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看法

我对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看法

一、高校“两课”教学改革之我见(论文文献综述)

赵癸萍[1](2017)在《大学生学风教育研究》文中指出学风是学习、治学和研究过程中形成的风气和氛围,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学风的内核是蕴藏在学习中的价值观念与价值追求,学风的外显是人们学习的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和群体氛围。学风弥漫于大学生学习全过程,对大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方式、思想认识和精神面貌都有重要作用。开展大学生学风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大学德育实效、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优化当前社会风气的共同需要,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学风产生于学习过程之中,与教师的教风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组成学校校风的两大核心构成。大学生学风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交叉与融合,与学风建设在思维取向、实施主体和衡量方法方面存在差异,可适度区分。探究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本质,须沿着学习、大学生学风和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思维脉络,层层深入、多维探查。学习的本质观呈现知识习得、意义建构、社会融入和全面发展四个方面。大学生学风的本质,从不同角度归结为学习的氛围、学术的文化和学习的价值三层本质。从不同视角看,大学生学风教育在行为层面是学习行为的规范,在环境层面是学习氛围的营造,在学术层面是学术文化的传承,在精神层面是学习价值的引领,呈现出多维本质,具有导向性、建构性、自主性、互动性、养成性、潜隐性和群体性特征。大学生学风教育具备深厚的思想资源。中国古代学风教育思想讲求自强不息、勤勉治学、学思结合、诚信笃实和学以致用风气,从传统文化脉络框定了学风教育的部分核心内容,也铸就了我国古代崇尚学习者勤奋刻苦、克服一切困难的主导旨趣,对学习兴趣的启发、学习热情的培养关注不太多。现代西方的学风教育理论中,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讲求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推动学习者的自我实现;社会学习教育理论秉持交互决定论思想,高度强调观察学习和自我效能感培养,并探讨学习道德的自我开脱;终身学习教育理论将学习作为生存的基本手段,倡导终身学习思想和建设学习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和社会文化环境,提倡协作式学习、情境化学习,都极大扩充了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弥补了我国古代学风教育思想的部分缺陷。马克思主义学风教育理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和注重解放思想,奠定了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原则,构成了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支柱性理论。从本研究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大学生学风呈现主流积极向上,但局部问题较为严重的现状。从积极方面看,大学生群体确立了较高远的学习目标,具备较正确的学习认知,对学习诚信遵守较好,具有较端正的学习态度,总体状况积极良好。从消极方面看,部分大学生学习目的功利性明显,学习价值观尚存在偏差,对学习诚信的立场偏轨,学习行为的自律匮乏。总体而言,大学生学风呈现自发性、分化性、失范性和从众性的特征。针对大学生学风的现实状况,各高校积极开展学风教育活动,呈现积极成果与消极问题共存局面。高校不同教育主体高度重视学风教育,但学工队伍、教务管理队伍、教师队伍等不同系统间力量缺乏整合。各高校的大学生学风教育体制机制在逐步建立,但长效机制建设严重不足,制度的执行力不强。学风教育的活动较为丰富,学生总体感受与评价中等偏上,但缺乏对大学生学习内在价值的引领,教育方法难脱呆板陈旧的嫌疑。从内容构成角度看,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思想内涵极其丰富。依据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现实状况和全国131所高校学风内容的语义归纳,本研究将大学生学风教育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培养大学生的进取之风、诚信之风、严谨之风和创新之风。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科学发展教育和竞争态势教育是进取学风的主要教育内容。诚信价值教育、诚信品质教育、诚信法制教育和诚信实践教育是诚信学风的主要内容。求是精神教育、科学态度教育和严谨风格教育构成了严谨学风的主要内容。开拓意识教育、创造精神教育和质疑精神教育构成了创新学风的主要内容。大学生进取之风、诚信之风、严谨之风和创新之风的广阔思想内涵,凸显了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属性。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有效推进,主要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从途径拓展看,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和教学相长的主体互动,实现对大学生学习价值的外在启发与内在反思;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协同一致,实现教育者的力量整合,改善教育力量分散的不良教育现状;通过文化育人、制度育人和实践育人的结合,扩展教育形式和覆盖面;通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避免学校孤军作战的不良局面。从机制创新看,要建立和健全学业指导机制、学业评价机制、学业激励机制、学业预警机制和学业淘汰机制,建立大学生学风教育的长效机制,增强教育制度的执行力。从教育方法看,可以采用启迪法、示范法、规范法、竞争法和渗透法等多种方法,削弱大学生的抗拒心理,丰富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方法运用。从环境优化看,大学生学风教育要重点优化宿舍、班级、校园和社会四大区域,提升学风教育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相关性和融入度,阻断不良学习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构建良性的学习外部环境。

