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干扰素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自身抗体的调控及相关性分析

γ干扰素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自身抗体的调控及相关性分析

一、干扰素-γ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自身抗体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冯苏,潘婧,梁翠娟,赵东兰[1](2020)在《IL-27在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AChR抗体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7(IL-27)在不同临床表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性抗体AChR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诊治为重症肌无力患者109例为MG组,另选健康对照人群115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静脉血IL-27浓度的水平变化,并分析IL-27浓度水平与AChR抗体的相关性及激素治疗后IL-27浓度降低水平与AChR抗体降低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G组患者血清中IL-27水平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临床表型MG患者中,早发型、无胸腺异常及伴有胸腺增生患者的IL-27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伴有胸腺增生MG患者的IL-27浓度显着增高。AChR抗体阳性MG患者血清AChR抗体水平和其血清IL-27水平呈正相关(r=0.792,P<0.001)。激素治疗后血清IL-27浓度降低水平与AChR抗体降低水平呈正相关(r=0.533,P<0.05)。结论 IL-27可能通过调节AChR抗体阳性MG患者体内的由T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及诱导B细胞产生的AChR抗体参与MG的发病机制和免疫调节,尤其在AChR抗体阳性且伴有胸腺增生的早发型MG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晚笛[2](2020)在《重症肌无力患者Resistin水平及其与CD4+辅助性T细胞亚群异常分化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etycholine receptor antibody,AChR-Ab)介导、细胞免疫参与的,以神经肌肉接头功能障碍为特点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已有研究证实,CD4+辅助性T细胞亚群异常分化及相关因子的分泌在MG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Resistin作为一种前炎症因子,可通过多条炎性信号通路,在多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致炎作用,但其在MG发病中的水平及机制到目前仍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索resistin在MG患者及其各亚型中的血清水平,以及其与MG患者CD4+辅助性T细胞亚群异常分化的关系。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MG患者79例,以及来自我院体检中心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32例作为健康对照(Healty controls,HCs)。我们从血清标本库中随机取64例AChR-Ab阳性的MG血清标本,与之对应的临床信息均从我科MG临床数据库获取。其中,血清AChR-Ab通过细胞荧光免疫染色方法检测。然后我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MG患者及其各亚型血清resistin水平,并与疾病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研究;连续采集新住院、未治疗的AChR抗体阳性MG患者血液标本15例,采用磁珠分选出CD4+辅助性T细胞,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resistin(100ng/ml)干预组,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resistin对MG患者CD4+辅助性T细胞异常分化的作用。结果:1、AChR-Ab阳性的MG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及MG亚组之间血清resistin水平相比较,AChR-Ab阳性的MG患者血清resistin水平显着升高(P<0.001);在MG各亚组中,与健康对照及眼肌型MG相比,全身型MG患者血清resistin水平显着升高(P<0.001;P<0.001),而眼肌型MG与健康对照组血清resistin水平差异无统计性意义(P>0.05);2、我们对AChR抗体阳性的全身型MG患者血清resistin水平与MG-ADL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MG患者血清resistin水平与MG-ADL评分呈正相关(r=0.424;P<0.01);3、在体外细胞学实验中,AChR抗体阳性的MG患者血清resistin水平可以引起Th1/Th2比值升高,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r=0.382,P>0.05);100ng/ml resistin处理MG患者CD4+辅助性T细胞后,Th1/Th2平均值为2.023±1.89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血清resistin在AChR抗体阳性的全身型MG患者中水平显着增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resistin参与了MG的免疫致病过程;2.Resistin处理MG患者CD4+辅助性T细胞后引起Th1/Th2比值升高,提示resistin可能通过引起CD4+辅助性T细胞亚群异常分化进而促进MG的发生发展。

邓宇[3](2019)在《白细胞介素-36水平在重症肌无力中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由包括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y,AChR-Ab)在内等多种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引起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乙酰胆碱的传递障碍,最终导致骨骼肌收缩无力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自身免疫发病机制中包括了T细胞与B细胞的协同作用、辅助性/调节性T细胞的失衡、抗体和细胞因子异常分泌以及补体系统的激活等。白细胞介素-36(Interleukin-36,IL-36)是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细胞因子家族的一个新成员。IL-36激动剂与其受体结合后,产生细胞内信号级联反应,导致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激活,从而诱导炎症反应。IL-36对上皮细胞以及诱导细胞活化和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特异性免疫细胞均有活性,导致各种免疫细胞的募集和活化。本文旨在研究IL-36血清水平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及探索其血清水平与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入院治疗的急性期MG患者49例,并在后续的研究中分为若干亚组。