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剂及其制度的研究趋势

助学剂及其制度的研究趋势

一、助留剂及其体系的研究动态(论文文献综述)

胡倩[1](2019)在《壳聚糖微粒助留助滤系统的应用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现代造纸湿部系统日益复杂化、高速化和封闭化,对湿部的助留助滤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传统造纸助剂大多是化石基产品,很难满足生物降解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亟需探索适合现代湿部系统且环境友好的生物基助留助滤产品。壳聚糖(Chitosan)作为天然阳电性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可生物降解性、可再生性、生物相容性、抑菌性等特点,可与膨润土(Bentonite)、纳米二氧化硅(Nano-silica)等组成较为理想的微粒助留助滤系统。本论文以壳聚糖-膨润土(Cs-Bent)、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Cs-Ns)微粒助留助滤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比较了Cs单元系统、Cs-Bent微粒系统、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膨润土(Cation polyacrylamide-Bent)微粒系统、Cs-CPAM-Bent三元微粒系统和Cs-Ns纳米系统的助留助滤性能和成纸物理性能;探索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和分子量对Cs-Bent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索Cs用量(因素A)、Ns用量(因素B)、剪切速度(因素C)和剪切时间(因素D)对Cs-Ns系统的影响;基于Mintab软件的全因子试验分析,对Cs-Ns系统的添加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与Cs单元系统相比,Cs-Bent微粒系统可形成更均匀致密的微絮聚体,填料留着率、浆料滤水性能、成纸匀度及强度指数分别提高了41.35%、32.28%、9.28%、9.05%,其匀度及强度更优于未添加助留剂的空白样,故Cs-Bent微粒系统可改善常规Cs单元系统所引起的匀度及强度损失严重的问题。(2)比较膨润土微粒助留系统发现,Cs-Bent系统尽管在助留助滤性能方面弱于CPAM-Bent系统,但是在改善成纸匀度、提高抗张强度方面具有优势,成纸匀度和抗张强度较CPAM-Bent系统分别提高了178.41%、71.13%。Cs-CPAM-Bent系统结合了两者优势,解决了CPAM-Bent系统高留着滤水率与低成纸匀度强度的矛盾,实现了高留着、高滤水、高成纸匀度及高强度。(3)Cs-Bent微粒系统中,壳聚糖在中等脱乙酰度或低分子量时,系统助留助滤效果最好;脱乙酰度或者分子量越高,系统成纸匀度及强度越好。低分子量壳聚糖与膨润土协同作用好,高分子量壳聚糖和膨润土再絮聚作用较差。(4)与空白样相比,Cs-Ns纳米系统填料留着率、浆料滤水性能及成纸抗张指数分别提高了119.03%、17.78%、5.24%。这表明Cs-Ns纳米系统兼具助留助滤和纸页增强的效果。与Cs单元系统相比,添加0.05%用量的Ns的Cs-Ns纳米系统的填料留着率、滤水性能、抗张指数和匀度指数分别提高了9.90%、11.2%、6.50%、0.85%,表明添加少量的Ns都可以显着提高Cs单元系统的助留助滤性能,改善抗张及匀度性能。(5)Cs-Ns系统的单因素实验发现,随Cs用量的增加,填料留着率和匀度指数减少,抗张指数增高。随Ns用量的增加,打浆度、抗张指数和匀度指数都呈下降趋势,填料留着率先降低再增加。填料留着率受剪切时间的影响并不显着,滤水性能、匀度及强度指数均在45s时最佳。在低剪切速度下填料留着较好,高剪切速度下的成纸抗张指数较好,匀度指数和滤水性能均在1000rpm的剪切速度下最佳。系统不依赖于高剪切进行解絮聚且在高剪切下的再絮聚和抗剪切能力均很强。(6)经Mnitab软件进行全因子实验优化,助留助滤性能、匀度指数、抗张指数为响应时的最优方案分别是A0.05%-B0.15%-C1000 rpm-D45s、A0.5%-B0.05%-C1400 rpm-D45s、A1.5%-B0.05%-C1400 rpm-D45 s。

王春俭[2](2019)在《OCC二次淀粉溶解特性研究及其资源化利用》文中研究指明瓦楞原纸与箱板纸生产原料几乎100%来自于回收的废旧纸箱(OCC),为克服OCC废纸纤维劣质化,提升纸和纸板的强度性能,淀粉表面增强剂成为了瓦楞原纸及箱纸板制造企业生产线标配。然而,在OCC制浆过程中淀粉又将从纸浆纤维表面溶解进入水中成为二次淀粉,因其非离子特性,既没有吸附功能,也没有被吸附的官能团,只能送污水处理,这不仅是对宝贵淀粉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会在废物处理过程消耗大量财政资源。因此,掌握废纸纸浆纤维表面淀粉膜的溶解行为及其特点,有助于实现在生产过程中二次淀粉的资源化利用,为清洁造纸生产提供理论基础与方法参考。通过模拟废纸淀粉表面施胶流程,剥离纤维表面的硬化淀粉膜,模拟废纸制浆中的二次淀粉。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分析等手段,研究二次淀粉在不同淀粉施胶量、处理时间、体系温度、剪切力、合成表面施胶剂作用下的溶解特性,了解与掌握淀粉膜在水相与浆水体系中的溶解历程。总结二次淀粉溶解特点,并优化实验及验证实际生产工艺中OCC二次淀粉的溶解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过氧化氢离子化改性技术对二次淀粉进行离子化改性,检测改性前后二次淀粉理化特性的区别,以及不同条件下二次淀粉的留着效果及对资源化应用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二次淀粉在水相体系中,初始阶段淀粉由于其亲水特性,趋向于润胀,当溶解温度提高,溶解时间变长,水分子运动加剧,水分子能轻易进入淀粉内部,当润胀达到临界点,二次淀粉间的氢键连接断裂,二次淀粉颗粒解离,实现真正溶解,而在高二次淀粉施胶量时,由于水相中淀粉溶解度达到饱和,溶解温度和溶解时间对其作用不再明显,其溶解度在该条件情下较低。当二次淀粉在浆水体系时,由于其自身特性以及氢键作用,二次淀粉紧密的黏附在纤维表面,二次淀粉随纸料于水中碎解,当温度低于60°C,二次淀粉的亲水特性使其润胀,而润胀的淀粉颗粒通过纤维之间的相互摩擦,脱离纤维表面,但是由于温度无法使淀粉充分润胀,其溶解度较低。当温度高于75°C,二次淀粉易润胀破裂,并且浆水体系中纤维的存在,使得润胀的二次淀粉易被纤维与纤维之间的搓揉作用加快解离,溶解速度加快。而对于淀粉与烷基烯酮二聚体(AKD)类合成表面施胶剂复配后形成的二次淀粉,由于AKD的作用,二次淀粉物化特性发生变化,二次淀粉亲水性下降,无法快速润胀,二次淀粉溶解率进一步降低。将上述二次淀粉溶解特性代入实际OCC生产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生产过程中超过90%的二次淀粉能够完全溶解,这种溶解淀粉具有非离子成分而成为污染物。同时对二次淀粉留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羧甲基纤维素(CMC)体系中CMC的存在一定程度抑制了纸料的湿部性能,导致二次淀粉留着情况不佳,而凹凸棒土在CPAM/凹凸棒土、CMC/CPAM/凹凸棒土的助留体系中通过其表面的负电荷与阳离子助剂链尾发生桥联,对二次淀粉的留着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CMC/CPAM/凹凸棒土前端加入一定量阳离子电荷的聚合氯化铝可以改善CMC的过阴离子化对二次淀粉控制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后,对二次淀粉进行离子化改性后,离子化程度的增加能够进一步提高二次淀粉的留着,纸料滤水速度及Zeta电位提高,并且离子化改性的二次淀粉经固着后能提高纸料的物理性能,达到资源化回用的目的。

