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亚型白血病严重威胁中国养鸡业

J亚型白血病严重威胁中国养鸡业

一、J亚型白血病严重威胁中国养鸡业(论文文献综述)

贺大林,姜晓宁,唐熠,刁有祥[1](2021)在《当前家禽疫病的流行情况》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家禽养殖大国,2020年家禽出栏约150亿羽,产值约6 000亿元,养禽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但随着家禽饲养量的不断增加,家禽疫病不断发生,对我国养禽业的发展构成了威胁。本文对2020年度我国家禽疫病的流行情况作了分析。

曹长贤[2](2020)在《福建省部分地区鸡三种病毒性免疫抑制病感染现状调查》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三大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家禽养殖业也在同步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养鸡业正在朝着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疫病的防控形势日趋严格。许多病毒性传染病时常发生,已经严重阻碍养鸡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其中养鸡业较为常见的病毒性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鸡传染性贫血病(CA)、鸡禽白血病(AL)等等。这些病毒性疾病在兽医临床上不单单表现为单独感染,也有两者或三者间的混合感染导致免疫抑制,易并发和继发其他传染性疾病,影响家禽的生长及生产性能,对养鸡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深入调查研究此类免疫抑制性病毒在福建省不同地区鸡群中的感染发病情况,可以为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有价值的资料。本研究从福建省的南平、宁德、龙岩、三明、莆田、漳州6地区的12个规模大小不同的养鸡场中采集了健康状态不佳鸡样品共637份,运用荧光PCR技术对免疫抑制性病毒IBDV、CAV、ALV的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IBDV、CAV、AL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2%、9.4%、43.5%,且存在严重的混合感染现象,三重混合感染阳性率达4.4%,二重混合感染阳性率为10%,其中以IBDV和ALV的混合感染检出率最高,为6.6%;接下来在上述鸡群中采集了658临床健康状态不佳的血清样品,用ELISA技术对免疫抑制性病毒IBDV、CAV、ALV进行检测。结果显示IBDV的抗体阳性率32.8%,CAV抗体阳性率为11.4%,ALV抗体阳性率为44.1%。IBDV在春夏两季的抗体阳性率偏高,分别为37.6%和37.5%,而秋季的阳性率为35.2%,冬季22.2%。CAV在夏季和冬季的阳性率较高,其中夏季为12.5%,冬季为15.9%,春季8.3%,秋季9.1%。ALV一年四季的阳性率分别是春季:39.2%,夏季:44.9%,秋季:40.0%,冬季:52.3%。本研究表明:福建省不同地区鸡群均不同程度的感染了IBDV、ALV、CAV,存在一定的混合感染现象,其中以IBDV和ALV的混合感染最为常见,感染情况无明显的季节性;福建的北部地区三种病原的感染率低于福建的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

陆乔娥[3](2020)在《广西地方优质鸡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相关技术的探讨及分离株env基因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是指由反转录病毒科禽反转录病毒属之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引起的以禽类造血组织中一些类型的细胞大量增生而导致的一类传染性肿瘤疾病,给家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缺乏有效的疫苗和药物,只有通过种群的净化才能得到有效防控。但在净化检测过程中,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结果有不一致的情况,不同的检测日龄的结果之间也有差别。本课题拟通过对广西地方品种鸡AL净化实践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探讨,以及结合本人所在的育种公司开展“两白”净化工作进行研究,摸索适合本地优质品种种鸡场净化与防控的相关实用技术。在DGGX18公司地方优质鸡品种1的鸡群净化初始阶段,分别在23周龄、27周龄采集鸡只的全血并分离血浆,将血浆接种DF-1细胞培养后再进行P27抗原ELISA检测。结果显示23周龄的检测阳性率为46.05%,远高于27周龄的23.68%;选择DXGX11公司三个地方优质鸡品种鸡A、B和C,应用P27抗原ELISA检测的方法对同一母鸡初产的3枚蛋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品种A、B、C中,检测1枚蛋能够检测出的阳性数量分别为64只(阳性率5.65%,64/1132)、88只(阳性率3.53%,88/2496)和122只(阳性率12.56%,122/971)。检测2枚蛋能够检测的阳性数量分别为71只(阳性率6.27%,71/1132)、91只(阳性率3.65%,91/2496)和179只(阳性率18.43%,179/971)。检测3枚蛋能够检测的阳性数量分别为86只(阳性率7.60%,86/1132)、103只(阳性率4.13%,103/2496)和194只(阳性率19.98%,194/971)。DGGX11公司的三个地方优质鸡品种A、B、D母鸡在23周龄(检测3枚蛋)或40周龄(检测1枚蛋)同时进行蛋清P27抗原的ELISA检测,并采集其血浆接种DF-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检测。结果发现,品种A蛋清P27抗原和血浆病毒分离检测阳性的分别有17只(阳性率1.75%,17/974)和13只(阳性率1.33%,13/974),两者均为阳性的鸡为0只;品种B蛋清P27抗原和血浆病毒分离检测阳性的分别有37只(阳性率1.74%,37/2124)和72只(阳性率3.39%,72/2124),两者均为阳性的鸡有10只;品种D蛋清P27抗原和血浆病毒分离检测阳性的分别有26只(阳性率5.87%,26/443)和19只(阳性率4.29%,19/443),两者均为阳性的鸡有3只。在探究AL感染与鸡白痢的关系中,选用DGGX18公司地方优质鸡品种1、品种2及DGGX11公司的品种D分别进行试验,应用蛋清P27抗原ELISA检测(品种1、品种2)或血浆病毒分离(品种D)来检测ALV感染,鸡白痢则应用鸡白痢-鸡伤寒多价平板凝集抗原进行的血清平板凝集试验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三个品种(品种1、2和D)鸡白痢阳性鸡中AL阳性率分别为26.00%、1.00%、11.72%,鸡白痢阴性鸡中AL阳性率分别为17.84%、0.38%、8.76%。对DGGX11公司刚刚开展净化的地方品种D用临床发病鸡肿瘤组织样品及该品种用于净化的无菌血浆样品,分别接种于DF-1细胞,经对细胞培养物进行ALV的P27抗原之ELISA及PCR检测后,证实分别分离到了5株ALV-J临床样品分离株和5株ALV-J净化样品分离株,并对10株ALV-J的env基因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BLAST比对结果显示,10个分离株均属于ALV-J。其env基因及gp85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它们均与ALV-J参考株处在同一个分支,且10个分离株聚集在一个分支并可进一步分成两个小分支。第一个分支有7个毒株(包括3个临床分离株和4个净化分离株)聚集,表明这些临床病例分离株与种鸡群净化分离株具有共同的来源,推测净化不彻底是造成临床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第二个分支有3个毒株(包括2个临床分离株和1个净化分离株)聚集,它们与污染疫苗分离株GX14ZS14处在同一个小分支,表明种鸡群的感染以及临床的病例还存在有污染活疫苗携入的途径。本课题研究表明,在AL净化中,23周龄进行血浆病毒分离的阳性率高于27周龄;母鸡开产时检测3枚蛋比检测1枚和2枚蛋的阳性检出率要多;血浆病毒分离检测与蛋清ALV-P27抗原的检测阳性符合率低;鸡白痢检测阳性的鸡中AL阳性的要多于鸡白痢检测阴性鸡的;通过对种鸡群净化检测分离毒株及临床病例分离株的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明确了公司种鸡群ALV的污染来源和传播途径。

