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与学生身心健康

高校体育与学生身心健康

一、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的身心健康(论文文献综述)

金振宇[1](2021)在《初级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以上海市部分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初级中学(以下简称为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是帮助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能力与信念。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是实现体育课程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可以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近些年鲜有学者对体育教师教学效能进行实证调查,因此,本研究对上海市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进行调查,分析体育教师教学效能的相关因素,以期发现教学效能的发展趋势,进而帮助体育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并为促进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效能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文以上海市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效能为研究对象,选取部分初中体育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梳理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概念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案例;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编制教学效能评价问卷并交由学校体育教育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定,将修改后的问卷线上发放给22位初中体育教师(男,64%)进行问卷的信效度检验。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7个区共235位在职初中体育教师(男,56%)发放网络电子问卷,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数据进行初步的筛查与整理。使用SPSS 24.0对结果进行整体性描述,了解样本的基本信息,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教学效能各个维度与教学业绩、教学效果和归因的相关关系;使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因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故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体育教师在不同性别、年龄、教龄以及学历之间教学效能的差异,以p<0.05为标准判断是否具有统计学显着性。研究结果:(1)上海市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效能平均得分为4.28(总分为5);(2)体育教师教学业绩、教学效果和归因的平均得分为4.01、4.50和4.11,与教学效能水平呈显着正相关(p<0.001);(3)男性体育教师教学效能平均得分为4.35,女性体育教师教学效能平均得分为4.23;(4)21~30岁、31~40岁、41~50岁、50岁以上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平均得分分别为4.25、4.36、4.29和4.28,不同年龄段之间教学效能得分均值的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562);(5)从业5年以下、6~10年、11~15年、16~20年、20年以上的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效能的平均得分分别是4.31、4.33、4.33、4.27和4.30,不同教龄之间教学效能得分均值的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889)(6)具有大专及以下、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体育教师教学效能平均得分为4.38、4.31和4.17,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与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认知维度上的教学效能水平均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着性(p<0.05)。研究结论:(1)从整体水平上来看,上海市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水平较高;(2)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水平与教学效果、教学业绩和归因得分均值具有正相关关系;(3)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整体层面及下属教学期望和教学能力两个维度,男性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高于女性体育教师;(4)具有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认知维度上的教学效能水平要高于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5)初中体育教师的年龄、教龄差异与其教学效能水平之间没有关系。

