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

论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

一、浅谈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论文文献综述)

王柳[1](2021)在《青海省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5G时代已然到来。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运用到教育领域以期待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信息化时代国际视野,发展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教育变革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地理学科表现尤为明显。教师作为中小学生的引领者,其教学能力高低就决定了未来中国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本研究调查青海省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并从总体性、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性三方面提出教师能力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青海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总体呈中等水平,但在信息化教学管理和技术知识(TK)维度均值较低,以至于在教学中营造吸引学生积极投入的学习氛围是比较困难的。(2)青海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不同学历、教龄和学校类型群体中分别存在差异且此差异具有显着性,而在性别和受教类型中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学历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态度与意识、技术知识(TK)和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表现相对更好;优质学校教师通常信息化教学准备能力更强,而在技术知识(TK)和地理学科内容知识(CK)维度没有明显优势;教龄长的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态度和意识普遍较低,但对教学法知识(PK)、地理学科内容知识(CK)和地理学科教学法知识(PCK)的掌握好。(3)影响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键要素是信息化教学评价和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整合技术的地理学科教学法知识是信息化教学知识的重要要素,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深刻影响着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与应用能力。针对青海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提出保持对信息化教学的认可、处理好传统和信息化教学的关系、依据现有资源探寻适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改变现有仅培训缺考核的现状模式的总体性提升策略。再针对青海高中地理教师不同群体现状提出针对性策略,最后以“河流地貌发育”内容的信息化教学为例,为青海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提供现实参考。

张馨予[2](2021)在《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理学科是一门与自然环境、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良好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是学生正确认识地理事物、探究地理现象的坚实基础,更是形成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因涵盖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为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提供有力技术支持。然而,在教学中该能力培养仍受多方面的条件制约,例如,教师对空间认知理解不深入、对培养策略不明确等。为此,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构成、培养现状、教学策略、教学设计及其实施效果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地理空间认知概念与构成维度进行分析与界定,将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在空间认知过程基础上划分为地理空间感知能力、地理空间记忆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并梳理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功能,包括GIS空间分析与模拟演示功能、RS地理要素研究功能、GPS空间定位功能、数字地球信息、网络、全球化特征。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对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水平、培养现状进行研究,使用统计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第一,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地理空间感知能力强于空间记忆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最弱。且学生该能力水平与成绩大体呈正相关。第二,教师认可地理信息技术的培养有效性,但在教学设计中对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基础差异等因素存在忽视。第三,教师更倾向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辅助培养教学,但实际掌握情况不佳,每种技术掌握人数均低于50%。第四,时间与能力不足是阻碍教师的主要因素。再次,针对调查现状提出包括,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辅助理解地理空间事物、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辅助理解地理抽象概念、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辅助理解地理发展过程在内的教学策略。并设计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实施步骤图,依据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最后,采用组间前后测对比法对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测评,发现地理信息技术能有效提高地理空间认知能力,且在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方面最有效。并通过测评反思,进一步强调教师具备鉴别与挖掘地理空间认知知识、熟练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娜仁花[3](2021)在《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地理知识分析及其教学案例设计 ——以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为例》文中指出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因素,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习俗、行为规范、价值观等文化因素影响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新课程的背景下英语教学也开始注重学科融合。本文分析小学英语人教版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设计地理知识辅助小学英语的教学案例,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全面化推进打好基础。