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德康颗粒稳定性考察

奎德康颗粒稳定性考察

一、溃得康颗粒稳定性考察(论文文献综述)

刘璐,于双雨,牛阳,刘艳华[1](2021)在《胃康颗粒的制备及初步质量评价》文中指出目的优选胃康颗粒的制备工艺,并进行初步质量评价。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胃康颗粒制备工艺中的药材干燥时间、药材的粉碎和湿法制粒黏合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所制胃康颗粒质量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胃康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药材60℃干燥12 h,用低温振动式粉碎机粉碎5 min制备成胃康极细粉,再用60%乙醇为黏合剂制得胃康颗粒。胃康颗粒的水分、粒度、溶化性均符合规定;黄芪、三七、延胡索的薄层鉴别中在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HPLC-ELSD)测定制剂中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含量分别为2.8630 mg·g-1和0.2576 mg·g-1,RSD分别为0.62%和1.51%;实验中高温、高湿、强光均对胃康颗粒有影响。结论优化后的胃康颗粒制备方法可行,质量控制合理,值得推广使用。

王紫洁,马灵珍[2](2021)在《基于HPLC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结合化学计量学的小儿康颗粒质量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HPLC多指标成分定量测定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小儿康颗粒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Waters SunFire C18(250 mm×4.6 mm, 5μm)为液相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340 nm(牡荆素葡萄糖苷、牡荆素鼠李糖苷和金丝桃苷)、230 nm(氧化芍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和203 nm(太子参环肽B);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对不同厂家生产的小儿康颗粒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牡荆素葡萄糖苷、牡荆素鼠李糖苷、金丝桃苷、氧化芍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太子参环肽B分别在2.18~54.50、15.89~397.25、2.72~68.00、1.39~34.75、12.68~317.00、0.96~24.00、0.79~19.7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7%、100.11%、97.96%、97.68%、99.64%、96.86%、96.92%,RSD分别为1.48%、0.64%、1.27%、1.32%、0.91%、1.13%和0.87%;12批小儿康颗粒样品聚为3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主成分1~3是影响小儿康颗粒质量评价的主要因子。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小儿康颗粒的质量控制和综合评价。

刘振丽,徐丽[3](2021)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肝达康颗粒中5种成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高效液相层析(HPLC)检测肝达康颗粒中芍药苷、大叶茜草素、羟基茜草素、柚皮苷、橙皮苷5种成分的质量分数。方法用甲醇超声提取肝达康颗粒。Diamonsil(钻石一代)C18分析色谱柱(5μm, 250×4.6 mm),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UV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5℃。结果肝达康颗粒5种成分在拟定的色谱条件下能够良好的分离,在对应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该实验方法重复性较好,芍药苷、大叶茜草素、羟基茜草素、柚皮苷、橙皮苷5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7%(RSD=0.43%)、98.79%(RSD=0.52%)、99.91%(RSD=0.39%)、98.82%(RSD=0.32%)、98.04%(RSD=0.72%)。肝达康颗粒中芍药苷、大叶茜草素、羟基茜草素、柚皮苷、橙皮苷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484 72(RSD=0.65%)、1.022 40(RSD=0.27%)、0.558 74(RSD=0.34%)、0.436 32(RSD=0.64%)、1.974 01(RSD=0.44%)mg·g-1。结论 HPLC法检测肝达康颗粒中芍药苷、大叶茜草素、羟基茜草素、柚皮苷、橙皮苷5种成分具有高效、便捷、准确的优点,可用于肝达康颗粒有效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和质量控制。

刘璐,于双雨,刘艳华[4](2020)在《HPLC-ELSD法测定胃康颗粒中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含量》文中认为目的优化胃康颗粒中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提取方法,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含量作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HPLC-ELSD),XBridge?Shield RP18(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柱温为30℃;漂移管温度为60℃,载气流量为1.7 SLM,建立测定胃康颗粒中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结果当采用甲醇回流提取1.5 h,正丁醇提取5次,氨水洗涤2次时,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提取含量较高;建立的HPLC-ELSD法测定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含量,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7),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65%和100.57%,稳定性和重复性的RSD均小于3%,含量分别为2.863 0 mg/g和0.257 6 mg/g,RSD分别为0.62%和1.51%。结论优化了胃康颗粒中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提取方法,建立了可靠、准确、重现性好的测定胃康颗粒中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含量的HPLCELSD方法。

