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海塘雄性沼泽生物学特性研究

岱海塘雄性沼泽生物学特性研究

一、岱海池沼公鱼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博[1](2021)在《杜尔伯特大银鱼稳产关键技术措施》文中研究说明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nus)是一种小型名贵经济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适合湖泊、水库等大中水面移植增殖。文章介绍了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大银鱼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做好水域渔业资源调查与分析、开展大银鱼受精卵标准化生产及投放、加强大银鱼资源保护等大银鱼稳产措施,供生产企业参考。

林植云,陆君,姚唐春,丁国骅[2](2018)在《池沼公鱼的两性异形与雌性个体生育力》文中研究指明检测了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Pallas,1814)20个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以及雌性个体生育力。结果表明,池沼公鱼雌雄比例符合1:1。单因子方差分析显示雌雄成体体长差异不显着。以体长为协变量的单因子协方差分析显示,特定体长的雌性个体的体重、体高、头长、背鳍基前距、腹鳍基前距、腹鳍臀鳍间距大于雄性个体,但背鳍基长、背鳍间距、胸鳍长和去内脏体重小于雄性个体,其它局部特征不存在显着的两性差异。10个形态特征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发现,前3个主成分共解释60.1%的变异。腹鳍基前距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24.7%变异),体重、去内脏体重和体高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20.3%变异),背鳍基长在第三主成分有较高的负负载系数(解释15.1%变异)。雌性在各个主成分的分值均显着大于雄性。实验检测雌性个体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均呈正相关回归关系显着。体长、体重和怀卵数量的偏相关分析显示,怀卵数量与体重呈正相关,怀卵数量与体长相关不显着。研究结果显示池沼公鱼中生育力选择驱使雌性个体向较大的腹腔容量方向进化。池沼公鱼两性异形的形成还可能受性选择和生态位选择等因素的影响。

番林古丽·热哈提[3](2016)在《额尔齐斯河白斑狗鱼复口吸虫的流行特点分析及两种双穴科吸虫的分类鉴定》文中指出本论文工作以中国境内的额尔齐斯河的白斑狗鱼(Esox lucius)为研究对象,应用常规的鱼类寄生虫调查方法、现代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种群生态学和生物统计方法对其寄生的复口吸虫(Diplostomum)的病原种类,系统发育和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对中国境内的额尔齐斯河白斑狗鱼进行了8次采样,共采集白斑狗鱼263尾,对其眼球内寄生的复口吸虫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及统计学分析:复口吸虫的总感染率为34.98%,随白斑狗鱼体长增加,感染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在体长L>50cm时,感染率最低,为4.17%;白斑狗鱼复口吸虫的感染强度随体长的增加而增加,平均感染强度为10.74;方均比均大于1,表明复口吸虫的寄生呈聚集分布,且聚集度随白斑狗鱼体长的增加而增大。(2)对额尔齐斯河白斑狗鱼晶状体内发现的复口吸虫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种类鉴定,将待鉴定种的18S-ITS1-5.8S序列与Gen Bank中复口吸虫的相同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其与丹麦(KJ888995)已报道的Diplostomumparacaudum同源性为99.6%,表明它们是同一虫种,为假尾复口吸虫(Diplostomumparacaudum),该虫种在国内首次发现,为中国新记录种,同时对它们的分子系统发育及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3)在白斑狗鱼房室液内采集到了一种吸虫囊蚴,经过初步的形态鉴定后,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进行了鉴定,测定了ITS1-5.8S-ITS2rDNA序列并与GenBank的相同序列进行比对,其与德国(JQ665459)已报道的tylodelphys clavata相似度达到99.82%,囊蚴形态与Nordmann(1832)描述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仅个别度量略有差异,确定是同一虫种,是隶属于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双穴科(Diplostomidae)、瘤宫吸虫属(tylodelphys)的棒状瘤宫吸虫(tylodelphys clavata),该虫种同样在国内首次发现,为中国新记录种,同时瘤宫吸虫属(tylodelphys)在我国首次报道,因此该属为中国新记录属。

