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设计可减少运算放大器上电问题

良好的设计可减少运算放大器上电问题

一、良好的设计可以减少运算放大器的加电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刘岩[1](2021)在《三紫外灯离子迁移谱漂移管的设计与研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壤污染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而苯系物是土壤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因此,对土壤中的苯系物进行实时和快速的检测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检测技术有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和质谱法,但这些方法普遍存在预处理复杂和耗时的缺点,不适用于快速的原位在线检测或室外监测。但是,离子迁移谱的出现为在线监测提供了新的可能。离子迁移谱(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IMS)是利用带电离子在电场中的迁移速率不同来实现对待测物进行分离的一种技术。与上述所述的几种技术相比,IMS具有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快、价格便宜、制造成本低、和可做成便携式仪器的优势。此外,漂移管的特性是IMS性能高低的决定因素,高性能漂移管会使IMS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佳的分辨率。因此,本论文主要是以研究离子迁移谱的漂移管展开,旨在设计性能较好的漂移管来提高用于土壤苯系物检测中IMS的性能。具体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开展了基于三紫外灯离子迁移谱漂移管的设计与研发工作,系统的设计了紫外灯离子迁移谱漂移管的各个组成部分,依次为离子源的模拟与设计、离子门的模拟与设计、漂移区的模拟与设计、检测器等。首先选择了具有选择性电离的紫外灯电离源作为离子源。同时,在离子源区的设计中,为提高物质利用率和电离区的电离效率,设计了可安装三个紫外灯的离子源区。用SIMION软件对漂移管各部位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离子源区均匀的电场有利于离子传输;漂移区均匀的电场对仪器的分辨率和灵敏度有益;绝缘环厚度的增加会导致漂移区抗外界电场干扰的能力降低,但可通过增加漂移区的外径来提高抗干扰能力;性能良好的漂移管既可以使用薄电极,也可以使用厚电极。同时用SIMION模拟Bradbury-Nielsen gate离子门,结果证明离子门间距越小,越有利于分辨率,但会损失一定程度的灵敏度。最后,在综合考虑SIMION模拟结果和实际机械加工制造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三紫外灯离子迁移谱漂移管的设计方案。(2)探究了脉冲宽度、电场强度、载气流速、漂气流速等各个参数的设定对紫外灯离子迁移谱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脉冲宽度的减小,IMS分辨率不断增高的同时灵敏度逐渐降低,证明离子迁移谱仪具有明显的辨别效应;2)电场强度与灵敏度成正比,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灵敏度呈上升趋势;3)在脉冲宽度值一定时,存在一个确定的电场值,使得分辨率最大,且这个电场值与脉冲宽度有关,即不同的脉冲宽度,具有不同的最佳电场;4)最佳的载气流速为0.2 L/min、漂气流速为0.7 L/min。此外,在最佳条件下,对苯的标准样品进行了分析,获得的分辨率为57。(3)对Tyndal-Powell gate离子门也进行了SIMION模拟。模拟发现,通过提高栅极的电压差有助于提高离子通过的数量。主要是因为栅极电压的提高影响了耗尽区的宽度和有效电场的强度。耗尽区宽度的减少和有效电场强度的增加均有利于离子压缩,而离子压缩会提高通过离子的数量,因此有利于检测信号的提高。同时,研究也发现栅极电压差的增加会提高灵敏度,实现不需要增加脉冲宽度就可以完成分辨率的提高。

