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接触与语音不稳定:以等上苗语变体为例

语言接触与语音不稳定:以等上苗语变体为例

一、语言接触与语音的不稳定性——蹬上苗语音位变体个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古红梅[1](2018)在《习水县土河苗语语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习水县土河苗语语音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第一章运用描写法对土河苗语的音系进行了描写,两个言语社团的声母分别有39个和36个,21个韵母,7个声调。第二章使用共时比较法,将土河苗语语音与大南山苗语语音作比较,描述了土河苗语语音和大南山苗语语音的对应规律,我们认为土河苗语声母的发音部位存在前移、后移、舌面化、清音浊化,鼻冠送气塞音/塞擦音类声母的鼻冠音脱落和声调合并等语音现象。语言是发展变化的,本研究第三章采用历时比较法,以王辅世先生构拟的《苗语古音构拟》为理论依据,主要分析了土河苗语声母的演变,这种演变现象包括:古送气鼻冠塞音/塞边音/塞擦音的鼻冠音消失,清音浊化,小舌音消失等方面。同时,土河苗语存在明显的代际语音特点。土河苗语语音的演变和代际语音特点的成因,本研究试图从语言习得和语言接触的视角着手,运用语言习得和语言接触的相关观点对其进行解释,说明。这些研究成果为后来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土河苗语语音的演变提供参考。本研究运用了田野调查法、描写法、比较法、文献分析法的研究方法。所用的理论知识主要有语言习得和语言接触。行文中对习水县土河苗语语音演变和代际语音特点的成因分析,在论述时因理论知识贫乏,难免存在理论性不强或解释不够全面诸多情况。因此,习水县土河苗语语音演变和代际语音特点的成因分析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杨再彪[2](2016)在《呣奈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语言接触理论和参考语法理论为指导,结合其他传统的语言学理论方法,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呣奈语做了较系统的描写和分析。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呣奈语现状及相关研究成果,提出本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理论指导方法。介绍本课题前期调查和语料收集的基本情况。第二章,呣奈语与汉语的接触。首先介绍呣奈语的分布、人口、语言生存环境、语言使用环境和语言使用状况,再次分析该生存环境下呣奈语受汉语强烈影响在音系、词汇系统、语法系统的一些表现,提出呣奈语是一种濒危语言。本章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其濒危态势、濒危特征和濒危类型。通过与国内着名濒危语言土家语特征的比较,指出呣奈语属于国内少见的“转用引发的干扰”型,本文简称干扰型,而非普遍所见的转用型。第三章,语音。从共时角度详细描写了呣奈语的音系、音节结构,统计其复杂的变调形式。从历时角度,与60年前记录的语料比较,总结了主要几条语音演变规律。这些音变现象与苗瑶语普遍存在的音变规律相符。第四章,词汇。田野调查发现,呣奈语不同母语人(或者因年龄差异,或者因受汉语教育背景不同)不仅词的发音有口音差异,词汇表达在口头上也有明显差异,本章列举了一批具体例证。本章按传统方法分析其构词方式,分析了呣奈语表现突出的借词问题,观察列举了所看到的借词读音分层。第五章,词类。共分析了呣奈语的名词、代词、指示词、数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12类词类的主要语法特征。第六章,短语。逐个分析了呣奈语主谓短语、述宾短语、介宾短语、述补短语、并列短语、修饰短语、量词短语、连动短语的结构形式和语义特征。第七章,句类。举例描写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大句类的各种表达形式。第八章,句型。从句子的内部结构特点,举例描述单句、复句、紧缩句、无主句、名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动词谓语句、“有”字句、“是”字句、“是??的”句、“把”字句、“被”字句、存在句、连动句、兼语句、比较句等17种句型。附录包括3个长篇语料,3首瑶歌和近2000个词汇。呣奈语如同苗瑶语其他语言一样,为SVO型,但其次要语序等级类型显得非常杂乱,形容词、副词修饰语与中心语位置,数词与量词组合位置,关系从句与中心语位置,指示词与中心语位置等都存在双向语序,另外还有一些其他次等级语序与公认的SVO型不相匹配的现象。这些语序现象在全文所展示的语料中零星可见,本文不设专章论述。这些复杂的语言现象背后隐藏有原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徐佳[3](2010)在《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文中认为在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的今天,语言求同已成为世界语言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趋势,众多使用人口少、功能弱的语言面临着被强势语言所代替的威胁。作为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显着特征的某些人类语言正在加速走向濒危与消亡。语言濒危现象的加剧破坏了语言生态体系固有的平衡,是对语言、文化多样性格局的严峻挑战,并由此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语言生态危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濒危语言问题已成为国际语言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同时也进入了生态语言学家关注的视野。受到生态学影响而形成的语言学流派——生态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环境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交叉学科。它把语言视为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把语言、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依存关系作为基本的理论出发点,主张从语言与外部环境及其自身环境的相互依存和作用关系出发分析研究语言;而语言系统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并与之具有类似的同构关系。这一思想与传统语言学将语言视为自足的结构系统截然不同,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因此,自上世纪70年代初形成以来,生态语言学已迅速扩展到研究语言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各个理论和应用领域。中国属于世界上少数几个语言种类繁多的国家之一,语言资源极其丰富。在我国,语言濒危也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客观事实,处于弱势或濒危状态的语言种类也较多。在生态语言学的学科性质以及有关理论的启发下,本课题把中国的濒危语言确定为研究对象,试图从生态语言学这一独特的视角来考察濒危语言现象,探讨影响制约语言濒危所涉及的各种生态环境因素,旨在发现人类语言的演变规律,特别是语言功能变化的规律。本研究借用了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位等生态学概念,从宏观和微观生态环境两个层面来探究我国濒危语言的生存环境。不同层面的生态结构不同,研究的取向和内容也不尽相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改善语言生态环境的措施与对策,期望通过多种途径维护语言生态的多样性,为构建和谐的语言使用环境以及保持人文生态体系的平衡发挥积极的作用。本论文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所运用的理论基础、研究思路以及选题意义。第一章是文献回顾部分,阐明了濒危语言问题提出的时代背景,回顾了国内外濒危语言研究的进程,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所面临的问题。第二章综述了本课题运用的研究视角——生态语言学的形成与发展、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以及该学科的理论基础与重要观点。第三章论述了中国的语言文字状况、中国濒危语言的历史与现状以及中国濒危语言的价值。第四章从宏观生态环境和微观生态环境两个层面来探究我国濒危语言的濒危成因。其中,宏观生态环境是指濒危语言所置身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文化环境;微观生态环境主要涉及濒危语言自身及其使用者的一些因素。第五章通过对满语的濒危状态、濒危过程及濒危原因的深入系统分析,来阐明语言的生态环境对语言演变的制约作用。第六章试图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改善语言生态环境的举措,旨在运用多种方式维护语言文化的多元化格局。最后的结语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概括了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同时反思了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今后研究的设想和建议。

