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立式直水管辅助锅炉损坏原因分析

船用立式直水管辅助锅炉损坏原因分析

一、船用立式直水管辅锅炉损坏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周勇[1](2020)在《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技改方案研究》文中指出锅炉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或其它热能加热水,以生产规定参数(温度、压力)和品质的蒸汽、热水的设备。作为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高温烟气的热能等形式,经过锅炉转换,向外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的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锅炉是很多工业生产装置的关键设备,如何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使用寿命及其生产能力、经济效益等,是锅炉利用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论文针对云南天安化工有限公司5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中的燃煤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实际生产运行情况和存在的热效率偏低、灰渣含碳量过高、过热蒸汽压力偏低和排烟温度过高等问题,对其节能技术改造方案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和部分实施等,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基于云南天安化工有限公司5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中的燃煤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原理及结构,以及对其实际生产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方案为:1)将现有燃煤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绝热式旋风分离器改为气冷式旋风分离器,将锅炉汽包过来的下降管在旋风分离器的进气道四周布置膜式壁并增加管排数为20排,其中心筒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00mm,从而提高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大幅降低飞灰的含碳量且提高锅炉的热效率。2)对于燃煤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受热面系统(包含过热器和省煤器),拟将高、低温过热器的横向节距由105mm调整为95mm、横向排数由80排改为89排,高温过热器管径由?38调整为?42,省煤器纵向排数增加2圈,这样就可有效解决高、低温过热器区域烟速偏低造成尾部受热面积灰的严重问题,使其对流换热效果得到改善和增加省煤器受热面积。3)对于燃煤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吹灰系统,拟将声波吹灰更改为蒸汽吹灰,从而能够很大程度改善其吹灰效果,排烟温度可有明显的变化,使烟气温度降低20°C左右。4)对于燃煤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密相区系统,拟对炉膛床面进行改造,通过重新布置布风板风帽(钟罩式)将运行中的一次风量降低至总风量的45%左右,通过对二次风上下风入炉膛的接口位置进行改造而能够有效提高床温且同时增大二次风量,提高二次风对燃料的调节能力,从而以此优化炉膛燃烧、提高该锅炉燃烧效率、提高燃料的一次燃烬率、降低飞灰和底渣含碳量。(2)针对燃煤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拟采用的技术改造方案,通过应用“西安交通大学车得福锅炉热力计算软件”由计算机对燃煤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燃煤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按照拟采用的技术改造方案进行改造之后,燃煤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主要数据指标能够达到原设计值或有更佳的热效率和经济表现。此外,目前已按照燃煤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改造方案进行实施完成了该锅炉大部分的技术改造工作,经过对改造后锅炉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测,实测数据与计算软件分析数据基本一致,也验证了已实施完成的改造施工的有效性。通过对云南天安化工有限公司5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中的燃煤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实际生产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正在实施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方案,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解决长期困扰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常生产运行的难题,充分利用其现有资源,以较小的投入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并且保证生产装置的“安、稳、长、满、优”运行,从而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段蒙蒙[2](2020)在《船用锅炉汽包水位内模滑模