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退化原因及退化草地改良研究

草地退化原因及退化草地改良研究

一、草地退化的原因及退化草地改良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孙佳慧[1](2021)在《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典型草原植物群落和土壤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进一步探讨退化羊草草地在不同恢复和改良措施下植物群落及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在恢复初期的特征,研究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监测研究站(内蒙古大学草地生态学研究基地)开展,选取了自然恢复、浅耕翻和切根三种不同恢复改良措施下的退化羊草草地作为研究对象,并与自由放牧进行对照。分析了退化羊草草地在不同恢复改良措施下群落特征及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特征,可为典型羊草草原合理选择恢复模式、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就群落水平而言,三种恢复改良措施下群落地上生物量及其累积值以及地下生物量均高于自由放牧,这表明三种措施均有利于草地植被的恢复。且在退化草地恢复前期,浅耕翻对于提高草地地上生产力的作用强于自然恢复和切根处理。2.三种不同恢复改良措施显着增加了根茎禾草地上生物量,其中浅耕翻的作用效果尤为显着。三种恢复改良措施下羊草密度及其累积值与羊草地上生物量及其累积值均显着高于自由放牧。同样,综合9年数据显示,优质牧草羊草在浅耕翻措施下更有利于恢复生长。3.三种恢复改良措施以及年份对群落地上生物量、羊草密度以及羊草地上生物量都具有独立的显着作用,对于群落功能群根茎禾草、一二年生植物、丛生禾草具有独立的显着作用。4.就土壤理化性质而言,与自由放牧相比,三种恢复改良措施均提高了土壤表层(0~5cm)土壤含水量,降低了(0~5cm)表层土壤容重。三种恢复改良措施中自然恢复有利于0~20cm土壤有机碳维持,人为干扰不利于土壤表层有机碳维持。5.三种处理下0~60cm土层中土壤N/P平均值介于2.64~3.99之间,低于我国土壤N/P均值(4.2),表明三种改良措施,其土壤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缺氮。植物群落恢复和土壤养分恢复不具备同步性。

李梦瑶[2](2021)在《退化禾草/白三叶草地敏感草土指标及演变特征研究》文中提出禾草/白三叶草地是我国南方主要混播类型之一,在当地草牧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以往研究系统分析了禾草/白三叶草地植物种间关系、养分、群落构成和草地稳定性等,但不同退化程度禾草/白三叶草地比较分析相对缺乏,进而其退化过程中草土敏感指标及植被和土壤演变规律尚未明晰。本研究以云南寻甸和贵州灼圃禾草(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草地为对象,通过对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植物种群(主要禾草分蘖密度、质量及株丛分蘖数,白三叶匍匐茎密度和质量)、植物群落(物种构成、多样性、生物量和养分)和土壤理化特征(养分、p H、容重)的分析,明晰禾草/白三叶草地退化过程中的关键草土指示指标及其植物种群、群落协同变化规律。主要结果如下:随草地退化程度增加,寻甸草地植物多样性指数(Patrick丰富度、Shannon-wi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呈增加趋势,灼圃草地则先降低后升高;而两个研究区草地植物群落活物质量、播种牧草比例,牧草全N、全P含量与饲用价值指数(DMI、DDM、RFV、ME、GI、DOMD),及鸭茅株丛/分蘖密度及白三叶匍匐茎密度呈降低趋势,死物质比例与牧草NDF、ADF、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增加。植物多样性、功能群生物量、牧草营养价值及鸭茅密度、白三叶匍匐茎密度对草地退化反应敏感。随草地退化程度增加,寻甸草地土壤全N、有机C和速效P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寻甸草地土壤全P、碱解N和p H值及灼圃草地土壤养分(有机C、N、P)无明显变化趋势,灼圃草地p H值升高且其容重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灼圃草地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其地下生物量呈负相关。两试验区植物Shannon-winer、Pielou均匀度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牧草NDF呈正相关,与牧草DDM呈负相关。播种牧草生物量与牧草全N、全P、DMI、DDM、RFV、DOMD等呈正相关,与NDF、ADF、半纤维素、纤维素呈负相关。草地退化的关键指示指标为植物多样性、生物量构成、牧草营养价值及播种牧草种群密度,土壤全N、有机C和速效P含量,植被对退化的反映比土壤更敏感。草地退化过程中,播种牧草比例降低归因于其种群数量的降低,而入侵植物数量及多样性增加,使播种牧草密度和比例降低,导致牧草品质变差。

王军亮[3](2020)在《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种属多样性与综合防控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天然草地资源非常丰富,总面积达3.93亿hm2,占国土面积的41.41%,居世界第三位。放牧草地面积为3.31亿hm2,占天然草地资源总量的84.27%,是农田面积的2.2倍,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草地资源类型。天然草地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北和青藏高原区,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和高原寒带地区,生态系统脆弱。而深居亚欧大陆腹地的新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植被覆盖率仅为40.4%,其中天然草地面积为5725万hm2,占植被覆盖总面积的85.1%,因而天然草地在维护新疆生态安全中占有主导地位。同时新疆放牧草地4800万hm2,是新疆37个牧业及半牧业县极其重要的物质资源和农牧民增收的主阵地,2019年底存栏食草牲畜4616.9万头(只),出栏4552.3万头(只),新疆的放牧草地是畜牧业持续发展和牧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保障人类生存环境、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新疆社会安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超载过牧和、人为活动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长期干扰甚至掠夺式利用,导致我国放牧草地退化、沙化,养分固持作用减弱,涵养水源能力丢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服务功能衰退。甚至绝大部分放牧草地被毒害草、劣质植物滋生蔓延,鼠虫病害等生物灾害频发多发,导致放牧草地生产力下降、利用率降低,严重影响草原生产功能。近年来,放牧草地毒害草对牧民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严重,这直接影响国家实施生态保护工程的效果及牧民的脱贫致富。因此,本文运用实地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放牧草地的主要毒害草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危害严重的骆驼蓬、白喉乌头、醉马芨芨草、黄花棘豆和碎米蕨叶马先蒿五种主要毒害草,用传统的植物化学方法,对其生物碱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对后三种毒害草颗粒化替代山羊日粮中粗饲料,进行瘤胃发酵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目的是为减少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危害、发生,为综合防控和利用进行理论和技术上的技术支撑。1.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种属多样性及危害调查通过实地调查,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主要分布在伊犁州河谷草原、阿勒泰高山草原、阿克苏荒漠草原、乌鲁木齐市天山北坡草原、博州荒漠草原、巴州塔里木河沿岸荒漠草原、哈密荒漠戈壁草原等70多市县的放牧草地。毒害草种群分布中,主要以醉马芨芨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乌头(Aconitum)、橐吾(ligularia sibirica)、毒芹(Cicuta virosa)、无叶假木贼(Anabasis aphylla)、小花棘豆(Oxytropisglabra)、变异黄芪(Astragalus variabilis)、骆驼蓬(Peganum harmala)和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等9种毒害草为优势种,其危害面积约占毒害草危害总面积的80%以上。从区域分布来看,新疆东部干旱荒漠草原以醉马芨芨草和变异黄芪分布为主;新疆南部塔里木河、和田河和叶尔羌河流域以小花棘豆危害分布最广,昆仑山北坡高山草甸草原以黄花棘豆分布为主,巴音布鲁克高寒草甸草原以马先蒿、唐松草、橐吾分布为主,天山南坡平原冲积带荒漠戈壁以无叶假木贼、苦豆子分布为主;新疆北部伊犁河谷草原和阿勒泰山高山草原以乌头、橐吾分布为主,天山北坡平原冲积带荒漠戈壁以无叶假木贼、苦豆子分布为主。