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应用

心脏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应用

一、心脏术后病人心理反应与术后镇痛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鹏[1](2020)在《地佐辛术后镇痛对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情绪、睡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和目的:抑郁和焦虑是临床外科手术患者最常见的不良情绪体现,尤其是肿瘤患者围术期的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状况普遍存在,由负性情绪影响患者康复及预后的比例也越来越多。围术期的不良情绪会增加患者疼痛敏感性、影响机体功能恢复、睡眠质量、阿片类药物使用过多,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增加死亡率。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上防治缓解情绪改变尤其是焦虑、抑郁已经成为目前麻醉、外科、护理单元关注患者预后的研究热点。目前抑郁和焦虑的治疗都是根据临床症状、相关量表评估,精神科医师综合判断确诊后才采取进一步干预性治疗。预防性治疗,尤其是围术期防治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研究仍较少。地佐辛是临床上常用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药物,通过作用阿片受体产生良好镇痛,同时还对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具有再摄取抑制作用。既往有研究提示地佐辛可能对患者术后睡眠、不良情绪有改善作用,但仍不明确。为进一步明确地佐辛镇痛对患者术后睡眠、不良情绪的影响,我们首先以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是否可以改善此类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再采用术后镇痛药物等效剂量的方式,通过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PCIA随机对照双盲研究来探讨地佐辛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不良情绪、术后睡眠的影响。再通过建立小鼠切口疼痛模型,对地佐辛镇痛是否可以改善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时间进行验证。方法:1.通过检索医院手术麻醉系统以及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搜集2018年5月-2019年4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364例非心脏手术患者,以是否发生睡眠障碍为因变量,通过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手术术后当天睡眠障碍相关因素。为明确地佐辛术后镇痛对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当天睡眠障碍的影响,根据影响手术术后睡眠障碍相关因素,采用倾向性匹配排除混杂因素,分析术后镇痛药物比较地佐辛组(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n=997)和喷他佐辛组(喷他佐辛复合舒芬太尼,n=997)患者术后当天睡眠障碍的差异。2.2018年5月-2018年9月期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招募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120例。通过前瞻随机对照双盲研究设计,比较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静脉镇痛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地佐辛组)和舒芬太尼(对照组)两组间患者术后2天贝克抑郁量表评分。3.雄性C57小鼠30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盐水组、地佐辛组、右美托咪定组、舒芬太尼组和吗啡组。建立小鼠切口疼痛模型,观察腹腔注射给予不同等效剂量镇痛药后对小鼠不同疼痛类型(机械痛和热痛)的影响。并通过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观察各组不同镇痛药物对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1.回顾性纳入4364例非心脏外科手术病例,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地佐辛术后镇痛是影响睡眠障碍相关因素之一,地佐辛组(以喷他佐辛为参考,OR=0.66,95%CI0.55~0.80,P<0.0001)。未匹配前,地佐辛组与喷他佐辛组手术当天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0.7%vs.18.2%,P<0.0001)。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共成功匹配997对病例。地佐辛组手术当天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喷他佐辛组(10.6%vs.16.1%,P<0.0001)。2.2018年5月-2018年9月期间,共纳入随访12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地佐辛组术后2天BDI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明显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7.27±3.38 vs.9.92±3.52,P<0.001,),两组平均差为2.6,(95%CI,1.3-3.9)。地佐辛组患者手术当天睡眠质量以及术后一天睡眠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有明显差异(睡眠好34[56.7%],睡眠一般16[26.7%],睡眠差10[16.6%]vs.20[33.3%],26[43.3%],14[23.4%],P=0.035;睡眠好44[73.3%],睡眠一般11[18.3%],睡眠差5[8.4%]vs.23[38.3%],28[46.7%],9[15.0%],P<0.001)。术后24h、48h地佐辛组较对照组血浆5-HT含量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535±142 vs.470±139 ng/L,P=0.013;532±147 vs.473±127 ng/L,P=0.022)。术后24h、48h血浆NE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199±40 vs.174±49 ng/L,P=0.002;205±46vs.183±41 ng/L,P=0.008)。3.地佐辛组较盐水对照组可明显缓解切口疼痛模型小鼠术后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5)。地佐辛组与舒芬太尼组、吗啡组镇痛效果(机械痛和热痛)相同,无统计学差异(P>0.05)。地佐辛组较盐水组、舒芬太尼组、吗啡组可明显增加切口疼痛模型小鼠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时间(P=0.016;P=0.016;P=0.019)。结论:1.相对喷他佐辛,术后使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PCIA在缓解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疼痛的同时,还可以减轻术后当天睡眠障碍,改善睡眠质量。2.术后48h应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PCIA不仅缓解直肠癌患者疼痛,疗效确切,还可降低患者术后2天贝克抑郁量表评分,改善抑郁症状;并且还改善术后当天、术后1天睡眠质量。3.地佐辛术后镇痛可有效缓解切口疼痛模型小鼠的机械痛和热痛,同时可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时间。