孙衍宁,邢效功,石海强[3](2018)在《纸机湿部助留助滤剂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阐述了造纸湿部过程中助滤助留剂的作用机理以及其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根据生产中的应用情况,简要介绍了不同助留助滤系统的特点,讨论了利用淀粉、甲壳素等天然高分子经阳离子改性得到的新型生物基质助留助滤剂及其与合成或无机类助留助滤剂复配使用。提出兼具凝结型和絮凝型造纸助留助滤剂的高度支化聚合物、二次纤维造纸用助留助滤剂及生物质基助留助滤剂的研究方向。

李鹏飞[4](2018)在《改性双氰胺甲醛聚合物的制备、应用及机理研究》文中指出双氰胺甲醛缩聚物是一类传统的阳离子型聚合物,但是存在着分子量低、聚合物中含游离甲醛等诸多缺点。而淀粉接枝类改性因其绿色环保可持续、经济廉价等优点成为聚合物改性的优良选择。本课题以分别用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及三聚氰胺改性双氰胺甲醛聚合物,将其用作造纸湿部助留助滤剂及处理阴离子有色废水的脱色絮凝剂,组成改性双氰胺甲醛聚合物(Modified Dicyandiamide Formaldehyde简称MDDF)-膨润土微粒助留体系测定使用效果,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究。1.考察淀粉与丙烯酰胺配比、聚合反应温、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四个因素对改性助留助滤剂合成的影响,以产物作用后纸浆的留着率来判断聚合物合成的最佳条工艺。当合成条件为淀粉:丙烯酰胺:双氰胺:甲醛摩尔比为1:2.5:5:10,温度80℃,反应时间2小时,引发剂为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1:1,浓度为9.8×10-3mol/L时,改性助留助滤剂可以得到最佳的助留效果,此时分子量可提升至三百万左右,大大提高了其留着细小组分的能力。2.将淀粉接枝双氰胺甲醛聚合物以单元助留体系的形式作用于造纸湿部,在考察MDDF加入量、浆料pH、加入后混合时间等三方面因素对细小组分留着率及成纸抗张指数的影响下,得到MDDF加入量为绝干纤维的0.03%,与浆料接触时间为30s时的中性情况下,MDDF的助留效果达到最好;而加入量0.03%,与浆料接触时间为10s的中性抄造条件下,纸张的抗张指数达到最大值。3.以MDDF为主要原料,配合以焙烧膨润土构成MDDF-膨润土微粒助留体系,得到在MDDF添加量为0.08%,膨润土加入量为0.3%的中性条件下,先经过高速剪切作用,最佳剪切速率为1500rpm/min,将初始絮团打破,随后加入无机填料,此时MDDF-膨润土体系的细小组分留着率可达到79.6%,助留助滤效果非常明显,接近CPAM-膨润土的助留效果。通过测定浆料电荷密度、细小组分颗粒粒径等分析手段,推理出MDDF-膨润土体系的作用机理,初始絮团在高速剪切的条件下被打散,随后加入带相反电荷的无机填料,重新形成一个个尺寸更小、结构更紧密的小絮团,分布在湿纸幅上,从而使填料和细小纤维更多的留着在纸上,改善留着率。而由于MDDF电荷密度高于CPAM的缘故,加入MDDF后浆料体系更加接近等电点,滤水效果要好于CPAM,也大大高于单元助留体系的滤水效果。4.通过设置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三聚氰胺与双氰胺配比、三聚氰胺与甲醛配比、三聚氰胺与氯化铵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后续通过添加甲醇、尿素对产品进行了去甲醛处理,得到低游离甲醛絮凝剂的制备最佳条件为n(三聚氰胺):n(双氰胺):n(氯化铵):n(甲醛):n(甲醇):n(尿素)=1:3:2:15:2.5:0.1。该条件下制备的脱色剂,脱色剂用量0.28%,pH=8时,脱色率为99.91%,甲醛含量为0.00151g/L,既降低了甲醛含量,脱色絮凝效果又非常明显。

王茜茜,陈岭峰,林瑜,刘恩芬,陈正春,段建明[5](2018)在《降低造纸法再造烟叶抄造过程中白水COD的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降低造纸法再造烟叶抄造过程中排入污水系统的白水中COD总量,研究了造纸法再造烟叶浆料特性,同时采用动态滤水测定仪测定浆料的滤水特性及留着率,并结合Zeta电位测定仪测定浆料的电势,指导筛选出高效助留助滤剂,提高细小物质及胶体物质的留着率,降低白水中COD的含量。结果表明:壳聚糖的助留效果明显优于瓜尔胶,M2瓜尔胶的效果优于M1瓜尔胶,ZKJT-1、ZKJT-2、ZKJT-3壳聚糖的助留效果优于现用助留剂。这些结果为企业降低再造烟叶生产的水耗提供了技术支撑。