李赟鹏[2](2021)在《体医融合视域下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文中认为自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健康中国”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随着国家战略的不断地深入推进,体医融合进程不断加快,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山东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决定着所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的质量。本文以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临沂大学、济南大学、聊城大学、济宁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八所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软硬件设施以及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对这八所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目前山东省各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是否符合《纲要》的要求,结合我国体医融合代表类高校成都体育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成功经验来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体医融合教学的优势以及可行性,从而为山东省各高校未来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建议,为山东省未来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根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山东省这八所学校的培养方案缺少健康要素,培养目标以及培养要求中对于“健康”很少提及。个别学校的培养目标几乎粘贴复制,没有属于自己的特色。(2)在课程方面,山东省各高校的体育类课程已经很完善,体医融合类课程也有涉及,但将体医融合类课程作为课程方案的一部分,并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的高校屈指可数,师范型高校比综合型高校设置的体医融合类课程更加丰富。(3)从教学师资方面,目前山东省各高校的体育师资已经具备实施“体医融合”教学的能力,但仍需要不断提高师资的职业素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还需加强对于体医融合的认知情况,增加对教师有关“体医融合”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山东省各高校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已基本满足“体医融合”实施的条件,有待进一步加强。(4)在实践教学方面,山东省各高校还是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能力培养。并且论文准备时间短,不利于学生写出高质量的论文。(5)通过调查发现,各高校学生以及教师对于体医融合人才的培养积极性很高,曲阜师范大学、山东体育学院等高校与医学院或医院达成合作意愿。这给未来山东省各高校培养体医融合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根据本文所得出的结论来为山东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相关建议:(1)进一步推广“体医融合”,加强学校对于体医融合的宣称力度,可利用校内广播、校园报纸、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宣传体医融合相关知识,提高学校对于体医融合的重视程度,定期请相关专家对学生开展“体医融合”知识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体医融合的意义与价值,让学生真正了解到什么是体医融合,为今后的体医融合教学打下基础,从而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2)丰富“体医融合”课程,完善体医融合课程体系,增加体医融合课程比重,适当添加医学方面的选修课。目前山东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类课程很完善,体医融合类课程也正在趋于完善当中,可适当添加一些与体育康复、体育保健相关的临床医学课程。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并将课程贯穿于大学生整个本科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培养和健康教育的培养,从而培养“体育与健康”师资。(3)明确“体医融合”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关键,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方案围绕着培养目标开展,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顺应国家政策做出积极改革,将健康教育纳入培养目标当中,将健康纳入培养方案中,培养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明确“体医融合”培养目标,制定“体医融合”课程体系,增加“体医融合”师资力量,培养“体医融合”人才。(4)加强与医学院和医学部门的交流合作,要加强学术交流,可定期请专业医学专家来体育院校展开运动医学相关的知识讲座,双方也可利用自己的专业特色来强强联手,合作育人,培养出符合国家与社会所需要的“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5)培养“体医融合”师资,体育教师作为学校实施教学的关键一环,学校应定期组织对体育教师进行相关医学知识及体育教学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实施“体医融合”教学改革。师资力量不够的学校积极引进相关人才,同时提高师资待遇。(6)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完善场地设施。加大对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山东省各校要积极开放现有的实验室以供教师和学生的使用,不能让现有的实验室和设备成为摆设,要加大实验室老化的设备和缺失器材的资金投入,及时做好引进和更新。有了好的实验室以及设施器械,才能为“体医融合”教学打下更好的基础。

唐子贤[3](2021)在《期待视野下大学生田径健身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田径运动一直以来都是所有体育运动的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田径运动在体教融合、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田径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并没有预期的那样受欢迎,但利用田径运动作为健身的一种手段逐渐被大学生们所接受。因此本研究针对高校学生在参与田径健身活动过程中出现参与度不高、对田径健身价值认识不全面、田径健身的整体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分析影响学生进行田径健身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力的提高,有效解决大学生体质健康低水平的问题。研究方法:以扬州大学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较全面地了解扬州大学学生田径健身的现状,以期待视野为理论依据,运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初步探讨扬州大学学生参与田径健身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就如何促进大学生田径健身活动进一步的开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丰富高校田径健身理论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意见。研究结论:1、在学生田径健身的认识上,只有少部分学生了解田径健身,对田径健身喜爱程度不高,对田径健身价值上有一定认知但是不全面;学生田径健身在锻炼时长和强度上有待提高;学生选择田径健身的方法较为单一,学校是其进行健身的主要场所;在学生田径健身的锻炼效果上,会参加田径健身与普通组相比,男生在1000米(P=0.04)、50米(P=0.011)和引体向上(P<0.001)有显着性差异,女生在800米(P=0.01)、50米(P<0.001)、一分钟仰卧起坐上(P=0.0 1)有显着性差异,其他项目上无显着差异(P>0.05)。2、在学生期待情况上,学生对学校田径健身运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在田径健身时有专业指导的期待值都达到了 80%及以上。3、影响学生进行田径健身的主要因素是教师是否在课上教授相关田径健身知识(P=0.002),其次分别是对田径健身的了解程度(P<0.001),受身边其他人影响(P<0.001),学校是否开展了田径健身课程(P=0.004),在田径健身时是否有专业指导(P=0.01)以及自我对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需求(P=0.017)。4、据此提出了思考:1)逐步推进普通高校田径健身课程建设,满足学生获取正确锻炼方法的期待;2)提升田径健身有助增强体质健康的意识,关注学生自主锻炼的需求;3)加强课外田径健身指导,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符合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期待;4)重视普通学生田径健身,寻找与高校田径竞赛的契合点,实现学生对校园田径健身活动的期待;5)创建田径健身社团、完善基础设施,解决学生对校园田径健身氛围的期待;6)正确认识大学生田径健身与全民健身的关系,使其具有可持续性。

