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周因子等4种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抗核周因子等4种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一、抗核周因子等四种抗体联合检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邹芳霞,王钢[1](2022)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查阅相关文献,从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P)抗体、14-3-3η蛋白、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6PI)等6个方面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行概述,总结有利于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指出以上生物标志物在检测特异性、敏感度方面的优缺点,为降低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漏诊、误诊率提供参考。

黄妃[2](2021)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中分子标志物的筛选及鉴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中筛选新的自身抗原谱并分析其功能及信号通路。进一步探讨抗肽聚糖识别蛋白(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PGLYRP)-2抗体在RA中的临床意义及分析可能存在的B细胞线性抗原表位以提供新的疾病治疗依据。方法:将10份早期RA和10份健康对照组血清分别等比例充分混匀,使用Protein G beads沉淀混合血清中的循环免疫复合物,样品煮沸后通过SDS-PAGE电泳方法分离出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胶粒中25 KD的免疫球蛋白轻链及75 KD的免疫球蛋白重链予以切除,并用胰蛋白酶对剩余胶粒中的蛋白质进行酶解,通过Orbitrap电场轨道阱回旋共振组合质谱仪鉴定RA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中的抗原性物质表达谱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功能及作用通路。进一步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RA及对照组(包括各种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中特异抗原性物质肽聚糖识别蛋白所对应的自身抗体(抗PGLYRP-2)的水平,分析比较RA患者与其他对照组血清中抗PGLYRP-2的表达水平,同时判断其对疾病的诊断价值;进一步通过数据分析明确其与疾病临床表现及活动指标等的关系;最后通过生物学信息分析方法对PGLYRP-2蛋白B细胞线性表位进行综合预测。结果:(1)应用免疫共沉淀及Orbitrap高分辨质谱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初步发现RA循环免疫复合物中含有33种抗原性物质,分别参与免疫应答、凝血级联、氧化应激和细胞分化等病理生理过程。(2)进一步用ELISA方法验证发现抗原性物质肽聚糖识别蛋白相对应的自身抗体(抗PGLYRP-2)水平在RA患者血清中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对照和健康对照组(P<0.05)。(3)RA患者抗PGLYRP-2抗体的阳性率为42.70%,明显高于骨关节炎(18.64%)、系统性红斑狼疮(16.95%)、强直性脊柱炎(14.55%)、原发性干燥综合征(17.89%)和健康对照组(2%)(P<0.05)。(4)抗PGLYRP-2抗体对于诊断RA的敏感性为42.70%,特异性为85.22%,在RA亚组中抗PGLYRP-2抗体阳性率也较高,如疾病早期阶段组为34.72%,类风湿因子阴性组为35.29%,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阴性组为42.86%,抗PGLYRP-2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可提高诊断价值。(5)相关分析表明,抗PGLYRP-2抗体与类风湿因子、隐性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G呈正相关(P<0.05)。(6)另外,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蛋白酶3水平升高也与抗PGLYRP-2抗体滴度相关(P<0.05)。(7)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GLYRP-2蛋白中可能成为B细胞抗原表位的序列分别是第185-198位(IGANTPDATKGCPD)、第231-250位(FLRGSQTQSHPDLGTEGCWD)和第548-574位(TVKPRPARSVSKRSRREPPPRTLPATD),其中PGLYRP-2蛋白第563-567位与EB病毒核心抗原(Epstein-Barr nuclear antigen,EBNA)1第396-400位(RRPPP)抗原表位序列存在80%的相似性。结论:(1)应用Orbitrap质谱分析方法筛选出RA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中存在33种自身抗原,其功能涉及免疫应答、凝血级联、氧化应激等。(2)抗PGLYRP-2自身抗体是一种很有前途的RA生物标志物,特别是在早期和血清学阴性的RA患者中;PGLYRP-2蛋白第548-574位可能是引发抗体产生的最佳抗原表位,且可能与EBNA1之间存在免疫交叉反应。

