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食管癌多模式治疗的反应

预测食管癌多模式治疗的反应

一、Prediction of Response to Multimodality Treatment inEsophageal Cancer(论文文献综述)

胡洁蔓[1](2021)在《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结直肠外科广泛开展,患者住院时间显着缩短。直肠癌临时造口多为回肠造口,造口排泄物稀薄量大且腐蚀性强,造口护理难度大。如何让临时造口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造口护理技术成为当前临床造口护理工作的难点。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临时造口还纳后,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肠功能障碍,降低其术后生活质量。目前,关于造口护理的实践和研究均集中在造口建立期,尚缺乏还纳后患者的护理方案。研究目的:描述并分析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在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的支持性护理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支持性护理需求状况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系统检索、评价和汇总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护理循证证据;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框架,按照患者需求、证据综合、证据传播、证据应用4个环节开展研究。1.患者需求:采用混合方法研究中的会聚平行混合方法对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临时造口患者进行需求分析。分别对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临时造口患者开展同期的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在定量研究部分,分别对长春市两所三甲医院行ERAS理念下直肠癌根治术和临时造口术的造口建立期患者,以及行造口还纳术的造口还纳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简版癌症支持性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和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还纳期患者调查问卷还包括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量表。在质性研究部分,采用最大差异抽样法选取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两个阶段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根据事先设计的访谈提纲进行半结构化深入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整合。2.证据综合:采用系统检索的方法对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对符合纳入排除条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内容分析,提取和总结相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级和推荐强度划分,最终形成最佳实践信息册或总结。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原始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总结归纳。3.证据传播:基于前期对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两阶段患者需求分析的结果,以及关于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护理循证证据的最佳实践信息册和还纳期护理相关文献系统评价结果,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通过邀请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开展专家会议法对该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形成终稿。4.证据应用:通过在吉林省两所三甲医院开展前瞻性同期类实验研究,一所医院采用上述护理方案,另一所采用ERAS理念下常规护理方案,并在患者造口术后1个月、3个月和9个月继续对患者进行持续随访评估以评价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1.患者需求:造口建立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总分中位数为68,四分位间距为19.75,且都有着广泛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其中信息需求、支持需求和心理需求得分最高,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是57.95(47.73)、50.00(50.00)和47.50(40.00)。该阶段患者信息需求主要包括造口护理相关信息和癌症治疗相关信息,支持需求主要为获得医疗团队的支持。自卑、无力感、内疚和担忧是该阶段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造口还纳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总分中位数为95,四分位间距为35,略好于造口建立期患者。信息需求和支持需求是该阶段患者得分最高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是72.73(36.36)和40.00(45.00)。该阶段患者信息需求主要包括管理症状的方法和疾病的预后相关信息,支持需求包括医疗团队的支持和同伴支持。2.证据综合阶段:通过对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和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指南和系统评价进行文献检索,最终分别纳入指南文献5篇和系统评价7篇,以及指南文献9篇和系统评价3篇。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汇总以及专家小组的论证,最终形成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和造口建立期护理最佳实践信息册。因缺乏造口还纳期护理指南,对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原始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并总结归纳出9个方面的系统评价结果。3.证据传播阶段: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经研究小组反复讨论,构建了《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包括护理原则、造口两阶段护理子方案以及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子方案三个部分。通过专家论证法将该方案进行简化和修订,形成终稿,包括护理原则、造口建立期护理方案和造口还纳期护理方案三个部分,造口建立期护理方案和造口还纳期护理方案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延续性护理三个方面。4.证据应用阶段:除社会家庭状况维度外,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其他维度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除在性需求维度外,干预组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造口还纳时间以及LARS的严重程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1.ERAS理念下造口建立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支持性护理需求程度较高,其中信息需求特别是造口护理和癌症治疗相关信息以及获得医疗团队的支持是该阶段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2.ERAS理念下造口还纳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支持性护理需求程度较高,其中信息需求特别是管理症状的方法和疾病的预后相关信息以及获得医疗团队和同伴的支持是该阶段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3.构建的《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应用于我国结直肠ERAS临床情境中具有一定有效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并为临床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刘凯伦[2](2021)在《基于SEER数据库的Ⅱ-Ⅲ期食管鳞/腺癌患者手术与根治性放化疗对比》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胃肠道肿瘤中占很大比例。在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高居世界第一。