高延利[4](2020)在《广西地方品种鸡ALV净化检测分离株与临床病例分离株的鉴定与全基因序列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的J亚群(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属于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1988年首次在英国发现后,迅速在全世界各地方品种鸡中传播。广西作为我国的养禽大省之一,拥有众多地方优质品种鸡,ALV给广西的养鸡业造成重大损失。虽然许多公司已经开展了禽白血净化工作,但依然会有鸡只感染ALV导致临床疾病的发生。为了解广西开展净化的优质鸡种鸡公司临床发生的白血病病例分离株与净化检测分离株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收集了2017-2019年广西A和B两个种鸡公司送至本实验室的种鸡群净化检测的血浆样本以及临床发病的鸡只,分别进行ALV的分离鉴定以及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将收集的样本按常规处理后接种DF-1细胞,细胞培养9d后,使用商品试剂盒对细胞培养物上清进行ALV-P27抗原的检测,挑选S/P值等于或者大于0.2的阳性的样本进一步做ALV亚群的鉴定及病毒株全基因的扩增、测序及分析比较。结果分离到8株ALV-J,其中A公司分离到6株,包括3株净化分离株GX17LZ01、GX18LZ01和GX19LZ01及3株临床病例分离株GX17LZ02、GX18LZ02和GX19LZ02。B公司分离到两株,包括一株净化分离株GX19YL01和一株临床病例分离株GX19YL02;8株分离株基因组全长在7 478-7 629 bp之间,毒株间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4.4%~99.8%,分离株与ALV-J参考株相似性为86.1%~96.8%。根据核苷酸序列形成的遗传进化树显示,8株分离株与ALV-J参考株处在同一个分支,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其他亚群的参考株位于不同的分支,亲缘关系较远。A公司分离到的净化检测分离株GX17LZ01、GX18LZ01与3株临床病例分离株处于同一小的分支,其gag、pol基因比较保守,env基因之间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7%以上。另外1株净化检测分离株GX19LZ01与A公司其余5株分离株处于不同的小分支上,属于重组毒株。B公司的净化检测分离株GX19YL01与临床病例分离株GX19YL02之env基因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相对比较低,在93%~95%,而临床病例分离株GX19YL02属于重组毒株。8株分离株gp85的变异区主要集中在hr1、hr2、vr3区及新的变异区xr1、xr2,4株净化检测分离株与临床病例分离株GX19LZ02的119位点均发生突变(119S/119T)。对分离株3’UTR区的分析发现,临床病例分离株GX19YL02与原型株HPRS-103一样均具有完整的E元件,而其他7株分离株的E元件均存在碱基的缺失。分离株U3区的分析比对发现,分离自A公司的净化检测分离株GX17LZ01、GX18LZ01与临床病例分离株GX17LZ02、GX18LZ02和GX19LZ02的U3区均存在一个连续11个碱基的缺失,该缺失没有对转录调控元件的完整性造成影响。本课题研究结果表明,8株分离株均为ALV-J;A公司的分离病毒株除了净化检测分离株GX19LZ01与A公司其余5个分离株来源不相同外,其他毒株来源相同,说明引起该公司临床发病的毒株仍是种鸡群未净化干净的毒株所致。B公司的临床病例分离株GX19YL02与净化检测分离株GX19YL01来源不同,说明临床的发病不是由种鸡群净化未彻底的病毒株所致。

黄金[5](2020)在《松花粉多糖对胚胎感染ALV-J亚型的免疫调理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和禽肉瘤病毒(Aviansarcomavirus,ASV)群中的病毒引起的以禽类造血组织中某些细胞成分增生为主的肿瘤性传染病的统称。感染鸡生产性能下降,引起免疫抑制,产生肿瘤,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主要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目前没有有效的免疫疫苗或治疗药物,只能通过种群净化控制。鸡胚接种最早应用于鸡胚免疫接种,有研究表明,适当的鸡胚接种不影响雏鸡孵化率,可以较早的产生免疫力,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孵化场。鸡胚接种技术在近几年已运用至接种各类营养物质、中药提取液及植物多糖,具有提高生产性能、抗病毒等作用。松花粉多糖(Pinus pollen polysaccharide,PPPS)是一种天然无毒的植物多糖,本实验室之前研究显示,松花粉多糖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同时对抗B亚群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具有良好的活性,但是是否可以鸡胚接种松花粉多糖,接种后是否同样也具有抗胚胎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改善免疫抑制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文主要研究松花粉多糖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通过鸡胚接种的方法探索松花粉多糖对人工接种ALV-J的鸡胚及其出雏后雏鸡生长发育与免疫调理作用的影响。首先,人工建立胚胎感染ALV-J模拟垂直传播的模型,经鸡胚接种不同浓度的松花粉多糖溶液,对鸡胚内接种病毒量、多糖接种剂量进行探索。其次,对经鸡胚接种松花粉多糖的雏鸡的生长发育状况、抗病毒效果、免疫调理作用及对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进行评估。本研究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胚胎感染ALV-J鸡胚模型的建立及鸡胚接种松花粉多糖剂量的筛选在试验中,选取SPF鸡胚孵化至第8天,人工接种不同稀释度的ALV-J病毒液(101、102、103、104 TCID50),72 h内对比存活率,选取近100%鸡胚存活率的最大病毒接种量,作为构建胚胎感染ALV-J鸡胚模型的病毒接种剂量(103 TCID50)。选取SPF鸡胚孵化至第9天尿囊腔接种不同浓度的松花粉多糖溶液0.2 mL(200 mg/mL、100 mg/mL、50 mg/mL、25 mg/mL、12.5 mg/mL、6.125 mg/mL),72 h内比较鸡胚存活率,筛选鸡胚存活率最高的3个松花粉多糖浓度(50 mg/mL、25 mg/mL、12.5 mg/mL)作为鸡胚接种的多糖剂量,从高到低分别为0.2 mL高剂量组(HPPPS)50 mg/mL、中剂量组(MPPPS)25 mg/mL、低剂量组(LPPPS)12.5 mg/mL。2.鸡胚接种松花粉多糖对胚胎感染ALV-J鸡的生长发育情况、抗病毒及免疫调理作用选取8日龄的SPF鸡胚,卵黄囊接种0.1 mL ALV-J病毒液(103TCID50),接种后继续孵化24 h,再经尿囊腔接种0.2 mL不同剂量的松花粉多糖溶液,继续孵化至出壳;孵化出壳的雏鸡,分别在第7、14、21、28、35、42、49天采集雏鸡组织器官、泄殖腔棉拭子、新鲜血液、血清等样品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试验证明,鸡胚接种PPPS溶液对生长发育有良好的改善作用,HPPPS组对比胚胎感染ALV-J鸡胚表现出鸡胚发育良好、胚体无出血,出雏后生长发育正常、无免疫器官萎缩现象、未有肿瘤产生等。而MPPPS组、LPPPS组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与HPPPS组相比,作用不明显。说明PPPS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可以通过鸡胚接种的方式改善胚胎感染ALV-J鸡的生长发育。试验证明,鸡胚接种PPPS溶液有良好的抗病毒和免疫调理的作用,HPPPS组对胚胎感染ALV-J鸡淋巴细胞的转换率、CD4分子、CD8分子、IL-2、IFN-γ在血清中的浓度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改善免疫抑制,有效减少了感染鸡向外界环境排毒,并且延迟排毒时间接近一周;MPPPS组对出雏后短期内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后期虽有一定的免疫调理作用,但与ALV-J组相比,差异不明显;而LPPPS组的免疫调理作用不明显,与ALV-J组相比差别不大;MPPPS组和LPPPS组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排毒量,延迟了个别鸡的排毒,但抑制效果不显着。说明PPPS溶液可以降低胚胎感染ALV-J的致病作用,对出雏后的雏鸡具有抗病毒活性和免疫调理作用,同时通过鸡胚接种PPPS溶液,对于雏鸡免疫的新城疫N79株弱毒疫苗有提高抗体水平、延迟抗体消退等作用。综上所述,鸡胚接种PPPS溶液可有效控制ALV-J的垂直传播,可应用于抑制胚胎感染ALV-J鸡的胚内病毒感染和出雏后早期的控制,接种一定剂量的PPPS溶液具有显着的抗病毒和免疫调理作用。

