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在项目会计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项目会计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技术在项目核算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娅[1](2021)在《作业成本法在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以Y公立医院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医药体制也在稳步推进改革,我国卫健委于2017年宣布了取消药品加成的政策,再者近几年的医疗市场中有越来越多的私立医院进入,这个局面使我国公立医院同时面临了政策要求与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公立医院的处境逐渐变得艰难。在此背景下,怎样让公立医院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证其持久的经营成为了当下的新难题。从开源节流的角度出发,医院不仅要“开源”,增加其收入,还要“节流”,对成本进行管控。当前在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依然采用过于简单粗犷的传统成本核算模式进行成本核算,其成本核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医改的要求进行相关成本控制。由于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方面的应用可以提高成本核算的精细度以及准确性,因此可以将其引入我国公立医院中进行成本核算方式的转变,构建与医院自身情况相匹配的、更为系统全面的成本核算体系进行来更为精细的成本核算,从而控制并降低相应的成本。Y公立医院是一所县级公立医院,其成本核算方法及模式依然停留在科室层面,笔者经过调查同时发现了Y公立医院的管理层当前并没有成本控制的意识。就其核算的方式来看,对于医院间接费用分配较为粗糙,导致分配结果无法真正体现出医疗项目对医院成本资源的消耗;这不仅阻碍了医院未来对成本执行精细化管理,也无法为医院管理层对医院成本控制做出相关决策。作业成本法(以下简称ABC法),是一种可以提高成本的核算准确性的成本核算方法,它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更真实且详细的成本数据,这个优势刚好能弥补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不合理以及信息误差较大的缺陷。而当前国家推行医改的DRG付费方式的进行需要以作业成本核算方法为核算基础,因此借鉴国内外成功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医疗行业的经验,将其应用于国内公立医院核算体系中,不仅能够反映医院项目产品成本真实消耗,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使其成本核算更加合理,也为国内推行DRG付费模式奠定了基础。本文以大量的文献研究为基础,同时借鉴了国内外学者对于作业成本法的研究结果以及相关案例经验,围绕Y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流程展开相关研究与分析。基于此,本文先对医院成本管理及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信息化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同时阐述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流程及相关优点与局限性,为之后有关此方面的案例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接下来的案例部分选取了云南省某市的Y公立医院,通过介绍Y公立医院当前的成本核算现状以及核算方式,阐述了当前医院成本核算存在成本核算内容不全面,间接费用分配不准确等问题,并尝试用作业成本法对Y医院的成本核算流程进行了设计;选取了康复科为例,依据文章中在作业成本法下所构建的成本核算流程对康复科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进行核算,通过比较在作业成本法下以及传统成本法下所计算出相关成本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进一步得出在Y公立医院推行使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有助于其成本核算的精细化,核算信息更加真实;同时也有助于管理者做出有关医院成本控制的相关决策,降低不必要的医疗成本,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同时也为医院的一些医疗服务项目的定价进行调整提供较为合理的调价依据。最后,笔者在论文结尾提出其相关可行性建议:完善相关职能机构,规范并落实预算制度;完善相关人力激励制度与约束制度;同时加强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等。本文希望能够用作业成本法在公立医院中的应用,来提高我国公立医院的成本计算准确性和精细化,为医疗成本的控制提供有力支撑等方面做出一些贡献。

冒小栋[2](2021)在《基于卫星账户原理的高铁经济宏观效应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高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国际影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高铁经济学主要着眼于研究高铁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高铁经济效应的研究是高铁经济学研究中重要的内容和组成部分,高铁效应的评价理论、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等基本上以定性为主,缺乏一个系统、全面、定量评价高铁效应的理论和方法。系统的高铁经济效应评价研究是对高铁经济学的补充、完善和发展,对进一步提升中国高铁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话语权和影响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卫星账户构建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从界定高铁经济卫星账户的生产范围、识别高铁经济特有产品开始,通过设计高铁经济宏观效应总量指标,构建并实现了高铁经济增加值核算表、高铁经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表、高铁经济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交易表、高铁经济国际收支平衡表、高铁经济劳动投入核算表等核算表的编制和分析。从而全面反映了高铁经济活动的运行数量特点、数量规律,客观评价了高铁经济总量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及乘数效应等,论文研究主要结论有:(1)高铁经济卫星账户是全面、系统反映高铁经济宏观效应的有效工具。卫星账户用来衡量打破SNA中心框架的现有行业分类或产品分类之后重新组合形成的如高铁经济等特定领域、主题或部门的规模和贡献的数据系统,将卫星账户原理运用到高铁经济宏观效应的评价之中正好发挥了卫星账户可以解决行业统计口径不全的问题,全面描述高铁经济的生产过程、资金来源及流向、投入与产出关系、收入分配与使用等相关问题。利用卫星账户原理构建的高铁经济卫星账户可以说是最为理想、系统、全面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高铁经济宏观效应的工具。(2)高铁经济特有产品分为7个大类,有33个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行业大类相对应的特有产业,分布在43个与2018年全国投入产出表(153部门)相对应的部门中。高铁经济特有产品分为“高铁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高铁线路建设及服务”“高铁运输设备”等7个大类,23个中类,60个小类。高铁经济特有产品目录中有货物21种,服务39种;有22种特征产品、38种关联产品。高铁经济特有产业可以分为“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2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0)”等共计33个。高铁经济特有产品分布在“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品”“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玻璃及玻璃制品”等43个与2018年全国投入产出表(153部门)相对应的部门中。(3)高铁经济卫星账户基本核算由高铁经济增加值核算、高铁经济投入产出核算、高铁经济固定资本形成核算、高铁经济进出口核算四部分组成。