葡萄产业热点地区具有明显的城市指向性
        4.3.2 葡萄种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在减小
        4.3.3 葡萄种植具有山地和丘陵指向性
        4.3.4 葡萄利用类型存在空间差异
        4.3.5 各省葡萄种植增长趋势不同
        4.3.6 产业重心向西和西南转移
第5章 国际葡萄旅游开发的实践对中国的启示
    5.1 国际葡萄旅游开发的实践
        5.1.1 澳大利亚鲜食葡萄产业实践
        5.1.2 法国波尔多酿酒葡萄的产业实践
        5.1.3 美国加州制干葡萄的产业实践
    5.2 国际实践对中国的启示
        5.2.1 融合旅游发展,延长产业链条
        5.2.2 培育旅游资源,调整种植规模
        5.2.3 强调旅游教育,推广设施农业
        5.2.4 延长旅游季节,丰富葡萄品种
        5.2.5 拓展酒庄度假,丰富产品体系
        5.2.6 树立旅游品牌,占领国内市场
第6章 中国葡萄旅游开发的路径选择
    6.1 葡萄旅游开发的条件
        6.1.1 资源条件
        6.1.2 区位条件
        6.1.3 市场条件
    6.2 不同条件地区的路径选择
        6.2.1 数据分析
        6.2.2 路径选择
    6.3 开发路径
        6.3.1 葡萄园体验产品开发
        6.3.2 葡萄农庄休闲产品开发
        6.3.3 葡萄酒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6.3.4 葡萄酒工业旅游产品开发
        6.3.5 葡萄酒庄度假产品开发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不同工艺条件对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中花色苷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马瑟兰
    1.2 葡萄酒中花色苷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因素
        1.2.1 花色苷和挥发性物质简介
        1.2.2 葡萄原料
        1.2.3 酿酒酵母
        1.2.4 果胶酶
        1.2.5 冷浸渍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不同工艺处理对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中花色苷和颜色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2.4 试验方法
        2.2.4.1 马瑟兰干红葡萄酒酿造工艺处理方法
        2.2.4.2 酒精含量的测定
        2.2.4.3 酒中残糖含量的测定
        2.2.4.4 pH值的测定
        2.2.4.5 总酸含量的测定
        2.2.4.6 挥发酸含量的测定
        2.2.4.7 总酚含量的测定
        2.2.4.8 单宁含量的测定
        2.2.4.9 花色苷单体含量的测定
        2.2.4.10 A值和B值的测定
        2.2.2.11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标准曲线的建立
        2.3.2 酿造工艺处理发酵马瑟兰干红葡萄酒的基本指标
        2.3.3 果胶酶种类对马瑟兰干红葡萄酒花色苷类物质和颜色的影响
        2.3.3.1 果胶酶处理对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中单体花色苷的影响
        2.3.3.2 添加不同果胶酶的马瑟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花色苷单体和颜色的变化
        2.3.4 酵母对马瑟兰干红葡萄酒花色苷类物质和颜色的影响
        2.3.4.1 不同酵母处理对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中花色苷单体的影响
        2.3.4.2 不同酵母处理马瑟兰发酵过程中花色苷单体和颜色的变化
        2.3.5 冷浸渍时间对马瑟兰干红葡萄酒花色苷类物质和颜色的影响
        2.3.5.1 冷浸渍时间对马瑟兰干红葡萄酒花色苷单体的影响
        2.3.5.2 不同冷浸渍时间条件下马瑟兰发酵过程中花色苷单体和颜色的变化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艺处理对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试剂
        3.2.3 试验仪器
        3.2.4 试验方法
        3.2.4.1 马瑟兰干红酿造工艺处理方法
        3.2.4.2 马瑟兰干红葡萄酒挥发性挥发性物质成分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挥发性物质标准曲线的建立
        3.3.2 接种不同酵母对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3.3.2.1 不同酵母对马瑟兰葡萄酒中醇类成分的影响
        3.3.2.2 不同酵母对马瑟兰葡萄酒中酯类物质成分的影响
        3.3.2.3 酵母对马瑟兰葡萄酒中其他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3.3.3 添加不同果胶酶对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3.3.3.1 不同果胶酶处理对马瑟兰葡萄酒醇类成分的影响
        3.3.3.2 不同果胶酶处理对马瑟兰葡萄酒酯类成分的影响
        3.3.3.3 不同果胶酶对马瑟兰葡萄酒其他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3.3.4 冷浸渍时间对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3.3.4.1 冷浸渍时间对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中醇类物质的影响
        3.3.4.2 冷浸渍时间对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中酯类物质的影响
        3.3.4.3 冷浸渍时间对马瑟兰葡萄酒其他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6)祁东县黄花菜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及方案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核心概念的界定与相关理论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特色农产品
        2.1.2 农产品产业
        2.1.3 黄花菜产业
    2.2 相关理论
