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器下乳腺癌切场简明定位技术

模拟器下乳腺癌切场简明定位技术

一、模拟机下乳腺癌切线野简明定位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1](2017)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年版)》文中研究表明1乳腺癌筛查指南(附录Ⅰ)2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Ⅱ)3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Ⅲ)4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Ⅳ)5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6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报告规范(附录Ⅴ)7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8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9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临床指南10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11乳腺癌患者康复治疗共识12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13乳腺原位(内)癌治疗指南14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15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16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附录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2](2015)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文中研究说明1乳腺癌筛查指南2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Ⅱ)3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Ⅲ)4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Ⅳ)5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6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报告规范7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8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9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射治疗临床指南10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11乳腺癌患者康复治疗共识

夏小林,陈炳光,林世寅[3](2017)在《乳腺癌三野照射的精确匹配技术》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一种新的乳腺癌三野等中心照射放疗计划的设计方法。方法患者采用真空袋固定体位,全乳或胸壁设两侧切线野,采用四分之一野等中心照射,锁骨上区域采用单野的半束照射技术,且与全乳或胸壁的切线野采用同一等中心;并对整个放疗计划过程依据向量旋转的基本理论予以模拟设计。结果只需利用加速器固有的独立运动准直器便可在切线野与锁骨上野的空间衔接平面实现射野的无缝衔接,从而在射野匹配区达到了几何光学与物理剂量学上的双匹配。结论该单中心乳腺癌三野照射技术能够满足在射野匹配区不同治疗深度光学与剂量学的精确匹配,进而既满足了靶区的剂量学要求,又有效保护了正常组织,较常规照射组有明显的治疗优势。

徐丙臣[4](2015)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照射技术比较》文中指出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具有治疗时间短,靶区剂量适形度好,危及器官受照量小等优点,随着VMAT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由于呼吸动度的原因,存在着肿瘤靶区漏照的问题。4D-CT可以采集患者各呼吸时相的图像,经过软件分析得出胸廓的动度阈值。将该阈值作为VMAT治疗计划中MLC外放的范围值,从而解决乳腺癌VMAT照射技术中所存在的靶区漏照问题。对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三种照射技术进行剂量学比较。4D-CT定位扫描,获得10个呼吸时相的影像信息,分析后获得胸廓呼吸动度阈值。取呼气末影像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在同一患者的影像中分别制作3D-CRT、4F-HIMRT、VMAT 3种治疗计划。PTV剂量50Gy。比较各计划之间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各项参数。同时比较3种计划平均治疗时间的差异。其中VMAT计划中,对MLC进行一定外放,解决呼吸运动引起的靶区漏照问题。利用4D-CT获得的呼吸时相数据,经过分析后得出呼吸动度阈值,做为外放的参考值。与切线野和调强计划相比,VMAT组明显提高了肿瘤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P<0.05)。VMAT组肺脏V20低于3D-CRT与IMRT组,V10、V5高于3D-CRT与IMRT组。VMAT组心脏V30,V40均低于3D-CRT与IMRT组。VMAT组对侧乳腺Dmax与Dmean高于3D-CRT与4F-HIMRT组。3D-CRT、4F-HIMRT、VMAT三种计划的治疗时间分别(110±5s)、(145±6s)、(105±6s)。与其它两种照射技术比较,VMAT改善了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性,降低了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减少了治疗时间。与此同时,危及器官的低剂量区域有所增加。

宋永浩,夏炎春,周诚忠,夏海波[5](2014)在《利用PACS系统行乳腺癌术后放疗胸壁切线野的设计》文中指出目的:利用PACS系统设计乳腺癌术后放疗胸壁切线野。方法:3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行放疗的患者经过胸部CT扫描后,在医生工作站PACS系统上传的CT图像上,利用PACS系统窗口提供的"划线"、"距离测量"、"角度"等工具,确定胸壁切线野的大小和角度,并保证肺受照厚度(CLD)<3cm。结果:3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胸壁切线野的肺受照厚度(CLD)均<3cm,无1例在照射过程和照射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结论:利用PACS系统设计乳腺癌术后放疗胸壁切线野,可以保证放射性肺炎的发生降低到最低点,并缩短定位时间,患者感觉更加舒适耐受,减少医患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

夏小林[6](2013)在《基于向量旋转理论的乳腺癌三野照射无缝衔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于向量旋转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乳腺癌三野无缝衔接等中心照射放疗计划设计方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切线野与锁骨上野在射野相邻处的匹配难题,使其在衔接区满足光学上和物理剂量学上的双匹配。对于5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真空袋固定体位,全乳或胸壁设两侧切线野,采用四分之一野等中心照射,锁骨上野设为单野照射,采用与切线野同中心的半野技术照射;并对整个放疗计划过程依据向量旋转的基本理论予以模拟设计,使得切线野与锁骨上野在整个衔接区达到精确匹配。在此基础上,本文依托放疗专用模体,剂量仪以及放疗计划系统从光学和剂量学对本文提出的计划设计新方法与目前常规的三野照射方法予以比较验证,有关结果证实了本方法的优越性。在模体验证方面,本无缝衔接组可以满足在整个射野匹配区所有治疗深度精确的光学衔接,而常规照射组在衔接区则存在明显的光野重叠,且随着治疗深度的增加趋于明显,意味着在患者体内有明显的过剂量区,剂量最大点已超过处方剂量的20%。无缝衔接组在所有治疗深度均没有体现出较大剂量梯度变化,剂量分布均匀,符合临床剂量学四原则。另一方面,利用计划系统对临床病例的剂量学评估发现:两组计划在靶区PTV覆盖率V95%﹑V100%差别很小,但本无缝衔接组靶区剂量均匀性要优于常规照射组,不存在剂量学上的冷,热点。两组计划在同侧肺的剂量分布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与2级肺炎评估值直接相关的V20常规照射组为21%,本无缝衔接组为10%;作为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参考值V13常规照射组为24%,本无缝衔接组为14%。由此可见常规照射组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放射性肺炎的可能性。而作为评估放射性肺炎诱因的V5两组计划更是存在很大区别,本无缝衔接组低于常规照射组13%,表明采用本无缝衔接三野照射可比常规照射大大减轻诱发放射性肺炎的可能性。本文所提供的一种新的乳腺癌单中心设计方法可使患者仅用真空垫仰卧位固定,无需添加任何附加装置,提高了定摆位的重复性,方法简明﹑快速﹑准确。切线野与锁骨上野在射野衔接区不同的治疗深度在光学上真正做到无缝衔接,进而在物理剂量学上达到良好匹配,从而既满足了靶区的剂量学要求,又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正常组织,较常规照射组有明显的治疗优势。在56例临床应用上,无缝衔接组无论在肿瘤控制率、患者生存率,还是放射性肺炎诱发率等指标上都体现出明显的治疗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陈成,吴浩,宋宪强[7](2010)在《乳腺癌等中心半野照射定位技术》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乳腺癌切线野等中心定位方法。方法采用乳腺托架、等中心(SAD)摆位、半野照射等技术对乳腺癌行术后切线放疗,总结出一套合理的摆位和定位技术。结果与结论该方法简单明了,步骤清晰,快捷准确,在实际使用中能极大的缩短切线野的定位时间。

