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急救中心现状及对策

云南省急救中心现状及对策

一、云南省急救中心的现状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赵建平[1](2021)在《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驱动力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旅游业作为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之一,能够为地方带来显着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并且已经成为了许多地区发展的支柱产业。我国山地面积广大,山地面积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73.4%,山地地区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是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相复合的旅游目的地。山地景区是以自然山体、水体、气候、动植物为景观要素,兼具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的旅游综合体。依托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我国山地景区开发相对较早,形成了一批较为成熟的景区,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山地旅游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山地景区作为发展山地旅游的主要载体,因其具有较高的旅游吸引力而备受游客青睐,已成为人们出行的最佳旅游目的地之一。目前国内对山地景区旅游发展驱动力的研究较少,山地景区本身也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发展阶段,文章从玉龙雪山旅游发展驱动因子分析入手,研究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驱动力构成、变化并对景区旅游发展驱动力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和景区实际状况提出驱动力优化对策,对于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具有实践意义,对于丰富山地旅游与山地景区驱动力研究有理论意义。本研究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地旅游目的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变化及其机制研究”,以玉龙雪山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分析和评述,明确山地旅游和山地景区、旅游驱动力的概念内涵,并以旅游推-拉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旅游供需理论作为本研究的基础理论指导。运用文献梳理和德尔菲法构建了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驱动因子指标体系,为开展山地景区旅游驱动力变化分析和驱动力综合评价打下了基础;以旅游系统论思想为指导,基于山地景区旅游开发建设相关数据资料,将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历程分为划分为起步(1984-1993年)、发展(1994-2004年)、巩固(2005-2011年)和成熟(2012年-至今)四个阶段,从驱动力横向变化和纵向历时性变化两个角度分析玉龙雪山驱动力变化过程;在构建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驱动力评价指标体系之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系数,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据资料评价法评价其水平、得出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驱动力优化对策。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驱动因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山地旅游发展基础、山地旅游吸引物系统、山地旅游市场、山地旅游管理共4个准则层指标、13个一级指标和41个二级指标。(2)对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驱动力横向变化做的分析,表明:经济发展驱动力和市场需求驱动力对山地景区发展驱动作用在旅游开发历程中日益增强;政府政策驱动力在山地景区开发前中期尤其是前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旅游资源驱动力方面,山地自然资源一直以来都是山地景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人文资源在山地景区开发中后期发挥了较大作用,冰川旅游资源有所减弱,但依然是山地景区保持吸引力的核心资源;旅游产品驱动力从单一驱动转变为综合驱动,旅游产品体系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旅游交通驱动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立体化、综合性的交通运输体系和游客游玩交通体系;旅游环境驱动力得到不断加强,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都在不断提升;传媒传播驱动力也得到极大增强,从单一传统媒体传播到现在构建了完善的传媒传播推广体系;山地景区旅游管理系统不断完善,“玉龙雪山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使旅游管理驱动力发挥了极大作用。(3)对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驱动力纵向历时性做的分析,表明:山地景区旅游发展驱动力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中,起步阶段以旅游资源、政府政策驱动力为主导,发展阶段演变为旅游资源驱动力为主,旅游环境驱动力为辅助,巩固阶段变化为以旅游环境、旅游资源驱动力为主导,市场需求驱动力为辅助,到了成熟阶段形成以传媒传播驱动力为主,旅游管理、市场需求驱动力为辅,其他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综合性驱动。(4)构建的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驱动力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系数结果如下:准则层指标中,山地旅游吸引物系统所占权重最高为0.4769,其次为山地旅游发展基础(0.2893)、山地旅游市场(0.1496),山地旅游管理(0.0844),山地旅游吸引物系统包含山地旅游资源和山地旅游产品两项指标,说明山地旅游资源和产品在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中发挥驱动作用最大。(5)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驱动力评价的项目层指标中,旅游资源驱动力所占权重最高(0.2693)、其次是旅游产品驱动力(0.2076)、市场需求驱动力(0.1493)、旅游交通驱动力(0.1322)、旅游环境驱动力(0.0723)、传媒传播驱动力(0.0535)、经济发展驱动力(0.0451)、政府政策驱动力(0.0397)、旅游管理驱动力(0.0309)。这说明山地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处于主导地位,山地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交通是推动景区发展的重要因素。(6)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数据资料收集,计算后得到玉龙雪山景区驱动力综合得分S=4.0414,综合驱动力处于优质协调,驱动作用大,但从具体各项得分和实际情况来看,驱动力还可以进一步优化。(7)针对问题和山地景区转型升级需要,提出了:整合旅游资源,创新开发产品;完善服务设施,优化旅游环境;健全规章制度,优化管理体系;运用现代技术,打造智慧景区;兼顾景区内外,促进转型升级等对策建议。

