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粘附分子与急性胰腺炎的新进展

细胞粘附分子与急性胰腺炎的新进展

一、细胞粘附分子与急性胰腺炎的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陶旭锋[1](2021)在《胰腺炎肠道菌群失衡促进腺泡-导管化生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胰腺炎是诱发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有研究报道,腺泡-导管化生(Acinar-to-ductal metaplasia,ADM)是腺泡细胞应对胰腺炎损伤的第一反应,受炎症或致癌信号长期刺激,ADM病变会引起胰腺上皮内瘤变(Pancre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PanINs),并逐渐恶化为PDAC。同时,也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衡能够加重胃肠道疾病的继发感染和全身炎症反应,尤其是胰腺疾病。因此,积极探讨肠道菌群在胰腺炎诱导ADM病变中的作用,对于胰腺炎-癌转化的分子机制研究以及PDAC的早期诊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基于16S rDNA测序技术的微生物组学和基于液-质联用方法的代谢组学分析胰腺炎大鼠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发现粪便微生物具有最小的个体差异性及最高的物种丰富性,是最适合研究肠道菌群的样本。胰腺炎大鼠粪便样本中的菌群失衡,例如,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等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显着升高,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显着降低。肠道菌群失衡导致机体色氨酸代谢异常和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增加了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生成。随后,体外研究提取原代胰腺腺泡细胞和原代胰腺星状细胞,并采用5-HT进行预处理,发现5-HT能够促进腺泡细胞ADM病变和星状细胞活化;同时,胰腺炎诱导ADM病变的胰腺组织中5-HT的分泌水平显着增加。分子机制研究表明,5-HT能够激活RhoA/ROCK信号通路导致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核移位,激活下游炎症反应,促进ADM和纤维化等PDAC早期病变。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进一步发现胰腺炎诱导腺泡细胞线粒体损伤,导致ROS大量释放。进一步的体外实验采用H2O2预处理原代腺泡细胞和266-6腺泡细胞系探究ROS对ADM病变的调控作用,发现ROS能够激活S100A9介导的炎症反应,促进ADM病变。同时,体内研究成功构建s1OOa9-/-小鼠,发现S100A9基因敲除可以明显减轻胰腺炎损伤以及ADM等PDAC早期病变。基于RNA-seq和qPCR等方法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ROS 能够上调 S100A9 表达,通过 Toll 样受体 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增加 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激活MYC原癌基因,促进ADM病变和胰腺炎-癌转化过程。因此,胰腺炎肠道菌群失衡导致色氨酸代谢异常和氧化应激水平升高,从而激活5-HT/RhoA/NF-κB和ROS/S100A9/MYC信号轴,促进胰腺炎诱导ADM等PDAC早期病变。5-HT/RhoA/NF-κB和ROS/S100A9/MYC信号轴在胰腺炎-癌转化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促进作用,可能是PDAC早期治疗的重要靶点。

苟金花[2](2020)在《BMSCs-F治疗犬急性胰腺炎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试验通过建立犬急性胰腺炎模型,初步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因子治疗犬急性胰腺炎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因子治疗犬急性胰腺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建立犬急性胰腺炎模型选取无任何病史的成年健康中华田园犬48只。其中36只采用牛黄胆酸钠(0.5ml/kg)和胰酶(3500U/kg)胰胆管逆行注射法,建立急性胰腺炎(AP)模型。剩余12只采用生理盐水造模。(2)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因子治疗犬急性胰腺炎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变化选取生理盐水造模犬6只作为A组(对照组),并将18只造模成功的试验犬随机分为B、C、D三组,每组6只。B组为模型组、C组为乌司他丁治疗组、D组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因子(BMSCs-F)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前1天和治疗后1、3、5、7、10、15天,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胱天蛋白酶-9(Caspase-9)相应浓度水平,对BMSCs-F治疗AP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进行分析。(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因子治疗犬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HO-1的表达变化选取健康犬6只作为A组(对照组),并将18只造模成功的试验犬随机分为B、C、D三组,每组6只。B组为模型组、C组为乌司他丁治疗组、D组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因子(BMSCs-F)治疗组。在治疗1、5、15天后取两只试验犬胰腺样本制作石蜡切片,并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HO-1的表达情况,计算HO-1的累积光密度(IOD),进一步分析BMSCs-F治疗AP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试验结果:(1)犬急性胰腺炎模型建立结果造模24h后,试验犬出现呕吐、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超过术前5倍以上。造模成功。(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因子治疗犬急性胰腺炎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变化BMSCs-F组SOD值在治疗后1天开始下降,3天达到最低值,之后缓慢上升,在治疗后15天仍未接近对照组指标;乌司他丁组SOD值在治疗后1天开始下降,5天达到最低值后缓慢上升,在治疗后15天仍未接近对照组指标;BMSCs-F组与模型组比较,SOD在治疗后第5天显着上升(P<0.05);乌司他丁组与模型组比较,SOD在治疗后第7天呈现极显着上升(P<0.01);治疗后10天,BMSCs-F组SOD值极显着高于较乌司他丁组(P<0.01)。BMSCs-F组和乌司他丁组的MDA值在治疗后1天开始上升,5天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在治疗后15天仍未接近对照组指标;BMSCs-F组与模型组比较,MDA在治疗后第3天呈现极显着下降(P<0.01);乌司他丁组与模型组比较,MDA在治疗后第5天显着下降(P<0.05),第7天呈现极显着下降(P<0.01);治疗后10天,BMSCs-F组MDA值极显着低于乌司他丁组(P<0.01)。BMSCs-F组CHOP值在治疗后1天开始上升,3天达到最高值,之后缓慢下降,在治疗后15天仍未接近对照组指标;乌司他丁组CHOP值在治疗后1天开始上升,第5天达到最高值后缓慢下降,在治疗后15天仍未接近对照组指标;BMSCs-F组与模型组比较,CHOP在治疗后第1天呈现极显着减少(P<0.01);乌司他丁组与模型组比较,CHOP在治疗后第5天显着减少(P<0.05),第7天极显着下降(P<0.01);BMSCs-F组CHOP值较乌司他丁组于治疗后7天显着下降(P<0.05),第10天极显着下降(P<0.01)。BMSCs-F组和乌司他丁组的Caspase-9值在治疗后1天开始上升,5天达到最高值,之后逐渐下降,在治疗后15天仍未接近对照组指标;BMSCs-F组与模型组比较,Caspase-9在治疗后第3天显着下降(P<0.05),第5天呈现极显着下降(P<0.01);乌司他丁组与模型组比较,Caspase-9从治疗后第7天显着差异(P<0.05),第15天极显着下降(P<0.01);BMSCs-F组Caspase-9值较乌司他丁组于治疗后5天显着下降(P<0.05),第10天极显着下降(P<0.01)。(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因子治疗犬急性胰腺炎HO-1的表达变化BMSCs-F组和乌司他丁组的IOD在治疗后1天开始上升,5天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在治疗后15天仍未接近对照组指标;BMSCs-F组和乌司他丁组与模型组相比,IOD在治疗后5天显着上升(P<0.05);BMSCs-F组IOD较乌司他丁组于治疗后5天显着升高(P<0.05),第15天极显着升高(P<0.01)。结论:(1)通过副胰管逆行注射牛黄胆酸钠(0.5ml/kg)和胰酶(3500U/kg)成功建立犬急性胰腺炎模型。(2)BMSCs-F可能是通过有效降低胰腺氧化应激损伤,减少细胞凋亡来达到良好的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3)BMSCs-F有效降低胰腺氧化应激损伤,减少细胞凋亡,可能与上调HO-1的表达有关。

