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 N-2035 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化合物 N-2035 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一、PROTECTIVE EFFECTS OF COMPOUND N-2035 ON FOCAL BRAIN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论文文献综述)

丁永胜[1](2020)在《基于活血谱效相关的三七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因其有着活血止血双向作用的特性,在医疗保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药质量评价方法是控制中药质量、保障药物疗效的有效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三七质量评价研究越来越深入,解决了三七质量控制中的大部分问题,但仍存在一些难题尚未解决,如:因三七有效成分群尚未完全明确,现建立的以化学成分含量为依据的质量评价方法无法完全反映三七真实药效;以传统性状特征为依据的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方法缺乏系统的现代化学及药理学数据支撑。通过前期研究及文献查阅了解到三七活血有效成分主要为三七总皂苷,而三七总皂苷具体组成尚未完全阐释清楚,三七总皂苷含量与三七性状特征之间的关系也无统一定论,因此,仅以几个三七皂苷单体含量为评价指标的质量控制方法存在一定不足,以三七性状特征划分三七商品规格等级缺乏科学依据。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拟收集50批次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三七,以活血功效为切入点,利用谱-效相关法深入研究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组成,以三七有效成分群含量为依据,结合三七谱-效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能够反映三七真实药效的质量评价方法,建立以活血药效为依据的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新方法。方法1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制备通过文献检索确定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收集范围,采取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及走访调查的方式了解三七种植资源分布和市场销售的情况并收集产地信息明确的三七样品,以70%乙醇为溶剂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所收集到的三七样品,为后续研究做准备。2三七药物谱研究取有代表性的14批次三七药材,有目的地制备谱图差异明显的14批次三七样品,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优化色谱条件,提升仪器分析检测化学成分的能力,建立三七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共有峰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得到三七的药物谱。3三七活血药效谱研究采用体外毛细管凝血实验,观察具代表性的14批次三七对大鼠毛细管凝血时间的影响,初步评价14批次三七活血作用强弱。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观测具有代表性的14批次三七药材对模型大鼠脑梗死面积百分比、脑失水率、脑体指数的影响,进一步评价三七活血作用强弱。最终得到三七抗毛细管凝血时间药效谱和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效谱。4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的筛选采用熵值法分别计算大鼠MCAO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的综合药效指标、三七活血作用综合药效指标。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将药物谱分别与单一药效指标和综合药效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得到三七的抗毛细管凝血有效成分群、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有效成分群和三七活血作用的有效成分群。5基于活血功效的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采用HPLC法检测50批次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含量,通过灰色关联法结合活血有效成分群各指标药效系数,构建三七质量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三七质量,并依据相对加权关联度大小,设置商品规格等级阈值,划分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建立三七质量评价及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方法。结果1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制备三七种植地主要分布于云南文山州、红河州和玉溪地区,广西仅德保、坡洪等地有少量种植。市场销售三七主产于云南,集散于文山。本研究共收集到50批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三七样品,对所收集到的样品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制备三七70%乙醇提取物干膏,发现所收集到的50批次三七样品出膏率范围为24.41%~50.31%,说明各批次三七化学成分含量或种类存在一定差异,可作为后续实验研究材料。2三七药物谱研究通过对14批次三七进行HPLC分析,建立了三七的HPLC指纹图谱,共确定了 23个共有成分,指认了其中 12 个成分(N-R1、G-Rg1、G-Re、20(R)N-R2、G-Rg2、G-Rh1、G-Rb1、G-Rc、G-Rb2、G-Rd、N-Ft1、20(R)G-Rh2),均为皂苷类化合物。对已指认的 12个共有成分和11个未指认成分分别进行定量及半定量分析,获取了三七的药物谱。14批次三七12个共有皂苷类成分含量分别在0.61%~1.29%、3.90~5.90%、0.42%~1.23%、0.06%~0.11%、0.21%~0.61%、0.14%~0.27%、1.82%~3.70%、0.03%~0.07%、0.08%~0.21%、0.75%~1.30%、0.03%~0.15%、0.04%~0.15%范围内。以上结果说明14批次三七化学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继续进行后续实验研究。3三七活血药效谱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4批次三七的活血效果确实存在显着性差异。体外毛细管凝血实验显示,14批次三七凝血时间范围为59.17~97.08 s,与空白组比较均可显着延长大鼠毛细管凝血时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实验结果显示,14批次三七脑梗死面积百分比、脑失水率及脑体指数范围分别为5.87%~32.08%、79.76%~81.45%、0.59%~0.66%,14批次三七给药组各药效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为谱-效相关法研究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提供了丰富的药效学信息。4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的筛选采用熵值法,建立了三七的抗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综合药效谱和活血作用综合药效谱。药物谱-抗毛细管凝血药效指标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化合物中,20个化合物对延长毛细管凝血时间起正向作用。已指认的化合物中,G-Rb1、G-Rb2和G-Re对延长毛细管凝血时间贡献度最高,(R)N-R2、G-Rh1对该指标有明显的负向作用。药物谱-抗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效指标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化合物中17个成分对降低大鼠脑梗死面积起正向作用;15个成分对降低大鼠脑失水率起正向作用;9个成分对降低大鼠脑体指数起正向作用。药物谱-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综合药效谱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成分中18个成分对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正向作用,已指认的化合物中,G-Rb2、G-Rc、G-Rd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贡献度最大,(R)N-R2、G-Rh1、N-Ft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负向作用。药物谱-活血作用综合药效指标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成分中17个化合物对活血综合药效指标起正向作用。已指认的化学成分中,G-Rb2、G-Rc、G-Rd、N-R1、G-Rb1五种成分对三七活血作用所作贡献较大,G-Rh1、(R)N-R2、N-Ft1对三七活血作用有明显的负向影响。无论体外、体内实验G-Rh1、(R)N-R2均对三七活血指标表现出明显的负向影响,N-Ft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综合药效也表现出明显的负向影响,说明G-Rh1、(R)N-R2、N-Ft1可能存在潜在的促凝作用。5基于活血功效的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的构建利用HPLC法对50批次三七进行了活血有效成分的定量/半定量分析,采用灰色关联法成功构建三七质量评价模型,建立了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新方法。50批次三七相对加权关联度大小范围为0.4170~0.5210,相对加权关联度越大,三七质量越优。人为设置三七商品等级相对加权关联度阈值,初步将50批次三七划分为4个等级(Ⅰ级:相对加权关联度≥ 0.5000;Ⅱ级:0.5000>相对加权关联度≥ 0.4600;Ⅲ级:0.4600>相对加权关联度≥0.4200;Ⅳ级:0.4200>相对加权关联度),检测的50批三七中Ⅰ级8批次,Ⅱ级14批次,Ⅲ级26批次,Ⅳ级2批次。结论1.本研究建立了基于谱-效相关的三七活血作用有效成分群的快速筛选方法,为全面揭示三七有效成分群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中药材有效成分群的辨识提供了借鉴。2.首次采用熵值法综合体外、体内活血药效指标,利用谱-效相关法明确了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组成,为三七质量评价研究、临床合理使用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3.以有效成分的药效系数为权重、含量为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了能够反映三七药效的质量评价方法和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新方法,为三七及其他多指标成分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提供了参考。

