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教学理论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基于现代教学理论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以现代教学论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周丽威[1](2020)在《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文中指出教科书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小课本大启蒙已经成为教科书研究领域的共识。教科书不仅是知识载体,更是价值载体。习近平关于“教科书是国家事权”的重要论断为我国教科书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新时代教科书建设面临大众化、全球化等诸多困境,教科书建设必须积极回应时代挑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基础。因此,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地融入教科书建设,如何保持我国教科书建设方向的正确性等重要问题亟须各学科加强教科书价值取向方面的研究。目前,语文、政治等科目的中小学教科书的价值溯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研究尚处于缺位状态。习近平主席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上强调广泛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近年来,怀特海有机哲学日益受到学界关注。“怀特海全集翻译与研究”成为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选题之一,世界着名的生态经济学家、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认为有机哲学是解决哲学乃至社会科学问题的突破口。再者,我国着名学者王南湜提到“将怀特海与马克思有机结合”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鉴于怀特海有机哲学价值理论深刻的洞见性,其对教科书理论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对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选择、确定和改进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本研究主要以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历史比较法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法,对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进行梳理,提炼不同时期教科书出版总体特征。通过内容分析法,依据构建的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分析框架,从教科书内容、教科书呈现方式、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写主体四个维度,探寻不同时期教科书的价值取向。运用历史比较法,对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的发展历程做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概括其嬗变特点和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指出有机哲学视阈下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编写旨趣。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经历了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教科书、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教科书和走向多元取向的教科书三个阶段。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中学生物教科书,始于清朝末年,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在急于求成的应用心理下,教科书被赋予了“救世”的价值。这一时期国人主要将西方教科书的结构“舶来”,呈现出“依葫芦画瓢”的结构主义取向;之后,生物学经历了短暂的学科大发展,特别是实用主义在我国大行其道的时期,生物教科书的体验性、实用性理念被提出;自新中国成立到新课改前夕,生物教科书发展历经波折,从仿苏的一元取向到兼收并蓄各方文化,生物教科书也进行了一纲多本式的形态学和知识论的改变。纵观我国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变迁历程,呈现出典型的从本质到多元的发展特点:在课程目标取向上,从知识取向到素养取向;在生物教科书内容取向上,从博物到生物学;在生物教科书编写主体取向上,专业性、学术性日益凸显;在教科书呈现方式取向上,由教材取向转向学材取向;在坚持的宏观理念上,政治取向贯穿始终。从目标、内容、编写者取向、呈现方式以及理念上均体现出了本质到多元的路向。通过文本分析,发现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主要有以下问题:本质主义视阈下对结构的过度强调;反本质层面过于强调科学的浪漫精神;在二者融合的视角下看,本质和反本质的均质化造成取向的平均主义。最后,本研究从有机哲学视阈对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进行前瞻,提出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多种可能路径:在目标建构上,生物教科书要凸显生物圈命运共同体;在编写思维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注重关系性思维;在课程理解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融合逻辑理解和审美理解;在课程愿景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回归五彩缤纷的生活。在此基础上,指出生物教科书的编写需要注重整体性维度、生态性维度、生活性维度和教育性维度。厘清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的历程、特征及问题,不仅需要一种历史学视角的经验总结,更需要一种本体意义上的透视,从价值取向的视角进行一种有机哲学式的审思既能助益我国教科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能为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理论的完善注入新的活力。