沈梦瑶[2](2020)在《刑法第114条、第115条中“其他危险方法”司法认定口袋化研究》文中指出社会生活瞬息万变,诉诸于文字的法律不能面面俱到将所有犯罪行为一一罗列,实践中为了迎合民意,给予社会风险事件重击,本应作为刑法第114条、第115条的兜底条款“其他危险方法”被当做整个刑法分则第二章的兜底条款加以适用。纵观近年来的司法实务,“其他危险方法”的适用十分频繁,具体而言,公民的生活领域、社会管理领域、环境资源领域都可见其身影,适用频率之高、适用范围之广都令人诧异,不乏肆意滥用之嫌。立法技术的局限在一定程度影响到“其他危险方法”的适用,但是实践中出现口袋化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相关司法人员在理解“公共安全”时存在偏差,在危险判断上出现误区以及在解释规则选择上不统一。想要消除口袋化现象,合理有效惩罚犯罪,实践中需要合理界定“公共安全”,重视“公共”的社会性,将多数或者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及重大公私财产安全放在“公共安全”的范畴之内;明晰危险的判断标准,根据行为时的客观事实,以科学的因果法则综合考虑行为是否产生了具体的危险;通过同类解释规则,基于对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行为相当性的分析,从性质和程度上对“其他危险方法”进行限制。采用这种消解方式,严格“其他危险方法”的适用,才能正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实现罪刑均衡。

谢建雷[3](2020)在《遵义市主城区院前急救资源配置及资源利用现况调查》文中指出目的:1.调查遵义市主城区院前急救资源配置及资源利用现况;2.分析遵义市主城区院前急救资源配置及利用存在的问题;3.为进一步优化遵义市主城区急救资源配置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方法:1.应用自制《遵义市院前急救资源现状调查问卷》对遵义市主城区各急救机构官方原始数据(档案资料或电子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包括急救机构一般资料、急救车、急救设备等急救资源。2.运用《急救出诊数据统计表》从遵义市急救中心调度系统及主城区各急救站出诊数据库中收集2017~2019年院前急救出诊数据,包括出诊时间、地点、初步诊断、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3.运用《急救人员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急救人员姓名、性别、学历、职称、工作年限、聘用方式等社会人口学特质及基本工作情况。4.对院前急救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访谈,了解目前遵义市主城区院前急救资源配置现状、剖析不足之处,并探讨相应的对策。结果:1.遵义市主城区120急救分站共计14家。2.院前急救资源配置:①救护车资源:院前急救车辆共计57辆。②人力资源:年龄小于40岁、本科以下学历、初级职称以下、工作年限小于10年等变量占较大比重;不同性别在编制、年龄、文化程度、职称、工作年限方面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30,P=0.512;χ2=0.593,P=0.898;x2=3.104,P=0.212;x2=3.634,P=0.304;x2=0.357,P=0.873)。③急救设备:便携式呼吸机、心脏除颤仪、心电监护仪、气管插管装置、吸痰器、氧气瓶在四城区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47,P=0.023;x2=7.911,P=0.048;x2=7.911,P=0.048;x2=7.911,P=0.048;x2=7.911,P=0.048;x2=9.391,P=0.025;x2=15.528,P=0.001),以上设备均在汇川区的比例最高。3.患者急救需求分布分析:①出诊高峰月份排序为7月、8月、5月。②每日出诊高峰时段排序为10:00~12:00(11.43%),08:00~10:00(10.21%),12:00~14:00(9.83%);每日出诊低谷时段排序最后三位分别为06:00~08:00(5.23%),02:00~04:00(5.14%),04:00~06:00(3.84%)。③院前急救接诊患者病种前六位为:创伤18052例(30.99%),神经系统疾病13805例(23.70%),心血管系统疾病7797例(13.38%),妇产科疾病3482例(5.98%),消化系统疾病3311例(5.23%),内分泌系统疾病1779例(3.05%)。④不同年份的急救需求分布各因素(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地区、季度、婚姻情况、出诊时段)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57,P=0.02;χ2=91.885,P<0.001;χ2=36.55,P<0.001;χ2=32.797,P<0.001;χ2=421.445,P<0.01,χ2=44.578,P<0.001;χ2=31.885,P<0.001;χ2=55.097,P<0.001)。4.公平性分析:遵义市主城区救护车资源和人力资源按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数为0.1502和0.1332,救护车资源按照地理面积配置的基尼系数为0.1713,急救人力资源按照地理面积配置的基尼系数为0.2663。结论:1.遵义市主城区优化院前急救资源配置取得了一定发展,同时也存在部分问题。遵义市主城区急救站点分布欠均衡,导致救护车平均反应时间相应延长。2.当前遵义市主城区急救车数量、车载急救设备数量、急救人力资源存在一定不足。省、市、区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增加急救车辆,补足车载急救设备;加强督查相关项目、经费是否落地,有效保障一线急救物力资源得到补充,提高急救人员待遇,设立岗位津贴,多措并举,稳定急救人才队伍。3.根据遵义市主城区急救患者的疾病谱排序,按照不同时间、季节、地域等情况下急救需求的变化特点,对急救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急救人员实行弹性排班制,有的放矢的对急救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郭鑫志[4](2020)在《消防救援应急联动能力提升研究 ——以昆明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曾指出“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消防部门作为国家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消防部门、其他参与救援部门及相关部门应急联动的协同合作是实现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健全消防救援应急联动的殷切希望,如何提升消防救援应急联动能力则是本文的研究核心和根本。在处理各类灾害的事故中,除了消防部门救援外,还需要公安机关、医疗、交通、卫生、环保等部门或组织积极配合,同时也需要民间组织与个人的鼎力相助,因此,一场特大的灾害发生时,只凭政府的控制、协调是远远不够的,另外各救援单位或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不畅通、组织协调不力等原因,严重影响着灾害事故的发展程度及后果。如何争取在第一时间控制灾害危害影响的范围、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切实提升消防救援应急联动能力,对推动全面小康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重大意义,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的切入点及着重点。消防救援应急救援联动在实际执行中为何存在诸多问题呢?本文立足于公安消防部队改革后的应急管理部,以消防部门应急救援发展历程为整体研究对象并重点选昆明市消防部门应急救援为典型样本做案例分析,运用协同治理理论、无缝隙政府、政府危机管理等理论分析消防救援应急联动存在的问题,采用了比较分析、文献资料、案例分析、咨询的方法,甄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研究,发现:由于应急联动难成合理、信息形成孤岛、应急联动难以规范化、消防安全知识宣传不到位、应急联动难以保留人才等原因,共同作用于消防及相关部门,导致应急联动存在瑕疵。本文有针对型地从完善消防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做好预防准备工作、加强消防知识宣传与培训、建立培养人才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消防救援应急联动能力运行的策略。

