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固废处理新思路

城市固废处理新思路

一、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新思路(论文文献综述)

刘慧[1](2021)在《郑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公众参与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张俊杰[2](2021)在《垃圾焚烧灰渣制备泡沫微晶玻璃工艺及其机理》文中指出垃圾焚烧灰渣是垃圾焚烧产生的固废,包括80-90%底灰、10-20%飞灰。固化和填埋是垃圾焚烧灰渣的主要处置方式,但存在环境风险和占用土地等问题,亟需研发其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泡沫微晶玻璃具有强度高、密度低、阻燃和吸声等特性,是优质绿色建材。垃圾焚烧灰渣富含Ca、Al和Si等玻璃体骨架结构成分,可协同处置重金属危废制备泡沫微晶玻璃。基于该原理,本文以垃圾焚烧灰渣协同处置含重金属的不锈钢酸洗污泥、含硅铝的粉煤灰、可发泡的二次铝灰渣或碳酸钙,采用粉末烧结法以及碱激发-烧结法制备泡沫微晶玻璃,重点研究了碱度对气体的区域扩散作用机制,提出了底灰协同二次铝灰渣全固废制备泡沫微晶玻璃的新思路,并阐明了其高温原位发泡机理,开发了适于高掺量飞灰的碱激发成形工艺,阐明了碱激发成形气-固两相平衡机理以及析晶强化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揭示了碱度对气体的区域扩散作用机制。发现了过量高配位数的Na+和Ca2+位于玻璃结构网络空隙中,会夺取桥氧,促使[SiO4]四面体中Q3Si的含量逐渐降低,减少Si-O-Si的数量,破坏玻璃网络的完整度,使区域液相粘度过低,气泡膨胀的阻力下降,气泡融合,从而产生连通孔或无孔区;采用碱度调控,量化了化学组成对泡沫微晶玻璃的孔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碱度为0.91时对应非桥氧键与总氧之比(NBO/T)为1.529,其玻璃结构聚合度利于均匀气孔形成,提升了泡沫微晶玻璃综合性能。(2)选用二次铝灰渣为工业固废发泡剂,实现了底灰协同二次铝灰渣全固废制备泡沫微晶玻璃,阐明了其高温原位发泡机理。当焙烧温度超过800℃,二次铝灰渣中的AlN与物料中的水和氧气作用产生NH3、NO和N2,同时在高温作用下,基础玻璃中液相生成,使气体包裹在熔体内部,形成孔隙结构。为垃圾焚烧灰渣协同处置二次铝灰渣并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3)揭示了碱激发过程硅铝解聚再聚合机理。在碱激发成形工艺制备泡沫玻璃坯体过程中,碱激发剂(NaOH溶液)促进硅铝玻璃体解聚,形成无定型相凝胶产物。反应初期(10 min)形成凝胶单体,反应中后期(4-12 h),凝胶单体重排,形成了完整的铝硅酸盐凝胶体。(4)阐明了碱激发成形气-固两相平衡机理以及析晶强化机制。在碱激发剂作用下基础玻璃中钙元素溶出,形成了利于浆体凝结的Ca(OH)2和含Ca凝胶体,抑制了气泡过度生长;随碱激发剂掺量的增加,泡沫玻璃坯体的孔径先降低后升高,碱激发剂浓度提高使非晶相进一步解离,向水铝钙石、水化硅酸钙以及硅水化石榴石转变;析晶热处理促进钙铝黄长石析出和晶粒汇聚,提高了晶体堆积密度,增强了泡沫微晶玻璃力学性能。(5)在1120℃保温40 min,采用粉末烧结法将35 wt.%底灰,45 wt.%粉煤灰和20 wt.%不锈钢酸洗污泥制备为气孔直径为0.1-1.8 mm,孔隙率达62.88%,抗压强度为7.14 MPa的泡沫微晶玻璃;对比了钙、铝体系发泡剂对泡沫微晶玻璃综合性能的影响,碱度优化后,添加二次铝灰渣6wt.%的样品气孔均匀,孔隙率达63.02%,抗压强度达41.9 MPa;以50 wt.%底灰和50 wt%飞灰为原料利用碱激发-烧结法制备了高孔隙率多级孔泡沫微晶玻璃,样品的孔隙率高达70.22%-85.31%,抗压强度相对较高(0.72-7.86 MPa)。本研究为垃圾焚烧灰渣的无害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全固废基泡沫微晶玻璃的制备奠定了基础及技术参考。