段嘉[2](2020)在《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髋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老年髋部手术手术患者的预后与转归,受多重因素影响。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可能会从疼痛、认知等多方面影响其术后早期康复。目的探究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髋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5-70岁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80人,按单双号法分为神经阻滞A组和全身麻醉B组,A组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B组仅行全身麻醉。于术前1天、术后第1、2、3、7天,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评分,从而评估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髋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前,A、B两组患者VAS、Harris、MMSE、HAMA、HAMD评分组间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VAS评分术后第1天A组显着低于B组(P<0.05),术后第2、3、7天A组低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第1天A组显着高于B组(P<0.05),术后第2、3、7天A组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MMSE评分术后第1天A组显着高于B组,(P<0.05),术后第2、3、7天A组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HAMA评分和HAMD评分术后第1天A组显着低于B组(P<0.05),术后第2、3、7天A组低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有利于老年髋部手术患者的术后早期康复。

王利平[3](2020)在《成人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监测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水平,识别其临床影响因素,评估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我们对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中心计划行心脏手术(冠状动脉移植术或/和瓣膜置换或成形术)的112名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按照医院焦虑与抑郁量表(HADS)分别于术前1-2天、术后6-8天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问卷评估,统计分析其人口统计学(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和术前临床特征(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资料,识别患者围术期发生焦虑、抑郁障碍的可能影响因素。根据HADS测评结果将患者分为焦虑组和无焦虑组,抑郁组和无抑郁组,分析围术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的变化,及其与术后主要结果院内死亡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病率(急性肾功能不全,新发脑血管疾病,有创通气时间延长,ICU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术后止疼药物的使用,二次手术,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的相关性。结果112名患者中约有1/3的患者发生焦虑、抑郁障碍,且术后焦虑和抑郁水平要高于术前(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情绪障碍组和无情绪障碍组患者在性别、文化程度、独居、吸烟、睡眠差、高血压病史、射血分数≤50%等因素方面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女性、睡眠质量差、射血分数低是患者发生焦虑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证实,焦虑、抑郁与心脏术后患者近期死亡率的无相关性(P>0.05),但与术后有创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止疼药物使用量、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呈正相关。结论心脏手术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的评估非常重要,尤其是对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有助于监测患者焦虑和抑郁的临床风险,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通过给予及时的心理预防咨询和心理干预治疗等措施改善患者情绪,从而降低患者心脏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医疗经济成本。

齐鑫[4](2019)在《动脉血乳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患者动脉血乳酸值及术后4小时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化验值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相关性。2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延迟脱机患者2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的变化趋势,为将来临床医务工作者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能否顺利脱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纵向观察的研究方法,调查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且按纳排标准选入的患者359例,其中出现延迟脱机患者(观察组)77例,未出现延迟脱机患者(对照组)282例。收集整理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长、“动脉旁路移植”数目、烟酒史、诊断结果、既往史以及患者术中、术后出入量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为患者术前24小时及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化验值,患者术前24小时及术后1小时、4小时、脱机前(或)自主呼吸功能锻炼后动脉血气分析值。资料的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χ2检验、t检验、Z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危险因素以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发生延迟脱机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的变化趋势。结果1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2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化验值的比较:术前2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t=1.407,P=0.163),术前2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t=-1.026,P=0.308),术前心肌肌钙蛋白T值(t=0.243,P=0.8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小时、4小时、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的比较:术后1小时动脉血乳酸值(t=2.285,P=0.024),术后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t=3.133,P=0.002),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t=6.02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小时、4小时、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动脉血乳酸平均值皆>2.0mmol/L,提示观察组患者术后机体处于高乳酸血症状态,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呈逐步上升趋势,对照组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呈先升高后再降至正常水平趋势。