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崛起将给我国银行卡行业带来7大变革

信用卡崛起将给我国银行卡行业带来7大变革

一、贷记卡兴起将给我国银行卡业带来7大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马瑞[1](2018)在《中小型传统餐饮企业互联网化转型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在国家政策及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我国中小型传统餐饮行业迎来新的发展高峰期,同时也遭遇更复杂的市场考验。在运营成本增加,而利润减少的困境之中,中小型传统餐饮企业迫切需要进行互联网化的转型,运用互联网思维,将产品、服务、管理进行升级。同时中小型传统餐饮企业普遍面临着信息化管理落后、服务标准化低、技术不专业等问题,难以实现互联网化的转型。全面而系统的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转型策略系统能够帮助中小型传统餐饮企业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转型方法。研究采用文献分析、访谈、个别调查等方法,探索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小型传统餐饮企业经营现状及互联网化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目前中小型传统餐饮企业互联网化转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及转型策略的建议。本文首先对互联网、餐饮行业、互联网+等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介绍了互联网的概念、发展历程、特征、转化等理论;介绍了餐饮的含义、行业特征、行业现状等信息;简要描述论文所涉及到的样本企业,并在所涉及企业运用本文提出的中小型传统餐饮企业互联网化转换型策略进行实践,为样本企业解决实际运营问题。论文最后部分总结了本次研究的成果,探讨了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对中小型传统餐饮企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谭智超[2](2014)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全新的金融业态画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或许会实现一些像除去金融中介这样大胆的设想,同时解决困扰大家很久的金融难题,比如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正迅速地改变着金融业的格局。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国内的商业银行已不再是当年的绝对垄断者,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势必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本文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开始的写作。金融业属于第三产业,对于金融业当中的商业银行来说,做好服务是其存在的根本,客户是否满意是衡量服务质量最重要的指标。本文是从商业银行服务的角度来展开研究,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服务如何才能让客户满意,商业银行的服务如何进行转型升级才能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这些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题。论文正文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章绪论包括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主要内容以及文章的创新点。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服务转型的研究现状,其中对互联网金融中的信息处理与商业银行服务做了深入调研分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将系统地研究当商业银行处在一个全新的竞争环境中时,如何进行服务转型。第三章是互联网金融概述、发展与挑战。该章介绍了互联网金融概念、相关IT技术、模式分类和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最后分析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带来的变化以及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第四章战略导向的商业银行服务转型分析是本文的重点和创新点。该章首先介绍战略管理的相关概念,再分析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各自的优势,通过SWOT分析方法给出了商业银行服务的总体战略,根据波特的“五力模型”给出了商业银行服务的竞争战略,从战略的角度对商业银行服务转型提供一个宏观的指导方向。最后通过服务创新来具体阐述商业银行应该如何进行服务转型。第五章案例分析首先介绍了中国农业银行信息系统的具体情况。再对该信息系统出现的问题进行逐个分析,并给出相应解决方案。这些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都是针对互联网金融来考虑的。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论文给出了关于商业银行如何进行服务转型的更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第六章是全文总结,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全文主要围绕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服务这两个关键点来展开。在分析方法上主要采用的是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和竞争“五力模型”。本文研究的方法,考虑问题的思路以及得出的相关结论不仅对商业银行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其他行业在新环境下如何进行业务调整去适应环境的改变提供了参考借鉴依据。

张硕[3](2012)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85年,我国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迄今为止,我国信用卡市场经历了快30年的发展,这是一个漫长的探索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上升,技术水平日益先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传统思想观念逐渐改变,信用卡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信用卡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成为现代社会一种重要的支付工具。但毕竟信用卡在我国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再加上我国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受理环境以及技术水平相比国外都较落后,以致于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信用卡发展实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都有很大差距。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信用卡发展历程及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同时深入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信用卡发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信用卡发展战略。第一部分简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使用的主要方法,这一部分最主要的工作是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概述,明确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的已有研究以及当前的研究进程和方向。第二部分对信用卡进行一般性分析,明确商业信用卡的基本概念并阐述信用卡的特点和功能,为下文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三部分研究了美国、日本、韩国和台湾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总结各个国家和地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例如,美国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成熟的征信体系;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优质服务;韩国一度成为亚洲最大信用卡市场,却由于政府的盲目鼓励和监管不力在2003年后陷入信用卡危机;台湾信用卡市场由于过早开放岛内市场也于2005年达到顶峰后出现衰落迹象。在总结各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本文又归纳了一般性经验以供我国信用卡发展借鉴。第四部分详细介绍我国信用卡市场发展历程及现状,将我国信用卡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代理阶段,萌芽阶段,规范阶段和成熟阶段。并在介绍了我国信用卡发展现状后指出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征信系统不发达、信用卡使用率低、受理环境差以及缺乏创新。第五部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信用卡市场的发展经验,针对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战略:健全信用卡法律体系,建立健全个人征信制度,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改革信用卡经营模式与管理体制,完善我国信用卡受理环境,加强信用卡创新。