张小姣[2](2020)在《MTB-1806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文中提出MTB-1806(5-bromo-2-(5-fluoro-1-hydroxyamyl)benzoate calcium,5-溴-2-(5-氟-1-羟戊基)苯甲酸钙)是在丁苯酞(3-n-butylphthalide,NBP)的化学结构基础上经过结构修饰遴选出来的新型化合物,NBP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并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在体实验证明MTB-1806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与抑制P38 MAPK的表达,增加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LC3的水平有关;通过构建大鼠卒中后抑郁(PSD)模型,进一步证明MTB-1806能够改善PSD大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和乙酰胆碱(ACh)的水平,进而改善大鼠的认知障碍和精神状态;并通过过氧化氢(H2O2)诱导PC12细胞(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损伤模型证明了 MTB-1806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第Ⅰ部分MTB-1806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目的:研究MTB-1806对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一:将10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模型组,NBP 4.67 mg/kg 组,MTB-1806 组(1.25,1.58,2.58,3.68,5.25,7.95,10.70 mg/kg)。MTB-1806 7.95 mg/kg 和 NBP 4.67 mg/kg 为等摩尔剂量。采用改良的Zea-longa线栓法建立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术前0.5h灌胃给予MTB-1806和NBP,MTB-1806和NBP分别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解,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0.5%CMC-Na。再灌24h后将大鼠断头取脑,进行组织处理和其它测定。实验二: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即假手术组,模型组,NBP 4.67 mg/kg 组,SB-203580 5mg/kg 组,MTB-1806 组(1.58,5.25,7.95 mg/kg)。MTB-1806 7.95 mg/kg 和 NBP4.67 mg/kg 为等摩尔剂量。术前 0.5h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MTB-1806,NBP和SB-203580。MTB-1806组和NBP组用0.5%CMC-Na溶解。SB-203580组用1%DMSO溶解。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通过灌胃给予等体积的0.5%CMC-Na。MCAO后26h将所有大鼠断头,透射电子显微电镜下观察自噬小体,HE染色观察坏死神经元的比例,免疫组化法检测P38 MAPK,Beclin-1 和 LC3 的表达,WB 定量 Beclin-1 和 LC3 蛋白。结果:1.神经行为学评分变化: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出现神经行为缺失,例如对侧肩旋转和前肢内收,无力,行走绕圈等行为障碍。模型组的神经行为评分为3.30±0.48(P<0.01)。与模型组相比,MTB-1806(5.25,7.95,10.70 mg/kg)组剂量依赖性地改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评分分别为2.00±0.67,1.50±0.53和1.30±0.48(P<0.05,P<0.01)。等摩尔剂量的 MTB-1806 7.95 mg/kg 组(1.50±0.53)效果优于 NBP 组(2.60±0.52)(P<0.01)。ED 50=7.71 mg/kg。2.梗死体积的变化:与模型组相比,MTB-1806(1.58,2.58,3.68,5.25,7.95,10.70 mg/kg)组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着降低了脑梗死体积,抑制率分别为:9.05%,25.77%,34.00%,46.59%,59.15%,78.14%,77.81%(P<0.05,P<0.01)。等摩尔剂量的MTB-1806 7.95 mg/kg组[(10.60±1.30)%]效果优于NBP组[(37.50±1.6)%](P<0.01)。结果表明,MTB-1806 7.95 mg/kg 组和 MTB-180610.70 mg/kg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即MTB-1806 7.95 mg/kg为最大有效量。ED50=3.85 mg/kg。3.脑肿胀体积变化:与模型组相比,MTB-1806(1.58,2.58,3.68,5.25,7.95,10.70mg/kg)以剂量依赖性显着降低脑肿胀体积(P<0.05,P<0.01),等摩尔剂量的 MTB-1806 7.95mg/kg组[(2.84±0.87)%]效果优于NBP 组[(15.29±2.12)%](P<0.01)。ED50=3.63 mg/kg。4.HE染色的形态变化:假手术组的皮层,海马和纹状体组织结构清晰,细胞排列致密,整齐,无水肿,核居中,核仁清晰。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半暗带处可见明显的形态学变化:神经元细胞丢失,细胞核皱缩和神经元暗染(P<0.01)等。与模型组相比,MTB-1806(5.25,7.95 mg/kg)可显着减少皮质神经元坏死[(42.5±7.8)%,(13.7±4.6)%](P<0.05,P<0.01);海马神经元坏死[(26±5.1)%,(10.2±8.5)%](P<0.01)和纹状体神经元坏死[(26.4±4.9)%,(11.3±3.8)%](P<0.05,P<0.01)。且等摩尔剂量 MTB-1806 7.95 mg/kg 组效果优于 NBP 组(P<0.05)。结果表明,MTB-1806 7.95 mg/kg 组和 SB-203580 5 mg/kg 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自噬小体数量变化:在假手术组的海马和皮层中,能够观察到少量自噬体,MCAO模型再灌注24小时之后,观察到自噬体数量有所增加,MTB-1806,NBP和SB-203580治疗后,电镜下单位面积中自噬体数量比模型组进一步增多,并且等摩尔剂量的 MTB-1806 组多于 NBP 组,MTB-1806 10.70 mg/kg 组与 SB-203580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6.自噬相关因子变化:阳性细胞数和光密度显示,与模型组相比,MTB-1806(1.58,5.25,7.95 mg/kg),SB-203580(5 mg/kg)和 NBP(4.67 mg/kg)显着降低皮层,海马和纹状体中P38 MAPK的表达(P<0.05,P<0.01),分别增加皮层,海马和纹状体中Beclin-1和LC3的表达(P<0.05,P<0.01),而等摩尔剂量 MTB-1806 7.95 mg/kg 组效果优于 NBP 组(P<0.05,P<0.01),但是 MTB-18067.95 mg/kg组和SB-203580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MTB-1806能够抑制P38 MAPK的表达并增加Beclin-1和LC3的表达。7.自噬相关蛋白的变化:与模型组相比,MTB-1806(5.25,7.95 mg/kg)组,SB-203580 5 mg/kg组,显着增加LC3蛋白表达水平(P<0.05),且等摩尔剂量MTB-1806 7.95mg/kg 组效果优于 NBP 组,MTB-1806(5.25,7.95 mg/kg)组和SB-203580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相比,MTB-1806(7.95 mg/kg)组显着增加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P<0.01),等摩尔剂量MTB-1806组效果优于NBP 组。结论:MTB-1806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以显着改善MCAO模型神经功能缺损,减少脑梗死体积,脑肿胀体积和神经元细胞丢失,其部分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38 MAPK的表达和增加自噬水平有关。第Ⅱ部分 MTB-1806改善MCAO诱导的抑郁症大鼠的行为变化和单胺类递质水平目的:探讨MTB-1806对卒中后抑郁大鼠(PSD)的行为变化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1.模型建立 MCAO模型+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UMS)+孤养,建立卒中后抑郁(PSD)大鼠模型CUMS:按willner和Katz方法略改进,①倾斜鼠笼过夜,②同时禁食禁水过夜,③仅仅禁水过夜,④灯光照射过夜,⑤潮湿环境过夜,⑥异物放置(木片/塑料片),⑦异物刺激(新鲜空气除臭剂),⑧行为限制2 h。共8种刺激每天随机采取一种,持续21天。孤养:各组动物单笼饲养。2.分组和给药:将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抑郁组,抑郁组+NBP 组,抑郁组+MTB-1806 组,PSD 组,PSD+NBP 组,PSD+MTB-1806组,每组6只。其中MTB-1806 7.95 mg/kg和NBP 4.67 mg/kg为等摩尔剂量。造模3周后,给药组给药3周,取脑检测各项指标。3.观察指标:应激前和每周进行体重,蔗糖消耗比例,水平和垂直得分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多巴胺(Dopamine,D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的含量变化。结果:1.MTB-1806改善MCAO诱发抑郁大鼠的行为变化:在CUMS之前,不同组大鼠的体重和蔗糖消耗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CUMS术后3周,MCAO组和PSD组的体重和蔗糖消耗率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但与假手术组相比,抑郁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MTB-1806(7.95 mg/kg)后,抑郁组和PSD组动物的体重和蔗糖消耗率显着增加(P<0.05,P<0.01)。MTB-18067.95 mg/kg组和NBP 4.67 mg/kg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CUMS之前,不同组大鼠水平和垂直运动活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CUMS术后3周,MCAO组,PSD组和抑郁组水平和垂直运动评分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P<0.01)。给予MTB-1806(7.95 mg/kg)后抑郁组和PSD组水平和垂直得分明显增加(P<0.05,P<0.01)。等摩尔剂量MTB-1806 7.95 mg/kg组和NBP 4.67 mg/kg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MTB-1806升高MCAO诱发的抑郁症大鼠的单胺类水平2.1 DA含量的变化:与假手术组相比,MCAO组(8.9±1.8 ng/mg,P<0.01),抑郁症组(11.2±1.4 ng/mg,P<0.05)和 PSD 组(7.6±1.1 ng/mg,P<0.01)的DA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19.1±2.7ng/mg)。与抑郁症组相比,给予等摩尔剂量的MTB-1806或者NBP,大鼠脑内的DA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SD组相比,给予MTB-1806 7.95 mg/kg和NBP 4.67 mg/kg治疗后,大鼠脑内DA 水平显着增加,分别为:13.4±1.7 ng/mg,12.5± 1.2 ng/mg(P<0.05,P<0.01),但是MTB-1806 7.95 mg/kg组与NBP 4.67 mg/kg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2 NA含量的变化:与假手术组相比(28.7±3.2 ng/mg),NA水平在MCAO组(17.6±2.7 ng/mg,P<0.01),抑郁组(19.0±3.4 ng/mg,P<0.05)和 PSD 组(15.4±1.5 ng/mg,P<0.01)明显降低。与抑郁组相比,给予等摩尔剂量MTB-1806或者NBP,大鼠脑内N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PSD组相比,给与MTB-18067.95 mg/kg 和 NBP 4.67 mg/kg 治疗后均显着增加 NA 水平(22.6±3.3 ng/mg,20.2±4.5 ng/mg,P<0.05,P<0.01),但是,MTB-1806 7.95 mg/kg 组与 NBP 4.67 mg/kg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3 ACh含量的变化:与假手术组相比,MCAO组(9.9±1.4 ng/mg,P<0.01),抑郁组(12.3±1.2 ng/mg,P<0.05)和PSD组(9.4±1.6 ng/mg,P<0.01)的ACh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20.7±2.1 ng/mg)。与抑郁组相比,等摩尔剂量的MTB-1806或者NBP大鼠脑内的ACh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PSD组相比,给与MTB-1806 7.95 mg/kg和NBP 4.67 mg/kg治疗后,大鼠脑内ACh水平显着升高(15.6±1.8 ng/mg,13.2±1.3 ng/mg,P<0.05,P<0.01),但是 MTB-18067.95 mg/kg组与NBP 4.67 mg/kg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4 5-HT含量变化:与假手术组相比,MCAO组(38.6±5.7 ng/mg,P<0.01),抑郁组(42.9±6.6 ng/mg,P<0.01)和 PSD 组(34.4±7.5 ng/mg,P<0.01)的 5-HT水平显着低于假手术组(63.8±6.9 ng/mg)。与抑郁组相比,给予MTB-1806 7.95 mg/kg和NBP 4.67 mg/kg治疗后,提高了大鼠脑内5-HT的水平(54.6±4.4 ng/mg,52.1±4.8 ng/mg,P<0.05)。与 PSD 组相比,给予 MTB-1806 7.95 mg/kg 和 NBP 4.67 mg/kg 治疗显着提高了大鼠脑内 5-HT 水平(52.6±6.3 ng/mg,49.2±5.1 ng/mg,P<0.01),但是MTB-1806 7.95 mg/kg组与NBP 4.67 mg/kg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TB-1806能增加PSD大鼠的体重、蔗糖水消耗比例、水平和垂直得分,其作用机制与增加PSD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有关。第Ⅲ部分MTB-1806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目的:探究MTB-1806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H2O2损伤模型的建立:用700 μmol/LH2O2的低糖培养基诱导PC12细胞损伤24h,然后换正常培养基培养24h。分组随机分为6组:Sham组,Model组,NBP 30 μmol/L组,MTB-1806(1,10,30 μmol/L)组。MTB-1806组和NBP组均先加药预处理24小时,再进行H2O2损伤处理。观察指标:观察MTB-1806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和乙酰胆碱(Ach)的含量。结果:1.MTB-1806量效关系曲线的确定与Sham组相比,Model组PC12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53.0%;P<0.01);与Model组相比,经MTB-1806(1,5,10,20,30,40 μmol/L)预处理的PC12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分别为(55.1%,62.9%,72.1%,79.2%,85.1%,82.0%,P<0.05,P<0.01);MTB-1806 40 μmol/L预处理的PC12细胞与MTB-1806 30μmol/L预处理的PC12细胞相比存活率略有下降,故MTB-1806 30 μmol/L为MTB-1806的最高有效浓度。综上所述,实验选择终浓度MTB-1806 30 μmol/L作为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探讨。2.DA含量的变化与Sham组(36.31±4.57 pg/ml)相比,Model组DA的含量明显降低(10.65±4.96 pg/ml;P<0.01);与Model组相比,MTB-1806(10,30 μmol/L)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DA含量,分别为(18.3313.13 pg/ml,20.81±5.06 pg/ml,P<0.05)。等摩尔浓度的MTB-1806组和NBP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NA含量的变化与Sham组(18.09±1.97 pg/ml相比,Model组NA的含量明显降低(10.32±2.13 pg/ml;P<0.01);与Model组相比,MTB-1806(10,30 μmol/L)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NA含量,分别为(12.26±1.43 pg/ml,15.67±1.56pg/ml,P<0.05)。等摩尔剂量的MTB-1806组和NBP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ACh含量的变化与Sham组(24.38±3.75pg/ml)相比,Model组ACh的含量明显降低(10.52±1.97pg/ml;P<0.01);与Model组相比,MTB-1806(10,30μmol/L)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ACh量,分别为(15.68±4.12pg/ml,21.71±3.35 pg/ml,P<0.01)。等摩尔浓度的MTB-1806组和NBP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5.5-HT含量的变化与Sham组(176.10±23.65 pg/ml)相比,Model组5-HT的含量明显降低(103.27±20.11 pg/ml;P<0.01);与Model组相比,MTB-1806(10,30 μmol/L)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5-HT含量,分别为(153.71±19.47 pg/ml,169.92±25.56 pg/ml,P<0.05)。等摩尔浓度的MTB-1806组和NBP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TB-1806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并且能够增加DA,NA,ACh,和5-HT的含量。