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型油轮燃油辅锅炉是油船上的重要设备之一,锅炉的稳定运行是船舶安全航行的前提条件,确保汽包水位在允许的范围内波动对锅炉以及船舶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具有时滞、非线性、强耦合的锅炉汽包水位系统来说,传统PID控制方法由于对被控系统的精确模型依赖程度高,且控制器参数设定后不能改变,因而对时滞非线性系统的适应能力较差,不能够很好的满足控制要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首先根据大型油轮燃油辅锅炉的工作原理,通过一定的简化和假设,在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来分析锅炉汽包水位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而得到了汽包水位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着重分析了给水流量与蒸汽负荷对汽包水位系统的影响。针对水位系统具有的时滞与非线性特性,在分析传统PID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内模控制原理,设计了汽包水位系统的内模控制方法;其次,在分析水位内模控制方法不足的基础上,研究了内模滑模控制策略,提出了基于全局非线性积分滑模面的锅炉汽包水位内模滑模控制方法,该方法综合了内模控制与滑模控制的优点,不仅补偿了系统的时滞,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而且改善了系统的暂态性能。针对汽包水位系统的非自平衡特性,设计了扰动抑制控制器来消除扰动后系统的稳态误差。在锅炉汽包水位系统的内模滑模控制策略中,滑模控制律的应用虽然使系统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强,但会导致系统产生抖振。本文在分析滑模控制律抖振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锅炉汽包水位内模滑模控制策略,通过采用RBF神经网络来辨识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与外界扰动来减小系统的抖振。针对RBF神经网络传统学习算法的不足,本文采用递阶基因结构对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参数进行混合编码,提出了混合递阶差分进化算法来优化RBF神经网络,并将优化后的网络应用到锅炉汽包水位系统的内模滑模控制策略中,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策略不仅削弱了系统的抖振,而且使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鲁棒性强等优点。

高鹤元[3](2020)在《基于神经网络的船舶辅锅炉燃烧故障诊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船舶辅锅炉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保证船舶正常运行的重要设备之一,其主要用于产生饱和水蒸气。船舶辅锅炉的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对船舶安全,经济收益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工智能和船舶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船舶装备的故障诊断和状态识别领域逐渐成为惹人关注的研究热点。但船舶系统结构复杂,故障特征多种多样,现阶段获取全面的故障样本的难度较大,所以船舶辅锅炉的燃烧故障诊断的研究应用尚处于不成熟的研究阶段。神经网络方法近几年在多个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将其引入到船舶辅锅炉燃烧故障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综合考虑船舶辅锅炉的运行特点,选取自组织特征映射(SOM)神经网络开展船舶辅锅炉燃烧故障诊断研究。并针对相应神经网络进行改进,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从而提高船舶运营的安全性。本文选取大连海事大学研发的DMSVLCC大型油船轮机模拟器为试验平台,模拟D型水管辅锅炉正常运行,燃油供给泵磨损,燃油预热器脏堵,点火油泵故障,风机故障的工作过程。提取样本数据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预处理,用作后续故障诊断方法的验证研究。利用获取的实验数据训练SOM神经网络进行初步诊断,由于神经网络的局限性和不足导致诊断结果不够理想。为了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度,在神经网络的基础上,使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其权值向量的更新过程,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通过分析实验的诊断结果及优化算法的优势和缺陷,本文再结合学习向量量化神经网络(LVQ)弥补算法在竞争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更深一步的算法研究。最后,利用系统运行仿真出的样本数据,验证所构建的PSO-SOM-LVQ的混合神经网络算法故障诊断模型。依据3种实验结果对比表明,混合神经网络模型的故障诊断结果与实际状态一致,相比于前两种算法的准确率有了显着提高,充分验证了该算法在船舶辅锅炉燃烧故障诊断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船舶辅锅炉燃烧故障智能诊断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艾福成[4](2019)在《船用辅锅炉的数学建模与仿真研究》文中认为船用辅锅炉由锅炉本体、控制系统、给水系统、燃油系统、蒸汽系统等组成,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它是商用船舶配备的重要辅助设备之一,其安全可靠运转对确保船舶安全航行至关重要。