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患儿粪便还原糖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腹泻患儿粪便还原糖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一、小儿腹泻时粪还原糖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朱庆龄[1](2017)在《钙卫蛋白在食物过敏中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三个研究评估钙卫蛋白在儿童食物过敏的预测及监测作用,以期对该儿童食物过敏进行动态监测,以最终达到减少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方法:1、根据纳入标准招募14岁健康儿童,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并收集粪便标本。以Anthro软件计算按年龄身长(高)/身高Z值(LAZ),按年龄体重Z值(WAZ)和按身长(高)体重Z值(WLZ)。采用ELISA法检测FC浓度。2、20只3周龄的雄性BN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过敏组予1 mg/只OVA经口灌胃连续41天,并于第42天予100 mg/只OVA经口灌胃激发。对照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经口灌胃。每7天记录两组大鼠的身长、体重、进食量以及大鼠外观和粪便性状的变化。于第42天行过敏症状评分,并分别检测OVA-IgE和组胺水平。判定动物致敏的方法为过敏组大鼠血清中OVA-IgE水平≥对照组大鼠血清中OVA-IgE水平均数+3标准差(x+3SD)。3、80只3周龄雄性BN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过敏组进行致敏和激发实验(方法同上)每7天记录两组大鼠的身长和体重。每7天分别处理两组大鼠,收集血清、血浆、空肠、肝脏和脾脏标本(5只/组)。于第42天灌胃后,行过敏症状评分,并收集上述标本(15只/组)。分别检测OVA-IgE;组胺和S100A8/A9;脾脏Th1相关因子(FN-γ)和Th2相关因子(IL-4和IL-5);观察空肠中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空肠S100A8和S100A9;FC;空肠和肝脏中TLR4、NF-κB、TNF-α、IL-1β和IL-6水平。从28日龄BN大鼠的股骨和胫骨骨髓提取树突状细胞行体外培养,并分为五组,分别予OVA、S100A8+OVA、S100A9+OVA、S100A8/S100A9+OVA干预,并设空白对照,分别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86、CD11c及MHC-Ⅱ的水平;从大鼠脾脏中分离并培养CD4+T细胞,与上述五组分别共培养48 h后,检测上清液中Th1相关因子和Th2相关因子的水平。结果:1、共纳入14岁健康儿童274名,所有儿童的FC水平为非正态分布,中位数为83.19μg/g。FC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出现下降趋势(P=0.016)。两两比较发现,12岁组和34岁组的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在所有儿童中,FC与年龄呈负相关(Spearman’s rho=-0.167,P=0.005),而与LAZ,WLZ,WAZ,出生体重或身长无关。2、两组大鼠在各个观察时间点的身长和体重均无差异(P均>0.05);过敏组大鼠在第21天的进食量低于对照组(P<0.05)。灌胃期间,两组大鼠粪便性状无明显差异,第42天激发后,过敏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过敏反应表现,对照组大鼠无异常症状。过敏组大鼠OVA-IgE和组胺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且致敏率为90.00%。3、各个观察时间点过敏组相比对照组的OVA-IgE、组胺、血浆IL-4和IL-5水平升高,INF-γ水平降低(P均<0.05);第42天过敏组大鼠的过敏症状评分(30分)高于对照组(0分),P<0.05,并且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多、肠粘膜破坏增加。过敏组FC、血浆S100A8/A9、S100A8和S100A9 mRNA的表达、相关炎症因子的水平在各个观察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FC与血浆S100A8/A9、TLR4、NF-κB及TNF-α均呈正相关(P均<0.05)。细胞培养中,CD11c+、CD86+和MHCII+自S100A8/A9+OVA组、S100A9+OVA组、S100A8+OVA组、OVA组至空白组逐渐下降;共培养后从空白组、OVA组、S100A8+OVA组、S100A9+OVA组至S100A8/A9+OVA组,Th2相关因子的表达逐渐上升,而Th1相关因子表达下降(P均<0.05)。结论:1、建议以<419μg/g作为14岁儿童人群的FC参考范围;并建议对该年龄段FC水平>419μg/g人群进行长期随访以排除儿童肠道炎症性疾病的可能。2、采用全程OVA经口灌胃,且不使用佐剂所诱导的BN大鼠食物过敏模型建立成功,致敏率较高。3、钙卫蛋白以及其它炎症因子在食物过敏进程中起了促进作用。FC在食物过敏大鼠中显着增加,可考虑用于预测食物过敏的发生。