张慧茹[5](2020)在《基于LC-MS的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有效复方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危害儿童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缺乏特效治疗药物。西医治疗以激素为主,因疗程较长,给儿童的成长带来很多副作用。中医临床多使用中药复方,标本兼治,有良好开发前景。我校附属医院名老中医张君教授,临床研究三十余年创立了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复方“芪蓟肾康”,并制成颗粒剂,临床愈显率达78.5%。但该方药味较多,临床上给药量大,儿童服用困难,急需优化,精减药味,利于儿童用药。本文基于化学成分是临床处方的功效物质基础,依据“只有存在于制剂且有一定浓度的化学成分才可能是处方有效成分”的原则,通过复方制剂的化学成分的鉴定,逆向寻找复方的主要药味,由此对处方进行药味精减,并结合临床专家用药经验,形成新组方。为验证新组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将新组方与原方平行进行药效学研究,依据相关指标进行疗效评价,为临床有效复方优化提供了新的方法。方法:1.处方优化:查阅CNKI、Pubmed、Science finder、dictionary of natural products等数据库,汇总芪蓟肾康处方中所有单味药的化学成分,使用Waters质谱的Unify数据库格式,建立“芪蓟肾康”成分信息数据库。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芪蓟肾康颗粒剂的MS及MS/MS谱测试,将测试数据导入自建数据库以及Waters公司提供的Unify数据库,进行芪蓟肾康颗粒的化学成分鉴定。将准分子离子与碎片离子相结合,进行结构鉴定,总结不同类型成分的质谱裂解规律及特征碎片离子,汇总芪蓟肾康颗粒中化学成分的类型,并归属其成分的单味药来源,对于没有在制剂中检测到或极少检测到其成分的单味药进行精减,据此对处方进行优化。2.依据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与Ig A肾病的病机相同,均表现为Ig A蛋白沉淀于肾小球,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肾小球纤维化,肾脏血液呈高凝状态等,以Ig A肾病为动物模型进行药效评价研究。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BSA),剂量为600 mg/kg,隔日灌胃,持续8周,皮下注射蓖麻油0.50 m L+CCl4 0.10 m L,每周一次,持续9周,联合应用脂多糖LPS(分别于第6、8周以0.25 mg/只)尾静脉注射的方法制备SD大鼠Ig A肾病模型。参考临床肾脏损伤的标准,以血尿、蛋白尿、肌酐、尿素氮的含量及肾脏组织切片为指标,从整体上考察芪蓟肾康组方优化前后对模型大鼠肾脏损伤的影响。同时,采用肾脏损伤的效应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细胞实验。以血管紧张素II(Ang II)制备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模型,以过氧化氢(H2O2)制备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采用MTT、ELISA、Western blot等技术,从抑制细胞因子IL-6、TNF-α、TGF-β、MCP-1、NF-κB、PAI-1释放,以及相关蛋白表达等角度,揭示芪蓟肾康的作用机制,比较组方优化前后的药效作用差异,评价处方优化的合理性。结果:1.首次系统地揭示了芪蓟肾康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从芪蓟肾康颗粒中共鉴定出黄酮、三萜、环烯醚萜、蒎烷单萜、苯丙素、没食子苷、苯甲酸苷及其他类共8类282个成分,包括118个单体成分,以及164个同分异构体。依据这些成分在处方中单味药的来源,提示原处方中的黄芪、小蓟、丹参、牡丹皮等7味药为主要药味,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调整处方剂量比例,并增加了海风藤,由此获得优化后新处方,单次服药量较原方减少了40%,易于制成单次剂量为5 g的颗粒剂,能保证儿童用药的要求。2.整体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芪蓟肾康组方优化前后均能显着降低大鼠的尿中红细胞计数以及尿蛋白含量(P<0.05),均有降低Ig A肾病大鼠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的作用(P<0.05),且均能降低大鼠血清中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P<0.05),但二者无显着差异。光镜下,空白组大鼠肾小球体积正常,系膜区无明显增生,系膜基质未见增加,毛细血管袢开放良好;模型组大鼠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区明显增宽,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中度或重度增生,少见新月体形成和明显硬化性损害;部分肾小管上皮浊肿、灶状上皮细胞脱落,肾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芪蓟肾康组方优化前后各组大鼠的肾小球体积轻度增大,系膜区增宽不明显,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以轻度增生为主,无新月体形成和硬化性;少数有肾小管上皮浊肿,肾间质有少数淋巴细胞浸润及纤维化。肾小球系膜细胞(HBZU-1)实验表明,10-5~10-6 mol/L浓度的AngⅡ作用于HBZU-1后,造模组细胞显着增殖(P<0.05)。与造模组比较,芪蓟肾康组方优化前后均能显着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能降低肾小球系膜细胞释放IL-6、TNF-α、TGF-β、MCP-1、NF-κB,并可抑制NF-κB的蛋白表达及其亚单位P65(Ser 276)位点磷酸化(P<0.05),但二者无显着差异(P>0.05)。血管内皮细胞实验表明,1×10-7 mol/L浓度的H2O2可造成内皮细胞受损,细胞数量明显降低显(P<0.01)。与模型组相比,芪蓟肾康组方优化前后均能显着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有降低PAI-1释放的作用(P<0.05),但二者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依据LC-MS法反向追踪复方制剂的成分,可以快速鉴定复方的化学成分,并可以利用复方中化学成分有效地逆向追踪中有效药味。(2)依据整体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提示芪蓟肾康新方可以抑制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模型动物的肾脏损伤,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其炎性因子释放,并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从而抑制肾小球硬化,调节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凝血机制紊乱,实现其活血化瘀、凉血解毒的功效。优化后新方与原方药效作用相近,提示基于LC-MS指导的复方精减,结合临床经验,进行组方优化的思路和方法可行。