姜述萍[2](2018)在《中学物理有意义探究教学有效开展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探究教学”迅速成为教师教学方式研究的一大“热词”。《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着重了强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探究教学作为教师教学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而且对课堂的教学效率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有意义探究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很好地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且还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本研究成果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论文由七个章节组成,涵盖了以下四个研究内容:一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的构建;通过对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梳理,再结合探究、探究教学等基本概念的分析,尝试对有意义探究教学的概念及有效开展进行界定,完成了中学物理有意义探究教学有效开展的理论构建。二是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通过“三角论证”的方法,即从学生的问卷调查、一线教师开展的相关访谈以及对中学物理有意义探究课堂的自然观察这三个方面展开了现状调查。通过对数据及相应文本材料的分析,总结归纳出影响中学物理有意义探究教学有效开展的因素,分别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进行了展开。三是针对成因分析构建解决策略;在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就国家、学校和教师自身三方面提出了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策略,以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四是个案研究及策略优化;以伊宁市为例,选取一所中学里两个程度相当的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将所构建的策略运用物理教学中进行两轮个案研究。在第一轮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以此来开展第二轮的个案研究。以学生的前测和后测成绩的对比以及学生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变化来确定所构建策略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卓安民[3](2015)在《高考物理实验与高中物理教学》文中研究指明物理实验内容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占据着比较大的分值,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很有必要结合高考物理实验展开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肖云龙[4](2014)在《高考物理实验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操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世纪之交,我国正式启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中学物理教师并没有真正的让学生通过实验过程学会实验,而是忽视了实验的教学的作用。高考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实验区的高考物理实验能力要求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与学生实验能力密切相关,在试题中如何体现等都是值得研究和探讨。1.本文首先从整体情况入手分析高考物理实验试题,主要有:2007-2012年高考山东卷和全国卷中物理实验试题个数、题型、实验试题分值及在总分中占的比例、考查的知识范围等内容。2.高考物理实验试题设计的实验能力的考核。论文首先分析新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中提到的物理实验能力的考查要素和具体要求。以部分高考试题为例,逐题分析物理实验能力在高考试题中的具体表现,统计出这些试题中所包含的考查要素并进行分析,对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①本论文将要得到的结论:1.在新课标中提到的七项能力要求中,考查了其中四个方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2.在高考物理实验试题中,最为常见的题型是填空题,作图题、选择题和简答题出现的情况差距不大。3.在所研究的实验试题中,大多数试题都是以考试大纲中提到的实验为基础改造而成的,说明新课标下的物理实验题还是以考查考试大纲列出的实验为主,其他试题也是在此基础上变形得到的。尽管实验情景不断变化,但用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没有脱离课本内容。4.新课改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与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这在提升中学生科学素养方面会产生积极作用。

高捷,左祥胜[5](2013)在《关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说明作者分析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并结合自身高中一线教学的实践体会提出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吴惠[6](2010)在《初中物理电学实验部分的教学研究》文中指出电学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实施后,物理实验提高到与科学内容同等重要的地位,这给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实验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初中电学实验部分为依托,研究实验教学问题。我们以实验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为基础,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研究了初中电学实验的内容设置;对近30名初中物理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中2名教师进行了访谈,全面了解了初中电学实验的教学现状;以电学实验的内容设置和教学现状为基础,提出了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并进行了实施,其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是显着的。学生的电学实验能力、实验素养、实验技巧等均得到了提高。