食管癌主要有两种组织学类型,即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和腺癌(Adenocarcinoma,AC),两种类型食管癌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肿瘤生物学和生存预后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我国约90%的食管癌病人为鳞癌,腺癌所占比例较小。而西方国家鳞癌的发病率在过去30年中持续下降,腺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的位置反映了它们的病因。腺癌多见于食管下三分之一,是由胃食管反流后肠上化生演变而来。鳞状上皮细胞遍布整个食道,但食管上三分之一段和中三分之一段是鳞癌最常见的部位。Ⅱ-Ⅲ期食管癌属于局部晚期,多数食管癌患者发现时已为此期。局部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差,在15%-34%之间。手术仍是局部晚期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根治性放化疗的作用越来越显着。相关研究表明,鳞癌细胞对于放射线更为敏感,根治性放化疗对于位于食道上三分之一的肿瘤(尤其是颈部肿瘤)是较好的治疗选择。而腺癌则对放射线敏感性较差,同时下段食管癌的解剖位置更有利于行手术治疗。对Ⅱ-Ⅲ期食管鳞癌与腺癌患者在手术与根治性放化疗的选择上仍存在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根治性手术与根治性放化疗两种治疗方法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差异。研究方法:选择2004-2015年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SEER数据库)共4235例II-III期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食管癌病人分为鳞癌与腺癌两个组,通过对比手术与根治性放化疗两种方式,分析最佳治疗方法。建立列线图(Nomogram)在综合各种预后因素后评估预测食管癌患者治疗后生存的可能性。采用一致性指数(C-指数)和校准曲线(ROC曲线)对列线图进行验证。分别建立两组的Cox回归来分析独立预后因素。采用Kaplan Meier法(K-M曲线)和log-rank检验用于分析比较总生存期(OS)及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结果:数据库中收集了食管鳞癌患者1858人,占总数的43.9%,食管腺癌患者2377人,占总数的56.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理类型有不同的预后因素。年龄、种族、性别、病理分级、T分期及治疗方式是鳞癌患者独立且显着的预后因素(p<0.05),而肿瘤位置、N分期及临床分期对于预后无显着影响(p>0.05)。年龄、病理分级、T分期、N分期及治疗方式是腺癌患者独立且显着的预后因素(p<0.05),而种族、性别、肿瘤位置、N分期及临床分期对于预后无显着影响(p>0.05)。根据所有预后因素,可建立列线图,进一步预测出患者3年及5年生存率。3年及5年的校准曲线(Calibration曲线)表明,预测概率与观测概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鳞癌患者的回归分析中,手术与根治性放化疗对于改善病人的预后无显着差异(R+C vs S:HR 0.95;95%CI 0.80-1.11;p>0.05),而对于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后病人生存时间可得到延长,较放化疗相比可以显着改善患者生存(R+C vs S:HR 1.19;95%CI 1.04-1.35;p<0.05)。校验曲线也显示预测结果与实际观察结果之间具有良好一致性。K-M生存曲线同样表明鳞癌组患者接受单纯手术治疗和根治性放化疗的预后没有显着差异。手术和根治性放化疗后三年OS分别为31.3%和26.9%,5年OS分别为25.2%和17.8%,p<0.001。3 年 CSS 分别为 35%和 32%,5 年 CSS 分别为 28.7%和 24.3%,p<0.001。腺癌组患者手术治疗较根治性放化疗预后更好,生存期明显得到延长。手术和根治性放化疗后三年OS分别为36.1%和19.1%,5年OS分别为28.2%和12.9%,p<0.001。3 年 CSS 分别为 42.7%和 23.3%,5 年 CSS 分别为 35.3%和17.6%,p<0.001。结论:对于Ⅱ-Ⅲ期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影响预后的因素不同,治疗方式的选择也有较大差异。对于鳞癌患者来说,手术与根治性放化疗比较预后无明显差别。而对于腺癌患者,病人接受手术治疗比根治性放化疗效果更好,但缺乏更多的临床证据。在提供治疗建议时,应考虑患者的病理类型,以确定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

雷凯[3](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近期预后影响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食管癌患者对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及近期预后影响的分析,为合并不同严重程度COPD的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63例患者,男124例、女39例,平均年龄63.8(40~82)岁,根据术前是否合并COPD,分为COPD组(n=87)和非COPD组(n=76),收集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及2年生存情况。结果:COPD组患者术后出现心肺部并发症(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和心律失常)和吻合口瘘发生率均较非COPD组高(P均<0.05);Spearman生存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OPD严重程度与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呈正相关性(r=0.437,P<0.001);其中合并重度COPD的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着高于非COPD者以及轻、中度COPD者(P均<0.05);COPD组食管癌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低于非COPD组(56.1%vs.78.5%,P=0.001),且COPD严重程度与食管癌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成反比。结论:合并COPD显着增加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利于患者预后,且COPD严重程度与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2年生存率存在相关性。

王桂峰[4](2021)在《老年食管鳞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替吉奥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且预后较差。手术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在老年食管癌患者这一群体中,由于其手术的术后并发症较大及老年患者本身的耐受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使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成为不愿或不能手术的标准治疗手段。目前临床治疗老年食管癌在同步放化疗后多采取定期复查随病情进展在制定相应治疗手段,辅助化疗的疗效仍不确切,能否在老年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通过进一步强化辅助化疗以控制远期疗效仍待观察。本文对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的141例老年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在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进一步替吉奥辅助化疗与否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并对相关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6月1日—2019年6月30日共计141例老年食管鳞癌患者(≥70岁)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既往均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接受过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根据是否行替吉奥辅助化疗分为化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化疗组共52例,对照组共89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并对T分期、辅助化疗、原发肿瘤长度等进行Kaplan-Meier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8.4个月,化疗组与对照组2年、3年OS分别为54.9%、46.1%和44.8%、30.9%(P=0.096),2年、3年PFS分别为57.8%、49.6%和38.8%、28.1%(P=0.040),2年、3年LRFFS分别为67.3%、62.5%和44.2%、35.6%(P=0.0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6岁、原发肿瘤长度<6.5cm、T分期为2-3期、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Ⅱ~Ⅲ期有着更好的OS;T分期为2-3期、临床分期为Ⅱ~Ⅲ期及替吉奥辅助化疗与更好的PFS及LRFFS密切相关。进一步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辅助化疗给患者带来更高的PFS与LRFFS(均P<0.05),但对于OS疗效不显着;临床分期Ⅱ-Ⅲ相较于Ⅳa期有着更好的OS、PFS及LRFFS;年龄<76岁、淋巴结阴性有着更好的临床效应,预后更好。两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以0-1级为主,替吉奥辅助化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主要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不良反应等,差别较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对于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经同步放化疗后替吉奥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无进展生存率和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能够耐受。替吉奥单药可作为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辅助化疗的治疗选择。

