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醚羧酸盐的理化性质研究

醇醚羧酸盐的理化性质研究

一、醇醚羧酸盐物化性能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鹏飞[1](2021)在《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洗涤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洗涤技术是人类保持健康、维持生存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追求美好生活、展示精神风貌的重要方式。人类洗涤的历史与文明史一样悠久绵长,从4000多年前的两河流域到我国的先秦,无不昭示着洗涤与洗涤技术的古老。但现代意义上的洗涤及其技术,是以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利用为标志的,在西方出现于19世纪末,在我国则更是迟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前身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中央工业试验所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是我国日化工业特别是洗涤工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专业技术研究机构,是新中国洗涤技术研发的核心和龙头。以之为研究对象和视角,有助于系统梳理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全貌。迄今国内外关于我国洗涤技术发展的研究,仅局限于相关成果的介绍或者是某一时段前沿的综述,且多为专业人员编写,相对缺乏科学社会学如动因、特征与影响等科技与社会的互动讨论;同时,关于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系统学术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基于丰富一手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院史档案,本文从该院70年洗涤技术研发的发掘、梳理中透视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的历程、动因、特征、影响及其当代启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在对档案资料进行初步分类、整理时,笔者提炼出一些问题,如:为何我国50年代末才决定发展此项无任何研发究经验的工业生产技术?在薄弱的基础上技术是如何起步的?各项具体的技术研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究竟哪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了整体工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在技术与社会交互上,哪些因素对技术发展路径产生深刻影响?洗涤技术研发的模式和机制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技术的发展又如何重塑了人们的洗涤、生活习惯?研究主体上,作为核心研究机构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在我国洗涤技术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其体制的不断变化对技术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其曲折发展史对我国今天日用化工的研发与应用走向大国和强国有哪些深刻的启示?……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以国内外洗涤技术的发展为大背景,分别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它离子型(非离子、阳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助剂及产品、合成脂肪酸等四大洗涤生产技术入手,以关键生产工艺的突破和关键产品研发为主线,重点分析各项技术研究中的重点难点和突破过程,以及具体技术研发之间的逻辑关系,阐明究竟是哪些关键工艺开发引起了工业生产和产品使用的巨大变化;同时,注重对相关技术的研发缘由、研究背景和社会影响等进行具体探讨,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因素如何影响技术的发展。经过案例分析,本文得到若干重要发现,譬如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洗涤剂技术是当时社会急切需求的产物,因此开发呈现出研究、运用、生产“倒置”的情形,即在初步完成技术开发后就立刻组织生产,再回头对技术进行规范化和深化研究;又如,改革开放后市场对多元洗涤产品的需求是洗涤技术由单一向多元转型的重要动因。以上两个典型,生动反映出改革开放前后社会因素对技术研发的内在导向。经过“分进合击”式的案例具体研究,本文从历史特征、发展动因和研发机制三个方面对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认为:我国洗涤技术整体上经历了初创期、过渡期、全面发展期和创新发展期四个阶段,而这正契合了我国技术研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新不断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以技术与社会的视角分析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反映出社会需求、政策导向、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环保要素在不同时代、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共塑了技术发展的路径和走向;伴随洗涤领域中市场在研究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洗涤技术的研发机制逐渐由国家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过度和转化。本文仍有一系列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全面拓展,如全球视野中我国洗涤技术的地位以及中外洗涤技术发展的比较、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核心力量的潜力发挥等。