熊彤彤,刘闲兰[2](2010)在《小儿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文中认为目的对小儿腹泻的原因分析,以期提出完善的护理对策。方法观察507例入院诊断为腹泻的患儿,针对引起腹泻的几种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发现通过调整饮食和继续进食对腹泻病康复取到重要作用。结论做好卫生宣教,加强全身营养支持,积极做好心理护理,改变人们不良生活习惯。

杨山[3](2009)在《回春偏瘫方治疗中风偏瘫肝肾亏虚型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运用回春偏瘫方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实验及中风偏瘫临床病例疗的研究,探讨回春偏瘫方防治中风偏瘫的作用机理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实验部分:采用用线栓法造成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回春偏瘫方高中、低剂量组(回高组/回中组/回低组)、西药尼莫地平组(西药组),连续给药14天,治疗结束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和体重改变,按照改良Berdson评分分级法观察神经行为学的改变,TTC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变化和脑细胞形态学改变,开颅取脑制成10%脑匀浆溶液,测定脑内SOD、MDA、的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缺血再灌注大鼠颅内NGF水平。临床观察部分:收集6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肝肾亏虚证型的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纳入观察。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原则。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服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之外加用口服补肾强肝法指导下的回春偏瘫方汤药。观察并对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测(Barthel指数)、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Brunstrom偏瘫运动功能分级法)、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及评价。结果:实验部分:经过MCAO再灌注造模后,大鼠均出现体重下降,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升高(P<0.01);实验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各组体重有所恢复,神经功能缺失情况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各治疗组脑梗死体积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有极显着的差异(P<0.01);中剂量组或高剂量组脑内SOD水平明显升高(P<0.01), 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低剂量组仅对SOD的升高有明显效果(P<0.05),但对MDA的改变效果不明显(P>0.05);治疗各组脑内NGF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1),尤其是中剂量组效果最佳,疗效与西药组相当(P>0.05)。临床观察部分: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96.7%、93.3%,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中医证候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测(Barthel指数)显示:治疗前后两组组间比较提示:两组对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比较(Brunstrom偏瘫运动功能分级法):治疗前后两组组间比较提示:对运动功能的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70.0%、43.3%,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6.7%;两组治愈率和显效率之和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回春偏瘫方是运用补肾强肝活血法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有效方剂,具有促进MCAO再灌注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有:(1)可减小MCAO再灌注后大鼠脑梗死体积;(2)升高脑内SOD水平,降低MDA水平;(3)提高MCAO再灌注大鼠颅内的NGF水平。用回春偏瘫方治疗中风偏瘫具有一定的理论新意,临床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刘秀娟[4](2007)在《车前子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大鼠自由基氧化 ——非酶糖基化作用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车前子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大鼠自由基氧化—非酶糖基化作用的影响,明确车前子的抗衰老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和车前子多糖大剂量、多糖小剂量、水煎剂三个给药组。衰老模型组和三个给药组先用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42天制造衰老模型后,青年对照组、衰老模型组每日灌服温开水,三个给药组按0.8g/kg多糖、0.3g/kg多糖和15g/kg水煎剂每日灌服给药,连续给药40天后,行颈椎离断术处死各组大鼠。测定大鼠脑总抗氧化能力(T-AOC)、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单胺氧化酶B活性(MAO-B)、GSH/GSSH比值和羰基化蛋白含量,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醛糖还原酶(AR)mRNA、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衰老模型组羰基化蛋白含量、MAO-B活性、RAGE-mRNA的表达、AR-mRNA表达较青年组明显增加(P<0.01),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T-AOC、GSH/GSSG比值降低,明显低于青年组(P<0.01);各给药组抑制羟自由基能力、T-AOC、GSH/GSSG明显高于衰老模型组(P<0.05,P<0.01),而羰基化蛋白含量、MAO-B、RAGE-mRNA的表达、AR-mRNA表达显着低于衰老模型组(P<0.05,P<0.01),以车前子多糖大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车前子水煎剂及其多糖可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清除羰基能力而发挥抗衰老作用,车前子多糖是车前子发挥抗衰老作用的有效成分。