耿朋飞[4](2011)在《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策略及模式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内外经济环境要求农产品生产企业在经营中引入现代化的市场营销思路和技术。农产品网络营销是伴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营销方式,是农产品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尽管我国的网络营销起步较晚,总体水平较低,但发展速度很快。信息化基础设施、网络营销配套环境及推动网络营销的政策法规等都有了极大的改观。目前网络营销已开始被部分中国企业采用,已活跃地介入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以上,农产品营销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伴随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网络营销的发展对于我国农产品的营销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一些基本原理入手,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开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探讨并构建出我国进一步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基本框架,从网站建设、品牌推广、人才培养、网上交易、网络支付、物流配送等网络营销与企业整体营销体系整合方面对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策略及模式的构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张国良[5](2008)在《苏州农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等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呈爆炸式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影响已迅速扩散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世界的各个角落。作为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枢的金融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了银行业进行金融创新最主要的动力之一。电子银行是指银行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将银行业务和电子化渠道相结合,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信息、金融交易及其衍生服务的业务经营渠道和相关产品的总称。对商业银行来说,它是一种新的、与传统网点和客户经理并列的业务经营和市场拓展的重要渠道。由于电子银行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向客户提供各种个性化、标准化的服务,因此可以大幅度降低银行经营成本、提高银行经营效率和增强银行争夺客户的核心竞争能力。随着电子银行积极作用的凸现,国内外银行越来越重视电子银行的发展。一方面,外资银行开始全面进军国内金融市场,这些已经进入和将要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为规避建设传统网点和聘用大量操作人员的高昂成本,纷纷将发展电子银行作为最基本的业务渠道来突破网点、地域和人员的限制,参与市场竞争,抢占高端客户。另一方面,基于对发展电子银行战略意义的深刻认识,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国内许多银行也先后制定超常规发展战略来推动电子银行的发展,争取在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现今,农业银行分支行很多,各个分支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存在很大差异,存在不平衡性。这种差异性使得他们不可能都简单地遵循同一种发展模式,就各分行而言,有必要从分行业务发展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外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有益经验,在总行方针的指导下,对自身电子银行发展进行研究。只有采取正确并且符合自身条件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战略,把握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才能使电子银行业务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对于苏州农业银行的改革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针对苏州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运用SWOT方法分析苏州农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探讨苏州农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具体策略。

惠平[6](2006)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为研究主题,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采用理论实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用历史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采取的不同发展战略和经营措施,研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施战略转型的外在环境和内在要求,提出了战略转型的核心在于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转变。具体包括从由本土化向国际化转变、从“弱总行—强分行”向“集约化、扁平化、分层次”转变、从单一银行业务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变、从由经营资源的一元化结构向多元化结构转变。从实务操作层面来看,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在营销机制、风险管理机制、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改革、绩效考核机制等方面的转变和提高,加快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由“实体银行”向“虚拟银行”、“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金融中介”向“服务中介”的战略转型,实现业务结构、资产结构、负债结构、收入结构和客户结构的不断优化,把我国从国有银行建设成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现代金融企业。论文从金融功能观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历程的历史考察及对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现代商业银行将逐步实现由“融资中介”向“服务中介”转变的发展方向,继而从营销机制转型、风险管理机制转型、业务流程再造与组织机构转型及绩效考核机制转型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从实践操作的环节丰富了我国国有商业战略转型的具体内容。

陈进忠[7](2005)在《金融创新与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文中研究表明金融创新是受到媒体、学术界和金融从业者广泛关注的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讲金融创新既包括了产品的创新,也包括了参与金融产品交易的方式、各种中介组织、市场制度和监管制度的方面的创新。创新不仅带来新的逐利机会,也带来新的风险,任何一种创新都意味着游戏规则的重新制定,从而会在不同程度上引发利益格局的重新变化。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在金融创新的动态过程中,既进行能动的推动,也要对环境的变化进行被动的适应性反应,这也就构成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的历程。金融创新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自从现代银行业出现以来,无论是银行传统的三大业务、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体系、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还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制度都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的动因来自多个方面,其表现形式也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从金融创新层面看,金融创新主要涵盖三个方面: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市场创新和金融业务创新。本文以系统论的观点为切入点,对金融创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金融创新的基本框架体系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并把金融创新界定为主导型金融创新和引致型金融创新。其目的在于研究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联系。本文认为: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微观金融机构所进行的业务创新决定着金融创新的发展方向,并在整个金融创新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金融市场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滞后于金融业务的创新,换句话说,正是由于业务创新才引致市场创新和制度创新。 为了研究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本论文利用系统论的观点,把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归结为两类因素:一是银行发展过程中所依存的外部环境因素(即外部约束,如金融监管制度、市场约束);二是银行内部因素(即内部约束)。在此假设下,把银行视为一个开放系统,对于内部因素重点研究的是银行内部进行业务、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对其自身发展的影响。 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发展、金融体系和货币信用经济演进的主要内容。中国已经加入了WTO,外资银行正在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商业银行正面对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客观的讲,中国商业银行整体上的发展水平还落后于有着长

