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适形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正常组织损伤的评价

三维适形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正常组织损伤的评价

一、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正常组织损伤的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吴天峰,孙永臣,范春香,崔杰,王峰[1](2021)在《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比较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放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NSCLC患者112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调强放疗组(56例)与3D-CRT组(56例)。3D-CRT组采用3D-CRT, 调强放疗组采用调强放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靶区剂量、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25(CEA125)]、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8+)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调强放疗组疾病控制率(69.64%, 39/56)高于3D-CRT组(46.43%, 26/56), P<0.05。调强放疗组适形数值、靶区数值高于3D-CRT组(P<0.05)。治疗后, 调强放疗组血清CYFRA21-1、VEGF、CA125低于3D-CRT组(P<0.05)。治疗后, 调强放疗组CD3+高于3D-CRT组, CD8+低于3D-CRT组(P<0.05)。调强放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 7/56)低于3D-CRT组(30.36%, 17/56), P<0.05。结论与3D-CRT相比, 调强放疗应用于老年NSCLC患者治疗中, 可改善免疫功能, 增加靶区剂量, 下调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提高疾病控制率,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安全性高。

王皓颖,赵一电,梁垲,王晓敏[2](2021)在《调强适形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及预后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 therapy, 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治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ocally advanced NSCLC,LA-NSCLC)患者肿瘤标志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60例LA-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疗方式分为IMRT组(30例)、3D-CRT组(3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预后及治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短期疗效、疾病控制率、客观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两组患者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einoma, 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等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两组患者的CEA、CA125、SCC、CYFRA21-1均低于放疗前,且IMRT组患者低于3D-CR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MRT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16.67%,高于3D-CRT组患者的1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 free survival, PFS)均大于3D-CR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与3D-CRT治疗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相似,均可通过控制肿瘤来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张发恩[3](2021)在《图像引导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图像引导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例资料来源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患者,共计60例,随机分为例数均为30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图像引导的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经过治疗FEV1、FVC肺功能指标均提高,与治疗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3%、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低(23.3%VS46.7%),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图像引导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肺功能改善显着,有利于病灶缓解,且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林鹏展[4](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西黄胶囊联合放疗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临床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西黄胶囊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潜在机制,为西黄胶囊抑瘤及防治放射性损伤提供理论依据;并临床研究观察西黄胶囊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肺鳞癌在近期疗效、放疗术后及术后2月RP发病率与分级情况、RP疗效、中医临床证候积分、KPS评分、QOL评分、肺功能分级、D-Dimer水平、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安全性指标等方面的变化,为临床以“毒瘀并存”理论与放射治疗相结合治疗肺鳞癌提供辨证思路与方法,以提高中医在肺癌合并放射性损伤方面的疗效。方法:1.网络药理学部分: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西黄胶囊组成药物主要成分与靶点,并根据其口服利用度与类药性进行筛选,加之已发表文献报道进行补充;通过Gene Cards、OMIM、Disgenet、TTD数据库寻找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潜在靶点并删除重复值,合并疾病数据库靶点后删除重复值后获得靶点;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西黄胶囊“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取三者靶点绘制韦恩图,并通过String11.0数据库构建韦恩图中标注靶点PPI,以Cytoscape 3.8.2软件对此PPI进行拓扑分析;最后通过Cytoscape 3.8.2与Systems Dock Web Site进行富集分析。2.