黄思瑜[2](2021)在《二羟基硬脂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油脂基衍生物因其可再生性以及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相关研究也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以油酸和油酸甲酯为原料,以双氧水(H2O2)为氧化剂,磷钨酸为催化剂,采用一锅法分别合成了9,10-二羟基硬脂酸和9,10-二羟基硬脂酸甲酯。相比于传统的采用硫酸或甲酸等强酸催化方法,该合成过程避免了强酸对设备的腐蚀等问题,而且后处理不需要大量碱液中和或回收甲酸等操作,符合绿色、环保等要求。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合成了9,10-二羟基硬脂酸乙氧基化物(DHSAE)、9,10-二羟基硬脂酸甲酯乙氧基化物(DHOMEE)、二羟基聚醚硬脂酸(钠)等系列表面活性剂,研究了9,10-二羟基硬脂酸钠等上述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化学、乳化、泡沫、润湿、去污等性能。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9,10-二羟基硬脂酸和9,10-二羟基硬脂酸甲酯的合成分别考察了磷钨酸一锅法催化合成9,10-二羟基硬脂酸和9,10-二羟基硬脂酸甲酯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双氧水用量等因素的影响,得到较优的合成条件,即在m(油酸):m(磷钨酸)=1:0.06(质量比),n(油酸):n(H2O2)=1:3(摩尔比)时,25℃下反应30 min,9,10-二羟基硬脂酸的最高收率为62.24%,原料转化率达90.89%;以油酸甲酯为原料时,在同样的条件下制备9,10-二羟基硬脂酸甲酯的最高收率为76.97%,原料转化率达93.18%。(2)9,10-二羟基硬脂酸钠的性能研究9,10-二羟基硬脂酸钠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其在0.06 m M(≈0.07 cmc)时可以稳定O/W型乳状液;与传统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相比,9,10-二羟基硬脂酸钠的泡沫性能较弱,属于低泡型表面活性剂,且去污效果较好,可以应用在洗涤配方中。(3)DHSAE和DHOMEE的性能研究以9,10-二羟基硬脂酸为原料,与环氧乙烷(EO)加成制备具有不同EO数的9,10-二羟基硬脂酸乙氧基化物DHSAE-n(n=15、20、25);以9,10-二羟基硬脂酸甲酯为原料,与环氧乙烷加成制备具有不同EO数的9,10-二羟基硬脂酸甲酯乙氧基化物DHOMEE-n(n=14、20、25),研究了上述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由于极性基团空间位阻的影响,DHSAE-n的表面活性随着EO数的增加而减弱,且DHSAE-15的乳化能力较强,稳定乳状液所需要的最低浓度为0.3 m M(≈2 cmc),并且由于DHSAE-15的亲水基和疏水基长度都适中,其润湿性能最好;此外,去污力实验发现DHSAE-15对皮脂污布有较强去污效果。DHOMEE-n中,DHOMEE-14的γcmc值较小,所以DHOMEE-14的表面活性较强,且DHOMEE-14的乳化能力和润湿性能较强,稳定乳状液所需要的最低浓度为0.1 m M(≈cmc);去污力实验发现DHOMEE-14对皮脂和炭黑污布均有较强去污效果。此外,DHSAE-n和DHOMEE-n均属于低泡型表面活性剂。(4)二羟基聚醚硬脂酸和其钠盐的性能研究以DHOMEE-n为原料,经水解反应后制备具有不同EO数的二羟基聚醚硬脂酸表面活性剂(A-n)及其钠盐(A-n-Na),并研究了两种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由于二羟基聚醚硬脂酸钠(A-n-Na)具有三个亲水基团,其在空气/水表面排布变得疏松,其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明显弱于A-n,因此在稳定O/W型乳状液时所需A-n的最低浓度低于A-n-Na;此外A-6和A-6-Na的亲水基和疏水基长度都适中,因此两者的润湿性能较好;A-n与A-n-Na也属于低泡型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良好的去污能力,因此其在日化、工业清洗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吴志芳[3](2020)在《脂肪醇醚羧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以不同乙氧基(EO)数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醚,AEOn,n=3,5,7,9)、琥珀酸酐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通过绿色、高效的方法成功合成了酸型和盐型脂肪醇醚羧酸酯(AEnCE-H和AEnCE-Na,n=3,5,7,9)表面活性剂。本论文主要探究了AEnCE-H和AEnCE-Na(n=3,5,7,9)的分子结构、物理化学性能、应用性能及AEnCE-Na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性能,并得到如下结论:(1)脂肪醇醚羧酸酯的制备与表征。以AEOn(n=3,5,7,9)和琥珀酸酐为原料通过一步法制得不同EO加合数的非离子酸型脂肪醇醚羧酸酯(AEnCE-H,n=3,5,7,9)。一方面通过反应前和反应后的酸值确定了AEOn的转化率,另一方面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确定了产物的分子结构。最后,将制得的非离子酸型产物AEnCE-H(n=3,5,7,9)通过中和反应得到对应EO加合数的阴离子盐型脂肪醇醚羧酸酯(AEnCE-Na,n=3,5,7,9)的水溶液。(2)脂肪醇醚羧酸酯的物化性能。通过静态表面张力、动态接触角和动态表面张力讨论了包括EO基团的个数、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在内的构效关系及溶液浓度对脂肪醇醚羧酸酯物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EnCE-H和AEnCE-Na(n=3,5,7,9)中,AE7CE-H和AE3CE-Na的表面活性分别最佳,AE5CE-H和AE3CE-Na在疏水石蜡膜上的润湿铺展能力分别最强。AEnCE-Na的扩散速率整体快于对应EO加合数的AEnCE-H。此外,AEnCE-H和AEnCE-Na(n=3,5,7,9)的吸附能整体都较低,且同属于混合扩散-动力学吸附。(3)脂肪醇醚羧酸酯的应用性能。通过润湿性能、乳化性能、泡沫性能及去污性能的探究讨论了EO基团的个数及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对脂肪醇醚羧酸酯应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EnCE-H和AEnCE-Na(n=3,5,7,9)中,AE7CE-H和AE3CE-Na的润湿性能及乳化性能都最佳。AEnCE-H(n=3,5,7,9)整体属于低泡型表面活性剂,而AEnCE-Na(n=3,5,7,9)的泡沫性能较好。相同EO加合数的AEnCE-Na相比于AEnCE-H(n=3,5,7,9)对污渍的清洁能力更强。(4)盐型脂肪醇醚羧酸酯的复配性能。AE9CE-Na和AE5CE-Na分别与双癸基甲基羟乙基氯化铵(DEQ)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组成的阴/阳离子混合体系AE9CE-Na/DEQ和AE5CE-Na/CTAB在表面活性及应用性能方面都表现出协同效应。此外,混合体系AE9CE-Na/DEQ还表现出丰富的自组装行为。

