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福利核算的理论建构——再论绿色GDP核算理论

国民福利核算的理论建构——再论绿色GDP核算理论

一、国民福利核算的理论构造——绿色GDP核算理论的再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童超[1](2020)在《绿色GDP核算的理论与方法重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GDP作为核心经济指标,未体现资源环境因素的不足日益凸显。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陆续启动绿色GDP研究和实践,但在推进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绿色GDP探索一度进入低谷。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政策日趋严格,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着成效,社会各界对绿色GDP的数据需求越来越迫切。2015年,环保部宣布重启绿色GDP研究,称为绿色GDP2.0。一些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研究成果陆续问世,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多数研究侧重于技术评估层面,缺乏经济理论和核算理论支持,也缺乏统一的核算方法,导致核算结果不可加、不可比,存在一定争议。本文针对当前绿色GDP研究存在的问题,在国民经济核算框架里,按照绿色GDP研究范式,保持绿色GDP的国民经济核算和经济学本色,体现资源耗减、环境污染和环境改善等因素,构建指数并进行估价,最后以山西省为例计算出全省和各市绿色GDP。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重构绿色GDP核算理论框架。本文针对当前绿色GDP1.0和2.0研究存在的不足,根据核算理论,结合当前生态环境政策日趋严格的背景,提出理论框架的前提假设:污染物产生的同时即由企业自行无害化处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比较明确投入产出关系的绿色GDP核算理论框架,主要做法是:1.拓展核算范围,虚拟一个资源环境部门;2.重构投入产出关系,将资源耗减和公共环保支出视为该部门的投入,将环境污染视为负产出;3.考虑环境改善产出,将其作为一项因子体现在环境污染指数中;4.将资源和污染物价格作为内生变量,克服价格外生给定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二是重构绿色GDP物量核算方法。构建统一的物量核算单元——资源耗减指数和环境污染指数。主要做法:1.采用最新研究成果拓展生态足迹方法的范围,解决现有方法难以度量矿产资源耗减的不足,将核算范围拓展到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以生态足迹为同度量因素,结合山西省涉及的主要资源类型,构建资源耗减指数。2.按照主要污染物的环境监测数据、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和产排污系数计算污染物排放量,采用经验判断与熵值法等方法为25种环境污染物赋权,同时,充分考虑环境改善因素,以造林面积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构建环境改善因子,构建体现环境改善因子的环境污染指数。三是重构绿色GDP的价值量核算方法。主要做法是:1.根据能源距离函数和拉格朗日原理,推导资源耗减指数影子价格公式,将资源耗减指数作为一项新的投入,与资本、劳动和产出等指标共同纳入超越对数能源距离函数,利用参数线性规划方法求解资源耗减指数的影子价格。2.根据方向性产出距离函数与利润函数的对偶性,推导环境污染指数影子价格公式,将资源耗减指数、资本和劳动作为投入要素,将环境污染指数和工业总产值作为负产出和正产出,纳入二次型方向性产出距离函数,利用参数线性规划方法求解环境污染指数的影子价格。3.直接求解出的影子价格是在最优化条件下的价格,本文根据非效率因素对其进行调整,并进一步根据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工业增加值率进行调整,得出可以直接用于调整GDP的实际价格。四是基于山西省数据,运用重构的核算框架和方法进行山西省绿色GDP的实证探索。从相关部门搜集整理山西省自然资源、环境污染、造林、工业生产和效益等数据,计算山西省资源、环境物量指数及其实际价格,并进一步计算2004-2017年山西省及各市资源耗减投入和环境污染负产出,结合整理搜集的公共环保投入,核算山西省及各市2004-2017年绿色GDP数据。经与相关研究对比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本文计算的物量指数、实际价格以及绿色GDP,能够体现生态环境政策变化,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山西省绿色发展成果。本文创新点:一是重构绿色GDP核算的理论框架,与之前研究相比,本文核算框架改进之处是:引入负产出概念、重构投入和产出指标、符合投入产出一致性等核算原则,从流量角度进行资源投入和环境污染核算,可以得出一个有减有加,体现环境治理效果的绿色GDP指标。二是将指数方法引入绿色GDP的物量核算,与现有框架中碎片化的分项进行物量核算相比,将指数用于物量核算是统一的核算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核算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核算范围全面且易于拓展,新的资源和污染物类型可以很方便的纳入指数。三是将距离函数引入绿色GDP核算并进行统一估价,采用能源距离函数求解资源耗减指数影子价格,采用方向性产出距离函数求解污染物影子价格。影子价格优点是能够体现资源和环境服务稀缺性,方向性距离函数适用于解决负产出问题,因此,本文核算方法和核算理论框架具有一致性。四是数据创新,1.本文整理长达14个年度的省级与市级工业主要产品产量(506种产品),并以此为基础计算资源耗减投入和环境污染负产出,包括10种资源和25种污染物,核算范围明显比当前相关研究更加全面;2.本文采用更加细分的企业数据,经梳理国内公开发表的绿色核算和资源影子价格等相关研究,其数据均由包含非采矿业产值的企业层面产值数据汇总得出,暂未发现采用更加细分的企业数据进行资源耗减和绿色GDP核算的研究,在企业多元化发展背景下,采用企业的采矿业产值,而非采矿企业总产值,可以更准确度量采矿业产出和核算资源价值;3.本文各指标均由相同的企业数据汇总得出,提升估价和核算的准确性。

代金辉[2](2019)在《区域经济福利 ——核算、差异性及均衡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社会福利包括经济福利与非经济福利,指一切能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资金、服务、制度与措施,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简称福利。经济福利通常指与“客观事物”相对应,能够与货币建立联系的福利,而非经济福利通常指不能与货币建立联系的福利。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福利问题。我国各地区由于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经济福利发展极不均衡,而过大的区域经济福利差异会引发人口大量迁徙、低福利地区成为“工业荒地”、高福利地区加剧通货膨胀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11月出台了《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区域经济福利进行核算、计算区域间差异性以及寻找如何缩小区域间经济福利差距的对策,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借助客观而翔实的大样本数据,在现有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实践基础上,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福利核算指标体系CEWI,对中国30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及港澳台除外)2007-2016年城乡经济福利水平进行核算,并对10年间城乡人均经济福利的变动趋势、差异性进行全面、系统的测算与评价,深入、透彻的分析中国各地区经济福利分布格局的不同状况、背景、过程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区域经济福利实现协调、绿色、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力图为各地区在新形势下制定适合本地发展的战略提供参考依据。