健康人对照组来自我院体检中心,性别比例及平均年龄与MG患者组匹配。收集并记录全体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发病年龄、临床症状、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Myasthenia Gravis Foundation of America,MGFA)分型、胸腺相关情况如纵膈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治疗方案、治疗前后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Quantitative MG score,QMG)、每日生存活动等级评分(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等资料。通过免疫荧光细胞法(Cell based assay,CBA)定性测量AChR-Ab,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IL-36的水平。并分析IL-36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和与一些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治疗前MG患者组中IL-36γ血清水平(1422.030±2824.692)pg/ml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291.425±403.348)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治疗前MG患者组中IL-36α(197.342±222.474)pg/ml、IL-36β(1833.259±4089.023)pg/ml血清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99.111±182.823)pg/ml、(998.462±53.910)p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P=0.303)。其中各亚型中,IL-36β血清水平在OMG患者组(1185.998±258.092)pg/ml中较健康对照组高(P=0.009),IL-36γ在OMG患者组(1084.031±270.630)pg/ml、GMG患者组(1601.592±3495.807)pg/ml血清中的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P<0.001)。2、在急性期接受治疗的MG患者中,治疗后患者组IL-36α血清水平(141.847±171.942)pg/ml、IL-36γ血清水平(806.742±2774.373)pg/ml较治疗前患者组IL-36α血清水平(211.525±237.690)pg/ml、IL-36γ血清水平(1601.592±3495.807)pg/ml显着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3、比较AChR抗体阳性亚组和AChR抗体阴性亚组间IL-36的血清水平,IL-36α、IL-36β、IL-36γ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22,P=0.635,P=0.608)。4、治疗前血清中IL-36γ水平与QMG评分有相关性,并呈正相关(r=0.35,P=0.014)。结论1、治疗前MG患者血清中IL-36γ血清水平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治疗前MG患者血清中IL-36α、IL-36β血清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各亚型中,IL-36β水平在OMG患者中的血清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IL-36γ在OMG、GMG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IL-36β、IL-36γ在MG炎性免疫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IL-36β、IL-36γ可能成为预测MG炎性活动的指标之一。2、急性期经过治疗的MG患者中,治疗后血清中IL-36α、IL-36γ的水平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血清中IL-36γ水平与QMG评分有相关性,并呈正相关。提示患者血清中IL-36γ水平越高,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越严重。表明IL-36α、IL-36γ水平对疾病的活动及治疗效果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而IL-36γ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预测MG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并在指导临床医师选择诊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上起到一定作用。

张大启[4](2019)在《Resistin和HMGB1在吉兰—巴雷综合征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nydrome,GB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现有证据提示细胞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在GB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sistin可通过启动多条致炎通路诱导多种炎症介质表达上调,且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而HMGB1作为一种致炎因子,同resistin类似,也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并在许多自身免疫疾病致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resistin是否参与GBS的免疫病理过程以及其与HMGB1的关系仍不清楚。本课题的目的是研究resistin是否可通过调节HMGB1及与相关下游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从而参与了GBS的免疫病理过程。方法:连续收集51例GBS住院患者,以及年龄、性别、BMI指数均匹配的49例健康对照组血清及临床资料。利用ELISA法检测51例GBS患者中resistin、HMGB1、TNF-α和IL-6的血清水平,并进一步分析了resistin与疾病亚型、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其与HMGB1、TNF-α和IL-6的相关性;使用不同浓度的resistin刺激THP-1巨噬细胞模型。