彭鸿[3](2019)在《清解化攻方治疗湿热毒瘀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临床观察清解化攻方治疗中、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上常统称SAP)的疗效,探讨清热化湿解毒、活血化瘀攻下为治则的清解化攻方对SAP的疗效及作用的机制,为中医药治疗SAP的协同作用,提供新思路及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内科综合治疗:禁食、胃肠减压、早期液体复苏、抑酸抑制胰酶分泌、早期肠内营养、规范的抗生素使用、改善胰腺微循环、维护脏器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解化攻方(内服、灌肠)设定为观察组。治疗后同期相比两组的综合疗效评定,对患者临床症状(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胃肠功能情况(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肠内营养等),生化指标(S-Amy、CRP、D-二聚体、PAF、动脉血乳酸等),评分情况(APACHE-II评分、BISAP评分和MCTST评分),住院天数等方面观察。结果:(1)综合疗效方面,依据评定本病的疗效标准,治疗后第7天比较,观察组29例中临床控制19例,6例显着有效,3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6.56%;对照组28例中临床控制11例,9例显着有效,5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89.29%,经秩和检验,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从患者临床表现改善情况方面:(1)患者除恶心呕吐外,腹痛、腹胀、肠鸣音积分比较,观察组积分少于对照组(P<0.05);(2)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肠鸣音、肛门排气及开放肠内营养所需时间比较,观察组早于对照组(P<0.05);(3)两组症状、证候量化积分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从患者临床表现改善情况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3)患者S-Amy、CRP、PAF、D-二聚体、动脉血乳酸,两组间同期相比,两组治疗后S-Amy改善水平相近(P>0.05);第3天、第7天的CRP、PAF、D-二聚体、动脉血乳酸水平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明显降低(P<0.05)。(4)从APACHE II评分、BISAP评分和MCTSI评分方面:(1)AP ACHE-II评分:两组间对比,在治疗第3天、第7天时,观察组的APA CHE II评分更明显降低(P<0.05)。(2)BISAP评分:两组间第3天、第7天的BISAP评分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组的治疗对患者的BISAP评分改善无明显差异。(3)MCTSI评分:治疗同期相比,第3天两组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提示第3天时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相近;第7天两组比较P<0.05,说明第7天时观察组患者的MCTS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疗效显现。(5)从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P<0.05)。结论(1)在西医治疗上加用清解化攻方能更有效地缓解SAP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肠麻痹,助胃肠、胰腺功能恢复,降低CRP、D-二聚体、PAF、动脉血乳酸水平,维护脏器功能稳定,降低机体评分,治疗上比单用西医治疗SAP有明显优势。(2)清解化攻方对SAP疗效作用机制考虑与改善胰腺局部微循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促进胃肠蠕动、肠道屏障修复、防止菌群易位有关。(3)清解化攻方治疗SAP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行,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发挥了中医药治疗的重大协同作用。

柳益书[4](2019)在《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2)通过NF-κB信号通路在胰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脓毒症(sepsis)是指由严重感染、创伤、烧伤、术后感染及急危重病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并伴有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进一步可发展成为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s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甚至死亡。当下,由脓毒症引起的脓毒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最常见死因之一。由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即便在转化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临床治疗依然收效甚微,死亡率高居不下。因此,进一步探讨脓毒症的发生机制、寻找到新的预防、治疗手段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表现多样,变化范围可从经支持治疗后轻症自限性的疾病到高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威胁生命的疾病。脓毒症是继发重症胰腺损伤的重要原因,胰腺急性损伤后可引起炎症介质大量释放,加剧机体炎症反应及应激状态,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尽管经大量临床及试验潜在治疗药物或手术处理,其中约1020%病人死于多器官衰竭,这在一定程度上由于治疗AP可供选择的药理学选择缺乏。研究显示胰酶的活化、炎症、氧化应激及核因子NF-κB是AP的重要病理生理组成。一氧化碳(Carbonmonoxide,CO)作为继一氧化氮以后发现的第二种重要的气体第二信使分子,其具有舒张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炎症反应、抗凋亡、抗增殖等多种生理学作用,在神经、呼吸、循环等生理过程和抑制急性炎性反应、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eleasing molecules,CORM-2)是一类新合成的可以释放一氧化碳气体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其可释放一氧化碳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可能发展其药用。已有研究结果显示CORM-2释放的CO可以显着的改善盲肠结扎并穿孔(CLP)小鼠以及LPS刺激小鼠的炎症反应,有效保护小鼠重要脏器减少损伤,改善机体缺血再灌注,提高实验小鼠的生存率。然而,关于一氧化碳释放分子在改善炎性反应,减少胰腺损伤的保护机制方面,即细胞信号通路问题上的研究,目前尚未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是分析了一氧化碳在脓毒症小鼠模型和重症胰腺炎小鼠模型所致胰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了NF-κB细胞通路在这种保护作用中所起到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研究CORM-2对CLP模型小鼠胰腺的保护作用。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68只(其中48只用于生存率分析,20只其他实验)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组,CLP组,CLP+CORM-2组及CLP+iCORM-2组,假手术组或CLP后即开始计,分别记录各组72h生存率,于1、2、4、6、8、10、12、16、20、24、36h测定各组小鼠血糖水平,并且在第6小时、12小时及24小时对小鼠进行异氟烷麻醉下心脏穿刺采血,最后取胰腺组织于液氮中冻存或用10%福尔马林固定,用于后续实验。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检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的水平,取胰腺组织HE染色并进行病理学评分,检测过氧化物酶(MPO)活力。C57BL/6小鼠腹腔注射雨蛙素(50μg/kg)每小时一次,共10次,建立ANP小鼠模型;将模型小鼠分组为对照组(Control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NP组),CORM-2干预组(AP+CORM-2组),iCORM-2干预组(AP+iCORM-2组)。CORM-2或iCORM-2于第一次注射雨蛙素30min后,各组均于第一次雨蛙素注射12小时后收集小鼠血液及胰腺组织。运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淀粉酶、脂肪酶、AST、ALT的水平,对胰腺组织进行HE染色,TUNEL法检测胰腺组织凋亡,称重法检测胰腺组织湿干比,分光光度计检测胰腺组织中MPO(髓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使用酶标仪对胰腺组织中MDA(丙二醛)进行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重症胰腺炎模型小鼠血浆及胰腺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胰腺组织中ICAM-1及VCAM-1的表达情况,运用Western blot方法对NF-κB、P-IκBα的水平进行检测。【研究结果】(1)CORM-2的干预对可改善CLP模型的生存率,对于血糖影响不明显。与Sham小鼠相比,CLP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在6 h即开始升高,在CLP术后24 h后增加更为明显。在CLP术后6 h、12h和24 h,CORM-2的干预均能显着降低了血清淀粉酶的水平。与CLP组相比,使用iCORM-2治疗的脓毒症小鼠的血清淀粉酶活性没有改变。在血清脂肪酶水平上也有类似的结果;通过对各组小鼠胰腺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Sham组小鼠的胰腺显示正常的结构,而脓毒症小鼠的胰腺组织在CLP术24h表现出严重的病理损伤。脓毒症小鼠的胰腺组织具有典型的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腺泡细胞坏死。在CORM-2干预后,显着降低了胰腺损伤的组织学损伤的程度,而在iCORM-2治疗组中没有发现胰腺损伤的减轻。MPO活性检测的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CLP术后6 h、12 h和24h,小鼠胰腺组织MPO活性明显增加,并在24 h时更加明显。CORM-2的治疗可明显减弱MPO活性,CORM-2的治疗降低了胰腺组织中性粒细胞的浸润。CLP组与CLP+iCORM-2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上述结果提示在脓毒症时,胰腺组织亦是易受损害的器官之一,CORM-2干预对这一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的定量分析说明与CLP组相比,CORM-2治疗在CLP诱导的胰腺损伤中发挥了保护作用。