论文研究内容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由绪论、文献综述和相关基础理论三章组成。内容主要为阐释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经济福利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福利、经济福利与区域经济福利的内涵,经济福利与经济增长、国民收入、个人消费、公共产品、资源环境等的关系;区域经济福利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等相关理论。第二部分即第四、第五章。内容主要为借助我国30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及港澳台除外)大量的实际数据,结合我国国情构建能够衡量当前福利与可持续福利,具体包括居民加权消费、公共财政支出、无酬家务劳动、私人防御性支出、净资本增长以及资源环境耗损六个二级指标,包含个人消费支出、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耐用消费品收益、通勤成本、社会不公正因素成本等14个三级指标的经济福利核算指标体系CEWI,对中国2007-2016年30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及港澳台除外)城镇、乡村经济福利水平进行核算分析。第三部分即第六、第七章。内容主要为对我国30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及港澳台除外)2007-2016年区域整体、城镇、乡村人均经济福利的变动趋势、差异性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测度与评价,客观、充分地分析我国各地区内部经济福利的分布格局、状况、背景与过程,全面并准确地揭示我国区域间经济福利差异性的实际状况;对区域经济福利差异性的总体、消费、公共财政支出、私人防御性支出及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成因进行分析。最后即第八章。内容主要为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探究消除区域经济福利过大差异、实现区域经济福利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1)2007-2016年中国30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及港澳台除外)城乡居民经济福利稳定增长,区域经济福利总额与人均经济福利稳步提高。各省市城乡经济福利总额的平均水平从2007年6900亿元增加到2016年19201亿元,增长了178%,各省市城乡人均经济福利平均水平从2007年16853元增加到2016年42698元,增长了153%;各省市城镇人均经济福利平均水平从2007年29132元增长到2016年61666元;各省市乡村人均经济福利平均水平从2007年6675元增长到2016年14588元。(2)2007-2016年区域城乡经济福利总额与城乡人均经济福利格局发生了变化,省际间差异较大。个别省份出现了明显下滑,如辽宁、黑龙江、山西及河北等省;同时,个别省份表现出了明显上升,如湖北、海南、宁夏等省。2016年经济福利总量排名前四位的省市依次为:广东、江苏、山东及浙江,排名后四位的省市依次为:甘肃、海南、宁夏及青海;人均经济福利排名前四位的省市依次为: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排名后四位的省市依次为:安徽、河北、甘肃及山西。(3)2007-2016年中国30省市城乡居民人均加权消费、人均公共产品收益、人均私人防御性支出稳定增加,同时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各省市各年间排序变化不大。上海、北京、天津与浙江居民消费能力最强,青海、云南、甘肃与贵州居民消费能力最弱;人均公共产品收益最多的省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天津及青海,收益最少的省市依次为:广西、河北、河南与湖南;人均私人防御性支出最多的省市依次为:上海、北京、浙江及天津,支出最少的省市依次为:安徽、陕西、甘肃与贵州。2007-2016年人均资源环境耗损成本呈倒“U”型趋势,10条趋势曲线走势较为接近;各省市人均净资本增长各年间表现出不确定性,这与人口流动以及资本增量相关。(4)2007-2016年区域人均经济福利绝对差异不断变大,相对差异不断减小,总体上差距较大。区域消费差异、公共产品差异、私人防御性支出差异均表现为绝对差异不断增加,相对差异不断减小;区域净资本增长差异、资源环境耗损差异均表现为绝对差异先增加后减小,相对差异缓慢下降。2007-2016年区域城镇人均经济福利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下降或上升趋势;区域城乡整体、乡村人均经济福利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略有减小。各省市城乡整体、城镇、乡村人均经济福利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福利整体较高,中、西部地区经济福利整体较低;区域经济福利城乡间差异最大。(5)政策倾向性、区位因素、资源禀赋、地方政府财政能力以及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差异是造成我国区域经济福利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收入、消费习惯及消费理念的差异是造成各省市消费差异的主要原因;地方财政能力、中央转移支付及人口数量的差异是造成各省市公共财政支出收益差异的主要原因;人均收入、城市规模、居住成本及消费习惯的差异是造成各省市私人防御性支出差异的主要原因;自然条件、三次产业比重及产业布局是造成各省市资源环境耗损差异的主要原因。(6)实现区域经济福利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为:通过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增长、提升公共产品供给、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加速推进落后地区城镇化进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区域开放合作、在低福利省市培育增长极、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等。论文在以下四方面有所创新:第一,选题创新。研究区域经济福利的核算、差异性与均衡发展,并将研究范围确定为能够用货币衡量的经济福利。第二,研究视角创新。从区域差异性角度衡量经济福利,对各省市城镇、乡村与区域整体经济福利分别进行核算,并测算了各省市城乡经济福利差异。第三,方法创新。(1)基于SNA的GDP核算理论,结合我国国情及数据可得性,构建了包含当前福利与可持续福利的核算指标体系CEWI,首次定量核算出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及港澳台除外)城镇、乡村、区域整体加权消费、公共财政支出、私人防御性支出、无酬家务劳动、净资本增长与资源环境耗损的具体数值,并最终核算了区域城镇、乡村及区域整体经济福利总额与人均经济福利。(2)利用永续盘存法(PIM)对1982-2016年各省市城镇、乡村以及区域整体的资本存量分别进行了估算;分别采用行业替代法与机会成本法对2007-2016年各省市城镇、乡村居民无酬劳动价值进行了估算;利用成本估价法对2007-2016年各省市资源环境耗损进行了估算,主要包括自然能源耗损、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固体废物污染,其总成本为实际治理成本与虚拟治理成本之和,其中大气污染的价值损失采用修正的治理成本系数法进行估算。(3)对各省市2007-2016年城镇、乡村GDP予以估算。(4)利用“区域基尼系数”衡量区域经济福利、区域消费、公共财政支出、私人防御性支出、净资本增长以及资源环境耗损的差异性。第四,研究观点创新。提出了区域经济福利均衡发展的八条基本路径。