陈建伟[4](2008)在《临沂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语言学自始至终强调语言的多样性,而个人和社会的语言多样性起源于语言之间的相互接触。有关语言接触的研究始终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语言接触是语言或方言演变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研究语言接触是研究语言演变的重要途径,是研究人类文化进程的一种方法,同时它对推动语言规范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临沂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渐趋频繁。在普通话的影响下,临沂方言正发生或明或暗的变化,这些变化多数通过共时的变异表现出来。对方言的变异和变化作出明确的描述和合理的解释,仅靠传统方言研究的方法是不够的,还需结合社会语言学的方法。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一、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临沂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试图比较系统深入地对临沂方言的使用现状和变化情况作出科学的描写和较为详尽的解释,借此为临沂方言的动态研究提供新的材料和思路,也可以弥补山东方言研究中所忽视的临沂方言研究的不足。二、对语言接触进程中临沂方言和普通话的互动情况进行描写和分析,可以弥补语言接触研究课题中所忽视的官话方言研究的不足。三、通过分析临沂人说普通话的不同状况,探讨临沂方言对普通话的干扰,从而有效地指导当地人规范自己的语言使用,对政府制定语言政策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共分六部分。引言中简略地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介绍临沂地理概况、临沂方言界定以及临沂方言的基本特点。第二章,结合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描述临沂方言的语音变异情况,并采用词汇扩散理论对语音的变异变化进行分析。第三章,从词汇变异的角度讨论普通话对临沂方言词语的影响,通过对临沂方言常用词语共时变异的分析,探讨临沂方言词语和普通话词语的接触机制。第四章,通过对临沂人学习普通话难易度的分析以及临沂口音普通话的描写,讨论临沂方言对普通话的干扰。结语部分,总结临沂方言和普通话互相影响的特点,指出临沂方言变异变化的不平衡性,预测临沂方言发展的趋势,并提出以后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戴庆厦,田静[5](2007)在《语言的外部影响与内部机制》文中指出本文通过不同语言接触的材料,探索语言接触中影响语言演变的因素。语言内部因素是更重要的,一般是决定性的。如果没有内部因素的支撑,外部影响再大,也难以在受语中站住脚。