阮红[8](2005)在《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终身价值评估及业务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居民个人和家庭逐渐成为社会财富的主体,全球日益融合的经济自由化、贸易全球化趋势推动商业银行朝自由化、综合化、全能化、全球化方向发展,日新月异的科技应用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的大量应用,为商业银行提供小金额、大批量、标准化、个性化的零售业务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持。银行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战略的集中体现,是打造知名品牌的主要工具,创造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零售业务提高了银行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了银行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开辟了银行新的利润来源,是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中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兴起的时间并不长,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使中国银行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商业银行必须对零售业务树立起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要将市场营销理念从“产品导向”迅速转变到“以客户为中心”上来,合理进行战略资源配置,对客户实现差异化营销和服务。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的落实,需要中国商业银行充分的认识和洞察客户,深刻认识客户终身价值,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并以此为核心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着手整合内外资源,增强以客户为中心的收益与成本并重的精细化经营观念,并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落实,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客户终身价值的构成和零售银行业务管理体系进行了仔细研究,通过对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终身价值给出一个全面、科学的定义,形成对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终身价值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的终身价值管理体系的研究对改变中国零售商业银行的现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将使商业银行提高对价值客户识别、跟踪、培育的能力,快速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应对入世挑战。 本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本研究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思路,指出中国商业银行对零售业务客户终身价值的深刻理解和全面管理是快速应对当前挑战的必由之路,本章同时对本文所涉及的一些概念进行了界定。 本文第二、三章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及其零售客户的发展以及客户终身价值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及其零售客户的发展过程,并对中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及其零售客户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指出中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关键是对零售业务客户终身价值的深刻理解和全面管理。第三章对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终身价值及业务管理体系理论研

辛立秋[9](2004)在《中国银保合作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和金融一体化的推进,银行、保险、证券相互渗透和融合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其中,银行与保险的合作发展最为迅速。在西方国家甚至出现了一个新的词汇——Bancassurance,即银行保险。它是在欧洲金融、税法和立法产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欧洲成为迄今为止银行保险最为发达的地区。在欧洲各国内部,法国、西班牙、瑞典等国家银行保险业务实现的保费收入占到寿险市场业务总量的60%。银行与保险的合作,既能充分发挥银行与保险公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及利益均享的特点,又能为双方提高竞争力、支持核心主业发展以及扩大发展空间和领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按照有关规定,我国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国内的金融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外资金融机构不仅在资金实力、产品开发、技术、展业方式、管理水平等方面强于国内金融业,还拥有“混业经营”的优势,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国内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与优势互补,主动迎接机遇和挑战成为其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的银保合作起步较晚,还处于浅层次的合作阶段。近几年,银行保险业务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业务量发展较快。 本论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着力通过对西方银保合作的介绍和中国银保合作的发展现状分析,阐述银保合作是金融产业融合趋势下银行与保险公司发展的现实选择,并探寻适合我国银保合作发展的具体战略与模式。 首先,本文阐述了银行保险的基础理论。这部分介绍了学术界对银行保险的不同定义并进行了总结;介绍了银保合作的产品、合作方式、业务特色;深入分析了银保合作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及其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介绍了银保合作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并对各国的发展环境进行比较研究。这是整篇内容的基础,为后面的论述起铺垫作用。 其次,论文介绍了我国银保合作发展的现状;客观分析了我国银保合作存在的产品创新不足、技术落后、外部监管不完善等问题,并分析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通过对银行、保险公司、公众需求及加入WTO等方面的分析得出我国发展银保合作是银行、保险公司、客户实现“三赢”的需要,是我国入世后的理性选择;而且,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银保合作的条件。 第三,本文在上述研究国外银行保险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银保合作的具体发展战略及我国应该采取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模式;另外,认为我国银保合作的发展不能一步到位,应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的进行,采取“渐进过度”的方式,逐步完善和发展。这部分是将西方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银行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最后,论文对银保合作中的产品创新和金融监管进行了专项研究。结合银行与保险

柳成安[10](2004)在《贷记卡兴起将给我国银行卡业带来7大变化》文中研究说明自从2002年5月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走上专业化经营之路以来,国内各商业银行纷纷跟进,先后成立了信用卡专业公司,并开始大力拓展银行卡的贷记卡业务。对于10多年来一直以经营借记卡和准贷记卡为主的中国银行卡业来讲,贷记卡业务的兴起,对于国内近5亿张借记卡和准贷记卡将意味着什么?国内银行卡市场在贷记卡的兴起后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笔者拟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二、贷记卡兴起将给我国银行卡业带来7大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贷记卡兴起将给我国银行卡业带来7大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中小型传统餐饮企业互联网化转型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互联网的相关理论