(2)通过雨蛙素连续腹腔注射成功建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小鼠模型。CORM-2能够明显降低雨蛙素诱导的ANP小鼠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减轻腺泡细胞的凋亡(TUNEL),减轻胰腺组织损伤;CORM-2能够明显的提高雨蛙素诱导的ANP小鼠生存率。以上结果提示,CORM-2可明显的保护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小鼠的脏器功能,提高小鼠生存率。(3)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小鼠胰腺组织促炎细胞因子IL-6,IL-1β及TNF-α显着增加,CORM-2干预,胰腺组织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减少,然而,iCORM-2治疗不施加任何影响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脓毒症小鼠NF-κB p65及磷酸化的-IκB-α(p-IκB-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CORM-2干预则抑制了其表达,而iCORM-2干预对此无改变。CORM-2能够明显降低雨蛙素诱导的ANP小鼠减轻血清及胰腺组织细胞因子水平(TNF-α、IL-1β、IL-6)的表达,CORM-2能够明显的抑制雨蛙素诱导的ANP小鼠胰腺组织NF-κB p65及磷酸化的-IκB-α(p-IκB-α)表达水平,抑制因NF-κB活化、表达所导致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产物增多。综上,本研究采用小鼠脓毒症模型和急性胰腺炎的胰腺损伤模型,对胰腺炎症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使用CORM-2进行干预,提示了CORM-2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来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从而对脓毒症和胰腺炎时胰腺组织的损伤起保护作用。【研究结论】本研究发现,脓毒症时,小鼠胰腺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附着的ICAM-1、VCAM-1明显增多,蛋白NF-κB的表达量也明显增多,CORM-2干预可以明显的抑制上述炎症指标,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NF-κB细胞信号通路而发生作用的。

李登玉[5](2017)在《早期肠内营养疗法治疗犬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犬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非常高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以厌食,精神沉郁,腹痛,呕吐为典型症状。致病因素复杂,饮食是犬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其他致病因素包括环境、遗传、手术、其他疾病并发症等。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发病快,症状明显的可逆性病症,但在严重的情况下它可引起局部和全身性并发症,具有一定致死率,且对能量和营养物质需求非常高。试验Ⅰ 经食道造口给予营养对犬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耐受性试验肠内营养能够缓解急性胰腺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观点已得到广泛的认识,但在犬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上应用较少。在犬上通过食道造口安置饲管操作简单,饲喂方便,留置时间长,且能够为SAP患犬提供丰富多样的营养物质。本试验选取健康犬20只,使用牛黄胆酸钠和胰蛋白酶混合液逆行注入胰管,成功建造犬SAP模型。本试验旨在研究经食道造口给予营养对SAP患犬的耐受性。将造模犬随机分为TPN组和EN组,通过血清胰弹性蛋白酶-1(PE-1),犬类蛋白酶免疫反应(cTLI),犬特异性胰脂肪酶(S-cPL)等胰腺指标的含量变化,观察经食道造口给予营养和全肠外给予营养对犬SAP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通过食道造口给予营养期间与肠外给予营养一样并没有导致造模犬胰腺分泌增加,所以造模犬通过食道造口给予营养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试较Ⅱ早期肠内营养疗法治疗犬重症急性姨腺炎的疗效分析在临床上犬的胰腺疾病非常高发,而且重症急性胰腺患犬对营养物质需求非常高;以往通过完全禁食和静脉给予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会导致很多并发症,所以肠内营养(EN)疗法在SAP上的作用引起学者的重视。EN疗法在人的SAP中已被认可和广泛应用,但在犬SAP上应用较少。本试验选取健康犬30只,使用牛黄胆酸钠和胰蛋白酶混合液逆行注入胰管,成功建造犬SAP模型。本试验本研究旨在将早期肠内营养疗法应用到犬SAP上,将试验犬分为假手术组(S组)、阳性对照组(SAP组)、肠外营养组(TPN组)、空肠营养组(EN-1组)、食道造口营养组(EN-2组),通过WBC、C-反应蛋白、D-乳酸、内毒素等指标来分析SAP患犬的炎症反应和肠道损伤情况。结果表明:在犬SAP中EN比肠外营养更容易控制全身炎症反应。经胃肠道给予营养后肠道损伤减轻,EN能有效缓解犬SAP的并发症。经食道造口给予营养和空肠置管给予营养对犬SAP治疗效果相当,无显着差异。

戴奇成[6](2016)在《急性胰腺炎不同阶段应用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血清TNFα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实验以SPF级Wistar系雄性健康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L-精氨酸腹腔注射法复制大鼠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模型,丹参组于胰腺炎模型复制前后不同时间尾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对比观察在急性胰腺炎不同阶段应用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活性变化及血清淀粉酶活性变化的影响,从而评估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探讨丹参注射液防治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将鼠龄为4-5周的60只SPF级Wistar系雄性健康大鼠,要求体重280g±20g,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丹参组(1、2、3、4组),10只/组。参考Mizunuma T[1]、杨平等[2]文献介绍方法,以0.574mmol/L(10%)L-精氨酸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而成)腹腔注射,注射剂量标准为2.0mg/g,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空白对照组给予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丹参组(1、2、3、4组)于急性胰腺炎模型复制前后不同时间(造模完成前30min、造模完成同时、造模完成后30、60min)给予尾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模型复制完成后3h,将实验各组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0.3ml/100g),经腹主动脉采血3ml/支。以3000转/min的离心机离心20min,以分离血清,-20摄氏度保存备用。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拟分别测定大鼠血清淀粉酶含量及TNF-α含量。结果:1.血清淀粉酶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及丹参组大鼠血清淀粉酶水平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O1。与模型组相比较,丹参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O1。丹参各组间比较,丹参1组与丹参2组相比较,丹参1组血清淀粉酶水平显着低于丹参2组P<0.05。丹参1组与丹参3组相比较,丹参1组血清淀粉酶水平显着低于丹参3组P<0.05。丹参1组与丹参4组比较,丹参1组血清淀粉酶水平显着低于丹参4组P<0.O5。丹参2组与丹参3组相比较,丹参2组血清淀粉酶水平显着低于丹参3组P<0.05。丹参2组与丹参4组相比较,丹参2组血清淀粉酶水平显着低于丹参4组P<0.05。丹参3组与丹参4组相比较,丹参3组血清淀粉酶水平显着低于丹参4组P<0.05。2.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及丹参组大鼠TNF-α水平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O1。与模型组相比较,丹参各组大鼠TNF-α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O1。丹参各组间比较,丹参1组与丹参2组相比较,丹参1组TNF-α水平显着低于丹参2组P<0.05。丹参1组与丹参3组相比较,丹参1组TNF-α水平显着低于丹参3组P<0.05。丹参1组与丹参4组比较,丹参1组TNF-α水平显着低于丹参4组P<0.O5。丹参2组与丹参3组相比较,丹参2组TNF-α水平显着低于丹参3组P<0.05。丹参2组与丹参4组相比较,丹参2组TNF-α水平显着低于丹参4组P<0.05。丹参3组与丹参4组相比较,丹参3组TNF-α水平显着低于丹参4组P<0.05。结论:1.丹参注射液可有效降低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淀粉酶含量。2.丹参注射液可有效降低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3.AP不同阶段应用丹参注射液作用效果差异显着。4.丹参注射液的早期应用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最佳。