临床部分:根据纳排标准选取符合要求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西黄胶囊组,结合剔除标准,共收集61例病例,对照组30例,行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放射治疗,并于放疗结束后予以对症支持治疗,西黄胶囊组31例,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口服西黄胶囊。2月后评价。观察两组间治疗前后近期疗效、放疗术后及术后2月后RP分级及发病率、RP疗效、中医临床证候积分、KPS评分、QOL评分、肺功能分级、D-Dimer、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安全性指标等方面变化,并通过SPSS26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网络药理学部分:本研究通过挖掘TCMSP数据库及文献报道获得药物有效成分69种,作用靶点309个;挖掘Gene Cards、OMIM、Disgenet、TTD等疾病数据库获得肺鳞癌疾病靶点1841个,放射性损伤疾病靶点1601个。绘制韦恩图获得三者交集靶点119个,通过String11.0数据库构建PPI,于Cytoscape 3.8.2软件优化并进行拓扑分析,分析示其度中心性均值为10.04,介度中心性均值为1.50×10-2,选取均大于均值的度中心性与介度中心性可筛选出21个关键靶点,占总节点18.91%。将关键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取前20条富集分析通路分析示,西黄胶囊防治肺鳞癌放射性损伤可能与以下通路相关:(1)生物过程主要涉及氧化应激、腺体发育、抵抗辐射、刺激生长因子、调节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细胞迁徙与运动、细胞凋亡等代谢通路调控;(2)细胞成分涉及细胞膜、细胞核、基质等多个方面;(3)分子功能主要涉及结合转录因子、蛋白激酶、泛素蛋白连接酶、细胞因子受体及调节MAP激酶、磷酸转移酶等酶类活性;(4)KEGG通路分析,西黄胶囊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可能与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相关。(5)构建活性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分析可示西黄胶囊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主要作用成分为鞣花酸、β-谷固醇、矮牵牛、槲皮素等。2.临床观察:(1)肺鳞癌两组间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间放疗术后及术后2月RP发生率与分级西黄胶囊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3)两组间中医临床证候改善方面,西黄胶囊组改善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4)两组间KPS评分及QOL评分,西黄胶囊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5)两组间肺功能比较,西黄胶囊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6)两组D-Dimer水平西黄胶囊组降低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7)两组肿瘤标志物比较:西黄胶囊组在降低SCC、CYFRA21-1水平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在降低CEA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两组免疫功能比较:西黄胶囊组免疫功能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9)两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比较:西黄胶囊组在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现过敏反应及其他严重不良事件。结论1.网络药理学:西黄胶囊可防治肺鳞癌放射性肺损伤,其生物过程主要涉及氧化应激、腺体发育、抵抗辐射、刺激生长因子、调节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细胞迁徙与运动、细胞凋亡等代谢通路调控;细胞成分涉及细胞膜、细胞核、基质等多个方面;分子功能主要涉及结合转录因子、蛋白激酶、泛素蛋白连接酶、细胞因子受体及调节MAP激酶、磷酸转移酶等酶类活性;根据KEGG分析,西黄胶囊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可能与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相关,其主要作用的活性成分为槲皮素、矮牵牛、鞣花酸、β-谷固醇等。2.临床观察:西黄胶囊可降低立体定向伽马射线放疗后肺鳞癌患者放疗后及放疗2月后RP分级与发生率,改善中医临床证候,提高患者KPS评分与QOL评分,增强肺功能,并在减轻患者D-Dimer水平,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免疫功能及降低不良发应发生率方面均能起到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严俊芳[5](2021)在《电离辐射诱导非小细胞肺癌DNA损伤与线粒体功能紊乱的应答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肺癌作为全球第一大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凶险癌症类型。放射治疗作为疗效明确的肺癌治疗手段,被应用于肺癌治疗的各个阶段。放射治疗的辐射效应主要引起核基因组的损伤和细胞质损伤比如线粒体功能紊乱。重离子治癌作为先进的放射治疗手段,因其独特的物理优势,能诱发显着的生物学效应,明显提高肺癌病人的治愈率,但其机理仍不清楚。本文以非小细胞肺癌为研究对象,首先探究了X射线和碳离子以及两者联合博来霉素诱导的复杂DNA损伤的动态应答机制。其次,围绕碳离子单独或协同替加环素诱导线粒体功能紊乱展开研究,并对DNA损伤应答与线粒体功能紊乱的相互作用机制做了初步探究,重点阐述重离子治癌的生物学效应机理,使其治癌优势发挥更大。首先,本文对比X射线发现肺癌细胞对碳离子辐照更加敏感,且碳离子诱导的复杂DSB损伤频率较X射线增加。两种射线联合博来霉素后复杂DSB损伤频率为X射线<X射线联合博来霉素<碳离子<碳离子联合博来霉素。随着损伤频率的增加,识别因子γH2AX和53BP1更难募集到损伤位点,募集出现滞后现象。通过修复蛋白的差异表达分析发现,除X射线辐照外,其余各组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修复因子Ku70的表达上调,而同源重组(HR)修复因子Rad51表达没有显着性差异,表明复杂DSB损伤修复可能以NHEJ为主。碳离子组和碳离子联合博来霉素组中单链损伤识别蛋白XRCC1的表达均下调,说明DNA单链断裂(SSB)逐渐被修复。下一步,对比抗肿瘤药物替加环素发现碳离子、替加环素及两者联合能够抑制A549和H1299细胞增殖并诱导线粒体功能紊乱,且联合作用诱导的毒性作用和线粒体功能紊乱最显着。线粒体功能紊乱体现在ATP产生降低,线粒体膜电势降低和线粒体Ca2+摄入量增加。在A549细胞中,碳离子、替加环素及两者联合作用诱导细胞凋亡。而在H1299细胞中,碳离子及两者联合作用诱导凋亡和自噬水平增加。在分子水平上,对比于替加环素的应答通路AMPK/mTOR,碳离子及联合作用通过Akt/AMPK/mTOR通路调控线粒体翻译蛋白影响线粒体翻译,从而调控线粒体功能,且P53缺陷株H1299细胞对线粒体翻译抑制敏感。最后,初步探究发现ATM/p53/mTOR信号通路是DNA损伤和线粒体功能紊乱的共同调控通路。ATM抑制增加了A549细胞对碳离子的辐射敏感性,主要表现在ATM抑制能够下调碳离子辐照后DSB修复因子Ku70和γH2AX的表达,降低DNA损伤修复能力,同时增加线粒体对Ca2+的摄取,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另外,抑制ATM能够降低辐照后p53磷酸化水平,增加mTOR的磷酸化。进一步发现p53磷酸化抑制后可通过降低AMPK磷酸化水平和激活Akt,从而上调mTOR活性。以上结果表明ATM不仅参与DSB修复,还可通过p53调控mTOR通路,进而调控线粒体功能。碳离子辐照24小时后,LC3-II/I比值发生下调,caspase-3活性增加,ATM抑制则能够下调LC3-II/I比值。因此,自噬水平的降低和细胞凋亡的增加共同决定了细胞的命运,ATM抑制则加重了这一现象。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比了X射线和重离子诱导的DNA损伤识别修复的动态应答过程,同时为重离子诱导线粒体功能紊乱提供了新的见解。最后,探究了DNA损伤修复和线粒体功能紊乱的的共同调控机制,连接了碳离子辐射后细胞核和线粒体的直接的双向信号,为重离子治癌提供了直接的生物学依据。