航海实践表明,轮机员因对辅锅炉及其附属设备的操作或管理失误造成锅炉损坏、停航等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利用轮机模拟器对船员进行操作、故障判断和应急处理训练已经成为提高船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操作级轮机员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船用辅锅炉仿真训练系统是轮机模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现有的轮机模拟器中,船用辅锅炉的仿真模型过于简单,已经无法满足故障排查、应急处理等更深层次的训练和培训要求,因此,完善现有辅锅炉仿真模型,开发出一套能满足培训和评估要求的辅锅炉仿真训练系统具有现实意义。针对现有辅锅炉仿真模型的不足,论文对船用辅锅炉的数学建模和仿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首先,针对中远“太平洋”轮的辅锅炉的组成和工作特点,利用模块化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了锅炉本体、重要设备、燃油管路系统、给水管路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VC++编写了计算程序并对所建的数学模型进行了计算,给出了计算结果;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仿真误差小于5%,表明仿真模型能够正确反映辅锅炉系统的稳态和动态特性,能满足仿真训练的精度要求。其次,将建立的仿真模型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融入到现有的轮机仿真平台中,实现了辅锅炉与其他系统的数据通信;利用VC++开发了包括锅炉本体、锅炉控制箱、燃油系统、给水系统和蒸汽系统可视化操作界面,开发出船用辅锅炉仿真训练系统;仿真实验表明,仿真训练系统所实现的功能与实际辅锅炉的功能相近,能完成辅锅炉系统的基本操作、特殊操作、故障排查和应急处理等训练功能。最后,将已开发的辅锅炉仿真训练系统融入到中国海事服务中心的智能考试系统平台中;编写了典型操作训练和故障排查试题;实现了自动评估推理算法;仿真试验表明:试题测试和自动评估结果正确合理,验证了辅锅炉仿真训练系统的正确性。

兰志新[5](2018)在《船舶冷却水系统设计关键技术及程序开发》文中认为船舶冷却水管路系统是船舶动力装置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机和副机的工作性能受冷却水系统的影响,如果冷却水系统出问题会影响到船舶的航行安全,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船舶冷却水系统性能的前提是熟悉并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在中央冷却系统中,海水通常只在中央冷却器中进行热量交换而不直接接触主机、发电机及其他热交换器冷却部件,尽可能缩短并简化了冷却海水管路,可以有效地防止由于海水腐蚀导致的冷却器和管路漏泄事故的发生,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寿命和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因此,现代许多大型船舶主机动力装置的冷却通常都采用中央冷却系统。本文旨在研究中央冷却系统的设计关键点,提出符合规范要求的设计方法并利用实例进行对比和研究。本文首先从介质和系统功能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冷却系统的分类(开式冷却系统、闭式冷却系统和中央冷却系统)和组成(海水、低温淡水、高温淡水冷却系统)及各自特点、冷却水相关辅助系统(海水冷却、淡水冷却、机舱给排水、日用淡水等)各自功能和组成、海水管系腐蚀的根源及防腐蚀措施,建立了海、淡水泵、压力水柜和阀门等设备和附件的原始数据库(包括泵的排量、水柜容积、管材和阀门的规格等参数);其次,针对水泵、管径和水柜的选型、管系附件材料的选取等,引用船级社及设计手册的相关要求,以船级社规范为依据,提出了船舶冷却水管路系统的关键设计方法,阐述了在船舶冷却水管路系统的设计中如何运用该关键设计方法;之后自主编程开发了管路集成设计检测程序,提出了母型库和规则库的概念,同时引入AVEVA Marine和Navisworks Manage以及PIPENET等商业软件,通过这三种软件与数据库的对接,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对冷却系统进行建模、干涉检查和计算校验。引入冷却水系统相关的设计规范以及关键设计方法后,通过30万吨油轮和62000吨纸浆运输船的实例分析,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通过对有关冷却设备选型的计算(如海水泵和淡水泵的排量,淡水柜的容积)、相关冷却管路管径的确定以及新旧两种泵排量的计算,将规范理论要求与实例验证、对比、分析,找出了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最后完成了冷却水系统设计的相关研究,实现了管路布置、设备选型及管径等系统验证和判定,解决了不同船型冷却水系统类似的设计难点问题。通过开发程序以及对泵、水柜和阀门等数据库的灵活运用,可以对不同船型冷却水系统的主要设备、管材和附件选型进行有效地对比和分析,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为今后不同船型的冷却水系统的设计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贺军[6](2017)在《核动力装置二回路系统方案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针对舰船核动力装置二回路系统的特点,结合世界海军的发展方向和需求,本文将研究目标锁定在前苏联夭折的“乌里扬诺夫”级航空母舰,通过借鉴核电站和蒸汽动力舰船的设计经验,参考国内外公布的核动力舰船资料等手段,以今天的技术水平分析“乌里扬诺夫”号航母动力系统的部分技术参数,并据此对目标图像的二回路系统开展方案分析和初步设计。在研究中,主要利用热力学和动力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对二回路系统方案以及主要技术参数进行分析,并以理论分析结论来验证核动力装置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内容包括:二回路系统功能划分及主要系统原理研究、二回路系统相关设备分析、二回路系统热平衡分析等内容。由于研究目标的特殊性,特别是水面核动力舰船设计,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参考资料很少,本研究中的设计方案和数据均来自对国外舰船及核电站资料的分析和理解。研究中采用经验分析,理论计算,对比分析等方法,并融合了舰船设计可靠性、先进性等理念,希望可以为水面舰船核动力装置二回路系统设计提供原理性参考。