吴铮,闻静[6](2006)在《近二十年我国濒危语言研究述评》文中提出我国有些语言已处于弱势和濒危状态。我国的濒危语言研究的进程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少数民族弱势语言的发现与调查,二是有关濒危语言的专题性研究。其间,在濒危语言研究的重要性、濒危语言的概念和界定标准、形成因素、研究方法、演变规律及趋势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由于濒危语言研究仍是一个新课题,理论体系尚待建立,个案研究尚待深入。

张静[7](2004)在《凉山彝语“水田话”调查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凉山彝语水田话为调查研究对象,分别从语音、词汇、语法等角度对其进行描写和分析。并通过和高山彝语、汉语借词的中古音比较,找出水田话语音、词汇方面发展演变的规律和趋势。 水田话系属彝语北部方言圣扎次土语,彝族和汉族杂居的历史状况是促成水田话形成的客观外部原因。水田话语言的一些基本特点受汉语影响较大,表现出某种类型上的相似。 水田话的语音特征与高山彝语相比,鼻冠音、轻擦音都已经消失,具体体现为:鼻辅音消失、鼻化清音中的鼻化成分消失。辅音清浊对立逐渐消失,有浊音清化的趋势。部分元音受汉语影响读音发生变化,成组对立。 水田话的构词特点为:单音根词和词根占优势,在这一基础上构成的复合词比较多,复音的单纯词很少。另外名词、动词、形容词中,并列式双音格、四音格联绵词丰富。形容词中由词根加词缀构成的派生词极为丰富,突出表现在:词根加后缀的方式数量尤其居多。水田话的汉语借词数量极为丰富,可以看出古借词和近现代借词语音上在水田话里都有保留,汉语中古音与水田话汉语借词的声、韵、调也都有着对应关系。特别指出中古音声调在水田话中的对应关系极为复杂,这说明中古音声调在水田话中已经丢失了声调间应有的对应规律。文末附录三、附录四给出了水田话借词与中古音声母对照表和水田话借词与中古音声韵调对照总表。 水田话的语法特点整体上表现出和高山彝语的共性特征。其语法单位可以分为五级:语素、词、词组、小句、句子。 调查中搜集的长篇话语材料“人鬼斗智”作为对全文语料的进一步充实,在附录二中列出。同时在附录一中补充列举了水田话词汇表。

杨再彪[8](2004)在《语言接触与语音的不稳定性——蹬上苗语音位变体个案分析》文中认为龙山蹬上苗语与当地汉语密切接触,其内部结构受到汉语的强烈影响。目前龙山蹬上苗语正处于向汉语转型过程,出现许多新特点,其中语音的不稳定性很突出,本文主要描写和解释这些语音不稳定现象。

二、语言接触与语音的不稳定性——蹬上苗语音位变体个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言接触与语音的不稳定性——蹬上苗语音位变体个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习水县土河苗语语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土河村的概况
        (一)土河村的地理位置
        (二)土河苗族的源流及称谓
        (三)土河苗语概况
    二、苗语语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选题缘由
    四、本选题研究目标及意义
    五、研究方法及可行性
    六、本研究研究的方言点及发音合作人
第一章 土河苗语音系
    第一节 声母
    第二节 韵母
    第三节 声调
第二章 土河苗语音系与标准音点音系的比较
    第一节 声母的比较
    第二节 韵母的比较
    第三节 声调的比较
    小结
第三章 土河苗语音系与苗语古音的比较
    第一节 古苗语声母在土河苗语声母中的演变
    第二节 古苗语韵母在土河苗语韵母中的演变
    小结
第四章 土河苗语的代际语音特点
    第一节 定义土河苗语的代际语音
    第二节 土河苗语的代际语音特点
    小结
第五章 土河苗语语音演变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语言习得对土河苗语语音的影响
    第二节 语言接触对土河苗语语音的影响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附录