利用ELISA法检测了不同处理组THP-1巨噬细胞培养液中HMGB1、IL-1β、TNF-α和IL-6分泌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50ng/m L resistin浓度组HMGB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了不同浓度resistin处理组THP-1巨噬细胞TLR4的表达;为了研究resistin是否是通过激活p38MAPK和NF-κB信号途径促进了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我们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了不同浓度resistin处理组THP-1巨噬细胞后p38MAPK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利用p38MAPK和NF-κB抑制剂,检测了THP-1巨噬细胞HMGB1、IL-1β和IL-6分泌和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GBS患者血清resistin水平明显升高(p<0.001),而且GBS亚型AMAN、AIDP和其它未分类型组患者血清resistin水平也都明显增高(p<0.01;p<0.01;p<0.05),但在不同GBS亚型患者之间血清resistin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GBS患者血清resistin水平与GBS残疾评分、EGOS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r=0.151,p=0.289;r=0.161,p=0.267);与健康对照组相比,GBS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明显升高(p<0.001),而且GBS亚型AMAN、AIDP和其它未分类型组患者血清(p<0.001),但在不同GBS亚型患者之间血清HMGB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所有GBS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GBS患者血清resistin与HMGB1、IL-6水平均呈正相关(r=0.297,P=0.034;r=0.297,P=0.03),但resistin水平与TNF-α未发现有明显相关性(r=-0.016,P=0.908)。在体外THP1巨噬细胞学实验中,50ng/m L或100ng/m L的resistin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MGB1、IL-1β和IL-6的分泌量均明显增加(p<0.05),而TNF-α分泌无明显变化(p>0.05);同时,THP-1巨噬细胞经浓度为50ng/m L或100ng/m L resistin作用24h后HMGB1的m RNA表达量和蛋白水平均显着性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THP-1巨噬细胞经浓度为50ng/m L或100ng/m L的resistin作用24h后,TLR4的m 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着增加(p<0.05);NF-κB的m RNA和phospho-NF-κBp65蛋白表达量均显着性增加(p<0.05);phospho-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而在50ng/m L resistin中加入p38MAPK抑制剂处理THP1巨噬细胞后HMGB1、TNF-α、IL-1β和IL-6分泌量显着减少(p<0.05),且与空白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50ng/m L resistin中加入NF-κB抑制剂处理THP1巨噬细胞后HMGB1、TNF-α、IL-1β和IL-6分泌量亦显着性减少(p<0.05),与空白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向50ng/m L resistin中加入p38MAPK和NF-κBp65抑制剂后处理THP1巨噬细胞,HMGB1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1.血清resistin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中水平显着升高,且与HMGB1、IL-6存在正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了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免疫病理过程;2.resistin刺激人THP1巨噬细胞后可引起HMGB1、IL-6、IL-1β分泌增多;3.在人THP1巨噬细胞中,resistin可通过TLR4受体激活NF-κB/MAPK信号通路,进而引起HMGB1表达和分泌增多;4.resistin可能通过调节HMGB1及与相关下游细胞因子相互作用,从而参与了GBS的免疫病理过程。

韦贺[5](2018)在《可诱导共刺激分子和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在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文中提出目的检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血清中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inducible costimulator ligand,ICOSL)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2月-2017年10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MG患者37例外周血标本作为病例组;其中男性17例,女性20例,男女比例为1:1.18;平均年龄56.84±14.33(18-76)岁;病程5(2,48)月;其中眼肌型19例、全身型18例(依据改良Ossermannn分型),伴胸腺瘤9例、非胸腺瘤28例,早发型15例(发病年龄≤50岁)、晚发型22例(发病年龄>50)。同时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查体中心31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3例,女性18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1.38,平均年龄50.10±17.02(20,82)岁。分离收集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两组成员血清中可溶性ICOS(sICOS)、可溶性ICOSL(sICOSL)的浓度,检验两组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两变量间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1)MG病例组血清sICOS[53.86(36.53,77.20)pg/ml]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30.97(24.45,56.94)pg/ml,P=0.001];MG病例组血清sICOSL[218.00(144.53,317.81)pg/ml]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150.00(114.95,195.68)pg/ml,P=0.002]。(2)亚组结果:眼肌型MG、全身型MG,胸腺瘤MG和非胸腺瘤MG血清sICOS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2,P=0.010,P=0.008,P=0.003);早发型MG、晚发型MG血清sICOS均显着高于同质健康对照组(P=0.021,P=0.004);MG血清sICOSL水平眼肌型、非胸腺瘤、晚发型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亚组(P<0.001,P=0.002,P=0.004),而血清sICOSL全身型、早发型、胸腺瘤亚组MG患者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MG患者血清sICOSL的表达水平与MMT评分呈负相关(r=-0.416,P=0.012),与QMG评分、ADL评分无明显相关;此外未发现MG患者血清sICOS浓度水平与QMG评分、MMT评分、ADL评分明显相关。结论MG患者血清sICOS、sICOSL表达水平升高,提示ICOS/ICOSL信号通路与MG免疫致病关系密切,可能参与MG的免疫致病。