4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值的比较: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t=3.636,P<0.001)与术后4小时心肌肌钙蛋白T(t=3.223,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在判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能否正常脱机具有参考价值,尤其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超过4.552mmol/L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风险在90%以上。6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长的比较:手术时长(t=11.90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手术时间过长是造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危险因素。当手术时长高于4.90小时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风险为90%以上。结论1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值超过正常值高限的3倍、心肌肌钙蛋白T值大于1.0ng/mL、术后动脉血乳酸值过高是造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危险因素。2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发生延迟脱机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呈逐步上升趋势,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过高产生的主要原因与术后患者机体组织灌注不足及缺血缺氧有关。3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在判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能否正常脱机具有参考价值,尤其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4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手术时间过长是造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危险因素。

张强[5](2019)在《影响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康复的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遂宁地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资料的回顾分析,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导致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减少遂宁地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快速康复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本研究收集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诊断为心脏瓣膜病并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作显着性检验,对计数资料作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有序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以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e,CI)等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共184例患者中,死亡11例,肺部感染47例,发生率为25.54%;急性肾功能损伤25例,发生率为13.59%;低心排量综合征17例,发生率为9.24%;肺不张17例,发生率为9.24%;术后出血11例,发生率为5.98%;心律失常10例,发生率为5.43%;术后谵妄8例,发生率为4.35%。单因素分析提示: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输入红悬量、输入血浆量、性别、呼吸机辅助时间是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性别、术前肌酐值、合并高血压、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输入红悬量为急性肾功能损伤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心律失常为低心排量综合征潜在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合并COPD(OR=12.282,95%CI 2.180-69.190,P=0.004)、体外循环时间(OR=1.030,95%CI 1.001-1.059,P=0.042)、呼吸机辅助时间(OR=1.141,95%,CI 1.078-1.208,P=0.000)、输入红悬量(OR=1.001,95%CI 1.000-1.002,P=0.030)为术后肺部感染独立危险因素;输入红悬量(OR=1.001,95%CI 1.000-1.002,P=0.001)为急性肾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体外循环时间(OR=1.022,95%CI 1.005-1.040,P=0.011)、心律失常(OR=3.010,95%CI 1.027-8.820,P=0.045)为术后低心排量综合征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损伤、低心排量综合征是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康复的主要并发症;术前合并COPD是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增加术后发生肺部感染风险。输入红悬量与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损伤有关。体外循环时间和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与术后发生低心排量综合征有关。

杨明月[6](2019)在《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剖胸手术患者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胸科手术时间长、损伤大,术后疼痛强烈,强烈的应激反应会给机体带来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内环境紊乱。胸椎旁神经阻滞不仅使与手术相关的交感神经充分阻滞,还可阻滞手术部位躯体感觉神经的向心传导,从而降低了交感神经紧张,可明显的减轻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并发症。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剖胸手术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水平的影响。探讨全身麻醉复合椎旁神经阻滞能否抑制剖胸手术患者的应激激素的分泌,能否减少全身麻醉药的用量以及对术后镇痛效果的评价,为临床剖胸手术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行剖胸手术的患者70例,按手术单双日分组,单日为对照组A组,双日为观察组B组,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排除16人,A组纳入28人,B组纳入26人。A组: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B组: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椎旁神经阻滞组,B组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前行单侧胸椎旁神经阻滞。两组患者入室后生命体征平稳,全身麻醉诱导用药相同,术中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维持,维持心率、血压波动在术前基础值的25%上下,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观察组在椎旁神经阻滞前)(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1h(T3)、手术2h(T4)、术毕(T5)抽取血样,所采血样统一送检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皮质醇的浓度;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1h(T3)、手术2h(T4)、术毕(T5)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的用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术后6h、12h、24h的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镇痛评分;录术后6h、12h、24h的镇痛泵的追加次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结果1.A组与B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的差异(P>0.05)。