廖祖双[3](2021)在《桂林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生活垃圾围城成为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普遍面临的问题,突出的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给地区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我国愈加重视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解决,社会各界开始以保护环境为宗旨,呼吁全社会重视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我国2000年便开始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桂林市作为我国着名的旅游城市及我国最早一批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城市之一,桂林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和城市环境的治理,也相继在桂林市部分区域实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然而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并不理想。相反,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猛增的态势使得桂林市陷入了城市环境治理的困境。破解桂林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中的难题,有利于提高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成效,从而推动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发展进程,加快我国垃圾分类试点的前进步伐。为此,本研究结合文献、访谈及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并借助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作为分析框架,对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出台的现状、政策执行的效果以及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找出其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效果不佳的真正原因所在。并充分借鉴德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上海、台湾地区等国内发达城市在生活垃圾分类方面的先进做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的建议。结果表明,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工作困难重重、政策实施过程中居民积极性倍受打击、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监督、相关市场主体力量参与不足、试点区域经费压力大,收费矛盾突出等是当前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中较为突出的问题。经过细致分析和研究,发现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本身、政策执行主体、政策目标群体以及政策执行环境是阻碍当前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为政策执行目标分解缺乏科学性、政策执行主体重效率轻科学性、目标群体政策参与力度不足以及财政投入不合理,垃圾分类容器配置不足、社会文化氛围不浓厚等。为此提出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目标,建立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实行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拓宽政策宣传渠道,强化目标群体生活垃圾分类意识、足额配备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的建议。

张会[4](2020)在《多中心治理视角下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研究》文中提出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总量在不断攀升,“垃圾包围城市”已严重制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垃圾治理的先进国家经验可以看到,焚烧和填埋这些传统的处理方式已不是解决垃圾困境的最佳方式,垃圾分类处理才是解决垃圾问题的关键。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部署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住建部2017年12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加快推进北京、天津、上海、郑州等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要求46个重点城市今年均要形成若干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多中心治理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理模式,期望建立一种由政府、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共同参与、共同解决公共问题的网络结构治理模式,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该理论打破了政府单中心政府行政理论的治理模式及局限,将治理范式引向一个新的治理阶段,从而构建一种适合国情的现代治理模式,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郑州市是国务院2017年指定的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本文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分析框架,以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实践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案例分析法,分析了当前的治理现状、治理实践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治理对策。研究发现:郑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多中心参与治理存在政府政策制度不健全及部门分工不清晰和公共基础设施供需紧张、居民参与度低导致垃圾分类及投放能力不高、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且运行过程缺乏监督管理、社会组织参与执行力不足导致宣传活动的可持续性及成效均欠佳等问题,主要原因集中在政府主体参与力量有限、政策协调不顺畅、且对实践操作引导不足,居民主体参与行为缺乏惩处机制、缺乏自主参与意识,市场主体经济获益能力较弱且运行全过程监督不够、社会组织主体力量薄弱。最后提出强化政府主体主导参与作用、提高居民主体垃圾分类处理能力及参与积极性、构建市场主体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及监管机制、发挥社会组织主体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协调、宣传及监管作用、构建城市生活垃圾多中心参与治理长效运行机制等政策措施。

宋倩倩[5](2020)在《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兰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类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世纪之交时要出现的垃圾革命。”2000年,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成为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多年过去,大多数试点结果却难如人意。2017年,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46个城市被选为垃圾强制分类试点城市,兰州市也位列其中,开展了垃圾分类的积极探索,取得了成效,也存在不足。本文以兰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作为研究案例,作者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在“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进行分析,通过对政府部门、企业、非政府组织、居民个人参与生活垃圾治理的途径、措施以及应承担的责任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出兰州市在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中存在政府部门不够重视、企业参与存在顾虑、非政府组织推行乏力、居民个人存在认知误区、缺乏多元主体的有效引入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选择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开展较好地日本、新加坡、德国三个国家以及武汉、厦门、苏州三个城市,概述其治理模式与先进经验,得出三方面经验借鉴启示,即强调多方协作、完善政策法规、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最后,分别对应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居民个人四个参与主体,站在各参与主体的角度提出改进兰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对策建议。本文研究给全国其他省会城市,尤其是兰州市一些区县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提供借鉴经验;此外本文还是多中心治理理论的一次应用尝试,丰富了多中心治理理论在生活垃圾分类方面的研究。

阎如云[6](2020)在《基于有机废弃物微循环的城市住区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养分线性代谢问题、有机废弃物管理混乱和养分资源短缺等问题愈发严重,由于有机废弃物中富含大量的氮、磷等养分资源,长久以来有机废弃物未经去养分处理便直接排放的做法,不仅造成了养分资源的流失,也对环境产生了污染,因此探寻一种可持续的城市有机废弃物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从中观、微观层面关注城市有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将城市住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将有机废弃物的微循环策略和城市住区设计相结合,从而使有机废弃物尽可能的在住区内部或者就近区域进行处理,并在住区内引入城市农业为媒介,采用生态技术将有机废弃物转化成有机肥重新回用到农业生产中。通过这种方式循环利用废弃物中的养分资源,实现废弃物在最小范围内的转移和消化,从而减少城市的养分资源流失,促进养分代谢模式从线性代谢转向闭合循环。论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背景、文献综述、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对有机废弃物等相关概念进行解析,界定研究对象,阐述了有机废弃物微循环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及其与城市农业之间的关系。第三章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物质流分析法(MFA)进行数据计算,以氮和磷两种元素作为指标物质,对比分析引入城市农业前后的住区养分流动情况。总结分析单社区自我消纳和多社区联合处理两种方式之间的异同及各自的适用性。第四章从空间构建、技术系统和管理运营三个方面分析基于有机废弃物微循环的住区设计策略,借鉴和学习国外发达国家对有机废弃物处理的经验。第五章进行了研究性设计,选取济王社区为研究对象,用物质流分析法对上述的理论成果进行验证。第六章是总结展望部分,对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论文将建筑学与环境工程学、生态学等学科相结合,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借助物质流分析法建立城市住区的养分代谢模型,引入城市农业优化当前城市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以期为我国城市住区的可持续性设计提出良策。