徐连[5](2021)在《食管癌手术患者心理困扰及其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纵向调查食管癌手术患者在不同时间点心理困扰水平及生活质量呈现的动态变化轨迹,分析各时间点心理困扰的影响因素,寻找可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医护人员早期识别心理困扰,指导临床心理困扰的动态管理及制定延续护理管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纵向研究设计,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0月重庆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胸心外科符合研究标准的132例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核心30(EORTC QLQ-C30)”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食管癌生活质量专项问卷(EORTC QLQ-OES18)”,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明确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前(T1)、出院时(T2)、术后3月(T3)和术后6月(T4)4个时间点的HAD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根据HADS评分,把患者分为高心理困扰组(任一分量表HADS≥11)和低心理困扰组(任一分量表HADS≤10),对比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和生活质量各维度差异,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食管癌手术患者HADS评分情况:食管癌手术患者在术前1天(T1)焦虑评分最高(6.83±2.47),术后6月(T4)焦虑评分最低(4.14±1.60);术前1天(T1)抑郁评分最高(5.47±1.89),术后6月(T4)抑郁评分最低(4.38±1.24)。患者在4个时间点HA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个时间点HAD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 EORTC QLQ C-30评分结果显示:在T1-T4各时间点,高心理困扰组患者各功能维度评分和生活质量综合维度评分均显着低于低心理困扰组患者,高心理困扰组组患者的各症状维度评分均显着高于低心理困扰组患者,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ORTC QLQ OES-18评分结果显示:在T1-T4各时间点,高心理困扰组患者的各症状维度评分显着高于低心理困扰组患者,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食管癌手术患者心理困扰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工作状态、文化程度、就医条件、术前合并症、术后胸引管带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病理分期、术后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食管癌手术患者心理困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术前1天(T1)食管癌手术患者心理困扰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家庭人均月收入(P=0.037,OR=13.789,95%CI 1.757-157.897)、情感功能(P=0.002,OR=0.879,95%CI 0.810-0.955)、经济困难(P=0.041,OR=1.038,95%CI 1.002–1.075)、吞咽困难(P=0.047,OR=0.917,95%CI0.841–0.999);(2)出院前1天(T2)食管癌手术患者心理困扰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后并发症(P=0.03,OR=12.432,95%CI 1.267-116.232)、情感功能(P=0.021,OR=0.856,95%CI 0.892–0.984)、食欲丧失(P=0.026,OR=0.939,95%CI 0.888–0.993)、吞咽困难(P=0.029,OR=1.042,95%CI1.007–1.113)、疼痛(P=0.024,OR=1.102,95%CI 1.057–1.153);(3)术后3月(T3)食管癌手术患者心理困扰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情感功能(P=0.024,OR=0.883,95%CI 0.792–0.984)、社会功能(P=0.011,OR=0.882,95%CI 0.801–0.972)、吞咽困难(P=0.047,OR=0.917,95%CI0.841–0.999)、疲劳(P=0.034,OR=1.092,95%CI 1.007–1.183)、反流(P=0.015,OR=0.911,95%CI 0.811–0.932);(4)术后6月(T4)食管癌手术患者心理困扰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情感功能(P=0.008,OR=0.900,95%CI 0.832–0.972)、反流(P=0.023,OR=1.125,95%CI 1.017–1.245)。结论:1食管癌手术患者HADS评分在T1-T4呈动态变化,患者的焦虑评分整体随时间呈下降的趋势,在术前1天(T1)焦虑评分最高,在术后6月(T4)焦虑评分最低,抑郁评分的变化轨迹与焦虑评分的变化轨迹相同。提示该类患者的心理困扰状况应受到重点关注,并且进行动态评估。2食管癌手术患者的心理困扰受多种独立危险因素影响,术前1天(T1)心理困扰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家庭人均月收入、情感功能、经济困难、吞咽困难;出院前1天(T2)心理困扰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后并发症、情感功能、食欲丧失、吞咽困难、疼痛;术后3月(T3)心理困扰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吞咽困难、疲劳、反流;术后6月(T4)心理困扰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情感功能、反流。医护人员应注重加强对家庭经济负担重、情感功能低下、社会功能低下,以及有吞咽困难、反流、食欲丧失、疼痛、疲乏症状的患者,根据患者不同特点前瞻性实施身心及症状干预,降低心理困扰水平,从而提高其整个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王朝阳[6](2021)在《肿瘤长度对于食管癌预后的影响 ——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文中认为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世界上最常见、最致命的消化系统癌症之一。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和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食管癌最主要的组织学类型。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食管癌的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而在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则以鳞癌为主。食管鳞状细胞癌是我国食管癌的主要类型,每年新增病例47.7万例,死亡37.5万例,是我国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一个主要的健康负担,虽然化疗和放疗可以改善病情,但复发频繁,大多数患者在确诊后1年之内死亡,5年生存率不足20%。改善食管癌预后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化疗和放疗相结合,虽然目前已经有确立的放疗和化疗方案,但手术切除仍然是治愈这种疾病的唯一可行的方法。完整的手术切除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可以给临床医生提供患者准确的pTNM分期,对预测预后、确定术后治疗方案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目前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食管肿瘤分期系统中,肿瘤的分期取决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T分类)、淋巴结转移(N分类)和远处转移(M分类),而不考虑肿瘤的长度。但是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越来越多的发现,即使是对于相同TNM分期的食管癌患者,其预后也存在很大差异。