方全中[5](2007)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粪还原糖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

张润光[6](2006)在《石榴贮期生理变化及保鲜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石榴(Punica granatum L. ),属石榴科石榴属落叶灌木,原产于伊朗和阿富汗等中亚国家,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引入我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在我国亚热带及温带地区的20多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种植面积约120万亩,年产量约100万吨。石榴果形奇特,色泽艳丽,营养丰富,鲜食味美可口,且具有生津化食、排除胃酸、软化血管、解毒止泻、祛热降温等疗效,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由于石榴采后萼筒对呼吸强度和蒸腾作用影响较大,贮期极易出现果皮褐变、失水皱缩、籽粒花青素降解、果实腐烂等问题,特别是果皮褐变的果实,尽管籽粒晶莹如玉,但因外观不雅而使其商品价值严重降低。国内果农长期采用传统的缸藏、窖藏、沟藏和室内堆藏等方法贮藏石榴,一般贮量少,贮期短,贮后果实质量差,商品价值低,没有形成规模效益,难以满足市场需要。 近年来国内已有石榴贮藏保鲜的研究报道,但技术尚不成熟,未能在生产实践中大量推广应用。国外有关石榴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多,但主要集中在石榴的营养保健功能方面,贮藏保鲜技术及生理特性的研究较少。殷瑞贞等用400mg/L 2,4-D钠盐加800倍多菌灵浸果,处理后用塑料袋包装放于3~5℃冷库中,石榴可贮藏3个月,腐烂率7%~8%。刘兴华等对石榴采后果皮褐变进行研究,发现用0.03mm厚PE袋单果包装石榴在4±1℃下贮藏可明显抑制果皮褐变,贮藏106d果皮褐变指数0.36。据文献报道,适宜的贮藏温度、气体成分、涂膜保鲜剂、间歇升温等因素可抑制石榴贮期果皮褐变,降低果实腐烂率,保持果实原有风味,但这些报道各述其论,技术参数很不统一,实际生产中难以应用。 本文探讨了石榴贮期生理变化规律,研究了石榴贮藏保鲜技术,旨在提供理想的保鲜方法和技术参数,延长石榴贮藏期,反季节消费,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石榴产业发展。 本研究课题是西安市科技局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石榴加工贮藏技术研究”(NG200312),2003年6月开始实施,2005年12月通过专家鉴定,被评为国内领先水平。经过三年试验,研究结果如下: 1.石榴属于呼吸非跃变型果实,整个贮藏过程中没有呼吸高峰出现。贮期果实呼吸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并随温度韵下降而降低,呼吸强度与果皮褐变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2.石榴贮期果皮中单宁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它与果皮褐变之间存在显着的负