        2.1.1 互联网的概念
        2.1.2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2.1.3 互联网的特征
        2.1.4 “互联网+”的新概念
    2.2 餐饮业相关理论
        2.2.1 餐饮业的概念
        2.2.2 餐饮企业的概念和分类
        2.2.3 中小型传统餐饮企业的特点
        2.2.4 互联网餐饮企业的特点
第三章 互联网环境下中小型传统餐饮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我国中小型传统餐饮企业的发展现状
        3.1.1 我国中小型传统餐饮企业的市场现状
        3.1.2 中小型大众餐饮已成为市场主流
        3.1.3 成本高、利润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3.1.4 多元化发展
    3.2 我国现阶段“互联网+餐饮”的发展状况
        3.2.1 餐饮团购现象成为发展新模式
        3.2.2 餐饮+O2O模式盛行
    3.3 互联网时代对中小型传统餐饮企业的影响
        3.3.1 营销模式的改变
        3.3.2 消费场景及支付方式的改变
        3.3.3 人才管理方式的改变
        3.3.4 餐饮理念的变化
        3.3.5 餐饮品牌建立的变化
        3.3.6 餐饮服务的变化
    3.4 中小型传统餐饮企业互联网化过程所面临的问题
        3.4.1 难以实现服务标准化控制
        3.4.2 缺乏专业人才进行互联网化管理
        3.4.3 线上线下难以对接
        3.4.4 过度营销,核心竞争力缺乏
        3.4.5 用户管理能力不足,用户黏性低
        3.4.6 食品安全问题
        3.4.7 诚信问题
    3.5 中小型传统餐饮企业互联网化转型趋势
        3.5.1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变化
        3.5.2 新型城镇化将为餐饮业发展创造战略机遇
        3.5.3 大众化消费仍将是市场主流
        3.5.4 网上订餐将会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3.5.5 跨界产业融合将增强餐饮业内生动力
        3.5.6 中餐国际化步伐将会明显加快
第四章 中小型传统餐饮企业互联网化转型策略
    4.1 中小型传统餐饮企业互联网化发展阶段
    4.2 中小型传统餐饮企业互联网化转型策略
        4.2.1 “在线化”策略
        4.2.2 “大数据”策略
        4.2.3 “平台化”策略
        4.2.4 “开放化”策略
    4.3 中小型传统餐饮企业互联网化转型系统的构建
        4.3.1 内部互联网化管理系统构建
        4.3.2 外部沟通互联网化系统构建
        4.3.3 商业模式互联网化转变策略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重庆YJ老火锅简介
    5.2 重庆YJ老火锅PEST模型分析
    5.3 重庆YJ老火锅经营现况分析
        5.3.1 重庆1949辣火锅收入情况分析
        5.3.2 重庆YJ老火锅SWOT分析
        5.3.3 重庆1949辣火锅存在主要问题
    5.4 重庆YJ老火锅互联网化现况分析
        5.4.1 重庆YJ老火锅互联网使用情况
        5.4.2 重庆YJ老火锅互联网化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
    5.5 重庆YJ老火锅互联网化转型策略建议
        5.5.1 加快经营者互联网思维转变
        5.5.2 制定互联网化连锁经营战略
        5.5.3 加快调整人才结构,引进具有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的人才
        5.5.4 做好平台建设,客户社群组织建设
        5.5.5 引入互联网科技工具
第六章 研究结论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之处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互联网金融基本理论与文献回顾
    2.2 商业银行转型基本理论与文献回顾
3 互联网金融概述、发展与挑战
    3.1 互联网金融概述
        3.1.1 互联网金融定义
        3.1.2 互联网金融相关IT技术简介
        3.1.3 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分类
    3.2 互联网金融国内外发展现状
        3.2.1 互联网金融国内发展现状
        3.2.2 互联网金融国外发展现状
    3.3 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带来的挑战
        3.3.1 互联网金融框架
        3.3.2 支付方式的变化
        3.3.3 资源配置的变化
        3.3.4 风险管理的变化
    3.4 小结
4 战略导向的商业银行服务转型分析
    4.1 背景知识介绍
        4.1.1 战略管理
        4.1.2 服务型企业战略管理
        4.1.3 商业银行服务体制
    4.2 商业银行转型的战略制定
        4.2.1 商业银行外部环境分析
        4.2.2 商业银行内部环境分析
        4.2.3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优势比较
        4.2.4 商业银行总体战略选择
        4.2.5 商业银行竞争战略选择
        4.2.6 商业银行战略选择在服务转型上的具体表现
    4.3 商业银行服务创新
5 农业银行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5.1 案例描述
    5.2 案例讨论
        5.2.1 问题提出
        5.2.2 问题分析及对策
    5.3 分析结论与建议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商业银行信用卡概述
    (一) 商业银行信用卡概念
    (二) 商业银行信用卡特点
    (三) 商业银行信用卡功能
二、国际信用卡市场发展及经验借鉴
    (一) 国际信用卡市场发展
    (二) 国际信用卡市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三、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
    (一) 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历程
    (二) 我国信用卡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战略
    (一) 健全信用卡法律体系
    (二) 建立健全个人征信制度
    (三) 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
    (四) 改革信用卡经营模式与管理体制
    (五) 完善我国信用卡受理环境
    (六) 加强信用卡创新
参考文献
后记

(4)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策略及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目的
    1.4 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含义
        1.4.1 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整体营销战略的一部分
        1.4.2 农产品网络营销不是简单的网上销售
        1.4.3 农产品网络营销是销售创新
    1.5 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特点
        1.5.1 跨越时空
        1.5.2 网络互动
        1.5.3 个性化
        1.5.4 减少流通环节
第2章 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现状及问题
    2.1 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现状
        2.1.1 农产品网络营销起步晚水平低
        2.1.2 网上信息平台已经初步建立
        2.1.3 政府扶持性政策的制定推动了农产品网络营销
    2.2 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2.2.1 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有待加强
        2.2.2 农民信息意识和信息利用的能力有待提高
        2.2.3 电子商务网站专业化水平较低
        2.2.4 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落后
        2.2.5 农产品网络营销环境不健全
        2.2.6 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供不应求
第3章 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3.1 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必要性分析
        3.1.1 对市场信息的依赖性进一步加大
        3.1.2 贸易全球化要求进行农产品网络营销
        3.1.3 发展农业产业化需要网络营销的支撑
        3.1.4 拓展农产品销售商机需要网络营销
    3.2 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可行性分析
        3.2.1 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国内环境
        3.2.2 全球网络营销的发展推动我国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
        3.2.3 农业结构调整为农产品网络营销提供了契机
        3.2.4 各级政府为农产品网络营销提供政策支持
第4章 政府部门在农产品网络营销中应发挥的作用