张宁芮[5](2020)在《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镇化进程在近年来提速迅猛,以致出现不断流失的乡镇人口以及不断严重的老龄化等问题,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受到冲击,县域医疗资源配置与人口空间结构的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乡镇医疗设施布局不平衡,可达性差,服务覆盖率低。另一方面,部分乡镇卫生院存在病人就诊率下降、相关科室功能闲置、医院内部流线混乱等问题。目前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探索符合患者实际医疗需求和设施均衡配置的规划及建筑策划方法。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包含两部分:首先是规划布局与建筑现状分析,规划布局主要以我国常州市明光市为研究案例,以日本石川县南加贺二次医疗圈和金泽市为比较案例,运用Arc GIS可视化平台对比分析2国4个地区医疗设施分布特征及可达性,总结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进一步对乡镇卫生院规划布点进行评价,以我国常州市99所乡镇卫生院为分析对象,运用Arc GIS的最近设施点分析,测定不同级别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半径,与《常州市医疗卫生计生设施布局规划(2016-2020)》中基层医疗设施的未来规划目标相比较,判断其合理性。建筑现状分析结合对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实地调研分析,对乡镇卫生院的建设规模、科室功能设置、选址规划进行合理剖析。以常州市下辖溧阳市戴埠中心卫生院、南渡中心卫生院及新北区罗溪卫生院、奔牛人民医院为调研对象:1.对医护工作者进行访谈,了解卫生院发展脉络、设计初衷、使用现状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2.通过收集现有资料、提炼建筑内部功能信息、发放问卷、访谈等方式,实地调研4所卫生院内部相关区域,获取各部分科室功能的设置、位置关系、改扩建及功能置换情况等。3.对比分析医院现状平面与原始设计图纸之间的差异,研究分析针对医院功能设置与患者间的需求错位、实际空间使用不均衡、内部流线混乱等具体问题。同时以日本人口收缩地区二次医疗圈的4所地域医疗支援医院为比较案例,通过对比二者建设规模、功能设置、面积指标等,分析优缺点。其次是对建筑策划的研究,本文研究范围为乡镇卫生院这类医疗设施,并非针对某一特定建筑。因而在第四章中依据建筑策划的研究方法及步骤,同时结合第二章与第三章的研究成果从策划目标的确定、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还有策划战略中选址、规模、功能的策划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乡镇卫生院的建筑策划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结论有:通过对比我国与日本医疗设施布局均衡性及可达性之间的差距,结合常州市2016-2020年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布局,提出三种模式乡镇卫生院服务半径指标的测定,进而优化设施服务覆盖范围指标及建设标准的可行性。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我国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日本二次医疗圈地域医疗支援医院的基础上解明了卫生院患者行为特征、就医需求以及内部功能的使用现状与设计人员预想之间的差距,运用记述统计、聚类比较等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了乡镇卫生院各科室房间功能设置、面积占比及位置关系等设计要点。综合以上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从规模策划、功能策划、选址策划3个角度为乡镇卫生院这一建筑类型的策划方法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许婉彤[6](2020)在《兰州市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及资源配置分析研究》文中提出基于“十三五”医疗改革中提出的我国卫生资源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匀等社会问题的背景下,为促进居民就医公平公正,坚持医疗服务供给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本文以空间和需求两个角度,选择西北地区代表性省会兰州市作为研究区,通过评价兰州市平日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分析平日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状况,研究急救医疗服务的可达性和急救资源的配置优化等方面内容,整体分析兰州市医疗卫生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兰州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规划提出建议。方法包括:使用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评价兰州市平日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基于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评价兰州市平日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采用数据统计计算和对比的方法分析兰州市平日医疗卫生资源供需关系;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兰州市急救医疗服务可达性和交通拥堵对可达性造成的影响;使用区位配置模型提出急救医疗资源配置优化方案等。研究发现:(1)兰州市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差,空间差异较大。兰州市大部分地区的空间可达性等级为一般及以下,因此兰州市空间可达性相对较差。其中,北部地区空间可达性比南部地区差,四个核心区主城区的大部分地区、红古区部分地区和一些小区域的空间可达性等级为极好,其他大部分乡村地区医疗可达性等级一般偏差。(2)兰州市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城乡差异明显。城镇地区绝大多数的居民和地域面积都分布在空间可达性等级极好和好的地区;乡村地区有64.5%的人口和24.2%的地域面积分布在空间可达性等级极好和好的地区,有35.5%的居民和75%的地域面积分布在空间可达性等级不理想的地区。(3)兰州市平日医疗资源配置空间差异明显。需求角度下门诊服务无法满足大多数居民的需求,供需不平衡较严重的地区集中在永登县和榆中县;住院服务可以满足大多数居民的需求,供需不平衡现象出现在永登县城区域;兰州市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开放的医疗资源在甘肃省和兰州市发病率情景下可以满足需求,在武汉市和湖北省发病率情景下存在供需不平衡现象。供给角度下等级医院门诊服务供需不平衡比例超过80%,大多数基础医疗设施可以达到供需平衡;住院服务供需不平衡现象主要体现在二级医院。医疗资源配置城乡同样存在较大差异。(4)兰州市医疗资源按人口分配公平,按地域面积分配不公平。床位资源按人口分配的基尼系数是0.1830,卫生技术人员资源按人口分配的基尼系数是0.2461,床位数按地域面积分配的基尼系数是0.6106,卫生技术人员数按地域面积分配的基尼系数是0.6080,由基尼系数分析,医疗资源按人口分配城乡差异较小,按地域面积分配城乡差异较大。(5)交通拥堵对院前急救服务可达性有影响。高峰时期居民获取院前急救服务所需平均时间和最长时间比平峰状态下分别增加10.6%和14%。(6)兰州市急救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急救站点分布过于集中,各站点之间形成的服务区重叠面积大。

蔡明明[7](2020)在《中国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及其影响因素》文中认为社会经济进步带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问题的重视,使得中国近年来就医问诊量大幅度提高,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愈发难以满足居民的日常就医服务需求。具体来说,医疗卫生资源作为具有资源竞争性和一定距离以外服务对象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其空间分布的便捷性、公平性与合理性极大的影响着居民日常生活就医需求的满足程度。在快速城镇化、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需要充分把握我国城市与农村人口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与当地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关系的现状。同时,由于地形复杂多样、不同区域的地方特色鲜明,使得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一定程度受地缘因素的影响。因此,为引导缩小区域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平衡的现象,在分析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需要探讨各地区供需矛盾差异背后隐含的地缘影响因素,辅助各地精准解决各地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本文基于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模型,综合考虑不同等级医疗卫生设施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从宏观—中观—微观多地理尺度的视角对我国博台线两侧半壁国土—八大综合经济区—省级—县级四个地理尺度的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和分布公平性进行测度与分析。