刘琳雪[7](2020)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项目邻避冲突治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深入推进,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清运量快速增长,“垃圾围城”等一系列公共治理难题已然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瓶颈。垃圾焚烧有助于迅速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符合公众的整体利益,但其负外部性却由周边居民承担,因此设施附近居民一般会在邻避情绪支配下采取非理性手段表示抗议,由此爆发邻避冲突。近年我国垃圾焚烧项目的建设数量激增,致使邻避冲突频发不断,但对其治理却收效甚微。为实现社会的良序运行和平稳发展,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为有效化解邻避冲突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笔者通过对国内外邻避冲突相关问题的文献进行梳理,试图构建邻避冲突治理的理论框架。通过剖析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项目邻避冲突的治理现状,找寻现阶段存在的治理问题有治理目标的短期性、治理主体的单一性、治理客体的片面性、治理内容的碎片化、治理手段的传统性,原因在于政府自身治理观念存偏差、邻避冲突治理机制欠完善、多元主体治理能力待强化以及法律法规保障措施不健全等。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治理经验基础上,提出构建“一核多元”治理模式、完善邻避冲突治理机制、提升多元主体治理能力以及建立冲突治理长效机制等对策建议,实现“邻避”向“迎臂”的转变。

魏玮[8](2020)在《政府购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服务的实施效果研究 ——以郑州市L小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生活垃圾产量急剧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垃圾围城”已成为当前我国很多城市推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不仅追求居住环境表面的光鲜亮丽,更注重内在的绿色环保。国内外经验表明,从源头上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是促进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有效方法。为此,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垃圾分类的政策文件来提升生活垃圾的治理水平。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部分重点城市于2020年以前在城区内先行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郑州市作为试点城市之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居住区普遍采用政府购买垃圾分类服务的模式大力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但这种模式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本文基于政府购买的视角,以郑州市L小区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效果为研究对象,运用协同治理理论,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郑州市政府购买垃圾分类服务的实施效果及提升思路进行研究。文章主体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政府购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服务的逻辑;第二部分分析近两年郑州市城区购买垃圾分类服务的部分文件,对购买流程进行了梳理;第三部分对L小区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调研,从设备维护、垃圾分类宣传氛围、居民参与度与满意度、垃圾分类投放效果四个方面对购买服务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剖析现阶段郑州市购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服务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根据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政府购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服务有效性的因素;第五部分,对我国在政府购买垃圾分类服务方面做得较好的城市进行案例分析和经验借鉴;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及其他城市给的启发,从主体层面的建设、制度层面的建设和治理层面的建设三方面,对提升政府购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服务的质量提出对策建议。

魏然[9](2020)在《多中心治理视角下西安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决定城市环境治理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日益增多,“垃圾围城”现象愈演愈烈,垃圾源头分类作为垃圾减量化的关键,尽管近年来一直在有条不紊的逐步推进,但始终没有突破性和实质性的进展,直到2019年以上海为首的全国各大城市垃圾强制分类相关政策的正式实施,才真正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总体来说各个城市垃圾强制分类的推行还是呈现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中心治理模式,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主体、社会主体的不断崛起,以政府为中心的行政单中心治理模式逐渐不合时宜,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其固有的权力结构、行为结构等内在的结构性缺陷也被慢慢暴露出来,主体多元化正在成为垃圾分类治理的未来走向。针对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存在的问题,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进行分析研究。以奥斯特罗姆夫妇提出的在公共管理领域、经济学领域和政治学领域都很有影响的多中心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在政府门户网站、新闻媒体报道、调查问卷搜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分别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四个角度对西安市垃圾分类治理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存在政府与企业社会之间缺乏沟通和协同、居民参与力度不足、垃圾分类企业发展不成熟、社会组织活动质量和数量不足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在政府统筹管理的基础上广泛联合市场、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人的力量,通过多元主体通力合作来促进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力图寻找出西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新思路。