赵震东[6](2020)在《南通地区禽白血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净化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是可引起禽类多种肿瘤及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反转录病毒。根据其囊膜蛋白特征,该病毒可分为A-K共11个亚群。其中A,B,J亚群较为常见,且J亚群目前在国内最为常见。ALV-J感染主要造成鸡造血细胞恶性增生,引起髓细胞瘤、血管瘤及严重的免疫抑制,对国内外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随着国内ALV净化工作的推进,鸡群ALV-J的感染及其发病率显着下降。ALV-K是近年来在国内地方品种鸡中分离鉴定出的新型禽白血病病毒。由于ALV-K病毒复制能力较弱,鸡群中ALV-K感染往往不易被检测出来,正挑战目前ALV通用检测及净化技术。本研究对南通地区送检的疑似ALV感染病料进行检测,分离鉴定到一株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并利用ALV-A/B抗体、ALV-J抗体及ALV抗原(p27)检测试剂盒对南通地区8个规模化地方品系祖代种鸡场开展了 ALV流行病学检测,且对两个品系的种鸡鸡群三个世代进行了禽白血病检测净化跟踪研究。1.南通地区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为了解南通地区ALV感染状态,本研究在对南通地区送检的疑似ALV感染病料进行PCR检测、病毒分离鉴定的基础上,利用商品化的ALV-A/B抗体和ALV-J抗体检测试剂盒以及本实验室研制的ALV抗原检测试剂盒对南通地区8个规模化地方品系祖代鸡鸡场开展了 ALV流行病学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从疑似病料中分离到一株ALV-K,命名为NT181121。8个鸡场A/B亚型抗体阳性检出率为87.5%(7/8),各鸡场阳性率分别为 4%(2/50)、4%(2/50)、0%(0/50)、4%(2/50)、2%(1/50)、6%(3/50)、12%(6/50)以及 4%(2/50),总体个体阳性率为 4.5%(18/400);J亚型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00%(8/8),各鸡场阳性率分别为20%(10/50)、36%(18/50)、14%(7/50)、6%(3/50)、50%(25/50)、6%(3/50)、22%(11/50)以及 26%(13/50),总体个体阳性率为22.5%(90/400);血样ALV抗原阳性检出率为100%(8/8),各鸡场阳性率分别为 14%(7/50)、22%(11/50)、8%(4/50)、24%(12/50)、26%(13/50)、10%(5/50)、24%(12/50)以及 18%(9/50),总体个体阳性率为18.25%(73/400)。以上对南通地区8个规模化鸡场外源性ALV感染现状调查结果显示ALV感染在南通地区已非常普遍。2.两个品系种鸡群禽白血病净化的初步研究针对南通地区ALV感染普遍性问题,在采用ALV净化的金标准方案基础上,本研究结合本实验室研制的禽白血病病毒p27抗原夹心ELISA检测试剂盒,对南通地区两个地方品系种鸡群(代号分别为3号和6号)进行了三个代次的ALV检测与净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三个代次的ALV检测、净化淘汰,3号和6号品系种鸡群泄殖腔棉拭样品和全血样品病毒检测阳性率均显着下降。3号品系种鸡群ALVp27抗原阳性率由净化前38.4%下降到4.7%,抗凝血的病毒分离由净化前11.2%降为1.46%;6号品系种鸡群ALVp27抗原阳性率由净化前19.8%降为6.3%,抗凝血的病毒分离由净化前6.3%降为0.8%。以上结果表明这两个地方品系种鸡群经过三个代次的净化,取得了初步的净化成效。

沈习[7](2019)在《抗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不同试剂盒临床检测差异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禽白血病病毒(Avianleukosisvirus,AL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禽C型反转录病毒属,与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及生产性能息息相关。该病毒主要引起禽类产生肿瘤以及慢性消耗性死亡,造成免疫抑制及生长迟缓,产蛋率大幅度下降,给养禽业带来巨大损失。ALV通过垂直和水平两种方式传播,限制本病的主要方法是淘汰阳性鸡,净化种群中的ALV-A、B、C、D、J和K等亚群。不同亚群病毒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临床症状,临床上选择合适的试剂盒是净化该病毒的关键。本研究通过研制针对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gp85的单克隆抗体,并分析不同试剂盒检测禽白血病的差异性,为生产实践中禽白血病的净化提供研究基础。1 抗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Gp85是ALV的囊膜蛋白,由ALV基因组中env基因编码,具有亚群特异性。本研究首先设计出一对针对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env基因的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ALV-A-AH10毒株的gp85基因,然后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AH10-gp85,通过转化入BL21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转化质粒并经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的菌体进行超声波破碎,取离心后的上清和沉淀分别作SDS-PAGE分析,结果获得大小约53KD的目的蛋白。纯化后的PET32a-AH10-gp85蛋白与适量佐剂乳化后免疫6-8周龄BALB/c雌性小鼠,三次免疫后测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对免疫效果较好的加强免疫,三天后取脾脏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用感染AH10病毒的DF1细胞板,固定后,对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进行IFA筛选。阳性孔经过2-3次亚克隆,结果获得五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ALV-A-1B12、ALV-A-1C12、ALV-A-1E5、ALV-A-1F8 和 ALV-A-3D11。Western-blot 和 IFA试验结果表明,所获单抗3D11只针对ALV-A/B囊膜蛋白gp85抗原,而其余四株可与J亚群病毒发生荧光反应。本次研究成功制备出一株针对ALV-A/B的单克隆抗体(3D11),为快速筛检田间感染A/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鸡群提供了临床诊断试剂。2不同试剂盒检测禽白血病肛拭阳性率的差异性分析建立快捷准确,成本低,可用于大批量田间试验的诊断技术是防制禽白血病的重要一环。ELISA检测方法因其具有灵敏、快捷、适用于大面积检测等特点,在众多方法中脱颖而出,被广泛应用于禽白血病的种群净化中。为探索不同ELISA试剂盒针对禽白血病p27抗原检测灵敏度的差异性,本研究将60只2周龄黄羽雏鸡(包括30只活鸡、30只死鸡)进行编号并采集肛拭、血样及组织样本。分别用IDEXX公司p27抗原检测试剂盒和sELISA试剂盒检测其肛拭样本。血样及组织样本接种DF1细胞分离病毒,7天后取培养上清进行p27抗原检测及鉴定,分析比较肛拭阳性率差异,并通过PCR、RT-PCR及间接免疫荧光法验证。结果显示,sELISA试剂盒肛拭阳性检出率为68%,IDEXX试剂盒阳性检出率为27%,且IDEXX公司阳性检出样本均存在于sELISA试剂盒阳性检出的样本中。阳性差异样本通过测序分析,进一步确认为感染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这一结果显示,sELISA试剂盒能够更灵敏有效地检测阳性肛拭样本,特别是检测肛拭中的禽白血病K亚群病毒。

李海娟[8](2019)在《过去五年10株ALV-J分离株全基因序列分析及接种ALV-J污染的活疫苗对三黄鸡的致病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广西地区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的流行情况和及时掌握毒株的变异趋势,本研究对2014-2018过去5年广西地区不同养殖场送检至本实验的临床发病剖检疑似有典型AL症状的鸡只进行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的分离与鉴定。通过将其血浆或病变组织样品的滤过液接种至DF-1进行细胞培养病毒分离,将收集的细胞培养物上清液进行ALV-p27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品进一步进行其它病原的PCR鉴定以及ALV亚群的PCR扩增,并用单克隆抗体进行IFA确定ALV的亚群,从中挑选确定为ALV-J单一感染的10株病毒分离株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10株分离毒的基因组全长在7583~7648 bp之间,其核苷酸、氨基酸之间的相似性都较高分别为96.0%~98.8%、96.8%~98.9%,分离株与ALV-J参考株的相似性在91%以上,而与ALV-A、B、C、D、E、K亚群的相似均较低至63.1%~86.3%。遗传进化树分析的结果显示,分离株与ALV-J参考株的亲缘关系近同属于一个大分支,而与ALV-A、B、C、D、E、K亚群的参考株亲缘关系较远且处于不同的分支,确定10株分离毒均属ALV-J;对分离株与ALV-J参考株的3个主要基因gag、pol、env进行比对的结果显示,其gag和pol基因均比较保守,与参考株之间的相似性均在94%以上,而其囊膜蛋白env所表现的差异性则相对较大,相似性在90%~95%之间,进一步对env基因编码的两个结构蛋白gp85和gp37进行分析发现,gp37基因比较保守,分离株与ALV-J参考株之间的相似性较高(92.7%~99.0%),而分离株与参考株gp85之间的相似性差异较大(85.9%~96.0%)。由于gp85的序列决定着ALV亚群的分型,因此10株分离毒与ALV-J参考株gp85的相似性均比较高,而与其他亚群之间的相似性则低至38.1%~59.7%;对gp85的熵值分析显示,ALV-Jgp85的主要变异区域集中在hr1和hr2;对其LTR的分析显示,分离株与ALV-J参考株的LTR差异性也较大,相似性为87.0%~97.8%;进一步对LTR的U3区序列的分析显示,分离株与ALV-J参考株的相似性在86.3%~98.1%,且分离株GX17YL05、GX17NN06与ALV-J参考株GX14ZS04、GX14HG01及NHH在U3区均出现了 11个碱基的连续缺失,而另外8株分离毒均无11 bp的缺失。本研究对所得分离毒与ALV-J参考株序列比较发现,10株广西ALV-J毒株的基因序列整体变化不大。2014年本课题组从某育种公司使用的商品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新-支二联)商品活疫苗和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传喉)商品活疫苗分别分离鉴定到ALV-J毒株GX14YYA1和GX14YYD2。为探究免疫有外源性ALV污染的活疫苗对鸡群的致病性,本研究模拟疫苗在生产上的常规接种程序,分别进行了滴鼻和点眼1 d龄首免及7 d龄二免有ALV-J污染的新-支二联疫苗,1 d腹腔注射从传喉疫苗中分离纯化出来的ALV-J毒株GX14YYD2以及35 d龄点眼免疫污染有ALV-J的传喉疫苗,同时分别设置了无ALV-J污染的新-支二联疫苗和传喉疫苗的免疫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所有鸡只在7 d龄进行ND、AIV-H5和AIV-H9油乳剂商品疫苗的免疫,分别在1d、1W、3W、4W、5W、8W、11W、15W、21W以及25W进行体重、病毒血症、病毒载量、抗体效价、体外排毒等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1d龄首免、7 d龄二免有ALV-J污染的新-支二联疫苗组和1 d腹腔注射从传喉疫苗中分离纯化出来的GX14YYD2组与两个对照组相比,鸡只受到了ALV的感染,表现体重显着降低(p≤0.05);免疫器官的正常发育和功能也受到显着影响,脾脏与对照组相比肿大(p≤0.05)、胸腺和法氏囊则都是萎缩的(p≤0.05),对常规油乳剂疫苗的免疫应答效果也显着降低(p≤0.05);鸡只的心脏出现了肉眼可见的ALV-J型血管瘤特征的血疱;而35 d龄免疫污染有ALV-J的传喉疫苗组和两个对照组在整个实验期内均没有临床发病,也没有检测到ALV病毒血症的存在。研究的结果证明,1 d龄首免、7 d龄二免有外源性ALV-J污染的新-支二联禽活疫苗,可以引起三黄鸡的感染并导致临床发病。本课题研究的结果说明,过去5年临床获得的10株ALV-J病毒的全基因序列整体变化不大,同时证明了免疫有外源性ALV-J污染的疫苗是其在商业鸡群中的传播途径之一。