陆群群[3](2021)在《类风湿关节炎新型自身抗体的筛选与鉴定》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全身性、对称性的关节滑膜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可存在于该患者的血清、关节液内,而体内大量异常表达的自身抗体不仅与疾病临床诊断有关,也与某些特殊的临床症状或疾病亚型相关。在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和欧洲抗风湿联盟(European Allianc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共同发布的RA诊断标准中就包含了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ACCP)和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血清学抗体可早于典型的临床症状或影像学改变被检测到,现已有很多自身抗体被应用于RA患者的临床诊断中,但约有60%的RA患者不存在这些抗体。目前RA诊断标准中仍缺乏能够辅助诊断早期RA的自身抗体指标,以及对于疑似RA血清学改变人群的检测手段。RA作为一种具有临床异质性的疾病,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大不相同,且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血清学和免疫学指标变化较大,不典型表现的RA患者的诊断仍是临床工作的一大难点。现有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也已经证实存在很多种与RA相关的自身抗体,但兼具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自身抗体仍需进一步探索。近年来,人类蛋白质芯片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被广泛运用,随着该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Hu ProtTM人类重组蛋白芯片已成为目前世界上通量最高的蛋白芯片,仅需微量样本即可同时对蛋白芯片上发生抗原抗体结合的蛋白进行分析,因而在研究多种疾病的血清标志物中具有很大的优势。本研究利用该项芯片研究RA患者中血清学自身抗体的表达情况。目的筛选并初步鉴定RA患者新型自身抗体,并评估其在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课题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整体实验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小样本探索实验:使用Hu ProtTM人类蛋白芯片选取5例RA患者和5例健康对照血清,初步筛选具有一定差异的潜在自身抗原。(2)第二阶段大样本验证实验:基于第一阶段中的筛选结果定制芯片(包括Ig G型和Ig M型两种类型),扩大样本进行验证,共选取94例健康对照者和72例RA患者;再评估具有差异表达的单个自身抗体或抗体组合对RA的诊断价值,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单个差异的诊断价值,然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RA风险的差异抗体组合判别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探讨组合的诊断价值。最后用ELISA法在65例RA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中验证抗UBA5抗体(抗泛素样修饰激活酶5抗体,anti-UBA5)对RA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第一阶段:本研究通过人类蛋白芯在筛选的近20000个蛋白中,建立RA患者血清差异表达的抗体谱,将符合P<0.05且fold change>1.5的蛋白纳入第二阶段,最终共选取35种蛋白。第二阶段:定制上述35种蛋白对应的芯片,最终筛选得出:(1)在RA患者中共有23种Ig G型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抗MAPK1IP1L、抗RBPJ、抗FAF1、抗PDE1B和抗WBSCR27自身抗体组合对诊断RA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3%和70.8%,ROC曲线下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AUC)为0.779;该抗体组合对于诊断ACCP和RF双阴性的RA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65.6%,AUC 0.800;(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A患者血清中共有10种Ig M型抗体水平显着升高(P<0.05),其中抗PAFAH1B3、抗BDH2、抗SH3BGR抗体组合对诊断RA具有65.7%的灵敏度和79.2%的特异度,AUC 0.784。此外,通过ELISA法验证结果显示:抗UBA5抗体在RA(尤其是活动期RA)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1.与健康对照相比,RA患者血清中有23种Ig G型抗体(SH3BGR,WBSCR27,AKT2,MAPK1IP1L,ANP32A,PAFAH1B3,SMUG1,TUBA8,SHFM1,UBA5,RBPJ,BCAS2,RANGAP1,GARS,C9orf142,NXPH2,GPI,BDH2,FAF1,PSMA3,IDI2,PSAT1,PDE1B)水平显着升高;有10种Ig M型抗体(SH3BGR,AKT2,ANP32A,PAFAH1B3,SMUG1,UBA5,GARS,C9orf142,BDH2,PSAT1)水平显着升高。2.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可以增加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抗MAPK1IP1L、抗RBPJ、抗FAF1、抗PDE1B、抗WBSCR27的Ig G型抗体联合检测以及抗PAFAH1B3、抗BDH2、抗SH3BGR的Ig M型抗体的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抗UBA5抗体在RA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与RA病情活动有关。