赵博超[10](2020)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编制方法研究 ——以万载县花塘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村庄,是人类最早的集聚地,是城市开始形成的地方。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广袤的土地上,形成了许多规模不一且独具特色的村庄。为科学引导村庄规划建设的有序开展,国家各部委相继出台了大量法律、法规及政策用以指导村庄的建设与发展。但由于规划依据和目标不同,且制定的规划标准各异,由不同部门、不同政策指导下的同一村庄规划成果在内容上千差万别,在指导村庄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矛盾和冲突。相关研究表明,在多种规划政策共同发挥作用的现状下,编制的村庄规划成果无法良好地指导村庄的建设与发展,并引发法律法规、规划体系、规划成果及实施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的编制方法,规划重点在于基于“多规合一”方法,协调统一现阶段各类涉及村庄建设与发展的内容,并运用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其协调统一为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多规合一”在协调城乡经济发展、落实国土空间安排、统筹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互通规划信息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受到重视。面对多项规划内容冲突、相关部门职能不协调、缺乏衔接等问题,“多规合一”方法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通过“多规合一”方法协调不同利益方的要求,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将多个规划体系协调衔接,解决各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等问题,从而实现将各规划融合成一张蓝图、一本规划的目标。这种协调统一作用对解决我国村庄规划面对的突出问题提供了新方法。本文以江西省“多规合一”村庄规划试点村庄—宜春市万载县三兴镇花塘村为实证案例,通过编制花塘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阐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的体系框架和规划内容。实现科学有序地指导村庄规划和建设,落实村域国土空间安排、统筹村域土地利用、保护村域生态环境、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推进村庄产业发展的目标,协调各类规划在村域层面实现“多规合一”,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新思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2)垃圾焚烧灰渣制备泡沫微晶玻璃工艺及其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生活垃圾焚烧灰渣产生及危害
    2.2 生活垃圾焚烧灰渣的应用现状
    2.3 泡沫微晶玻璃
        2.3.1 泡沫微晶玻璃定义及特点
        2.3.2 泡沫微晶玻璃制备工艺
        2.3.3 泡沫微晶玻璃的应用
    2.4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2.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4.2 研究内容
    2.5 实验内容及方法
        2.5.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2.5.2 分析与表征
3 基于垃圾焚烧底灰的多固废协同制备泡沫微晶玻璃
    3.1 引言
    3.2 底灰含量对泡沫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
        3.2.1 孔结构分析
        3.2.2 玻璃结构单元分析
        3.2.3 物相及析晶分析
        3.2.4 物理性能分析
    3.3 热处理工艺对泡沫微晶玻璃的影响
        3.3.1 烧结温度对形貌及物理性能的影响
        3.3.2 保温时间对形貌及物理性能的影响
    3.4 底灰制备泡沫微晶玻璃形成机理
    3.5 本章小结
4 泡沫微晶玻璃的发泡效果调控与性能强化
    4.1 引言
    4.2 高温原位发泡机理
    4.3 发泡剂对泡沫微晶玻璃宏观形貌的影响
    4.4 发泡剂对泡沫微晶玻璃物相及析晶的影响
    4.5 发泡剂对泡沫微晶玻璃物理性能的影响
    4.6 碱度对泡沫微晶玻璃的孔结构及性能调控
    4.7 本章小结
5 碱激发机理及析晶动力学研究
    5.1 引言
    5.2 碱激发硅铝解聚再聚合机理
    5.3 析晶动力学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碱激发成形工艺制备多级孔泡沫微晶玻璃
    6.1 引言
    6.2 成分调配机制的影响
    6.3 析晶机制的影响
        6.3.1 析晶温度的影响
        6.3.2 析晶时间的影响
    6.4 NaOH碱激发机制的影响
    6.5 发泡剂种类及掺量的影响
        6.5.1 二次铝灰渣掺量的影响
        6.5.2 H_2O_2掺量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结论与展望
    7.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桂林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国内外述评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访谈法
        3.问卷调查法
    (四)研究内容、创新和不足
        1.研究内容
        2.研究的创新点
        3.研究的不足之处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1.生活垃圾分类
        2.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3.政策执行
    (二)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
        2.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二、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现状分析
    (一)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的基本背景与文本分析
        1.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的基本背景
        2.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文件梳理
        3.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的文件梳理
    (二)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的基本概况
        1.试点政策目标概况
        2.试点政策实施基本概况
        3.执行要求
        4.保障措施
    (三)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的效果分析
        1.对政策本身的影响
        2.对政策执行主体的影响
        3.对政策目标群体的影响
        4.对政策环境的影响
    (四)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工作困难重重
        2.政策实施过程中居民积极性备受打击
        3.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监督
        4.相关市场主体力量参与不足
        5.试点区域经费压力大,收费矛盾突出
    (五)本章小结
三、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效果不佳的原因剖析
    (一)调研基本情况
        1.调研方法
        2.问卷样本与发放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三)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效果不佳原因剖析
        1.政策的制定缺乏合理性
        2.执行主体工作不科学
        3.目标群体综合素质不高
        4.政策执行环境不完善
    (四)本章小结
四、国内外生活垃圾分类先进工作经验借鉴
    1.构建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的法律体系
    2.注重人才培育和垃圾产业建设
    3.实施垃圾按量收费和分类奖惩
    4.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和社会组织参与相结合
五、本文对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的对策建议
    (一)基于理想化政策维度的对策
        1.明确政策执行目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2.加强政策执行法制化,完善制度监管体系
        3.稳步扩大试点范围,提高政策普及率
    (二)基于政策主体维度的对策
        1.完善收费制度,谁污染谁付费
        2.加强沟通协作,明确职责划分
    (三)基于目标群体维度的对策
        1.拓宽政策宣传渠道,强化垃圾分类意识
        2.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强化管理工作成效
    (四)基于优化政策执行环境维度的对策
        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有效配备基础设施
        2.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竞争力和附加值
        3.加大知识宣传教育,营造社会和谐氛围
        4.优化政策法制化环境,提供政策执行保障
    (五)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调查问卷
附录2:访谈提纲
致谢

