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叻旗荒漠化治理

大叻旗荒漠化治理

一、达拉特旗沙漠化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赵志荣[1](2019)在《内蒙古土地沙漠化脆弱性评估与防治规划》文中研究表明在干旱多风的自然条件和长期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影响下,内蒙古地区土地沙漠化严重,沙化土地面积40.79万平方公里,约占土地总面积的30%以上,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沙漠化防治任务艰巨。为了维持沙漠化治理效果和预防沙漠化的发展,对该地区进行土地沙漠化脆弱性评估和防治规划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内蒙古为研究区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与土地利用类型两个因子,分析二者在2000-2015年期间的演变规律;基于VSD(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框架,对内蒙古土地沙漠化脆弱性进行评估;结合土地沙漠化脆弱性及NDVI和土地利用演变的分析结果,按照沙漠化脆弱程度对沙漠化土地进行了区域划分。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选用NDVI对内蒙古地区沙漠化现状及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区植被覆盖条件逐步改善,在最高植被覆盖和最低植被覆盖的区域,植被的恢复即土地沙漠化的逆转最明显;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在不断扩张,同时草地、林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之间在相互转化,尤其是林地面积的增加最为明显。2、利用VSD评价模型对内蒙古沙漠化脆弱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土地沙漠化脆弱性呈现“东北部低-西南部高”的空间格局,脆弱性显着升高区域集中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中部,主要由暴露度升高造成;2000年以来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及其带来的适应能力提升是土地沙漠化脆弱性普遍降低的重要原因,植被、风蚀和干湿指数等是脆弱性演变的关键自然因素。3、结合土地沙漠化脆弱性及土地沙漠化分析结果,对内蒙古沙漠化土地进行了区域划分并提出了沙漠化防治建议:研究区共划分为5个一级区,15个二级亚区;东北部和河套地区应做好沙漠化防治成果的巩固,西部土地沙漠化脆弱性和沙漠化程度均较高,须重点防护。本研究可为国家和当地政府及时了解内蒙古沙漠化分布及发展趋势和防沙治沙工作提供支撑,为科学指挥农业生产和生态恢复提供决策支持,为沙区生态区域的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参考。

