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的贮藏方法

银杏叶的贮藏方法

一、银杏的贮藏保管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周跃华,宋民宪,申向荣,侯鹏,李天泉,刘继洪,宋宗华[1](2022)在《已上市中成药说明书贮藏项现状及相关问题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6 904个已上市中成药说明书贮藏项的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69.7%的品种未明确贮藏温度要求;28.07%的品种要求阴凉处保存;23.2%的品种要求防潮或干燥处保存。已上市中成药说明书贮藏项内容在指导药品合理贮存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本文在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建议:(1)中成药说明书【贮藏】项下可直接标明贮藏所需温度值,尽量不采用"常温"、"阴凉处"等不标明具体贮藏温度的表述,避免药品使用者误解。(2)【贮藏】项下的温度表述可根据稳定性研究的具体情况确定。在(25±2)℃进行长期稳定性考察的,可表述为"25℃以下";在(30±2)℃进行的长期稳定性考察的,可表述为"30℃以下"。液体制剂等一般可在此基础上增加:不得冻结。对温度敏感的特殊剂型或品种应根据具体研究情况确定保存的温度范围。必要时进行低温循环及冻融试验。这样可在不影响药品稳定性的情况下,降低药品秋冬季贮藏的费用。(3)将对于药品包装的要求与对于贮藏环境的要求分开,"密封、熔封或严封、遮光"可不放入【贮藏】项。(4)可根据中药制剂【贮藏】项湿度相关表述决策树,确定是否标示防潮相关内容。当易吸潮药品采用非渗透包装或增加的第2层防潮包装内为多剂量包装药品时,在【贮藏】项下应标示"防潮"或"干燥处保存"。(5)建议组织就贮藏规范术语进行讨论,必要时对药典凡例中贮藏相关内容进行调整。

祝勇[2](2021)在《故宫文物南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章抬着棺材找坟地:烽烟南渡一、山河已然破碎,故宫何谈完整1931年9月19日早上九点,时任故宫博物院秘书长的李宗侗先生像往常一样走出北京南城丞相胡同的家门,乘一辆洋车前往故宫博物院上班,过顺直门1,听到路边叫卖号外的声音,他让车夫停车,买了一张报纸。上面的大字标题,让他悚然一惊。2

朱美蓉[3](2020)在《《韩国人的餐桌》朝鲜语口译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本翻译实践报告是以韩国国营电视KBS广播节目《韩国人的餐桌》为口译实践对象。此节目从2011年播放至今,着重介绍韩国的长寿食物,包含韩国的地域文化和饮食风俗、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节目涉及到各种传统食材,以纪录片的形式介绍美味的食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有关韩国人和韩国饮食,韩国文化的故事,在韩国深受大众喜爱。报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对口译背景和节目特征、口译实践的意义进行说明。第二部分对口译前准备、口译理论和口译过程进行阐述。第三部分将翻译内容分为单词翻译,句子翻译,听力难点等进行案例分析与整理。单词翻译部分是对节目中出现的食物名称、拟声拟态词、汉字词和外来语的翻译进行分析与解说。句子翻译是对助词和词尾、惯用句、定语的翻译进行分析与整理。听力难点主要是对发音错误、无意义叹词、方言等问题进行整理。最后的结论部分对此次翻译中的体会和经验进行阐述。这个节目内容广泛,包括高龄老人的对话,传统食物的制作方法,地域的文化,历史等。再加上方言的使用及不正确的发音,口译实践变得极其艰难。重复了多次听-记忆-翻译的过程之后,才能逐渐进行正确的口译。在亲身经历翻译这个过程中,我的口译水平有所提高。今后在已取得的成果和基础上,认真面对口译的每一个过程,努力成为合格的口译工作者。

