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观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观

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观点(论文文献综述)

刘大可[1](2021)在《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刍议》文中认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二级学科的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有别于中国史一级学科下属二级学科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在研究对象上具有基本性与主流性、宏观性与整体性、民族性与阶级性、革命性与斗争性等特征,而在研究方法上则体现了鲜明的理论性与逻辑性,因而发挥着学术与理论的双重价值,具有资政史鉴、理论宣传、思政教育、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现实意义。

韩军垚[2](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范式的演变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经历了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和多元范式三个阶段。纵观70余年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范式演变之历程,可推测其未来发展趋势有三:其一,范式之间并行不悖;其二,"新革命史"继续发展;其三,"中国梦"范式呈现。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范式演变之历程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我们认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整体史观把握是两大不可或缺的原则,同时范式应用须加以严格的学术限制。

冯国林[3](2020)在《韩国学界中国抗日战争研究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韩国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韩国学界既有东洋史学科下的相关研究,又有韩国史学科下的相关研究,两者的研究视角有明显差异。前者侧重研究抗战中的中国因素,后者强调韩国视角。近年来,对战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研究,都有明显推进。不过,现有研究也存在一些弱项,如研究人员较少、研究存在不平衡性等。此外,韩国学界对中日关系史的研究较为薄弱。因此,韩国学界的中国抗日战争相关研究仍然任重而道远。

于盼[4](2020)在《唐德刚口述历史的实践和价值》文中认为唐德刚(1920—2009),着名美籍华人历史学者,当代中国口述史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唐德刚先生学术研究甚广,成果丰富。在口述史、中国近现代史、红学、传记文学等方面均有涉猎。其中口述史方面研究成果最为显着,在口述方法和口述理论方面成就自己独特的治史特色。从儿时幼承庭学到成年之后赴美留学,他的教育经历成就了他国学西学融合一体别具一格的治史特色,对中国近代口述史学发展做出了贡献。作为从事口述史研究的第一批华人学者,他通过从事口述历史研究,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人物研究见解颇深。纵观唐德刚的历史研究,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中华文明的认可,虽然身处异邦,但始终坚持着一颗不泯的中国心。通过唐德刚先生史学研究的探讨,从而增进大陆学界对美国华人学界的了解,有利于学术的发展。

袁焱林[5](2020)在《《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山东、海南这6个省(市),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正式投入使用,并将在接下来的3年内逐步实现全国使用。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指导下编写的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在体例和内容上都出现了诸多新变化,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近现代史”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在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本文对《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通过整体分析和比较分析来探讨新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和剖析“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的具体变化,并提出了针对该部分内容的教学策略,旨在为《中外历史纲要》的内容研究和历史教师运用新教科书进行教学提供一些借鉴。本文主要由四个章节构成,第一章,分析高中课程改革、教科书编撰体例的变化和史学研究的新成果等因素如何影响《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编写。第二章,分析《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部分内容的选取情况和“中国近现代史”在必修教科书中的重要地位,重点总结了《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特点。第三章,归纳《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具体内容选取的概况;通过与人教版高中历史实验教科书进行对比,剖析《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在重大历史事件的表述和评价等方面更加严谨、准确,更加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变化,并探讨这些变化所反映的价值取向。第四章,针对《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的新理念和内容变化,指出在《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一些实践教学策略,包括:紧扣课标,落实核心素养;抓住中国近现代史发展主线;做好初高中中国近现代史教学的有效衔接;“消化”“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变化;关注史学研究动态。