李佳慧[4](2021)在《血清中淀粉样蛋白A4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4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的价值,同时开发一种结合生物标志物和其他临床参数的RA诊断模型。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316名研究对象,包括RA患者158例,非RA的其他风湿病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共158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各研究对象血清中SAA4的浓度。通过生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AA4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其诊断价值。通过联合检测血清SAA4、CRP,anti-CCP和RF来评估SAA4对诊断能力的增益效果。我们将所有纳入对象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训练集中用诊断生物标志物和临床数据筛选和构建RA诊断模型,并在验证集中验证该模型。结果:RA患者的SAA4血清浓度[62.53(53.05,76.37)μg/ml]明显更高于非RA风湿疾病患者[44.03(31.08,53.26)μg/ml]及健康人群[39.15(28.39,48.77)μg/ml],且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从所有对照人群中诊断RA时,SAA4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72%和88.60%,曲线下面积为0.83[95%CI:0.79-0.88]。与其他用于RA诊断的指标CRP,anti-CCP和RF相比,SAA4特异度最高,曲线下面积最大。当各指标分别组合联合检测时,SAA4与anti-CCP二者联合检测诊断效能较优,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可达91.14%和98.10%。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AA4(OR=14.25,95%CI:5.73~35.44,P<0.001)、CRP(OR=2.92,95%CI:1.24~6.91,P=0.014)、anti-CCP(OR=10.61,95%CI:4.20~26.81,P<0.001)、RF(OR=4.02,95%CI:1.65~9.82,P=0.002)和糖尿病(OR=14.39,95%CI:1.81~114.46,P=0.012)可以联合应用作为RA诊断模型。以此构建的模型,在训练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在验证集中为0.92,该模型具有较为理想的诊断能力。结论:SAA4蛋白水平在RA患者血清中升高,对RA诊断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RA诊断的有效生物标志。SAA4与anti-CCP联合检测可有效改善RA诊断水平,SAA4可能是RA的有效辅助诊断工具。SAA4蛋白与临床参数结合使用,可为RA诊断提供一种新型诊断模型。

崔斌[5](2020)在《肌骨超声及其半定量评分系统在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od arthritis,RA),是临床多发骨关节退行性病变,随着病情发展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及器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对于RA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影像学检查占有重要地位,核磁共振(MRI)及其评分系统对于早期RA关节损伤具有较高敏感性,但是价格昂贵、实用性差。肌骨超声(MSUS)为新型影像学检查手段,其在RA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近年已受到诸多关注,其具体应用价值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目的探究MSUS及其半定量评分系统在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45例确诊为RA患者、行腕关节关节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依次行双手腕关节MSUS、MRI检查,并进行半定量评分分析。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分别分析MSUS、MRI诊断RA病变种类(关节积液、滑膜炎、骨侵蚀、肌腱/腱鞘炎)的价值,对比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约登指数;统计MSUS、MRI半定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以Spearman秩相关描述两种评分系统与RA病变活动度相关指标(血沉、hs-CRP、DAS28)的相关性。结果(1)关节镜检查结果显示45例患者中32例患者有RA病变,其中24例患者同时有≥2种病理改变,14例关节积液,23例滑膜炎,14例骨侵蚀,11例肌腱/腱鞘炎。(2)MSUS检查显示,30例患者有RA病变,其中15例关节积液,23例滑膜炎,12例骨侵蚀,11例肌腱/腱鞘炎。(3)MRI检查显示,31例患者有RA病变,其中14例关节积液,23例滑膜炎,13例骨侵蚀,11例肌腱/腱鞘炎。(4)MSUS诊断RA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约登指数(分别为87.50%、84.62%、93.33%、73.33%、86.67%、0.7212)与MRI(分别为93.75%、92.31%、96.77%、85.71%、93.33%、0.8606)相近(P>0.05)。MSUS诊断关节积液、滑膜炎、骨侵蚀、肌腱/腱鞘炎的符合率(分别为92.86%、100.00%、85.71%、90.91%)与MRI(分别为92.86%、95.65%、92.86%、100.00%)相近(P>0.05)。MSUS诊断RA病理改变的整体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92.31%、98.31%、0.8586)略高于MRI(分别为84.62%、96.72%、0.7978),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55%、75.00%)略低于MRI(分别为95.16%、78.57%),诊断准确性与MRI相同(均为93.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MSUS半定量评分中滑膜炎评分高于MRI评分,骨侵蚀评分低于MR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肌腱/腱鞘炎评分、总分与MRI评分相近(P>0.05)。(6)MSUS检查中滑膜炎GSUS评分与血沉、hs-CRP、DAS28均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滑膜炎PDUS评分与DAS28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关节积液评分与hs-CRP、DAS28均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MSUS总分与血沉、hs-CRP、DAS28均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MRI评分中滑膜炎评分与hs-CRP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骨侵蚀评分、骨髓水肿评分、总分均与血沉、hs-CRP、DAS28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MSUS检查对于RA病变及病理改变种类的诊断价值均与MRI相近,且MSUS半定量评分与RA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此种相关关系与MRI评分系统与RA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较为一致。因此,临床中可以将MSUS及其半定量评分系统作为RA诊断的有效方法。