雷永杰[4](2021)在《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高等院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作为我国大学生身心将康发展、运动技能学习、终身体育意识提升和良好体育行为习惯建立的重要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不仅在于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更在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现有的大学生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已经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由此,不断提升我国高等院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水平,就成为我国大学体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为此,在新一轮的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不仅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还制定了较为细致的发展规划。为适应我国高等院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的改革需求,本研究通过分析贵州省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开展现状,以此发现当前存在的不足和影响教学开展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为不断改善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开展现状提供参考。本文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从分析遵义市高校公体篮球课教学基本情况与开展现状入手,结合现在高等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总体改革趋向,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课场地、器材、设备设施存在一定差异,高校的篮球场地与器材不能满足正常的篮球教学需求,大部分的学生因为场地、器材、设施设备的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和学习动机下降,课后练习与课余活动也无法有效进行开展。(2)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师呈现年轻化趋势,教师学历以硕士研究生居多,但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太少,比重不足,男女教师不平衡,教师的科研成果相对较少,不能持续支撑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而且入职后的公共体育篮球教师得到进修与深造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就会因此而被阻碍。(3)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课程大多还是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没有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和满意。虽然有一些教师进行了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的创新,但对细节的改善仍然缺乏。(4)考核评价方式公平程度较低,考核偏向于只去注重结果却忽略过程,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成长历程,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5)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课外拓展欠缺,导致学生课后积极参与篮球活动的人数较少,大部分学生主要还是依赖篮球教学课程来学习篮球技术,校内的篮球教学与篮球比赛、篮球娱乐性活动较少,课内外教学衔接不畅。

张廷宏[5](2021)在《云南省州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体育成就在世界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也取得了好的成绩,国家高度重视体育发展。国家在体育的发展上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时间、和经历,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相关报告人强调指出:重点培养的对象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主义青年,体育的价值和作用是通过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表现出来的,从而让更多的学生找到兴趣,增强身体质,培养人格,锻炼意志。体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是我国实现体育强国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被提升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州市高校的青年体育教师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发展机遇和体育教育的重任,但同时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用这些研究方法对云南省州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压力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并得出题以下结论:云南省州市高校的青年体育教师,一定程度上存在职业压力,云南省州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教学科研因子、评价考核因子、社会地位因子、职业发展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方面的压力与性别整体没有显着性差异;云南省州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教学科研因子、评价考核因子方面的压力与年龄的整体差异性显着,而在人际关系因子、职业发展因子、社会地位方因子面的压力与年龄整体没有显着性差异;云南省州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教学科研因子、评价考核因子、职业发展因子、社会地位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方面的压力与教龄整体没有显着性差异;云南省州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教学科研因子、评价考核因子方面的压力与学历整体差异性非常显着,而职业发展因子、社会地位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方面的压力与学历整体没有显着性差异;云南省州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教学科研因子、评价考核因子方面的压力与职称和收入的整体差异性非常显着;云南省州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教学科研因子方面的压力与婚姻状况的整体差异非常显着、与评价考核因子方面的压力有显着差异;而职业发展因子、社会地位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方面的压力与婚姻状况整体没有显着性差异。云南省各州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工作压力的应对策略:(1)州市高校要加大科研制体系建设力度,提升教学水平与科研技能,完善学校体育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教育部门、学校及体育主管部门要完善评价考核内容,推动建立多种分类评价体系;(3)体育教师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提升职业素养,树立爱岗敬业精神;(4)云南省教育部门及各州市高校要重视学校体育发展,把体育教师地位地放在重要位置;(5)师生间要相互沟通与交流,建立友好和谐平等关系。研究通过调查云南省州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基本现状,并从中分析影响压力的主要因素,并从影响因素中找出压力的应对策略。以缓解云南省各州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希望通过本研究让社会更好的了解体育教师这一个职业和体育教师的工作性质;让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主管部门真正关心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状况,关注他们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并将这些工作落到实处。从某种意义上说,丰富了有关体育教师职业压力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而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提供了管理制度上的参考依据,促进体育教师生活质量的提高。