许雅希[6](2016)在《基于无石棉密封材料的胶乳留着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纸基材料品种的增加和性能要求的提高以及近20年来合成胶乳的迅速发展,胶乳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湿部添加胶乳可以赋予纸制品许多性能,例如耐溶剂性、耐热性、耐磨性等。无石棉密封材料的制备常以纤维原料为骨架,以胶乳为粘结剂。胶乳在无石棉密封材料中的留着不仅决定了基体中纤维增强的效果,与成纸拉伸强度、紧度等性能相关联,还赋予了无石棉密封材料相应的柔软度、耐溶剂性、耐油性与耐磨性。另外,由于工艺限制,在无石棉密封材料的紧度难以达到非常高的前提下,胶乳在纸内的留着、与各组分的粘结和吸附显得更加重要。本论文通过抄取法,以植物纤维、矿物纤维、有机纤维为纤维骨架,采用多种粒径填料加填,以丁腈胶乳为粘结剂制备无石棉密封材料,并研究丁腈胶乳的留着机理。以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作为白水中的胶乳含量的检测方法,分析了白水中可能存在的填料、纤维等组分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准确检测白水中胶乳含量的影响;通过静置或离心处理可以基本上消除朗伯-比尔定律正偏差,完善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白水中胶乳含量的方法,建立了丁腈胶乳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比较了三种不同的助留体系对丁腈胶乳在材料中的留着作用:以CPAM1200为助留剂更能促进丁腈胶乳在材料中的留着,浆料絮体紧密、细密,体积小,随着剪切作用的增强,浆料絮体尺寸变化不大,浆料的滤水性能最好,同时无石棉密封材料的拉伸强度最高。通过白水中胶乳浓度N∞与胶乳颗粒的留着量N0-N∞建立三种不同的助留剂作用下,丁腈胶乳在浆料内的留着模型。根据模型方程1/(N0-N∞)=K/N∞+1/Nmax量化在三种助留剂作用下丁腈胶乳的吸附速率与丁腈胶乳在材料中最大吸附量。比较拟合曲线的K值可知,使用CPAM1200用作助留剂时,丁腈胶乳与纤维、填料等组分的吸附速度最快;由留着模型可知,在CPAM1200作用下,丁腈胶乳留着的Nmax为0.4664(相对于绝干浆用量的比)。当丁腈胶乳添加量与Nmax越接近时,无石棉密封纸的强度越高,纤维骨架与丁腈胶乳、填料粒子间的结合越有可能在后期压光下达到“最紧密堆积”的理想状态。当丁腈胶乳的添加量为17.15%时,Ns>Nmax,这说明在现有配方条件下,当无石棉密封纸取得拉伸强度的最大值时,纤维、填料均为丁腈胶乳提供了“电位结合点”,便于纸浆系统内各组分的粘结。采用溴元素标记的能谱分析法,分析了胶乳在材料内部的分布情况,比较丁腈胶乳浸渍与湿部添加两种方式对无石棉材料强度的影响。抄取法制备无石棉密封材料获得的强度比浸渍法的高;而且,通过能谱面扫图可知,浸渍纸样中的纵向及表面溴元素分布均匀、紧密,说明胶乳在纸张表面及内部均匀分布;而胶乳在抄取法制备得到的纸样中只均匀分布在内部,在材料表面没有检测到胶乳的分布。

张雄志[7](2016)在《球形聚电解质刷的制备及其在湿部造纸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湿部抄造体系变革的不断深入,现有的助留剂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寻找性能更加的优秀的助留剂,特别是在高剪切作用下保持高留着率,对最大限度留着细小纤维、填料以减少环境污染与节省资源,具有重大的意义。本论文在综述造纸湿部基本理论和助留剂在造纸湿部中应用的基础上,得出球形聚电解质刷(SPB)既有微粒的离子化表而和三维纳米结构,又具备有机高分子的可控电荷密度和柔性高分子链,同时其球形或类球形结构在湍流中具有一定的抗剪切作用,因而SPB更容易通过架桥作用使得到的纸料絮团具有一定的抗剪切能力,从而在湿部造纸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合成了3种SPB,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了表征,并将SPB应用到湿部造纸中,研究其与纸料中的纤维和填料的相互作用,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助留性能,对助留过程中纸料絮团形貌及尺寸变化特点的研究,得出了可能的主要絮凝机理。本文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首先,本文采用"grafting from"法以纳米SiO2为基材,通过调节阳离子单体的比例和用量合成了不同分子量和电荷密度的阳离子球形聚电解质刷(CSPB);通过引发苯乙烯磺酸钠的聚合得到了阴离子球形聚电解质刷(ASPB);然后通过引发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烯酸羟乙酯共聚得到了带有羟基的球形聚电解质刷(HSPB),再在HSPB分子链上修饰荧光分子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得到带有荧光的HSPB.采用红外吸收光谱、热重分析、凝胶色谱、胶体滴定、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方法对这些球形聚电解质刷(SPB)结构参数进行表征。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发现CSPB.ASPB和HSPB都具有球形结构,粒径约70nm。其中CSPB的接枝密度和电荷密度,随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单体和丙烯酰胺单体的用量和共聚比例不同而不同。而ASPB的接枝密度为0.84×10-3mmol/g、电荷密度为33.3×10-3eq/g。HSPB的接枝密度为0.42×10-3mmol/g、电荷密度为53.3×10-3eq/g,并且通过荧光显微镜和荧光光谱证明了其荧光结构。通过SPB在盐溶液中的Zeta电位和厚度发现,高价反电荷盐离子溶液可能使刷子坍塌,其中CSPB寸S042-更敏感,而ASPB对Ca2+更敏感,且SPB因其带电类型的不同吸附性质也不同。研究了CSPB在湿部造纸中的性能,将不同分子量和电荷密度的CSPB应用到一元助留中,通过浊度法、Zeta电位法研究了其在不同纤维纸料和填料中的絮凝性能,溶液盐类型和浓度,以及pH对CSPB与木浆、苇浆的絮凝能力有影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高浓度的盐溶液、Na2SO4、碱性条件对CSPB与木浆、苇浆的絮凝有抑制效果,而CaCl2、酸性条件有促进效果。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絮团的形貌特征,发现与线性聚电解质相比,CSPB得到的絮团更致密,并且CSPB与纤维发生作用主要是在纤维表而。通过对絮凝过程中的浊度、Zeta电位和粒径变化研究发现,絮凝浊度、Zeta电位与CSPB添加量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通过CSPB得到的絮团的絮凝可逆性较差,CSPB对木浆/高岭土的絮凝主要为架桥作用,这可能是CSPB高电荷密度分子链和三维结构增加了吸附层的厚度,有益架桥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助留效果。通过动态助留法对助留性能进行测试,发现在本文研究范围内,阳离子单体用量需要合适的范围,而共聚中阳离子单体的比例越高越有利于发挥作用。以填料碳酸钙(PCC)为例,研究了CSPB在纤维纸料/PCC中的助留性能,发现苇浆/PCC的首程留着率(FPR)从30.9%提升到77.5%,而木浆/PCC的FPR从17.3%提升到67.9%。与线性聚电解质、淀粉对比发现CSPB在高剪切力下具有更好的助留效果,从而有利于在实际造纸的湍流中得到应用。随后将CSPB应用到填料高岭土絮凝中,采用浊度法、Zeta电位法等方法研究了絮凝过程中CSPB与高岭土间的相互作用。采用激光粒度分析、聚焦光束反射测量、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絮凝过程中絮团的结构形貌与尺寸变化。测试了不同分子量和电荷密度的CSPB在高岭土中的絮凝,结果表明CSPB的分子量和电荷密度需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才会有较好的絮凝效果,与线性聚电解质相比,使用高电荷密度的CSPB得到的絮团更大且致密,这样密实的结构有益提高絮凝效率。通过对絮凝过程中絮团的形貌及尺寸变化的研究,发现絮凝得到的絮团絮凝具有可逆性,CSPB与高岭土主要通过补丁机理发生作用。最后分别将CSPB和ASPB作为微粒助留中的微粒组分,通过动态助留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二元助留性能,观察了絮凝过程中絮团的形貌及尺寸变化,并对抄片所得的纸张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发现在本文研究范围内,CSPB/APAM和CPAM/ASPB在苇浆/PCC中的FPR分别提升到89.9%和86.4%,而木浆/PCC中的FPR分别提升到93.7%和90.2%。对比SPB与聚合物二元体系和PDMC/SiO2微粒助留,发现SPB在高剪切力环境中有更好的絮凝和助留效果。随后研究了不同剪切条件下几种二元体系的助留性能,发现剪切力增加可以降低FPR,但是CSPB/APAM和PDMC/ASPB的降低幅度相对较小。通过对絮凝过程研究发现,CSPB/APAM和CPAM/ASPB对木浆/高岭土的主要为补丁-架桥作用,这可能是SPB高电荷密度分子链和三维结构增加了吸附层的厚度,有益补丁或架桥作用。同时对得到的纸张进行测试力学性能,发现CSPB/APAM和CPAM/ASPB在高留着率下抗张指数和撕裂指数有一定的降低,但是影响不明显,与二元聚合物体系和PDMC/SiO2微粒助留相比,SPB在综合助留和纸张力学性能方面相对较好。