黄蓉[6](2020)在《APF、AKA、抗CCP抗体自制质控品的制备及评价》文中认为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进行性、对称性关节肿胀,关节压痛以及滑膜关节破坏为主要特征,可导致严重残疾和过早死亡。RA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于RA患者减轻关节损害,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抗核周因子抗体(Antiperinuclear factor antibody,APF)、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y,AKA)、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ide,CCP)抗体这三种自身抗体有很高的特异性,可以对RA进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在临床上的应用比较普遍。然而抗体作为一种高度异质性蛋白质,在检测标准化上一直是巨大的挑战。自身抗体测定以手工操作、人眼判读为主,更增加了结果的不可控性。在没有标准品的情况下,实验室的检测更需要有质控品来保证检测过程的可控,以及结果的质量。可是市场上的室内质控品很少且又价格昂贵,所以急需一种价格实惠而又性能较好的质控品来满足实验室检测的需求。目的探讨实验室APF、AKA、抗CCP抗体这三种自身抗体自制质控品的可行性,为其它自身抗体自制质控品的制备提供参考,同时为自身抗体的实验室检测找到方便、易得、可用的质控品的方法。方法收集APF、AKA、抗CCP抗体这三种自身抗体都阳性的RA病人血清和体检健康人群的阴性血清,并按比例进行混合,调制成所需浓度的混合血清。将混合血清进行56℃加热30分钟灭活处理,再离心过滤后分装,置-20℃以下冰箱保存。抽取20份混合血清,针对这三种自身抗体,其中一份检测20次以及20份每份检测一次来检测混合血清的瓶间差,评价混合血清的均匀性。37℃水浴条件下,每24小时检测一次来确定37℃时的稳定性。-20℃冷冻条件下,每周检测一次,来确定混合血清的长期稳定性能。结果在瓶间差测试中,APF、AKA检测无瓶间差,抗CCP抗体的CV瓶间为3.2%,远小于20%的瓶间差要求,可见有很好的均匀性。37℃水浴条件下,连续8天,APF、AKA的检测结果在上下一个滴度的可接受范围内,抗CCP抗体的最大偏倚为-15.8%,小于±20%的偏倚要求。在-20℃长期稳定性实验中,累计9个月的检测,APF、AKA的检测结果在上下一个滴度的可接受范围内,抗CCP抗体每月的CV波动均小于20%,且总CV为10.6%,小于20%的要求。所有阴性质控品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APF、AKA、抗CCP抗体这三种自身抗体自制混合血清质控品的性能良好,能满足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需求;且该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各级医院和实验室。

帖振昱,赵证才[7](2020)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早期诊断指标的应用进展》文中提出RA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较高,尽早确诊和治疗是延缓病情进展、避免患者致残的关键因素。以影像学征象及患者临床症状为主进行诊断导致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近年来血清早期诊断指标被认为是RA的有效诊断指标,现结合国内外近年来关于早期RA血清学诊断指标的研究情况展开综述。