(2)呣奈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呣奈语研究概述
        一、呣奈语是花瑶使用的语言
        二、呣奈语支系未定,本文暂作为一独立语言
        三、呣奈语本体研究
        四、民歌语言研究
    第二节 本文研究设计
        一、研究价值和意义
        二、理论指导与研究方法
        三、语料收集
        四、本文符号说明
第二章 呣奈语与汉语接触
    第一节 呣奈语分布和人口
    第二节 呣奈语生存环境
        一、语言环境与地理环境
        二、村寨内部与家庭内部环境
    第三节 呣奈语语用状况
        一、使用场合
        二、语言态度
    第四节 呣奈语受汉语影响
        一、呣奈语受小沙江话影响
        二、呣奈语本体受影响表现
    第五节 呣奈语的濒危趋势
        一、呣奈语发展趋势
        二、呣奈语濒危特征
        三、呣奈语濒危类型
第三章 语音
    第一节 声母
        一、声母表
        二、声母例词
        三、声母说明
    第二节 韵母
        一、韵母表
        二、韵母例词
        三、韵母说明
    第三节 声调
    第四节 音节结构
    第五节 变调
        一、变调原因分析
        二、变调统计
    第六节 历史音变
        一、鼻冠音声母简化
        二、腭化音声母简化
        三、增加了一套浊不送气塞音、塞擦音声母和相应浊鼻冠声母
        四、小舌音和舌根音两组声母互相演变,有的读音不稳定
        五、韵母由13个增加到18个
第四章 词汇
    第一节 个人词汇差异
    第二节 构词方式
        一、单语素独立构词
        二、多语素组合构词
        三、象声构词
    第三节 借词
        一、借词方式
        二、借词读音层
    第四节 特殊词汇
第五章 词类
    第一节 名词
    第二节 代词
    第三节 指示词
    第四节 数词
    第五节 量词
    第六节 动词
    第七节 形容词
    第八节 副词
    第九节 介词
    第十节 连词
    第十一节 助词
    第十二节 叹词
第六章 短语
    第一节 主谓短语
    第二节 述宾短语
    第三节 介宾短语
    第四节 述补短语
    第五节 并列短语
    第六节 修饰短语
    第七节 量词短语
    第八节 连动短语
第七章 句类
    第一节 陈述句
    第二节 疑问句
    第三节 祈使句
    第四节 感态句
第八章 句型
    第一节 单句
    第二节 复句
    第三节 紧缩句
    第四节 无主句
    第五节 名词谓语句
    第六节 形容词谓语句
    第七节 主谓谓语句
    第八节 动词谓语句
    第九节 “有”字句
    第十节 “是
    第十一节 “是??的”句
    第十二节 “把”字句
    第十三节 “被”字句
    第十四节 存在句
    第十五节 连动句
    第十六节 兼语句
    第十七节 比较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长篇语料
    附录二:分类词汇
后记