可见,新疆天山东部、南部和北部地理地貌和气候特点的差异性,导致毒害草种群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尤其是毒害草种群在海拔1500-2500m垂直范围内分布广,且危害严重。调查发现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发生面积为682.06万hm2,其中轻度危害469.93万hm2,中度危害126.73万hm2,重度危害89.4万hm2,危害放牧家畜的主要毒害草约有44种。其中,在全疆分布造成危害的毒害草有9种,占毒害草总数的20.5%;北疆有25种;南疆有27种。每年数十万放牧牲畜中毒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56亿元。2.南疆放牧草地五种主要毒害草生物碱成分分析在南疆选择引起放牧家畜中毒的骆驼蓬、白喉乌头、醉马芨芨草、黄花棘豆和碎米蕨叶马先蒿五种主要毒害草,分离提取生物碱,并经GC-MS和UPLC-MS/MS联用仪检测分析,共鉴定出18种生物碱(GC-MS鉴定出6种,UPLC-MS/MS鉴定出12种)。骆驼蓬主要含鸭嘴花酮碱、骆驼蓬灵、骆驼蓬碱、6-甲基哈马兰、6-甲基哈尔满、哈尔明碱、促黑激素N-氧化物和野百合碱;白喉乌头主要含天芥菜碱和倒千里光裂碱;醉马芨芨草主要含新乌头碱、天芥菜碱和倒千里光裂碱;黄花棘豆检主要含新乌头碱、天芥菜碱、倒千里光裂碱、次乌头碱、毛果天芥菜碱N氧化物、克氏千里光碱;碎米蕨叶马先蒿主要含3-乙基石松胺、槐果碱、去甲基蝙蝠葛啡碱和9-甲氧基玫瑰碱。表明这些毒害草含有多种生物碱,对动物的毒性作用可能是这些生物碱共同作用的结果。3.毒害草对山羊瘤胃功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含毒害草的颗粒饲料饲喂山羊后,其进食量显着高于对照组,但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着;与对照相比,添加毒害草制成的颗粒饲料饲喂山羊后可明显提高山羊瘤胃内的乙酸浓度,同时提高山羊的血红蛋白浓度,试验中各处理间山羊血清中的谷氨酰转移酶、葡萄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均无显着差异;含10%黄花棘豆的颗粒饲料,饲喂山羊后其血清中的钾、钠、氯、钙、镁和磷均显着低于其他处理,但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均显着升高。4.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综合防控技术与治理策略按照地貌对新疆天然草地的生态功能进行划分,有针对性地提出毒害草的防控对策。对重要放牧地,优先保证畜产品的生产与供应,采用化学防控、轮牧和区域生物防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毒害草治理,辅之栽培草地建设;涵养水源地采用栽培草地与生物防控配合的方法实施;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沙漠化控制和荒漠化控制功能的生态功能区,对毒害草不进行防控,有条件时要进行科学种植与开发,发挥其生态修复功能;对于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畜产品加工和水文调蓄生态功能的毒害草防控主要采取人工与机械的物理防控方法、农牧结合、牧民定居、工业反哺农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方式来进行综合性防控。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治理的策略要充分认识毒害草的生态价值,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采取相应的综合防制和开发利用措施。一是要正确认识毒害草的生态作用,不能简单采取清除或灭除的方法。二是要严格控制载畜量,防止草地超载过牧。三是要大力建设栽培草地,改良天然草场,实现草畜平衡。四是要科学定位毒害草的利与害,挖掘毒害草的潜在利用价值,提升毒害草资源化利用水平。综上所述,该研究比较系统地调查了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的种类与分布,明确了主要优势毒害草种群的区域分布特点。通过对五种主要毒害草骆驼蓬、白喉乌头、醉马芨芨草、黄花棘豆和碎米蕨叶马先蒿生物碱成分的提取与分析,初步阐明其所含生物碱成分的种类;研究了毒害草颗粒化替代日粮中粗饲料对山羊瘤胃发酵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表明按照10%的比例添加制成的草颗粒对山羊的毒性作用较低。提出了新疆天然草地毒害草综合防控对策,对指导新疆草地毒害草的科学防控和综合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陈奇乐[4](2020)在《施肥对坝上草地植被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河北坝上草地是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屏障,拥有丰富的草地资源。近年来,由于超载过牧、气候变暖等人为和自然双重压力的影响,使得坝上草地出现了退化现象。草地退化主要表现为优良牧草种类减少,各类牧草品质变劣,牧草产量下降,群落的结构波动,土壤质量恶化,草地生态功能衰退等。坝上草地质量下降,导致其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绿化美化环境等主要功能减弱,最终将影响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因此,开展坝上草地退化恢复与治理的工作刻不容缓。鉴于此,本试验以河北省张北坝上高原区典型退化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地为研究对象,结合围育对草地增施氮磷钾肥。试验于2018年8月调查植被群落组成,2019年5月进行草地施肥试验。施肥采用“3414”试验方案,设置氮、磷、钾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总计14个施肥处理。研究分析了施肥措施对坝上地区草地牧草产量、品质、养分吸收、植被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旨在为坝上地区退化草地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根据施肥对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可以看出,施肥可显着提高草地牧草产量,其中氮、磷、钾肥的增产效应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分别增产58.55%、45.17%、42.80%,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N2P2K2牧草产量达到最大,增产85.70%,因此最适牧草产量的氮磷钾肥配施量为N 60.00 kg·hm-2、P2O5 90.00 kg·hm-2、K2O 40.00 kg·hm-2。(2)根据施肥对草地羊草品质的影响可以看出,施肥可显着提高羊草品质,且施肥处理N3P2K2对羊草品质的影响最佳,其中与对照相比羊草粗蛋白含量提高1 1.86%,粗脂肪含量显着提高30.29%,粗纤维含量显着降低6.59%,因此,最适羊草品质的氮磷钾肥配施量为 N 90.00 kg·hm-2、P2O5 90.00 kg·hm-2、K2O 40.00 kg·hm-2。(3)根据施肥对草地羊草养分吸收的影响可以看出,施肥可促进羊草的养分吸收,施肥处理N2P2K2对羊草氮素、磷素吸收的影响最佳,其中与对照相比羊草全氮提高28.38%,全磷提高37.46%;施肥处理N2P2K3对羊草钾素吸收的影响最佳,其中全钾较对照提高14.71%,因此,最适羊草氮素、磷素吸收的氮磷钾肥配施量为N 60.00 kg·hm2、P2O5 90.00 kg·hm-2、K2O 40.00 kg·hm-2;最适羊草钾素吸收的氮磷钾肥配施量为 N 60.00 kg.hm-2、P2O5 90.00 kg·hm-2、K2O 60.00 kg.hm-2。(4)根据施肥对草地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可以看出,施肥可提高植被密度和盖度,降低群落物种多样性,其中施肥处理N2P2K2植被密度达到最高,较对照提升25.62%,而施肥处理N3P2K2植被盖度最高,较对照提升53.85%。草地植被多样性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随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减小趋势,丰富度指数无明显变化。(5)根据施肥对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可以看出,施肥对草地土壤容重、总孔度、含水量影响不显着,而对草地土壤pH、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影响显着,其中0~10cm土层土壤影响比10~20 cm 土层土壤更加明显。就0~10 cm 土层而言,施肥处理N3P2K2 土壤pH显着降低5.73%,同时该处理下土壤有机质显着提高13.86%和土壤全氮显着提高33.83%;施肥处理N2P3K2 土壤速效磷显着提高54.71%;施肥处理N2P2K3 土壤速效钾显着提高21.52%。(6)由主成分分析得出各施肥处理综合得分由大到小依次为N2P2K2、N3P2K2、N2P3K2、N2P2K3、N2P2K1、N2P1K2、N1P2K2、N2P1K1、N1P2K1、N1P1K2、N2P2K0、N2P0K2、N0P2K2、N0P0K0,其中施肥处理N2P2K2得分最高,分值为3.49,不施肥处理N0P0K0(CK)得分最低,分值为-5.25。综上所述,综合牧草产量、品质、养分、植被群落特征和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在坝上高原地区典型退化羊草草地进行施肥改良时,建议氮磷钾配施量为N 60.00 kg·hm-2、P2O5 90.00 kg·hm-2、K20 40.00 kg·hm-2。