刘颖文[8](2020)在《联合检测降钙素和降钙素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降钙素(CT)、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RA33抗体联合检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该院收治的RA患者82例为RA组,均符合2010年的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修订的RA分类诊断标准。RA组按病程分为早期RA组(病程≤1年)和确诊RA组(病程>1年),同期入院的非RA患者98例为非RA组,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37例,骨关节炎(OA)组30例,痛风性关节炎(GA)组31例,以及8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PCT和CT(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ELISA法)以及RF(速率散射比浊法)的水平,比较各指标分别在早期RA组、确诊RA组、SLE组、OA组、GA组以及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评估RF、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单项和双项联合以及联合PCT和CT检测在早期RA诊断中的特异性、敏感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对早期RA的临床诊断意义。探讨PCT和CT分别与患者年龄、病程时间、影像学进展Sharp评分以及临床实验室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RF、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PCT在早期RA组、OA组、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平均浓度水平分别为0.065ng/ml、0.025ng/ml、0.024ng/ml,三组相较起来,早期RA组PCT水平提升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在早期RA组、SLE组、GA组、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平均浓度水平分别为0.880pg/ml、2.480 pg/ml、2.550 pg/ml、3.159 pg/ml,四组相较起来,早期RA组的CT水平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早期RA组相较于所有对照组,RF、抗RA33抗体单项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0.65,联合PCT和CT检测后AUC进一步提升,分别为0.80、0.79(P<0.05);双项联合检测时,RF+抗CCP抗体、RF+抗RA33抗体的ROC分别为0.72、0.66,联合PCT和CT检测后AUC进一步提升,分别为0.83、0.81(P<0.05)。相较于RF和抗RA33抗体单项检测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联合PCT和CT检测后,敏感度明显提升,但特异度略有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项联合检测时,相较于RF+抗CCP抗体、RF+抗RA33抗体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联合PCT和CT检测后,敏感度提升显着,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早期RA组相较于非RA组,仅RF联合PCT和CT检测的AUC(0.76)与RF单项检测的AUC(0.55)相比显着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项联合检测时,RF+抗RA33抗体的AUC为0.61,联合PCT和CT检测的AUC进一步提升,为0.76(P<0.05)。相较于RF和抗CCP抗体单项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联合PCT和CT检测后,敏感性显着提升,但特异性略有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项联合检测时,相较于RF+抗RA33抗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联合PCT和CT检测后,敏感性显着提升而特异性略有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早期RA组相较于健康对照组,RF、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单项检测的AUC分别为0.66、0.73、0.64,联合PCT和CT检测的AUC明显提升,分别为0.97、0.98和0.97(P<0.05);双项联合检测时,RF+抗CCP抗体、RF+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的ROC分别为0.74、0.73、0.75,联合PCT和CT检测的AUC提升显着,分别为0.98、0.97、0.98(P<0.05)。相较于RF、抗CCP抗体和抗RA 33抗体单项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联合PCT和CT检测后敏感度和特异度显着提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项联合检测时,相较于RF+抗CCP抗体、RF+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联合PCT和CT检测后,敏感度和特异度显着提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RA早期患者中,PCT和CT与患者年龄、病程时间、影像学进展的Sharp评分以及临床实验室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RF、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之间无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1.PCT、CT联合RA相关生物标志物对RA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2.在RA早期,PCT血清水平相较于健康对照组有所升高,CT血清水平相较于健康对照组有所降低。3.PCT、CT联合RA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可显着提升RA早期诊断的敏感性。4.PCT、CT与RF、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联合检测的不同方案中,PCT+CT+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联合检测在RA早期诊断中具有高特异性与高敏感性,诊断性能最佳。