在许多研究中,食管癌的肿瘤长度被认为是一个可能的独立预后因素,但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目的:一个有效、合理的食管癌病理分期系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长期生存的预测是非常重要的。鉴于目前食管癌分期系统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我们这篇综述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来评估食管癌患者的肿瘤长度和预后结果之间的关系,期望能够发现食管癌患者肿瘤长度作为一个临床分期和预后评价指标的价值,来丰富食管癌患者的病理分期系统,使患者能够接受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更准确地预后评价。方法:系统的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中涉及食管癌患者的肿瘤长度和预后结果的相关文章。采用风险比(Hazardratio,H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作为评估肿瘤长度与预后结果之间关系的有效指标(包括总生存期(OS)、无病生存期(DFS)、无进展生存期(PFS)、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采用STATA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数据综合。结果:共检索出1 1 1 0篇文章。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1篇文章,28973例患者。综合统计结果显示,在食管癌患者中,长肿瘤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参数,与较差的 OS(HR=1.30;95%CI:1.21-1.40,p<0.001)和 DFS(HR=1.38;95%CI:1.18-1.61,p<0.001)有关。亚组分析也表明,在许多不同的亚组中,长肿瘤与不良的OS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价证实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对PFS、DSS和CSS的分析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结论:Meta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患者中长的肿瘤与差的OS、DFS、PFS、DSS和CSS有关。肿瘤长度可能是预测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可作为独立的分期参考指标;进一步分析提示,尤其对于早期的食管癌患者,长的肿瘤是一个显着的危险因素,所以增加肿瘤长度作为食管癌病理分期指标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对纳入文献中选取的不同截断值的分析,我们认为5cm的肿瘤长度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分期界限,为食管癌患者在治疗方式选择和预后评价方面提供参考。

王兵[7](2021)在《MTDH在食管鳞癌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相关性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食管癌是全世界恶性肿瘤中发病和死亡排名前十之一的肿瘤,疾病早期诊断不易,患者预后较差。近年来研究发现异粘蛋白(Metadherin,MTDH)在人类多种癌症中上调,被报道与人类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然而,MTDH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功能意义还不明晰。本研究拟探讨MTDH在ESCC组织和血清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GEO等多种数据库筛选出人ESCC中的差异表达基因MTDH及其与人ESCC中的共表达基因。2.公共数据库明确MTDH在食管癌组织中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差异表达,并探索MTDH高低表达是否与患者临床特征有关联。3.应用公共数据库分析MTDH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患者生存的关系。4.将前期得到的差异基因应用R软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MTDH在人体ESCC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5.公共数据库分析绘制蛋白共表达网络图和MicroRNA表达相关的热图。6.分析与信号通路、共表达蛋白网络的基因以及MicroRNA的相关性。7.应用QRT-PCR、免疫组化实验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ESCC患者的组织和血清的MTDH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是否有关联。8.应用统计学中的Kaplan-Meier方法来分析MTDH的表达水平与ESCC患者预后生存的关系,并绘制总生存期和疾病无进展生存期的生存曲线。9.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ESCC患者预后风险因素。10.分析其作为ESCC血清诊断标志物的诊断效能,并绘制ROC曲线。结果:1.生信分析显示,MTDH是ESCC的差异表达基因,其在ESCC中显着上调,并且与肿瘤分期及预后生存相关,MTDH高表达的食管癌患者比低表达患者的OS和DFS更短,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预测其参与肿瘤发展的多条信号通路及多项生物过程和功能,并与多种蛋白、MicroRNA相互联系,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ESCC组织中MTDH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患者的G分级、T分期、N分期、M分期及p TNM分期显着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肿瘤位置以及肿瘤最大直径均无关(P>0.05)。3.MTDH阳性表达患者的OS为16.262±0.855个月,DFS为14.943±0.981个月;而MTDH阴性表达患者的OS为20.533±1.278个月,DFS为19.857±1.436个月;MTDH表达阳性者的OS(P=0.014)和DFS(P=0.029)均显着低于MTDH表达阴性者。单因素分析显示,MTDH表达(P=0.007)、T分期(P=0.013)、N分期(P=0.028)、M分期(P=0.041)和p TNM分期(P=0.016)显着影响了ESCC患者的预后生存;多因素分析显示,MTDH是独立影响ESCC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0.020)。4.ESCC患者血清中MTDH和SCC浓度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血清MTDH与患者的T分期、N分期、M分期及p TNM分期显着相关(P<0.05);且血清SCC与患者的N分期、M分期及p TNM分期显着相关(P<0.05);而与其它的因素均无明显相关性。5.ESCC死亡组患者血清中MTDH浓度高于存活组患者(P<0.001)。6.ROC分析显示,MTDH单独检测、SCC单独检测及两者联合检测的AUC值分别为0.850、0.821和0.92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ESCC组织和血清中MTDH表达显着增高,表达的高低与ESCC的G分级、T分期、N分期、M分期、pTNM分期及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并且MTDH的高表达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中MTDH表达可能作为辅助诊断ESCC的生物标志物。2.MTDH在人体内可能参与肿瘤发展的多条信号通路及多项生物学过程和功能,并与多种蛋白、MicroRNA相互联系。3.MTDH参与ESCC的发生发展,是ESCC诊断、治疗以及预测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罗继文[8](2021)在《持续肋间神经阻滞在开胸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开胸手术是纵隔、肺和食管等胸外科疾病的常见治疗方式,但开胸手术后常常伴发胸部切口疼痛。术后疼痛不仅可以引起应激反应,还可以严重影响胸廓运动、排痰和咳嗽等动作,使得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受到限制,最终可以导致患者发生术后肺炎和肺不张等并发症。因此开胸手术后良好的镇痛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硬膜外腔麻醉是开胸手术后常见的区域镇痛方式,镇痛效果较好,但容易导致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尿潴留和低血压等并发症。肋间神经阻滞镇痛将麻醉药局部注入肋间神经沟以阻断肋间神经,具有操作简便安全且并发症少的特点,但单纯肋间神经阻滞的镇痛时效较短,且镇痛效果较差。开胸术后通过胸壁置管持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是进一步提高肋间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的重要方法。