张艳停[6](2018)在《骨骼肌细胞SNX17与LRP4分子表达分析》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4,LRP4)抗体是一种新近发现的介导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发病的分子。而MG是一种已被许多学者公认的由自身抗体介导的免疫性疾病,由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的突触传递受损所致。80%的MG患者可检测到抗肌肉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AChR的自身抗体,约20%的MG患者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阴性。最近,在2-27%没有AChR和MuSK抗体的患者中发现了LRP4的自身抗体,并且动物模型提示这些抗体的致病作用。目前关于MG终板膜的修复机制研究报道较为少见。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动物模型(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astheia gravis,EAMG)是研究MG的一种可靠的动物模型,是用于研究疾病机制和/或治疗该疾病的方法的重要工具,与人类中MG具有许多相似的免疫病理学和临床特征,包括血清中抗AChR抗体的存在,NMJ上Ig G和补体的沉积,以及肌肉AChRs的丧失。目前常用人工合成鼠源的AChR-α亚单位97-116多段(R97-116)制备EAMG模型。最近,SNX17已被鉴定为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家族的几个成员的结合配偶体,且在预防含有NPxY基序的β1整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和P-选择蛋白溶酶体降解中起重要作用。本课题组前期发现MG患者肋间肌肌细胞中分拣微管连接蛋白17(Sorting nexin 17,SNX17)含量明显增高,并与AChR共定位于NMJ处,通过双向免疫共沉淀(Co-IP)及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WB)实验验证了原核表达的LRP4胞内区蛋白与真核表达的SNX17体外可发生直接结合,推测LRP4在MG患者NMJ处肌细胞内通过与SNX17结合,逃避了溶酶体的降解途径,直接插入细胞膜再循环利用,修复NMJ终板膜LRP4-MuSK-nAChR功能单元。为了了解肌细胞SNX17、LRP4的表达特点,本实验分别从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运用WB、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进行分析。目的利用诱导C2C12细胞分化并给予处理及采用人工合成鼠源性AChR-α亚单位97116肽段建立EAMG大鼠模型,运用WB、qRT-PCR技术分析SNX17、LRP4在不同骨骼肌细胞中的表达特点。方法1.原代C2C12细胞的分化及处理:从SD大鼠胎鼠(1-2天)提取C2C12成肌原代细胞,并用2%马血清诱导分化,然后分为空白对照组及实验处理组,分别给予加入AChR抗体阳性的MG患者血清处理(AChRAb组)及加入兔抗鼠的LRP4抗体(1:1000)处理(LRP4Ab组),并分别收集0h、0.5h、1h、1.5h、2h、2.5h时的处理细胞。2.EAMG实验大鼠模型的建立:采取主动免疫法。将20只健康雌性LEWIS大鼠(6-8周,体重150-160g),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只,实验组10只。采用鼠源性AChR-α亚单位97116肽段为免疫原诱导模型组LEWIS大鼠建立实验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注射相同剂量的佐剂与PBS。初次免疫第30天及第45天分别于同等部位给予同等剂量免疫。第三次免疫一周后开始评价模型。以Lennon分级评分≥1分,ELISA法测定AChR-Ab呈阳性,同时低频(5Hz)重复电刺激后,腓肠肌肌电图在第5次出现衰减幅度大于10%为EAMG大鼠模型造模成功标准。3.qRT-PCR法检测肌细胞SNX17、nAChRβ1亚基、LRP4、MuSK分子mRNA含量:5%水合氯醛麻醉大鼠,取出眼肌、咀嚼肌、腓肠肌肌肉组织,预冷PBS洗涤2次,每组肌群各称取40mg肌肉液氮下匀浆,用Trizol一步法提取RNA,并按照反转录试剂盒说明书将RNA反转成cDNA。Premier5.0设计引物,SNX17上游引物序列GACGACGATGTCATGGAGAA,下游引物序AGATTTGAGCTGTCGGTGCT,扩增产物长度117bp;nAChRβ1亚单位其上游引物为AGCCTGAACGAGAAGGATGA,下游引物为TGACACGGAGAGACTCGATG,扩增产物长度119bp;LRP4上游引物序列:GATGGTTCCTGTCGCAAAGT,下游引物序列,CGTTCAATCTTGGCAATGTG,扩增产物长度122bp;MuSK上游引物序列ACCCCAACATTGTGAAGCTC,下游引物序列AGTGTGAGGGGACATGCTTC,扩增产物长度119bp;β-actin作为内参,其上游引物序列为TGTCACCAACTGGGACGATA,下游引物序列为GGGGTGTTGAAGGTCTCAAA,扩增产物长度165bp,均由上海生工合成。qPCR法采用20ul反应体系,荧光预变性反应条件为95℃30 S;PCR的反应条件为95℃5 S、55℃30S,45个循环。采用相对表达量2-△△ct的方法算出各个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4.WB法检测肌细胞SNX17、LRP4、EEA1蛋白含量:取出上述各肌肉组织,加入RIPA细胞裂解液,冰上裂解30 min,在超低温离心机以12000 rpm的速度离心5 min,然后取上清,采用BCA法进行检测细胞蛋白的浓度,每个孔加入6ul样品,GAPDH作为内参,小鼠抗大鼠SNX17抗体(1:500)、小鼠抗大鼠LRP4抗体(1:1000)、兔抗大鼠EEA1(1:1000)及兔抗鼠GAPDH抗体(1:1000)一抗孵育4℃过夜,第二天37℃复温0.5 h,HRP标记的羊抗小鼠抗体(1:10000)和HRP标记的羊抗兔抗体(1:10000)37℃孵育1 h,然后曝光,采用图像分析软件Quantity One分别进行测定目的基因和GAPDH的显色条带平均值,各组蛋白表达强度为二者平均值的比值。结果1.细胞水平:成功诱导分化C2C12肌管细胞,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ChRAb组SNX17、LRP4基因表达含量均上调,差异显着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时间的增加表达增强,1.5小时之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LRP4Ab组SNX17基因表达含量降低,而LRP4基因表达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动物水平:按照EAMG大鼠模型成功造模标准,本次实验共纳入8只EAMG模型大鼠。基因检测结果显示,EAMG大鼠眼肌MuSK和nAChRβ1亚单位基因表达较正常组显着下降(p<0.05),而咀嚼肌和腓肠肌中两者变化不大;LRP4、SNX17在三组肌群均无明显改变。WB结果显示,EAMG大鼠眼肌LRP4蛋白显着降低(p<0.01),而EEA1蛋白表达增加(p<0.05),但该蛋白在腓肠肌中表达下降(P<0.01);腓肠肌SNX17蛋白含量增加显着(p<0.01)。结论1.使用不同的MG自身抗体刺激,SNX17、LRP4在细胞水平呈现不同变化的特点,说明LRP4Ab和AChRAb引起的肌细胞反应是不一样的,LRP4Ab组SNX17、LRP4基因表达均增加,而AChRAb组SNX17基因表达含量降低,LRP4基因表达含量增加;2.动物水平AChRAb引起的眼肌、咀嚼肌和腓肠肌肌细胞SNX17、LRP4等终板膜相关蛋白变化不同,其中眼肌LRP4、MuSK和nAChRβ1亚单位表达均明显降低,SNX17蛋白在腓肠肌中表达显着增加,可部分解释AChRAb介导的重症肌无力易累及眼肌的原因。