邢晓汾,郭瑞嵩,王鹤皋,金晓丽,刘建庭,崔桐[8](2009)在《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野中野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野中野适形调强照射技术方法,并与常规全乳切线野照射技术进行剂量学对比。方法:选取22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在CT模拟机下对乳腺部位行薄层定位扫描,将定位图像传输至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全乳野中野计划设计:在全乳两切线适形野的基础上挡去高剂量区部分,另设计2-4个小跳数射野以降低靶区最高剂量和调整高剂量区的范围及所在位置。处方剂量50Gy/25次,要求95%的靶区接受处方剂量;然后利用其CT模拟定位资料按照常规切线野射野方法在治疗计划上模拟常规切线野治疗计划,对野中野计划和常规射野计划进行靶区适形性、靶区均匀性和危及器官受量的比较。结果:野中野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适形度、均匀性优于常规切线野照射,靶区内超过110%处方剂量的体积明显小于常规切线野技术。减少了肺组织V20的体积,降低了心脏的平均剂量和受照体积。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野中野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是一种有益的全乳照射技术。

史建军,邵汛帆,张书旭,谭剑明[9](2008)在《乳腺癌切线野放疗的等中心半野照射》文中指出

周桂娥,韦汉荣,李文庄[10](2008)在《乳腺癌等中心1/4切线野照射技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利用乳腺放疗托架固定体位进行乳腺癌等中心1/4切线野照射技术的准确性。方法29例患者按模拟定位时体位仰卧于乳腺托架上,用EPID在治疗前拍摄内、外切线野验证片,通过模拟定位片与验证片上切线野切入肺内的的深度作为比较参数,根据影像中的标记,测量等中心切入肺内的深度,得出摆位误差值。结果29例患者共摄取58幅射野验证片,测得等中心点的误差是(0.251±0.193)mm。结论乳腺癌等中心1/4切线野照射摆位使用乳腺托架,病人体位舒适、固定重复性好,乳腺癌用等中心1/4切线野照射技术使定位、摆位更简单、更快捷、更准确,值得推广应用。