谢丽风[4](2020)在《针药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肾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及优化方案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血管性痴呆肾虚血瘀证的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四种不同针药联合疗法之间的临床疗效,选出治疗VD的优化方案,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血管性痴呆(肾虚血瘀证)提供依据。方法:观察病例数93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的设计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到甲组22例(西医治疗+针刺治疗)、乙组24例(西医治疗+针刺治疗+中药汤剂)、丙组23例(西医治疗+针刺治疗+中成药)、丁组24例(西医治疗+针刺治疗+中药汤剂+中成药)。四组均治疗8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肾虚血瘀证候评分表((Syndrome of Chinese Medicine,SDSVD)评分,并记录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及隐血试验、凝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及试验期间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结果:(1)在认知能力方面:甲组、乙组、丙组、丁组改善认知功能总有效率分别为68.1%、79.1%、82.6%、87.5%;与甲组相比,乙组、丙组、丁组总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乙组相比,丁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组相比,丁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总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在MMSE各因子方面,经治疗后,与甲组相比,乙组、丙组、丁组的定向力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乙组、丙组的记忆力、计算力、语言能力和视空间能力无显着性差异(P>0.05),丁组的记忆力、计算力、语言能力和视空间能力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甲组、乙组、丙组与丁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总有效率为54.5%、79.1%、78.2%、87.5%,与甲组相比,乙组、丙组、丁组的ADL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乙组相比,丁组ADL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与丙组相比,丁组ADL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总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四组患者治疗前后ADL总评分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各组之间ADL各因子评分比较,经治疗后,与甲组相比,乙组、丙组、丁组的躯体性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甲组、乙组、丙组、丁组患者之间的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无显着差异性(P>0.05)(3)在肾虚血瘀证候评分方面:甲组、乙组、丙组与丁组的总有效率为59.1%、70.8%、73.9%、83.3%。经统计学分析后,与甲组相比,乙组、丙组、丁组的SDSVD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乙组相比,丁组SDSVD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与丙组相比,丁组SDSVD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基于中医针刺加西医疗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肾虚血瘀证的血管性痴呆具有显着的临床效果,可显着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对记忆力和定向力功能的改善尤为明显;可显着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对躯体性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较为明显。与其他方案相比,丁组方案(西医治疗+针刺治疗+中药汤剂+中成药)更具有显着的临床效果,为最佳治疗方案,可有效的提高的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徐汝祯[5](2020)在《预处理对热风和射频真空干燥的猕猴桃切片品质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干燥是减少猕猴桃采后损失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开发高品质的猕猴桃干制产品对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工业上猕猴桃干燥采用的方法是渗透干燥和热风干燥,然而渗透干燥导致干制品含糖量高和脱水不彻底,热风干燥导致处理时间长、干制品抗坏血酸含量低和褐变严重。因此,对猕猴桃在干燥前进行适当的处理十分必要。本研究选择热水烫漂处理、蔗糖渗透处理和抗坏血酸溶液浸渍处理进行不同预处理对热风和射频真空干燥的猕猴桃切片品质的影响研究。首先对比三种预处理方式对猕猴桃干制品色泽和热风干燥特性的影响,确定每种预处理方式的最佳参数。然后进行干燥前贮藏不同时间猕猴桃的射频真空-热风干燥试验,确定合适的干燥前贮藏时间。最后研究三种预处理方式对猕猴桃射频真空-热风干燥特性和干制品品质的影响,并与热风干制品进行品质比较,为进一步研究猕猴桃组合干燥工艺的应用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对比分析不同预处理对猕猴桃热风干燥制品色泽的影响研究中,相对于未预处理,渗透处理与浸渍处理显着(P<0.05)降低了猕猴桃干制品的总色差值,而烫漂处理没有显着(P>0.05)降低该值。以猕猴桃干制品的总色差值为依据,得到热水烫漂处理的最佳参数为:热水温度为70?C,烫漂时间为1 min;蔗糖渗透处理的最佳参数为:蔗糖浓度为60%,渗透时间为180 min;抗坏血酸溶液浸渍处理的最佳参数为:抗坏血酸浓度为1%,浸渍时间为15 min。(2)在干燥前贮藏时间对猕猴桃射频真空-热风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研究中,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猕猴桃的干燥速率增加,干燥时间缩短。干燥前的贮藏时间对猕猴桃干制品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贮藏7天猕猴桃的干制品的抗坏血酸含量显着(P<0.05)小于其他贮藏时间猕猴桃的干制品。猕猴桃干制品的硬度随着干燥前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贮藏14天猕猴桃的干制品褐变值最高。若以褐变值和抗坏血酸含量为指标,则未贮藏猕猴桃的干制品的品质最佳,但未贮藏猕猴桃的干燥时间最长,干制品硬度最大。(3)在预处理对猕猴桃射频真空-热风干燥特性和干制品品质的影响研究中,所有预处理都缩短了猕猴桃的射频真空-热风干燥时间。对于预处理样品,相比较热风干燥,射频真空-热风干制品的抗坏血酸含量较高(P<0.05)。在所有预处理的干制品中,渗透预处理干制品的褐变值最小,浸渍预处理干制品的抗坏血酸含量最高,故渗透处理和浸渍处理可作为猕猴桃射频真空-热风干燥的预处理,以提高产品品质。

张美丽[6](2016)在《银杏叶粗提物和槲皮素诱导猕猴桃果实对青霉病的抗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秦美’猕猴桃为试材,采用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ionof Ginkgo biloba L.leaves,EGb)及槲皮素通过损伤接种的方法处理猕猴桃,测定果实抗病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EGb及槲皮素对猕猴桃青霉病的抗性诱导机制,通过浸泡处理的方法,研究槲皮素对猕猴桃贮藏效果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EGb处理对猕猴桃青霉病的抗性诱导作用与对照相比,0.50和0.75 mg/mL的EGb能有效降低猕猴桃果实接种扩展青霉后的发病率,抑制病斑扩展;为了进一步研究EGb对猕猴桃抗性诱导的机制,用0.50 mg/mL的EGb和扩展青霉单独处理或者先用0.50 mg/mL的EGb处理后再接种扩展青霉,发现EGb处理后再接种扩展青霉能更大程度的诱导猕猴桃果肉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I)和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的升高,促进总酚和类黄酮的积累,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减少丙二醛的产生,推测EGb诱导猕猴桃对青霉病的抗性可能存在Priming反应。2.槲皮素对扩展青霉的离体抑制效果质量浓度为0.251.00 mg/m L的槲皮素能有效抑制扩展青霉在PDA平板上的菌丝生长速率,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通过透射电镜观察0.251.00 mg/mL的槲皮素对扩展青霉菌丝体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0.25 mg/mL的槲皮素能直接作用于真菌细胞壁,引起细胞壁和细胞膜破裂,导致细胞内含物外渗,细胞内部成为空腔;当浓度升高到0.5 mg/mL时,细胞内部结构出现紊乱,部分细胞成为空腔;1.0 mg/mL的槲皮素处理引起细胞体积缩小、内部结构紊乱。表明0.25 mg/mL的槲皮素对扩展青霉具有显着的抑制效果。3.槲皮素处理对猕猴桃抗病相关酶活性和抗病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相比,0.10,0.25和0.50 mg/mL的槲皮素能不同程度的降低扩展青霉对猕猴桃伤口的侵染,有效降低发病率和病斑直径;用0.25 mg/mL的槲皮素、扩展青霉单独处理及0.25 mg/mL的槲皮素处理后再接种扩展青霉,来研究槲皮素对猕猴桃抗性诱导的机制,结果表明:槲皮素处理后再接种扩展青霉能更大程度提高猕猴桃果实CHI,GLU,PAL,PPO,POD酶活性,增强NPR,PR1,CHI,GLU的表达水平,推测槲皮素诱导猕猴桃对青霉病的抗性可能也存在Priming反应。4.槲皮素对猕猴桃贮藏效果的影响0.251.00 mg/mL的槲皮素对猕猴桃果实具有一定的保鲜效果,主要表现在槲皮素处理能有效延迟猕猴桃果实的软化,减缓可溶性固形物转化的速率,降低呼吸速率和乙烯生成速率,增加出库时的好果率,其中以0.50 mg/mL的处理效果最佳。