在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OLS和GWR回归模型对我国各地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挖掘不同地区影响因素的异同性。然后,结合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对比各地区城市与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特征,并将城市用地划分为不同用地结构和将农村用地划分不同地形结构,探讨不同类型城市与农村用地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的差异,分析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的城乡二元结构。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整体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呈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特征。医疗卫生资源与人口分布匹配性较高的地区,其各级医疗卫生资源供给能力也较高,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性存在于整个医疗卫生体系中。部分地区人口和医疗卫生机构分布虽皆较为密集但存在一定的不匹配性,造成当地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水平较低。(2)博台线的划定有利于缓解我国东北与西南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平等,缩小区域间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差异。(3)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人均公共财政支出、土地与人口城镇化水平、平均坡度对我国各地区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的影响强度大于地均GDP和平均高程,其中大部分地区土地与人口城镇化率对可达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4)部分地区由于城镇化尚不完善,基本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不足,使得当地城市居民服务可达性低于农村居民。各地区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差异的大小受邻近地区城市与农村用地分布影响。公共管理与居住用地混合以及商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混合的城市用地内,居民就近就医便捷度较高。部分农村地区与城市相隔较远,自身医疗卫生条件不足,使得居民整体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较低。此外,随着海拔的升高,农村居民整体平均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逐渐降低。从整体上来说,博台线两侧区域的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特征差异较小,与西南半壁相比,东北半壁地区的可达性水平整体偏低且各地区间差异较大。国家政府应该鼓励发展东北半壁医疗卫生服务产业,以博台线为重要区域战略发展基准线,平衡地区间发展,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同时,结合我国对有限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制度,重点提高人口密度高,但人口分布与医疗卫生资源分布失配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并带动人口密度低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满足居民基本就医需求。本文研究成果可以辅助对我国各地医疗卫生资源与人口分布匹配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把握,为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从社会、经济和自然的不同方面着手解决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尉大为[8](2020)在《广义相加模型在北京市气象因素与救护车出车次数关联性研究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北京市2016年3月—2019年2月救护车出车次数以及同期的气象因素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探讨广义相加模型在气象因素与救护车出车情况的关联性研究中的应用,从而为相关医疗急救资源的配置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http://wjw.beijing.gov.cn)、北京急救中心网站(http://www.beijing120.com/),收集2016年3月—2019年2月每周的救护车出车情况;从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网(http://data.cma.cn/)获取北京市2016年3月—2019年2月的日气象观测数据,统计指标主要包括平均气压(hPa)、平均最高气压(hPa)、平均最低气压(hPa)、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日温差(℃)、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m/s)、平均日照时数(h)、平均地表温度(℃)、平均最高地表温度(℃)、平均最低地表温度(℃)。利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和Microsoft Excel 2016对救护车出车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数据整理、描述性分析、绘制时间序列图、曲线拟合;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气象因素与救护车出车次数间的相关性;利用R 3.5.2软件构建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气象因素与救护车出车次数的关联程度。结果:1.北京市2016年3月—2019年2月救护车出车次数的整体趋势是逐渐上升的,该段时间内急救中心共发出急救车1141627次,同期因五种疾病(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外伤、消化系统疾病)共派出救护车出车次数共有626593次,占救护车总出车次数的54.89%,其中五种主要疾病内部的占比分别为外伤(27.99%)、心血管病(24.37%)、脑血管病(20.86%)、呼吸系统疾病(13.40%)、消化系统疾病(13.38%);同期平均气压约1000hPa,平均气温、平均地表温度最高约35℃;最低约0℃,平均日温差基本稳定在5℃-15℃之间,平均相对湿度约50%,平均风速基本稳定在2m/s,平均日照时数约7h。2.2016年3月—2019年2月,外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的救护车出车次数相对较高,外伤、消化系统疾病的救护车出车次数与平均气温、平均地表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呈正相关;而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救护车出车次数与平均气温、平均地表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3.气象因素分别在不同的滞后周期对于各种疾病有着不同的滞后效应影响。滞后一周时,平均气温小于5℃和高于25℃,救护车出车有增加的趋势,滞后一周平均气温对于救护车总出车次数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即RR=0.20%(95%CI:0.03%-0.37%);平均相对湿度在低于40%和高于60%,救护车出车次数呈现增加较多的趋势,滞后一周平均相对湿度对于救护车总出车次数的RR=0.11%(95%CI:0.04%-0.18%)。平均气压在高于1020hPa对心血管病造成的影响更大且呈正相关,而改变量无统计学意义。滞后一周,平均气温在5℃以下,随着气温的降低,心血管病的救护车出车次数有增加的趋势;同时高于25℃,随着气温的增加,救护车出车次数有升高的趋势,滞后一周平均气温对于心血管病救护车出车次数的RR=0.66%(95%CI:0.31%-1.00%)。