以敏[7](2012)在《桃仁改善不同病因所致血液循环障碍的药效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血液循环障碍(blood circulation disorder, BCD)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不足,造成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等损伤,以及机能、代谢的障碍或衰竭,甚至威胁生命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微循环障碍(microcirculation disturbance, MCD)则主要指局部微血流与微血管水平发生的功能或器质性紊乱,从而造成局部血液灌注的障碍。血液循环障碍相关疾病一直是临床治疗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中医寒凝血瘀证(cold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简称寒证(HS),瘀热互结证(heat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简称热证(RS)。研究发现,寒证和热证与一些BCD相关疾病关系密切。中药在治疗寒证和热证中医表征的同时,还有明显改善其BCD的效果。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中药防治BCD相关疾病,研究中药的相关药效特性、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中药桃仁(Taoren)为蔷薇科植物桃的种仁,已被证明有扩张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抗血栓、促纤溶等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桃仁等中药能治疗不同病理环境下(寒证和热证)的中医表征,其药效可能与不同致病因素所致的BCD不同有关,但尚未对其具体不同特点深入研究。目前也尚未见对不同致病因素所致BCD的中药研究报道。因此,为了进一步认识寒证和热证大鼠模型全身及局部BCD的特点,认识桃仁对两证BCD的药效特性、作用机理及不同特点,我们对两证模型及桃仁干预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及对比分析。研究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寒凝血瘀证和瘀热互结证模型血液循环障碍的特点研究目的:研究寒证和热证大鼠模型全身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不同特点。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寒证正常组、寒证模型组、热证正常组,热证模型组。以-18±2℃冰柜冷冻,2小时×2次/天,连续7天建立寒证大鼠模型;腹腔注射角叉菜胶溶液连续6天,第7天皮下注射活性干酵母溶液,建立热证大鼠模型。造模第8天对各组动物观察指标:(1)观察动物中医表征,确立造模成功;(2)用微循环检测仪观察耳廓微循环血流速(Fve)、血流态(Fsc)变化;(3)用血流变检测仪检测腹主动脉血粘度(Vis)、血纤维蛋白原含量(Fib);(4)用组织病理学(HE、PASM、改良PTAH)及病理图像分析法,观察及测量心、肺、肝、肾、脾微小动脉管径(Adia、s-Adia)、微小静脉管径(Vdia、s-Vdia)、肾血管球充盈面积(Gare)、血栓形成率(Trat)、器官实质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co)。结果:(1)两证模型均出现了相应中医表征;(2)血流速两证均明显降低,血流态评分仅有热证明显降低;(3)全血粘度两证均明显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仅有热证明显增加;(4)小动脉管径仅有寒证明显增大,肾血管球充盈面积两证均明显增高;微动脉、微静脉、小静脉管径两证均无明显变化;血栓形成率两证均明显增高;实质细胞损伤评分除热证无明显肺损伤外,两证器官损伤评分均明显增高。结论:间歇低温冷冻法和角叉菜胶复合注射法可成功建立寒凝血瘀证和瘀热互结证模型。寒证和热证均存在血液循环障碍,其全身表现为血流速降低、血粘度增加;局部表现为微小血管径变化、血栓形成增加、器官实质细胞损伤。寒证与热证血液循环障碍的不同之处:血流态评分(寒证无明显变化,热证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寒证无明显变化,热证明显增高)、小动脉管径(寒证明显扩张,热证无明显变化)和器官损伤的范围(寒证有明显肺损伤,热证无明显肺损伤)等方面。第二部分:桃仁对寒凝血瘀证和瘀热互结证血液循环障碍的药效研究目的:研究桃仁对寒证和热证大鼠血液循环障碍的药效特点。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两批,第一批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寒证正常组、寒证模型组、寒证桃仁治疗组、寒证川芎对照组;第二批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热证正常组、热证模型组、热证桃仁治疗组、热证丹参对照组。第一批大鼠按照第一部分方法建立寒证模型;同时寒证桃仁治疗组、寒证川芎对照组每天灌胃给予相应药液,连续7天。第二批大鼠按照第一部分方法建立热证模型;同时热证桃仁治疗组、热证丹参对照组每天灌胃给予相应药液,连续7天。第8天各组动物观察指标:(1)微循环检测仪观察耳廓血流速(Fve)、血流态(Fsc)变化;(2)血流变仪检测血粘度(Vis)、血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变化;(3)组织病理学及病理图像分析法,观察各器官小动脉管径(Adia)、肾血管球充盈面积(Gare)、血栓形成率(Trat)、器官实质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co)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桃仁治疗后,两证治疗组血液循环(1)血流速两证均明显增快,血流态评分两证均无明显变化;(2)血粘度两证均有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两证均无明显变化;(3)小动脉管径寒证明显减小,热证明显增大;肾血管球充盈面积寒证无明显变化,热证明显减小:血栓形成率两证均无明显变化;器官实质损伤评分除脾脏两证均无明显变化外,肾损伤评分两证均明显降低,心、肺、肝损伤评分寒证均明显降低,热证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桃仁对寒凝血瘀证和瘀热互结证的血液循环障碍有改善作用,表现为使两证全身血流速加快、血粘度降低,使局部血管舒缩状态改变、使肾的损伤降低。桃仁改善两证循环障碍作用的不同之处是,使寒证小动脉收缩,使热证小动脉扩张;保护寒证心、肺、肝实质细胞,而对热证心、肺、肝实质无明显保护作用。第三部分:桃仁改善寒凝血瘀证和瘀热互结证血液循环障碍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目的:研究寒证和热证的分子表达特点及不同之处、桃仁干预后两证相关分子表达的变化及不同之处,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第二部分大鼠器官标本(心、肺、肝、肾、脾),共8组(分组同第二部分),进行相关分子病理学检测(免疫组化、TUNEL细胞凋亡、原位杂交)。检测的分子包括:(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2)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凋亡抑制蛋白Bcl-2、凋亡诱导蛋白P53;(3)核因子NFκB p65及mRNA、抑制物IκB-a及mRNA;(4)肝CD68阳性巨噬细胞及其蛋白Caspase-1 p20; (5)血管周细胞a-SM-actin、血管平滑肌细胞AT1、ADRB2表达情况。结果:两模型的分子表达:(1)血管内皮细胞:CD31表达寒证无明显变化,热证明显增高;VEGF表达两证均无明显变化;细胞凋亡两证均明显增多;Bcl-2表达寒证不变而热证减弱;P53(突变型)表达寒证减弱而热证不变;NFκB蛋白表达寒证减弱且无核内活性,但其mRNA表达增强,而热证有核活性增强,但其mRNA表达不变;IKB蛋白表达寒证不变且无核活性,但其mRNA表达增强,而热证有核活性,但其mRNA表达不变;(2)肝巨噬细胞数量寒证明显减少,热证不变;Caspase-1 p20表达两证均无明显变化;(3)血管壁a-SM-actin、AT1表达均不变,ADRB2表达两证均减弱。桃仁干预后分子表达的变化:(1)血管内皮细胞:CD31表达寒证明显增强,热证不变;VEGF表达寒证不变,热证明显减弱;细胞凋亡两证均不变;Bcl-2表达寒证不变,热证明显增强;P53(突变型)表达两证均无明显变化;NFκB蛋白寒证出现明显核内活性,但其蛋白及mRNA表达不变,而热证核活性不变,其蛋白及mRNA表达均增强;IKB蛋白表达寒证减弱且无核活性,其mRNA表达不变,而热证其核活性减弱,但其蛋白及mRNA表达均不变;(2)肝巨噬细胞数量寒证明显增多,而热证不变;Caspase-1 p20表达强度两证均无明显变化;(3)血管壁a-SM-actin、ADRB2表达均无明显变化,AT1表达寒证明显增强,热证表达不变。结论:(1)与寒证血液循环障碍关系密切的分子有P53(突变型)、NFκB、IκB、ADRB2,且P53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增多、巨噬细胞活性降低导致的修复能力下降可促进寒证发生发展;而反复的低温-复温条件所致的血管内皮、平滑肌严重损伤,可能是其NFκB、ADRB2功能降低的原因之一。(2)与热证血液循环障碍关系密切的分子有CD31、Bcl-2、NFκB、IκB、ADRB2,且CD31介导的血管内皮粘附性增高、Bcl-2抑制所致的内皮细胞凋亡增多、NFκB活性增强所致的各种炎症因子产生和释放,可能是热证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3)寒证中受桃仁影响的分子有:CD31、NFκB、IκB、AT1,其中CD31、NFκB活性增强可能不利于血液循环障碍的恢复,而AT1介导的血管强烈的收缩反应、巨噬细胞活性增强,可能是桃仁改善寒证血管麻痹、促进血流及损伤修复的重要因素。(4)热证中受桃仁影响的分子有:VEGF、Bcl-2、NFκB、IκB,其中VEGF减弱、Bcl-2增强可能是其维持细胞凋亡不变的重要原因;NFκB活性不变但转录增强,则可能与IκB活性降低关系密切,且可能不利于血液循环障碍的恢复。桃仁改善热证血液循环的因素尚待深入研究。