冯莉莉[2](2017)在《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北方是沙漠化土地的主要分布区,获取该地区的沙漠化土地分布及其驱动力因素对于沙漠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沙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持续的沙漠化会导致土地贫瘠、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诸多环境及经济问题。为了有效的大面积估算我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分布,本研究主要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数据的反射率产品MODIS09A1的第1波段和第2波段来计算对沙漠化土地反应敏感的荒漠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Desertification Index,NDDI),结合高分一号数据(GF-1)获得沙漠化土地的MODIS-NDDI时间序列图,计算研究区MODIS-NDDI时间序列图与沙漠化土地的MODIS-NDDI时间序列图之间的平均绝对距离,获得20012015年沙漠化土地的可能分布,对可能分布范围设定阈值得到20012015年沙漠化土地的分布状况,并利用交叉收敛映射(Convergent Cross Mapping,CCM)算法分析其驱动力因素。本文的主要成果如下:(1)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实现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动态监测。以MODIS09A1为遥感数据源,筛选出对沙漠化土地的敏感波段(MODIS09 A1反射率数据的第1波段和第2波段)计算荒漠化指数NDDI,主要利用MODIS-NDDI时间序列数据以及高分一号(GF-1)数据来获取我国北方的沙漠化土地分布状况,总体精度达到88.38%。(2)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实现中国北方稀疏植被覆盖度的动态监测。本研究中利用MOD09A1数据和MOD15A2数据获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Desertification Index,NDVI)、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Fraction of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FPAR)以及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数据,实现中国北方20012015年植被覆盖度的动态监测。当1<LAI<3时,我们使用非稠密模型;其他情况下,我们使用稠密模型。比较TM估算结果和MODIS估算结果,结果表明二者具有高度相关性,R2=0.85,RMSE=0.50。(3)分析了中国北方近15年沙漠化土地的动态演变特征。统计近15年沙漠化土地的变化斜率可知,沙漠化土地增加的区域包括70个县,但是变化的斜率都比较小,说明沙漠化土地小幅度的加剧,沙漠化土地无变化或者减少的区域包括250个县,大部分地区的沙漠化程度都在减弱。我国北方近15年期间的沙漠化土地的重心有向高纬度低经度方向移动的趋势,15年期间沙漠化土地重心向北移动了0.06°N,向西移动了2.2°E。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90100°E经度梯度范围和3040°N纬度梯度范围内,我国北方的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2000m以下,沙漠气候区以及草原气候区。从近15年甚至是近10年的尺度来看,我国的沙漠化状况都是有所改善的,但是近5年局部地区沙漠化程度加剧,具体表现在各大河流和湖泊附近。虽然近几年国家大力加强生态建设,总体上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还是需要注意局部地区的环境变化。(4)分析了中国北方近15年沙漠化土地的驱动力因素。利用所获取的近15年的沙漠化土地分布及相关的降雨、温度和人口数据,采用CCM算法对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驱动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漠化土地与人口互相影响(P<0.05)。同样,利用CCM算法,可知土地沙漠化受温度影响明显,但是受降雨影响不明显。另外,沙漠化土地与风速互相影响明显(P<0.01)。(5)从大的尺度上看,沙漠化受自然因素影响比较大,人为活动会导致小范围的沙漠化扩张或者逆转。沙漠化土地面积如果不断扩张,会导致大量人口的迁移和社会的不稳定。中国北方是沙尘暴的巨大源头,对于该地区的沙漠化防治,预防尤为重要,我们更应该关注沙漠化潜在发生区域,政策上更应该倾向沙漠化预防。同时,我们也应该时刻关注气候变化,从结果来看,如果某些气候因子发生变化,势必导致沙漠化土地的剧烈变化,同样沙漠化土地也会对气候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韩新盛[3](2014)在《基于生态链网的沙产业集群化研究 ——以库布其沙漠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北部,地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它以广阔的沙漠和多变的自然环境条件,成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它既是生态脆弱带、荒漠化发展严重带,又是我国西北沙漠与东部农业的生态屏障;既有黄河三面环绕,又是黄河泥沙带;既是商品粮生产基地,又是沙尘源区。经过60年的治理,库布其沙漠治理率已达到23%,沙漠趋于稳定;通过发展沙产业带动沙漠治理和生态恢复是库布其沙漠治理的基本经验和突出特色,只有通过发展沙产业而不仅仅依靠单纯治理才能真正推动防沙治沙,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库布其沙漠沙产业发展规模较大,发展状况较好,但沙产业链条短,联结机制不健全,产业化程度低,产业聚集区较少,交易成本较高,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和沙漠稀缺资源循环利用。随着沙产业逐步向集群化方向发展,急需找到一套推进和保障沙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模式,从整体上实现沙产业由专业化集群向产业链集群转变。本文依据库布其沙漠TM影像资料和实地测量数据对库布其沙漠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和植被覆盖度进行划分和计算;并运用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分析法、SWOT分析法以及温湿风寒指数法研究沙产业集群发展条件;采用区位熵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识别和测算库布其沙漠沙产业集群及产业关联度。论文在集群发展条件、集群与关联度分析基础上构建基于生态链网的沙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推断出库布其沙漠沙产业集群面临的主要风险,即自然环境风险、外部竞争风险和结构性风险;文章以相关地区和企业为例提出沙产业集群风险控制和防范的具体方法,为指导库布其沙漠集群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库布其沙漠沙产业集群化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沙漠仅仅依靠治单纯的治理是没有出路的,只有通过发展沙产业才能真正推动防沙治沙,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通过发展沙产业治理沙漠已经成为库布其沙漠化治理的重要方向;(2)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库布其沙漠生态环境逐渐好转,出现生态盈余;(3)每年5-8月是库布其沙漠旅游舒适度较高的时期,应大力推进沙漠旅游业这一重要沙产业的发展;(4)库布其沙漠沙产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煤开采和洗选业与旅游业存在集群现象,应大力发展旅游业产业集群,将煤开采和洗选业限定在特定区域内发展;化学工业和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与其它沙产业关联度最高,应推动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这一与农林牧渔业等其它沙产业密切相关的沙产业发展,化学工业应在特定区域内进行集约化发展;(5)产业链条集群模式、循环链条集群模式和共生集群模式是三种沙产业集群的模式;(6)库布其沙产业集群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自然环境、同业竞争和结构性风险,通过采取措施保障集群的健康发展,可有效规避集群风险;(7)通过探索防沙治沙模式,为沙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自然环境保障;探索竞争模式,提升集群外部竞争力;构建沙产业高新区,防范结构性风险。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通过分析库布其沙漠土地利用现状,采取TM影像,运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明确提出库布其沙漠具有生态盈余,可以发展沙产业;提出库布其沙漠以产业链网为基础的沙产业集群模式;论文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库布其沙漠,系统深入定量地开展沙产业集群化研究,弥补了以往这方面研究的不足,为指导库布其沙漠沙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京珍[4](2013)在《韩国团体参与中国的环保项目案例——库布齐沙漠治理中的未来林》文中研究指明库布齐沙漠是北京、韩国沙尘暴的主要来源地。从2006年,韩国NGO未来林在中国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启动的中韩友好绿色长城和生态园项目被评价为中韩合作的成功案例。本文以未来林的库布齐沙漠项目为例,探讨在中韩沙漠化防治合作中NGO的作用。为此,本文首先探讨何谓未来林,以及该组织在中国的沙漠化防治项目及其结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未来林与其他行为体之间关系,由此考察未来林在库布齐沙漠防治项目中的角色。