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持续肋间神经阻滞与单纯肋间神经阻滞和持续硬膜外镇痛在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应用效果,为临床上开胸手术后应用持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120例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胸外科进行开胸手术的患者,其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40~77(58.10±7.00)岁。应用随机数表产生随机序列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A组为持续肋间神经阻滞组,术后分组镇痛方案为通过穿刺装置持续泵入0.075%罗哌卡因(3m L/h)以持续阻滞肋间神经;B组为单纯肋间神经阻滞组,术后分组镇痛方案为单次注射罗哌卡因(0.25%,3m L)行单纯肋间神经阻滞;C组为持续硬膜外镇痛组,术后分组镇痛方案为通过常规术前置管持续泵入0.2%罗哌卡因(4-8 m L/h)行硬膜外镇痛。三组患者均接受基础镇痛方案+分组镇痛方案,其中基础镇痛方案为帕瑞昔布钠40mg q12 h i.v.+哌替啶1.5 mg/kg q8 h i.m,且当患者主诉疼痛时主诉疼痛时行追加注射哌替啶镇痛的补救镇痛方案。研究者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疼痛量表联合数字评分量表从术后6 h至术后第4d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同时记录每组患者每日追加哌替啶用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各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及追加镇痛药物的剂量,对三种镇痛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第0d,三组方案联合基础镇痛均能有效控制疼痛,且三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分别为A组(2.02±0.39)分、B组(2.13±0.75)分、C组(2.03±0.69)分。A组与C组患者疼痛评分在术后第0-2d和术后第3-4d均无显着性差异[(2.08±0.28)分vs.(1.93±0.53)分,(3.20±0.53)分vs.(3.46±0.47)分,P>0.05]。但各组患者术后第3-4d疼痛评分均显着高于术后第0-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3.20±0.53)分vs.(2.08±0.28)分,B组(3.95±1.07)分vs.(2.42±0.73)分,C组分(3.46±0.47)分vs.(1.93±0.53),P<0.05]。B组患者追加镇痛药物剂量显着高于A组和C组,差有统计意义[(343.33±119.56)mg vs.(220.00±64.08)mg,(343.33±119.56)mg vs.(225.38±78.85)mg,P<0.05]。但A组和C组患者追加镇痛药物剂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0.00±64.08)mg vs.(225.38±78.85)mg,P>0.05]。三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A组(12.85±8.57)d、B组(15.00±15.14)d、C组(13.95±13.29)d。结论:多模式镇痛是剖胸术后早期控制疼痛的理想方案。持续肋间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减少补救镇痛的用药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李希丽[9](2020)在《预后营养指数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肺癌作为呼吸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及生命。近年来,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肺癌的检出率逐渐增高。根据2018年全球权威杂志美国癌症学会官方期刊《临床医师癌症杂志》最新统计数据,全世界肺癌的发病率为11.6%,死亡率高达18.4%,均位于第一位,其中男性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亦位居首位。对于早期肺癌患者,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科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甚至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然而,由于肺癌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很多患者就诊时已发生了远处转移,尤其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为ⅢB或Ⅳ期时,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只能选择化疗、放射性治疗、靶向药物、肿瘤热消融、免疫等治疗,导致获益价值有限、生存期不长。因此,分析晚期肺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对改善患者预后及临床结局有重要意义。此外,晚期肺癌常阻塞气管及支气管管腔,引起病人反复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治疗手段起效慢,效果欠佳,不能即刻解除气道梗阻。近年来,支气管镜介入技术发展迅速,对恶性中央气道阻塞的治疗效果显着,可迅速缓解相关症状,成为治疗恶性气道阻塞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作为肺癌多模式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反复多次的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在抑制气道肿瘤生长的同时,也为晚期肺癌的后续治疗创造了条件。因此,支气管镜介入技术在晚期肺癌引起的气道梗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支气管镜介入技术虽然创伤小,但由于手术风险大,支气管镜操作人员在介入技术方面经验不足,不可避免存在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延长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了病人反复治疗的次数,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因此,亟需寻找快速有效的指标来预测支气管镜介入术后的并发症,从而提前制定干预计划,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近年来,一些无创且容易测量的生物指标,常被用来指导恶性肿瘤的预后。预后营养指数(PNI),作为其中之一,最初用来评估胃肠道肿瘤术后的营养免疫状态,后来被证明对很多恶性肿瘤(胃癌、肝癌、食管癌、肺癌、恶性胸膜间皮瘤等)均有着重要的预后价值。目前关于PNI与肺癌预后的相关性报道,大部分见于有手术适应症的NSCLC病人的研究。对于晚期NSCLC来说,已有研究表明,PNI在晚期NSCLC化疗患者的预后中,有显着性意义。然而关于PNI在晚期NSCLC患者中预后机制的研究仍较少。此外,最近的研究发现,预后营养指数(PNI)还可用于评估肿瘤病人的手术风险,且与多种癌症(肝癌、胰腺癌、食管癌、乳腺癌、肺癌等)治疗后的并发症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一项关于PNI与癌症的综合荟萃分析中,作者观察到低PNI患者的总生存期显着缩短,术后并发症增多。近期有研究证明了 PNI与NSCLC术后气胸、肺部感染等风险显着相关,低PNI值的病人发病风险更高。然而,关于PNI与晚期NSCLC经气管镜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的研究,目前尚缺乏。基于以上现状,本研究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了 315例晚期(ⅢB及Ⅳ期)NSCLC的病人资料并计算其PNI,分析PNI与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期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PNI对此类病人的预后价值及预后机制。第二部分分析71例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氩等离子凝固(APC)、激光、冷冻、气道支架)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NI对晚期NSCLC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第一部分:预后营养指数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意义及机制研究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了 315例病理确诊为晚期NSCLC的病人资料并计算其预后营养指数,分析预后营养指数与病人的临床特征、生存期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预后营养指数对此类病人的预后价值及机制。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病理确诊为IIIB期和IV期的NSCLC31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主要相关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预后营养指数、肿瘤病理诊断、病理分期、肿瘤的治疗方式(化疗或EGFR-TKI药物治疗)。预后营养指数的计算方式:PNI=10 ×血清白蛋白值(g/d1)+0.005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每mm3)。对上述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对临床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率分析,生存曲线的等价性检验用log-rank统计量法,并进行了比例风险假定检验。