郑璐[7](2018)在《健脾补肾颗粒对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及IFN-γ、IL-18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借助探究健脾补肾颗粒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MG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影响,从细胞因子方面探寻健脾补肾颗粒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免疫机理,为扩大健脾补肾颗粒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6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治疗顺序将所选患者按1:1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强的松、溴吡斯的明治疗基础上加用中成药健脾补肾颗粒,对照组则常规予强的松、溴吡斯的明治疗,疗程均为4周。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重症肌无力评分(QMG评分)、中医证候疗效评分及血清中IL-18、IFN-γ的水平的变化进行详细地记录。同时检测生命体征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等。并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对各疗效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药物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重症肌无力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重症肌无力评分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明显,组间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这表明治疗组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治疗组的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这表明治疗组对中医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18水平均明显降低,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且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组间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在免疫调节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补肾颗粒不仅能够改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使患者的中医症状得到缓解。健脾补肾颗粒对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有效,可以降低MG患者血清中IFN-γ、IL-18水平,说明了健脾补肾颗粒对MG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参与机体免疫调节机制有关。IFN-γ、IL-18水平降低的同时,两组患者肌无力症状及中医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说明健脾补肾颗粒的免疫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FN-γ、IL-18水平有关。临床研究中,患者服用健脾补肾颗粒期间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健脾补肾颗粒为防治重症肌无力提供了新方法,具有更进一步临床推广价值。

何骁隽[8](2018)在《益气升提法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的量效关系及免疫学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益气升提法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大鼠中黄芪的最佳剂量,以及免疫机制。方法:采用R α 97-116免疫Lewis大鼠构建EAMG,将5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佐剂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益气升提黄芪低剂量组、益气升提黄芪中剂量组、益气升提黄甚高剂量组,每组10只。观察大鼠抓力、体质量、低频重复电刺激(RNS)衰减率,检测血清AChR-Ab、IFN-γ、TGF-β、IL-2、IL-4、IL-6、IL-17含量、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25+Foxp3+Treg比例及比目鱼肌与胸腺中Foxp3基因表达,将EAMG大鼠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测指标综合汇总,进行综合评分,评价各组治疗效果。结果:1.进行造模后,各模型组大鼠均可见明显体质量下降,抓力下降,外周血血清AChR-Ab含量上升,重症肌无力综合评分均高于42分(总分70分),显示造模成功。2.治疗后,低中高三剂量益气升提组大鼠EAMG综合评分分别为82,58,88分(满分100分),各组大鼠体质量回升,抓力回升,RNS衰减率显着降低(P<0.05,P<0.01,P<0.001),血清AChR-Ab、IFN-γ、IL-2、IL-4、IL-6、IL-17 含量显着下降,TGF-β 含量显着升高(P<0.05,P 0.01,P<0.001),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25+Foxp3+Treg比例显着升高(P<0.05),比目鱼肌与胸腺中Foxp3基因表达显着升高(P<0.05,P<0.01)。结论:益气升提法对EAMG大鼠具有明确治疗效果,黄芪高剂量组疗效最为显着,不同剂量黄芪配伍升麻柴胡对MG细胞因子网络的影响存在一定区别。益气升提法治疗EAMG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TGF-β 含量,降低 I、N-γ、IL-2、IL-4、IL-6、IL-17 含量,提高 CD4+CD25+Foxp3+Treg 比例,降低血清AChR-Ab含量,从而减少神经肌肉接头处AChR损害。

朱洁[9](2016)在《升陷汤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的免疫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重症肌无力的免疫学机制是现代研究的热点,尤其是针对T淋巴细胞亚群分部及其所涉及的细胞因子网络的研究更是研究的重点。现代中医临床实践表明:以升陷汤为代表的益气升提法是现代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基本治法。导师吴颢听教授用升陷汤加减治疗重症肌无力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本研究旨在通过复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asthenia Gravis, EAMG)大鼠模型,用升陷汤给药治疗,观察其治疗EAMG大鼠的效果,从而探讨其治疗EAMG的免疫学机制。目的 通过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其比例变化,及乙酰胆碱受体抗体(icetylcholinergic receptor antibody, AchR-Ab)、γ干扰素(Interferon-γ, IFN-γ)、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 IL-2)、白细胞介素4 (Interleukin4, IL-4)、白细胞介素17 (Interleukin17, IL-17)、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TGF-β)等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探讨升陷汤治疗EAMG大鼠的免疫机制。方法1.人工合成的鼠源AChR α亚基97-116肽段皮下注射免疫Lewis大鼠制成EAMG模型。2.