李颖[2](2020)在《Ku波段集成相控阵T/R组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T/R组件在相控阵雷达中占据重要地位,决定了相控阵雷达中多种功能的实现和各项指标。本文从T/R组件的关键技术着手,在混合微波多层板技术和多芯片组装技术(MCM)的基础上,利用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进行电路设计,完成Ku波段16通路小型化相控阵T/R组件的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对应用于小型化相控阵T/R组件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展开调研,并且介绍了传输线理论、多层板技术、工艺实现的方式,同时介绍了常用相控阵T/R组件的传统结构,提出了系统的指标要求。然后根据指标要求对系统进行方案设计,主要包括公共支路、发射支路、接收支路的详细设计,同时用Advanced Design System对收发两个通道进行链路仿真。其次,本文对Ku波段十六联装小型化相控阵T/R组件所涉及的有源芯片进行芯片选型,接着对无源电路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多层板的选材和射频微波叠层结构的设计、多层板中的垂直结构和波导-微带过渡结构的仿真设计、带状线功分器和微带功分器的优化设计。其中波导-微带过渡结构的驻波性能优于1.1。微带功分器采用多个两路功分器级联的方式,实现十六等分微带功分器,在15.5GHz~16.5GHz工作频率范围内,输入端口的回波损耗大于19.5d B,输出端口的回波损耗大于21d B,插入损耗小于13.2d B,输入、输出端口之间的隔离度大于20d B,经过加工测试,结果证明了该设计具有可行性。最后,对Ku波段十六联装小型化相控阵T/R组件进行立体电路结构的布局。对十六收发通道的平面电路进行布局设计,将控制电路和电信号埋置于基带系统中,利用混合微波多层板技术实现十六层叠层电路结构,提高了整个十六联装T/R组件的集成度,使得该板厚度只有1.6mm。另外,将基带板作为微波电路的地,并采用单点接地的方式,提高了组件的可靠性;通过腔体设计,尤其是对十六收发通道的隔腔设计,有效避开了谐振点以及十六收发通道之间信号串扰。本设计实现了15.5GHz~16.5GHz范围内十六联装小型化相控阵T/R组件的集成化设计,最终整机尺寸为158.15mm×105mm×20mm。经加工测试,接收通道增益达到18d B以上(其中线损大约为1d B),输入1d B压缩点为-27d Bm,发射饱和输出功率大于33d Bm,相位特性和接收、发射移相控制精度达到指标要求。

杨晓[3](2018)在《高温超导高Q腔稳频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微波频率源是各种微波系统的核心部件,相位噪声是它的关键指标。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X波段高温超导谐振腔的低相噪微波点频源系统,分析了其理论,考虑了工程实践上的问题,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本课题微波频率源采用反馈式振荡器模型设计,由增益网络和反馈网络组成,增益网络包括低噪声放大器和限幅器,反馈网络包括高温超导谐振腔和移相器。本文对振荡器起振条件和稳定振荡条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基于Leeson相位噪声模型分析得出,谐振网络中有载品质因数LQ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频率源相位噪声指标的优劣。文中进行了高温超导谐振腔以及其耦合装置的理论分析,总结了设计高有载品质因数的谐振腔所要注意的问题和所采取的方案。设计和测试了高温超导谐振腔,结合高温超导器件测试时气密性的考虑和腔体加工工艺考虑,确定了腔体整体结构和截止波导耦合结构,采用了合适的工作模式TE021模;设计并测试了低噪声放大器,使用两级双极型晶体管进行级联设计,以满足振荡环路对其高增益和低噪声的要求;搭建并测试了模拟移相器,使其可以在360°范围内连续可调,以满足振荡器的相位起振条件;对定向耦合器、限幅器以及混频器进行了设计与测试。制作了两套电路结构相同的点频源,它们的工作频率分别为9.9655GHz和9.9476GHz。其中,两套高温超导谐振腔的无载品质因数分别为540000和530000。最终测试结果为:第一套X波段微波源信号的相位噪声在偏离载波1kHz处为-62.0dBc/Hz,10kHz处为-104.0dBc/Hz,100kHz处为-121.1dBc/Hz,1MHz处为-126.5dBc/Hz;第二套的相位噪声在偏离载波1kHz处为-65.6dBc/Hz,10kHz处为-102.6dBc/Hz,100kHz处为-124.0dBc/Hz,1MHz处为-130.7dBc/Hz。