通过案例分析,找出教学问题,并吸取教训,探索适合小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多向思维,进而提升学生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丰富教师对小学英语教材中地理知识的认知,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明确教师教案及执教方向,提高教师整合、重组并生成教学内容的能力,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本文以义务教育人教版PEP英语教材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借鉴国内有关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作为依据,运用案例分析法对筛选出的5个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设计策略,设计出5个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再实施自己的案例并加以反思,以经验总结法、实践研究法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对比之前的教学案例,学生更向往现在的教学方式,老师不会一味的讲解,而鼓励和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探索,注重学科融合,融入简单的地理知识、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意识,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开拓视野,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综合素养。得出以下结论:小学英语教材中蕴含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季节与天气、地球运动、时差、地形地貌等多个方面。本文中用表格和思维导图整理出来,统计后涉及到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地理演变等4种类型;本文中设计了5份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实施后得出结论,英语课堂融入地理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各种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其中的地理知识能帮助解读教学内容,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也能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作者通过案例分析和亲自实施案例,就如何设计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辅助地理知识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问题,从设计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呈现教学过程及选择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依据课程标准,升华教学目标;结合小学科学课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利用拓展环节和课外活动,做延伸和补充;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话题,创设情景;借助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的6个策略。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李采[5](2020)在《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研究》文中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与地区在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我国2014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并修订学科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2018年教育部正式颁布《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标志着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开始。此后,围绕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与落实途径、地理核心素养下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评价方式等变革的研究如火如荼地展开。过去,教师多依照教材的“单元”和“课时”开展教学活动,2019年崔允漷教授在其《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文中提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促使传统‘单元’和‘课时’教学转变为大单元教学”这一观念。受其启发,笔者在教育实习期间进行了相关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并以格式塔心理学、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杜威经验主义理论、现代教学理论及学科核心素养等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等关键内容的内涵、特征与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调查研究法了解现阶段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现状,发现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策略、大单元教学设计等认知不足,更缺乏实践,故将大单元教学与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建议相结合,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策略;通过案例研究法,结合黑龙江省使用的2003版地理课程标准和2004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材,进行的“水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并在实习班级进行实验教学,得出大单元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基于2017版地理新课标和2019版地理新教材,以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大气”大单元、中图版地理必修二“聚落”大单元为例,进行了大单元教学案例设计,以期为一线教师开展大单元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刘如月[6](2020)在《高中地理主题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普遍趋势及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使教师开始基于课程整合的视角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主题教学是以确定一个主题贯穿课堂始终,依托主题构建问题脉络,创设有效情境,设计主题活动整合课本内外相关知识,最终达到学生围绕主题形成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主题教学以其整合性、系统性成为课程整合的重要方式之一,大批一线教师己经开始在地理教学中使用“主题学习”“主题探究”“专题探究”等不同的主题教学形式来组织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因此,将主题教学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究。文章首先对主题教学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建构主义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地理教学论为基础,然后对“主题教学”“地理主题教学”进行概念界定,并总结出地理主题教学的四个特征,即地理性、整合性、发展性、实践性,作为后文研究的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文章以郑州市Y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和该校七位高中地理教师以及“高中地理教师交流群”和“蓝月亮地理教师交流群”等部分一线地理教师为调查对象,对主题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调查,以调查数据为理论支撑,分析目前地理主题教学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教师对地理主题教学了解不够且应用较少;教师在地理主题教学中存在主题选择、内容整合、创设情境、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困难;广大教师认为主题教学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地理主题教学前景持积极态度。