徐福利,张威,王丰收[4](2020)在《无机盐对窄分布醇醚羧酸盐性能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了无机盐(NaCl、CaCl2、MgCl2、KCl、NH4Cl、ZnCl2)对氧化法窄分布醇醚羧酸钠(NAEC3/5/7/9)(EO加合数3/5/7/9)水溶液表面张力、润湿、泡沫、乳化、去污、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盐对NAEC性能影响显着。无机盐均显着降低了体系的表面张力,二价盐降低幅度大于一价盐;无机盐加入均能增强对帆布片的润湿作用,CaCl2及ZnCl2增强作用最强,尤其是ZnCl2可以将NAEC9润湿时间由不润湿缩短至173 s;除CaCl2能够显着增强发泡性和稳泡性外,其他氯盐均加快了泡沫的破灭;其中NH4Cl对大豆油乳化作用破坏最为显着;无机盐的加入对炭黑及皮脂污渍去除不利,有利于蛋白污渍的去除;对于不同EO数NAEC,0.2%的CaCl2加入量可使NAEC5润湿时间由27 s缩短至5 s。

赵爽[5](2019)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AEC)是一类具有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特征的绿色表面活性剂。具有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它具有很好的配伍性能,可以与其他各类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抗灰变能力较强等,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国内对此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起步较晚,种类和产量较少,因此,既能降低成本又能合成出高产率的醇醚羧酸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羧甲基化法,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n=3、9)、氢氧化钠和氯乙酸钠为原料,合成了三种高产率的脂肪醇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伯AEC9Na、仲AEC9Na、AEC3Na)。其最佳工艺条件为:n(伯(仲)AEO9):n(Na OH):n(Cl CH2COONa)=1:0.9:1.5;碱化反应时间伯AEO9为2h、仲AEO9为1.5h,羧甲基化4h;反应温度为110℃、90℃,转化率可达到仲AEO9为93.7%、伯AEO9为88.7%;n(AEO3):n(Na OH):n(Cl CH2COONa)=1:1.1:1.3,反应温度为碱化反应160℃,羧甲基化80℃,反应时间为3h、4h,产物经过分离提纯后阴离子含量可达到88.93%。AEC3Na、AEC9Na的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谱图(1HNMR)都证实了目标产物AEC3Na、AEC9Na的生成。本文对生成的目标产物AEC3Na和AEC9Na进行了物化性能和应用性能的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硬水中的表面张力最小为24.42 m N·m-1,在软水中相同浓度的情况下,AEC3Na具有更低的表面张力,质量分数为1%时,AEC3Na溶液的表面张力最小为21.3 m N·m-1,低于商品化AEC9Na的表面张力,其润湿性和稳泡性更好,平均润湿时间为2.64s;在软水中,AEC9Na在质量分数为1.2%时,表面张力最小伯AEC9Na为24.2 m N·m-1、仲AEC9Na为23.9 m N·m-1,伯AEC9Na的起泡性较好,泡沫最稳定,商品化AEC9Na的稳泡性较差,伯AEC9Na的平均粒径最小,粒子更均匀、稳定性更好。此外,三种AECNa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抗静电性,可明显改善短切高强高模维纶纤维在水中的分散性;伯AEC9Na、仲AEC9Na和AEC3Na可将涤纶短纤维的比电阻分别降低至6.5×106?·cm、3.8×106?·cm和1.2×106?·cm,说明AECNa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性能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徐福利,张威,王丰收,汪传新,司丽丽[6](2019)在《普通及窄分布醇醚羧酸盐氧化法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以普通及窄分布醇醚、氧气和氢氧化钠为原料氧化法合成普通及窄分布醇醚羧酸盐,催化剂为炭负载多组分催化剂,优化普通及窄分布AEO9(9EO醇醚)合成工艺条件,同时考察了系列窄分布醇醚羧酸盐在不同pH值下的表面张力、泡沫性、润湿性能。结果表明,窄分布AEO9的优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0℃,氧压0.03 MPa,反应转速600 r/min,原料摩尔比n(窄分布AEO9)∶n(NaOH)=1∶1.02。此时产率达到95%;窄分布AEC9对比普通AEC9具有更窄的凝胶相区;酸性条件下,窄分布AEC9(9EO醇醚羧酸盐)30 s泡沫体积490 mL,远大于普通AEC9泡沫体积330 mL,中性及碱性条件下,窄分布AEC9发泡性弱于普通AEC9。