毛堂铃[6](2021)在《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契合分析》文中指出2019年云南省首次将体育中考分数提至100分,体育教育改革一投石激起千层浪,引来多方报道。此次改革不仅是对云南省中学体育教育的挑战,也是对高校体育教育的一次磨砺。对体育教师来说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毕业后主要走向中学教师岗位,所以如何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质量一直都是各高校体育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等对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现状、人才需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职业能力、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中学体育教师标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中学体育课程内容情况、人才需求与教育职业能力等进行契合分析。为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融合提出建议,希望能对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产生积极影响。并得出结论: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过于空泛,不便于目标达成考核;没有对文件进行详细解读遗漏某些重要信息,多数学校在培养目标中缺乏对“专业能力”维度中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内容的要求;文字性描述内容不够严谨。2、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中学体育课程内容仍以传统运动项目为主,缺乏体育游戏,水上或者冰雪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这几个方面。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理解分析学生、教学策略选择、弹性设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管理等教育职业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高文韬[7](2021)在《高校体育环境与大学生体力活动的关系研究 ——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报告中的数据显示,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很大程度上落后于中学生,其中耐力素质的指标还在持续下滑。这一问题的出现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学生严重缺乏体力活动,依据系统论的观点,功能的发挥有赖于适宜的环境,因此本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学生体力活动与学校体育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找二者互惠互进的方式。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纳入本研究的2385名校大学的在校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在问卷编制方面,运用项目分析、信度检验、德尔菲法对学校体育环境问卷进行了信效度检验,运用T检验与方差分析探索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性,运用相关分析探索变量间的相关性,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学校体育环境对学生低强度体力活动(LPA)、中强度体力活(MPA)、高强度体力活动(VPA)三种体力活动时间的贡献量。得出以下结果:(1)沈阳师范大学的学生LPA一周活动时间为90.80分钟,MPA活动时间为37.24分钟、VPA活动时间为18.22分钟。工作日静坐时间为332.92分钟,休息日静坐时间为314.72分钟。(2)不同年级、性别的学生在体力活动时间与静坐时间上均存在显着差异。(3)体育物质环境各维度得分情况为“体育器材”3.86分高于“体育场地”为3.76分。体育制度环境各维度得分情况为“体育政策”4.10分高于“体育制度”3.97分。体育精神环境各维度得分情况为“体育教学”4.09分高于“体育活动”4.05分等于“体育人文”4.04分高于“体育人际”4.02分高于“体育氛围”4.01分高于“体育信息”3.00分。(4)体育物质环境与MPA、LPA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84、0.110,P<0.01,体育制度环境与MPA、LPA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93、0.111,P<0.01,体育精神环境与学生VPA、MPA、LPA时间均呈正向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31、0.111、0.137,P<0.01。(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校体育环境与学生体力活动呈正相关,具有一定线性关系。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沈阳师范大学学生的体力活动时间不足,静坐时间过多。(2)人口学变量对学生的体力活动与静坐时间具有一定的影响。男生的体力活动时间高于女生,低年级学生的体力活动时间高于高年级学生。女生无论在工作日于休息日的静坐时间都多于男生,大一与大四年级工作日与休息日的静坐时间高于大二与大三年级。(3)沈阳师范大学校园体育环境建设较好,体育信息环境建设相对薄弱。(4)学校体育精神环境均对学生VPA、MPA、LPA活动时间具有促进作用,体育制度环境与物质环境对学生MPA、LPA活动时间具有促进作用。(5)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证实高校体育环境与学生体力活动呈正向影响。

