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摩擦的非线性多转子系统的动态特性

具有摩擦的非线性多转子系统的动态特性

一、有摩擦的非线性多转子系统的动力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鸿梅[1](2021)在《无气隙表贴式机电液耦合器转子动力分析与结构优化》文中研究表明机电液耦合器能够实现机械能、电能、液压能三种动力的任意相互转化与耦合,克服了发电机、电动机、斜盘式液压泵或液压马达、电动机-液压泵组合系统等动力装置体积大、结构松散、能量转换效率低、适应性差等缺点。为了使其结构更加紧凑,本文提出一种无气隙表贴式永磁同步机电液耦合器的新型结构,对其电机部分进行受力分析和结构优化,验证这种新型结构的可行性,并为其结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电机的电磁场特性。对传统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和无气隙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分别建立电磁场分析模型,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经过比较,无气隙的结构使电机的磁密变高,反电动势值提高,同时降低了电机的齿槽转矩值和转矩波动值,提升了电机的运行稳定性。进行了转子的应力场分析。建立电机转子的三层结构模型及其强度理论的解析模型,对传统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和无气隙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分别进行了应力场的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受力均满足转子强度的安全要求。研究了过盈量与护套厚度对转子应力的影响,过盈量对两种结构的电机转子的转轴等效应力、永磁体径向压应力、永磁体切向压应力、护套径向压应力、护套与永磁体间的接触应力的影响趋势是一致的;护套厚度对传统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的受力影响更大。基于响应面法优化了转子的结构参数。选取护套与永磁体之间的过盈量和护套厚度为优化变量,选取转子的受力为优化目标,通过目标驱动优化得到最优的参数组合方案。优化后的转轴等效应力、永磁体径向压应力、永磁体切向压应力以及护套等效应力均有所减小,护套与永磁体之间的接触应力满足传递扭矩的要求。研究了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基于优化结果建立无气隙表贴式机电液耦合器转子的动力学特性分析模型,仿真得到了转子系统在轴承刚性支承与弹性支承时的振型、固有频率、临界转速以及坎贝尔图,计算得出临界转速的避开裕度均大于20%的安全范围,不会发生共振现象。分析了轴承刚度对转子系统临界转速的影响,随着轴承支承刚度的增大,转子系统前两阶的临界转速基本没有变化,三阶临界转速逐渐增大。

陈爽[2](2021)在《螺栓-止口连接的安装边制造误差对装配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高压压气机是涡扇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的核心部件,在这类复杂的转子结构件中,大量使用了螺栓-止口连接结构,其特点是采用止口结构的过盈配合进行定心定位,通过螺栓实现拧紧紧固,并且高压转子在高速、高温、高压运行环境下,对装配质量的要求极高,直接影响了以高压压气机为装配基准的其它转子部件的运行稳定性,甚至引起发动机运行故障,这给螺栓-止口连接结构的设计和装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某型号涡扇发动机的高压转子系统的盘间连接结构装配为例,通过螺栓将高压压气机的六级盘、七级盘、八级盘串装在一起,将转子制造误差与装配工艺误差引入转子装配过程仿真模型和高温下转子同心度退化过程仿真模型,研究制造参数与装配工艺对转子装配性能的影响规律。首先,本文结合航空发动机转子螺栓连接法兰面形貌特征,研究了基于实测端面跳动数据和径向跳动数据表达与重构方法,快速构建三维形貌特征模型。建立了带止口结构的多螺栓有限元模型,采用止口热装过盈配合的方式来研究止口柱面制造误差对装配变形的影响,进而探究止口柱面形貌和过盈量对装配精度的影响规律。探究了螺栓组拧紧工艺和连接面典型贴合状态对装配精度影响规律,针对拧紧顺序和拧紧步长对螺栓预紧力或安装边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以获取最优的拧紧顺序和拧紧步长的工艺组合,同时研究了典型结合面端面制造误差对同心度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实验数据处理和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与验证。最后将静力学运行结果传递给动力学模块,研究了预紧力和真实接触面的端跳数据对频率和振型的影响规律。本文开展了高压压气机装配工艺设计的研究,搭建了航空发动机转子螺栓、止口连接工艺综合试验平台,研究螺栓连接工艺参数、止口连接工艺参数对结合面及合件装配性能的影响规律,完善了制造参数与装配工艺对装配误差的影响机理,形成高压压气机盘间连接装配工艺参数正向设计方法,为提高转子装配精度提供了理论指导。

姜辛[3](2021)在《基于AD的转子—阻尼系统设计建模及参数匹配分析》文中指出航空发动机等旋转机械在工作时,转速甚至要越过3阶临界转速,这将引起整个机械设备较大的振动。转子系统是旋转类机械的核心部件,它的振动问题是发动机研制及使用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为了降低转子系统的振动,常采用引入挤压油膜阻尼器的方法,这将导致转子系统设计更加复杂,涉及知识点更多。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结构参数和控制参数较多,对参数的合理选择是降低振动的关键问题。公理设计(简称AD)具有保证顶层设计方案最优、步骤更加科学和减少设计过程中盲目迭代性的优点。本文将公理设计与转子-阻尼系统相结合,从顶层对该复杂系统进行公理化建模,进而研究出转子-阻尼系统参数匹配的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将AD理论方法与转子系统设计过程相结合,对转子-阻尼系统从顶层设计进行公理化建模,建立了三层分解下的公理化模型,且每一层分解都符合独立公理和信息公理。(2)基于AD模型对转子系统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分析了在不同转速和载荷下转子系统的特性。对转子系统进行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以及转子动力学分析,确定了转子系统的固有频率及临界转速。(3)在AD框架下,对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特性进行分析,通过试验分析了挤压油膜阻尼器在不同结构参数和控制参数下的特性规律。通过调整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结构参数和控制参数,能够保证转子系统具有良好的振动性能。(4)根据转子系统和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特性规律,结合不同结构阻尼器的运行特点,分析出转子-阻尼系统参数匹配规律。通过试验分析了动静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结构参数和控制参数对阻尼器刚度和阻尼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间隙比可作为有效调节阻尼器特性的关键参数,合理设计动静挤压油膜阻尼器对转子系统具有很好的减振作用,同时也能够保证足够的稳定性裕度。