陈辰[8](2009)在《罗格列酮对大鼠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静脉注射罗格列酮干预大鼠急性胰腺炎量效关系的探讨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ROSI)静脉注射给药,干预大鼠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模型的量效关系,为ROSI干预急性胰腺炎肺损伤(acute pancreatitis associated-lung injury, APALI)选择合适的用药剂量提供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2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7组(N=6):正常对照组(control group, CON组)、急性胰腺炎模型组(acute pancreatitis model group,AP组)、罗格列酮0.3mg/kg、3mg/kg、6mg/kg、10mg/kg预处理组(rosiglitazone pretreatment group, ROSI组)和药物对照组(drug control group, Drug-CON组)。实验前大鼠禁食12 h,自由饮水。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0.3ml/100g)麻醉,无菌操作下大鼠行上腹正中切口进腹,逆行穿刺胆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sodium taurocholate, STC) (0.1ml/100g)制备急性胰腺炎模型;CON组和Drug-CON组操作如上所述,但胆胰管内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CON组、AP组造模前30min经股静脉注射10%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phoxide, DMSO)溶液(0.2ml/100g);不同剂量梯度罗格列酮预处理组则注射等量、10%DMSO溶解的ROSI。大鼠术后12 h心脏取血分离血清,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血清淀粉酶(amylase, AMY)、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评分。药物对照组操作同正常对照组,根据干预效果选择最佳剂量的ROSI,术前30min经股静脉注射最佳剂量ROSI取代10% DMSO,术后12h检测其血清AMY、ALT水平变化,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评分。结果:0.3mg/kg、3 mg/kg ROSI预处理组血清AMY和血清ALT与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mg/kg ROSI预处理组血清AMY、血清ALT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较AP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mg/kg ROSI预处理组血清AMY、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较AP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ALT与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mg/kg和10 mg/kg ROSI预处理组间对比,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对照组(6 mg/kg)血清AMY、血清ALT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与CO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干预牛磺胆酸钠诱导的大鼠AP模型时,6 mg/kg静脉注射是安全、有效的剂量。第二部分罗格列酮对大鼠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作用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ROSI)静脉给药对大鼠急性胰腺炎肺损伤(acute pancreatitis associated-lung injury, APALI)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4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3组(N=18):正常对照组(control group, CON组)、急性胰腺炎模型组(acute pancreatitis model group, AP组)和罗格列酮预处理组(rosiglitazone pretreatment group, ROSI组)。实验前大鼠禁食12 h,自由饮水。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0.3ml/100g)麻醉,大鼠无菌操作下行上腹正中切口进腹,逆行穿刺胆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sodium taurocholate, STC) (0.1ml/100g)制备急性胰腺炎模型;CON组操作如上所述,但胆胰管内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CON组、AP组造模前30min经股静脉注射10%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phoxide, DMSO)溶液(0.2ml/100g);ROSI组造模前30min经股静脉注射10%DMSO溶解的ROSI (6 mg/kg)。术后3h、6h、12h分批剖杀大鼠,每个时间点6只。HE染色观察各组胰腺组织和肺脏病理学改变并评分。心脏取血分离血清,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血清淀粉酶(amylase, AMY)水平。比色法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活性(间接表示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左主支气管穿刺插管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并检测其蛋白含量(反应肺毛细血管渗透性)。取右肺中叶拭去肺组织表面血迹及水分后称湿重,置于70℃烘箱24h后称干重,计算肺湿干比(W/D)(反应肺脏水肿程度)。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AP组血清AMY水平、肺脏MPO活性、肺脏W/D比值、BALF蛋白含量、胰腺和肺组织评分逐渐升高,至12 h达最高值,分别为(5353.0±728.2)U/L、(1.12±0.14)U/g、(3.00±0.14)、(0.438±0.056)g/L、(11.17±0.93)和(8.17±0.75);上述指标在各时点均高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I组上述指标均较AP组有所下降,以6h、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通过减低肺组织MPO活性,降低肺脏水肿程度和肺毛细血管渗透性,对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第三部分罗格列酮对大鼠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探讨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ROSI)静脉给药对大鼠急性胰腺炎肺损伤(acute pancreatitis associated-lung injury, APALI)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4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3组(N=18):正常对照组(control group, CON组)、急性胰腺炎模型组(acute pancreatitis model group, AP组)和罗格列酮预处理组(rosiglitazone pretreatment group, ROSI组)。实验前大鼠禁食12 h,自由饮水。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0.3ml/100g)麻醉,大鼠无菌操作下行上腹正中切口进腹,逆行穿刺胆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sodium taurocholate, STC) (0.1ml/100g)制备急性胰腺炎模型;CON组操作如上所述,但胆胰管内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CON组、AP组造模前30min经股静脉注射10%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phoxide, DMSO)溶液(0.2ml/100g);ROSI组造模前30min经股静脉注射10%DMSO溶解的ROSI (6mg/kg)。术后3h、6h、12h分批剖杀大鼠。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 p65的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reverse transcription, RT-PCR)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 TNF-α)、细胞问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ICAM-1)、P-选择素(P-selectin)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ICAM-1、P-select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AP组肺脏NF-κB评分、TNF-a mRNA表达、ICAM-1 mRNA表达和P-selectin mRNA表达逐渐升高,均在12h达高峰,分别为(1.04±0.13)、(0.57±0.03)、(1.53±0.08)、(0.51±0.09);上述指标在各时点均高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I组肺脏NF-κB评分和TNF-αmRNA较AP组下降,以6h、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I组肺脏ICAM-1、P-selectin mRNA和蛋白表达在12h点较AP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通过抑制肺组织NF-κB和TNF-α,减少ICAM-1、P-selectin的表达,对大鼠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滕春燕[9](2009)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胰腺炎损伤修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根据胰腺微循环的特点,以及对缺血缺氧敏感的特性,通过结扎胰尾处胰腺组织,成功的建立了大鼠急性胰腺损伤模型;观察了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大鼠尾静脉回输移植后,对损伤胰腺的修复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其修复作用的可能机制。结论本论文通过贴壁筛选法和全骨髓培养法,成功分离、培养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对该细胞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及应用流式细胞检测其表面抗原,证实了所得到的贴壁细胞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该方法可以在体外分离、纯化、扩增MSCs,并可获得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纯度较高的活性骨髓MSCs,为下一步研究MSCs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充足的MSCs产品和良好的实验基础。同种异体MSCs经大鼠尾静脉回输移植入造模大鼠体内,发现MSCs24小时开始迁徙、定居到受损的胰腺微血管及组织,不仅逐步修复和再生胰腺腺泡和血管,而且还可以修复和再生胰岛结构,使受损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得到逐步的改善。此研究结果,不仅对开展人体临床应用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为急性胰腺损伤的修复和再生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手段。本论文的实验研究结果提示,同种异体MSCs移植能成功的修复和再生胰岛结构,且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分泌水平趋于正常。这是否能为目前无法根治、且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极高的糖尿病治疗带来了一线希望呢?