二、模拟机下乳腺癌切线野简明定位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模拟机下乳腺癌切线野简明定位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乳腺癌筛查指南 (附录Ⅰ)
    1.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
    1.2 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1.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
        1.3.1 乳腺X线检查
        1.3.2 乳腺临床体检
        1.3.3 乳腺自我检查
        1.3.4 乳腺超声检查
        1.3.5 乳腺MRI检查
        1.3.6 其他检查
    1.4 一般人群妇女乳腺癌筛查指南
        1.4.1 20~39岁
        1.4.2 40~45岁
        1.4.3 45~69岁
        1.4.4 70岁或以上
    1.5 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意见
    1.6 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
2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 (附录Ⅱ)
    2.1 乳腺X线检查技术规范
        2.1.1 投照前准备工作
        2.1.2 常规投照体位
        2.1.3 补充投照体位和投照技术
    2.2 诊断报告规范
        2.2.1 肿块
        2.2.1. 1 肿块边缘描述
        2.2.1. 2 肿块形态描述
        2.2.1. 3 肿块密度描述
        2.2.2 钙化
        2.2.2. 1 钙化类型
        2.2.2. 2 钙化分布
        2.2.3 结构扭曲
        2.2.4 对称性征象
        2.2.4. 1 不对称
        2.2.4. 2 球形不对称
        2.2.4. 3 局灶性不对称
        2.2.4. 4 进展性不对称
        2.2.5 乳腺内淋巴结
        2.2.6 皮肤病变
        2.2.7 单侧导管扩张
        2.2.8 合并征象
    2.3 病灶的定位
    2.4 乳腺X线报告的组成
        2.4.1 检查目的
        2.4.2 乳腺分型
        2.4.3 清晰的描述任何重要的发现
        2.4.4 与前片比较
        2.4.5 评估分类
        2.4.5. 1 评估是不完全的
        2.4.5. 2 评估是完全的—最后分类
3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 (附录Ⅲ)
    3.1 超声检查的仪器
    3.2 超声检查的方法
    3.3 超声检查的程序
        3.3.1 基本要求
        3.3.2 图像的存储
        3.3.3 报告书写
    3.4 超声诊断报告的规范
        3.4.1 乳腺超声的回声模式
        3.4.2 正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3.4.3 异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3.4.3. 1 肿块
        3.4.3. 2 周围组织
        3.4.3. 3 钙化
        3.4.3. 4 血管评估
        3.4.4 彩色超声检查
        3.4.5 其他相关技术
        3.4.5. 1 三维成像
        3.4.5. 2 弹性成像
        3.4.5. 3 造影增强对比成像
    3.5 乳腺超声评估分类
        3.5.1 评估是不完全的
        3.5.2 评估是完全的—最后分类
    3.6 乳腺超声报告的组成
        3.6.1 患者信息的记录
        3.6.2 双侧乳腺组织总体声像图描述
        3.6.3 有意义的异常及病灶的声像图描述
        3.6.3. 1 记录病灶
        3.6.3. 2 病灶声像图的描述
        3.6.3. 3 结论
        3.6.3. 4 病灶存储
    3.7 报告范例
4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 (附录Ⅳ)
    4.1 乳腺MRI检查适应证
        4.1.1 乳腺癌的诊断
        4.1.2 乳腺癌的分期
        4.1.3 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
        4.1.4 腋窝淋巴结转移, 原发灶不明者
        4.1.5 保乳术后复发的监测
        4.1.6 乳房成形术后随访
        4.1.7 高危人群筛查
        4.1.8 MRI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4.2 乳腺MRI检查的禁忌证
    4.3 乳腺MRI检查技术规范
        4.3.1 检查前准备
        4.3.1. 1 临床病史
        4.3.1. 2 检查前做好乳腺MRI检查注意事项的解释和安抚患者的工作
        4.3.2 MRI检查
        4.3.2. 1 设备要求
        4.3.2. 2 扫描体位
        4.3.2. 3 成像序列
        4.3.2. 4 绘制时间-信号强度增强曲线
    4.4 诊断报告规范
        4.4.1 点状强化
        4.4.2 肿块
        4.4.3 非肿块强化
        4.4.4 其他征象和伴随征象
        4.4.5 病灶定位
    4.5 乳腺MRI报告的组成
        4.5.1 评估是不完全的
        4.5.2 评估是完全的
5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
    5.1 适应证
        5.1.1 乳腺超声影像引导下乳腺活检
        5.1.2 乳腺X线影像引导下乳腺活检
        5.1.3 其他
    5.2 对影像引导乳腺活检设备的需求
        5.2.1 乳腺X线影像引导
        5.2.2 乳腺超声影像引导
        5.2.3 用于手术活检的定位导丝
        5.2.4 微创活检设备
    5.3 影像引导下钢丝定位手术活检
        5.3.1 禁忌证
        5.3.2 术前准备
        5.3.3 术中注意事项
    5.4 影像引导下的乳腺微创活检
        5.4.1 禁忌证
        5.4.2 术前准备
        5.4.3 术中注意事项
        5.4.4 术后乳房和标本的处理
6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报告规范 (附录Ⅴ)
    6.1 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报告的基本原则
    6.2 病理诊断报告书的内容和规范
        6.2.1 一般项目
        6.2.2 手术标本情况
    6.3 组织病理学诊断内容
        6.3.1 原发灶
        6.3.1. 1 组织学类型
        6.3.1. 2 组织学分级
        6.3.1. 3 肿瘤大小
        6.3.1. 4 肿瘤累及范围及手术切缘
        6.3.2 淋巴结状态
        6.3.2. 1 区域淋巴结
        6.3.2. 2 前哨淋巴结活检
    6.4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内容
    6.5 病理科医师签名、报告日期
7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
    7.1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外科技术
        7.1.1 开展保乳治疗的必要条件
        7.1.2 保乳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7.1.2. 1 临床Ⅰ期、Ⅱ期的早期乳腺癌
        7.1.2. 2 Ⅲ期患者 (炎性乳腺癌除外)
        7.1.3 保乳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7.1.4 保乳治疗的相对禁忌证
        7.1.5 保乳治疗前的谈话
        7.1.6 保乳手术
        7.1.6. 1 术前准备
        7.1.6. 2 手术过程
        7.1.6. 3 术后病理检查
    7.2 保乳标本的病理取材规范
    7.3 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疗
        7.3.1 全乳放疗
        7.3.1. 1 适应证
        7.3.1. 2 与全身治疗的时序配合
        7.3.1. 3 照射靶区
        7.3.1. 4 照射技术
        7.3.2 部分乳腺短程照射 (accelerated partial breastirradiation, APBI)
        7.3.2. 1 适应证
        7.3.2. 2 技术选择
8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
    8.1 开展SLNB的必要条件
        8.1.1 多学科协作
        8.1.2 学习曲线
        8.1.3 知情同意
    8.2 SLNB指征
    8.3 SLNB操作规范
        8.3.1 示踪剂
        8.3.2 SLN术中确认与检出
    8.4 SLN的病理组织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
        8.4.1 SLN的术中诊断
        8.4.2 SLN的术后诊断
    8.5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预后意义及临床处理
        8.5.1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AJCC (第8版) 乳腺癌TNM分期]
        8.5.2 SLN不同转移类型的预后意义及腋窝处理
    8.6 SLNB替代ALND患者的随访
9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临床指南
    9.1 适应证
    9.2 与全身治疗的时序配合
    9.3 照射靶区
    9.4 照射技术和照射剂量
        9.4.1 常规照射技术
        9.4.2 三维适形照射技术
    9.5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改良根治术后放疗