甘宁[8](2016)在《造纸过程助剂在箱板纸生产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为改善箱板纸厂纸机的运行情况,重点针对吉安集团有限公司实际生产中过程助剂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跟踪,分析讨论,探究其使用过程助剂的适宜工艺。主要跟踪的过程助剂有:胶粘物控制剂、助留剂、脱墨剂、脱色剂、混凝剂、抑垢剂等。在涂布灰底白板纸生产期间对胶粘物控制剂进行生产试验。胶粘物控制剂A的主要成分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粘物控制剂B是一种高效节能的阴离子型胶粘物控制剂。结合纸机生产条件,最终确定涂布灰底白板纸的胶粘物控制剂工艺为:胶粘物控制剂A添加位置为长纤热分散出口,采用在线稀释(1:10)连续添加方式,添加量为1 kg/吨浆;胶粘物控制剂B添加位置为纸机底层混合浆池出口和长纤多盘入口,对应的添加量分别为0.3kg/吨浆和0.2 kg/吨浆,均采用连续添加方式。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胶粘物沉积引起的生产断纸和产品质量问题,提高了涂布纸的生产效率。助留剂C、D为两种不同类型的阳离子液态微聚物。试用助留剂C期间,生产定量为120 g/m2的高强瓦楞纸。当助留剂C加入点为压力筛后,用量为0.38 kg/t纸时,系统白水浓度从0.4%下降到0.32%,留着率平均提升了3%。试用助留剂D期间,生产定量为120g/m2170 g/m2的高强瓦楞纸。当助留剂D加入点为压力筛后,用量为0.20.35 kg/t纸时,系统白水浓度基本上控制在0.25%0.35%,留着率平均提升了7.6%。助留剂C、D两者均能够降低系统白水浓度和提高系统留着率,综合比较分析可得出助留剂D的作用效果相对来说更佳,因此,最终选择助留剂D作为该助留助滤系统的成分之一。脱墨剂E为一种复配的液体脱墨剂。在脱墨剂E试用期间,试验于定量为200 g/m2涂布灰底白板纸的生产工艺中,该脱墨剂在浮选槽的白度增益与现有的烷基脂肪酸钠和表面活性剂基本一样;从添加用量来看,该药品的使用量少于现有脱墨剂。试验于定量为170g/m2白面牛卡纸的生产工艺中,该脱墨剂在各个点的白度提升均好于原有脱墨剂,在最终成浆白度上也比原有脱墨剂高约3度;从添加用量来看,该药品的使用量少于现有脱墨剂。从操作方面来看,该脱墨剂E为液体,不需要溶解,可直接添加,并且该药品不需要配合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因此该药品在使用中便于操作。脱色剂F为一种复配的无机絮凝脱色剂。脱色剂F明显改善了联合制浆1#溶气气浮装置的出水色度,同时重力床少量添加OCC渣浆后,该药品能够达到同样的处理效果。混凝剂G是几种絮凝剂复配而成的。重力床单独处理浮选渣浆时,添加混凝剂G能够改善重力床的脱水状况,提高脱墨污泥的干度。抑垢剂H为阳离子型有机溶剂。在抑垢剂H试用期间,中浓泵运行稳定,抑垢剂H对延缓管路结垢具有明显的效果。

李天虎,安俊健,宋燕婷[9](2014)在《阳离子淀粉/氢氧化铝二元助留体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阳离子淀粉和氢氧化铝溶液组成的二元助留体系能引发纤维和填料的絮聚,形成结构致密而尺寸较小的细小纤维絮聚体,这大大提高了纸料的留着率和滤水性能。但这一助留体系助留助滤作用受使用条件(pH、加入量等)影响,本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找出影响这一体系留着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阳离子淀粉/氢氧化铝二元助留体系的最佳应用条件:淀粉量1.6%、硫酸铝用量1.5%、pH值为7、动态滤水转速500rpm、接触时间20s。

吴伯超[10](2013)在《有机微粒助留体系在脱墨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比例脱墨浆的添加会给浆料带来了大量细小纤维和阴离子垃圾,造成纸机湿部细小纤维留着率低,滤水慢等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添加了大量DIP的纸页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助留助滤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了助留体系的选择和添加有机微粒对留着率和滤水性能的影响,从而达到改善助留助滤性能,提高成纸灰分的目的。