徐业银[4](2020)在《转子-轴承-密封系统非线性周期运动与解析分岔特性研究》文中指出高速转子系统在机械、纺织、运输、航空、化工、电力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转子相关部件是旋转机械的核心环节,其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对整体旋转机械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以及国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旋转机械的研究,尤其是对高速非线性转子系统研究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大量研究表明转子系统中的非线性支承力和非线性密封力对其动力学特性有巨大影响。目前国内外针对非线性转子系统还缺乏解析的研究方法,应用数值算法很难获得转子系统精确连续的非线性分岔树,对转子系统不稳定运动解的研究也不够充分等。本文以实际转子运行中的非线性影响因素为基础进行理论建模、周期运动轨迹预测、解析分岔点判定、独立周期运动闭环轨迹求解以及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转子-滑动轴承-刷式密封系统非线性周期运动及解析分岔动力学特性。研究关键内容概括如下:针对传统转子动力学理论无法系统解释的奇数阶次谐波共振和奇数倍超谐波共振序列现象,采用离散映射动力学法将非线性弹性支承转子动力学系统转化为离散映射动力学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对非线性转子系统周期运动进行离散,考虑时间微元内的非线性振动轨迹,采用映射结构将各微时间元内的转子运动连为链式,并结合周期性边界条件将链式映射组成闭环周期解结构,最后通过编程求解其非线性振动特性。分析了非线性弹性支承转子振动位移和速度随转速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转子系统非线性周期运动序列的稳定性和分岔条件。研究表明:在非线性弹性支承转子系统中,转子周期运动轨迹较为复杂,稳态高倍周期解收敛缓慢,鞍结分岔结构众多。研究发现了非线性弹性支承转子系统存在独立的奇数倍周期运动序列现象。奇数阶次谐波共振和奇数倍超谐波共振共同存在于某一独立运动序列之中。采用广义Reynolds方程对滑动轴承油膜的液体润滑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考虑轴颈非线性位移与速度对油膜力增量的影响,基于数据库法建立了十三参数非线性油膜力模型。研究对比了线性油膜力模型、数据库模型和十三参数油膜力所得结果。获得了轴颈位移和速度对非线性油膜力增量和残差的影响以及不同液体润滑条件下非线性油膜力参数值。建立了非线性转子-滑动轴承系统,研究了转子系统的周期运动、特征根动力学以及倍周期分岔特性。研究发现:转子-滑动轴承系统特征根正向扫频与反向扫频所得结果呈现明显非线性现象。获得了完整且连续的特征根动力学谱线图和周期一运动至周期四运动的周期解分岔树。基于纯弹性理论建立单根刷丝与转子轴颈接触力学模型。对刷丝环进行积分得到刷式密封刷丝环力模型。考虑到刷丝弯曲变形恢复力大于气流力,忽略气流密封力,建立转子-刷式密封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转子-刷式密封系统非线性振动随转子轮盘偏心率和转速变化规律。获得了不同偏心率条件下转子-密封系统非线性振动位移与速度随转速的变化规律。讨论了转子-密封耦合动力学系统倍周期分岔与鞍结分岔对转子运动的非线性影响。研究表明,受非线性因素影响,转子-密封系统振动位移在线性共振频率点存在非线性共振峰。轮盘偏心率越大,转子非线性运动分岔点越多,不稳定运动转速范围越大。基于新十三参数油膜力和非线性密封力模型建立了转子-滑动轴承-刷式密封非线性动力学系统。针对转子中复杂运动解析困难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系数随时间变化的有限傅里叶级数定义转子非线性运动轨迹的研究方法。通过广义谐波平衡法将非线性转子-滑动轴承-刷式密封系统转化为有限傅里叶级数系数动力学系统,将求解非线性转子系统周期解问题转化为求解有限傅里叶系数动力学系统平衡点问题,通过设计高精度收敛算法求解其非线性振动特性。分析了转子-轴承-密封系统中各振动谐波项随转速变化规律。获得了转子-滑动轴承-刷式密封系统非线性运动解析解。发现了转子-滑动轴承-刷式密封系统中的两种解析分岔树。推导了中值积分定理理论公式,研究了中值数值算法的精度和稳定性条件。采用中值积分定理验证了转子系统解析结果的正确性。针对非线性弹性支承特点,设计了带有弹性橡胶圈支承的转子系统试验台;针对滑动轴承支承转子系统,设计了带有油膜轴承座和油膜轴的转子系统试验台,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讨论了转子系统中的非线性周期运动与混沌的关系,提出了转子-滑动轴承-刷式密封系统非线性分岔与混沌研究方法。获得了三条由转子系统非线性周期运动进出混沌的路径。

蒋政[5](2020)在《动力旋转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在钢铁冶金行业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动力旋转设备是现代钢铁企业不可或缺的,它在烧结、高炉、炼钢和轧钢等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送风系统,如果动力旋转设备突然停机,将会导致整个工序的瘫痪。将故障诊断技术应用到动力旋转设备中,可以有效的进行设备监测和故障诊断,及时找出故障的原因,做出决策;也能预测设备故障,做出计划性维修,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动力旋转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机械振动信号理论研究,以及转子单、双面动平衡理论研究;2、转子动力学理论研究,同时,基于Workbench仿真平台,建立转子系统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确定了单盘、双盘转子系统的固有频率、临界转速及对应的振型等动态特性。最后利用谐响应分析方法对转子系统不平衡这一故障进行了研究;3、利用转子试验台,研究转子不同状态的振动特征和现场动平衡技术;4、旋转设备典型故障机理分析,结合时域波形、频谱图、轴心轨迹、波德图等,研究故障的特征;5、利用故障诊断技术对现场生产设备进行故障判断、故障解决。通过对旋转设备典型故障机理进行分析,结合故障振动特征,实现快速辨识故障的能力。同时,针对转子不平衡的故障,开展了现场动平衡的实验,找出一种有效解决柔性转子不平衡的诊断方法并加以应用。

史阳旭[6](2020)在《艏摇和横荡运动下船用转子-轴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文中指出舰船在航行过程中由于受到风浪等不可控因素影响产生艏摇、横荡等六种摇荡运动,这些大幅值、低频率的摇荡运动会通过船体将能量传递给转子系统,从而对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基于短轴承理论,建立了牵连运动、艏摇、横荡、艏摇和横荡耦合运动下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在系统运动微分方程中出现了如牵连惯性力、牵连惯性力矩、油膜力矩、陀螺力矩及多种附加作用力,牵连运动的存在使得系统运动变得十分复杂。最后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对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1)基于短轴承理论推导了艏摇运动下转子-轴承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理论分析表明系统运动微分方程中出现牵连惯性力矩、陀螺力矩、非线性油膜力矩等作用力,表现出较强的几何非线性。考虑相同或相近转速,对比分析了有无艏摇运动对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整体而言艏摇能够使转子在水平方向振幅显着增大;在较低转速时,艏摇运动下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表现为拟周期,而无艏摇运动下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表现为周期1,可见艏摇运动能够使得转子进入拟周期运动状态的转速大大提前;在较高转速时,艏摇运动能够使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表现为较为复杂的混沌运动。分析艏摇运动幅值及频率比对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艏摇运动幅值的增大,转子相对轴瓦产生的偏转也增大,轴颈轨迹会出现较大变化;当频率比较小时,由于受到多种时变力作用,转子振幅会出现明显波动,随着频率比增大,艏摇对转子系统影响呈现出减弱趋势。