杨晓庆,李升峰,朱继业[3](2014)在《基于绿色GDP的江苏省资源环境损失价值核算》文中提出结合江苏省1999—2010年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状况,测算了资源环境损失价值和绿色GDP,认为江苏省这12 a间自然资源损失价值增加,总计达30 971.656亿元,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的依赖性增强。环境污染损失总价值达939.11亿元,总体在波动中增长,环境损害持续。绿色GDP从1999年的6 589.37亿元上升至2010年的36 268.14亿元,12 a间每年绿色GDP占传统GDP的比例平均为86.65%,12 a累计绿色GDP达206 334.50亿元。同时,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损失占GDP的比例开始下降,12 a间分别下降1.414和0.26百分点;绿色GDP占传统GDP的比例逐渐上升,12 a来共上升1.95百分点。总体而言,经济增长对社会资源环境的负外部性减弱,结构效益得到体现。

杨林涛[4](2012)在《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基本理论与方法——国内相关文献综述》文中提出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理论问题和基本方法两个方面。其中,理论问题研究主要包括核算体系、五大核算、专题核算等方面的研究;而指标、账户、矩阵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核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具体核算方法主要有:卫星账户、投入产出法以及社会核算矩阵等。基于以上角度,本文对国民经济核算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苑瑞锋[5](2009)在《河北省绿色GDP核算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和政策效应的主要尺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是否真正进步的重要依据。但是从经济和环境的关系上来看,该指标未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忽视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有可能误导经济决策,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开展绿色GDP核算,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更加真实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真实财富积累水平,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当前该领域相关学者提出的绿色GDP核算方法的分析和比较,指出河北省应从本省资源环境禀赋出发,立足实际,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绿色GDP核算,不断改进核算方法,充实核算结果,逐步建立和完善绿色GDP核算体系,使绿色GDP逐步逼近真实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以更加科学地评价经济发展态势。在具体核算中,综合采用收益还原法、恢复费用法、治理成本法等多种方法,对河北省当年环境生态成本进行了核算,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年GDP进行调整,得到河北省“经资源环境调整后的绿色GDP”。主要核算结论及内容如下:(1)绿色GDP指数偏低。在所核算范围内,绿色GDP为10540.82亿元,绿色GDP指数为90.40,即是说,河北省当年GDP中有9.60%为“虚增值”。结论表明,同其他地区一样,河北省经济发展成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对资源的耗减和环境的破坏基础之上。(2)自然资源损失中以耕地和矿产资源损失为主。自然资源损失合计611.66亿元,对当年GDP的扣减指数为5.24%。其中:耕地和矿产资源损失较大,对当年GDP的扣减指数分别为2.12%和1.84%。近些年来,河北省耕地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同时要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3)环境退化成本中以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为主。环境退化成本合计507.95亿元,对当年GDP的扣减指数为4.36%。其中:环境污染治理成本所占比重最大,对当年GDP的扣减指数为2.35%。河北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4)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为86.37亿元,对当年GDP扣减指数为0.74%。河北省必须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尽量减少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绿色GDP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总量指标之一,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趋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河北省应从局部切入,重视完善资源环境统计制度的建设,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绿色GDP指数,开展将绿色GDP各相关指标纳入干部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提高公众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以更好地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李亮[6](2008)在《郴州市绿色GDP核算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它是当前世界各国衡量国家经济社会是否进步的重要标准。然而,这种传统GDP核算体系忽视自然资源与环境成本,仅以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交易价值作为评价标准的明显弊端,造成GDP指标的虚拟增大,因此对其修正刻不容缓。绿色GDP理论和核算方法的研究是这种修正工作的展开。绿色GDP是在SNA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对外部影响因素和自然资源进行综合考虑而得出的新的GDP,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更综合的经济福利水平。我国正处于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和向联合国新的国民核算体系与SEEA体系过渡阶段,建立绿色核算体系将对我国地区GDP格局产生一定影响。郴州市生态系统类型众多,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经济的发展是以对自然资源大量投入和消耗为基础,并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要改变这种增长方式,新的经济核算体系应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建立郴州市绿色GDP核算体系有利于运用经济手段促进郴州市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本文遵循系统性原则,在构建郴州市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具体设计中把社会生产、资源、环境视为一个整体系统,依据绿色投入产出原理,根据郴州市实际情况构建环境生态成本,包括自然资源耗竭损失,自然资产退化损失、预防支出损失和非经济资产向经济自然资产转移。采用市场法、收益还原法、成本费用法等环境经济学方法对环境成本进行计算,并对传统GDP进行修正。结论为2005年郴州市GDP中7.76%是通过牺牲资源环境取得的,绿色GDP为440.61亿元。在核算过程中,由于部分生态成本价值难以准确量化,使得核算结果低于实际值,从而使绿色GDP结果偏高。