李秋辰[9](2019)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在体内药物选择压下的准种演变及耐药性的产生》文中研究说明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导致的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目前全世界最为关注的疾病之一,目前对其控制主要通过使用齐多夫定Zidovudine和拉米夫定Lamivudine等逆转录酶抑制剂药物(NRTIs)来实现,NRTIs的使用一方面显着降低了AIDS的发病率,但在药物选择压下HIV耐药性的产生又成为全世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人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无法在人活体内开展定向的观察来研究HIV体内耐药性的形成机制,目前主要通过病人用药前后对大量样品的序列分析来进行比较性研究或通过某些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模型来研究。禽白血病病毒(Avain leukosis virus,ALV)是第一个证明能诱发肿瘤的病毒,此外,逆转录酶首先在ALV发现并获得1975年诺贝尔医学奖。ALV与HIV同属逆转录病毒并具有极其相似的基因组结构,通常我们将ALV作为研究HIV基因变异和准种演变的极佳模型。前期研究发现ALV在含有NRTIs的体外连续培养传代过程中产生了耐药性,通过对大量毒株实施高通量测序发现了与耐药性产生可能相关的pol基因变异位点,并通过感染性克隆和点突变反向证实相关位点突变后导致ALV产生了耐药性。那么,不同途径感染ALV的SPF鸡体内持续给药后ALV是否容易形成耐药性?在体内决定其耐药性产生的pol基因关键突变位点有哪些?这些突变位点与体外模型所发现的突变位点是否一致?这些问题的一一解答有助于回答ALV是如何通过pol基因突变在SPF鸡体内躲避NRTIs“追杀”并阐述其准种演变规律。为了避免现有ALV-J感染性克隆的基因单一性,本研究首先从山东某发生血管瘤的海兰褐鸡场中分离鉴定了6株血管瘤相关ALV-J野毒株并完成了其基因组测序,6株病毒全长均在7610-7630nt,与参考毒株相其gp85基因与ALV-J的氨基酸同源性在90%左右,而pol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7.1%以上。为了进一步研究ALV-J在体内通过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本研究以SDAU1701株在6胚龄时鸡胚卵黄囊接种病毒,孵化后持续注射逆转录酶抑制类药物Zidovudine建立了病毒持续性感染和体内药物选择的SPF鸡模型,经过长期的监测证实SDAU1701株产生了对Zidovudine的耐药性,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药物的靶基因pol的两段高度变异区pol-A(273 bp)和pol-B(266bp)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经过长期的Zidovudine选择压力作用,ALV的pol基因出现了两个可能与耐药性相关的基因突变位点T196A(p<0.05)和V447A(p<0.05)。然后通过构建pol基因突变的突变株感染性克隆rSDAU1701(T196A/V447A)对其在体外的耐药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体外突变株SDAU1701(T196A/V447A)明显产生对Zidovudine的耐药性,并且其逆转录酶的活性比原始毒株有明显的提高。本研究对SPF鸡体ALV-J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Zidovudine选择压力作用下产生耐药性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了病毒在动物体内经过长期药物作用后产生的关键基因突变位点,为解析逆转录病毒在动物体内耐药机制的机制和建立良好的病毒模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王秋菊[10](2019)在《泰山松花粉多糖抗急性致瘤性ALV-J及相关肿瘤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avian leucosis virus,ALV-J)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病毒之一,感染鸡发生免疫抑制、恶性肿瘤等,严重妨碍了养鸡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由携带v-fps肿瘤基因的急性致瘤性ALV-J病毒感染、诱发的急性纤维肉瘤日趋流行,给养鸡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泰山松花粉多糖(Taishan pinus Massoniana pollen polysaccharide,TPPPS)是一种天然植物大分子,前期研究发现TPPPS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和抗病毒活性。本论文对TPPPS抗急性致瘤性ALV-J及相关肿瘤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以急性致瘤性ALV-J的Fu-J(SDAU1005)株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体外和体内研究模型,检测分析TPPPS对Fu-J(SDAU1005)复制和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脾脏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探讨TPPPS免疫调节及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机制。1.TPPPS体外抗病毒活性研究本研究首先分别将50μg/mL、100μg/mL和200μg/mL的TPPPS作用于接种Fu-J(SDAU1005)的DF-1细胞,采用ELISA和qRT-PCR方法检测病毒含量,分析TPPPS对Fu-J(SDAU1005)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TPPPS均具有抑病毒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200μg/mL作用效果最为显着,但与100μg/mL差异不显着。进一步,将100μg/mL的TPPPS作用于接种Fu-J(SDAU1005)的DF-1细胞,采用qRT-PCR和IFA检测细胞中Fu-J和SDAU1005病毒的含量,分析TPPPS在Fu-J(SDAU1005)感染DF-1细胞不同时期的抑病毒作用,探讨TPPPS对病毒感染DF-1细胞生长和迁移的作用。结果表明,TPPPS可以通过影响病毒的吸附与释放而发挥抑病毒作用,并且抑制病毒感染的DF-1细胞生长和迁移。2.TPPPS对脾脏淋巴细胞免疫调节活性研究为研究TPPPS对脾脏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选取不同浓度TPPPS和Fu-J(SDAU1005)同时作用于脾脏淋巴细胞,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ELISA方法,检测分析脾脏淋巴增殖、细胞亚群以及细胞内第二信使Ca2+、cAMP、cGMP、PKC、PKA、Calcineurin和NFAT等细胞内转导信号含量。结果显示,与病毒组和对照组相比,TPPPS能促进脾脏T、B淋巴细胞增殖,CD4+/CD8+比值升高,CD3+、CD4+、CD8+、IL-2、IL-4、IFN-γ、IgG、Ca2+、cAMP、cGMP、PKC、PKA、Calcineurin和NFAT的含量增加。结果表明,TPPPS能够激活脾脏淋巴细胞NO-cGMP、cAMP-PKA、Ca2+-PKC-Calcineurin-NFAT等信号转导通路,对脾脏淋巴细胞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活性。3.TPPPS体内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研究为研究TPPPS对病毒复制和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首先将100只1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鸡,1-4组在每天分别口服1mg、3 mg、5 mg和10 mg TPPPS,5组作为对照组每天口服200μL的PBS,7日龄时各组腿部皮下接种104TCID50病毒液。接毒后每天观察、检测实验动物的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变化,持续观察检测20 d。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TPPPS在体内均具有抗肿瘤作用,且成剂量依赖性,10 mg TPPPS对肿瘤抑制效果最佳,但与5 mg差异不显着。进一步研究,将90只1日龄SPF鸡随机分为3组,V-TPPPS组、V-PBS组和PBS组,每组30只。V-TPPPS组每天口服5 mg TPPPS,V-PBS组和对照组每天口服200μL PBS,V-TPPPS组和V组在7日龄时分别经腿部皮下注射接种104 TCID50 Fu-J(SDAU1005),PBS组接种等体积的PBS。攻毒后每隔5 d采集肿瘤组织、肝脏、胸腺、法氏囊、脾脏和血液,采用qRT-PCR,检测肿瘤组织和血浆中Fu-J和SDAU1005病毒含量,HE染色检测各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与V-PBS组相比V-TPPPS组肿瘤组织和血浆中的病毒含量显着降低,病理组织损伤程度减轻。结果表明,TPPPS体内具有显着的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并可以减轻病毒对组织器官的损伤。4.TPPPS体内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转录组学分析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攻毒后第10 d V-TPPPS组和V-PBS组的腿部肿瘤组织和PBS组实验动物的腿部肌肉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比较差异表达mRNA和miRNA及相关信号通路。分析结果,与PBS组相比V-PBS组有6201个DEGs发生了2倍以上的差异表达,其中3183个上调表达,3018个下调表达,DEGs主要富集在P1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催产素信号通路和粘着斑信号通路等病毒的致病性有关通路。与V-PBS组相比V-TPPPS组有560个DEGs差异倍数在1.5倍以上,其中321个上调表达,239个下调表达,免疫相关基因主要为上调表达,肿瘤相关基因主要为下调表达。DEGs参与调节的信号通路包括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P1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和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等免疫调节和肿瘤调节相关通路。与V-PBS组相比V-TPPPS组只有2个差异miRNA,1个上调表达和1个下调表达。V-PBS组与PBS组相比有149个差异miRNA,其中82个上调表达,49个下调表达。差异miRNA靶基因预测与mRNA富集通路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TPPPS在体内可以升高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免疫调节相关和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miRNA参与了病毒的致病性调节,但是TPPPS在体内几乎不参与miRNA调控。选取13个免疫调节相关和9肿瘤调节相关的DEGs在肿瘤组织和细胞上进行进一步的验证。结果表明,TPPPS在体内和体外均可促进TLR2、TLR3、TLR4和CLEC2D受体基因以及PRF1、GZMA和CCL5等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HSP2、BAG3和DNAJN4等肿瘤基因的表达。通过以上研究分析,初步确定TPPPS在体内通过与受体结合激活免疫相关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相关的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但是,对于他们之间的具体调控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还需要通过基因敲除、小RNA干扰、过表达和免疫共沉淀等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二、J亚型白血病严重威胁中国养鸡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J亚型白血病严重威胁中国养鸡业(论文提纲范文)