李雅舒[5](2020)在《不同措施对刈割中度退化草甸草原植被和土壤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内蒙古草甸草原由于不同原因导致不同程度的草地退化现象,在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于2017年5月选取由刈割导致的中度退化草甸草原,设置了施有机肥、切根、松土、切根+施有机肥、松土+施有机肥、对照等6种处理样地。2017-2019年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生物量高峰期,对各样地的植被和土壤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措施对退化草甸草原植被和土壤的影响,以探讨不同措施对退化草甸草原的恢复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植被地上生物量在各样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松土+施有机肥措施显着提高植被地上生物量。各样地地上生物量均为2019年高于2018年和2017年。各样地的群落高度,2019年显着高于2017年。2.从植物的功能性状看,施有机肥和松土能够促进退化草甸草原优势植物种的恢复。羊草的株高、叶长、单株叶片数等指标,在施有机肥样地最高;贝加尔针茅和裂叶蒿的单株茎生物量、茎粗、单株生物量等指标,在松土样地最高。3.复合处理较单一处理,对土壤容重和含水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土壤容重在松土+施有机肥、切根+施有机肥样地最低;土壤含水率在松土+施有机肥样地最高。4.施有机肥、切根+施有机肥措施,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较大。施有机肥样地的真菌群落组成与对照样地差异最大,切根+施有机肥样地的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对照样地差异最大。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真菌多样性与植被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商丽荣[6](2020)在《有机肥对内蒙古羊草草原植被和土壤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内蒙古羊草草原是当地的主要牧区和畜牧业生产基地,由于人类的过度利用和全球环境的变化导致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因此及时对退化的天然草地进行改良培育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天然羊草草原的退化问题,于2018-2019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试验基地开展有机肥改良天然草地的试验。两种有机肥为该试验站提供,尝试将其作为该区草地植被恢复与高效生产的措施之一,探讨有机肥对草地植被和土壤的一系列影响机制,为草地生态和生产双赢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分析比较两种有机肥对退化草地的植被生物量、植物群落多样性、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有机肥对呼伦贝尔羊草草原地上植被的影响表明,施用有机肥显着改变了草原地上总生物量,两种有机肥在45 t/hm2的施肥水平下,草原地上总生物量显着增加,并且产量最高分别为244.11 g/m2(2018年)、191.77 g/m2(2019年)。在a1处理下羊草物种重要值最高,但植物群落多样性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短期内很难看到明显的改变。本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有机肥施用量在45 t/hm2时,草原地上总生物量最高。2、有机肥对土壤的影响是退化草地恢复的核心,土壤状况是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的基础,土壤肥力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退化羊草草原恢复的效果。本试验通过对退化草地施用不同水平的有机肥,结果表明两种有机肥在45 t/hm2施肥量下显着提高了羊草草原土壤速效氮、磷、钾的含量,但不同有机肥处理对土壤全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没有明显变化。有机肥对土壤酶活性无显着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内施入有机肥对四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不大。说明土壤全效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在短期内很难改变。综合比较分析,蚓肥和菇渣有机肥在45 t/hm2施肥量的情况下,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显着增加,羊草草原地上总产量明显提高,产量可达2441.13 kg/hm2(2018年)、1917.7 3 kg/hm2(2019年)。

田野[7](2020)在《不同改良措施对羊草草甸草原割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文中认为草地生态系统是由草原和环境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退化草地的恢复状态与其稳定性息息相关。为确定适宜羊草种群繁殖及恢复退化割草地的最佳改良措施,本文以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割草地为对象,研究植物群落对不同改良措施的响应;探讨不同改良措施下优势种羊草种群特征、群落数量特征、群落各生活型植物重要值、物种数量以及群落多样性变化情况,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切根处理增加了羊草种群高度、密度,并显着提高以羊草为主的禾本科植物重要值(P<0.05),提高羊草生物量在群落中占比的同时减少了羊草种群以及群落生物量,另外切根也降低了群落物种优势度指数但对群落物种数变化无明显影响。2.切根配合化肥施用显着提高羊草种群高度、盖度和密度(P<0.05),切根+N2P2(尿素150kg/hm2;磷酸二铵90kg/hm2)处理下羊草生物量和群落生物量达到最高。切根+N3P3(尿素225kg/hm2;磷酸二铵135kg/hm2)处理明显优化群落结构,群落多样性变化得到有效改善,群落物种数最低,并显着提高群落高度、盖度和密度(P<0.05)。3.切根+OR3(有效养分用量190)处理可显着提高羊草高度、盖度、密度以及生物量(P<0.05),群落物种数在其干扰下明显减少,群落多样性变化得到有效改善,提高禾本科植物重要值并降低豆科植物和菊科植物在群落中的占比(P<0.05)。增加群落产量同时降低杂草生物量比例(P<0.05)。4.不同改良措施对羊草草原的改良效表现为切根+有机肥>切根+化肥>切根。切根+N2P2(尿素150kg/hm2;磷酸二铵90kg/hm2)和切根+OR3(有效养分用量190)是相应改良措施中最优处理,对退化羊草草甸草原恢复改良效果最好。

贺婷[8](2020)在《切根与施肥对放牧中度退化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放牧是草原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多年来,因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原退化较为普遍。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放牧中度退化草甸草原为对象,于2017年5月设置了切根、施有机肥(发酵羊粪)、切根+施有机肥、对照等4种处理样地。2017-2019年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生物量高峰期,从植物群落特征、群落物种多样性、优势种的功能性状及碳氮含量、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对各样地进行了调查,分析不同措施对退化草甸草原植物群落和土壤的影响,以探究不同措施对退化草甸草原的恢复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切根+施肥复合处理措施有利于群落高度、密度、地上生物量等特征的恢复提高。2.切根+施肥措施有利于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的恢复提高。施肥、切根、切根+施肥等3种措施均可增加群落物种数;切根处理降低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Pielou均匀度、Simpson优势度、Margalef丰富度,但切根+施肥复合措施处理下这4个多样性指标却增加。3.切根处理有利于群落优势种茎叶的基础功能性状的恢复提高。切根处理可增加菊叶萎陵菜的叶长、茎长、茎粗、株高等4项指标;增加糙隐子草的叶长、叶面积、株高、丛幅等4项指标;增加贝加尔针茅的叶长、叶厚、茎长、茎粗、叶面积、株高、丛幅等全部7项指标。4.施肥处理有利于群落优势种植物碳氮的恢复提高。施肥处理可增加菊叶萎陵菜的碳含量、碳氮比,增加加尔针茅的氮含量、碳氮比,增加糙隐子草的碳氮含量;切根处理可增加菊叶萎陵菜的氮含量;切根+施肥复合处理可降低贝加尔针茅的碳氮含量、碳氮比,增加糙隐子草的碳氮含量、降低碳氮比。5.切根、施肥、切根+施肥3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均有利于土壤理化特征的改善。切根处理可降低土壤容重和土壤紧实度,增加土壤含水率,增加土壤浅层碳、氮、磷含量;施肥处理可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浅层碳、氮、磷含量;切根+施肥复合处理,增加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