荀丽娟[8](2021)在《大理大学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高校公共体育课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强,不仅要承担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任务,还肩负着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感、意志品质、社会适应行为的责任。在全员育人理念的指导下,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共体育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需深挖公共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寻公共体育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两门课程同向同行,更好的发挥育人作用。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三种研究方法,在认真阅读和梳理了大量有关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文献后,总结现下已有的经验,以大理大学为调查个案,重点对公共体育课教师、体育学院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深入访谈,同时选取不同学科类别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653份,通过对访谈材料、问卷数据的分析,旨在了解目前大理大学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现状,为文章提供现实写作基础。高校公共体育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共同的育人目标,有效的将两者结合,实现“课程育人”,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有利于更好的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文章撰写过程中以理论的概述——现状及原因的分析——对策的探析为主线,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以理论概述为主,分析了高校公共体育课及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第二章以大理大学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发展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一是分析了教师、学生对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二是总结了教师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的具体形式;三是对目前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取得的实效进行提炼;四是结合现实生活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第三章结合大理大学目前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正确认识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制度规范、加强对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监督管理和评价、经常性开展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经验交流、公共体育课教师如何增强课程思政能力五个大的方面分析了大理大学如何继续有效推进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

王乐[9](2021)在《基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文中研究表明对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构建进行探究,提出课程构建方案:一是深入学习健康体育课程,树立教师的引导地位;二是积极践行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理念,包括引导学生学会运动、提高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学生诉求及需求、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三是积极践行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总体要求。

王林钧[10](2021)在《“茶学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将"茶学思想"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是高校体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现代化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更是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为推动"茶学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从引言入手,结合"茶学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作用与"茶学思想"下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来深入的探究了"茶学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二、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的身心健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的身心健康(论文提纲范文)

(1)初级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以上海市部分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假设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研究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初级中学
        2.1.2 自我效能
        2.1.3 教学效能
        2.1.4 体育教师教学效能
        2.1.5 教学效果
        2.1.6 教学业绩
        2.1.7 归因
    2.2 国内研究综述
    2.3 国外研究综述
    2.4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效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4.1.1 教学效能总体表现
        4.1.2 教学效果、教学业绩和归因整体表现
        4.1.3 教学效果与教学效能相关性分析
        4.1.4 教学业绩与教学效能相关性分析
        4.1.5 归因与教学效能相关性分析
    4.2 上海市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效能相关因素的分析
        4.2.1 性别
        4.2.2 年龄
        4.2.3 教龄
        4.2.4 学历
    4.3 研究局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1 初中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情况调查问卷
附件 2 问卷内容效度专家评价表
致谢

(2)体医融合视域下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加强体医融合,培养“体育与健康”师资
        1.1.2 新冠肺炎疫情促进体育教育专业改革
        1.1.3 体医融合能有效解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健康问题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相关研究
        2.1.1 关于体医融合的研究
        2.1.2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2.1.3 关于学校体医融合的研究
        2.1.4 关于运动处方的研究
    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2.2.1 关于体医融合的研究
        2.2.2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3 文献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案例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4.1.1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4.1.2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4.1.3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培养要求分析
        4.1.4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软硬设施分析
        4.1.5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实践环节分析
        4.1.6 小结
    4.2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体医融合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4.2.1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体医融合的优势分析
        4.2.2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体医融合的劣势分析
    4.3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师生对体医融合的认知情况
        4.3.1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对体医融合的认知情况
        4.3.2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体医融合的认知情况
    4.4 “体医融合”代表类高校人才培养优秀案例分析
        4.4.1 成都体育学院的人才培养分析
        4.4.2 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人才培养分析
        4.4.3 两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比分析
        4.4.4 建设山东“体医融合”代表性高校
    4.5 体医融合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4.5.1 明确培养目标与规格
        4.5.2 完善体医融合课程
        4.5.3 构建体医融合教育平台
        4.5.4 建立学校健康教育体系
        4.5.5 建立完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Ⅱ 专家访谈问卷
致谢