魏晓[10](2007)在《赤芍煎剂治疗重症胰腺炎及对大鼠体内炎症介质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赤芍煎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及对大鼠体内NF-κB、TNF-α、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SAP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西医治疗联合赤芍煎剂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L-精氨酸腹腔内注射的方法诱发SAP模型,并予赤芍煎剂/芍药甙进行干预。行血清淀粉酶、TNF-α、IL-6检测;胰腺组织行免疫组化、Western blot、FQ-PCR检测。结果:赤芍煎剂可尽快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赤芍煎剂/芍药甙能改善SAP大鼠胰腺的病理损伤,降低大鼠死亡率,抑制NF-κB活化,降低TNF-α、IL-6的表达水平。结论:赤芍煎剂对SAP大鼠有确切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活化、使机体免受过量炎性细胞因子的损伤等因素有关。

二、细胞粘附分子与急性胰腺炎的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细胞粘附分子与急性胰腺炎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胰腺炎肠道菌群失衡促进腺泡-导管化生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引言
    1.2 胰腺炎-癌转化病理过程
        1.2.1 腺泡-导管化生
        1.2.2 胰腺纤维化
        1.2.3 胰腺基质微环境改变
    1.3 胰腺炎-癌转化与肠道菌群
        1.3.1 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
        1.3.2 肠道菌群与5-HT
        1.3.3 肠道菌群与ROS
    1.4 胰腺炎-癌转化炎症信号网络
        1.4.1 RhoA/ROCK信号通路
        1.4.2 S100A9/TLR4信号通路
    1.5 本文研究思路
2 胰腺炎肠道菌群失衡参与调控机体代谢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与设备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动物及模型构建
        2.3.2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2.3.3 苏木素-伊红染色
        2.3.4 16S rDNA测序分析
        2.3.5 代谢组学分析
        2.3.6 统计学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胰腺炎诱导胰腺损伤和ADM病变
        2.4.2 16S rDNA高通量测序
        2.4.3 OTUs分析
        2.4.4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2.4.5 微生物群落冗余分析
        2.4.6 胰腺炎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分析
        2.4.7 肠道菌群组成差异分析
        2.4.8 差异菌群功能预测分析
        2.4.9 代谢组学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5-HT/RhoA/NF-κB信号轴在胰腺炎诱导ADM病变中的调控作用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和设备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原代胰腺腺泡细胞提取分离
        3.3.2 原代PSCs提取分离
        3.3.3 实验动物及模型构建
        3.3.4 血清AMS含量检测
        3.3.5 血清LPS含量检测
        3.3.6 血清和胰腺组织中5-HT含量检测
        3.3.7 组织病理学检查
        3.3.8 Western blotting分析
        3.3.9 槲皮素药效学研究
        3.3.10 统计学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5-HT促进原代胰腺腺泡细胞出现ADM病变
        3.4.2 5-HT促进原代PSCs活化
        3.4.3 胰腺炎小鼠模型的成功构建
        3.4.4 胰腺炎诱导小鼠胰腺出现ADM病变
        3.4.5 胰腺炎诱导小鼠胰腺出现纤维化病变
        3.4.6 胰腺炎胰腺组织中5-HT合成和分泌增加
        3.4.7 5-HT激活RhoA/NF-κB炎症信号通路
        3.4.8 槲皮素抑制5-HT诱导的原代胰腺腺泡细胞ADM病变和原代PSCs活化
        3.4.9 槲皮素改善胰腺炎诱导的ADM和纤维化病变
        3.4.10 槲皮素能够抑制5-HT/RhoA/NF-κB信号轴
    3.5 本章小结
4 ROS/S100A9/MYC信号轴在胰腺炎诱导ADM病变中的调控作用
    4.1 引言
    4.2 实验试剂与设备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胰腺腺泡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4.3.2 细胞ROS水平检测
        4.3.3 H_2O_2细胞毒作用检测
        4.3.4 细胞系培养
        4.3.5 S100A9 siRNA转染实验
        4.3.6 逆转录PCR
        4.3.7 实时荧光定量PCR
        4.3.8 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和包装
        4.3.9 稳定过表达细胞系的构建
        4.3.10 S100A9蛋白稳定性实验
        4.3.11 K-ras突变检测
        4.3.12 s100a9~(-/-)小鼠构建
        4.3.13 转录组测序实验
        4.3.14 其它实验
        4.3.15 统计学分析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胰腺炎诱导线粒体损伤促进ROS大量释放
        4.4.2 ROS诱导ADM病变以及S100A9高表达
        4.4.3 ROS诱导腺泡细胞CK19和S100A9高表达
        4.4.4 ROS激活腺泡细胞S100A9/TLR4炎症信号通路
        4.4.5 s100a9~(-/-)小鼠基因型鉴定
        4.4.6 s100a9~(-/-)小鼠抑制胰腺炎诱导ADM病变
        4.4.7 S100A8增加了S100A9蛋白稳定性
        4.4.8 S100A9/A8过表达诱导腺泡细胞ADM病变
        4.4.9 S100A9/A8对腺泡细胞K-ras突变的影响
        4.4.10 RNA-seq测序实验结果分析
        4.4.11 S100A9/A8过表达促进c-Myc原癌基因高表达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主要缩略词表
附录 动物实验证书及伦理证明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2)BMSCs-F治疗犬急性胰腺炎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可能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胰腺炎概述
    1.2 犬胰腺的结构及功能
    1.3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致病机制
    1.4 犬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1.5 犬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1.6 BMSCs-F治疗犬急性胰腺炎的展望
引言
第2章 BMSCs-F治疗犬急性胰腺炎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变化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
    2.4 分析与讨论
第3章 BMSCs-F治疗犬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中HO-1的变化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
    3.4 分析与讨论
第4章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4.1 全文总结
    4.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主要缩略词注释表

(3)清解化攻方治疗湿热毒瘀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SAP的认识