(2)考虑舰船横荡运动,基于短轴承油膜力模型推导了转子-轴承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理论分析表明由于受到牵连惯性力、非线性油膜力的影响,系统运动微分方程表现出较强的几何非线性。利用动力学分析方法讨论了不同转速时横荡运动对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与艏摇运动类似的是横荡也能够使转子进入拟周期运动的转速提前,在整个转速变化区间内,转子在水平方向上会有明显振荡;对比相同无量纲转速时艏摇、横荡运动下转子-轴承系统相关动力学特性可知,在较低转速时,艏摇运动对转子振幅影响更大;在较高转速时,横荡运动使得转子动力学特性表现为复杂混沌运动。对横荡运动下转子-轴承系统进行参数分析表明随着横荡幅值的增大,转子受到牵连惯性力也随之变大,转子运动也变得复杂;当频率比较小时,转子运动表现得十分剧烈甚至会碰到轴瓦内壁,其动力学特性表现为复杂混沌运动,当频率比较大时,转子受到横荡运动影响减弱,表现为拟周期运动状态。(3)基于短轴承理论推导了艏摇和横荡耦合运动下转子-轴承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理论分析表明耦合牵连运动下转子受到更多的复杂作用力,有横荡牵连惯性力、艏摇牵连惯性力矩、非线性油膜力矩等,耦合运动下的运动微分方程相较于单个牵连运动表现得更为复杂。对比分析了相同参数下耦合牵连运动与艏摇、横荡运动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由于耦合牵连运动下系统受力更加复杂,其动力学特性也表现的更为复杂。当无量纲转速较低时,与单个牵连运动相比,耦合牵连运动下转子位移更大,振幅也更大;当无量纲转速较高时,艏摇、横荡及耦合牵连运动虽均使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表现为混沌运动,但耦合牵连运动下转子运动更加剧烈,运动轨迹也更加复杂,甚至会碰到轴瓦内壁。对系统进行参数分析,讨论艏摇幅值、横荡幅值、频率比对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在艏摇(或横荡)运动参数变化时,系统动力学特性虽与单个牵连运动表现出一定相似性,但由于横荡(或艏摇)的存在,转子运动幅值比单个牵连运动更大。显然相较于单个牵连运动,耦合牵连运动会使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特性表现显得更为复杂。

李维博[7](2020)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故障机理与诊治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战略装备,其部件涡轮泵作为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环境十分恶劣,极端的工作环境使得涡轮泵具有极高的故障率,随着我国对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开发,过去困扰涡轮泵的转子失稳问题将更加突出,超高转速使得转子动平衡成为了新的难点。本文针对某型号氢涡轮泵转子的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以及试验台设计等相关问题,做了如下工作:(1)根据某型号氢涡轮泵转子结构研究了考虑叶轮过盈装配、螺纹预紧和转子轴套附加刚度的转子轴系建模方法,采用叶轮轮毂厚度不变,减小其余轴套以及轴承内圈厚度的方法模拟转子轴套和轴承内圈接触面的存在对转子整体刚度的减弱作用。建立氢涡轮泵动力学计算模型,并对其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全面计算分析,包括临界转速和振型、不平衡响应分析和转子稳定性分析等,为氢涡轮泵转子高速动平衡提供了理论基础。(2)基于ANSYS workbench平台,采用CFD方法对氢涡轮泵转子各密封间隙处(包括气流间隙和液流间隙)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得到了密封的泄露特性以及动态特性参数,拟合得到了不同密封位置的刚度阻尼系数,研究了密封动态特性参数对氢涡轮泵转子动力学特性以及转子高速动平衡的影响。(3)针对氢涡轮泵转子动力学特性研究以及高速动平衡试验要求设计高速转子动力学试验台,可实现氢涡轮泵转子全运行转速下的动力学特性研究以及转子高速动平衡。为进行氢涡轮泵转子高速动平衡试验,提出了转子高速动平衡方案,并基于结合加权最小二乘法的影响系数法对氢涡轮泵转子模型进行了虚拟动平衡,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同时提出了一种无键相动平衡方法可应用于氢涡轮泵转子高速动平衡方法研究,为转子动平衡提供了新的方向。

徐玉敏[8](2020)在《矿用多级抢险排水泵内部流动与泵机组转子动力学研究》文中指出大型矿用多级抢险排水泵主要用于矿山排水作业,此类型的泵与潜水电机之间一般采用刚性联轴器联接。实际使用中,抢险排水泵与高压潜水电机组成的泵机组潜在水面以下并呈卧式姿态放置。大型矿用多级抢险排水泵具有扬程高、高效率区范围宽的优点。因泵扬程通常较大幅度高于装置扬程,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此类型的泵经常在大于设计流量点的工况下运行。该类型的部分泵在大流量点运行时泵转子轴向力方向容易发生改变,结果导致电机内部止推轴承严重磨损,部分泵机组的径向滑动轴承也出现磨损严重的情况。本文以一台型号为BQ500-85/4的对称布置式多级抢险排水泵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影响泵转子轴向力和转子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对矿用多级抢险排水泵进行定常数值模拟,针对泵叶轮前盖板口环密封尺寸、泵叶轮与导叶轴向间隙,分别选取多组参数并进行模拟计算,得到了泵转子轴向力随口环密封尺寸和叶轮导叶轴向间隙改变时的变化规律。对电机进行定常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电机转子的轴向力,并得到了电机转子随泵转子轴向移动过程中轴向力的变化规律。(2)对矿用多级抢险排水泵进行气液两相流定常数值模拟,针对泵入口液流条件,基于欧拉多相流模型研究了泵入口混入空气时对泵性能和转子轴向力的影响。考虑到气体在泵内随水流动时的实际变化,分别设置了不同气体体积分数、不同气泡直径等参数量,通过对泵的气液两相流研究和分析泵流道内的流动参数,得到气液两相流条件下泵转子轴向力的变化规律。通过对矿用多级抢险排水泵进行气液两相流分析,可以断定造成泵机组转子轴向力方向发生改变的最可能的原因是泵进口混入了空气。(3)对矿用多级抢险排水泵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分析非定工况下泵流道内流体压力的变化规律和泵转子轴向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叶轮叶片数和导叶叶片数会影响流体压力波动和转子轴向力波动性变化的频率,在单相流非定常工况下,泵转子轴向力方向不会发生改变。(4)对泵转子和电机转子组成的泵机组转子进行模态分析和临界转速计算,考虑到径向滑动轴承和可倾瓦推力轴承的刚度和阻尼对机组转子动力学分析的准确性,并为了研究轴承对转子的承载能力,分别开发了计算径向滑动轴承和可倾瓦推力轴承的Matlab程序,可用来计算轴承的承载力,刚度和阻尼。考虑轴承支承转子的刚度和阻尼,并对泵机组转子进行无流场作用下和有流场作用下的转子动力学分析,发现泵流场作用力使得机组转子的一阶固有振动频率明显下降,转子的实际运行转速和模拟计算的二阶临界转速比较接近。

范志强[9](2020)在《螺栓预紧力对航空发动机非连续转子动力学特性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航空发动机在军民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安全性与可靠性是其设计和制造必须考虑的指标之一。整机的振动水平也将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安全性及寿命,发动机转子作为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其动力学特性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由于重量轻、结构简单、安装拆卸灵活等优点,螺栓连接的非连续转子被广泛运用到航空发动机上。非连续转子的螺栓预紧力在安装、运行中难免会偏离设计工况,从而有可能引发振动过大,安全性降低等问题。因此研究螺栓预紧力对航空发动机非连续转子动力学特性影响很有意义。基于非连续转子接触理论、薄壁单元建模理论以及有限元软件,以某实际航空发动机非连续转子为依据建立了螺栓连接的非连续转子模型并建立了螺栓连接的非连续机匣模型。基于接触理论计算出非连续转子接触面的等效抗弯刚度后,利用同刚度的弹簧单元代替非连续转子接触单元,计算分析了连续转子及非连续转子在不同螺栓预紧力工况下的前四阶模态振型及前四阶正反进动临界转速,并计算分析了连续转子、非连续转子在工作转速下轴承结点的不平衡响应。对比分析不同螺栓预紧力工况的动力学响应,并与连续转子的动力学响应做对比,得出了螺栓预紧力对非连续转子的影响规律。基于有限元软件,采用三维实体单元建模,计算分析了非连续转子在周向螺栓预紧力均匀和不均匀工况下的静力学变形及动力学响应;得出了螺栓预紧力大小及螺栓预紧力周向分布对非连续转子的影响。考虑发动机的内压,计算分析了薄壁机匣由于发动机内压引起的变形,综合发动机非连续转子的变形,分析了发动机内压引发非连续机匣和非连续转子发生动静碰磨的可能性。