二、助留剂及其体系的研究动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助留剂及其体系的研究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1)壳聚糖微粒助留助滤系统的应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壳聚糖及其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1.2.1 壳聚糖的结构及性质
        1.2.2 壳聚糖在造纸中的应用
        1.2.2.1 壳聚糖应用于助留助滤系统的研究状况
        1.2.2.2 壳聚糖应用于纸页增强的研究状况
    1.3 助留助滤系统的发展概况
    1.4 微粒助留助滤系统的种类及发展概况
        1.4.1 CPAM-膨润土微粒助留助滤系统
        1.4.2 阳离子淀粉-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助留助滤系统
        1.4.3 微粒助留助滤系统研究现状
        1.4.3.1 无机微粒助留助滤系统
        1.4.3.2 有机微粒助留助滤系统
    1.5 助留助滤的作用机理
        1.5.1 助留作用机理
        1.5.2 助滤作用机理
        1.5.3 微粒助留助滤系统的作用机理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7 研究内容
    1.8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不同脱乙酰度和不同分子量壳聚糖的制备及表征
    2.1 主要原料、仪器及试验方法
        2.1.1 主要实验原料与化学药品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1.3 实验方法
        2.1.3.1 不同分子量和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制备
        2.1.3.2 壳聚糖脱乙酰度的测定
        2.1.3.3 壳聚糖分子量的测定
        2.1.3.4 红外光谱检测
        2.1.3.5 表观粘度及电荷密度的测定
    2.2 结果与讨论
        2.2.1 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制备及表征
        2.2.1.1 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制备及测定
        2.2.1.2 红外光谱分析
        2.2.2 不同分子量壳聚糖的制备及表征
        2.2.2.1 分子量的测定
        2.2.2.2 红外光谱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性质的壳聚糖对Cs-Bent微粒系统的影响
    3.1 实验原料、仪器设备及实验方法
        3.1.1 实验药品与原料
        3.1.2 实验主要仪器
        3.1.3 实验方法
        3.1.3.1 助剂的配制
        3.1.3.2 纸页的抄造
        3.1.4 分析方法
        3.1.4.1 扫描电子显微(SEM)
        3.1.4.2 电位及助留助滤性能的测试
        3.1.4.3 成纸性能检测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壳聚糖脱乙酰度对Cs-Bent微粒系统性能的影响
        3.2.1.1 脱乙酰度对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3.2.1.2 脱乙酰度对成纸物理性能的影响
        3.2.1.3 扫描电镜的分析
        3.2.2 壳聚糖分子量对Cs-Bent微粒系统性能的影响
        3.2.2.1 分子量对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3.2.2.2 分子量对成纸物理性能的影响
        3.2.2.3 扫描电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壳聚糖单元系统与Cs-Bent微粒系统的比较
    4.1 主要原料、仪器及试验方法
        4.1.1 实验药品与原料
        4.1.2 主要实验仪器
        4.1.3 实验方法
        4.1.3.1 助剂的配制
        4.1.3.2 不同助留助滤系统的助剂添加
        4.1.3.3 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壳聚糖单元系统(Cs)和双元微粒系统(Cs-Bent)的比较
        4.2.1.1 助留助滤性能的比较分析
        4.2.1.2 成纸物理性能的比较分析
        4.2.1.3 壳聚糖-膨润土微粒助留助滤机理分析
        4.2.2 微粒助留助滤系统(Cs-Bent、CPAM-Bent、Cs-CPAM-Bent)的比较
        4.2.2.1 助留助滤和成纸物理性能的比较分析
        4.2.2.2 Cs-Bent系统和CPAM-Bent系统纤维絮聚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系统的性能及工艺研究
    5.1 实验药品、仪器及研究方法
        5.1.1 主要实验原料及仪器
        5.1.2 主要实验仪器
        5.1.3 实验方法
        5.1.3.1 纸页的抄造
        5.1.3.2 不同助留助滤系统的助剂添加方式
        5.1.3.3 Cs-Ns系统的工艺
        5.1.4 分析方法
        5.1.4.1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5.1.4.2 助留助滤性能及成纸物理性能测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Cs-Ns纳米系统与Cs单元系统的比较分析
        5.2.1.1 助留助滤性能比较
        5.2.1.2 成纸物理性能的比较
        5.2.1.3 扫描电镜分析
        5.2.2 助剂的用量对Cs-Bent纳米系统性能的影响
        5.2.2.1 对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5.2.2.2 对成纸物理性能的影响
        5.2.3 剪切速度和剪切时间对Cs-Ns纳米系统性能的影响
        5.2.3.1 剪切速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2.3.2 剪切时间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Mintab软件全因子试验法优化Cs-Ns系统添加工艺
    6.1 实验方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以“打浆度”响应为例分析实验
        6.2.2 不同响应的显着因子的确定
        6.2.3 不同响应的方差分析
        6.2.4 影响助留助滤和成纸性能的因子分析和水平确定
        6.2.5 最优工艺参数确定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2)OCC二次淀粉溶解特性研究及其资源化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课题来源
第一章 绪论
    1.1 包装纸行业发展现状
    1.2 包装纸存在的问题与危机
    1.3 OCC废纸浆淀粉污染问题
    1.4 淀粉污染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1.5 拟使用的研究方法
    1.6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二次淀粉在水相中溶解特性探究
    2.1 前言
    2.2 实验原料、仪器及实验方法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2.1 酶解淀粉制备
        2.2.2.2 模拟二次淀粉的制备
        2.2.2.3 溶解特性试验设计
        2.2.2.4 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
        2.2.2.5 水体系中二次淀粉溶解率的测定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单因素分析结果
        2.3.1.1 温度对二次淀粉溶解特性的影响
        2.3.1.2 溶解时间对二次淀粉溶解特性的影响
        2.3.1.3 溶质质量对二次淀粉溶解特性的影响
        2.3.2 水体系下二次淀粉溶解特性研究
        2.3.2.1 二次淀粉溶解特性试验结果及模型确定
        2.3.2.2 二次淀粉溶解特性回归方程建立和分析
        2.3.2.3 水体系中二次淀粉溶解的影响因素交互分析
        2.3.2.4 二次淀粉在水相中溶解特性历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OCC二次淀粉溶解历程及机理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原料、仪器及实验方法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2.1 浆料的制备
        3.2.2.2 抄纸及表面施胶
        3.2.2.3 试验设计
        3.2.2.4 浆水体系中二次淀粉溶解率和溶出率的测定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浆水体系中二次淀粉在不同温度及时间其溶解变化
        3.3.2 浆水体系中二次淀粉溶解特性研究
        3.3.2.1 二次淀粉溶解率和溶出率试验结果
        3.3.2.2 二次淀粉溶解率和溶出率模型的建立和方差分析
        3.3.2.3 浆水体系下二次淀粉溶解率和溶出率的影响因素交互分析
        3.3.3 浆水体系中二次淀粉(AKD)溶解特性研究
        3.3.3.1 二次淀粉(AKD)溶解率试验结果
        3.3.3.2 二次淀粉(AKD)溶解率模型建立和方差分析
        3.3.3.3 浆水体系中二次淀粉(AKD)溶解率影响因素交互分析
        3.3.4 优化及验证试验
        3.3.5 应用数学模型计算实际工艺中二次淀粉溶解特性
        3.3.6 二次淀粉溶解特性历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二次淀粉留着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原料、仪器及方法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2.2.1 二次淀粉的制备
        4.2.2.2 纸料的制备
        4.2.2.3 凹凸棒土分散处理
        4.2.2.4 动态滤水实验[102]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动态滤水实验(CPAM/CMC)
        4.3.2 动态滤水实验(CPAM/凹凸棒土)
        4.3.3 动态滤水实验(CMC/CPAM/凹凸棒土)
        4.3.4 动态滤水实验(PAC/CMC/CPAM/凹凸棒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二次淀粉离子改性及其特性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原料、仪器及方法
        5.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5.2.2 实验方法
        5.2.2.1 OCC废水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5.2.2.2 模拟二次淀粉的制备
        5.2.2.3 化学改性模拟二次淀粉
        5.2.2.4 动态滤水实验
        5.2.2.5 二次淀粉资源化回用
    5.3 结果与讨论
        5.3.1 OCC二次废水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5.3.2 二次淀粉及改性淀粉的理化特性
        5.3.3 化学控制对湿部特性的影响
        5.3.4 二次淀粉的资源化回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3)纸机湿部助留助滤剂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助留助滤剂在纸机湿部的作用机理
    1.1 助留机理
        1.1.1 电荷中和
        1.1.2 高分子架桥作用
        1.1.3 补丁效应
    1.2 助滤机理
2 助留助滤剂在湿部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2.1 浆料性能对助留助滤剂作用效果的影响
    2.2 细小组分对助留助滤作用效果的影响
    2.3 溶解性和胶粘状物质(DCS)对助留助滤作用效果的影响
    2.4 用量对助留助滤作用效果的影响
    2.5 浆料浓度对助留助滤作用效果的影响
    2.6 接触时间对助留助滤作用效果的影响
    2.7 填料性质对助留助滤作用效果的影响
    2.8 白水浓度对助留助滤作用效果的影响
3 助留助滤剂的应用现状
    3.1 单组分助留助滤系统
    3.2 双组分助留助滤系统
    3.3 微粒助留助滤系统
    3.4 三阶段系统
    3.5 PEO助留助滤系统
4 新产品的开发和产品改性
    4.1 无机微粒子助留助滤剂
    4.2 天然高分子助留助滤剂
    4.3 合成高分子助留助滤剂
5 小结