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地理主题教学的主题教学目标、主题教学内容、主题课堂实施、主题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地理主题教学的应用策略:主题是主题教学的核心,本研究首先探讨了地理主题如何确定,包含主题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确定两个方面的内容;主题内容的整合部分,分别探讨了主题内容的选择原则及如何整合教学内容两个方面的内容;主题教学组织实施过程包括建构问题结构、创设地理情境、主题设计活动三个方面,三者共同构成围绕主题展开的教学过程整体;在主题教学评价部分,主要探讨了地理主题教学应坚持主题的切合性、整合性、主体性原则,并给出几种主题教学评价方式作为参考。根据提出的地理主题教学应用策略,文章在对人教版必修2“商业区位因素”及必修3“地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的基础上,选取“利用‘3S’进行商业区位选择”作为主题教学案例,以星巴克咖啡厅的选址设置情境,进行活动设计,给出地理主题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步骤。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丰富了主题教学理论,充实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并在文章第四部分创新性提出的主题选择策略、教学内容选择与整合策略、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策略,四个过程相互联结,力图厘清地理主题教学的操作步骤,为一线教师地理主题教学应用提供思路和参考。

吕俊思[7](2020)在《高中地理优质课堂中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实现优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历来的追求之一,而打造优质课堂是达成优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地理优质课堂教学中,教学资源担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资源是否有效利用直接影响着地理优质课堂的教学效果。对地理优质课堂中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研究,从而学习与改善地理教学资源的利用方法,优化地理课堂教学,也促进着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主要采用课堂观察的方法对地理优质课堂教学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基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个不同的教学内容,从教学资源筛选-整合-呈现的利用逻辑出发,分别对不同的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资源利用的定量与定性分析,从而总结出地理优质课堂中教学资源利用的现状,并针对其中地理优质课堂中教学资源利用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与原因分析,提出优化教学资源利用的对策。通过数据分析与总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教学中在资源的数量类型、资源的整合、资源的呈现和资源利用效果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共性,但由于不同教学内容的性质差异,其在教学资源的利用的各个环节上也都存在着许多的差异性。第二,不同教学内容的地理优质课堂虽然总体都比较优质,但在教学资源利用上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1)地理教学资源数量较多,存在堆砌感;(2)对学生和乡土生活资源利用不足,存在距离感;(3)地理教学资源机械整合,存在割裂感;(4)地理教学资源呈现方式传统,存在局限感。第三,针对地理优质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优化策略,比如说:(1)深入挖掘地理教学资源的多重价值和功能;(2)重视并发挥人力教学资源的独特作用;(3)教师团队协作开发乡土资源和生活资源;(4)利用多重地理教学资源打造教学合力;(5)提升教学资源意识与开发利用技能,等等。本研究从教学资源利用的角度研究地理优质课堂,创新了地理优质课堂的研究视角。而且研究从地理教学资源利用的具体逻辑过程出发,基于不同教学内容构建了全新的观察分析框架,这创新了教学资源利用研究的具体研究内容,为教学资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

陈曦[8](2020)在《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数字时代的到来,转变了国内外人才培育标准,信息素养成为一项重要指标。在高中地理学科中,信息技术尤其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地位得到显着提升。教师作为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因素,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关键所在。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以适应数字时代的新要求。就国内外现有研究来看,地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并未受到重视。本研究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号召,着眼于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期为信息化教学研究学科化、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能力培养科学化提供依据和参考。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首先,通过文献综述与国内外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关标准的翻译和分析,提取能力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教师访谈获取的可能影响因素,构建了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及影响因素模型;其次,根据构建的模型自编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量表,进行试测,依据回收数据进行了项目分析、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验证了模型的适切性和问卷的信效度;再次,在上海市范围内进行问卷的正式施测,并对回收数据进行总体分析、组群差异分析及影响因素差异分析;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五点提升策略。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构建的包含信息化地理教学理念、信息化地理教学操作能力、信息化地理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地理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地理教学评价能力和信息化地理教学专业发展能力六个一级维度,34个二级观测指标以及学校信息化教学硬件环境、技术资源使用频率、参与培训频率、获奖或示范课经历和自我效能感五个可能影响因素的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及影响因素模型比较符合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化能力需求,具有合理性和可靠性,自编量表的信效度较高。二、上海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存在意识与能力明显脱节的“两张皮”现象,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信息化教学能力整体和各一级维度在性别、教龄、职称、学历变量上呈现不同程度差异表现。不同专业的地理教师不存在显着差异。五个预设的可能影响因素均对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技术资源使用频率、参与信息化教学培训频率和自我效能感三个影响因素尤为显着。三、基于以上,本研究提出“增强技术信心,提高使用频率”、“完善硬件环境,激发主动探索”、“优化培训机制,满足培养需求”、“拓宽教研渠道,促进资源共享”、“建立评价体系,增加展示机会”五点提升策略。