凌乃俊[7](2000)在《船用立式直水管辅锅炉损坏原因分析》文中提出文章介绍了 2台辅锅炉的损坏情况 ,并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了损坏原因的分析 ,提出若干合理化建议

耿惠彬[8](1996)在《原苏联舰船机械的研制与生产(上)》文中研究指明 原苏联的舰船机械品种多,批量小,因此大多由造船工业部门自行设计生产。造船工业部内从事船舶机械的设计单位有31个,生产厂有21个,对舰船机械均实行了严格的标准化、系列化和专业化生产。国家制订了有关舰船机械的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及专业化图册。所设计的新船的配套设备明细表提交标准化研究所审查,经该所编制的计算机程序进行优化计算,提出采用现有系列产品参数或研制新品,且提出专业化生产单位,这样在造船部门形成了专业

佐佐木正美,李锡英[9](1975)在《柴油机船用辅锅炉的现状和今后动向》文中研究指明 一、序言从1955年起,随着代替汽轮机油船的柴油机油船之建造量增加,其辅锅炉开始采用蒸发量大的水管锅炉。但在当时,水管锅炉用作汽轮机船的主锅炉给人的印象很深,而要用作柴油机船的辅锅炉,都认为难以使用。

冯伟[10](2017)在《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船用锅炉水位控制研究》文中提出在船舶上控制锅炉汽包水位在允许范围内变化对锅炉以及船舶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锅炉汽包水位控制是一个非线性、多变量的复杂控制过程,并且现在锅炉向蒸发量大和汽包容积相对较小的方向发展,因此传统的PID控制就不能很好地满足控制要求。本文以油轮辅锅炉汽包水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智能控制的发展现状,把模糊逻辑控制和神经网络应用到油轮辅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中,解决了在油轮辅锅炉水位传统PID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模糊神经网络是一种不需要建立精确数学模型、有较强鲁棒性的控制算法,适合应用于具有大惯性、大时滞的非线性特点的锅炉水位控制系统。论文首先根据锅炉汽包水位的动态变化建立数学模型。在一定简化的基础上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研究锅炉水位的变化规律,获得锅炉水位变化的动态方程。以此为基础,结合锅炉的实际运行状况来对锅炉汽包水位模型进行简化,忽略影响锅炉水位的次要因素,得出锅炉汽包水位的传递函数。以得出的动态方程和传递函数为基础设计锅炉汽包水位控制器,并简单介绍了传统的控制方式与策略。论文接着对模糊控制理论以及神经网络理论的基本特点和原理做了介绍,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模糊-PID控制器和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以锅炉汽包水位为控制对象,通过仿真对设计的新型控制器进行了测试,并在控制效果方面与传统PID控制器做了对比。对比的结果显示:新型控制器解决了常规PID控制的缺陷,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本文的新型控制算法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控制效果。

二、船用立式直水管辅锅炉损坏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船用立式直水管辅锅炉损坏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技改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锅炉的用途及其生产技术发展
        1.1.1 锅炉的定义和分类
        1.1.2 锅炉技术发展概况
    1.2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1.2.1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国外发展概况
        1.2.2 国内循环流化床锅炉装置概况
    1.3 循环流化床锅炉旋风分离器发展概况
        1.3.1 第一代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绝热旋风分离循环流化床锅炉
        1.3.2 第二代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水(汽)冷分离循环流化床锅炉
        1.3.3 第三代循环流化床锅炉中采用的水冷方形分离器
    1.4 国产现有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目标
        1.5.1 论文选题依据
        1.5.2 论文研究目标
第二章 循环流化床锅炉原理及结构
    2.1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工作原理
    2.2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基本结构
        2.2.1 锅筒
        2.2.2 水冷系统
        2.2.3 过热器
        2.2.4 省煤器
        2.2.5 空气预热器
        2.2.6 燃烧系统
        2.2.7 构架和平台扶梯
