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大豆纤维对 AS1.398 中性蛋白酶的固定化

膨胀大豆纤维对 AS1.398 中性蛋白酶的固定化

一、膨化大豆纤维固定化AS1.398中性蛋白酶(论文文献综述)

董伟亮[1](2018)在《米曲霉发酵豆渣制备大豆多肽和多糖》文中指出豆渣是大豆制品加工主要副产物,豆渣由于纤维素含量高,口感粗糙,含有胰蛋白酶、皂素和血凝素等抗营养因子,一直作为废弃物。豆渣中含有大豆蛋白以及丰富的膳食纤维,合理有效地利用豆渣,其经济效益和较大。本文以豆渣为原料,利用球磨机对豆渣进行细化处理,采用双酶法部分水解豆渣中大豆蛋白和膳食纤维,以部分水解豆渣为底物进行米曲霉发酵,利用米曲霉分泌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糖化酶等多种酶将豆渣中蛋白质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等物质水解成可溶性多糖、肽等小分子化合物。对酶制剂的选择、酶解条件、米曲霉发酵特性、发酵工艺、发酵液脱色进行了研究。豆渣细化处理时,向研磨罐中放入过40目筛的40 g湿豆渣,球磨机的转速恒定为300 r/min,球料比为10:1,研磨时间为4 h,得到的豆渣中位粒径为462μm用于后续实验。从食品工业中常用蛋白酶和纤维素酶中筛选出Alcalase碱性蛋白酶和复合纤维素酶作为豆渣蛋白和纤维素水解酶,以大豆蛋白水解率和纤维素水解率为评价指标,确定了两种酶同时水解豆渣的条件为:豆渣(2.0%,干基)用pH 7.0磷酸盐缓冲溶液(0.05 mol/L)溶解,加入6.0×104 U/g底物Alcalase碱性蛋白酶和1.5×103 U/g底物纤维素酶,在50℃下反应4 h,水解物在80℃下加热10 min灭酶,大豆蛋白水解度为10.14%,纤维素水解率为4.82%,豆渣水解物中大豆蛋白水解物含量为1.24%(干基)、可溶性多糖含量为3.45%(干基)、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5.28%。根据米曲霉(沪酿3.042)在部分水解豆渣中生长特性研究,证明了部分水解豆渣的营养素可以满足米曲霉正常生长需要,米曲霉分泌的酶可以有效的水解大豆蛋白和大豆纤维。确定了米曲霉发酵豆渣最佳发酵条件为:在2.0%(干基)豆渣水解液中,米曲霉菌接种量为107个/g底物,在30℃下和转速为130 r/min摇床中培养48 h,发酵产物中可溶物得率为52.8%;发酵液采用活性炭脱色,脱色率为76.4%,发酵产物回收率为96.1%。发酵产物大豆多肽和大豆多糖含量分别7.81%和43.75%,大豆多肽和大豆多糖的分子量分布分别在3005000 Da和5000500000Da。此工艺生产出的富含大豆活性肽和大豆多糖的膳食补充剂具有生产成本低、豆渣中有效成分利用率高、生产过程无化学污染等特点,提高了豆渣的利用价值,减少资源浪费,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生产技术。