用SPSS statistic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315例病人中,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26岁,平均58.53岁。男性213例,女性102例。110例有吸烟史。肺腺癌162例,肺鳞癌110例,其他类型肺癌43例。根据肺癌TNM分期,ⅢB期143例,Ⅳ期172例。315例病人中240例接受化疗,余75例接受EGFR-TKI治疗。2.本研究中PNI最大值为73.25,最小值为5.15。在此研究中,根据ROC曲线,我们将PNI的界值定为50。根据此值,315例病人被分为高PNI组(PNI>50;n=136;43.2%)与低 PNI 组(PNI≤50;n=179;56.8%)。其中高 PNI 组中位生存期17.95个月,低PNI组中位生存期14.4个月。相比高PNI组患者,低PNI组患者的生存预后更短(HR=1.331,95%CI:1.05-1.688,P=0.018)。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高PNI组(74%)明显高于低PNI组(67%)。3.PNI及其他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PNI与肺癌的病理分期及治疗方式有明显相关性。PNI值高的更见于化疗组(P=0.049),另外,相对于病理分期为Ⅳ期的肺癌病人,ⅢB期病人的PNI值更高(P<0.0001)。PNI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吸烟史无明显相关性(P>0.05)。4.PNI及其他临床因素与总生存时间的关系: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发现:在本组患者中,与生存时间相关的指标为肺癌的病理分期(P=0.017)、吸烟史(P=0.001)、病理类型(P<0.001)以及PNI(P=0.018)。多因素分析后发现:病理分期(P=0.005)、吸烟史(P<0.001)以及PNI(P=0.001)成为晚期NSCLC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NI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其中低PNI患者有更高的死亡风险。第二部分:预后营养指数对晚期NSCLC经支气管镜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研究目的:支气管镜介入技术在晚期NSCLC病人中应用广泛、有效率高,但也有一定的并发症。本文将重点研究预后营养指数(PNI)与晚期NSCLC病人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冷冻、激光、氩等离子体凝固术(APC)及气道支架植入)后常见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我们选取了病理确诊为晚期NSCLC的病人71例,胸部CT显示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中央气道狭窄。每个病人在第一次住院期间,至少行两次支气管镜检查,并对病人进行6个月的随访,至少1-3个月随访一次,包括行胸部CT、支气管镜检查及临床症状评估。病人临床特征分析包括年龄、性别、KPS评分、肿瘤病理类型、阻塞部位、阻塞程度评分、阻塞类型及PNI值,PNI值计算公式:PNI=10×血清白蛋白值(g/dl)+0.005×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每mm3)。分析PNI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同时统计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在本研究中,根据ROC曲线,PNI的cutoff值为44.5,根据此值分为高PNI组与低PNI组,比较两组患者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来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并计算P值,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病人总数71例,男性44例(62%),女性27例(38%);肺腺癌29例(40.8%),肺鳞癌42例(59.2%)。根据气道阻塞位置,57.7%的病人阻塞部位为气管,15.5%为左主支气管阻塞,19.7%为右主支气管阻塞,7.1%为右中间支气管阻塞。在本研究中,根据ROC曲线,PNI的cutoff值为44.5,根据此值分为高PNI组(PNI≥44.5)为41例(57.7%),低PNI组(PNI<44.5)为30例(42.3%)。根据气道狭窄类型看,16(22.5%)例为外压型狭窄,30(42.3%)例为腔内狭窄,25(35.2%)例为混合型狭窄。其中KPS评分≥60分的为33(46.5%)人,KPS<60分的为38(53.5%)人。气道狭窄程度根据Myer-Cotton狭窄分级系统[4],分为四级:气道狭窄程度≤50%为Ⅰ级,Ⅱ级为狭窄程度51%-70%,Ⅲ级为71%-99%,Ⅳ级为狭窄程度100%。根据此分级,Ⅱ级为23(32.4%)例,Ⅲ级为43(60.6%)例,Ⅳ级为5(7%)例。2.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次数:所有病人共行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256次。其中治疗次数最多为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为99次;其次为氩等离子体凝固术,为66次;第三为激光治疗,48次;气道支架为43次。若按肺癌病理类型分析,此研究显示,肺腺癌病人分别行气道支架、激光、氩等离子体凝固术、冷冻技术次数为14次、30次、25次、38次,肺鳞癌病人分别行气道支架、激光、氩等离子体凝固术、冷冻技术次数为29次、18次、41次、61次。3.支气管镜介入术后并发症:本研究中,急性并发症:呼吸衰竭为2例(3%),大出血4例(6%),气胸1例(1.5%),死亡1例(1.5%)。1月内死亡2例(3%)。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急性并发症,其中腔内组织增生导致的管腔再狭窄最常见,为19例(27%),支架断裂、移位各2例(3%),粘痰附着5例(7%),无气道穿孔发生。4.PNI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病人的PNI与年龄及性别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PNI与病理类型、阻塞部位、阻塞类型、阻塞程度及KPS评分无关(P>0.05)。5.PNI与支气管镜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关系:介入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为腔内组织增生导致的管腔再狭窄及粘痰附着。通过比较两组之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我们发现,在管腔再狭窄的发生率中,高PNI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低PNI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粘痰附着发生率中,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5)。6.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与管腔再狭窄的关系:我们发现,其他因素中,仅有阻塞类型(P=0.024)与管腔再狭窄相关,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部位、KPS评分、阻塞程度与管腔再狭窄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NI对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晚期NSCLC后发生的腔内组织增生导致的管腔再狭窄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对于较低的PNI患者,我们可以提前采取干预措施,如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加入免疫疗法并及时复查气管镜,从而降低介入治疗术后此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创新性意义:1.本课题首次详细探讨了预后营养指数在晚期(ⅢB/Ⅳ期)NSCLC病人中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机制,为晚期NSCLC病人较早选择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2.本课题首次尝试性分析了 PNI对晚期NSCLC病人经支气管镜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腔内组织增生导致的管腔再狭窄)的预测作用,为我们减少此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晚期NSCLC的临床预后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星[10](2020)在《SERPINA5预测食管鳞癌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文中提出目的:食管鳞癌患者在进行放化疗后应用iTRAQ技术在疗效及预后的预测方面对血清中出现差异的蛋白进行筛选。方法:1.以局部晚期及晚期食管鳞癌患者为纳入对象的有91例,根据综合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放疗和化疗进行,动态随访患者的疗效评价;同时采集在疗程开始之前、疗程开始之后的外周血。2.分别在治疗疗程开始之前、治疗疗程开始之后收集食管鳞癌患者的外周血,对血中的蛋白质鉴定和定量应用iTRAQ技术,同时进行分析蛋白的生物学上具有意义的行为。考虑目的蛋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在治疗疗效和预后方面的重要性,达到测试差异蛋白的目的。结果:1.近期疗效评价结果:治疗上控制好的组:疾病控制率(CR+PR+SD,DCR)食管癌患者占全部比例56.04%(51/91例),治疗上控制欠佳的组(PD)患者占比例全部43.96%(40/91例)。远期疗效评价结果:经治疗后总生存期(OS)≥3年组患者占23.07%(21/91例),治疗后总生存期(OS)<3年组患者占76.93%(70/91例)。2.在接受放化疗治疗前的食管鳞癌患者与健康正常对照组之间进行筛选比较:发现在表达上有差异的蛋白共有54个差异蛋白,分别出现上调和出现下调的蛋白有29、25个。3.血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A5)同时出现在食管鳞癌患者治疗后总生存期(OS)≥3年组与治疗后总生存期(OS)<3年组,且同时一致上调。结论:血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A5)是具有食管鳞癌放疗和化疗后疗效和预后的潜在预测指标,值得研究。