核算表之间的一些平衡项对应着高铁经济总产出、高铁经济增加值、高铁经济最终消费支出、高铁经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高铁经济进口额和出口额、高铁经济最终支出、高铁经济就业人数等一些重要经济总量。高铁经济投入产出核算是为高铁经济增加值核算提供数据来源,是编制高铁经济卫星账户其他核算表的基础,按照153产品部门分类的高铁经济投入产出表中间产品矩阵为196?196方阵。(4)2018年高铁经济增加值为2,422.09亿元,占GDP比重为0.26%。收入法计算的高铁经济增加值与生产法计算结果一样,其中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占比分别为58.31%、10.04%、16.72%、14.92%,支出法计算的高铁经济增加值显着大于生产法和收入法。固定资本形成总额4112.09亿元、货物和服务净出口118.35亿元、就业人数为1,423,561人。货物和服务出口额为276.65亿元,进口额为158.30亿元,进出口差值(净出口)为118.35亿元。(5)高铁经济产品部门影响力稍高于全社会国民经济平均水平,感应度显着低于全社会国民经济平均水平。43个高铁经济产品部门影响力系数取值范围为0.3657~1.5255之间,影响力大于1的部门主要来自制造业、建筑业,影响力小于1的部门主要来自服务业,平均高铁经济产品部门影响力系数为1.0290,稍稍高于全社会国民经济平均产品部门影响力。感应度系数取值范围为0.000~1.1855之间,只有“铁路旅客运输-G”“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设备-G”“互联网和相关服务-G”3个产品部门感应度系数大于1,其他40个产品部门感应度系数均小于1,平均高铁经济产品部门感应度系数为0.4346,显着低于全社会国民经济平均产品部门感应度。(6)高铁经济具有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特点,“铁路旅客运输-G”“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设备-G”等6个产品部门可作为高铁经济优先发展的产品部门。高铁经济与全社会国民经济相比,中间投入率高出约6个百分点,增加值率低了近6个百分点,单位中间投入创造的增加值低了近14个百分点。从支出法增加值相关比例系数看,高铁经济与全社会国民经济相比差异较大,最终消费率(消费率)低了约30个百分点,资本形成率(投资率)高了约40个百分点,净出口率高了近2个百分点。“铁路旅客运输-G”“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设备-G”“互联网和相关服务-G”等6个产品部门作为高铁经济优先发展的产品部门。(7)2018年高铁经济完全总产出15283.22亿元,完全居民收入2285.36亿元,分别为高铁经济总产出的1.95倍,为直接高铁经济劳动者报酬的1.62倍。43个产品部门平均简单产出乘数为2.9553,差距较大。简单产出乘数效应最高的主要是制造业产品部门,最低的主要是服务业产品部门。“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G”“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设备-G”“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服务-G”等完全总产出最大的5个部门占全部完全总产出比例高达85.00%。43个产品部门平均简单收入乘数为0.4540,收入乘数效应最高的前10个产品部门全部是服务业产品部门,最低的10个产品部门全部是制造业产品部门。高铁经济43个产品部门I型收入乘数效应呈现出与产出乘数效应相类似、与简单收入乘数效应相反的特点。(8)2018年高铁经济完全就业人数是高铁经济就业人数的3.44倍,占2018年全国就业人数比例为1.35%。高铁经济43个产品部门平均简单就业乘数为0.1150,差异较大,各产品部门就业乘数效应呈现出与产出乘数效应相似的特点。2018年高铁经济完全就业人数为4,897,457人,是高铁经济就业人数1,423,561人的3.44倍,占2018年全国就业人数比例为1.35%。(9)2018年高铁经济完全增加值4985.71亿元,为高铁经济增加值的2.06倍。43个高铁经济产品部门简单增加值乘数均为1,平均I型增加值乘数为3.9099。各产品部门I型增加值乘数差异较大,呈现制造业产品部门高、服务业产品部门低的特征。2018年高铁经济完全增加值为4985.71亿元,是生产法和收入法高铁经济增加值的2.06倍,比支出法高铁经济增加值多出158.30亿元。

汪一泓[3](2020)在《知识产权产品纳入GDP核算问题研究 ——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全球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知识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一国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而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GDP却并未将知识产权产品的产出纳入其核算范畴,这明显滞后于当前的经济发展实践。有鉴于此,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2009年联合发布了《2008国民账户体系》(SNA 2008),较之上一个版本,其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提出了知识产权产品的概念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的核算范畴。新的国际标准颁布之后,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SNA 2008的指导下对知识产权产品纳入GDP进行了探索和试算。我国2017年发布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CSNA 2016)也依据SNA 2008的指导将知识产权产品纳入GDP核算范畴。但截至目前,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各行业和地方政府层面,都未真正核算知识产权产品的产出,更未将其纳入GDP或地区生产总值中。学术界虽然有许多关于知识产权产品核算的文献,但大都是理论研究或通过现有统计数据调整估计某类知识产权产品的产出。已有方法在调整估计新标准之前年份的知识产权产品产出时可能是较好的方法,但若将其作为新标准实施后未来核算知识产权产品的方法显然是不够科学的。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在现有的国际标准和知识产权产品核算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探讨研究出一种来用于知识产权产品实际核算的具体方法,并利用兰州市安宁区的调查资料进行实际试算,从而检验其可行性,以期可以对未来知识产权产品的实际核算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或实践指导。全文共分为五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知识产权产品核算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有关的研究现状做了梳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主要明确了知识产权产品核算的理论基础。根据钱伯海教授提出的“国民经济核算平衡原则”,从知识产权产品的概念、核算范围界定以及分类方式三个方面辨析了知识产权产品核算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研究探讨了知识产权产品的估价方法。依据现有的知识产权产品估价的理论方法以及相关国际标准和研究成果,以知识产权产品的四种分类为基础,经过理论上的分析研究,按每个小类探讨提出了相应的用于实际核算的具体计算公式。第四章主要是在前述研究基础上,设计调查方案,以兰州市安宁区为对象,搜集有关数据资料,实际测算了兰州市安宁区知识产权产品的产出并将其调整纳入GDP,以验证前文所提到的知识产权产品实际核算方法的可行性。第五章是结论与建议。该部分总结分析了前述核算方法在实际调查中的优势与缺陷,并为后续的理论研究以及实际核算的改进提供了建议。