赵英杰[2](2012)在《基于功能化碳纳米管的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与分析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自从1991年日本NEC公司饭岛(Iijima)等发现碳纳米管(CNTs)以来,因其具有奇特的电化学性能,大的比表面积,在电分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论文以多壁碳纳米管(MWNTs)为基质,通过共价功能化制备了其与纳米金的复合物,通过高温煅烧制备了掺杂改性的碳纳米管,通过共价功能化制备了新型羧基化碳纳米管,研究和制备出基于以上几种材料的新型修饰电极,同时结合各种表征手段,对所制备的修饰电极进行了较全面的表征,并重点开展了对酚类物质的检测及生物传感器构建方面的基础研究。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功能化碳纳米管的制备:通过环氧氯丙烷与亚氨基乙二酸(IDA)共价改性,使碳纳米管达到羧基化(CNTs-IDA)的目的;把三聚氰胺与碳纳米管超声混合均匀,500℃煅烧,使碳纳米管达到元素掺杂(NCNTs)的目的。并且两种功能化碳纳米管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化学循环伏安法进行了表征。2.首先基于静电吸附作用将羧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修饰于玻碳电极(GC)表面,构建负电荷的修饰界面,然后通过肽键吸附L-半胱氨酸(L-Cys),再利用L-半胱氨酸分子中含有巯基(-SH)吸附纳米金(nano-Au)形成S-Au键。利用吸附法将血红蛋白(Hb)固定在连接有纳米金和L-半胱氨酸盐酸盐的羧基化碳纳米管的玻碳电极表面,制成稳定的固载Hb/nano-Au/L-Cys/CNT-COOH/GC修饰电极。并用循环伏安法、线性扫描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分析了修饰电极在磷酸缓冲液(PBS)中的电化学行为,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邻苯二酚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结果表面,固载Hb/nano-Au/L-Cys/CNT-COOH/GC修饰电极对邻苯二酚有明显催化作用,使其还原峰电流明显增加,并对它的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修饰电极对邻苯二酚的检测线明显低于在普通电极上的检测线,表明使用固载Hb/nano-Au/L-Cys/CNT-COOH/GC修饰电极可以提高邻苯二酚的检测灵敏度。3.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高灵敏葡萄糖氧化酶(GOx)的固定是基于亲和结合亚氨基乙二酸功能化碳纳米管和金属螯合配体。提出的固载新技术是利用Co(II)离子对GOx表面的组氨酸和半胱氨酸残基的亲和性。通过对固载的GOx的直接电化学研究表明功能化的CNTs极大促进了GOx与电极表面之间的电子转移。电子转移速率达到0.59S-1,并且循环伏安法我们得到一对几乎可逆的氧化还原峰,这充分证明了采用金属螯合亲和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充分的保留的酶的活性。此电极能够对0.01mM的葡萄糖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经过10天的低温保存,酶电极依然具有很好的活性。该固定化方法简单,为酶修饰电极的应用提供了一个理论模型。4.用三聚氰胺与碳纳米管(CNTs)超声混合均匀在500℃氮气氛围下煅烧制得了氮掺杂改性CNTs(NCNTs)。将Nafion、NCNTs及HAuCl4混合溶液滴于玻碳电极表面,利用电化学还原制备了Nafion-NCNTs/Au1修饰电极并对修饰电极进行表征。此修饰电极对邻苯二酚(CT)、对苯二酚(HQ)和间苯二酚(RS)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具有很高的催化能力,显着降低了三者的氧化电位,改善了三者的电化学可逆性,同时增强了三者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在0.1mol/L的磷酸缓冲液中(PBS, pH=6.98),利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伏安法,Nafion-NCNTs/Au1修饰电极对邻苯二酚(5×10-6-4×10-4mol/L)、对苯二酚(1×10-5-3×10-4mol/L)、间苯二酚(2×10-5-4×10-4mol/L)的检测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可达6.67×10-7mol/L(CT,S/N=3),3.82×10-6mol/L(RS,S/N=3),8.64×10-6mol/L(HQ,S/N=3),并且修饰电极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陈培策[3](2010)在《葡萄糖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共固定化催化手性苯甲亚砜的合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葡萄糖氧化酶(GOX)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常用的两种酶,前者多提取自黑曲霉发酵产物,而后者则来自天然植物辣根,两种酶在很多领域都有极为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这两种酶的共固定化条件以及共固定化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对共固定化酶(HRP是主酶, GOX提供H2O2是辅助酶)催化苯甲硫醚不对称氧化成苯甲亚砜的反应展开了研究。主要的实验结果如下:(1)共固定的研究。选定了D380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和聚氨酯泡沫为固定化载体,采用共价结合法将双酶共固定于两种载体。最终D380固定化酶的总酶活力可达到56 U·g-1(载体),固定化酶活得率为13%;聚氨酯泡沫固定化酶的固定化酶活得率为44%,酶活力为313 U·g-1(载体)。(2)酶学性质的研究。两种共固定酶的最适pH都为7.0,pH稳定性比游离酶得到了提高;固定化酶有较好的操作稳定性,经历10次操作后,D380固定化酶仍保留79.1%的活性,而聚氨酯泡沫固定化酶则为87.4%;两种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为45℃,与25℃相比相对酶活力分别达到了132%和141%;固定化酶的热力学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3)手性苯甲亚砜的合成。两种固定化酶用于水-有机共溶体系将苯甲硫醚的选择性氧化苯甲亚砜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的产物(S)-苯甲亚砜对映体过量;游离酶无论在产物得率还是在产物ee值上都比固定化酶逊色不少;有机共溶剂以叔丁醇效果最好;苯甲硫醚的最适浓度为2.0 mM,葡萄糖最适浓度为5 mM;聚氨酯泡沫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为35℃,D380树脂固定化酶为30℃;搅拌(或摇床)转速聚氨酯泡沫固定化酶和D380树脂固定化酶分别取160rpm和140 rpm;最终,D380树脂固定化酶产物得率和ee值分别为93%和58%,聚氨酯泡沫固定化酶为89%和52%;以辛基葡萄糖代替葡萄糖被证明是可行的,但是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张黎明[4](2009)在《固定化胰蛋白酶酶解酪蛋白产生酪蛋白磷酸肽的条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酪蛋白是乳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含有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氨基酸。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酪蛋白除具有营养功能之外,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是生物活性肽的重要来源。其中酪蛋白磷酸肽在动物的小肠环境中能防止二价金属离子产生沉淀,增加肠内可溶性矿物质的浓度,从而促进肠黏膜对钙、铁、锌、硒的吸收和利用,尤其是钙的吸收和利用,被誉为“矿物质载体”。酪蛋白磷酸肽是目前唯一一种促进钙吸收的活性肽,同时对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繁殖性能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研究了胰蛋白酶的固定化条件,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交联-吸附法对胰蛋白酶进行固定化。分析了酶用量、戊二醛浓度、pH值、温度、交联时间以及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固定化酶活力和活力回收率的影响。从中选择较显着的四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实验,以酶活力为指标,对胰蛋白酶的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得固定化的最佳反应条件。壳聚糖固定化胰蛋白酶,最佳固定化条件为:酶用量14mg,戊二醛浓度0.2%,pH值7.5,温度35℃,交联时间2h,吸附时间5h。在最佳固定化条件下制得的固定化酶活性为397.29U,活力回收率达76.57%。用制备好的固定化酶装柱进行连续水解制备酪蛋白磷酸肽,以水解液的△pH值和N/P为实验指标,重点讨论了酶装柱水解过程中pH值、底物浓度、温度、底物流速等因素的最佳作用条件。固定化酶装柱水解最佳作用条件为:温度60℃,底物浓度4%,pH值为9.0,恒流泵转速为20r/min。利用交联葡聚糖(Sephadex G-25)凝胶柱对酪蛋白磷酸肽的分子量分布情况进行测定,以0.01MHCl为流动相。根据Sephadex G-25分离蛋白质的标准曲线方程:1gM=4.7856-41.984Kav,得到分子量与洗脱体积的关系,根据产物的洗脱体积计算分子量。流动相流速为0.4mL/min,检测波长280nm,柱压0.3MPa,得到标准品比较理想的色谱图,测得的产物主要峰的洗脱体积为11.49mL和12.01mL,分子量为25000和4500。