二、Prediction of Response to Multimodality Treatment inEsophageal Cancer(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rediction of Response to Multimodality Treatment inEsophageal Cancer(论文提纲范文)

(1)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核心概念界定
        1.2.2 相关理论
        1.2.3 ERAS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
        1.2.4 ERAS在结直肠外科治疗护理中的应用的文献回顾
        1.2.5 癌症患者需求测评工具
        1.2.6 结直肠癌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及其相关因素的文献回顾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患者需求
    2.1 ERAS理念下造口建立期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混合方法研究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方法
        2.1.3 研究结果
    2.2 ERAS理念下造口还纳期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混合方法研究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方法
        2.2.3 研究结果
    2.3 讨论
        2.3.1 造口建立期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2.3.2 造口还纳期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证据综合:系统评价
    3.1 成立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造口护理循证实践小组
    3.2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和评价
        3.2.1 研究目的
        3.2.2 研究方法
        3.2.3 研究结果
    3.3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证据的总结和等级评价
        3.3.1 研究目的
        3.3.2 研究方法
        3.3.3 研究结果
    3.4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和评价
        3.4.1 研究目的
        3.4.2 研究方法
        3.4.3 研究结果
    3.5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证据的总结和等级评价
        3.5.1 研究目的
        3.5.2 研究方法
        3.5.3 研究结果
    3.6 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文献系统评价
        3.6.1 研究目的
        3.6.2 研究方法
        3.6.3 研究结果
    3.7 讨论
        3.7.1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3.7.2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3.7.3 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证据传播: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
    4.1 成立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制定小组
    4.2 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
    4.3 《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的专家论证
        4.3.1 研究目的
        4.3.2 研究方法
        4.3.3 研究结果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证据应用:临床试点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和方法
        5.2.1 研究对象
        5.2.2 研究方法
        5.2.3 评价指标
        5.2.4 资料收集
        5.2.5 质量控制
        5.2.6 伦理许可
        5.2.7 统计分析
    5.3 研究结果
        5.3.1 失访情况
        5.3.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5.3.3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5.3.4 干预方案对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5.3.5 干预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5.3.6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不同时点的造口相关并发症比较
        5.3.7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造口还纳时间比较
        5.3.8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LARS严重程度比较
    5.4 讨论
    5.5 本章小节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造口建立期患者问卷调查表
    附录二 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 造口建立期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表
    附录四 造口建立期患者访谈提纲
    附录五 造口还纳后患者问卷调查表
    附录六 造口还纳期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表
    附录七 造口还纳期患者访谈提纲
    附录八 中文版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
    附录九 AMSTAR评价清单及说明
    附录十 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 版)
    附录十一 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2)基于SEER数据库的Ⅱ-Ⅲ期食管鳞/腺癌患者手术与根治性放化疗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及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表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近期预后影响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 言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研究不足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食管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发表的学术论文

(4)老年食管鳞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替吉奥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B 个人简历
    附录C 综述 老年食管癌同步放化疗中抗肿瘤药物选择
        参考文献

(5)食管癌手术患者心理困扰及其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
    3 资料收集
    4 资料统计与分析
    5 伦理原则
第二章 研究结果
    1 食管癌手术患者社会人口学和临床资料分布情况
    2 食管癌手术患者各时间点HADS评分和生活质量情况
    3 食管癌手术患者各时间点心理困扰单因素分析
    4 食管癌手术患者心理困扰多因素分析
第三章 讨论
    1 食管癌手术患者心理困扰动态变化轨迹
    2 食管癌手术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对心理困扰的影响