闫晓红,伊风艳,邢旗,展春芳,杨鼎,陈翔,仝伟,王慧敏,孙海莲[9](2020)在《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草地是牧区生活、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草原退化面积大、分布广,加快开展退化草地修复已成为生态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文献资料查询,对我国退化草地的基本现状及研究基础进行了简单介绍,着重分析了现有的主要自然修复措施和人工干预修复措施,分析结果显示:围栏封育、轮牧、休牧、禁牧等自然修复措施对退化草地修复有着重要的意义,适用于各类型的草地,是退化草地植被和土壤恢复的有效措施,但不同类型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围封、禁牧后应视恢复状况进行合理利用;免耕补播、施肥、浅耕翻、划破草皮、切根等人工干预修复措施是中重度退化草地植被和土壤恢复的更重要更有效的措施,但修复应用时需根据不同的草地类型、不同的自然条件等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使用。最后对当前退化草地修复和修复后利用研究进行了思考和展望,期望能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与治理提供借鉴。

彭艳[10](2020)在《西藏那曲退化草地的植被特征与人工牧草建植研究》文中指出人工草地建植是缓解高寒天然草地退化,提高草地生产力的有效手段。为探究藏北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的植物群落特征、土壤特征相关性、植被恢复过程中人工牧草主要农艺性状、营养价值与产量关系及不同牧草的生产特性对有机肥和氮磷耦合技术的响应机制。以那曲县那玛切村的轻度退化高寒草地(LD)、中度退化高寒草地(MD)和重度退化高寒草地(SD)为研究对象,采用冗余分析(RDA)试图揭示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地环境因子与植被因子的相互作用;在那玛切重度退化草地上乡建植人工牧草,设置不施肥(CK)、尿素75 kg/hm2(N)、磷酸二铵375kg/hm2(NP)、有机肥22500 kg/hm2(OM),尿素75 kg/hm2+磷酸二铵375kg/hm2+有机肥22500 kg/hm2(NPOM)5种处理,应用4种评价模型对藏北人工草地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不同的17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共有15科31属36种,生态适应性较强的植物主要集中在豆科、莎草科、禾本科、菊科和蔷薇科,其中以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弱小火绒草(Leontopodium pusillum),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为优势种轻中度退化草地演替为以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肉果草(Lancea tibetica)、白苞筋骨草(Ajuga lupulina)为优势种重度退化草地,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地杂类草在均占据重要地位,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地植被群落特征9月初出现峰值,在生长季(6月~9月)随着温度和降水变化呈现出滞后性的“单峰”曲线,随着高寒草地退化地上生物量、高度、密度、频度、总盖度整体呈现递减趋势。不同退化高寒草地植被群落α多样性指数呈现“M”型,“N”型或“V”型变化趋势,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Evenness指数表现为LD>MD>SD,Dominance表现为SD>MD>LD,β多样性指数呈现“N”型或“V”型变化,不同退化草甸的Sorensen指数,Jaccard相似度指数在8月11日~9月5日最小,Cody指数最大;6月22日~9月5日的Sorensen指数、Jaccard相似度指数LD~MD>MD~SD、Cody指数MD~SD>LD~MD,9月30日反之;不同时期Cody指数均表现为LD>MD>SD。不同退化草地的气温、降水与植被密度、地上生物量、盖度呈正相关,且LD及MD的气候因子对植被生长贡献率最高是降水,SD的气候因子对植被生长贡献率最高是气温。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植被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2)随着退化程度加重(LD~SD),土壤养分均呈现降低的趋势,p H值、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水分、总孔隙度下降;土壤砾石含量、土壤黏粒、粉粒含量升高,砂粒含量下降,土壤粒径分形维数增大;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呈现出下降趋势。不同退化草地的p H值与土壤粒径分形维数、土壤黏粒、粉粒呈正相关关系,与砂粒呈负相关关系。不同退化草地土壤速效磷、全磷、土壤总孔隙度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关系,群落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全氮密切相关,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速效氮与植被高度、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呈正相关,且对植被贡献率最高的土壤物理及化学性质分别粉粒含量、黏粒含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及速效氮、全氮、p H值。土壤化学特征对物理特征贡献率最高分别为全磷、全氮。因此,藏北退化高寒草甸施氮磷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而且可以促进植被生长发育。3)在人工牧草生长季(6~9月),其株高和盖度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与未施肥(CK)相比,其余4种处理均提高了人工草地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使牧草的主要物候期提前1~12 d。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相似优先比法综合评价表明单播牧草以青稞、燕麦、藏豌豆最佳,混播牧草以绿麦+藏豌豆,燕麦+藏豌豆,燕麦+箭舌豌豆最佳。NPOM处理下的绿麦+藏豌豆、青稞以及NP处理饲用油菜、青稞、燕麦综合评价最好。其中以NPOM处理、NP处理的人工草牧草综合评价最好。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相关分析表明对人工草地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盖度、茎粗、分蘖/枝数,而盖度、分蘖/枝数与株高、茎粗与鲜干比、株高与生长速率均呈现极显着正相关。不同退化草甸与土壤中氮磷含量密切相关,植被恢复过程中氮磷耦合能够提高那那玛切人工草地的产量,改善牧草品质。

二、草地退化的原因及退化草地改良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草地退化的原因及退化草地改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典型草原植物群落和土壤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退化草地的恢复改良方式
        1.2.1 自然恢复
        1.2.2 浅耕翻
        1.2.3 切根
    1.3 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
        1.3.1 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发展
        1.3.2 国外有关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进展
        1.3.3 国内有关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进展
    1.4 立题依据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概况
        2.1.2 气候及水分特征
        2.1.3 植被及土壤特征
    2.2 试验设计
    2.3 研究方法
        2.3.1 植物调查方法
        2.3.2 土壤取样方法
        2.3.3 样品分析方法
        2.3.4 植物多样性指数计算方法
        2.3.5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和年份对密度的影响
        3.1.1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群落密度动态变化的影响
        3.1.2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羊草密度动态变化的影响
    3.2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和年份对生物量的影响