刘东华[5](2008)在《黄孢原毛平革菌胞外过氧化物酶的生产、固定化及应用》文中认为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是黄孢原毛平革菌分泌的胞外过氧化物酶。本论文对摇瓶限氮培养黄孢原毛平革菌合成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的固定化以及固定化酶在催化氧化苯甲硫醚不对称合成苯甲亚砜的条件进行了研究。主要实验结果如下:对黄孢原毛平革菌产酶条件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所产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最佳培养条件相似。培养到96h和108h时,LiD和Mnp分别达到最高酶活;生长期最佳培养温度为37℃,产酶期最佳温度为34℃;接种量为4×107/100 mL;生长期摇床转速140rpm时,菌丝球大小和数量适宜,最适合产酶;Mn2+能够调控两种酶的合成,Mn2+为150ppm时,能够得到Lip和Mnp的高酶活发酵液;在与溶氧有关的因素的正交试验中的出结论,装液量为100mL时,培养48h后倾液量50mL,通氧时间4min/day,摇床转速100rpm时,Lip和Mnp产量最高。在最优培养条件下,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的酶活分别为350U/L和137U/L。通过过滤-除多糖-超滤-盐析-透析对发酵所得酶液进行初步分离。然后通过Hypol 2000的固化反应将木素过氧化物酶与锰过氧化物酶共价结合于聚氨酯泡沫上。固定化木素过氧化物酶酶活力为1.45U/g,酶活回收率达到34.79%;固定化锰过氧化物酶酶活力为0.49U/g,酶活回收率达到27.78%。固定后,两种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升高了5℃和10℃,最适反应pH分别向左移动了0.5~1个单位。固定化酶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在温度达到50℃时保温1h,Lip和Mnp活力损失均少于20%。固定化Lip保持较高酶活力的pH范围是pH2.0~5.0,Mnp为pH 3.0~6.5。固定化酶重复利用性好,连续使用6次,两酶酶活力损失均低于3%。固定化酶在水互溶有机溶剂单相体系中催化氧化苯甲硫醚不对称合成苯甲亚砜的研究结果表明,游离酶催化得到的产物为R型产物,固定化酶催化得到的是S型产物;固定化酶无论在底物转化率、产物得率还是在产物ee值上都比游离酶有很大的优越性;有机共溶剂以乙腈最为适合;25℃为最佳反应温度;底物浓度最适为0.8mmol;摇床转速以140rpm最宜;流加H2O2比一次性添加好,流加总量0.4mL O.12%H2O2较为合适。在最佳催化条件下,底物转化率为34%,产物得率为30%,产物ee为37%。

王元元[6](2006)在《非常规复合蛋白饲料的物理加工和中性蛋白酶水解对仔猪的饲喂效果研究》文中认为本试验利用多种非常规蛋白饲料原料,按照理想蛋白模式组合配制成为氨基酸平衡的非常规复合蛋白饲料(复合蛋白),主要研究了中性蛋白酶的适宜添加量和体外水解复合蛋白的效率,并通过动物试验考察了复合蛋白不同加工方式对仔猪饲喂效果的影响。 试验一:中性蛋白酶水解复合蛋白的适宜参数 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了在温度50℃;pH7.0;时间5h条件下,中性蛋白酶水解复合蛋白饲料的适宜添加剂量,以水解度(DH)和三氯乙酸氮溶指数(TCA-NSI)作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添加剂量为100u/g时有较好的水解程度和经济效益。在此条件下,复合蛋白饲料的水解度达到5.10%,三氯乙酸氮溶指数为14.45%。 试验二:不同加工处理的复合蛋白对仔猪的饲喂效果研究 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择28±1日龄断奶的仔猪24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研究了不同加工处理条件下的复合蛋白饲料对仔猪的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期28天。试验分4个处理,商品仔猪料(对照组)、常规粉碎复合蛋白组、微粉碎复合蛋白组和酶水解复合蛋白组,日粮按等能等氮原则配制,各处理中常规粉碎、微粉碎和酶水解的复合蛋白按等蛋白比例替代对照组饲料中各蛋白原料的50%。 结果表明:1)酶处理组的平均日增重比常规粉碎组提高了22.2%(P<0.05),和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酶处理组的日采食量比常规粉碎组提高15.8%(P=0.053),比对照组降低了0.1%(P>0.05);酶处理组的料肉比比常规粉碎组降低了7.9%(P<0.05),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其腹泻指数显着低于常规粉碎组,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的趋势。2)微粉碎组的平均日增重比常规粉碎组提高10.2%(P>0.05),低于酶处理组9.8%(P>0.05);平均日采食量比常规粉碎组提高9.2%(P>0.05);料肉比比常规粉碎组降低了5.3%(P>0.05),有减轻仔猪腹泻的趋势。3)与对照组相比,常规粉碎组显着降低了仔猪的生产性能,对腹泻没有改善作用。4)酶水解组、微粉碎组与常规粉碎组相比,有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的趋势,其中酶水解组降低程度更高。在本试验条件下,酶水解复合蛋白的营养价值高于微粉碎