        2.2.1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2.2 比较优势理论
        2.2.3 资源禀赋理论
        2.2.4 农业产业化理论
第3章 祁东县黄花菜产业发展概况与特征
    3.1 祁东县黄花菜产业发展概况
        3.1.1 黄花菜生产的历史沿革
        3.1.2 黄花菜生产的自然条件
        3.1.3 黄花菜产业的市场规模
    3.2 祁东县黄花菜产业发展特征
        3.2.1 文化特征
        3.2.2 品牌特征
        3.2.3 技术特征
        3.2.4 组织特征
第4章 祁东县黄花菜产业发展SWOT分析
    4.1 优势
        4.1.1 战略优势
        4.1.2 区位优势
        4.1.3 政策支持
        4.1.4 技术支持
    4.2 劣势
        4.2.1 生产瓶颈制约
        4.2.2 保鲜周期有限
        4.2.3 加工技术简单
        4.2.4 研发投入不足
    4.3 机遇
        4.3.1 消费需求旺盛
        4.3.2 互联网+支持
        4.3.3 县域经济战略
        4.3.4 三产融合契机
    4.4 挑战
        4.4.1 市场竞争加强
        4.4.2 集约化水平低
        4.4.3 生产组织分散
        4.4.4 产品功能单一
    4.5 SWOT矩阵战略分析
第5章 祁东县黄花菜农户种植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研究假设与计量模型选择
        5.1.1 研究假设
        5.1.2 变量设计与预期
        5.1.3 模型构建
    5.2 数据来源与计量结果分析
        5.2.1 数据来源
        5.2.2 样本特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2.3 计量结果分析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政策组合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
        6.2.2 强化产业新品种新工艺的研发
        6.2.3 推进三产融合扩展产业价值链
        6.2.4 建立品牌的标准化与质保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黄花菜种植农户综合情况调查
致谢
作者简介

(7)商业酵母对马瑟兰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1.1 酿酒葡萄
        1.1.2 酿酒酵母
        1.1.3 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葡萄酒的加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3.2 葡萄酒基本指标的测定
        1.3.3 香气物质提取
        1.3.4 GC-MS条件
        1.3.5 香气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酵母酿制酒样的理化指标
    2.2 马瑟兰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检测
    2.3 马瑟兰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分析
        2.3.1 不同酵母对马瑟兰葡萄酒醇类成分的影响
        2.3.2 不同酵母对马瑟兰葡萄酒酯类物质成分的影响
        2.3.3 酵母对马瑟兰葡萄酒其他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3 结论

(8)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初探 ——以户县潭峪口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国内外乡村建设实践
    2.1 相关研究综述
        2.1.1 乡村旅游地
        2.1.2 村庄规划
        2.1.3 乡村空间重构
    2.2 国内外乡村建设实践与启示
        2.2.1 国外乡村建设与经验
        2.2.2 国内乡村建设与实践
第三章 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的理论基础
    3.1 理论依据
        3.1.1 人居环境学理论
        3.1.2 乡村旅游地理论
        3.1.3 有机更新理论
        3.1.4 多方参与式发展理论
    3.2 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的内涵及框架
        3.2.1 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的基本内涵
        3.2.2 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框架
第四章 潭峪口村建设现状与休闲旅游发展潜力分析
    4.1 村庄现状及建设条件分析
        4.1.1 区位与交通
        4.1.2 自然环境概况
        4.1.3 人口、经济发展特点
        4.1.4 现状及建设条件
    4.2 休闲旅游开发综合评价
        4.2.1 休闲旅游地资源与评价
        4.2.2 区域休闲旅游竞争比较分析
        4.2.3 潭峪口村休闲农业发展分析
        4.2.4 旅游容量预测
第五章 潭峪口村村庄建设与休闲旅游发展规划
    5.1 总体定位与布局
        5.1.1 总体定位
        5.1.2 发展目标
        5.1.3 空间结构
        5.1.4 产业功能布局
    5.2 土地协调与利用
        5.2.1 土地利用现状
        5.2.2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5.3 村庄建设与改造
        5.3.1 建筑更新改造
        5.3.2 乡村景观营造
    5.4 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提升
        5.4.1 餐饮设施规划
        5.4.2 休闲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5.4.3 道路交通系统的构建
        5.4.4 环卫系统规划
        5.4.5 引导标识系统规划
第六章 潭峪口村规划实施管理机制
    6.1 城乡统筹,确立村民参与的保障机制
        6.1.1 知识培训保障
        6.1.2 组织保障
        6.1.3 法律保障
    6.2 开发经营管理模式
        6.2.1 “政府+公司+农户”模式
        6.2.2 “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
        6.2.3 股份制模式
    6.3 资金保障,拓宽旅游开发资金筹措渠道