实验期间每周2次测体重,造模后采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用低频重复电(Reptitive Nerve Stimulation, RNS)刺激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肌电图,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AChR-Ab滴度及计算P/N的值。对模型进行评估。3.经模型评估确定建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佐剂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强的松)对照组,升陷汤低、中、高剂量组。灌胃给药一个月。4.采用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AChR-Ab滴度和IFN-γ、IL-2、IL-4、IL-17、TGF-β的含量。5.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型CD4+、CD8+细胞含量及CD4+/CD8+的比例。结果1.造模后各组较佐剂对照组体重出现明显下降,RNS衰减率明显增大(P<0.01或P<0.05),且均超过10%,说明造模成功。给药治疗后,升陷汤各剂量组大鼠RNS衰减率均显着降低(P<0.01),体重下降均减缓并缓慢上升,症状好转。2.与佐剂对照组相比,造模组AChR-Ab、IFN-γ、IL-2、IL-4和IL-17水平均显着上升,TGF-β水平均降低(P<0.01或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给药组的AChR-Ab、IFN-γ、IL-2、 IL-4和IL-17水平含量都显着下降, TGF-β水平均升高(P<0.01或P<0.05)。3.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升陷汤低、中剂量组CD4+/CD8+显着下降(P<0.01);西药对照组CD4+、CD8+、CD4+/CD8+显着下降(P<0.01)。结论升陷汤可使RNS衰减好转,减缓EAMG大鼠体重持续下降趋势,在给药的后期大鼠的体重开始缓慢增加,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CD4+淋巴细胞含量,降低CD4+/CD8+的比例,升高TGF-β水平,降低IFN-γ、IL-2、IL-4和IL-17含量,从而抑制抑制B细胞产生AChR-Ab或促进其降解,降低血清AChR-Ab含量,减少对NMJ处AChR的损害,起到治疗EAMG大鼠的作用。

董理[10](2012)在《“温阳补气”针法对EAMG大鼠血清中IL-12、IL-18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以“温阳补气”针法治疗EAMG大鼠,通过观察EAMG大鼠血清中IL-12、IL-18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温阳补气”针法治疗MG的作用机制和效果,为提高针灸治疗MG的应用水平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AChRα1129-145多肽片段免疫接种雌性Lewis大鼠60只,建立EAMG大鼠动物模型;随机选取建模成功的EAMG大鼠30只,分成针灸治疗组10只、药物对照组10只、模型对照组10只,并将同期购进的未建模的10只大鼠设为空白对照组;针灸治疗组予以“温阳补气”针法治疗,药物对照组予以溴吡斯的明灌胃治疗,其余两组不予任何特殊处置,仅作对照观察;治疗结束后,从4组大鼠尾根静脉采血,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IL-12、IL-18的含量。结果:①成功建立EAMG大鼠动物模型31只,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IL-12、IL-18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②Lennon症状评分与EAMG大鼠血清IL-12、IL-18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显示, IL-12、IL-18的表达水平均与Lennon症状评分呈线性正相关的关系;③治疗后,针刺治疗组大鼠血清中IL-12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IL-18的表达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④针刺治疗组与药物对照组比较显示,两种疗法对IL-12、IL-18表达水平的调节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①IL-12和IL-18在EAMG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与IL-12、IL-18诱导了IFN-γ的产生,继而导致AChR-Ab表达水平显着升高有关;②IL-12和IL-18参与了EAMG发病的全过程,并且EAMG症状的严重程度与IL-12、IL-18的表达水平关系密切;③“温阳补气”针法对EAMG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效果与溴吡斯的明相近,其作用机制与IL-12、IL-18介导的IFN-γ和AChR-Ab表达水平的下调有关;④“温阳补气”针法对MG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该针法可以通过降低IL-12、IL-18的表达水平而发挥治疗MG的作用,将针灸作为MG的主要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MG的治疗水平。

二、干扰素-γ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自身抗体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干扰素-γ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自身抗体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IL-27在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AChR抗体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组与排除标准
    1.3 标本采集
    1.4 所用试剂及检测方法
    1.5 治疗方法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健康对照组和MG组血清中IL-27水平比较
    2.2 不同MG患者分组的血清IL-27水平比较
    2.3 不同胸腺状态的MG患者血清IL-27水平
    2.4 AChR抗体阳性的MG患者AChR抗体水平与血清IL-27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2.5 AChR抗体阳性的MG患者激素治疗后血清IL-27降低水平与AChR抗体降低水平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2)重症肌无力患者Resistin水平及其与CD4+辅助性T细胞亚群异常分化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MG患者血清resistin水平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1.1.3 研究方法
        1.1.4 数据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MG患者组与HCs组的一般临床资料
        1.2.2 MG患者组血清resistin水平及其与临床亚型的关系
    1.3 讨论
    1.4 小结
二、流式细胞仪分析resistin对 Th细胞的影响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实验方法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
        2.2.1 MG患者resistin水平与Th1/Th2 比例相关性分析