徐福利,张威,王丰收[7](2019)在《系列窄分布醇醚羧酸盐氧化法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以系列窄分布醇醚(AEO3/AEO5/AEO7/AEO9)、氧气和氢氧化钠为原料氧化法合成窄分布醇醚羧酸盐(AEC3/AEC5/AEC7/AEC9),并优化窄分布AEC7(7EO醇醚羧酸盐)合成工艺条件,同时考察了系列窄分布醇醚羧酸盐在不同pH值下的表面张力、泡沫性能和润湿性能。结果表明,钯碳负载催化剂用量为醇醚质量的0.4%(以氯化钯计),AEC7合成优化条件为:反应温度75℃,氧压0.03 MPa,反应转速700 r/min,原料窄分布AEO7与氢氧化钠摩尔比1∶1.02,产率达到93.8%;体系酸碱度对窄分布醇醚羧酸盐性能影响明显,在中性条件下,与AEC3/AEC5/AEC9相比,AEC7表面张力最大为41.66 mN/m;酸性条件下,AEC3(3EO醇醚羧酸盐)发泡性最弱,碱性条件下,AEC3发泡性最强;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窄分布AEC3和AEC5/AEC7/AEC9相比,在润湿和表面张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张庆红[8](2018)在《异构醇醚羧酸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以十三碳异构醇醚(聚氧乙烯数为5和7,聚氧乙烯简写为EO)为原料,通过催化氧化法合成了异构醇醚羧酸盐A13EC5-Na和A13EC7-Na。与直链表面活性剂(A12EC5-Na和A12EC7-Na)对比得知这两种异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表面性能及润湿性能,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癸基甲基羟乙基氯化铵(DEQ)复配后,乳化及泡沫性能都有很大的改善。此外,我们也研究了单一表面活性剂A13EC7-Na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及A13EC7-Na/DEQ复配体系在不同复配比例下的聚集体形态。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异构醇醚羧酸盐的合成与鉴定。通过催化氧化法合成EO数分别为5和7的十三碳异构醇醚羧酸盐A13EC5-Na和A13EC7-Na。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羧酸盐的结构进行鉴定。(2)研究了两种异构醇醚羧酸盐型和酸型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吸附行为。通过静态表面张力,接触角和动态表面张力测试,发现酸型产品比盐型产品具有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而且它们具有较好的润湿性能。但随着EO数的增大,表面活性剂润湿性能变差。通过表面张力参数可知A13EC5-H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最高,A13EC7-Na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最低。含支链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更容易吸附在气液界面,而直链表面活性剂分子更容易形成胶团。对应地,含支链的表面活性剂比直链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小的表面张力(γcmc)值和较大的cmc值。A13EC7-Na的γcmc最小,能达到26.47mN/m。(3)通过稳态荧光法,粒径分析法及透射电镜法等对单一表面活性剂A13EC7-Na和A13EC7-H及A13EC7-Na/DEQ复配体系的聚集行为进行研究。发现A13EC7-Na能自发的形成胶束,而且A13EC7-Na与A13EC7-H相比,它的微极性和胶束聚集数更大。单一的表面活性剂A13EC7-Na溶液的浓度低于cmc能形成囊泡。不同比例的复配体系会呈现出不同的聚集体形态。(4)研究了不同EO数的异构醇醚羧酸盐和直链醇醚羧酸盐的润湿、乳化及泡沫等应用性能。发现EO数少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润湿乳化性能,含支链的表面活性剂具有比直链表面活性剂更好的润湿、乳化及对碳黑污布的去污性能。异构醇醚羧酸盐的泡沫稳定性较差,将它与DEQ复配后,发现在某些复配比例下,由于协同增效作用的存在使得复配体系具有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的乳化和泡沫性能。

崔凤玲,黄劲松,邹振海,陈漫丽,黄慕芸[9](2018)在《脂肪醇醚羧酸盐(AE9C-Na)的应用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醇醚羧酸盐是一类新型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具备了许多传统的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所不具备的优良特性。文章中考察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乙酸钠(AE9C-Na)的泡沫性能、去污力、温和性和安全性、生物降解性、复配性能等,结果表明,AE9C-Na起泡性好、泡沫稳定、去污力强,刺激性小易生物降解、有良好的配伍性可广泛用于日用化工领域,作为可降解性的绿色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产品,AE9C-Na市场前景广阔。