钱程[6](2019)在《芪贞降糖颗粒的开发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将临床应用20多年的临床经验方“芪贞降糖方”,按国家中药新药和医院制剂标准开发成为安全、有效、服用方便、临床依从性好的颗粒制剂,为临床提供一种干预糖调节异常及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的特色中药制剂。方法:以水作为提取溶媒,以枸橼酸、特女贞苷的转移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并验证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并对常压和减压条件下的浓缩工艺进行考察,选取最佳浓缩工艺参数;通过颗粒成型率、制剂可行性、制剂载药量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干燥和成型工艺参数。在进行3批芪贞降糖颗粒中试产品加工后,建立了质量标准方案:采用TLC法对颗粒中的黄芪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颗粒中的枸橼酸、特女贞苷进行定量测定,并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制剂通则0104项相关要求,完成了颗粒剂的相关检查研究。以所建立的质量标准对3批中试产品的稳定性进行考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建立芪贞降糖颗粒的特征图谱,对不同批次样品间相似度进行考察,并将颗粒对照特征图谱、单味饮片、临床汤剂色谱图进行谱峰匹配,进行制剂与临床汤剂的物质基础一致性研究。结果:芪贞降糖颗粒的最优提取工艺参数:加水10倍量,每次1.5小时,提取3次;浓缩工艺参数:减压条件下浓缩控制温度应不高于80℃,浓缩后提取液60℃下,提取液相对密度1.25-1.35;最优成型工艺参数:加入处方量0.5%的纽甜和1.0%的三氯蔗糖,以糊精为辅料,湿法制粒。在芪贞降糖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中,黄芪的TLC鉴别方法专属性好,枸橼酸、特女贞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学符合要求,1606001、1606002和1606003三批颗粒中2个成分的含量分别为46.47-47.28 mg/g和1.01-1.03 mg/g,颗粒剂常规检查符合要求。3批样品在2个稳定性条件下分别能保持6个月和12个月稳定。芪贞降糖颗粒特征图谱共有峰27个,颗粒对照特征图谱与单味药材色谱图中相匹配的色谱峰分别为黄芪2个、制女贞子9个、灵芝1个、制乌梅2个。其中指认的特征峰有3个,分别为枸橼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特女贞苷。各批芪贞降糖颗粒样品之间的相似度均大于0.998,各批芪贞降糖颗粒样品与对照特征图谱之间的相似度均大于0.999。芪贞降糖颗粒与汤剂的色谱峰均能匹配,即经过制剂过程,颗粒的物质基础与临床汤剂保持一致。结论:芪贞降糖颗粒制备工艺简便、稳定、可行,以中药制剂学方法改善了患者服药的便利性和临床依从性。研究成果为国家中药新药及医疗机构制剂申报打下扎实基础。

王兰芳[7](2019)在《芝芪康艾颗粒的制剂工艺、质量标准、初步安全性和药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芝芪康艾颗粒”(芝康颗粒)系金元医家李东垣《脾胃论》中所载“补中益气汤”基础上筛选组合而成的有效经验方,由黄芪、灵芝、黄芩等八味中药组成,作为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治疗的辅助用药,具有一定疗效。该研究对芝康颗粒的制剂工艺、质量标准、初步安全性与药效学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生产与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芝康颗粒的制剂工艺研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最佳水提和制备工艺。(2)芝康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用薄层色谱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确立质量标准。(3)芝康颗粒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将清洁级昆明小鼠40只分为对照组、给药组,给药组以最大药物浓度1 g/mL,最大给药体积0.4 mL/10g,24 h内灌胃给药(i.g.)2次。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纯化水,连续i.g.14 d,观察小鼠活动状态,测定小鼠饮食饮水量、体重、脏器指数,制作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组织切片,并计算一日内最大耐受量。(4)芝康颗粒的药效学试验研究:将174只清洁级昆明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贞芪扶正颗粒组和芝康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9只。以80 mg/kg腹腔注射(i.p.)环磷酰胺(CTX)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连续3 d,以一周一次进行加强,连续i.g.14 d,检测小鼠脏器指数、吞噬细胞吞噬能力、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以及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制作HE组织切片。结果:(1)(1)水提工艺:除灵芝外的全处方药材以10、8、8倍水提取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60 min、60 min、30 min;灵芝药材以12、9、9倍加水量提取3次,每次40 min,浓缩,制备浸膏粉。(2)制剂工艺:以干浸膏粉:可溶性淀粉1:1.5混合加70%乙醇润湿制软材,45℃干燥。(2)可检出黄芪、黄芩、灵芝的特征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在0.2122.120μg(r=0.9993)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40%。(3)与对照组相比,除给药组肝脏HE切片下出现肝细胞轻微变性外,其他器官均无变化;小鼠一日内最大耐受量为临床成人用药的217.2倍。(4)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胸腺指数降低(p﹤0.01),碳廓清指数K与吞噬指数α降低,胸腺和脾脏显微结构萎缩、紊乱,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数目以及血红蛋白含量降低(p﹤0.05;p﹤0.01;p﹤0.01;p﹤0.01);外周血CD8+%以及血清中IL-6、TNF-α、IFN-γ含量下降(p﹤0.01),CD4+/CD8+比值升高(p﹤0.01),表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芝康颗粒中剂量组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数目升高(p﹤0.05);芝康颗粒高剂量组小鼠的胸腺指数恢复正常,胸腺与脾脏组织结构逐渐恢复,廓清指数K与吞噬指数α升高(p﹤0.01);芝康颗粒中、高剂量组CD8+%、IL-6、IFN-γ升高(p﹤0.01;p﹤0.01;p﹤0.05),CD4+/CD8+比值降低(p﹤0.01);芝康颗粒高剂量组血清中IL-6、TNF-α、IFN-γ含量升高(p﹤0.01)。结论:得到了经优化的制剂工艺;建立的质控标准,稳定,便于操作;本制剂的毒性较小,安全、可靠;该制剂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非特异与特异性免疫,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杨延米[8](2019)在《间苯二甲胺选择加氢制备1,3-环己二甲胺钌基催化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3-环己二甲胺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中间体,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合成异氰酸酯的重要原料。目前,针对间苯二甲胺选择加氢制备1,3-环己二甲胺的反应过程,对其反应催化体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无法有效抑制反应体系中脱甲胺等副反应的发生;(2)固定床加氢反应的工艺条件报道较少,需进行深入探索及研究;(3)催化剂的稳定性仍需改进。本文针对间苯二甲胺催化加氢体系,重点对负载型钌基多相催化体系进行探索,深入而系统的进行反应热力学、催化剂筛选、催化剂表征及其构效关系、催化剂的稳定性、反应条件考察的研究,同时探究了间苯二甲胺固定床加氢工艺条件等工作。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首先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载体的钌基催化剂,Ru/Al2O3表现出更为优异的催化效果。在Ru负载量为5%、反应温度130℃、反应压力5 MPa、反应时间4 h、20 mL四氢呋喃、5 mmol XDA、0.15 g催化剂的最优条件下,间苯二甲胺转化率达100%,1,3-环己二甲胺选择性达87.7%。NH3-TPD结果表明氧化铝载体表面酸性位强度弱和数量较少,推测抑制了副反应的进行。此外,通过基团贡献法估算了反应的热力学数据,推测副产物主要来源目标产物进一步加氢所致。(2)在Ru/Al2O3催化剂的基础上进一步以Li2CO3、LiNO3、LiOH三种碱金属对催化剂修饰,结果显示经LiOH修饰的催化剂表现出更为优异的催化性能。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经LiOH修饰后出现Li2Al4CO3(OH)12·3H2O新的晶相,增强了催化剂表面碱性强度和数量;同时活性组分Ru的颗粒尺寸减小且分散更为均匀。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目标产物1,3-环己二甲胺收率达97.9%。(3)固定床中以5Ru-25Li/Al2O3为催化剂,在0.5g催化剂、反应压力3MPa、反应温度130℃、液时空速0.3h-1、氢胺摩尔比200的条件下,间苯二甲胺转化率100%,1,3-环己二甲选择性96.9%。在长周期过程中,XRD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组分Ru和碱性物质Li2Al4CO3(OH)12·3H2O结构未遭到明显破坏,C02-TPD结果显示催化剂碱性强度及数量也未发生明显改变。而ICP测试表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Ru的流失现象严重;同时,TEM结果也发现催化剂比表面积及孔容的下降,也不利于反应液的传质和提供较多的加氢活性中心,导致在反应过程中XDA转化率下降。