李巧伶[3](2019)在《苯海索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苯海索(trihexyphenidyl,TH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苯海索在脑卒中应用中奠定药理基础。方法:选用体重250300 g SD大鼠行改良Longa线栓法致大鼠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Longa评分≥2分)纳入进入实验(约150只);大鼠行MCAO手术前30分钟腹腔注射药物苯海索高剂量(THP HD,0.5 mg·kg-1)、苯海索中剂量(THP MD,0.25 mg·kg-1)、苯海索低剂量(THP LD,0.125 mg·kg-1)、对照组依达拉奉(Edaravone,3 mg·kg-1)和假手术组(Sham,1 ml PBS);MCAO后24小时深度麻醉,取出大鼠脑组织对组织进行病理学TTC染色和尼氏染色;分别在24小时、72小时取出大鼠脑组织对相关蛋白进行免疫组化以及Western blot分析;中长期实验,大鼠接受MCAO/R后每天给药一次,连续16天监测大鼠mNSS评分,在进行至第9天时行水迷宫试验。结果:各组大鼠在MCAO后24小时TTC染色病理学分析显示,预给药依达拉奉和高剂量苯海索的大鼠脑组织损伤侧梗死面积统计分别为90871.5±26225.13、104577±23075.60,相比较于模型组梗死面积236839.25±35492.94显着降低(P?0.05),预给药依达拉奉和高剂量苯海索组相对梗死体积分数分别为27.6±7.6%、26.4±8.03%,相比较于模型组43.24±6.28%显着降低(P?0.05);尼氏染色显示,预给药依达拉奉和高剂量苯海索对比MCAO/R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尼氏小体数量显着增多,排列紧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监测显示,预给药依达拉奉和高剂量苯海索的大鼠在MCAO/R 72小时以后等时间点显着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运动功能和行为;大鼠在MCAO/R后第9天进行的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定位航行实验中预给药依达拉奉和高剂量苯海索的大鼠随着训练次数增加显着降低潜伏期,第3天(依达拉奉和高剂量苯海索组的潜伏期分别是54.88±38.32秒、52.8±28.87秒)和第4天(依达拉奉和高剂量苯海索组的潜伏期分别是26.46±24.61秒、20.12±14.35秒)平均潜伏期相比模型组(第3天潜伏期91.46±29.91秒、第4天潜伏期51.75±26.30秒)显着降低(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依达拉奉和高剂量苯海索给药的大鼠经过平台次数分别为3±1.41、3.5±1.70,相比较于模型组(1.36±0.75)显着增加(P?0.05)。MCAO 24小时后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预给药依达拉奉和高剂量苯海索增加细胞核内的Nrf2蛋白表达(依达拉奉和高剂量苯海索处理组免疫组化Nrf2阳性细胞IOD值和Western blot的Nrf2的蛋白IOD值相比模型组,P?0.05),激活Nrf2诱导其核易位,激活下游抗氧化蛋白HO-1表达(依达拉奉和高剂量苯海索处理组Western blot的HO-1蛋白表达条带IOD值均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MCAO 72小时后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预给药依达拉奉和高剂量苯海索显着降低脑组织中p-p38、NF-kB、NLRP3和cleaved-caspase-1相关蛋白表达(两组免疫组化p-p38、NF-kB、NLRP3阳性细胞IOD值均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高剂量的苯海索(THP HD,0.5 mg·kg-1)和依达拉奉(3 mg·kg-1)均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诱发的病理损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进行长期监测,苯海索能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行为学,改善运动功能和学习记忆功能。MCAO/R损伤的早期,大鼠预给药依达拉奉和高剂量的苯海索药物均显着上调Nrf2/HO-1信号通路,同时抑制继发性炎症反应p38/NF-κB/NLRP3信号通路。

