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金融”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对《财政学》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李冬梅[1](2021)在《案例教学在“财政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应用效果探析》文中指出随着案例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应用经济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日益凸显,近年来我们在"财政学"的教学改革过程采用在重要章节理论知识讲授过程中嵌入案例教学的方法。为了综合评估这一方法的教学效果,我们选取了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分析。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认为案例教学后学习印象更加深刻,这种教学模式更能提升学习的兴趣,也能够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普遍对案例教学的效果表示满意。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案例教学的建议。

喻静[2](2019)在《“MOOC+SPOC”的财政学教学改革探析》文中提出高等院校财政学教学目标的扭转意味着高等院校财政学教学方案必须有所调整,高等财政教育必须迎来改革,以往财政学教学仅教会学生理论性和学术性的思维方式,而经济发展的延拓给予财政学教学更宽广的视野,因此财政学教学更需要注重厘清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联系。信息化技术平台为财政学教学改革的推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借助"MOOC+SPOC"模式展开财政学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便于学生优化学习方案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陈璐蓉[3](2019)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大学生的视角》文中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课堂、主阵地和主渠道,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的实现与主渠道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立德树人”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和根本任务实现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基于大学生主体视角,通过对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数据的分析,结合学生访谈,探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现状和特征,把握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找准改善教学效果的着力点。经量化分析与质性访谈,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情况偏正向,但尚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且不同类别大学生在教学效果和各影响因素上均存在显着差异;第二,教学内容感知、教学方法感知、教学水平感知等教师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具重要影响,且教学方法感知对其影响最大,其次是教学水平感知。同时,教学内容感知、教学方法感知和教学水平感知的状态均良好,其中教学水平感知的状态相较前两者的情况更偏正向;第三,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认知程度、学生学习态度等学生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具显着影响,且较教师因素的影响更大。其中学生学习态度对其影响最大。同时,学习兴趣、认知程度和学习态度的情况均偏正向,且认知程度和学习态度的状态良好,学习兴趣的状态一般,即仍有较大比例大学生表达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兴趣程度不高。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提出了如下建议:第一,深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与教学效果状态的认识;第二,以问题为导向,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人性化发展;第三,以创新为抓手,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第四,以科研为重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第五,以现实为基点,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六,以引导为核心,端正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的认知程度;第七,以需求为重心,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的学习态度。

孟泉成[4](2017)在《大数据视阈下财政学教学改革》文中提出在经济学类中,财政学属于一门传统课程,在经管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财政学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迫在眉睫。为了在财政学教学中更好地应对来自大数据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就要适时优化财政学的使用教材,不断更新教学资料,不断开展生态网络课堂教学方式,实现线上线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从而做好财政学教学的改革工作。因此,本文探讨大数据视阈下财政学教学改革,以供参考。

汪传艳[5](2014)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政府财政责任不明确、农民义务教育负担过重等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难题。2005年,我国颁布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从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教科书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及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等几方面入手,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此次改革对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城镇化发展为背景,立足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通过大规模问卷调研和访谈,探讨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新机制改革工作的建议。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理顺了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关系,保证了农村中小学校日常运转、减轻了农村家庭经济负担、确保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然而,此项改革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其中既有改革过程中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也有机制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机制改革保障范围不全。新机制改革保障范围主要包括四项内容,许多需要正常开支的项目如代课教师工资、后勤人员工资、中心校运转资金、配套设施建设资金、债务偿还及学校维稳费用等项目都未被考虑在政策范围内,导致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不足或造成违规列支行为。(2)公用经费拨付方式不合理。我国按照学生生均人数单一的拨款方式对学校规模、学校类型、地域类型及教育政策、教育目标等影响学校发展的内在因素及外在因素考虑不够,客观上造成部分地区、部分学校公用经费不足。其中,农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及高寒地区学校最为严重。(3)公用经费拨付总额不足。总体上看,公用经费拨付额度仅能维持最基本的运转需要。公用经费不足的具体体现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高寒地区主要体现为取暖费不足;中部地区主要体现为日常运转资金不足;东部地区主要体现为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资金不足。(4)贫困寄宿生补助政策的实施存在地区差异,补助比例、受惠群体范围及补助方式均存在不合理之处:补助比例过大或过小,不能适应实际需求;部分群体因政策因素被排除在外;一次性发放现金的方式造成资金利用低效。(5)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呈现出“中部塌陷”格局。较之其他地区,中部地区的县级财政在各项目的责任分担上均承担了更多的投入责任,但经济发展水平及中央政府资助力度均赶不上其他地区,从而使得中部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6)政府间的财政责任划分不合理。对具体项目而言,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对“分项目”的责任划分存在错位现象,将占义务教育经费大头的教师工资交由县级财政负担;而将不易核定、需要因校制宜的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交由省级财政负担。这种责任划分方式导致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及校舍维修改造机制成为新机制改革成效最低的两项内容。(7)“问题导向型”改革方式对社会时代背景考虑不够。“问题导向型”改革方式拘泥于解决过去体制下存在的问题,缺少对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及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的考虑。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学校布局及农村学生上学方式、就学地点都有了较大变化,新机制改革执行“城市”、“农村”两种不同的标准,使得部分农村学校、部分农村学生无法分享改革利益。通过上述研究,研究者认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应立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立足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建立科学、合理的拨款方式,进一步理顺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维持运转的正常开支项目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内。