(1)当前家禽疫病的流行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禽流感的流行情况
    1.1 高致病性禽流感(H5、H7亚型)
    1.2 低致病性禽流感(H9亚型)
2 新城疫的流行情况
3 呼肠孤病毒病的流行情况
4 鹅细小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
5 坦布苏病毒病的流行情况
6 鹅星状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
7 禽白血病的流行情况
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情况
9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流行情况
1 0 家禽细菌性疾病的流行情况
1 1 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的流行情况

(2)福建省部分地区鸡三种病毒性免疫抑制病感染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鸡常见病毒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流行病学概述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研究进展
        2.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学
        2.2 IBDV的致病机理
        2.3 IBDV的流行病学
        2.4 IBDV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2.5 IBDV的检测和诊断
        2.6 IBDV的防控
    3 鸡传染性贫血病研究进展
        3.1 CAV病原学
        3.2 CAV的致病机理
        3.3 CAV的流行病学
        3.4 CAV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3.5 CAV的检测和诊断
        3.6 CAV的防控
        3.7 CAV和 IBDV的关系
    4 鸡禽白血病毒研究进展
        4.1 ALV病原学
        4.2 ALV的致病机理
        4.3 ALV的流行病学
        4.4 ALV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4.5 ALV的检测和诊断
        4.6 ALV的防控
    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福建省部分地区鸡群三种病毒性免疫抑制传染病病原感染情况调查
    1 材料
        1.1 临床样品
        1.2 药品试剂
        1.3 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引物序列
        2.2 引物特异性检测
        2.3 IBDV检测
        2.4 CAV检测
        2.5 ALV检测
    3 结果
        3.1 引物验证结果
        3.2 福建6 地区养殖场感染IBDV、CAV、ALV三种病毒总体阳性率
        3.3 鸡的3种病原不同地区感染情况
        3.4 在不同季度鸡的3种病毒感染阳性率
        3.5 鸡的3种病原单独和混合感染情况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福建省部分地区鸡群IBDV、CAV、ALV的血清抗体检测
    1 材料
        1.1 检测样品
        1.2 试剂
        1.3 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IBDV抗体检测
        2.2 CAV抗体检测
        2.3 ALV抗体检测
    3 结果
        3.1 12 个养殖场鸡群血清样品IBDV、CAV、ALV抗体总体阳性率
        3.2 不同地区鸡群的3种病原血清抗体阳性率
        3.3 在不同季度鸡群的3种病原血清抗体阳性率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3)广西地方优质鸡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相关技术的探讨及分离株env基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禽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1.1.1 禽白血病病原学概述
        1.1.2 禽白血病的亚群分类
        1.1.3 禽白血病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1.1.4 禽白血病病毒理化特性
        1.1.5 禽白血病病毒的致肿瘤机制
    1.2 禽白血病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3 禽白血病的流行病学
        1.3.1 宿主范围及感染特性
        1.3.2 传播方式与特性
    1.4 禽白血病的诊断及检测
        1.4.1 病毒分离鉴定
        1.4.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4.3 病毒中和试验(NT)
        1.4.4 补体结合试验(COFAL)
        1.4.5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1.4.6 病毒基因检测
    1.5 禽白血病的净化及防制
        1.5.1 净化检测的技术
        1.5.1.1 一日龄胎粪检测
        1.5.1.2 蛋清检测
        1.5.1.3 病毒分离检测
        1.5.2 净化防控的关键
        1.5.2.1 种群的净化
        1.5.2.2 种群净化检测方法的选择
        1.5.2.3 加强疫苗中ALV的检测
        1.5.2.4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1.5.2.5 生物安全措施
        1.5.3 净化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1.5.3.1 检测时间点的选择
        1.5.3.2 检测样品数量的选择
        1.5.3.3 检测方法的选择
        1.5.3.4 与鸡白痢疾病的关联性
    1.6 开展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地方优质鸡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相关技术
    2.1 检测时间不同之结果的差异性分析
        2.1.1 材料与方法
        2.1.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1.1.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1.1.3 方法及相关技术线路
        2.1.2 实验内容
        2.1.3 实验结果
        2.1.4 小结与讨论
    2.2 检测蛋的个数之结果的差异性分析
        2.2.1 材料与方法
        2.2.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1.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2.1.3 方法及相关技术线路
        2.2.2 实验内容
        2.2.3 实验结果
        2.2.3.1 同一只母鸡检测不同蛋数的结果
        2.2.3.2 同一只母鸡检测3 枚蛋阳性结果
        2.2.4 小结与讨论
    2.3 蛋清P27 抗原检测与血浆病毒分离检测结果的差异分析
        2.3.1 材料与方法
        2.3.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3.1.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3.1.3 方法及相关技术线路
        2.3.2 实验内容
        2.3.3 实验结果
        2.3.4 小结与讨论
    2.4 禽白血病检测结果与鸡白痢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2.4.1 材料与方法
        2.4.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4.1.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4.1.3 方法及相关技术线路
        2.4.2 实验内容
        2.4.3 实验结果
        2.4.3.1 鸡白痢检测结果
        2.4.3.2 鸡白痢阳性鸡与阴性鸡中禽白血病检测结果
        2.4.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广西地方优质鸡禽白血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env基因的分析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样品
        3.1.2 主要仪器
        3.1.3 主要试剂
        3.1.4 菌株与载体
    3.2 实验方法
        3.2.1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3.2.2 样品中禽白血病病毒的分离鉴定
        3.2.2.1 技术线路
        3.2.2.2 病毒分离
        3.2.2.3 病毒的鉴定
        3.2.3 分离株env基因的提取、扩增、克隆及测定
        3.2.3.1 技术线路
        3.2.3.2 引物设计
        3.2.3.3 目的基因env片段扩增
        3.2.3.4 目的基因纯化回收
        3.2.3.5 载体的连接
        3.2.3.6 转化感受态细胞
        3.2.3.7 阳性克隆鉴定及测序
        3.2.4 分离株env基因序列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病毒分离鉴定结果
        3.3.1.1 F2 代细胞培养物ELISA检测结果
        3.3.1.2 ALV各亚群PCR鉴定结果
        3.3.2 分离株env基因的PCR扩增及测序结果
        3.3.3 分离株env基因的BLAST比对结果
        3.3.4 分离株env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
        3.3.5 构建遗传进化树
        3.3.6 env基因核苷酸序列遗传距离值分析
        3.3.7 分离株的gp85 基因的变异位点分析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广西地方品种鸡ALV净化检测分离株与临床病例分离株的鉴定与全基因序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禽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1.1.1 禽白血病的发展史
        1.1.2 ALV的亚群划分
        1.1.3 内源性和外源性ALV
        1.1.4 ALV的形态和理化性质
        1.1.5 ALV病毒基因组基本结构及功能
        1.1.6 ALV的类脂和蛋白
        1.1.7 ALV的复制流程
        1.1.8 ALV的致病致瘤机制
    1.2 ALV的流行病学
        1.2.1 ALV的宿主范围
        1.2.2 ALV的传播途径
        1.2.3 ALV感染的潜伏期
        1.2.4 ALV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3 ALV的诊断及检测方法
        1.3.1 细胞培养病毒分离与鉴定
        1.3.2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1.3.3 病毒核酸检测
        1.3.4 发病鸡的病理组织学检测
        1.3.5 病毒细胞培养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1.3.6 特异性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LV
    1.4 ALV的防控
        1.4.1 净化检测淘汰阳性个体
        1.4.2 控制水平传播
        1.4.3 防止疫苗及其免疫接种的污染
    1.5 开展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广西地方品种鸡ALV净化检测分离株与临床病例分离株的鉴定与全基因序列分析
    2.1 实验材料
        2.1.1 样本的处理
        2.1.2 细胞
        2.1.3 实验试剂
        2.1.4 所需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DF-1 细胞培养及病毒分离
        2.2.2 ELISA检测细胞培养物上清ALV-p27 抗原
        2.2.3 样品DNA的提取
        2.2.4 分离株的亚型鉴定
        2.2.5 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克隆及测定
        2.2.6 胶回收纯化产物与载体的连接
        2.2.7 连接产物转入DH5α
        2.2.8 挑选单一菌落鉴定
        2.2.9 全基因序列拼接处理
    2.3 结果
        2.3.1 细胞培养物上清ALV-p27 抗原检测结果
        2.3.2 分离株的背景信息
        2.3.3 分离株亚型鉴定结果
        2.3.4 ALV-J分离株全基因序列相似性及遗传进化树分析
        2.3.5 净化检测分离株与参考株各段相似性分析结果
        2.3.6 ALV-J gp85、gp37 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2.3.7 分离株gp85 基因氨基酸相似性分析
        2.3.8 gp85 氨基酸熵值与氨基酸突变位点分析
        2.3.9 分离株3’UTR区序列分析
        2.3.10 分离株U3 区序列分析
        2.3.11 分离株重组分析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松花粉多糖对胚胎感染ALV-J亚型的免疫调理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禽白血病
    1.2 禽白血病病原学特征
        1.2.1 禽白血病的分类
        1.2.2 禽白血病病毒的形态学
        1.2.3 禽白血病病毒的理化特性
        1.2.4 禽白血病的致病机理
    1.3 禽白血病的流行病学
        1.3.1 禽白血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1.3.2 禽白血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4 禽白血病的检测
    1.5 禽白血病的净化
    1.6 松花粉多糖的生物学活性和研究进展
    1.7 鸡胚接种
    1.8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主要材料
        2.1.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2.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病毒的复苏与培养
        2.2.2 病毒TCID50 测定
        2.2.3 鸡胚接种病毒最大剂量的筛选
        2.2.4 鸡胚接种PPPS最佳剂量的筛选
        2.2.5 胚胎感染ALV-J鸡胚模型的建立
        2.2.6 动物实验
        2.2.7 鸡胚接种PPPS对胚胎感染ALV-J鸡的抗病毒作用
        2.2.7.1 泄殖腔排毒动态检测
        2.2.7.2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备及观察
        2.2.8 鸡胚接种PPPS对胚胎感染ALV-J鸡的免疫调理作用
        2.2.8.1 体重和免疫器官指数测定
        2.2.8.2 外周血淋巴细胞转换率测定
        2.2.8.3 外周血细胞 CD4+、CD8+、IL-2、IFN-γ的测定
        2.2.8.4 血清ND抗体滴度测定
        2.2.9 试验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TCID_(50) 的测定结果
    3.2 鸡胚接种病毒最大剂量
    3.3 鸡胚接种PPPS最佳剂量范围
    3.4 鸡胚接种PPPS对胚胎感染ALV-J鸡的抗病毒作用
        3.4.1 鸡胚接种PPPS对胚胎感染ALV-J鸡泄殖腔排毒动态的影响
        3.4.2 鸡胚接种PPPS对胚胎感染ALV-J鸡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3.5 鸡胚接种PPPS对胚胎感染ALV-J鸡的免疫调理作用
        3.5.1 鸡胚接种PPPS对胚胎感染ALV-J鸡体重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3.5.2 鸡胚接种PPPS对胚胎感染ALV-J鸡的免疫器官影响
        3.5.3 鸡胚接种PPPS对胚胎感染ALV-J鸡外周血淋巴细胞转换率测定
        3.5.4 鸡胚接种松花粉多糖对胚胎感染 ALV-J 鸡外周血 CD4+、CD8+浓度的影响
        3.5.5 鸡胚接种PPPS对胚胎感染ALV-J鸡外周血IL-2、IFN-γ含量测定
        3.5.6 鸡胚接种PPPS对 NDV-N79 株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个人简介