    2 中医学对SAP的认识
    3 总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标准
        1.6 安全性评价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安全记录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价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不良反应
    5 讨论
        5.1 导师对SAP早期高强度综合治疗的提出
        5.2 导师对清解化攻方治疗SAP早期湿热毒瘀型的学术思想
        5.3 清解化攻方的功效分析
        5.4 灌肠疗法的选择应用
        5.5 本研究清解化攻方对SAP的影响
        5.6 清解化攻方疗效的可能作用机制分析
        5.7 总结
    6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患者知情同意书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2)通过NF-κB信号通路在胰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检索
第一章 绪论
    1.1 脓毒症概述
        1.1.1 脓毒症的定义
        1.1.2 脓毒症时微循环障碍
        1.1.3 脓毒症的免疫失衡
        1.1.4 脓毒症治疗新进展
    1.2 胰腺损伤的概述
        1.2.1 急性胰腺炎定义
        1.2.2 胰腺损伤模型构建概述
    1.3 HO系统以及CO的作用机制
        1.3.1 HO系统
        1.3.2 CO的作用机制
        1.3.3 CO和 CORM的生物活性
    1.4 炎性反应与NF-κB细胞通路
        1.4.1 NF-κB信号通路概述
        1.4.2 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
        1.4.3 NF-κB信号通路的在炎症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1.4.4 NF-κB信号通路的其他的临床应用
    1.5 脓毒症、胰腺损伤与NF-κB细胞通路
    1.6 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实验设计及意义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方法
        1.6.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2)对脓毒症下小鼠胰腺损伤的保护作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CORM-2 对脓毒症小鼠生存率的影响
        2.2.2 CORM-2 对脓毒症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
        2.2.3 CORM-2 对脓毒症小鼠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水平的影响
        2.2.4 CORM-2 对脓毒症小鼠胰腺组织损伤的作用
        2.2.5 CORM-2 对脓毒症小鼠胰腺组织MPO活性的影响
    2.3 讨论
第三章 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2)对注射蛙皮素所致重症胰腺炎的小鼠胰腺损伤的保护作用
    3.1 材料和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制造模型的基本情况
        3.2.2 CORM-2 对雨蛙素诱导的ANP小鼠胰腺的保护作用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2)对胰腺保护的NF-κB通路分子机制的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
        4.2.1 CORM-2对CLP诱导的脓毒症小鼠胰腺组织ICAM-1、VCAM-1 表达的影响
        4.2.2 CORM-2对CLP诱导的脓毒症小鼠胰腺组织NF-κB和 P-I表达的影响
        4.2.3 CORM-2 对雨蛙素诱导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胰腺组织及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4.2.4 CORM-2 对雨蛙素诱导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胰腺组织ICAM-1、VCAM-1 表达的影响
        4.2.5 CORM-2 对雨蛙素诱导的SAP小鼠胰腺组织NF-κB及 P-I的影响
    4.3 讨论
        4.3.1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在脓毒症小鼠所致胰腺损伤的保护机制
        4.3.2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在急性胰腺炎小鼠所致胰腺损伤的保护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5)早期肠内营养疗法治疗犬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语说明
绪论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犬急性胰腺炎的概述
        1 犬胰腺的解剖结构及功能
        2 犬急性胰腺炎
        2.1 犬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
        2.2 犬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
        3 犬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3.1 常规临床病理学指标
        3.2 脂肪酶和淀粉酶
        3.3 犬类胰蛋白酶免疫反应性(cTLI)
        3.4 犬特异性胰脂肪酶(S-cPL)
        4 犬急性胰腺炎严重性的评估
        4.1 C-反应蛋白
        4.2 内毒素
        4.3 D-乳酸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肠内营养疗法在犬急性胰腺炎上的研究进展
        1 肠道功能与急性胰腺炎
        2 肠内营养与急性胰腺炎
        3 经胃肠道给予营养的安全性
        3.1 经空肠给予营养的安全性
        3.2 经胃给予营养的安全性
        4 肠内营养的途径和时机
        4.1 肠内营养的途径
        4.2 肠内营养的时机
        5 肠内营养在动物医学上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三章 经食道造口给予营养对犬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耐受性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动物纳入标准
        1.3 试验试剂及材料
        1.4 犬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的建立
        1.5 术后动物护理
        1.6 营养液的组成及给予方法
        1.7 营养给予通路的建立
        1.8 样本的采集与观察指标
        1.9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动态变化
        2.2 C-反应蛋白含量动态变化
        2.3 淀粉酶含量动态变化
        2.4 脂肪酶含量动态变化
        2.5 cTLI含量动态变化
        2.6 S-cPL含量动态变化
        2.7 PE-1含量动态变化
        2.8 胃泌素含量动态变化
        3 讨论
        3.1 犬急性胰腺炎
        3.2 观察指标的选择
        3.3 经食道造口给予营养对造模犬的作用
        4 水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早期肠内营养疗法治疗犬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动物纳入标准
        1.3 试验试剂及材料
        1.4 犬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的建立
        1.5 术后动物护理
        1.6 营养液的组成及给予方法
        1.7 营养给予通路的建立
        1.8 样本的采集与观察指标
        1.9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犬重症急性胰腺炎造模情况
        2.2 造模前后血清淀粉酶动态变化
        2.3 造模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动态变化
        2.5 造模前后血浆内毒素动态变化
        2.6 造模前后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
        2.7 胰腺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
        2.8 肠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3 讨论
        3.1 实施肠内营养的必要性
        3.2 观察指标的选择
        3.3 肠内营养的给予
        3.4 营养时机的选择
        4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急性胰腺炎不同阶段应用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血清TNFα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桃仁改善不同病因所致血液循环障碍的药效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寒凝血瘀证和瘀热互结证模型血液循环障碍的特点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一部分 实验小结