宋雪[9](2020)在《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实践研究》文中提出《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要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实现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也要求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支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情况不太理想。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试图进行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即从深度融合的内涵与本质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深度融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并据此进行深度融合原则与策略的分析。然后,纵览大量案例,从实践出发,构建深度融合的一般路径,并对此路径进行案例应用,以期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提供实践指导。本文首先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对深度融合的内涵和本质进行阐述。其次,设计调查问卷,对教师的认识现状、信息技术的使用现状和具体操作方法以及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对信息技术的认知与评价等进行分析。通过调查结果,笔者认为态度与观念的禁锢、过程与要素的割裂以及自主与参与的缺失是当前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不能深度融合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了促进师生观念的转变、关注学习方式的改进、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等深度融合原则和创设多感官参与的教学情境,促进深度体验;开展项目式学习,保障深度互动;利用信息技术延伸教学时空,转变师生角色等深度融合策略。然后,在分析大量案例的基础上,选择“单元主题”寻找融合点;续写学习目标,呈现学生的学习表现;创设真实的学科情境,展开深度体验;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促进深度拓展;强化深度融合评价体系,保障深度融合有效性是深度融合的一般路径。最后,从深度融合的原则、策略和路径出发,以“常见的天气系统”为例,进行案例应用。

周玉琴[10](2020)在《生成性学习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辅图书评价 ——以必修1湖北配套教辅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高中地理教辅图书是一种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也明确要求学校应该重视校内外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在2018年12月,第一届K12在线教育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中提到在教辅资源百花齐放的今天,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辅资源更应该与时俱进,真正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但现有研究中尚缺乏对高质量地理教辅图书的科学评价标准。因此,开展高中地理教辅图书的相关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成性学习是一种经典而重要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将新内容和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意义建构。学生在使用地理教辅图书进行学习时,这种自然、主动的学习方式便在发生。本研究尝试从生成性学习的视角去构建高中地理教辅的评价标准,通过实证调查与评价,分析其内容编写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可供参考的优化策略。首先,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论述了本研究的背景、意义、思路等,系统梳理了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情况。接着,对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阐述。第三,融合文献分析、共词聚类分析、专家咨询等多种方法,构建了生成性学习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辅图书评价体系和可用于观察评价的量表。第四,开展教师实践性评价,通过教师问卷在湖北省内进行了广泛调查。第五,开展研究性评价,由研究共同体对前期问卷调查中高频使用的高中地理教辅图书进行了聚焦评价。第六,整合教师评价和研究者评价结果,得出高中地理教辅编写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八大优化策略。最后,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创新与不足,以及研究展望。通过两个阶段的评价研究,发现高中地理教辅图书在中学使用非常广泛,但是基于生成性学习视角,能达到高质量水平的地理教辅还很少,在设计思想、内容编制和生成性学习功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教师评价和研究者评价得到的共性问题主要有:在课程目标的生成性要求上,普遍缺乏对地理实践力的设计体现;在地理学科思想生成性培养上,整体设计都非常欠缺;学生较少参与到生成性学习思维导图的设计,不利于思维的生成性发展;生成性学习的地理情境设计新颖度不高,缺乏趣味性和生活性;地理生成性学习的有效学法指导不足,缺乏操作性和具体性;在生成性学习的测评环节,检测环节以“应试试题”为主,缺乏开放性练习,在评价环节,忽视了水平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存在的三点个性问题是:人地协调观作为课程目标的生成性要求之一,在材料中的设计渗透比较浅显;在地理图像的使用中,地理景观图比较缺乏;部分教辅在语言的表达上不够生动具体,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地理生成性学习动机。根据研究发现的问题,结合样本案例深度分析和调查调研意见,提出了以下优化策略:加强问题链的设计,真正走进人地关系本质;精选地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实践过程;彰显地理探索价值,深度挖掘地理学科思想;合理搭配地理图像,启发学生设计思维导图;选择情境与时俱进,联系学生生活地理趣味;细化学法指导内容,做好学法分类和归类;适当融入开放练习,全面发展学生内在素养;兼顾结果过程评价,科学测评学生知识能力。

二、浅谈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论文提纲范文)

(1)青海省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青海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问卷编制与发放
    第一节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设计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三维能力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知识评价方法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维度和题项视角
    第二节 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题项设计
    第三节 青海省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预调查
        一、预调查问卷信度检验
        二、预调查问卷效度检验
        三、预调查问卷讨论与修改
    第四节 青海省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正式调查
        一、问卷数据来源
        二、问卷信效度检验
        三、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
第三章 青海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第一节 青海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整体水平分析
        一、信息化教学三维能力整体水平分析
        二、信息化教学次维能力整体水平分析
        三、信息化教学能力各题项整体水平分析