吴宇钦[4](2020)在《作业成本法在A独立学院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独立学院是上世纪90年代末,为适应高校扩招应运而生的一种办学形式。它依托现有普通高校(母校),充分利用其资源办学;另一方面,它又引入社会办学资金,采用民办院校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因而,独立学院兼具公办高校的规范性和民办高校的灵活性,是公有性质与民营机制的有机结合。本文选取了江西省一所医药类独立学院A学院作为研究案例,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A独立学院的教育成本,旨在探讨作业成本法运用于独立学院教育成本核算的可行性,为其他同类高校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独立学院教育成本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界定了教育成本、作业成本法、独立学院的相关概念。第三章阐述了A独立学院教育成本核算的现状以及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第四章是全文的重点部分,首先分析了A独立学院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教育成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根据A独立学院的特点,设计了作业成本法核算其教育成本的方案,并以A独立学院2019年的财务数据计算了该独立学院2019年各系的生均培养成本;最后,对各系生均成本进行了数据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第五章提出了A独立学院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教育成本的保障措施。第六章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指出了不足之处。

于涵[5](2020)在《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问题研究 ——以A公司M项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增长,建筑施工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然而,近几年各项房地产限令的颁布也给建筑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合理选择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合理节约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参考相关研究现状及理论概念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结合,以A建筑公司的M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M项目的跟踪与实地走访调研,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A公司M项目的基本情况以及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作业成本法对该项目成本数据进行分析,经过进行资源和作业的认定、动因分析、费用归集、成本核算等步骤来对M项目成本进行核算,将作业成本法下的数额与传统成本法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通过作业成本法,使M项目成本核算更加准确,并且使成本尽可能降到最低,最后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的成本核算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其对成本核算进行优化。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为相同或相似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的成本核算提供参考,帮助建筑施工企业提高其成本核算准确性,减少或者消除非增值作业,节约成本,进而提高公司利润与盈利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王婧霏[6](2020)在《TDABC在省级公立医院项目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以K医院手术项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医院开展的院级及科室成本核算已经不能满足医院精细化管理要求,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越来越引起重视,医疗项目成本核算信息不仅可以为医院有效配置资源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也可以为政府制定卫生经济政策提供参考。省级公立医院较其他医院而言具有医疗服务项目多样化,信息化管理水平较高等特点,因而是开展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及研究的契合对象。然而目前,大多数省级公立医院无论是成本核算层级还是核算方法方面都存在一些弊端,因此本文针对这些不足将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应用于省级公立医院项目成本核算研究,以为顺应新医改要求,增强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对于医疗项目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研究现状,随后介绍了作业成本核算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通过对比分析综合阐述了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其次分析了省级公立医院目前成本核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现存问题,说明引入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构建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下的省级公立医院项目成本核算体系。由于已有文献无论是作业成本法还是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大多集中应用于操作流程规范、作业内容固定的医疗技术类项目,鲜有文献从更为复杂的临床类项目角度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将该体系应用到K省级公立医院手术项目中进行具体方法阐述,并将核算流程和结果与传统作业成本法进行对比分析,随后结合数据具体阐述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说明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核算方法在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增强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论证认为以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核算医院医疗项目成本具有以下优势:(1)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有利于提高医院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2)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优化了作业成本法下的医疗项目成本核算。(3)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核算信息有利于管理者加强成本控制。(4)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核算信息有利于完善医院的绩效管理。

杨智雄[7](2020)在《BIM在工程成本核算中的应用分析》文中认为BIM技术在工程成本核算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企业在工程建造过程中的沟通成本,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首先对BIM技术进行了相关介绍,再通过当前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现状,探究BIM技术在成本核算中的具体应用,并根据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保障机制,为BIM技术在工程成本核算中的有效应用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8](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刘奕[9](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李凯[10](2019)在《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研究》文中提出分享作为一项古老社交活动与经济相结合时,衍生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分享经济,这种新模式在20世纪末期出现于社区日常活动、音乐分享、房屋分享、汽车分享等领域。