丁晓东[5](2013)在《基于生态功能区划的鄂尔多斯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写入党章,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上指出:林业由主要保障木材等林产品供给,正在向开发生物产业、森林观光、保健食品等制高点进军;林业由主要简单地发挥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作用,正在向森林固碳、物种保护、生态疗养等新领域延伸;林业由主要着眼发展经济,正在向改善人居、传承文化、提升形象等高层次推进。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林业的历史定位。鄂尔多斯市林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生态相对脆弱。林业发展与建设绿色大市的目标要求,与现代化林业建设的总体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如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鄂尔多斯市林业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市社会、经济、文化的永续发展。生态功能区划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国内外有关区域内生态功能区划与林业发展相协调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结合鄂尔多斯市生态功能区划实例,以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功能区划理论研究为基础。通过对鄂尔多斯市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概况、战略定位、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建设与保护状况等进行深入的调查,围绕鄂尔多斯市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总结鄂尔多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新时期林业发展要与生态功能区划紧密结合;依托资源优势,继续加快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生态建设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加快数字林业建设步伐,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增强林沙产业竞争力,推动林沙产业永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增强生态责任意识,挖掘生态文明内涵,才能实现鄂尔多斯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高照良[6](2012)在《黄土高原沙地和沙漠区的土地沙漠化研究》文中提出由于人地关系不协调以及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环境相互作用而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最终使地表呈现沙漠化现象。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影响日益严重,是当今世界上一个很重要的环境问题。本文首先在总结前人理论研究与科学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黄土高原地区实际情况划定了黄土高原沙地沙漠区范围,分析了沙漠化的成因,揭示了其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内在决定因素——地表沙性物质基础和干旱多风的动力条件以及外在因素——人为因素,推断出该区沙漠化有加速发展以及有进一步由北向南推进的趋势;然后通过确定分区原则,构建指标体系,将黄土高原沙地沙漠区划分为内蒙古河套区、鄂尔多斯沙地区、黄土丘陵与沙地区,并对各区的土地利用及治理措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最后展望了黄土高原沙地和沙漠区沙漠化治理的未来。

苏怀亮,张秉毅[7](2012)在《重新设计这块国土——钱学森沙产业理论在鄂尔多斯的成功实践》文中提出2008年1月19日上午,隆冬的北京城仿佛有了些许融融的暖意,腊八刚过,大街小巷比往常更显热闹,人们开始准备过年了。从中南海驶出的几辆轿车一路逶迤来到了着名科学家钱学森的住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一行来亲切看望这位伟大的科学家。90多岁的钱老,神态怡然,面容慈祥,思维清晰。胡锦涛面带微笑恭敬地坐到钱老跟前说:"前不久,我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考察,