        3.2.1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群落地上生物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3.2.2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群落植物功能群的影响
        3.2.3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羊草地上生物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3.2.4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群落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3.3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退化羊草草地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3.4 不同措施下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功能群以及降水量的关系
        3.4.1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下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功能群生物量的相关关系
        3.4.2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下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年降水的关系
    3.5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表层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3.5.1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土壤表层容重的影响
        3.5.2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土壤表层含水量的影响
    3.6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土壤碳、氮和磷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3.6.1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3.6.2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全氮含量的影响
        3.6.3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全磷含量的影响
    3.7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退化草地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动态变化的影响
        3.7.1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土壤C/N的影响
        3.7.2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土壤C/P的影响
        3.7.3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土壤N/P的影响
    3.8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土壤养分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关系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退化羊草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4.1.2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羊草种群特征的影响
        4.1.3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退化羊草草地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4.1.4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表层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4.1.5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4.1.6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4.1.7 土壤碳氮磷含量与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关系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2)退化禾草/白三叶草地敏感草土指标及演变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禾草/白三叶草地概况
    1.2 禾草/白三叶草地退化原因
    1.3 禾草/白三叶草地退化特征
        1.3.1 植被特征
        1.3.2 土壤特征
    1.4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内容
        2.2.1 云南寻甸禾草/白三叶草地植被和土壤特征
        2.2.2 贵州灼圃禾草/白三叶草地植被和土壤特征
    2.3 测定指标和方法
        2.3.1 植物群落特征
        2.3.2 植物种群特征
        2.3.3 土样采集和容重
        2.3.4 草土养分分析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分析
    3.1 云南寻甸禾草/白三叶草地植被与土壤特征
        3.1.1 植物种重要值
        3.1.2 植物物种多样性
        3.1.3 植物生物量构成
        3.1.4 草土养分
        3.1.5 植物物种多样性、生物量、牧草品质相关性
        3.1.6 植物种群数量特征
        3.1.7 主要禾草株丛龄级结构
        3.1.8 植物种Raunkiaer频度系数
        3.1.9 草地群落演替度
    3.2 贵州灼圃禾草/白三叶草地植被与土壤特征
        3.2.1 植物种重要值
        3.2.2 植物物种多样性
        3.2.3 植物生物量构成
        3.2.4 草土养分
        3.2.5 植物物种多样性、生物量、牧草品质相关性
        3.2.6 植物种群数量特征
        3.2.7 植物种Raunkiaer频度系数
        3.2.8 草地群落演替度
第四章 讨论
    4.1 植物种群特征
    4.2 植物群落特征
    4.3 土壤特征
    4.4 草地退化及演替特征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种属多样性与综合防控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天然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及生态安全
        1.1 天然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1.1.1 国外天然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1.1.2 我国天然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1.1.3 新疆天然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1.2 天然草地畜牧业的生态安全
        1.2.1 国外天然草地畜牧业生态安全发展现状
        1.2.2 我国天然草地畜牧业生态安全发展现状
        1.2.3 新疆天然草地畜牧业生态安全
    第二章 我国天然草地退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2.1 天然草地资源特征
        2.1.1 水分与热量的组合状况决定草地在地表的分布
        2.1.2 草原植物种群与特征
        2.2 草地退化及草地退化程度评价
        2.2.1 天然草地退化
        2.2.2 天然草地退化程度评价
        2.3 我国天然草地退化现状及退化类型
        2.3.1 我国天然草地退化现状
        2.3.2 我国天然草地毒害草种类及危害
        2.4 天然草地退化成因分析
        2.4.1 自然因素
        2.4.2 人为因素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三章 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种属多样性调査研究
        3.1 北疆天然草地毒害草种类分布与危害调查
        3.1.1 北疆片区的基本情况
        3.1.2 材料与方法
        3.1.3 调查结果
        3.2 南疆天然草地毒害草种类分布及危害调查
        3.2.1 南疆片区的基本概况
        3.2.2 材料与方法
        3.2.3 调查结果
        3.3 讨论