宋宗辉[9](2019)在《基于分子对接肉桂醛醇质体凝胶的研制及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含糖饮料消耗增加、体力活动快速下降,糖尿病的患病率将越来越高,由糖尿病并发心肌病的危害性将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我们拟从民族药物肉桂的众多化学成分中筛选出能对抗丙酮醛(MG)的活性单体,对其进行适当的制剂研究,并探寻其对糖尿病心肌病(DCM)作用机制,为DCM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了成熟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技术,利用数据库初筛、分子对接技术筛选适宜的先导化合物,再以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先导化合物的分子对接过程,最终优选先导化合物为肉桂醛。采用文献分析法综合研究肉桂醛、糖尿病、DCM、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1(TRPA1)、MG之间存在的联系。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肉桂醛的含量测定分析方法,并对肉桂醛的pH稳定性等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肉桂醛醇质体(CA-ES)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粒径、电位、外观、形态进行制剂学评价。通过控制变量法优化筛选肉桂醛醇质体凝胶(CA-ES-gels)的制剂工艺,以最佳制备工艺制备三批制剂,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及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并进行小鼠离体及在体透皮吸收研究。通过“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四氧嘧啶”法建立小鼠DCM模型,并采用病理切片HE染色对模型进行评价,另外以格列喹酮醇质体凝胶作为阳性药物,配合双空白对照探寻CA-ES-gels的抗DCM作用,分别于造模第16周、第20周通过ELISA法检测小鼠体内的丙酮醛及心肌肌钙蛋白I,通过SPSS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经数据库初筛共获得12个先导化合物、经分子对接的能量得分以反式肉桂醛为最佳,由分子动力学实验所得的实时轨迹图及相互作用图表明,肉桂醛可竞争性抑制丙酮醛与TRPA1的结合。文献分析法结果表明,心肌细胞Ca2+内流是心肌病产生的最重要原因;TRPA1是介导细胞Ca2+内流的主要受体;晚期终末端糖基化代谢物丙酮醛可通过激活细胞表面TRPA1受体介导Ca2+内流,导致心肌产生病变;肉桂醛可通过激活TRPA1抑制心肌细胞Ca2+内流。CA-ES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水浴温度为35℃,乙醇用量为40%,卵磷脂用量为4%,肉桂醛用量为2%。经制备的三批CA-ES平均包封率为76.61%,其形态为类球状结构,平均粒径为201.2nm,PDI为0.24,ZETA电位为-2.191mV。CA-ES-gels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卡波姆质量浓度为0.5%,溶剂为40%乙醇溶液,CA-ES与卡波姆基质比为1∶3,三乙醇胺调pH为6.7。经制备的三批CA-ES-gels为白色半透明状,其平均pH为6.63,平均含量为6.71mg/g,经离体和在体透皮吸收试验表明,CA-ES-gels具有良好的皮肤透过性和安全性,其透皮吸收曲线呈线性,表明CA-ES-gels尚有缓释作用。由小鼠血糖变化、行为表现、病理切片分析表明,成功制备小鼠DCM模型,动物实验表明将肉桂醛制成CA-ES-gels后能显着提高其药效,降低小鼠DCM模型的血糖、MG及cTnI(p<0.05),并延缓高糖环境给小鼠带来的“继发性损伤”,成功降低了DCM小鼠的死亡率,延长了DCM小鼠的生存时间。结论:本文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成功从肉桂众多化合物中优选出活性先导化合物为肉桂醛,并将其成功制成CA-ES-gels。由文献分析法、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试验及初步药效学试验的结果综合分析,我们认为CA-ES-gels具有防治DCM的作用,且其作用机制为通过竞争性抑制丙酮醛与TRPA1的结合,降低Ca2+进入心肌细胞的通量,从而减少胶原的合成、交联及沉积,延缓心肌细胞的成纤维分化,进而达到防治DCM,提高DCM小鼠生存率的目的。