姚婕[7](2016)在《黑枣汁加工技术及其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黑枣为原料,对黑枣清汁的酶解、澄清与浊汁的稳定等关键工艺,及黑枣汁多酚成分与含量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优化了果胶酶与纤维素酶复合酶解黑枣浆工艺;比较了壳聚糖、皂土、PVPP、微孔滤膜对黑枣清汁的澄清效果及CMC-Na、卡拉胶、黄原胶对黑枣浊汁的稳定效果;比较了不同加工处理的黑枣汁多酚组成及含量变化、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黑枣浆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果胶酶与纤维素酶按5:4复配,复合酶添加量为0.29 g/100g,酶解温度45.65℃,酶解时间1.54 h,黑枣浆出汁率达到71.64%。(2)澄清方法中,以2μm膜过滤的效果最好,黑枣清汁的透光率达到95.4%。在澄清剂中,以壳聚糖的澄清效果最好,添加量为0.3 g/L时清汁透光率达到94.3%,皂土次之,PVPP澄清效果一般。(3)黄原胶、CMC-Na、卡拉胶对黑枣浊汁均有一定的稳定效果,其中以黄原胶的作用最显着,最适加量为0.8g/L;卡拉胶的稳定作用次之,CMC-Na的作用较一般。优化得到复配稳定剂的最佳配比为黄原胶0.8 g/L、CMC-Na 0.6 g/L、卡拉胶0.6 g/L。(4)通过HPLC检出黑枣中的单体酚类为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儿茶素、绿原酸、表儿茶素、阿魏酸、鞣花酸、根皮苷、槲皮素,其中,没食子酸与儿茶素含量最高。膜过滤所得的黑枣汁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含量显着高于其他澄清方法所得黑枣汁,而儿茶素含量显着低于其他处理。不同处理对黑枣汁的品质特性、体外抗氧化活性均有显着影响。酶解后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因此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膜过滤对黑枣汁的品质特性与抗氧化活性影响较低;澄清剂则对其影响较大,显着降低黑枣汁的品质特性、体外抗氧化活性。膜过滤是黑枣汁较佳的澄清方法。

赵金龙[8](2014)在《银杏根皮资源化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共分四章内容。一、文献研究系统地总结了银杏的起源、分布、生物学特征、品种分类、本草记载、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二、银杏根皮资源化学成分研究基于对银杏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采用硅胶柱层析等色谱技术对银杏根皮所含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现代波谱学方法技术鉴定了其中的20个化合物,其中联苯类1个,为4-(3,4-dimethoxyxhenyl)-1,2-dimethoxybenzene(1);木脂素类1个,为(+)-芝麻素(2);脂肪酸类4个,分别为:棕榈酸(3)、硬脂酸(4)、山嵛酸(5)、木蜡酸(6);脂肪醇类1个,为二十七烷醇(7);甾体类2个,分别为: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黄酮类5个,分别为:芫花素(10)、芹菜素(11)、金松双黄酮(12)、银杏素(13)、异银杏素(14);萜内酯类4个,分别为白果内酯(15)、银杏内酯A(16)、银杏内酯B(17)、银杏内酯C(18);糖类2个,分别为D-葡萄糖(19)、蔗糖(20)。三、银杏资源化学评价研究(一)银杏特征性成分分析评价研究采用UPLC-TQ-MS/MS测定银杏不同部位特征性成分:黄酮类、萜内酯类和银杏酸类。萜内酯和银杏酸类成分普遍存在于银杏样品中,但是各自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萜内酯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根>叶>茎>枝,皮部>>木部。银杏酸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叶>枝>>根>茎。黄酮类成分,则主要集中于叶中。(二)多糖类成分资源化学评价组成银杏不同部位的多糖中中性多糖与酸性多糖的比为4.87:1~2.12:1之间,可见中性多糖为银杏不同部位中总多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糖平均含量呈现出外(韧皮部)多内(木质部)少,两边(根和叶)多中间(茎和枝)少的趋势,差异主要来源于中性多糖。(三)氨基酸类成分资源化学评价采用HILIC-UPLC-TQ-MS/MS分析方法用于银杏蛋白氨基酸类成分的分析,测定的结果显示:蛋白氨基酸总含量的变化范围为317.8~6397.18 μg·g-1,银杏中蛋白氨基酸含量普遍偏低,但个别氨基酸含量较高,其中脯氨酸的含量,更是占到了银杏叶总蛋白氨基酸的一半。(四)无机元素成分资源化学评价采用ICP-AES法,对不同部位银杏中29种无机元素含量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银杏各样品中常量元素中Ca、Mg、K和P含量丰富,微量元素中以Al、Fe、Si含量较为丰富,Mg具有影响体内脂质过氧化,保护细胞膜、维持线粒体功能等作用;K对维护心脏的正常功能及细胞的新陈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四、银杏根皮生物活性初步评价(一)急性毒性试验通过观察小鼠灌服给予不同剂量银杏根皮的急性毒性实验,为后期试验的剂量设计及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二)银杏根皮对乙二醇复制肾结石模型的影响选择乙二醇复制大鼠肾结石模型,对银杏根皮临床不同配伍用药进行评价。以血清钙含量及血流变等为考察指标,研究临床银杏根皮配伍冰糖对肾结石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乙二醇复制肾结石模型造模后,大鼠血浆粘度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单独使用冰糖时,血浆粘度会加重,给予银杏根皮会使血浆粘度恢复至正常水平。对于其功效物质基础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三)银杏中单体类成分对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采用MTT法,对从银杏根皮中分离得到的单体类成分,进行体外抑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肝癌(Hep3B)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联苯4-(3,4-dimethoxyphenyl)-1,2-dimethoxybenzene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呈量效关系,且专属性较强。提示该化学成分可以作为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剂,或作为抗肿瘤药物及其先导化合物。