    第二节 青海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群体水平分析
        一、信息化教学能力性别群体差异水平分析
        二、信息化教学能力学历群体差异水平分析
        三、信息化教学能力教龄群体差异水平分析
        四、信息化教学能力受教类型群体差异水平分析
        五、信息化教学能力学校类型群体差异水平分析
    第三节 青海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群体差异显着性分析
        一、信息化教学能力性别群体差异显着性分析
        二、信息化教学能力学历群体差异显着性分析
        三、信息化教学能力教龄群体差异显着性分析
        四、信息化教学能力受教类型群体差异显着性分析
        五、信息化教学能力学校类型群体差异显着性分析
    第四节 青海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关性分析
        一、信息化教学知识与技能相关性分析
        二、信息化教学实践与应用相关性分析
    第五节 青海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认可度有待提升
        二、信息化教学知识与实践问题突出
        三、群体差异问题表现突出
        四、信息化教学培训力度不足
第四章 青海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第一节 青海省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总体性策略
        一、正确认识信息化教学
        二、处理好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关系
        三、依据现有资源探寻适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四、改变现有仅培训缺考核的现状模式
    第二节 青海省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针对性策略
        一、性别群体差异针对性提升策略
        二、学历群体差异针对性提升策略
        三、教龄群体差异针对性提升策略
        四、受教类型群体差异针对性提升策略
        五、学校类型群体差异针对性提升策略
    第三节 青海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现实指导性策略
        一、教学目标分析设置
        二、构建真实教学情景
        三、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为主线
        四、信息化教学评价与反馈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青海省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2)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调查法
        4.统计分析法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地理信息技术
        2.认知、空间认知、地理空间认知
        3.地理空间认知能力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多元智力理论
        3.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的技术支持
    (一)GIS技术支持
    (二)RS技术支持
    (三)GPS技术支持
    (四)数字地球技术支持
四、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现状调查
        1.调查内容与目的
        2.调查对象与过程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的地理空间认知水平情况
        2.学生的地理空间认知各项维度能力水平情况
        3.学生地理空间认知水平与成绩的相关性
    (三)现状调查结论
五、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教师地理空间认知识辨现状调查
        1.调查内容与目的
        2.调查对象与过程
    (二)教师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分析
        1.教师对地理空间认知的概念理解与知识鉴别情况
        2.教师对学生地理空间认知培养的态度情况
        3.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限制
        4.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空间认知能力的现状
    (三)现状调查结论与建议
        1.教师对地理空间认知知识的鉴别能力有待提高
        2.教师认可地理信息技术的培养有效性但对客观因素存在忽视
        3.教师更倾向地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但掌握情况不佳
        4.时间不足和能力不足是主要障碍因素
六、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培养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教学策略及设计
    (一)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培养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教学策略
        1.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
        2.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实施步骤
    (二)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培养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教学设计
        1.GIS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以“等高线的判读”为例
        2.RS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以“地质灾害”为例
七、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教学效果测评
    (一)测评目的与测评对象
    (二)测评方法
    (三)测评试卷设计
    (四)测评过程
        1.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水平前测
        2.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水平后测
    (五)测评结论与反思
        1.测评结论
        2.测评反思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测试
附录 B 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C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D 学生前测试卷
附录 E 学生后测试卷
致谢

(3)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地理知识分析及其教学案例设计 ——以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国际研究背景
        2.国内研究背景
        3.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研究意义
        2.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四)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1.理论基础
        2.概念界定
一、小学英语教材中地理知识的分析
    (一)分析目的
        1.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教学资源
        2.地理知识辅助小学英语教学
    (二)分析内容
        1.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地理知识分类
        2.小学英语教材组成分析及地理知识的体现
    (三)分析启示
        1.地理知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2.地理知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二、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目的