马欣彤[4](2016)在《池沼公鱼抗凝血多糖理化性质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文中提出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它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并且加工十分方便,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目前对池沼公鱼的研究都还在其养殖及捕捞技术、资源分布、保鲜技术和食品加工方面,而关于池沼公鱼的提取物与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极为罕见,仅有本实验室研究发现从池沼公鱼中提取的多糖具有抗凝血功能。本文对池沼公鱼多糖进行了提取分离与纯化,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和抗凝机理,不仅提高了池沼公鱼的利用价值,也拓宽了它的经济领域,为开发新型抗凝药物与功能性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采用超声波辅助碱解法从池沼公鱼头中提取多糖,并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275W、超声时间50 min、液料比5 mL/g,在此条件下池沼公鱼粗多糖的得率为7.73%。用传统碱解法提取池沼公鱼多糖的得率为6.15%,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的超声辅助提取条件得到的池沼公鱼多糖得率比传统方法得率提高了20.44%。2.采用Sevage法、胰蛋白酶与Sevage联合法和木瓜蛋白酶与Sevage联合法去除多糖中的蛋白质,比较三个方法的蛋白清除率与多糖损失率发现,胰蛋白酶与Sevage联合法的蛋白清除率最高,多糖损失率最低,分别为85.48%和28.78%。3.用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对池沼公鱼粗多糖进行初步分离,最后分离出三个组分,得到3个初步纯化的池沼公鱼多糖Y-1、Y-2和Y-3,得率分别为536.8 mg/g,392.7 mg/g和276.2 mg/g。4.经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初步纯化的池沼公鱼多糖Y-1、Y-2和Y-3经葡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后得到组分GYT-1、GYT-2和GYT-3,总糖含量分别为81.54%、80.13%和77.67%,蛋白质含量分别为0.24%、0.15%和1.32%,硫酸基含量分别为3.58%、1.04%和7.65%,糖醛酸含量分别为2.38%、6.87%和8.59%。5.经过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GYT-1、GYT-2和GYT-3都具有多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并且发现GYT-3是与蛋白质结合的多糖。6.对从池沼公鱼头提取的各个多糖组分分别进行了体外抗凝试验,结果显示池沼公鱼粗多糖GYT、初步纯化多糖Y-1与Y-3、精制多糖GYT-1与GYT-3均能显着延长血浆的APTT和TT(P<0.05),而对PT的影响不明显,说明它们的抗凝血活性主要是作用于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途径从而达到抗凝血的效果。当多糖浓度相同时,GYT-3的抗凝活性最大。7.采用HPLC法对池沼公鱼多糖GYT-3的单糖组成进行分析,通过与单糖标准品的出峰时间进行比较,得出池沼公鱼多糖GYT-3由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和乳糖组成,采用内标法计算其单糖组成摩尔比为0.595:1:2.026:0.273。8.抗凝机理试验发现,在血浆中加入池沼公鱼多糖GYT-3后,GYT-3对APTT、TT的延长作用和对因子Ⅱa和Ⅹa的抑制作用均与血浆中AT-Ⅲ浓度呈正相关,而当血浆中AT-Ⅲ浓度极低时,GYT-3的抗凝血活性和对因子Ⅱa和Ⅹa的抑制作用也基本消失,说明池沼公鱼多糖GYT-3的抗凝血作用需要血浆中AT-Ⅲ参与或调节。

胡亚洲[5](2014)在《五强溪水库太湖新银鱼繁殖特性及资源恢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1~2013年对五强溪水库水环境状况和太湖新银鱼的繁殖特性作了连续调查研究。对水质进行了等级评价,调查了浮游生物组成并评估了鱼产力,研究了银鱼繁殖力与体长、体重的关系,探讨了影响银鱼资源量变动因子与恢复利用措施和技术。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化学方法对五强溪水库进行了水质指标检测,选择单因子指数法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总磷和总氮的四季变化范围分别为1.109mg/L-1.41mg/L,1.168mg/L~1.728mg/L,含量严重超标,四季水质较差,为Ⅳ~Ⅴ类水。五强溪水库的浮游动植物生物量平均值为5.71mg/L,通过计算得水库鲢鳙鱼鱼产力理论值为2951608kg,太湖新银鱼鱼产力理论值为2635583kg。2、观察太湖新银鱼卵巢组织切片,结果显示太湖新银鱼为分批产卵类型,春群产卵期为2月-4月,秋季产卵盛期为9月~10月。五强溪水库太湖新银鱼怀卵量平均值为1416粒,相对怀卵量为19.6粒/mm和1287粒/g。通过数据分析软件SPSS17.0分析得知,绝对怀卵量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求得关系式为:F=2.464967L2439383, r统计值为0.934776;绝对怀卵量与体重呈直线相关关系,求得关系式为:F=-72.2054&+1353.384W,r统计值为0.95782。3、根据鱼产力制定银鱼生产指标,然后估算银鱼留存量,最终得出比较准确的合理捕捞量。合理捕捞量=银鱼资源实际监测量-留存量。影响银鱼资源变动的主要因子为水文条件、饵料丰度、捕食以及捕捞强度等。合理捕捞期为秋季9月~10月,春群产卵季节定为禁渔期(2月-4月)。通过调整水库鱼类结构、加强渔业管理、制定禁渔期、人工增殖放流等措施,恢复并合理利用银鱼资源。