张超,高虹,李冀新[7](2006)在《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固定化酶技术是酶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将酶工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该技术使酶反应的连续生产成为现实,并简化了下游分离纯化步骤,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发酵、制药等行业,经济效益显着。本文主要介绍了固定化酶的固定方法,总结了近年来在食品行业的应用,最后对其将来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刘琳琳[8](2006)在《金属螯合载体的制备及其用于固定化酶的研究》文中提出固定化酶对提高酶的稳定性,拓展酶的应用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常用固定化方法普遍存在固定化使用试剂和载体成本高,固定化过程中酶的构象受到影响及底物结合部位和活性中心受载体封闭所引起的酶活损失较大,固定化操作过程繁琐等缺点,限制了固定化酶的产业化应用。 针对当前固定化酶载体和方法的不足,本文采用反相悬浮包埋法合成磁性琼脂糖微球,经环氧氯丙烷和亚氨基二乙酸处理使微球带上螯合基团,经吸附铜离子后,制备了磁性琼脂糖—亚氨基二乙酸(IDA)—Cu2+金属螯合载体,利用该载体定向固定了木瓜蛋白酶,固定化最适条件为Cu2+ 1.5×10-2mol/g载体、固定化时间4h、固定化pH7.0、给酶量30mg/g载体。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70℃、最适反应pH8.0,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明显高于溶液酶,固定化酶活力回收为68.4%,且有较好的操作稳定性,载体重复使用5次后固定化酶酶活为首次固定化酶79.71%。 本文研究了利用金属螯合载体固定多酚氧化酶时,固定化酶的性质。得出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值7.0,固定化酶的酸碱耐受性明显好于溶液酶,固定化酶反复使用6次,酶活仍保留50%左右,固定化载体可以反复使用5次,仍保持良好的性能。 在使用金属螯合载体固定化酶时,固定化反应条件温和,对酶的高级结构影响小,酶活回收高;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载体的再生、酶的固定化过程操作简单;固定化酶及载体可多次重复利用,固定化酶生产成本低。因此该技术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郑腾[9](2006)在《黑曲霉产酶特性研究及其酶制剂在猪饲料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An)具备产生多种胞外水解酶的能力。以An FJ-008作为出发菌株,经诱变获得了菌株An SL2-111,通过对发酵工艺的优化,确定了An SL2-111最适培养基组成和适宜的工艺条件,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探讨该菌酸性蛋白酶粗酶液的提取技术和纯酶的分离纯化技术,并对其酶学特性、氨基酸组成、动力学性质和活性必需基团进行了研究。采用RT-PCR和PCR技术对An SL2-111的酸性蛋白酶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采用An SL2-111生产饲料复合酶制剂,饲喂35日龄长白×大约克二元猪,能提高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和生长性能。1 An SL2-111的选育出发菌株An FJ-008通过紫外线、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后,获得1260个单菌落,从鉴定平板上挑选到139株变异辐度较大的菌株。将139株变异株按水解圈的大小排列,从不同区域均匀取样,共选取16个菌株。经三角瓶固体发酵培养后,用SPSS10.0对16株菌株所产的酸性蛋白酶发酵酶活、纤维素酶发酵酶活和果胶酶发酵酶活进行相关分析,发现酸性蛋白酶发酵酶活与纤维素酶、果胶酶发酵酶活的变化呈正相关,因此选择以酸性蛋白酶发酵酶活的高低作为菌种筛选的依据。采用此依据经3次复筛后,获得1株酸性蛋白酶高产菌株An SL2-111。An SL2-111与An FJ-008在形态上有所区别。前者在基础发酵培养基上培养72 h,每克鲜曲酸性蛋白酶发酵酶活达4525 U、果胶酶发酵酶活达701 5 U、纤维素酶发酵酶活达4497 U,分别比出发菌株An FJ-008提高了97.9%、70.1%和13.4%,而且该菌株经斜面传代培养5代,产酶特性稳定。2 An SL2-111发酵工艺的优化以酸性蛋白酶发酵酶活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搜索和正交试验对An SL2-111固体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An SL2-111适宜在高碳低氮的培养基中生长,添加无机氮源对菌株产酶影响不大。发酵培养基本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生长培养期(0~24 h),这个阶段菌丝大量形成,基本上不产酶;第二为产孢和产酶阶段(24~60 h)。采用配方培养基和工艺,在250 mL三角瓶中进行验证实验,酸性蛋白酶发酵酶活达6428 U/g,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发酵酶活分别为8245 U/g和4911 U/g。3酸性蛋白酶粗酶液的提取及其稳定剂的研究比较了不同溶剂从固体发酵物中提取酸性蛋白酶粗酶的效果,结果表明用0.1mol/L乳酸-乳酸钠缓冲液(pH3.5)浸提的效果最好,与2%氯化钠相比回收率提高约50%。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最适的浸提工艺,即采用10倍的0.1 mol/L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pH5.0)于40℃下浸泡60 min后,酸性蛋白酶粗酶的提取较为完全。在对粗酶液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后表明,其适宜pH范围为2.0~4.0。最适作用pH为3.0,pH稳定性范围为3.0~6.0;适宜的温度作用范围为50~60℃,最适作用温度为55℃,粗酶液在30℃和40℃下都较为稳定。粗酶液稳定性的试验结果表明,5%的丁醇、5%的山梨酸钾、氯化钠、明胶、黄原胶和淀粉均有利于粗酶液酶活的保存。粗酶液稳定性长效试验表明1%的黄原胶能使粗酶液的酶活在25℃下保持约45 d。4 An SL2-111酸性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特性采用硫酸铵盐析、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Sephacryl S-200分子筛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An SL2-111的发酵液中提取了一种酸性蛋白酶,经SDS-PAGE验证该酶纯化水平已达到电泳纯。纯化酶的表观分子量约为47×103,最适pH值为3.0,最适pH范围为2.6~3.6,pH稳定性范围为4.0~5.0,最适温度为60℃,最适温度范围为50~65℃,该酶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40℃或50℃下处理60 min,仍保持85%以上的活力。Cu2+、Mn2+对纯化酶有激活作用,Hg2+、Ag2+则对纯化酶有轻度的抑制作用。纯化酶的氨基酸组成中,极性酸性氨基酸占17.29%,极性碱性氨基酸占4.50%,极性中性氨基酸占38.50%,其它为非极性氨基酸;N端氨基酸序列为SKGSAVTTPQ,经序列同源性比对,表明该酶与其它曲霉菌株酸性蛋白酶具有极高的同源性。酸性蛋白酶对酪蛋白的水解性能最强,对牛血红蛋白及牛血清白蛋白次之,而对鸡卵清蛋白的水解性能最弱。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酪蛋白的米氏常数最小(Km=0.22g/L),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555.56μg Tyr/min mL,亲和常数最大(Vmax/Km=2525.27),因此酪蛋白是该酶的最适底物。5 An SL2-111酸性蛋白酶活性必需基团的研究采用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对氯汞苯甲酸(PCMB)、N-乙酰咪唑(N-AI)、二硫苏糖醇(DTT)、乙酰丙酮(Acetyl acetone)、顺丁烯二酸酐(MA)、溴代乙酸(BrAc)和碘化-环已基-3-(3-三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CDC)等8种化学修饰剂对酸性蛋白酶的氨基酸侧链基团进行修饰,然后检测残留酶活,结果表明,色氨酸残基、组氨酸残基、酪氨酸残基以及二硫键是酶活性必需基团,而氨基、巯基、羧基和精氨酸残基与酶活性无关。6 An SL2-111酸性蛋白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采用RT-PCR和PCR技术从An SL2-111的菌丝体中克隆了酸性蛋白酶的基因序列,该序列包含有1339 bp,包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与An和Aspergillus saitoi的曲霉胃蛋白酶Ⅰ染色体组DNA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7%,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含有前体,N端70~79位氨基酸序列为SKGSAVTTPQ。7 An SL2-111产饲料复合酶制剂对猪的饲养效果利用An SL2-111发酵生产的饲料复合酶制剂中含有酸性蛋白酶6290 U/g、纤维素酶4909 U/g、果胶酶5196 U/g和淀粉酶52385 U/g,将其按0%、0.5%、1.0%和1.5%的不同添加量,饲喂35日龄长白×大约克二元杂交仔猪128头,试验期为63d,每21d测定一次增重和耗料、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饲料复合酶制剂能够明显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的消化率,粗纤维、粗蛋白、粗灰分、钙和磷表观消化率的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血清中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和尿素氮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酶制剂对猪只的心脏、肝脏和肾脏的结构与功能没有影响。所有加酶的处理组中,以0.1%的加酶组效果最好,它能使3个生长阶段的仔猪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3.57%、30.47%和34.10%,料肉比分别降低21.26%、9.88%和13.11%,而且各种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