        1.促进教师教学反思
        2.有助于教师落实先进的教学理念
        3.丰富教师教学形式
        4.提供论文写作依据
    (二)案例选取与类型
        1.典型案例选取
        2.案例类型
    (三)案例分析过程
    (四)案例分析启示
三、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设计
    (一)案例设计的依据
        1.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分析
        2.依据小学英语教材特点
        3.依据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二)案例设计的一般策略
        1.案例设计的原则
        2.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设计策略
    (三)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设计
        1.教学案例选择
        2.教学案例呈现
四、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的实施
    (一)教学案例实施
        1.教学对象的选择
        2.教学案例的实施
    (二)实施案例后的评价
    (三)教学案例的实施效果
        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帮助解读教学内容,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3.能提高学生各种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4.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五、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一览表
附录二: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汇总表
附录三: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表
致谢

(5)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核心素养的提出
        (二)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
        (三)教师教材观念的变革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核心素养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地理核心素养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大单元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素养
        (二)核心素养
        (三)地理核心素养
        (四)大单元教学
    二、研究理论基础
        (一)格式塔心理学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三)杜威经验主义理论
        (四)现代教学理论
        (五)学科核心素养
第三章 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问卷基本情况
    二、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缺乏了解
        (二)教师过度关注地理学科知识
        (三)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付诸实践少
    三、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现状归因分析
        (一)教学背景原因
        (二)教师原因
        (三)学生原因
第四章 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大单元数目
        (一)明确教学计划
        (二)了解学生考情
        (三)确定大单元教学数目
    二、把握知识结构,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
        (一)研读地理课程标准
        (二)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
    三、渗透核心素养,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
        (二)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
    四、落实核心素养,实施大单元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二)关注交互,灵活选用教法学法
    五、重视学习过程,综合评价过程与结果
        (一)评价学生思维结构
        (二)制定过程性评价量表
        (三)关注学业质量水平要求
    六、反思经验不足,优化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教学反思
        (二)大单元教学反思
第五章 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二)以学生为本原则
        (三)循序渐进原则
        (四)教—学—评结合原则
    二、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一)2004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水文”大单元教学设计
        (二)2019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大气”大单元教学设计
        (三)2019中图版地理必修二“聚落”大单元教学设计
结论与不足
    一、结论
    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高中地理主题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主题教学概念界定
        (一)主题教学的内涵
        (二)地理主题教学的内涵
        (三)地理主题教学的特征
    二、主题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系统科学理论
        (三)地理教学论
第三章 高中地理主题教学应用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二)问卷与访谈的编制
        (三)问卷调查收发与访谈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二)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三)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四)调查结果总结
第四章 地理主题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地理主题的确定
        (一)主题的选择
        (二)确定主题教学的目标
    二、地理主题教学内容整合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
    三、地理主题教学实施过程
        (一)组织教学过程
        (二)组织教学过程的关系
    四、注重地理主题教学评价
        (一)制定地理主题教学评价标准
        (二)落实地理主题教学评价方式
第五章 地理主题教学的应用案例
    一、主题的确定
        (一)主题的选择
        (二)主题目标的确定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
    三、主题教学过程的组织
        (一)构建问题结构
        (二)创设主题情境
        (三)设计主题活动
    四、主题教学评价反馈
    五、案例展示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创新之处
    三、不足之处与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教师问卷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C 学生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高中地理优质课堂中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实践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优质课堂研究现状