张小瑶[6](2020)在《三十年来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发展研究 ——以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历史教科书是进行历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历史课程资源,是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教科书的整体编排与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2019年新版历史教科书也开始进行个别省份的试点使用,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十年来发行的第五个版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形式、方法、途径、策略等将历史学习呈现得更加丰满、有型。对比五个版本历史教科书,我们可以看到辅助系统在编排与设计上的重大变化。辅助系统作为历史教科书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三十年来人教版五个版本历史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对课文辅助系统进行重点研究与探讨。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目的以及研究意义,对当下的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确定研究的主要方法与途径,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是对人教版五个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总体的研究概述,从教科书结构体系、辅助系统构成要素以及辅助系统的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第三部分对五个版本历史教科书辅助系统进行研究,主要从课前导学系统、课内阐释系统以及课后巩固系统三方面进行具体研究;第四部分介绍高中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设计原则;第五部分是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提出对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设计的思考与建议,最后选取具体的一课作为案例,设计并分析对应的课文辅助系统。

袁鑫[7](2020)在《三十年来高中历史教科书“洋务运动”专题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历史教科书是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学生探索历史世界的窗口,通过对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历史事实的讲述,培养学生认识历史、分析历史、评价历史的意识,也使学生在使用历史教科书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教育与历史教科书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9年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中外历史纲要》正式在北京等6个省市投入使用,标志着历史教科书由“一纲多本”到“一纲一本”的跨越,新版教科书的使用与掌握等一系列问题也非常值得思考,本文从1990年开始到201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大规模使用的四个版本历史教科书出发,探索不同时期历史教科书知识点的设置、体例与结构与编写理念的变化以及历史教科书系统的发展变化,总结各版本历史教科书的优势与特色之处,对于新版本历史教科书的使用提出建议。本文分别从六个部分入手进行了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对比研究。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从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出发作了相关介绍。第二部分是对以“洋务运动”为主要探究对象的历史课程标准的进行比较研究,对于1990年以来4部主要的历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进行了对比和分析,不同时期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都有其时代局限性,但总体上呈现为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的重视,以及对于历史教科书育人功能的突出,新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对于旧有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继承与发展。第三部分是从教科书课文系统与课文辅助系统出发对于四个版本历史教科书的对比研究,深入分析了课文系统中体例结构、内容设计、知识点选取的变化,同时对于课文辅助系统中课文导入、插图、习题以及旁设中的不同进行了探索。总结出了高中历史教科书逐渐重视对学生分析与探索的逻辑思维的培养以及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第四部分是对于第三部分内容的深入整理与分析,得出了逻辑性与科学性的增强、教科书结构系统的优化以及对语言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等变化。第五部分主要是结合作者在2019年下半学年的实习经历,分别采取问卷与访谈方式对于师生对历史教科书的认识与建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最后还结合了本文所研究总结的优势与特色以“洋务运动”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第六部分是对于高中历史教科书发展的反思以及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使用建议,文中提出了高中历史教科书实现了由“教本”到“学本”的转变,并对于新时期的师生更加科学合理的使用高中历史教科书都提出了建议。

裴京汉,赵润雨,郭洋[8](2019)在《韩国学界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50年(1965~2015)》文中指出韩国学界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虽然敏锐地反映着变化中的中国以及与之关联在一起的中韩关系、中韩间的相互认识,但研究者们的现实认识仍然局限在同样处在变化下的韩国社会的框架之中。若将韩国最有代表性的亚洲史关联学会即东洋史学会创建以来的50年内所发生的历史,即1965年至2015年这一时期作为观察对象的话,或许可以使用"剧变"一词来准确地描述上文中提到的中韩两国社会所发生的变化。不仅如此,与中韩

戚学民[9](2019)在《中国特色近现代史学研究三题》文中提出中国特色近现代史学是一个政治性极强的学科,"革命"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它的构建和发展反映了中国革命和中国道路的内在逻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的近现代史学同样肩负重任,深化它的研究必须具有探索和开放的精神,在方法论的本然层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也要具备通史眼光,扩张学科边界,学习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尤其需要一批具有德、才、学、识兼备的学者积极参与,他们应当思想敏锐,时代感强,了解民族传统,深具探索精神。