方成智[7](2010)在《艰难的规整 ——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中小学教科书研究》文中提出教科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的载体,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教科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教科书是从众多的文化知识里精选出来的文本,在知识准入教科书的过程中,国家必然会介入其中,因此,教科书又是国家主流价值观的物质载体,它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历史的、社会的和现实的内容。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十七年的时间尽管不长,但在共和国60年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大变革时期。新中国十七年的教育经历了一条曲折的、变幻的运行轨迹。在这一时期,学校教育始终贯穿着制度化、正规化与政治化、革命化之间的对立、冲突。在这种形势下,为了促进学校教育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保证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教科书中的贯彻落实,国家是如何规整中小学教科书?在规整过程中碰到哪些困难?究竟有哪些力量在冲突和斗争?这些引导着本研究的展开。本研究采取系统分析和重点深入研究相结合的思路,采用时间与问题结合的方式安排结构框架,力求在详尽占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从知识与权力的视角,探讨新中国十七年中小学教科书的发展,充分关注传统与变革、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多方探寻国家是如何规整教科书的,反思其经验与教训,并就如何规整当前教科书提出了建议。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规整的缘起,第二章为规整的策略,第三章为规整中的博弈,第四章为规整的反思。各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研究教科书规整的缘起。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新中国十七年国家对教科书进行规整的缘由。首先,教科书的规整是国家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任何一个新生的国家和政府要想长治久安,必须首先要取得政治合法性的地位,培养广大民众对新生政权的认同和忠诚,而这种认同则主要通过学校教育特别是教科书对特定思想的灌输来完成。可以说,教科书是获取政权合法性的主要渠道。其次,教科书规整也是教育及教科书自身发展的需求,只有通过规整才能使教科书摆脱建国初期的混乱无序状态,才能提高整个学校教育的质量。再次,教科书规整也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使然。随着我国中央集权体制的逐步建立,教育领域概莫能外,政府明确地制定了教科书全国统一供应的方针。第二章分析了教科书规整的策略。新中国对教科书的规整是从借鉴、模仿开始的。主要依赖三个方面的经验:延安经验、苏联经验、民国经验。三种经验各有千秋。延安经验来自老解放区,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留下的宝贵经验,但它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战斗的痕迹,与现代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苏联经验是当时比较成熟的、或者说是比较成功的社会主义教育的代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它植根的土壤、成长的文化氛围、国情背景与我们有较大的差距。民国经验源自西方正规的学校教育体系,注重质量,反映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但由于政治的原因,它是我们刻意回避的乃至斗争的对象,当然,实际上是我们是无法回避的。理想的状态是吸收三者之长,为我所用。事实上,新中国十七年中,政府也在想办法寻求三者之间的均衡,可惜没有做到。第三章剖析了教科书规整中各种力量的博弈。教科书是社会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作用的结果。教科书是教育决策者、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影响学校教育的一个缩影。因此,在教科书规整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冲突和斗争。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新势力与代表资产阶级的旧遗留的博弈,二是本土经验与外来经验的博弈,三是党内以毛泽东为首的激进派或者说革命派与代表传统教育的保守派之间的博弈。诚然,在教科书规整过程中政府的行政干预是必要的,但要适度。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从推翻旧中国到治理新中国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其所秉承的革命情怀和狭隘的边区政府管理经验,与要结束国家的贫弱状况、迅速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国家所要求的技术专长和平稳的行政管理很难兼容,所以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风云变幻莫测、种种冲突不断。在对待教育问题上,在教科书的规整中也是如此。一会儿一切向苏联老大哥学习,一会儿弘扬延安经验,开展群众运动;一会儿以健康的名义要求减负,一会儿以质量的名义强调“双基”教学。其实际在于中央行政干预过多、过度,无视教育教学本身的规律,导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棋不定,客观上也使得教科书的规整动荡、曲折、艰难。第四章探讨教科书规整的反思。首先,总结了教科书规整的经验与教训。通过规整,逐步规范了中小学教科书市场,形成了教科书管理的“国定制”,统一编制、统一出版,既保证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学校教育中的有效贯彻,又提高了中小学教科书的质量。当然,规整也导致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中小学教科书市场的垄断。这种垄断弊端在于:难以适应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不平衡状况;难以适应不同个性的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因材施教;没有竞争,不利于教科书的健康发展。其次,反思当前中小学教科书的建设。在国家对中小学教科书实行“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今天,教科书规整仍然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措施有:第一,要严格审查教科书编写者的资质,确保教科书的品质。第二,不断完善教科书的审定工作。第三、努力规范教科书的发行和选用工作。总之,规整可以提高教科书的质量,规整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各方的无序竞争而带来的巨大资源浪费,规整有助于遏制教育腐败。