        2.2.8 炉墙
        2.2.9 锅炉范围内的管路布置
        2.2.10 锅炉所配的安全附件
        2.2.11 脱硫
        2.2.12 锅炉的主要部件汇总一览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技术改造方案研究
    3.1 循环流化床锅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技术改造的目的
        3.1.1 循环流化床锅炉存在的主要问题
        3.1.2 循环流化床锅炉现状的热效率分析
    3.2 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技术改造的目的
    3.3 旋风分离器的技术改造
        3.3.1 旋风分离器的结构与作用
        3.3.2 影响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主要因素分析
        3.3.3 旋风分离器结构改进方案的分析
        3.3.4 技术改造中采取增加排气管即中心筒长度的方法
    3.4 过热器的技术改造
        3.4.1 过热器的工艺流程及工作原理
        3.4.2 过热器结构的优化方案探讨
    3.5 省煤器改造方案的探讨
        3.5.1 省煤器的节能原理
        3.5.2 省煤器节能效果的评价标准
        3.5.3 省煤器提高效率的方法探讨
    3.6 降低锅炉排烟温度的方案探讨
        3.6.1 降低锅炉排烟温度方法
        3.6.2 在本案例中选用增加受热面积的方法
    3.7 省煤器防磨和防变形的措施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锅炉采取的技术改造方案及效果分析
    4.1 锅炉原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有关数据
        4.1.1 锅炉原设计的主要数据
        4.1.2 燃料煤特性
        4.1.3 掺烧化工废气规格
        4.1.4 石灰石特性
        4.1.5 锅炉点火及助燃燃料的特性
        4.1.6 工质特性
        4.1.7 公用工程
        4.1.8 电源
        4.1.9 现场条件
    4.2 热力计算汇总表
    4.3 锅炉采用的技术改造方案
        4.3.1 旋风分离器采用的技术改造方案
        4.3.2 受热面系统(包含过热器和省煤器)采取的改造方案
        4.3.3 吹灰系统
        4.3.4 炉膛密相区系统
    4.4 锅炉采用技术改造方案的效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论文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船用锅炉汽包水位内模滑模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表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锅炉汽包水位系统控制发展现状
        1.2.2 内模控制的发展现状
        1.2.3 滑模控制的发展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2 锅炉汽包水位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2.1 锅炉本体的结构
    2.2 汽包水位系统的数学模型
        2.2.1 汽包内的质量守恒方程式
        2.2.2 汽包内的能量平衡方程式
        2.2.3 给水扰动下的汽包水位特性
        2.2.4 蒸汽扰动下的汽包水位特性
    2.3 本章小结
3 锅炉汽包水位内模控制研究
    3.1 内模控制基本原理
        3.1.1 内模控制器的结构
        3.1.2 内模控制的主要性质
        3.1.3 内模控制器的设计
    3.2 锅炉汽包水位内模控制研究
        3.2.1 汽包水位传统控制方法
        3.2.2 汽包水位内模控制器设计及仿真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锅炉汽包水位内模滑模控制研究
    4.1 滑模控制理论
        4.1.1 滑模控制原理
        4.1.2 滑模控制的不变性
        4.1.3 滑动模态的存在与到达条件
        4.1.4 滑模控制器的设计
        4.1.5 滑模控制器的缺点
        4.1.6 全局非线性积分滑模面的设计
    4.2 锅炉汽包水位内模滑模控制策略设计
        4.2.1 汽包水位内模滑模控制原理
        4.2.2 汽包水位滑模控制律的设计
        4.2.3 汽包水位扰动控制器的设计
        4.2.4 汽包水位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递阶差分优化RBF网络的汽包水位内模滑模控制研究
    5.1 神经网络理论
        5.1.1 神经网络概述
        5.1.2 神经网络的模型
        5.1.3 神经网络的学习方法
        5.1.4 基于神经网络的系统辨识
    5.2 RBF神经网络概述
        5.2.1 RBF神经网络模型
        5.2.2 RBF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
    5.3 递阶差分进化算法
        5.3.1 差分进化算法概述
        5.3.2 混合递阶差分进化算法优化的RBF神经网络
    5.4 基于优化RBF网络的汽包水位内模滑模控制策略
        5.4.1 基于RBF网络的汽包水位内模滑模控制器设计
        5.4.2 基于RBF网络滑模切换控制项的离线学习
        5.4.3 基于RBF网络滑模切换控制项的在线学习