蔡强[9](2019)在《青藤碱治疗寒湿阻络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骨破坏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青藤碱(sinomenine,SIN)联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对寒湿阻络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疗效及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及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表达的影响。从患者疾病骨破坏的角度,检测SIN与MTX联合用药及单用MTX后MMP-3、RANKL、OPG水平,将有助于对RA骨侵蚀机制的进一步认识,为治疗RA患者提供更广阔的途径和思路。[方法]纳入68例早期RA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MTX治疗,治疗组给予MTX联合SIN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中医证候疗效。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20、50、70标准评价和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候疗效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患者的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多肤抗体(anti-cyclic peptide containing citrulline,anti-CC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血清MMP-3、OPG、RANKL表达水平。[结果]1.一般资料: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剔除4例(4例因关节症状加重、疼痛不能耐受剔除)、对照组剔除5例(5例因关节症状加重、疼痛不能耐受剔除),治疗组的剔除率为13.33%、对照组为16.67%,其余患者服药依从性均良好,完成临床观察和随访。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价(DAS28)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ACR20 50 70有效率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的ACR20 50 70达标率分别为76.7%、40.0%、3.3%,对照组分别为34.5%、20.7%、6.9%,治疗组的ACR 20达标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的ACR50 70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SR、CRP、RF、抗CCP抗体及其差值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的RF、ESR及CRP水平均降低(P<0.001,P<0.01),抗CCP抗体水平无差异;对照组各项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项数据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差值比较,ESR、CRP、RF差值有统计学差异(P<0.01),抗CCP抗体水平差值无差异。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3、OPG、RANKL、OPG/RANKL比值及其差值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OPG/RANKL比值和OPG水平显着升高(P<0.01,P<0.05),MMP-3和RANKL水平显着降低(P<0.01,P<0.05);对照组MMP-3水平显着降低(P<0.05)。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项数据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差值比较,OPG/RANKL比值、OPG、RANKL差值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6.不良反应:治疗组4例,对照组5例患者出现关节症状加重,不能耐受,病例剔除。[结论]青藤碱联合MTX可改善寒湿阻络型早期RA患者的症状,并能调控MMP-3及OPG/RANKL系统,这可能是抑制RA骨侵蚀、促进骨保护的一项机制。

芦晓丽[10](2017)在《AKA APF抗CCP抗体 抗MCV抗体联合检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突变型瓜氨酸化波形蛋白抗体(MCV)联合检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和AP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CP和MCV。结果对59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3例其他风湿病患者,3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清进行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AKA阳性率为50.8%,APF阳性率为66.1%,CCP阳性率为76.3%,MCV阳性率为69.5%。结论联合检测可弥补单一检测漏检的缺陷,提高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二、抗核周因子等四种抗体联合检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核周因子等四种抗体联合检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早期RA诊断标志物
    1.1 类风湿因子(RF)
    1.2 抗CCP抗体
    1.3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
    1.4 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 P)抗体
    1.5 14-3-3η蛋白
    1.6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6PI)
2 结语

(2)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中分子标志物的筛选及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应用 Orbitrap 质谱分析方法筛选早期类风湿关节炎 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中抗原谱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RA 血清中抗 PGLYRP-2 抗体的验证及生物信息学 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类风湿关节炎新型自身抗体的筛选与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对象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自身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血清中淀粉样蛋白A4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语缩略语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1.1 实验设备与试剂
        2.1.2 实验方法与步骤
        2.1.3 相关指标的定义方法及实验室参考范围
    2.3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2.3.1 数据整理
        2.3.2 统计分析
        2.3.3 质量控制
    2.4 主要研究因素的赋值说明
    2.5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
    3.2 SAA4 蛋白及其他指标浓度组间比较
    3.3 血清学指标对RA诊断价值评估及比较
    3.4 血清学指标联合诊断RA分析
    3.5 Logistic回归构建RA诊断模型
        3.5.1 构建模型
        3.5.2 模型验证及评估
4 讨论
    4.1 SAA4 对RA的诊断价值
    4.2 SAA4 在RA诊断中的应用
    4.3 本文局限性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社会实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发表论文、出版专着
    二、科研项目
致谢
个人简历