但规整不等于统一,规整本身不排斥教科书多样化的发展,规整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杨虎军[8](2010)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文中指出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当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必须实事求是,从转变教师物理实验教学观念、完备实验教材、重视学生实验能力、完善实验教材以及将物理实验考核纳入到物理学科考试中,来逐步解决当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陈庆朋[9](2009)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条件和实施过程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从2004年开始试点已经进行了4年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了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新课程教材在设计方面也突出了实验探究的地位,设计了一些新颖的探究实验,这对高中物理实验仪器的配置、教师的实验技能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了解我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条件的现状,找出物理实验教学与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存在的差距,弄清影响物理实验教学开展的因素也就成为亟需解决问题。作者通过对5个省份的22所学校的实验员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对8所学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3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访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进行了充分细致的分析,研究不局限于整体情况的描述,还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实验教学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分析并调查了物理课程标准和三套新课程教材中的实验个数和实验特点,以及这些实验对实验教学仪器的需求,发现学生分组实验变化不大,原有仪器能够满足绝大部分新课程教材中实验的需要,但使用新课程教材也需要一些新的仪器。2.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学校都有专用的实验室和仪器室,从教育部制定的实验室配置标准看,有超过1/3的学校没有达到实验室配备标准的要求。但由于各省有不同的标准,既没达到教育部标准也没达到本省标准的学校占22.7%。从实验室需求反馈情况看,认为“很不够用”的学校只占9.1%。3.实验仪器配置情况:(1)从所调查的学校整体情况看,实验仪器平均配备率达75.4%,但分组实验仪器配置情况明显好于演示实验仪器配置情况,如果考虑到分组实验仪器中至少有5种选配仪器,可知城市高中分组实验仪器种类达到教育部仪器配置目录的标准;(2)比较可知,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城市中学平均看来仪器配置基本相似,差别不明显。但是同一省份不同类型学校间物理实验教学仪器配置情况差别却很大,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城市中学和农村中学之间;(3)从调查结果比较可知,实验区和非实验区同类学校仪器配备差别不大。但对于新课程教材需要增补的仪器,课改实验区的配备情况明显好于非课改实验区;(4)不同配置方案中的仪器配置情况不同,教育部仪器配备目录中的必配仪器配置情况最好,省级增补目录中的仪器配置情况最差。4.从实验开设情况看:(1)实验平均开设率较高,在所调查的49个实验中,平均开设率是78.2%,20个分组实验平均开设率是83.5%;(2)农村中学和城市中学间实验开设情况差别较大,主要表现在分组实验方面,城市中学平均开设率达91.5%,实验个数超过省级考试大纲的要求,与全国考试大纲的要求接近,但农村中学平均开设率只有39%;(3)课改实验区和非课改实验区开设分组实验的情况存在差别,非课改实验区的城市中学平均每个学校开设19.3个分组实验,超过全国考试大纲的要求,课改实验区的12所城市中学平均开设17.8个分组实验,非实验区实验开设个数反而比实验区的开设个数多。分析可知,这主要是实验区有2个模块可以不修,每个选修模块至少有一个分组实验,没选修的模块其实验也就不做了;(4)在调查的49个实验中,课改实验区的12所城市中学平均开设率是80%,非课改实验区平均开设率是78.8%,课改实验区稍高于非课改实验区;(5)东部城市中学、中部城市中学和西部城市中学三者间实验开设情况没有明显差别;(6)实验没开设的2个主要原因是缺少仪器和教材没要求。5.从实验教学过程和实验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看:(1)实验室的开放是比较薄弱的环节,绝大多数学校只有上实验课时才开放实验室,因此这些学校的学生进行课外实验和小制作的机会很少;(2)绝大多数学校实验教学仪器的利用情况较好,闲置仪器较少,其闲置的原因主要是实验内容与教材无关或仪器陈旧损坏;(3)实验过程基本上是按教材提供的步骤进行,教师对实验过程和教学仪器的研究和改进较少;(4)很多教师不重视对实验结果的评价,学生很少写实验报告;(5)教师对探究性实验的意义已有认识,但还没形成自觉行动。通过比较发现,教师对探究实验性教学的认识以及探究性实验开展情况,课改实验区整体情况好于非课改实验区,这说明课改实验区的的学校教师更好地认识到了探究性实验的意义。6.从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反馈看:(1)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兴趣的主要原因还是物理学内容本身,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但不是最重要因素。学生最不喜欢的实验是实验现象难以观察的实验;(2)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自主设计探究的空间较小;(3)在规定的时间内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实验,多数学生能与同学交流实验结果;(4)探究性实验的开设数量较少,即使是探究性实验,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也较少;(5)课改实验区与非课改实验区比较,在做过的实验数量、学生交流讨论实验结果、探究性实验开设比例、学生的实验态度四个方面课改实验区稍好于非课改实验区,其他方面没有规律性的差别。