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得益于互联网web2.0技术广泛应用,分享经济已在全球经济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并引起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尤其是在中国。2015年10月,党的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坚持创新发展,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的规划,这是分享经济在中国经济市场上已具雏形时首次出现在国家发展战略计划中。此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其他7个部委于2017年7月共同发布具有针对性的《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通知,提出大力发展分享经济的指导方针。分享经济引致的政府统计问题。目前,有中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统计部门已在不同层面开展分享经济统计调查工作,主要集中于分享经济的界定、行业分类、数据收集等方面。根据相关统计部门的研究表明,目前针对包括分享经济在内的新经济政府统计工作存在三个方面问题:第一,基本概念方面缺乏统一共识。分享经济出现时间相对较短,各国分享经济发展路径各不相同,导致其理论体系缺乏统一共识;第二,现行GDP核算原则及方法无法适用于分享经济。例如,居民个人参与分享经济时个人消费品转为投资品,那么如何对此转换进行处理,目前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尚缺乏应对方案;第三,分享经济对统计调查方法方面的挑战。传统调查对象基本是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而分享经济参与者主要集中在住户部门,这就会导致利用传统调查手段难以收集对应生产数据。因此,在国民经济核算框架内开展分享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研究,不仅能为分享经济核算理论研究起抛砖引玉之用,还能满足政府统计工作之需和为分享经济测度提供技术参考。为实现上述目标,本研究以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理论研究为主要目标,基于学科综合角度,在理论上分析分享经济的来源、内涵与性质和交易模式等概念之后,在联合国国民账户体系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标准两种核算理论框架内,不仅探讨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测度方法,还结合大数据环境下新经济核算所需要的技术特征,对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数据的呈现与实现问题进行尝试性研究。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明确核算对象。本文在经济范畴中探讨分享经济活动范围,从分享经济实践活动中归纳出界定的理论依据,进而研究分享经济的内涵与性质以及其与其他新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此勾勒出清晰的核算对象。第二,获取分享经济核算研究的切入点。基于经济学理论框架和学界研究,解析分享经济交易活动的内涵、特征以及其与传统交易模式的区别,进而总结出将传统交易模式核算理论应用于分享经济交易模式时的主要问题,为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理论研究提供切入点。第三,搭建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理论的框架。在梳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础上,先探讨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基本原则,再界定核算主体和统计范围,并设计分享经济产品与行业的统计分类方法及标准,为之后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四,提供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统计方法。根据分享经济交易模式的特征,从宏观到微观视角,本文分别从生产和收入两个方面探讨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基本概念、方法以及相关技术问题,并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出住户部门混合收入的分劈方法,最后辨析网络分享平台的收入归属问题。第五,设计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数据的呈现方式与调查方法。本部分在两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方面,根据生产法和收入法核算数据的归集方式,即根据宏观经济核算账户与微观企业会计账户两种数据归集结构理论,设计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表式,并就核算表与中国国家统计局“三新”统计报表制度之间的指标衔接问题进行研究;另一方面,通过梳理目前中国与英国有关分享经济官方统计的实践进展与局限性,分别对居民个人与小微企业构建统计调查方案。此外,基于大数据思想和分层抽样技术,设计分享住宿模式增加值核算的问卷调查方案,以此启发分享经济统计调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通过上述研究内容,本文得出以下五点主要结论。(1)在消费效用和机会成本安排下,分享活动和闲置资源利用是界定分享经济的必要条件,而网络分享平台是分享经济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但不是必要条件;分享经济与其他新经济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分享经济只属于“三新”经济中新商业模式,但不是新业态和新产业。分享经济与共享经济存在本质区别,理由是共享经济是一种公平性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活动,并且共享活动弱化排他权。分享经济活动则是暂时性放弃排他权,同时对社会闲置资源再配置;分享经济与数字经济存在部分交集,即数字信息和网络技术应用。但这并不表示分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商业模式完全属于数字经济之中。这同样说明分享经济作为一种新交易模式,传统交易模式的核算理论无法直接应用于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2)交易模式是识别分享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分享经济的交易模式包括一系列直接或间接利用闲置资源的使用权创造经济价值的经济活动,在交易者自行组织交易活动时,会产生较高交易费用,从而提高交易总成本。当网络平台组织交易时则是相反情况,并且分享经济交易模式的组织形式呈现出“去中心化”到“再中心化”变化趋势,同时会外推社会经济生产与消费品的可能性边界;从交易模式类型看,分享经济交易活动可以分为平台交易和非平台交易两种。其中,平台会内化交易者大部分交易费用,使总交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被减少,这说明网络平台是分享经济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在交易实现方面,分享经济的交易活动主要通过众包、协作和分享三种方式实现基于闲置资源分享的服务活动;传统交易模式与分享经济交易模式之间主要存在三个区别:(1)交易的组织形式;(2)交易的管理结构、生产关系、主要实现方式;(3)交易模式的特征。以上区别会导致在传统交易模式核算理论中开展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时,会产生核算原则、主体和客体、统计分类、核算方法等方面问题。(3)开展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研究,应以SNA2008体系为主要理论框架。但涉及中国部分时,需考虑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标准中有关“三新”经济核算理论。同时,在分享经济的基本核算原则、统计主体、生产与产出范围及分类等方面,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在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原则上,应注意权责发生制的适用性、闲置资源价格的估价原则、SNA经济所有权与闲置资源使用权是统一概念,但分享使用权与租赁使用权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二是分享经济生产者应具有四点特征:(1)在市场性与机会成本补偿安排下,生产者主要由居民个人和企业构成;(2)应以闲置资源作为主要投入要素开展分享服务生产;(3)如果生产者同时在传统经济领域开展活动,基于闲置资源的生产活动必不能影响生产者在传统经济内主要或次要的生产活动;(4)网络分享平台企业通过提供信息要素作为分享经济生产者;三是对于分享经济产品与行业的统计分类,应采用“异质性互斥”原则,根据服务性质、生产方式、提供形式等特征识别相关服务活动,并按照一定规则将服务生产与服务产出进行归集与分组,以此建立分享经济行业活动与产品的统计分类。