(3)期待视野下大学生田径健身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
        1.1.1 田径健身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纲要的实施
        1.1.2 田径健身可以有效阻止大学生体质下滑现象
        1.1.3 田径健身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优良品质培养
        1.1.4 期待视野对田径健身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1.1.5 扬州大学学生进行田径健身锻炼的现实需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期待视野理论在体育发展中的研究
        2.1.1 期待视野的概念
        2.1.2 期待视野与田径健身融合机制
        2.1.3 期待视野在体育领域中的运用
    2.2 田径健身理论研究
        2.2.1 田径运动的属性
        2.2.2 田径健身的概念
        2.2.3 田径健身的特点
        2.2.4 田径健身的分类
        2.2.5 田径健身的价值
        2.2.6 田径健身锻炼的方法
    2.3 大学生田径健身现状、对策及影响因素研究
    2.4 田径课程教学与田径健身的相关研究
    2.5 国外相关研究
        2.5.1 美国田径健身状况
        2.5.2 日本田径健身情况
        2.5.3 英国田径健身状况
        2.5.4 其他国家田径健身状况
    2.6 文献述评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地考察法
        3.2.4 访谈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3.2.7 对比分析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扬州大学学生田径健身现状调查分析
        4.1.1 对田径健身价值认知情况
        4.1.2 学生参与田径健身的情况
        4.1.3 田径健身的效果现状
    4.2 扬州大学学生田径健身期待情况调查分析
    4.3 扬州大学学生参与田径健身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方法的选择
        4.3.2 变量的选取
        4.3.3 实证分析
第5章 讨论
    5.0 期待视野下对大学生开展田径健身活动的思考
    5.1 逐步推进普通高校田径健身课程建设,满足学生获取正确锻炼方法的期待
    5.2 提升田径健身有助增强体质健康的意识,关注学生自主锻炼的需求
    5.3 加强课外田径健身指导,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符合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期待
    5.4 重视普通学生田径健身,寻找与高校田径竞赛的契合点,实现学生对田径健身活动的期待
    5.5 创建田径健身社团、完善基础设施,解决学生对田径健身氛围的期待
    5.6 正确认识大学生田径健身与全民健身的关系,使其具有可持续性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高校公共体育
        1.4.2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
        1.4.3 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
    1.5 研究任务
        1.5.1 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开展现状的基本情况
        1.5.2 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开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1.5.3 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发展对策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文献综述
    2.2 国外文献综述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地调研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专家访谈法
        3.2.5 数理统计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开展现状的基本情况
        4.1.1 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指导思想
        4.1.2 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程地位
        4.1.3 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氛围
        4.1.4 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内容
        4.1.5 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采纳
    4.2 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开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4.2.1 教学设施与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
        4.2.2 教学师资力量与教学师资水平存在的问题
        4.2.3 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4.2.4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4.2.5 教学拓展与篮球赛事活动存在的问题
    4.3 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发展对策
        4.3.1 加大篮球环境设施的建设与投资
        4.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全面综合素质
        4.3.3 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目标科学化,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4.3.4 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方法优良化
        4.3.5 拓展篮球活动,营造篮球氛围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完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环境
        5.2.2 拓宽教师学习进修深造渠道,促进师资队伍发展建设
        5.2.3 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教学成效
        5.2.4 注重综合整体性考核,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5.2.5 丰富篮球教学内容,拓展篮球课内外活动形式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云南省州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1.1.2 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更要关注青年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2.3 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青年体育教师
        2.1.2 压力
        2.1.3 职业压力
        2.1.4 教师职业压力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教师职业压力源的研究
    2.3 国内研究现状
        2.3.1 国内关于体育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
        2.3.2 教师职业压力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3.3 体育教师职业压力应对的研究
        2.3.4 体育教师与其他职业差别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云南省州市高校不同性别的青年体育教师情况与职业压力各因子的差异分析
    4.2 云南省州市高校不同年龄的青年体育教师情况与职业压力各因子的差异分析
    4.3 云南省州市高校不同教龄的青年体育教师情况与职业压力各因子的差异分析
    4.4 云南省州市高校不同学历的青年体育教师情况与职业压力各因子的差异分析
    4.5 云南省州市高校不同职称的青年体育教师情况与职业压力各因子的差异分析
    4.6 云南省州市高校不同收入的青年体育教师情况与职业压力各因子的差异分析
    4.7 云南省州市高校不同婚姻状况的青年体育教师情况与职业压力各因子的差异分析
第5章 讨论与分析
    5.1 云南省州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5.1.1 云南省州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教学科研压力分析
        5.1.2 云南省州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评价考核压力分析
        5.1.3 云南省州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压力分析