冯金霞[9](2013)在《银杏叶提取液对鲜切苹果保鲜效果的研究》文中提出为了开发新型的天然果蔬保鲜剂,本试验采用“红富士”苹果为试材,以总黄酮为银杏叶提取液中活性成分的目标产物,研究银杏叶提取液及其复合海藻酸钠涂膜对鲜切苹果防腐保鲜的效果。设计正交试验优化超声辅助乙醇提取银杏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采用不同浓度的银杏叶提取液浸泡处理鲜切苹果,通过测定4℃贮藏条件下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并结合感官评定,筛选出最佳处理浓度。在此基础上,复合海藻酸钠涂膜处理鲜切苹果,研究其对鲜切苹果贮藏效果的影响;并提取分离苹果中的多酚氧化酶,研究银杏叶提取液对苹果多酚氧化酶的影响。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银杏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组合是:90%乙醇、料液比为1:20、温度70℃、超声功率为400W。从极差R来看,提取温度对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率影响最大,其次是乙醇浓度,超声功率对提取率影响最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和提取温度对提取率影响极显着(p<0.01),料液比和超声功率对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率影响不显着(p>0.05)。2.鲜切“红富士”苹果用总黄酮含量为0mg/mL、0.25mg/mL、0.50mg/mL、0.75mg/mL四种不同浓度的银杏叶提取液浸泡处理,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液浸泡处理可降低鲜切苹果中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延缓褐变发生,减少水分散失,维持苹果块的硬度,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下降,提高鲜切红富士苹果的感官品质,控制鲜切苹果表面微生物的数量在较低的水平,较好的保持了鲜切“红富士”苹果的品质,其中以总黄酮含量为0.50mg/mL银杏叶提取液处理的效果最佳。3.与无菌蒸馏水浸泡处理(CK1)相比,采用海藻酸钠涂膜处理(CK2)、银杏叶提取复合海藻酸钠涂膜(A)及银杏叶提取液浸泡处理(B)处理鲜切红富士苹果都可以降低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及乙烯释放量,延缓苹果可溶性固形物、L*值(亮度)、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下降,减缓鲜切苹果的质量损失及硬度的下降,抑制贮藏期间苹果表面微生物的生长,使PPO和POD的活性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较好的维持了鲜切苹果的感官品质。其中,CK2处理可以较好的保持鲜切苹果表面的色泽;B处理可以控制鲜切苹果表面微生物数量在较低的水平;A处理既能抑制微生物生长,又能维持外观色泽,减缓贮藏品质的下降,保鲜效果最佳。4.采用冷冻丙酮法提取红富士苹果中的PPO,研究银杏叶提取液对红富士苹果多酚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液对苹果PPO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总黄酮含量为00.2μg/mL的范围内,随着银杏叶提取液浓度的增加酶活性下降较快,在总黄酮含量为0.20.4μg/mL范围内,随着提取液浓度的增加酶活性下降比较缓慢。银杏叶提取液对苹果PPO的抑制作用是非竞争性、可逆的,即银杏叶提取液不改变苹果PPO的米氏常数,只减小了氧化反应的最大反应速度,并且是通过抑制PPO活性来降低催化效率的。