孙永强,朱克华,周婧洁,张勇,武华萍,孙晋源,丁莉荣,董庆斌[10](2017)在《蓖麻油酸钠支链聚氧乙烯醚的合成和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蓖麻油酸甲酯乙氧基化物(CAMEE)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的羧酸盐表面活性剂——蓖麻油酸钠支链聚氧乙烯醚(CAMEC)。主要合成了支链理论平均环氧乙烷加合数为2、4和6的CAMEC,并对其物化性能进行了研究。

二、醇醚羧酸盐物化性能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醇醚羧酸盐物化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0.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0.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0.4 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
第一章 中外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1.1 洗涤技术的相关概念
        1.1.1 洗涤、洗涤技术及洗涤剂
        1.1.2 表面活性剂界定、分类及去污原理
        1.1.3 助剂、添加剂、填充剂及其主要作用
        1.1.4 合成脂肪酸及其特殊效用
    1.2 国外洗涤技术的发展概述
        1.2.1 从偶然发现到商品——肥皂生产技术的萌芽与发展
        1.2.2 科学技术的驱动——肥皂工业化生产及其去污原理
        1.2.3 弥补肥皂功能的缺陷——合成洗涤剂的出现与发展
        1.2.4 新影响因素——洗涤技术的转型
        1.2.5 绿色化、多元化和功能化——洗涤技术发展新趋势
    1.3 中国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1.3.1 取自天然,施以人工——我国古代洗涤用品及技术
        1.3.2 被动引进,艰难转型——民国时期肥皂工业及技术
        1.3.3 跟跑、并跑到领跑——新中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历程
    1.4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发展沿革
        1.4.1 民国时期的中央工业试验所
        1.4.2 建国初期组织机构调整
        1.4.3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筹建
        1.4.4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壮大
        1.4.5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转制和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2.1 我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开端(1957-1959)
        2.2.1 早期技术研究与第一批合成洗涤剂产品的面世
        2.2.2 早期技术发展特征分析
    2.2 以烷基苯磺酸钠为主体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1960-1984)
        2.2.1 生产工艺的连续化研究及石油生产原料的拓展
        2.2.2 烷基苯新生产工艺的初步探索
        2.2.3 长链烷烃脱氢制烷基苯的技术突破及其它生产工艺的改进
        2.2.4 技术发展特征及研究机制分析
    2.3 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与研究(1985-1999)
        2.3.1 磺化技术的进步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α-烯基磺酸盐的开发
        2.3.2 醇(酚)醚衍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2.3.3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的研究
        2.3.4 烷基苯磺酸钠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3.5 技术转型的方式及动力分析
    2.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全面产业化及升级发展(2000 年后)
        2.4.1 三氧化硫磺化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2.4.2 主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产业化
        2.4.3 油脂基绿色化、功能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2.4.4 新世纪技术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3.1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初步发展(1958-1980)
    3.2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迅速崛起(1981-2000)
        3.2.1 生产原料的研究
        3.2.2 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3.2.3 叔胺的制备技术的突破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开发
        3.2.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技术更新及新品种的开发
        3.2.5 技术发展特征及动力分析
    3.3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绿色化品种的开发(2000 年后)
        3.3.1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开发及乙氧基化技术的利用
        3.3.2 糖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3.3.3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进一步发展
        3.3.4 技术新发展趋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助剂及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
    4.1 从三聚磷酸钠至4A沸石——助剂生产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4.1.1 三聚磷酸钠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65-2000)
        4.1.2 4 A沸石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80 年后)
        4.1.3 我国助剂转型发展过程及社会因素分析
    4.2 从洗衣粉至多类型产品——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开发
        4.2.1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初步开发(1957-1980)
        4.2.2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全面发展(1981-2000)
        4.2.3 新世纪洗涤产品生产技术发展趋势(2000 年后)
        4.2.4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动力与影响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
    5.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及技术发展
        5.1.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
        5.1.2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历史
        5.1.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研发路线的选择性分析
    5.2 我国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初创(1954-1961)
        5.2.1 技术初步试探与生产工艺突破
        5.2.2 工业生产的初步实现
    5.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工业化(1962-1980)
        5.3.1 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开展的技术研究
        5.3.2 为提升生产综合效益开展的技术研究
    5.4 合成脂肪酸生产的困境与衰落(1981-90 年代初期)
    5.5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历史反思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洗涤技术历史特征、发展动因、研发机制考察
    6.1 我国洗涤技术的整体发展历程及特征
        6.1.1 洗涤技术内史视野下“发展”的涵义与逻辑
        6.1.2 我国洗涤技术的历史演进
        6.1.3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特征
    6.2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
        6.2.1 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2.2 政策导向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
        6.2.3 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是驱动的双轮
        6.2.4 环保要求是技术发展不可忽视的要素
    6.3 我国洗涤技术研发机制的变迁
        6.3.1 国家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6.3.2 国家主导向市场引导转化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6.3.3 市场经济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二羟基硬脂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脂肪酸概述
        1.1.1 饱和脂肪酸
        1.1.2 不饱和脂肪酸
    1.2 羟基脂肪酸的合成与应用
        1.2.1 羟基脂肪酸的合成
        1.2.2 羟基脂肪酸的应用
    1.3 油酸基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1.3.1 油酸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3.2 油酸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1.3.3 油酸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1.3.4 油酸基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1.4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研究进展
        1.4.1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合成方法
        1.4.2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性能研究
        1.4.3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应用研究
    1.5 醇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1.6 本课题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9,10-二羟基硬脂酸的合成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以甲酸为催化剂合成9,10-二羟基硬脂酸
        2.3.2 以磷钨酸为催化剂合成9,10-二羟基硬脂酸
    2.4 分析方法
        2.4.1 气相色谱
        2.4.2 液相色谱
        2.4.3 核磁共振氢谱
        2.4.4 质谱
        2.4.5 碘值
        2.4.6 环氧值
    2.5 结果与讨论
        2.5.1 9,10-二羟基硬脂酸的结构分析
        2.5.2 9,10-二羟基硬脂酸合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6 本章总结
第三章 9,10-二羟基硬脂酸甲酯的合成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4 分析方法
        3.4.1 气相色谱
        3.4.2 液相色谱
        3.4.3 核磁共振氢谱
        3.4.4 质谱
        3.4.5 碘值
        3.4.6 环氧值
    3.5 结果与讨论
        3.5.1 9,10-二羟基硬脂酸甲酯的结构分析
        3.5.2 9,10-二羟基硬脂酸甲酯合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6 本章总结
第四章 9,10-二羟基硬脂酸钠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Krafft点的测定
        4.3.2 表面张力的测定
        4.3.3 乳化性能的测定
        4.3.4 泡沫性能的测定
        4.3.5 润湿力的测定
        4.3.6 去污力的测定
    4.4 实验结果和讨论
        4.4.1 Krafft点的分析
        4.4.2 表面张力的分析
        4.4.3 乳化性能的分析
        4.4.4 泡沫性能的分析
        4.4.5 润湿力的分析
        4.4.6 去污力的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9,10-二羟基硬脂酸(酯)乙氧基化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试剂与仪器
        5.2.1 实验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9,10-二羟基硬脂酸(酯)乙氧基化物的制备
        5.3.2 表面张力的测定
        5.3.3 乳化性能的测定
        5.3.4 泡沫性能的测定
        5.3.5 润湿力的测定
        5.3.6 去污力的测定
        5.3.7 质谱
    5.4 实验结果和讨论
        5.4.1 9,10-二羟基硬脂酸乙氧基化物的性能研究
        5.4.2 9,10-二羟基硬脂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性能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二羟基聚醚硬脂酸(钠)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试剂与仪器
        6.2.1 实验试剂
        6.2.2 实验仪器
    6.3 实验方法
        6.3.1 二羟基聚醚硬脂酸(钠)表面活性剂的制备
        6.3.2 表面张力的测定
        6.3.3 乳化性能的测定
        6.3.4 泡沫性能的测定
        6.3.5 润湿力的测定
        6.3.6 去污力的测定
        6.3.7 质谱
    6.4 实验结果和讨论
        6.4.1 9,10-二羟基硬脂酸甲酯乙氧基化物水解后结果分析
        6.4.2 二羟基聚醚硬脂酸(钠)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研究
    6.5 不同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对比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附图