    9.6 乳房重建术与术后放疗
10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
    1 0.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1 0.1.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的选择
        1 0.1.2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指南
        1 0.1.2. 1 适应证
        1 0.1.2. 2 禁忌证
        1 0.1.2. 3 治疗前谈话
        1 0.1.2. 4 治疗前准备
        1 0.1.2. 5 辅助化疗方案与注意事项 (附录Ⅵ、Ⅶ)
        1 0.1.3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临床指南
        1 0.1.3. 1 适应证
        1 0.1.3. 2 治疗前谈话
        1 0.1.3. 3 内分泌治疗与其他辅助治疗的次序
        1 0.1.3. 4 绝经前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方案与注意事项 (附录Ⅷ)
        1 0.1.3. 5 绝经后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方案及注意事项
        1 0.1.4 乳腺癌术后辅助曲妥珠单抗治疗临床指南
        1 0.1.4. 1 适应证
        1 0.1.4. 2 相对禁忌证
        1 0.1.4. 3 治疗前谈话
        1 0.1.4. 4 治疗前准备
        1 0.1.4. 5 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
    1 0.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临床指南
        1 0.2.1 新辅助治疗的适宜人群
        1 0.2.1. 1 一般适合临床Ⅱ、Ⅲ期的乳腺癌患者
        1 0.2.1. 2 对隐匿性乳腺癌行新辅助治疗的可行性
        1 0.2.2 新辅助治疗的禁忌证
        1 0.2.3 新辅助治疗前的谈话
        1 0.2.4 新辅助治疗的实施
        1 0.2.4. 1 治疗前准备
        1 0.2.4. 2 常用的含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 (附录Ⅵ、Ⅶ) 及注意事项
        1 0.2.4. 3 疗效评估及治疗的疗程
        1 0.2.5 乳腺癌经新辅助治疗降期后的处理
        1 0.2.5. 1 手术分类
        1 0.2.5. 2 新辅助治疗后病理检查及病理学疗效判定
        1 0.2.5. 3 术后辅助治疗
    1 0.3 晚期乳腺癌解救性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1 0.3.1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指南
        1 0.3.1. 1 适应证
        1 0.3.1. 2 治疗前谈话
        1 0.3.1. 3 内分泌药物
        1 0.3.1. 4 内分泌一线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1 0.3.1. 5 内分泌解救治疗 (二线及以上) 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1 0.3.2 晚期乳腺癌化疗的临床指南
        1 0.3.2. 1 适应证 (具备以下1个因素即可考虑首选化疗)
        1 0.3.2. 2 治疗前谈话
        1 0.3.2. 3 治疗前准备
        1 0.3.2. 4 化疗方案和注意事项 (附录Ⅵ、Ⅶ)
        1 0.3.3 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治疗的临床指南
        1 0.3.3. 1 适应证
        1 0.3.3. 2 相对禁忌证
        1 0.3.3. 3 治疗前谈话
        1 0.3.3. 4 治疗前准备
        1 0.3.3. 5 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1 0.3.3. 6 二线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1 0.4 终末期乳腺癌姑息性治疗临床指南
        1 0.4.1 适应人群
        1 0.4.2 治疗前谈话
        1 0.4.3 主要措施
        1 0.4.4 肿瘤相关症状的控制
        1 0.4.4. 1 疼痛
        1 0.4.4. 2 厌食和恶液质
        1 0.4.4. 3 恶心和呕吐
        1 0.4.4. 4 疲乏
        1 0.4.4. 5 昏迷
11乳腺癌患者康复治疗共识
    1 1.1 康复治疗的定义
    1 1.2 康复治疗的内容
        1 1.2.1 患侧肢体功能的康复
        1 1.2.1. 1 循序渐进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
        1 1.2.1. 2 预防或减轻上肢淋巴水肿
        1 1.2.2 营养和运动
        1 1.2.2. 1 饮食营养
        1 1.2.2. 2 运动
        1 1.2.2. 3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1 1.2.3 心理状态的调整
        1 1.2.4 性康复指导
        1 1.2.5 生育指导
        1 1.2.6 术后随访指导
        1 1.2.7 提供综合社会支持, 恢复社会活动能力
12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
    1 2.1 乳房重建的目的
    1 2.2 乳房重建的指征
    1 2.3 乳房重建的类型
    1 2.4 乳房重建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1 2.5 术后放疗与乳房重建的关系
13乳腺原位 (内) 癌治疗指南
    1 3.1 乳腺原位癌的诊断
        1 3.1.1 定义与分类
        13.1.1.1 LCIS
        1 3.1.2 自然病程和预后
        1 3.1.2. 1 发展为浸润性癌的风险
        1 3.1.2. 2 发展为浸润性癌的危险因素
        1 3.1.3 诊断
        1 3.1.3. 1 LCIS的诊断
        1 3.1.3. 2 DCIS的诊断
    1 3.2 LCIS初诊的治疗
        1 3.2.1 手术治疗
        1 3.2.2 非手术治疗
        1 3.2.3 预防性治疗
        1 3.2.3. 1 药物预防性治疗
        1 3.2.3. 2 预防性双乳切除术
    1 3.3 DCIS初诊的治疗
        1 3.3.1 局部治疗
        1 3.3.1. 1 手术
        1 3.3.1. 2 放疗
        1 3.3.2 系统性治疗
        1 3.3.2. 1 化疗
        1 3.3.2. 2 内分泌治疗
        1 3.3.2. 3 靶向治疗
    1 3.4 原位癌复发的风险和处理
    1 3.5 乳腺DCIS治疗方式选择的参考
14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1 4.1 标准HER-2检测和结果判定
    1 4.2 HER-2阳性复发转移乳腺癌治疗原则
        1 4.2.1 治疗原则
        1 4.2.2 曲妥珠单抗治疗后的疾病进展治疗策略
    1 4.3 HER-2阳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原则
        1 4.3.1 HER-2阳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用药推荐
        1 4.3.2 曲妥珠单抗在辅助治疗中的心脏毒性
    1 4.4 HER-2阳性乳腺癌的含曲妥珠单抗新辅助治疗
15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
    1 5.1 局部和区域复发的定义
    1 5.2 诊断
    1 5.3 治疗原则
        1 5.3.1 保乳术后同侧乳房复发
        1 5.3.2 乳房切除术后复发
        1 5.3.3 胸壁复发
        1 5.3.4 孤立的腋窝淋巴结复发
        1 5.3.5 锁骨上淋巴结复发
        1 5.3.6 内乳淋巴结复发
        1 5.3.7 放射治疗技术
        1 5.3.8 全身治疗策略
16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
    16.1概述
    16.2骨转移的诊断方法
    16.3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
    16.4骨转移的治疗
        16.4.1治疗目标
        16.4.2治疗方案
        16.4.3治疗原则
        16.4.4放射治疗
        16.4.5手术治疗
        16.4.6止痛药治疗
    16.5乳腺癌骨转移双膦酸盐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6.5.1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共性和个性
        16.5.1.1作用原理
        16.5.1.2适应证
        16.5.1.3临床用药及使用方法
        16.5.2双膦酸盐的使用适应证和用药时机
        16.5.3双膦酸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6.5.4用药时间及停药指征
        16.5.4.1用药时间
        16.5.4.2停药指征
        16.5.5生化标志物
        16.5.6临床资料和专家观点
        16.5.6.1双膦酸盐预防骨转移的作用
        16.5.6.2双膦酸盐作为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用药
        16.5.6.3乳腺癌患者抗肿瘤治疗引起的骨丢失
        16.5.6.4发生SREs后是否换药预防SREs再次发生的问题
附录
    附录Ⅰ遗传性高危人群
    附录Ⅱ乳腺X线诊断报告范本
    附录Ⅲ超声检查报告范本
    附录Ⅳ乳腺MRI诊断报告范本
    附录Ⅴ乳腺病理诊断报告范本
    附录Ⅵ乳腺癌常用的辅助/新辅助化疗方案
    附录Ⅷ绝经的定义
    附录ⅨVNPI