许端阳[8](2009)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的定量研究 ——以鄂尔多斯高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它作为极其重要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困扰着当今世界,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沙漠化引起的土壤质量下降、土地资源减少以及沙尘暴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尽管我国的沙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整体上其形势依然严峻。沙漠化过程的驱动力作用研究是沙漠化研究的基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地沙漠化的两个主要驱动力,在不同尺度下开展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土地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的定量评价,对于沙漠化治理和沙漠化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的定量研究,是准确评价沙漠化动态过程、研究沙漠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以及制定沙漠化防治对策与战略的基础。探索有效方法开展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的定量研究,突破目前的研究瓶颈,不仅能够丰富沙漠化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澄清目前沙漠化研究中的一些误区,而且能为区域和国家尺度上沙漠化防治对策与战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鄂尔多斯高原为典型研究区,在系统分析近30年来鄂尔多斯高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特征变化的基础上,建立沙漠化的定量监测以及沙漠化过程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相对作用的定量评价方法,最终对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化过程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进行多尺度研究。论文以定量研究为主线,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沙漠化过程中驱动力作用研究进行突破,主要取得了以下的成果和结论:1、建立基于Landsat数据的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化定量监测方法。从沙漠化引起的地表特征变化入手,选取NDVI、MSDI以及Albedo三个指标分别代表沙漠化地表的植被丰度、景观格局以及地表微气候条件,来进行沙漠化定量监测。针对Landsat数据特点,在提出各个指标的反演算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植被类型区以及遥感影像获取的时间,建立了基于决策树模型的沙漠化定量监测方法。根据精度检验的结果,该方法监测精度较高,可以准确地用于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化的监测研究。2、1980-2005年间,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化变化趋势呈一种逆转与发展同时存在,但是逆转整体大于发展的态势。在1980-1990年间,逆转的沙漠化土地在鄂尔多斯高原分布相对分散,而发展的沙漠化土地的空间分布相对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杭锦旗东南部的温带落叶灌丛与荒漠草原的过渡区域、准格尔旗西部的温带禾草草原区域、以及鄂托克前旗南部的温带落叶灌丛区。在1990-2000年间,沙漠化逆转的土地面积略高于沙漠化发展的土地面积,明显逆转的沙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在伊金霍洛旗西北部的温带落叶灌丛与温带禾草草原的过渡区以及鄂托克前旗西部的温带落叶灌丛区;而沙漠化发展的土地主要集中在达拉特旗、杭锦旗、准格尔旗、乌审旗以及东胜。在2000-2005年,该时段年均沙漠化的逆转面积最大,逆转的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的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和东胜这三个旗县的大部分地区;而发展的沙漠化土地主要集中分布在伊金霍洛旗以及鄂托克前旗西北部的温带落叶灌丛与荒漠草原的过渡地带。3、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定量评价方法的建立。选择净初级生产力NPP为衡量沙漠化过程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相对作用的公共指标,利用潜在NPP以及潜在NPP与实际NPP的差值来衡量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通过拆分复杂的沙漠化驱动力过程,根据沙漠化逆转和发展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NPP变化趋势之间的可能情景,构建沙漠化过程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定量评价方法。在建立概念框架的基础上,对评价过程中所需的数据进行量化,其中用CASA模型来模拟实际NPP,并在CASA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潜在NPP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实际NPP以及定量评价结果的验证,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定量评价方法可以用于沙漠化过程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相对作用的评价。4、不同时间尺度下,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化过程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相对作用存在明显的差异。1980-1990年时间尺度下,气候变化是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化逆转的主要原因,以气候变化为主导因素的逆转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总逆转面积的89.45%;人类活动则是沙漠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以人类活动为主导因素的发展的沙漠化土地占总发展面积的83.93%。在1990-2000年时间尺度下,人类活动是沙漠化逆转的主导因素,以人类活动为主导因素的逆转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总逆转面积的90.04%;而气候变化则主导了该时期的沙漠化发展,以气候变化为主导因素的发展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总发展面积的91.20%。在1980-2000年时间尺度下,人类活动是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化逆转的主要原因,以人类活动为主导因素的逆转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总逆转面积的93.02%;而气候变化则是导致沙漠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气候变化为主导因素的发展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总发展面积的85.77%。1980-2005年时间尺度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导致了鄂尔多斯高原的沙漠化逆转,其中气候变化主导的沙漠化逆转面积略大,占59.71%;而对于沙漠化发展,人类活动则是该时间尺度下的沙漠化发展的主导因素,以人类活动为主导因素的发展的沙漠化土地占总发展面积的62.35%。5、不同空间尺度下,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化过程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相对作用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1980-2005年时间尺度下,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主导的沙漠化逆转面积均呈增加的趋势,直到旗县尺度达到最大;而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主导的沙漠化发展以及评价过程中的误差面积都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直到旗县尺度减低为0。

闫丽,包慧娟,郭佳[9](2009)在《内蒙古达拉特旗土地沙漠化动态研究》文中提出在GIS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利用调查时间同步的两期标准假彩色合成TM遥感影像(2000年7月、2005年7月),对达拉特旗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2000年到2005年,研究区沙漠化呈逆转趋势,沙漠化土地面积从1383.8km2减少到1352.9km2,减少了40.9km2,年均减少8.2km2.在此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发现气候变化并不是导致研究区沙漠化逆转过程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水平下,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沙漠化逆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王蓓卿[10](2009)在《内蒙古达拉特旗三晌梁水源地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认为内蒙古能源基地作为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基地一部分,土地辽阔,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出于对水资源的需求,开展达拉特旗三晌梁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详查,为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能源基地建设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技术支撑。研究区总面积约1500km2,水源地详查区面积540km2,研究深度为300m。研究区内的含水层为全新统-上更新统(Q3-4)潜水含水岩组与中更新统(Q2)承压自流水含水岩组,其间夹有巨厚隔水层。利用Visual Modflow建立了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二维流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并识别水文地质参数、拟合地下水流场及水位过程线,模型的均衡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计算得到详查区模拟期内地下水总补给量为4306.73×104m3,总排泄量为4423.64×104m3,补排差-116.91×104m3,计算年为负均衡。其中,潜水补排差为-118.56×104m3,是负均衡。承压水补排差为1.65×104m3,是正均衡。其中,降水入渗为主要补给来源,人工开采(包括人畜工业用水和农业开采)为主要排泄项。利用19612008年的数据资料,评价了地下水补给资源量。研究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4170.61×104m3/a,降雨入渗补给量为2277.27×104m3/a,占总补给资源量的54.60%,是研究区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其次是侧向流入补给,其补给量达到1514.04×104m3/a,占36.30%。承压含水层的补给主要来自侧向流入量。选择在海心圪卜与三晌梁两个地区同时布井,设计了三套水源地规划开采方案,进行了30年预测,并通过对各方案水位降深、流场、地下水均衡(尤其是储变量)的变化的定量对比分析,评价了承压含水层水源地允许开采量。确定的详查区规划水源地开采条件下承压含水层水源地允许开采总量为1810.24×104m3/a(4.96×104m3/d),其中规划水源地开采量为1098.00×104m3/a(3×104m3/d)。