王家东,侯红萍[10](2005)在《酶固定化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主要从吸附法、交联法、共价结合法、包埋法四个方面介绍了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及其他固定化方法,指出了今后酶固定化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开发利用天然高分子载体,研制新型、高效的固定化酶反应器。

二、膨化大豆纤维固定化AS1.398中性蛋白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膨化大豆纤维固定化AS1.398中性蛋白酶(论文提纲范文)

(1)米曲霉发酵豆渣制备大豆多肽和多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大豆肽和大豆多糖
        1.2.1 大豆肽
        1.2.2 水溶性大豆多糖
    1.3 大豆发酵
    1.4 大豆渣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豆渣主要成分
        1.4.2 食品配料
        1.4.3 生物活性成分的利用
        1.4.4 其他用途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料
        2.1.2 仪器设备
        2.1.3 主要试剂
    2.2 测定方法
        2.2.1 豆渣基本成分测定
        2.2.2 微量元素测定
        2.2.3 大豆蛋白水解度的测定
        2.2.4 凝胶过滤层析测定大豆肽分子量分布
        2.2.5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大豆多糖分子量分布
    2.3 豆渣的微粉碎
        2.3.1 球磨时间的确定
        2.3.2 球料比的确定
        2.3.3 球磨转速的确定
        2.3.4 进料粒度的确定
        2.3.5 球磨条件的优化
    2.4 双酶法水解豆渣工艺
        2.4.1 大豆蛋白水解
        2.4.2 大豆膳食纤维水解
        2.4.3 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同时水解豆渣
    2.5 水解豆渣霉菌发酵工艺
        2.5.1 米曲霉活性
        2.5.2 米曲霉生长特性
        2.5.3 发酵条件的确定
        2.5.4 发酵液脱色工艺
    2.6 数据统计
第3章 双酶法水解大豆渣的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大豆渣成分
    3.3 豆渣的预处理
        3.3.1 研磨时间对豆渣粒径的影响
        3.3.2 球料比对豆渣粒径的影响
        3.3.3 球磨机转速对豆渣粒度的影响
        3.3.4 进料粒度对研磨效果的影响
        3.3.5 研磨工艺条件的优化
    3.4 大豆蛋白水解
        3.4.1 蛋白酶的筛选
        3.4.2 底物浓度确定
        3.4.3 蛋白酶用量
        3.4.4 pH值对大豆蛋白水解度的影响
        3.4.5 温度对大豆蛋白水解度的影响
        3.4.6 反应时间对大豆蛋白水解度的影响
    3.5 豆渣膳食纤维的水解
        3.5.1 纤维素酶用量
        3.5.2 反应温度对纤维素水解率的影响
        3.5.3 pH对纤维素水解率的影响
        3.5.4 反应时间对纤维素水解率的影响
    3.6 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同时水解豆渣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豆渣霉菌发酵工艺研究
    4.1 引言
    4.2 豆渣中米曲霉的生长特性
        4.2.1 米曲霉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
        4.2.2 米曲霉发酵过程中氨基态的变化
        4.2.3 米曲霉发酵过程中蛋白转化率
        4.2.4 米曲霉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4.3 米曲霉发酵豆渣发酵条件的研究
        4.3.1 米曲霉接种量
        4.3.2 发酵温度对可溶物得率的影响
        4.3.3 发酵时间对可溶物得率的影响
    4.4 发酵产物分析
    4.5 发酵液脱色
        4.5.1 活性炭用量对回收率及脱色率的影响
        4.5.2 搅拌速度对回收率及脱色率的影响
        4.5.3 脱色温度对回收率及脱色率的影响
        4.5.4 脱色时间对回收率及脱色率的影响
    4.6 脱色产物分析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基于功能化碳纳米管的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与分析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纳米材料发展及性质
    1.2 碳纳米管概述
    1.3 碳纳米管分散及表面改性
    1.4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方法
        1.4.1 碳纳米管糊电极
        1.4.2. 碳纳米管薄膜修饰电极
        1.4.3. 碳纳米管/聚合物修饰电极
        1.4.4. 碳纳米管/溶胶凝胶修饰电极
        1.4.5. 碳纳米管自组装法(SA 膜法)修饰电极
    1.5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电分析应用
    1.6 生物传感器的概述
        1.6.1. 生物传感器的概念和研制意义
        1.6.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历程
        1.6.3. 固定化酶技术的发展动向
    1.7 论文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基于纳米金/功能化碳纳米管复合物固定血红蛋白修饰电极对邻苯二酚的检测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2.3 纳米金溶液的制备
        2.2.4 羧基化碳纳米管的制备
        2.2.5 修饰电极的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Hb-AuNPs/cys/CNTs-IDA 修饰电极对邻苯二酚检测原理
        2.3.2 线性扫描伏安法对不同修饰电极的对比
        2.3.3 最佳 pH 实验条件
        2.3.4 CNT-IDA 的修饰量
        2.3.5 双氧水的影响效果
        2.3.6 邻苯二酚检测的标准响应曲线
        2.3.7 电极重现性和稳定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金属螯合亲和法固定功能化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葡萄糖氧化酶的直接电化学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
        3.2.3 材料制备与电极预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CNTs-IDA-Co-GOx 修饰电极表征
        3.3.2 修饰电极制备优化
        3.3.3 CNTs-IDA-Co-GOx 修饰电极的直接电化学
        3.3.4 CNTs-IDA-Co-GOx/GC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响应
        3.3.5 CNTs-IDA-Co-GOx/GC 修饰电极对葡萄糖进行直接电化学检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聚氰胺热处理碳纳米管/纳米金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对三种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间苯二酚的同时检测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试剂
        4.2.3 三聚氰胺热处理碳纳米管的制备及表征
        4.2.4 修饰电极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4.3.2 不同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响应
        4.3.3 检测 CT RS 和 HQ 的最佳 pH
        4.3.4 扫速对 CT RS 和 HQ 的电化学影响
        4.3.5 CT RS 和 HQ 在 Nafion-NCNTs/Au1 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氧化
        4.3.6 重现性和稳定性
        4.3.7 Nafion-NCNTs/Au1 修饰电极对不同酚类污染的响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葡萄糖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共固定化催化手性苯甲亚砜的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葡萄糖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1.2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研究进展