(6)南通地区禽白血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净化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禽白血病概述
    1.1 病原学
        1.1.1 ALV的分类
        1.1.2 禽白血病病毒结构
        1.1.3 禽白血病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1.1.4 禽白血病病毒的致病性及致病机理
    1.2 禽白血病的传播方式与流行情况
    1.3 禽白血病的诊断与检测
        1.3.1 病毒的分离鉴定
        1.3.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3.3 免疫荧光技术(IFA)
        1.3.4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1.3.5 血清型检测
    1.4 禽白血病的预防与控制
        1.4.1 免疫接种
        1.4.2 禽白血病抗性鸡的培育
        1.4.3 禽白血病净化
第2章 南通地区禽白血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2.1 材料
        2.1.1 细胞和检测试剂盒
        2.1.2 样品来源
        2.1.3 主要仪器
        2.1.4 主要试剂耗材
    2.2 方法
        2.2.1 病鸡样品检测
        2.2.2 规模化鸡场样品的检测
    2.3 结果
        2.3.1 主要病变观察
        2.3.2 病毒分离间接免疫荧光结果
        2.3.3 多重PCR鉴定
        2.3.4 env基因PCR扩增
        2.3.5 gp85基因序列分析
        2.3.6 gp37基因序列分析
        2.3.7 禽白血病抗体检测结果
        2.3.8 禽白血病病毒p27抗原夹心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
    2.4 讨论
第3章 两个品系种鸡群禽白血病净化的初步研究
    3.1 材料
        3.1.1 地方种鸡群
        3.1.2 细胞和检测试剂盒
        3.1.3 主要试剂耗材
        3.1.4 主要仪器
    3.2 方法
        3.2.1 禽白血病净化方案的制定
        3.2.2 待检样品的采集
        3.2.3 禽白血病病毒p27抗原检测
    3.3 结果
        3.3.1 第一代次种鸡群ALV感染情况
        3.3.2 第二代次种鸡群ALV感染情况
        3.3.3 第三代次种鸡群ALV感染情况
        3.3.4 鸡群初步净化效果
    3.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7)抗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不同试剂盒临床检测差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计量单位
禽白血病概述
    1 禽白血病病毒的基本形态及特性
        1.1 病毒的分类
        1.2 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1.3 病毒的理化特性
        1.4 病毒的细胞受体
        1.5 病毒的致病性及致病机理
    2 禽白血病的流行状况
        2.1 传播方式
        2.2 流行现状
    3 禽白血病的诊断与检测
        3.1 病毒的分离鉴定
        3.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3.3 免疫荧光技术
        3.4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3.5 血清型诊断
    4 禽白血病的预防与控制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内容一 抗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鉴定
    1 实验材料
        1.1 病毒与细胞来源
        1.2 菌株与载体
        1.3 主要试剂及材料
        1.4 主要仪器
        1.5 主要试剂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目的片段的扩增
        2.1.1 病毒扩增与TCID_(50)测定
        2.1.2 细胞基因组DNA的提取
        2.1.3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1.4 目的片段的扩增
        2.2 目的片段的克隆
        2.2.1 目的片段的回收
        2.2.2 回收产物与pGEM-T-easy的连接
        2.2.3 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DH5a
        2.2.4 阳性克隆的鉴定
        2.3 原核表达载体PET32a-AH10-gp85的构建
        2.3.1 目的基因和表达载体PET-32a的酶切及回收
        2.3.2 目的片段和表达载体PET-32a的连接
        2.3.3 连接产物转化至BL21感受态细胞
        2.3.4 阳性克隆的鉴定
        2.4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2.4.1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2.4.2 菌体的超声波裂解
        2.4.3 重组蛋白的SDS-PAGE分析
        2.4.4 IPTG诱导浓度的优化
        2.4.5 重组蛋白的大量表达
        2.5 重组蛋白的纯化和鉴定
        2.5.1 重组蛋白的纯化
        2.5.2 包涵体的复性
        2.5.3 重组蛋白western-blot分析
        2.6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6.1 实验动物、细胞及病毒
        2.6.2 主要试剂耗材及仪器
        2.6.3 免疫原的准备
        2.6.4 实验动物的免疫
        2.6.5 骨髓瘤细胞的准备
        2.6.6 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准备
        2.6.7 细胞融合
        2.7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及亚克隆
        2.8 单克隆抗体亚类的鉴定
        2.9 单克隆抗体腹水的制备
        2.10 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鉴定
        2.11 Western blot鉴定单抗的反应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目的基因的扩增
        3.2 重组质粒PET32a-AH10-gp85的双酶切鉴定
        3.3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3.4 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3.5 纯化蛋白的SDS-PAGE分析
        3.6 重组蛋白的western-blot分析
        3.7 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的筛选
        3.8 单克隆抗体的特性鉴定
        3.8.1 单克隆抗体的亚类鉴定
        3.8.2 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鉴定
        3.8.3 单克隆抗体的生物活性鉴定
    4 讨论与小结
研究内容二 不同试剂盒检测禽白血病效果差异性分析
    1 实验材料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采集与病毒分离
        2.2 ELISA检测处理后样本
        2.3 病毒基因组提取及PCR检测
        2.4 RT-PCR检测活鸡差异样本
        2.5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ELISA检测结果
        3.2 PCR检测结果
        3.3 RT-PCR检测结果
        3.4 IFA检测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过去五年10株ALV-J分离株全基因序列分析及接种ALV-J污染的活疫苗对三黄鸡的致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禽白血病研究进展
        1.1.1 禽白血病的简史
        1.1.2 ALV的亚群分类
        1.1.3 ALV的形态学和理化特性
        1.1.4 ALV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1.1.5 ALV的主要蛋白组成
        1.1.6 ALV的复制
        1.1.7 外源性与内源性ALV
    1.2 ALV的致病性
        1.2.1 ALV致肿瘤作用
        1.2.2 ALV致肿瘤机制
    1.3 ALV的传播
        1.3.1 水平传播
        1.3.2 垂直传播
        1.3.3 人为传播
    1.4 ALV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
    1.5 A LV感染特征
    1.6 ALV的检测方法
        1.6.1 细胞培养病毒分离
        1.6.2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1.6.3 病毒核酸检测
        1.6.4 病理组织学检测
        1.6.5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1.6.6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7 ALV的预防及防控
    1.8 开展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过去5年10株ALV-J分离株的鉴定及其全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
    2.1 实验所需材料
        2.1.1 病料来源与处理
        2.1.2 细胞
        2.1.3 所需试剂
        2.1.4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DF-1细胞培养病毒分离
        2.2.2 样品DNA的提取
        2.2.3 分离病毒的PCR反应及病原鉴定
        2.2.4 分离株的IFA鉴定
        2.2.5 ALV-J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克隆及测定
        2.2.6 胶回收纯化产物与载体的连接
        2.2.7 连接产物转化入感受态细胞
        2.2.8 阳性菌落的筛选和鉴定
        2.2.9 ALV-J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2.3 结果
        2.3.1 ALV-J分离株的背景信息
        2.3.2 细胞培养物上清ALV-p27抗原ELISA检测结果
        2.3.3 分离病毒后病原PCR鉴定结果
        2.3.4 分离株IFA鉴定的结果
        2.3.5 ALV-J分离株全基因序列相似性及遗传进化树分析
        2.3.6 ALV-J分离株各段的相似性分析的分析结果
        2.3.7 ALV-J gp85和gp37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2.3.8 ALV-J gp85氨基酸熵值分析的结果
        2.3.9 ALV-J LTR区序列分析的结果
        2.3.10 ALV-J U3区序列分析的结果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免疫有外源性ALV-J污染的禽活疫苗对三黄鸡致病性的研究
    3.1 材料
        3.1.1 毒株与细胞
        3.1.2 实验动物及疫苗
    3.2 方法
        3.2.1 从污染的疫苗中检测出外源性ALV的方法
        3.2.2 TCID_(50)的测定方法
        3.2.3 动物实验设计
        3.2.4 试验鸡生长性能的检测
        3.2.5 试验鸡免疫器官指数的检测
        3.2.6 试验鸡抗体滴度的检测
        3.2.7 试验鸡病毒血症动态监测
        3.2.8 试验鸡排毒情况动态检测
        3.2.9 试验鸡体内病毒载量的动态监测
        3.2.10 试验鸡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病理组织学观察
    3.3 结果
        3.3.1 试验鸡只生长性能的变化
        3.3.2 试验鸡只免疫器官比重的变化
        3.3.3 试验鸡只免疫疫苗抗体应答的检测结果
        3.3.4 试验鸡只病毒血症的动态变化
        3.3.5 试验鸡只泄殖腔排毒的动态变化
        3.3.6 试验鸡只体内病毒载量的动态变化
        3.3.7 试验鸡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在体内药物选择压下的准种演变及耐药性的产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禽白血病病毒研究进展
    1.2 ALV的分类地位、形态、理化特性、化学组成
        1.2.1 分类地位
        1.2.2 形态大小
        1.2.3 理化特性
        1.2.4 化学组成
    1.3 ALV基因组和蛋白
        1.3.1 慢性转化型ALV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1.3.2 急性转化型ALV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1.3.3 ALV的蛋白
    1.4 ALV的多样性
        1.4.1 ALV的亚群
        1.4.2 ALV亚群的鉴别方法
    1.5 ALV的致病性
        1.5.1 ALV的一般致病性
        1.5.2 禽白血病的致肿瘤作用
        1.5.2.1 慢性致肿瘤作用和致瘤机制
        1.5.2.2 急性致肿瘤作用和致瘤机制
        1.5.2.3 禽白血病肿瘤类型的多样性
    1.6 禽白血病血管瘤在我国的流行
    1.7 禽白血病的防控措施
        1.7.1 禽白血病的净化
        1.7.2 禽白血病的预防
        1.7.3 其他途径控制ALV
    1.8 抗逆转录药物在抗HIV治疗中的应用
        1.8.1 艾滋病病原学
        1.8.2 病毒的复制
        1.8.3 HIV的临床治疗药物和方案
        1.8.4 AZT对反转录病毒的抑制作用
        1.8.5 HIV耐药性的产生
    1.9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细胞和毒株
        2.1.2 试验动物
        2.1.3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2.1.4 主要仪器
        2.1.5 实验主要使用的药物
    2.2 常规试验操作方法
        2.2.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LV-p27 抗原
        2.2.2 间接免疫荧光(IFA)
        2.2.3 组织/细胞DNA的提取
        2.2.4 组织/细胞RNA的提取
        2.2.5 常规PCR扩增
        2.2.6 RT-PCR扩增
        2.2.7 扩增产物的回收
        2.2.8 回收产物的连接
        2.2.9 重组质粒的转化
        2.2.10 菌液PCR验证
        2.2.11 质粒的提取
        2.2.12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2.3 试验方法及设计
        2.3.1 血管瘤相关ALV-J野毒株的分离鉴定
        2.3.1.1 样品来源与背景
        2.3.1.2 病毒分离和鉴定
        2.3.2 分离毒株的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
        2.3.3 病毒增殖及定量
        2.3.4 动物试验分组
        2.3.5 不同浓度药物的配制方法
        2.3.6 不同药物浓度对ALV-J在DF-1 细胞复制的抑制作用
        2.3.7 不同药物浓度对SPF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3.8 持续对鸡只注射药物
        2.3.9 不同组别的鸡只体重指数测定
        2.3.10 不同组别鸡ALV-J病毒血症的测定
        2.3.11 病毒耐药性的测定
        2.3.12 高通量测序分析病毒耐药位点
        2.3.12.1 测序样品制备
        2.3.12.2 高通量测序
        2.3.12.3 数据过滤和分析
        2.3.12.4 Paired End Reads拼接成Tags
        2.3.12.5 序列分析
        2.3.13 pol基因突变株r SDAU1701(T196A/V447A)的构建
        2.3.14 验证rSDAU1701(T196A/V447A)突变株的在体外的耐药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血管瘤相关ALV-J的分离鉴定
        3.1.1 海兰褐鸡的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变化
        3.1.2 病毒分离及PCR、IFA检测
        3.1.3 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3.2 ALV-J在SPF鸡体内AZT药物选择压力下的基因变异和准种演变
        3.2.1 病毒定量
        3.2.2 不同药物浓度对ALV-J在DF-1 细胞上复制的抑制作用
        3.2.3 不同AZT药物添加浓度对雏鸡生长发育的影响
        3.2.4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重增长变化
        3.2.5 实验组与对照组20 周病毒分离结果
        3.2.6 ALV-J在 AZT药物选择压下耐药性的形成
        3.2.7 药物选择压下pol基因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
        3.2.8 pol基因突变株r SDAU1701(T196A/V447A)的构建及耐药性验证
4 讨论
    4.1 ALV作为逆转录病毒体内耐药性研究的试验模型
    4.2 血管瘤相关的ALV-J野毒株分子变异分析
    4.3 与ALV-J耐药性产生相关的pol基因关键突变位点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9 获奖情况