王静[10](2018)在《基于LC-MS的中药复杂成分分析和吲哚转化特征组分识别研究》文中认为液质联用(LC-MS)技术将液相色谱法的高效分离能力和质谱法的定性优势有机结合在一起,尤其是以大气压电离为接口的LC-MS技术已经在医药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本文针对多种中药及生物转化的复杂体系,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和串联质谱等技术,进行了中药成分分析和吲哚转化特征组分识别的研究。建立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PLC-TOF/MS)的分析方法,对中药中复杂组分进行高分辨质谱定性分析。以两种狼毒(月腺大戟,狼毒大戟)的根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乙醇水提取液,优化液相色谱分离条件,分别鉴定了狼毒大戟中55种化合物、月腺大戟中83种化合物,初步确定了未知组分的组成。二者都含有二萜类内酯成分,而该类物质被认为是狼毒具有抗肿瘤药效的主要成分。分别建立了基于HPLC-TOF/MS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HPLC-MS/MS)的分析方法,同时对中药中复杂组分进行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养心氏片和产复康颗粒为研究对象,基于HPLC-TOF/MS方法,共推测得到养心氏片中30种、产复康颗粒中24种化合物。利用已有的标准对照品,鉴别出养心氏片中16种、产复康颗粒中13种化学成分,并应用HPLC-MS/MS方法分别对这些组分进行了定量分析。为中药产品的质量控制和药理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建立了基于HPLC-MS/MS的定量方法,对产复康颗粒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以水苏碱和益母草碱为指标物质,比较了二者在单独给药和产复康颗粒复方给药时的药代动力学差异。以产复康颗粒形式给药比单一成分应用生物利用度更高,更有利于药理活性的发挥,从药代动力学的角度揭示了中药复方“减毒增效”的组方规律。建立了基于HPLC-TOF/MS的定性方法,开展了生物转化特征产物识别研究。对苯酚降解菌PI1和PI2转化吲哚合成靛蓝的产物进行鉴定,检测到4个m/z均为261.0670的物质,包括靛蓝(C16H10N2O2)和紫色产物2-(7-氧-1H-吲哚-6(7H)-取代)吲哚-3-酮,并证实了中间产物靛红和7-羟基吲哚的存在,推测出菌株PI1和PI2转化吲哚的途径。利用表面响应法对菌株PI1和PI2合成靛蓝的条件进行优化,得到了菌株PI1和PI2合成靛蓝的最优条件,二者合成靛蓝产量最高可达11.82± 0.30 mg/L和17.19± 0.49 mg/L。

二、溃得康颗粒稳定性考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溃得康颗粒稳定性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1)胃康颗粒的制备及初步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剂
2 胃康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2.1 药材的干燥
    2.2 药材的粉碎
    2.3 胃康极细粉的粉体学性质考察
    2.4 黏合剂的筛选
    2.5 胃康颗粒的制备
3 胃康颗粒的质量研究
    3.1 水分检查
    3.2 粒度检查
    3.3 溶化性检查
    3.4 休止角、堆密度、振实密度检查
    3.5 胃康颗粒的薄层鉴别
        3.5.1 黄芪的薄层鉴别
        3.5.2三七的薄层鉴别
        3.5.3延胡索的薄层鉴别
    3.6 胃康颗粒中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
        3.6.1 色谱条件
        3.6.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6.3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6.4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3.6.5 系统适用性实验
        3.6.6 样品含量测定
    3.7 胃康颗粒的影响因素实验
        3.7.1 高温实验
        3.7.2 高湿实验
        3.7.3 强光照射实验
4 讨论

(2)基于HPLC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结合化学计量学的小儿康颗粒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的制备
        2.1.1 混合对照品储备液
        2.1.2 混合对照品溶液
        2.1.3 供试品溶液和阴性样品溶液
    2.2 色谱条件及专属性试验
    2.3 线性关系考察
    2.4 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考察
        2.4.1 精密度考察
        2.4.2 重复性考察
        2.4.3 稳定性考察
    2.5 加样回收率试验
    2.6 样品含量测定
    2.7 聚类分析
    2.8 主成分分析
3 讨论
    3.1 多指标成分的选择
    3.2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优化
    3.3 流动相的优化选择

(3)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肝达康颗粒中5种成分(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试剂、仪器、药品
        1.1.1 试剂
        1.1.2 药品
        1.1.3 仪器
    1.2 色谱条件
    1.3 供试品及对照品溶液制备
    1.4 线性关系考察
    1.5 精密度实验
    1.6 稳定性实验
    1.7 重复性实验
    1.8 回收率实验
    1.9 样品测定
2 结果
    2.1 线性关系
    2.2 精密度实验结果
    2.3 稳定性实验结果
    2.4 重复性实验结果
    2.5 回收率实验结果
    2.6 样品测定结果
3 讨论