李文阁[6](2011)在《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渔业评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所处地理位置主要在内蒙古东部的赤峰市和通辽市,行政区划包括赤峰市12个旗、县、区,通辽市的8个旗、县、区。水系绝大部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除河源部分在河北省外,上游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境内,下游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境内。上游为山区,下游则是冲积平原。西辽河流域现有大型水库7座,总库容33.52×108m3,兴利库容7.9×108m3。中型水库23座,总库容4.37×108m3,兴利库容2.42×108m3。小型水库84座,总库容1.56×108m3,兴利库容0.94×108m3。对西辽河流域两个地区的淡水渔业进行评估,可以客观反映该流域渔业的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以为该流域地区的渔业管理、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这也是该篇论文选题的意义所在。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提出的处理不完全信息的一种理论。其基本理论是把一切随机量看作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灰色量并加以处理,将具有随机性的原始数据列转化为一个具有较强规律性的数据列,从而可以建立连续微分方程模型,弱化不确定性,强化规律性。灰色系统在较少量数据及在灰色信息的情况下较为适用。与传统方法比较,灰色建模不存在误差积累问题,可用于长期高精度的预测,弥补了常规统计方法的不足。渔业系统是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目标的大系统,由诸多错综复杂的关系组成,因此渔业系统是典型的灰色系统,适用于灰色系统理论。然而灰色模型在淡水渔业上的应用尚不多见。因此,本论文应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通辽市、赤峰市2009-2013淡水养殖产量和养殖面积进行了预测。本论文利用灰色模型对通辽市、赤峰市及其相关水库的渔业产量和渔业面积进行预测。对16组数据分析的结果中,用5年数据进行预测,共有7组数据预测精度达到一级,7组数据预测精度达到二级,1组数据预测精度达到三级,1组数据预测精度达到四级,二级以上精度占87.5%。用10年数据进行预测,有4组数据预测精度达到一级,有5组数据预测精度达到二级,有4组数据预测精度达到三级,有3组数据预测精度较差,不符合预测要求,二级以上精度占56.3%。用15年数据进行预测(其中通辽市渔业产量和养殖水面是12年的数据),有2组数据预测精度达到一级,有5组数据预测精度达到二级,有6组数据预测精度达到三级,有1组数据预测精度达到四级,有2组数据预测精度较差,不符合预测要求,二级以上精度占43.7%。用20年数据进行预测,有5组数据预测精度达到二级,有3组数据预测精度达到三级,有2组数据预测精度达到四级,没有一级精度。用23年数据预测赤峰市渔业产量,达到二级精度。可见,使用短期资料进行预测精度相对比较高,用中长期资料进行预测精度相对比较低,甚至不符合预测精度要求。利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分段建模进行预测,其精度变化也表明渔业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利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的过程中并不能排除极端气候或政策干预对渔业生产系统的影响,因此,预测过程中依赖于系统的稳定性。如利用通辽市1998-2001年的数据为依据,模型预测值回代的相对误差也极小,但是并不能准确预测2002年渔业产量的暴跌。因此,渔业系统的稳定性是预测准确的关键。而如何判断判断系统是否稳定,将是研究的重点。在目前,可以结合统计的方法,在明确灰色系统外界某些干扰因素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分段预测的方法,进行预测,这种方法也是基于一个基本的假设即短时间内系统不会发生剧烈的突变。因此可以认为灰色预测模型能够对生产相对稳定的短期预测是比较准确的,不宜做长期的外推应用。由于西辽河流域常年少雨干旱,灰色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赤峰地区的渔业养殖面积仍有发展的空间,而通辽地区的渔业养殖面积在自然环境持续恶劣的情况下,不会有太大的起色。虽然两个地区渔业产量还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提升的潜力非常有限。在渔业管理中,实现最大可持续产量仍旧是其一个主要的目标。剩余产量模型是预测最大可持续产量(MSY)的经典方法,也是现代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的主要理论模型之一。它是把种群或资源群体作为一个研究分析的单位,研究一个资源群体的持续产量、最佳捕捞努力量和资源群体大小之间的平衡关系。其所要求的资料仅仅是多年的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或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的渔业统计资料,不需要资源群体本身的生物学资料。剩余产量模型因其简单和所需数据较少的特点为渔业资源评估所广泛采用。该模型是以种群增长S型曲线一般模型为理论基础,把资源群体的补充、生长、和自然死亡综合起来作为资源群体大小的一个单变量函数进行分析,然后推导出所需的剩余产量模型的数学式。在我国,自1973年开始应用Schaefer (1957)模型评估广东珠江口蓝园鲹资源以来,这个模型已成为我国有关渔业部门最熟悉的数学模型之一,并被广泛应用于我国海洋和内陆大水面水域渔业资源评估的分析研究。本论文应用了二个经典剩余产量模型,四个非平衡剩余产量模型,和二个由欧美科学家开发的软件对赤峰市渔业的最大持续产量和与最大持续产量相对应的捕捞努力量(渔船马力数)进行预测。对于赤峰市渔业统计数据,此文的结果显示不同的评估模型产生不同的参数估计。结合这些结果和原始数据分析,我倾向于建议赤峰市渔业的最大持续产量(MSY)大致在8000t左右。在此文应用到的产量模型中,线性非平衡产量模型(Schnute, W-H, D-Fox, I-Fox)的表现较好,其中W-H和D-Fox模型的平均相对估计误差(REE)值小于10%。对于Schaefer和Fox型的模拟数据,Schaefer和Fox型的产量模型对模拟数据的类型并不敏感,均可以获得较好的参数估计值。此文的结果还显示移动平均和白色噪音并不能显着地影响结果。根据剩余产量模型的预测结果可以得知,赤峰市渔业生产单位的渔业资源已基本上得到充分利用,如若拓展空间,任务十分艰巨。实施流域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促进流域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意义。本论文的建议如下:一是加强流域生态治理,提高水资源的再生能力。二是加强流域开发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能力。三是加强流域用水管理,提高水资源的节约能力。四是加强流域环保管理,提高水资源的防污能力。五是调整渔业产业结构,提高流域渔业生产能力。六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确保渔业生产稳步增长。七是加强基础工程建设,提高渔业生产保障能力。八是搞好渔业资源评估,为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九是加强渔业执法管理,提高渔业生产管理水平。