金成[4](2019)在《鼠尾草酸及其衍生物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研究鼠尾草酸和乙酰鼠尾草酸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2)探讨鼠尾草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采用小鼠急性脑缺血缺氧、体内血栓以及氯仿诱导的心律失常模型来评价鼠尾草酸和乙酰鼠尾草酸对小鼠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2)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模型。造模前7天每天灌胃给药1次,末次给药后,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模型,检测大鼠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以及血细胞计数,同时采用TTC染色检测脑梗塞范围,观察鼠尾草酸和乙酰鼠尾草酸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3)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鼠尾草酸高剂量、鼠尾草酸中剂量、鼠尾草酸低剂量、模型组以及假手术组,处理方式同(2)。缺血2h后实施再灌注,采用Zea-Longa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检测梗死面积,分光光度法检测LDH、GSH-PX以及MDA的表达变化,ELISA检测TNF-α、TNF-β、IL-1、IL-1β的表达变化,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氧化应激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检测大鼠凝血功能、血小板聚以及血细胞计数。[结果](1)鼠尾草酸和乙酰鼠尾草酸对小鼠心脑血管疾病有保护作用。在小鼠急性脑缺血缺氧中,乙酰鼠尾草酸显着性延长喘息时间。在心律失常模型中,乙酰鼠尾草酸和鼠尾草酸组心室纤颤发生率与复方丹参、灯盏花素和盐酸普莱洛尔组相近。在体内血栓模型中,乙酰鼠尾草酸组小鼠死亡时间显着性延长。(2)鼠尾草酸和乙酰鼠尾草酸对大鼠脑缺血有保护作用。在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模型中,鼠尾草酸预处理大鼠神经损伤症状改善,TTC结果显示梗死范围减小;凝血功能显示APTT延长,FIB含量降低,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常规显示部分生理指标有一定的变化。乙酰鼠尾草酸预处理大鼠血浆ATPP延长、FIB含量减少以及部分血常规生理指标也发生了改变。(3)鼠尾草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且机制多样。Zea-Longa评分显示再灌注24h时,鼠尾草酸能减轻大鼠神经损伤症状;TTC染色结果显示,鼠尾草酸预处理组大鼠脑梗死范围明显减小;同时FIB含量减少,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血细胞检测,白细胞计数减少。在鼠尾草酸低剂量组MAD含量显着减少,在高剂量与中剂量中谷胱甘肽(GSH)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显着升高。ELISA检测结果显示,鼠尾草酸预处理TNF-α、TNF-β、IL-1和IL-1 β的表达增加。Q-PCR结果显示,鼠尾草酸处理可以提高皮质中AKT、eNOS、ERK5、HOX-1、Keap1、MEK5、Nrf2及TRPV4 mRNA的表达,而海马中表达水平降低;蛋白免疫印迹显示,鼠尾草酸预处理后皮质MEK5和AKT表达增多,Keap1表达减少,其它蛋白表达也有不同的影响。TUNEL染色显示,高剂量和中剂量组凋亡细胞显着性减少。[结论](1)在小鼠急性脑缺血缺氧、小鼠体内血栓、小鼠心律失常以及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中鼠尾草酸和乙酰鼠尾草酸对部分指标有一定的改变,具有心脑血管疾病保护作用。二者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可能与化合物极性、电负性以及酸碱度改变有关。(2)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鼠尾草酸能减少大鼠皮质的梗死范围,改善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研究显示它对脑组织中氧化应激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炎症因子水平,氧自由基以及细胞凋亡以及凝血功能等有影响,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抗凋亡、抗炎症相关。