武学志[2](2008)在《浅议高校“两课”教学改革》文中认为本文从高校"两课"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两课"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了"两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王新文[3](2007)在《走出困境:制约高校“两课”教学的因素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两课”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简称,是我国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它能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此非常重视,但是,现实的“两课”教学却和其应有的效果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表现在学校管理层上是务虚的课程,务虚的重视,教师难以适应教学要求和巨大的教学压力,学生厌学现象严重。究其原因有多元化价值观念和社会转型期环境因素,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教学内容缺乏严密的逻辑体系,教学方法单一,师生的主导和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针对现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中得到了“两课”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开展社会实践、灌输和启发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和重视榜样的身教作用等方法的启发。经过分析,“两课”教学还应该正确认识环境的制约作用,高度重视“两课”教学工作,加强学科建设,确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两课”教学的效果。

闫海玉[4](2003)在《高校“两课”课程设置之我见》文中指出高校"两课"课程设置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在保持课程总门类不增加的前提下,合并一些学科相同、内容相近或相关的课程,增设一些适用性强的选修课程。同时努力搞活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张立兴,郇延民[5](2002)在《高校“两课”教学改革之我见》文中认为高校“两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形势的发展 ,“两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改革 ,适应高等教育和时代变化、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王志芳[6](2001)在《高校两课教学改革之我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高校“两课”教学现状令人堪忧。究其原因,主要有某些领导重视不够,教材质量欠佳,课堂教学理论脱离实际,教学形式单一,方法死板,手段落后,实用性不强。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教改措施。

王一[7](2020)在《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必须要扣好大学生发展的第一粒扣子,为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固本铸魂。尤其在全球形势日趋复杂、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在稳步前进的同时也受到了较为激烈的冲击和挑战。因此,如何根据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创新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研究,提高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论文运用了文献参考法、跨学科分析法、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等多样化研究手法,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的重要论述为理论指导开展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研究,拓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研究中的具体实践界域,体现了一定的前沿性和创新性。本论文主要是四部分内容构成,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绪论部分主要对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之处等进行了阐述。第一章是界定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研究的相关概念。意识形态是一个颇为复杂的概念,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因此在这一部分梳理了意识形态发展历史,集中探讨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教育、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的重要论述,厘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教育、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第二章是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新形势,这是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现实挑战。此章集中分析了在全球形势日趋复杂、科技手段日新月异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和分析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是加强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具体路径,这是本论文提出的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具体对策。主要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对创新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探讨,以期对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产生一定裨益。