(5)基于LC-MS的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有效复方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基于LC-MS的芪蓟肾康成分鉴定
    第一节 中药复方成分信息数据库的构建与用途
        1中药复方成分信息数据库的构建
    第二节 芪蓟肾康Unify数据库的构建
        1文献检索
        2建库方法
    第三节 芪蓟肾康的颗粒剂成分鉴定
        1仪器与材料
        2结果与分析
        4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 组方精减前后芪蓟肾康的药效作用研究
    第一节 优化后芪蓟肾康抗IgA肾病的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及结果
        3讨论
    第二节 组方优化后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及结果
    第三节 芪蓟肾康优化前后对肾人脐静脉内皮损伤的影响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及结果
        3 讨论及结论
分析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芪贞降糖颗粒的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1 糖调节异常(IGR)的概述
    2 糖调节异常(IGR)的病因分析
    3 糖调节异常(IGR)的临床治疗
        3.1 中医内治法
        3.2 中医外治法
        3.3 临床治疗前景展望
    4 芪贞降糖方概述
    5 立题目的与意义
    6 课题研究思路
第一章 芪贞降糖方提取与浓缩工艺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出膏率测定
        2.2 指标性成分的选择
        2.3 枸橼酸含量测定
        2.4 特女贞苷含量测定
        2.5 提取工艺研究
        2.6 浓缩工艺研究
    3 分析与讨论
第二章 芪贞降糖颗粒干燥成型工艺与矫味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干燥和成型工艺研究
        2.2 矫味工艺研究
        2.3 湿法制粒工艺的放大和确定
        2.4 制剂成型中试研究
    3 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芪贞降糖颗粒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研究
    第一节 芪贞降糖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制剂的性状
        2.2 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研究
        2.3 制剂通则常规检查
        2.4 枸橼酸含量测定
        2.5 特女贞苷含量测定
        2.6 芪贞降糖颗粒的质量标准草案
        3 分析与讨论
    第二节 稳定性试验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实验方法
        2.2 检测项目及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 芪贞降糖颗粒特征图谱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特征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2.2 物质一致性评价
    3 分析与讨论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用于改善糖调节异常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三 :论文发表情况

(7)芝芪康艾颗粒的制剂工艺、质量标准、初步安全性和药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主要中英文缩写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AIDS流行病学及相关研究进展
        1.1 AIDS流行病学及传播现状
        1.2 AIDS病原学研究
        1.3 AIDS临床分期
    2 AIDS抗病毒药物治疗现状
        2.1 传统AIDS抗病毒治疗药物
        2.2 部分相关治疗新药
    3 AIDS中医药治疗概况
        3.1 病因病机与分证论治
        3.2 单味中药研究
        3.3 复方中药研究
        3.4 其他传统中医疗法
    4 芝芪康艾颗粒组方中主要药味药理作用研究
        4.1 灵芝的药理作用
        4.2 黄芩的药理作用
    5 课题研究意义
第二章 芝芪康艾颗粒的制剂工艺研究
    1 材料
        1.1 试验药品与试剂
        1.2 试验仪器
    2 方法
        2.1 黄芩苷含量测定试验
        2.2 除灵芝外的全处方药材提取工艺单因素考察
        2.3 除灵芝外全处方七位药材正交试验优选水提工艺
        2.4 灵芝药材的水提工艺研究
        2.5 芝芪康艾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3 结果
        3.1 黄芩苷含量测定结果
        3.2 除灵芝外的全处方药材提取工艺单因素考察结果
        3.3 除灵芝外全处方七位药材正交试验优选水提工艺试验结果
        3.4 灵芝药材的水提工艺研究结果
        3.5 芝芪康艾颗粒成型工艺单因素考察试验结果
        3.6 芝芪康艾颗粒制剂工艺流程图
    4 讨论
第三章 芝芪康艾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1 材料
        1.1 试验药品与试剂
        1.2 试验仪器
    2 方法
        2.1 TCL鉴定
        2.2 黄芩苷含量测定
    3 结果
        3.1 TCL鉴定结果
        3.2 黄芩苷含量测定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芝芪康艾颗粒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1 材料
        1.1 试验药品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动物
    2 方法
        2.1 LD_(50)预试验
        2.2 最大给药量试验
    3 结果
        3.1 LD_(50) 预试验结果
        3.2 最大耐受量试验结果
    4 讨论
第五章 芝芪康艾颗粒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1 材料
        1.1 试验药品与试剂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动物
    2 方法
        2.1 分组与给药
        2.2 检测芝康颗粒对免疫抑制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2.3 检测芝康颗粒对免疫抑制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2.4 检测芝康颗粒对免疫抑制小鼠脾脏、胸腺显微结构的影响
        2.5 检测芝康颗粒对免疫抑制小鼠血常规的影响
        2.6 检测芝康颗粒对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的影响
        2.7 检测芝康颗粒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2.8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芝康颗粒对免疫抑制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3.2 芝康颗粒对免疫抑制小鼠碳廓清试验的影响
        3.3 芝康颗粒对免疫抑制小鼠脾脏、胸腺结构的影响
        3.4 芝康颗粒对免疫抑制小鼠血常规的影响
        3.5 芝康颗粒对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的影响
        3.6 芝康颗粒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4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一
导师简介二