李孝珠[7](2011)在《池沼公鱼雌雄差异及其早期生物学性状研究》文中认为由塔岗水库采回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性成熟个体,人工取卵、采精,经干法授精获得受精卵,受精卵经人工孵化获得池沼公鱼的仔鱼。试验比较研究了池沼公鱼雌、雄成熟个体形态特点,探讨了不同温度等条件下池沼公鱼的胚胎发育、仔鱼生长、摄食等生物学特征,其结果如下:1.池沼公鱼雌、雄个体的生物学特点1.1池沼公鱼个体较小,体长一般在6-9cm范围内。体呈纺锤形;各鳍无棘,背鳍两个,第一背鳍鳍条为8-10枚,第二背鳍为脂鳍;胸鳍腹位;臀鳍鳍条15-17枚;体披银白色细鳞;侧线不完全。雌雄个体在体色、体型、可数和可量性状方面差异不显着。1.2框架结构(1)胸鳍至腹鳍长:体长雌性:3.530±0.085雄性:3.766±0.145两者比较,差异显着(P<0.05);(2)腹鳍至臀鳍长:体长雌性:6. 408±0.243雄性:5.129±0.473两者比较,差异显着(P<0.05);(3)背鳍至尾鳍长:体长雌性:2.549±0.049雄性:2.437±0.082两者比较,差异显着(P<0.05)。1.3丰满系数雌性:0.744;雄性:0.778。1.4体长-体重相关关系雌性:y=-8.618+1.567x(r=0.878)雄性:y=-10.727+1.845x(r=0.766)式中y表示体重(单位:g),x表示体长(单位:cm)。1.5成熟系数:雌性:39.63,其中其绝对怀卵量为4831粒,相对怀卵量为1934粒/g体重;雄性:5.02。2.不同温度下池沼公鱼的胚胎发育2.1孵化时间:水温8℃、12℃、16℃、20℃和24℃条件下,池沼公鱼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分别为:8℃,311.50h;12℃,272.67h;16℃,177.07h;20℃,142.00h;24℃,118.03h。可见池沼公鱼孵化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2.2孵化率:水温8℃、12℃、16℃、20℃和24℃条件下,池沼公鱼受精卵的孵化率分别为:8℃,68%;12℃,72%;16℃,40%;20℃,29%;24℃,25%。可见12℃条件下最高,24℃条件下最低。2.3孵化积温水温8℃、12℃、16℃、20℃和24℃条件下,池沼公鱼受精卵的孵化积温在2492.00℃·h-3272.04℃·h之间。3.池沼公鱼仔鱼的摄食与生长3.1初次摄食率实验室常温条件下(水温11.5±0.5℃),池沼公鱼在孵化出膜4日龄后,仔鱼开始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20%。7日龄达到初次摄食高峰(初次摄食率达100%),初次摄食高峰持续两天,9日龄初次摄食率开始下降。3.2饥饿不可逆点试验测定,11日龄时,池沼公鱼仔鱼的初次摄食率下降至最高初次摄食率的一半(50%),确定池沼公鱼仔鱼的饥饿不可逆点为11日龄。3.3池沼公鱼仔鱼的生长模型对初孵至13日龄仔鱼个体的全长TL(mm)与日龄D(d)进行回归,建立仔鱼全长与日龄的生长模型,其关系式为: TL=0.0002D3-0.0075 D2+0.1955 D+6.2699 (R2=0.9891,n=300)4.不同温度下池沼公鱼仔鱼的生长发育4.1全长变化水温12℃、16℃和20℃条件下,随温度升高池沼公鱼仔鱼仔鱼全长增长加快,不同温度条件下全长增长变化差异显着(p<0.05)。当水温达到24℃时,仔鱼全长增长停滞。4.2卵黄囊和油球的吸收水温12℃、16℃和20℃条件下,随温度升高池沼公鱼仔鱼卵黄囊和油球吸收变快;不同温度条件吸收情况差异显着(p<0.05)。温度达到24℃时,5-7日龄仔鱼卵黄囊和油球不能正常吸收。