贺光明[8](2019)在《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文中指出努力提高和深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高校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顺利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加强的关键工作和探讨的重要课题。进行心理学视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可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供实践指导,因而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正确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科学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适切与灵活选用教育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体体现为:教育目标设立由成为社会公民转向成为社会公民与全面发展,教育内容构建由注重社会需要转向重视身心发展和个体需求,教育方式方法选用由注重灌输说教转向适切和灵活。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特征是合规律性、知情意行统一性、民主平等性、情感互动性和自我内化性。心理学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供了依据,体现为:依据积极心理学和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设立教育目标,依据人本主义心理学、最近发展区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选择教育内容,依据建构主义心理学选用教育方式方法,依据态度心理学优化教育过程,依据道德心理学以更好协调教育要素,依据差异心理学以更好把握教育对象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目标有效性、教育内容有效性、教育方式方法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教育环境有效性、教育者有效性、保障体系有效性、党团组织有效性、教育结果有效性9个维度。鉴于教师和学生的认知差异,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调查问卷》分为教师卷和学生卷,其中教师卷包括教育目标有效性、教育内容有效性、教育方式方法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教育环境有效性、教育者有效性、保障体系有效性、教育结果有效性8个维度,学生卷包括教育内容有效性、教育方式方法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教育环境有效性、教育者有效性、党团组织有效性、教育结果有效性7个维度。调研显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较有效,但未达到有效和非常有效水平。教师对其8个维度的评估从高到低依次为:教育目标有效性,教育内容有效性,保障体系有效性,教育环境有效性,教育者有效性,教育结果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教育方式方法有效性。学生对其7个维度的评估从高到低依次为:教育内容有效性,教育者有效性,党团组织有效性,教育环境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教育结果有效性,教育方式方法有效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目标有效性、教育环境有效性、教育内容有效性、教育者有效性、教育结果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党团组织有效性、教育方式方法有效性、保障体系有效性等9个自变量对因变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影响显着,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教育目标有效性、教育环境有效性、教育内容有效性、教育者有效性、教育结果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党团组织有效性、教育方式方法有效性、保障体系有效性。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教育者的知识、能力、素质、教学投入,也包括大学生的认同、配合、支持和投入;既包括环境因素中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网络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又包括学校组织领导体系、学校管理运行机制等。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调研结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心理学视域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有效性的对策包括:在教育目标设立上,要正确设立教育目标,完善教育目标体系;在教育内容选择上,要满足大学生心理需要,要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在教育方式方法选用上,要兼顾大学生个体差异、重视自我教育、注重社会实践;在教育过程上,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注重学生内化、重视师生合作;在教育环境构建上,要营造心理环境、净化网络环境、利用群体心理效应。

夏菲菲[9](2019)在《当代中美医学人文教育比较研究 ——基于伦理学视角》文中指出伴随社会和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医学人文教育已成为当前医学人才培养的重点所在,因此,医学院校开始加大对医学人文教育的投入力度。培养医术精湛和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和艰巨任务。如何发展构建医学人文教育体系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全文共分四个章节:第一部分是前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技术路线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和美国医学人文教育发展的现状。首先,基于丰富的文献资料分析总结当代美国医学教育发展情况,即美国学生医学人文基础扎实、人文教学与医学教学结合紧密、方式灵活多样;其次,根据文献尤其是近10年国内文献资料分析整理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现状。我国在课程设置、考评机制和课程体系确立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为中美国两国医学人文教育差异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中美两国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存在的差异。提出了若干对比的不同之处:培养定位上,美国注重毛坯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中国注重复合型医学精英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上,美国课程模式主要是自主选择和整合课程,中国主要是学科式课程模块;教学方法上,美国以课堂讨论、课外活动、期末考试、教师评价等多方面共同考核学生综合能力;中国主要是课堂教授小组见习方法;考核方式上,美国在考核上方式多样,而我国主要以学期末书面考试为主;在师资培养方面,美国具有相当完整的师资培养体系,而我国目前让处于探索阶段。中美两国间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借鉴美国医学人文教育的成功之处,因此在第四部分提出改进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对策建议。从改革医学院校人文教育机制、改革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课程体系、重视临床阶段的人文教育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综合以上分析,本文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充分的文献基础上,结合中美两国当前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对两国在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师资培养等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探索新形势下当代中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策略,提出进一步完善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对策建议,为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塑造医学人文情怀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李甲亮,单长青,隋涛,荣琨[10](2018)在《嵌入式应用型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文中提出针对当前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提出了针对"两课"及新生导论教学、应用型实验项目库、实习实训、素质拓展、分流培养等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嵌入化教学模式改革思路,并在滨州学院进行了应用,以实现更有效的组织专业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实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环境工程师的目的。