2.B组与A组相比,两组患者的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浓度在(T1)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管插管时(T2)、手术1h(T3)、手术2h(T4)、术毕(T5)时间点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组与A组相比,在气管插管时(T2)、手术1h(T3)、手术2h(T4)、术毕(T5)时间点B组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B组与A组相比,B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的用量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B组与A组相比,B组在术后6h、12h、24h的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B组与A组相比,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镇痛泵的追加次数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B组与A组相比,B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胸椎旁神经阻滞抑制了NE、COR和ACTH的激素分泌,减轻了剖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2.胸椎旁神经阻滞减少剖胸手术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的用量,增加术后的镇痛效果。3.胸椎旁神经阻滞减少剖胸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并发症的发生率。

张伟英,叶文琴[7](2013)在《心脏术后精神障碍的研究现状》文中认为近年来,心脏外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病人手术生存率显着提升,人们不再单纯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判断手术成功与否,也非常注重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当前,心脏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居高不下,成为术后主要并发症,也是影响手术预后、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1,2]。现就心脏术后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何悦[8](2013)在《学龄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疼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大部分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需要依靠手术治疗才能长期存活,其中多数为外科开胸手术。然而,外科开胸手术后患儿需要忍受打开胸腔的巨大痛苦。术后疼痛对于先心病患儿可造成一系列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目前国内对先心病患儿术后疼痛的关注不足。临床工作者可以通过及时、规律、准确地评估,掌握患儿术后疼痛的变化规律,并为之后的疼痛预防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考虑到室间隔缺损为非紫绀型先心病中的代表病种,故有必要深入探讨室间隔缺损学龄前儿童术后疼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目的:描述3-7岁学龄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三天内(日间时段)疼痛现状及变化规律;探讨3-7岁学龄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便利选取北京市阜外医院室间隔缺损学龄前儿童144名。研究者在患儿术前结合家长提供的信息与病历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资料调查表;研究者记录患儿术后三天的日间时段(8am-8pm)每天7个时点(每次评估间隔2小时)、三天共21个时点的疼痛状况,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法让患儿进行主观疼痛评分,采用FLACC量表对患儿进行客观疼痛评分;采用术后治疗调查表记录患儿术后经历的医疗护理操作与镇静镇痛类药物的使用。结果:①室间隔缺损学龄前患儿主观疼痛评分的中位数在术后第一天的8am、10am两个时点均为6分;12n时主观疼痛评分的中位数下降至4分;2pm、4pm均为8分,达到术后第一天患儿主观疼痛评分的最大值;6pm、8pm两个时点均为4分。患儿主观疼痛评分的中位数在术后第二天的8am、l0am两个时点为6分,与术后第一天相同时点持平;12n、2pm两个时点主观疼痛评分的中位数下降至2分,相比术后第一天相同时点下降幅度大;但4pm时主观疼痛评分中位数又回升至4分;6pm与8pm的主观疼痛评分中位数再次下降至2分。患儿主观疼痛评分的中位数在术后第三天的8am为2分,其余六个时点均为0分。②室间隔缺损学龄前患儿客观疼痛评分的中位数在术后第一天的8am、10am、2pm、4pm四个时点均为4分,12n为3分,6pm与8pm均为2分。患儿客观疼痛评分的中位数在术后第二天的8am回升至3.5分,10am为3分,12n、6pm与8pm均为1分,2pm与4pm均为2分。患儿客观疼痛评分的中位数在术后第三天的七个时点均为0分。③患儿术后第一天8am至术后第二天4pm共12个时点的主观疼痛评分与相应时点的客观疼痛评分均呈正相关(r=0.71~0.86,P<0.01);术后第二天6pm至术后第三天4pm共8个时点,以及术后第三天8pm的主观疼痛评分与相应时点的客观疼痛评分均呈正相关(r=0.35-0.67,P<0.01);术后第三天6pm的主、客观疼痛评分不相关(r=-0.042,P>0.05)。④室间隔缺损学龄前患儿术后主观与客观疼痛评分有显着性差异,且主观疼痛评分高于客观疼痛评分(P<0.01)。⑤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术后经历的医疗护理操作、不同室缺部位、不同手术切口部位、既往有无手术史、外伤史或住院史是患儿术后疼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学龄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疼痛明显,中、重度疼痛发生率较高。患儿术后疼痛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改善,术后第一天是术后疼痛的高峰时段,术后第二天是术后疼痛下降最为显着的阶段,但个别医疗护理操作会导致术后疼痛的反弹,至术后第三天患儿术后疼痛基本缓解。护理人员应应用正确的方法连续评估患儿疼痛,从而了解室间隔缺损学龄前儿童术后疼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据此及时预防与调整缓解疼痛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方法等帮助患儿减轻术后疼痛,同时也提示后期研究应致力于探索减轻患儿术后疼痛的有效措施。