欧文佳[8](2010)在《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及稳定同位素组成在湖泊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以新疆博斯腾湖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湖泊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加速,湖泊水体污染也成为最为突出的水环境问题之一。快速有效的监测湖泊污染状况、并对其做出准确评价,是我们制定有效、有序利用水资源方案,以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博斯腾湖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淡水湖,而且也是影响南疆地区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水资源。由于其独特的水环境特征,以及人们在开发利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加之自然气候的影响,目前存在较严重的水环境问题。对该湖泊的研究可以揭示人类和自然对湖泊水环境的影响,提供监测湖泊演化的指标和信息。本文以干旱区浅水湖泊博斯腾湖为研究对象,从环境地球化学的角度出发,将沉积物正构烷烃分布特征与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分析运用于湖泊有机污染与富营养化问题研究,以期寻找快速有效的监测方法,弥补已有的监测于段的不足。本文对博斯腾湖采得的47个水样和41个沉积物样品进行相应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由于博斯腾湖出入水口位于同侧,且相距较近,为半封闭湖泊,使得湖泊水动力条件较差,开都河口来水未能与湖水充分混合即被出水口抽走;同时,博斯腾湖的各排污口主要分布于黄水湾区域。这些条件使得湖区的水化学环境存在区域性差异,水样电导率等值线和pH等值线均有所反映:开都河口其值偏小黄水湾处偏大,而湖中心区值间于两者之间,且较稳定;同时也影响入湖碎屑物质的搬运和沉积过程。(2)选用主峰碳、CPI、OEP、Paq、∑nC23-/∑nC24+等五个参数对博斯腾湖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分布特征进行描述和源解析。结果显示:整体上博斯腾湖的陆源有机质来源均占有一定比例;位于河口的BST-47有机质几乎全为陆源高等植物的输入(∑nC23-/∑nC24+=0.08);其他采样点呈双峰型分布,显示陆源和水生共同输入的结果;BST-40、31、7、9的∑nC23-/∑nC24+值略大于1,显示水生生物比高等植物输入占优势;靠近湖泊东边尾端的采样点BST-17、24、25,陆源物质相对含量比湖心部分有所增高,为湖尾水生生物相对减少所致。湖泊不同区域水生生物含量差异明显,而陆源输入相对稳定,推断湖心及湖尾部分的陆生高等植物来源主要由风力输送控制,而水生生物繁殖则主要与湖泊水介质状况,以及湖泊水体深度有关;BST-22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有机质遭受较强的降解,与其它样品缺乏可对比性。(3)根据正构烷烃分布特征,提出nC17/(∑nC14:nC34)、nC23/(∑nC14:nC34)与nC17/nC23三个参数可以反映湖区沉水植物与浮游植物繁殖状况,以及湖泊富营养化程度。若nC17/(∑nC14:nC34)与nC23/(∑nC14:nC34)值均很低,反映低等水生植物不发育或很少发育,对应为贫营养水体;若nC23的相对丰度高,而nC17含量很少,表现为0<nC17/nC23<<1,说明沉水植被大量发育,湖泊生产力高,水体受一定程度污染,营养级别相对前者较高,对应中营养水平;如果nC17含量很高,而nC23相对丰度很低,即nC17/nC23值较大,反映该区域沉水植被退化,浮游植物占据优势,说明该区域污染状况严重,呈富营养化状态;如果nC17和nC23均占据一定比例,nC17/nC23值接近1左右,则说明处于前两种情况的中间状态,沉水植被呈现退化趋势,浮游植物逐渐发展起来,为中营养或中富营养状态。将三个参数应用于博斯腾湖沉积物的研究,得到较好的验证。结果如下:开都河河水的注入使得该处水质良好(nC17/(∑nC14:nC34)=1.2%; nC23/(∑nC14:nC341:1.68%);黄水湾、黑水湾、以及往南延伸至靠近开都河入水口附近,水体受污染比较严重,呈富营养状态(nC17/(∑nC14:nC34)≥22.8%; nC17/nC23≥2.66);往湖心方向处于过渡状态;湖中央区至湖尾属于中度污染区域(nC17/nC23≤0.49)。(4)博斯腾湖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δ13Corg值间于-28.23‰~23.07‰。δ13Corg值的差异反映出整个湖区不同位置有机质物源组成差异较大,与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分析结果一致。(5)表层沉积物碳酸盐以自生为主要来源,碳氧同位素组成呈正相关性。除紧挨开都河口与黄水沟排污口的少数样点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组成表现出明显差异外,主湖区各样点同位素组成特征较一致。因此认为,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关系不能很好反映湖区污染程度。

乔淑芬,王新忠,杨淑娟,何晓燕,赵玉敏,孙忠林,宫汝淳[9](2010)在《长白山区主要冷水鱼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认为长白山区有着丰富的冷水资源,通过对主要江河水域调查研究得知,主要冷水鱼为4目6科8种。长白山区冷水鱼栖息的最适温度为12~18℃,繁殖期水温一般不能超过13℃,食性大多属于肉食性,水质要求清澈无污染。调查发现,长白山区冷水鱼的种类有减少的趋势,种群数量也越来越少,甚至有的种类已成为珍稀或濒危物种。因此,保护长白山区冷水鱼资源应引起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乔淑芬,乔淑莉,何晓燕,赵玉敏,孙忠林,宫汝淳,杨丽娟,苗婷婷[10](2009)在《长白山区主要冷水鱼资源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提出通过对长白山区主要冷水水域调查,得知的冷水鱼为5目7科11种,主要分布于鸭绿江上游及支流中,栖息的最适温度为12~18℃,繁殖期水温一般不超过13℃,食性多属于肉食性,水质要求清澈无污染。调查研究发现长白山区冷水鱼的种类有趋于减少的趋势,种群数量也是越来越少,甚至有的种类已成为珍稀或濒危物种。

二、岱海池沼公鱼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岱海池沼公鱼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杜尔伯特大银鱼稳产关键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杜蒙县大银鱼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2 大银鱼稳产关键技术措施
    2.1 做好水域渔业资源调查与分析
    2.2 开展大银鱼受精卵标准化生产及投放
    2.3 加强大银鱼资源保护