郝恒[4](2014)在《超短波无线通信软件无线电数字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理想的软件无线电架构由可重新配置的数字无线电、植入阻抗合成器的软件可调无线电和软件可调天线系统三个主要单元组成。软件无线电最初被认为是在协同工作、广义范围内无线互通、多模式、多标准等方面具有广阔前景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应用解决方案,是未来无线通信和全球电信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本方案的目的是实现一个通用化、开放化、模块化架构的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由于硬件如A/D,D/A转换和DSP和FPGA等处理器性能的限制,我们无法采用理想软件无线电模型的架构。基于当前集成电路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我们采用了中频数字化的系统框架,即先通过射频前端将射频信号转换至中频,数字平台实现中频和基带之间的转换,然后再由基带单元进行信号处理。软件设计上采用基于SCA架构的统一处理体系,实现组件化、模块化实现方式,方便裁剪和异构,和数字硬件平台一起构建了实用的软件无线电通信平台。本方案实现的软件无线电架构,核心单元是一个基带信号数字处理硬件平台,主要设计内容有:软件无线电理论的研究、数字平台设计与实现、总体方案的论证编写、核心处理器的选择、电路原理图设计、PCB实现、数字平台的调试与验证,硬件底层驱动程序的编写。概述了软件无线电的发展历程及现状,阐述了信号采样理论与多速率信号处理理论等数字信号处理相关理论基础。本方案采用DSP+FPGA+GPP的框架作为本次设计指导思想。整个硬件平台分为黑边基带单元和红边业务接口单元两部分。DSP基带板的核心芯片采用TI的TMS320C6416,FPGA芯片采用的是Xilinx公司VirtexII系列FPGA中的XC2V3000。设计使用Cadence 15.5完成了电路原理图和高速PCB设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基带数字电路技术发展,最终设计实现了一款通用的软件无线电架构的数字硬件平台,通过GPP+FPGA+DSP的框架架构实现了基带数字电路,最后通过单板调试和整机功能测试,正确实现了数字平台的设计功能。

王建军[5](2012)在《小型化微波多频段本振模块研究》文中提出频率源是现代测量系统、通信和监听系统的关键部件,对现代通信、国防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低成本、高性能的频率源成为市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超宽带、低相噪、小步进、捷变频等成为频率源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频率合成的概念及频率源的基本指标。然后介绍了频率合成几种基本方式,分析了这些方式的原理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课题的具体指标,给出了S、X波段和K波段频率源的方案,并在理论上对各个指标进行了分析,论证了方案的可行性。最终本振模块分为X波段和K波段两个锁相环。S波段点频作为信号采样时钟,指标要求比较低,由X波段锁相源的VCO内部自带的四分频输出。K波段频率源为十三个点频,步进100MHz,通过外部三位TTL串行控制信号来控制频率切换。为了抑制VCO反馈回路中分频信号对输出信号的影响,我们分别两个锁相环输出端加了微带平行耦合滤波器,同时输出的杂散和谐波也得到改善。最终测试结果表明,频率源模块各指标均基本满足课题指标要求。S波段频点的相位噪声优于-90dBc/Hz@10kHz,输出功率10dBm,杂散抑制略低于50dBc,谐波抑制大于20dBc。X波段频点的相位噪声优于-90dBc/Hz@10kHz,输出功率7dBm,杂散抑制和谐波抑制分别高于50dBc和20dBc。K波段频率源相位噪声优于-80dBc/Hz@10kHz,输出功率4-7dBm,杂散抑制和谐波抑制分别高于50dBc和20dBc,跳频时间远小于100us。测试结果验证了两个PLL方案的正确性,基本实现了课题的预期目标。