(2)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论文提纲范文)

1 乳腺癌筛查指南
    1.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以及分类
    1.2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1.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
        1.3.1 乳腺X线检查
        1.3.2 乳腺临床体检
        1.3.3 乳腺自我检查
        1.3.4 乳腺超声检查
        1.3.5 乳腺磁共振 (MRI) 检查
        1.3.6 其他检查
    1.4 一般人群妇女乳腺癌筛查指南
        1.4.1 20~39岁
        1.4.2 40~49岁
        1.4.3 50~69岁
        1.4.4 70岁或以上
    1.5 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意见
    1.6 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
2 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 (附录Ⅱ)
    2.1 乳腺X线检查技术规范
        2.1.1 投照前准备工作
        2.1.2 常规投照体位
        2.1.3 补充投照体位和投照技术
    2.2 诊断报告规范
        2.2.1 肿块
        2.2.1.1 肿块边缘描述
        2.2.1.2 肿块形态描述
        2.2.1.3 肿块密度的描述
        2.2.2 钙化
        2.2.2.1 类型
        2.2.2.2 钙化分布
        2.2.3 结构扭曲
        2.2.4 对称性征象
        2.2.4.1 不对称
        2.2.4.2 球形不对称
        2.2.4.3 局灶性不对称
        2.2.4.4 进展性不对称
        2.2.5 乳腺内淋巴结
        2.2.6 皮肤病变
        2.2.7 单侧导管扩张
        2.2.8 合并征象
    2.3 病灶的定位
    2.4 乳腺X线报告的组成
3 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 (附录Ⅲ)
    3.1 超声检查的仪器
    3.2 超声检查的方法
    3.3 超声检查的程序
        3.3.1 基本要求
        3.3.2 图像的存储
        3.3.3 报告书写
    3.4 超声诊断报告的规范
        3.4.1 乳腺超声的回声模式
        3.4.2 正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3.4.3 异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3.4.3.1肿块
        3.4.3.1.1形状
        3.4.3.1.2 纵横比
        3.4.3.1.3 边界
        3.4.3.1.4 边缘
        3.4.3.1.5 回声模式
        3.4.3.1.6 后方回声
        3.4.3.2 周围组织
        3.4.3.3 钙化
        3.4.3.4 血管评估
        3.4.4 彩色超声检查
        3.4.5 其他相关技术
        3.4.5.1 三维成像
        3.4.5.2 弹性成像
        3.4.5.3 造影增强对比成像
    3.5 乳腺超声评估分类
        ⑴ 评估是不完全的。
        ⑵评估是完全的——最后分类。
    3.6 乳腺超声报告的组成
        3.6.1 患者信息的记录
        3.6.2 双侧乳腺组织总体声像图描述
        3.6.3 有意义的异常及病灶的声像图描述
        3.6.3.1 记录病灶一般信息
        3.6.3.2 病灶声像图的描述
        3.6.3.3 结论
        3.6.3.4 病灶存储
    3.7 报告范例
4 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 (附录Ⅳ)
    4.1 乳腺MRI检查适应证
        4.1.1 乳腺癌的诊断
        4.1.2 乳腺癌的分期
        4.1.3 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
        4.1.4 腋窝淋巴结转移, 原发灶不明者
        4.1.5 保乳术后复发的监测
        4.1.6 乳房成形术后随访
        4.1.7 高危人群筛查
        4.1.8 MRI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4.2 乳腺MRI检查的禁忌证
    4.3 乳腺MRI检查技术规范
        4.3.1检查前准备
        4.3.1.1临床病史
        4.3.1.2 检查前做好乳腺MRI检查注意事项的解释和安抚患者的工作
        4.3.2 MRI检查
        4.3.2.1设备要求
        4.3.2.2 扫描体位
        4.3.2.3 成像序列
        4.3.2.4 绘制时间-信号强度增强曲线
    4.4 诊断报告规范
        4.4.1 点状强化
        4.4.2 肿块
        4.4.3 非肿块强化
        4.4.4 其他和伴随征象
        4.4.5 病灶定位
    4.5 乳腺MRI报告的组成
        ⑴ 评估是不完全的。
        ⑵评估是完全的。
5 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
    5.1 适应证
        5.1.1 乳腺超声影像引导下乳腺活检
        5.1.2 乳腺X线影像引导下乳腺活检
        5.1.3 其他
    5.2 对影像引导乳腺活检设备的需求
        5.2.1 乳腺X线影像引导
        5.2.2 乳腺超声影像引导
        5.2.3 用于手术活检的定位导丝
        5.2.4 微创活检设备
    5.3 影像引导下钢丝定位手术活检
        5.3.1 禁忌证
        5.3.2 术前准备
        5.3.3 术中注意事项
    5.4 影像引导下的乳腺微创活检
        5.4.1 禁忌证
        5.4.2 术前准备
        5.4.3 术中注意事项
        5.4.4 术后乳房和标本的处理
6 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报告规范 (附录Ⅴ)
7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
    7.1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外科技术
        7.1.1 开展保乳治疗的必要条件
        7.1.2 保乳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7.1.2.1 临床Ⅰ期、Ⅱ期的早期乳腺癌
        7.1.2.2 Ⅲ期患者 (炎性乳腺癌除外)
        7.1.3 保乳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7.1.4 保乳治疗的相对禁忌证
        7.1.5 保乳治疗前的谈话
        7.1.6保乳手术
        7.1.6.1术前准备
        7.1.6.2 手术过程
        7.1.6.3 术后病理检查
    7.2保乳标本的病理取材规范
    7.3 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疗
        7.3.1全乳放疗
        7.3.1.1适应证
        7.3.1.2 与全身治疗的时序配合
        7.3.1.3 照射靶区
        7.3.1.4 照射技术
        7.3.2 部分乳腺短程照射 (accelerated partial breast irradiation, APBI)
        7.3.2.1 适应证
        7.3.2.2 技术选择
8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
    8.1 开展SLNB的必要条件
        8.1.1 多学科协作
        8.1.2 学习曲线
        8.1.3 知情同意
    8.2 SLNB指征
    8.3 SLNB操作规范
        8.3.1 示踪剂
        8.3.2 SLN术中确认与检出
    8.4 SLN的病理组织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
        8.4.1 SLN的术中诊断
        8.4.2 SLN的术后诊断
    8.5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预后意义及临床处理
        8.5.1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 (AJCC 7th乳腺癌TNM分期)
        8.5.2 SLN不同转移类型的预后意义及腋窝处理
    8.6 SLNB替代ALND患者的随访
9 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射治疗临床指南
    9.1 适应证
    9.2 与全身治疗的时序配合
    9.3 照射靶区
    9.4 照射技术和照射剂量
        9.4.1 常规照射技术
        9.4.2 三维适形照射技术
    9.5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改良根治术后放射治疗
    9.6 乳房重建术与术后放疗
10 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
    10.1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10.1.1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的选择
        10.1.2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指南
        10.1.2.1 适应证
        10.1.2.2 禁忌证
        10.1.2.3 治疗前谈话
        10.1.2.4 治疗前准备
        10.1.2.5 辅助化疗方案与注意事项 (附录Ⅵ、Ⅶ)
        10.1.3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临床指南
        10.1.3.1 适应证
        10.1.3.2 治疗前谈话
        10.1.3.3 内分泌治疗与其他辅助治疗的次序
        10.1.3.4 绝经前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方案与注意事项 (附录Ⅷ)
        10.1.3.5 绝经后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方案及注意事项