(3)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目的
    三、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的思路
第一章:濒危语言研究综述
    第一节:濒危语言问题的提出和发展
    第二节:国外濒危语言研究概述
        (一) 对濒危语言的调查和资料的记录保存
        (二) 相关的理论探讨和研究
        (三) 问题与展望
    第三节:我国濒危语言研究进展
        (一) 我国濒危语言研究的进程
        (二) 我国濒危语言研究的成果
        1. 濒危语言的定义和界定标准
        2. 濒危语言的成因分析
        3. 濒危语言的演变规律及趋势
        4. 濒危语言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5. 对待濒危语言的态度与措施
第二章:生态语言学与语言生态观
    第一节:生态语言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 生态语言学溯源
        1. 生态学的来源及其基本理论
        2. 社会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提供的理论依据
        3. 生态语言观与生态文化提供的思想基础
        (二) 生态语言学的形成过程
        (三) 生态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生态语言学的概念与内涵
        (一) 生态语言学的学科定义
        (二) 生态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三) 生态语言学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生态语言学的研究领域
        (一) 语言的多样性、能动性与持续性
        (二) 语言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三) 濒危语言问题
第三章:中国的濒危语言问题
    第一节:中国的语言文字状况
        (一) 中国是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
        (二) 中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状况
    第二节:中国濒危语言的概况
        (一) 中国濒危语言的现状
        (二) 中国濒危语言自古有之
    第三节:中国濒危语言的研究价值
        (一) 语言学价值
        (二) 文化价值
第四章:中国濒危语言的生态环境
    第一节:语言的生态环境
    第二节:中国濒危语言的宏观生态环境
        (一) 导致语言群体消解的自然环境因素
        (二) 引起语言转用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1. 语言转用的不同类型
        2. 语言转用的不同性质
        3. 语言转用的原因
        (三) 推动语言汉化的政治环境因素
        (四) 影响语言选择权的经济环境因素
        (五) 促进汉语普及的教育环境因素
        (六) 迫使语言传承断代的家庭环境因素
        (七) 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
    第三节:中国濒危语言的微观生态环境
        (一) 语言群体的意愿
        (二) 语言群体的语言态度
        1. 语言态度中的情感因素
        2. 语言态度中的认识因素
        3. 语言态度中的意向因素
        (三) 语言的结构系统退化
        (四) 缺乏本民族的文字
    第四节:语言濒危与消亡的根本原因
第五章:满语濒危的生态语言学解读
    第一节:濒危状态的满语
    第二节:满语濒危的过程
        (一) 只使用满语的单语阶段
        (二) 满汉语并用的双语阶段
        (三) 基本上只使用汉语的单语阶段
    第三节:满语濒危的生态环境因素
        (一) 宏观生态环境因素
        1. 政治环境因素——“满汉联合”的国策
        2. 文化环境因素——倡导汉文化
        3. 经济环境因素——经济形态的变革
        4. 人口环境因素——满族分布的变迁和满汉民族的交融
        (二) 微观生态环境因素
        1. 满语文自身之不足
        2. 满族开放的语言观念和对汉文化的仰慕
    第四节:满语濒危的启示
第六章:改善中国濒危语言生态环境的举措
    第一节:最佳对策:双语的倡导和保持
        (一) 语言濒危和双语现象
        (二) 推行双语的意义
        1. 使用双语的优越性
        2. 两种语言的功能互补
        3. 普及双语观念的重要性
    第二节:综合措施:我们的态度和责任
        (一) 增强语言濒危的忧患意识
        (二) 提升语言的使用程度
        (三) 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念
        (四) 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语言政策
    第三节:和谐的守望:语言的协同进化
        (一) 语言之间的共生机制
        (二) 语言多样性的价值
        (三) 语言的协同进化
结语
    一、语言濒危:全球范围的语言生态危机
    二、我国濒危语言的历史与现状
    三、我国语言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利用
    四、对本研究课题的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

(4)临沂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临沂方言概况
    第一节 临沂概况
        一、地理人口概况
        二、历史文化
    第二节 临沂方言概况
        一、方言归属
        二、临沂方言的特点
第二章 临沂方言的语音变异
    第一节 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异
        一、语言接触引起语言变异
        二、语言变异的形式
    第二节 有关语言变异的概论
        一、变异的内涵
        二、变异、变素和变体
        三、变异的分类
        四、与变异有关的社会因素
        五、与变异有关的语体因素
        六、本章的调查说明
        七、有关术语
    第三节 尖团音的分合
        一、尖音的总体使用情况
        二、尖音的社会分布
        三、尖音与语体
        四、尖团合流的情况
        五、尖团合流的动因、过程和结果
    第四节 韵母的变异
        一、中古止摄日母三等字向普通话的靠拢
        二、[(?)]韵母向[o]韵母的转变
        三、特有韵母[iε]的演变
    第五节 声调的变化
        一、调值的变化
        二、古入声调类分派的变异
        三、与普通话同韵母的入声的变异
        四、入声字的变化特点
    第六节 词汇扩散和音变机制
        一、词汇扩散理论
        二、词汇扩散和语音变体
        三、词汇扩散和词频因素
        四、词汇扩散序列的构建
第三章 临沂方言常用词语的变异研究
    第一节 年龄与常用词语的使用
        一、名词使用的年龄差异
        二、动词使用的年龄差异
        三、形容词使用的年龄差异
        四、副词使用的年龄差异
        五、代词使用的年龄差异
    第二节 常用词语使用的文化差异
        一、名词使用的文化差异
        二、动词使用的文化差异
        三、形容词使用的文化差异
        四、副词使用的文化差异
        五、代词使用的文化差异
    第三节 常用词语使用的职业差异
        一、名词使用的职业差异
        二、方言动词使用的职业差异
        三、方言形容词使用的职业差异
        四、副词使用的职业差异
        五、代词使用的职业差异
    第四节 常用词语使用的性别差异
        一、名词使用的性别差异
        二、动词使用的性别差异
        三、形容词使用的性别差异
        四、副词使用的性别差异
        五、代词使用的性别差异
        六、常用词使用差异总结
    第五节 临沂方言词和普通话词的接触机制
        一、词语接触的动因
        二、词语接触的途径及类型
        三、词语接触的结果
第四章 临沂口音普通话
    第一节 对地方口音普通话的认识
        一、地方口音普通话的定义
        二、地方口音普通话的性质
        三、研究地方口音普通话的意义
        四、关于临沂口音普通话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临沂人习得普通话语音的难易度
        一、指标界定
        二、难易度表
    第三节 临沂口音普通话中的方言负迁移现象
        一、迁移理论
        二、临沂口音普通话中的方言负迁移现象
结语
    一、临沂方言和普通话在接触过程中的互动
    二、语言接触中临沂方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三、由语言接触看临沂方言的发展趋势
    四、今后研究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一:84 名被试的基本情况
附录二:语言项目调查表
附录三:21 个非常用字词尖团使用频次分析
后记
详细摘要