    第一部分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桃仁对寒凝血瘀证和瘀热互结证血液循环障碍的药效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实验小结
    第二部分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桃仁改善寒凝血瘀证和瘀热互结证血液循环障碍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
    实验一 桃仁对寒凝血瘀证和瘀热互结证血管内皮细胞CD31、VEGF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实验二 桃仁对寒凝血瘀证和瘀热互结证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其Bcl-2、P53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实验三 桃仁对寒凝血瘀证和瘀热互结证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NFκB及IκB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实验四 桃仁对寒凝血瘀证和瘀热互结证肝巨噬细胞及其Caspase-1蛋白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实验五 桃仁对寒凝血瘀证和瘀热互结证血管周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小结
    第三部分 研究结论
第四部分 全文总结
综述 中药干预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
附录
查新报告
致谢

(8)罗格列酮对大鼠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静脉注射罗格列酮干预大鼠急性胰腺炎量效关系的探讨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一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罗格列酮对大鼠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作用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二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罗格列酮对大鼠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探讨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三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9)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胰腺炎损伤修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英文缩写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和内科治疗研究进展
        1.1.1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
        1.1.2 内科治疗研究进展
    1.2 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1.2.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概念和研究起源
        1.2.2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特征
        1.2.3 MSCs 的组织分布与分离方法
        1.2.4 骨髓MSCs 的分化潜能研究
    1.3 MSCs 在医学上的应用
        1.3.1 在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1.3.2 在软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1.3.3 在神经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1.3.4 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1.3.5 在胰腺疾病方面的应用
第2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及鉴定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MSCs 的分离培养
        2.2.2 MTT 检测MSCs 生长曲线
        2.2.3 流式细胞术分析MSCs 的细胞周期
        2.2.4 流式细胞术鉴定MSCs 表型
        2.2.5 免疫组化检测MSCs 表面MHC-Ⅰ、Ⅱ类分子的表达
        2.2.6 MSCs 诱导分化为成骨样细胞
        2.2.7 MSCs 体外诱导分化为脂肪样细胞
    2.3 讨论
    2.4 结论
第3章 大鼠胰腺损伤模型的建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
        3.2.1 外观形态观察
        3.2.2 组织病理学观察
    3.3 讨论
第4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胰腺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
        4.2.1 外观上观察MSCs 治疗大鼠损伤胰腺的变化
        4.2.2 组织病理学变化
        4.2.3 血清中血淀粉酶与脂肪酶含量的测定
        4.2.4 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免疫组化表达
    4.3 讨论
    4.4 结论
第5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胰腺损伤修复机制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
        5.2.1 DAPI 标记MSCs
        5.2.2 DAPI 标记的MSCs 在模型大鼠体内移行及定位
        5.2.3 免疫组化检测
        5.2.4 PCR 鉴定模型大鼠胰腺Sry 基因
        5.2.5 MSCs 在模型大鼠体内的胰岛样细胞的转化
    5.3 讨论
    5.4 结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0)赤芍煎剂治疗重症胰腺炎及对大鼠体内炎症介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详细摘要
第一部分 赤芍煎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资料来源
        2. 病例选择
        3. 研究方法
    结果
        1. 入院时两组基线的比较
        2. 临床研究结果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认识
        2. 中医对急性胰腺炎的认识
        3. 赤芍煎剂的立方依据
        4. 赤芍煎剂的用药分析及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机制探讨
        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赤芍煎剂对急性胰腺炎大鼠NF-κB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1. 关于动物模型的制备
        2. 关于检测指标和实验方法的选择
        3. 血清淀粉酶的变化
        4. 赤芍煎剂减轻SAP 大鼠胰腺的病理损伤、降低死亡率
        5. 重症急性胰腺炎与 NF-κB
        6. 重症急性胰腺炎与细胞因子
        7.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药对急性胰腺炎时炎症介质的影响
    核因子-κB 与重症急性胰腺炎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报的课题
致谢

四、细胞粘附分子与急性胰腺炎的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胰腺炎肠道菌群失衡促进腺泡-导管化生的分子机制研究[D]. 陶旭锋. 大连理工大学, 2021
  • [2]BMSCs-F治疗犬急性胰腺炎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可能机制[D]. 苟金花. 西南大学, 2020(01)
  • [3]清解化攻方治疗湿热毒瘀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的临床观察[D]. 彭鸿.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2)通过NF-κB信号通路在胰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D]. 柳益书. 江苏大学, 2019(03)
  • [5]早期肠内营养疗法治疗犬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分析[D]. 李登玉.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6]急性胰腺炎不同阶段应用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血清TNFα变化研究[D]. 戴奇成.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2)
  • [7]桃仁改善不同病因所致血液循环障碍的药效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D]. 以敏. 广西医科大学, 2012(09)
  • [8]罗格列酮对大鼠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 陈辰. 武汉大学, 2009(09)
  • [9]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胰腺炎损伤修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 滕春燕. 吉林大学, 2009(08)
  • [10]赤芍煎剂治疗重症胰腺炎及对大鼠体内炎症介质的影响[D]. 魏晓. 第二军医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细胞粘附分子与急性胰腺炎的新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