张汝飞[7](2008)在《河北省绿色GDP核算方法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然而长期以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直忽视资源环境的基础作用,没有将其纳入核算体系当中。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们迫切需要对资源环境进行核算,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绿色GDP核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兴起的。本文从资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切入,首先对绿色GDP核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绿色GDP核算方法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对于绿色GDP的核算现在并没有统一的核算方法,于是在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提出了河北省进行绿色GDP核算的方法,然后根据河北省2005年的具体数据,应用所提出核算方法,对河北省绿色GDP进行核算。得出,2005年河北省绿色GDP为8728.96亿元,为当年GDP的86.46%,其中,资源消耗成本RDC为991.66亿元,占全省GDP的9.82%,环境损失成本EDC为375.49亿元,占全省GDP的3.72%,河北省当年经济增长中有11.29%是以牺牲自身资源环境为代价而取得的,资源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河北省经济的发展。最后,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给出相关对策建议。

秦艳[8](2008)在《基于水资源耗损的绿色GDP估算 ——以武汉市为例》文中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日益加剧,资源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作为国民经济核算核心指标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由于不能够全面地反映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品质的负面影响开始受到质疑。为了弥补传统GDP的缺陷,绿色GDP概念便应运而生。绿色GDP是从GDP中扣除资源和环境耗损成本后得到的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在SNA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对外部影响因素和自然资源进行综合考虑而得出的新的GDP,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更综合的经济福利水平。多年来,国内外各种组织、机构和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绿色GDP的研究,但由于其核算的复杂性,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如何把资源消耗与环境损失成本计入传统GDP核算过程中,是实施绿色GDP核算的核心。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基于水资源耗损的绿色GDP核算,有利于转变资源损耗的观念、制定科学的政策、提高资源的管理水平和改变不可持续的经济行为。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案例研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同时,丰富绿色GDP测算的研究内容,从定量的角度上认识水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高相关管理部门的认识。论文首先对国内外在绿色GDP核算领域所开展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分析与描述,界定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概念——绿色GDP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对绿色核算与资源环境价值估算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进行了比较,鉴选并确立了估算方法和测算思路,对水资源经济损失的估算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力资本法、生产率法等。然后以武汉市为例做了估算,估算结果表明:2005年武汉市水资源耗减损失占GDP的1.20%,水资源降级损失占GDP的0.31%,基于水资源耗损的绿色GDP占GDP的98.49%。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朱瑜敏[9](2008)在《基于绿色GDP的水资源核算模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跟随着进一步恶化,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资源和环境这种隐性资本的重要性。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没有将资源消耗和环境的污染纳入到体系中,并呈现出很多弱点,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提出是对该体系的一种观念和方法上变革,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环境、和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很深刻的意义。水资源耗减核水环境降级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研究基于水的这两方面的损失对完善现有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却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严重,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水资源和环境损失的模型制定和定量化研究能够对水资源和环境的政策制定、水资源保护、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这一角度来分析水资源和水环境,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绿色GDP核算来做分析的。绿色GDP的核算包括两个方面:资源的耗减和环境的降级,而水恰好具有这两方面的特性,因此需要把这两方面整合在一起作为绿色GDP的一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引入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并对其内涵和理论基础做了深入的分析;其次,在绿色核算的整体背景下,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水资源和环境核算的内容和概念进行了阐述,包括水资源的有价值性、水环境对经济的损失影响;本文在第三章分析了水资源、环境核算模型:生态服务价值模型和环境降级核算模型;第四章是实证部分,也是对水资源、环境核算模型的验证。