严俊[6](2021)在《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SCC、CYFRA21-1、TSGF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放疗方法分为三维适形组(n=62)与调强放疗组(n=68),比较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调强放疗组血清SCC、CYFRA21-1、TSGF水平均低于三维适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放疗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三维适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调强放疗可显着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

姚勇[7](2021)在《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应用于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区间,随机选择在此区间内医院收治的98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数字表法)。研究组(n=49)实施IMRT治疗,对照组(n=49)行3D-CRT治疗,两组均根据NSCLC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化疗方案。记录两组近期疗效、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近期总有效率为63.27%、对照组为42.86%,P <0.05;研究组平均靶区剂量、不均匀指数、适形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IMRT治疗局部晚期NSCLC患者有效性、安全性均较优。

秦德华[8](2021)在《局部晚期肺腺癌放疗靶区设置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目前肺癌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首位,其中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放射治疗是中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由于晚期肺癌肿瘤靶区体积较大,会导致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损伤,特别是对肺、食管放射性损伤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放射性损伤临床上主要通过呼吸门控、图像引导、调整分割剂量等手段来减轻放射性损伤的程度及其由此损伤引起的并发症。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在靶区设置方面也进行了研究,特别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淡化了临床靶区的设置,减小照射野,目的是在保证放射治疗疗效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靶区勾画,来降低放射性损伤及其并发症。本研究主要是对局部晚期肺腺癌放疗靶区设置方面的研究。目的通过对局部晚期肺腺癌调强放疗靶区的设置,探讨省略临床靶区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放疗科收治的50例局部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常规组,每组各2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调强放射治疗及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同步化疗2周期。研究组: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后直接外扩0.5~1.0cm形成计划靶区体积(PTV),省略临床靶区(CTV)设置。常规组:先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然后外放0.8cm形成临床靶区体积(CTV),再外扩0.5~1.0cm形成计划靶区体积(PTV)。研究组男性、女性的例数分别为14例、11例;年龄在48-76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64.00±7.87)岁;体重在44-75kg范围内,平均体重为(61.88±9.60)kg。临床分期IIIA期、IIIB期、IIIC期依次为9例、10例、6例。常规组男性、女性的例数分别为15例、10例,年龄在50-77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8.96±10.43)岁;体重在46-77kg范围内,平均体重为(66.96±8.94)kg。临床分期IIIA期、IIIB期、IIIC期依次为9例、11例、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分期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射治疗选择适形调强放疗技术,所有患者体位固定后经增强CT扫描定位,然后将薄层扫描的胸部图像资料传入TPS治疗计划系统中完成图像处理操作。由主管医师进行靶区勾画操作,部分肺不张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参照PET-CT影像资料进行GTV勾画,物理师开具处方剂量,PTV56~66Gy/28~33f/5.6~7.0w,2Gy/f,5次/w,覆盖95%PTV,最后由1名副高以上职称医师审核优化治疗方案后实施放疗。放疗第1周开始同步化疗,方案采用国产培美曲塞500mg/m2联合顺铂75mg/m2,21天1周期,至少2周期。经随访收集资料后,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比分析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局部控制率、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以及毒副反应(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生活质量情况,并采用COX模型分析对疗效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1.研究组与常规组有效率(PR+CR)分别为76%、84%(P=0.480),疾病控制率(CR+PR+SD)分别为96%、100%(P=0.3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研究组对比常规组局部控制率(P=0.713)、总生存率(P=0.484)、无远处转移生存率(P=0.731)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方检验比较研究组与常规组第1、2年的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以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均未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验证Kaplan-Meier法结果。3.研究组与常规组发生骨髓抑制分别为10例(40%)、8例(32%)(P=0.556),放射食管炎分别为4例(16%)、5例(20%)(P=0.713),两组均未存在统计学差异;放射性肺炎发生分别为2例(8%)、9例(36%)(P=0.017),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4.研究组与常规组放疗后生活质量评分KPS>70分依次为15例(60%)、8例(32%),KPS=60~70分为8例(32%)、11例(44%),KPS<60分为2例(8%)、6例(24%)。对比发现KPS>70分与KPS<60分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4)。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阻塞性肺不张、肺部感染、驱动基因状态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照射剂量、靶区体积均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1.局部晚期肺腺癌调强放疗省略临床靶区设置,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未下降,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发生率相当;2.省略临床靶区的设置,可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叶必云[9](202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临床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价值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过程中质量控制运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n=15,对照组:n=15),对照组行三维适形精确放疗实施三野治疗计划,观察组行常规放疗实施传统五野治疗计划,对比两组患者最终放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放射性损伤的概率为13.33%,对照组33.3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疗时采用质量控制的方法,可有效减少患者放射性损伤率。