二、良好的设计可以减少运算放大器的加电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良好的设计可以减少运算放大器的加电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三紫外灯离子迁移谱漂移管的设计与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离子迁移谱简介
        1.2.1 离子迁移谱的基本组成
        1.2.2 离子迁移谱检测原理
        1.2.3 离子迁移谱迁移率
        1.2.4 离子迁移谱分辨率
        1.2.5 离子迁移谱的进样系统
        1.2.6 离子迁移谱的电离源
        1.2.7 漂移管
        1.2.7.1 离子源区
        1.2.7.2 离子门
        1.2.7.3 漂移区
        1.2.7.4 检测和显示
    1.3 离子迁移谱的应用发展
    1.4 紫外灯离子源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三紫外灯离子迁移谱仪漂移管的设计与研发
    2.1 引言
    2.2 紫外灯离子源的选择
    2.3 三紫外灯离子迁移谱漂移管的设计
        2.3.1 离子源区模拟及设计
        2.3.2 离子门模拟及设计
        2.3.3 漂移区模拟及设计
        2.3.4 检测器和信号处理
    2.4 漂移管最终设计图
    2.5 结论
第三章 紫外灯离子迁移谱仪的调试及其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装置与方法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装置
    3.3 实验结果分析
        3.3.1 电场强度和脉冲宽度对灵敏度的影响
        3.3.2 电场强度和脉冲宽度对分辨率的影响
        3.3.3 载气流速对灵敏度的影响
        3.3.4 紫外灯离子迁移谱仪的实测分辨率和灵敏度
    3.4 结论
第四章 用SIMIOM模拟TPG离子门
    4.1 用SIMION模拟TPG门
    4.2 模拟结果分析
    4.3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2)Ku波段集成相控阵T/R组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控阵T/R组件的发展动态
        1.2.1 国外发展动态
        1.2.2 国内发展动态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传输线理论及小型化技术
    2.1 传输线理论
        2.1.1 微带线
        2.1.2 带状线
        2.1.3 同轴线
        2.1.4 微带的不连续性
    2.2 T/R组件的小型化技术
        2.2.1 MCM的种类
        2.2.2 多层板与LTCC的比较
        2.2.3 T/R组件的工艺实现
3 Ku波段集成相控阵T/R组件的方案设计
    3.1 T/R组件的基本概念
        3.1.1 T/R组件的经典结构
        3.1.2 T/R组件的主要参数
    3.2 Ku波段集成相控阵T/R组件的技术指标
    3.3 Ku波段集成相控阵T/R组件的系统方案设计
        3.3.1 公共支路设计
        3.3.2 接收支路设计
        3.3.3 发射支路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Ku波段集成相控阵T/R组件的电路研究与设计
    4.1 有源电路的选型分析
        4.1.1 多功能芯片
        4.1.2 环形器
        4.1.3 限幅器
        4.1.4 低噪声放大器
        4.1.5 功率放大器
        4.1.6 耦合检波器
    4.2 无源电路的研究与设计
        4.2.1 T/R组件的多层板及垂直结构设计
        4.2.2 波导-微带过渡结构的分析与设计
        4.2.3 威尔金森功分器的研究
    4.3 热管理技术
    4.4 本章小结
5 Ku波段集成相控阵T/R组件的实现与测试
    5.1 T/R组件的版图及结构设计
        5.1.1 射频电路版图设计
        5.1.2 控制电路和电源部分的实现
        5.1.3 工艺实现
        5.1.4 腔体的设计与实现
    5.2 Ku波段集成相控阵T/R组件的整机测试
        5.2.1 十六路接收通道增益及增益平坦度测试
        5.2.2 相位特性测试
        5.2.3 噪声系数测试
        5.2.4 输入1dB压缩点测试
        5.2.5 十六路接收移相控制精度测试
        5.2.6 十六路发射移相控制精度测试
        5.2.7 发射通道输出功率测试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高温超导高Q腔稳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微波频率源概述
    1.2 低相位噪声频率源介绍
        1.2.1 稳频频率源概述
        1.2.2 基于高温超导谐振腔稳频频率源的发展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低相噪振荡器理论概述
    2.1 振荡器的起振条件和稳定条件
        2.1.1 振荡器的起振条件
        2.1.2 振荡器的稳定振荡条件
    2.2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2.2.1 频率稳定度的分类
        2.2.2 相位噪声概述
    2.3 相位噪声的Leeson模型
    2.4 谐振网络品质因数与振荡器相位噪声的关系
        2.4.1 谐振网络的Q值
        2.4.2 有载品质因数对振荡器相位噪声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温超导谐振腔的理论与设计
    3.1 圆柱型介质谐振器的理论与分析
    3.2 高温超导谐振腔体的品质因数
    3.3 高温超导谐振器的耦合方式分析
        3.3.1 介质谐振腔与截止波导间的耦合
        3.3.2 耦合系数可调的矩形波导理论分析
    3.4 谐振模式的分析和选择
    3.5 高温超导高Q谐振腔的设计与实现
        3.5.1 谐振腔各部分材料的参数与特性
        3.5.2 蓝宝石介质柱的尺寸设计及本征模仿真
        3.5.3 高温超导谐振腔的模型构建与仿真
        3.5.4 高温超导谐振腔的设计制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高Q腔的微波点频源系统设计
    4.1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4.2 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