梁源[5](2019)在《基于GC-MS和代谢组学的七十味珍珠丸治疗脑缺血BBB损伤的入血成分和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藏药经典制剂七十味珍珠丸(然纳桑培,????徸?????????)具有安神镇静、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和醒脑开窍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黑白脉病”、“龙血不调”、以及中风、瘫痪、半身不遂等疾病。由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均不清楚,故本文以GC-MS法研究其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及其入血成分,以保护血脑屏障(BBB)为切入点,应用GC-MS和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其治疗脑缺血后BBB损伤的作用机制。目的:1.分析七十味珍珠丸中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发现特有化合物。2.分析七十味珍珠丸中入血成分,为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3.揭示七十味珍珠丸对脑缺血BBB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1.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萃取法分别提取七十味珍珠丸中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采用GC-MS法分离、鉴定,并测定各个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2.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以正己烷处理大鼠血浆样品(脑缺血30min和24h),采用GC-MS法分离、鉴定,并测定各个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3.基于MCAO模型,测定脑组织的脑梗死比率(TTC染色)、伊文思蓝含量(EB染色)和尼氏小体数量(甲苯胺蓝染色);HE染色观察海马区病理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和BBB。4.基于MCAO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法(IF)测定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MMP-9的蛋白表达量;RT-PCR法、WB法测定MMP-9、Claudin-5、Occludin的m RNA及蛋白表达量。5.基于MCAO模型,以正己烷法(脑缺血30min和24h)、衍生化法(脑缺血24h)处理大鼠血浆样品,采用GC-MS分离、鉴定,并测定各个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对结果进行主成分(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PLS-DA)分析。结果:1.鉴定出88个挥发油成分,以丁香酚、壬烷、1,4-二甲苯和β-桉叶醇为主,特有化合物41个。鉴定出63个脂溶性成分,以亚油酸、丁香酚、肉豆蔻酸和二十九烷为主,特有化合物29个。鉴定出19个共有成分(藏红花醛、枯茗醛、乙酸松油酯、丁香酚、α-蒎烯、甲基丁香酚、1-石竹烯、肉豆蔻醚、榄香素、桉油烯醇、氧化石竹烯、β-绿叶烯、T-杜松醇、β-桉叶醇、α-荜澄茄醇、红没药醇、麝香酮、新瑟模环烯和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2.脑缺血30min时,鉴定出12个入血成分(壬烷、癸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二十三烷、二十九烷、2,4-二叔丁基苯酚、二十六烷、二十一烷、二十八烷、二十七烷、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胆甾醇);脑缺血24h时,鉴定出11个入血成分(二十二烷、壬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2,4-二叔丁基苯酚、二十六烷、十八烷、二十一烷、二十七烷、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胆甾醇)。3.七十味珍珠丸能降低大鼠的脑梗死比率,改善神经行为学异常,增加脑组织尼氏小体数量,降低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减轻脑组织神经元和血脑屏障损伤,改善脑组织病理变化。4.七十味珍珠丸有降低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MMP-9的蛋白表达和m RNA表达的趋势,增加Claudin-5、Occludin的蛋白表达和m RNA表达的趋势。5.脑缺血30min时(正己烷法),鉴定出3个差异代谢物(2,6-二叔丁基对甲酚、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脑缺血24h时(正己烷法),鉴定出2个差异代谢物(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2,6,10-三甲基十五烷);脑缺血24h时(衍生化法),鉴定出9个差异代谢物(α-D塔罗糖、N,N-二乙基乙酰胺、乳酸、二十三烷、甘油、肉豆蔻酸、4-甲基癸烷、1-甲基-2-吡咯烷酮、二十四烷)。结论:1.七十味珍珠丸中挥发油(桂皮醛、α-细辛脑等)、脂溶性成分(月桂酸、去氢木香内酯等)及入血成分(十甲基环五硅氧烷等)的分析和鉴定,为七十味珍珠丸的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2.七十味珍珠丸对脑缺血致大鼠BBB超微结构及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MP-9、claudin-5和occludin无关。3.七十味珍珠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有14个,主要与氧化应激反应、脂质代谢、脂肪酸代谢和能量代谢有关。

杜云广,曹欣欣,王晓茹,王书华[6](2017)在《牡荆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牡荆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onga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实验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依达拉奉阳性对照组(3.24μmol·kg-1),模型+牡荆苷(1.62、3.24、6.48μmol·kg-1)不同剂量组,大鼠缺血2 h再灌注1 h后腹腔注射给药,连续给药时间为1 d和3 d。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测大鼠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相应试剂盒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丙二醛(methane dicarboxylic aldehyde,MDA)含量,免疫组化检测水孔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阳性细胞表达,RTq PCR检测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m RNA表达水平,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再灌注后缺血侧脑组织出现明显的梗死灶,含水量明显增多,SOD活性明显降低,ROS和MDA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升高,抗炎作用显着,显着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病理形态,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与依达拉奉对照组相比,牡荆苷中、低剂量组作用较弱(P<0.01,P<0.05);牡荆苷高剂量组与依达拉奉作用相当,差异无显着性。结论:牡荆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应激和抗炎作用实现。

张伟[7](2016)在《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的合成及活性研究》文中指出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复发率。中药和天然药物中许多活性物质具有防治脑神经细胞缺血、缺氧的作用,因而从中药和天然药物中寻找具有抗脑缺血活性的有效物质,是发现和开发新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中药灯盏细辛是菊科植物短亭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干燥全草,灯盏乙素(scutellarin)为灯盏花素的有效成分,自上世纪70年代在临床上使用,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脑梗塞及高血压、脑血栓、脑出血等脑血管病引起的瘫痪。虽然灯盏花素长期用于临床,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溶解性差、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灯盏乙素苷元又称野黄芩素(scutellarein),为灯盏乙素的降解产物。有研究发现,灯盏乙素在胃肠道内被水解成灯盏乙素苷元,其在胃肠道内具有溶解性好、口服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并且动物实验证明灯盏乙素苷元的脑缺血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超过灯盏乙素,可能是具有开发潜力的脑卒中候选药物。然而野黄芩素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有学者发现给大鼠灌胃野黄芩素后,在尿液中发现大量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代谢物,这代谢物的发现为研究灯盏乙素和灯盏乙素苷元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保障,然而现在对这化合物的研究少之又少。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体外药效活性评价和体内整体动物实验,研究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保护作用,并与野黄芩素和野黄芩苷进行比较。研究内容:1、探索有效的化学合成方法合成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2、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及Fe3+还原能力测定法比较6-O-甲基乙素苷元、灯盏乙素苷元和灯盏乙素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对Fe3+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均呈剂量依赖关系。3、通过凝血四项指标(TT、APTT、PT、FIB)和血小板聚集性实验,比较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灯盏乙素苷元和灯盏乙素的体外抗血栓活性。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可能通过延长TT和PT而发挥抗凝血作用,且效果好于野黄芩素和野黄芩苷。4、采用线栓法致MCAO模型,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失征象、脑梗死率和脑含水量的变化,比较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对MCAO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预处理能显着改善神经功能缺失征象,缩小脑梗死面积,降低脑含水量,且效果优于野黄芩苷。5、采用双侧结扎颈总动脉致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情况,测定脑指数、脑含水量、Na+、K+、Ca2+、MDA含量和SOD,Ca2+-ATPase和Na+、K+-ATPase活性变化情况。与模型组相比,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和灯盏乙素预处理能够能改善神经细胞损伤,显着降低脑指数和脑含水量,升高SOD活力,降低MDA含量,提高Ca2+-ATPase和Na+,K+-ATPase活性,调节体内Na+、K+和Ca2+转运。结果表明,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具有良好的保护神经细胞的疗效,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减轻脑水肿及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发挥保护脑组织的作用。并且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的疗效要优于灯盏乙素。6、利用UFLC-Q-TOF/MS联用技术分析灯盏乙素苷元在大鼠体内可能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结果显示,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途径主要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硫酸化、葡萄糖醛酸结合等。结论: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具有一定的脑缺血保护作用,且效果优于灯盏乙素,推测灯盏乙素在体内主要代谢成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发挥疗效,并且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可作为有开发前景的脑卒中治疗药物。