二、达拉特旗沙漠化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达拉特旗沙漠化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土地沙漠化脆弱性评估与防治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和项目依托
        1.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沙漠化脆弱性研究综述
        1.2.2 沙漠化监测研究综述
        1.2.3 沙漠化防治规划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2 研究区概况
    2.1 区域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与水文
        2.1.4 土壤与植被
        2.1.5 社会经济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地层
        2.2.2 岩浆岩
        2.2.3 构造
    2.3 相关生态工程建设情况
3 数据与方法
    3.1 数据来源
    3.2 研究方法
        3.2.1 植被覆盖情况分析方法
        3.2.2 土地利用分析方法
        3.2.3 沙漠化脆弱性评估方法
        3.2.4 沙漠化防治规划方法
4 内蒙古植被覆盖与土地利用分析
    4.1 NDVI时空演变特征
        4.1.1 NDVI空间分布
        4.1.2 NDVI年际和季节变化
    4.2 内蒙古土地利用演变分析
        4.2.1 土地利用类型和NDVI空间叠置分析
        4.2.2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内蒙古土地沙漠化脆弱性评估
    5.1 内蒙古土地沙漠化脆弱性特征与格局
        5.1.1 沙漠化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特征
        5.1.2 沙漠化脆弱性特征
    5.2 沙漠化脆弱性演变特征
    5.3 内蒙古土地沙漠化脆弱性与土地利用类型叠置分析
    5.4 内蒙古土地沙漠化脆弱性变化关键驱动因素
        5.4.1 暴露度各指标对脆弱性的影响
        5.4.2 敏感性各指标对脆弱性的影响
        5.4.3 适应能力各指标对脆弱性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内蒙古沙漠化防治规划
    6.1 规划原则
    6.2 区划分级体系
        6.2.1 一级区划
        6.2.2 二级区划
    6.3 沙漠化防治分区
        6.3.1 阿拉善高原沙漠及周边绿洲区
        6.3.2 毛乌素沙地及周边治理区
        6.3.3 内蒙古中北部治理区
        6.3.4 科尔沁沙地及周边治理区
        6.3.5 呼伦贝尔沙地及周边治理区
    6.4 沙漠化防治建议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
    2.1 研究区概况
        2.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2 青海省
        2.1.3 甘肃省
        2.1.4 宁夏回族自治区
        2.1.5 内蒙古自治区
    2.2 数据
        2.2.1 MODIS数据
        2.2.2 高分一号(GF-1)数据
        2.2.3 TM数据
        2.2.4 气象、人口数据
        2.2.5 荒漠化调查数据
        2.2.6 DEM数据
        2.2.7 气候分区数据
        2.2.8 荒漠普查数据
    2.3 小结
第三章 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遥感监测
    3.1 研究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中国北方植被覆盖度遥感监测
    4.1 研究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时空演变
    5.1 变化斜率分析
    5.2 沙漠化程度分析
    5.3 重心迁移分析
    5.4 经纬度分析
    5.5 海拔高度分析
    5.6 气候区分析
    5.7 年变化率分析
    5.8 小结
第六章 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驱动力分析
    6.1 因果关系研究方法
        6.1.1 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
        6.1.2 交叉收敛映射(Convergent Cross Mapping)
    6.2 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驱动力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3)基于生态链网的沙产业集群化研究 ——以库布其沙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一、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二、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2.1 沙产业概念界定及国内外沙产业研究现状
        2.1.1 沙产业定义
        2.1.2 国内沙产业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
        2.1.3 国外沙产业发展现状
    2.2 产业生态学、产业经济学、循环经济学研究现状
        2.2.1 产业生态学研究进展
        2.2.2 产业经济学理论
        2.2.3 循环经济研究进展
    2.3 国内外生态产业链和集群理论研究现状
        2.3.1 生态产业链的概念与结构
        2.3.2 产业集群理论
三、库布其沙漠危害和治理方向
    3.1 库布其沙漠自然状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质地貌
        3.1.3 气候特征
        3.1.4 水文水资源状况
    3.2 库布其沙漠社会经济条件
    3.3 库布其沙漠的危害和治理方向
        3.3.1 库布其沙漠的危害
        3.3.2 库布其沙漠治理方案及成果
四、库布其沙漠沙产业集群发展条件分析
    4.1 库布其沙漠植被覆盖度
        4.1.1 地理信息系统(GIS)
        4.1.2 植被类型和植被覆盖度
    4.2 库布其沙漠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
        4.2.1 库布其沙漠土地利用类型
        4.2.2 库布其沙漠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测算
    4.3 库布其沙漠沙产业及沙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4.3.1 库布其沙产业发展概况
        4.3.2 沙产业集群优势对比分析及库布其沙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4.4 沙漠旅游业集群发展条件分析
五、库布其沙漠沙产业集群与产业关联度分析
    5.1 区位熵和灰色关联分析法
        5.1.1 区位熵法
        5.1.2 灰色关联分析法
    5.2 库布其沙漠沙产业集群的区位熵测算与分析
    5.3 库布其沙产业关联度测算与分析
        5.3.1 以煤开采和洗选业为基础数列计算
        5.3.2 以农林牧渔业为基础序列计算
        5.3.3 以化学工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旅游业为基础序列计算
        5.3.4 建立库布其沙漠沙产业关联度矩阵
    5.4 库布其沙漠沙产业集群与产业关联度分析
六、库布其沙漠沙产业集群风险评价
    6.1 确定评价指标
    6.2 构建判断矩阵
        6.2.1 构建二级风险评价指标判断矩阵
        6.2.2 构建三级风险评价指标判断矩阵
    6.3 求权重
        6.3.1 计算二级指标权重
        6.3.2 计算三级指标权重
    6.4 风险模糊评价
七、基于生态链网的沙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7.1 产业链集群模式
    7.2 循环链条集群模式
    7.3 共生集群模式
八、库布其沙漠沙产业集群化保障措施
    8.1 探索防沙治沙模式,为沙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自然环境保障
        8.1.1 各方参与模式
        8.1.2 沙草产业逆向拉动提升防治成效的模式
        8.1.3 工业反哺生态模式
        8.1.4 技术模式
    8.2 探索竞争模式,提升集群外部竞争力
        8.2.1 行业的优势竞争力分析
        8.2.2 库布其葡萄酒产业集群综合能力分析
        8.2.3 构建核心能力
        8.2.4 集群竞争模式
    8.3 沙区构建产业高新区,防范结构性风险
        8.3.1 库布其沙漠产业集群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8.3.2 基于产业集群构建库布其沙漠产业高新区
        8.3.3 高新区保障措施
九、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目录