(3)脂肪醇醚羧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AEC的制备方法
        1.2.1 羧甲基化法
        1.2.2 氧化法
    1.3 AEC的性能
        1.3.1 物化性能
        1.3.2 应用性能
        1.3.3 复配性能
    1.4 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1.4.1 选题背景
        1.4.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脂肪醇醚羧酸酯的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合成步骤
        2.2.4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FT-IR
        2.3.2 ~1H-NMR
        2.3.3 MALDI-TOF-MS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脂肪醇醚羧酸酯的物化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静态表面张力
        3.3.2 动态接触角
        3.3.3 动态表面张力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脂肪醇醚羧酸酯的应用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润湿性能
        4.3.2 乳化性能
        4.3.3 泡沫性能
        4.3.4 去污性能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盐型脂肪醇醚羧酸酯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复配行为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2.3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AE9CE-Na/DEQ
        5.3.2 AE5CE-Na/CTAB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论
    6.1 总结论
    6.2 下一步工作建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4)无机盐对窄分布醇醚羧酸盐性能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1.2 性能测试
        1.2.1 乳化测试
        1.2.2 润湿性能测试
        1.2.3 泡沫性能测试
        1.2.4 表面张力测试
        1.2.5 缓蚀性能测试
        1.2.6去污性能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氯盐对NAEC9/NAEC5物化性能和应用性能的影响
        2.1.1 氯盐对NAEC9表面张力的影响
        2.1.2 氯盐对NAEC9/NAEC5润湿性能的影响
        2.1.3 氯盐对NAEC9泡沫性能的影响
        2.1.4 氯盐对NAEC9乳化性能的影响
        2.1.5 氯盐对NAEC9去污性能的影响
        2.1.6 氯盐对NAEC9缓蚀性能的影响
    2.2 CaCl2对不同EO加合数NAEC性能的影响
        2.2.1 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2.2.2 对润湿性能的影响
3 结论