于生[10](2013)在《荆芥药材采收、初加工、贮藏及饮片分级研究》文中指出中药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本论文运用中药资源化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荆芥的适宜采收、初加工、贮藏、商品规格等方面开展了相关调查和研究工作,为荆芥药材的规范生产与有效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论文主要包括五部分研究内容:即文献研究、荆芥适宜采收期研究、荆芥质量变化模型研究、荆芥贮藏适宜性研究及饮片分级研究。1文献综述本章节首先文献综述系统地研究了中药材在采收、初加工、贮藏以及饮片商品的现状,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临床体会,为深入开展荆芥资源及其生产、流通贮藏各环节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同时对荆芥药材的历史沿革、本草考证、临床应用以及国内外荆芥资源化学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与分析,为确定研究考察指标及研究起点,奠定了基础。2荆芥适宜采收期研究2.1荆芥不同指标性成分在采收期内的变化规律使用GC-SIM-MS方法,首次测定了不同采收期荆芥叶、荆芥穗中挥发油以及4个主要单萜类化合物薄荷酮,柠檬烯,胡薄荷酮和薄荷呋喃,及4种其他挥发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从花前期到果期,荆芥叶中的薄荷酮含量逐渐增加,荆芥穗中薄荷酮含量逐渐降低;柠檬烯在荆芥叶、穗中的变化并不明显;荆芥叶中胡薄荷酮含量明显降低,荆芥穗中胡薄荷酮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薄荷呋喃和胡薄荷酮变化趋势一致;1-辛烯-3-醇、3-辛酮、β-香叶烯、β-石竹烯在采收周期内含量变化相对稳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采收期荆芥药材中熊果酸、齐墩果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从花前期到初花期变化不明显,到盛花期明显的上升,而且达到了峰值,但是到了果期又开始下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期荆芥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总黄酮的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盛花期,总黄酮达到了较高的水平。2.2多指标综合评价荆芥适宜采收期利用主观赋权法分析荆芥中多指标成分在整个生长期内的变化,根据文献,结合专家评分分别设置不同的权重系数,通过计算得到不同采收时间的赋权得分表。结果表明:7个采收时间点得分水平相差较远。花前期,荆芥叶生长茂盛,但是还没有穗状花序出现,挥发油以及测定的各个指标均为荆芥叶所有,花前期植物所含成分的含量较低,赋权法评分结果78.559。初花期,植株顶端出现极其少数的穗状花序,逐渐有大量的花序长出,所以挥发油及其挥发油内各个成分较前有明显的增加,但是非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变化较平缓,赋权法评分结果在75.892-78.644之间。盛花期,穗状花序大量的生长,花开到植株的顶端,有少量结籽,赋权法评分结果为84.093。果期,大多数的花序都结籽,有部分的荆芥叶脱落,花序结籽慢慢的也随着生长期延长越来越饱满,同时荆芥叶脱落的也多了些,赋权法评分结果为83.406-89.282之间。从多个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给出直观的得分图看出,盛花期、果期荆芥各个成分品质都较为接近和均一,即采收时间段为9月中旬到10月初,这段时间荆芥质量处于一个稳定高位阶段。在这个阶段植株处于盛花期,符合荆芥采收期“花开至顶”的传统要求,验证了传统采收期的合理性。3基于干燥过程的荆芥质量变化研究3.1荆芥干燥工艺研究以干燥品中胡薄荷酮含量为指标,分别考察干燥时间、干燥温度、药材初始含水量这三个因素对胡薄荷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温度越高、干燥时间越长,荆芥药材中有效成分胡薄荷酮的含量越低。相同的干燥温度、干燥时间,药材初始含水量越高,干燥后胡薄荷酮含量降低的越多。根据单因素考察结果,设计正交试验,利用SPSS13.0对正交实验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从节省时间、节约成本的角度,选择荆芥干燥工艺为50℃,3h,60.89%d.b。3.2基于荆芥干燥过程的质量变化动力学研究通过静态等温、等湿条件试验数据确定了质量变化动力学模型反应阶数(R2=0.9651),验证了胡薄荷酮含量变化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n=1)。根据荆芥干燥正交工艺研究中得到多组的胡薄荷酮含量的试验数据,得到多组Q、M、T、t,采用软件MATLAB7.8.0线性拟合(R=0.7362),确定一阶动力方程中的待定参数K0、a1、a2,得到胡薄荷酮质量变化动力学模型:Q=Q0·exp[-0.42·exp(--286.34+1.37M/RT)·t]模型验证实验表明:模拟值和试验值的拟合效果较好,因此该质量变化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温度、时间等因素与质量变化的关系。模型中的四个因素Q0、T、M、t,对胡薄荷酮含量的影响是:胡薄荷酮初始含量越高,干燥后的含量也就越高;干燥温度对胡薄荷酮含量的影响很显着,随温度升高,呈急剧下降的趋势;胡薄荷酮含量随含水率下降而降低;干燥时间越长,有效成分含量越低。4不同贮藏方法对荆芥药材质量的影响试验选用产地干燥过的荆芥,在12个月内,对两种包装材料和四种贮藏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探讨贮藏条件对药材挥发性、非挥发性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探索适宜的药材贮藏方法。结果表明:传统麻袋包装常温通风贮藏方法对荆芥药材质量影响较大,存贮时期较短。选用塑料袋抽真空密封包装并在低温避光条件下贮存是较好的药材贮藏方法。5荆芥饮片分级研究以2010版《中国药典》荆芥饮片的质量标准为依据,收集22批市售饮片,按照药典规定自制7批饮片。在此基础上对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挥发油、胡薄荷酮含量、三萜酸类成分、黄酮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三萜酸、黄酮类成分在所有批次的荆芥饮片中均有出现,且符合特征图谱的技术要求,并未发现批次间的差异,因此未将它们列入分级标准中。细致规定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挥发油和胡薄荷酮的限度值,建议增加一项荆芥茎的比例作为分级标准,以荆芥茎的比例不超过70%作为优级饮片,不超过85%作为一级饮片。为保护道地产区,建议河北安国产荆芥为优级饮片。

二、银杏的贮藏保管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杏的贮藏保管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已上市中成药说明书贮藏项现状及相关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已上市中成药【贮藏】项的现状
    1.1 已上市中成药【贮藏】项与温度相关内容
        1.1.1 基本情况
        1.1.2 常温贮藏品种的剂型分布
        1.1.3 阴凉处贮藏品种的剂型分布
    1.2 已上市中成药【贮藏】项与光照相关内容
        1.2.1 基本情况
        1.2.2 光照相关品种的剂型分布
    1.3 已上市中成药【贮藏】项与湿度、包装及其他相关内容
        1.3.1 湿度相关内容
        1.3.2 包装容器的密封性
        1.3.3 其他内容
2 问题与讨论
    2.1 关于包装密封性的要求
    2.2 关于常温贮藏的表述
    2.3 关于阴凉处保存
    2.4 关于遮光与避光的要求
    2.5 关于防潮与干燥处保存
    2.6 【贮藏】项的其他相关内容
3 小结与建议