(4)韩国团体参与中国的环保项目案例——库布齐沙漠治理中的未来林(论文提纲范文)

一未来林概况
二未来林在中国沙漠化防治项目
    (一) 第一阶段:2002~2005年
    (二) 第二阶段:2006~2010年
    (三) 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
三未来林在库布齐沙漠防治项目中的作用
    (一) 未来林与中国政府的关系
    (二) 未来林与韩国政府的关系
    (三) 未来林与韩国企业的关系
结语

(5)基于生态功能区划的鄂尔多斯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述
        1. 国外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2. 国内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三) 创新与不足
    (四)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3. 研究技术路线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 林业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原则
        4.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 生态功能区划理论
        1. 生态功能区划的概念和内涵
        2. 生态功能区划的目标
    (三) 生态功能区划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二、鄂尔多斯市林业战略定位与生态功能区划
    (一) 鄂尔多斯市概况
        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 自然环境概况
        3.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二) 鄂尔多斯市林业的战略定位
        1. 中国北方生态屏障主要地区之一
        2. 中国荒漠化严重地区之一
        3. 黄河泥沙主要来源区之一
        4. 中国四大沙尘暴源区之一
        5. 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之一
    (三) 鄂尔多斯市生态功能区划与林业发展
        1. 鄂尔多斯市生态建设概况
        2. 鄂尔多斯市生态功能区划与林业发展
三、鄂尔多斯林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一) 自然条件分析
        1. 地质地貌分析
        2. 土壤类型分析
        3. 气候分析
        4. 水资源分析
        5. 植被类型分析
    (二) 生态环境分析
        1. 荒漠化分析
        2. 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
        3. 生态退化现状
    (三) 林业发展分析
    (四) 林沙产业分析
    (五) 生态建设战略分析
        1. 政策驱动
        2. 科技推动
        3. 产业拉动
四、鄂尔多斯市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与面临的问题
    (一) 鄂尔多斯市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
        1. 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推动显着
        2. 实施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农牧业
        3. 大力实施“城市造绿”工程,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4. 森林保护全面加强,数字林业建设稳步推进
        5. 林沙产业蓬勃发展,惠农富民效益凸显
        6. 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潜力充分挖掘
        7. 降水量将增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 鄂尔多斯市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1. 林业生态建设存在薄弱环节
        2. 森林资源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3. 林沙产业竞争力有待提高
        4. 生态文化建设还需加强
五、鄂尔多斯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思路及建议
    (一) 鄂尔多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1. 鄂尔多斯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2. 鄂尔多斯林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思路
    (二) 实现鄂尔多斯市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1. 林业发展要与生态功能区划紧密结合
        2. 生态建设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
        3. 依托资源优势,继续加快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
        4. 加快数字林业建设步伐,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
        5. 增强林沙产业竞争力,推动林沙产业永续发展
        6.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的林业可持续发展
        7. 增强生态责任意识,挖掘生态文明内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黄土高原沙地和沙漠区的土地沙漠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沙漠化的研究进展
2 黄土高原沙地和沙漠区土地沙漠化的基本概况
3 黄土高原沙地和沙漠区沙漠化的成因
    3.1 人为成因
        3.1.1 草原过度开垦及放牧
        3.1.2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3.1.3 交通、水利、工矿建设
    3.2 自然成因
        3.2.1 风季旱季同步
        3.2.2 地表沙源丰富
4 黄土高原沙地和沙漠区的治理历程、分区、侵蚀状况与治理措施
    4.1 黄土高原沙地和沙漠区治理历程
    4.2 黄土高原沙地和沙漠区分区原则
    4.3 黄土高原沙地和沙漠区分区指标
    4.4 黄土高原沙地和沙漠分区、侵蚀状况与治理措施
5 黄土高原沙漠化治理的展望

(7)重新设计这块国土——钱学森沙产业理论在鄂尔多斯的成功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风中的悲歌
艰难的跋涉
不屈的精神