王丕广[10](2009)在《高考物理实验与高中物理教学》文中研究指明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始终。它不仅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水平,是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高等学校录取合格人才的重大问题。本人针对近11年来高考物理实验能力考查现状、实验试题内容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以期发现高考物理实验对学生实验能力考查的规律,以及学生在应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及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实践,提供有力的依据。因此针对物理实验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研究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首先论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与实验教学改革的关系;然后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应该如何改革:(1)改革演示实验;(2)改革分组式实验教学;(3)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4)高效率利用物理实验室;(5)简易低成本实验的开发应用;(6)探究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本文旨在通过对近多年来“高考物理对实验的考查”的分析研究,探索一种新的、科学的实验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为国家的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以现代教学论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现代教学论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事关国家事权的教科书建设需要加强价值取向方面的研究
        (二)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有助于某些社会及教育问题的解决
        (三)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的研究缺位
        (四)有机哲学价值论能为生物教科书价值审视提供一种新视阈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教科书与生物教科书
        (二)价值取向
        (三)中学
    四、研究设计
        (一)时间范围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分析框架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教科书研究文献综述
        (一)教科书研究综述
        (二)生物教科书研究综述
    二、有机哲学价值论研究综述
        (一)文献检索概览
        (二)有机哲学价值理论研究综述
    三、研究现状反思
        (一)生物教科书研究的理论基础还有待挖掘
        (二)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迫在眉睫
        (三)对生物教科书的事实之思掩盖了价值之辨
        (四)有机哲学对于生物教科书研究有着强烈的可借鉴性
第二章 有机哲学价值理论
    一、价值理论生发背景及核心概念说明
        (一)价值理论生发的背景
        (二)核心概念说明
    二、价值的内涵
        (一)价值的本质:事件的内在实在性
        (二)价值的拓展:自然机体也具有自身的价值
    三、有机哲学价值论的核心范畴及构成
        (一)基本原理
        (二)事实与价值
        (三)模式理论
        (四)情感理论
        (五)有机哲学的价值构成或命题
    四、有机哲学知识价值论
        (一)知识的整体性
        (二)“认识”包含三个因素:主体、资料和主体形式
        (三)三种知觉方式:因果效验、直接表象、符号指称
        (四)科学与美不可分离
        (五)注重智慧生成
第三章 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02-1911)
    一、结构主义及结构主义取向的内涵
        (一)结构主义
        (二)结构主义取向的内涵
    二、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一)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二)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
        (二)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总体特征
    四、对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第四章 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12-1948)
    一、实用主义及实用主义取向的内涵
        (一)实用主义
        (二)实用主义取向的内涵
    二、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一)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二)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
        (二)生物教科书的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四、对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第五章 走向多元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49-2003)
    一、多元取向的总体特征
        (一)多元取向的内涵
        (二)多元取向的特征
    二、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一)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二)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及特点
        (二)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四、对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第六章 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有机哲学审视
    一、价值取向嬗变的特点:从本质到多元
        (一)课程目标:从知识取向到素养取向
        (二)生物教科书内容:从博物到生物学
        (三)生物教科书编写主体:专业性、学术性日益凸显
        (四)教科书呈现方式:由教材取向转向学材取向
        (五)政治取向贯穿始终
    二、价值取向的问题:基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一种考察
        (一)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易于形成“呆滞的知识”
        (二)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过于强调科学的浪漫精神
        (三)多元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过于均质化,忽略对比的和谐
第七章 有机哲学视阈下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编写旨趣
    一、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应凸显命运共同体
        (一)整体宇宙观视阈下的生物圈命运共同体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整体性维度