袁勇谋[7](2005)在《美能注射液治疗泛发性湿疹的疗效评价和作用机制的探讨》文中提出目的: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湿疮”、“浸淫疮”等。从发病机理上来看,湿疹主要是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有研究认为Th1/Th2动态平衡和IgE的升高在湿疹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湿疹患者就其发病机制来讲是一异质性群体,虽然他们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是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对湿疹患者异质性群体的区分亦有待深入的研究。 由于湿疹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因此尚无特异性治疗,目前主要为抗组织胺剂,其主要作用于Ⅰ型变态反应。而湿疹发病机理主要是Ⅳ型变态反应。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可抑制Ⅳ型变态反应,但会产生严重副作用,不宜作为湿疹的第一线药物,中草药及其制剂成为当今湿疹药物治疗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甘草酸即甘草甜素是传统中药甘草的有效成分,作为美能注射液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皮质类固醇样活性,已广泛应用于炎症性皮肤病的治疗。 本研究课题通过临床、实验研究和文献综述三部分来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美能)作用于泛发性湿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进一步研究湿疹可能的发病机理和为湿疹的治疗提供切实可行的手段和理论依据。并通过血清学检测对湿疹患者异质性群体的区分进行探讨。 方法: 所有病例均为符合入选标准的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住院病房的泛发性湿疹患者,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按照随机表分配的序号登记表格依次进入临床试验。实验组以美能注射液40ml加入100m1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7天。对照组以葡萄糖酸钙10毫升、维生素C3克加入100ml 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7天。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期内均不得系统使用免疫调节剂药物。合并用药上两组患者均选用无嗜睡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啶和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自制外用制剂地塞米松霜。共入选病例63例,实验组42例,均按要求完成实验观察。其中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9.9±18)岁,病程(18.2±42.2)月;对照组21例,有3例因不满意疗效中途退出,最终可作疗效评价的共18例。其中男9例,女9例,平均年龄(48.2±21.3)岁,病程(43.8±74.1)月。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湿疹面积和严重度指数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根据研究人员整体评估、湿疹面积和严重性指数、瘙痒程度、血清IgE含量等有关指标于疗前和治疗的第7天结束时对患者疾病的严重性进行评估。临床资料用Excel表格收集整理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 Th1/Th2细胞因子检测主要以检测患者疗前、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的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的水平变化。受试者取临床病例某一阶段的20例患者,按常规方法用淋巴细胞分层液从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用RPMI-1640调整细胞数至1×106/ml,加入植物血凝素(PHA)100mg/L,37℃、5%CO2孵育箱中培养48h后,离心,收集上清液储存于-70℃,夹心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所得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0.0检验两组间PBMC分泌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有无显着性差异(配对t检验)。 结果: 湿疹面积和严重度指数缓解百分率,按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μc=2.18577,湖北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复方甘草酸昔治疗泛发性湿疹的疗效评价和作用机制的探讨P<0.05,两组疗效有显着性差异。实验组平均秩次28.33,对照组平均秩次22.94。 研究人员整体评估分值,按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pc=2 .814,P<0.05,两组疗效有显着性差异。 瘤痒程度缓解评价,按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p。=3.530,P<0.001,两组疗效有显着性差异。 IFN一Y水平不是一个正态分布的总体,在IgE正常与异常患者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 工L一4水平不是一个正态分布的总体,在IgE正常与异常患者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①从研究人员整体评估分值、湿疹面积和严重性指数、瘤痒程度缓解评价比较,实验组与治疗组两组疗效有显着性差异,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营(美能)治疗湿疹疗效确切可行②IFN一Y、IL一4水平不是来自一个正态分布的总体,无法反映Thl和ThZ细胞亚群的变化,在工gE正常与异常患者间比较皆无显着性差异。从另一面证实了“湿疹患者是一个异质性群体”的观点。主题词: 湿疹 甘草酸 疗效 Thl/ThZ 细胞因子 IgE

许咏青[8](2004)在《去乳糖奶粉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作用》文中指出

卢立肖,黄爱芬,徐彰,张颖[9](2003)在《小儿腹泻时粪还原糖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 腹泻为小儿最常见疾病之一,尤其在秋冬季节多发,它可以引起乳糖吸收不良(LM)和乳糖不耐受症(LI)。为了解其发生情况,我们对2001年7月至2001年12月收住我院的98例腹泻患儿进行粪还原糖的测定,现报道如下。