黄宝友[10](2008)在《基于生态经济学模型的小水电代燃料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是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一项公益性工程。因此,开展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生产实际意义。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实例应用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和能值理论对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进行了研究,并引用绿色GDP核算体系对该项工程进行了绿色核算,对山西省陵川县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论文主要研究成果为:(1)对生态承载力模型进行了改进,对小水电代燃料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进行了动态分析,建立了生态足迹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等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并且利用GM(1,1)模型对小水电代燃料区域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对陵川县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区域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在六种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中,能源用地所占比例最大;实施项目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明显,生态承载力有了明显的增长,减少了当地生态赤字量。因此,在偏远山区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对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作用。(2)采用能值分析理论对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项目进行了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在对项目区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将研究对象分为两个子系统:生态电站建设子系统和能源子系统,分别建立评价指标。根据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的特征,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陵川县马圪当项目区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生态电站建设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51,项目实施后能源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数由2.34增加到4.21,工程的实施对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3)探讨了小水电代燃料区的绿色GDP核算方法,建立小水电代燃料区核算账户。其中主要进行了传统GDP值计算、生态服务价值计算、生态电能产值计算和生态环境代价等核算,得出了绿色GDP值。对陵川县马圪当项目区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代燃料区在项目实施后绿色GDP明显增加,人均收入在建设期增幅大于生产期,同时实施该项目能在很长时间内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国民福利核算的理论构造——绿色GDP核算理论的再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民福利核算的理论构造——绿色GDP核算理论的再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绿色GDP核算的理论与方法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2.1 研究目标
        1.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绿色GDP定义和核算思路
        2.1.1 定义
        2.1.2 货币化核算思路
        2.1.3 非货币化核算思路
        2.1.4 各国核算研究与实践
    2.2 资源耗减核算研究
        2.2.1 资源耗减实物量和指数核算
        2.2.2 资源耗减估价
    2.3 环境降级核算研究
        2.3.1 环境污染实物量和指数核算
        2.3.2 环境降级估价
        2.3.3 环境改善核算
    2.4 环境保护支出核算研究
    2.5 文献评述
        2.5.1 核算理论评述
        2.5.2 核算方法评述
        2.5.3 核算数据评述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
    3.2 SEEA核算体系
    3.3 弱可持续发展理论
    3.4 福利经济学理论
    3.5 外部性理论
    3.6 边际成本理论
    3.7 小结
第4章 研究理论框架与方法重构
    4.1 绿色GDP定义和相关界定
        4.1.1 绿色GDP定义和公式
        4.1.2 绿色GDP核算原则和时空界定
    4.2 绿色GDP核算框架重构
        4.2.1 SNA和 SEEA局限性
        4.2.2 拓展生产范围
        4.2.3 虚拟资源环境部门
        4.2.4 纳入环境改善因素
        4.2.5 引入负价值概念
        4.2.6 重构投入和产出关系
        4.2.7 改进的绿色GDP核算框架
    4.3 绿色GDP核算指标体系构建
        4.3.1 资源耗减投入
        4.3.2 公共环保投入
        4.3.3 包含环境改善因子的环境污染负产出
        4.3.4 GDP和各科目的逻辑自洽性
        4.3.5 绿色GDP核算指标体系
    4.4 绿色GDP物量核算方法重构
        4.4.1 指数在绿色GDP核算中的适用性
        4.4.2 资源耗减指数构建
        4.4.3 环境改善因子构建
        4.4.4 体现环境改善因子的环境污染指数构建
    4.5 绿色GDP价值量核算方法重构
        4.5.1 构建估价机制
        4.5.2 引入距离函数
        4.5.3 采用线性规划方法
        4.5.4 求解影子价格
    4.6 小结
第5章 山西省资源和环境物量指数构建
    5.1 研究地区概况与数据
        5.1.1 山西省资源和环境概况
        5.1.2 数据来源
        5.1.3 数据代表性、匹配性和全面性
    5.2 资源耗减指数构建
        5.2.1 资源耗减核算对象和范围
        5.2.2 资源耗减指数计算公式
        5.2.3 基于生态足迹的资源耗减指数
    5.3 环境污染指数构建
        5.3.1 环境污染核算对象和范围
        5.3.2 环境污染指数计算公式
        5.3.3 环境改善因子构建
        5.3.4 环境污染指数权重计算
        5.3.5 包含环境改善因子的环境污染指数
    5.4 小结
第6章 山西省资源和环境物量指数估价
    6.1 资源耗减指数影子价格测度
        6.1.1 生产可能性集和能源距离函数
        6.1.2 指标选择、创新和描述性分析
        6.1.3 模型设定和影子价格公式推导
        6.1.4 影子价格求解
    6.2 环境污染指数影子价格测度
        6.2.1 环境生产技术和方向性产出距离函数
        6.2.2 指标、方向向量选择和描述性分析
        6.2.3 模型设定和影子价格公式推导
        6.2.4 影子价格求解
    6.3 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指数影子价格调整
        6.3.1 基于非效率因素调整的原理和方法概述
        6.3.2 基于价格指数和增加值率调整的方法概述
        6.3.3 经调整的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指数实际价格
    6.4 小结
第7章 山西省绿色GDP核算与分析
    7.1 绿色GDP各调整项目核算与分析
        7.1.1 资源耗减投入核算与分析
        7.1.2 公共环保投入核算与分析
        7.1.3 环境污染负产出核算与分析
        7.1.4 调整项目合计与分析
    7.2 绿色GDP总量核算与分析
        7.2.1 山西省绿色GDP总量核算与分析
        7.2.2 山西省各市绿色GDP总量核算与分析
    7.3 小结
第8章 结论和展望