(10)泰山松花粉多糖抗急性致瘤性ALV-J及相关肿瘤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禽白血病研究
    1.2 ALV病原学特性
        1.2.1 ALV抗原分型
        1.2.2 ALV基因组结构及组成
        1.2.3 ALV蛋白组成
        1.2.4 ALV的产生和复制
        1.2.5 ALV的流行病学特点
    1.3 ALV的防制措施
        1.3.1 疫苗接种
        1.3.2 抗病育种
        1.3.3 药物应用
        1.3.4 净化措施
    1.4 多糖研究概况
    1.5 多糖生物活性
        1.5.1 多糖免疫调节活性
        1.5.2 多糖抗病毒活性
        1.5.3 多糖抗肿瘤活性
        1.5.4 多糖其他生物学活性
    1.6 松花粉多糖研究概况及生物活性
    1.7 高通量测序概述
        1.7.1 高通量测序在动物病毒学研究中的应用
        1.7.2 高通量测序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1.8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2.1.3 主要仪器
        2.1.4 主要配制试剂
    2.2 常规试验操作
        2.2.1 ELISA检测p27 抗原
        2.2.2 细胞RNA提取
        2.2.3 细胞上清或血浆中病毒RNA提取
        2.2.4 组织RNA提取
        2.2.5 cDNA合成
        2.2.6 qRT-PCR扩增
        2.2.7 细胞间接免疫荧光
        2.2.8 细胞内IL-2、IL-4和IFN-γ检测
        2.2.9 B淋巴细胞分泌IgG检测
    2.3 TPPPS体外抗病毒活性检测
        2.3.1 不同浓度TPPPS对病毒在DF-1细胞上复制的抑制作用
        2.3.2 不同作用时期TPPPS对病毒在DF-1细胞上复制的抑制作用
        2.3.3 TPPPS对 Fu-J(SDAU1005)释放的影响
        2.3.4 TPPPS抑制Fu-J(SDAU1005)感染DF-1细胞的生长
    2.4 TPPPS对脾淋巴细胞免疫调节活性
        2.4.1 脾脏淋巴细胞分离纯化
        2.4.2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亚群
        2.4.3 MTT法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增殖
        2.4.4 细胞因子和IgG含量以及细胞内NO分泌检测
        2.4.5 细胞内信号分子检测
        2.4.6 细胞转染和萤光报告基因检测
    2.5 TPPPS体内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2.5.1 不同浓度TPPPS体内抗病毒和抗肿瘤筛选
        2.5.2 qRT-PCR检测肿瘤组织和血浆中病毒含量
        2.5.3 组织器官HE染色
    2.6 TPPPS体内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转录组学分析
        2.6.1 样品总RNA提取及质量检测
        2.6.2 mRNA测序及数据分析
        2.6.3 miRNA测序及数据分析
        2.6.4 差异表达miRNA与 mRNA的整合分析
        2.6.5 qRT-PCR验证DEGs在肿瘤组织的表达
        2.6.6 qRT-PCR验证DEGs在细胞中的表达
    2.7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TPPPS体外抗病毒活性研究
        3.1.1 不同浓度TPPPS对 Fu-J(SDAU1005)在DF-1细胞上复制的影响
        3.1.2 TPPPS在不同作用时期对Fu-J(SDAU1005)在DF-1细胞上复制的影响
        3.1.3 TPPPS对病毒释放的影响
        3.1.4 TPPPS抑制病毒感染DF-1 细胞的生长和迁移
    3.2 TPPPS对脾淋巴细胞免疫调节活性
        3.2.1 TPPPS对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3.2.2 TPPPS对脾脏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3.2.3 TPPPS对脾脏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3.2.4 TPPPS对脾脏B淋巴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3.2.5 TPPPS对脾脏淋巴细胞内NO分泌的影响
        3.2.6 TPPPS对脾脏淋巴细胞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
        3.2.7 TPPPS对脾脏淋巴细胞内PKA和 PKC活性的影响
        3.2.8 TPPPS对脾脏淋巴细胞内Ca~(2+)的影响
        3.2.9 TPPPS对脾脏淋巴细胞内Calcineurin的影响
        3.2.10 TPPPS对脾淋巴细胞核转录因子(NFAT)的影响
    3.3 TPPPS体内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3.3.1 不同浓度多糖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3.3.2 TPPPS降低肿瘤组织和血浆中Fu-J(SDAU1005)含量
        3.3.3 TPPPS减少病毒对组织器官的损伤
    3.4 TPPPS体内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转录组学分析
        3.4.1 测序数据与参考序列比对结果
        3.4.2 皮尔逊相关系数统计结果
        3.4.3 DEGs的鉴定和分析
        3.4.4 DEGs的GO和 KEGG通路富集分析
        3.4.5 免疫以及肿瘤相关的DEGs鉴定
        3.4.6 可变剪切事件分析
        3.4.7 差异表达mRNA qRT-PCR验证
        3.4.8 miRNA测序分析及测序数据质量
        3.4.9 miRNA差异表达鉴定和分析
        3.4.10 miRNA靶基因的GO和 KEGG通路富集分析
        3.4.11 差异表达miRNA的 qRT-PCR验证
        3.4.12 miRNA-mRNA调控网络分析
        3.4.13 qRT-PCR验证DEGs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3.4.14 qRT-PCR验证DEGs在细胞中的表达
4 讨论
    4.1 TPPPS体外抗病毒活性研究
    4.2 TPPPS对脾脏淋巴细胞免疫调节活性研究
    4.3 TPPPS体内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4.4 TPPPS体内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转录组学分析
5 结论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四、J亚型白血病严重威胁中国养鸡业(论文参考文献)