        3.3.1 北疆片区天然草地毒害草因生态环境差异而分布不同
        3.3.2 放牧牲畜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或区域性
        3.3.3 南疆天然草地毒害草危害严重,部分地区仍在持续
        3.3.4 要更加重视南疆天然草地毒害草的生态价值
        3.4 小结
    第四章 南疆放牧草地五种主要毒害草生物碱成分分析
        4.1 采样地区基本概况
        4.2 试验材料
        4.2.1 植物来源
        4.2.2 主要仪器及试剂
        4.3 生物碱提取与鉴定
        4.3.1 生物碱提取
        4.3.2 气质联用和液质联用检测
        4.3.3 生物碱成分鉴定
        4.4 结果
        4.4.1 骆驼蓬生物碱检测结果
        4.4.2 白喉乌头生物碱检测结果
        4.4.3 醉马芨芨草生物碱检测结果
        4.4.4 黄花棘豆生物碱检测结果
        4.4.5 碎米蕨叶马先蒿生物碱检测结果
        4.5 讨论
        4.5.1 植物生物碱与毒性形成的关系
        4.5.2 不同种类植物生物碱对动物毒性的种属差异
        4.5.3 毒害草毒性成分检测技术比较
        4.5.4 毒害草资源化利用前景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3种毒害草对山羊瘤胃功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2.1 试验日粮
        5.2.2 试验设计
        5.2.3 测定指标
        5.2.4 数据统计
        5.3 结果
        5.3.1 干物质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变化
        5.3.2 瘤胃内发酵性状的变化
        5.3.3 血液指标的变化
        5.4 讨论
        5.4.1 毒害草经过适当加工可作为饲料来源
        5.4.2 毒害草添加对山羊瘤胃发酵性状的影响
        5.4.2 毒害草添加对山羊血液指标的影响
        5.5 小结
    第六章 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综合防控技术与治理策略
        6.1 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现有虽技术
        6.1.1 人工防控技术
        6.1.2 机械防控技术
        6.1.3 物理防控技术
        6.1.4 化学防控技术
        6.1.5 生物防控技术
        6.2 天然草地毒害草治理策略
        6.2.1 正确认识毒害草的生态作用
        6.2.2 合理利用天然草地生态功能区
        6.2.3 严格控制载畜量,防止草地超载过牧
        6.2.4 科学定位毒害草利与害,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
        6.2.5 加大科技投入,避免草地恶化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新疆放牧草地主要毒害草名录
    附录2: 新疆天然草地主要草原类型
    附录3: 新疆放牧草地主要毒害草种类
    附录4: 新疆放牧草地主要毒害草地理分布图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施肥对坝上草地植被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施肥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
        1.2.2 施肥对草地牧草品质的影响
        1.2.3 施肥对草地牧草养分吸收的影响
        1.2.4 施肥对草地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
        1.2.5 施肥对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土壤类型
        2.1.3 地形地貌
        2.1.4 植被类型
        2.1.5 气候特征
    2.2 试验设计
    2.3 研究方法
        2.3.1 样品采集
        2.3.2 测定方法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施肥对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
    3.2 施肥对草地羊草品质的影响
        3.2.1 施肥对草地羊草粗蛋白的影响
        3.2.2 施肥对草地羊草粗脂肪的影响
        3.2.3 施肥对草地羊草粗纤维的影响
    3.3 施肥对草地羊草养分吸收的影响
        3.3.1 施肥对草地羊草氮素吸收的影响
        3.3.2 施肥对草地羊草磷素吸收的影响
        3.3.3 施肥对草地羊草钾素吸收的影响
    3.4 施肥对草地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
        3.4.1 施肥对草地植被密度的影响
        3.4.2 施肥对草地植被盖度的影响
        3.4.3 施肥对草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3.5 施肥对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5.1 施肥对草地土壤容重的影响
        3.5.2 施肥对草地土壤总孔度的影响
        3.5.3 施肥对草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5.4 施肥对草地土壤pH的影响
        3.5.5 施肥对草地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3.5.6 施肥对草地土壤全氮的影响
        3.5.7 施肥对草地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3.5.8 施肥对草地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3.6 退化羊草草地不同施肥措施综合评价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施肥对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
        4.1.2 施肥对草地羊草品质的影响
        4.1.3 施肥对草地羊草养分吸收的影响
        4.1.4 施肥对草地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
        4.1.5 施肥对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1.6 退化羊草草地不同施肥措施综合评价
    4.2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作者简历
致谢

(5)不同措施对刈割中度退化草甸草原植被和土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退化草地恢复改良措施概况
        1.2.1 围栏封育改良措施
        1.2.2 机械松土改良措施
        1.2.3 施肥和灌溉改良措施
        1.2.4 其他方法
    1.3 植物功能性状研究概况
        1.3.1 植物功能性状的个体特征
        1.3.2 植物功能性状的营养元素
    1.4 土壤微生物的研究概况
        1.4.1 植被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4.2 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4.3 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特征
        2.1.3 土壤和植被特征
    2.2 研究方法
        2.2.1 样地样方设置
        2.2.2 植物取样及测定
        2.2.3 土壤取样及测定
        2.2.4 指标计算
        2.2.5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措施对退化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3.1.1 对群落高度的影响
        3.1.2 对群落密度的影响
        3.1.3 对群落盖度的影响
        3.1.4 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1.5 对植被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3.1.6 对植被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3.1.7 对主要物种相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3.1.8 对主要物种重要值的影响
    3.2 不同措施对退化草甸草原植物根系碳氮含量的影响
        3.2.1 对根系全碳含量的影响
        3.2.2 对根系全氮含量的影响
        3.2.3 对根系碳氮比的影响
    3.3 不同措施对退化草甸草原主要物种功能性状的影响
        3.3.1 对羊草个体特征的影响
        3.3.2 对羊草碳氮的影响