(4)多中心治理视角下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1.5 创新点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城市生活垃圾
        2.1.2 垃圾分类
        2.1.3 垃圾分类治理
    2.2 多中心治理理论
        2.2.1 多中心治理主体
        2.2.2 多中心治理工具
        2.2.3 多中心治理的网络化运作结构
        2.2.4 多中心治理的运作机制
    2.3 多中心治理理论对城市垃圾分类的适用性阐述
3 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历程及现状
    3.1 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历程
        3.1.1 分类治理方式演进历程
        3.1.2 多中心参与治理历程
    3.2 郑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现状
        3.2.1 分类治理现行基本概况
        3.2.2 分类治理现行治理体系
4 郑州市生活垃圾多中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郑州市生活垃圾多中心治理基本现状描述
        4.1.1 调查问卷的发放及样本量分析
        4.1.2 调查问卷的可信度分析
        4.1.3 调查问卷的基本统计信息分析
    4.2 郑州市生活垃圾多中心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政府主体方面
        4.2.2 居民主体方面
        4.2.3 企业主体方面
        4.2.4 社会组织主体方面
    4.3 郑州市生活垃圾多中心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政府主体力量有限且对实践操作引导不足
        4.3.2 居民主体参与行为缺乏相关知识和参与意识
        4.3.3 企业主体经济获益能力较弱
        4.3.4 社会组织主体力量薄弱
5 郑州市生活垃圾多中心治理的路径选择
    5.1 强化政府主体主导参与作用
        5.1.1 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法律法规建设
        5.1.2 落实垃圾分类执行政策与分类细则
        5.1.3 完善基础设施配备,加大垃圾分类资金投入
        5.1.4 明确政府部门分工,加强执法力度
        5.1.5 构建监督举报受理平台及奖惩制度
    5.2 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处理能力及参与积极性
        5.2.1 提高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
        5.2.2 提高居民垃圾分类实践操作能力
        5.2.3 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执行能力
    5.3 完善企业主体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产业化运行机制及监管机制
        5.3.1 完善企业主体的经济利益保障措施
        5.3.2 利用收费制度引导拾荒主体规范化建设
        5.3.3 强化企业全程参与构建垃圾分类产业化发展
        5.3.4 强化参与企业全运行过程的监管
    5.4 发挥社会组织对生活垃圾处理的协调、宣传及监管作用
        5.4.1 扶持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治理
        5.4.2 发挥社会环保组织的协调、指导及监督作用
    5.5 构建城市生活垃圾多中心参与治理长效运行机制
        5.5.1 厘清多主体权责、分工协作
        5.5.2 统筹参与主体、促进协商衔接
        5.5.3 保障主体利益、共享治理成效
6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郑州市垃圾分类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5)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兰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1.1 多中心治理理论研究
        1.2.1.2 垃圾分类治理研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2.1 多中心治理理论研究
        1.2.2.2 垃圾分类治理研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框架
    2.1 关键概念界定
        2.1.1 城市生活垃圾
        2.1.2 垃圾分类
        2.1.3 垃圾分类治理
    2.2 核心理论介绍
        2.2.1 多中心治理理论内涵
        2.2.2 多中心治理参与主体分析
    2.3 多中心治理理论适用性分析
        2.3.1 准公共产品属性适用于多中心治理理论
        2.3.2 治理生活垃圾分类的具体情境
    2.4 本研究理论框架
第三章 兰州市生活垃圾治理历程与现状
    3.1 兰州市生活垃圾治理发展历程
        3.1.1 垃圾处理“落地混装”阶段
        3.1.2 垃圾处理“不落地”阶段
        3.1.3 生活垃圾分类阶段
    3.2 兰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现状
        3.2.1 垃圾分类主要处理方式
        3.2.2 垃圾分类办法
        3.2.3 垃圾分类绩效考核机制
    3.3 总体评价
第四章 兰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问卷调研及访谈简介
    4.2 调查结果分析
        4.2.1 政府方面
        4.2.1.1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4.2.1.2 治理资金投入不足
        4.2.1.3 宣传教育效果不明显
        4.2.2 企业方面
        4.2.2.1 市场机制不健全
        4.2.2.2 技术设备落后
        4.2.3 非政府组织方面
        4.2.3.1 组织优势难以发挥
        4.2.3.2 活动开展效果不佳
        4.2.4 居民个人方面
        4.2.4.1 垃圾分类知识不足
        4.2.4.2 .实践能力偏低
        4.2.4.3 参与动力不足
    4.3 原因分析
        4.3.1 政府部门不够重视
        4.3.2 企业参与存在顾虑
        4.3.3 非政府组织推行乏力
        4.3.4 居民个人存在认知误区
        4.3.5 缺乏多元主体的有效引入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内外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经验和启示
    5.1 国外先进经验
        5.1.1 日本:“循环再生”模式
        5.1.2 新加坡:“源头治理与回收利用”模式
        5.1.3 德国:“第三方组织”模式
    5.2 国内先进经验
        5.2.1 武汉:强调末端处理
        5.2.2 厦门:多主体参与模式
        5.2.3 苏州:细化分类体系
    5.3 经验借鉴启示
        5.3.1 强调多方协作
        5.3.2 完善政策法规
        5.3.3 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
第六章 兰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对策建议
    6.1 政府强化引导
        6.1.1 提供扶持政策
        6.1.2 加大资金支持
        6.1.3 坚持教育引导
        6.1.4 分类系统应用
    6.2 提升企业参与能力
        6.2.1 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行
        6.2.2 创新技术设施
    6.3 增强非政府组织影响力
        6.3.1 主动营造发展环境
        6.3.2 发挥协调作用
    6.4 促进居民参与治理
        6.4.1 深化分类意识
        6.4.2 提高实践能力
        6.4.3 居民主动参与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实践贡献
        7.1.2 理论贡献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调查问卷
附录五 访谈提纲
致谢
作者简历