二、小儿腹泻时粪还原糖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腹泻时粪还原糖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钙卫蛋白在食物过敏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部分 1~4岁健康儿童粪便钙卫蛋白水平的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伦理
        1.3 调查问卷
        1.4 儿童体格测量和评估
        1.5 样本收集
        1.6 粪便钙卫蛋白的检测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不同年龄组粪便钙卫蛋白的水平
        2.3 粪便钙卫蛋白水平与儿童体格生长的关系
    3 讨论
        3.1 研究概况
        3.2 研究结果分析
        3.3 粪便钙卫蛋白在疾病中的应用
        3.4 偏倚评估
        3.5 研究的创新性
        3.6 研究的局限性
第二部分 经口食物过敏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动物伦理
        1.3 卵清蛋白溶液制备
        1.4 实验分组
        1.5 实验试剂和仪器
        1.6 动物模型建立
        1.7 标本留取
        1.8 身长、体重和进食量的测量
        1.9 过敏反应的评估
        1.10 OVA-IgE水平和组胺水平的测定
        1.11 食物过敏动物模型成功建立的标志
        1.12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两组大鼠过敏反应表现
        2.3 血清OVA-IgE水平
        2.4 血浆组胺水平
    3 讨论
        3.1 实验概况
        3.2 实验结果分析
        3.3 食物过敏研究概述
        3.4 食物过敏动物的选择
        3.5 实验结果的适用性
        3.6 研究的创新性
        3.7 研究的局限性
第三部分 钙卫蛋白在IgE介导的食物过敏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动物伦理
        1.3 卵清蛋白溶液的制备
        1.4 实验分组
        1.5 实验试剂和仪器
        1.6 动物模型的建立
        1.7 标本留取
        1.8 身长、体重和进食量的测量
        1.9 过敏反应的评估
        1.10 血清OVA-IgE水平的测定
        1.11 血浆组胺和S100A8/A9 的测定
        1.12 食物过敏动物模型成功建立的标志
        1.13 细胞培养
        1.14 组织形态学
        1.15 粪便钙卫蛋白的测量
        1.16 RNA分离与real-time PCR
        1.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食物过敏动物模型的评价
        2.3 粪便钙卫蛋白的表达
        2.4 炎症相关性因子mRNA的表达
        2.5 粪便钙卫蛋白与相关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2.6 细胞培养结果及相关标志物的检测
    3 讨论
        3.1 实验概况
        3.2 实验结果分析
        3.3 实验结果的适用性
        3.4 证据质量评价
        3.5 研究的创新性
        3.6 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研究展望
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2)小儿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有很多
    1.3 年龄与小儿腹泻的关系调查情况
2 护理
    2.1 急性腹泻的具体护理对策
    2.2 迁延性和慢性腹泻具体护理对策
    2.3 注意气候变化时的护理, 根据气温变化随时添减衣服, 防止腹部受凉, 夏天要多喂水。
    2.4 严格水源和食品卫生管理, 做好奶具、餐具、尿布、
    2.5 注意臀部皮肤的护理