    4.1 明确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政策导向
        4.1.1 鼓励传统农产品企业进军电子商务
        4.1.2 对网购诚信体系和支付手段予以支持和政策指导
        4.1.3 推进实体市场和网上市场的结合
        4.1.4 加快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
    4.2 加强立法规范农产品网络营销
        4.2.1 贯彻实施电子签名法需要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来完善
        4.2.2 加强知识产权法制建设
        4.2.3 加强金融和商贸立法
        4.2.4 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税收法制建设
第5章 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策略研究
    5.1 品牌推广策略
    5.2 定价策略
        5.2.1 可采用的定价方法
        5.2.2 可采用的定价策略
    5.3 包装策略
        5.3.1 相似包装策略
        5.3.2 差异包装策略
        5.3.3 复用包装策略
        5.3.4 分等级包装策略
        5.3.5 改变包装策略
    5.4 服务策略
    5.5 人才策略
第6章 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模式研究
    6.1 信息发布模式
        6.1.1 无站点网络营销模式
        6.1.2 基于企业站点的网络营销模式
    6.2 交易模式研究
        6.2.1 B2B 模式
        6.2.2 B2C 模式
        6.2.3 C2C 模式
        6.2.4 B2G 模式
    6.3 物流模式
        6.3.1 传统物流渠道
        6.3.2 企业自营物流模式
        6.3.3 快递业务
        6.3.4 第三方物流
    6.4 网络支付模式及工具
        6.4.1 网络支付模式
        6.4.2 常用的网络支付工具
    6.5 广告模式
        6.5.1 网幅广告
        6.5.2 赞助式广告
        6.5.3 对联式广告
        6.5.4 富媒体广告
        6.5.5 其他广告类型
第7章 结束语
    7.1 结论
    7.2 论文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7.2.1 鲜活农产品交货及时性问题
        7.2.2 网络支付安全问题
        7.2.3 信用问题
        7.2.4 农产品标准化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苏州农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分析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的文献综述
    1.3 本文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1.4 论文框架与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电子银行概述
    2.1 电子银行业务的概念
    2.2 电子银行业务形成的背景
    2.3 电子银行业务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影响
    2.4 国外电子银行发展状况
    2.5 我国电子银行的发展状况
3. 苏州农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3.1 苏州农行发展概况
    3.2 苏州农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3.3 苏州农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 苏州农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
    4.1 优势分析(Strength)
    4.2 劣势分析(Weakness)
    4.3 机会分析(Opportunity)
    4.4 威胁分析(Threat)
5. 苏州农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
    5.1 巩固优势
    5.2 消除劣势
    5.3 抓住机会
    5.4 化解威胁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写作意图
    1.2 论文的框架结构
    1.3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国外商业银行战略转型考察
    2.1 转型的背景:美国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的转变
    2.2 美国商业银行客户关系变化的因素分析
    2.3 美国商业银行应对挑战实施的转型战略
    2.4 实例:市场营销战略转型
第三章 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考察与战略转型选择
    3.1 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阶段
    3.2 不同发展阶段国有商业银行的地位与作用
    3.3 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根本动因
    3.4 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选择:功能观视角分析
第四章 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两个转变
    4.1 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
    4.2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
    4.3 国有商业银行增长方式的转变
    4.4 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目标
第五章 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机制转型
    5.1 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机制的主要问题
    5.2 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营销机制的创新
    5.3 “三个层次”的营销模式
    5.4 推进分层次营销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第六章 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转型
    6.1 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
    6.2 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转型的途径
    6.3 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转型要求文化创新
第七章 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再造与组织机制转型
    7.1 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概述
    7.2 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变
    7.3 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机制
    7.4 国有商业银行组织机制转型的路径选择
第八章 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机制转型
    8.1 绩效考核机制的演变
    8.2 价值最大化与风险损失
    8.3 价值最大化绩效考核机制的核心
    8.4 价值最大化绩效考核机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附: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7)金融创新与中国商业银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文选题背景
    二、对于本文选题内涵的说明
    三、主要内容和机构安排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
    五、本文的研究特点
第一章 金融创新的基本理论及框架性分析
    第一节 金融创新的内涵分析
    第二节 金融创新的历史和影响因素分析
        一、金融创新的外部因素分析
        二、金融创新的内部因素分析
    第三节 各经济流派对金融创新的解释和论述
        一、“规避型”和“压抑诱导型”创新理论
        二、“压抑诱导型”创新理论
        三、制度创新理论
        四、交易成本创新理论
        五、技术推进的创新理论
        六、控制金融风险的金融创新
        七、“货币促成”理论的观点
        八、“财富和经济增长”的创新需求理论
    第四节 金融创新基本框架体系
        一、产品创新
        二、制度创新
        三、市场创新
    小结
第二章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分析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一、金融监管存在的意义
        二、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三、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博弈模型分析
    第三节 金融创新风险及其监管
        一、金融创新风险的构成
        二、金融创新风险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第四节 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的影响
        一、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一般影响