    1.3 酶的固定化研究进展
    1.4 课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葡萄糖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共固定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水相游离双酶的共作用比例
        2.2.2 树脂固定化
        2.2.3 聚氨酯泡沫固定化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共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固定化酶的最适pH 和pH 稳定性
        3.2.2 固定化酶的操作稳定性
        3.2.3 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
        3.2.4 动力学常数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共固定化酶用于手性苯甲亚砜合成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反应过程曲线
        4.2.2 有机共溶剂的选择
        4.2.3 有机共溶剂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4.2.4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4.2.5 苯甲硫醚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4.2.6 葡萄糖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4.2.7 转速对反应的影响
        4.2.8 以辛基-葡萄糖代替葡萄糖对反应的尝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建议
    5.1 总结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固定化胰蛋白酶酶解酪蛋白产生酪蛋白磷酸肽的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酪蛋白
    1.2 乳蛋白源的生物活性肽
    1.3 酪蛋白磷酸肽
    1.4 蛋白质水解常用的酶及固定化
    1.5 CPPs的检测
    1.6 主要研究内容、途径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胰蛋白酶固定化条件的探讨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固定化胰蛋白酶水解酪蛋白生成酪蛋白磷酸肽的条件探讨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3 实验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酪蛋白磷酸肽分子量的测定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3 实验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5)黄孢原毛平革菌胞外过氧化物酶的生产、固定化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黄孢原毛平革菌简介
        1.1.1 黄孢原毛平革菌生物学背景
        1.1.2 黄孢原毛平革菌的胞外降解酶系
    1.2 木素过氧化物酶(Lip)的研究进展
        1.2.1 Lip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1.2.2 Lip的催化反应
        1.2.3 Lip的抑制剂
    1.3 锰过氧化物酶(Mnp)的研究进展
        1.3.1 Mnp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1.3.2 Mnp的催化反应性能
        1.3.3 Mnp和Lip的相互作用
    1.4 酶的固定化技术研究进展
        1.4.1 酶固定化载体材料研究进展
        1.4.2 新的固定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1.5 过氧化物酶在不对称氧化中的应用
        1.5.1 过氧化物酶反应机理
        1.5.2 过氧化物酶在不对称氧化中的应用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思路
第二章 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生产胞外过氧化物酶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摇瓶基本限氮培养基合成Lip和Mnp的一般规律
        2.2.2 培养温度对产酶的影响
        2.2.3 接种量和生长期摇床转速对菌球大小和产酶的影响
        2.2.4 Mn~(2+)浓度对产酶的影响
        2.2.5 与溶氧有关的因素对产酶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黄孢原毛平革菌胞外过氧化物酶的的固定化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酶液的初步分离
        3.2.2 加酶量对固定化酶的影响
        3.2.3 固定化酶性质的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固定化过氧化物酶在合成手性苯甲亚砜中的应用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反应过程曲线
        4.2.2 有机共溶剂对酶反应的影响
        4.2.3 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
        4.2.4 底物浓度对酶反应的影响
        4.2.5 转速对酶反应的影响
        4.2.6 添加H_2O_2对酶反应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非常规复合蛋白饲料的物理加工和中性蛋白酶水解对仔猪的饲喂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独创性声明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摘要
1.前言
2.文献综述
    2.1 我国饲料蛋白质资源的现状
    2.2 植物性蛋白资源的性质
    2.3 氨基酸平衡的意义
    2.4 饲料粉碎粒度对动物的影响
    2.5 酶水解
3.有待研究的问题及本试验的目的意义
    3.1 有待研究的问题
    3.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试验一 复合蛋白酶解适宜参数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复合蛋白的配制
        1.2 试剂及药品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试验设计
    3.数据处理
    4.试验结果:
    5.讨论
    6.结论
试验二、不同加工处理的复合蛋白对仔猪的饲喂效果研究
    1.试验设计
    2.材料准备
    3.试验日粮
    4.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4.1 试验动物
        4.2 准备工作
        4.3 饲养管理
        4.4 生长试验
    5.考察指标和测定方法
        5.1.生产性能指标
        5.2.饲料中常规养分测定
        5.3.血液生化指标
        5.4 腹泻指数
        5.5 数据处理
    6.结果分析
        6.1 不同蛋白日粮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6.2 不同蛋白日粮对仔猪腹泻指数的影响
        6.3 不同蛋白日粮对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7.讨论
        7.1 不同蛋白日粮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7.2 不同蛋白日粮对仔猪腹泻指数的影响
        7.3 不同蛋白日粮对仔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8.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固定化酶的定义和优缺点
2 固定化酶的固定方法
    2.1 吸附法
    2.2 包埋法
    2.3 共价键合法
    2.4 其他固定化方法
3 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3.1 固定化酶在食品添加剂和配料中的应用
    3.2 固定化酶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3.3 固定化酶在油酯工业中的应用
    3.4 固定化酶在果汁中的应用
    3.5 固定化酶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
    3.6 固定化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4 固定化酶的发展方向
    4.1 建立多酶固定化系统
    4.2 探索新型载体
    4.3 开发新型、高效固定化酶反应器