胡启龙[10](2020)在《大型氢冷汽轮发电机密封瓦性能分析及其对振动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密封瓦是大型氢冷汽轮发电机的重要部件,其诱发的不稳定振动在工程中经常发生。本文以单流环及双流环密封瓦为研究对象,对大型氢冷汽轮发电机密封瓦的性能及其对振动的影响开展了研究。首先,本文以基于短轴承理论的Ocvirk模型和CFD模型对密封瓦进行了性能分析,同时建立了密封瓦受力分析模型。研究了密封瓦性能影响因素,对单流环和双流环密封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小偏心率(小于0.6)情况下,Ocvirk模型计算结果与CFD模型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在工程允许的情况下,可替代CFD用于工程计算。偏心率、转速、半径间隙及密封油温对密封瓦的浮升力和泄油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半径间隙过大或密封油温过高,浮升力较小,容易发生卡涩;半径间隙过小或密封油温过低,虽然浮升力较大、泄油量较小,有利于密封瓦的浮动和氢气的密封,但转子振动稍大就会导致摩擦。氢空侧压差过大,密封瓦处于平衡状态时偏心率较大,容易发生卡涩;但氢空侧压差过小,容易导致发电机内氢气不足,不能对发电机的定子和转子起到充分的冷却作用,要求运行中必须严格控制氢空侧压差,以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相同条件下,单流环密封瓦较双流环密封瓦浮升力更大,泄油量更小,但双流环密封瓦的优点在于氢侧进油出现故障时,空侧进油能独立工作,阻止氢气泄露。当密封瓦自身重力和由于氢空侧压差导致的与瓦座间的摩擦力大于油膜的浮升力时,密封瓦会发生卡涩,容易导致密封瓦与转子摩擦。密封瓦与转子摩擦引发的力冲击和热冲击作用,会导致转子的不稳定振动故障。为了研究密封瓦引发摩擦热冲击作用下转子系统的振动,依据密封瓦受力分析模型分析了密封瓦卡涩条件,建立了密封瓦引发摩擦热冲击作用下转子系统振动分析模型,对密封瓦引发摩擦振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密封瓦引发摩擦热冲击作用会导致转子出现热弯曲。工作转速低于临界转速时,转子系统振动会出现发散,且振动频率丰富、轴心轨迹不规则,容易从局部摩擦发展为全周摩擦;工作转速高于临界转速时,转子系统振动会出现周期性波动,且频率以基频为主,在有摩擦力时,轴心轨迹紊乱,在热弯曲恢复阶段,轴心轨迹比较规则。密封瓦与转子摩擦一般较轻,不太容易出现振动大幅爬升现象。升高密封油温可以增大密封间隙,增大密封间隙可以使密封瓦与转子摩擦减轻;此外,减小转子初始不平衡量也可以使密封瓦与转子摩擦减轻。因此,在密封瓦设计或安装过程中适当增大密封间隙、在机组运行过程中适当升高密封油温、通过动平衡试验减小转子初始不平衡量,都可以减轻或防止摩擦引起的振动故障。工程实践中还有一类不稳定振动故障与密封瓦摩擦非常相似,且容易被误诊断为密封瓦摩擦故障。有研究表明这类振动故障与微小间隙内转轴涡动引发的热效应有关。密封瓦、轴承等与转轴间的微小间隙内油膜的粘性剪切作用都可能使转轴表面产生周向温差,造成转子临时性热弯曲,进而引发转子振动故障。为了研究这类振动故障发生的机理,建立了转轴表面温度分布计算模型,研究了微小间隙内转轴涡动引发的转轴表面周向温差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转轴表面温差对转子振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微小间隙内转轴涡动过程中,转轴表面会出现油膜粘性剪切作用导致的周向温差,静偏心率越大、涡动幅度越大、转速越高、半径间隙越小,转轴表面温差越大。转子工作转速与临界转速决定了转轴表面温差对转子振动的影响。通过现场动平衡降低轴系的机械不平衡量,可以降低轴系振动,同时减小转轴表面周向温差。最后,为了防止密封瓦卡涩故障的发生,提出在密封瓦的密封面上开设轴向浅槽以增加密封瓦的浮升力。为此,建立了轴向浅槽密封瓦CFD模型,对轴向浅槽密封瓦及密封面光滑的密封瓦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密封面上开设轴向浅槽后可产生阶梯动压效应,能有效提升动压区最大压力。与密封面光滑的密封瓦相比,有坝区和无坝区轴向浅槽密封瓦具有更大的浮升力,可有效遏制密封瓦卡涩故障的发生;同时,泄油量也更大,需要增大密封油进油量来更好地密封住发电机内的氢气。与无坝区轴向浅槽密封瓦相比,有坝区轴向浅槽密封瓦具有更高的浮升力和更小的泄油量,但结构相对复杂;在实际设计或工程应用时,应当对性能优劣、加工难易程度、坝区宽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二、有摩擦的非线性多转子系统的动力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摩擦的非线性多转子系统的动力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无气隙表贴式机电液耦合器转子动力分析与结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机电磁场分析
        1.2.2 电机转子应力场分析
        1.2.3 基于响应面法的电机结构参数优化
        1.2.4 电机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无气隙表贴式机电液耦合器的工作原理与电磁场分析计算
    2.1 无气隙表贴式永磁同步机电液耦合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1.1 无气隙表贴式永磁同步机电液耦合器的结构
        2.1.2 无气隙表贴式永磁同步机电液耦合器的工作原理
        2.1.3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2 电机电磁场的基本理论
    2.3 两种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模型与基本参数
    2.4 电磁场仿真结果分析
        2.4.1 电磁场求解的基本假设与边界条件
        2.4.2 空载特性仿真结果对比
        2.4.3 负载特性仿真结果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气隙表贴式机电液耦合器转子应力场的分析计算
    3.1 应力场基本理论
        3.1.1 材料力学性能参数
        3.1.2 强度理论
        3.1.3 转子强度的理论分析
    3.2 转子的结构模型及其强度理论的解析模型
    3.3 传统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应力场的分析计算
        3.3.1 传统电机转子的基本参数
        3.3.2 传统电机转子应力场求解的基本假设与边界条件
        3.3.3 传统电机转子的应力场仿真结果
        3.3.4 传统电机转子的应力场仿真数据分析
    3.4 无气隙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应力场的分析计算
        3.4.1 无气隙电机转子的基本参数
        3.4.2 无气隙电机转子的应力场仿真结果
        3.4.3 无气隙电机转子的应力场仿真数据分析
    3.5 两种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应力场分析结果对比
        3.5.1 过盈量对转子应力的影响对比