    二、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重视关系性力量
        (一)生态观上的担当:关系力量思维下的共享生态观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生态性维度
    三、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需融合逻辑理解和审美理解
        (一)有机哲学与生物学在生活观上的创新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生活性维度
    四、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回归五彩缤纷的生活
        (一)有机思维下的智慧生成
        (二)教科书编写的教育性维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清末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附录2 民国时期生物教科书编着者的学科背景
    附录3 民国时期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附录4 民国时期教科书作者及其出版教科书的统计
    附录5 1949 年以来人教版生物教科书知识内容框架梳理
    附录6 1949 年以来人教版生物教科书梳理表
    附录7 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附录8 教科书文本汇总表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
致谢

(2)中学物理有意义探究教学有效开展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及框架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2 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章 中学物理有意义探究教学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3.1 理论基础
    3.2 相关概念
第四章 中学物理有意义探究教学有效开展的理论构建
    4.1 中学物理有意义探究教学的内涵
    4.2 中学物理有意义探究教学的特征
    4.3 中学物理有意义探究教学有效性研究
第五章 中学物理有意义探究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5.1 对中学物理有意义探究教学现状的调查
    5.2 存在问题的分析
    5.3 影响中学物理有意义探究教学有效开展的因素分析
第六章 中学物理有意义探究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
    6.1 教师层面
    6.2 学生层面
第七章 有意义探究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基于个案的研究
    7.1 第一轮个案研究
    7.2 第二轮个案研究
    7.3 个案研究的结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初中生对有意义物理探究实验的态度”调查问卷
附录二:“有意义探究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访谈提纲
附录三:《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教学设计(片段)
附录四:实验报告单
附录五:《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片段)
附录六:实验班、对照班前、后测成绩
附录七:“学生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犁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3)高考物理实验与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考物理实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1.关于基本仪器使用的试题
    2.关于电磁学的试题
    3.关于力学的试题
二、联系高考物理实验对高中物理进行有效的教学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2.重视物理课本上的实验
    3.重视实验过程
        (1)培养学生正确的选择实验器材并可熟练使用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4)高考物理实验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操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的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1 调查法
        2 文献研究法
        3 行动研究法
        4 经验总结法
    第五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认知主义理论
    第二节 探究式教学理论
    第三节 新课程标准对物理实验教学提出的要求
    第四节 新课程改革对高考物理实验能力考查的要求
    第五节 《考试大纲》中对高考物理实验能力提出的要求
第三章 2007—2012 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研究分析
    第一节 实验题概况
    第二节 实验题统计分析结果
        1 高考物理实验试题个数分析
        2 高考物理实验试题题型分析
        3 高考物理实验试题分值分析
        4 高考物理实验题涉及到的知识范围分析
    第三节 高考物理实验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1 关于基本仪器使用的试题
        2 关于电磁学的试题
        3 关于力学的试题
        4 高考物理实验试题分析结论
    第四节 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指导
第四章 结论及不足之处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1 课程标准的各模块中有明确实验要求的条目
附录 2 物理实验要素及基本要求
附录 3 选取的部分高考题
致谢

(5)关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实验器材不完备, 耐用度差。
    1.2 教师对实验教学不重视。
    1.3 学生上实验课态度不端正。
    1.4 高考指挥棒对实验教学形成桎梏。
2.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2.1 加强对实验室的投入和管理。
    2.2 转变教学思路, 变验证性、测量性实验为探究性、设计性实验。
    2.3 教师要做好课堂演示实验。
    2.4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验。
    2.5 改革物理实验考核机制。

(6)初中物理电学实验部分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文献综述