李小利[9](2012)在《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不良精神反应的心理基础及情志顺势心理治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针对目前心脏术后不良精神状态产生的心理机制临床和科研缺乏相关研究之现状,从人格特质、社会支持、患病行为特征、情绪心理状况方面,探索影响个体术后不良精神状态的相关维度,初步探讨术后不良精神状态产生的个体心理基础;了解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需求,探索适用于临床的心理干预方式。方法:1、心理特征研究主要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五态人格量表、患病行为问卷(IBQ)、恐惧视觉模拟评分(FAV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意识状态评估法(CAM)对52例患者进行综合评定,辅以访谈法和观察法。将术后出现不良精神反应的患者资料归为研究组,未出现不良精神反应的为对照组,采用Pearson相关、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处理结果,探索术前心理行为特点与影响。2、心理干预研究,干预组采用情志顺势心理治疗,综合患者、家属评价和研究者观察,进行多方位效果评估,t检验心理干预方法的效果。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恐惧、太阳人格T分、一般疑病(GH)、心理取向(P/S)、情感压抑(AI)、情绪紊乱(AD)、否认心因(D)、易激惹(I)、疾病确信(DA)、焦虑存在显着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术后精神反应与恐惧、患者太阳人格、AI、AD、I、SAS因子成显着正相关,与GH、D因子成显着负相关;相关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太阳人格、恐惧和情感压抑对术后不良精神反应有显着预测作用。2、经T检验,心理干预组患者术前焦虑恐惧情绪明显低于非干预组,术后干预组临床指标ICU停留时间、ICU最高舒张压、镇静药用量及精神状态优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术前具有阳性兴奋型人格特征,术前恐惧程度较为强烈且压抑内心情感的心理行为特点的患者,术后发生不良精神反应的可能性较大。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恐惧水平较高,并且有心理支持的需求,采用情志顺势心理治疗,术前可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可降低术后不良精神反应发生率,并有利于术后躯体恢复。

敖琴英[10](2010)在《全程无痛干预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抑郁及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抑郁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研究全程无痛干预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抑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将MMSE量表筛查大于24分、抑郁评分<50分,且年龄在60至79岁择期行消化道消化道肿瘤根治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无痛干预组(P组n=77)及对照组(C组n=73)。P组患者在住院过程采用常规护理+全程无痛干预,C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天、14天的抑郁自我评定得分,术后1h、6h、12h、24h、48h及72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老年认知功能量表得分,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1.VAS评分:C组患者术后除1h及72h外,其他各时点的VAS评分均高于P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及术后恢复情况:C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用量高于P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比较,C组长于P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抑郁得分:术前自我抑郁评定得分均小于5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7d及14d得分与其术前比较均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手术后7d及14d的抑郁自我评定得分均高于P组同时点得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认知功能评分:C组患者术后老年认知功能量表评分除“长记忆”、“动物名”和“临摹”项目外,其他各项目均低于P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两组患者术后7d的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与两组SECF量表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C组相关系数r=-0.315,P组相关系数r-0.369,提示两者存在相关性。结论:1术后抑郁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之间存在低度线性正相关。2围术期全程无痛干预能减轻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改善术后恢复情况。3围术期全程无痛干预能减少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抑郁及POCD的发生率。

二、心脏术后病人心理反应与术后镇痛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脏术后病人心理反应与术后镇痛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地佐辛术后镇痛对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情绪、睡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地佐辛术后镇痛对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睡眠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地佐辛术后镇痛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情绪及睡眠改善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不同麻醉药物对切口疼痛模型小鼠戊巴比妥钠致睡眠时间作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围术期不良情绪与术后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地佐辛在围术期镇痛应用的新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髋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髋部手术患者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3)成人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临床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及测评原则
        2.2.1 一般情况调查问卷
        2.2.2 医院焦虑与抑郁量表(HADS)
    2.3 研究方法
        2.3.1 伦理审查
        2.3.2 资料质量监控
    2.4 研究指标
        2.4.1 术前指标
        2.4.2 术后指标
        2.4.3 临床诊断标准
    2.5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纳入结果
    3.2 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资料
    3.3 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的变化
    3.4 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3.4.1 患者特征资料与围术期焦虑状态的关系
        3.4.2 患者特征资料与围术期抑郁状态的关系
        3.4.3 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5 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与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关系
        3.5.1 围术期焦虑状态与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3.5.2 围术期抑郁状态与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3.6 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与术后主要并发症的相关性
        3.6.1 围术期焦虑状态与主要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
        3.6.2 围术期抑郁状态与主要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第六章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动脉血乳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分组情况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含量的确定