来丽丽[8](2015)在《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用线栓法制备的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建立HPLC法测定血浆样本中丹参素与川芎嗪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尾静脉注射给药后进行相关药动学研究,选取乳酸脱氢酶(LDH)为指标进行药效学研究;最终建立药动学和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以阐述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规律,对脑缺血性损伤保护机制,深入探讨药对配伍规律,为临床使用参芎配伍提供可靠的思路与方法。方法1.MCAO模型制作: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缺血1h后拔线栓实现再灌注,于再灌注24h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状况。2.建立HPLC法测定血浆样本中丹参素与川芎嗪含量的测定方法: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经尾静脉注射不同配伍比例的丹参素和川芎嗪溶液后眼眶取血,血浆样品预处理后,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自动进样,进样量20μL。其中,色谱柱为XBridge-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乙腈和0.3%磷酸水溶液,等梯度洗脱,洗脱方式为:乙腈—0.3%磷酸水溶液(7.2%:92.8%),流量0.8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80nm。3.药动学研究:按丹参素与川芎嗪5个配伍组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进行尾静脉给药,测定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以采血时间为横坐标,分别以丹参素与川芎嗪的血药浓度为纵坐标,绘制血药浓度与时间的C-T曲线;用DAS3.2.6软件进行药动学研究。4.药效动力学与PK-PD结合模型研究:进行LDH活性测定,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效应图。以LDH为药效学指标,运用DAS3.2.6软件进行PK-PD结合模型的拟合,获得血药浓度与药效之间的PK-PD模型方程。结果1.成功建立了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D大鼠大脑缺血1h再灌注24h后,出现显着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TTC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脑组织染为均匀的红色,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缺血侧半球大部分呈现明显的苍白色。2.成功建立了 HPLC法测定血浆样本中丹参素与川芎嗪含量的测定方法:川芎嗪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371x-0.0046,R2=0.9993,100mg·L-1~0.15625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丹参素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0.0163x-0.0094,R2=0.9995,200mg·L-1~0.6234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对回收率在88%~114%之间,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稳定性符合动物体内药物分析要求。3.成功绘制了血药浓度与时间的C-T曲线,并进行了药动学研究:由C-T曲线可看出,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后同一时间点的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成非比例关系。运用DAS 3.2.6药动学软件得到,不同配伍给药后,川芎嗪的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4h后趋于平稳;组别1的驻留时间最长,组别3的驻留时间最短;组别5的消除半衰期最大;组别2的消除率最小;组别2的AUC(0-t)明显高于其他组,这与给药剂量有一定的关系,但组别1、组别3、组别5川芎嗪剂量相同配伍不同,AUC(0-t)也有所不同。不同配伍给药后,丹参素的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2h后趋于平稳;组别1的驻留时间最长,组别3的驻留时间最短;组别1的消除半衰期最大;组别3的消除率最小;组别3 AUC(0-t)明显高于其他组,这与给药剂量有一定的关系,但组别1、组别2、组别4丹参素剂量相同配伍不同,AUC(0-t)也有所不同。4.成功进行了 LDH活性测定,并以LDH为药效学指标,建立了 PK-PD结合模型:给药组的LDH活性显着性低于模型组的LDH活性,提示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给药能显着降低体内LDH活性,减小因脑缺血再灌注对细胞的损伤程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效应图得到药物效应的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其在血浆中的滞留时间。采用DAS3.2.6软件处理,进行PK-PD模型拟合,经拟合,用Hill方程拟合取得很良好的相关系,模型方程为:E=Emax*Cγ/(ED50γ+Cγ)。结论1.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操作相对简单易行并可控制,模型制作成功率相对较高,可为后期进行药动学与药效学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2.所建立的HPLC测定方法专属性强,分离度好,分析时长适宜,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MCAO大鼠丹参素与川芎嗪血药浓度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3.观察C-T曲线和运用药动学软件数据分析得到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后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存在相互影响的作用。4.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可能与其有效成分的抗细胞损伤特性有关,PK-PD结合模型可用于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相关性评价与预测,阐述丹参素与川芎嗪的配伍规律。

余雪源,仲英,左春旭,张岫美[9](2012)在《羟乙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羟乙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病学评分、脑组织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水平和脑梗死面积。结果羟乙葛根素能明显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病学评分、缩小脑梗死面积,降低脑组织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水平。结论羟乙葛根素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清除体内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有关。

左冬,汪永忠,韩燕全,陈杨,罗欢,萧伟[10](2012)在《中药有效成分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用来研究较多的中药防治缺血性脑损伤的代表性成分可分为生物碱类、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萜类及挥发油类和其他类。中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抑制自由基产生、细胞凋亡及减轻钙离子毒性等作用,从而减轻脑组织、神经等机体损伤。我国天然药物资源丰富,已有多种天然药物用于临床,从天然药物筛选有效成分也是目前新药研发的趋势。鉴于此,就近几年有关药材有效部位用于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文献做一简单综述。