(8)金属螯合载体的制备及其用于固定化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金属螯合载体的制备及其定向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研究
    1.材料与仪器
        1.1 制备金属螯合载体试剂
        1.2 构建固定化酶试剂
        1.3 主要仪器
    2.载体的制备与酶的固定化
        2.1 磁性Fe_3O_4粒子的制备
        2.2 磁性琼脂糖微球的制备
        2.3 磁性琼脂糖微球的处理
        2.4 金属离子的螯合
        2.5 酶的固定化
        2.6 金属离子的选择
        2.7 载体的重复利用
        2.8 酶活的测定
    3.结果与讨论
        3.1 磁性Fe_3O_4粒子
        3.2 磁性琼脂糖微球的性质
        3.3 IDA键合密度的测定
        3.4 标准曲线的测定
        3.5 金属离子的选择
        3.6 固定化酶的制备
        3.7 固定化酶的性质
        3.8 载体的重复利用
    4.讨论
        4.1 磁性琼脂糖微球的制备
        4.2 金属离子的选择
第三章 金属螯合载体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的研究
    1.材料与仪器
        1.1 制备金属螯合载体试剂
        1.2 构建固定化酶试剂
        1.3 主要仪器
    2.方法
        2.1 多酚氧化酶(PPO)的提取
        2.2 载体的制备、活化与重复利用
        2.3 酶的固定化
        2.4 酶活测定
    3.结果与讨论
        3.1 载体吸附Cu~(2+)的量对固定酶的影响
        3.2 固定化酶的性质
        3.3 载体的重复利用
    4.讨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原创性说明