马雪[10](2019)在《影像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多媒体教学进一步走入中学历史教学之中。多媒体教学的引入给予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方面更大的选择空间。影像史料以其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备受中学历史教师关注。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影像史料可以扩充史料的来源、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破解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的趣味性。现存有关中国近现代史阶段的影像史料相对更为丰富,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最为广泛,故以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为例可以更好地研究影像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中学历史教师在应用影像史料教学时仍存在诸多问题。纵观以往,历史教育界有关影像史料的研究成果过多地纠结于研究应用影像史料的原则与策略,却忽视了对影像史料的收集及选择问题的研究。收集和选择优质的影像史料是高效利用影像史料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研究影像史料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对影像史料的收集、选择、应用等问题进行一定的探究,才能更为全面系统地对影像史料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深入中学历史教学实际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影像史料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仍然存在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影像史料的认识不足、学生忽视原始影像史料作用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中学历史教师可以尝试从中国近现代影像史料的收集、选择、应用等方面进行改进。在收集方面,中学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开发网络资源、利用课程资源、关注时事热点等方式收集中国近现代影像史料;在选择方面,中学历史教师不妨根据立足史实、信息丰富、感染力强、优化教学等标准进行筛选;在应用策略方面,中学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加强教师的引导、配合相应的学习任务、抓住最佳播放时机以及尝试建立校本影像史料库的方式应用中国近现代影像史料。对影像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研究是旨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影像史料在中学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影像史料在中学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的利用效率;加大中学历史教师对影像史料教学的重视程度,使影像史料更好地为中学历史教学服务。

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观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观点(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研究对象
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方法论与方法
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功能定位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范式的演变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范式演变历程
    (一)革命史研究范式占主导地位
    (二)现代化研究范式的复兴与发展
    (三)多元范式的百花齐放
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范式演变之发展趋势
    (一)范式之间并行不悖
    (二)“新革命史”研究继续发展
    (三)“中国梦”范式呈现
三、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范式演变之思考
    (一)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范式应用
    (二)以整体史观把握范式应用
    (三)范式应用须加以严格的学术限制

(3)韩国学界中国抗日战争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占领地统治与傀儡政权问题
二 社会运动
三 战时经济
四 外交与国际关系
五 军事史研究的新进展
六 战争罪行与战争记忆
七 抗日战争与朝鲜民族
八 其他研究
    第一,社会和革命史研究。
    第二,媒体与文化。
    第三,日军暴行与战争犯罪。