        4.2.1 直流偏置的设计
        4.2.2 放大器稳定性分析
        4.2.3 放大器的匹配网络设计
        4.2.4 放大器整体的设计
    4.3 定向耦合器的设计
    4.4 限幅器的设计
    4.5 模拟移相器的制作
    4.6 混频器的制作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点频源系统的测试及分析
    5.1 高温超导谐振腔的测试与分析
    5.2 低噪声放大器的测试
    5.3 定向耦合器的测试
    5.4 限幅器的测试
    5.5 移相器的测试
    5.6 混频器的测试
    5.7 系统的调试和测试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超短波无线通信软件无线电数字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内容章节设计
第二章 系统分析与架构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系统技术分析
        2.2.1 奈奎斯特采样
        2.2.2 带通采样
        2.2.3 多速率信号处理理论
        2.2.3.1 整数倍抽取
        2.2.3.2 整数倍内插
    2.3 系统架构设计
        2.3.1 数字平台架构分析
        2.3.2 数字平台架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字平台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主处理器及主要器件选型
    3.2 时钟模块电路详细设计
    3.3 GPP模块电路详细设计
    3.4 DSP模块电路详细设计与实现
    3.5 中频收发电路详细设计
        3.5.1 AD模块和AGC控制电路设计
        3.5.2 DAC模块电路设计
    3.6 FPGA功能模块电路详细设计
    3.7 电源电路模块电路详细设计
    3.8 高速PCB设计技术
        3.8.1 PCB叠层设计
        3.8.2 布局和布线设计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字平台系统软件设计
    4.1 GPP软件平台软件设计
        4.1.1 SCA架构系统组成
        4.1.2 SCA安全管理机制方案设计
    4.2 FPGA逻辑电路设计
        4.2.1 FPGA开发流程
        4.2.2 FPGA程序文件的加载
        4.2.3 FPGA逻辑模块设计
    4.3 GPP对DSP程序加载实现方法
        4.3.1 DSP程序文件转换
        4.3.2 DSP镜像文件加载原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字平台系统测试
    5.1 电源电路调试验证
    5.2 芯片工作输入及合成输出时钟测试
    5.3 DSP和FPGA单元电路调试与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小型化微波多频段本振模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频率合成技术概述
    1.2 国内外发展动态及趋势展望
        1.2.1 频率源国外发展概况
        1.2.2 频率源国内发展概况
        1.2.3 频率源发展趋势展望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频率源基本理论知识
    2.1 频率合成的主要指标
    2.2 频率合成的几种基本方式
        2.2.1 直接频率合成
        2.2.2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
        2.2.3 锁相环
第三章 S、X和K波段频率源方案
    3.1 S、X波段频率源方案及其分析
        3.1.1 S、X波段频率源方案的选择
        3.1.2 器件选型及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3.1.3 环路滤波器的设计
        3.1.4 X波段带通滤波器设计和仿真
        3.1.5 S、X波段频率源微波版图
    3.2 K波段频率源方案及其分析
        3.2.1 K波段方案的确定
        3.2.2 器件选型及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3.2.3 串并转换的实现
        3.2.4 环路滤波器的设计
        3.2.5 K波段带通滤波器设计和仿真
        3.2.6 K波段频率源微波版版图
    3.3 电源电路的设计
    3.4 整个组件外形结构图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测试结果及分析
    4.1 电源供电模块的调试
    4.2 S、X波段频率源调试
        4.2.1 锁相环锁定及相位噪声的调试
        4.2.2 S、X波段杂散和谐波的调试
    4.3 K波段频率源调试
        4.3.1 K波段频率源测试原理
        4.3.2 锁相环锁定及源相位噪声调试
        4.3.3 K波段频率源杂散、输出功率及跳频时间测试
    4.4 频率源系统的高、低温实验
    4.5 频率源系统实物图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本文工作及课题总结
    5.2 本文不足之处及改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四、良好的设计可以减少运算放大器的加电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紫外灯离子迁移谱漂移管的设计与研发[D]. 刘岩. 西北大学, 2021(12)
  • [2]Ku波段集成相控阵T/R组件研究[D]. 李颖.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3]高温超导高Q腔稳频技术研究[D]. 杨晓.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9)
  • [4]超短波无线通信软件无线电数字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郝恒.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5]小型化微波多频段本振模块研究[D]. 王建军.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7)

标签:;  ;  ;  ;  ;  

良好的设计可减少运算放大器上电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