        二、金融监管对消极金融创新的影响
        三、金融监管对积极金融创新的影响
    第五节 金融创新与监管创新的互动发展
    小结
第三章 制度创新与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
    第一节 制度创新的概述
    第二节 制度创新与混业经营
        一、混业经营的概念界定
        二、混业经营发生的背景分析
        三、世界各国从分业到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
        四、推动混业经营转变的动因
    第三节 制度创新与银行并购
        一、西方金融业的现状
        二、西方金融业并购的基本态势
        三、国际金融业并购的原因
        四、国际金融业并购的影响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创新
        一、内部组织架构改造的扁平化和集约化
        二、强化商业银行组织的活力
    第五节 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其治理结构创新
        一、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其治理结构创新的研究成果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其公司治理的内涵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治理的特点
        四、利益相关理论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小结
第四章 市场创新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影响
    第一节 市场创新概述
        一、欧洲货币市场
        二、国际债券市场
        三、金融衍生市场
    第二节 衍生市场工具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一、利率期货
        二、利率期权
        三、远期利率协议
        四、掉利
        五、利率上限、下限、上下限
    第三节 资产市场与商业银行的投资决策
        一、金融市场理论
        二、资产组合理论模型
        三、资本市场理论
        四、证券市场线(SML)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五、套利定价理论(APT)
        六、多因素套利定价理论
    小结
第五章 业务创新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管理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结构及管理战略
        一、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二、资产负债管理战略
        三、最佳的资产组合
    第二节 产品创新及可能的影响
        一、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看产品创新
        二、从创新的目的看产品创新
    第三节 衍生产品与资产负债的管理
        一、利率的决定
        二、利率的度量
        三、资产负债的管理技术之一——缺口管理
        四、资产负债的管理技术之二——持续期管理
        五、资产负债的管理技术之三——金融衍生工具
    小结
第六章 科技创新与银行再造
    第一节 科技创新的概述
        一、科技创新的特征
        二、信息技术与商业银行的再造
    第二节 银行再造的内涵与外延
        一、银行再造概念的界定
        二、银行再造的内涵
        三、银行再造的外延
        四、银行再造的发展阶段与主流再造逻辑架构概述
        五、银行再造的发展类型
    第三节 商业银行再造基本体系
    小结
第七章 商业银行的管理创新
    第一节 成本管理系统
        一、银行传统的成本管理缺陷
        二、银行成本管理变革
        三、科学的成本管理系统
    第二节 定价管理系统
        一、银行传统定价结构的缺陷
        二、银行定价的变革
        三、定价模式
        四、需求导向定价中的重新定价机会
        五、对银行传统定价策略的修正
    第三节 顾客关系管理系统(CRM)
        一、信息资源的重新规划
        二、顾客关系维系平台与数据仓库的整合
    第四节 风险管理系统
        一、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二、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三、商业银行骆驼评级制度CAMELS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信息管理系统
        一、外部资源的利用
        二、银行信息化
    第六节 银行组织结构管理系统
        一、银行组织重构(reorganizing)风潮
        二、银行组织结构的转变
    第七节 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二、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三、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
        四、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设计
        五、商业银行薪资管理
        六、商业银行的教育培训系统
    小结
第八章 商业银行分配机制创新与利润贡献模型
    第一节 贡献系数的定义及决定因素
        一、贡献系数概念的界定
        二、贡献系数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 决定利润贡献的相关参数及确定
        一、城市金融总量参数的确定
        二、银行同业经营参数的确定
        三、系统内经营参数的确立
        四、所在城市金融风险度参数确立
        五、权重的确定
    第三节 利润贡献系数模型
        一、单个分行贡献值的确立
        二、利润贡献系数模型
        三、实证分析
    小结
第九章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实践
    第一节 中国银行监管法规体系建设的变化
        一、按照入世承诺的要求完善相关法律框架
        二、参照《新巴塞尔协议》等文件精神确立以风险监管为核心的法律框架
        三、配合银监会的设立制定、调整银行监管法规体系
        四、为鼓励、规范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而制定、调整相关监管法规体系
    第二节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总体概况
        一、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
        二、银行主导的全面金融创新
        三、业务创新
    第三节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积极变化
        一、出于市场开放和竞争加剧的形势,银行自主创新逐渐成为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体
        二、银行自主创新还得益于政府监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推动
        三、银行创新呈现出全面创新的局面
        四、银行创新具有内部专业化和外部融合的二重特点
        五、业务创新突出强调了银行的综合服务功能
        六、网络和信息科技与银行创新紧密结合
    第四节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现行法规的不足
        一、当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监管法规体系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利于银行创新的因素
        三、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微观局限性分析
    第五节 促进中国金融创新和商业银行发展的一般思路
        一、产权制度创新
        二、经营体制创新
        三、组织体系创新
        四、金融监管创新
        五、中国商业银行加强金融创新的思路分析
第十章 推动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相关策略
    第一节 改进中国金融监管水平的策略
        一、更新监管理念,体现鼓励创新的监管导向
        二、完善监管法规体系,促进金融创新
        三、监管体制的创新
        四、监管内容、监管手段的创新
        五、监管法制创新
    第二节 推动制度建设保障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发展
        一、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内外部环境的要求
        二、金融创新的制度环境建设
    第三节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发展战略
        一、中国加入WTO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二、业务创新:中国商业银行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中国开展金融创新的主客观条件
        四、中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思路
        五、中国商业银行的混业化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8)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终身价值评估及业务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1. 1 零售业务发展的现实需要