        5.4.4 仿真研究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混合递阶差分进化算法的优化过程代码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3)基于神经网络的船舶辅锅炉燃烧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领域技术研究动态及方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船舶辅锅炉故障诊断主要方法
    1.3 船舶辅锅炉故障诊断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的组织结构
2 船舶辅锅炉燃烧故障分析
    2.1 船舶辅锅炉组成结构
        2.1.1 锅炉本体组成
        2.1.2 锅炉辅助系统及设备
    2.2 锅炉燃烧设备及系统
        2.2.1 锅炉燃烧器及供应系统
        2.2.2 MISSION~(TM) D型锅炉燃油供给系统
    2.3 辅锅炉燃烧过程与故障分析
        2.3.1 辅锅炉的燃烧过程
        2.3.2 辅锅炉故障特点分析
        2.3.3 辅锅炉燃烧故障可能原因
    2.4 本章小结
3 船舶辅锅炉故障特征获取与数据处理
    3.1 主成分分析法
        3.1.1 主成分分析的几何意义
        3.1.2 主成分分析法原理
    3.2 锅炉燃烧故障特征获取方案
        3.2.1 辅锅炉仿真模型验证
        3.2.2 辅锅炉故障数据提取
    3.3 数据预处理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SOM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
    4.1 神经网络简介
        4.1.1 人工神经元模型
        4.1.2 神经网络的学习方式
    4.2 SOM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4.2.1 SOM网络结构模型
        4.2.2 SOM网络运行原理
        4.2.3 SOM网络的学习算法
        4.2.4 SOM的优势和局限性
    4.3 应用SOM网络的船舶辅锅炉燃烧故障诊断
        4.3.1 SOM网络参数的设定
        4.3.2 训练SOM网络
        4.3.3 测试SOM网络
        4.3.4 BP神经网络结果对比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粒子群优化SOM的故障诊断研究
    5.1 粒子群优化算法
        5.1.1 粒子群算法概述
        5.1.2 粒子群算法原理
    5.2 设计基于PSO-SOM的故障诊断模型
        5.2.1 PSO-SOM组合算法思想
        5.2.2 PSO-SOM算法流程
    5.3 应用PSO-SOM算法的故障诊断研究
        5.3.1 训练PSO-SOM网络
        5.3.2 测试锅炉诊断模型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混合神经网络的船舶辅锅炉燃烧故障诊断研究
    6.1 LVQ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6.1.1 LVQ网络结构
        6.1.2 LVQ网络的学习算法
    6.2 设计混合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模型
        6.2.1 设计SOM-LVQ网络
        6.2.2 故障诊断模型的整体设计
    6.3 基于混合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应用
    6.4 神经网络诊断算法对比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可行性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船用辅锅炉的数学建模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辅锅炉系统仿真发展现状
        1.3.2 轮机模拟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船用辅锅炉系统的数学建模及其仿真计算
    2.1 Aalborg OM型燃油锅炉系统的工作原理
        2.1.1 辅锅炉水位控制系统
        2.1.2 辅锅炉燃烧控制系统
        2.1.3 辅锅炉的主要附件
    2.2 船用辅锅炉本体的数学建模
        2.2.1 仿真建模方法
        2.2.2 炉膛燃烧的数学模型
        2.2.3 汽包水位的数学建模
    2.3 辅锅炉系统重要设备的数学模型
        2.3.1 燃油系统重要设备的数学模型
        2.3.2 供水泵的数学模型
    2.4 辅锅炉系统管路的数学模型
        2.4.1 管网阻力损失
        2.4.2 管网系统的数学建模
    2.5 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
        2.5.1 燃烧时序控制的建模
        2.5.2 蒸汽压力自动控制的建模
        2.5.3 锅炉水位自动控制的建模
        2.5.4 锅炉报警系统的建模
    2.6 仿真计算及其结果分析
        2.6.1 燃油系统管路模型的仿真计算
        2.6.2 给水系统的仿真结果分析
        2.6.3 风机运行的仿真结果分析
        2.6.4 锅炉燃烧时序控制的仿真结果分析
        2.6.5 蒸汽压力控制的仿真结果
        2.6.6 报警系统显示与处理
    2.7 本章小结
3 船用辅锅炉仿真训练系统的实现
    3.1 仿真平台
        3.1.1 仿真平台的组成
        3.1.2 平台的运行机制
    3.2 辅锅炉仿真系统的程序实现
        3.2.1 模块化程序设计
        3.2.2 辅锅炉系统的算法程序实现
        3.2.3 操作界面VC++程序的实现