二、PROTECTIVE EFFECTS OF COMPOUND N-2035 ON FOCAL BRAIN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ROTECTIVE EFFECTS OF COMPOUND N-2035 ON FOCAL BRAIN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活血谱效相关的三七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三七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 皂苷类成分
        2 氨基酸和蛋白质类成分
        3 黄酮类成分
        4 糖类成分
        5 挥发性成分
        6 微量元素
        7 其他成分
        8 小结与展望
    综述二 三七活血功效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在外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2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3 在脑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4 在骨伤、外科类疾病中的应用
        5 小结与展望
    综述三 活血药物药理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 体内活血药理模型
        2 体外活血药理模型
        3 小结与展望
    综述四 三七活血药效物质基础及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 三七活血作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2 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3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章 三七药用资源现状调查及实验样品的收集与制备
        第一节 广西、云南两省三七药用资源现状调查及实验样品的收集
        1 调查方法
        2 调查结果
        3 小结
        第二节 实验样品的制备
        1 三七谱-效相关研究实验样品的制备
        2 灰色关联分析实验样品的制备
        3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三七药物谱的构建
        第一节 三七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14批次三七指纹图谱中共有成分的定量及半定量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七药效谱的获取
        第一节 三七对大鼠毛细管凝血实验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三七对大鼠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谱-效相关法筛选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
        第一节 药物谱与毛细管凝血实验药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二节 药物谱与大鼠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三节 药物谱与活血作用综合药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三七质量
        第一节 50批次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的含量测定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三七质量评价模型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一 全文总结
        1 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制备
        2 三七药物谱的获取
        3 三七药效谱的获取
        4 谱-效相关法筛选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
        5 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三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6 小结
        7 展望
        二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MTB-1806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前言
第Ⅰ部分 MTB-1806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MTB-1806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
        2.2 MTB-1806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2.3 MTB-1806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肿胀的影响
        2.4 组织形态学
        2.5 MTB-1806对自噬体的影响
        2.6 MTB-1806对P38 MAPK LC3和Beclin-1表达量的影响
        2.7 MTB-1806对LC3和Beclin-1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Ⅱ部分 MTB-1806改善MCAO诱导的抑郁大鼠的行为变化和单胺类递质水平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MTB-1806改善了MCAO诱发的抑郁大鼠的行为变化
        2.2 MTB-1806对MCAO诱发的抑郁大鼠的单胺类水平的影响
        2.2.1 MTB-1806对MCAO诱发的抑郁大鼠DA含量的影响
        2.2.2 MTB-1806对MCAO诱发的抑郁大鼠NA含量的影响
        2.2.3 MTB-1806对MCAO诱发的抑郁大鼠ACh含量的影响
        2.2.4 MTB-1806对MCAO诱发的抑郁大鼠5-HT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Ⅲ部分 MTB-1806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MTB-1806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2.2 MTB-1806对神经递质DA,NA,ACh和5-HT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卒中后抑郁(PSD)的病因机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3)苯海索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2.1 主要试剂和溶液制备
        2.2 主要材料和仪器
        2.3 实验动物
    3 实验方法
        3.1 大鼠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操作方法以及神经学Longa评分
        3.2 TTC染色
        3.3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TTC染色观察脑组织缺血区
        4.2 脑组织切片TTC染色
    5 讨论
    6 小结
第二章 苯海索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引发的神经损伤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2.1 主要试剂和溶液制备
        2.2 主要材料和仪器
        2.3 实验动物
    3 方法
        3.1 大鼠MCAO/R手术以及神经学Longa评分
        3.2 TTC染色
        3.3 尼氏染色
        3.4 mNSS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3.5 水迷宫实验
        3.6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苯海索降低大鼠MCAO/R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4.2 苯海索降低大鼠MCAO/R急性期脑组织梗死体积
        4.3 苯海索逆转大鼠MCAO/R急性期神经细胞的损伤
        4.4 苯海索在MCAO/R损伤中长期内改善大鼠运动功能
        4.5 苯海索改善MCAO/R损伤引发的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
    5 讨论
    6 小结
第三章 苯海索通过增强氧化应激NRF2/HO-1 信号通路逆转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2.1 主要试剂和溶液制备
        2.2 主要仪器
        2.3 实验动物
    3 实验方法
        3.1 大鼠MCAO/R手术以及神经学Longa评分
        3.2 免疫组织化学
        3.3 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
        3.4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苯海索促进Nrf2 由胞质转移至细胞核
        4.2 苯海索处理增加Nrf2、HO-1 蛋白表达逆转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
    5 讨论
    6 小结
第四章 苯海索抑制MCAO/R诱发的继发性炎症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2.1 主要试剂和溶液制备
        2.2 主要仪器
        2.3 实验动物
    3 实验方法
        3.1 大鼠MCAO/R手术以及神经学longa评分
        3.2 免疫组织化学
        3.3 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
        3.4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苯海索抑制MCAO/R损伤的脑组织中MAPK p38 激活和蛋白表达
        4.2 苯海索抑制MCAO/R损伤的脑组织中NF-κB蛋白激活和表达
        4.3 苯海索抑制MCAO/R损伤的脑组织中NLRP3 蛋白表达
    5 讨论
    6 小结
第五章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鼠尾草酸及其衍生物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鼠尾草酸及其衍生物心脑血管保护作用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鼠尾草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综述 浅谈中药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基于GC-MS和代谢组学的七十味珍珠丸治疗脑缺血BBB损伤的入血成分和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对照表
前言
第一章 基于GC-MS法分析七十味珍珠丸中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GC-MS检测条件
        2.1.1 色谱条件
        2.1.2 质谱条件
        2.2 供试品的制备
        2.2.1 水蒸气蒸馏法
        2.2.2 溶剂萃取法
        2.3 GC-MS测定
        2.4 统计方法
        2.4.1 聚类分析
        2.4.2 主成分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GC-MS测定结果
        3.1.1 水蒸气蒸馏法
        3.1.2 溶剂萃取法
        3.2 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3.2.1 水蒸气蒸馏法
        3.2.2 溶剂萃取法
        3.3 主成分分析结果
        3.3.1 水蒸气蒸馏法
        3.3.2 溶剂萃取法
    4 小结
第二章 基于GC-MS法分析七十味珍珠丸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入血成分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场地
        1.3 受试药物
        1.4 主要试剂
        1.5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GC-MS检测条件
        2.1.1 色谱条件
        2.1.2 质谱条件
        2.2 药物的剂量及配制
        2.3 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
        2.4 动物分组及给药
        2.5 血浆样品的处理
        2.6 GC-MS测定
        2.7 统计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GC-MS测定结果
        3.2 入血成分分析
        3.2.1 脑缺血30min
        3.2.2 脑缺血24h
    4 小结
第三章 七十味珍珠丸对脑缺血再灌注后BBB损伤的保护作用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场地
        1.3 受试药物
        1.4 主要试剂
        1.5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药物的剂量及配制
        2.2 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及给药
        2.3 观察指标
        2.3.1 血清SOD、MDA水平测定
        2.3.2 脑梗死比率(TTC染色)
        2.3.3 大鼠神经行为学评级
        2.3.4 脑组织尼氏小体数(甲苯胺蓝染色)
        2.3.5 脑组织病理学(HE染色)
        2.3.6 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测定(伊文思蓝染色)
        2.3.7 血脑屏障超微结构观察(透射电镜)
        2.3.8 脑组织MMP-9 的免疫荧光表达(IF)
        2.3.9 脑组织MMP-9、Claudin-5和Occludin mRNA表达(RT-PCR)
        2.3.10 脑组织MMP-9、Claudin-5和Occludin蛋白表达(Western Blot)
        2.4 统计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血清SOD、MDA水平
        3.2 脑梗死比率
        3.3 神经行为学评级
        3.4 缺血侧脑组织尼氏小体数量
        3.5 缺血侧脑组织病理变化
        3.6 血脑屏障通透性(伊文思蓝法)
        3.7 缺血侧脑组织的超微结构(透射电镜)
        3.7.1 神经元超微结构
        3.7.2 血脑屏障超微结构
        3.8 脑组织海马区MMP-9 蛋白的表达(IF)
        3.9 脑组织MMP-9、Claudin-5和Occludin m RNA表达(RT-PCR)
        3.9.1 MMP-9 m RNA表达
        3.9.2 Claudin-5 mRNA表达
        3.9.3 Occludin m RNA表达
        3.10 脑组织MMP-9、Claudin-5和Occludin蛋白表达(WB)
        3.10.1 MMP-9 蛋白表达
        3.10.2 Claudin-5 蛋白表达
        3.10.3 Occludin蛋白表达
    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GC-MS代谢组学的七十味珍珠丸保护脑缺血再灌注致BBB损伤的机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场地
        1.3 受试药物
        1.4 主要试剂
        1.5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GC-MS检测条件
        2.1.1 色谱条件(正己烷法)
        2.1.2 色谱条件(衍生化法)
        2.1.3 质谱条件(正己烷法)
        2.1.4 质谱条件(衍生化法)
        2.2 药物的剂量及配制
        2.3 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
        2.4 动物分组及给药
        2.5 血浆样品的处理
        2.5.1 正己烷法
        2.5.2 衍生化法
        2.6 GC-MS测定
        2.7 统计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GC-MS测定结果
        3.2 主成分分析(PCA)
        3.2.1 血浆代谢物的PCA分析(正己烷法)
        3.2.2 血浆代谢物的PCA分析(衍生化法,脑缺血24h)
        3.3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
        3.3.1 血浆代谢物的PLS-DA分析(正己烷法)
        3.3.2 血浆代谢物的PLS-DA分析(衍生化法,脑缺血24h)
        3.4 差异代谢物的确定
        3.4.1 正己烷法(脑缺血30min)
        3.4.2 正己烷法(脑缺血24h)
        3.4.3 衍生化法(脑缺血24h)
        3.4.4 差异代谢物分类
        3.5 代谢通路分析
        3.5.1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与氧化应激反应
        3.5.2 甘油与脂质代谢
        3.5.3 肉豆蔻酸与脂肪酸代谢
        3.5.4 乳酸、2,6-二叔丁基对甲酚、1-甲基-2-吡咯烷酮与能量代谢
    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1 七十味珍珠丸保护BBB的药效物质基础
    2 七十味珍珠丸保护BBB的作用机制
    3 不足与展望
        3.1 七十味珍珠丸中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及入血成分分析的不足和展望
        3.2 七十味珍珠丸的作用机制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牡荆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动物
        1.1.2 药品和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建立MCAO大鼠模型
        1.2.2 分组与给药
        1.2.3 脑梗死体积
        1.2.4 牡荆苷对MCAO大鼠BBB保护及抗氧化作用
        1.2.4.1脑水肿的测定
        1.2.4. 2 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AQP-4表达
        1.2.4. 3 脑组织SOD活性及ROS、MDA含量测定
        1.2.5 牡荆苷对MCAO大鼠抗炎作用影响
        1.2.5. 1 RT-q PCR检测缺血区TLR4和NF-κB (p65) m RNA表达
        1.2.5. 2 ELISA测定缺血区脑组织TNF-α含量
        1.2.6 HE染色观察大鼠缺血区脑组织神经细胞形态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MCAO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
    2.2 牡荆苷减少MCAO大鼠脑梗塞体积
    2.3 牡荆苷对MCAO大鼠BBB及抗氧化作用影响
        2.3.1 牡荆苷减轻MCAO大鼠脑水肿程度
        2.3.2 牡荆苷降低MCAO大鼠AQP-4表达
        2.3.3 牡荆苷可增加MCAO大鼠SOD活性, 降低ROS、MDA含量
    2.4 牡荆苷对MCAO大鼠抗炎作用
        2.4.1 牡荆苷减少缺血区脑组织TLR4和NF-κB (p65) m RNA的表达
        2.4.2 牡荆苷减少大鼠缺血区脑组织TNF-α含量
    2.5 牡荆苷对大鼠缺血区神经细胞形态影响
3 讨论