(6)基于有机废弃物微循环的城市住区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学科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有关物质代谢的研究
        1.2.2 有关住区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实践研究
        1.2.3 有关住区有机废弃物管理及技术策略研究
        1.2.4 关联废弃物管理的城市住区相关理论研究
        1.2.5 研究简评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第二章 住区有机废弃物微循环概述
    2.1 相关概念辨析与研究对象界定
        2.1.1 废弃物(waste)
        2.1.2 有机废弃物(organic waste)
        2.1.3 城市微循环
        2.1.4 有机废弃物微循环
        2.1.5 城市农业/都市农业(UA:Urban Agriculture)
        2.1.6 研究对象界定与引入
    2.2 有机废弃物微循环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2.1 有机废弃物微循环的紧迫性
        2.2.2 有机废弃物微循环的必要性
    2.3 有机废弃物微循环和城市农业之间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住区有机废弃物微循环方式及数据分析
    3.1 住区有机废弃物微循环的流程及数据分析方法
        3.1.1 有机废弃物微循环流程
        3.1.2 数据分析
        3.1.3 相关软件支持
        3.1.4 建立物质流分析法系统
        3.1.5 模拟城市住区养分流动的SFA系统
    3.2 住区有机废弃物微循环方式
        3.2.1 单社区自我消纳
        3.2.2 多社区联合处理
        3.2.3 两种方式之间的优劣对比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有机废弃物微循环的住区更新策略
    4.1 空间构建策略
    4.2 技术系统策略
        4.2.1 养分收集技术
        4.2.2 养分转化技术
    4.3 管理运营策略
    4.4 相关案例解析
        4.4.1 荷兰“洁舟”可持续浮动社区
        4.4.2 越南河内案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性设计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背景
        5.1.2 基地条件
    5.2 设计目标与设计原则
    5.3 方案设计
        5.3.1 设计理念
        5.3.2 空间更新设计
        5.3.3 种植系统设计
    5.4 相关技术与数据支持
        5.4.1 有机废弃物收集技术
        5.4.2 转化处理技术
    5.5 设计方案数据核算
    5.6 愿景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7)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项目邻避冲突治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评价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一)创新点
        (二)难点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邻避冲突
        (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项目邻避冲突
        (三)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项目邻避冲突的治理
    二、理论基础
        (一)元治理理论
        (二)成本-收益理论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三章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项目邻避冲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项目邻避冲突治理的现状
        (一)2006年以前——强制“镇压”
        (二)2006-2016年——被动解决
        (三)2017年至今——主动应对
    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项目邻避冲突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治理目标的短期性
        (二)治理主体的单一性
        (三)治理客体的片面性
        (四)治理内容的碎片化
        (五)治理手段的传统性
    三、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项目邻避冲突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政府自身治理观念存偏差
        (二)邻避冲突治理机制欠完善
        (三)多元主体治理能力待强化
        (四)法律法规保障措施不健全
第四章 国外治理垃圾焚烧项目邻避冲突的经验与启示
    一、美国治理垃圾焚烧项目邻避冲突的具体举措
        (一)注重公众参与
        (二)经济与生态补偿模式并行
        (三)推行志愿与竞争选址模式
    二、日本治理垃圾焚烧项目邻避冲突的具体举措
        (一)建立公众参与合作机制
        (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注重垃圾焚烧厂形象建设
    三、国外治理垃圾焚烧项目邻避冲突的启示
        (一)强调多元主体参与
        (二)畅通信息沟通渠道
        (三)推进法治化建设
第五章 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项目邻避冲突治理问题的对策
    一、构建“一核多元”治理模式
        (一)转变政府治理理念
        (二)明确政府核心地位
        (三)发挥多元主体作用
    二、完善邻避冲突治理机制
        (一)强化风险意识
        (二)完善信息公开
        (三)健全利益补偿
    三、提升多元主体治理能力
        (一)强化公众政治参与能力
        (二)提升媒体社会责任意识
        (三)明确社会组织的功能定位
    四、建立冲突治理长效机制
        (一)健全法治监管机制
        (二)设置社区化解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政府购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服务的实施效果研究 ——以郑州市L小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研究述评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工具
        1、理论工具
        2、方法工具
    (五)创新之处
二、政府购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服务的逻辑分析
    (一)相关概念阐述
        1、居民生活垃圾分类
        2、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3、政府购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服务
    (二)政府购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服务的必要性
        1、满足服务供给需求,提高垃圾分类质量
        2、响应上级政策号召,购买服务模式盛行
        3、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三)政府购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服务的流程与运作方式
        1、服务项目够买前的准备环节
        2、服务项目购买中的招标环节
        3、服务项目购买后的执行环节
三、政府购买L小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服务的实践探索