        10.1.4 乳腺癌术后辅助曲妥珠单抗治疗临床指南
        10.1.4.1 适应证
        10.1.4.2 相对禁忌证
        10.1.4.3 治疗前谈话
        10.1.4.4 治疗前准备
        10.1.4.5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
    10.2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指南
        10.2.1 新辅助化疗的适宜人群
        10.2.1.1 一般适合临床Ⅱ、Ⅲ期的乳腺癌患者
        10.2.1.2 对隐匿性乳腺癌行新辅助化疗的可行性
        10.2.2 新辅助化疗的禁忌证
        10.2.3 新辅助化疗前的谈话
        10.2.4 新辅助化疗的实施
        10.2.4.1 治疗前准备
        10.2.4.2 常用的含蒽环类和紫杉类的联合化疗方案 (附录Ⅵ、Ⅶ) 及注意事项
        10.2.4.2.1 联合化疗方案
        10.2.4.2.2 注意事项
        10.2.4.3 疗效评估以及化疗的疗程
        10.2.5 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降期后的处理
        10.2.5.1 手术分类
        10.2.5.2 新辅助化疗后病理检查及病理学疗效判定
        10.2.5.3 术后辅助治疗
    10.3 晚期乳腺癌解救性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10.3.1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指南
        10.3.1.1 适应证
        10.3.1.2 治疗前谈话
        10.3.1.3 内分泌药物
        10.3.1.4 内分泌一线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10.3.1.5 内分泌解救治疗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10.3.2 晚期乳腺癌化疗的临床指南
        10.3.2.1 适应证 (具备以下1个因素即可考虑首选化疗)
        10.3.2.2 治疗前谈话
        10.3.2.3 治疗前准备
        10.3.2.4 化疗方案和注意事项 (附件Ⅵ、Ⅶ)
        10.3.3 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治疗的临床指南
        10.3.3.1 适应证
        10.3.3.2 相对禁忌证
        10.3.3.3 治疗前谈话
        10.3.3.4 治疗前准备
        10.3.3.5 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10.4 终末期乳腺癌姑息性治疗临床指南
        10.4.1 适应人群
        10.4.2 治疗前谈话
        10.4.3 主要措施
        10.4.4 肿瘤相关症状的控制
        10.4.4.1 疼痛
        10.4.4.1.1 肿瘤晚期疼痛的处理应遵循三阶梯治疗原则
        10.4.4.1.2 麻醉止痛剂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10.4.4.1.3 麻醉止痛剂的耐药性和依赖性:
        10.4.4.2 厌食和恶液质
        10.4.4.3 恶心和呕吐
        10.4.4.4 疲乏
        10.4.4.5 昏迷
11 乳腺癌患者康复治疗共识
    11.1 康复治疗的定义
    11.2 康复治疗的内容
        11.2.1 患侧肢体功能的康复
        11.2.1.1 循序渐进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
        11.2.1.2 预防或减轻上肢水肿
        11.2.2 营养和运动
        11.2.2.1 饮食营养
        11.2.2.2 运动
        11.2.2.3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11.2.3 心理状态的调整
        11.2.4 性康复指导
        11.2.5 生育指导
        11.2.6 术后随访指导
        11.2.7 提供综合社会支持, 恢复社会活动能力
12 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
    12.1 乳房重建的目的
    12.2 乳房重建的指征
    12.3 乳房重建的类型
    12.4 乳房重建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12.5 术后放疗与乳房重建的关系
13 乳腺原位 (内) 癌治疗指南
    13.1 乳腺原位癌的诊断
        13.1.1 定义与分类
        13.1.1.1 LCIS
        13.1.1.2 DCIS
        13.1.2 自然病程和预后
        13.1.2.1 发展为浸润性癌的风险
        13.1.2.2 发展为浸润性癌的危险因素
        13.1.3 诊断
        13.1.3.1 LCIS的诊断
        13.1.3.2 DCIS的诊断
    13.2 LCIS初诊的治疗
        13.2.1 手术治疗
        13.2.2 非手术治疗
        13.2.3 预防性治疗
        13.2.3.1 药物预防性治疗
        13.2.3.2 预防性双乳切除术
    13.3 DCIS初诊的治疗
        13.3.1 局部治疗
        13.3.1.1 手术
        13.3.1.1.1 全乳切除术
        13.3.1.1.2 肿物局部扩大切除术
        13.3.1.1.3 前哨淋巴结活检
        13.3.1.2 放疗
        13.3.2 系统性治疗
        13.3.2.1 化疗
        13.3.2.2 内分泌治疗
        13.3.2.2.1 SERM
        13.3.2.2.2 芳香化酶抑制剂
        13.3.2.3 靶向治疗
    13.4 原位癌复发的风险和处理
    13.5 乳腺DCIS治疗方式选择的参考
14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14.1 标准HER-2检测和结果判定
    14.2 HER-2阳性复发转移乳腺癌治疗原则
        14.2.1 治疗原则
        14.2.2 曲妥珠单抗治疗后的疾病进展治疗策略
    14.3 HER-2阳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原则
        14.3.1 HER-2 阳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用药推荐
        14.3.2 曲妥珠单抗在辅助治疗中的心脏毒性
    14.4 HER-2阳性乳腺癌的含曲妥珠单抗新辅助治疗
15 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
    15.1 局部和区域复发的定义
    15.2 诊断
    15.3 治疗原则
        15.3.1 保乳术后同侧乳房复发
        15.3.2 乳房切除术后复发
        15.3.3 胸壁复发
        15.3.4 孤立的腋窝淋巴结复发
        15.3.5 锁骨上淋巴结复发
        15.3.6 内乳淋巴结复发
        15.3.7 放射治疗技术
        15.3.8 全身治疗策略
16 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
    16.1 概述
    16.2 骨转移的诊断方法
    16.3 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
    16.4骨转移的治疗
        16.4.1治疗目标
        16.4.2 治疗方案
        16.4.3 治疗原则
        16.4.4 放射治疗
        16.4.5 手术治疗
        16.4.6 止痛药治疗
    16.5乳腺癌骨转移双膦酸盐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6.5.1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共性和个性
        16.5.1.1 作用原理
        16.5.1.2 适应证
        16.5.1.3 临床用药及使用方法
        16.5.2 双膦酸盐的使用适应证和用药时机
        16.5.3 双膦酸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6.5.4用药时间及停药指征
        16.5.4.1 用药时间
        16.5.4.2 停药指征
        16.5.5 生化标志物
        16.5.6 临床资料和专家观点
        16.5.6.1 双膦酸盐预防骨转移的作用
        16.5.6.2 双膦酸盐作为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用药
        16.5.6.3 乳腺癌患者抗肿瘤治疗引起的骨丢失
        16.5.6.4 发生SREs后是否换药预防SREs再次发生的问题
附录
    附录Ⅰ 遗传性高危人群
    附录Ⅱ乳腺X线诊断报告范本
    附录Ⅲ超声检查报告范本
    附录Ⅳ乳腺MRI诊断报告范本
    附录Ⅴ乳腺病理诊断报告范本
    附录Ⅵ 乳腺癌常用的辅助/新辅助化疗方案
        1.不含曲妥珠单抗的方案
        TAC方案
        剂量密集AC→P方案
        AC→P/T方案
        TC方案
        AC方案
        FAC方案
        CMF方案
        EC方案
        剂量密集A→T→C方案
        FEC→T方案
        FEC→P方案
        2.含曲妥珠单抗的方案
        AC→TH方案
        剂量密集AC→PH方案
        TCH方案
        DH→FEC方案
        AC→TH方案
        TH→FECH新辅助方案
    附录Ⅶ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常用的化疗方案
        1.联合化疗方案
        CAF方案
        FAC方案
        FEC方案
        AC方案
        EC方案
        AT方案
        AT方案 (Ⅱ)
        CMF方案
        XT方案
        GT方案
        GC方案
        2.单药化疗方案
        蒽环类
        紫杉类
        抗代谢类
        其他微管类抑制剂
        3.HER-2阳性患者化疗方案
    附录Ⅷ绝经的定义
    附录ⅨVNPI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15版) 》修订小组成员