        2.2 资料收集
        2.3 麻醉方法
        2.4 手术方法
        2.5 样本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2.6 具体指标的定义
        2.7 研究变量(测量指标)
    3 统计方法
    4 研究质量的控制
    5 伦理学原理
结果
    1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1.1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诊断内容的比较
        1.3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化验值的比较
        1.4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入量及术后当日出入量的比较
        1.5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 小时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1.6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4 小时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1.7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脱机前/SBT后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1.8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24 小时、术后1 小时、4 小时、脱机前/SBT后动脉血乳酸趋势比较
        1.9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4 小时化验值的比较
        1.10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脱机前/SBT后各项护理评估值比较
    2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3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延迟脱机患者的术后动脉血Lac临界值的计算
        3.1 OPCABG患者术后1 小时、4 小时、脱机前/SBT后动脉血Lac指标诊断价值分析
        3.2 OPCABG患者术后1 小时、4 小时、脱机前/SBT后动脉血Lac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
    4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延迟脱机患者的手术时长临界值的计算
        4.1 OPCABG患者手术时长诊断价值分析
        4.2 OPCABG手术时长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1 本研究与既往研究的结果比较
    2 OPCABG患者术后动脉血Lac值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2.1 OPCABG患者术后动脉血Lac值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
        2.2 护理干预措施
    3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术后4 小时CK-MB、c TnT值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
    4 OPCABG手术时长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
结论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因素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影响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康复的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ERACS在心脏外科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6)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剖胸手术患者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椎旁神经阻滞与术后镇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8)学龄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疼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操作性定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
    一、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一) 先天性心脏病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二) 室间隔缺损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意义及疾病回顾
    二、术后疼痛的概述
        (一) 疼痛的定义
        (二) 术后疼痛产生机制
        (三) 术后疼痛产生的原因
        (四) 术后疼痛对患儿的危害
        (五) 儿童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
        (六) 儿童术后疼痛的控制现状
    三、儿童术后疼痛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四、测量及研究工具的回顾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类型
    二、研究对象
        (一) 研究总体和样本
        (二) 样本的选择
        (三) 样本量的估计
        (四) 抽样方法
    三、研究指标和工具
        (一) 一般资料调查表
        (二) 疾病资料调查表
        (三) 术后治疗史
        (四) 术后疼痛评估工具
    四、资料收集的步骤
        (一) 资料收集前的准备
        (二) 收集资料的步骤
    五、资料分析方法
        (一) 统计描述
        (二) 统计分析
    六、质量控制
        (一) 研究设计阶段
        (二) 资料收集阶段
        (三) 数据录入阶段
        (四) 资料分析阶段
        (五) 资料总结阶段
    七、伦理问题
第四章 结果
    一、一般资料
    二、学龄前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疼痛的评估结果
        (一) 学龄前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各时点疼痛现状
        (二) 学龄前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主、客观疼痛评分相关性分析
        (三) 学龄前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主、客观疼痛评分的非参数检验
        (四) 学龄前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疼痛的变化趋势
    三、学龄前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疼痛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四、影响学龄前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疼痛的单因素分析
    五、影响学龄前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疼痛的多因素分析
第五章 讨论
    一、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分析
    二、学龄前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疼痛评估结果分析
    三、学龄前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疼痛影响因素的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局限性
    四、对今后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 知情同意书