    8.1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8.1.1 研究结论
        8.1.2 政策建议
    8.2 研究不足和展望
        8.2.1 研究不足
        8.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2004 -2017年山西省各市造林面积
    附录2 2004 -2017年山西省各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2)区域经济福利 ——核算、差异性及均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1.1 经济福利的测算与评价研究
        2.1.2 经济福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2 国内文献综述
        2.2.1 经济福利的测算与评价研究
        2.2.2 经济福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2.3 区域经济福利差异性研究
第3章 相关基础理论
    3.1 经济福利与区域经济福利
        3.1.1 福利
        3.1.2 经济福利
        3.1.3 区域经济福利
    3.2 经济福利与相关因素关系理论
        3.2.1 经济福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
        3.2.2 经济福利与国民所得关系理论
        3.2.3 经济福利与收入分配关系理论
        3.2.4 经济福利与个人消费关系理论
        3.2.5 经济福利与公共产品关系理论
        3.2.6 经济福利与资源环境关系理论
    3.3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3.3.1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3.3.2 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第4章 区域城乡经济福利核算
    4.1 区域经济福利核算理论依据
        4.1.1 国民经济福利核算标准
        4.1.2 国民经济福利核算指标梳理
    4.2 经济福利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指标体系构建
        4.2.2 核算方法、数据来源与处理
    4.3 区域城镇经济福利核算
        4.3.1 区域城镇经济福利分项核算
        4.3.2 区域城镇经济福利总额与人均经济福利核算
    4.4 区域乡村经济福利核算
        4.4.1 区域乡村经济福利分项核算
        4.4.2 区域乡村经济福利总额与人均经济福利核算
第5章 区域经济福利核算分析
    5.1 区域加权消费总额核算分析
    5.2 区域公共财政支出收益总额核算分析
    5.3 区域私人防御性支出总额核算分析
    5.4 区域无酬劳动价值总额核算分析
    5.5 区域净资本增长总额核算分析
    5.6 区域资源环境耗损成本总额核算分析
    5.7 区域经济福利总额与人均经济福利核算分析
第6章 区域经济福利差异性测算分析
    6.1 区域经济福利差异性的测算方法
    6.2 区域经济福利总体差异性测算分析
        6.2.1 区域经济福利总体分类差异
        6.2.2 区域经济福利总体变动趋势差异
        6.2.3 区域经济福利总体空间分布差异
        6.2.4 区域经济福利差异度计算
    6.3 区域经济福利分项差异性测算分析
        6.3.1 区域消费差异
        6.3.2 区域公共财政支出收益差异
        6.3.3 区域私人防御性支出差异
        6.3.4 区域净资本增长差异
        6.3.5 区域资源环境耗损差异
    6.4 区域城乡经济福利差异性测算分析
        6.4.1 区域城镇经济福利总体差异
        6.4.2 区域城镇经济福利分项差异
        6.4.3 区域乡村经济福利总体差异
        6.4.4 区域乡村经济福利分项差异
        6.4.5 区域城乡经济福利总体差异
        6.4.6 区域城乡经济福利分项差异
第7章 区域经济福利差异性成因分析
    7.1 区域经济福利差异过大的后果
    7.2 区域经济福利差异成因分析
        7.2.1 区域经济福利总体差异成因分析
        7.2.2 区域消费差异成因分析
        7.2.3 区域公共财政支出差异成因分析
        7.2.4 区域通勤支出差异成因分析
        7.2.5 区域资源环境耗损差异成因分析
    7.3 区域经济福利城乡差异成因分析
第8章 区域经济福利均衡发展路径选择
    8.1 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增长
    8.2 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提升公共产品供给水平
    8.3 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8.4 加速推进落后地区城镇化进程
    8.5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8.6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8.7 加强区域开放合作,实现区域共赢
    8.8 在低福利区域中培育增长极,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3)基于绿色GDP的江苏省资源环境损失价值核算(论文提纲范文)

1 自然资源耗竭价值核算
    1.1 水资源耗损价值核算
    1.2 能源耗损价值核算
    1.3 耕地资源耗减价值核算
    1.4 森林资源退化价值核算
    1.5 自然资源损失总价值核算
2 环境污染损失价值核算
    2.1 环境退化价值核算
        2.1.1 工业“三废”的治理成本
        2.1.2 生活“三废”治理成本
        2.1.3 其他环境保护投资
        2.1.4 环境退化总价值核算
    2.2 环境损害价值核算
    2.3 环境污染损失总价值核算
3 绿色GDP核算
    3.1 绿色GDP的核算方法
    3.2 绿色GDP核算结果的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4)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基本理论与方法——国内相关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民经济核算理论问题研究
    (一) 核算体系研究
    (二) 五大子系统核算研究
    (三) 专题核算研究
        1.关于未观测经济核算。
        2.目前国际上对绿色
        3.非市场服务产出核算研究是
        4.其他专题核算研究。
二、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方法研究
三、简要评论

(5)河北省绿色GDP核算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研究方法与本文结构
    1.4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与方法
    2.1 传统GDP
        2.1.1 传统GDP定义及核算范围
        2.1.2 传统GDP核算方法
        2.1.3 传统GDP的缺陷
    2.2 绿色GDP的概念和内涵
    2.3 绿色GDP核算方法
        2.3.1 直接核算方法
        2.3.2 间接核算方法
    2.4 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2.4.1 资源价值评估方法
        2.4.2 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3 河北省实施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及核算方法
    3.1 河北省实施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
    3.2 河北省绿色GDP核算方法
4 研究区概况