饶建,李春鸣,周颖,林秀欣,张钦华[10](2020)在《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及安全性》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适形调强放疗(IMRT)联合化疗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适形放疗联合长春瑞滨+顺铂同步化疗,观察组给予IMRT联合长春瑞滨+顺铂同步化疗,以近期疗效、远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生活质量情况及不良反应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收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的TSGF及VEGF水平均显着降低,但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生活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放射性损伤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放射性肺炎的损伤程度具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 IMRT联合同步化疗对比适形放疗同步放化疗,在Ⅲ期NSCLC中治疗效果更佳,能够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放射性损伤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年限。

二、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正常组织损伤的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正常组织损伤的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2)调强适形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及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一般资料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1.3.2 检测方法
        1.3.3 疗效评估
        1.3.4 预后随访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短期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放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
3 讨 论

(3)图像引导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4)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西黄胶囊联合放疗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临床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西黄胶囊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研究二:西黄胶囊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对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临床观察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非小细胞肺癌外源性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肺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电离辐射诱导非小细胞肺癌DNA损伤与线粒体功能紊乱的应答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肺癌现状与放射治疗
        1.1.1 肺癌现状
        1.1.2 肺癌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进展
    1.2 DNA损伤形成及应答
        1.2.1 DNA损伤在放射治疗中的形成
        1.2.2 DNA损伤监督
        1.2.3 DNA损伤识别修复
        1.2.4 DNA损伤诱导的细胞死亡
    1.3 线粒体功能紊乱
        1.3.1 线粒体功能紊乱与癌症的形成和发展
        1.3.2 线粒体与辐射抗拒性
        1.3.3 Ras/PI3K/Akt/mTOR通路
        1.3.4 线粒体翻译
    1.4 DNA损伤应答和线粒体功能紊乱的相互作用
        1.4.1 细胞核与线粒体之间的双向信号
        1.4.2 DNA损伤应答与线粒体功能的共同调控通路
    1.5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重离子诱导非小细胞肺癌复杂性DNA损伤的识别及修复
    2.1 引言
    2.2 材料与试剂
        2.2.1 细胞来源
        2.2.2 试剂及药品
        2.2.3 主要使用仪器
    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2.3.1 细胞培养传代
        2.3.2 辐照与博来霉素处理
        2.3.2.1 X射线辐照
        2.3.2.2 碳离子辐照
        2.3.2.3 博来霉素处理
        2.3.3 细胞增殖检测CCK-8 实验
        2.3.4 克隆形成实验
        2.3.5 DNA凝胶电泳及DNA损伤频率的计算
        2.3.6 免疫荧光试验
        2.3.7 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实验
        2.3.8 数据统计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非小细胞肺癌对X射线和碳离子的辐射敏感性具有差异
        2.4.2 X射线辐照及联合博来霉素对A549 细胞活性的影响
        2.4.3 碳离子联合博来霉素诱导最明显的复杂DSB损伤
        2.4.4 复杂DSA损伤的动态识别
        2.4.5 复杂DNA损伤的主要修复方式可能为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
    2.5 讨论
第3章 重离子联合替加环素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线粒体功能紊乱的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试剂
        3.2.1 细胞来源
        3.2.2 试剂及药品
        3.2.3 主要使用仪器
    3.3 实验方法与步骤
        3.3.1 细胞培养
        3.3.2 辐照与替加环素处理
        3.3.2.1 碳离子辐照
        3.3.2.2 替加环素处理
        3.3.3 克隆形成实验
        3.3.4 免疫荧光实验
        3.3.5 细胞凋亡实验