(7)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的合成及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研究
        1.1 能量代谢的紊乱
        1.2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细胞凋亡
        1.3 钙离子超载
        1.4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1.5 自由基损伤
        1.6 一氧化氮
    2 治疗脑缺血天然药物的研究现状
        2.1 黄酮类
        2.2 皂苷类
        2.3 酚酸类
        2.4 生物碱类
    3 灯盏乙素的药理活性研究
        3.1 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3.2 抗血栓作用
        3.3 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4 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合成路线设计及结果讨论
    1 灯盏乙素前期研究基础
    2 灯盏乙素苷元的制备设计
        2.1 苷元制备的设计依据
        2.2 酸水解法制备灯盏乙素苷元
    3 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合成路线设计
        3.1 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合成方案
        3.2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体外活性评价
    1 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溶解度的研究
        1.1 紫外吸收波长的选定
        1.2 标准曲线的制备
        1.3 溶解度的测定
        1.4 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2 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研究
        2.3 体外清除ABTS~(+·)自由基活性研究
        2.4 Fe~(3+)还原能力测定(FRAP法)
    3 体外抗凝血活性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试剂配置
        3.3 实验方法
        3.4 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第四章 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整体动物实验
    1 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在大鼠线栓法致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治疗作用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讨论
        参考文献
    2 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在反复双侧结扎颈总动脉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中的治疗作用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实验讨论
        参考文献
    3 大鼠灌胃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血浆、尿液、胆汁和粪便中主要代谢物的鉴定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合成实验部分
    1 灯盏乙素苷元的制备
    2 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合成路线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录

(8)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丹参与川芎配伍的中医药文献研究
    一、丹参
    二、川芎
    三、丹参与川芎配伍的理论研究基础
        (一) 丹参与川芎配伍的中医理论研究基础
        (二) 丹参与川芎有效成分的理论研究基础
    四、目前国内有关的复方制剂
第二部分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及评价
    一、材料与方法
        (一) 仪器与设备
        (二) 药品与试剂
        (三) 实验动物
        (四) 实验方法
        1. 动物分组
        2.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制备
        3. 神经行为学评分
        4. TTC染色
        5. 数据统计
    二、结果
        (一) 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二) 脑梗死情况
    三、分析与讨论
        (一)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
        (二)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评价方法的选择
    四、小结
第三部分 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 仪器与设备
        (二) 药品与试剂
        (三) 实验动物
        (四) 实验方法
        1. HPLC法测定血浆样本中丹参素与川芎嗪含量的方法建立
        2. 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二、结果
        (一) HPLC法测定血浆样本中丹参素与川芎嗪含量的方法建立
        1. 方法专属性考察情况
        2. 线性关系考察结果
        3. 方法回收率试验结果
        4. 精密度试验结果
        5. 稳定性试验结果
        (二) 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 不同配伍组川芎嗪在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
        2. 不同配伍组川芎嗪的药时曲线
        3. 不同配伍组川芎嗪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4. 不同配伍组丹参素在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
        5. 不同配伍组丹参素的药时曲线
        6. 不同配伍组丹参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三、分析与讨论
        (一) 血浆样本的预处理方法
        (二) 药动学研究方法的选定
        (三) HLPC色谱条件的选定
        (四) 非房室模型的数据分析
    四、小结
第四部分 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的药效动力学及PK-PD模型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 仪器与设备
        (二) 药品与试剂
        (三) 实验动物
        (四) 实验方法
        1. 脑缺血栓塞模型的制作
        2. 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设计
        3. 分组与给药
        4. 血浆样品的制备
        5. 大鼠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测定
        6. 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一) 川芎嗪与丹参素配伍的药效动力学研究
        1. 模型组与给药的LDH活性
        2. 浓度-时间-效应关系
        (二) 川芎嗪与丹参素配伍的PK-PD模型研究
    三、分析与讨论
        (一) 药效学指标的选择
        (二) PK-PD结合模型的研究
    四、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川芎用药配伍规律及其有效成分川芎嗪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9)羟乙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 料
    1.1 仪器
    1.2 药品与试剂
    1.3 动物
2 方 法
    2.1 动物分组
    2.2 模型制备
    2.3 神经病学评分
    2.4 生化指标测定
    2.5 梗死范围的测定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 果
    3.1 神经生物学评分
    3.2 羟乙葛根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清除·O-2能力的影响
    3.3 羟乙葛根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清除·OH能力的影响
    3.4 羟乙葛根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梗死面积的影响
4 讨 论

(10)中药有效成分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碱类
    1.1 川芎生物碱
    1.2 苦参生物碱
    1.3 青藤碱
2 黄酮类
    2.1 黄芩苷
    2.2 葛根素
    2.3 灯盏花素
    2.4 其他
3 三萜类化合物
    3.1 三七皂苷
    3.2 人参皂苷
4 多糖类
    4.1 芦荟多糖
    4.2 黑木耳多糖
5 萜类及挥发油类化合物
    5.1 虎杖
    5.2 胡黄连
6 其 他
    6.1 银杏提取物
    6.2 毛葡萄叶水提物
7 结 语

四、PROTECTIVE EFFECTS OF COMPOUND N-2035 ON FOCAL BRAIN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活血谱效相关的三七质量评价研究[D]. 丁永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MTB-1806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 张小姣. 郑州大学, 2020(02)
  • [3]苯海索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 李巧伶. 河南大学, 2019(01)
  • [4]鼠尾草酸及其衍生物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金成.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5]基于GC-MS和代谢组学的七十味珍珠丸治疗脑缺血BBB损伤的入血成分和作用机制研究[D]. 梁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牡荆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 杜云广,曹欣欣,王晓茹,王书华. 神经药理学报, 2017(01)
  • [7]6-O-甲基灯盏乙素苷元的合成及活性研究[D]. 张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 [8]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研究[D]. 来丽丽.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05)
  • [9]羟乙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 余雪源,仲英,左春旭,张岫美.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2(01)
  • [10]中药有效成分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 左冬,汪永忠,韩燕全,陈杨,罗欢,萧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2(02)

标签:;  ;  ;  ;  ;  

化合物 N-2035 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