(3)乳腺癌三野照射的精确匹配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的总体设计及平面向量基础
    1.1 设计构想
    1.2 平面向量基础
2 乳腺癌内切线野及等中心的定位设计
    2.1 患者治疗体位固定
    2.2 切线野模拟定位
3 依据模拟定位方法对转角公式的构建
4 等中心三野照射转角公式计算的两个实例
5 讨论
6 结论

(4)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照射技术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乳腺癌的治疗概述
        1.2.1 乳腺癌的临床筛查
        1.2.2 乳腺癌的临床分期
    1.3 乳腺癌放射治疗
        1.3.1 乳腺癌临床靶区勾画
        1.3.2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剂量
        1.3.3 同步整合补量(SIB)
        1.3.4 单纯乳腺调强放疗
        1.3.5 放射治疗计划设计
    1.4 IMRT放射技术的实现方式
    1.5 乳腺癌放射治疗中的临床挑战
        1.5.1 乳腺癌放射治疗过程中心肺并发症风险
        1.5.2 放射治疗中胸部器官的呼吸运动
        1.5.3 呼吸动度对IMRT放疗计划的影响
第2章 乳腺癌患者 4D-CT下呼吸动度分析
    2.1 呼吸门控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作用
    2.2 4D-CT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2.3 运用 4D-CT进行乳腺癌患者呼吸动度范围采集
第3章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种放射治疗照射技术的剂量学比较
    3.1 临床病例与软件设备
        3.1.1 入组临床病例资料
        3.1.2 仪器设备
    3.2 乳腺癌患者CT定位
        3.2.1 患者治疗体位固定
        3.2.2 乳腺癌患者CT影像获取
    3.3 乳腺癌患者临床靶区勾画
    3.4 放射治疗处方剂量设定
    3.5 放射治疗计划设计
    3.6 三种放疗计划评估与计划数据统计分析
        3.6.1 计划评估
        3.6.2 计划数据统计分析
第4章 三种照射技术剂量学差异的结果分析
    4.1 PTV计划靶区临床参数值比较
    4.2 危及器官受量比较
    4.3 三种计划治疗时间比较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利用PACS系统行乳腺癌术后放疗胸壁切线野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CT下定位
    1. 2 肺受照厚度( CLD) 和切线野角度的确定
    1. 3 模拟定位机下验证和画野
2 结果
3 讨论