        3.3.6 细胞内ATP检测
        3.3.7 线粒体膜电势检测
        3.3.8 线粒体内Ca~(2+)水平检测
        3.3.9 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实验
        3.3.10 数据统计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碳离子、替加环素以及两者联合作用均能显着抑制肺癌细胞增殖
        3.4.2 碳离子、替加环素以及两者联合作用均诱导线粒体功能紊乱
        3.4.3 碳离子、替加环素及两者联合作用诱导细胞凋亡
        3.4.4 碳离子、替加环素及两者联合作用在H1299 细胞中诱导自噬
        3.4.5 碳离子通过Akt/AMPK/mTOR通路调控线粒体翻译蛋白
        3.4.6 碳离子通过p53和Akt/AMPK/mTOR通路调控线粒体翻译蛋白
        3.4.7 P53 缺失的H1299 细胞对线粒体翻译抑制更加敏感
    3.5 讨论
第4章 DNA损伤与线粒体功能紊乱的共同应答通路
    4.1 引言
    4.2 材料与试剂
        4.2.1 细胞来源
        4.2.2 试剂及药品
        4.2.3 主要使用仪器
    4.3 实验方法与步骤
        4.3.1 细胞培养
        4.3.2 辐照与抑制剂处理
        4.3.2.1 辐照
        4.3.2.2 抑制剂处理
        4.3.3 克隆形成实验
        4.3.4 线粒体内Ca~(2+)水平检测
        4.3.5 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实验
        4.3.6 数据统计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ATM抑制剂KU-55933 增加A549 细胞对碳离子的辐射敏感性
        4.4.2 抑制ATM下调碳离子辐照后DSB损伤修复蛋白的表达
        4.4.3 KU-55933 增加碳离子辐照后线粒体Ca~(2+)水平
        4.4.4 ATM调控p53和mTOR参与碳离子辐照应答
        4.4.5 自噬受ATM通路的调控参与碳离子应答
    4.5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SCC、CYFRA21-1、TSGF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7)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观察指标
        1.2.3 疗效判断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2.2 照射情况
    2.3 不良反应
3 讨论

(8)局部晚期肺腺癌放疗靶区设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放疗靶区及PET/CT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9)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临床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价值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准确定位
        1.2.2 明确计划
        1.2.3 精准治疗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放射性损伤情况
    2.2 两种放疗计划全肺照射剂量和NTCP
3. 讨论

(10)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及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2年生存状况对比
    2.3 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比
    2.4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
    2.5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3 讨 论

四、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正常组织损伤的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比较[J]. 吴天峰,孙永臣,范春香,崔杰,王峰. 中国实用医刊, 2021(21)
  • [2]调强适形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及预后的影响[J]. 王皓颖,赵一电,梁垲,王晓敏. 右江医学, 2021(09)
  • [3]图像引导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观察[J]. 张发恩.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11)
  • [4]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西黄胶囊联合放疗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临床及机制研究[D]. 林鹏展.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电离辐射诱导非小细胞肺癌DNA损伤与线粒体功能紊乱的应答机理研究[D]. 严俊芳.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2021(01)
  • [6]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SCC、CYFRA21-1、TSGF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 严俊. 当代医学, 2021(13)
  • [7]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比较[J]. 姚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09)
  • [8]局部晚期肺腺癌放疗靶区设置的研究[D]. 秦德华.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9]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临床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价值体会[J]. 叶必云.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03)
  • [10]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及安全性[J]. 饶建,李春鸣,周颖,林秀欣,张钦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19)

标签:;  ;  ;  ;  ;  

三维适形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正常组织损伤的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