(4)改性双氰胺甲醛聚合物的制备、应用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造纸助留体系
        1.1.1 单元助留体系
        1.1.2 双元助留体系
        1.1.3 微粒助留系统
    1.2 助留助滤机理
        1.2.1 电中和机理
        1.2.2 补丁机理
        1.2.3 桥联机理
    1.3 助留助滤剂的分类
        1.3.1 天然有机高分子助留剂
        1.3.2 合成有机高分子助留剂
    1.4 新型阳离子聚合物在造纸工业的应用探索
        1.4.1 双氰胺分子结构
        1.4.2 双氰胺甲醛缩聚物的改性
    1.5 淀粉接枝共聚物
        1.5.1 淀粉改性
        1.5.2 接枝共聚
    1.6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6.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双氰胺甲醛聚合物的合成及改性
    2.1 引言
    2.2 反应机理
        2.2.1 双氰胺甲醛合成机理
        2.2.2 接枝改性反应机理
    2.3 实验仪器和原料
    2.4 实验方法
        2.4.1 双氰胺甲醛的制备
        2.4.2 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的制备
        2.4.3 淀粉接枝双氰胺甲醛聚合物的合成
        2.4.4 产物电荷密度测定
        2.4.5 产物分子量测定
        2.4.6 产物红外光谱测量
        2.4.7 浆料的制备
        2.4.8 助留助滤性能检测
    2.5 结果与讨论
        2.5.1 阳离子淀粉含氮量及取代度
        2.5.2 产品基团分析
        2.5.3 产物分子量测定
        2.5.4 接枝时间对合成的影响
        2.5.5 引发剂添加量对合成的影响
        2.5.6 淀粉与丙烯酰胺单体比例对留着率的影响
        2.5.7 接枝温度对留着率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3 MDDF单元助留体系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及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浆料的准备
        3.3.2 助留助滤性能检测
        3.3.3 抄纸
        3.3.4 纸张性能测定
        3.3.5 纸张表面形貌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MDDF加量对留着率和纸张抗张指数的影响
        3.4.2 浆料p H值对留着率和纸张抗张指数的影响
        3.4.3 混合时间对留着率和纸张抗张指数的影响
        3.4.4 纸页表面形貌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接枝聚合物-膨润土微粒助留体系及作用机理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与药品
    4.3 实验方法
        4.3.1 浆料的准备
        4.3.2 助留性能检测
        4.3.3 助滤性能检测
        4.3.4 抄纸
        4.3.5 纸页表面形貌测定
        4.3.6 白水中填料粒径测量
        4.3.7 产物电荷密度测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MDDF用量对接枝聚合物-膨润土助留助滤体系的影响
        4.4.2 膨润土用量对接枝聚合物-膨润土助留助滤体系的影响
        4.4.3 剪切速率对接枝聚合物-膨润土助留助滤体系的影响
        4.4.4 纸浆pH对接枝聚合物-膨润土助留助滤体系的影响
    4.5 接枝聚合物-膨润土微粒助留体系的作用机理分析
        4.5.1 接枝聚合物的电荷密度
        4.5.2 浆料絮团体积分析
        4.5.3 纸页表面形貌分析
    4.6 助滤性能
    4.7MDDF与CPAM对比
    4.8 本章小结
5 三聚氰胺改性双氰胺甲醛缩聚物及絮凝应用
    5.1 引言
    5.2 反应机理
        5.2.1 三聚氰胺与甲醛反应原理
        5.2.2 游离甲醛去除原理
    5.3 实验原料及仪器
    5.4 实验方法
        5.4.1 脱色剂的制备
        5.4.2 脱色率测定
        5.4.3 游离甲醛的去除
        5.4.4 游离甲醛含量的测定
        5.4.5 产物基团测量
    5.5 结果与讨论
        5.5.1 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产物状态的影响
        5.5.2 n(三聚氰胺):n(双氰胺)对脱色率的影响
        5.5.3 甲醛用量对脱色率的影响
        5.5.4 氯化铵用量对脱色率的影响
        5.5.5 甲醛标准曲线的绘制
        5.5.6 甲醇和尿素对游离甲醛含量的影响
        5.5.7 脱色剂应用工艺的研究
        5.5.8 产物基团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实验创新之处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降低造纸法再造烟叶抄造过程中白水COD的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仪器及材料
    1.2 试验方法及步骤
        1.2.1 在线浆料检测分析
        1.2.2 抄造段成型网部助留效果评价研究
        1.2.3 提高浆料留着率助留剂筛选研究
2 结果与讨论
    2.1 在线浆料检测分析
    2.2 抄造段成型网部助留效果评价研究
        2.2.1 不同添加比例瓜尔胶、壳聚糖对浆料Zeta电位、PCD颗粒电荷的影响
        2.2.2 现用助留剂对浆料留着率的影响
        2.2.3 提高浆料留着率助留剂筛选研究
        1) 不同规格及比例的壳聚糖对浆料湿部化学的影响
        2) 不同种类的助剂助留效果评价
3 结论