宝日勒岱
徐治民
沙木腾
王玉珊
王果香
殷玉珍
理性的飞跃
大漠奇人王文彪
农民的儿子赵永亮
大漠英雄王明海
煤炭大亨张双旺
瀚海传来欢乐的歌
不是尾声的尾声

(8)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的定量研究 ——以鄂尔多斯高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背景
        1.1.2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的学术背景
        1.1.3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沙漠化概念及我国沙漠化问题研究概况
        1.2.1.1 沙漠化概念
        1.2.1.2 我国沙漠化问题研究概况
        1.2.2 沙漠化监测与评价
        1.2.2.1 沙漠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
        1.2.2.2 沙漠化监测与评价方法
        1.2.3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驱动力研究
        1.2.3.1 气候变化对沙漠化的影响
        1.2.3.2 人类活动对沙漠化的影响
        1.2.3.3 驱动力定量评价方法
        1.2.4 沙漠化研究中的尺度问题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
        1.3.3.1 技术路线图
        1.3.3.2 主要数据来源
        1.3.3.3 主要研究方法
        1.3.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沙漠化驱动力特征研究
    2.1 研究区概况
        2.1.1 气候与水文
        2.1.2 地形与地貌
        2.1.3 土壤与植被
        2.1.4 社会经济状况
    2.2 鄂尔多斯高原的沙漠化问题
    2.3 沙漠化驱动力系统构成
    2.4 近30年来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化驱动力系统特征
        2.4.1 气候变化特征
        2.4.1.1 降水
        2.4.1.2 温度
        2.4.1.3 风速
        2.4.1.4 太阳辐射
        2.4.1.5 干湿状况
        2.4.2 人类活动特征
        2.4.2.1 人类活动的显性层面
        2.4.2.2 人类活动的隐性层面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化定量监测及时空演变
    3.1 沙漠化定量监测指标体系的确定
        3.1.1 沙漠化定量监测指标选取的原则
        3.1.2 沙漠化定量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
        3.1.3 沙漠化定量监测指标的反演
        3.1.3.1 遥感影像的选择
        3.1.3.2 指标反演方法
    3.2 沙漠化定量监测方法
        3.2.1 决策树法介绍
        3.2.2 决策树模型建立
    3.3 沙漠化监测结果精度评价
    3.4 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化时空演变
        3.4.1 1980-1990年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化变化
        3.4.2 1990-2000年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化变化
        3.4.3 2000-2005年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化变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4.1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定量评价方法的概念框架
    4.2 评价所需数据的处理
        4.2.1 沙漠化数据的处理
        4.2.2 矢量数据的栅格化处理
        4.2.3 NDVI数据的处理
    4.3 实际和潜在NPP计算
        4.3.1 实际NPP的计算
        4.3.1.1 APAR的估算
        4.3.1.2 光能利用率的估算
        4.3.2 潜在NPP的计算
        4.3.2.1 潜在NPP的FPAR计算
    4.4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定量评价方法建立
    4.5 评价方法的验证与不确定性分析
        4.5.1 CASA模型的精度验证
        4.5.2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的相对验证
        4.5.3 评价方法的不确定性
    4.6 与其他模型方法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化过程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相对作用的多尺度研究
    5.1 不同时间尺度下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化过程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相对作用研究
        5.1.1 1980-1990年和1990-2000年时间尺度下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化过程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相对作用研究
        5.1.2 不同时间跨度下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化过程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相对作用研究
    5.2 不同空间尺度下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化过程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相对作用研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6.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6.4 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内蒙古达拉特旗土地沙漠化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述
2 研究方法
3 结果分析
4 成因分析
    4.1 自然因素
    4.2 社会经济因素
        4.2.1 人口结构
        4.2.2 产业结构
    4.3 人类活动对沙漠化的影响
        4.3.1 宏观决策下的人类活动
        4.3.2 市场“拉动”下的人类活动
5 结论