        1.3.2 地理优质课堂研究现状
        1.3.3 地理教学资源研究现状
        1.3.4 总体述评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优质课堂
        2.1.2 地理优质课堂
        2.1.3 地理教学资源
        2.1.4 地理教学资源利用
    2.2 理论基础
        2.2.1 地理教学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多元智能理论
3 高中地理优质课堂观察
    3.1 优质课堂观察的框架构建
    3.2 优质课堂观察的样本选择
4 基于教学内容的地理教学资源利用
    4.1 自然地理教学内容的资源利用
        4.1.1 教学资源类型与数量
        4.1.2 教学资源的整合
        4.1.3 教学资源的呈现
        4.1.4 教学资源利用的效果
    4.2 人文地理教学内容的资源利用
        4.2.1 教学资源类型与数量
        4.2.2 教学资源的整合
        4.2.3 教学资源的呈现
        4.2.4 教学资源利用的效果
    4.3 区域地理教学内容的资源利用
        4.3.1 教学资源类型与数量
        4.3.2 教学资源的整合
        4.3.3 教学资源的呈现
        4.3.4 教学资源利用的效果
    4.4 本章小结
5 高中地理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5.1 地理教学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5.1.1 地理教学资源数量较多,存在堆砌感
        5.1.2 对学生和乡土生活资源利用不足,存在距离感
        5.1.3 地理教学资源机械整合,存在割裂感
        5.1.4 地理教学资源呈现方式传统,存在局限感
    5.2 优化地理教学资源利用的对策
        5.2.1 深入挖掘地理教学资源的多重价值和功能
        5.2.2 重视并发挥人力教学资源的独特作用
        5.2.3 教师团队协作开发乡土资源和生活资源
        5.2.4 利用多重地理教学资源打造教学合力
        5.2.5 提升教学资源意识与开发利用技能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数字时代的现实呼唤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诉求
        三、高中地理学科的内在要求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章 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概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技术资源
        二、信息化教学能力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国内研究进展
        二、国外研究进展
        三、研究评述
第三章 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模型构建
    第一节 国内外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关标准分析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
        二、欧盟《教育者的数字素养框架》
        三、中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四、美国《ISTE教育者标准》
        五、日本《教师活用ICT指导能力标准》
        六、挪威《教师专业数字素养框架》
    第二节 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模型初拟
    第三节 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因素访谈
    第四节 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模型修订与解析
        一、模型修订
        二、模型阐释
第四章 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量表开发与检验
    第一节 问卷的编制
    第二节 预试问卷的发放
        一、预试问卷样本情况
        二、预试问卷检验
第五章 上海市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第一节 正式问卷样本情况
    第二节 总体分析
    第三节 组群差异分析
        一、男性教师基本操作表现较好
        二、低教龄教师表现总体优于高教龄教师
        三、低职称教师更擅长基本操作和教学设计
        四、高学历教师基本操作和教学设计表现更好
        五、专业差异不显着
    第四节 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一、学校硬件环境显着影响基本操作能力
        二、技术资源使用频率越高总体能力越强
        三、经常参与培训的教师总体表现更理想
        四、有获奖或示范课经历的教师更注重专业发展
        五、自我效能感对总体能力影响显着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第一节 增强技术信心,提高使用频率
    第二节 优化培训机制,满足培养需求
        一、培训内容的优化
        二、培训形式的优化
    第三节 建立评价体系,增加展示机会
        一、建立评价体系
        二、增加赛课和示范课机会
    第四节 拓宽教研渠道,促进资源共享
        一、拓宽线上线下教研渠道
        二、激发资源自主创新能力
        三、建立共享资源库
    第五节 完善硬件环境,激发主动探索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点
    第二节 研究缺陷与展望
        一、研究缺陷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
    附录二 日本《教师活用ICT指导能力标准》
    附录三 挪威《教师专业数字素养框架》
    附录四 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因素访谈提纲
    附录五 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9)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是教育变革的重要途径
        1.1.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
        1.1.3 地理学科自身特点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技术路线图
2.深度融合的内涵实质与理论基础
    2.1 深度融合的内涵实质
        2.1.1 信息技术概述
        2.1.2 深度融合概述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TPACK学习理论
        2.2.3 深度学习理论
3 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现状调查
    3.1 调查问卷的目的与内容设计
    3.2 调查问卷的对象选择与实施
    3.3 教师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3.3.1 教师对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认识现状
        3.3.2 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使用现状
        3.3.3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
    3.4 学生问卷统计结果分析及启示
        3.4.1 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4.2 学生对于应用信息技术于课堂的认知与评价
    3.5 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5.1 态度与观念的禁锢
        3.5.2 过程与要素的割裂
        3.5.3 自主与参与的缺失
4 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原则与策略
    4.1 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原则
        4.1.1 促进师生观念的转变
        4.1.2 关注学习方式的改进