        3.5.2 护套厚度对转子应力的影响对比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响应面法的表贴式机电液耦合器转子的结构参数优化
    4.1 响应面法的基本思想
    4.2 表贴式机电液耦合器转子强度优化响应面模型的建立
    4.3 响应面法优化结果分析
        4.3.1 传统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强度优化结果分析
        4.3.2 无气隙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强度优化结果分析
    4.4 最优方案与初始方案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
        4.4.1 传统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强度优化前后对比
        4.4.2 无气隙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强度优化前后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气隙表贴式机电液耦合器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5.1 动力学基本理论
    5.2 无气隙表贴式永磁同步机电液耦合器转子系统的结构模型
    5.3 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仿真结果
        5.3.1 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5.3.2 转子系统的振型显示
    5.4 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仿真数据分析
        5.4.1 轴承刚性支承时转子系统的固有频率和临界转速
        5.4.2 轴承弹性支承时转子系统的固有频率和临界转速
        5.4.3 轴承刚度对转子系统临界转速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螺栓-止口连接的安装边制造误差对装配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转子堆叠研究现状
        1.2.2 多螺栓连接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1.3.1 本文研究内容
        1.3.2 本文技术路线
2 制造参数与装配工艺的影响机理
    2.1 转子堆叠调心调倾
    2.2 单件同心度
    2.3 堆叠同心度
        2.3.1 刚性堆叠的原理
        2.3.2 三点接触的算法分析
        2.3.3 合件偏心量计算
    2.4 多级转子刚性堆叠最优相位问题
    2.5 螺栓-止口连接结构的装配变形机理
    2.6 本章小结
3 转子实际接触状态下的有限元模型
    3.1 引言
    3.2 转子关键结合面有限元模型
    3.3 结合面实际形貌
    3.4 模型收敛性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安装边制造误差对装配变形的影响
    4.1 止口柱面装配变形分析
        4.1.1 止口热装过程分析
        4.1.2 止口柱面装配变形规律分析
    4.2 止口端面贴合状态规律分析
        4.2.1 螺栓组拧紧工艺仿真
        4.2.2 止口端面典型贴合状态规律分析
        4.2.3 转子堆叠仿真结果分析
    4.3 真实表面形貌DOE分析
        4.3.1 表面形貌傅里叶分析
        4.3.2 分解形貌DOE耦合分析
        4.3.3 转子堆叠代理模型
    4.4 转子实验结果分析
        4.4.1 夹盘转子返修前后对比分析
        4.4.2 模拟转子实验与仿真对比
    4.5 本章小结
5 模态分析
    5.1 模态有限元模型
    5.2 预紧力分布对模态的影响
        5.2.1 安装边应力分布接触应力规律分析
        5.2.2 模拟转子模态分析
    5.3 贴合形貌对模态的影响
        5.3.1 表面形貌建模
        5.3.2 理想贴合面模态振型分析
        5.3.3 典型贴合面临界转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基于AD的转子—阻尼系统设计建模及参数匹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转子系统研究现状
        1.2.2 基于挤压油膜阻尼器的阻尼减振研究现状
        1.2.3 公理设计研究现状
    1.3 选题来源
    1.4 研究内容
    1.5 创新点
第二章 基于AD的转子-阻尼系统设计过程建模
    2.1 公理设计的基本框架
        2.1.1 设计域之间的映射关系
        2.1.2 两个设计公理
    2.2 转子-阻尼系统公理化设计建模
        2.2.1 第一层FR_s分解及其DP_s映射
        2.2.2 第二层FR_s分解及其DP_s映射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AD的高速转子系统特性分析
    3.1 转子动力学基础
    3.2 高速转子系统模型建立
    3.3 转子系统运动学分析
        3.3.1 材料属性
        3.3.2 单元选择及网格划分
        3.3.3 加载及边界条件
        3.3.4 系统运动学分析结果
        3.3.5 不同转速下转子系统强度分析
    3.4 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
        3.4.1 模态分析
        3.4.2 谐响应分析
        3.4.3 瞬态动力学分析
        3.4.4 转子动力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AD的挤压油膜阻尼器特性分析
    4.1 不同激励状态下的动特性分析
        4.1.1 挤压油膜阻尼器受激励情况
        4.1.2 挤压油膜阻尼器动特性理论分析
    4.2 挤压油膜阻尼器特性试验
        4.2.1 挤压油膜阻尼器试验系统
        4.2.2 不同转速、载荷下阻尼器特性分析
        4.2.3 不同间隙比下阻尼器特性分析
        4.2.4 不同进油压力下阻尼器特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AD的转子-阻尼系统参数匹配分析
    5.1 不同结构阻尼器运行特点分析
    5.2 参数匹配分析
        5.2.1 参数匹配方法
        5.2.2 参数匹配规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4)转子-轴承-密封系统非线性周期运动与解析分岔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和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转子动力学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2 非线性动力学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非线性弹性支承转子独立周期运动序列研究
    2.1 引言
    2.2 离散映射动力学理论
    2.3 非线性弹性支承转子动力学模型分析
        2.3.1 非线性弹性支承转子动力学模型
        2.3.2 非线性弹性支承转子数值Poincare映射
    2.4 非线性弹性支承转子系统独立周期运动序列
        2.4.1 非线性弹性支承转子周期运动全局图
        2.4.2 非线性弹性支承转子同步周期解
        2.4.3 非线性弹性支承转子三倍周期解
        2.4.4 非线性弹性支承转子五倍周期解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滑动轴承支承转子分岔动力学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Reynolds方程及其无量纲形式