        5.1.4 云南省州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压力分析
        5.1.5 云南省州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人际关系压力分析
    5.2 云南省州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压力的应对策略
        5.2.1 州市高校应加大科研制度建立的力度,建立良好的教学与科研环境
        5.2.2 学校及体育主管部门应完善评价考核内容,推进多种分类评价体系建立
        5.2.3 体育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要有个长远规划,提升专业素养,有爱岗敬业精神
        5.2.4 教育部门及学校要关注高校的体育发展,提升体育教师社会地位
        5.2.5 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建立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契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依据
        1.2.1 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导向
        1.2.2 以中学体育人才需要为标准
    1.3 选题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体育教育人才培养
        2.1.2 契合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现状
        2.2.2 国外中学体育发展现状
    2.3 国内研究现状
        2.3.1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研究
        2.3.2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2.3.3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研究
        2.3.4 关于中学体育人才需求研究
        2.3.5 关于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人才需求问题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现状
        4.1.1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师资来源情况
        4.1.2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职称情况
        4.1.3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专项特长情况
    4.2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需求研究
        4.2.1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学历需求
        4.2.2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人才类型需求
        4.2.3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教育职业能力需求
        4.2.4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需求
        4.2.5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未来2 年招聘计划
    4.3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职业能力调查研究
        4.3.1 教学设计能力
        4.3.2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
        4.3.3 教学表达与示范能力
        4.3.4 教学交往能力
        4.3.5 教学管理能力
        4.3.6 教学研究创新能力
        4.3.7 教育职业能力总结
    4.4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契合分析
        4.4.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目的性契合
        4.4.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联系性契合
        4.4.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约束性契合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的契合分析》(用人单位问卷)
    附录 B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的契合分析》(实习指导老师)
    附录 C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的契合分析》(教育实习学生问卷)
    附录 D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的契合分析》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高校体育环境与大学生体力活动的关系研究 ——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一)国家政策大力提倡促进学生体育活动
        (二)学生缺乏体力活动导致身体素质下滑
        (三)环境是促进个体体育行为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创新点
        (一)设计创新
        (二)内容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一)体力活动
        (二)体育环境
    二、国内外关于体力活动与学校体育环境的相关研究
        (一)国外关于体力活动与体育环境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关于体力活动与体育环境的相关研究
        (三)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
        (二)调查对象
        (三)抽样方法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德尔菲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数理统计法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体力活动现状与分析
        (一)不同性别学生体力活动差异分析
        (二)不同年级学生体力活动差异分析
        (三)不同性别学生静坐时长现状与分析
        (四)不同年级学生静坐时长现状与分析
    二、高校体育环境现状与分析
        (一)高校体育物质环境的现状分析
        (二)高校体育制度环境的现状分析
        (三)高校体育精神环境的现状分析
    三、高校体育环境与学生体力活动之间的关系
        (一)高校体育物质环境与学生体力活动之间的关系
        (二)高校体育制度环境与学生体力活动之间的关系
        (三)高校体育精神环境与学生体力活动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一)关注高校学生的体力活动行为
        (二)重视高校体育环境建设
        (三)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精神环境的作用
        (四)加强建设学校体育信息环境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校体育环境初选指标
附录2 高校体育环境测量指标的构建专家问卷(第一轮次)
附录3 高校体育环境测量指标的构建专家问卷(第二轮次)
附录4 第一轮次指标纳入结果
附录5 第二轮次指标纳入结果
附录6 国际体力问卷(长卷)
附录7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8)大理大学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调查法
    五、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评述
第一章 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概述
    一、相关概念阐释
        (一)公共体育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
        (三)课程思政
        (四)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特点
        (一)健身性
        (二)普及性
        (三)实践性
        (四)基础性
        (五)灵活性
        (六)主体性
    三、课程思政的特点
        (一)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
        (二)协同育人的核心理念
        (三)立体多元的教育结构
        (四)显隐结合的教育方法
        (五)严谨的方向性导向
        (六)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形式
        (七)强烈的教师个人育人意识
    四、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意义
        (一)有助于更好地落实“三全育人”工作