(2)故宫文物南迁(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抬着棺材找坟地:烽烟南渡
    一、山河已然破碎,故宫何谈完整
    二、日人不可不防,文物不可不迁
    三、宫殿前小山般堆起文物箱
    四、文物连夜运出故宫
    五、列车停在浦口,不知道往哪里开
    六、请你明天九点钟再来一次
第二章一番风雨路三千:徘徊京沪
    一、上海仁济医院的“临时周转房”
    二、故宫文物中存在赝品
    三、马衡被任命为第二任院长
    四、影印《四库全书珍本》
    五、上海预展会取得“轰动效应”
    六、中国文物第一次有组织地走向国际
    七、文物在六朝古都安家
    八、易培基不可能活着看到洗清冤案了
    九、千军万马的内迁洪流
    十、运出南京的最后机会
第三章谁念客身轻似叶:西迁南路
    一、湖南大学图书馆被日本飞机炸平了
    二、长沙至贵阳有土匪出没
    三、安顺郊外的理想山洞
    四、烟波一笠,回首江天
    五、赴苏展品的安全,令故宫同人感到揪心
    六、安顺待不下去了
    七、在巴县的竹海中隐匿形迹
第四章千军万马一条江:西迁中路
    一、把两千多箱文物抛在南京,让马衡无比自责
    二、不易受潮湿的物品暂存重庆
    三、宜宾也不安全
    四、装满文物的木船纤绳断了
    五、轰炸乐山的纪录片成为日本空军的“样板片”
    六、当学术巨匠遭遇大足石刻
第五章到晚才知身是我:西迁北路
    一、一个家庭的“南迁”
    二、军火库做文物库房
    三、在大雪中翻越秦岭
    四、大慈寺僧人要遵守来自故宫的“戒规”
    五、古佛青灯,伴他写下一生中最重要的着作
    六、大火向存满故宫文物的武庙蔓延过来
    七、为守护国宝而牺牲的军人
第六章覆巢犹幸能完卵:沦陷之城
    一、故宫人员关闭了故宫大门
    二、在日本人眼皮底下搞了件大事情
    三、日本收藏的大量文物,实为我国家博物馆之无上妙品
    四、日本投降了,有人半信半疑
    五、华北日军投降仪式在太和殿广场举行
    六、文物工作者的胜利“纪念碑”
第七章八千里路云和月:东归北返
    一、故宫文物走了,文化的种子留下了
    二、接二连三的翻车事故
    三、你不是学生,你是共产党的代表
    四、台湾,是什么地方啊
    五、南迁文物回到出发地
    六、追缴“小白楼”散佚书画
    七、“故宫盗宝案”尘埃落定
第八章人间毕竟晴方好:一宫两院
    一、文物迁出北平以来最大一次损失
    二、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三、生命中最后两个字

(3)《韩国人的餐桌》朝鲜语口译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件
致谢

(4)针药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肾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及优化方案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
1 引言
    1.1 文献回顾
        1.1.1 中西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1.1.2 中西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1.1.3 西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不足
        1.1.4 中西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前景
2 临床研究
    2.1 临床病例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病例剔除、脱落及终止标准
    2.2 分组与治疗方法
        2.2.1 病例分组
        2.2.2 治疗方案
    2.3 临床观测指标及观测方法
        2.3.1 治疗性观察指标
        2.3.2 安全性评价指标
        2.3.3 疗效评价标准
        2.3.4 安全性分级
        2.3.5 疗效分析
        2.3.6 数据整理与统计
    2.4 研究结果
        2.4.1 一般资料
        2.4.2 四种治疗方法对MMSE评分影响的差异
        2.4.3 四种不同治疗方法对 SDSVD 评分影响的差异
        2.4.4 小结
3 分析与讨论
    3.1 “补肾、活血、祛瘀”针法治疗VD的立法依据
    3.2 中药“苁蓉益智胶囊”治疗VD的立法依据
    3.3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3.3.1 MMSE疗效分析
        3.3.2 ADL疗效分析
        3.3.3 MMSE和 ADL之间的关联性
        3.3.4 SDSVD疗效分析
        3.3.5 对改善VD患者的MMSE、ADL、SDSVD评分的分析
    3.4 病例脱落原因说明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血血管性痴呆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5)预处理对热风和射频真空干燥的猕猴桃切片品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猕猴桃产业现状
        1.1.2 猕猴桃干燥的意义及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射频真空干燥技术
        1.2.2 干燥预处理技术
        1.2.3 成熟度对果蔬干燥的影响
        1.2.4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预处理对热风干燥猕猴桃切片色泽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预处理工艺
        2.2.3 猕猴桃切片的热风干燥处理
        2.2.4 色泽参数的获取
        2.2.5 动力学模型
        2.2.6 试验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预处理对猕猴桃干制品色泽的影响
        2.3.2 预处理对猕猴桃切片热风干燥时间的影响
        2.3.3 预处理对热风干燥过程中猕猴桃色泽变化的影响
        2.3.4 色泽变化动力学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干燥前贮藏对猕猴桃射频真空-热风干燥特性和干制品品质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试验材料和处理
        3.2.2 干燥处理
        3.2.3 品质参数
        3.2.4 试验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贮藏时间猕猴桃的品质
        3.3.2 贮藏时间对猕猴桃干燥特性的影响
        3.3.3 贮藏时间对猕猴桃干制品品质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预处理对猕猴桃射频真空-热风干燥特性和干制品品质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试验材料和处理
        4.2.2 预处理方式
        4.2.3 干燥处理
        4.2.4 品质参数
        4.2.5 试验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预处理对猕猴桃射频真空-热风干燥特性的影响
        4.3.2 预处理对猕猴桃干制品品质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主要试验设备和检测仪器
致谢
个人简历