    4.1 自然地理概况
    4.2 社会经济概况
    4.3 资源概况
    4.4 环境质量状况
5 河北省2006年绿色GDP核算应用研究
    5.1 自然资源损失
        5.1.1 耕地资源损失
        5.1.2 矿产资源损失
        5.1.3 水资源损失
        5.1.4 渔业资源损失
        5.1.5 小计
    5.2 环境退化成本
        5.2.1 环境污染治理成本
        5.2.2 环境损害成本
        5.2.3 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5.2.4 环保投资
        5.2.5 小计
    5.3 绿色GDP核算结果
6 结论
    6.1 结论
    6.2 几点认识
    6.3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郴州市绿色GDP核算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绿色GDP研究综述
        2.1 绿色GDP理论国外研究情况
        2.2 绿色GDP理论国内情况
    3 研究内容和思路
第二章 绿色GDP理论概述
    1 传统GDP的局限性
    2 绿色GDP的涵义
    3 绿色GDP的计算方法
        3.1 直接测算思路
        3.2 间接测算思路
第三章 郴州市绿色GDP核算体系构建
    1 建立色GDP核算体系的必要性
    2 市域绿色GDP核算模型构建原则
    3 绿色投入产出核算
        3.1 绿色投入
        3.2 绿色产出
    4 构建生态成本
    5 生态资产分类
    6 郴州市绿色GDP核算体系
        6.1 自然资源耗竭损失核算
        6.2 自然资产退化损失
        6.3 预防支出
        6.4 非经济自然资产向经济自然资产转移
    7 郴州市绿色GDP核算模型
第四章 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1 资源价值评估方法
    2 资源耗竭价值估算
    3 资源退化价值估算
    4 环境污染损失价值估算
        4.1 环境造成的生产损失
        4.2 环境污染对固定资产造成的损失
        4.3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
        4.4 环境质量损失
    5 具体评估方法
第五章 2005年郴州市绿色GDP核算
    1 自然资源耗竭损失价值核算
    2 自然资产退化损失核算
        2.1 生态破坏
        2.2 环境污染
    3 预防支出
    4 非经济自然资产向经济自然资产转移
    5 郴州市绿色GDP构成
第六章 结论
    1 数据分析
    2 相关对策及建议
        2.1 完善环境与资源统计资料,建立市域绿色经济核算体系
        2.2 严格控制环境污染
        2.3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2.4 提高资源环境保护意识
    3 本文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河北省绿色GDP核算方法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3.3 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 绿色GDP核算方法研究
    2.1 国外绿色GDP核算方法发展应用
    2.2 国内绿色GDP核算方法发展应用
    2.3 绿色GDP核算方法比较分析
第3章 河北省绿色GDP核算方法
    3.1 核算目的与准则
    3.2 核算思路与内容框架
        3.2.1 核算思路
        3.2.2 内容框架
    3.3 资源消耗成本RDC核算
    3.4 环境损失成本EDC核算
    3.5 河北省绿色GDP核算公式
第4章 2005年河北省绿色GDP实证研究
    4.1 河北省概况
        4.1.1 经济概况
        4.1.2 人文概况
        4.1.3 资源概况
        4.1.4 环境概况
    4.2 2005年河北省资源耗减成本RDC核算
        4.2.1 各种资源消耗价值估算
        4.2.2 资源消耗成本RDC及其构成
    4.3 2005年河北省环境损失成本EDC核算
        4.3.1 环境污染价值估算
        4.3.2 生态破坏价值估算
        4.3.3 环境保护支出估算
        4.3.4 自然灾害价值估算
        4.3.5 环境损失成本EDC及其构成
    4.4 2005年河北省绿色GDP核算结果与分析
        4.4.1 核算结果
        4.4.2 核算结果分析
    4.5 对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8)基于水资源耗损的绿色GDP估算 ——以武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
2 绿色 GDP核算的基本理论与主要方法
    2.1 绿色 GDP核算的基本理论
        2.1.1 SEEA体系理论
        2.1.2 ENRAP体系理论
        2.1.3 NAMEA体系理论
        2.1.4 国内学者关于资源环境核算体系的研究
    2.2 绿色 GDP核算的主要方法
        2.2.1 直接测算
        2.2.2 间接测算
3 资源和环境的价值理论与估价方法
    3.1 资源与环境价值理论
    3.2 自然资源估价方法
        3.2.1 市场价格法
        3.2.2 机会成本法
        3.2.3 恢复和保护费用法
        3.2.4 收益现值法
        3.2.5 模糊数学模型法
    3.3 环境估价方法
        3.3.1 生产率法
        3.3.2 人力资本法
4 基于水资源耗损的武汉市绿色GDP估算
    4.1 基于水资源耗损的绿色 GDP估算公式
    4.2 武汉市水资源耗减损失核算
        4.2.1 水资源价值模糊数学模型的确立
        4.2.2 武汉市水资源耗减损失的计算结果
    4.3 武汉市水资源降级损失核算
        4.3.1 水资源降级损失的构成
        4.3.2 武汉市水资源降级损失的计算结果
    4.4 基于水资源耗损的武汉市绿色GDP估算结果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与展望
        5.1.1 研究结论
        5.1.2 研究不足
        5.1.3 研究展望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绿色GDP的水资源核算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绿色GDP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传统GDP核算体系和绿色GDP体系之间的比较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基本结构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基本结构
第2章 基于绿色GDP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核算理论
    2.1 水资源核算和水环境核算的内涵
    2.2 水资源和水环境价值理论
        2.2.1 劳动价值论
        2.2.2 效用价值论
        2.2.3 生态价值论
        2.2.4 水资源环境价值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资源耗减和水环境降级模型
    3.1 水资源耗减核算模型
        3.1.1 水资源实物核算
        3.1.2 水资源价值核算方法
        3.1.3 生态服务价值模型
        3.1.4 水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模型
    3.2 水环境降级核算模型
        3.2.1 水污染治理成本核算模型
        3.2.2 水污染损失成本核算模型
        3.2.3 优化后的水污染损失成本核算模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哈尔滨水资源绿色GDP核算