二、高校“两课”教学改革之我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两课”教学改革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学生学风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研究意义
        (一)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二) 增强大学德育实效的内在需要
        (三)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
        (四) 优化当前社会风气的客观需要
    二、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研究路径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重点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本质特征
    一、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概念体系
        (一) 学习与学风
        (二) 学风与教风
        (三) 学风与校风
        (四) 大学生学风教育
    二、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本质体系
        (一) 学习的本质
        (二) 大学生学风的本质
        (三)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本质
    三、大学生学风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 导向性
        (二) 建构性
        (三) 自主性
        (四) 互动性
        (五) 养成性
        (六) 潜隐性
        (七) 群体性
第二章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思想资源
    一、中国古代学风教育思想
        (一) 自强不息
        (二) 勤勉治学
        (三) 学思结合
        (四) 诚信笃实
        (五) 学以致用
    二、现代西方学风教育理论
        (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 社会学习教育理论
        (三) 终身学习教育理论
        (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学风教育理论
        (一) 理论联系实际
        (二) 坚持实事求是
        (三) 注重解放思想
第三章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学风教育的实证调查
        (一)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问卷设计
        (二)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调查实施
    二、大学生学风的现状和特点
        (一) 大学生学风的现状
        (二) 大学生学风的特点
    三、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现状和成因
        (一)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实施现状
        (二)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问题成因
第四章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进取之风教育
        (一) 理想信念教育
        (二) 社会责任教育
        (三) 科学发展教育
        (四) 竞争态势教育
    二、诚信之风教育
        (一) 诚信价值教育
        (二) 诚信品质教育
        (三) 诚信法制教育
        (四) 诚信实践教育
    三、严谨之风教育
        (一) 求是精神教育
        (二) 科学态度教育
        (三) 严谨风格教育
    四、创新之风教育
        (一) 开拓意识教育
        (二) 创造精神教育
        (三) 质疑精神教育
第五章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有效推进
    一、大学生学风教育的途径拓展
        (一) 教师教育、自我教育和互动教育相结合
        (二)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相结合
        (三) 文化育人、制度育人和实践育人相结合
        (四)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
    二、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机制创新
        (一) 建立学业指导机制
        (二) 完善学业评价机制
        (三) 改进学业激励机制
        (四) 运用学业预警机制
        (五) 引进学业淘汰机制
    三、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方法探索
        (一) 启迪法
        (二) 示范法
        (三) 规范法
        (四) 竞争法
        (五) 渗透法
    四、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环境优化
        (一) 优化宿舍环境
        (二) 优化班级环境
        (三) 优化校园环境
        (四) 优化社会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论文写作的故事
攻博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附录一: 全国高校学风汇总
附录二: 大学生学风教育调查问卷