(3)回春偏瘫方治疗中风偏瘫肝肾亏虚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回春偏瘫方对缺血再灌注大鼠一般情况、神经功能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模型建立
        2.2 动物分组
        2.3 给药剂量和时间
        2.4 观察指标及方法
        2.5 统计学处理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死亡分析
        3.2 一般情况分析
        3.3 治疗过程中各组体重比较
        3.4 治疗过程中各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的变化
        3.5 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的比较
    实验二 回春偏瘫方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SOD、MDA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及器械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造模及纳入
        2.2 动物分组
        2.3 指标检测及方法
        2.4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死亡分析
        3.2 回春偏瘫方对MCAO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匀浆中生化指标的影响
        3.3 回春偏瘫方对MCAO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
    讨论
        1 回春偏瘫方对MCAO再灌注损伤大鼠一般情况的改善作用
        2 回春偏瘫方能改善MCAO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障碍
        3 回春偏瘫方可减少MCAO再灌注损伤大鼠死
        4 回春偏瘫方对MCAO再灌注损伤大鼠颅内氧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
        5 回春偏瘫方可提高MCAO再灌注大鼠颅内神经生长因子(NGF)的水平
    结论
第二部分 回春偏瘫方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
    1 研究对象
        1.1 受试者对象来源
        1.2 受试者对象选择
        1.2.1 疾病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包括不适应症或剔除标准)
        1.3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及治疗方法
        2.2 观测指标
        2.2.1 安全性观测
        2.2.2 疗效观测
        2.3 疗效标准
        2.4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2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测
        3.3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比较
        3.4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3.5 安全性评价
        3.6 依从性及科学性等分析
    4 讨论
        4.1 补肾强肝法治疗中风偏瘫的历史源流
        4.2 肝肾亏虚,瘀血阻络是中风偏瘫的基本病机
        4.2.1 肝肾亏虚为本
        4.2.2 瘀血阻络为标
        4.2.3 肝肾亏虚贯穿中风病整个发病过程
        4.3 补肾强肝活血法为治疗中风偏瘫的主要法则
        4.3.1 补肾强肝充润脑脉
        4.3.2 活血祛瘀,通经利窍
        4.4 回春偏瘫方方药组成、方义分析、组方特点、作用机制
        4.4.1 方药组成
        4.4.2 方义分析
        4.4.3 组方特点
        4.4.4 回春偏瘫方的作用机制
        4.5 主要药物现代药理研究
结语
    1 结论
    2 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 文献综述 补肾强肝("肝肾同源")源流探讨及现代运用
    1 补肾强肝法的理论研究
        1.1 肝肾的概念
        1.1.1 肝的概念
        1.1.2 肾的概念
        1.2 肝肾的关系
        1.3 "肝肾同源"的理论沿革
        1.3.1 "肝肾同源"理论雏形于《易经》
        1.3.2 "肝肾同源"的医学理论根源于《内经》
        1.3.3 "肝肾同源"的临床实践丰富于汉唐—金元
        1.3.4 "肝肾同源"的理论体系形成于明代
        1.3.5 实验研究发展于现代
    2 肝肾同源(乙癸同源)的现代研究与运用
        2.1 肝肾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
        2.2 "肝肾同源于下丘脑—垂体—肝轴"
        2.3 "肝肾同源"与"肝—肾轴学说"
        2.4 肝肾同源理论的临床运用
    参考文献
附图1 脑梗死体积TTC染色结果
附录1 AHA对静脉rtPA治疗的血压管理意见
附录2 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
附录3 中风病中医证候、体征评分表
附录4 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
附录5 偏瘫功能恢复过程Brunnstrom六阶段及功能评定标准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车前子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大鼠自由基氧化 ——非酶糖基化作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前言
四 文献综述
五 材料与方法
六 结果
七 讨论
八 结论
九 参考文献
十 致谢
十一 英文缩写