旷乾[6](2013)在《公共财政学探究性教学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公共财政学教学仍以"灌输式"及"知识型"教学为主,这一教学模式及理念使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效果不佳,能力培养缺少。原因是这种教学模式及理念违背了教育激励规律和知识建构规律。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

马亚静[7](2012)在《提高经管类专业《财政学》授课效果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尽管我国是市场经济体制,但政府的经济职能不容忽视。《财政学》研究的是政府的收支活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很多院校经管类专业开设《财政学》。局限于专业特点,《财政学》常常作为选修课存在,《财政学》的授课效果并不理想。应在教学手段,课程体系及教材等方面进行改革。

孟丽[8](2012)在《提高《财政学》课堂教学效果的若干思考》文中研究表明财政学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在财政学的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导致教学缺乏效率。因此,深入探索教学规律,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财政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刘梅[9](2011)在《试析提高《财政学》教学水平的路径和措施》文中研究说明《财政学》是大学本科经济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同时也是财政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财政学》是财政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在财政学乃至经济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从我国大学教学的实践上看,我国传统的《财政学》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本文认为,要提高《财政学》教学水平,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向,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生产力研究》编辑部,中国经济学网[10](2011)在《中国经济学大事记(2011年5月)》文中研究说明5月6日中国城市信用环境评价研讨暨专题发布会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召开。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联合有关学术机构,历时三年实施的中国城市信用环境评价研究结果揭晓,

二、对《财政学》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财政学》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案例教学在“财政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应用效果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讨论式教学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
    1.1 案例教学的教学印象
    1.2 案例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作用
    1.3 案例教学对加深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理解的效果
    1.4 案例教学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
    1.5 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1.6 学生对案例教学应该占课程教学比重的建议
2 结论及建议
    2.1 研究结论
    2.2 进一步完善案例教学的建议
        2.2.1 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和探讨环节
        2.2.2 案例的选择应该不断更新,增强时效性
        2.2.3 更新考试形式和内容,合理设计成绩评定方法

(2)“MOOC+SPOC”的财政学教学改革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财政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财政学教学定位
    (二)财政学教学展开现状
    (三)财政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讨论
二、基于“MOOC+SPOC”财政学教学的SWOT分析
三、“MOOC+SPOC”模式下财政学教学的路径选择
    (一)基于SW O T四大要素交叉分析的路径选择
    (二)“M O O C+SPO C”模式下财政学教学路径选择

(3)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大学生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国家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
        二、高校重视: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升路径
        三、学生体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有待改善
        四、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大学生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
        三、教学效果
    第四节 理论基础
        一、现象图析学理论
        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
        三、阿斯汀的I-E-O模型
        四、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五节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高校一般课程教学效果研究
        一、高校一般课程教学效果内涵研究
        二、高校一般课程教学效果现状研究
        三、影响高校一般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研究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内涵研究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现状研究
        三、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因素
    第三节 本研究的关切点和推进点
        一、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
        二、进一步研究的展望和本研究的切入点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问题和假设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假设
    第二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框架
        二、实证数据收集和处理
        三、质性访谈的设计
第四章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状态
    第一节 全国整体层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现状和特征
        一、全国整体层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现状
        二、全国整体层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特征
    第二节 基于人口统计变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特征分析
        一、性别差异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特征
        二、父亲文化程度差异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特征
        三、母亲文化差异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特征
        四、生源地差异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特征
        五、家庭经济状况差异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特征
    第三节 基于院校变量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特征分析
        一、不同院校类型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特征
        二、不同年级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特征
        三、不同科类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特征
    第四节 研究结论的验证和讨论
        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状态
        二、研究发现和相关讨论
第五章 各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影响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基本特征分析
        一、教学内容感知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方法感知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水平感知的基本特征
        四、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特征
        五、学生认知程度的基本特征
        六、学生学习态度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一、各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设计
        二、各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影响的分析
    第三节 研究结论的解释和讨论
        一、教师因素的基本特征
        二、学生因素的基本特征
        三、研究发现和相关讨论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状态分析结论
        二、各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和建议
        一、深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与教学效果状态的认识
        二、以问题为导向,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人性化发展
        三、以创新为抓手,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
        四、以科研为重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五、以现实为基点,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以引导为核心,端正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的认知程度
        七、以需求为重心,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的学习态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大数据视阈下财政学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财政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思想比较陈旧
    2. 教学内容急需丰富
    3.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4. 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二、大数据背景下财政学教学的优化建议
    1. 必须更新教学思想
    2. 不断淘汰和更新教学资料
    3. 实施生态网络课堂教学
    4. 考核方式要实现多元化
三、结语