    3.3 典型油膜力模型与油膜力数据库法
        3.3.1 线性八参数油膜力模型
        3.3.2 油膜力数据库法
    3.4 圆柱轴承非线性油膜力拟合
        3.4.1 轴颈位移对非线性油膜力增量的影响
        3.4.2 轴颈速度对非线性油膜力增量的影响
    3.5 非线性十三参数油膜力模型
    3.6 滑动轴承支承转子动力学系统分岔树分析
        3.6.1 滑动轴承支承转子系统数值Poincare映射
        3.6.2 滑动轴承支承转子系统周期运动分岔预测
        3.6.3 滑动轴承支承转子系统倍周期分岔演变过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非线性转子-刷式密封系统稳定性参数域研究
    4.1 引言
    4.2 刷式密封的非线性刷丝力模型
        4.2.1 单根刷丝非线性密封力分析
        4.2.2 刷丝环非线性恢复力分析
    4.3 非线性转子-刷式密封系统稳定性参数域分析
        4.3.1 非线性转子-刷式密封系统动力学模型
        4.3.2 非线性转子-刷式密封系统周期运动特性
        4.3.3 非线性转子-刷式密封系统稳定性参数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非线性转子-轴承-密封系统解析解研究
    5.1 引言
    5.2 非线性广义谐波平衡理论
        5.2.1 非线性转子系统同步周期运动解析解
        5.2.2 非线性转子系统倍周期运动解析解
    5.3 转子-滑动轴承-刷式密封系统动力学模型
    5.4 非线性转子-轴承-密封系统解析解
        5.4.1 非线性转子系统周期一到周期四运动解析解
        5.4.2 非线性转子系统周期三到周期六运动解析解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非线性转子-轴承-密封系统结果验证
    6.1 引言
    6.2 中值积分定理分析
        6.2.1 中值积分定理理论
        6.2.2 中值积分定理误差
    6.3 非线性转子系统结果数值仿真
    6.4 非线性转子系统结果实验验证
    6.5 非线性转子系统周期运动与混沌分析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动力旋转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在钢铁冶金行业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振动信号分析方法的现状研究
        1.2.2 转子动平衡技术的现状研究
        1.2.3 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机械振动信号分析与转子平衡技术
    2.1 振动信号基础理论
        2.1.1 振动信号的分类
        2.1.2 信号处理技术的数学基础理论
    2.2 机械振动信号分析
        2.2.1 时域分析
        2.2.2 频域分析
        2.2.3 其他图形分析
    2.3 转子平衡技术
        2.3.1 单面动平衡技术
        2.3.2 双面动平衡技术
    2.4 振动诊断标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
    3.1 转子动力学主要研究内容
    3.2 转子的涡动
    3.3 转子运动微分方程及不平衡响应
    3.4 转子系统有限元分析模型
        3.4.1 有限元软件及分析流程
        3.4.2 转子结构三维模型的建立
        3.4.3 转子结构网格划分
        3.4.4 约束施加
    3.5 单盘转子系统固有特性研究
        3.5.1 单盘转子系统模态提取
        3.5.2 单盘转子临界转速分析
    3.6 双盘转子系统固有特性研究
        3.6.1 双盘转子系统临界转速分析
    3.7 转子系统不平衡故障谐响应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转子试验台的故障诊断实验
    4.1 转子试验台介绍
    4.2 振动监测设备
        4.2.1 振动监测原理概况
        4.2.2 振动监测设备介绍
    4.3 实验验证
        4.3.1 转子不平衡实验
        4.3.2 转子不对中实验
        4.3.3 传感器安装位置实验
        4.3.4 双面动平衡方法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钢铁冶金旋转设备典型故障机理分析
    5.1 转子不平衡
        5.1.1 转子不平衡故障原因和类型
        5.1.2 转子不平衡故障机理
        5.1.3 转子不平衡故障特征
        5.1.4 转子不平衡实例
    5.2 转子不对中
        5.2.1 转子不对中的类型
        5.2.2 转子不对中故障机理
        5.2.3 转子不对中振动故障主要特征
        5.2.4 转子不对中实例
    5.3 转子与静止件的摩擦
        5.3.1 转子与静止件摩擦的故障机理
        5.3.2 转子与静止件径向摩擦的故障特征
        5.3.3 转子与静止件摩擦实例
    5.4 转子部件松动
        5.4.1 基座松动
        5.4.2 弹性套柱销型联轴器松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故障诊断技术在旋转设备中的应用
    6.1 现场动平衡工艺流程图
    6.2 旋转设备故障处理案例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在职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6)艏摇和横荡运动下船用转子-轴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艏摇和横荡运动下船用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研究现状
        1.2.1 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特性
        1.2.2 基础运动下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研究
        1.2.3 牵连运动下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研究
    1.3 本文研究方法及内容
2 牵连运动下船用转子-轴承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2.1 非线性油膜力模型
    2.2 转子-轴承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2.3 小结
3 艏摇运动下船用转子-轴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3.1 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3.1.1 运动微分方程
        3.1.2 无量纲方程
        3.1.3 状态方程
    3.2 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3.2.1 艏摇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3.2.2 参数分析
    3.3 小结
4 横荡运动下船用转子-轴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4.1 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4.1.1 运动微分方程
        4.1.2 无量纲方程
        4.1.3 状态方程