    3.3 辅锅炉系统的界面
        3.3.1 燃油系统操作界面
        3.3.2 给水系统操作界面
        3.3.3 锅炉控制箱操作界面
        3.3.4 蒸汽系统操作界面
    3.4 辅锅炉虚拟现实仿真系统
        3.4.1 虚拟现实系统与仿真平台的数据通讯
        3.4.2 辅锅炉虚拟现实系统
    3.5 本章小结
4 辅锅炉仿真系统在智能考试评估系统中的应用
    4.1 故障仿真
    4.2 智能考试评估系统
        4.2.1 考试试题的编写
        4.2.2 考试系统的评估规则
    4.3 实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存在问题及未来目标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船舶冷却水系统设计关键技术及程序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冷却水系统发展和研究现状
        1.2.1 目前冷却水系统发展状况
        1.2.2 冷却水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和组织结构
2 船舶冷却和辅助系统管路特点及数据库搭建
    2.1 船舶冷却水系统分类及各自特点
        2.1.1 开式冷却系统
        2.1.2 闭式冷却系统
        2.1.3 中央冷却系统
    2.2 船舶冷却水辅助系统的特点、各自功能及组成
        2.2.1 日用淡水系统
        2.2.2 机舱给排水系统
    2.3 设备和管系附件数据库
        2.3.1 设备数据库
        2.3.2 管材及附件数据库搭建
    2.4 本章小结
3 船舶冷却水系统关键设计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淡水泵的排量计算
    3.3 海水泵的排量计算
    3.4 验证传统泵排量公式计算的新方法
    3.5 管路管径的确定
    3.6 压力水柜容积计算
    3.7 管材、阀等附件和材料的选择及管路处理方式
        3.7.1 管材的选择
        3.7.2 阀门的选择
        3.7.3 管路处理方式
    3.8 海水管系腐蚀原因及防腐蚀措施
        3.8.1 海水管系的腐蚀机理分析
        3.8.2 海水管系的腐蚀原因
        3.8.3 船舶海水管系的防腐措施
    3.9 本章小结
4 规范设计及系统开发
    4.1 规范设计
    4.2 程序开发
        4.2.1 硬件&软件环境
        4.2.2 产品介绍
        4.2.3 菜单列表
        4.2.4 程序界面
        4.2.5 管路系统检测
        4.2.6 生成系统报告
    4.3 本章小结
5 实例验证
    5.1 30 万吨油轮冷却水系统规范校验
        5.1.1 30 万吨油轮冷却淡水系统校验
        5.1.2 30 万吨油轮冷却海水系统校验
        5.1.3 30 万吨油轮日用淡水系统校验
        5.1.4 管系和阀等材料的选取和处理校验
    5.2 62000 吨纸浆运输船冷却水系统规范校验
        5.2.1 62000 吨纸浆运输船冷却淡水系统校验
        5.2.2 62000 吨纸浆运输船冷却海水系统校验
        5.2.3 62000 吨纸浆运输船日用淡水系统校验
        5.2.4 管系和阀等材料的选取和处理校验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核动力装置二回路系统方案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
    1.2 核动力舰船的优势
    1.3 船用核动力装置概况
        1.3.1 核动力潜艇
        1.3.2 航空母舰
        1.3.3 核动力破冰船
        1.3.4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
    1.4 研究对象的假定
    1.5 “乌里扬诺夫”的假想图像
2 二回路系统功能划分及主要系统原理
    2.1 舰船动力型式发展
        2.1.1 蒸汽动力装置
        2.1.2 内燃机动力装置
        2.1.3 燃气轮机动力装置
        2.1.4 核动力装置
    2.2 核动力装置二回路系统特点
        2.2.1 二回路系统与蒸汽动力系统的共通性
        2.2.2 二回路系统与蒸汽动力系统的差异性
    2.3 二回路系统划分
    2.4 主要系统原理
        2.4.1 主蒸汽系统
        2.4.2 辅蒸汽系统
        2.4.3 低压蒸汽系统
        2.4.4 凝给水系统
        2.4.5 汽封抽气系统
        2.4.6 海水系统
        2.4.7 疏水系统
        2.4.8 蒸汽排放系统
        2.4.9 造水系统
        2.4.10 泄放水系统
        2.4.11 循环水系统
    2.5 主要系统设计要求分析
        2.5.1 机动性设计要求
        2.5.2 主辅蒸汽系统设计要求
        2.5.3 低压蒸汽系统设计要求
        2.5.4 蒸汽排放系统设计要求
        2.5.5 汽封抽气系统设计要求
        2.5.6 凝给水系统设计要求
        2.5.7 泄放水系统设计要求
        2.5.8 造水系统设计要求
        2.5.9 循环水系统设计要求
    2.6 二回路系统简图
        2.6.1 美国舰船二回路系统原理
        2.6.2 俄罗斯“北极号”二回路系统原理
        2.6.3 乌舰二回路系统原理
    2.7 本章小结
3 二回路系统相关设备分析
    3.1 反应堆及一回路
        3.1.1 反应堆类型
        3.1.2 反应堆容量
        3.1.3 蒸汽发生器
        3.1.4 分析结果
    3.2 主汽轮机组
        3.2.1 主汽轮机主要参数分析
        3.2.2 主冷凝器主要参数分析