        3.3.3 对贝加尔针茅个体特征的影响
        3.3.4 对贝加尔针茅碳氮的影响
        3.3.5 对裂叶蒿个体特征的影响
        3.3.6 对裂叶蒿碳氮的影响
    3.4 不同措施对退化草甸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4.1 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3.4.2 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3.4.3 对土壤全碳的影响
        3.4.4 对土壤全氮的影响
        3.4.5 对土壤总有机碳的影响
        3.4.6 对土壤铵态氮的影响
        3.4.7 对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3.4.8 对土壤碳氮比的影响
    3.5 不同措施对退化草甸草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5.1 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3.5.2 土壤细菌物种多样性与植被生物量的相关分析
        3.5.3 土壤细菌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分析
        3.5.4 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3.5.5 土壤真菌物种多样性与植被生物量的相关分析
        3.5.6 土壤真菌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改良措施对退化草地植被的影响
        4.1.1 对群落特征的影响
        4.1.2 对群落生物量的影响
        4.1.3 对主要物种功能性状的影响
        4.1.4 对根系碳氮的影响
    4.2 不同改良措施对退化草地土壤的影响
        4.2.1 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2.2 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附表
    附表1 研究区植物名录
    附表2 不同措施对退化草甸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
    附表3 不同措施对退化草甸草原主要植物相对地上生物量和重要值的影响
    附表4 不同措施对退化草甸草原根系碳氮的影响
    附表5 不同措施对退化草甸草原羊草个体特征的影响
    附表6 不同措施对退化草甸草原贝加尔针茅个体特征的影响
    附表7 不同措施对退化草甸草原裂叶蒿个体特征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6)有机肥对内蒙古羊草草原植被和土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草地退化的影响
        1.3.1 草地退化现状及其成因
        1.3.2 草地退化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
    1.4 草原生态恢复及有机肥改良措施
        1.4.1 肥料分类及利用现状
        1.4.2 有机肥概述及效应评估
    1.5 有机肥对退化羊草草原植被和土壤的影响
    1.6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7 具体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域介绍
        2.1.1 试验区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状况
        2.1.2 植被特征
    2.2 试验设计和样地设置
    2.3 土壤和植物样品采集
    2.4 草原地上植被指标测定与分析
        2.4.1 草原地上植被特征的测定
        2.4.2 草原植物重要值及物种多样性的计算
        2.4.3 草原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分析
        2.4.4 草原土壤酶活性的测定分析
    2.5 数据统计
第三章 结果
    3.1 有机肥对羊草草原地上植被的影响
        3.1.1 有机肥对羊草草原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3.1.2 有机肥对羊草草原主要物种重要值的影响
        3.1.3 有机肥对羊草草原地上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1.4 α多样性相关性分析
    3.2 有机肥对羊草草原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3.3 有机肥对羊草草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3.1 有机肥对羊草草原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3.3.2 有机肥对羊草草原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3.3.3 有机肥对羊草草原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3.3.4 有机肥对羊草草原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3.4 有机肥处理下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
        3.4.1 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
        3.4.2 土壤蔗糖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
        3.4.3 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
        3.4.4 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有机肥对羊草草原地上植被的影响
    4.2 有机肥对羊草草原土壤性质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不同改良措施对羊草草甸草原割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不同改良措施对草地植被的影响
        1.1.1 切根对草地植被的影响
        1.1.2 施用化肥对草地植被的影响
        1.1.3 施用有机肥对草地植被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研究方法
        2.3.1 植物数据获取
        2.3.2 植物类群划分
        2.3.3 群落重要值
        2.3.4 群落地上生物量
        2.3.5 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度
        2.3.6 数据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切根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
        3.1.1 羊草种群特征
        3.1.2 不同类群植物重要值
        3.1.3 群落物种数
        3.1.4 植物群落数量特征
        3.1.5 植物群落生物量
        3.1.6 群落α多样性
    3.2 施用无机肥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
        3.2.1 羊草种群特征
        3.2.2 不同类群植物重要值
        3.2.3 群落物种数
        3.2.4 植物群落数量特征
        3.2.5 植物群落生物量
        3.2.6 群落α多样性
    3.3 有机肥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
        3.3.1 羊草种群特征
        3.3.2 不同类群植物重要值
        3.3.3 群落物种数
        3.3.4 植物群落数量特征
        3.3.5 植物群落生物量
        3.3.6 群落α多样性
4 讨论
    4.1 切根对草地植被影响
    4.2 切根配合无机肥施用对草地植被影响
    4.3 切根配合有机肥施用对草地植被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切根与施肥对放牧中度退化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草地切根研究进展
    1.3 草地施肥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特征
        2.1.3 植被特征
        2.1.4 土壤特征
    2.2 研究方法
        2.2.1 样地设置
        2.2.2 取样方法及样品测定
        2.2.3 样品分析方法
        2.2.4 指标计算方法
        2.2.5 数据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切根与施肥对放牧中度退化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3.1.1 切根与施肥对群落高度的影响
        3.1.2 切根与施肥对群落密度的影响