(6)基于无石棉密封材料的胶乳留着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无石棉密封材料的成型工艺
        1.1.1 模压法
        1.1.2 压缩法
        1.1.3 抄取法
    1.2 性能及表征
    1.3 造纸湿部组分留着机理研究现状
        1.3.1 细小纤维的留着方式
        1.3.2 填料的留着方式
        1.3.3 浆内施胶剂的留着机理
        1.3.4 造纸常用的助留体系
    1.4 影响湿部添加胶乳留着的因素
        1.4.1 湿部系统的组分
        1.4.2 动力学因素
    1.5 白水胶乳含量的检测方法
        1.5.1 吸附法
        1.5.2 冷藏过滤法
        1.5.3 总有机碳检测法
        1.5.4 顶空气相色谱法
        1.5.5 荧光计数法
        1.5.6 抽提法
        1.5.7 絮凝浊度法
        1.5.8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6.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白水中胶乳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实验原料
    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胶乳Zeta电位测定
        2.3.2 填料与纤维原料Zeta电位测定
        2.3.3 填料粒径测定
        2.3.4 纤维筛分
        2.3.5 丁腈胶乳稀释
        2.3.6 模拟白水配制
        2.3.7 吸光度测定
        2.3.8 离心处理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吸收峰位置确定
        2.4.2 丁腈胶乳浓度与吸光度之间关系的建立
        2.4.3 填料种类对模拟白水吸光度检测的影响
        2.4.4 纤维种类对模拟白水吸光度检测的影响
        2.4.5 离心处理对模拟白水吸光度检测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石棉密封材料抄取助留体系对胶乳留着的影响
    3.1 实验原料
    3.2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Zeta电位测定
        3.3.2 滤液收集
        3.3.3 离心处理
        3.3.4 胶乳留着测定
        3.3.5 絮聚体尺寸测定
        3.3.6 手抄纸制备
        3.3.7 纸张拉伸强度测定
        3.3.8 手抄纸灰分含量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助留剂对填料烧失率的影响
        3.4.2 助留剂的种类对胶乳留着的影响
        3.4.3 絮聚过程及絮体性质检测
    3.5 结论
第四章 无石棉密封纸抄造过程中胶乳留着机理
    4.1 实验原料
    4.2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滤液收集
        4.3.2 离心处理
        4.3.3 丁腈胶乳留着测定
        4.3.4 手抄纸制备
        4.3.5 手抄纸拉伸强度测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胶乳留着模型
        4.4.2 不同助留剂作用下胶乳的留着模型
        4.4.3 胶乳添加量对无石棉密封纸强度的影响
    4.5 结论
第五章 胶乳在无石棉密封材料中的分布研究
    5.1 实验原料
    5.2 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丁腈胶乳浸渍手抄纸样
        5.3.2 拉伸强度测定
        5.3.3 溴元素标记
        5.3.4 能谱检测纸样胶乳分布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胶乳浸渍量对纸样强度的影响
        5.4.2 浸渍与湿部添加法成纸强度比较
        5.4.3 胶乳含量在纸张纵向的分布
    5.5 结论
结论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本论文创新与特色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及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Ⅳ-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7)球形聚电解质刷的制备及其在湿部造纸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造纸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2 造纸湿部化学
        1.2.1 造纸湿部中的纸料组分
        1.2.2 造纸湿部中的胶体化学
        1.2.2.1 造纸湿部中胶体的电学性质
        1.2.2.2 造纸湿部中胶体的稳定性
        1.2.3 造纸湿部中的界面化学
        1.2.3.1 助留剂与纸料的作用方式
        1.2.3.2 助留剂与纸料的作用原理
    1.3 助留剂的类型及发展趋势
        1.3.1 一元助留剂
        1.3.2 二元助留剂
        1.3.3 造纸湿部助留剂的发展趋势
    1.4 聚合物刷的制备方法及聚电解质刷的应用
        1.4.1 物理吸附法
        1.4.2 化学键合法
        1.4.2.1 接枝到表面(“grafting to”)
        1.4.2.2 从表面接枝(“grafting from”)
        1.4.3 聚电解质刷的应用
        1.4.3.1 纳米金属催化
        1.4.3.2 导电高分子
        1.4.3.3 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
        1.4.3.4 生物医药
        1.4.3.5 吸附分离材料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1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2 本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1.6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球形聚电解质刷的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2 表征方法
    2.3 偶氮引发剂的合成与表征
        2.3.1 偶氮引发剂的合成
        2.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2.1 红外光谱分析
        2.3.2.2 ~1H-NMR测试
    2.4 阳离子球形聚电解质刷的合成与表征
        2.4.1 阳离子球形聚电解质刷的合成
        2.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2.1 红外光谱分析
        2.4.2.2 TGA分析
        2.4.2.3 接枝聚合物分子量及接枝密度
        2.4.2.4 XPS分析
        2.4.2.5 形貌及粒径分析
        2.4.2.6 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
        2.4.2.7 刷层厚度及Zeta电位
        2.4.2.8 阳离子聚电解质刷与阴离子染料分子的作用
    2.5 阴离子球形聚电解质刷的合成与表征
        2.5.1 阴离子球形聚电解质刷的合成
        2.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2.1 红外光谱分析
        2.5.2.2 紫外分析
        2.5.2.3 TGA分析
        2.5.2.4 XPS分析
        2.5.2.5 形貌及粒径分析
        2.5.2.6 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
        2.5.2.7 刷层厚度及Zeta电位
        2.5.2.8 阴离子聚电解质刷与阳离子染料分子的作用
    2.6 荧光改性阳离子球形聚电解质刷的合成与表征
        2.6.1 荧光改性阳离子球形聚电解质刷的合成
        2.6.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6.2.1 红外光谱分析
        2.6.2.2 TGA分析
        2.6.2.3 XPS分析
        2.6.2.4 形貌及粒径分析
        2.6.2.5 荧光显微镜
        2.6.2.6 荧光光谱
    2.7 本章小结
    2.8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阳离子球形聚电解质刷在一元造纸体系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2.2.1 絮凝浊度法
        3.2.2.2 Zeta电位法
        3.2.2.3 动态助留法
        3.2.2.4 光学显微镜法
        3.2.2.5 荧光显微镜法
        3.2.2.6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法
        3.2.2.7 透射电镜(TEM)法
        3.2.2.8 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FBRM)法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CSPB在纤维纸料中的性能
        3.3.1.1 木浆的絮凝
        3.3.1.2 苇浆的絮凝
        3.3.2 CSPB在纤维纸料/PCC中的性能
        3.3.2.1 CSPB在苇浆/PCC中的性能
        3.3.2.2 CSPB在木浆/PCC中的性能
        3.3.3 CSPB在木浆/高岭土中的性能
        3.3.3.1 不同阳离子单体用量下CSPB在木浆/高岭土中的絮凝
        3.3.3.2 不同单体共聚比例下CSPB在木浆/高岭土中的絮凝
        3.3.3.3 CSPB在木浆/高岭土絮凝中的絮团粒径变化
        3.3.3.4 CSPB在木浆和木浆/高岭土絮凝中絮团形貌
        3.3.3.5 HSPB-FITC在木浆和木浆/高岭土絮凝中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3.5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阳离子球形聚电解质刷与高岭土填料相互作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2.2.1 絮凝浊度法
        4.2.2.2 Zeta电位法
        4.2.2.3 激光粒度分析仪(LDS)法
        4.2.2.4 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FBRM)法
        4.2.2.5 光学显微镜法
        4.2.2.6 FE-SEM法
        4.2.2.7 荧光显微镜法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CSPB在高岭土中的絮凝浊度
        4.3.2 CSPB在高岭土中的Zeta电位
        4.3.3 CSPB在高岭土絮凝中絮团粒径变化
        4.3.4 CSPB在高岭土絮凝中絮团形貌
        4.3.5 HSPB-FITC在高岭土絮凝中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4.5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球形聚电解质刷在二元造纸体系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2 实验方法
        5.2.2.1 絮凝浊度法
        5.2.2.2 动态助留法
        5.2.2.3 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FBRM)法
        5.2.2.4 光学显微镜法
        5.2.2.5 FE-SEM法
        5.2.2.6 纸页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SPB在纤维纸料/PCC中的性能
        5.3.1.1 SPB在苇浆/PCC中的性能
        5.3.1.2 SPB在木浆/PCC中的性能
        5.3.2 SPB在木浆/高岭土中的性能
        5.3.2.1 SPB在木浆/高岭土中的絮凝
        5.3.2.2 SPB在木浆/高岭土中絮凝的粒径变化
        5.3.2.3 SPB在木浆/高岭土絮凝中的絮团形貌
        5.3.2.4 纸页力学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5.5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论文
    发明专利
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8)造纸过程助剂在箱板纸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实习总结
    1.2 国内同类企业概况
    1.3 造纸过程助剂的应用背景
    1.4 国内外应用现状
        1.4.1 助留剂的应用
        1.4.2 胶粘物控制的应用
        1.4.3 脱墨剂的应用
        1.4.4 水处理剂的应用
        1.4.5 其他过程助剂的应用
    1.5 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1.6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7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胶粘物控制剂试用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生产试验条件
    2.3 生产试验方法
        2.3.1 生产试验纸机工艺流程
        2.3.2 生产试验所用的胶粘物控制剂
        2.3.3 胶粘物控制剂的使用量及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助留剂试用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生产试验条件
    3.3 生产试验方法
        3.3.1 第一次助留剂试用工艺
        3.3.2 第二次助留剂试用工艺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第一次助留剂试用工艺研究
        3.4.2 第二次助留剂试用工艺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脱墨剂试用工艺研究
    4.1 引言
    4.2 生产试验条件
    4.3 生产试验方法
        4.3.1 脱墨剂E用于涂布灰底白板纸的生产试验
        4.3.2 脱墨剂E用于白面牛卡纸的生产试验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脱墨剂E用于涂布灰底白板纸的生产试验研究
        4.4.2 脱墨剂E用于白面牛卡纸的生产试验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处理剂试用工艺研究
    5.1 引言
    5.2 生产试验条件
    5.3 生产试验方法
        5.3.1 脱色剂F的试用工艺
        5.3.2 混凝剂的试用工艺
        5.3.3 抑垢剂的试用工艺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脱色剂试用工艺研究
        5.4.2 混凝剂试用工艺研究
        5.4.3 抑垢剂试用工艺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阳离子淀粉/氢氧化铝二元助留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 实验方案
3 结果与讨论
    3.1 空白实验
    3.2 阳离子淀粉用量对废纸浆单程留着率的影响
    3.3 硫酸铝用量对废纸浆单程留着率的影响
    3.4 体系pH值对废纸浆单程留着率的影响
    3.5 硫酸与浆料接触时间对浆料单程留着率的影响
    3.6 动态滤水仪转速对废纸浆单程留着率的影响
    3.7 正交实验的设计与讨论
4 结论