(8)间苯二甲胺选择加氢制备1,3-环己二甲胺钌基催化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间苯二甲胺及1,3-环己二甲胺概述
        1.2.1 间苯二甲胺的性质及应用
        1.2.2 间苯二甲胺的合成工艺
        1.2.3 1,3-环己二甲胺的性质及用途
        1.2.4 1,3-环己二甲胺的合成工艺
    1.3 芳香胺制备脂环胺研究现状
        1.3.1 芳香胺化合物选择加氢的特点
        1.3.2 芳香胺化合物加氢催化剂
    1.4 间苯二甲胺选择加氢制备1,3-环己二甲胺研究进展
    1.5 钌基催化剂研究进展
        1.5.1 Ru基催化剂制备方法
        1.5.2 Ru基催化剂载体
        1.5.3 助催化剂
    1.6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1.6.1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科学问题
        1.6.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1.1 实验原料和试剂
        2.1.2 催化剂载体
        2.1.3 实验仪器
    2.2 催化剂制备
        2.2.1 Ru/Al_2O_3催化剂制备及处理
        2.2.2 LiOH修饰的Ru/Al_2O_3制备及处理
    2.3 催化剂表征
        2.3.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测试
        2.3.2 低温氮气吸脱附表征
        2.3.3 催化剂X射线衍射(XRD)表征
        2.3.4 NH3-TPD测定载体表面的酸性
        2.3.5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
        2.3.6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2.3.7 CO_2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
        2.3.8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2.4 催化剂性能评价反应装置
        2.4.1 釜式反应装置
        2.4.2 釜式反应催化剂性能测试实验步骤
        2.4.3 固定床反应装置
        2.4.4 固定床反应催化剂性能测试实验步骤
        2.4.5 间苯二甲胺加氢反应产物分析方法建立
        2.4.6 间苯二甲胺化率与1,3-环己二甲胺选择性与收率的计算方法
        2.4.7 催化剂的转化效率(CCE)计算公式及其定义
第三章 不同载体负载钌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3.1 前言
    3.2 XDA选择加氢催化剂
        3.2.1 催化剂载体的选择
        3.2.2 单金属催化剂的制备
        3.2.3 不同载体催化剂反应性能评价
        3.2.4 不同溶剂对XDA加氢性能的影响
        3.2.5 不同Ru负载量对XDA加氢性能的影响
        3.2.6 催化剂的含量对XDA加氢性能的影响
    3.3 XDA选择加氢反应参数的考察
        3.3.1 反应温度对XDA选择加氢性能的影响
        3.3.2 反应时间对XDA选择加氢性
        3.3.3 反应压力对XDA选择加氢性能
    3.4 不同载体催化剂表面NH_3-TPD分析表征
    3.5 间苯二甲胺加氢副反应的研究
        3.5.1 XDA选择加氢产物的分析
        3.5.2 XDA选择加氢副反应的研究
    3.6 间苯二甲胺加氢反应热力学分析
        3.6.1 标准状态下各物质热力学数据
        3.6.2 标准状态下主反应和副反应的焓变、熵变、吉布斯自由能
        3.6.3 温度对焓变、吉布斯自由能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LiOH修饰Ru/Al_2O_3催化剂及XDA加氢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XDA选择加氢催化剂
        4.2.1 碱金属修饰剂的选择
        4.2.2 碱金属修饰的Ru/Al_2O_3单金属催化剂的制备
        4.2.3 不同催化剂反应性能评价
        4.2.4 不同LiOH含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4.3 催化剂的表征
        4.3.1 催化剂N_2吸脱附与ICP表征分析
        4.3.2 催化剂XRD表征分析
        4.3.3 0.5-5Ru-25Li/Al_2O_3催化剂TEM表征分析
        4.3.4 5Ru-xLi/Al_2O_3催化剂CO_2-TPD表征分析
        4.3.5 5Ru-25Li/Al_2O_3催化剂H_2-TPR表征分析
        4.3.6 催化剂XPS表征分析
    4.4 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
    4.5 催化机理的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间苯二甲胺固定床反应工艺条件的考察
    5.1 前言
    5.2 固定床催化剂的制备
    5.3 计算方法
    5.4 液时空速对间苯二甲胺加氢反应的影响
    5.5 氢胺比对间苯二甲胺加氢反应的影响
    5.6 反应温度对间苯二甲胺加氢反应的影响
    5.7 反应压力对间苯二甲胺加氢反应的影响
    5.8 催化剂长周期考察
    5.9 催化剂长周期催化剂分析表征
    5.10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9)基于分子对接肉桂醛醇质体凝胶的研制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DCM的研究概况
        1.2.1 DCM的发病机制
        1.2.2 DCM的防治
        1.2.3 TRPA1在DCM中的作用
        1.2.4 肉桂研究现状
    1.3 CADD的概述
        1.3.1 Dock的概述
        1.3.2 Dock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
    2.1 引言
    2.2 分子对接
        2.2.1 配体数据的搜集及准备
        2.2.2 TRPA1 受体的准备
        2.2.3 分子对接及其结果分析
        2.2.4 受体配体相互作用分析
    2.3 分子动力学模拟
        2.3.1 操作方法
        2.3.2 结果及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CA-ES的制备及评价
    3.1 引言
    3.2 材料
        3.2.1 仪器
        3.2.2 试药
    3.3 HPLC含量测定分析方法
        3.3.1 最大吸收波长测定
        3.3.2 色谱条件及测定法
        3.3.3 线性关系考察
        3.3.4 精密度试验
    3.4 CA-ES的制备
        3.4.1 肉桂醛的油/水分配系数测定
        3.4.2 包封率测定方法的筛选
        3.4.3 单因素试验
        3.4.4 正交试验
        3.4.5 工艺验证
    3.5 CA-ES的评价
        3.5.1 外观及稳定性
        3.5.2 形态
        3.5.3 粒径
        3.5.4 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CA-ES-gels的制备及评价
    4.1 引言
    4.2 材料
        4.2.1 仪器
        4.2.2 试剂
        4.2.3 动物
    4.3 CA-ES-gels的制备