    附件二 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件三 疾病资料调查表
    附件四 术后治疗调查表
    附件五 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
    附件六 疼痛行为评估量表
    附件七 室间隔缺损型先天性心脏病学龄前儿童术后疼痛评分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9)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不良精神反应的心理基础及情志顺势心理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1 心脏手术患者相关心理问题的研究现状
    2 术后不良精神反应临床表现
        2.1 认知功能障碍
        2.2 情感状态紊乱
    3 原因及机制
        3.1 人口学易发因素
        3.2 医学促发因素
        3.3 心理学因素
    4 心理干预的研究现状
    5 问题的提出
研究一 术后不良精神反应相关心理因素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对象来源及分布
        1.2 纳入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2.2 研究工具和指标
        2.3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及疾病特征状况
        3.2 人格特征分析
        3.3 术前情绪特征
        3.4 患病行为分析
        3.5 社会支持情况分析
        3.6 恐惧等级与其他因子的单因素分析
        3.7 各心理因子间的相关分析
        3.8 Logistic 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患者一般情况
        4.2 术后出现精神反应患者的人格特征
        4.3 术后出现精神反应患者的术前情绪特征
        4.4 术后出现精神反应患者的患病行为特征
        4.5 术后出现精神反应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
研究二 心外科患者术前情志顺势心理治疗研究
    前言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心理干预方法
        2.2 评定方法
        2.3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干预前后及手术前后情绪状态比较
        3.2 干预组与对照组 ICU 术后精神反应情况分析
        3.3 术后 ICU 生理指标的测量记录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符号说明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详细摘要

(10)全程无痛干预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抑郁及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疼痛
    1.2 术后抑郁
    1.3 术后认知功能
    1.4 围术期疼痛控制的现状
    1.5 本研究目的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选择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分组方法及处理措施
        2.2.1 随机分组方法
        2.2.2 对照组
        2.2.3 无痛干预组
    2.3 研究工具介绍及使用方案
        2.3.1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2.3.2 抑郁自我评定量表
        2.3.3 老年认知功能量表
        2.3.4 视觉模拟评分法
    2.4 检测方法及参数记录
        2.4.1 术前筛查
        2.4.2 术后认知功能状态检查
        2.4.3 VAS评分
        2.4.4 抑郁自我评定
        2.4.5 其他指标的记录
    2.5 质量控制
    2.6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3.3 术后VAS评分比较
        3.3.1 组间比较
        3.3.2 组内比较
    3.4 抑郁自我评定量表得分情况比较
        3.4.1 组间比较
        3.4.2 组内比较
        3.4.3. 抑郁自我评定量表各分值分布情况比较
    3.5 SECF量表比较
        3.5.1 SECF各分量表粗分及总分比较
        3.5.2 SECF各分量表低于划界分病例数比较
    3.6 术后抑郁与术后认知功能的关系
第四章 讨论
    4.1 全程无痛干预对老年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
        4.1.1 全程无痛干预对术后镇痛药物用量的影响
        4.1.2 全程无痛干预对两组患者VAS评分的影响
    4.2 全程无痛干预对老年患者术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
    4.3 全程无痛干预对于老年患者POCD发生率的影响
    4.4 术后抑郁与POCD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4.5 全程无痛干预对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4.6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四、心脏术后病人心理反应与术后镇痛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地佐辛术后镇痛对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情绪、睡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赵鹏.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
  • [2]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髋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D]. 段嘉.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3]成人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D]. 王利平. 兰州大学, 2020(01)
  • [4]动脉血乳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的研究[D]. 齐鑫.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5]影响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康复的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D]. 张强. 川北医学院, 2019(04)
  • [6]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剖胸手术患者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D]. 杨明月.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7]心脏术后精神障碍的研究现状[J]. 张伟英,叶文琴. 护理研究, 2013(22)
  • [8]学龄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疼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何悦.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S2)
  • [9]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不良精神反应的心理基础及情志顺势心理治疗研究[D]. 李小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10]全程无痛干预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抑郁及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D]. 敖琴英. 中南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心脏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