(6)银杏叶粗提物和槲皮素诱导猕猴桃果实对青霉病的抗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猕猴桃采后青霉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现状
    1.2 银杏叶提取物的抑菌保鲜功能
    1.3 槲皮素的抑菌和抗氧化功能
    1.4 化学激发子诱导果实采后抗病性的机制
        1.4.1 水杨酸
        1.4.2 苯并噻重氮
        1.4.3 茉莉酸甲酯
        1.4.4 β-氨基丁酸
        1.4.5 Harpin蛋白
        1.4.6 其他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EGb对猕猴桃青霉病的抗性诱导机制
    2.1 材料与设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的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EGb的制备
        2.2.2 果实处理
        2.2.3 指标测定
        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EGb对接种青霉菌的猕猴桃病斑直径和发病率的影响
        2.3.2 EGb处理对接菌猕猴桃CHI和GLU活性的影响
        2.3.3 EGb处理对猕猴桃PAL活性的影响
        2.3.4 EGb处理对猕猴桃PPO和POD活性的影响
        2.3.5 EGb处理对猕猴桃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2.3.6 EGb处理对猕猴桃果肉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槲皮素对扩展青霉菌的离体抑制作用
    3.1 材料与设备
        3.1.1 试验材料
        3.1.2 主要的试剂及培养基
        3.1.3 主要的仪器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菌丝体的制备及槲皮素处理
        3.2.2 槲皮素对扩展青霉的平板抑制作用
        3.2.3 槲皮素对扩展青霉孢子萌发的影响
        3.2.4 菌丝体超微结构观察
        3.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槲皮素对扩展青霉的抑制作用
        3.3.2 槲皮素对扩展青霉孢子萌发的影响
        3.3.3 槲皮素对扩展青霉菌丝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槲皮素处理对猕猴桃抗病相关酶活性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1 材料与设备
        4.1.1 试验材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的仪器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果实处理
        4.2.2 指标测定
        4.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槲皮素对猕猴桃果实抗病性的诱导作用
        4.3.2 槲皮素处理对猕猴桃CHI和GLU活性的影响
        4.3.3 槲皮素处理对猕猴桃PAL活性的影响
        4.3.4 槲皮素处理对猕猴桃PPO和POD活性的影响
        4.3.5 槲皮素对猕猴桃NPR基因表达的影响
        4.3.6 槲皮素对猕猴桃PR1基因表达的影响
        4.3.7 槲皮素对猕猴桃CHI基因表达的影响
        4.3.8 槲皮素对猕猴桃GLU基因表达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槲皮素对猕猴桃贮藏效果的影响
    5.1 材料与设备
        5.1.1 试验材料
        5.1.2 主要的试剂
        5.1.3 主要的仪器设备
    5.2 试验方法
        5.2.1 果实处理
        5.2.2 指标测定
        5.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槲皮素处理对‘秦美’果实硬度的影响
        5.3.2 槲皮素处理对‘秦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5.3.3 槲皮素处理对‘秦美’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的影响
        5.3.4 槲皮素处理对贮藏末期‘秦美’果实失重率和好果率的影响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7)黑枣汁加工技术及其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黑枣概述
        1.1.1 黑枣
        1.1.2 黑枣的营养价值与保健价值
        1.1.3 黑枣加工品研究现状
    1.2 黑枣汁生产概述
        1.2.1 黑枣浊汁
        1.2.2 黑枣清汁
        1.2.3 黑枣果浆酶解
        1.2.4 黑枣清汁的澄清
        1.2.5 黑枣浊汁饮料的稳定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黑枣研究
        1.3.2 复合酶酶解工艺研究现状
        1.3.3 澄清工艺研究现状
        1.3.4 黑枣浊汁的稳定研究
        1.3.5 黑枣多酚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响应面法优化黑枣浆酶解工艺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果胶酶对黑枣果浆出汁率的影响
        2.2.2 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复配对黑枣果浆出汁率的影响
        2.2.3 复合酶对黑枣浆出汁率的影响
        2.2.4 BBD响应面法优化复合酶酶解工艺条件
    2.3 小结
第三章 黑枣清汁的澄清与浊汁的稳定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黑枣汁不同澄清方法比较
        3.2.2 稳定剂对黑枣浊汁的稳定效果比较
    3.3 小结
第四章 黑枣汁饮料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澄清处理对黑枣汁品质的影响
        4.2.2 不同处理对黑枣汁中单体酚含量的影响
        4.2.3 黑枣汁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讨论与创新点
    5.1 结论
    5.2 讨论
    5.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银杏根皮资源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银杏研究概况
    1 起源及分布
    2 生物学特征
    3 品种分类
    4 本草记载
    5 化学成分
    6 药理作用
    7 资源利用现状及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银杏根皮化学成分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提取与分离
    3 结构鉴定
    [主要参考文献]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银杏资源化学评价研究
    第一节 银杏不同部位特征性成分资源化学评价
        1 仪器与试药
        2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节 银杏不同部位水溶性总多糖的资源化学评价
        1 仪器与试药
        2 标准曲线的制备
        3 结果与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节 银杏不同部位氨基酸类成分的资源化学评价
        1 仪器与试药
        2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节 银杏不同部位无机元素成分资源化学评价
        1 仪器与试药
        2 元素分析谱线的选择
        3 结果与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资源利用的银杏根皮生物活性初步评价
    第一节 急性毒性试验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节 银杏根皮对乙二醇复制肾结石模型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数据处理方法
        4 结果与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节 单体类成分对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数据处理方法
        4 结果与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本章小结