(6)基于向量旋转理论的乳腺癌三野照射无缝衔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
    1.5 本论文主要内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进行放疗计划设计材料和方法
    2.1 引言
    2.2 放疗计划设计所涉及的设备和材料
    2.3 本文研究涉及的相关物理概念和定义
    2.4 计划设计的方法
    2.5 结果和讨论
    2.6 结论
第三章 放疗计划设计的几何学分析
    3.1 引言
    3.2 计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分析
    3.3 利用向量旋转对切线野﹑锁骨上野的实现
    3.4 结论
第四章 放疗计划设计的模体验证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设备
    4.3 计划不同深度的模体光学验证
    4.4 不同深度的剂量学验证
    4.5 结果与讨论
    4.6 结论
第五章 放疗计划设计的计划系统实例验证
    5.1 引言
    5.2 3D-CRT 基础知识
    5.3 相关计划设计材料的准备
    5.4 计划设计的方案
    5.5 计划评价参数
    5.6 结果与讨论
    5.7 结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乳腺癌等中心半野照射定位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1.1 模拟定位
        1.1.1 切线照射野的范围
        1.1.2 确定切线野的入射角度
        1.1.3 找等中心点
    1.2 治疗操作
2 结果
3 讨论

(8)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野中野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定位扫描
    1.3 靶区勾画
    1.4 计划设计
    1.5 计划比较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乳腺癌切线野放疗的等中心半野照射(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1.1 模拟定位
        1.1.1 切线照射野的范围
        1.1.2 确定切线野的入射角度
        1.1.3 找等中心点
        1.1.4 标记和整理参数
    1.2 治疗操作
2 结果
3 讨论

四、模拟机下乳腺癌切线野简明定位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年版)[J].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癌症杂志, 2017(09)
  • [2]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J].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癌症杂志, 2015(09)
  • [3]乳腺癌三野照射的精确匹配技术[J]. 夏小林,陈炳光,林世寅. 医疗装备, 2017(05)
  • [4]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照射技术比较[D]. 徐丙臣. 清华大学, 2015(03)
  • [5]利用PACS系统行乳腺癌术后放疗胸壁切线野的设计[J]. 宋永浩,夏炎春,周诚忠,夏海波. 现代肿瘤医学, 2014(05)
  • [6]基于向量旋转理论的乳腺癌三野照射无缝衔接技术研究[D]. 夏小林. 暨南大学, 2013(02)
  • [7]乳腺癌等中心半野照射定位技术[J]. 陈成,吴浩,宋宪强.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0(09)
  • [8]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野中野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J]. 邢晓汾,郭瑞嵩,王鹤皋,金晓丽,刘建庭,崔桐. 现代肿瘤医学, 2009(12)
  • [9]乳腺癌切线野放疗的等中心半野照射[J]. 史建军,邵汛帆,张书旭,谭剑明. 现代肿瘤医学, 2008(06)
  • [10]乳腺癌等中心1/4切线野照射技术分析[J]. 周桂娥,韦汉荣,李文庄. 中外医疗, 2008(18)

标签:;  ;  ;  ;  ;  

模拟器下乳腺癌切场简明定位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