(3)额尔齐斯河白斑狗鱼复口吸虫的流行特点分析及两种双穴科吸虫的分类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额尔齐斯河概况
    1.2 白斑狗鱼简介
    1.3 复口吸虫研究现状
    1.4 瘤宫吸虫研究现状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2章 额尔齐斯河白斑狗鱼复口吸虫的流行特点分析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第3章 基于 18S-ITS1-5.8S r DNA对额尔齐斯河白斑狗鱼复口吸虫属一新记录种的分子鉴定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4章 白斑狗鱼瘤宫属一新记录种的分子鉴定及中国新记录属的确定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4)池沼公鱼抗凝血多糖理化性质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本论文的选题来源
    1.2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本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1.4 本文研究的基本内容
    1.5 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的概况
    1.6 多糖研究的概况
    1.7 凝血系统
    1.8 抗凝药物与抗凝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和试剂
    2.2 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池沼公鱼多糖提取条件优化的结果与分析
    3.2 池沼公鱼多糖分离纯化的结果与分析
    3.3 池沼公鱼多糖的基本理化性质试验结果及分析
    3.4 池沼公鱼多糖的抗凝血活性试验结果及分析
    3.5 池沼公鱼抗凝血多糖GYT-3 的单糖组成结果与分析
    3.6 池沼公鱼抗凝多糖的抗凝血机理试验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4.1 池沼公鱼多糖的提取和分离
    4.2 池沼公鱼多糖的理化性质
    4.3 池沼公鱼抗凝多糖的抗凝机理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五强溪水库太湖新银鱼繁殖特性及资源恢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太湖新银鱼的生物学特性
        1.1.1 银鱼的分布及生长特性
        1.1.2 银鱼的饵料生物组成
        1.1.3 银鱼的种群特点
    1.2 银鱼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银鱼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
    1.4 银鱼资源量波动研究
    1.5 银鱼移植对本土生物的影响
    1.6 银鱼资源利用现状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五强溪水库水环境调查与水质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设置采样点
        2.1.2 水质分析样的采集和处理
        2.1.3 浮游生物采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五强溪水库水体理化指标
        2.2.2 五强溪水库水质评价
        2.2.3 浮游生物组成
    2.3 讨论
        2.3.1 五强溪水库水质等级评价
        2.3.2 水库富营养化成因分析
        2.3.3 水环境保护对策
        2.3.4 水资源利用
第三章 太湖新银鱼繁殖特性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采样点设置
        3.1.2 样品采集
        3.1.3 实验室分析内容
    3.2 结果
        3.2.1 雌雄银鱼形态区别及副性征
        3.2.2 卵巢周年变化
        3.2.3 繁殖力
    3.3 讨论
        3.3.1 太湖新银鱼的繁殖力
        3.3.2 怀卵量与体长、体重的关系
        3.3.3 太湖新银鱼的产卵类型与繁殖期
第四章 太湖新银鱼资源恢复利用技术探讨
    4.1 方法
        4.1.1 银鱼基础群体的补充
        4.1.2 其他鱼类的合理放养
        4.1.3 银鱼合理捕捞量和留存量的估算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基础群体的补充
        4.2.2 银鱼留存量
        4.2.3 银鱼合理的年捕捞量
    4.3 讨论
        4.3.1 水库条件对太湖新银鱼资源变动的影响
        4.3.2 增殖保护措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渔业评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选题的背景
    0.2 选题的意义
    0.3 国内外研究状况
    0.4 本文的研究方法
    0.5 论文框架和主要内容
    0.6 研究的创新性
第一章 西辽河流域概况
    1.1 地理位置
    1.2 地形地貌
    1.3 河流水系
    1.4 气象与水文
    1.5 渔业生态特征
    1.6 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第二章 通辽市渔业状况
    2.1 通辽市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状况
        2.1.1 地理位置和面积
        2.1.2 行政区划与人口
        2.1.3 交通条件
        2.1.4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2 通辽市自然环境与生物资源
        2.2.1 地形特点
        2.2.2 水域类型
        2.2.3 水体的理化特征
        2.2.4 气候特征
        2.2.5 生物多样性特征与生物资源
    2.3 渔业生产的发展状况
        2.3.1 渔业生产的历史
        2.3.2 渔业生产的现状
        2.3.3 渔业管理生产结构
        2.3.4 市场情况
    2.4 小结
第三章 赤峰市渔业状况
    3.1 赤峰市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状况
        3.1.1 地理位置和面积
        3.1.2 行政区划与人口
        3.1.3 交通条件
        3.1.4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2 赤峰市自然环境及生物资源
        3.2.1 地形特点
        3.2.2 水域类型
        3.2.3 水文特征
        3.2.4 气候特征
        3.2.5 水域环境评价
        3.2.6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资源
    3.3 渔业生产的发展状况
        3.3.1 渔业生产的历史
        3.3.2 渔业生产的现状
    3.4 小结
第四章 灰色预测模型
    4.1 灰色预测模型理论
        4.1.1 简介
        4.1.2 灰色系统建模原理
        4.1.3 GM(1,1)模型构建及解析
    4.2 数据
        4.2.1 通辽市渔业产量
        4.2.2 通辽市孟家段水库渔业产量
        4.2.3 通辽市莫力庙水库渔业产量
        4.2.4 通辽市小塔子水库渔业产量
        4.2.5 通辽市渔业面积
        4.2.6 通辽市孟家段水库渔业面积
        4.2.7 通辽市莫力庙水库渔业面积
        4.2.8 通辽市小塔子水库渔业面积
        4.2.9 赤峰市渔业产量
        4.2.10 赤峰市红山水库渔业产量
        4.2.11 赤峰市沙那水库渔业产量
        4.2.12 赤峰市达里湖水库渔业产量
        4.2.13 赤峰市渔业面积
        4.2.14 赤峰市红山水库渔业面积
        4.2.15 赤峰市沙那水库渔业面积
        4.2.16 赤峰市达里湖水库渔业面积
    4.3 预测结果
        4.3.1 通辽市渔业产量预测
        4.3.2 通辽市孟家段水库渔业产量预测
        4.3.3 通辽市莫力庙水库渔业产量预测
        4.3.4 通辽市小塔子水库渔业产量预测
        4.3.5 通辽市渔业面积预测
        4.3.6 通辽市孟家段水库渔业面积预测
        4.3.7 通辽市莫力庙水库渔业面积预测
        4.3.8 通辽市小塔子水库渔业面积预测
        4.3.9 赤峰市渔业产量预测
        4.3.10 赤峰市红山水库渔业产量预测
        4.3.11 赤峰市沙那水库渔业产量预测
        4.3.12 赤峰市达里湖水库渔业产量预测
        4.3.13 赤峰市养殖面积预测
        4.3.14 赤峰市红山水库渔业面积预测
        4.3.15 赤峰市沙那水库渔业面积预测
        4.3.16 赤峰市达里湖水库渔业面积预测
    4.4 讨论
        4.4.1 GM(1,1)灰色模型预测精度的分析
        4.4.2 渔业生产系统的稳定性与GM(1,1)灰色模型预测的准确性
        4.4.3 灰色模型预测的适应性
        4.4.4 灰色模型的有限性
        4.4.5 灰色模型在通辽市、赤峰市渔业生产上的应用
第五章 剩余产量模型
    5.1 剩余产量模型理论
        5.1.1 简介
        5.1.2 平衡剩余产量模型
        5.1.3 Fox非平衡剩余产量模型
        5.1.4 连续Schaefer形剩余产量模型
        5.1.5 ASPIC和CEDA
        5.1.6 Monte Carlo模拟仿真
    5.2 数据
    5.3 结果
    5.4 讨论
        5.4.1 剩余产量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
        5.4.2 参数r、K和q的相关性
        5.4.3 剩余产量模型结果可靠性检验的标准
        5.4.4 剩余产量模型在赤峰市渔业统计数据和相应模拟数据上的应用
        5.4.5 CEDA模型的比较
第六章 讨论
    6.1 渔业资源评估的意义
        6.1.1 灰色预测模型(Grey Prediction Model)
        6.1.2 剩余产量模型(Surplus Production Model)
    6.2 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6.2.1 灰色模型和剩余产量模型预测结果的启示
        6.2.2 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7)池沼公鱼雌雄差异及其早期生物学性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池沼公鱼研究概况
        1.1.1 资源分布
        1.1.2 形态特征
        1.1.3 生态习性
        1.1.4 经济价值
        1.1.5 移殖放流
        1.1.6 胚胎发育
        1.1.7 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
        1.1.8 鱼类仔鱼期的摄食与生长
        1.1.9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池沼公鱼雌、雄个体生物学性状差异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数据处理
    2.3 结果
        2.3.1 形态特征
        2.3.2 生态性状
        2.3.3 繁殖性状
    2.4 讨论
        2.4.1 形态差异
        2.4.2 生态差异
        2.4.3 繁殖力
第三章 不同温度下池沼公鱼的胚胎发育
    3.1 材料和方法
    3.2 数据分析
    3.3 结果
        3.3.1 孵化时间
        3.3.2 孵化率
        3.3.3 胚胎发育特征
    3.4 讨论
        3.4.1 孵化积温
        3.4.2 温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3.4.3 粘束问题
第四章 不同温度下池沼公鱼仔鱼的生长发育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试验方案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温度下池沼公鱼仔鱼的生长发育
        4.2.2 卵黄囊容量变化
        4.2.3 油球容量变化
    4.3 讨论
        4.3.1 不同温度下全长变化
        4.3.2 卵黄囊的利用效率
        4.3.3 不同温度下卵黄囊和油球的吸收
第五章 池沼公鱼仔鱼的摄食与生长
    5.1 材料和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数据分析
    5.3 结果
        5.3.1 池沼公鱼仔鱼的发育
        5.3.2 池沼公鱼仔鱼的初次摄食率及饥饿不可逆点确定
        5.3.3 池沼公鱼仔鱼的生长模型
    5.4 讨论
        5.4.1 池沼公鱼仔鱼的发育及生长
        5.4.2 池沼公鱼仔鱼的初次摄食率及饥饿不可逆点确定
参考文献
附录A 池沼公鱼雌、雄个体可量性状数据
附录B 池沼公鱼胚胎发育照片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8)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及稳定同位素组成在湖泊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以新疆博斯腾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湖泊污染问题
    1.2 国内外湖泊污染监测方法发展简介
        1.2.1 传统监测手段
        1.2.2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1.2.3 水质遥感监测
        1.2.4 水环境生物监测
    1.3 本文选题思路与意义
        1.3.1 研究区博斯腾湖的选择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博斯腾湖流域概况
    2.2 博斯腾湖污染研究
第二章 样品采集与实验分析方法简介
    3.1 样品采集
    3.2 实验分析方法简介
        3.2.1 有机质族组分分析
        3.2.2 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
        3.2.3 C/N分析
        3.2.4 有机质含量测定
        3.2.5 碳酸盐含量测定
        3.2.6 水样电导率
第四章 实验结果
    4.1 正构烷烃的分布(m/z85)
    4.2 表层沉积物有机质与碳酸盐各指标分析结果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5.1 博斯腾湖水化学及生态环境
    5.2 构烷烃分布特征反应的博斯腾湖有机质输入与污染概况
        5.2.1 正构烷烃分布与源解析
        5.2.2 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反映湖泊污染状况的应用
    5.3 表层沉积物总有机质与碳酸盐的特征
        5.3.1 有机质含量与有机碳同位素组成
        5.3.2 有机质碳氮元素比值C/N
        5.3.3 碳酸盐含量与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组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
致谢