    1.2 电学实验教学研究的现状
        1.2.1 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1.2.2 新课程对实验的新要求
        1.2.3 目前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3 电学实验教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目的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电学实验教学相关理论基础
    2.1 实验教学理论
        2.1.1 物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2.1.2 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
        2.1.3 物理实验技能评价
        2.1.4 物理实验教学理论
    2.2 教学设计理论
        2.2.1 教学设计概述
        2.2.2 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2.2.3 物理教学设计
    2.3 电学实验教学设计理论
        2.3.1 电学实验教学设计理论基础
        2.3.2 电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方法
第三章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知识的分析与研究
    3.1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电学实验知识的比较研究
        3.1.1 研究对象
        3.1.2 电学实验相关知识教学要求的历史演变
    3.2 初中物理教材中电学实验知识的比较研究
        3.2.1 电学的地位
        3.2.2 电学实验的地位
        3.2.3 苏北地区历年来物理教材(电学实验部分)的纵向比较研究
        3.2.4 同一时期不同版本物理教材(电学部分)横向比较研究
    3.3 中考物理学科试卷中电学实验的分析
第四章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4.1 问卷调查
        4.1.1 问卷的设计
        4.1.2 测试的实施
        4.1.3 测试结果的分析
    4.2 访谈
        4.2.1 访谈提纲
        4.2.2 访谈过程
        4.2.3 访谈结果
第五章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的教学策略
    5.1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策略
        5.1.1 实验探究能力与实验技能培养并重
        5.1.2 完善电学实验的教学体系
        5.1.3 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
        5.1.4 改革学生的实验能力评价方法
    5.2 策略指导下的初中物理电学实验的教学设计
    5.3 策略指导下的电学实验课堂教学设计
第六章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的教学实施研究
    6.1 实施的方法
    6.2 实施的过程
        6.2.1 实施的对象
        6.2.2 实施的案例
    6.3 实施的效果
第七章 结论与思考
    7.1 课题研究的结论
    7.2 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7)艰难的规整 ——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中小学教科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研究的缘起及研究的意义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五、研究的思路与拟解决的问题
    六、采用的研究方法
    七、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规整的缘起:新中国新秩序新教育
    第一节 规整教科书是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
        一、教科书:维持政权合法化的主渠道
        二、教科书:传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媒介
        三、教科书:维持社会稳定的有力武器
    第二节 规整教科书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
        一、建国初期教育的落后状况
        二、建国初期教科书的混乱与无序状态
    第三节 规整教科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使然
        一、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确定
        二、教科书全国统一供应方针的确定
第二章 规整的策略:从模仿借鉴到自主探索
    第一节 借助统一的名义来规整
        一、统一的前提与基础
        二、统一的具体措施
        三、统一过程中的特点
    第二节 仿效苏联的模式规整
        一、学习苏联浪潮的兴起
        二、效法苏联的方式方法
        三、照搬苏联的后果
    第三节 借鉴延安的经验规整
        一、延安经验回归的背景
        二、借鉴延安的具体做法
        三、规整的特色
    第四节 以质量的名义规整
        一、注重质量的缘由
        二、提高质量的路径
        三、规整的效果
第三章 规整中的博弈:各种力量的角逐
    第一节 除旧布新,新中国教育与旧教育遗留的博弈
        一、学制变革中的反反复复
        二、课程设置及教科书内容选择中的"兴无灭资"
    第二节 延安经验、民国经验与苏联经验的相互冲突
        一、延安经验、民国经验、苏联经验简析
        二、本土经验与苏联经验的碰撞
        三、延安经验与民国经验的冲突
    第三节 毛泽东的教育模式与正规教育模式的斗争
        一、毛泽东的教育模式与正规教育模式简析
        二、毛泽东教育模式的特点
        三、毛泽东的教育模式与正规教育模式的较量
第四章 规整的反思:经验、教训及启示
    第一节 教科书规整的经验
        一、有利于国民共同价值观的树立
        二、形成了优秀的编辑团队,提高了教科书质量
        三、规范了教科书市场,利国利民
    第二节 教科书规整的教训
        一、导致了教科书的垄断
        二、强调"政治挂帅",忽视人性需求
        三、规整依据的不确定,导致规整的动荡
    第三节 当前教科书规整的启示
        一、规整不等于垄断
        二、规整重在制度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器材不完备
    1.2 学生对实验课的态度不端正
    1.3 教师实验教学的方法、模式有待改善
2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3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对策