(10)有机微粒助留体系在脱墨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原料与药品
    1.2 仪器与设备
    1.3 实验方法
        (1) 白水浓度、灰分的测定
        (2) 首程留着和填料留着的测定[4, 6]
        (3) 动态脱水实验
        (4) 浆料配比及药品添加工艺情况
2 结果与讨论
    2.1 助留剂用量对留着滤水性能的影响
    2.2 助留剂与浆料作用时间对留着滤水性能的影响
    2.3 助留体系的选择和优化
3 结论

四、助留剂及其体系的研究动态(论文参考文献)

  • [1]壳聚糖微粒助留助滤系统的应用机理研究[D]. 胡倩. 南京林业大学, 2019(05)
  • [2]OCC二次淀粉溶解特性研究及其资源化利用[D]. 王春俭. 南京林业大学, 2019(05)
  • [3]纸机湿部助留助滤剂的研究与应用[J]. 孙衍宁,邢效功,石海强.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8(05)
  • [4]改性双氰胺甲醛聚合物的制备、应用及机理研究[D]. 李鹏飞. 青岛科技大学, 2018(10)
  • [5]降低造纸法再造烟叶抄造过程中白水COD的技术[J]. 王茜茜,陈岭峰,林瑜,刘恩芬,陈正春,段建明. 云南化工, 2018(01)
  • [6]基于无石棉密封材料的胶乳留着机理研究[D]. 许雅希.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7]球形聚电解质刷的制备及其在湿部造纸中的应用研究[D]. 张雄志. 武汉大学, 2016(07)
  • [8]造纸过程助剂在箱板纸生产中的应用[D]. 甘宁. 浙江理工大学, 2016(08)
  • [9]阳离子淀粉/氢氧化铝二元助留体系的研究[J]. 李天虎,安俊健,宋燕婷. 湖北造纸, 2014(03)
  • [10]有机微粒助留体系在脱墨浆中的应用研究[J]. 吴伯超.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3(02)

标签:;  ;  ;  ;  ;  

助学剂及其制度的研究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