根据上述分类方法,目前分享经济的服务产品可分为六个组类,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分享经济行业活动主要涉及第三产业中的10个服务生产领域。(4)开展生产法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时,应以市场性和机会成本补偿原则确定分享经济的总产出核算范围。采用营业收入法核算分享经济的服务产出时,存在闲置资源消耗测算问题,尤其是个人耐用品转变为投资品的价值消耗;使用收入法核算时,由于SNA2008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之间存在不同核算口径,因而在测算收入法分享经济增加值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口径。同时,可以采用经验比例法、推算法和计量经济模型三种方法分劈个人非法人企业的混合收入。此外,网络平台企业的收入应视为生产者营业盈余的组成部分。(5)在可比性与平衡性的原则下,分享经济核算表式可以采用T字型表和多栏式表两种数据结构,并且表中指标与企业会计科目具有一定对应关系。但这种关系需要调整核算口径;在设计居民个人与小微企业两类群体参与分享经济情况的统计方案时,合理定义分享经济是设计关键因素,大数据抽样有利于抽样效率提升,机器学习之聚类算法可用于分享经济行业分类。针对分享住宿模式增加值核算,理论上可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平台数据并建立大数据抽样框,再利用分层抽样技术估算出分享住宿模式的全国一级增加值。本文以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作为主要研究目标,具有以下四点创新之处:(1)规范了分享经济的范畴,明确了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对象;(2)构建了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理论框架,解决了分享经济与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衔接。(3)建立了分享经济产品与行业统计分类标准,充实了“三新”统计制度的统计分类。(4)设计了分享经济交易数据的采集方案,丰富了统计核算数据的来源渠道。

二、计算机技术在项目核算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技术在项目核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作业成本法在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以Y公立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相关研究及发展历程
        二、作业成本法的相关研究
        三、信息化建设对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影响
        四、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成本核算及作业成本法理论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医院成本管理
        二、医院成本核算
        三、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作业成本法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基本步骤
        三、作业成本法的优点与缺陷
第三章 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第一节 医院成本核算现状
    第二节 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存在的共性问题
    第三节 医院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第四节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医院成本核算流程设计
        一、成本核算体系目标
        二、作业成本法在Y医院成本核算应用设计的思路
        三、作业成本核算流程设计
第四章 Y公立医院康复科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
    第一节 Y公立医院基本情况概述
    第二节 Y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现状
    第三节 目标科室的确定
    第四节 采用科室的现行成本核算方法核算成本
    第五节 采用作业成本核算方法核算康复科成本
    第六节 现行传统成本核算与作业成本核算对比分析
第五章 Y医院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保障措施与建议
    第一节 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
    第二节 更新医院全员观念,加强对成本核算重视
    第三节 规范预算制度、确保预算制度执行
    第四节 加强医院管理、完善相关人力激励与约束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2)基于卫星账户原理的高铁经济宏观效应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铁效应及分类研究现状
        1.2.2 宏观经济层面高铁效应研究现状
        1.2.3 中观经济层面高铁效应研究现状
        1.2.4 微观层面高铁效应研究现状
        1.2.5 卫星账户研究有关现状
        1.2.6 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高铁与高铁经济
        2.1.2 高铁经济效应与高铁经济宏观效应
        2.1.3 卫星账户与高铁经济卫星账户
    2.2 国民账户与卫星账户相关理论
        2.2.1 国民账户基本理论
        2.2.2 卫星账户理论
    2.3 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原理
        2.3.1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平衡关系
        2.3.2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假定及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2.3.3 投入产出系数及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铁经济特有产品识别及分类
    3.1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生产范围的界定
        3.1.1 SNA2008 的生产范围
        3.1.2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的生产范围
    3.2 高铁经济产业链与国民经济行业统计分类
        3.2.1 高铁经济产业链
        3.2.2 国民经济行业统计分类中有关高铁经济产业链的分类
    3.3 高铁经济特有产品的识别
        3.3.1 高铁经济产品的划分与分类
        3.3.2 高铁经济特有产品的识别原则和路径
        3.3.3 高铁经济特有产品的识别与行业小类
    3.4 高铁经济特有产品及特有产业分类
        3.4.1 高铁经济特有产品分类
        3.4.2 高铁经济特有产业分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铁经济宏观效应总量指标及核算框架的确定
    4.1 高铁经济宏观效应总量指标的确定
        4.1.1 高铁经济宏观效应作用机理分析
        4.1.2 高铁经济宏观效应总量指标的确定
    4.2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核算框架构建
        4.2.1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核算框架构建思路
        4.2.2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体系的基本框架