        (二)有助于提升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育质量
        (三)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四)有助于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
第二章 大理大学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调查及其分析
    一、调查开展情况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过程
    二、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现状
        (一)师生对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认知
        (二)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具体形式
        (三)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取得的实效
    三、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建设力度不够
        (二)课堂教学尚存在不足
    四、影响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因素
        (一)制度因素
        (二)教师因素
        (三)学生因素
第三章 大理大学推进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发展的思考
    一、加强学习,正确认识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一)学习文件精神,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本质
        (二)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具有其独特性和一定优越性
        (三)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工作覆盖面广,影响重大
        (四)防止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出现片面错误做法
    二、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制度规范
        (一)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责任人制度
        (二)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教师培训制度
        (三)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
        (四)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激励机制
    三、加强对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监督管理和评价
        (一)公共体育课教师选聘须将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作为考核要素
        (二)要按相关制度要求加强对课程思政工作的监管考核
        (三)要把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作为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四)将课程思政列为公共体育课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
        (五)树立典型,宣传表彰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优秀教师
    四、经常性开展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经验交流
        (一)建立校内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交流平台
        (二)建立校外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交流平台
        (三)公共体育课教师有意识主动开展非正式的交流
    五、公共体育课教师增强课程思政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热爱学生的能力
        (二)扩充知识和视野,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三)参加培训研修,不断提高课程思政的能力
        (四)加强与学生交流,提高课程思政的针对性
        (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六)挖掘鲜活题材,增强课程思政工作的感染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基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概述
    1.1 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内涵
    1.2 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落实必要性
2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的实施意义
    2.1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
    2.2 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2.3 尊重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基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构建策略
    3.1 深入学习健康体育课程,树立教师的引导地位
    3.2 积极践行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理念
    3.3 积极践行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总体要求
4 结语

(10)“茶学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茶学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作用
    1.1“茶学思想”拓展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
    1.2有利于培养学生较强的进取精神
2“茶学思想”下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2.1体育教学方式老套
    2.2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2.3忽视了对学生“茶学思想”的培养
3“茶学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改革教学方式
    3.2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培训
    3.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茶学思想”

四、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的身心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 [1]初级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以上海市部分学校为例[D]. 金振宇.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2]体医融合视域下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D]. 李赟鹏.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期待视野下大学生田径健身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D]. 唐子贤. 扬州大学, 2021(09)
  • [4]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雷永杰.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5]云南省州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策略研究[D]. 张廷宏.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契合分析[D]. 毛堂铃.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7]高校体育环境与大学生体力活动的关系研究 ——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D]. 高文韬.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8]大理大学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研究[D]. 荀丽娟. 大理大学, 2021(10)
  • [9]基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构建[J]. 王乐. 体育科技, 2021(01)
  • [10]“茶学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王林钧. 福建茶叶, 2021(01)

标签:;  ;  ;  ;  ;  

高校体育与学生身心健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