附录
结语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银杏叶提取液对鲜切苹果保鲜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鲜切水果概述
        1.1.1 鲜切水果研究概况
        1.1.2 水果鲜切后的不良变化
        1.1.3 鲜切水果防腐保鲜技术
    1.2 植物源水果天然防腐保鲜剂研究概况
    1.3 多酚氧化酶研究概况
    1.4 银杏叶提取物研究概况
        1.4.1 银杏叶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
        1.4.2 银杏叶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
        1.4.3 银杏叶提取物保鲜的相关研究
    1.5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银杏叶提取液提取条件的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银杏叶总黄酮含量测定
        2.1.3 银杏叶总黄酮提取正交试验
    2.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2.2.1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银杏叶提取液对鲜切苹果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银杏叶提取液处理对鲜切苹果色泽的影响
        3.2.2 银杏叶提取液处理对鲜切苹果硬度的影响
        3.2.3 银杏叶提取液处理对鲜切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3.2.4 银杏叶提取液处理对鲜切苹果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3.2.5 银杏叶提取液处理对鲜切苹果 VC 含量的影响
        3.2.6 银杏叶提取液处理对失重率的影响
        3.2.7 银杏叶提取液处理对苹果呼吸速率的影响
        3.2.8 银杏叶提取液处理对苹果乙烯释放速率的影响
        3.2.9 银杏叶提取液处理对鲜切苹果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2.10 银杏叶提取液处理对鲜切苹果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2.11 银杏杏叶提取液处理对鲜切苹果菌落总数的影响
        3.2.12 银杏叶提取液鲜切苹果感官品质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银杏叶提取液复合海藻酸钠涂膜对鲜切苹果保鲜效果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的影响
        4.2.2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色泽和失重率的影响
        4.2.3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4.2.4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可滴定酸和 VC 含量的影响
        4.2.5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 PPO 和 POD 活性的影响
        4.2.6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菌落总数的影响
        4.2.7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感官品质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银杏叶提取液对苹果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
        5.1.1 供试材料
        5.1.2 试剂
        5.1.3 仪器与设备
    5.2 方法
        5.2.1 银杏叶提取液的制备
        5.2.2 苹果多酚氧化酶的提取
        5.2.3 多酚氧化酶的酶活力测定
        5.2.4 银杏叶提取液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5.3 结果与分析
        5.3.1 银杏叶提取液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5.3.2 银杏叶提取液对苹果 PPO 抑制反应为可逆反应
        5.3.3 银杏叶提取液对苹果 PPO 抑制作用的类型及常数的测定
    5.4 讨论
    5.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图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10)荆芥药材采收、初加工、贮藏及饮片分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药材采收、初加工与贮藏的研究进展
        1 中药材采收期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2 中药材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 现代贮藏技术在中药材贮藏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节 荆芥本草考证
        参考文献
    第三节 荆芥现代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四节 中药饮片规格等级划分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五节 总结与认识
第二章 荆芥适宜采收期研究
    第一节 中药材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不同指标性成分在荆芥采收期内的变化规律
    第三节 多指标综合评价荆芥适宜采收期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干燥过程的荆芥质量变化研究
    第一节 荆芥干燥工艺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基于荆芥干燥过程的质量变化动力学研究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荆芥适宜贮藏方法研究
    第一节 影响荆芥药材质量的贮藏方法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不同贮藏方法对荆芥药材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荆芥饮片分级研究
    第一节 市售不同来源荆芥饮片的质量评价
    第二节 不同产地荆芥自制饮片的质量评价
    第三节 荆芥饮片分级方法及其质量标准修订草案
    参考文献
结语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图
作者简介

四、银杏的贮藏保管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已上市中成药说明书贮藏项现状及相关问题探讨[J]. 周跃华,宋民宪,申向荣,侯鹏,李天泉,刘继洪,宋宗华. 中国新药杂志, 2022(01)
  • [2]故宫文物南迁[J]. 祝勇. 当代, 2021(04)
  • [3]《韩国人的餐桌》朝鲜语口译翻译实践报告[D]. 朱美蓉. 青岛大学, 2020(02)
  • [4]针药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肾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及优化方案探讨[D]. 谢丽风.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预处理对热风和射频真空干燥的猕猴桃切片品质的影响研究[D]. 徐汝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6]银杏叶粗提物和槲皮素诱导猕猴桃果实对青霉病的抗性研究[D]. 张美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1)
  • [7]黑枣汁加工技术及其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D]. 姚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9)
  • [8]银杏根皮资源化学研究[D]. 赵金龙.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1)
  • [9]银杏叶提取液对鲜切苹果保鲜效果的研究[D]. 冯金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2)
  • [10]荆芥药材采收、初加工、贮藏及饮片分级研究[D]. 于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标签:;  ;  ;  ;  ;  

银杏叶的贮藏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