结论:1.北京市气象因素与救护车出车次数的相关性较密切,以气压、气温、相对湿度等影响较为显着。2.2016年3月—2019年2月北京市因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外伤派出的救护车出车次数较多。3.基于广义相加模型发现不同气象因素在当周、滞后1周、滞后2周造成疾病的救护车出车次数的改变量也不同,广义相加模型在气象因素与救护车出车次数关联性研究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詹娟[9](2019)在《昆明市医养结合养老项目PPP模式应用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加剧,增加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但是,现阶段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资金筹集渠道单一、监督评估机制匮乏、专业人员不足等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另外,现阶段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光靠政府部门来推动公办医养结合养老,不足以满足养老市场的需求,所有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着养老事业产业的发展。医养结合养老项目对资源提供的需求范围广、对参与经营方的专业要求高及资金需求量大等条件,导致其如果单独靠政府部门的支持,项目推进效率低,很难满足现实的养老需求和完成规划目标的标准。因此,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吸引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来兴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采用政府、公办、民营三方合作(PPP)的模式,已被证实不仅可以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强化政府的监管力度、降低财政支出,同时,还能让社会资本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促进多种生产要素作用的发挥,最重要的是能满足老年人口增长的需求,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实现“多赢”局面。昆明作为一个自然气候宜人、区位优势明显、人文气息浓厚的城市,发展医养结合养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结合医养结合养老在昆明市城市发展中的战略意义,通过对昆明市在医养结合养老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引入PPP模式的应用现状、条件成熟度、PPP模式介入的优势及对养老市场的支撑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借鉴PPP模式来加快推进昆明市医养结合养老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对其提出对策建议。对昆明市医养结合养老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社会意义。

傅求妹[10](2019)在《湖泊资源背景下的旅游小镇开发模式研究 ——以云南抚仙湖海口镇概念性旅游规划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带薪假期的延长,旅游正逐渐从简单的观光模式向休闲度假模式转变。湖泊旅游与旅游小镇都是休闲度假产品的重要形式,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湖泊旅游的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同时,旅游小镇作为城镇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成为研究热点。因此,如何提升湖泊旅游与旅游小镇的档次,转变湖泊旅游与旅游小镇发展模式成为摆在我国旅游业发展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分别从研究湖泊旅游资源与旅游小镇的特点入手,分析了湖泊旅游与旅游小镇的几种开发模式,对国内国外较有影响的旅游规划理论以及湖泊旅游与旅游小镇的研究成果作了概述。本文将云南省抚仙湖海口镇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抚仙湖的自然环境与区位交通等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接着对抚仙湖流域内的内旅游资源进行调研归类,分析了当前抚仙湖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以及提出解决思路,然后再将前文的研究结果运用到海口镇的旅游开发中。本论文通过对湖泊旅游与旅游小镇的综合分析,总结在保护湖泊资源的前提下,如何对旅游小镇进行旅游开发提供建议与对策。

二、云南省急救中心的现状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南省急救中心的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驱动力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山地旅游成为新的旅游业发展业态之一
        1.1.2 山地景区是发展山地旅游的主要载体
        1.1.3 玉龙雪山景区发展较快但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
    1.2 文献综述
        1.2.1 山地旅游研究
        1.2.2 旅游发展驱动力研究
        1.2.3 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研究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山地旅游及山地景区
        2.1.2 旅游驱动力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旅游推—拉理论
        2.2.2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2.3 旅游供需理论
第3章 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驱动因子识别与判定
    3.1 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概况
        3.1.1 景区基本概况
        3.1.2 旅游发展历程
    3.2 旅游发展驱动因子分析
    3.3 驱动因子指标体系的筛选与构建
        3.3.1 专家意见征询过程
        3.3.2 结果分析
    3.4 驱动因子指标阐释
第4章 玉龙雪山景区旅游驱动力变化研究
    4.1 旅游动力系统分析
        4.1.1 推力系统分析
        4.1.2 引力系统分析
        4.1.3 支持系统分析
        4.1.4 媒介系统分析
    4.2 旅游驱动力变化
        4.2.1 经济发展驱动力
        4.2.2 市场需求驱动力
        4.2.3 政府政策驱动力
        4.2.4 旅游资源驱动力
        4.2.5 旅游产品驱动力
        4.2.6 旅游交通驱动力
        4.2.7 旅游环境驱动力
        4.2.8 传媒传播驱动力
        4.2.9 旅游管理驱动力
    4.3 不同发展阶段的旅游驱力变化
        4.3.1 旅游发展阶段划分
        4.3.2 不同发展阶段旅游驱动力变化
第5章 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驱动力评价
    5.1 旅游发展驱动力综合评价
        5.1.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5.1.2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5.1.3 评价权重确定
        5.1.4 旅游发展驱动力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5.1.5 评价方法与指标赋分标准
        5.1.6 问卷调查与数据评价分析
        5.1.7 评价结果与分析
    5.2 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驱动力的优化
        5.2.1 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驱动力存在问题分析
        5.2.2 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驱动力优化对策