(3)走出困境:制约高校“两课”教学的因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现状
第二章 困境:“两课”教学备受制约的现状
    一、管理层:务虚的课程,务虚的重视
    二、教师:特定的学科要求,沉重的工作负荷
    三、学生:“两课”教学内容空泛,厌学现象严重
第三章 探索:制约“两课”教学的诸因素分析
    一、环境:多元化价值观念和经济社会转型的影响
    二、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手段
    三、内容:缺乏严密的逻辑体系
    四、方法1:教学手段、组织形式和考核方法单一
    五、师生: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第四章 对策(上):从历史中寻求启示
    一、可资借鉴的原则和方法
        1. 教学原则: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2. 拓展课堂:把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课堂
        3. 教学方式:灌输与启发相结合
        4. 考评方法:笔试与口试相结合
        5. 重视身教:榜样示范法
    二、辩证地看待历史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第五章 对策(下):走出“两课”困境的教学论思考
    一、观念转变:正确认识环境对“两课”教学的制约
    二、高度重视:突破“两课”教学制约因素的前提
    三、“两课”学科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的基础
    四、师导作用:“两课”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
    五、生本理念:贯穿“两课”教学的全过程
    六、改进方法:丰富“两课”教学的课堂模式
    七、科学考评:改革“两课”教学的考评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5)高校“两课”教学改革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一、“两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两课”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1.“两课”教学在内容上要与时俱进, 适应时代要求。
    2.在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上要加大改革力度, 不断创新。
    3.改革“两课”的考试模式。
    4.“两课”教学要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三、“两课”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7)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发展趋势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相关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辨析
        一、意识形态
        二、意识形态教育
        三、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第二节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的重要论述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论述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论述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形势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时代境遇
        一、全球化对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挑战
        二、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挑战
        三、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挑战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念存在的问题
        二、网络“微”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安全存在的问题
        三、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方法和途径有待改进
第三章 加强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具体路径
    第一节 不忘铸魂育人初心,牢记精神文明使命
        一、坚持立德树人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价值依归
        二、提升文化自信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大命题
        三、构建中国精神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首要任务
    第二节 优化媒体引导路径,紧握意识形态话语权
        一、保证实事求是的话语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必经之路
        二、催发心理共鸣的话语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情感辅助
        三、坚定正确导向的话语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应有之义
    第三节 深化学校课堂改革,成就意识形态教育新气象
        一、创新学校课堂教学,提高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
        二、依托第二课堂设计,提高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灵活性
        三、拓展文化精神边界,提高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针对性
    第四节 跟上信息技术潮流,开展新时代思想引领
        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储备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线上人才
        二、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治理
        三、建设智慧校园平台,提升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实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统计学审核证明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及获奖情况
致谢

(8)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国外研究现状
        1.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局限与展望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论
    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础理论
        2.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内涵
        2.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要素
    2.2 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内涵
        2.2.1 教育目标设立:由成为社会公民转向成为社会公民和全面发展
        2.2.2 教育内容选择:由注重社会需要转向重视身心发展和个体需求
        2.2.3 教育方式方法选用:由注重灌输说教转向适切和灵活
    2.3 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特征
        2.3.1 合规律性
        2.3.2 知情意行统一性
        2.3.3 民主平等性
        2.3.4 情感互动性
        2.3.5 自我内化性
    2.4 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依据
        2.4.1 教育目标设立的依据
        2.4.2 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
        2.4.3 方式方法选用的依据
        2.4.4 教育过程优化的依据
        2.4.5 教育要素协调的依据
        2.4.6 教育对象把握的依据
第3章 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现状
    3.1 调查目的、对象、信度与效度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问卷信度与效度
    3.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分析
        3.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描述性分析
        3.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回归分析
        3.2.3 结果与讨论
第4章 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4.1 心理学视域下教育者因素
        4.1.1 教育者知识有缺陷
        4.1.2 教育者能力不很强
        4.1.3 教育者素质不太高
        4.1.4 教育者教学投入不足
    4.2 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自身因素
        4.2.1 大学生认同不高
        4.2.2 大学生配合不好
        4.2.3 大学生支持不够
        4.2.4 大学生投入不足
    4.3 心理学视域下教育环境因素
        4.3.1 复杂国际国内环境增加思想政治教育难度
        4.3.2 学校及周边环境教育合力还没有真正形成
        4.3.3 家庭教育环境负面因素制约学校教育效能
        4.3.4 网络文化环境消极效应削弱课堂教学效果
        4.3.5 心理环境渗透隐性教育功能尚未高度重视
    4.4 心理学视域下学校组织因素
        4.4.1 学校组织领导体系不够健全
        4.4.2 学校管理机制运行不很顺畅
第5章 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对策
    5.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效性的提升对策
        5.1.1 正确设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5.1.2 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
    5.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效性的提升对策
        5.2.1 教育内容选择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5.2.2 教育内容选择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5.2.3 教育内容选择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
    5.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有效性的提升对策
        5.3.1 教育方式方法选用兼顾个体差异
        5.3.2 教育方式方法选用重视自我教育
        5.3.3 教育方式方法选用注重社会实践
    5.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效性的提升对策
        5.4.1 教育过程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5.4.2 教育过程注重学生内化
        5.4.3 教育过程重视师生合作
    5.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效性的提升对策
        5.5.1 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环境
        5.5.2 净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
        5.5.3 利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体心理效应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C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调查问卷(学生卷)
致谢