        3.2.3 分析结果
    3.3 汽轮发电机组
        3.3.1 配置方案分析
        3.3.2 容量分析
        3.3.3 汽轮机主要参数分析
        3.3.4 辅冷凝器主要参数分析
        3.3.5 分析结果
    3.4 汽轮辅机
        3.4.1 主辅循环水泵
        3.4.2 主辅凝水泵
        3.4.3 给水泵
        3.4.4 除氧器
        3.4.5 主辅抽气器
        3.4.6 汽封抽气器
        3.4.7 造水装置
        3.4.8 泄放水蒸发器
        3.4.9 减压阀组
        3.4.10 分析结果
    3.5 日用蒸汽
        3.5.1 日用蒸汽方案优劣性分析
        3.5.2 乌舰日用蒸汽方案
    3.6 本章小结
4 二回路系统热平衡分析
    4.1 热平衡分析目的及方法
    4.2 热平衡分析的边界选取
    4.3 耗汽量平衡分析
    4.4 低压蒸汽平衡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束语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船用立式直水管辅锅炉损坏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锅炉的结构及参数
2 锅炉本体损坏情况
3 锅炉损坏原因分析
4 建议

(10)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船用锅炉水位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锅炉水位控制研究现状
        1.2.2 模糊神经网络的发展以及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锅炉水位数学模型及传统控制方法
    2.1 锅炉结构
    2.2 锅炉水位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2.2.1 给水扰动下汽包水位动态特征
        2.2.2 蒸汽扰动下汽包水位动态特性
    2.3 汽包水位的控制方案
        2.3.1 单冲量汽包水位控制系统
        2.3.2 双冲量汽包水位控制系统
        2.3.3 三冲量汽包水位控制系统
    2.4 传统锅炉水位控制算法
        2.4.1 PID控制原理
        2.4.2 PID控制的局限性
    2.5 汽包水位的三冲量PID串级控制系统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模糊神经网络理论
    3.1 模糊控制理论
        3.1.1 模糊理论基础
        3.1.2 模糊控制器的构成及设计步骤
    3.2 神经网络理论
        3.2.1 概述
        3.2.2 人工神经元的模型
    3.3 BP神经网络
        3.3.1 BP网络的结构
        3.3.2 BP网络算法
    3.4 模糊神经网络系统
        3.4.1 模糊神经网络的结合方式
        3.4.2 Mamdani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结构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模糊神经网络在船用锅炉水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4.1 汽包水位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4.1.1 定义输入、输出变量
        4.1.2 模糊语言变量的设计
        4.1.3 模糊控制规则
        4.1.4 解模糊化
    4.2 汽包水位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汽包水位控制系统的仿真与分析
    5.1 传统PID汽包水位控制系统模型
    5.2 模糊-PID汽包水位控制系统仿真与分析
    5.3 模糊神经网络汽包水位控制系统仿真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FNN程序
致谢
作者简介

四、船用立式直水管辅锅炉损坏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技改方案研究[D]. 周勇.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2]船用锅炉汽包水位内模滑模控制研究[D]. 段蒙蒙.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3]基于神经网络的船舶辅锅炉燃烧故障诊断研究[D]. 高鹤元.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4]船用辅锅炉的数学建模与仿真研究[D]. 艾福成.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5]船舶冷却水系统设计关键技术及程序开发[D]. 兰志新.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
  • [6]核动力装置二回路系统方案设计研究[D]. 贺军.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9)
  • [7]船用立式直水管辅锅炉损坏原因分析[J]. 凌乃俊. 中国修船, 2000(06)
  • [8]原苏联舰船机械的研制与生产(上)[J]. 耿惠彬. 机电设备, 1996(03)
  • [9]柴油机船用辅锅炉的现状和今后动向[J]. 佐佐木正美,李锡英. 舰船辅助机电设备, 1975(06)
  • [10]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船用锅炉水位控制研究[D]. 冯伟. 大连海事大学, 2017(07)

标签:;  ;  ;  ;  ;  

船用立式直水管辅助锅炉损坏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