(9)长白山区主要冷水鱼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类与分类地位
    2.2 生物学特性
        2.2.1 池沼公鱼 (Hypomesus olidus Pallas) 。
        2.2.1.1 形态特征。
        2.2.1.2 生活习性。
        2.2.1.3 繁殖习性。
        2.2.1.4 经济价值。
        2.2.2 鸭绿江茴鱼 (Thymallus arcticus jaluensis Mori) 。
        2.2.2.1 形态特征。
        2.2.2.2 生活习性。
        2.2.2.3 繁殖习性。
        2.2.2.4 经济价值。
        2.2.3 石川氏哲罗鱼 (Hucho ishrawi Mori) 。
        2.2.3.1 形态特征。
        2.2.3.2 生活习性。
        2.2.3.3 繁殖习性。
        2.2.3.4 经济价值。
        2.2.4 细鳞鱼 (Brachymystax lenok Pallas) 。
        2.2.4.1 形态特征。
        2.2.4.2 生活习性。
        2.2.4.3 繁殖习性。
        2.2.4.4 经济价值。
        2.2.5 江鳕 (Lota lota) 。
        2.2.5.1 形态特征。
        2.2.5.2 生活习性。
        2.2.5.3 繁殖特性。
        2.2.5.4 经济价值。
        2.2.6 花羔红点鲑 (Saluelinus malma Walb) 。
        2.2.6.1 形态特征。
        2.2.6.2 生活习性。
        2.2.6.3 繁殖习性。
        2.2.6.4 经济价值。
        2.2.7 真鱼岁鱼[Phoxinus phoxinus (L.) ]。
        2.2.7.1 形态特征。
        2.2.7.2 生活习性。
        2.2.7.3 繁殖习性。
        2.2.7.4 经济价值。
        2.2.8 杂色杜父鱼 (Cottus poecilopus Heckel) 。
        2.2.8.1 形态特征。
        2.2.8.2 生活习性。
        2.2.8.3 繁殖习性。
        2.2.8.4 经济价值。
3 结论