        4.1.3 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
    4.2 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4.2.1 创设多感官参与的教学情境,促进深度体验
        4.2.2 开展项目式学习,保障深度互动
        4.2.3 利用信息技术延伸教学时空,转变师生角色
5 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与案例应用
    5.1 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
        5.1.1 选择“单元主题”,寻找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点
        5.1.2 续写学习目标,呈现学生的学习表现
        5.1.3 创设真实的地理学科情境,展开深度体验
        5.1.4 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促进深度拓展
        5.1.5 强化深度融合教学评价体系,保障深度融合有效性
    5.2 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应用
        5.2.1 “常见天气系统”单元重构
        5.2.2 设计“常见天气系统”教学目标
        5.2.3 “常见的天气系统”情境创设
        5.2.4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活动设计
        5.2.5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资源构建与教学评价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现状研究——教师问卷
附录二: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状况调查表——学生问卷
致谢

(10)生成性学习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辅图书评价 ——以必修1湖北配套教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地离不开生成性学习
        1.1.2 地理教辅图书是生成性学习的重要资源
        1.1.3 现行地理教辅图书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1.1.4 地理新课程资源体系建设呼唤配套教辅图书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生成性学习
        1.3.2 地理生成性学习
        1.3.3 地理教辅图书
        1.3.4 生成性学习视角下的地理教辅图书评价
        1.3.5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路线
2 核心概念与理论依据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地理教辅图书的相关概念
        2.1.2 生成性学习的相关概念
    2.2 核心概念间关系分析
        2.2.1 地理教辅图书的内容设计契合生成性学习路径
        2.2.2 地理教辅图书的内容质量影响生成性学习过程
        2.2.3 生成性学习能力影响地理教辅图书使用效果
    2.3 理论基础
        2.3.1 生成性学习理论
        2.3.2 地理教材评价理论
        2.3.3 SOLO分类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高中地理教辅图书评价体系建构
    3.1 构建原则
        3.1.1 地理性
        3.1.2 科学性
        3.1.3 生成性
        3.1.4 操作性
    3.2 构建依据
        3.2.1 理论依据
        3.2.2 现实依据
    3.3 评价体系初步构建
        3.3.1 生成性学习过程及要素整合
        3.3.2 评价体系的指标拟定
    3.4 评价体系修正及确定
        3.4.1 第一轮修正
        3.4.2 第二轮修正
    3.5 评价方式说明
        3.5.1 教师评价问卷的使用说明
        3.5.2 研究者评价量表的使用说明
    3.6 本章小结
4 湖北省高中地理教辅图书使用及评价调查
    4.1 调查目的
    4.2 调查对象
    4.3 问卷设计
    4.4 调查结果
        4.4.1 问卷回收
        4.4.2 信效度检验
        4.4.3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高中地理教辅图书编写内容评价
    5.1 评价目的
    5.2 评价样本
    5.3 评价过程
    5.4 评价结果
        5.4.1 整体评价结果
        5.4.2 具体评价结果
        5.4.3 具体问题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高中地理教辅图书编写问题及优化策略
    6.1 高中地理教辅图书的编写问题
        6.1.1 共性问题
        6.1.2 个性问题
    6.2 高中地理教辅图书的优化策略
        6.2.1 加强问题链的设计,真正走进人地关系本质
        6.2.2 精选地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实践过程
        6.2.3 彰显地理探索价值,深度挖掘地理学科思想
        6.2.4 合理搭配地理图像,启发学生设计思维导图
        6.2.5 选择情境与时俱进,联系学生生活地理趣味
        6.2.6 细化学法指导内容,做好学法的分类和归类
        6.2.7 适当融入开放练习,全面发展学生内在素养
        6.2.8 兼顾结果过程评价,科学测评学生知识能力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与不足
    7.3 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1: 评价指标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
    附录2: 生成性学习视角下高中地理教辅图书评价量表(第一轮修正)
    附录3: 评价指标专家咨询问卷(第二轮)
    附录4: 湖北省高中地理教辅图书使用及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5: 研究共同体评价数据汇总表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四、浅谈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论文参考文献)

  • [1]青海省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 王柳.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2]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研究[D]. 张馨予.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地理知识分析及其教学案例设计 ——以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为例[D]. 娜仁花.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研究[D]. 李采.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6]高中地理主题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D]. 刘如月. 河南大学, 2020(02)
  • [7]高中地理优质课堂中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D]. 吕俊思.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8]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D]. 陈曦.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9]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实践研究[D]. 宋雪.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10]生成性学习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辅图书评价 ——以必修1湖北配套教辅为例[D]. 周玉琴.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论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