        2.2.2 MG患者在resistin作用下Th1/Th2 的变化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重症肌无力与Resistin研究概况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白细胞介素-36水平在重症肌无力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IL-36 血清水平检测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重症肌无力及白细胞介素-36研究概况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Resistin和HMGB1在吉兰—巴雷综合征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GBS患者血清resistin、HMGB1 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方法
        1.1.3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GBS患者人口学及临床特征
        1.2.2 GBS患者血清resistin水平及其与临床亚型和GDS、EGOS的关系
        1.2.3 GBS患者血清HMGB1、TNF-α和 IL-6 水平
        1.2.4 GBS患者血清resistin与 HMGB1、 TNF-α和 IL-6相关性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二、Resistin对 THP-1 巨噬细胞分泌和合成HMGB1、TNF-α、IL-1β和 IL-6 的影响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对象
        2.1.2 实验方法
        2.1.3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Resistin促进THP-1 细胞分泌HMGB1、IL-1β和 IL-6
        2.2.2 Resistin促进THP-1 细胞HMG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
    2.3 讨论
    2.4 小结
三、Resistin促进巨噬细胞分泌和合成HMGB1、IL-1β和 IL-6 的机制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对象
        3.1.2 实验方法
        3.1.3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Resistin促进THP-1 巨噬细胞TLR4 mRNA和蛋白表达
        3.2.2 Resistin促进THP-1 巨噬细胞p38MAPK and NF-κB的表达
        3.2.3 p38MAPK和 NF-κB抑制剂可以减少THP-1 细胞HMGB1、TNF-α、IL-1β和IL-6的分泌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可诱导共刺激分子和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在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标本采集
        1.3 主要仪器及试剂
    2 方法
        2.1 试剂准备
        2.2 试验步骤
        2.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重症肌无力组和健康对照组一般状况比较
    2 MG患者外周血sICOS、sICOSL的上调表达
    3 MG依据受累肌肉和发病年龄不同分型亚组差异性比较
    4 MG患者依据胸腺状态不同亚组差异性比较
    5 MG患者血清sICOS、sICOSL表达与MG严重度的相关性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ICOS/ICOSL共刺激信号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机制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6)骨骼肌细胞SNX17与LRP4分子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7)健脾补肾颗粒对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及IFN-γ、IL-18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西医分型标准
        2.3 中医诊断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脱落病例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随机对照试验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安全性评价
        3.5 统计方法
    4 一般资料分析
        4.1 试验数据最终统计
        4.2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比较,见表1
        4.3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见表2
        4.4 两组患者MG分型分布比较,见表3
        4.5 两组患者就诊前治疗情况,见表4
        4.6 治疗前两组患者重症肌无力评分(QMG评分)比较,见表5
        4.7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比较,见表6
    5 研究结果分析
        5.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QMG评分
        5.2 重症肌无力症状疗效评价
        5.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
        5.4 中医症状疗效评价
        5.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IL-18水平比较
        5.6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IFN-γ水平比较
    6 安全性检测
讨论
    1 立法思想
    2 健脾补肾颗粒解析
    3 实验指标的确立依据
    4 研究结果讨论
    5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随机分组法和随机数字表
    附录3 在校期间科研情况和论文发表情况

(8)益气升提法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的量效关系及免疫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重症肌无力现代研究进展
        1.1 流行病学研究
        1.2 免疫学研究进展
        1.3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2. 中医学与重症肌无力
        2.1 中医学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
        2.2 益气升提法的起源与发展
        2.3 益气升提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现代研究
        2.4 益气升提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合理性及代表药物组成选择
    3. 总结
第二部分 益气升提法治疗EAMG大鼠的量效关系及免疫机制研究
    1. 实验动物、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构建EAMG动物模型
        2.1 EAMG大鼠模型构建方法