    4.2 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4.2.1 横荡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4.2.2 参数分析
    4.3 小结
5 艏摇和横荡耦合运动下船用转子-轴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5.1 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5.1.1 运动微分方程
        5.1.2 无量纲方程
        5.1.3 状态方程
    5.2 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5.2.1 艏摇和横荡耦合运动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5.2.2 参数分析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故障机理与诊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转子动力学特性研究
        1.2.2 转子动平衡研究
        1.2.3 高速转子动力学试验台研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转子动力学及转子动平衡理论
    2.1 概述
    2.2 模态分析
    2.3 瞬态分析
    2.4 不平衡响应分析
    2.5 转子稳定性分析
    2.6 刚性转子现场动平衡
    2.7 挠性转子平衡的影响系数法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氢涡轮泵转子轴系建模方法及动力学特性研究
    3.1 概述
    3.2 实验转子结构设计和动力学特性研究
        3.2.1 某型号氢涡轮泵转子结构
        3.2.2 实验转子结构设计
        3.2.3 实验转子轴套接触面等效刚度
        3.2.4 基于模态分析的实验转子修正
    3.3 氢涡轮泵转子轴系动力学模型
        3.3.1 建模准则
        3.3.2 氢涡轮泵动力学计算模型参数
    3.4 氢涡轮泵转子动力学特性计算
        3.4.1 临界转速及振型
        3.4.2 不平衡响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密封流场作用下的氢涡轮泵转子动力学特性研究
    4.1 概述
    4.2 密封流场动态特性分析
        4.2.1 密封计算原理
        4.2.2 密封流场计算模型
    4.3 氢涡轮泵各级密封流场分析
        4.3.1 一级叶轮前凸肩迷宫密封
        4.3.2 一级叶轮后凸肩迷宫密封
        4.3.3 级间密封
        4.3.4 二级叶轮前凸肩迷宫密封
        4.3.5 二级叶轮后凸肩迷宫密封
        4.3.6 涡轮端一道组合密封
        4.3.7 涡轮端二道组合密封
        4.3.8 涡轮端三道组合密封
    4.4 密封流场对氢涡轮泵转子动力学特性影响分析
        4.4.1 临界转速及振型
        4.4.2 不平衡响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速转子动力学试验台结构设计及转子动平衡
    5.1 概述
    5.2 高速转子动力学试验台结构设计
        5.2.1 试验台总体结构
        5.2.2 主体结构设计
        5.2.3 辅机结构设计
        5.2.4 试验台测控系统
    5.3 试验转子高速动平衡
        5.3.1 试验转子高速运行测试方案
        5.3.2 试验转子高速动平衡方案
        5.3.3 试验转子虚拟高速动平衡
    5.4 无键相动平衡方法
        5.4.1 无键相原理
        5.4.2 无键相动平衡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与导师简介
附件

(8)矿用多级抢险排水泵内部流动与泵机组转子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级泵轴向力及其平衡的研究
        1.2.2 泵气液两相流研究
        1.2.3 转子动力学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泵机组内部流场定常数值模拟
    2.1 矿用泵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2.1.1 矿用泵模型及基本参数
        2.1.2 矿用泵计算域及网格划分
        2.1.3 控制方程及模拟方法
        2.1.4 矿用泵转子轴向力计算方法
        2.1.5 网格无关性分析
    2.2 潜水电机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2.2.1 潜水电机模型及基本参数
        2.2.2 潜水电机计算域及网格划分
        2.2.3 边界条件及设置
        2.2.4 潜水电机转子轴向力计算方法
        2.2.5 网格无关性分析
    2.3 泵叶轮前盖板口环密封间隙与叶轮轴向力
    2.4 泵叶轮和导叶轴向相对间隙与叶轮轴向力
    2.5 电机滑板位置与电机转子轴向力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矿用多级抢险排水泵气液两相流动特性分析
    3.1 两相流数值模拟方案
        3.1.1 两相流计算方法与边界条件
        3.1.2 气液流工况下泵转子轴向力计算
    3.2 计算结果与分析
        3.2.1 气液两相流条件下泵性能
        3.2.2 气体体积分数与矿用泵转子轴向力
    3.3 气液两相流内部流动分析
        3.3.1 叶轮流道内压力变化
        3.3.2 叶轮和导叶流道气体分布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用泵内部流动非定常数值模拟
    4.1 非定常数值模拟及性能分析
    4.2 压力脉动分析
        4.2.1 各监测点压力脉动时域分析
        4.2.2 各监测点压力脉动频域分析
    4.3 泵轴向力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泵机组转子模态及临界转速
    5.1 基本理论与分析
        5.1.1 模态基本理论
        5.1.2 临界转速基本理论
    5.2 径向滑动轴承静特性及动特性分析计算
        5.2.1 径向滑动轴承润滑理论
        5.2.2 径向滑动轴承静特性计算
        5.2.3 Matlab程序求解水膜压力分布
        5.2.4 径向滑动轴承动态特性计算
    5.3 可倾瓦推力轴承静特性及动特性分析计算
        5.3.1 可倾瓦推力轴承润滑理论
        5.3.2 可倾瓦推力轴承静特性计算
        5.3.3 可倾瓦推力轴承动态特性计算
    5.4 泵机组转子模态分析及临界转速计算
        5.4.1 泵机组转子模态分析
        5.4.2 泵机组转子临界转速计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以及学术成果
    一、参加的科研项目
    二、发表的论文
    三、申请的专利

(9)螺栓预紧力对航空发动机非连续转子动力学特性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螺栓连接非连续转子动力学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非连续机匣变形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非连续转子螺栓预紧力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2.1 非连续转子建模
    2.2 .螺栓预紧力与抗弯刚度的关系分析
    2.3 .螺栓预紧力不均匀量对非连续转子变形的影响分析
        2.3.1 转子变形量与预紧力不均匀量的关系分析
        2.3.2 转子不平衡量与预紧力不均匀量的关系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非连续转子动力学特性响应分析