    (一)郑州市购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服务概况
    (二)政府购买L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效果研究
        1、L小区基本情况介绍
        2、政府购买L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
    (三)政府购买生活垃圾分类服务实施中的问题
        1、政府投入高,监督考核落实不到位
        2、承购方利润低,缺乏主观能动性
        3、居民意识弱,垃圾分类参与度低
四、影响政府购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服务效果的因素
    (一)相关主体的影响
        1、购买主体:政府角色定位不明确
        2、承接主体:社会力量资质良莠不齐
        3、参与主体:居民源头分类完成率低
        4、多主体间缺乏协同联动性
    (二)政策环境的影响: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
    (三)社区环境的影响:社区资源条件差异大
五、国内政府购买垃圾分类服务的启示
    (一)杭州:分类按需购买,形成多元共治的模式
    (二)上海:完善法律法规,增强购买的法律保障
    (三)宁波:打造未来社区,提高购买实施的质量
六、提升政府购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服务效果的建议
    (一)主体层面的协同联动建设
        1、明确政府角色定位,转变政府职能
        2、引导承购方提升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3、增强居民分类意识,提高分类参与度
        4、鼓励多元主体加入,构建协同联动机制
    (二)制度层面的政策法规建设
        1、因地制宜,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策
        2、因时制宜,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法规
    (三)治理层面的社区环境建设
        1、改善基础设施,打造美丽宜居的社区环境
        2、加强社区自治,形成多元互动的治理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9)多中心治理视角下西安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城市生活垃圾
        (二)生活垃圾分类
        (三)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二、多中心治理理论
        (一)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涵义
        (二)多中心治理理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三)多中心治理视角下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和角色定位
第三章 西安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现状
    一、调研方法和问卷设计
    二、西安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基本情况
        (一)生活垃圾产生量
        (二)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模式
    三、西安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各主体参与现状
        (一)政府主导垃圾分类治理
        (二)市场参与垃圾分类治理
        (三)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治理
        (四)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治理
第四章 西安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西安垃圾分类治理面临的困境
        (一)政府与企业、社会之间缺乏沟通和协同
        (二)居民参与力度不足
        (三)垃圾分类企业发展不成熟
        (四)社会组织活动质量和数量不足
    二、西安垃圾分类治理面临困境的原因
        (一)政府单中心治理模式
        (二)分类习惯尚未养成
        (三)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场化方案
        (四)社会组织影响力不足,自主性欠缺
第五章 西安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路径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一)引导企业、社会积极参与
        (二)完善信息公开机制
    二、突出居民主体作用
        (一)丰富宣传方式,提高宣传针对性
        (二)加强监督管理
        (三)建立激励机制
        (四)居民自觉践行,主动分类
    三、明确企业调节作用
        (一)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筑牢垃圾分类之基
        (二)优化经费补贴方式,完善收运体系设计
        (三)探索市场化模式运作,鼓励企业自负盈亏
    四、推进社会组织协同作用
        (一)加强培育引导和监督管理
        (二)发挥宣教作用,搭建沟通桥梁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编制方法研究 ——以万载县花塘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庄规划地位提升
        1.1.2 各类规划自成体系,亟待协调统一
        1.1.3 国家政策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开拓新思路
        1.1.4 江西省开展“多规合一”村庄规划试点,提供新契机
        1.1.5 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1.5 研究思路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国土空间规划
        2.1.2 多规合一
        2.1.3 村庄
        2.1.4 村庄规划
    2.2 理论基础
        2.2.1 博弈理论
        2.2.2 情景规划理论
        2.2.3 反规划理论
    2.3 国内外空间规划研究综述
        2.3.1 国内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综述
        2.3.2 国外空间规划研究综述
    2.4 国内外“多规合一”研究综述
        2.4.1 国内“多规合一”研究综述
        2.4.2 国外有关“多规合一”的研究综述
    2.5 国内外村庄规划研究综述
        2.5.1 国内村庄规划研究综述
        2.5.2 国外村庄规划研究综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行村庄规划体系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指导下的村庄规划研究
        3.1.1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指导下的村庄规划解析
        3.1.2 小结
    3.2 我国现行不同政策指导下的村庄规划研究
        3.2.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下的村庄规划
        3.2.2 美丽乡村建设指导下的村庄规划
        3.2.3 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的村庄规划
    3.3 多种法律法规政策指导下的村庄规划对比分析
    3.4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研究
        3.4.1 我国现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解析