(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表面活性剂简介
        1.1.2 烷基醚羧酸盐的种类
    1.2 脂肪醇醚羧酸盐的合成方法
        1.2.1 羧甲基化法
        1.2.2 氧化法
        1.2.3 丙烯腈法
        1.2.4 丙烯酸酯法
    1.3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的性能及应用
        1.3.1 物化性能
        1.3.2 应用性能
        1.3.3 脂肪醇醚羧酸盐的应用
    1.4 AEC的复配
    1.5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6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6.1 研究路线的选择
        1.6.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7 本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试剂与药品
    2.2 实验设备与仪器
    2.3 脂肪醇醚羧酸钠的合成
        2.3.1 合成原理
        2.3.2 合成方法
    2.4 结构表征方法
        2.4.1 原料羟值的测定
        2.4.2 酸值的测定
        2.4.3 碱值的测定
        2.4.4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
        2.4.5 核磁共振(~1H-NMR)测试
    2.5 性能评价方法
        2.5.1 抗静电性的测定
        2.5.2 起泡性的测定
        2.5.3 分散性的测定
        2.5.4 润湿性的测定
        2.5.5 粒径的测定
        2.5.6 表面张力的测定
第三章 AEC_9Na的合成研究
    3.1 反应温度的影响
        3.1.1 碱化反应中温度的影响
        3.1.2 羧甲基化反应中反应温度的影响
    3.2 反应时间的影响
        3.2.1 碱化反应中时间的影响
        3.2.2 羧甲基化反应过程中反应时间的影响
    3.3 投料摩尔比的影响
        3.3.1 碱化反应中投料比的影响
        3.3.2 羧甲基化中投料比的影响
    3.4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3.5 结构分析
        3.5.1 伯AEC_9Na红外光谱表征(FTIR)
        3.5.2 伯AEC_9Na核磁波谱表征(1H-NMR)
        3.5.3 仲AEC_9Na红外光谱表征(FTIR)
        3.5.4 仲AEC_9Na核磁波谱表征(1H-NMR)
    3.6 小结
第四章 AEC_3Na的合成研究
    4.1 投料比的影响
        4.1.1 碱化反应投料比的影响
        4.1.2 羧甲基化投料比的影响
    4.2 AEC_3Na反应温度的影响
        4.2.1 碱化反应温度的影响
        4.2.2 羧甲基化反应温度的影响
    4.3 反应时间的影响
        4.3.1 碱化反应时间的影响
        4.3.2 羧甲基化反应时间的影响
    4.4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4.5 结构分析
        4.5.1 红外光谱表征
        4.5.2 核磁波谱表征(1H-NMR)
    4.6 小结
第五章 AEC_3Na和 AEC_9Na的性能研究
    5.1 表面张力的研究
        5.1.1 表面张力概述
        5.1.2 表面张力测定实验
    5.2 泡沫性研究
        5.2.1 泡沫性概述
        5.2.2 泡沫性测定实验
    5.3 润湿性研究
        5.3.1 润湿性概述
        5.3.2 润湿性测定实验
    5.4 抗静电性研究
        5.4.1 抗静电机理概述
        5.4.2 抗静电性测定实验
    5.5 乳液粒径研究
    5.6 分散性研究
        5.6.1 分散性概述
        5.6.2 分散性实验
    5.7 硬水性实验
        5.7.1 硬水中的起泡性实验
        5.7.2 硬水中的表面张力测试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普通及窄分布醇醚羧酸盐氧化法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1.2 催化剂制备
    1.3 醇醚羧酸盐氧化法合成
    1.4 分析方法
        1.4.1 色谱条件
        1.4.2 醇醚羧酸盐产率分析
        1.4.3 醇醚羧酸 (盐) 性能测定
        1.4.3.1 表面张力
        1.4.3.2 泡沫性
        1.4.3.3 润湿性
2 结果与讨论
    2.1 普通及窄分布醇醚的分布对比
    2.2 普通及窄分布醇醚羧酸的相图对比
    2.3 普通及窄分布醇醚羧酸盐合成条件的选择及对比
        2.3.1 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
        2.3.2 反应氧压对产率的影响
        2.3.3 反应转速对产率的影响
        2.3.4 原料摩尔比对产率的影响
    2.4 普通及窄分布醇醚羧酸盐性能测试
        2.4.1 普通及窄分布AEC酸性条件下性能对比
        2.4.2 普通及窄分布AEC中性条件下性能对比
        2.4.3 普通及窄分布AEC碱性条件下性能对比
3 结论