    3.1 非连续转子离散模型
    3.2 非连续转子动力学方程
        3.2.1 刚性圆盘动力学方程
        3.2.2 弹性轴段运动方程
        3.2.3 系统运动方程
    3.3 连续转子动力学响应分析
    3.4 非连续转子动力学响应分析
        3.4.1 螺栓预紧力均匀分布
        3.4.2 动力学响应计算
    3.5 螺栓预紧力大小对非连续转子动力学影响分析
        3.5.1 临界转速分析
        3.5.3 不平衡响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螺栓预紧力下的非连续转子仿真分析
    4.1 .螺栓连接非连续转子模型
        4.1.1 转子三维模型
        4.1.2 网格划分
        4.1.3 分析设置
    4.2 .非连续转子静力学变形分析
        4.2.1 螺栓预紧力分布均匀
        4.2.2 螺栓预紧力分布不均匀
    4.3 .非连续转子动力学响应分析
        4.3.1 螺栓预紧力分布均匀
        4.3.2 螺栓预紧力分布不均匀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发动机内压引起的非连续机匣变形分析
    5.1 .发动机机匣内部气体压力分析
    5.2 .考虑发动机机匣内部压力的转子建模
        5.2.1 非连续机匣三维模型
        5.2.2 网格划分及设置
        5.2.3 求解设置
    5.3 .非连续转子-机匣变形分析
    5.4 .本章小节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10)大型氢冷汽轮发电机密封瓦性能分析及其对振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密封瓦及其密封油系统的发展
        1.2.2 浮环密封的研究进展
        1.2.3 摩擦热冲击效应研究
        1.2.4 滑动轴承内轴颈涡动引发的不稳定振动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第二章 密封瓦小间隙环流模型及性能分析
    2.1 引言
    2.2 密封瓦受力分析模型
    2.3 基于短轴承理论的Ocvirk模型
        2.3.1 油膜厚度表达式
        2.3.2 密封瓦油膜压力分布
        2.3.3 密封瓦浮升力
        2.3.4 密封瓦泄油量
    2.4 密封瓦CFD计算分析
        2.4.1 CFD理论及求解方法
        2.4.2 单流环密封瓦CFD计算分析
        2.4.3 双流环密封瓦CFD计算分析
    2.5 Ocvirk模型与CFD模型结果对比分析
    2.6 密封瓦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2.6.1 偏心率对密封瓦性能的影响
        2.6.2 转速对密封瓦性能的影响
        2.6.3 半径间隙对密封瓦性能的影响
        2.6.4 密封油温对密封瓦性能的影响
        2.6.5 氢空侧压差对密封瓦性能的影响
    2.7 单流环与双流环密封瓦性能比较分析
        2.7.1 密封瓦稳定状态计算结果
        2.7.2 密封瓦性能对比分析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密封瓦引发摩擦热冲击作用下转子系统振动研究
    3.1 引言
    3.2 转子系统有限元分析模型
        3.2.1 弹性轴段运动方程
        3.2.2 轴承支承运动方程
        3.2.3 转子系统运动方程
    3.3 发电机转子系统动力特性研究
        3.3.1 发电机转子系统固有特性计算
        3.3.2 不平衡故障振动特征分析
    3.4 密封瓦卡涩引发摩擦条件分析
    3.5 摩擦热冲击模型
        3.5.1 摩擦力模型
        3.5.2 摩擦截面温度分布模型
        3.5.3 摩擦热弯曲分析模型
        3.5.4 摩擦热冲击作用下转子系统响应模型
    3.6 密封瓦引发摩擦热冲击作用下转子系统振动分析
        3.6.1 低于临界转速时的振动
        3.6.2 高于临界转速时的振动
    3.7 密封瓦引发摩擦热不稳定振动影响因素研究
        3.7.1 密封间隙对振动的影响
        3.7.2 初始不平衡量对振动的影响
    3.8 某汽轮发电机密封瓦摩擦引发不稳定振动故障实例分析
        3.8.1 振动现象
        3.8.2 振动原因分析
        3.8.3 振动治理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小间隙内转轴涡动引发的不稳定振动研究
    4.1 引言
    4.2 转轴表面温度分布
        4.2.1 同步涡动过程中转轴表面油膜厚度
        4.2.2 转轴表面温度分布
    4.3 转轴表面温差计算分析及试验研究
    4.4 转轴表面温差影响因素研究
        4.4.1 静偏心率对转轴表面温差的影响
        4.4.2 涡动幅度对转轴表面温差的影响
        4.4.3 转速对转轴表面温差的影响
        4.4.4 半径间隙对转轴表面温差的影响
    4.5 转轴表面温差对转子振动的影响
    4.6 某汽轮发电机振动周期性波动分析
        4.6.1 振动现象
        4.6.2 振动原因分析
        4.6.3 振动治理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密封瓦优化设计
    5.1 引言
    5.2 轴向浅槽的阶梯动压效应
    5.3 轴向浅槽密封瓦CFD计算分析
        5.3.1 单流环轴向浅槽密封瓦CFD计算分析
        5.3.2 双流环轴向浅槽密封瓦CFD计算分析
    5.4 密封瓦性能比较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有摩擦的非线性多转子系统的动力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无气隙表贴式机电液耦合器转子动力分析与结构优化[D]. 李鸿梅. 青岛大学, 2021
  • [2]螺栓-止口连接的安装边制造误差对装配性能的影响研究[D]. 陈爽.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基于AD的转子—阻尼系统设计建模及参数匹配分析[D]. 姜辛.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4]转子-轴承-密封系统非线性周期运动与解析分岔特性研究[D]. 徐业银.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 [5]动力旋转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在钢铁冶金行业的应用[D]. 蒋政.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6]艏摇和横荡运动下船用转子-轴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D]. 史阳旭. 西安科技大学, 2020
  • [7]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故障机理与诊治技术研究[D]. 李维博.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8]矿用多级抢险排水泵内部流动与泵机组转子动力学研究[D]. 徐玉敏. 江苏大学, 2020(02)
  • [9]螺栓预紧力对航空发动机非连续转子动力学特性影响研究[D]. 范志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10]大型氢冷汽轮发电机密封瓦性能分析及其对振动的影响研究[D]. 胡启龙. 东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具有摩擦的非线性多转子系统的动态特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