        1. 2 加强客户终身价值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需要
        1. 3 论文研究的意义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3. 论文的研究方法
    4. 论文的分析框架及研究特点
第二章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及其零售客户的发展
    1. 零售业务及其零售客户的基本界定
        1. 1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
        1. 2 商业银行零售客户
    2. 发达国家零售业务及其零售客户的发展过程
        2. 1 发达国家零售业务的发展
        2. 1. 1 发达国家零售业务的发展过程
        2. 1. 2 发达国家零售业务的发展趋势
        2. 1. 3 发达国家零售银行业务的重要性凸现
        2. 2 发达国家零售银行客户与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相互促进
        2. 2. 1 中产阶级的形成为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客户基础
        2. 2. 2 个人收入和资产的增长使个人客户对零售银行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2. 2. 3 个人资产结构的变化促进了零售银行业务的创新
    3. 中国商业银行零售客户及零售业务发展现状
        3. 1 中国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的发展现状
        3. 1. 1 个人财富不断增加
        3. 1. 2 个人财富向一部分人群集中
        3. 1. 3 个人金融资产的结构发生变化
        3. 1. 4 个人金融投资理念与消费行为的不断变化
        3. 1. 5 目前客户管理的现状
        3. 2 中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现状
        3. 2. 1 零售负债业务现状
        3. 2. 2 零售资产业务现状
        3. 2. 3 零售中间业务现状
        3. 3 中国商业银行应对机遇和挑战的对策
        3. 3. 1 经营理念的转变
        3. 3. 2 客户价值关注的转变
        3. 3. 3 管理体系核心的转变
第三章 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终身价值及业务管理体系理论研究综述
    1. 客户终身价值研究的回顾
        1. 1 客户终身价值研究的起源
        1. 2 已有客户终身价值的定义及计算模型
        1. 2. 1 已有客户终身价值的定义
        1. 2. 2 客户终身价值的计算模型
        1. 3 客户终身价值理念的实际应用历程
        1. 4 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终身价值研究及应用
        1. 4. 1 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终身价值研究
        1. 4. 2 客户终身价值在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管理中的应用
    2. 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终身价值研究和零售业务管理体系的不足
        2. 1 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终身价值研究的不足
        2. 2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管理体系的不足
第四章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客户终身价值概念模型再认识
    1. 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终身价值的概念体系
        1. 1 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终身价值的定义
        1. 2 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终身价值的构成
    2. 影响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终身价值的基本因素
        2. 1 个人自然因素
        2. 1. 1 个人财富存量
        2. 1. 2 个人成长能力
        2. 1. 3 个人风险偏好
        2. 1. 4 其他因素
        2. 2 微观环境因素
        2. 2. 1 银行经营管理水平
        2. 2. 2 同业竞争与合作
        2. 2. 3 客户关系阶段
        2. 2. 4 其他因素
        2. 3 宏观社会因素
        2. 3. 1 社会经济的发展
        2. 3. 2 金融体系的完善
        2. 3. 3 科学技术的进步
        2. 3. 4 其他因素
        2. 4 各因素对于客户终身价值的影响分析
        2. 4. 1 个人自然因素对于客户终身价值的影响
        2. 4. 2 微观环境因素对于客户终身价值的影响
        2. 4. 3 宏观社会因素对于客户终身价值的影响
    3. 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终身价值概念模型的构建
        3. 1 显性价值概念模型
        3. 2 潜在价值概念模型
        3. 3 成长价值概念模型
        3. 4 终身价值概念模型
    4. 概念模型的特点和意义
        4. 1 概念模型的特点
        4. 2 概念模型构建的意义
第五章 可操作意义下的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终身价值评估模型
    1. 建立可操作意义下的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终身价值评估模型的必要性
        1. 1 概念模型数量化的必要性
        1. 2 解决数据不可获取性的途径
        1. 3 对于潜在价值和成长价值的关注
    2. 建立可操作意义下的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终身价值评估模型的技术选择
        2. 1 商业问题及其数据特征
        2. 2 数据挖掘技术概要和方法选择
        2. 3 建立数据挖掘模型的一般过程
    3. 客户潜在价值模型的建立
        3. 1 建立客户潜在价值模型的目的
        3. 2 建立客户潜在价值模型的基本步骤和关键变量筛选
        3. 3 客户潜在价值模型的基本假设
        3. 4 建模的主要方法和过程
        3. 4. 1 数据的抽取和清洗
        3. 4. 2 使用因子分析进行初步的变量选择
        3. 4. 3 预测变量选择
        3. 4. 4 通过决策树算法建立最终的模型规则
        3. 5 客户潜在价值模型的结果
        3. 6 客户潜在价值模型的验证
    4. 客户成长价值模型的建立
        4. 1 建立客户成长价值模型的目的
        4. 2 建立客户成长价值模型的关键变量筛选
        4. 3 客户成长价值模型的基本假设
        4. 4 建模的主要方法和过程
        4. 5 客户成长价值模型的结果
        4. 6 客户成长价值模型的验证
    5. 基于客户终身价值评估模型的客户分类及相应的营销策略
        5. 1 基于客户终身价值评估模型的客户分类
        5. 2 基于客户终身价值评估模型的营销策略
    6. 可操作意义下的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终身价值评估模型特点及展望
        6. 1 可操作意义下的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终身价值评估模型的特点
        6. 2 客户终身价值评估模型的作用和展望
第六章 以客户终身价值为核心重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管理体系
    1. 以客户终身价值为核心重塑零售业务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1 零售业务发展战略的转变是重塑管理体系的内部动力
        1. 2 日益成熟的客户以及同业的竞争是重塑管理体系的外部动力
        1. 3 客户终身价值评估模型是重塑管理体系的基础和保障
    2. 以客户终身价值为核心的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管理体系
        2. 1 管理体系的结构
        2. 2 管理体系的战略层
        2. 2. 1 零售业务战略目标的制定
        2. 2. 2 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培育
        2. 2. 3 业务发展战略途径的选择
        2. 3 管理体系的战术层
        2. 3. 1 产品设计
        2. 3. 2 价格制定
        2. 3. 3 渠道管理
        2. 3. 4 整合营销传播
        2. 4 管理体系的执行层
        2. 4. 1 组织结构设置
        2. 4. 2 人力资源管理
        2. 4. 3 业务流程重组
        2. 4. 4 风险控制
    3. 零售业务管理体系的实施重点
        3. 1 客户生命周期管理
        3. 1. 1 客户生命周期管理概述
        3. 1. 2 客户生命周期管理提升客户终身价值
        3. 2 客户经理管理
        3. 2. 1 客户经理制
        3. 2. 2 客户经理执行手册
        3. 3 信息技术是管理体系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3. 3. 1 新系统建设和平台整合
        3. 3. 2 客户数据的整合和分析
    4. 管理体系实施的关键及特点
        4. 1 管理体系的实施原则