第6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驱动因子指标筛选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 B 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驱动力变化研究——旅游管理人员调查问卷
附录 C 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驱动力评价指标专家调查问卷:权重打分
附录 D 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驱动力评价——游客调查问卷
附录 E 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驱动力评价——旅游管理人员调查问卷
附录 F 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驱动力评价——专家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刑法第114条、第115条中“其他危险方法”司法认定口袋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其他危险方法”司法认定的口袋化
    2.1 “其他危险方法”司法认定的口袋化现状
    2.2 “其他危险方法”司法认定口袋化的具体表现
        2.2.1 涵盖领域过于宽泛
        2.2.2 危险方法判断随意
第3章 “其他危险方法”司法认定口袋化的成因
    3.1 “公共安全”的界定模糊
        3.1.1 学界理解存在争议
        3.1.2 实务适用存在偏差
    3.2 “危险”的判断存在误区
        3.2.1 判断资料上的误区
        3.2.2 判断时点上的误区
        3.2.3 判断基准上的误区
    3.3 “其他危险方法”的解释规则各异
第4章 “其他危险方法”司法认定口袋化的消解
    4.1 界定“公共安全”的合理范围
        4.1.1 界定“公共”的范围
        4.1.2 界定“安全”的范围
    4.2 明晰“危险”的判断标准
        4.2.1 明晰判断资料的选择
        4.2.2 明晰判断时点的确定
        4.2.3 明晰判断基准的立场
    4.3 遵循同类解释规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全国被认定为“其他危险方法”一审案件统计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3)遵义市主城区院前急救资源配置及资源利用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与建议
6.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附录 4
致谢
作者简介

(4)消防救援应急联动能力提升研究 ——以昆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第一节 消防救援机构的演进
        一、消防救援机构变迁
        二、消防救援机构的职责
    第二节 基本概念
        一、消防救援
        二、应急联动能力
        三、消防救援应急联动
    第三节 基本理论
        一、协同治理理论
        二、无缝隙政府理论
        三、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第二章 昆明市消防救援应急联动现状
    第一节 昆明市消防救援支队介绍
        一、昆明市消防救援支队简介
        二、昆明市消防救援支队的职责
        三、昆明市消防救援灾情类别
    第二节 消防救援应急联动的方式
        一、纵向联动
        二、横向联动
        三、交叉联动
    第三节 昆明市消防救援支队应急联动的成效
        一、组建专业救援队伍
        二、建立联动组织
        三、制定救援方案
        四、搭建合作平台
第三章 昆明市消防救援应急联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昆明市消防救援应急联动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联动难成合力
        二、应急联动信息形成“孤岛”
        三、应急联动难以规范化
        四、应急联动消防安全知识宣传不到位
        五、应急联动难以保留人才
    第二节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联动机制不健全
        二、网络信息化问题突出
        三、操作程序不规范
        四、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力度不够
        五、人员思想情绪不稳定
第四章 应急联动国内外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外经验借鉴
        一、国外纵向联动借鉴
        二、国外横向联动借鉴
        三、国外交叉联动借鉴
    第二节 国内经验借鉴
        一、国内横向联动借鉴
        二、国内交叉联动借鉴
第五章 提升消防救援应急联动能力的具体对策
    第一节 完善消防救援应急联动机制
        一、完善并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二、抓应急预案的修编演练机制
        三、加强应急联动机制的管理工作机制
        四、加强救援组织间的演练机制
        五、设立专项应急联动资金
        六、完善并健全信息沟通机制
    第二节 充分运用先进技术
        一、运用先进技术监测监控
        二、运用先进技术预测预警
        三、利用网络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四、利用互联网进行监督
        五、消防管理引进先进技术
    第三节 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一、做好重点单位相关信息的登记
        二、检查各单位的应急预案
        三、建立消防安全预警网络
        四、加强联谊合作
        五、加强消防宣传工作
    第四节 加强消防知识的宣传及培训
        一、加强消防安全的宣传工作
        二、加强应急救援的学习及培训
    第五节 建立培养人才管理机制
        一、积极开展思想教育
        二、保留技术骨干力量
        三、加强人才的培训工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收缩城市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医疗建筑策划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3 乡镇医疗设施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调查对象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规划布局分析
    2.1 本章研究目的
    2.2 人口收缩地区医疗设施现状分析
        2.2.1 国内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以江苏省常州市、安徽省明光市为例
        2.2.2 日本人口收缩地区医疗设施现状分析——以石川县金泽市、南加贺二次医疗圈为例
        2.2.3 比较研究
    2.3 乡镇卫生院现状布局评价——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2.3.1 运用算法及其原则
        2.3.2 运用于常州市乡镇医疗设施规划选址分析
        2.3.3 分析结果
        2.3.4 人口收缩与乡镇卫生院布局之间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现状分析
    3.1 本章研究目的
    3.2 国内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建筑现状——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3.2.1 概况
        3.2.2 相关指标及政策
        3.2.3 功能设置
        3.2.4 原始功能与需求功能间的差异
        3.2.5 建筑平面及面积指标分析
        3.2.6 乡镇卫生院功能与面积指标小结
    3.3 日本人口收缩地区医院建筑现状——以二次医疗圈地域医疗支援医院为例
        3.3.1 概况
        3.3.2 功能设置
        3.3.3 建筑平面及面积指标分析
        3.3.4 日本地域医疗支援医院在人口收缩区域所承担的作用分析