        3.4.2 重点问题梳理
        3.4.3 小结
    3.5 现阶段村庄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3.5.1 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缺少统一的法定规划标准
        3.5.2 城乡缺少统一的用地分类标准,阻碍规划衔接
        3.5.3 规划体系复杂缺少衔接,各部门未统一协调
        3.5.4 对村庄规划认识不足,规划内容不完整
        3.5.5 村庄规划涉及主体较多,缺少长效管理机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村庄规划编制方法研究
    4.1 规划理念、目标、原则
        4.1.1 规划理念
        4.1.2 规划目标
        4.1.3 规划原则
    4.2 我国城镇和村庄“多规合一”比较分析
        4.2.1 本文“多规合一”概念界定
        4.2.2 我国“多规”涵盖的内容研究
        4.2.3 我国“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研究
        4.2.4 基于“多规合一”的城镇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异同
    4.3 基于“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编制方法研究
        4.3.1 现状研究,收集相关资料,确定村庄分类
        4.3.2 多规协调,统一相关技术指标
        4.3.3 框架构建,建立村庄规划体系
        4.3.4 规划实施,加强公众参与,提出保障措施
    4.4 基于“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内容研究
        4.4.1 确定基于“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的规划内容
        4.4.2 基于“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的相关上位规划内容
    4.5 村域层面规划内容研究
        4.5.1 落实村域国土空间布局与管控
        4.5.2 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整治规划
        4.5.3 土地整治与土壤修复规划
        4.5.4 产业发展规划
        4.5.5 旅游规划
    4.6 村庄层面规划内容研究
        4.6.1 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6.2 村庄基础设施规划
        4.6.3 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4.6.4 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规划
        4.6.5 村庄风貌整治规划
    4.7 行动计划研究
    4.8 编制成果研究
        4.8.1 报批备案版成果
        4.8.2 村民公示版成果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案例——花塘村村庄规划
    5.1 现状研究
        5.1.1 区位概况
        5.1.2 自然条件
        5.1.3 现状人口及预测
        5.1.4 经济发展情况
        5.1.5 村庄建筑现状
        5.1.6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5.1.7 基础设施现状
        5.1.8 防灾减灾现状
        5.1.9 问卷调查和现状问题分析
    5.2 现状分析
        5.2.1 规划范围划定
        5.2.2 地形条件分析
        5.2.3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5.2.4 现状建筑分析
    5.3 规划协调,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分析解读
        5.3.1 万载县相关规划分析解读
        5.3.2 三兴镇相关规划分析解读
        5.3.3 花塘村相关规划分析解读
        5.3.4 规划评析
    5.4 规划定位、目标、要求
        5.4.1 规划定位
        5.4.2 规划目标
        5.4.3 规划要求
    5.5 村域规划
        5.5.1 村域国土空间布局与用途管制
        5.5.2 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5.5.3 土地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规划
        5.5.4 产业发展规划
    5.6 村庄规划
        5.6.1 村庄分类与人居环境整治
        5.6.2 住房布局规划
        5.6.3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5.6.4 基础设施规划
        5.6.5 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5.6.6 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规划
        5.6.7 自然村规划
    5.7 行动计划与实施建议
        5.7.1 行动计划
        5.7.2 实施建议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之处与展望
        6.2.1 不足之处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项目情况

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新思路(论文参考文献)

  • [1]郑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 刘慧. 河南大学, 2021
  • [2]垃圾焚烧灰渣制备泡沫微晶玻璃工艺及其机理[D]. 张俊杰.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8)
  • [3]桂林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执行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廖祖双.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4]多中心治理视角下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研究[D]. 张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5]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兰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问题研究[D]. 宋倩倩. 兰州大学, 2020(01)
  • [6]基于有机废弃物微循环的城市住区设计策略研究[D]. 阎如云.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2)
  • [7]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项目邻避冲突治理问题研究[D]. 刘琳雪.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8]政府购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服务的实施效果研究 ——以郑州市L小区为例[D]. 魏玮. 郑州大学, 2020(02)
  • [9]多中心治理视角下西安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研究[D]. 魏然. 长安大学, 2020(06)
  • [10]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编制方法研究 ——以万载县花塘村为例[D]. 赵博超.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城市固废处理新思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