(4)唐德刚口述历史的实践和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一)整体研究
        (二)具体问题研究
    三、研究思路
    四、概念界定
第一章 唐德刚生平与学术缘起
    第一节 幼承庭训:积累国学基础
    第二节 国立中央大学:唐德刚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起缘
        一、郭廷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方东美治学方法的启示
        三、顾颉刚的夸赞和鼓励
    第三节 赴美留学:开启口述历史研究之路
    第四节 唐德刚口述历史学术缘起
第二章 唐德刚口述历史的实践
    第一节 唐德刚口述历史的主要成就
        一、《胡适口述自传》与《胡适杂忆》
        二、《李宗仁回忆录》
        三、《张学良口述自传》与《顾维钧回忆录》
    第二节 唐德刚口述史学的理论与方法
        一、访谈之前精心准备背景资料和访谈提纲
        二、访谈中巧妙处理访谈关系和设计访谈重点
        三、着述时区别对待和慎重选用口述资料
    第三节 唐德刚口述历史的特点
        一、追求口述历史的真实
        二、重视文史结合
        三、深具史家责任
第三章 唐德刚口述历史的价值与遗憾
    第一节 唐德刚口述历史的价值
        一、保存了近代研究的珍贵史料
        二、开近代口述历史之风
        三、为当代历史研究提供新的方法论
    第二节 唐德刚口述历史的遗憾
        一、口述者选择单一
        二、口述着作的不完整性
余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影响《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编写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一、新时代背景下,教材建设成为国家事权
        二、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
    第二节 编撰体例的变化
    第三节 史学研究的新成果
第二章 《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整体内容分析
    第一节 《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各方面内容的选取情况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史”在《中外历史纲要》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节 《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特点
        一、富于时代性
        二、注意与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的衔接
        三、运用新理念,突出历史的主题教育功能
第三章 《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具体内容分析
    第一节 《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具体内容选取概况
    第二节 《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内容叙述的比较分析
        一、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三、“开眼看世界”
        四、义和团与八国联军侵华
        五、辛亥革命
        六、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七、南昌起义
        八、八七会议
        九、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
        十、抗日战争
        十一、对“文化大革命”的明确否定
        十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第三节 《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具体内容叙述变化的整体解读
第四章 《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内容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与教学策略
    第一节 《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内容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和社会生活史内容的欠缺
        二、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第二节 《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教学策略
        一、紧扣课标,落实核心素养
        二、抓住“中国近现代史”发展主线,把握重难点
        三、做好初高中“中国近现代史”教学的有效衔接
        四、“消化”“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变化
        五、关注史学研究动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三十年来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发展研究 ——以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关于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整体的研究
        1.2.2 关于课文辅助系统内子系统的研究
        1.2.3 关于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比较的研究
    1.3 研究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历史教科书
        1.4.2 课文辅助系统
2 人教版五个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整体研究
    2.1 历史教科书的结构体系
        2.1.1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所占的比重
        2.1.2 单元结构
        2.1.3 课文结构
    2.2 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的要素构成
        2.2.1 课前导学系统的要素构成
        2.2.2 课内阐释系统的要素构成
        2.2.3 课后巩固系统的要素构成
    2.3 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的功能
        2.3.1 提高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2.3.2 检测与巩固学习成果
        2.3.3 丰富教科书内容与形式
        2.3.4 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 人教版五个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比较
    3.1 课前导学系统比较分析
        3.1.1 教科书封面
        3.1.2 前言/说明
        3.1.3 目录
        3.1.4 单元导语和课前导语
    3.2 课内阐释系统比较分析
        3.2.1 史料系统
        3.2.2 注释系统
        3.2.3 附录系统
    3.3 课后巩固系统
    3.4 课文辅助系统发展变化归因分析
4 高中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设计原则
    4.1 课前导学系统设计原则
    4.2 课内阐释系统设计原则
    4.3 课后巩固系统设计原则
5 对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设计的思考与建议
    5.1 关于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的问卷调查
        5.1.1 问卷调查对象
        5.1.2 问卷调查内容
        5.1.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2 关于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的访谈
        5.2.1 访谈对象
        5.2.2 访谈内容
        5.2.3 访谈结果分析
    5.3 对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设计的建议
        5.3.1 课前导学系统设计建议
        5.3.2 课内阐释系统设计建议
        5.3.3 课后巩固系统设计建议
    5.4 高中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设计个案举例
        5.4.1 课前导学系统设计
        5.4.2 课内阐释系统设计
        5.4.3 课后巩固系统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B 人教版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教师访谈
致谢