    3.4 比较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乡镇卫生院建筑的策划方法
    4.1 本章研究目的
    4.2 策划目标的确定
    4.3 数据收集与分析
    4.4 策划战略的确定
        4.4.1 考虑影响因素优先级
        4.4.2 选址策划
        4.4.3 规模策划
        4.4.4 功能策划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今后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目录
    附录A 问卷
    附录B 常州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明细表
    附录C 国内4所乡镇卫生院基本资料
    附录D 日本4所地域医疗支援医院基本资料
    附录E 患者问卷调查
    附录F 文献研究动向

(6)兰州市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及资源配置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医学地理学
        1.2.2 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
        1.2.3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公平性
        1.2.4 急救医疗服务及资源配置优化
        1.2.5 国内外研究进展评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2.2 社会经济人口概况
    2.3 交通概况
第三章 数据与方法
    3.1 研究数据
    3.2 研究方法
        3.2.1 平日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的计算
        3.2.2 平日医疗资源空间配置供需关系的计算
        3.2.3 平日医疗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价
        3.2.4 急救医疗服务的可达性评价和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评价
        3.2.5 急救医疗资源的配置优化
第四章 兰州市平日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及影响因素和医疗资源配置分析
    4.1 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分析
        4.1.1 医疗服务可达性的空间差异
        4.1.2 医疗服务可达性的城乡差异
        4.1.3 医疗服务可达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4.2 平日医疗资源配置分析
        4.2.1 平日就医便捷性分析
        4.2.2 需求角度医疗资源供需关系分析
        4.2.3 供给角度医疗资源供需关系分析
        4.2.4 医疗资源配置城乡差异
    4.3 医疗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价
    4.4 小结
第五章 兰州市急救医疗服务可达性和资源配置及优化分析
    5.1 兰州市院前急救可达性分析
        5.1.1 兰州市院前急救现状
        5.1.2 院前急救可达性结果
    5.2 交通拥堵对院前急救可达性的影响分析
    5.3 急救医疗资源配置合理性分析
    5.4 急救医疗资源区位配置优化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建议
    6.3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中国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本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研究
        1.2.2 医疗卫生资源分布公平性评价
        1.2.3 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1.2.4 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与用地结构分异
    1.3 研究意义与目标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与方法概述
    2.1 基础理论
        2.1.1 准公共产品理论
        2.1.2 城市人理论
        2.1.3 中国区域发展均衡线——博台线
    2.2 相关概念
        2.2.1 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与公平性
        2.2.2 城乡用地地域划分
    2.3 研究方法
        2.3.1 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计算——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
        2.3.2 医疗卫生资源公平性评价——基尼系数与泰尔指数
        2.3.3 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热点分析与层次聚类分析
        2.3.4 医疗卫生资源影响因素分析——典型相关性与空间计量回归分析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预处理
    3.1 研究区概况
    3.2 数据预处理
第四章 中国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与公平性分析
    4.1 县级行政区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与公平性分布特征
    4.2 博台线两壁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与公平性分布特征
    4.3 综合经济区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与公平性分布特征
    4.4 省级行政区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与公平性分布特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影响因素分析
    5.1 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5.1.1 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与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5.1.2 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与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特征分异分析
    6.1 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特征
    6.2 城市用地结构分异下的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特征
    6.3 农村地形结构分异下的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特征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情况
致谢

(8)广义相加模型在北京市气象因素与救护车出车次数关联性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救护车出车资料
        2.1.2 气象资料
    2.2 方法
        2.2.1 数据处理
        2.2.2 Poisson分布
    2.3 统计建模
        2.3.1 广义相加模型
        2.3.2 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
        2.3.3 广义相加模型在R软件中的实现
3 结果
    3.1 北京市救护车出车次数的情况概述
    3.2 北京市救护车出车次数季节性描述
    3.3 北京市气象因素描述性统计分析
    3.4 北京市气象因素与疾病救护车出车次数关系时序图
    3.5 北京市气象因素与救护车出车次数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
    3.6 北京市气象因素对救护车出车情况的影响
        3.6.1 救护车总出车次数与时间、气象因素的曲线拟合