(6)近二十年我国濒危语言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濒危语言研究的进程
    (一)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对少数民族弱势语言的发现与调查。
    (二) 20世纪90年代至今——对濒危语言进行专题性的探讨和研究。
        1. 宏观上, 对濒危语言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主要涉及濒危语言的界定、造成
        2. 从微观上, 开展了对我国濒危语言的个案研究, 语言学家们深入实地得到濒危语言
二、我国濒危语言的研究成果
三、我国濒危语言研究中的问题与展望
    (一) 如何从语言功能的角度研究濒危语言
    (二) 如何从语言内部结构研究濒危语言
    (三) 如何加强对濒危语言的个案研究

(7)凉山彝语“水田话”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人文概况
    第二节 语言特点及语言分布、使用情况
第二章 音系及音节结构
    第一节 语音系统
    第二节 声母和韵母
    第三节 音节结构类型
    第四节 水田话与高山彝语之语音比较
第三章 词汇系统及词的构成
    第一节 词汇系统
    第二节 词的结构方式及新词的构造
    第三节 汉语借词
第四章 语法
    第一节 语法单位
    第二节 句子和句子结构
结语
附录
    一、 词汇材料
    二、 话语材料
    三、 水田话借词与中古音声母对照表
    四、 水田话借词与中古音声韵调对照总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8)语言接触与语音的不稳定性——蹬上苗语音位变体个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蹬上苗语受汉语强烈影响
二、蹬上苗语语音的不稳定性
    (一) 借词中, 声母xw、x与f自由混用, 产生一批多音词 (一词多音) 。
    (二) 借词中, 声母b—ph、d—th\, ?—?h\, dz—tsh\, d?—t?h\, ɡ—kh自由混用, 产生一批多音词。
    (三) 借词中, 非鼻韵、鼻化韵和鼻尾韵相混用, 产生一批多音词。
    (四) 声调35/44, 35/54, 35/22, 54/44, 22/54, 44/22自由混用, 产生大批多音词。
        1.固有词的变读。出现例子不多, 举例如下:
        2.是借词。变读普遍, 例如:
三、一点启示

四、语言接触与语音的不稳定性——蹬上苗语音位变体个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习水县土河苗语语音研究[D]. 古红梅. 贵州民族大学, 2018(12)
  • [2]呣奈语研究[D]. 杨再彪.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8)
  • [3]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 徐佳.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04)
  • [4]临沂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 陈建伟. 苏州大学, 2008(03)
  • [5]语言的外部影响与内部机制[J]. 戴庆厦,田静. 民族语文, 2007(04)
  • [6]近二十年我国濒危语言研究述评[J]. 吴铮,闻静. 长江学术, 2006(03)
  • [7]凉山彝语“水田话”调查研究[D]. 张静. 中央民族大学, 2004(03)
  • [8]语言接触与语音的不稳定性——蹬上苗语音位变体个案分析[J]. 杨再彪.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4(01)

标签:;  ;  ;  ;  ;  

语言接触与语音不稳定:以等上苗语变体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