        4. 2 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对策
        4. 3 管理体系的特点
总结与展望
参考资料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9)中国银保合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内容的逻辑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1.4.2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1.4.3 比较分析与归纳分析相结合
2 银行保险的基本理论
    2.1 银行保险的定义
        2.1.1 银行保险定义的界定
        2.1.2 银行保险与混业经营
    2.2 银行保险的内容
        2.2.1 代理销售各类银行保险产品
        2.2.2 代理收支保险费及相关费用
        2.2.3 电子商务合作
        2.2.4 银行卡业务合作
        2.2.5 融资业务合作
    2.3 银行保险产品
        2.3.1 银行保险产品类型
        2.3.2 银保产品的功能
    2.4 银保合作的方式
        2.4.1 协议合作模式
        2.4.2 银行与保险公司成立合资企业模式
        2.4.3 兼并或收购模式
        2.4.4 建立新公司模式
    2.5 银行保险业务特点
        2.5.1 银保产品是区别于传统保险产品的新型产品
        2.5.2 销售渠道丰富
        2.5.3 经营主体和经营模式多样
    2.6 银保合作相关问题的处理
        2.6.1 组织结构问题
        2.6.2 销售渠道问题
    2.7 本章小结
3 银保合作的动因及效应
    3.1 银保合作的动因分析
        3.1.1 银保合作的内在动因
        3.1.2 银保合作的外部推动因素
    3.2 银保合作的效应
        3.2.1 银保合作的正面效应
        3.2.2 银保合作的负面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世界各国银保合作发展环境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4.1 世界各国银保合作的发展状况
        4.1.1 欧洲银行保险的发展
        4.1.2 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区域的银行保险
        4.1.3 特殊经济区域——南非的银行保险
        4.1.4 亚洲的银行保险
        4.1.5 拉丁美洲的银行保险
        4.1.6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保险
    4.2 世界各国银行保险发展环境的比较
        4.2.1 法规环境比较分析
        4.2.2 金融环境比较分析
        4.2.3 税收环境比较分析
        4.2.4 历史因素比较分析
        4.2.5 其他因素比较
    4.3 对我国的启示
        4.3.1 银行保险发展的竞争压力不足
        4.3.2 银行保险的发展存在法制障碍
        4.3.3 在政策和税收上缺乏足够的支持
        4.3.4 技术障碍
        4.3.5 文化环境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我国银保合作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5.1 我国银保合作的发展
        5.1.1 我国银保合作的发展过程
        5.1.2 我国银保合作的产品
        5.1.3 银保产品的销售方法
    5.2 我国银保合作存在的问题
        5.2.1 金融创新严重滞后
        5.2.2 合作模式单一
        5.2.3 营销手段陈旧
        5.2.4 技术水平低下,阻碍银行和保险公司优势的发挥
        5.2.5 观念落后,思想认识不足
        5.2.6 银行保险监管不完善
        5.2.7 银保合作存在误导现象
        5.2.8 合格人才缺乏
    5.3 制约我国银保合作深化的因素
        5.3.1 分业经营带来的法制缺陷
        5.3.2 银行与保险业经营理念滞后
        5.3.3 产品品种单一,缺乏创新
        5.3.4 技术瓶颈
        5.3.5 复合型人才匮乏
        5.3.6 激励机制的缺乏
    5.4 本章小结
6 我国银保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6.1 我国银保合作的必要性
        6.1.1 银保合作是我国加入WTO的需要
        6.1.2 银保合作是银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6.1.3 银保合作是保险业竞争的需要
        6.1.4 银保合作是满足客户对“一站式”金融服务的需要
        6.1.5 开展银保合作是我国将来实行混业经营的需要
    6.2 银保合作对保险公司的影响
        6.2.1 保险公司与客户联系的丧失
        6.2.2 设计成本不断增加
        6.2.3 保险公司要与分销机构签订长期的协议
        6.2.4 保险经营模式的变革
        6.2.5 保险公司必须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地位
    6.3 我国银保合作的可行性
        6.3.1 国民经济发展为银保合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发展空间
        6.3.2 体制改革为银保合作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
        6.3.3 国民需求层次的提升催生新的银保客户群体
        6.3.4 家庭人口状况的变化创造了新的保险需求
        6.3.5 法律条令的逐步完善和发展为银保合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6.3.6 我国银保合作具有坚实的市场基础
    6.4 本章小结
7 深化我国银保合作的战略措施及步骤
    7.1 我国银保合作应遵循的原则
        7.1.1 平等的原则
        7.1.2 “共赢”的原则
        7.1.3 市场的原则
        7.1.4 “效益”和“创新”的原则
    7.2 深化我国银保合作的战略措施
        7.2.1 树立全新的经营理念
        7.2.2 创新保险产品,完善银保服务
        7.2.3 加强对员工业务技能的培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7.2.4 加强技术开发,建设网络信息系统
        7.2.5 拓展销售渠道,加强营销组合
        7.2.6 加强金融监管
    7.3 我国银保合作的战略发展步骤
        7.3.1 协议合作
        7.3.2 资本渗透
        7.3.3 银保一体化的混业经营
    7.4 建立银行和保险战略组合的要求
        7.4.1 采取银行与保险一体化的核心管理策略
        7.4.2 扩大竞争机制
        7.4.3 放宽保险费率限制
        7.4.4 手续定单化
        7.4.5 管理制度化
        7.4.6 保费储蓄化
        7.4.7 险种筛选化
        7.4.8 人员专门化
    7.5 本章小结
8 我国银保合作的发展模式——金触控股公司
    8.1 我国银保合作模式的现状
        8.1.1 代收代付和兼业代理模式
        8.1.2 战略联盟模式
    8.2 我国银保合作的发展模式选择
        8.2.1 银行保险发展的模式
        8.2.2 我国银保合作发展模式的选择
    8.3 本章小结
9 我国银保合作的产品创新与金融监管
    9.1 我国银保合作的产品创新
        9.1.1 我国银行保险产品的种类
        9.1.2 我国银行保险产品的发展现状
        9.1.3 适合银行销售的险种
        9.1.4 我国银保合作中的产品创新
    9.2 我国银保合作的金融监管
        9.2.1 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
        9.2.2 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对策
    9.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撰写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贷记卡兴起将给我国银行卡业带来7大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小型传统餐饮企业互联网化转型策略研究[D]. 马瑞. 北京邮电大学, 2018(10)
  • [2]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研究[D]. 谭智超. 西南财经大学, 2014(02)
  • [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张硕. 东北师范大学, 2012(06)
  • [4]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策略及模式研究[D]. 耿朋飞. 武汉工业学院, 2011(06)
  • [5]苏州农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研究[D]. 张国良.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8)
  • [6]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研究[D]. 惠平. 厦门大学, 2006(01)
  • [7]金融创新与中国商业银行发展[D]. 陈进忠. 东北财经大学, 2005(02)
  • [8]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终身价值评估及业务管理体系研究[D]. 阮红. 复旦大学, 2005(04)
  • [9]中国银保合作的研究[D]. 辛立秋. 东北农业大学, 2004(01)
  • [10]贷记卡兴起将给我国银行卡业带来7大变化[J]. 柳成安. 金卡工程, 2004(01)

标签:;  ;  ;  ;  ;  

信用卡崛起将给我国银行卡行业带来7大变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