        3.6.2 救护车出车次数气象因素的滞后效应关系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实践报告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昆明市医养结合养老项目PPP模式应用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基本方法
    第四节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五节 医养结合养老PPP模式的相关研究基础
第二章 昆明市医养结合养老的意义、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昆明市医养结合养老的战略意义
    第二节 昆明市医养结合养老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 昆明市医养结合养老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昆明市医养结合养老PPP模式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三章 昆明市医养结合养老引入PPP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 昆明市医养结合养老实行PPP模式的必要性
    第二节 昆明市医养结合养老实行PPP模式的前提
    第三节 昆明市医养结合养老实行PPP模式的政策环境
    第四节 昆明市医养结合养老实行PPP模式的社会资本分析
第四章 昆明市医养结合养老实行PPP模式的构建和应用分析
    第一节 昆明市医养结合养老项目实行PPP模式的构建分析
    第二节 昆明市医养结合养老项目实行PPP模式的试点分析
第五章 对昆明市开展医养结合养老PPP模式的建议与对策
    第一节 将PPP模式应用到医养结合养老中来
    第二节 政府高度重视,建好组织架构,落实政策支持
    第三节 规范从业人员准入,加强人才培养
    第四节 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第五节 健全指导管理服务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附件
参考文献
致谢

(10)湖泊资源背景下的旅游小镇开发模式研究 ——以云南抚仙湖海口镇概念性旅游规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1.1.2 建设旅游小镇的意义重大
        1.1.3 湖泊水环境均呈恶化趋势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范围
    1.4 研究内容
    1.5 相关概念
        1.5.1 旅游小镇相关概念
        1.5.2 旅游小镇的特点
        1.5.3 湖泊旅游相关概念
        1.5.4 湖泊旅游资源的类型
        1.5.5 湖泊旅游资源的特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2.1 旅游开发模式相关理论
        2.1.1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1.2 旅游地空间竞争理论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国内外湖泊旅游开发相关研究
        2.2.1 国内湖泊旅游开发相关研究
        2.2.2 国外湖泊旅游开发相关研究
    2.3 国内外旅游小镇开发相关研究
        2.3.1 国内旅游小镇开发相关研究
        2.3.2 国外旅游小镇开发相关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湖泊资源背景下的旅游小镇开发模式探讨
    3.1 湖泊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1.1 湖泊生态环境恶化,污染源多
        3.1.2 过渡开发导致湖泊面积减少
        3.1.3 湖滨景观设计不合理
        3.1.4 湖泊旅游开发模式滞后
        3.1.5 湖泊旅游与周边城镇的互动弱
    3.2 旅游小镇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2.1 旅游小镇与当地居民互动缺失
        3.2.2 对生态重视不够,环保意识较差
        3.2.3 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吸引力不够强
        3.2.4 旅游开发资金紧缺
        3.2.5 相关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低
    3.3 湖泊资源背景下的旅游小镇开发原则
        3.3.1 生态安全和修复原则
        3.3.2 系统性开发原则
        3.3.3 区域功能分异原则
        3.3.4 特色化开发原则
        3.3.5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
    3.4 湖泊保护背景下的旅游小镇开发模式
        3.4.1 从开发主体的角度
        3.4.2 从旅游小镇依托要素角度
        3.4.3 从旅游小镇开发结构的角度
    3.5 国内案例分析
        3.5.1 乌镇
        3.5.2 千岛湖
        3.5.3 湖州太湖
        3.5.4 小结
    3.6 国外案例分析
        3.6.1 新西兰皇后镇
        3.6.2 日本琵琶湖
        3.6.3 小结
第四章 湖泊资源背景下的旅游小镇开发模式实践
    4.1 抚仙湖周边景区开发现状分析
        4.1.1 地区概况
        4.1.2 区位交通
        4.1.3 抚仙湖旅游发展历程
        4.1.4 抚仙湖客源市场分析
        4.1.5 区域湖泊类旅游资源竞合分析
        4.1.6 抚仙湖周边景区旅游资源对比
        4.1.7 抚仙湖周边主要景区开发模式分析
        4.1.8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4.2 前期资料收集与整理
        4.2.1 海口镇概况
        4.2.2 上位规划分析
        4.2.3 现状分析
        4.2.4 旅游资源分析
        4.2.5 海口镇旅游开发SWOT分析
    4.3 湖泊资源背景下的旅游小镇开发模式的应用
        4.3.1 开发理念
        4.3.2 项目定位
        4.3.3 开发模式
        4.3.4 旅游产品策划
        4.3.5 从新旅游发展六要素角度拓展旅游业态
        4.3.6 方案设计
        4.3.7 多维度贯彻环保理念
    4.4 后期运营
        4.4.1 以市场为导向,整合产业链
        4.4.2 全要素导入服务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图片索引

四、云南省急救中心的现状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驱动力变化研究[D]. 赵建平.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刑法第114条、第115条中“其他危险方法”司法认定口袋化研究[D]. 沈梦瑶. 湘潭大学, 2020(02)
  • [3]遵义市主城区院前急救资源配置及资源利用现况调查[D]. 谢建雷.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4]消防救援应急联动能力提升研究 ——以昆明市为例[D]. 郭鑫志.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5]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D]. 张宁芮. 东南大学, 2020(01)
  • [6]兰州市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及资源配置分析研究[D]. 许婉彤. 兰州大学, 2020(01)
  • [7]中国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及其影响因素[D]. 蔡明明. 武汉大学, 2020(04)
  • [8]广义相加模型在北京市气象因素与救护车出车次数关联性研究中的应用[D]. 尉大为.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9]昆明市医养结合养老项目PPP模式应用及对策研究[D]. 詹娟. 云南大学, 2019(02)
  • [10]湖泊资源背景下的旅游小镇开发模式研究 ——以云南抚仙湖海口镇概念性旅游规划为例[D]. 傅求妹.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云南省急救中心现状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