        3.1.3 切根与施肥对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3.1.4 切根与施肥对群落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3.1.5 切根与施肥对群落物种数的影响
        3.1.6 切根与施肥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影响
        3.1.7 切根与施肥对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影响
        3.1.8 切根与施肥对Simpson优势度指数的影响
        3.1.9 切根与施肥对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影响
    3.2 切根与施肥对放牧中度退化草甸草原优势种功能性状的影响
        3.2.1 切根与施肥对菊叶萎陵菜功能性状的影响
        3.2.2 切根与施肥对贝加尔针茅功能性状的影响
        3.2.3 切根与施肥对糙隐子草功能性状的影响
    3.3 切根与施肥对放牧中度退化草甸草原根系及优势种碳氮的影响
        3.3.1 切根与施肥对菊叶萎陵菜茎叶碳氮的影响
        3.3.2 切根与施肥对贝加尔针茅茎叶碳氮的影响
        3.3.3 切根与施肥对糙隐子草茎叶碳氮的影响
        3.3.4 切根与施肥对植物根系碳氮的影响
    3.4 切根与施肥对放牧中度退化草甸草原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
        3.4.1 切根与施肥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3.4.2 切根与施肥对土壤紧实度的影响
        3.4.3 切根与施肥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3.4.4 切根与施肥对土壤化学元素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切根与施肥对放牧中度退化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4.1.1 切根与施肥对群落平均高度的影响
        4.1.2 切根与施肥对群落密度的影响
        4.1.3 切根与施肥对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4.1.4 切根与施肥对群落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4.1.5 切根与施肥对群落物种数的影响
        4.1.6 切根与施肥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影响
        4.1.7 切根与施肥对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影响
        4.1.8 切根与施肥对Simpson优势度指数的影响
        4.1.9 切根与施肥对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影响
    4.2 切根与施肥对放牧中度退化草甸草原优势种功能性状及碳氮影响
        4.2.1 切根与施肥对放牧中度退化草甸草原优势种功能性状的影响
        4.2.2 切根与施肥对放牧中度退化草甸草原优势种碳氮含量的影响
    4.3 切根与施肥对放牧中度退化草甸草原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
        4.3.1 切根与施肥对土壤物理特征的影响
        4.3.2 切根与施肥对土壤化学特征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附表1 研究区植物名录
参考文献
致谢

(9)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草地退化现状
    1.1 基本概况
    1.2 退化成因
        1.2.1 自然因素。
        1.2.2 人为因素。
        1.2.3 其他因素。
2 退化草地修复技术
    2.1 自然修复措施
    2.2 人工干预修复措施
    2.3 不同类型退化草地的适宜修复技术
3 问题与展望

(10)西藏那曲退化草地的植被特征与人工牧草建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西藏高寒草地的地位和作用
    1.2 西藏高寒草地退化的主要成因
        1.2.1 气候变化
        1.2.2 超载过牧
        1.2.3 鼠虫害增加
    1.3 退化高寒草地的表征
        1.3.1 土壤退化
        1.3.2 植被退化
    1.4 国内外人工草地建植研究进展
        1.4.1 人工草地建植研究现状
        1.4.2 人工草地建植发展趋势
    1.5 那曲人工草地建植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植被条件
        2.1.2 土壤条件
        2.1.3 气候条件
    2.2 样地调查与样品采集
        2.2.1 退化草地样地调查
        2.2.2 人工草地样品采集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地的特征
    3.1 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地群落特征
        3.1.1 不同退化草地群落物种组成及结构
        3.1.2 不同退化高寒草地群落重要值
        3.1.3 不同退化草地植被物种多样性变化
    3.2 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地土壤特征
        3.2.1 不同退化草地土壤化学性质
        3.2.2 不同退化草地土壤物理性质
    3.3 高寒草地气候特征
    3.4 不同退化阶段草地植被因子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3.4.1 不同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特征关系研究
        3.4.2 不同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特征与气候特征关系研究
    3.5 小结
第四章 人工草地建植
    4.1 人工牧草物候期
    4.2 人工牧草出苗率
    4.3 人工牧草的盖度
    4.4 人工牧草的生产性能
        4.4.1 株高生长动态
        4.4.2 茎粗
        4.4.3 分蘖数或分枝数
        4.4.4 茎叶比
        4.4.5 鲜干比
        4.4.6 产量
    4.5 人工牧草的营养价值
    4.6 人工草地的土壤性质
    4.7 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4.8 人工牧草的综合评价
    4.9 .小结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地的特征
        5.1.2 人工草地建植
    5.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草地退化的原因及退化草地改良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典型草原植物群落和土壤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D]. 孙佳慧.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退化禾草/白三叶草地敏感草土指标及演变特征研究[D]. 李梦瑶. 兰州大学, 2021(09)
  • [3]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种属多样性与综合防控措施研究[D]. 王军亮. 扬州大学, 2020(04)
  • [4]施肥对坝上草地植被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 陈奇乐.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 [5]不同措施对刈割中度退化草甸草原植被和土壤的影响[D]. 李雅舒. 内蒙古大学, 2020
  • [6]有机肥对内蒙古羊草草原植被和土壤的影响[D]. 商丽荣.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7]不同改良措施对羊草草甸草原割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D]. 田野.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8]切根与施肥对放牧中度退化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的影响[D]. 贺婷. 内蒙古大学, 2020
  • [9]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闫晓红,伊风艳,邢旗,展春芳,杨鼎,陈翔,仝伟,王慧敏,孙海莲.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7)
  • [10]西藏那曲退化草地的植被特征与人工牧草建植研究[D]. 彭艳. 西藏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草地退化原因及退化草地改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