(5)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由
        1.1.1 城镇化发展给新机制改革带来新的挑战
        1.1.2 农村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呼唤必须深化改革
        1.1.3 研究者的个人旨趣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研究
        1.3.2 新机制改革实施情况研究
        1.3.3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农村
        1.4.2 农村教育
        1.4.3 机制
    1.5 研究方法
        1.5.1 资料收集阶段的方法
        1.5.2 资料分析阶段的方法
    1.6 样本基本特征
2.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2.1 公共财政理论
        2.1.1 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历程
        2.1.2 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范围
        2.1.3 有关公共财政理论的争议与共识
        2.1.4 公共财政理论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影响
    2.2 财政分权理论
        2.2.1 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
        2.2.2 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
        2.2.3 财政分权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争议
        2.2.4 中国式财政分权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影响
3.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历史演变
    3.1 “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乡为主”的体制时期(1985-1993年)
    3.2 “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镇为辅”时期(1994-2000年)
    3.3 “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体制时期(2001-2005年)
    3.4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时期(2006年至今)
4.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的初步成效
    4.1 政府财政投入主渠道功能凸显
        4.1.1 地方各级财政关于免杂费和公用经费补助资金的分担情况
        4.1.2 地方各级财政关于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的分担情况
        4.1.3 地方各级财政关于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的分担情况
        4.1.4 地方各级财政关于免费教科书资金的分担情况
        4.1.5 地方各级财政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分担情况
    4.2 农村中小学校保运转水平得到提高
        4.2.1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及生均水平逐年提高
        4.2.2 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标准逐年提高
    4.3 农民义务教育负担切实减轻
        4.3.1 收费项目和收费额度显着减少
        4.3.2 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及补助比例显着提高
        4.3.3 “营养餐改善计划”取得显着成效
    4.4 “校财局管”制度促进经费管理精细化
    4.5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得到保障
        4.5.1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逐年提高
        4.5.2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
    4.6 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5.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5.1 公用经费使用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5.1.1 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偏低
        5.1.2 农村小规模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运转相对困难
        5.1.3 公用经费仍存在被挤占现象
        5.1.4 部分地区市直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偏低
    5.2 “免、补”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5.2.1 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的质疑较大
        5.2.2 贫困寄宿生补助比例、补助范围及发放方式不尽合理
        5.2.3 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
    5.3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5.3.1 教师工资福利整体水平偏低
        5.3.2 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存在显着的地区差异
        5.3.3 绩效工资制度实施效果不尽理想
    5.4 校舍维修改造机制存在的问题
        5.4.1 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缺口较大
        5.4.2 专项转移支付方式存在不合理之处
        5.4.3 地方政府自筹资金困难
6.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6.1 公共财政投入总量不能满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需要
    6.2 “分项目”承担主体存在错位现象
    6.3 公用经费拨付方式缺乏科学性
    6.4 诱致性变迁改革方式忽视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
    6.5 教育部门的“弱经费管理权”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基本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均等化
        7.2.2 以满足学校实际需求为本位,建立科学合理的拨款方式
        7.2.3 构建“以省为主”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及“以县为主”的校舍维修机制
        7.2.4 加强资金监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6)公共财政学探究性教学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公共财政学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 教学方法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
    2. 教学内容仍遵循“知识型”教学理念。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灌输式”教学法违背了教育激励规律。
    2.“知识型”教学理念偏离了知识建构规律。
三、公共财政学教学的对策——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

(7)提高经管类专业《财政学》授课效果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经管类专业学习《财政学》的必要性
二、经管类专业学习财政学的困难
    (一) 学生学习《财政学》目标不明确
    (二) 课程体系设置不连贯
    (三) 教材编写不规范
    (四) 多媒体教学运用不得当
三、提高经管类专业《财政学》授课效果的几点思考
    (一) 明确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二)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三) 安排合理的课程体系
    (四) 编写规范化的教材
    (五) 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

(8)提高《财政学》课堂教学效果的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教学内容, 突出重点
二、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1. 实行提问式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2. 采用讨论式教学, 提升学生辨析能力。
    3. 运用案例教学, 强化理论联系实际。
    4. 积极探索教学互动实践课。
三、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对《财政学》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案例教学在“财政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应用效果探析[J]. 李冬梅.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1(04)
  • [2]“MOOC+SPOC”的财政学教学改革探析[J]. 喻静.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9(04)
  • [3]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大学生的视角[D]. 陈璐蓉. 厦门大学, 2019(08)
  • [4]大数据视阈下财政学教学改革[J]. 孟泉成. 中外企业家, 2017(15)
  • [5]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研究[D]. 汪传艳.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7)
  • [6]公共财政学探究性教学的探讨[J]. 旷乾. 教育教学论坛, 2013(02)
  • [7]提高经管类专业《财政学》授课效果的几点思考[J]. 马亚静. 北方经贸, 2012(10)
  • [8]提高《财政学》课堂教学效果的若干思考[J]. 孟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12(16)
  • [9]试析提高《财政学》教学水平的路径和措施[J]. 刘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S3)
  • [10]中国经济学大事记(2011年5月)[J]. 《生产力研究》编辑部,中国经济学网. 生产力研究, 2011(06)

标签:;  ;  ;  ;  ;  

关于“金融”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