(10)内蒙古达拉特旗三晌梁水源地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程度
        1.2.1 三晌梁地区水文研究程度
        1.2.2 本项目勘察成果
    1.3 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介绍
        1.3.1 地下水水源地可开采量评价的概念
        1.3.2 地下水水源地可开采量评价的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气象与水文
        2.2.1 气象
        2.2.2 水文
    2.3 地形及地貌特征
        2.3.1 地形
        2.3.2 地貌
    2.4 地质概况
        2.4.1 地层
        2.4.2 构造
    2.5 水文地质概况
        2.5.1 地下水含水介质类型
        2.5.2 含水层富水性
        2.5.3 地下水径流特征
        2.5.4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2.6 社会经济与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简介
    2.7 小结
3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
    3.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3.1.1 研究区范围与边界
        3.1.2 水文地质结构模型
        3.1.3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3.1.4 初始条件与源汇项确定
    3.2 地下水流数值模型
        3.2.1 数学模型
        3.2.2 模型软件和模拟期的选定
        3.2.3 模型空间、时间离散
        3.2.4 模型数据处理
        3.2.5 模型的识别和验证
        3.2.6 模型均衡分析
    3.3 地下水补给资源量评价
    3.4 小结
4 规划开采方案下的地下水预测
    4.1 预测期的确定
    4.2 预测数据处理
    4.3 水源地规划开采方案
    4.4 预测结果分析
        4.4.1 第三套方案预测结果分析
        4.4.2 三套方案结果比较分析
    4.5 规划水源地开采条件下地下水资源评价
        4.5.1 评价原则
        4.5.2 规划开采条件下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评价
    4.6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达拉特旗沙漠化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土地沙漠化脆弱性评估与防治规划[D]. 赵志荣.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 [2]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D]. 冯莉莉.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7(12)
  • [3]基于生态链网的沙产业集群化研究 ——以库布其沙漠为例[D]. 韩新盛. 内蒙古大学, 2014(09)
  • [4]韩国团体参与中国的环保项目案例——库布齐沙漠治理中的未来林[J]. 李京珍. 当代韩国, 2013(04)
  • [5]基于生态功能区划的鄂尔多斯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丁晓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12)
  • [6]黄土高原沙地和沙漠区的土地沙漠化研究[J]. 高照良. 泥沙研究, 2012(06)
  • [7]重新设计这块国土——钱学森沙产业理论在鄂尔多斯的成功实践[A]. 苏怀亮,张秉毅.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丛书》生态研究, 2012
  • [8]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的定量研究 ——以鄂尔多斯高原为例[D]. 许端阳.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4)
  • [9]内蒙古达拉特旗土地沙漠化动态研究[J]. 闫丽,包慧娟,郭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09(03)
  • [10]内蒙古达拉特旗三晌梁水源地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研究[D]. 王蓓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08)

标签:;  ;  ;  ;  ;  

大叻旗荒漠化治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