    4.1 哈尔滨水资源和水环境概况
        4.1.1 哈尔滨水资源现状
        4.1.2 哈尔滨水环境现状
    4.2 哈尔滨水资源耗减价值和环境降级价值
        4.2.1 哈尔滨水资源耗减价值
        4.2.2 哈尔滨水环境降级价值
    4.3 哈尔滨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绿色GDP核算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基于生态经济学模型的小水电代燃料区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意义
        1.1.2 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发展状况
    1.2 国内外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国内外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研究现状
        1.2.2 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存在问题
    1.3 生态足迹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基于不同尺度的研究
        1.3.2 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
    1.4 能值理论研究进展
        1.4.1 能值理论的国内研究现状
        1.4.2 能值理论的国外研究现状
    1.5 绿色GDP的研究
        1.5.1 绿色GDP与传统GDP
        1.5.2 绿色GDP国外研究现状
        1.5.3 我国绿色GDP研究现状
    1.6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陵川县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1.3 农业概况
        2.1.4 工业和贸易情况
        2.1.5 能源概况
    2.2 马圪当项目区概况
        2.2.1 社会经济情况
        2.2.2 自然地理概况
        2.2.3 生活能源情况
    2.3 项目区电站水能计算
        2.3.1 水文频率计算
        2.3.2 生态电站发电能力计算
    2.4 典型生态电站特性
3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小水电代燃料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3.1 生态足迹理论
        3.1.1 生态足迹的内涵
        3.1.2 生态足迹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分类
        3.1.3 生态足迹模型建立基本假设
    3.2 生态足迹模型及计算步骤
        3.2.1 生态足迹模型
        3.2.2 计算步骤
    3.3 小水电代燃料区生态足迹模型指标
        3.3.1 生态足迹压力指数
        3.3.2 生态占用指数
        3.3.3 生态经济协调指数
    3.4 计算实例
        3.4.1 基本指标计算
        3.4.2 生物资源帐户和能源帐户的建立
        3.4.3 1995~2006年生态足迹汇总
        3.4.4 生态承载力计算
        3.4.5 生态赤字计算
        3.4.6 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
        3.4.7 生态赤字动态变化分析
        3.4.8 利用灰色模型预测生态足迹演变趋势
        3.4.9 生态足迹评价指标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能值分析的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
    4.1 能值分析方法
        4.1.1 能值分析理论内涵
        4.1.2 能值分析的理论基础
        4.1.3 能值转换率
        4.1.4 能值分析的基本指标和步骤
    4.2 陵川县马圪当项目区可再生能源现状分析
        4.2.1 项目区农副产品概况
        4.2.2 项目区可再生能源资源现状
        4.2.3 项目区农村能源用途现状分析
    4.3 陵川县马圪当项目区生态效率能值分析
        4.3.1 项目区能值流动图
        4.3.2 项目区能值计算
    4.4 陵川县马圪当项目区生态电站建设子系统能值分析
        4.4.1 项目区生态电站建设子系统能值计算
        4.4.2 项目区生态电站建设子系统能值指标分析
    4.5 陵川县马圪当项目区能源子系统能值分析
        4.5.1 项目区能源结构变化
        4.5.2 项目实施前后能源能值分析
    4.6 陵川县马圪当项目区系统能值动态变化分析
        4.6.1 实施项目前后能值分析
        4.6.2 能值指标建立
        4.6.3 项目区生态系统能值指标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小水电代燃料区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5.1 农村可持续发展
    5.2 绿色GDP理论
    5.3 以小水电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的绿色GDP核算研究
        5.3.1 进行绿色GDP核算的思路
        5.3.2 对小水电代燃料区进行绿色GDP核算的意义
    5.4 实例研究
        5.4.1 传统GDP计算
        5.4.2 生态服务价值计算
        5.4.3 生态电能产值计算
        5.4.4 生态环境代价
        5.4.5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国民福利核算的理论构造——绿色GDP核算理论的再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绿色GDP核算的理论与方法重构[D]. 童超. 山西财经大学, 2020(04)
  • [2]区域经济福利 ——核算、差异性及均衡发展研究[D]. 代金辉. 辽宁大学, 2019(10)
  • [3]基于绿色GDP的江苏省资源环境损失价值核算[J]. 杨晓庆,李升峰,朱继业.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04)
  • [4]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基本理论与方法——国内相关文献综述[J]. 杨林涛.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12(04)
  • [5]河北省绿色GDP核算应用研究[D]. 苑瑞锋. 河北师范大学, 2009(11)
  • [6]郴州市绿色GDP核算应用研究[D]. 李亮.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9)
  • [7]河北省绿色GDP核算方法实证研究[D]. 张汝飞.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08(06)
  • [8]基于水资源耗损的绿色GDP估算 ——以武汉市为例[D]. 秦艳.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
  • [9]基于绿色GDP的水资源核算模型研究[D]. 朱瑜敏.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S2)
  • [10]基于生态经济学模型的小水电代燃料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 黄宝友. 西安理工大学, 2008(01)

标签:;  ;  ;  ;  ;  

国民福利核算的理论建构——再论绿色GDP核算理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