    4.3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基本核算
        4.3.1 高铁经济增加值核算
        4.3.2 高铁经济投入产出核算
        4.3.3 高铁经济固定资本形成核算
        4.3.4 高铁经济进出口核算
    4.4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扩展核算
        4.4.1 高铁经济劳动投入核算的作用
        4.4.2 高铁经济劳动投入核算的范畴
        4.4.3 常用的就业统计指标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基本表式
    5.1 高铁经济相关产品部门分类
        5.1.1 基于153 产品部门投入产出表分类
        5.1.2 基于42 产品部门投入产出表
        5.1.3 其他产品部门分类
    5.2 高铁经济增加值表
        5.2.1 生产法与收入法高铁经济增加值表
        5.2.2 支出法高铁经济增加值表与增加值总表
    5.3 高铁经济投入产出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表
        5.3.1 高铁经济投入产出表
        5.3.2 高铁经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表
    5.4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其他核算表
        5.4.1 高铁经济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交易表
        5.4.2 高铁经济国际收支平衡表
        5.4.3 高铁经济劳动投入核算表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核算表测算及分析
    6.1 高铁经济比例的确定
        6.1.1 高铁经济比例计算的理想方法
        6.1.2 高铁经济比例计算的实际方法
        6.1.3 产品部门高铁经济比例测算结果
    6.2 高铁经济投入产出表的建立及结果
        6.2.1 高铁经济投入产出表建立方法
        6.2.2 高铁经济投入产出表测算结果
    6.3 高铁经济增加值测算
        6.3.1 生产法高铁经济增加值测算
        6.3.2 收入法高铁经济增加值测算
        6.3.3 支出法高铁经济增加值测算
        6.3.4 高铁经济增加值总表测算及分析
    6.4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其他总量指标测算
        6.4.1 高铁经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测算
        6.4.2 高铁经济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测算
        6.4.3 高铁经济劳动投入总量测算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高铁经济产业关联及乘数效应测算与分析
    7.1 高铁经济的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7.1.1 后向联系(拉动作用)分析
        7.1.2 前向联系(推动作用)分析
        7.1.3 高铁经济产品部门影响力和感应度综合分析
    7.2 高铁经济产品部门乘数效应分析
        7.2.1 高铁经济产品部门产出乘数效应分析
        7.2.2 高铁经济产品部门收入乘数效应分析
        7.2.3 高铁经济产品部门就业乘数效应分析
        7.2.4 高铁经济产品部门增加值乘数效应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理论研究主要结论
        8.1.2 实证研究主要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3)知识产权产品纳入GDP核算问题研究 ——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知识产权产品及其核算发展
        1.2.2 知识产权产品核算范围及分类
        1.2.3 知识产权产品估价方法
        1.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点
2、知识产权产品核算理论
    2.1 知识产权产品相关概念
        2.1.1 产品
        2.1.2 知识产权
        2.1.3 知识产权产品
        2.1.4 知识产权产品与知识产权辨析
    2.2 知识产权产品核算范围的界定
    2.3 知识产权产品分类
        2.3.1 研究与试验发展
        2.3.2 矿藏勘探与评估
        2.3.3 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
        2.3.4 娱乐、文学或艺术品原件
3、知识产权产品估价方法
    3.1 传统估价法
        3.1.1 市场法
        3.1.2 成本法
        3.1.3 收益法
    3.2 其他方法
    3.3 估价方法的改进
        3.3.1 R&D
        3.3.2 矿藏勘探与评估
        3.3.3 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
        3.3.4 娱乐、文学或艺术品原件
4、兰州市安宁区知识产权产品价值的实际测算
    4.1 知识产权产品调查方案
        4.1.1 地区选择
        4.1.2 抽样框的建立
        4.1.3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的选择
        4.1.4 问卷设计
    4.2 兰州市安宁区知识产权产品产出测算
        4.2.1 相关参数选择
        4.2.2 实际测算
    4.3 知识产权产品纳入兰州市安宁区GDP的调整估算
    4.4 知识产权产品核算对兰州市安宁区GDP的影响分析
5、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4)作业成本法在A独立学院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教育成本的研究
        1.3.2 关于作业成本法的研究
        1.3.3 作业成本法应用于公办高校的研究
        1.3.4 作业成本法应用于独立学院的研究
        1.3.5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可能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作业成本法概述
        2.1.1 作业成本法的涵义
        2.1.2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2.1.3 作业成本法的相关概念
        2.1.4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2.1.5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2.2 教育成本概述
        2.2.1 成本
        2.2.2 教育成本
        2.2.3 高校教育成本
        2.2.4 生均培养成本
    2.3 独立学院概述
        2.3.1 独立学院的概念
        2.3.2 独立学院的性质
3 A独立学院教育成本核算现状分析
    3.1 A独立学院概况
        3.1.1 A独立学院简介
        3.1.2 A独立学院基本情况
    3.2 A独立学院教育成本核算现状
        3.2.1 工资福利支出的核算
        3.2.2 商品和服务支出的核算
        3.2.3 对个人和家庭补助的核算
        3.2.4 其他资本性支出的核算
    3.3 A独立学院教育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3.3.1 费用分类难以满足成本核算需求
        3.3.2 没有教育成本核算制度
        3.3.3 固定资产没有计提折旧
    3.4 A独立学院教育成本核算问题的成因
        3.4.1 缺少外在强制力
        3.4.2 缺乏内在动力
        3.4.3 成本核算观念未及时转变
    3.5 A独立学院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
        3.5.1 为实现A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3.5.2 有利于A独立学院加强内部管理