  • [1]当前家禽疫病的流行情况[J]. 贺大林,姜晓宁,唐熠,刁有祥.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21(03)
  • [2]福建省部分地区鸡三种病毒性免疫抑制病感染现状调查[D]. 曹长贤.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6)
  • [3]广西地方优质鸡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相关技术的探讨及分离株env基因的分析[D]. 陆乔娥. 广西大学, 2020(07)
  • [4]广西地方品种鸡ALV净化检测分离株与临床病例分离株的鉴定与全基因序列分析[D]. 高延利. 广西大学, 2020(07)
  • [5]松花粉多糖对胚胎感染ALV-J亚型的免疫调理作用[D]. 黄金. 山东农业大学, 2020
  • [6]南通地区禽白血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净化的初步研究[D]. 赵震东. 扬州大学, 2020
  • [7]抗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不同试剂盒临床检测差异性分析[D]. 沈习. 扬州大学, 2019
  • [8]过去五年10株ALV-J分离株全基因序列分析及接种ALV-J污染的活疫苗对三黄鸡的致病性研究[D]. 李海娟. 广西大学, 2019(01)
  • [9]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在体内药物选择压下的准种演变及耐药性的产生[D]. 李秋辰.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10]泰山松花粉多糖抗急性致瘤性ALV-J及相关肿瘤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 王秋菊.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J亚型白血病严重威胁中国养鸡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