(9)当代中美医学人文教育比较研究 ——基于伦理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3.4 技术路线
第2章 当代中美医学人文教育现状
    2.1 当代美国医学人文教育现状
        2.1.1 医学生具备宽泛扎实的人文学习基础
        2.1.2 医学教学与人文教学交融渗透互为促进
        2.1.3 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展人文教育
    2.2 当代中国医学人文教育现状
        2.2.1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越来越受重视
        2.2.2 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不足
        2.2.3 人文教育考评机制缺失
        2.2.4 人文教育缺乏系统性,完整性
第3章 中美医学人文教育比较
    3.1 中美医学人文教育培养目标与定位比较
        3.1.1 美国医学人文教育培养目标与定位
        3.1.2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培养目标与定位
        3.1.3 中美培养目标与定位的差异
    3.2 中美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设置比较
        3.2.1 美国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情况
        3.2.2 我国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情况
        3.2.3 中美课程设置的差异
    3.3 中美医学人文教育教学考核方法比较
        3.3.1 美国医学人文教育教学考核方法
        3.3.2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教学、考核方法
        3.3.3 中美教育教学、考核方法的差异
    3.4 中美师资队伍建设比较
        3.4.1 美国师资队伍建设
        3.4.2 我国师资队伍建设
        3.4.3 中美国师资队伍建设差异
第4章 改进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对策
    4.1 探索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
        4.1.1 根据实际需求,因时施教
        4.1.2 在医学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
        4.1.3 在人文教育中融合医学教育
    4.2 增设人文教育课程,提升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4.2.1 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基本素养
        4.2.2 临床学习阶段:关注职业素质教育
    4.3 增强人文教育师资力量
        4.3.1 完善医学院校教师队伍
        4.3.2 建构教师人文素质考核制度
        4.3.3 提升专业教师综合素质
        4.3.4 增加培训交流机会
    4.4 改革人文教育方式方法
        4.4.1 优化人文教育教学方法
        4.4.2 增强人文教育实效性
结束语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嵌入式应用型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
2 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3 嵌入式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4 嵌入式应用型人才培养运行模式与实践
5 结语

四、高校“两课”教学改革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生学风教育研究[D]. 赵癸萍. 武汉大学, 2017(06)
  • [2]浅议高校“两课”教学改革[J]. 武学志.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6)
  • [3]走出困境:制约高校“两课”教学的因素及对策[D]. 王新文. 南京师范大学, 2007(03)
  • [4]高校“两课”课程设置之我见[J]. 闫海玉.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4)
  • [5]高校“两课”教学改革之我见[J]. 张立兴,郇延民.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2(04)
  • [6]高校两课教学改革之我见[J]. 王志芳. 中国电力教育, 2001(03)
  • [7]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 王一.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8]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 贺光明. 湖南大学, 2019(08)
  • [9]当代中美医学人文教育比较研究 ——基于伦理学视角[D]. 夏菲菲.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4)
  • [10]嵌入式应用型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李甲亮,单长青,隋涛,荣琨. 广州化工, 2018(20)

标签:;  ;  ;  ;  ;  

我对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看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