        3.5.3 为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提供依据
    3.6 A独立学院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
        3.6.1 作业具有稳定性
        3.6.2 间接费用所占比重大
        3.6.3 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硬件设施
        3.6.4 财务人员素质较好
4 A独立学院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方案设计
    4.1 教育成本核算步骤
        4.1.1 划分计入成本与不计入成本的费用
        4.1.2 划分计入当期成本与不计入当期成本的费用
        4.1.3 确定作业中心
        4.1.4 确定资源动因
        4.1.5 确定作业动因
        4.1.6 分配作业中心资源至各成本对象
    4.2 作业成本法在A独立学院的应用
        4.2.1 A独立学院教师、学生、各系课时量情况说明
        4.2.2 A独立学院间接成本分配
        4.2.3 对A独立学院教育成本数据分析
        4.2.4 对A独立学院的建议
5 A独立学院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保障措施
    5.1 学院管理层重视
    5.2 建立成本核算制度
    5.3 成立成本核算小组
    5.4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5.5 提升财务人员素质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6.2.1 不足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问题研究 ——以A公司M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2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相关理论概述
    2.1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概述
        2.1.1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构成
        2.1.2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分类
    2.2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现状
    2.3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方法
    2.4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
    2.5 本章小结
3 A公司M项目成本核算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A公司与M项目基本情况
        3.1.1 A公司基本情况
        3.1.2 M项目基本情况
    3.2 A公司M项目成本核算现状
        3.2.1 A公司M项目成本核算内容
        3.2.2 A公司M成本核算的分工
    3.3 A公司M项目成本核算现状存在的问题
        3.3.1 成本核算方法落后
        3.3.2 项目成员对成本核算不够配合
        3.3.3 账目管理水平有限
        3.3.4 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划分不明确
        3.3.5 成本预算数据不准确
4 作业成本法在A公司M项目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4.1 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4.1.1 必要性分析
        4.1.2 可行性分析
    4.2. 作业成本法应用于A公司M项目的具体流程
        4.2.1 编制作业成本计划
        4.2.2 作业成本计算
    4.3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核算结果对比
5 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相关建议
    5.1 加强企业对成本核算的重视
    5.2 鼓励公司全员参与成本核算
    5.3 不断完善成本核算制度和体系
        5.3.1 制定具有约束性和可行性的成本核算制度
        5.3.2 完善配套的成本核算系统
    5.4 完善预算工作,保证数据的准确
    5.5 合理推广作业成本法
    5.6 为财务人员建立培训机制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TDABC在省级公立医院项目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以K医院手术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研究综述
    2.2 作业成本法研究综述
    2.3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研究综述
    2.4 文献述评
3 基础理论
    3.1 作业成本核算理论
    3.2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4 省级公立医院TDABC项目成本核算体系设计
    4.1 省级公立医院项目成本核算现状及问题
        4.1.1 省级公立医院项目成本核算现状
        4.1.2 省级公立医院项目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4.2 应用TDABC核算医疗项目成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2.1 应用TDABC核算医疗项目成本的必要性
        4.2.2 应用TDABC核算医疗项目成本的可行性
    4.3 TDABC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原则及流程设计
        4.3.1 TDABC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原则
        4.3.2 TDABC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流程设计
5 TDABC在 K省级公立医院手术项目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5.1 K省级公立医院概况
    5.2 TDABC手术项目成本核算
        5.2.1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5.2.2 计量耗用的资源成本
        5.2.3 划分作业
        5.2.4 计算产能成本率
        5.2.5 估计单位作业产能消耗
        5.2.6 确定医疗项目的成本动因量
        5.2.7 计算医疗项目单位间接成本
        5.2.8 归集医疗项目总成本
    5.3 TDABC与 ABC手术项目成本核算对比分析
        5.3.1 ABC手术项目成本核算
        5.3.2 TDABC和 ABC手术项目成本核算对比分析
    5.4 TDABC在手术项目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5.4.1 控制成本费用,优化作业管理
        5.4.2 提高产能利用效率
        5.4.3 使绩效考核更客观,绩效管理更科学
6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健全医院成本管控体系
        6.2.2 加强医院成本核算人才培养
        6.2.3 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
        6.2.4 完善医院预算管理制度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7)BIM在工程成本核算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BIM概述
    1.1 BIM软件介绍
    1.2 BIM技术发展历程
2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现状
    2.1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繁复
    2.2发生设计变更时应对效率低下