        6.3.1 积极争取政府资金
        6.3.2 采用股份合作方式
        6.3.3 转换投入机制,拓宽筹资渠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重庆市休闲农业观光园研究 ——以重庆绿阳生态农业观光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观光农业研究概况
        1.3.1 国外观光农业发展概况
        1.3.2 国内观光农业发展概况
    1.4 研究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范围
    1.5 研究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图
2 重庆市休闲农业观光园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重庆市休闲农业观光园发展现状
    2.2 重庆市代表性休闲农业观光园分析
    2.3 重庆市休闲农业观光园存在的问题
        2.3.1 园区主题定位不准,主题不鲜明
        2.3.2 园区建设规划不周,布局不合理
        2.3.3 农游项目开发不足,可游性不强
        2.3.4 园区深层开发不够,产业链条短
        2.3.5 园区产研结合不紧,示范带动少
3 国内外休闲农业观光园成功案例分析
    3.1 日本休闲农业观光园成功案例分析
    3.2 台湾休闲农业观光园成功案例分析
    3.3 国内休闲农业观光园成功案例分析
4 重庆市休闲农业观光园发展对策探讨
    4.1 准确定位,主题鲜明
    4.2 合理规划,精心布局
    4.3 农农游一体,寓教于乐
    4.4 特色做强,产业链长
    4.5 产研结合,强农富民
5 重庆绿阳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实践
    5.1 项目区位
        5.1.1 地理位置
        5.1.2 城市功能区位
    5.2 现状特征
        5.2.1 场地现状
        5.2.2 自然资源现状
        5.2.3 环境评估
    5.3 主题定位
    5.4 建设思路
        5.4.1 建设理念
        5.4.2 规划构思
        5.4.3 项目特色
    5.5 功能分区
        5.5.1 核心休闲观光区
        5.5.2 采摘区
        5.5.3 花卉种植区
        5.5.4 瓜果种植区
        5.5.5 温室培育区
        5.5.6 林地恢复区
        5.5.7 生态湿地区
        5.5.8 农技体验区
        5.5.9 竹楼风情区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城郊现代农业园区功能分区与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现代农业园区的概念
        1.2.2 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
        1.2.3 现代农业园区的研究现状
    1.3 相关理论基础
        1.3.1 功能分区理论
        1.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1.3.3 生态农业理论
        1.3.4 景观生态学理论
        1.3.5 旅游心理学理论
    1.4 相关规划规程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资料获取
        1.6.2 研究方法
        1.6.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概况
        2.1.2 气候概况
        2.1.3 其他概况
    2.2 研究区现状特点
3 用地功能分区研究
    3.1 用地功能分区指标体系构建
        3.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1.2 指标体系的构建
        3.1.3 指标体系的修订
    3.2 确定用地功能分区
    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3.3.1 权重计算方法
        3.3.2 计算结果
    3.4 指标因子量化
    3.5 设置指标因子等级值
    3.6 功能分区适宜性叠加分析
    3.7 功能分区方案评价
4 研究区规划建议
    4.1 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4.2 功能结构规划
        4.2.1 农业生产区
        4.2.2 科技示范区
        4.2.3 观光休闲区
        4.2.4 综合服务区
    4.3 总体布局建议
    4.4 规划效果展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四、介绍四种各具特色的葡萄新品种(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安市乡村旅游空间分布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D]. 田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2]乡村产业升级背景下的休闲农业庄园设计策略研究 ——香格里拉新联村休闲农业庄园设计报告[D]. 邓睿林.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1)
  • [3]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及品种区域化研究[D]. 王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2)
  • [4]中国葡萄产业及其旅游开发研究[D]. 罗斯怡. 湖北大学, 2017(07)
  • [5]不同工艺条件对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中花色苷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D]. 苗丽平. 齐鲁工业大学, 2017(06)
  • [6]祁东县黄花菜产业发展研究[D]. 肖咏嶷. 湖南农业大学, 2017(10)
  • [7]商业酵母对马瑟兰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J]. 苗丽平,赵新节,董书甲,姜凯凯,原苗苗. 中国酿造, 2016(10)
  • [8]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初探 ——以户县潭峪口村为例[D]. 陈静. 西北大学, 2016(05)
  • [9]重庆市休闲农业观光园研究 ——以重庆绿阳生态农业观光园为例[D]. 张友金. 重庆大学, 2015(07)
  • [10]城郊现代农业园区功能分区与设计研究[D]. 张小桐. 河北农业大学, 2015(02)

标签:;  ;  ;  ;  ;  

介绍四种不同特性的葡萄新品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