(6)石榴贮期生理变化及保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文献综述
    1 石榴概述
        1.1 石榴的起源与历史
        1.2 石榴的资源分布
        1.3 石榴的生态特性
        1.4 石榴的营养价值
        1.5 石榴的保健功能
        1.6 石榴的主栽品种
        1.7 石榴的栽培管理
        1.8 石榴资源的综合利用
        1.9 石榴产业的发展前景
    2 石榴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2.1 石榴简易贮藏保鲜技术
        2.2 石榴低温贮藏保鲜技术
        2.3 石榴涂膜贮藏保鲜技术
        2.4 石榴气调贮藏保鲜技术
    3 石榴贮期生理特性研究进展
        3.1 影响石榴贮期生理特性的采前因素
        3.2 影响石榴贮期生理特性的采后因素及其控制
        3.3 石榴贮期生理病害及其控制
    4 石榴贮期果皮褐变研究进展
        4.1 果蔬组织褐变机理
        4.2 影响石榴贮期果皮褐变的相关因素
    5 临潼石榴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意义
正文
    1 引言
    2 材料与仪器
        2.1 试验材料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 试验方法
        3.1 试验指标的测定
        3.1.1 果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
        3.1.2 果粒总糖含量测定
        3.1.3 果粒总酸含量测定
        3.1.4 果皮褐变指数测定
        3.1.5 果实腐烂率测定
        3.1.6 果实呼吸强度测定
        3.1.7 果皮单宁含量测定
        3.1.8 果皮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活性测定
        3.1.9 果皮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
        3.1.10 果皮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3.1.11 果皮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3.1.12 果实内部籽粒感官评价
        3.2 石榴贮藏保鲜试验方法
        3.2.1 贮藏温度试验
        3.2.2 气调保鲜试验
        3.2.3 涂膜剂保鲜试验
        3.2.4 不同pH值涂膜保鲜试验
        3.2.5 臭氧保鲜试验
        3.2.6 间歇升温试验
        3.2.7 石榴贮藏保鲜方法的优选
        3.3 石榴贮期生理试验方法
        3.4 石榴贮期病原菌的初步鉴定
        3.5 数据处理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石榴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4.1.1 温度对石榴贮藏效应的影响
        4.1.2 气体成分对石榴贮藏效应的影响
        4.1.3 涂膜剂对石榴贮藏效应的影响
        4.1.4 不同pH值涂膜对石榴贮藏效应的影响
        4.1.5 臭氧对石榴贮藏效应的影响
        4.1.6 间歇升温对石榴贮藏效应的影响
        4.1.7 石榴贮藏保鲜方法的优选
        4.2 石榴贮期生理变化研究
        4.2.1 石榴果皮褐变与果实呼吸强度的关系
        4.2.2 石榴果皮褐变与果皮单宁含量的关系
        4.2.3 石榴果皮褐变与果皮中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活性的关系
        4.2.4 石榴果皮褐变与果皮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关系
        4.2.5 石榴果皮褐变与果皮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关系
        4.2.6 石榴果皮褐变与果皮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关系
        4.3 石榴贮期病原菌的初步鉴定
    5 讨论
        5.1 关于石榴贮藏温度
        5.2 气体成分对石榴贮藏的影响
        5.3 涂膜处理对石榴贮藏的影响
        5.4 臭氧处理对石榴贮藏的影响
        5.5 石榴果皮褐变与单宁含量的关系
        5.6 关于石榴贮期果皮酶促褐变机理问题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美能注射液治疗泛发性湿疹的疗效评价和作用机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临床研究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入选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研究方法
    1.6 统计学方法
    1.7 疗效评价
    1.8 结果
    小结
2 实验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小结
3 讨论
    3.1 湿疹的西医临床与研究进展
    3.2 湿疹的中医药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3.3 甘草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3.4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8)去乳糖奶粉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治疗组与对照组间疗效比较
    2.2 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病程比较
3 讨 论

四、小儿腹泻时粪还原糖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钙卫蛋白在食物过敏中的作用[D]. 朱庆龄.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2]小儿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 熊彤彤,刘闲兰. 当代医学, 2010(16)
  • [3]回春偏瘫方治疗中风偏瘫肝肾亏虚型的研究[D]. 杨山.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S1)
  • [4]车前子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大鼠自由基氧化 ——非酶糖基化作用影响的研究[D]. 刘秀娟. 佳木斯大学, 2007(06)
  • [5]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粪还原糖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 方全中. 浙江临床医学, 2007(02)
  • [6]石榴贮期生理变化及保鲜技术研究[D]. 张润光. 陕西师范大学, 2006(11)
  • [7]美能注射液治疗泛发性湿疹的疗效评价和作用机制的探讨[D]. 袁勇谋. 湖北中医学院, 2005(04)
  • [8]去乳糖奶粉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作用[J]. 许咏青. 辽宁医学杂志, 2004(01)
  • [9]小儿腹泻时粪还原糖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 卢立肖,黄爱芬,徐彰,张颖. 临床儿科杂志, 2003(12)

标签:;  ;  ;  ;  ;  

腹泻患儿粪便还原糖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