    3 食管癌手术患者心理困扰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食管癌患者心理困扰管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肿瘤长度对于食管癌预后的影响 ——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和搜索策略
    2.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2.3 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
    2.4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研究的特点
    3.3 食管癌患者的肿瘤长度与总体生存期(OS)关系的合并HR结果
    3.4 食管癌的肿瘤长度和无病生存期(DFS)关系的合并HR结果
    3.5 食管癌的肿瘤长度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关系
    3.6 食管癌的肿瘤长度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和癌症特异性生存期(CSS)关系
    3.7 亚组分析
    3.8 敏感性分析结果
    3.9 发表偏倚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管癌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MTDH在食管鳞癌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相关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1章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食管鳞状细胞癌确诊标准
        1.2.2 食管鳞癌位置分类标准(见表 1)
        1.2.3 食管癌TNM分期标准(见表 2)
        1.2.4 食管鳞癌的组织学分级(见表 3)
        1.2.5 食管鳞癌的病理TNM分期(pTNM)预后分组(见表 4)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实验试剂耗材及相关仪器
        1.5.1 实验主要试剂和耗材(见表 5)
        1.5.2 实验主要仪器(见表 6)
    1.6 实验方法
        1.6.1 资料的统计与收集
        1.6.2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
        1.6.3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
        1.6.4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1.6.5 生物信息学分析
    1.7 统计学分析及处理
    1.8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研究结果
    2.1 基于公共数据库探索 MTDH 在食管癌组织和食管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及相关机制
        2.1.1 聚类分析筛选食管鳞癌样本的差异表达基因
        2.1.2 MTDH 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2.1.3 食管癌中 MTDH 的表达差异水平
        2.1.4 MTDH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
        2.1.5 基于公共数据库对 MTDH 预后生存分析结果
        2.1.6 食管鳞癌差异基因的富集分析结果
        2.1.7 蛋白互作分析结果
        2.1.8 MTDH 与富集通路和蛋白互作网络中基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2.1.9 MTDH与MicroRNA相关性分析结果
    2.2 MTDH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2.2.1 食管鳞癌组织中MTDH在 m RNA水平上的表达情况
        2.2.2 食管鳞癌组织中MTDH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
        2.2.2.1 免疫组化的结果
        2.2.2.2 MTDH在食管鳞癌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2.2.3 食管鳞癌组织中MTDH表达与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
        2.2.2.4 影响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COX回归分析
    2.3 MTDH在食管鳞癌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
        2.3.1 食管鳞癌组和健康体检组的一般资料
        2.3.2 食管鳞癌组和健康体检组中血清MTDH和 SCC水平的比较
        2.3.3 食管鳞癌患者血清MTDH和 SCC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3.4 食管鳞癌患者死亡组和存活组的血清MTDH、SCC水平的比较
        2.3.5 食管鳞癌患者血清 MTDH、SCC 的诊断价值分析结果
第3章 讨论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知情同意书
综述 RNA结合蛋白MTDH在消化系肿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持续肋间神经阻滞在开胸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开胸术后疼痛研究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预后营养指数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预后营养指数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意义及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局限性及不足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预后营养指数对晚期NSCLC经支气管镜介入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局限性及不足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着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外文论文Ⅰ
外文论文Ⅱ

(10)SERPINA5预测食管鳞癌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方法
    3 生物学分析
    4 统计学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Prediction of Response to Multimodality Treatment inEsophageal Cancer(论文参考文献)

  • [1]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 胡洁蔓. 吉林大学, 2021(01)
  • [2]基于SEER数据库的Ⅱ-Ⅲ期食管鳞/腺癌患者手术与根治性放化疗对比[D]. 刘凯伦. 山东大学, 2021(12)
  •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近期预后影响的临床分析[D]. 雷凯.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老年食管鳞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替吉奥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因素分析[D]. 王桂峰.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5]食管癌手术患者心理困扰及其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D]. 徐连.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6]肿瘤长度对于食管癌预后的影响 ——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D]. 王朝阳. 山东大学, 2021(12)
  • [7]MTDH在食管鳞癌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相关性的实验研究[D]. 王兵.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持续肋间神经阻滞在开胸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罗继文.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9]预后营养指数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D]. 李希丽. 山东大学, 2020(04)
  • [10]SERPINA5预测食管鳞癌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价值[D]. 陈星.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预测食管癌多模式治疗的反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