    2.3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手段局限
    2.4项目中的“三超问题”常见
3 BIM技术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3.1 BIM模型实现各专业协同与数据共享
    3.2 5D技术实现项目全过程模拟
    3.3 B IM云库提升信息获取速度
    3.4项目过程可控轻松化解“三超问题”
4 BIM技术在成本核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1技术普及不够广泛
    4.2 BIM软件使用成本高
    4.3 BIM人才缺口巨大
    4.4 BIM模型质量影响工程量的提取
    4.5缺少针对BIM的行为规范
5 BIM技术在成本核算应用中的保障机制
    5.1加强推广BIM技术应用的政策引导
    5.2培养造价行业BIM技术人才
    5.3制定BIM模型数据的建立标准
    5.4整合资源,多方协作展开应用
6 结语

(8)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9)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10)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分享经济的界定
    第一节 分享经济由来
        一、分享经济的发展脉络
        二、国内外分享经济的实践模式
        三、分享经济的不同定义
        四、分享经济的共识
    第二节 分享经济的界定、构件与性质
        一、分享经济的界定
        二、分享经济的主要构成要素
        三、分享经济的商业模式
        四、分享经济的生产及组织形式
        五、分享经济的性质
    第三节 分享经济与其他新经济的关系
        一、分享经济与“三新”经济的关系
        二、分享经济与共享经济的关系
        三、分享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关系
        四、分享经济与其他新经济的关联逻辑和启发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分享经济的交易模式
    第一节 分享经济交易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一、分享经济交易模式的内涵
        二、生产者视角下分享经济交易模式的特征
        三、消费者视角下分享经济交易模式的特征
        四、分享经济的交易模式
    第二节 分享经济交易模式的不同类别
        一、按组织形式分类的分享经济交易模式
        二、按实现方式分类的分享经济交易模式
    第三节 分享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交易模式比较
        一、分享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交易组织形式比较
        二、分享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交易模式特征比较
    第四节 传统经济交易模式增加值核算与启示
        一、传统经济交易模式的增加值核算
        二、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不适用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
        一、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理论基础
        二、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基本规则
    第二节 分享经济的核算主客体及统计范围
        一、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主体界定
        二、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客体
        三、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产出统计范围
    第三节 分享经济产品与行业的统计分类方法
        一、分享经济产品统计分类的原理与方法设计
        二、分享经济行业统计分类的原理与方法
        三、分享经济产品与行业的统计分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享经济增加值的核算方法
    第一节 生产法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方法
        一、生产法分享经济增加值的一般核算
        二、分享经济不同商业模式的生产法核算
    第二节 收入法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方法
        一、收入法分享经济增加值的一般核算
        二、分享经济收入核算的特殊问题
        三、网络分享平台的收入形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数据的呈现与实现方法
    第一节 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表式的设计
        一、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表式的构建逻辑
        二、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表式的构建
        三、分享经济核算表的宏微指标衔接
    第二节 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数据实现
        一、中国“三新”经济统计报表制度的概述
        二、分享经济统计调查的实践情况分析
        三、分享经济住户统计调查的设计
        四、分享经济小微企业活动统计调查的设计
    第三节 分享住宿模式统计调查设计
        一、分享住宿模式的界定与发展现状
        二、分享住宿模式调查问卷的设计
        三、分享住宿模式问卷调查的抽样方案
        四、分享住宿模式增加值的统计推断方法
    本章小结
结论与研究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附录 A:调查问卷
    附录 B:网络爬虫程序代码
致谢

四、计算机技术在项目核算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作业成本法在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以Y公立医院为例[D]. 李丹娅.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基于卫星账户原理的高铁经济宏观效应评价研究[D]. 冒小栋. 江西财经大学, 2021(09)
  • [3]知识产权产品纳入GDP核算问题研究 ——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D]. 汪一泓.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 [4]作业成本法在A独立学院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D]. 吴宇钦.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5]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问题研究 ——以A公司M项目为例[D]. 于涵.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6]TDABC在省级公立医院项目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以K医院手术项目为例[D]. 王婧霏.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
  • [7]BIM在工程成本核算中的应用分析[J]. 杨智雄. 中外建筑, 2020(04)
  • [8]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9]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10]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研究[D]. 李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计算机技术在项目会计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