        4.3.1 凝胶基质的筛选
        4.3.2 基质浓度的筛选
        4.3.3 药物基质比例的筛选
        4.3.4 最优制备工艺
        4.3.5 工艺流程图及工艺验证
    4.4 CA-ES-gels的质量评价
        4.4.1 外观、稳定性及pH
        4.4.2 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
        4.4.3 离体透皮吸收研究
        4.4.4 在体透皮吸收研究
    4.5 本章讨论及小结
第5章 初步药效学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
        5.2.1 仪器
        5.2.2 试剂及耗材
        5.2.3 动物
        5.2.4 数据处理
    5.3 小鼠DCM模型的制备及评价
        5.3.1 病理切片检测
    5.4 试验分组及给药
        5.4.1 试验观察及样本收集
        5.4.2 ELISA检测小鼠的MG及 cTnI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基于LC-MS的中药复杂成分分析和吲哚转化特征组分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液质联用技术的基本理论
        1.1.1 液相色谱分离技术
        1.1.2 质谱检测技术
        1.1.3 LC-MS联用技术
    1.2 中药成分分析及质量控制的方法及现状
        1.2.1 中药成分分析
        1.2.2 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1.2.3 中药质量控制及评价
        1.2.4 药代动力学研究
    1.3 生物转化研究中特征组分识别技术
        1.3.1 生物转化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3.2 液质联用技术在生物转化研究中的应用
    1.4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2 基于LC-MS的中药狼毒分析方法开发及组分识别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及试剂
        2.2.2 检测条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液相色谱条件优化
        2.3.2 质谱条件优化
        2.3.3 狼毒大戟成分分析
        2.3.4 月腺大戟成分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LC-MS的养心氏片主要成分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
        3.2.3 色谱和质谱条件
        3.2.4 样品溶液的配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提取方法的确定
        3.3.2 色谱和质谱条件的选择
        3.3.3 养心氏片化学成分的鉴定
        3.3.4 养心氏片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
    3.4 养心氏片样品测定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LC-MS的产复康颗粒主要成分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试剂
        4.2.3 色谱和质谱条件
        4.2.4 样品溶液的配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提取方法的确定
        4.3.2 色谱和质谱条件的选择
        4.3.3 产复康颗粒化学成分的鉴定
        4.3.4 产复康颗粒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
    4.4 产复康颗粒样品测定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LC-MS的产复康颗粒药代动力学研究
    5.1 引言
    5.2 仪器与材料
        5.2.1 实验仪器
        5.2.2 材料与试剂
        5.2.3 实验动物
    5.3 实验方法
        5.3.1 色谱条件
        5.3.2 质谱条件
        5.3.3 对照品溶液、标准曲线和质控样品的制备
        5.3.4 血浆样品处理
        5.3.5 方法学考察
        5.3.6 药动学实验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方法学验证
        5.4.2 药代动力学
    5.5 本章小结
6 生物转化吲哚合成靛蓝关键特征组分识别方法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仪器
        6.2.2 菌株筛选
        6.2.3 化学试剂
        6.2.4 培养基
        6.2.5 实验方法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1 苯酚降解菌的分离和鉴定
        6.3.2 菌株PI1与PI2转化吲哚合成靛蓝的产物鉴定
        6.3.3 利用表面响应法优化靛蓝合成条件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狼毒主要成分
附录B 狼毒部分化合物的高分辨质谱图
附录C 缩写词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溃得康颗粒稳定性考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胃康颗粒的制备及初步质量评价[J]. 刘璐,于双雨,牛阳,刘艳华.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1(09)
  • [2]基于HPLC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结合化学计量学的小儿康颗粒质量评价[J]. 王紫洁,马灵珍.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1(06)
  • [3]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肝达康颗粒中5种成分[J]. 刘振丽,徐丽. 河南医学研究, 2021(09)
  • [4]HPLC-ELSD法测定胃康颗粒中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含量[J]. 刘璐,于双雨,刘艳华. 药学实践杂志, 2020(04)
  • [5]基于LC-MS的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有效复方优化研究[D]. 张慧茹.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芪贞降糖颗粒的开发研究[D]. 钱程.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
  • [7]芝芪康艾颗粒的制剂工艺、质量标准、初步安全性和药效研究[D]. 王兰芳. 甘肃农业大学, 2019(02)
  • [8]间苯二甲胺选择加氢制备1,3-环己二甲胺钌基催化体系研究[D]. 杨延米.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9]基于分子对接肉桂醛醇质体凝胶的研制及评价[D]. 宋宗辉.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10]基于LC-MS的中药复杂成分分析和吲哚转化特征组分识别研究[D]. 王静.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奎德康颗粒稳定性考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