(5)肌骨超声及其半定量评分系统在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立题依据
    2 研究现状
    3 研究主要内容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5 质量控制
结果
    1 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2 关节镜诊断结果
    3 MSUS检查结果
    4 MRI检查结果
    5 MSUS、MRI检查诊断RA病变及病变种类价值对比
    6 MSUS、MRI评分情况对比
    7 MSUS、MRI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关系
讨论
    1 肌骨超声识别类风湿关节炎病变及病变类型的价值
    2 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系统与MRI评分系统诊断价值分析
    3 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系统、MRI评分系统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关系
    4 小结
结论
    创新性与局限性
    研究展望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肌骨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肌骨超声技术概述
    2 类风湿关节炎肌骨超声表现
    3 不同RA的肌骨超声评分系统的应用情况
    4 肌骨超声在RA临床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6)APF、AKA、抗CCP抗体自制质控品的制备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标本收集
    2.2 材料
    2.3 器材
    2.4 方法
    2.5 数据统计
3 结果
    3.1 稳定性测定
    3.2 瓶间差测试
    3.3 长期稳定性测定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APF、AKA、抗 CCP 抗体的综述
    参考文献

(7)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早期诊断指标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类风湿因子(RF)
2 ACPA
    2.1 CCP抗体
    2.2 MCV抗体
    2.3 APF
    2.4 AKA
    2.5 AFA
    2.6 其他
3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
4 抗氨甲酰化蛋白(Carp)抗体
5 抗Ra33抗体(anti-Ra33)
6 小结与展望

(8)联合检测降钙素和降钙素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青藤碱治疗寒湿阻络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骨破坏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青藤碱治疗寒湿阻络型早期RA临床疗效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纳入标准
        2.1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
        2.1.1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1.2 2009年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1.3 寒湿痹阻辨证分型标准
        2.2 病例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剔除标准及脱落标准
        4.1 剔除标准
        4.2 脱落标准
        4.3 脱落的判定和处理方法
    5 终止标准及停药标准
        5.1 终止标准
        5.2 停药标准
    6 控制偏倚
    7 样本量估算
    8 随机化原则
    9 研究方法
        9.1 研究设计
        9.2 临床数据采集
        9.3 血生化检查
        9.4 临床疗效评价指标
        9.5 病例报告表制定
        9.6 数据采集方法
        9.7 统计学分析方法
    10 结果
        10.1 一般资料
        10.2 临床疗效比较
        10.2.1 两组治疗前后ESR的比较
        10.2.2 两组治疗前后CRP的比较
        10.2.3 两组治疗前后RF的比较
        10.2.4 两组治疗前后抗CCP抗体的比较
        10.2.5 两组治疗前后HAQ的比较
        10.2.6 两组治疗前后DAS28的比较
        10.2.7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10.2.8 两组治疗前后ACR205070的有效率比较
        10.3 安全性评价
        10.4 脱落病例分析
第二部分 青藤碱对寒湿阻络型早期RA的MMP-3、RANK/RANKL/OPG系统的影响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标准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 血清标本采集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3 实验方法
        3.4 统计学分析方法
    4 结果
        4.1 两组治疗前后OPG的比较
        4.2 两组治疗前后RANKL的比较
        4.3 两组治疗前后OPG/RANKL比值的比较
        4.4 两组治疗前后MMP-3的比较
        4.5 相关性分析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青藤碱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抑制骨破坏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基于网路药理学方法的青风藤药理机制的研究
    附件

(10)AKA APF抗CCP抗体 抗MCV抗体联合检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测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抗核周因子等四种抗体联合检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 邹芳霞,王钢.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01)
  • [2]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中分子标志物的筛选及鉴定[D]. 黄妃.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3]类风湿关节炎新型自身抗体的筛选与鉴定[D]. 陆群群. 安徽医科大学, 2021
  • [4]血清中淀粉样蛋白A4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D]. 李佳慧.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5]肌骨超声及其半定量评分系统在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D]. 崔斌. 新乡医学院, 2020(06)
  • [6]APF、AKA、抗CCP抗体自制质控品的制备及评价[D]. 黄蓉.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7]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早期诊断指标的应用进展[J]. 帖振昱,赵证才.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12)
  • [8]联合检测降钙素和降钙素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D]. 刘颖文.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9]青藤碱治疗寒湿阻络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骨破坏机制的研究[D]. 蔡强.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AKA APF抗CCP抗体 抗MCV抗体联合检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J]. 芦晓丽. 基层医学论坛, 2017(17)

标签:;  ;  ;  ;  ;  

抗核周因子等4种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