(7)三十年来高中历史教科书“洋务运动”专题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1.2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研究
        1.2.2 关于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1.2.3 小结
    1.3 选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历史教材
        1.4.2 历史教科书
        1.4.3 历史教科书结构
        1.4.4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讲座
2 历史课程标准的变化研究——以“洋务运动”为例
    2.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整体变化趋势
        2.1.1 2003年之前大纲特点
        2.1.2 2003年之后课标特点
    2.2 2017年新课标特点及其对于“洋务运动”的解读
        2.2.1 课程性质
        2.2.2 基本理念
        2.2.3 课程目标
        2.2.4 课程内容
        2.2.5 实施建议
    2.3 小结
3 四版教科书“洋务运动”内容的比较研究
    3.1 课文系统比较
        3.1.1 体例结构的变化
        3.1.2 内容的设计
        3.1.3 知识点的选取
    3.2 课文辅助系统的比较
        3.2.1 课文导入系统
        3.2.2 课文插图
        3.2.3 课后习题
        3.2.4 课文旁设
4 四版教科书的发展变化与特点
    4.1 编写背景的变化
    4.2 教科书结构系统的优化
    4.3 逻辑性与科学性的增强
    4.4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4.5 小结
5 四版教科书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5.1 问卷调查
        5.1.1 问卷调查内容与对象
        5.1.2 问卷结果及分析
        5.1.3 小结
    5.2 访谈
        5.2.1 访谈对象与访谈计划
        5.2.2 访谈结果及分析
    5.3 结合多版本教材的教学设计——以“洋务运动”专题为例
        5.3.1 设计思路
        5.3.2 教学设计
        5.3.3 教学总结
6 对于历史教科书发展的反思与使用建议
    6.1 对于高中历史教科书发展的反思
        6.1.1 “教本”到“学本”的转变
        6.1.2 形式到内容的转变
        6.1.3 教科书内容的多样性
    6.2 对于新版历史教科书的使用建议
        6.2.1 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
        6.2.2 认真贯彻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
        6.2.3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6.2.4 合理利用历史教科书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韩国学界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50年(1965~2015)(论文提纲范文)

一 “现代”的下限延长与“近现代”的时代区分问题
二 作为对冷战体系回应的中国近现代史 研究(20世纪60~70年代)
三 摆脱冷战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正式化 (20世纪80~90年代)
四 21世纪以来新的尝试与未来的课题
五 结语

(9)中国特色近现代史学研究三题(论文提纲范文)

(10)影像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影像史料及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第一节 影像史料的概念与分类
        一、影像史料的概念
        二、影像史料的分类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影像史料的意义
        一、扩充史料来源
        二、拉近历史距离
        三、破解教学难点
        四、吸引学生注意
        五、提升课堂趣味
第二章 影像史料在中学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影像史料在中学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情况说明
        三、学生调查问卷情况及其结果分析
        四、教师访谈情况及分析
    第二节 影像史料在中学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应用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影像史料的认识不足
        二、学生忽视原始影像史料的作用
        三、教师难寻最佳播放时机
        四、教师不易维持教学秩序
        五、教师应用影像史料的效率过低
    第三节 影像史料在中学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应用存在问题的归因
        一、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足
        二、教师对学情的了解不足
        三、教师对影像史料的重视不足
        四、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 中学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影像史料的收集与选择
    第一节 中学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影像史料的收集途径
        一、开发网络资源
        二、利用课程资源
        三、关注时事热点
    第二节 中学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影像史料的选择标准
        一、立足史实
        二、信息丰富
        三、感染力强
        四、优化教学
第四章 中学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应用影像史料的原则与策略
    第一节 中学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应用影像史料的原则
        一、最优性
        二、精选性
        三、适度性
        四、补充性
    第二节 中学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应用影像史料的策略
        一、加强教师的引导
        二、配合学习任务
        三、抓住最佳播放时机
        四、建立校本影像史料库
    第三节 影像史料应用于中学中国近现代史中的教学典型案例分析——以《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为例
        一、《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二、此教学案例中影像史料的运用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关于在中学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影像史料”运用情况的问卷调查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四、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观点(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刍议[J]. 刘大可.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21(04)
  •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范式的演变与思考[J]. 韩军垚. 江汉论坛, 2021(07)
  • [3]韩国学界中国抗日战争研究现状[J]. 冯国林. 当代韩国, 2020(04)
  • [4]唐德刚口述历史的实践和价值[D]. 于盼.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研究[D]. 袁焱林.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三十年来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发展研究 ——以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为例[D]. 张小瑶.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7]三十年来高中历史教科书“洋务运动”专题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为例[D]. 袁鑫.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8]韩国学界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50年(1965~2015)[J]. 裴京汉,赵润雨,郭洋. 民国研究, 2019(01)
  • [9]中国特色近现代史学研究三题[J]. 戚学民. 求索, 2019(04)
  • [10]影像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为例[D]. 马雪. 扬州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