    3.1 加强对实验教学投入, 合理添置现代化的仪器设备
    3.2 树立物理教师新的观念
    3.3 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3.4 改进中学物理实验教材
    3.5 改革实验考核的方法
4 结束语

(9)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条件和实施过程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高中物理实验条件
        1.2.2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
        1.2.3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理论探索
        1.2.4 已有研究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实验教学特点
    2.1 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
        2.1.1 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
        2.1.2 强调探究过程与方法
        2.1.3 倡导交流与合作
        2.1.4 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实验中
        2.1.5 要求实验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2.2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2.2.1 创设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
        2.2.2 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思维习惯
        2.2.3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第3章 物理实验教学条件的调查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实验室和实验教学仪器的配置要求
    3.4 调查问卷的编制
    3.5 调查的实施
    3.6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和总结
        3.6.1 实验室配置情况
        3.6.2 实验教学仪器配置情况
    3.7 实验室实地考察和实验员访谈
        3.7.1 实验室实地考察
        3.7.2 实验员访谈
第4章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施过程的调查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3 高中物理实验的开设要求
    4.4 调查问卷的编制
    4.5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和总结
        4.5.1 实验开设个数
        4.5.2 实验教学实施过程
    4.6 教师访谈
    4.7 听课记录
第5章 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3 问卷编制
    5.4 调查结果分析和总结
    5.5 学生访谈
第6章 调查总结和建议
    6.1 实验教学条件情况总结
    6.2 实验教学条件改进建议
    6.3 实验教学实施过程情况总结
    6.4 实验教学建议
    6.5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10)高考物理实验与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课题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
第二章 高考物理实验试题发展趋势、结构特点分析及能力考查的现状分析
    2.1 高考物理实验试题发展趋势分析
    2.2 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结构特点分析
    2.3 高考实验能力考查的现状分析
第三章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3.1 平度市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3.2 不少物理教师观念上存在误区
    3.3 实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3.4 实验教学模式单一
    3.5 实验室的利用效率不高
    3.6 学生不能正确对待物理实验课
第四章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4.1 教育观念的更新
    4.2 改革演示实验
    4.3 改革分组实验教学
    4.4 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4.5 高效率利用物理实验室
    4.6 简易实验及低成本实验的开发应用
    4.7 探究设计性实验的开设
第五章 分析与总结
    5.1 新课程理念下实验教学收获
    5.2 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效果分析及存在问题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以现代教学论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D]. 周丽威.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3)
  • [2]中学物理有意义探究教学有效开展的实践研究[D]. 姜述萍. 伊犁师范学院, 2018(07)
  • [3]高考物理实验与高中物理教学[J]. 卓安民. 新课程(中学), 2015(09)
  • [4]高考物理实验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操作[D]. 肖云龙. 山东师范大学, 2014(08)
  • [5]关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 高捷,左祥胜. 考试周刊, 2013(37)
  • [6]初中物理电学实验部分的教学研究[D]. 吴惠. 苏州大学, 2010(07)
  • [7]艰难的规整 ——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中小学教科书研究[D]. 方成智. 湖南师范大学, 2010(08)
  • [8]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 杨虎军.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0(01)
  • [9]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条件和实施过程的调查研究[D]. 陈庆朋. 西南大学, 2009(01)
  • [10]高考物理实验与高中物理教学[D]. 王丕广. 山东师范大学, 2009(10)

标签:;  ;  ;  ;  ;  

基于现代教学理论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