(7)系列窄分布醇醚羧酸盐氧化法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催化剂的制备
        1.2.2 窄分布AEC的合成
        1.2.3 AEC产率测定
        1.2.4 AEC性能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AEC合成条件的选择
        2.1.1 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
        2.1.2 反应氧压对产率的影响
        2.1.3 反应转速对产率的影响
        2.1.4 原料摩尔比对产率的影响
    2.2 窄分布AEC性能测试
        2.2.1 系列窄分布AEC酸性条件下性能对比
        2.2.2 系列窄分布AEC中性条件下性能对比
        2.2.3 系列窄分布AEC碱性条件下性能对比
3 结论

(8)异构醇醚羧酸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AEC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AEC的合成
        1.3.1 羧甲基化法
        1.3.2 氧化法
    1.4 AEC的性能及应用
        1.4.1 物化性能
        1.4.2 应用性能
        1.4.3 应用
    1.5 AEC的复配
        1.5.1 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1.5.2 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1.6 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1.6.1 选题背景
        1.6.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异构醇醚羧酸盐的合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合成路线
        2.2.3 实验方法
        2.2.4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异构醇醚羧酸盐的表面吸附行为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静态表面张力
        3.3.2 动态接触角
        3.3.3 动态表面张力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异构醇醚羧酸盐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和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A13EC7-Na及A13EC7-H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
        4.3.2 A13EC7-Na与DEQ复配体系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醇醚羧酸盐的应用性能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与仪器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单一醇醚羧酸盐的应用性能
        5.3.2 异构醇醚羧酸盐与DEQ复配体系的应用性能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论
    6.1 总结论
    6.2 下一步工作建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作者简介
致谢

(9)脂肪醇醚羧酸盐(AE9C-Na)的应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乙酸钠 (AE9C-Na)
2 AE9C-Na的性能
    2.1 泡沫性能
    2.2 去污力
        2.2.1 去污力测试方法
        2.2.2 不同硬水条件下泡沫及去污能力评价
    2.3 温和性和安全性
        2.3.1 方法: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 (CAM) 模型观察
        2.3.2 NC值 (正常使用浓度刺激值)
        2.3.3 AE9C-Na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的NC值对比。
    2.4 AE9C-Na的生物降解性
    2.5 AE9C-Na的复配性
3 结论

(10)蓖麻油酸钠支链聚氧乙烯醚的合成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原料及仪器
    1.2 CAMEC的合成及分离
    1.3 测试
        1.3.1 CAMEC支链平均EO加合数
        1.3.2 表面张力
        1.3.3 接触角
        1.3.4 润湿性能
        1.3.5 乳化性能
        1.3.6 泡沫性能
2 结果与讨论
    2.1 CAMEC中支链EO加合数的确定
    2.2 表面张力
    2.3 接触角
    2.4 应用性能
3 结论

四、醇醚羧酸盐物化性能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D]. 王鹏飞. 山西大学, 2021(01)
  • [2]二羟基硬脂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黄思瑜. 江南大学, 2021(01)
  • [3]脂肪醇醚羧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吴志芳.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2020(10)
  • [4]无机盐对窄分布醇醚羧酸盐性能影响[J]. 徐福利,张威,王丰收. 日用化学工业, 2020(02)
  • [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赵爽. 天津工业大学, 2019(02)
  • [6]普通及窄分布醇醚羧酸盐氧化法制备及性能研究[J]. 徐福利,张威,王丰收,汪传新,司丽丽. 应用化工, 2019(03)
  • [7]系列窄分布醇醚羧酸盐氧化法制备及性能研究[J]. 徐福利,张威,王丰收. 日用化学工业, 2019(01)
  • [8]异构醇醚羧酸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张庆红.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2018(02)
  • [9]脂肪醇醚羧酸盐(AE9C-Na)的应用性能研究[J]. 崔凤玲,黄劲松,邹振海,陈漫丽,黄慕芸. 广东化工, 2018(02)
  • [10]蓖麻油酸钠支链聚氧乙烯醚的合成和性能研究[J]. 孙永强,朱克华,周婧洁,张勇,武华萍,孙晋源,丁莉荣,董庆斌. 印染助剂, 2017(11)

标签:;  ;  ;  ;  ;  

醇醚羧酸盐的理化性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