        2.2 EAMG大鼠模型评估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2.4 技术路线
    3. 益气升提法不同剂量黄芪配伍升麻、柴胡治疗EAMG大鼠的量效关系及免疫机制研究
        3.1 分组与给药
        3.2 检测指标及方法
        3.3 统计学处理
        3.4 技术路线
    4. 实验结果
        4.1 造模后EAMG大鼠形态学表现
        4.2 给药治疗结束后指标检测情况
第三部分 讨论
    1. EAMG模型构建与评估
    2. 黄芪、升麻、柴胡作为益气升提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代表配伍
    3. 益气升提法对EAMG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3.1 益气升提法对EAMG模型大鼠MG综合评分相关指标的治疗作用
        3.2 益气升提法对EAMG模型大鼠相关细胞因子的治疗作用
    4. 黄芪剂量的改变对其治疗作用的影响
        4.1 黄芪的药性与功效
        4.2 黄芪剂量与药效的相关研究
        4.3 益气升提法治疗EAMG中黄芪的量效关系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ELISA检测步骤
    附录2 淋巴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6、IL-17、TGF-β)ELISA检测步骤
    附录3 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25+FoxP3+Treg比例
    附录4 大鼠胸腺与比目鱼肌中FoxP3基因表达RT-PCR检测
    附录5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升陷汤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的免疫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及辨证论治
        1.1 重症肌无力归属于中医“痿证”范畴
        1.2 “大气下陷”是重症肌无力的病机关键
        1.3 现代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治则治法
        1.4 益气升提法在重症肌无力治疗中的应用
    2. 益气升提法的理论源流及临床应用
        2.1 益气升提法首倡于《内经》
        2.2 益气升提法发展于金元时期
        2.3 益气升提法完善于明清与民国初期
        2.4 益气升提法的现代免疫学研究
    3. 实验性自身免疫学重症肌无力大鼠模型研究
        3.1 经典方法
        3.2 被动转移模型
        3.3 利用核酸疫苗构建EAMG模型
        3.4 人工合成ACHR多肽构建EAMG模型
    4. 重症肌无力免疫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性自身免疫学重症肌无力大鼠模型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1.4 技术路线
    2. 升陷汤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学重症肌无力大鼠的免疫机制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2.4 技术路线
    3. 实验结果
        3.1 模型评估
        3.2 给药后各组大鼠实验指标检测
第三部分 讨论
    1. 动物模型
    2. 升陷汤给药实验
    3. 升陷汤与强的松
    4. 益气升提法治疗机制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温阳补气”针法对EAMG大鼠血清中IL-12、IL-18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流行病学特点
    2 自身抗体与 MG 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3 细胞因子与 MG 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4 临床治疗进展
实验研究
    实验一: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大鼠动物模型的制备
    实验二:“温阳补气”针法对 EAMG 大鼠血清 IL-12、IL-18 表达水平的影响
讨论
    1 IL-12 与 EAMG 的相关性分析
    2 IL-18 与 EAMG 的相关性分析
    3 “温阳补气”针法治疗 EAMG 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分析
    4 “温阳补气”针法治疗 MG 的中医机理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干扰素-γ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自身抗体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IL-27在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AChR抗体的相关性分析[J]. 冯苏,潘婧,梁翠娟,赵东兰. 河北医药, 2020(13)
  • [2]重症肌无力患者Resistin水平及其与CD4+辅助性T细胞亚群异常分化的关系[D]. 刘晚笛.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3]白细胞介素-36水平在重症肌无力中的临床意义[D]. 邓宇.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4]Resistin和HMGB1在吉兰—巴雷综合征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张大启.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5]可诱导共刺激分子和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在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D]. 韦贺. 青岛大学, 2018(03)
  • [6]骨骼肌细胞SNX17与LRP4分子表达分析[D]. 张艳停. 郑州大学, 2018(01)
  • [7]健脾补肾颗粒对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及IFN-γ、IL-18的影响[D]. 郑璐.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8(02)
  • [8]益气升提法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的量效关系及免疫学机制研究[D]. 何骁隽.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1)
  • [9]升陷汤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的免疫机制研究[D]. 朱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3)
  • [10]“温阳补气”针法对EAMG大鼠血清中IL-12、IL-18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D]. 董理.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γ干扰素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自身抗体的调控及相关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