(9)黑曲霉产酶特性研究及其酶制剂在猪饲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饲料酶制剂的研究进展
        1 饲料酶制剂的发展
        2 饲料酶制剂的分类及作用机理
        3 饲料酶制剂在畜禽生产、动物健康和环境保护上的意义
        4 饲料酶制剂在畜禽和水生动物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5 影响饲料酶制剂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
        6 饲料酶制剂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第二章 微生物酸性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1 酸性蛋白酶的研究概述
        2 酸性蛋白酶产生菌的菌种选育
        3 微生物酸性蛋白酶的生产工艺
        4 影响微生物酸性蛋白酶产量的因素
        5 微生物酸性蛋白酶的应用
        6 微生物酸性蛋白酶的分离纯化
        7 微生物酸性蛋白酶的酶学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8 提高酸性蛋白酶稳定性的方法
        9 酸性蛋白酶的结构及酶基因的研究
        10 应用前景及展望
第二部分 前言
第三部分 实验
    第一章 An SL2-111 的选育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二章 An SL2-111 发酵工艺的优化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三章 酸性蛋白酶粗酶液的提取及其稳定剂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四章 An SL2-111 酸性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特性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五章 An SL2-111 酸性蛋白酶活性必需基团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六章 An SL2-111 酸性蛋白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七章 An SL2-111 产饲料复合酶制剂对猪的饲养效果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酶固定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吸附法
    2.1 物理吸附法
    2.2 离子吸附法
3 交联法
4 共价键结合法
5 包埋法
6 其他固定化方法
7 结束语

四、膨化大豆纤维固定化AS1.398中性蛋白酶(论文参考文献)

  • [1]米曲霉发酵豆渣制备大豆多肽和多糖[D]. 董伟亮.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2]基于功能化碳纳米管的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与分析应用[D]. 赵英杰. 南昌航空大学, 2012(01)
  • [3]葡萄糖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共固定化催化手性苯甲亚砜的合成研究[D]. 陈培策. 浙江工业大学, 2010(05)
  • [4]固定化胰蛋白酶酶解酪蛋白产生酪蛋白磷酸肽的条件研究[D]. 张黎明. 西华大学, 2009(02)
  • [5]黄孢原毛平革菌胞外过氧化物酶的生产、固定化及应用[D]. 刘东华. 浙江工业大学, 2008(11)
  • [6]非常规复合蛋白饲料的物理加工和中性蛋白酶水解对仔猪的饲喂效果研究[D]. 王元元. 四川农业大学, 2006(12)
  • [7]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 张超,高虹,李冀新.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6(03)
  • [8]金属螯合载体的制备及其用于固定化酶的研究[D]. 刘琳琳. 湖南师范大学, 2006(09)
  • [9]黑曲霉产酶特性研究及其酶制剂在猪饲料中的应用[D]. 郑腾. 南京农业大学, 2006(06)
  • [10]酶固定化研究进展[J]. 王家东,侯红萍. 中国调味品, 2005(09)

标签:;  ;  ;  ;  ;  

膨胀大豆纤维对 AS1.398 中性蛋白酶的固定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