(10)长白山区主要冷水鱼资源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地点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现状与对策
    3.1 现状
    3.2 对策

四、岱海池沼公鱼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杜尔伯特大银鱼稳产关键技术措施[J]. 张博. 黑龙江水产, 2021(06)
  • [2]池沼公鱼的两性异形与雌性个体生育力[J]. 林植云,陆君,姚唐春,丁国骅. 丽水学院学报, 2018(02)
  • [3]额尔齐斯河白斑狗鱼复口吸虫的流行特点分析及两种双穴科吸虫的分类鉴定[D]. 番林古丽·热哈提.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3)
  • [4]池沼公鱼抗凝血多糖理化性质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D]. 马欣彤. 吉林农业大学, 2016(02)
  • [5]五强溪水库太湖新银鱼繁殖特性及资源恢复技术研究[D]. 胡亚洲. 湖南农业大学, 2014(09)
  • [6]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渔业评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李文阁. 中国海洋大学, 2011(10)
  • [7]池沼公鱼雌雄差异及其早期生物学性状研究[D]. 李孝珠. 河南师范大学, 2011(06)
  • [8]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及稳定同位素组成在湖泊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以新疆博斯腾湖为例[D]. 欧文佳. 兰州大学, 2010(11)
  • [9]长白山区主要冷水鱼生物学特性研究[J]. 乔淑芬,王新忠,杨淑娟,何晓燕,赵玉敏,孙忠林,宫汝淳.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4)
  • [10]长白山区主要冷水鱼资源现状调查研究[J]. 乔淑芬,乔淑莉,何晓燕,赵玉敏,孙忠林,宫汝淳,杨丽娟,苗婷婷.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4)

标签:;  ;  ;  ;  ;  

岱海塘雄性沼泽生物学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